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学概论期末复习重点
社会学概论期末复习提纲(DOC)
社会学概论期末复习提纲1. 社会学的定义① 社会学的研究对象:(安东尼•吉登斯提出) 社会学是一门对人的社会生活进行系统研究的科学。
② 社会学产生的历史背景及条件:A 社会变革的需要。
B 、思想渊源,社会研究先驱奠定的社会思想基础。
C 、自然科学的发展和推力。
D、社会经验研究的积累。
2. 社会学产生的主要阶段① 初创阶段(19世纪30年代至19世纪末): 奥古斯特•孔德:③ 互动论: 符号是人类沟通最重要的手段, 是一个社会中的所有成员共享符号与象征的 意涵。
4. 社会学研究的步骤方法① 定义问题 ② 回顾文献 ③ 建立假设 ④ 选定研究设计⑤ 收集与分析资料 (资料收集方法: 调查、观察、实验、现存资料 ) ⑥ 形成结论最初使用“社会物理学”创造社会学。
倡导运用实证方法研究社会学。
提出“三阶段法则” 。
晚年提出“人道教” 。
1) 2) 3) 4) A 、B 、 哈利亚特•玛蒂诺:C 、 赫伯特•斯宾塞: ( 1 )翻译家。
( 2)研究社会的风俗和习惯。
( 3)提倡女权,主张消灭奴隶制。
1 )提出社会进化论。
2)提出社会有机论。
卡尔•马克思:(1)研究资本主义和阶级斗争。
(2)提出社会变迁、唯物史观。
②形成阶段(19世纪末到20世纪30年代):A 埃米尔•涂尔干:(1)将实证方法运用到社会学研究中。
( 2)提出社会团结和社会分工论。
( 3)提出宗教和知识社会学。
B 马克思•韦帕:(1)提出社会行动论。
(2)提出政治社会学。
3. 社会学的三大理论流派及观点① 功能论: 社会的每个部门都是为了保持社会的稳定而构建起来的。
一个面向对于社会的稳定与存在并没有贡献——假如它没有特别的功能, 价值观的共识,这个社会面向很快就会被淘汰。
② 冲突论: 社会行为必须用竞争团体间冲突与紧张的角度来分析。
征就是竞争团体间永无休止的争斗。
D 、假如社会生活的某 或是无法促进社会该理论认为社会的特⑦ 未来的研究构想5. 文化的定义① 广义: 文化是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是人的一切生活方式和为满足这些方式所创造的事事物物,以及这些方式所形成的心理行 为。
社会学概论复习【精选文档】
社会学概论复习一、名词解释1。
社会建立在一定的地域上的,以生产活动为基础的,享有共同文化的,通过持续互动能保持相对独立的人类生活共同体2.社会变迁社会变迁既泛指一切社会现象的变化,又特指社会结构的重大变化;即指社会变化的过程,又指社会变化的结果3.社会控制广义的社会控制是指社会组织体系运用社会规范以及与之相适应的手段与方式,对社会成员的社会行为及价值观念进行指导与约束,对各类社会关系进行调节和制约的过程4。
初级群体又叫直接群体、基本群体或首属群体,指的是其成员相互熟悉、了解,因而以感情为基础结成亲密关系的社会群体。
库利:初级群体是指具有亲密的、面对面交往与合作特征的群体.社会分层指的是依据一定的具有社会意义的属性,一个社会的成员被区分为高低有序的不同等级、层次的过程与现象6.社会流动社会流动也叫“社会位移",指的是人们在社会关系空间中从一个地位向另一个地位的移动。
社会流动既表现为个人社会地位的变化,也表现为个人社会角色的转换,实质上是个人社会关系的改变7.社会化社会化不仅是一个“生物人”向“社会人”转变的过程,而且是一个内化社会价值标准、学习角色技能、适应社会生活的过程.社会化不仅是青少年时期才会面临的问题,而是一个贯穿人生始终的过程8。
社会互动社会互动是指社会上个人与个人、个人与群体、群体与群体之间通过信息的传播而发生的具有相互依赖性的社会交往活动9.角色失调1)角色冲突指占有一定地位的个体与不相符的角色期望发生冲突的情境,也就是个体不能执行角色提出的要求就会引起冲突的情境。
个体在不同条件下往往有不同的地位、身份与角色.如果它们互不相容,出现矛盾,个体在心理上感到的冲突就是角色冲突。
2)角色不清个体对自己扮演的角色认识不清楚,或者公众对社会变迁期间出现的新角色认识不清,还没有形成对这一新角色的社会期待,也会造成角色不清。
3)角色中断由于各种原因使得个体的角色扮演发生中途间断的现象.4)角色失败是最严重的角色失调,角色承担者不得不退出舞台,放弃原有的角色。
社会学概论复习资料(一)2024
社会学概论复习资料(一)引言概述社会学概论是社会科学中的一门重要学科,其研究范围主要涵盖了社会结构、社会变迁、人类行为等方面。
本文将给出社会学概论的复习资料,帮助读者回顾和理解这门学科的关键概念和理论。
正文内容1. 社会学的定义与范围- 社会学的定义:社会学是研究人类群体、群体行为和社会关系的学科,旨在揭示社会的结构、功能和变迁规律。
- 社会学的研究范围:社会学研究的对象包括社会组织、社会关系、社会制度、社会问题等,涉及个人、小组、社会以及全球范围。
2. 社会学的理论框架- 结构功能主义理论:用于分析社会结构和社会功能之间的关系,强调社会系统的稳定性和平衡性。
- 符号互动主义理论:注重个体与社会交互中的符号使用和意义构建,强调个体在社会互动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 社会冲突理论:聚焦于社会不平等和社会冲突的产生和影响,关注阶级、种族、性别等方面的社会不公正。
- 结构主义理论:强调社会结构的决定性作用,认为社会行为受到社会结构的限制和约束。
- 解构主义理论:质疑社会的固化观念和主流知识,关注权力和话语的运作。
3. 社会学中的核心概念- 社会化:指个体在社会中通过学习和内化社会规范与价值观来适应和参与社会生活。
- 社会结构:指社会中各种社会组织和社会机构的总和,包括家庭、教育机构、经济系统等。
- 社会群体:指由个体组成的具有一定共同性和互动性的集合体,如家庭、团体、社区等。
