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经济学的定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政府经济学的定义:运用现代经济学的分析方法与技术,研究政府的经济行为与政府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基本经济职能的一门应用性学科。研究对象:政府的经济行为,研究范围:1政府收支活动2公共产品3
社会保障4公共选择5政府规制
政府经济学的理论发展:(1)政府干预经济理论:1亚当·斯密的《国富论》、《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主张由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配置资源,政府活动限制在国防、司法、行政、公共秩序的维护等2李斯特的《政治经济学的国民体系》保护幼稚工业理论3庇古《福利经济学》社会经济福利最大化来研究市场经济的效率与合理性,引入国家干预4凯恩斯的《就业、利息与货币通论》国家干预经济的手段:财政政策、货币政策。(2)公共经济学的产生:1萨缪尔森《公共支出的理论》公共经济学核心理论—公共产品理论2马斯格雷夫的《公共财政学理论:公共经济研究》是现代公共经济学诞生的标志3科姆写了第一本以公共经济学命名的著作《公共经济学基础:国家经济作用导论》。随后以公共经济学命名的著作逐渐增多4反映公共经济学领域研究成果的杂志《公共经济学杂志》创刊5、我国较早引进的教材:斯蒂格利茨的《公共部门经济学》翻译出版为《政府经济学》
经济学中的政府:经济人、强制性,参与非市场性生产活动,参与非市场性财富分配
资源配置的基本原则:1市场效率:帕累托效率:如果一种变动至少使一个社会成员福利增加,而不使任何一个成员福利下降,这种变动就是有效率的;一个有效率的经济是不存在上述变动的经济,或是满足上述条件的变动都已经发生了的经济。
帕累托最优:如果社会资源的配置已经达到任何重新调整都不能在不使其他任何人境况变坏的情况,而使任何一人的境况更好,这种资源配置状态是最有效率的。帕累托改善:如果通过资源配置的重新调整,在不使任何一人的境况变坏的前提下,使某人境况变好,就意味着原先资源配置是缺乏效率的。2公平性标准:基尼系数公式:基尼系数= 若其等于0,表明洛伦斯曲线与45度线重合,社会分配绝对公平;等于1,则社会分配绝对不公平。基尼系数越小,收入分配越平均。基尼系数越大,收入分配越不平均。
市场失灵的含义:由于内存功能性缺陷和外部条件所引起的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的某些领域运作不灵。内容:1自然垄断:某些行业因自然、技术、市场等方面的原因而天然具有垄断的特性。特点:规模报酬递增、自然垄断行业存在竞争失灵2公共物品:指那些在消费上具有非竞争性,受益上具有非排他性的产品,即公共物品的两个特征:多一人受益不增加任何成本;将个人排除在享受纯公共物品之外,通常很难做到或不可能做到。公共产品无法由私人按效率产量提供,政府具有提供公共产品的极大潜力。3外部性:指经济主体的行为对他人造成影响,而这种影响没有计入市场交易的价格成本之中,即不付报酬。狭义:外部负经济效应、垄断生产和经营、公共物品的生产、信息不对称情况下的商品交易、社会收入分配不均,广义:还包括宏观经济总量失衡导致的经济波动。4信息不对称:交易一方拥有另一方得不到的信息。可能影响到市场的形成,使一些为人们所需要的市场难以存在。5收入分配不公平:市场经济本身无法自动实现经济平等,政府参与公平分配的必要性6经济波动:宏观经济稳定的表现:充分就业、物价稳定、经济增长、国际收支平衡,宏观经济的周期性波动,市场经济缺少协调社会总供求平衡的机制。
市场经济中政府的经济角色:1调控人:宏观调控2公益人:提供公共或非公共物品,鼓励和保护有益的外部效应,防止负外部性,调节收入分配3管制人:防止垄断,防止过度竞争,保护消费者利益4仲裁人:协调处理各经济主体之间的利益冲突5守夜人:通过法律、法规、行政制度等预防经济违法犯罪发生,为公平竞争提供安全保证。
