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阳询书法与书论之文化境界
关于欧阳询书法的来源特点及评价作文
关于欧阳询书法的来源特点及评价作文全文共8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篇1欧阳询书法作文你们知道何谓书法吗?书法可不仅仅是漂亮的字,它还包含着书写者的思想感情和艺术造诣呢!今天我就给大家介绍一位书法大家——欧阳询。
欧阳询是北宋时期一位非常有名的书法家。
他的字不但极美,而且对后世书法发展影响至深。
你们知道欧阳询是从哪里学习书法的吗?原来,他从小就开始临摹石刻和拓本,努力练习汉、魏、隋、唐代碑刻书法。
欧阳询特别喜欢学习"汉初汲古浚源,潇洒自然"的风格。
除了临摹已有的碑刻,他还亲自到河北、山西等地取石摩本,从中学习前人书写技法。
可见他学习书法是何等的努力和用功啊!那欧阳询的书法有什么特点呢?我们一起来看看:首先,欧阳询的字体雄劲有力,笔画刚健遒劲,结构严谨。
尤其是篆书、隶书十分出色。
他的隶书笔画苍劲有力,沉稳大气;行草峥嵘飞动,生动飘逸。
这些特点源自他临摹古籍的功力深厚,对古人笔意极为领会。
其次,欧阳询的字中透露出浓厚的个人风格。
他力求用笔沉着从容,将个人情感很好地融入书体之中。
有人说他的字"意在笔先",即首先抒发个人思想情感,才落笔书写,这样就形成了独特个性的书风。
再者,欧阳询的字兼具古雅朴茂和飘逸潇洒两种风格。
或许有人会问:"这两种不是正相反吗?"别急,我慢慢给你们解释。
欧阳询的楷书、行书遵循了汉初古朴的风格,给人一种沉稳大气、温润中正的感觉。
而他的草书则极富灵动飘逸之美,活泼潇洒,气韵生动,令人赏心悦目。
可以说,他将古雅与飘逸浑然揉合,创造出独一无二的书体风格。
最后,欧阳询对书法理论研究也有很高造诣。
他撰写了《醉翁亭记》等名篇,阐述了自己的书法理论与心得体会。
《书品》一书对书法艺术的价值和格调品评颇有见地,影响深远。
大家听了我的介绍,对欧阳询的书法是否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呢?他的书法作品确实独树一帜,吸取了历代名家书法精髓,又融入了个人独特情怀,堪称书坛不朽经典。
欧阳询的书法艺术
欧阳询的书法艺术
欧阳询是唐朝时期的著名书法家,他的书法艺术风格独特,被誉为中国书法艺术的瑰宝。
欧阳询的书法以楷书为主,他的书法作品结构严谨,字形挺拔,笔力险峻,具有独特的风格。
他的书法注重平正中见险绝,以欧体为主要特征,如竖钩多用魏碑笔法,横钩多用隶书笔法,点画则有如珠落玉盘之势。
欧阳询的楷书作品代表有《九成宫醴泉铭》、《皇甫诞碑》、《化度寺碑》等。
其中,《九成宫醴泉铭》是他最著名的作品之一,也是中国书法艺术的珍品之一。
该作品高2.7米,宽0.93米,共24行,每行49字,叙述了九成宫的来历和其建筑的雄伟壮观,歌颂了唐太宗的武功文治。
欧阳询的书法艺术对后世影响深远,他的作品被历代书家奉为“欧体”的楷模,倍受人们喜爱。
同时,他的书法理论著作《八诀》、《传授诀》、《用笔论》、《三十六法》等也对中国书法艺术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欧阳询的书学观及其成因探析
(《八诀 几与 传授诀 内容一致 ,二篇当出于 用笔 的沉稳与敦 厚是 书法的 根本 ,然后再 “遂 呆板;同样 ,也不能一味求笔势之飞扬而失去法
流”。尤 其还指出了用笔要 “唯截纸 棱 ”,即 以 方笔棱侧来 表现 出雄 劲之 势,与北 碑书 法的方 整、朴茂又相契合。故清代 的书家包世臣称其用 笔 :“指法 沉实,力贯 毫端 ,八面 充满,更无暇 于 外力。”
出了一个 “停”字 ,着重暗示了由 “动而静”的这 一 运 动过 程 ,是 一 种动 态 的 匀、动 态 的静 。
搬硬套,全盘挪用,而是去粗取精,融入了提 按 顿挫 、笔锋翻转变化等精妙笔法,使得线条富于 轻重 曲直、干湿浓淡的变化 ,笔调墨 畅,许 多发
射散 。这 正是北碑 书风猛 劲的一 路,这种结 体 取势的特征 ,沙孟海先生称之为 “斜画紧结”。 笔势 的 斜欹与 纵伸 是散 发 的前 提 ,所 不 同的
意 ,形成了猛利 峻峭、沉稳谨 严的 艺术风格 。 学思想作一 简要归纳。
与王氏潇洒流美的书风又有着本质上的差异。
他 的楷书点画笔 法丰 富,形 态独特 ,具有 鲜明
1.“务 在 经 实 ” 的 用 笔 思 想
2.“四面停 匀”的结字思想
的 个性 特 征和 时代 风貌 ,成 为唐 代 尚法 的 典
世产生了极 为深远的影响。
截纸棱 ,撇捩 窈绍,务在经实,无令怯少。”才是 而努力追求的,“匀称”并非机械的等分和死板
真正 意义上 的合乎 “古道 ”。很 明显,“善书 大 的安排,而是一种粗细轻重 ,欹侧平正相互调 合
欧阳询楷书的艺术特点和临写方法
唐代是我国书法艺术发展中地重要历史时期,一方面楷书经魏晋六朝地不断演变,法度已臻成熟,体势亦趋完备,气骨刚健、端庄平正地优美楷书为世人立极,以晋人之理而立法,从而表现出一种理性地时代风格;另一方面在草书地书写上,特别是狂草(大草),于理法中溶入性情,以类乎于颠狂地即兴创作,从而又表现出一种极其浪漫地风格.在规矩法度森严地楷书中当首推欧阳洵地楷法,其骨力地刚健、笔法地精到、结构地森严,堪为后人立法,历代书家,莫不受其影响.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唐人楷法,作为学书地基础,迄今仍具有十分重要地作用.下面我们试从三方面来介绍欧书地艺术风格.欧阳询生平欧阳询,字信本,历太子率更令,故世称欧阳率更,又因封爵为“勃海县男”,人呼之为“渤海”、“欧阳勃海”.欧氏祖籍潭州临湘(湖南),生于陈武帝永定元年,卒于唐太宗贞观十五年,享年岁(公元年).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欧阳询出身世家望族,自幼敏悟过人,博贯经史.作为书家,欧阳询孜孜求学,博采众家之长,且不拘泥于先人,他以破胆夺气地个性,创出自己地独特风格,世人以欧体相称,其时书名远播域外,高丽亦曾遣使求书.欧阳询书法“戈戟森然”之笔势,主要受北派书风影响,但又兼容南方“秀骨清相”之气象.入唐以后,渐臻佳境.“欧体”书承“王书”,都“风神严于智永(张怀灌语),于是,它与“虞(世南)体”之圆滑,“褚(遂良)体”之流动与薛(稷)体之瘦硬而被世人称之谓“初唐四大家”.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欧体”地艺术特色上承汉魏六朝,下启宋元明清,故历代诸家,无不取法唐人.“欧体”有戈戟森然之险劲,又不失精妙之秀骨清相,为后人楷法之师宗,可见其艺术造诣之高妙.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对于欧阳询书艺特点之评说,历来众说纷纭.《新唐书欧传》:“欧初效王书,后险劲过之,固自名其体.”张怀灌《书断》:“真行之书,虽于大令亦别成一体,风神严于智永,润色寡于虞世南.”杨士奇《东里全集》:“询书虽骨气劲峭,法度严整,论者谓虞得晋风之飘逸,欧得晋之规矩.”翁方纲《复初斋文集跋醴泉铭》:“欧书以圆笔为性情,而以方整之笔为形貌,其淳古处乃直根抵篆隶.”苏轼:“欧阳率更书,妍弩拔群,尤工于小楷,率更貌寒寝,敏悟绝人,余观其书,劲险刻厉,正称高貌耳.”上述评家,对欧字笔力之险劲,结体之严整,可谓“共识”,而东坡“劲险刻厉”四字,实为精要之概括.欧阳洵楷书刻碑举要:、《欧阳询书兰亭记》唐太宗贞观二年立,岁书.、《化度寺邕禅师舍利塔铭》(也名《化度寺碑》)贞观五年立,岁书.、《九成宫醴泉铭》贞观六年四月立.岁书.、《虞恭公温彦博碑》贞观十一年十月立.岁书.、《皇甫诞碑》,此碑作于贞观年间,具体年限不详.究其如入化境之书风推测,一般认为是欧阳询晚期之作.