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上好散文阅读课
怎样上好散文阅读课论文
![怎样上好散文阅读课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720fde6c1ed9ad51f01df241.png)
怎样上好散文阅读课散文是一种自由、灵活地抒写见闻感受的文体,它形式精粹亲切。
表达作者对人生或自然的感悟。
散文的写法较其他文体更活泼自由,不拘一格,散文的结构追求自然而然的境界。
当散文蒙着一层神秘的面纱,等待教师引领学生去寻幽探秘时,就特别需要教师做好充分的准备。
结合自己的实践谈一下上好散文课的几点体会。
一、把握散文阅读的要领首先,从三方面去理解“形散”。
一是从内容上看,散文涉及的材料面广,时间与地域的跨度较大。
阅读中应引导学生进行分析,梳理。
二是从表达方式上看,散文往往融记叙、描写、议论于一体,使之相互配合,以提高表达效果。
三是从语言风格看,散文的语言一般都具有鲜明、准确、生动的共性,同时就具体作品而言,则风格各异,或生动活泼,或沉郁凝重,或含蓄而隽永,或恢宏壮阔,并无一定之规。
其次,真正认识文中“不散”的神。
也就在一篇文章中一以贯之的思想感情。
认识、把握散文中的“神”是十分重要的,否则诸多材料、词语都只是零乱的碎片,无法在脑中形成有机的整体,当然也就难以获得理想的阅读效果。
学生能否真正认识散文中“不散”的“神”,这也有赖于老师在课堂上作恰当的引导,做到举一反三,那阅读效果自然就理想了。
最后,要把握“形”、“神”间的结合点。
“形”与“神”间的结合点,充分体现出了“形”“神”的巧妙融合。
我们指导学生阅读散文,如果能抓住相应关键的语句,就等于掌握了剖析全文内容的关键。
二、做好课前准备首先,要充分估计受教者审美经验和心理承受力。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真正能够驾驭教育过程的高手是用学生的眼光来读教科书。
”初中学生的情感还不够城成熟,散文的情感教学最终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而这种审美效应,最终要落实到学生身上,学生是一个活生生的能动的审美个体,他们有自己的爱好、期望、需要、心理特征。
把课前准备的着眼点始终放在学生身上,从学生最感兴趣的方面入手。
唯有如此,才能使教师的讲授能渗透到学生的心灵深处,才能激起他们情感的波澜。
哲理散文的阅读教学设计
![哲理散文的阅读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75b1f62a49d7c1c708a1284ac850ad02df800770.png)
哲理散文的阅读教学设计一、引言哲理散文作为一种文学形式,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和鲜明的艺术风格。
在阅读教学中,如何设计合适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对于哲理散文的兴趣,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和思辨能力,是一项重要的任务。
本文将针对哲理散文的阅读教学,提出一种教学设计方案,旨在帮助教师更好地引导学生阅读、理解和欣赏哲理散文。
二、课前准备1. 教师可以为学生带来一些经典的哲理散文,如《人生的枷锁》、《云中谁寄锦书来》等。
这些散文应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普遍性,能够引发学生的思考和共鸣。
2. 教师可以选择一些与哲理散文相关的图片或视频素材,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想象力。
3. 教师可以提前了解学生的背景知识和阅读水平,以便于在教学过程中进行个性化指导。
三、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教师可以通过展示相关图片或视频素材,引导学生对哲理散文的主题进行猜测,并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
例如,展示一张描绘夜晚星空的图片,引导学生想象星星的意义和人生的寓意。
2. 阅读散文教师可以将经典的哲理散文以打印或投影的形式提供给学生进行阅读。
学生可以阅读散文的整篇内容,理解其中表达的思想和情感。
教师可以提醒学生注意散文的语言特点和修辞手法,并鼓励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做好阅读笔记。
3. 分析理解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散文的理解和感受。
学生可以就散文的主题、作者的意图、文中的比喻、象征等方面进行分析,并互相交流自己的看法。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并多角度地审视散文的内涵。
4. 思考拓展教师可以提出一些思考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拓展。
例如,根据散文的启示,学生可以谈谈自己对人生的理解,以及如何运用散文中的哲理启示来指导自己的生活。
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进行个人写作或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思考和感悟。
四、课堂总结教师可以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哲理散文的价值和作用,并提醒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注意发现和欣赏哲理散文的机会。
同时,教师可以针对学生在本节课中的表现给予肯定或建议,鼓励学生继续阅读和思考。
新课程下的初中现代散文阅读教学
