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肺心病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肺心病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
我院自2009年1月至2011年1月收治22例肺心病病人,其中男16例,女6例,年龄在50岁~80岁之间。

并发肺部感染12例,肺性脑病2例,自发性气胸3例,并发心率失常3例,消化道出血2例,死亡4例。

现将肺心病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介绍如下:
1.肺部感染
如不及时控制,可引起呼吸衰竭和心力衰竭等多种并发症。

所以,我们应积极控制感染,改善呼吸功能,强心,利尿,营养支持疗法,卧床休息区半卧位。

鼓励病人咳嗽,排痰,协助翻身排背,并给予及时,足量,联合,合理的抗生素治疗,也可以同时给予超声雾化吸入。

密切观察痰量及性质,留取痰培养和咽培养加药敏,以供医生参考用药。

同时应密切观察血压变化,特别应注意其心率,脉搏和神智等变化,防止感染性休克的发生。

2.肺性脑病
是由于中、重度呼吸衰竭所致的低氧血症,高碳酸血症和酸碱失调等原因引起脑组织ph值下降而出现神经,精神等综合症状,称肺性脑病。

我们在护理这种病人时除积极控制感染和祛除病因外,重点应放在提高pao2和降低paco2上。

我们给予暖水瓶加温湿化氧疗,并在病人呼气时帮助患者轻轻挤压胸部,以利提高呼吸动度,帮助把体内潴留的二氧化碳尽量排出。

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和病情变化,保持呼吸道通畅。

3.低渗脑病
临床上出现精神,神经症状,其轻重程度与渗透压的程度有关。

轻者倦怠,乏力,重者早期血压低,皮肤弹性差,嗜睡,昏迷等。

我们对此类病人除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和病情变化外,我们应禁用高渗糖类液体。

神志清楚并能进食者,可鼓励其进些咸汤之类饮食,及时补充钠盐。

如昏迷不能进食者,应根据其渗透压情况,可静脉补充高渗盐水。

在输液时不宜滴的太快,以免增加心脏负担。

4.肺冠心
护理此种病人的重点是勤观察,早发现,早治疗,防止猝死。

因肺心病合并冠心病者,由于心肌长期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致痛阈增高,再加上被轻重的肺功能不全症状所掩盖,故不易出现典型的心绞痛症状。

如遇到感染已基本控制,在气道通畅的情况下,并自述胸闷,憋气,应高度重视肺冠心的发生,在心电监护的同时,应及时做血脂化验等检查,以利于早确诊。

如心电监护出现持久性房颤及室早且不随肺心病改善而好转或消失者,应考虑肺冠心的存在。

另外如患者夜间出现阵发性呼吸困难,伴咳泡沫痰或粉红色泡沫痰,坐起休息好转者,应想到肺冠心的存在。

但应想到肺心病由于肺病感染也可产生夜间呼吸困难加重,不能平卧,呈端坐呼吸。

肺冠心应用西地兰有效,而肺心则以控制感染和好转。

我们应注意维持水电平衡,防止低血钾,要及时发现和纠正心率紊乱,以防猝死。

5.心率失常
主要由于缺氧,二氧化碳潴留和肺动脉高压引起。

多表现为窦性心动过速,房性早搏及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也可有心房扑动,很
少有房颤。

肺心病心率失常多为急性期出现,稳定期消失。

如出现持续性房颤,反复发作的室速,能排除其他原因者,应考虑肺冠心的同时存在。

我们在护理中应注意观察心率和脉率的变化,必要时可行心电监护。

6.消化道出血
在护理中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和病情变化,注意调节饮食,少食多餐,观察其大便性质和量、有无潜血。

对顽固性腹胀患者应想到消化道出血的可能,应及早给予胃粘膜的药物。

7.弥漫性血管内凝血
由于缺氧、酸中毒、低渗血症及严重感染等因素,可引起毛细血管收缩,使血流不畅,微循环淤滞,血液呈高凝状态,而发生弥漫性血管内凝血,出现血小板进行性下降,3p试验阳性,纤维蛋白原定量小于2000mg/l。

在护理中应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和病情变化,注意观察出血倾向,特别在应用肝素治疗中更应引起高度重视,同时应祛除病因,加强基础护理。

8.自发性气胸
在护理中重点应放在排气减压,帮助肺部复张,并应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和情变化。

当肺心病患者突然呼吸困难、喘憋、感染和心力衰竭不能解释时,应想到自发性气胸的可能。

查体时气管移位,患侧胸廓饱满,应立即抽气减压,或给予水封瓶持续减压,以利于肺部早期复张,同时应积极控制感染。

9.酸碱失衡
肺心病急性发作期由80%~90%病人酸碱失衡,以呼吸性酸中毒多见。

酸中毒多为医源性的,多在治疗中发生。

主要因机械呼吸过度通气,应用呼吸兴奋剂不当和强烈的利尿剂等引起。

在护理中应积极纠正酸碱失衡,注意观察生命体征和病情变化。

在临床中以兴奋为主的,多为碱中毒,应注意祛除病因,及时补充酸性药物,以抑制为主的多为酸中毒,应注意补充碱性液体,应注意空气和血化学的变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