- 社会变迁:指社会中各种社会组织、社会关系以及社会结构的不断演变和改变。
- 社会问题:指对社会成员生活和社会秩序产生负面影响的现象和情况,如贫富差距、失业问题等。
4. 社会学研究方法与技巧- 问卷调查:通过编制问卷,采集人们对某一问题的意见和态度,以量化的方式获取数据。
- 深度访谈:借助面对面的交流方式,深入了解被研究对象的思想、感受和经验。
- 实地观察:研究者亲自参与或观察研究对象所在的环境和行为,了解其真实情况。
- 文献综述:通过查阅相关文献,整理和概括已有的研究成果,进行理论分析和综合总结。
社会学概论期末复习
社会学概论期末复习第一篇:社会学概论期末复习《社会学概论》期末复习2、名词解释社会整合社会分化p213社会舆论 p279社会分层p220社会组织结构p148社会失范p286镜中自我p56角色模式 p356群体意识 p282应用社会学p17家长制 p166种姓制度 p230制度化逃避3、问答题(1)社区由哪些基本要素构成?p178(2)社会需要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是什么? P33(3)社会保障的功能是什么? P330(4)时尚形成的条件是什么? 时尚的社会功能有哪些? P85-86 (5)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变迁的理论是什么p364(6)马斯洛的需要层次是什么?p43(7)集体行为的成因是什么?p82(8)简述社会组织的特征是什么?p144(9)初级社会群体的功能?p124(10)家庭的社会功能是什么?p131(11)社会控制的功能是什么? P2704、论述题(1)试比较社会工作与社会保障的异同.并就你个人观点说明在当今的社会环境下怎样更好地实施社会保障。
p335(2)试述科层制在结构与运行机制上的特点,并对其进行功能分析。
P170(3)请说明社会舆论的特点,并结合实际论述社会舆论的社会控制作用。
P280第二篇:社会学概论复习填空、名解、简答、论述论述题要掌握的内容点(看书):1.社会学创立的历史及学术背景2.社会化3.大众传播媒介:是现代社会中具有最重要意义的环境因素。
4.社会分层5.违规行为社会学的定义简言之,社会学是对社会和社会行为的系统的、客观的研究。
社会学(Sociology)是现代社会科学中从某种特有的角度,或侧重对社会,或侧重对作为社会主体的人,或侧重对社会和人的关系,进行综合性的研究,因而具有自己独特的对象和方法的学科。
现代社会学的研究主题一、西方社会学的基本理论流派1、秩序学派(结构-功能主义)基本假设:社会是在协同合作的基础上进行着有秩序的运作。
发展趋势:如果没有外来事物的介入,社会发展有向着秩序与平衡发展的趋势。
社会学概论复习要点总结
第一部分名词解释1、社会化:是指人接受社会文化的过程,也就是从一个“自然人”或“生物人”成长为“社会人”,并逐步适应社会生活的全部过程。
2、角色集:在社会中,角色不是孤立存在的,它是与其他角色联系在一起的。
这样一组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相互补充的角色,我们称之为“角色集”。
任何一个人都不可能仅仅承担某一种社会角色,而总是承担着多种社会角色,他所承担的多种角色又总是与更多的社会角色相联系,这就构成了角色集。
3、社会:就是以共同的物质生产活动为基础而相互联系的人类生活共同体。
4、社会运行:指社会有机体自身的运动、变化和发展。
表现为社会各要素之间、各个层次之间、各个子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它们在各方面功能的发挥。
5、社会互动:是指社会上个人与个人、个人与群体、群体与群体之间通过信息的传播而发生的相互依赖性的社会交往活动。
6、符号:符号就是指能够有意义地代表其他事物,例如:声音、语言、文字、图画、手势、姿态、表情等等都是符号,它是一种意愿标志。
7、集合行为:又称集体行为、大众行为。
是指一种人数众多的自发的无组织行为。
帕克认为,集合行为是“在集体共同的推动和影响下发生的个人行为,是一种情绪冲动。
8、初级群体:所谓初级群体又称为直接群体、基本群体或首属群体,指它的成员相互熟悉、了解,是以感情为基础结成亲密关系的社会群体。
典型的初级群体有家庭、邻里、朋友和亲属等等。
9、群体凝聚力:又称为群体内聚力,是指群体吸引成员,把成员聚集于群体之中并整合为一体的力量。
10、社会组织:对社会组织一般有两种理解:一是广义的组织,泛指一切人类共同活动的群体,包括家庭、家族、村社等初级群体;另一种是狭义的组织,它是相对于初级群体而言的次级群体,又称为正式社会组织。
它是指人们为了达到某种共同的目标,将其行为彼此协调与联合起来,形成的社会团体。
11、组织管理:指运用权威来协调组织内部的人力、物力以实现组织目标的活动,其主要目的是提高组织的活动效率,这种效率除了受外界环境的影响之外,还有赖于组织自身的管理。
社会学概论重点整理
社会学概论重点整理.doc
1. 社会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研究人类社会的一门学科,其研究对象包括人类行为、社会关系和社会制度。
2. 社会学的发展历程及其代表人物:传统社会学、现代社会学和后现代社会学;代表人物包括孟特斯、科曼德、马克思、韦伯、杜尔凯姆、帕里索等。
3. 社会学的理论范式:功能主义、冲突理论、符号互动主义、社会学结构主义和现代性理论。
4. 社会组织和社会结构:社会组织包括家庭、教育机构、政治组织、宗教组织等;社会结构包括社会阶层和社会层次、社会秩序和社会控制。
5. 社会变迁和社会发展:社会变迁包括社会革命、经济发展、文化变革等;社会发展包括现代化、全球化、城市化等。
6. 社会问题和社会政策:社会问题包括贫富差距、性别歧视、种族歧视、就业问题等;社会政策包括社会保障、教育、健康保健等。
7. 社会研究方法:问卷调查、访谈、实验研究、现场观察、内容分析等方法。