![新课程下的初中现代散文阅读教学](https://img.taocdn.com/s3/m/893a22cea32d7375a5178011.png)
新课程下的初中现代散文阅读教学《语文课程标准》规定初中散文阅读教学的目标是欣赏文学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
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那么,我们怎么做才能有效达成《新课标》的规定呢?笔者认为散文阅读教学就是要注重培养学生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
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从而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
当代散文又增加了一个新的特征:日益注重“理性”、“理趣”。
散文的魅力,在于情感体验之中对社会人生的一种领悟。
但是,散文的“理性、理趣”,并不是枯燥乏味的直接议论,而是寓理于事、于情、于景、于物。
当然,它和散文的形象性,并不矛盾。
仅仅抓住散文的特征来提高教学实效,当然是不够的。
教学是师生互动的过程,而不应该是一言堂,无论在散文教学还是任何其它文体的教学中,教师都要尽快转变教学理念,找准自己在教学中的位置。
肖伯纳说:“我不是你的老师,只是你的一个旅伴而已,你向我问路,我指向我们的前方。
”我们是学生求学路上的伴侣,是一个适当的时候给予指导的引路人。
20世纪30年代,美国学者詹姆斯·默盖尔提出了“阅读层次论”。
笔者认为其中的“知识性阅读”学生可以自行解决,教师只要指导和督促学生掌握就可以了。
而理解性阅读、探索性阅读层次才是提高初中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要层面,所谓理解性阅读,包括转换能力、分析能力、概括能力、分类能力以及推断能力等。
所谓探索性阅读能力,包括审美能力、评价能力、创新能力。
而提高这些能力,首先教师就要有必要的讲解和恰当的指导。
比如对于文章整体的把握,根据散文文体特征,教师在引导的过程中就要有三种意识:一是“独特意识”。
抓住散文的特征“贵在有我”,引导学生潜心体会作者“独特的情感体验”。
(散文阅读)课件--(共38张PPT)
![(散文阅读)课件--(共38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d30dc5b77d1cfad6195f312b3169a4517623e576.png)
文学类文本阅读 散文阅读
清单1:散文构件的作用
1.题目 ①对象;②体裁;③线索、象征等。
2.开头 ⑴点题;⑵总领;⑶引出;⑷烘托渲染 3.主体部分
⑴过渡段:承上启下(过渡); ⑵段落总括句:总结上文;引出下文;观点态度 4.结尾 ⑴卒章显志 画龙点睛 ⑵ 首尾呼应(开头题目)
清单2:人称选用的效果
题型六:探究评价题解题思路
1.答题原则:
言之成理,持之有据,根在文本,走 出文本 ①观点鲜明。 ②分析辩证有分寸 评价人物事件,要考虑内因外因、主 客观因素、个人与时代等的关系
题型六:探究评价题解题思路
2.答题步骤
⑴审读题目,明确方向 ⑵紧扣文本,寻找解释 ⑶联系实际,发表见解 ⑷确定要点,规范答题
①文化视角 ②人文情怀 ③思想意蕴
二、散文读写基本规律
1.散文写作基本类型: ⑴缘情(志、理)择景(物、事) ⑵借景(物、事)抒情(志、理)
2.散文阅读基本要领: ⑴写景状物叙事是手段是依凭,抒情言志析 理才是归宿。 ⑵对景事物的理解要归结至情志理
三、散文写作技巧
语文散文阅读课程设计
![语文散文阅读课程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122bbc0eac02de80d4d8d15abe23482fb4da02ee.png)
语文散文阅读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理解散文的基本特点,能够分析散文的语言和结构,提升散文阅读和鉴赏能力。
具体目标如下:1.知识目标:了解散文的定义、分类和基本特点;掌握散文的语言特色和结构形式。
2.技能目标:能够独立阅读并理解一篇散文;能够分析散文的语言美和结构美;能够运用散文的表达方式进行写作。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散文的兴趣和热爱,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培养学生真诚、善良、美好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二、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散文的定义、分类和基本特点,散文的语言特色和结构形式,以及散文的阅读和鉴赏方法。
具体内容如下:1.散文的定义、分类和基本特点:介绍散文的概念,分析散文的分类,阐述散文的基本特点。
2.散文的语言特色和结构形式:分析散文的语言美和结构美,引导学生感受散文的韵味和节奏。
3.散文的阅读和鉴赏方法:教授学生如何阅读和鉴赏散文,培养学生的散文鉴赏能力。
三、教学方法为了实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我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散文的定义、分类和基本特点,散文的语言特色和结构形式。
2.讨论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散文阅读和鉴赏的感悟。
3.案例分析法:分析优秀散文作品,让学生具体感受散文的美。
4.写作练习法:让学生运用散文的表达方式进行写作,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我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权威、适合学生水平的散文教材,作为教学的主要资源。