欧字地书写笔法不善学欧字者,往往失之过猛“剑拔弩张,方棱出角),原因是只知其“方”而不知其“圆”.所谓“不方不圆,亦方亦圆”,乃指欧字方圆兼容之特点.就用笔而言,自古有方圆之说,所谓“圆”则强调中锋运笔,得其骨力;“方”则运用侧锋取妍,求得精神.圆笔中锋源于“篆法”,方笔侧锋源于“隶法”.各种书法,除篆书这外,隶、楷、行、草诸体都离不开侧锋用笔.实践证明,书写楷、行、草诸体,要达到笔笔中锋是不可能,也没有这个必要地.正如姜夔《续书谱》中所说:“笔正则锋藏,笔偃则锋出,一起一倒,一晦一明,而神奇出焉.”正锋(中锋)与侧锋,构成了笔法中既对立又统一地一对矛盾,用笔时两者都不可偏废,当以正锋为主.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欧体”兼用侧锋隶法,其特征表现为点画起笔、收笔、波撇、转折、钩趯之处常现棱角或露锋.故其透出一种竣利沉着、骨气雄强、斩钉截铁地明快风格.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欧体楷法主要笔法简介如下.一、折法折以成方,是欧体地主要笔法.“折”又分为右折和左折两种.(一)右折、引笔右行,至折角时以腕法将锋提至画地右上角,以笔不离纸为度.、然后迅速翻笔,笔锋在纸面上作一暗圈,将锋由阴面翻到阳面.、然后顺势朝右下作点,稍一挫动笔锋(调锋后)再引笔下行(例图).右折称之为“提翻法”.此法较难,初学者可分两步练习:第一步先练横画收笔之提和竖画发笔之顿;第二步再练提翻时地暗圈动作.难就难在作暗圈须“笔不离纸”,其实这种动作无非是在转折时将两笔吻合得自然些罢了.折法宜干净明利,竣快爽捷,提翻动作要轻捷.如提得太高,超出画外,翻笔后即形成“扛肩”;如不到翻就向下作斜横落点即形成“塌角”;如提翻时犹豫不决,墨迹即渗透外画外而形成“鹤膝”.这是右折时常见地误笔(例图).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二)左折、引笔向下,至折角时以腕法将锋提至竖地左下角,以不离纸为度.、然后迅速侧势一翻,笔锋在纸面上作一暗圈.、翻笔后顺势朝右下切入作点,点后逐步顿挫笔锋向右上挑出(例图).二、侧法“侧法”即是点法.称之为“侧”,实际包括两层意思:一是在笔画形态上呈斜伏状,点以斜势居多,斜则多姿;二是作点时皆顺势落笔,尖锋入纸,以侧取势,十分便捷.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点”法要重,笔力要深入沉着,其势如“高峰坠石”.“点”法化势:凡露锋之点,起笔时用尖锋入纸,顺势落笔;方笔之点,即用逆势切入,收笔出锋方向,应与下一笔点画地起笔相呼应,则自然盼顾有情,血脉相连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点”法化势举例如下:半蚁点、蝌蚪点、粟子点、直三角、横三角、杏仁点、悬胆点、打点、柳叶点、曾头点、反捺点、直波点、三开点、悬珠点、三往一复点等(例图).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三、勒法所谓“勒法”,即横画地写法.“勒”有欲行不行,意存所顾,强抑力刺,愈收愈紧地意思.故写横画时,不宜顺锋平过,用笔轻滑则意思浅薄.写横画时要注意三个方面.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一)势欲平而画欲曲楷法虽以“画平竖直”四字为律,但决不是平直机械地排列,而是一种动态地平衡.横之平,指势而言,有了轻重、粗细、曲直地变化,不但能够产生笔力,还可以产生韵律、点画就会生动起来.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二)逆入、涩行、紧收是行笔大法“画如长锥界石”.可以设想,锥在石面上要划出痕迹,锥尖势必与石面形成一种对抗地力,而锥尖深入石面后又十分艰涩地用力划过去,这就很形象地比喻写横画时“勒”地意思.所以,写横画时要锋先笔后,逆势涩进,令笔画丰实.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三)凡横画重叠时要富有变化、笔形变.包括长短、肥瘦、仰覆、起止处地方圆藏露以及用墨处地浓淡枯润等,特别是发笔处变化最大.、角度大.或平,或斜向右上,或斜向右下.几种常见横画地具体写法:()平画.逆势切入,调锋后铺毫提运,逆势涩行,至收笔时,将锋略提至右上角,然后向右下顿一顿,再反揭回锋收笔.所谓落笔时取“逆势”,即笔锋在离纸面不远处“空中作势”,也可用尖锋轻触纸面逆入.欧体多用“切入平出”法(例图).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写平画要注意其势上平,首尾俱低,中段略细,宜丰实而不可空怯.这种笔常为一字主画. ()露锋短画.尖锋入纸,顺势落笔后着力右行,力量偏于上侧,至收笔时轻提、轻顿,疾收.(例图).写露锋短画,发笔要尖,收笔要圆.这种笔画常为一字之次画.()仰势和覆势.仰势用笔用露锋短画,只是画势微曲,有上仰之意;覆势同平画用笔,只是画势微曲,有下俯之态(例图).四、努法“努法”即竖画地写法.“努”有用力之意.“谓作直画必笔管逆向上,笔尖亦逆向上,平锋着纸(即斜横落点后中锋运笔),尽力下行.有引弩两端皆逆之势(即发笔时逆入,收笔时上缩,画地中段绷得紧紧地,故名努也.”(包世臣语)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几种常用竖画地具体写法:(一)垂露轻锋逆上即将锋略提至竖地左上角,然后迅速向右下方切入作一斜横落点,调锋提运,着力向下,至收笔时将锋向上略提,然后向下顿两顿,再向右上或左上回收(例图).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二)悬针发笔同垂露,至收笔时以腕带动笔尖,微微上下挫动笔锋,边走边提,由中抽出后迅速于空中作收势.关键是出锋收笔用劲得当,令竖画饱满尖锐,而切忌“针尖”细长(例图).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三)曲头此画发笔尖锋入纸,顺势落笔,至收笔时轻提、轻顿、疾收,书写起来有便捷爽利之势.在楷书“尖按法”中运用(例图).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四)向背此两竖相对之法.所谓“背”,即两竖势微弯,如两人背向而立,欧楷喜用此法而少用向势(例图).向势略.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五、掠、喙法“掠”即长撇地写法,“喙”即短撇地写法.“掠”字形象地比喻写长撇时末锋飞起之笔法,有如妇女梳长发之态,而“喙”则形容写短撇地动作如禽鸟啄食一样迅疾,且短小、锐利、饱满地笔形亦像鸟喙,有双重意义.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写长撇,可用“努”法向左下斜行;出锋时,势微曲而力匀.“掠”法当地腕送,决不可以指头挑剔,而作虚尖斜拂.写短撇时用逆势切入后,稍一顿挫,即向左下斜出,以轻捷劲利为胜(例图).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六、策法“策法”就是挑法.谓之“策”,因为好比用马鞭子策马一样,发力于执鞭处,得力在鞭稍处,这十分形象地比喻挑法地发笔和收笔地动作,力量要聚在收笔地锋尖处.起笔时,笔肚着纸,侧锋斜铺,然后转中锋于空中暗收(例图).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七、趯法“趯法”即钩法.“趯”含有跳跃之意,是书法用笔中地重要笔法,也是写欧字最难掌握地笔法.