8. 社会学在社会管理和社会工作中的应用:社会调查、社会评估、社会计划、社会工程等。
《社会学》概论知识点名词解释期末复习笔记
《社会学》概论知识点第一章导论1、社会学:社会学是从变动的社会整体出发,通过人的社会关系和社会行为来研究社会结构和功能、发生发展规律的一门综合性社会科学2、社会学的功能:描述、解释、预测、规范功能3、马克思对社会学的贡献:马克思没有明确地提出社会学概念,但是其对资本主义社会的研究形成了马克思主义社会学;马克思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研究社会,将社会学的研究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以唯物史观为基础解释了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马克思主义社会学在中国的发展体现在毛泽东思想上,比如《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等。
第二章社会学研究方法1、实证主义(孔德斯宾塞迪尔卡姆)的基本观点:经验是科学的唯一来源,只有经过经验验证的知识才是科学的知识,未经验证的只是假设;社会学作为一门学科,应该保持价值中立原则;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研究对象都是纯客观的,因此社会学的首要原则和任务就是客观描述事实揭示真相;人的行为是由外部环境引起的,因此分析人的行为要了解外部因素,探求人的意识是没有意义的。
2、反实证主义(韦伯)的基本观点:反实证主义也称人本主义社会学。
强调区分自然客体与社会现象,反对把自然科学的方法绝对化;强调社会参与者的主体性、意识性、能动性,反对把人作为非人格的客观实体的物化现象;注重运用价值关联,主张对社会事实与价值判断、理论与实践进行分别处理。
3、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的方法论:实践的观点、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阶级分析理论、实事求是的观点第三章社会1、社会唯实论的观点:社会是一个由各种制度和规范构成的有机整体,外在于个人而存在,对个人具有强制性。
2、社会唯名论的观点:社会不是真实存在的实体,而是一个名称,个人是真实存在的,社会是个人行动的产物和互动的形式。
3、对两种观点的评价:首先,这两种观点都有一定的合理性,看到了社会与个人的区别;社会唯实论承认社会的独立性,但忽略了个人对社会的依懒性,认为社会先于个人而存在。
社会唯名论否认社会的存在,用个人的存在排斥社会的存在。
社会学概论重点复习
一、名词解释1、社会学2、经验研究3、社会相互作用而形成的关系体系。
4、社会结构5、文化堕距会造成各部分之间的不平衡和差距。
6、社会化7、社会角色8、社会互动与群体之间相互的社会行动的过程。
910、社会群体11、初级群体彩的社会群体。
12、次级群体系的社会群体。
13、社会组织14、科层制立在有系统地划分组织权力以提高工15、非营利组织是支持或处理个人关心或者公众关注的议题或事件。
16、社会分化多种结构的社会过程。
17、社会分层18、社会流动19、代际流动20、结构性流动当规模的人员流动类型。
21、社区22、城市化23、社会制度体系。
24、显功能25、潜功能往往处在人们的认识范围和控制范围之外。
26、制度化27、社会变迁28、社会现代化29、现代化理论30、全球化性和整体意识的日益增强。
3132、社会解组会问题是社会解组的结果。
33、贫困34、社会控制35、越轨行为规范和社会习俗等的行为。
1、阐述社会学的学科性质与特征。
1有机于局部分析。
2是联系多种有关的社会因素以至于自然因素来加以考察。
另一方面在研究社会现象与社会问题时往往借助于不同学科的知识作交叉学科或跨学科的分析。
3离不开理论分析、比较、推演等一般的逻辑方知识。
社会学研究的这种实证性特点充分表现在它对社会调查的重视上。
2认识功能包括描述、解释、预测。
管理功能、教育功能。
1描述指通过客观而完整地收集、整理和记录事物发展的具体过程和现状资料性经验资料。
2会现象进行客观的因果性考察和人的社会行动动机的意义理解。
3和科学方4abcde(5社会学提供的不少有关社会的基础知识实际上是作为现代社会公民的一些必们提供基本社会知识。
3规律性。
的知识才是科学。
验作为检验的标准。
的解释。
人文主义:4、简述资料收集的主要方法。
统间的因果关系。
1、试述西方社会学创立的条件。
117、物理学、化学等取得重大突破。
社会思想家受此启发开始运用自然科学的方法来考察和认识2从18世纪下半叶到19欧和各国普遍开始以社会调查统计来研究社会现象。
《社会学概论》考试复习重点(全)
《社会学概论》考试复习重点
一、重要名词解释:
家庭结构社会交往犯罪社会制度过度城市化社会需要社会分层社会分化初级社会群体社区家庭贫穷文化论社会变迁社会现代化社会控制科层制社会群体越轨行为
二、重要知识要点:
1、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的论点是哪三点?
2、初级社会群体有哪些功能?
3、社会学与历史唯物主义的关系。
4、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的主要点。
5、人际关系影响的因素?
7、社会现代化的内容有哪些?
8、什么是社会趋同论?
9、什么是城市化?城市化发展的动力有哪些?
10、什么是社会控制?它的功能?
11、社会问题其产生的原因?
12、继续社会化、再社会化与特殊社会化的异同。
13、我国的人口问题主要表现?它对我国社会经济的影响?
14、社会保障功能是什么?
15、社会变迁的原因?
16、马克思主义社会变迁理论的主要点?
