南京大学讲座文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李俊,南京大学物理系教授,理论物理学博导,由于一篇由同学记录的《李俊老师语录》和数次授课风趣能侃的帖子上了小百合校园网十大而成为南大网络名人,他本人在南大礼堂两次自编自演相声获得好评后自称为“科学相声大师”,并以此名在国内著名的“科学网”和“新浪网”开博并将自己的相声和讲课视频在网上公开。
开学后,李老师发的“什么是纯理科生?”的帖子被南大网友“围观”上十大。
以下是我们对李老师的访谈实录。
引言:
自从20多年前博士毕业,在南大任教以来,我一直在思考,为什么在海外的华人就能得诺贝尔科学奖?大陆为什么没有培养出诺贝尔科学奖获得者,而日本却培养出了不会说英语的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这个问题现在可以归结为“钱学森问题”:2005年,当钱老躺在病床上看到《参考消息》上一篇关于加州理工的文章,指出“现在中国没有完全发展起来,一个重要原因是没有一所大学能够按照培养科学技术发明创造人才的模式去办学,没有自己独特的创新的东西,老是冒不出杰出人才。
这是很大的问题。
”钱老多次跟温家宝总理提出了这个问题。
通过对以爱因斯坦为代表的现代科学大家原创历程的追踪,对日本科学跨入世界领先行列路程的考察,对我自己与同龄海外留学已达世界领先水平的学者之间差距的反思,我找到了“钱学森问题”的答案。
1、中国传统文化和西方科学思维
首先,我们必须承认科学产生于西方,是欧洲文艺复兴(此中文翻译有重大失误,原文为Renaissance,英语解释为re-birth of culture,即文化重生)的主要成果之一,其标志人物是哥白尼、伽里略、笛卡尔,而集大成者就是牛顿。
至今我国仍有人认为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和中医代表了我国悠久的科学传统。
这是对科学的误解,也是我们没有培养出诺贝尔科学奖获得者的首要原因。
我们必须明确科学是有严格的定义的,科学思维,或者说科学体系,可以提出假说,但是要可以验证。
不能验证的体系都不是科学体系。
而中国传统文化很难出现科学的思维,这就是著名的“以牛顿为代表的第一次科学革命为什么没有出现在中国”的“李约瑟问题”。
自然科学里,容许做假设,但如果后面出现一个逻辑冲突,整个理论体系全部崩溃。
100多年来,爱因斯坦因为他提出的“光速不变且不能超过”,天天面临考验。
而世界的主流媒体就天天在等“光速可变”或者“超光速”这种爆炸性科学新闻。
科学就是这样,你有什么结论,并且告诉大家你是怎么论证的。
把事情摆得很明,可以验证或者被推翻,就是科学精神。
而我国传统文化则完全不一样,我国是“中庸”,不能把话说绝,科学等于把话说绝。
正是因为科学的这种特点,才会引发质疑。
爱因斯坦阅读过德文版《道德经》,他对老子非常服气。
《道德经》是哲学思考,话讲的深不可测而且没有漏洞,跟老子辩论你会感到绝望。
但是如果据此认为中国曾经很先进——老子已经很科学了,是错误的。
因为《道德经》对任何事物和人文都可以作出自己的辩解,是古代学术思想,不是科学理论。
也有人说,中
国有四大发明,还有中医,这是中国古代的科学。
但是,创造发明新的事物不是科学而是技术。
发明思想,发现规律才是科学,比如爱因斯坦发明了相对论。
我们古代的发明往往没有进行证明、探究。
我们的老祖宗发明了指南针那么多年,但没研究出它为什么指南。
沿着这个方向研究下去就是磁学。
古代的指南针实际上叫司南,放在碗里,传到欧洲,他们就发明了罗盘,变成了技术,而且不断探索磁学的原理。
现在关于“中医是不是科学”,争论的很热烈。
如果承认中医是科学那我们就亏啦。
中医有3000年的历史,科学只有400多年,那不是祖爷爷跟着重外孙子姓?中医主要通过中药,一般不动刀;而西医把病人也当成物体,以动刀为主。
这就是他们科学思想的逻辑:客观的,没有感情的。
就是亲人在手术台上,他也不能有感情。
而中医的“望闻问切”、整体治疗和“内病外治”等医疗理念则体现了我国古人“天人合一”的宝贵思想,主观的东西就进去了。
中医有效就有理由存在,至于能否用科学理论解释就是另一回事了。
这里就能看到中国传统思维和西方科学思维的区别了,但用不着把二者对立起来。
2、理科生应当尽早完成思维方式的转变
举个例子,一位学材料科学的南大学生,大四后去美国读研究生,他在网上看到我的言论,就打电话给我,说他现在做材料科研还比不过本科学生物的美国人,很郁闷。
我的回答很简单,我们的思维方式不一样,去海外学科学的同学们必须尽早完成向科学思维方式的转变,了解什么是真正的科学思维,在海外的华人得诺贝尔科学奖的秘密就在这里。
只要是学理科的,不管生物还是材料,都必须学会科
学思维。
“科学不存在先进与落后,只存在正确与错误。
”(李俊老师最新语录?)