其难在钩多有棱角,书写时要充分利用侧锋,在蹲锋同时须运腕得当,即出钩前笔杆微倾(倾倒地方向与运笔地方向相反),笔毫铺开(用力不匀称,一般借力于钩之外侧),而笔身仍保持斜挺之状——这是关键之关键.有地学者在理论上虽有所悟,但在书写时往往不能得心应手,应题就在于笔力不够,未能做到笔身挺而笔毫斜铺.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几种常见地钩法:(一)直侧锋钩轻锋逆入,如作竖画切入作斜横落点,稍一调锋后即将笔杆倒向右侧,使笔毫斜铺展开,引笔下行,同时笔杆渐向右上方欹侧,至出钩时借力在毫外侧,轻轻向下快速一顿(即蹲锋),并运腕力向左前方猝然趯起,钩法自然尖锐饱满(例图).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二)心钩、戈钩、浮鹅钩这三种钩地运腕方法类似,均为右钩,且比直钩易于掌握.关键是发笔时手腕皆微左仰,笔管微右倾,取其侧势,而出锋时手腕均需向右侧微微翻动(例图).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三)平钩平钩地关键在于掌握右折法(详见折法),行笔至折角处,翻笔作暗圈后朝右下点,再微微挫动笔锋,得势后方可向左下钩出,出钩方向当与下笔相呼应(例图).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八、磔法所谓“磔法”,即捺法,是书法用笔中地主要笔画.捺法势宜开张,一波三折(起笔向右上为一折,中驻向右下为二折,末笔平出为三折).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平捺(例图).“道”、“之”等字用之.、侧捺(例图).“文”、“是”等字用之.一字中有数捺,则以合代开,敛其捺脚,不可多捺,如“途”、“森”等字.。
欧阳询的书法和书论
欧阳询的书法和书论欧阳询创立“欧体”楷书唐代的时候,欧阳询外出游览,在道路旁见到一块西晋书法家索靖所写的章草石碑,他看了几眼,感觉写得一般。
但是他转念一想索靖既然是一代书匠,那么他的书法定会有自己特色,何不看个水落石出呢?于是,欧阳询伫立在碑前,反复地观看了几遍后,终于在这座章草石碑上发现了索靖书法精深绝妙之处。
发现了索靖书法妙处的欧阳询更是不忍离去,于是他坐卧于石碑旁摸索比划起来。
谁知道欧阳询这一坐竟然长达三天三夜之久。
欧阳询最后终于领悟到索靖书法用笔的精神所在,他结合自己的书法特点,进行了融合改造,从而使他的书也更臻完美了。
欧阳询正是因为这种对书法的痴迷,终于让自己成为了楷书四大家的领军人物。
欧阳询为唐代初期著名书法家,列四大书法家之首,又同虞世南合称“欧虞”。
《唐书》本传上说他“初仿王義之书,后险劲过之因自名其体。
尺牍所传,人以为法”。
欧阳询善讲结构,有《三十六法》等论文传世。
欧阳询生于557年,字信本,潭州临湘也就是后来的湖南长沙人。
在隋朝时曾经为太常博土,进入唐朝之后官至太子率更令,弘文馆学士。
封渤海县男。
“圆畅方挺”是欧氏书法的最显著风格,一般而论,书法和线条组合宜平正,如果超出了常见的平正标准,就认为是偏。
但是有意识的将某些线条置正,某些线条置偏,使之对比成趣,则可以从整体上获得险中求稳的艺术效果。
“欧体”书法之所以很美,其原因就在于此欧阳询不仅是一代书法大家,而且他还是一位书法理论家,他在长期的书法实践中总结出了练书习字的8个注意事项,简称八法,即如高峰之坠石,如长空之新月,如千里之阵云,如万岁之枯藤,如劲松倒折、如落挂之石崖,如万钩之发,如利剑断屋角、如一波之过笔。
欧阳询的字体结构十分精严并以“险峭”为人所称道。
后人学书,多从临摹他的字开始。
代表作是《九成宮醴泉铭》,刻于632年。
另有《化度寺碑》、《皇甫诞》《张翰帖》、《梦墓帖》等。
论述欧阳询的书法风格
论述欧阳询的书法风格
欧阳询是我国隋唐时期最具代表性的书法家之一,他的书法风格独具一格,深受后人喜爱。
其书法风格可归纳为如下几点。
首先,欧阳询的书法工整、稳重,结构规整,线条优美。
他擅长采用小篆的结构,加以发挥,使书法笔画更加有序,篆意犹存。
同时,他对笔画的力度和速度掌握得非常出色,保证了字的结构和笔画的精度。
其次,欧阳询的书法颜色深浓匀润,黑色墨迹浓郁深邃,墨色质地饱满。
他使用的墨汁十分精细,常常在用笔前用温水泡笔,以获得更好的墨水质量。
其书法作品色泽醇美,线条平稳,给人以沉着睿智的印象。
再次,欧阳询注重笔画的韵律,并且在处理曲直交错、追求变化的同时,也总是以布局和结构的完美为准则,这就是他书法韵味的奥秘所在。
他注重笔画的长度、位置和造型的协调,使得作品不仅具有固有的欣赏价值,而且还展现了书法家蕴含的对文化和艺术的洞察力。
最后,欧阳询的书法光彩夺目,充溢着神秘、魅力和力量。
他善于把执笔心境和内涵表现在书法之中,让作品更加具有生命力和感染力,给人留下深刻而难忘的印象。
总之,欧阳询的书法兼有治学、发明、审美与匠艺的四个方面,其书法艺术风格、书法技法和书法态度对后世书法家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他创造了自己独特的书法风格,以精湛工艺和内在的韵味吸引着世人。
他的书法作品不仅反映了他自己对书法艺术的理解,而且深深影响了后人的书法发展。
欧阳询书法特点和风格
欧阳询书法特点和风格
欧阳询书法的特点和风格是:
1. 严谨工整:欧书外貌刚劲有力,字形偏修长,行笔矫健,爽利硬朗,动静结合,极富有表现力。
2. 讲究提按:提则圆如蚯蚓,按则顿后有力。
在重心沉稳中,注重对
发笔的铺毫、收笔的顿挫的刻画,用笔外拓,使得字形多呈狭长修长
的瘦劲之美。
3. 干净利落:即笔锋到而意态绰然,体现出落笔干净利落、稳而不俗。
4. 美观大气:整体结构和谐统一,每一笔都神备气足。
特别是神采的
焕发,已可跻身书法大家之林。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建议查阅更早的资料以获取更深入的欧阳询书法
研究。
欧阳询书论
欧阳询书论欧阳询传授诀---------------------------------------------------------- 每秉笔必在圆正,气力纵横重轻,凝思静虑。
当审字势,四面停均,八边俱备;长短合度,粗细折中;心眼准程,疏密被正。
最不可忙,忙则失势;次不可缓,缓则骨痴;又不可瘦,瘦当枯形,复不可肥,肥即质浊。
细详缓临,自然备体,此是最要妙处。
贞观六年七月十二日,询书付善奴授诀。
[评点]这是欧阳询给善奴书写的书法秘诀。
看似笔法,又关笔势,连书写者应具备的心态也涉及到了。
“细详缓临,自然备体”,强调的是以虚静心态达到审美创造的境界。
四个“不可",追求的是“中和"法度,至于如何才能掌握好这个“度”,就看各人的努力和悟性了。
其中也有集为《八诀》(见下)篇的。
八诀 [节录]澄神静虑,端己正容,秉笔思生,临池志逸。
虚拳直腕,指齐掌空,意在笔前,文向思后。
分间布白,勿令偏侧。
墨淡则伤神采,绝浓必滞锋毫。
肥则为钝,瘦则露骨,勿使伤于软弱,不须怒降为奇。
四面停匀,八边具备,短长合度,粗细折中。
心眼准程,疏密欹正。
筋骨精神,随其大小。
不可头轻尾重,无令左短右长,斜正如人,上称下载,东映西带,气宇融和,精神洒落。
省此微言,孰为不可也。
丶[点]如高峰之坠石。
L[竖弯钩]似长空之初月。
一[横]若千里之阵云。
丨[竖]如万岁之枯藤。
[斜钩]劲松倒折,落挂石崖。
[横折钩]如万钧之弩发。
丿[撇]利剑截断犀象之角牙。
\[捺]一被常三过笔。
三十六法--------------------------------------------------------排叠:字欲其排叠疏密停匀,不可或阔或狭,如“壽"、“藁"、“畫"、“竇"、“筆"、“麗"、“羸"、“爨"之字,“系"旁、“言"旁之类,《八诀》所谓“分间布白",又曰“调匀点画"是也。
古人是怎么品读欧阳询书法的?