17、社会组织的基本特征?。
《社会学概论》期末考试复习题库及答案(学校用)
《社会学概论》期末考试复习题库及答案(学校用)一、单选题1.当代社会分层的首要标准是()A、职业B、收入C、教育D、权力参考答案:A2.社会化的落脚点和结果是()。
A、培养社会角色B、传递社会文化C、完善自我D、教导生活技能参考答案:A3.当收入不足以支持人的基本生存所需要的营养时,即是()A、绝对贫困B、相对贫困C、物质贫困D、精神贫困参考答案:A4.1891年()在广州自办的长兴学舍开设“群学”课程。
A、康有为B、谭嗣同C、章太炎D、吴建常参考答案:A5.在所有的符号中,()是最重要、最系统的符号。
A、语言B、文字C、声音D、图画参考答案:A6.第一次使用社会学一词是在哪一书中()。
A、《实证哲学教程》B、《社会学原理》C、《社会学方法论》D、《经济与社会》参考答案:A7.霍桑实验提出了()A、“经济人”假设B、“社会人”假设C、“自动人”假设D、“自我实现人”假设参考答案:B8.为社区这一概念加上地域含义的学者是()A、滕尼斯B、帕克C、费孝通D、韦伯参考答案:B9.当一个人具备了充当某种角色的条件,并按照这一角色所要求的行为规范去活动时就是()A、社会角色的确定B、社会角色的表现C、社会角色的扮演D、社会角色的失调参考答案:C10.世界环境日是每年的()A、6月5日B、8月15日C、9月11日D、12月9日参考答案:A11.认为越轨行为是由个人内在的过程引起的学者是()A、罗伯特·默顿B、西塞·朗姆布罗索C、弗洛伊德D、汉斯·艾森克参考答案:C12.在所有的大众传媒中,影响最大的是()A、报纸B、杂志C、广播D、电视参考答案:D13.同辈群体的影响在()达到最高峰A、儿童期B、青春期C、中年期D、老年期参考答案:B14.下列行为属于中性越轨的是()。
A、男青年留长发B、犯罪行为C、吸毒D、侵吞公款参考答案:A15.组织存在和发展的先决条件是()A、组织成员B、组织目标C、组织结构D、组织章程参考答案:A16.中年期的社会化偏重于()。
《社会学概论》期末考试复习题库及答案
《社会学概论》期末考试复习题库及答案一、单选题1 .为了使组织更有效地实现它的目标,必需使组织的结构和过程科学化和合理化, 这种观点来自于()A、科学管理理论B、人际关系理论C、组织行为理论D、权变理论答案:A2 .违反有关维护社会治安和公共秩序的规章条例的行为是()A、违例行为B、违法行为C、违规行为Dv违章行为答案:D3 .在美国社会学发展史上,对世界社会学发展最具影响力的,首推()Ax哥伦比亚学派Bx芝加哥学派C、哈佛学派Dx牛津学派答案:B4 .下列不属于人文区位学理论的是()A、同心圆理论B、扇形理论C、多核心理论D、类型学理论答案:D5 .根据韦伯对合法统治的分类,世袭制属于()Ax魅力型B、传统型C、法理型D、法治型答案:B6 .在《乡土中国》一书中提出了“差序格局”的概念,以说明中国传统社会中人际关系的特点,这位中国的社会学家是()。
Av许仕廉B、陈达Cv费孝通D、李景汗答案:C7 .文化传递理论把社会文化分为()A、主流文化和亚文化B、积极文化和消极文化C、正向文化和反向文化D、政治文化和经济文化答案:A8 .由于所处的社会经济地位和既得利益不同,人民对同一问题可能会有不同的价值评判标准和不同的立场、态度,因此在采取某种行为措施改变某一社会现象时,常常会引起矛盾和冲突。
这是()A、利益冲突理论B、价值冲突理论C、社会解组理论Dv社会失范理论答案:B9 .社会变迁的根本原因是()A、社会生产力的增长以及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B、社会物质需要和利益冲突C、科学技术的进步D、文化的发展与传播答案:A10 .一对夫妇及其未婚子女生活在一起而组成的家庭是()A、核心家庭B、主干家庭C、联合家庭D、空巢家庭答案:A11 .对收集到的资料进行归纳、分类、比较,进而对某个或某类现象的性质和特征做出概括的一种分析方法是()A、问卷调查B、实地研究C、定量方法D、定性方法答案:D12 .在自然资源的分类中,天然气属于()A、矿产资源B、环境资源C、生物资源D、替代资源13 .社会分层是社会不平等的体现,它之所以在各个时代、各个社会中普遍存在,是因为社会运行过程的需要。
社会学概论期末考点
社会学概论期末考点一:名词解释(6个)1.社会互动是社会上个人与个人、个人与群体、群体与群体之间通过信息的传播而发生的相互依赖性的社会交往活动。
简单的说,是人们对他人采取行动或者对他人做出反应的过程。
2.角色(先赋角色,自致角色)包括职位和由职位发生的权力义务以及行为规范、行为模式的总和,是由个人与社会的结合而产生出来而且比个人更具体的概念。
先赋角色也称归属角色,是指建立在血缘、遗传等先天的或生理的因素基础上的社会角色。
自致角色也称成就角色、自获角色,指主要通过个人的活动与努力而获得的社会角色。
3.印象管理指一个人通过一定的方式影响别人形成的对自己的印象的过程。
它是自我调节的一个重要方面,也包括了与他人的社会互动,是自我认知观点的核心和人类的一种基本动机,是不论个体在组织内部还是组织外部都渴望被别人积极看待,避免被别人消极看待。
4.镜中我由库利提出,人的行为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自我的认识,而这种认识主要通过与他人的社会互动形成的,他人对自己的评价态度等等,是反映自我的一面镜子,个人通过这面镜子认识和把握自己。
5.初级群体其成员间相互熟悉了解、以感情为基础结成亲密关系的群体,如家庭、邻里、朋友和亲属等。
(典型形式)6.次级群体又称间接群体或次属群体,指其成员为某种特定目标集合在一起,通过明确的规章制度结成正规关系的社会群体,如学校、工厂和政府部门等。
7.社会组织指人们为实现某种共同目标,彼此协调其行为,并联合起来形成的团体。
组织就是精心设计以达到某种特定目标的以业缘关系为纽带结成的相对独立的次级社会群体。