政府的经济职能:指政府从社会经济生活宏观的角度,履行对国民经济进行全局性地规划、协调、服务、监督的职能和功能。内容:四大职能:(1)资源配置:方式:1传统社会的习惯2计划方式3市场方式4企业的方式。政策工具:1财政收入2财政支出(2)收入分配:有独立的经济利益的经济主体参与经济活动应获得相应的报酬,为避免两极分化,政府的收入分配职能主要是公平分配。政策工具:转移支付、税收、财政投资、财政补贴。(3)稳定经济:含义:当社会总需求AD≠总供给AS时,经济就会波动,出现经济周期。所以稳定经济是相对于经济波动而言的。政策工具:1财政政策的自动稳定器功能2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3产业政策(4)政府管制:通过建立完善的法律体系来规范交易双方经济行为2
保证公共利益。
有限政府:1保护个人基本权利和经济自由的政府2职能限制在公共领域的政府3透明行政的政府4法治的政府。
政府失灵的表现:1政策偏差2政策低效率3政府机构工作的低效率4政府部门的自我扩张5政府寻租。转型国家如何做得更好:1政府应大幅减少在社会产品和劳务的生产、流通过程中的直接参与职能,除了国防、基础教育等少数例外,应当允许和鼓励企业承担这些职能。2政府应停止私营合法商业活动的限制和直接控制,同时应当致力于促进宏观经济稳定性,为私营部门发展和竞争提供一个健全的法律和体制环境。3政府应当为社会成员中最需要保护的脆弱群体提供生活保障。
经济体制:经济体制是一个国家管理经济的方法、方式和制度的总称,是该国经济制度在经济管理过程中的具体化,包括经济生产关系的具体化和国家执行经济管理职能的具体形式。类型:(1)混合经济体制的特征:1个人经济目标与公共目标相结合2个人决策与政府的公共决策相结合3社会处理经济问题的方式介于自由放任与政府管制之间4市场各经济主体(国家、厂商、居民)建立起合作型、契约型的经济关系5政府加入经济过程造成个人经济自由相对减少,可在一定程度上通过选举政府的自由得到补偿,类型:1国家需求管理型(美国)2福利国家型(瑞典)3社会市场型(德国)4供求管理的计划指导型(法国)5国家发展导向型(日本);(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社会主义国家宏观控制下,市场机制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的经济体制,特征:1所有制结构上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长期并存2分配制度上按劳分
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3宏观调控上政府发挥主导作用
挤出效应:政府支出通过利率中介变动导致的私营部门支出的降低,被称作财政政策的“挤出效应”。市场上货币供应量不变的前提下,增加政府支出→提高产出水平→货币市场上交易需求上升→货币供不应求→市场利率上升→降低私营部门的投资需求→实现货币市场和产品市场的均衡
宏观调控:含义:指通过一系列财政金融政策、收入分配政策和产业区域政策等对国民经济宏观运行状态进行预期(计划)性或即期性的调节或控制。目标:保证经济稳定增长、收入公平分配及产业结构协调均衡。如何正确认识:1物价稳定:指物价总水平的稳定,并非单一商品的价格稳定;2中国的宏观调控在主观上有多重目标,这在客观上造成了主要目标的模糊不清甚至目标之间的相互冲突,大大降低了政策的效果;3宏观调控主要是调节经济总量,不能等同于产业政策,更不能肆意干预企业微观决策;4宏观调控必须主要依靠市场化的间接政策手段,而尽力避免直接的行政手段;5宏观调控必须注意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有效配合,避免不必要的公共投资支出;6中国的宏观调控应兼顾内外均衡,但国内经济平衡和稳定是重心,外部经济平衡应从属于国内经济稳定。
1财政政策:改变政府收入和支出来影响总需求的政策。自动稳定机制:内在稳定器、个人所得税、公司所得税、各种转移支付.如社会福利支出,具有内在稳定器的功能,也就是自动在经济过热的时候使其降温,而在经济过冷的时候使其升温。通货膨胀时期:居民和企业收入增加→适用累进所得税率提高,政府给予的福利补贴减少→企业和居民的收入相对减少→消费和投资可以减少→减轻通货膨胀的程度。经济萧条时期:居民和企业的收入减少→适用所得税率下降,政府给予的福利补贴增加→企业和居民的收入相对增加→消费和投资也可以增加→减轻经济萧条的程度。局限性:是自发调节,可缓解经济过热或者过冷;但调节作用有限。关键时期要靠财政、货币政策干预,自动稳定器只能起到配套作用。