古人是怎么品读欧阳询书法的?在那些古代书法家、书法理论家的眼中,欧阳询的书法到底应该排在第几位呢?或者说,他们认为属于第几品呢?1【上下品】(唐)李嗣真在其《后书品》中,将历代书家分为逸品、上上品、上中品、上下品、中上品、中中品、中下品、下上品、下中品、下下品等十分等级。
其中,欧阳询被排在“上下品一十二人”之十。
在虞世南、褚遂良之前。
2【妙品、能品】(唐)张怀瓘在其《书断》“卷中”内,对古代书家进行了一次品鉴,分为神品、妙品、能品三个大类。
欧阳询以隶书、行草、飞白、草书四次提名进入“妙品”之列;而小篆、章草则列在“能品”。
张怀瓘在后面的论述中表示:“飞白、隶、行草入妙,大小篆、章草入能。
”3【可入品流】(唐)窦臮在其《述书赋》中云,“今记前后所亲见者,并今朝自武德以来,迄于乾元之始,翰墨之妙可入品流者,咸亦书之。
”欧阳询在“唐四十五人”之第九位。
4【中上品】(唐)韦续在其《墨薮》卷二“九品书第二”中,“欧阳询正、行”位列“中上十四人”之十一位。
这么看来,与李嗣真的排位相比较,是有所降低:从“上下”降到了“中上”。
不过,书中“梁武帝书评第五”有云:“欧阳询书若草里蛇惊,云间电发,若金刚之嗔目,力士之挥拳。
”5【妙品】(宋)朱长文在《续书断》中,因为有感于“然自开元以来,未有记录,而唐初诸公或虽有其传而事迹缺略,或未尝立传,于此篇为缺。
于是用怀瓘品例,缀所闻见,断自唐兴以来,以至于本朝熙宁之间”。
也将各位书家分为神品、妙品、能品三等。
欧阳询亦入“妙品”之列,位居第三。
评曰:“其正书纤浓得中,刚劲不挠,有正人执法、面折廷诤之风。
至其点画工妙,意态精密,无以尚也。
”如何断品?(清)包世臣《艺舟双楫》中有一个“国朝书品”的评判标准:平和简浄,遒丽天成,曰神品。
酝酿无迹,横直相安,曰妙品。
逐迹穷源,思力交至,曰能品。
楚调自歌,不谬风雅,曰逸品。
墨守迹象,雅有门庭,曰佳品。
不过,按照现代人的思维习惯,按照顺序排列才显得清楚,包世臣的排序应该调整为:逸品、妙品、神品、能品、佳品。
欧阳询书法艺术分析
欧阳询书法艺术
点的变化
欧体的点 结实有力,似 方似圆。有些 点画作出锋点, 以顺势带出下 一个笔画,显 得生动多姿。
欧阳询书法艺术
点 的 变 化
欧阳询书法艺术
欧体的横画
横 的
平稳有力,有 时中段粗于两
变
端,得“中实”
体的竖
画除常见的悬
竖
针竖、垂露竖
的
欧体的
折 的
折画即不作 圆转,也没
变
有过于外露
化
的棱角,而
是果断而又
含蓄。
欧阳询书法艺术
钩的变化
欧体的钩都不作回锋钩,除 横折钩作顿笔钩出以外,其余 钩画都在前笔的基础上转锋顺 势钩出,尤其是竖弯钩,边重 按、边钩出,特征显著。
欧阳询书法艺术
挑 的 变 化
欧体的挑画短促、果断,不拖泥带 水,但又显得沉稳、安祥。
以外,还有上
变 化
尖竖,即露锋 入笔,稍作转
笔后径直竖下,
这也是欧体的
独创。
欧阳询书法艺术
欧体的撇除
撇 的 变
常见的长撇、短 撇、回锋撇、兰
化
叶撇外,还有入
笔强调停顿的屈
头撇。
欧阳询书法艺术
欧体的捺
画通常较直,
捺
也有少数呈微
的 变 化
弧状,至尾端 顿笔前与顿笔
后的过渡含蓄
自然,一气呵
成。
欧阳询书法艺术
欧阳询书法艺术
《皇甫诞碑》:亦称《皇甫君 碑》。此碑文28行,行59字。篆 额阳文12字。明万历二十四年, 此碑中断,损数十字。现藏陕西 省博物馆碑林。此碑用笔紧密内 敛,刚劲不挠。骨气劲峭,法度 严整。点画重在提笔刻入,此为 唐初未脱魏碑及隋碑的瘦劲书风 所特有的笔法特点。明王世贞说: “率更书《皇甫君碑》,比之诸 碑尤为险劲。”
关于欧阳询书法
关于欧阳询书法欧阳询,字永叔,唐代书法家,被誉为“行书圣手”。
他的书法风格独特,充满了力量与魅力,为后世书法家所推崇和模仿。
欧阳询的书法艺术不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而且对于书法创作有着很大的指导意义。
首先,欧阳询的书法作品具有生动的笔画和韵律。
他的字体线条流畅有力,笔画结构丰富多变,给人以生动活泼之感。
他的作品运笔明快,从中可以感受到他笔下字的跃动与活力,这也是我们在创作书法作品时可以借鉴的地方。
学习欧阳询的书法,可以帮助我们提高笔墨的韵律感,增加作品的艺术感染力。
其次,欧阳询的书法作品注重结构与布局的完美。
在他的作品中,每一个字都有明确的结构,每一笔都经过精心的考虑和安排。
欧阳询在书法创作过程中重视整体的均衡与谐调,善于运用线条和空间的组合来展示字体的美感。
学习欧阳询的书法,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掌握布局与结构的技巧,使作品更加完美。
再次,欧阳询所倡导的“行书”在中国书法史上具有重大的影响。
他独创了一种介于楷书和草书之间的字体风格,使字体具有了更多的自由性和表现力。
欧阳询的“行书”打破了传统的字体规范,给后世的书法家们提供了无限的创作空间。
学习欧阳询的书法,可以激发我们的创作灵感,让我们在创作时敢于突破传统,勇于创新。
最后,欧阳询的书法艺术融合了古今中外的优秀文化精华。
他学习古籍书法,汲取了碑帖的精髓,并且还结合了传统的文化思想,将自己的观念和体验融入到书法创作中。
欧阳询的书法作品不仅仅是艺术表达,更是对于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学习欧阳询的书法,可以使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把握传统文化的价值,加深对书法艺术的理解和认识。
总之,欧阳询的书法作品在中国书法史上具有重要地位,他的书法风格有着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指导意义。
学习欧阳询的书法,可以帮助我们提高笔墨韵律,掌握布局与结构的技巧,激发创作灵感,深化对传统文化的认识。
让我们一起向欧阳询学习,发扬书法艺术的传统,创造更加优秀的作品。
欧阳询书法的特点
欧阳询书法的特点
欧阳询书法特点:
一、极致登高