2.参考书:提供相关散文作品和鉴赏指南,丰富学生的阅读体验。
3.多媒体资料:制作精美的课件,展示优秀的散文作品,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4.实验设备:如投影仪、音响等,用于播放多媒体资料和进行课堂演示。
五、教学评估本节课的评估方式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平时表现:评估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小组讨论等表现,占总评的30%。
2.作业:评估学生完成的散文阅读作业和写作练习,占总评的40%。
新课标散文阅读教学设计
![新课标散文阅读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19c6d68159f5f61fb7360b4c2e3f5727a5e92423.png)
汇报人:XXX
01 添 加 目 录 文 本
新课标散文阅读教 02 学 目 标
03 教 学 内 容 和 方 法
04 教 学 重 点 和 难 点
05 教 学 评 价 与 反 馈
06 教 学 资 源 与 环 境
单击添加文档标题
新课标散文阅读教学目标
激发学生对文学的兴趣和热爱 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和阅读方法 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阅读水平 拓展学生的阅读视野和知识面
根据学生的兴趣和需求,适当引入相关话题和材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思考,提高学生的学习 效果。
引导学生自主学习:鼓励学生独立 思考,培养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
创设问题情境:通过设置问题情境, 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提高自主学 习和合作学习的效果
自我评价: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促进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
相互评价:鼓励学生之间的互相评价,促进彼此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及时反馈:教师需要及时给予学生反馈,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状况,调整学习策略。
多元化评价:采用多种评价方式,如口头表达、书面测试、作品展示等,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成果。
教学内容和方法
结合学生实际,选择适合年 龄段的散文
选取经典篇目,注重文本质 量
注重篇目的多样性,涵盖不 同风格和主题
适当引入当代优秀散文作品, 拓宽学生阅读视野
教学内容:选取 经典散文作品, 注重文本的审美 价值和思想内涵
教学方法:采用 启发式、探究式 教学方法,引导 学生主动思考、 发现问题
教学资源与环境
图书馆、书店等实体书店提供丰富 的阅读材料,包括经典文学作品、 当代文学作品等。
小学语文散文的阅读方法指导
![小学语文散文的阅读方法指导](https://img.taocdn.com/s3/m/0f4cf9f680c758f5f61fb7360b4c2e3f572725e7.png)
小学语文散文的阅读方法指导散文往往运用象征的写法,象征就是托物喻义,即通过一定的具体形象来表现一种深远的意义。
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了小学语文散文的阅读方法,供大家参考。
1小学语文散文的阅读方法一、对人物描写类文章的阅读在小学语文课本中,有许多人物描写类的文章。
对于这些文章来说,有一定的阅读技巧。
通过对课文内容的研究我们可以发现,描写人物的时候一般从人物的语言、动作、外貌、心理活动的细节方面来进行描写,通过这些描写来反映一个人物的内心精神世界。
如何深入理解这些文章呢?笔者认为,教师应当引导学生从三个方面着手阅读,分别是分析人物的外貌描写、分析人物的语言动作描写和分析人物的心理活动描写。
一般来说,通过对这三个细节进行分析之后,便可以大致的理解文章内容,掌握文章思路,体会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以《聂将军与日本小姑娘》这节课为例,我在引导学生进行阅读的时候,重点让学生从文章中的语言描写来分析聂将军的人物形象。
课文中,有这样的一段话:聂荣臻将军知道后,立即叫前线部队把孩子送到他那里去。
他对战士们说:“虽然敌人残忍地杀害了我们无数同胞,但这两个孩子是无辜的,她们也是战争的受害者。
我们一定要好好地照料,决不能伤害日本人民和他们的后代。
”从聂将军的语言中,学生能够体会到聂将军关心日本孤女是中日人民深厚友谊的体现,同时,也体现出聂将军的至仁主义。
再如这一句:开饭的时间到了,聂将军把美穗子拉到怀里,用小勺一口一口地给她喂饭。
从动作描写可以体现出聂将军身上流露出的善良品质和坦荡的胸怀。
通过对聂将军的语言以及动作进行细致的分析和阅读,学生深切地感受到了日本人口中的“活菩萨”聂荣臻的人性光辉,同时也能够意识到中日友好是中日两国人民的共同愿望。
二、对记事类文章的阅读记事类的文章在小学语文教学内容中属于经典内容之一。
这一类的课文主要对事件进行描写,在阅读的时候需要学生通过对文章的理解来体会作文的中心思想。
在阅读这样的文章时,需要注意的地方比较多,比如说记叙文的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事件的起因以及事件的结果,除此之外还要弄清楚写作的顺序,如顺序、倒序、插叙等。
散文阅读复习课(讲稿)
![散文阅读复习课(讲稿)](https://img.taocdn.com/s3/m/de4ae812910ef12d2bf9e7b0.png)