为什么要早呢?生理学家有一个结论是,“人的大脑功能在22-27岁之间是高峰期,在28岁以后就开始下滑了”。
这正是全世界研究生培养的最黄金的时期。
2004年诺贝尔物理奖的两位获得者是师生,22岁的研究生与32岁的导师合作,在30多年前完成了获奖工作。
量子时代的新牛顿,英国又一位伟大物理学家狄拉克的主要原创工作也是在22-27岁之间完成的。
正是这样,原创工作的崭新的思想,研究工作的高难度,强工作量,不是年轻人干不了。
为什么美国科学发展那么好,在Nature和Science上发表文章这么多?他们每个团队都有这么年轻的学生。
我的一个观点是,文科和理科不仅应该分,而且要早分。
因为理科的思维方式和文科的思维方式是完全不一样的。
理科是对物的,研究自然,或者客观对象的,所以说:“科学无国界”;文科是对人的,研究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研究社会的,而各国差异巨大,所以文科不可能全世界统一。
分清文理的界限的重要性就在这里。
如果你问我国一个理科生“理科是什么”,他可能会提数理化,工程技术,甚至医学,不会直接扯到科学。
理科生的理就是指自然科学,世界一流大学的理科生都会直接告诉你,他做science。
实际上,绝不止“文、理”两科,还有工、农、商、医、法等。
理科生在中小学就要打好科学的基础,进大学到了22岁就必须开始创新研究了。
而我们现在的研究
生却在磨刀,甚至有的博士生一磨磨到三十几岁,那他跟科学原创的关系就不大了。
3、怀疑,是科学精神最核心的一条
伽里略、笛卡尔和爱因斯坦等科学大牛都说过,科学精神核心的一条就是怀疑。
钱老也很强调质疑精神。
五六十年代,国防科研基地里刷上大标语:学术民主。
每个字有一个人那么大,我以前见过照片。
学术民主,就是质疑。
钱老强调,在科学面前,谁都有发言权。
在重大试验前的讨论会上,谁有问题都必须提出来。
不论是谁的意见都一样重视,因为他知道科学方面来不得一点其他东西。
比如说清洁工捡到火箭上的螺丝钉,不吭气,火箭点火了,那肯定完蛋了。
我们要学钱老,就要学这个。
不管谁指出钱老的著作中的错误,他都会听的。
没有犯错反而说明你没有创新。
因为你都跟着别人走,没有犯错的机会。
在学生时代,没有培养怀疑精神,那肯定不行。
一个人云亦云的人,不要说获诺贝尔奖了,就是当一个普通理科生的可能性都不大。
别人讲的,你都相信了,都不怀疑了,都记下来当真理了,哪里还有创新呢?如果爱因斯坦不怀疑牛顿,就没有相对论了。
如果普朗克相信经典物理都对,那他就不会提量子假说了。
所以说,创新就是质疑。
新的就是要否定旧的。
为什么我们拿不到诺贝尔科学奖?诺贝尔物理奖第一是鼓励原创。
它不鼓励做的最好的人,只鼓励第一个做的人;后面做得再好,
第一个肯定是得奖的。
我们谈诺贝尔科学奖,实际上就是讲原创,而我们缺的正是这个,钱老指的就是这样的杰出人才。
4、科学的逻辑与非逻辑
爱因斯坦说,科学是日常生活思考的精细化。
这是他回答记者提问时说的。
其实,他真正的意思是,他最伟大的思想都是突发的,不是逻辑思维。
但是介绍、讲授及学习科学理论的过程,必须是逻辑思维的。
只有这样,你才能明白科学的边界在哪里?然后自己积累,加上前面说的质疑精神。
当你质疑的时候,当你有自己的独创时,你就没有办法逻辑思维了,只能是非逻辑思维了,因为不突破原有思维框架就不能有重大创新。
这就是多位科学大牛强调他们的原创思维往往是非逻辑的原因。
但是在表达、说服别人的时候是要逻辑思维的,否则别人也看不懂,不能理解。
理论物理的新发现很多是突如其来的灵感,但是你在写成文的时候要逻辑严密,要说服别人,至少要说服SCI 杂志评审们。
5、大众媒体对科学的解读有误,志愿开创大众科学系
我希望能够在我们学校首创一个大众科学系,现在的媒体对科学和科学家的解释几乎都是不准确的,都在讲他们的奇闻异事,似乎只有这样,民众才会感兴趣。
在相对论出现的时候,西方人(包括日本人)是付钱请爱因斯坦来讲相对论的,而不是付钱来用科学娱乐。
大众科学系首要任务就是开设《大学科学》通识课程,使大学生多少知道一点儿科学思维是什么?要培养专门的科学宣传人才,科学是比较难的,所以要培养这样的人才,建立科学与民众之间的桥梁,让民众
了解科学对人类文明的价值。
比如“天文学”没有经济价值,都是观赏价值。
事实是,没有天文学,我们还不知道地球绕着太阳转。
谎言重复一千次变成真理,是可笑的。
比如阿基米德“给我一个支点,我就能翘起地球”,是完全错误的。
地球在绕着太阳转,怎么确定支点,要把地球捅碎吗?根本不存在这个问题,他把地球当做固定的铅球了!现在的小孩还学习这个就不应该了,应当从小就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比如爱因斯坦五岁就开始自己琢磨罗盘的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