1.以极致登高为宗旨:欧阳询从他父亲传下来的“唐人叢谈”秉持着“无以至高”思想,从在格调上不断探寻新高度。
2.草书立体感十足:他在草书中丰富了行书表情,以贯穿竖线、抗衡笔锋、抑制诗情,使书体展示出了不可抵挡的立体感。
3.一路定调:欧阳询的书法把笔墨当真,既注重技巧的把握,又注重诗情的体现,把书体把握在一个稳定程度,以达到一路定调的境界。
二、极简见细
1.细描原有造型:欧阳询对圆、钩、章法的处理具有独到的眼光,书写出了一些原有造型的细描与雕琢,使书法具有细腻见细的特点。
2.钩形美学:他的书法中,更圆的钩更受他的青睐,更线条粗一些的钩也被他推崇,借此使书体中的钩光照格局更加优美完整。
3.舒展饱满的章法:欧阳询对章法的处理更是贴近自然,把章法中的细节和诗情处理得更加神采飞游,表现出饱满舒展的特点。
三、神采飞游
1.留白可称灵性:欧阳询的书法也注重留白的处理,他认为书家不能无段地夹小框,必须有空白的部分,从而使书法具有更高的神采。
2.笔锋奔放:对于笔势的运用更是倡导“以秩笔令”,把书体中的笔锋运作得宽舒而神采洋溢,使书法得到更加奔放的无限延展。
3.飘逸丰足:欧阳询书法中还融入了他作为诗人的情操,借此使书体整体形成一定风格,表现出一种令人耳目一新、极为丰足的飞腾之美。
欧阳询的字体风格
欧阳询的字体风格欧阳询是初唐著名书法家,他的字体风格独具特色,对后世书法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一、结构严谨欧阳询的书法在结构方面堪称一绝。
他的字结构紧凑、规整,各个笔画之间的搭配极为精妙。
以他的代表作《九成宫醴泉铭》为例,在许多字中,笔画的分布比例几乎达到了一种近乎完美的平衡。
例如“之”字,在该碑帖中的写法,捺画的长度与其他笔画的比例关系恰到好处,其整个字的重心非常稳定,就像经过精确计算一样。
通过对大量字的分析可以发现,他的字内部空间布局合理,很少有笔画松散或者拥挤之处。
在整体的字与字之间、行与行之间的布局上,也体现出一种严谨的秩序感,行列整齐,给人一种端庄大气的视觉感受。
二、笔画刚劲欧阳询的笔画刚健有力,笔锋犀利。
他用笔十分注重起笔、行笔和收笔的动作。
起笔多为方笔,这种方笔的运用使得笔画起始处显得干脆利落,如刀切一般整齐。
例如“横”画,起笔时往往有一个明显的折角,犹如一个小小的方形堡垒,给人一种坚实的感觉。
行笔过程中,笔画粗细变化较小,线条挺拔。
以“竖”画为例,像一个笔直的柱子,笔力贯注到底,没有丝毫的软弱。
收笔时,或回锋圆润,或出锋锐利,都能体现出他对笔锋的高超控制能力。
从笔画的粗细来看,欧阳询的字笔画粗细对比并不是非常强烈,但在这种相对均衡的粗细变化中,却能通过笔力的刚劲展现出独特的韵味。
三、险峻与平稳的统一欧阳询的字体风格呈现出险峻与平稳的奇妙统一。
一方面,他的字常常有一些局部的险绝之处。
比如某些字的结构看似重心偏移,有摇摇欲坠之感。
像“武”字,戈钩的倾斜角度较大,但他通过其他笔画的巧妙配合,如短横的位置和左边部分的呼应,又能将整个字的重心拉回,使字在看似危险的结构中保持了整体的稳定。
这种险峻与平稳的完美结合,是欧阳询书法艺术的一大特色,也是他区别于其他书法家的重要标志之一。
这种风格让观者在欣赏他的书法作品时,既能感受到一种视觉上的冲击力,又能体会到字的内在和谐。
四、字形偏长欧阳询的字在整体形状上多呈现出偏长的形态。
欧阳询楷书的书法艺术内涵
欧阳询楷书的书法艺术内涵□龙莺鑫/文时至今日,人们一提到书法中的楷书,首先想到的大多依然是欧阳询,也有很多人是从欧阳询的楷书临摹,开启了自身的书法学习道路[1]。
之所以欧阳询的楷书能够取得这样的历史成就,得到所有人的认可、喜爱和学习,少有争议,原因在于其楷书书法所表现出来的丰富艺术内涵,给人以端雅、质朴而又险绝的审美感受。
本文将分别从用笔、结字和章法三个层面,对欧阳询的楷书书法艺术进行分析,希望能以此加深和拓宽对欧阳询楷书书法艺术的学习认知。
1 欧阳询楷书的用笔1.1 方整劲挺纵观欧阳询的楷书作品,其在用笔上最大的特点之一,便是方整、劲挺,这完美地符合了人们对楷书的第一印象、第一要求。
特别是在欧阳询楷书的横画中,方整、劲挺的用笔表现得尤为突出,从书法脉络的承接,以及欧阳询楷书横画的形态,可以看出其在一定程度上吸收了汉隶的笔法,对用笔和笔画的掌控非常匀称,从横画的起笔到收笔整个过程,提按和粗细的变化非常有限[2]。
当然,这里并不是说完全没有变化,而是对变化的掌控非常细微、精密,因此一眼看上去虽然笔画方整、劲挺而又平直、明朗但是却并不呆滞、僵硬。
特别是从欧阳询最为成熟的代表作《九成宫醴泉铭》(图1)来看,其中的大量横画都表现出了这样的艺术特色,起笔为方,简洁明朗,行笔平直劲挺,细微的控笔提按,筋力内裹,收笔也果断、流畅,宛若“千里之阵云”。
这与柳公权和颜真卿的楷书用笔是完全不同的,颜真卿的起笔、收笔动作明显更多,而柳公权的行笔提按又非常明显,三家各具特色,不过其中依然以欧阳询给人的感受最为端雅、质朴。
1.2 敛势挺拔除了方整、劲挺之外,敛势和挺拔是欧阳询楷书的另一个突出用笔特点。
如欧阳询在书写竖画的时候,就存在着明显的敛势,将气势、气韵内收,用笔沉稳、有力,敛而不放,为储势之状态,这一点不论是在其悬针竖还是垂露竖的书写中,均是如此。
正是因为欧阳询对用笔的敛势,使得其用笔具有了曲中见直的视觉效果,以及筋骨有力的视觉感受,不会让人觉得纤弱无力[3]。
欧阳询楷书的艺术风格与特点研究
欧阳询楷书的艺术风格与特点研究摘要:欧阳询楷书以其独特的风格和特点在中国传统书法中占据重要地位。
他的作品字体庄重、规整,注重笔画结构,线条流畅,字形雕刻感强。
欧阳询的用笔技法独到,书写规范严谨。
他的作品不仅展现了线条的韵律美,还表达了深厚的个性与艺术表现力。
欧阳询楷书对后世书法产生了深远影响,被广泛传承与发展。
关键词:欧阳询楷书;艺术风格;特点引言欧阳询楷书,结构严谨,线条流畅,笔力雄浑,气韵生动。
其字体端庄稳重,笔画变化多端,既有力度又不失柔美,彰显出欧阳询深厚的艺术功底和独特的审美追求。
每一笔、每一划都透露出欧阳询对书法艺术的执着与热爱,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艺术财富。
