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历史上册高效课堂资料1811必修一第13课 太平天国运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三历史上册高效课堂资料
第13课太平天国运动(1851——1864)
【学习目标】
1.记住太平天国运动兴起的原因、发展过程中的重大事件、历史意义,分析失败的原因。
2.比较《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两个纲领的基本内容,探究农民起义在民主革命时期的作用和局限性。
【感悟高考】
1.(2014·海南单科·13)清政府曾严禁商人参预朝廷饷银的汇兑业务,1862年却准许户部请求,
利用民间票号的资金和汇兑网络解决朝廷饷银的调度问题。这一变化反映出()
A.票号成为清政府财政的支柱B.太平天国运动影响清政府财政运作
C.洋务派开始控制国家金融体系D.清政府利用商人应对外国资本冲击
2.(2011·全国新课标文综·29)洪秀全尊奉“皇上帝”,自命为上帝之子下凡救世,认为其他一切偶
像皆为妖魔。太平天国运动初期,太平军所到之处毁学宫、拆孔庙、查禁孔孟“妖书”;而在后期洪秀全则要求“学尧舜之孝弟忠信,遵孔孟之仁义道德”。太平天国运动由反孔到尊孔主要是因为A.拜上帝教不足以支撑其政权B.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战局出现逆转
C.反孔受到传统士绅的抵制D.太平天国未能得到西方势力的支持
【基础知识梳理】
一、背景(太平天国运动兴起的原因)
1.根本原因:外国资本主义侵略加剧导致阶级矛盾激化
表现:鸦片战争后,外国商品大量涌入,小农经济开始解体,农民手工业者纷纷破产;
巨额战争赔款以及贪官土豪的勒索和盘剥加重了人民的负担。
2.直接原因:天灾不断,民生困苦,各地反抗此起彼伏,广西尤为突出。
3.组织基础和理论基础:洪秀全创立拜上帝会,号召群众进行反抗斗争;拜上帝教(理解:是混杂着基督教义、中国儒家的大同思想、农民平均主义思想的宗教组织。)
二、经过(1851年——1864年)
1.兴起:
(1)金田起义:1851年1月1日,建号太平天国
(2)永安建制。天平军攻克永安,整顿建制,分封诸王,初步建立政权。
2.发展:1853年定都天京,正式建立起与清政府对峙的政权。
3.全盛:(1853年-1856年)
(1)军事:进行北伐(由于孤军深入,最终失败,但牵制了清军大量兵力)、西征、东征。
(2)政治:颁布《天朝田亩制度》(革命纲领)
内容:理想原则:四有二无
①废除封建地主阶级土地所有制,按人口平均分配土地;
②平均分配产品(圣库制度);③男女平等。
评价:①革命性:突出反映了农民阶级要求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和获得土地的强烈愿望,是几千年来农民反封建斗争的思想结晶
②空想性:绝对平均主义无法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
③落后性:追求小农经济,违背历史发展的规律
4.转折:1856年天京变乱
(1)原因:根本原因:农民阶级的局限性。
定都天京后领导者封建特权思想膨胀,贪图享乐;内部争权夺利
(2)影响:太平天国由此元气大伤,由盛转衰。
5.挽救危局:
(1)军事:起用年轻将领李秀成和陈玉成
(2)政治:任命洪仁玕主持朝政,提出具有资本主义色彩的《资政新篇》
内容:政治:效法西方,以法治国,官吏由选举产生;经济:发展工商业,奖励发明;文教:设立新式学堂;外交:主张同外国在平等基础上同各国自由通商、进行文化交流。(注意结合课本P56第一段小字理解)
②局限:未能反映农民阶级的最迫切的愿望和要求,加上缺乏必要的条件,并没有真正的实行。
6.失败:1864年天京陷落。
三、失败原因
1.主观上:(1)农民阶级的局限性(根本原因)(2)重大战略决策失误。
2.客观上: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主要原因)。
四、意义
1.性质:反封建反侵略的农民运动
2.扫荡了王朝秩序,冲击了旧纲常名教,动摇了清王朝统治的政治基础。
3.《天朝田亩制度》表达了农民群众的理想追求。
4.提出了近代中国第一个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的社会改革方案——《资政新篇》,是当时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寻求真理的智慧结晶。
五、启示:农民阶级始终是中国革命的动力,但由于阶级局限性和时代的局限性农民阶级不能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
六、新特点
太平天国运动发生在新旧交替的时代,时代赋予它反侵略的新内容和新意义,
(1)指导思想:把西方基督教与中国儒家思想及农民平均平等思想相结合。
(2)革命任务:农民在反封建的同时又担负起反侵略的任务,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准备阶段”。(3)革命纲领:提出第一个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资政新篇》
(4)革命结果:失败的客观原因在于被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
(5)同亚洲其他国家的民族解放运动互相配合,共同构成了亚洲第一次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潮。
原因:当时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已经是世界市场的一部分。
【重难点突破】
促进作用:①太平天国运动沉重打击了清朝封建统治,也有力地打击了外国侵略势力;
②《资政新篇》最早提出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
③一定程度上催生了洋务运动的产生。洋务运动前期创办的部分军事工业都是为了镇压太平天国运动。
阻碍作用:①太平天国运动缺乏科学理论的指导,背离了世界民主化趋势和资本主义发展潮流。
《天朝田亩制度》追求小农经济和绝对平均主义违背历史发展的规律;
②破坏了中国最先进省份的生产力,迟滞了这些省份的近代化进程。
③中国内乱给外国侵略者以可乘之机。
【拓展延伸】
1.农民阶级在近代民主革命中的局限性
(1)阶级的局限性:
①经济上,农民是分散的个体小生产者,目光短浅。
②政治上,农民阶级不能提出切实可行的革命纲领。
③思想上,农民阶级不能用科学理论作指导,多是用迷信思想宣传和组织群众。
④组织上,农民阶级很难形成统一的、坚强的革命领导核心
(2)时代的局限性:
①从社会性质看,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中外反动势力联合,力量过于强大
②从领导因素看,中国民族资产阶级产生较晚或发展不充分,缺乏先进阶级来领导农民战争。
2.
3.
(1)汉族官僚势力的扩大。太平天国运动爆发以后,满族官员和八旗军队因腐化堕落丧失了战斗力,清廷转而鼓励地方办团练,镇压太平军。曾国藩的湘军、李鸿章的淮军相继发展起来。他们被封为地方总督或巡抚,这样,汉族官僚的势力在清政府中逐渐扩大,逐渐掌握了地方实权。
(2)朝廷式微,中央集权破坏。最突出表现为东南互保的出现。1900年6月,英美帝国主义与清朝南方各省督抚达成“东南互保”协议。东南互保运动,保护了河北、山东以外的地区避免于义和团与八国联军战乱的波及;同时亦使地方的政治与军事权力进一步扩张,中央的权威大为下降。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当前高中历史教科书中对其历史评价的变化,并说明变化的原因。
(2)在对同一历史问题研究中,往往会形成不同甚至完全相反的观点,你认为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