散文阅读复习课(昌吉市七中贾春来讲稿)一、导入:今天我们进行散文专题复习。
散文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写人叙事类散文,作者通过记叙与人物有关的事件来表达对所记人物的情感。
如:《背影》《爸爸的花儿落了》。
一类是写景抒情类散文,作者通过描绘景物来抒发情感。
这类散文又分成直接抒情类,如:《春》《济南的冬天》。
以及借物抒情类,如:《紫藤萝瀑布》《荷叶母亲》。
这节课我们主要来复习写景抒情类散文在中考中的常见考点。
二、讲解考点:1.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整体理解把握。
(包括梳理线索、情感脉络等)比如: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描写济南的冬天的?2.考查对所描写的景物特征(品质、象征意义)的理解。
不仅考查对景物外在特征的理解,还会考查对景物内在品质、象征意义的理解。
3.考查对作品中富有表现力的词语、句子的品析能力。
会考查词语的含义、表达效果;句子的含义、作用、表达效果等。
4.考查对作品中表现手法的赏析能力。
散文常考的表现手法有:衬托对比、情景交融、咏物抒情、托物言志、借物喻人、动静结合、联想想象、虚实结合等。
5.考查对文章的思想感情,主旨及创作意图的理解。
考查作者借所描绘的景物想抒发怎样的情感、表达怎样的志向和意愿。
6.考查对文章标题含义、作用的理解。
7.综合考查,以选择题的形式从不同角度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
不同角度包括:对文章整体内容、写作手法、语言特色、段落理解、句子理解等角度。
过渡:在中考中能够根据所考题目辨别考点是至关重要的,这样才能根据考点,选择正确的答题方法答题。
下面是我们做过的散文《用岁月在莲上写诗》,请同学们根据它的考题判断考点,并写在横线上。
三、明确考点:(2011鼓楼区一模卷)用岁月在莲上写诗林清玄①白河小镇是一个让人吃惊的地方,它是本省最大的莲花种植地,在小巷里走,在田野上闲逛,都会在转折处看到一田田又大又美的莲花。
那些经过细心栽培的莲花竟似天然生成,在大地的好风好景里毫无愧色,夏日里格外有一种欣悦的气息。
《课内海量阅读——散文篇》教案
![《课内海量阅读——散文篇》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e24c50c0dc88d0d233d4b14e852458fb770b38aa.png)
《课内海量阅读——散文篇》教案一、教学目标1. 通过阅读散文,让学生感受散文的魅力,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2.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丰富学生的文学素养。
3. 引导学生学会欣赏散文的语言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4. 通过对散文的学习,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 选取适合学生阅读的散文作品,涵盖不同主题、不同风格。
2. 学习散文的基本知识,了解散文的特点。
3. 分析散文的语言美,欣赏散文的情感表达。
4. 进行散文阅读训练,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探讨散文中的问题。
2. 使用案例分析法,分析散文的语言美、情感表达。
3. 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法,让学生在小组内交流阅读感悟。
4. 采用写作实践法,让学生将阅读感悟运用于写作。
四、教学安排1. 第一课时:介绍散文的基本知识,选取一篇散文进行初步阅读。
2. 第二课时:分析散文的语言美,深入理解散文内容。
3. 第三课时:进行散文阅读训练,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4. 第四课时:欣赏散文的情感表达,感受散文的魅力。
5. 第五课时:进行散文写作练习,将阅读感悟运用于写作。
五、教学评价1. 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提高,通过阅读练习进行评价。
2. 学生欣赏散文能力的发展,通过课堂讨论、写作进行评价。
3. 学生散文写作能力的提升,通过写作练习进行评价。
4. 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通过课堂参与度、课后阅读情况进行评价。
六、教学资源1. 散文作品集:选择适合中学生阅读的散文作品,涵盖经典与现代,中国与世界。
2. 参考资料:有关散文研究的书籍、文章,以及在线资源。
3. 教学工具:投影仪、白板、教学PPT等。
4. 学生作品展示平台:如班级博客、群等。
七、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简要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引入新的散文作品。
2. 阅读与讨论:学生自读散文,教师提出思考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3. 分析与欣赏: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散文的语言特点、情感表达,共同欣赏散文的美。
大学语文课散文教案
![大学语文课散文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2a968ba1951ea76e58fafab069dc5022aaea4699.png)
课时:2课时年级:大学一年级教材:《大学语文》教学目标:1. 了解散文的基本特点和分类。
2. 通过阅读散文,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学素养。