1.欧阳询的生平与艺术背景欧阳询(公元557年-公元641年),唐代著名书法家,字文通,号虔谷,山阳(今河南济源)人。
他在书法史上地位显赫,被誉为“楷书圣手”,被后人尊称为“欧体”。
欧阳询早年师从颜真卿,后游历各地,广泛学习各家书法,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书法风格。
欧阳询生活在唐代盛世,社会安定,文化繁荣,书法艺术得到了空前的发展,他的创作也得以大展其才。
在艺术背景方面,欧阳询生活的时代正值唐代隋唐文化的鼎盛时期,儒家思想兴盛,诗文书画皆有杰出成就。
此外,佛教艺术也在中国得到了繁荣发展,对书法艺术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欧阳询的书法艺术得以蓬勃发展,并且对后世书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欧阳询楷书的艺术风格2.1书法形态特点欧阳询楷书具有独特的书法形态特点,展现出其卓越的艺术风格。
在笔画结构方面,欧阳询楷书注重笔画之间的平衡和谐,每一笔都精准而有力,线条流畅自然。
他的字体布局严谨有序,整体呈现出端庄规整的美感。
在用笔技法上,欧阳询擅长运用白描与浓墨相结合的写法,线条粗细、轻重变化多端,具有雕刻般的质感。
他的书写规范严谨,每一笔每一画都被精心打磨,达到了极致的完美。
在线条美学方面,欧阳询楷书的线条流畅自然,变化丰富而不失稳定性,呈现出一种优雅的韵律美。
欧阳询书法与书论之文化境界
欧阳询书法与书论之文化境界王岳川在中国书法史上,楷书是一种具有独特审美价值的书体,又称真书、正书,始于汉末,盛行于东晋、南北朝。
楷书用笔灵活多变,讲究藏露悬垂,结构由隶书的扁平变为方正,追求一种豪放奇传的美。
现存最早的楷书遗迹,有魏钟繇《宣示表》、吴碑《九真太守谷朗碑》等。
钟繇以后,到南北朝时代,大江南北形成不同书风,世称南派(以王羲之为代表)和北派(以索靖为代表)。
南派擅长书牍,呈现一种疏宕秀劲的美;北派精于碑榜,注重一种方严古拙的美。
到了隋代,南北熔为一炉,成为唐代书法的先导。
一唐代书法是唐代大文化氛围的呈现唐代书法中兴,名家辈出,在楷书美上追求“肃然巍然”、大气磅礴的境界,产生和形成以欧阳询、虞世南、颜真卿、柳公权为代表的刚健雄强的风格,与唐代时代精神——“豁达闳大之风”相适应。
唐代碑帖成为楷书一大体系,对后世影响很大,名作有欧阳询《九成宫醴泉铭》,虞世南《夫子庙堂碑》,褚遂良《孟法师碑》,颜真卿《颜勤礼碑》、《东方朔画赞》,柳公权《玄秘塔碑》、《神策军碑》等。
唐代书法以尚法为其时代审美特征。
唐楷是唐代文化精神的重要标志。
这一时期,不仅楷书家人数众多,楷书书论也为数不少,如“永字八法”的楷书笔法理论,欧阳询的“三十六法”的楷书结构理论,对楷书技法进行了全面的理论总结,推动了楷书艺术的进一步发展。
初唐书法最著名的书法家是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等。
他们或以瘦硬浑穆,或以温婉柔润,或以潇洒舒展而丰富和发展着唐代楷书的风貌,并为其书法最鼎盛时期作了实践和理论准备。
大体上说,初唐文化具有几个特点:其一,求国家统一和生活的安宁,注重法制意识的政治制度的更新。
其二,建立国家强国意识和国家统一安定意识,展现唐王朝的宏伟蓝图。
其三,创立大国文化精神和文化融合力,使得经济发达、文化昌盛、国家富强。
唐太宗说:“虽以武功定天下,终当以文德绥海内,文武之道,各随其时”于是唐初大兴儒学礼仪,建立新教育选举制度,注重文化内在修为。
浅谈欧阳询书法艺术
浅谈欧阳询书法艺术内容提要:欧阳询书法风格上的主要特点是严谨工整、平正峭劲。
字形虽稍长,但分间布白,整齐严谨,中宫紧密,主笔伸长,显得气势奔放,有疏有密,四面俱备,八面玲珑,气韵生动,恰到好处。
点画配合,结构安排,则是平正中寓峭劲,字体大都向右扩展,但重心仍然十分稳固,无欹斜倾侧之感,而得寓险于正之趣关键词:严谨工整气韵生动正文一、欧阳询的生平欧阳询,字信本,潭州临湘(今湖南长沙)人。
隋时官太常博士,唐时封为太子率更令,也称“欧阳率更”。
因其子欧阳通亦通善书法,故其又称“大欧”。
在隋代欧阳询的书法享有较高的声誉,到了唐代,年近古稀的欧阳询还在“宏文馆”教授书法。
欧阳询楷书法度严谨,笔力险峻,世无所匹,被称之为“唐人楷书第一”。
他创立的欧体楷书,大到整体章法、汉字形式类别,小到点画之间的主次关系、穿插挪让,都成为一种严肃、郑重的创作方式,一切变化都是按照法度而表现得完整、坚实、充分、和悦,趋于尽善尽美,因而具有一种典雅、庄严的气派,对后世影响极大。
他与虞世南俱以书法驰名初唐,并称“欧虞”。
唐太宗李世民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艺术皇帝,他精通书法,奉欧阳询为师长。
载询书法初学王字,而险峻过之。
传说欧阳询曾以重金购得王羲之教子习字用的《指归图》,日夜揣摹、刻苦钻研。
还有一次他跟虞世南外出,途中见到晋代书法家索靖写的一块碑石,竟席地而坐,在碑旁细心观察描摹学习了3天,可见欧阳询对书法爱好之深。
后来他又广泛地学习北朝的碑版石刻,同时吸取了当地一些书家的长处,再融入隶书笔意,形成“刚健险劲,法度森严”的书风。
后人以其书于平正中见险绝,最便初学,号为“欧体”(也称“率更体”)。
其《九成宫醴泉铭》可谓欧体楷书的登峰造极之作;主要作品还有《化度寺邕禅师塔铭》《虞恭公温彦博碑》《皇甫诞碑》、《梦奠帖》等称名于世。
二、欧阳询书法作品赏析1《仲尼梦奠帖》赏析《仲尼梦奠帖》为隋唐时期著名书法家欧阳询所作,世称中华第一楷书,十大传世名帖之一。
欧阳询的书法介绍
欧阳询的书法介绍
书法欧阳询字体是中国书法中的重要一支。
欧阳询是唐朝时期的大书法家,他的书法风格具有独特的魅力和影响力。
欧阳询的书法作品中,最为著名的是其楷书,而楷书中的碑刻更是成为了人们心目中的经典。
欧阳询的书法风格具有独特的特点。
他的书法有着沉着稳重的风格,富有韵律感和节奏感。
欧阳询善于将传统的书法结构和新的艺术手法相结合,创造出独具一格的书法作品。