财政政策手段:1国家预算:调节社会总供求:AD>AS时,盈余预算;当AD<AS时,赤字预算.调节经济结构:增加对扶持部门的预算,减少对限制部门的预算。2税收:国家凭借政治权力参与社会产品分配的重要形式.特点:强制性、无偿性、固定性3国债:国家按照信用有偿的原则筹集财政资金的一种形式,是宏观调控和财政政策的一个重要手段。4财政补贴:是一种再分配形式,为了某种特定需要,提高一部分财政资金无偿补助给企业或居民。内容:价格补贴、企业亏损补贴、财政贴息、房租补贴、职工生活补贴、外贸补贴等5转移支付:财政资金的转移,中央政府对地方政府拨付的各项补助,政府对企业的补贴以及政府向个人提供的社会保障资金,政府向个人提供的社会保障资金。功能:调节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之间的财政纵向不平衡和地区间的横向不平衡。
2货币政策:指中央银行实施的通过改变货币供应量和信用条件来影响均衡产出水平的政策。政策手段:1公开市场操作: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上买卖政府债券,买进或卖出有价证券。其目的不是牟利,而是调节货币供应量和利率。2再贴现政策: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用持未到期票据向中央银行融资所作的政策规定。3法定存款准备金制度:指中央银行规定商业银行必须将其存款的一部分缴纳中央银行作为准备金的制度。经济性管制:由行政机构制定并执行的直接干预市场配置或间接改变企业和消费者供需决策的一般规则或特殊行为。
行政审批:行政审批是政府行政机关依据当事人的申请,依法准予其从事某项事务或活动的行政行为。种类:1申请类:许可、登记、核准、特许、认定等2确定义务类:报告义务、登记义务、雇佣义务、通知义务等3行政处分监督类。
服务型政府的内涵:1基本秩序服务2应从对企业的管制、强制性审批向服务形式的许可转变3医疗,教育,住房等方面的基本公共服务4决策方面的开放性及公民参与性5提供广泛的便民服务
3产业政策:产业政策是指政府依照国民经济发展中资源配置结构变化的客观规律,根据本国的国情及其经济发展在不同阶段的需要,对资源配置结构进行调整的经济政策应遵循原则1局部性原则2弹性间接原则3审慎性原则4竞争优先原则。
公共产品:是指那些在消费上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的产品和服务.如何判断:1纯公共产品:非竞争性即更多人消费无需增加MC或MC=0,非排他性即无法对消费行为进行收费或收费成本很高2俱乐部物品:非竞争但排他3公共资源:非排他,但有竞争性
公共产品的生产(与公共物品有关的市场失灵:消费不足、供给不足)公共物品的生产实质上是政府对公共物品生产方式的选择,即采取何种方式对公共物品的生产成本进行补偿。方式:1政府直接生产公共产品,政府直接主办和经营那些它认为不能由市场机制控制的行业与活动。(国防、邮政、医疗、住房)2为私人部门提供刺激(补贴、征税、补贴加收费)缺点:会扭曲市场机制,面临WTO协议的约束3公共物品的其他提供方式:1命令私营部门采取行动2、政府组合选择3政府参股4社会自愿服务
林达尔均衡:如果每一个社会成员都按照其所得的公共物品的边际效益的大小来捐献自己应分担的公共物品的资金费用,则公共物品的供给量可以达到具有效率的最佳水平。作用:公共物品的最优供给可以实现;但搭便车行为的存在,公共物品的一般均衡往往难以实现,因为人们会隐藏他们对公共物品的真实需求。解决途径:公共财政,用税收来购买公共物品。
搭便车:人们在不付任何代价的情况下享受通过其他人的捐献而提供的公共产品的效益。
公共选择:指人们通过民主政治过程来决定公共产品的需求、供给与产量,是把个人或私人选择转化为集体选择的一种过程或机制。
1全体一致规则:指一项公共决策或集体行动方案,只有在全体当事人都一致同意,或者至少没有一个人反对的前提下才能被通过和实现,每一个当事人都将要达成的集体决策享有否决权。特点:1帕累托改善的选择,没有人受损,而至少一个人受益2参与者平等的选择,所有投票者的权利能够绝对平等地得到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