3. 培养学生善于观察生活、感悟人生的能力。
4. 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
教学重点:1. 散文的基本特点和分类。
2. 散文的阅读方法和感悟。
教学难点:1. 学生对散文的深入理解和感悟。
2. 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如何把握散文的主题和情感。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提问:同学们,你们平时喜欢阅读散文吗?为什么?2. 介绍散文的定义和特点,引导学生了解散文。
二、散文的分类和特点1. 介绍散文的分类:抒情散文、叙事散文、哲理散文等。
2. 分析散文的特点:语言优美、情感真挚、结构灵活、主题深刻等。
三、阅读散文1. 学生自主阅读《背影》等散文作品。
2.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散文的主题、情感和写作手法。
四、讨论与感悟1. 学生分享阅读散文的感受和体会。
2. 教师总结散文的阅读方法和感悟技巧。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复习散文的基本特点和分类。
2. 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
二、散文的阅读方法和感悟1. 讲解散文的阅读方法:整体把握、细读品味、比较分析等。
2. 分析散文的感悟技巧:从字里行间体会情感、从细节中感悟人生等。
三、写作指导1. 引导学生思考散文的写作技巧,如:选材、构思、语言等。
2. 学生尝试写作一篇抒情散文,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四、总结与作业1.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散文阅读和写作的重要性。
2. 布置作业:阅读一篇哲理散文,撰写一篇读后感。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阅读、讨论、写作等多种教学方式,使学生了解了散文的基本特点和分类,提高了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学素养。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进一步关注学生的阅读兴趣和感悟能力,引导学生深入挖掘散文的魅力,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审美情趣,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初二语文课程教案散文阅读与写作技巧
![初二语文课程教案散文阅读与写作技巧](https://img.taocdn.com/s3/m/fdd9396bb5daa58da0116c175f0e7cd18525186f.png)
初二语文课程教案散文阅读与写作技巧散文是一种以散文的形式来叙述故事、描绘人物、抒发感情的文学体裁。
在初二语文课程中,散文的阅读和写作是十分重要的一部分。
本文将探讨初二语文课程中散文的阅读和写作技巧。
一、散文阅读技巧1. 多样化的散文作品选择在初二语文课程中,学生应该将阅读不同类型的散文作品作为重要任务之一。
可以选择包括描写自然景观、描写人物形象、抒发情感等多种类型的散文进行阅读。
这样可以丰富学生的文化素养,培养他们对不同文学体裁的理解能力。
2. 良好的阅读习惯学生在阅读散文时应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例如,可以在读散文前先对标题和段落进行预读,了解文章的主题和结构;在阅读过程中,可以划下关键词语或句子,帮助理解文章内容;读完散文后,可以做一些思考和总结,提炼出文章的中心思想等。
3. 深入理解散文内涵散文往往蕴含着作者的深层次思想和情感。
学生在阅读散文时应努力去理解其中的内涵,思考作者的意图和情感表达。
可以通过分析词句的选择和修辞手法等来揭示文章的意义,增强文学鉴赏能力。
二、散文写作技巧1. 主题的确定在写散文时,首先要确定一个明确的主题。
主题可以是一个观点、一个情感或一个寓意等。
通过确定主题,可以使整篇散文有一个明确的中心思想,并使文章内容更加有条理。
2. 结构的安排散文的结构可以灵活,但也要有一定的逻辑性。
一般来说,可以采用引子—承接—高潮—结尾的结构安排。
引子用来引出主题,承接部分展开主题,高潮部分展现主题的亮点,结尾部分总结主题。
3. 描述的细腻和生动散文中的描写是非常重要的,它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感受到故事中的人物和情景。
在写作时,应尽量用生动的词语和详细的描写来展示人物形象、自然景观或情感变化等。
同时,也要注意节奏感和节制,使描写更加精炼有力。
4. 情感的抒发散文往往透露出作者的情感和思想。
在写作过程中,要善于用修辞手法和比喻等来表达情感,使读者能够更深刻地体会到故事中的情感变化或人物的内心世界。
如何上好散文阅读课-最新年精选文档
![如何上好散文阅读课-最新年精选文档](https://img.taocdn.com/s3/m/fd4bf76dfd0a79563d1e725b.png)
如何上好散文阅读课散文作为一种生命力最持久的文学样式,其语言色调、文化内涵,它的风采与魅力,都是难以描述的。
阅读散文,会令我们心旷神怡,令我们愁肠百结……如此魅力的散文,如今入选了我们的教科书,这就如同被束缚,套上了枷锁一样,远离了人文, 淡化了情感,消失了味道。
肢解,分析,研究,精美的文章成了碎片,可口的美味如同嚼蜡……我们的散文教学之所以会出现上述不尽如人意的现象,大致与此有关吧。
那么,教师如何进行散文教学呢?、真正理解散文的本质特性无论是教师和学生,对散文的特点“形散而神不散”印象极其深刻。
这个观念影响了很多老师和学生,以前是,现在也是。
然而,我们很多教师,把“散”理解成了松散、凌乱、无序,这本身就是对“散”的解说的误解。