他的作品体现了中华文化的经典之美,同时又赋予了这种美更为深刻的内涵。
欧阳询的书法作品中,最令人难忘的是他的碑刻作品。
在中国古代,碑刻是一种重要的文化载体,而欧阳询的碑刻作品则融合了自己的独特风格,同时又遵从传统的书法规范。
他的碑刻作品卓尔不凡,因为它们不仅仅是一种文化记录,更是一种艺术享受。
在欧阳询的碑刻作品中,最具代表性的便是《九成宫醴泉铭》。
这件作品在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上都具有极高的意义,它向我们展示了唐朝时期的历史和文化。
这件作品的结构严谨、气韵流畅,尤其是其笔画的神韵,更显得如诗如画,给人以
心灵上的震撼。
欧阳询的书法风格对于中国书法的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影响。
他的作品使书法走向了一种新的高度,标志着书法艺术向着更深层次的探索发展。
同时,欧阳询的书法也受到了后世书法家的广泛影响和推崇,他也成为了许多书法家的艺术楷模。
总的来说,欧阳询的书法作品是中国文化宝库中的重要一景。
他的书法风格独具特色,更是对于中国书法史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欧阳询的书法作品将中华文化的经典之美、艺术之美与历史之美融为一体,为后世留下了无可比拟的艺术财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欧阳询书法与书论之文化境界王岳川在中国书法史上,楷书是一种具有独特审美价值的书体,又称真书、正书,始于汉末,盛行于东晋、南北朝。
楷书用笔灵活多变,讲究藏露悬垂,结构由隶书的扁平变为方正,追求一种豪放奇传的美。
现存最早的楷书遗迹,有魏钟繇《宣示表》、吴碑《九真太守谷朗碑》等。
钟繇以后,到南北朝时代,大江南北形成不同书风,世称南派(以王羲之为代表)和北派(以索靖为代表)。
南派擅长书牍,呈现一种疏宕秀劲的美;北派精于碑榜,注重一种方严古拙的美。
到了隋代,南北熔为一炉,成为唐代书法的先导。
一唐代书法是唐代大文化氛围的呈现唐代书法中兴,名家辈出,在楷书美上追求“肃然巍然”、大气磅礴的境界,产生和形成以欧阳询、虞世南、颜真卿、柳公权为代表的刚健雄强的风格,与唐代时代精神——“豁达闳大之风”相适应。
唐代碑帖成为楷书一大体系,对后世影响很大,名作有欧阳询《九成宫醴泉铭》,虞世南《夫子庙堂碑》,褚遂良《孟法师碑》,颜真卿《颜勤礼碑》、《东方朔画赞》,柳公权《玄秘塔碑》、《神策军碑》等。
唐代书法以尚法为其时代审美特征。
唐楷是唐代文化精神的重要标志。
这一时期,不仅楷书家人数众多,楷书书论也为数不少,如“永字八法”的楷书笔法理论,欧阳询的“三十六法”的楷书结构理论,对楷书技法进行了全面的理论总结,推动了楷书艺术的进一步发展。
初唐书法最著名的书法家是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等。
他们或以瘦硬浑穆,或以温婉柔润,或以潇洒舒展而丰富和发展着唐代楷书的风貌,并为其书法最鼎盛时期作了实践和理论准备。
大体上说,初唐文化具有几个特点:其一,求国家统一和生活的安宁,注重法制意识的政治制度的更新。
其二,建立国家强国意识和国家统一安定意识,展现唐王朝的宏伟蓝图。
其三,创立大国文化精神和文化融合力,使得经济发达、文化昌盛、国家富强。
唐太宗说:“虽以武功定天下,终当以文德绥海内,文武之道,各随其时”于是唐初大兴儒学礼仪,建立新教育选举制度,注重文化内在修为。
唐太宗非常注重书法的价值,为王羲之做传,并将其塑造成当时国人的书法高峰:“于右军之书,特留睿赏,贞观初下昭购求,殆尽遗逸”,“尝以金帛购求王羲之书迹,天下争赍古书诣阙以献。
”这主要在于唐太宗看中王羲之书法的不激不厉、字势雄逸,如龙跳天门、虎卧凤阙般的文质彬彬、温润妍秀、重意尚韵的美学原则,与唐初审美趣味相合。
他在《王羲之传论》赞扬王羲之书法是“详察古今,研精篆素,尽善尽美,其惟王逸少乎!观其点曳之工,裁成之妙,烟霏露结,状若断而还连;凤翥龙蟠,势如斜而反直。
玩之不觉为倦,览之莫识其端。
心摹手追,此人而已。
其余区区之类,何足论哉!”由此推动了一场朝野上下的对书法尽善尽美的追求。
唐太宗在《论书》中强调书法骨力洞达的美学要求和气韵冲和的美学范式意义:“今吾临古人之书,殊不学其形势,唯求其骨力,及得其骨力,而形势自生耳。
吾之所为,皆先作意,是以果能成也”。
二欧阳询书法展现唐楷法度之高度欧阳询(557-641)潭州临湘(今湖南长沙)人,字信本,是中国书法史上第一位以楷书称著于世的书法大家,也是一位长寿书法家,活了整整八十五岁。
欧阳询最初学习王羲之、王献之书法,后兼得秦篆、汉隶、魏碑之法,而自成一家,称为“欧体”,可谓诸体皆能,笔力劲险。
官至太子率更令,封渤海县令。
精通经史,著有《艺文类聚》一百卷。
欧阳询曾以重金购得王羲之教王献之书法一本,数月赏玩,甚至因悟笔法之喜而难以成眠。
他的书法,在隋碑峻严朴茂的基础上加以创新,用笔险劲,结体庄重,间架精密,章法森严。
其代表作品为《化度寺碑》、《九成宫醴泉铭》等。
《化度寺碑》为欧阳询七十五岁时所书,共三十五行,每行三十三字。
此碑在宋代断毁,传世拓本甚多,最珍贵的是上海吴县吴氏四欧堂藏本,现存上海博物馆。
笔法精绝,结体高妙,严劲缜密,深合体方笔圆之意,风格雄健雅致,气象浑穆高简,是人书俱老的重要作品。
《九成宫醴泉铭》为其七十六岁时所书,是欧阳询应诏之作,书写时恭谨严肃,一笔不苟,法度森严。
笔法瘦劲,法度森严,于提按中见方圆,于疏朗中见险峻。
间架结构中宫紧缩,四维张开,伸敛有度,收纵自如,平正中见险竣,开唐楷方正峻利之先风,为学习楷书的典范之作。
欧阳询楷书笔法除了起笔收笔有方笔圆笔、折笔转笔、疾笔涩笔、提笔顿笔、藏锋露锋、中锋偏锋之分以外,还特别强调笔划的刚健柔媚,即所谓“铁画银钩”。
欧阳询在《用笔论》中说:“刚则铁画,媚若银钩。
”对刚劲和柔媚两种不同用笔技法或风格加以形象概括。
“铁画银钩”强调书法艺术应象“铁画”、“银钩”那样,具有明确的形象和质感。