8.科层制20世纪早期,马克斯.韦伯对科层制进行了经典性分析。
他认为,理性化是现代世界的主要社会潮流,经由这一过程,陈旧的、传统的社会组织方法被大量明确、抽象、正式的规则和程序所逐渐代替。
科层制的主要特征:(1)细致分工。
正式组织需要处理的事务通常被分为许多小单元,由受过训练的专门人员来负责处理这些小单元,组织中普通成员只负责处理自己的那一部分职责。
社会学概论重点、要点及复习指导
社会学概论重点、内容要点一、复习时应注意的问题《社会学概论》复习时应按本课的教学大纲为基本依据,以教材为蓝本,结合本《复习指导》,进行全面系统地复习。
在复习时可以参考其它学习资料,以增强对本课的深入理解,但如与教材有矛盾的时侯,应以教材的内容为准。
在全面复习的基础上,重点掌握各章节的重点内容。
即《复习指导》对于教材各章节教学重点考核内容所作的调整,如删去的内容,就不列入考试范围。
二、命题形式及所占比例安排命题指导思想旨在考查学生对基本知识,基本内容的掌握程度,同时考查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本课程考试形式为闭卷。
题型如下:填空题:检查对基础知识掌握程度的一种方式,它所涉及的内容范围广,主要体现为重要人物、重要事件、理论以及事件发生的时间意义等。
名词解释:检查最基本概念的掌握程度。
涉及范围比较广。
考试中的名词以基本概念和重要概念为主。
所谓基本概念、重点概念是指在社会学的某一领域中有相当大的涵盖和解释能力的概念。
回答时要简明扼要,不要进行过多的解释,要抓住概念的实质,有些名词可能包括其构成要素及显著特点。
简答题:检查对基本理论、基本原理掌握的程度。
这些问题一般出现在教材中阐述比较完整、层次比较清晰的问题上。
回答这类问题时,要求思路清晰,条理分明,对该题所涉及的要点要叙述全面、完整、准确。
同时对每个要点有稍作解释。
论述题:检查社会学的重点原理的掌握程度。
这类题目是联系实际题。
在回答联系实际题时,首先要解答问题同所涉及的中心概念,然后阐述理论要点,从而给出理论的全貌;联系实际理论要点与现实要扣得准确、适当。
要避免所涉及的理论与现实脱节的现象。
填空10%;名词解释30%;简答题40%;论述题20%。
三、复习内容要点第一章绪论重要概念:社会所谓社会,它是人类历史发展的产物,是人们按照自己不断增长和提高的劳动和生活的需要,创造性的结合成不同社会关系,进行不同社会活动的生活共同体。
社会学社会学是从变动着的社会系统整体出发,通过人们社会关系和社会行为来研究社会的结构、功能、发生、发展规律的一门综合性的社会科学。
《社会学概论》期末复习资料(第一章社会的基础与条件)
《社会学概论》期末复习资料(第一章社会的基础与条件)第一章社会的基础与条件(人口、环境、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文化)第一节人口(定义:特定时间、特定地域所存在的人的集合,这样呈现出一定的数量、质量和构成特征,并由此对社会运行和发展产生基础性影响)一、人口规模(数量)与人口结构1、人口规模是指一定时间和地域内的人口总数2、人口性别结构性别比:表示人口中的男性与女性人数之比,通常是女性人口中男性人口数的百分比(人口性别比=男性人数/女性人数*100%)人口性别比根据统计对象的不同又可以分为出生人口性别比、婴儿性别比、结婚年龄性别比男女两性的平衡发展是一个国家和社会稳定和发展的前提二、人口分布与人口迁移1、人口分布:人口分布是指一定时点人口在地理空间上的分布状态世界人口分布受到三条气候线的决定性影响,即寒冷线、干燥线和湿热线影响人口分布的主要因素包括人口自身及其变动、自然环境及其变动和社会经济条件及其变动2、人口迁移(动态的人口分布)人口迁移理论主要研究:迁移者、迁移动机、迁移过程和迁移结果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人口环境容量;人口经济容量“迁移利益差异比较选择原理”:从迁移中获得的利益是否会大于将损失的利益三、人口转变与老龄化1、人口转变理论(人口转变论/人口转变)是关于人口发展从高出生率、高死亡率和低自然增长率转变为低出生率、低死亡率和低自然增长率之过程的一种理论2、老龄化:对社会运行和发展的冲击(1)、老年抚养系数提高,影响劳动就业和社会福利制度安排抚养比=(非劳动年龄人口/劳动年龄人口)*100%(2)、由此影想到相关产业的发展,特别是围绕高龄老人的社会服务业(3)、有可能导致社会经济活力不足、创新不足(4)、日益严重的老龄化最终必然导致人口再生产转向静止型甚至是缩减型,由此带来人口发展不可持续的危机,直接威胁到社会的存在倡导健康老龄化,挖掘人力资本潜力四、人口健康1、人口预期寿命:是综合反应人口健康水平的平均指标,指的是同批人出生后平均每人一生可存活的年数2、健康老龄化和积极老龄化为应对人口老龄化问题,联合国在1990年提出了健康老龄化:(1)、老年人个体健康,老年人生理和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良好(2)、老年人口群体的整体健康,健康预期寿命的延长以及与社会整体相协调(3)、人文环境健康,营造老年友好的社会环境积极老龄化: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积极老龄化的概念,是指老年人为了提高生活质量,使健康、参与和保障的机会尽可能获得最佳的过程第二节环境一、环境及其社会功能1、环境的定义:是指以人类为中心的外部生物物理世界,即人类生存、繁衍所必需的相应的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人工环境两大部分2、环境社会学家邓拉普曾经试图用模型呈现环境系统对人类社会运行何发展的功能,他认为:环境服务于人类的功能包括:供应站、居住地、废物库ps:三种功能彼此竞争空间,常常相互冲突二、环境与社会关系的演变1、关于环境与社会关系的理论:邓肯POET(人口-组织-环境-技术)模型(生态复合体)该模型中:(1)、每个要素都与其他三个要素相互关联(2)、任何要素的变化都会对其他三个要素产生影响人口(P)的增加可以创造技术(T)变迁的压力以及扩大城市化(O)的需要,由此导致更多污染(E)的产生从人口、技术、文化、社会、心理等多种因素及相互作用角度来分析环境与社会的互动关系,开启了环境社会学中的人类生态学派2、关于人类社会对环境系统的影响的理论:IPAT(环境影响-人口-富裕程度-技术)模型I=PAT该模型表明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人口增长或资源消费增加,制造污染的技术使用增加,都将导致环境影响和破坏的扩大同时表明,富裕的生活方式比不富裕的生活方式消费了更多的资源,制造了更多的污染。