“散”仅是指句法而已,用形散而神不散”作为一个定义来界定散文,并不能真正体现散文的范畴。
目前,我们教材中的散文,从范畴论的角度来说,属于狭义的散文,文学性是其最重要的特点。
所以,散文的应该具有情感真实、内容实在、思想深刻、文采华美、感悟生活的特性。
从上可知,教师散文教学就应侧重以下几点:读懂耐人寻味的思想内容,体会作者的真切情感,以达到情感共鸣,从而得出感悟。
真正理解了散文的这些本质特性,是散文教学的第二、把握散文的教学核心散文具有一种抒情言志的功能, 般通过一定的物、事来表达作者内心最丰富的情感。
而这种生命情感体验需要外在的形式去表现。
教学中,教师应兼顾散文的内在和外在,即独特的内心感悟和外在的形式。
指导学生欣赏散文的情感美。
教师应指导学生深入文本,披文入情,发挥想象,换位思考,让学生得到一种情感的愉悦和共鸣,唤起审美体验,从而体会作品的内在情感。
朱自清的散文《背影》中,我们都会被父亲拖着笨重的身躯为我买橘子的场景而感动。
人是有情的,也是会动情的,此情此情,如果是冷眼旁观, 是不可能有这种审美愉悦的。
只有发挥想象,换位思考,呼应自己的生活体验,才能深刻意会到作者在作品中要表现的复杂情感。
教你搞定散文的四个步骤分享
![教你搞定散文的四个步骤分享](https://img.taocdn.com/s3/m/a0d8bf97852458fb770b56e0.png)
教你搞定散文的四个步骤分享
散文阅读一直是语文课上的重头戏。
不知道初中的同学还记不记得你们所学的朱自清
的《春》,一直是初中讲散文所用到的名篇。
散文也一直在整个语文的学习之中占据着重
要的地位。
但是,一旦在阅读理解题中出现散文,同学们的平均得分就会低下来。
这是为什么呢?因为相较于说明文的直接,记叙文的线索明了。
散文就要含蓄的多,
因为它“散”,所以好多同学理解不了其中的精髓,做题的时候理解有偏差,导致所得到
的的分数也就不高。
而阅读理解题恰好是语文试卷中占分很大的一种题型。
所以,有些同
学的语文成绩忽高忽低,完全在于这次出的阅读题是不是散文。
其实,掌握了一定的方法之后,同学们会发现,散文的理解,答题都是有一定步骤的。
你们需要下面的这四个步骤。
第一步:紧扣“文眼”所谓文眼,其实就是集中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反应作品主旨
的词句。
第二步:找准线索结构(为的是理清结构)
第三歩:融情于景见立意“基本上写景都是为了表达情意”
第四,语言,这就是一种审美的需求
其实,从近几年的’考试试题来说,散文在语文试卷中出现的概率越来越大,在前几
年是主要以记叙文为主。
所以,同学们一定要对散文有一定的了解,掌握散文的基本答题
技巧。
不该丢失的分数,一定不能丢失。
我致力于教育,时间关系,如果家长,读者有教育上的疑惑,学习上的问题,或者是
想了解最新的教育咨讯和学习方法都可以与我微信交流沟通。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2025届高考语文复习:散文阅读技巧课件
![2025届高考语文复习:散文阅读技巧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0566de21a9956bec0975f46527d3240c8547a152.png)
当痛苦大于力量的时候
➢ 解读:“当痛苦大于力量的时候”的含义。
时代性
痛苦
人格上的侮辱,政治上的迫害,沙皇的压迫,社会的压抑 群体性
力量
在被压迫被流放的日子里写作,表达自由的思想,反抗压迫。
回扣原文: ⑥③1到8米24哈年伊普洛希夫金斯遭克受村当前局我的们迫先害去,圣被山押寺解到院米拜哈谒伊普洛希夫金斯之克墓村,流…放…,挂他着在巨这幅里油完画成, 描了《画叶了甫风盖雪尼天·他奥与涅丹金特》士的决重斗要的章情节景。以…及…临是终因前为他她不看可透名了状奥的涅痛金苦只。是普在希追金求的环死绕因 从她来贵众妇说人纷身纭份,的显…要…与他虚说荣:,“而我那宁些愿正做是奴达隶吉,雅却娜永所远厌不恶愿的做。弄臣她的!感”情监真视挚、、流道放德, 政并的痛纯⑤⑥治苦洁不油他几上显、是画出年的性然去下身前迫情不寻面贵沙害坚仅找,族皇都忍仅死写却为,没是亡着具了虽有来,普有让不像自他希普火合人妻般是金希时格子的如的金宜受的爱战遗的却侮国不士言妻具辱热贞那:子有这情,样能“永样与还视出我久不进有的死入的可步人痛如宫魅忍的格苦归 廷力自受上已。舞。由,的经纪会思于、大念,想是事于堂赠,业他我里给因上奋的那普此的起力幅希种屡反量描金种遭了抗画“,沙!社普宫与皇”会希延其迫这的金近说害样舆待临诗。巨论终”人大。情的死的他景职 于务丹,特他士说的:“子我弹宁,愿不做如奴说隶他,是却被永当远时不沙愿皇做统弄治臣下!的”压普抑希和金黑是暗为窒了息维而护死人的格。的普尊希严金 是而被向来丹自特社士会挑的战巨的大。痛…苦…吞于噬是的他奋,起因反此抗他社的会死的也舆不论是。属他于并个不人是的去寻找死亡,他是 如战士那样视死如归。
3、从主题来看。 (1)小说的主题:通过人物故事本身自然地显露出来,通过社会环境和 自然环境的描写烘托出来,让读者去体会感悟到,一般不能用议论和抒情 的语句把主题直白地表达出来。 (2)散文的主题:可以用议论或抒情的语句直接地表达,也可以含蓄委 婉地表达。
给孩子的散文阅读课
![给孩子的散文阅读课](https://img.taocdn.com/s3/m/1d928bcf8662caaedd3383c4bb4cf7ec4afeb632.png)
给孩子的散文阅读课
散文,一种自由、灵活的文学形式,适合各个年龄段的人阅读。
对于孩子来说,通过阅读散文,可以培养他们的观察力、思考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审美意识。
以下是一堂给孩子的散文阅读课的建议:
一、选择合适的散文作品
选择适合孩子年龄和兴趣的散文作品,可以是经典的儿童散文,也可以是适合孩子阅读的成人散文。
确保作品语言优美、内容有趣、富有启发性和教育意义。
二、引导孩子观察和思考
在阅读散文时,引导孩子仔细观察文中的细节,让他们思考作者的写作意图、文章的主题和意义。
可以提出一些问题,如“你觉得作者为什么要写这篇文章?”“这篇文章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等,鼓励孩子积极思考和表达自己的看法。