这种对“铁”与“银”的不同质感的联想,是由用笔的方圆、刚柔、疾徐变化造成的。
书法反映事物的形体美,必须使每一点划都给人以实在的形体感。
同时,形体必须瘦肥适度,象铁画、银钩一样具有立体感,能反映现实中各种事物质地的美:坚韧、遒健(如铁、骨)和柔媚、盘曲(如银、游丝)。
欧阳询学书极为刻苦,据《旧唐书》载:“询初学王羲之书,后更渐变其体”。
李肪《太平广记》卷二零八所引《国史已纂》一则:“率更常出行,见古碑索靖所书,驻马观之,良久乃去。
数步,复下马伫立。
疲则布毯坐观,因宿其傍,三日后而去。
”欧阳询的书法风格是险劲瘦硬,崛起削成。
张怀瓘《书断》中说:“询八体尽能,笔力险劲,篆体尤精,飞白冠绝,峻于古人,犹龙蛇战斗之象,云雾轻宠之势,风旋雷激,操举若神。
真行之朽出于大令,别成一体,森森然若武库矛戟,风神严于智水,润色寡于虞世南。
其草书迭荡流通,视之二王,可为动色,然惊其跳骏,不避危险,伤于清雅之致。
”其评价之高,地位之显,足可看出欧阳询在当时书坛无可撼动的地位。
欧阳询在《传授诀》中提出:“每秉笔必在圆正,气力纵横重轻,凝思静虑。
当审字势,四面停均,八边俱备;长短合度,粗细折中;心眼准程,疏密被正。
最不可忙,忙则失势;次不可缓,缓则骨痴;又不可瘦,瘦当枯形,复不可肥,肥即质浊。
细详缓临,自然备体,此是最要妙处。
”可以说,欧阳询将楷书的技法难度发挥到了极致,最后形成自己险劲刻厉的书写风格。
同时确定了楷书用笔与结体的规范化书写,使之规范化、程式化。
三欧阳询书论之审美文化意义欧阳询总结出初唐书法美学注重中庸之美,骨力洞达、合乎法度。
在“结体”、“间架结构”、“经营位置”上,按照均衡、比例、和谐、节奏、虚实等美的造型规律安排字的点划结构的法则,通过字的点划书写和字形结构表现动态美和气韵美,成为唐楷构成的重要美学原则。
在《八诀》中欧阳询强调:“点如高峰之坠石。
卧钩似长空之初月。
横若千里之阵云。
竖如万岁之枯藤。
斜钩劲松倒折,落挂石崖。
横折钩如万钧之弩发。
撇利剑截断犀象之角牙。
捺一被常三过笔。
澄神静虑,端己正容,秉笔思生,临池志逸。
虚拳直腕,指齐掌空,意在笔前,文向思后。
分间布白,勿令偏侧。
……四面停匀,八边具备,短长合度,粗细折中。
心眼准程,疏密欹正。
筋骨精神,随其大小。
不可头轻尾重,无令左短右长,斜正如人,上称下载,东映西带,气宇融和,精神洒落,省此微言,孰为不可也”。
这里的论述充满了艺术辩证法和对书法结体美学原则的高度提炼。
更为精彩的是,欧阳询在长期的书法实践中归纳总结出楷书“结体三十六法”,是中国书史上最早最系统的字体结构理论,对后世影响深远。
《结体三十六法》对于如何使笔划分布匀称、偏旁部首组织协调、整个字重心稳当等作了具体说明。
结体是书法作品风格表现和结字稳定的重要因素。
字体的肥瘦、欹正、宽窄、比例,乃至点划组合的意态趣味都是结体的运用。
欧阳询在《结体三十六法》中通过对:排叠、避就、顶戴、穿插、向背、偏侧、挑<扌窕>、相让、补空、覆盖、贴零、粘合、捷速、满不要虚、意连、覆冒、垂曳、借换、增减、应副、撑拄、朝揖、救应、附离、回抱、包裹、却好、小成大、小大成形、小大大小、左小右大、左高右低左短右长、褊、各自成形、相管领、应接等,将汉字构成与书法书写的内在美学规律和视觉感受的法度精审地表达出来。
一般认为,平衡对称和多样统一,是字形间架结构最基本的美学原则。
在历史发展中的不同书体有不同的结构规范。
字的点划与虚白之间的位置安排因字体不同而变化。
总体上看,甲骨文、金文、大篆,在点画与字形安排上,运用随意生发,因势利导的审美原则,结体自然萧散、古朴拙雅。
而小篆则开始走向严谨匀称的结体风格,字形为长方形,上紧上松,给人以秀丽飘逸之感。
汉隶结体一反篆书纵长字形,而演变为扁长形,使汉隶结体以谨严匀称、整饬凛然而著称。
随着隶书中波磔的隐退和转化,楷书一变汉隶的扁横形,而形成中国方块字的基本形态。
尤其是唐楷更以其横平竖直、结构匀称规范而成为楷书的典范。
作为典型的唐人楷书的欧阳询书法,处处符合平衡对称的结字法则,字字四满方正。
而唐代行书草书开始打破书体的静态结构,变静为动,变整饬为流畅,从而在新的层次上发展了汉字的造型之美。
离开多样统一的平衡对称,结构必然机械呆板。
多样统一法则要求字的间架结构一方面平正,符合平衡对称法则;另一方面险绝,具备平正与险绝相统一的结构形式。
在结构上更重视结体行气和疏密韵致。
在虚实相生之中,得凝神造意的结构美。
欧阳询在《用笔论》更是全面讨论了书法结体问题:“夫用笔之法,急捉短搦,迅牵疾掣,悬针垂露,蠖屈蛇伸,洒落萧条,点缀闲雅,行行眩目,字字惊心,若上苑之春花,无处不发,抑亦可观,是予用笔之妙也”。
“夫用笔之体会,须钩粘才把,缓绁徐收,梯不虚发,斫必有由。
徘徊俯仰,容与风流。
刚则铁画,媚若银钩。
壮则啒吻而嶱嶫,丽则绮靡而消遒。
若枯松之卧高岭。
类巨石之偃鸿沟。
同鸾凤之鼓舞,等鸳鸯之沉浮。
仿佛兮若神仙来往,宛转兮似兽伏龙游”。
字形间架结构必须符合对比照应的法则。
没有对比就无从求得结构的鲜明多样变化;没有照应就无从求得结构的和谐统一。
对比方法很多,如粗细、轻重、藏露、方圆、刚柔、润燥、高低、长短、疏密等,都能构成对比,即要求字的笔划互相照应,成为间架结构和谐统一的有机整体。
离开照应的法则,字的点划必然处于各自孤立、杂乱无章的状态,也就不会有结构的美。
中国建筑结构讲究节奏、空间,书法结体也讲究节奏、空间,书法和建筑都以创造意境为高,而意境的获得有赖于虚实关系的审美处理。
欧阳询书法对墨色变化提出了很高的审美要求。
墨色墨韵构成书法作品的鲜活生命。
书法讲求筋骨血肉的完满,水墨就是字的血肉。
只有水墨调和,墨彩绚烂,才能达到筋遒骨劲、“血浓”“肉莹”的审美要求。
枯湿淡浓,知白守墨是墨气氤氲的关键,润燥相杂,才能显出笔墨流润的气韵美。
欧阳询《八诀》认为:“墨淡则伤神彩,浓必滞锋毫。
肥则为钝,瘦则露骨。
”浓墨渴笔,水晕墨彰,都能显示出书法流润的气韵美。
墨华晶莹,墨光华滋的用墨是书法作品郁勃生命的显现;而墨色清散,墨气袅然,是书法作品虚实相生终归于大化的写照。
墨实处为万物所生息,空白处任灵气之往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