社会学概论名词解释期末重点
社会学概论名词解释1.社会学:一门对社会进行综合性整体性研究的学科,是社会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从综合性整体性视角,系统研究社会结构和社会过程,深入揭示社会运行和发展规律的社会科学。
2.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的贡献与影响:一是为社会学的发展奠定了科学的理论基础,提供了正确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二是提出了一系列解决社会问题的科学思想和方法。
3.文化:相对于自然现象的,指人类在改造自然和社会活动过程中创造的一切物质与非物质的成果。
4.文化的功能-增进群体认同,规范社会行为,促进社会整合,教育与教化。
5.文化堕距-由相互依赖的各部分所组成的文化在发生变迁时,各部分变迁的速度是不一致的,有的部分变化快,有的部分变化慢,结果造成各部分之间的不平衡、差距、错位,进而造成社会问题。
6.人-能够制造工具和使用语言,通过生产活动对自然界进行改造而获得物质资料,并进行文化和精神的创造的高级生物。
7.人的自然属性-作为一种生命有机体与生俱来的各种生理机能及其现象。
人的社会属性-作为构成社会的组成部分和终端,通过自己的群体生活,通过人与人的相互交往,自然继承或逐渐获得的社会品性。
8.现象-事物的表面特征以及这些特征的外部联系,是人通过自己的经验可以把握的。
9.本质-事物的内部联系10.社会结构:社会系统的各个组成部分及要素之间持久的稳定的相互联系模式。
11.社会交往:指作为主体的个人、群体、民族、国家等、运用语言、符号、意义等不同的手段或方式,在社会生活中与自然、与社会之间形成的各种相互关系和相互作用。
12.社会互动:着重是指个人与个人、个人与群体、群体与群体之间的相互依赖关系,侧重于对个人、群体、组织在行动过程中相互联系的现象、方式、规则、秩序等的研究。
13.社会化:指一个人从最初的自然的生物个体转变为社会人的过程。
(内容-学习生活的基本技能;获得谋生的基本手段;学习社会行为规范;明确生活目标;培养社会角色)14.社会化的主要场所:凡是具有或发挥社会化功能的群体、组织、或社会部门,都可以构成社会化的场所。
社会学概论期末复习知识点。
1.社会结构:我们生活的社会背景不只是事件或行动的随机分类,而是以各具特色的方式被赋予结构或模式。
社会结构每时每刻都在被个体重新构造。
2.早期理论家----奥古斯特-孔德创造了“社会学”这一术语3.早期理论家----埃米尔-涂尔干(1)社会事实:社会学第一原则:把社会事实当作物来研究,用社会方法来研究社会的对象。
社会学家采用社会学方法不是用来研究个体而是用来考察社会事实即社会中塑造个体的行动的诸多方面。
社会事实是外在于个体行事方式、思考方式和感觉方式,有其自身的实在,外在于个体的人的生活和感知。
社会事实对个体施加强制性力量。
社会事实难以研究,不能被直接观察。
(2)社会团结和道德团结:机械团结:分工程度低的传统文化以机械团结为特征。
机械团结是基于共识,基于信念的相似性。
有机团结:发达社会中工作的专门化合社会分化的加剧,导致以有机团结的特征的新型秩序。
有机团结以人们在经济上的相互依赖,以及认识到他人的贡献重要性为基础。
4.早期理论家----马克思-韦伯不相信结构外在于或独立于个体而存在,认为社会中的结构式由行动之间的复杂的相互影响塑造的。
理念型:是用来理解世界的概念模型或分析模型。
理念型并不存在于真实世界中,但真实世界中的任何情形都能通过与理念型的对比来完成。
理念型并不是值得向往的完美目标,是指一种特定现象的纯粹形式。
理性化:科学、现代技术和科层制的发展被描述为理性化。
理性化是指依据效率原则,以技术性知识为基础来组织社会和经济生活。
韦伯认为支配资本主义的不是阶级冲突,而是科学和大规模组织即科层制的兴起。
现代理论思路功能主义:功能主义认为社会是一个复杂系统,各个组成部分协同工作,产生了稳定和团结。
有机体类比:把社会的运行比作一个有机体的运转,社会组成部分像人体的各个部分一样,是为了社会的整体利益而系统工作。
道德共识对于维持社会稳定和秩序的重要性。
5.显功能:指特定社会活动类型中参与者知道的并意欲的功能。
社会学概论总复习重点
社会学概论总复习重点一、社会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1.社会学的定义及其研究范畴3.社会学的研究对象二、社会学的基本概念1.社会2.社会组织3.规范与价值观4.社会结构与社会关系5.社会变迁与社会发展三、社会学理论1.结构功能主义理论2.冲突理论3.交互主义理论4.社会建构主义理论5.其他重要理论四、社会学的研究方法1.社会学研究的特点及其科学性2.社会学研究的理论与实证研究3.社会学研究的方法a.实证研究方法:问卷调查、访谈、观察、统计分析等b.理论分析方法:文献阅读、逻辑分析、比较研究等c.实用研究方法:行动研究、实证研究等4.社会学研究的伦理问题五、社会变迁与社会发展1.社会变迁的概念及其类型2.社会变迁的驱动力3.社会发展的概念及其指标4.社会发展的理论模式六、社会控制与社会变革1.社会秩序与社会控制2.社会控制的手段和机构3.社会变革的概念和类型4.社会变革的影响因素和路径七、社会学应用1.社会学在教育领域的应用2.社会学在政府和社会管理中的应用3.社会学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4.社会学在社会公共服务中的应用八、社会学的发展与前沿研究领域1.社会学的发展历程2.国内外著名社会学家及其代表作品3.社会学的前沿研究领域及热点问题以上就是社会学概论的总复习重点。