三、启发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让孩子在阅读散文的过程中,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对文章进行再创作或续写。
可以让孩子根据文中的描述,绘画或制作与文章相关的手工制品,以增强对文章的理解和记忆。
四、培养孩子的语言表达和沟通能力
在孩子阅读完散文后,鼓励他们用自己的语言复述文章的内容,或者分享自己的读后感。
可以组织小组讨论,让孩子交流各自的看法和感受,培养他们的语言表达和沟通能力。
五、引导孩子品味语言和文字的美
在阅读散文的过程中,引导孩子品味文章中的优美语言和文字,让他们感受语言的韵律和美感。
可以让孩子模仿作者的写作风格,尝试用自己的语言写出类似的句子或段落。
总之,给孩子的散文阅读课应该注重引导孩子观察、思考、想象、表达和品味语言,让他们在阅读中获得乐趣和成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怎样上好散文阅读课1、把握散文阅读的要领首先从三方面去理解“形散”一是从内容上看,散文涉及的材料面广,时间与地域的跨度较大,如《藤野先生》一文中对藤野先生这一主要人物固然花费了相当多的笔墨,但除此之外,文中还涉及到东京清国留学生生活,日本学生对中国留学生歧视,日本学生因中国无辜百姓被杀狂呼叫好等一系发生在不同时间、不同地点的事件。
阅读中应引导学生进行分析,梳理。
二是从表达方式上看,散文往往融记叙、描写、议论于一体,使之相互配合,以提高表达效果。
如《回忆我的母亲》中就有对往日生活的叙述,有对母亲悼念之情的抒发,有对记叙内容实质的论述等。
其实学生很容易明白这样是为了更好地表现主题。
三是从语言风格看,散文的语言一般都具有鲜明、准确、生动的共性,同时就具体作品而言,则风格各异,或生动活泼,或沉郁凝重,或含蓄而隽永,或恢宏壮阔,并无一定之规。
其次、真正认识文中“不散”的神。
也就在一篇文章中一以贯之的思想感情。
如《藤野先生》一文自始至终贯穿着作者忧国忧民的爱国主义情怀和对藤野先生的尊敬与怀念,正是这种崇高的情感将文中发生在不同时间,不同地点的事有机地组合在一起,使人非但没有散乱之感,相反能从丰富的内容中获得多方面的教益。
因此,认识、把握散文中的“神”是十分重要的,否则诸多材料、词语都只是零乱的碎片,无法在脑中形成有机的整体,当然也就难以获得理想的阅读效果。
学生能否真正认识散文中“不散”的“神”,这也有赖于老师在课堂上作恰当的引导,做到举一反三,那阅读效果自然就理想了。
最后、要把握“形”、“神”间的结合点“形”与“神”间的结合点,充分体现出了“形”“神”的巧妙融合。
如《白杨礼赞》的第七段,作者先用欲扬先抑、虚抑实扬的手法,赞美了白杨树是“树中的伟丈夫”,然后用排比反问句,由浅入深,由近及远的揭示了白杨树的象征意义,文中对白杨树的赞美,它不是纯自然的,而是蕴含着人才具备的精神、品格,文章真正要歌颂的是北方的抗日军民,他们的特点与白杨树又是那么相似,几乎可以重叠,合二为一。
我们指导学生阅读散文,如果能抓住类似关键的语句,就等于掌握了剖析全文内容的关键。
2、做好课前准备首先、要充分估计受教者审美经验和心理承受力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真正能够驾驭教育过程的高手是用学生的眼光来读教科书。
”初中学生的情感还不够城成熟,散文的情感教学最终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而这种审美效应,最终要落实到学生身上,学生是一个活生生的能动的审美个体,他们有自己的爱好、期望、需要、心理特征。
能否达到教育目的还要取决于学生的内因,对于教师的施教,学生有自己的感受和理解方式,表现出很强的能动性和自由度,这就要求教师潜心研究学生,把课前准备的着眼点始终放在学生身上,从学生最感兴趣的方面入手。
唯有如此,才能使教师的讲授能渗透到学生的心灵深处,才能激起他们情感的波澜。
其次、从审美的角度深研和领悟教材要想使学生获得深切的情感体验,由“知学”进入“乐学”的欲罢不欲罢不能之境,还需要教师从审美的角度去研究教材,处理教学内容,深入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
因为学生最不喜欢那种没有“线条”、没有“形象”、没有“色彩”、没有“旋律”的平淡枯燥的讲述与说教。
3、组织好散文教学的四个环节。
散文中存在着大量的美的情感因素。
所以教师要在散文教学中让学生“抓住美感”。
美感的产生,必然经历感知、想象、理解等心理过程,而情感则是贯穿整个过程的主线。
在此,我整理出四个教学环节:诱发情感(美的引导)——激发情感(美的感受)——深化情感(美的熏陶)——抒发情感(美的升华)第一个环节:设计导语,诱发情感情感因素是学生接受信息的阀门,积极的情感是学生认识活动的“动力”和“能源”。
这就要求教师要设计好导入,利用各种方式,酝酿出一种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情感,从而诱发学生开掘情感的源流。
导入,是教师送给学生的第一束鲜花。
“入境动情”的导入能一下子捉住学生,带学生置身于教学内容相应的情景之中,奠定情感基调,让学生迅速进入角色,使学生的情感与作品的情感相交融,产生强烈的情感反应。
这就是成功的美的引导。
如,一位老师教授朱自清先生的《绿》这片精美散文时,以一句诗引入:师:我国古代有许多吟咏春的佳句,特别是王安石的脍炙人口的——生(异口同声):春风又绿江南岸。
师:说来也巧,王安石的这句诗,正好告还了一位著名现代作家所写的两篇散文的篇名,同学们能否找出来?生:一篇使《春》,一篇是《绿》。
(檫掉“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五个字,仅剩下“春”和“绿”两个字。
)师:春天是充满绿色的,朱自清先生在《春》一文中几次写到“绿”:小草偷偷的从土里钻出来——生(紧接着背诵):嫩嫩的、绿绿的。
师:树叶儿都——生(紧接):绿得发亮,小草而都青得避你的眼。
师:今天我们学的散文《绿》,并不是写春天的绿,而是写秋天的绿。
(黑板上在檫去“春”,只剩下课题“绿”)不再写小草、树叶的绿,而是写潭水之绿。
秋季,照理说是秋风萧瑟、黄叶遍地了,而浙江仙苔的梅雨潭却充满着绿,充满着奇异的绿,醉人的绿。
下面,让我们跟着作者一起到梅雨潭作一番游览,尽情的赏绿、品绿吧。
……引用一句诗导入文题,创设一种艺术氛围,诱发学生对“美”的憧憬和急于领略美景的审美期待,进入文章的情感世界,从而引起强烈的情感共鸣。
我们伟大的祖国,有雄伟的崇山峻岭,有奔腾的黄河长江,有珍贵的文物古迹,有秀丽的园林风光。
著名的学者余秋雨曾说:“在国外,一个外国朋友曾说,‘中国有意思的地方很多,你能告诉我最值得去的一个地方吗?一个,请只说一个。
’这样的提问我遇到过许多次了,常常随口吐出的回答是:‘三峡’,三峡为会有这样大的魅力?下面请同学们欣赏电视系列片《话说长江》中三峡风光的片断(使用多媒体播放)。
早在1500年前,著名地理学家、散文家郦道元就对三峡的风光有一段非常精彩的描述,今天我们就学习这篇短文《三峡》。
(解说:设计情境,激发学习兴趣及学生的爱国势均力热情。
)第二个环节:激发情感,让学生感受美朱熹说:“读书之法,既先识得他外面一个皮壳好,又须识得它里面骨髓好。
”所以,散文教学要求的是协助学生体会那些表情达意比较深刻的词句,感知其美妙之处,其深邃之意,让学生感受美。
对于那些洋溢着诗情画意的优美散文,如何激发学生情感呢?首先,可以引导学生对课文一些精彩语段及词语作赏析、揣摩,体会祖国语言的丰富内涵和无穷魅力。
《三峡》,美在那宏观勾勒的一笔。
全文仅150余字,可谓精致小巧,然而作者竟在这极短的篇幅之内,用高超的具有音乐美感的语言,浓缩了万千气象,展现了无限风光,颇有“尺幅千里”的意味。
文章的第一段只有33个字,却是全景式的宏观勾勒,可谓笔力雄健,内容雄奇,写得异常的美。
就那么一笔,总写了磅礴的山势,勾勒出700里三峡的雄险,描写了群峰连绵、隔江对峙、山高峡长的壮丽。
就那么一笔,视点变化多姿,“三峡七百里”写三峡之长,似乎只有俯视才可能尽收眼底;“两岸连山,略无阙处”写群山的高峻,是纵向的极目远望;“重岩叠嶂,隐天蔽日”写峡谷的幽深,分明有从下向上仰望的感觉。
就那么一笔,表达手法也令人称奇,除了大笔勾勒、进行正面描写之外,还巧妙地进行了侧面烘托,“自非亭午夜,不见曦月”写得多好——抬头看天,不到“亭午夜分”连世界上最不光彩的事物都难以看到,这山还不高吗?这峡还不深吗?极其精练的语言让我们感受到祖国语言的丰富内涵和无穷魅力。
其次,比较思考也是一个好方法。
比较思考就是在情感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对审美材料加以比较分析,从作品本身抽身出来,更好的品位妙处,从而得到对一般规律的理解,使感性上升到理性,受到启迪,得到陶冶。
可以把《三峡》(“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中对水的描写同吴均的《与朱元思书》(“急湍甚箭,猛浪若奔”),以及《小石潭记》中对水的动态、静态的水进行比较。
指导学生比较分析,在思索中让学生领悟语言的丰富内涵,产生如临其境的感受和体验。
第三个环节:诵读课文,深化情感,让学生得到美的熏陶具备了审美意境,有了审美欲望之后,就要放手让学生认真的通读文章。
学生自主去感知语言材料,伴随着心志活动和情感的投入,情绪会被深深感染。
而感情随着诵读的节奏和韵律起伏跌宕,就如朱光潜先生说的“从字句抓住节奏,从声音节奏中捉住情趣、气势、神韵”。
特别是那些抒情性极浓的散文,教师还可以借助音乐作为朗读背景,指导学生配乐朗读。
例如《紫藤萝瀑布》的学习,在“忆花”中的前半部分,作者因回忆起以前及现在不愉快的事,朗读时要用徐缓而略带悲伤的语调,但后半部分,作者见到生机勃勃的紫藤萝,心灵受到触动,可用轻快愉悦的心情去读。
最后的“悟花”部分,让学生反复读,细细研索,去体会本文的主旨句。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学生的朗读实施点拨与指导,使学生掌握阅读和欣赏抒情散文的方法和途径,培养入情入境的朗读散文能力。
同时,音乐与文学语言的结合,拓宽了学生的审美空间,得到美的熏陶,从而提升审美情操。
第四个环节:抒发情感,激发学生创造美情感教育在散文教学中,教师的任务除了引导学生正确领悟教材情感外,还要让学生拥有健康的审美情感,从事使之拥有创新精神,拥有创造美的能力。
在教学的每一个阶段,把握好学生的情感,当学生对人、事、物、理、景有所感悟时,为学生创设表达情意的途径和佳机,任其自由想象、发挥,这样就可以激发学生去创造美、发展个性。
这里,最佳的做法是展开讨论,使每一个学生的思想锋芒得以展露,口才得以展现。
在讨论中,不但训练了学生的表达能力,而且学生会有新颖的发现,灵感的闪耀,成就感的满足,自信心的增强。
4、要将朗读贯穿整个教学过程俗语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教师要在对课文的教学过程中将朗读训练贯穿到底,指导学生在朗读练习中,理解文章内容,把握作者情感,理清文章思路,品味文章清新优美的语言,做到一举多得。
在朗读训练教学中,教师的范读或录音的范读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学生首先从教师或录音的范读中获得对课文朗读的第一印象,他们会模仿老师或录音中对课文停顿的长短,读音的轻重,语速的快慢,语调的抑扬顿挫。
因此,教师对朗读的把握就要准确、规范、有感情,力求达到能丢开书本准确无误的朗读出来的效果。
这样既能增强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威信,又能让学生在心理上加一把劲儿力争朗读和背诵。
每个学生的语感是不一样的,同一位位老师用相同的方法训练出来的学生的状况也会参差不齐。
对语言的感知力强,语文功底深的学生在学习时会领悟、体会得更快一些,反之则亦然。
因此,教师要在语文教学中提倡个性化朗读,教会他们如何潜心去体会朗读技巧的运用。
对这类学生教师要予以大力支持与鼓励,让他们在班级中起到良好的带头示范作用,以带动全班朗读水平的提高。
总之,只有让学生在实践中自觉地操练,学以致用,才能形成较为扎实的朗读感受和良好的朗读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