在复习过程中,可以结合教材、课堂笔记和相关参考资料进行复习,适当做题、讨论和总结,加深对社会学概念、理论和方法的理解和掌握。
总结重难点,理清知识框架,注重综合性复习和运用,有助于对社会学概论的学习和应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社会学概论重点第一章:社会学的研究社会学的功能:描述功能、解释功能、预测功能:社会运行的物质基础人口与社会运行人口规模直接因人的生育、死亡和迁移因素而发生变化人口的自然构成主要包括性别构成和年龄构成影响人口分布的主要因素包括人口自身及其变动、自然环境及其变动和社会经济条件及其变动人口发展过程:原始阶段、中期阶段和现代阶段老龄化:老龄化,即总人口中老龄人口的比重,相对于年轻人口所占的比重而言,呈持续增长。
环境与社会运行环境服务于人类的三种总体功能:供应站、居住地和废物库环境的三种功能彼此竞争空间,常常相互冲突邓拉普的模型有助于简明地概括环境的社会功能及其随时间演进而发生的变化环境与社会关系的演变:第一时期是采集狩猎时期;第二时期是农业时期;第三时期是工业时期环境保护经历的主要阶段:末端治理、源头和过程控制、可持续发展、生态现代化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与社会运行:两种生产,即人口自身的生产和物质资料的生产第三章:社会系统与社会运行一、什么是社会与社会系统(一)社会主要有两大派别:1、社会维实派:也叫社会实体派。
他们认为,社会不仅是个人之集合,也是一个客观存在的东西,是真实存在的实体2、社会维名派:社会是代表具有同样特征的许多人的名称,是空名,而非实体,真实存在的只是个人3、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曾对社会做过多方面的论述:第一:社会不是单个个人的堆积或简单相加,它是人们的联系或关系,是人们相互交往的产物,是全部社会关系的总和第二:在全部社会关系中,生产关系是最为根本的关系第三:社会系统思想。
社会系统是由四个子系统构成的,即经济系统、政治系统、社会生活系统和思想文化系统(二)社会的特点:1、社会是由人群组成的2、社会以人与人交往为纽带3、社会是有文化有组织的系统4、社会是以人们的物质生产活动为基础的5、社会系统具有心理的精神的联系6、社会系统是一个具有主动性、创造性和改造能力的活的机体(三)社会的功能:整合功能、交流功能、导向功能、继承和发展功能二、社会运行(一)什么是社会运行:社会有机体自身的运动、变化和发展,表现为社会多种要素和多层次子系统之间的交互作用以及他们多方面功能的发挥。
社会运行大体上包括纵向和横向两个方面1、纵向:社会的变迁和发展,纵向运行中表现的基本关系:继承的关系、变异的关系、中断的关系2、横向:在社会发展某一阶段上,社会诸要素、诸系统的交互作用。
横向运行中表现的基本关系:交叉与渗透关系、制约的关系、促进的关系、转化的关系(二)评价社会运行状态的原则:1、综合性原则2、协调性原则:结构性协调、功能性协调、结构和功能之间的协调3、满足需要原则三、社会学考察的三种角度(一)宏观社会与微观社会的角度:1、宏观社会指社会的整体结构,是较大范围的社会关系2、微观社会指社会的个体结构,即表现日常生活中人际互动的模式(二)个人关系、群体关系和社会制度的角度:1、个人关系,指日常发生的人与人之间的直接联系或互动,是一种较低层次的社会关系2、群体关系,指在社会的群体或组织的层次上所发生的社会关系。
它是社会关系的中间层次。
具有一定的稳定性、持久性3、社会制度,是指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社会关系及与之相联系的社会活动的规范体系。
是社会关系的最高层次。
是一种固定化的较为持久的社会关系(三)血缘、地缘和业缘的角度1、血缘关系是指以血统或生理联系为基础而形成的社会关系。
是人的先天联系。
比较重要的血缘关系有:种族、氏族、宗族、家族、家庭。
血缘关系在社会中既有正功能也有反功能。
就正功能而言,它起着联系社会与群体,使之增强内聚力,从而形成牢固的整体的作用。
就反功能而言,由于血缘关系是人们的一种先天的联系,因而一个人在他刚一出生时就已被置于一定的血缘联系之中,直到死也未必能完全退出这种联系。
一方面,我们要尽量发挥其正功能,另一方面,要尽量避免和抵制其反功能。
2、地缘关系是指人类社会的区位结构关系或空间与地理位置关系。
地缘关系的功能也是双向的,其正功能是维系社会的稳定,发功能则是束缚人们的发展。
在处理城镇化的地缘关系问题上,一个核心环节就是我国特有的“户籍制度”3、业缘关系是指以人们广泛的社会分工为基础而形成的复杂的社会关系,不是与生俱来而是在血缘和地缘关系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1)业缘关系的发展具有最重要的意义:第一:业缘关系是人类发展的一个重要基础第二:业缘关系反映着社会前进的步伐和整个社会的面貌(2)业缘关系的反功能主要表现在,业缘关系的基础是把人局限在某一种职业上的社会分工。
它同时也限制了人类的发展第四章:社会运行与社会文化一、文化的含义及特性(一)文化:文化是与自然现象不同的人类社会活动的全部成果。
他包括人类所创造的一切物质的与非物质的成果(二)文化的特征1、文化具有超生理性:文化不是依赖生理的、生物的特性而获得的,任何文化都是人们后天习得的,不是遗传2、文化具有超个人性:个人虽然具有接受文化或创造文化的能力,但是形成文化的力量却不在个人3、文化具有象征性:文化现象总是具有广泛意义4、文化具有全括性:文化不是单一的现象,而是涵盖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5、文化具有整体性:文化是一个有机系统和整体,由不同要素构6、文化的传递性与变迁性(1)文化的传递性:文化一经产生就得他人模仿,效法、利用;传递有横向纵向两个方向。
横向――不同地域、民族之间的传播;纵向――传给下一代(2)文化变迁性:文化时刻处于变化之中。
变迁三种因素:自然条件的变化、不同文化的接触、发明与发现(三)文化堕距(美国社会学家威廉奥格本)1、由相互依赖的各部分所组成的文化在发生变迁时,各部分变迁的速度是不一致的2、一般来说,总是“物质文化”先于“非物质文化”,两者不同步,于是就产生差距3、一般来说,总是制度首先变迁,其次是风俗、民德变迁,最后才是价值观念变迁二、文化的类型(一)文化的分类:1、物质文化与非物质文化2、主文化与亚文化(1)主文化:在社会上占主导地位的、为社会上多数人所接受的文化。
主文化对社会上大多数人的价值观、行为方式、思维方式影响极大(2)亚文化:为社会上一部分人所接受或为某一社会群体所特有的文化亚文化又可分为不同的类型:民族亚文化、职业亚文化、越轨亚文化(越轨亚文化为犯罪行为提供了容易滋生的环境)(3)主文化可以转变为不占主导地位的亚文化,亚文化也可以转变为占主导地位的主文化。
3、主文化与反文化反文化是一种特殊的亚文化。
是对现存秩序的背离和否定,是对现存主文化的地址和对抗4、评比性文化和非评比性文化(1)评比性文化:是指有好坏、高下之分的文化,即在两种文化的比较中,可以评出孰优孰劣的文化。
(2)非评比性文化,也可称作中性文化,是指在文化比较中没有明显的优劣、高下之分的文化。
中性文化是民族分野的重要标志,有助于维系社会的团结与稳定,有助于增强社会的内聚力。
三、文化构成与文化分析(一)从文化要素角度理解文化构成1、象征符号2、价值观:价值观是以理念形式出现的文化要素。
价值观指社会成员对于人或事物的意义、重要性的总体评价,它也是人们判断是非曲直的基本标准。
每个社会的文化都有自己的核心价值观念,不同的价值观是文化模式差异的重要体现。
3、社会规范:规范或社会规范是文化的制度要素。
正式规范是以法律、法规形式出现的,违反了会受到惩罚。
主要包括规章规则和法律。
非正式规范主要有社会习俗、民风、民德、乡规民约等。
4、物质文化:物质文化是文化的物质要素。
物质文化也是人类生存和生活的物质基础。
(二)从文化分层角度理解文化构成1、文化特质:组成文化的最小单位,一个社会的文化的内容就是各种文化特质的总和。
文化特质可以表现为物质文化的形式,也可以表现为非物质文化的形式2、文化丛:亦称文化特质丛,指因功能上相互联系而组合成的一组文化特质3、文化区域:文化区域指在地理空间上不同区域中分布的特定的文化现象。
区域文化的概念可大可小,它的核心意义是用地理区域来区分文化分布。
4、文化模式:一个社会中所有的文化内容组合咱一起的特殊形式和结构。
这种形式往往表现了社会文化的特殊性(三)文化中心主义与文化相对主义1、文化中心主义:亦称种族中心主义,指各个国家、各个民族都常有一种倾向,即易于将自己的生活方式、信仰、价值观、行为规范看成最好的,是优于其他人的。
2、文化相对主义则认为各种不同的文化模式是不能评价和比较的,因为从各种不同的文化模式所赖以生存的环境看,每一种文化模式都有其存在的合理性,它们之间没有优劣之分。
(四)文化震惊于边际文化1、文化震惊:所谓文化震惊,指生活在某一种文化中的人初次接触到另一种文化模式时所产生思想上的混乱与心理上的压力。
文化震惊不仅发生在民族之间,在不同的社会群体之间、地区之间也会发生。
文化震惊是一种客观现象,并没有善恶之分,但是对文化着惊的处理却可能产生两种不同的效果2、边际文化:指文化的边缘地带或两种文化的交界地带。
还有另一种情况,就是虽原理中心文化,但并不能密切接触到其他的发达文化,因而这类边际文化处于一种不太发达的状态。
四、文化的功能(一)认同功能:指文化使得群体、社会成员有了共同的可以交流的符号基础、心理基础,他们相互认可,认定自己属于同一种文化(二)规范功能:第一,文化给一个社会提供了基础,是社会交往的钱阿提条件第二,文化给一个社会提供了范本,告诉社会成员做事的规矩、规则是什么第三,文化给一个社会提供了最为原始的素材、材料,人们从事任何社会活动,都只能取材于文化第四,文化使社会秩序得以维持、使社会运行得以持续(三)整合功能从文化整合的观点出发,一个社会的各种机构都从不同侧面维持着社会的团结。
(结合书本)(四)教育与教化的功能:正式教育与非正式教育第五章:社会学的主要研究方法一、社会学主要研究方法(一)问卷调查法(二)田野调查法(观察法、访谈法)(三)实验法问卷法优点:1、节省时间、经费和人力。
2、具有很好的匿名性。
3、所得的资料便于定量处理和分析。
4、可以避免主观偏见,减少人为误差。
5、使大样本的调查具有可行性。
缺点:1、回收率有时难以保证;2、要求被调查者具有一定的文化水平;3、问卷调查的质量常常得不到保证访谈法优点:1、信息量大;2、灵活性高;3、适用范围广;4、控制性强缺点:1、结果难以进行定量研究;2、成本较高;3、时间长;4、隐蔽性差;5、受访谈对象周围环境的影响大观察法优点:1、可以观察到被试在自然状态下的表现,结果比较真实;2、实地观察到行为的发生发展,能够把握当时的全面情况;3、花费较少;运用于研究无语言文字沟通的对象缺点:1、受时间空间等客观条件的限制;2、花费较多的时间和人力实验法优点:1、具有严密的逻辑性;2、有一定的范围限制;3、具有较强的可信度;4、可控性强,有利于假设的检验缺点:1、人为操作,缺乏现实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