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五加与短梗五加的简易鉴别
一种假刺五加片的鉴别研究

一种假刺五加片的鉴别研究
王敏
【期刊名称】《湖南中医杂志》
【年(卷),期】2005(21)1
【摘要】目的 :对假刺五加片香加皮进行真伪鉴别。
方法 :以性状鉴别、薄层色谱鉴别、紫外图谱鉴别、浸出物测定 4种方法进行鉴别。
结果 :假刺五加与刺五加在性状、斑点、波长、含量等方面都有明显区别。
结论
【总页数】2页(P55-55)
【关键词】刺五加片;鉴别研究;香加皮;薄层色谱鉴别;伪品;性状鉴别;浸出物;结论;区别;方法
【作者】王敏
【作者单位】深圳市人民医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82;R286.0
【相关文献】
1.一种假鹿鞭的鉴别 [J], 朱克荣;张令志
2.一种假阿莫西林胶囊的鉴别 [J], 李继锦
3.刺五加片中异秦皮啶的薄层色谱鉴别 [J], 邓中华
4.鉴别都柏林假丝酵母和白假丝酵母的一种新的烟草琼脂培养基 [J], 徐永豪
(摘);仇卫红(校)
5.一种假冒刺五加片鉴别 [J], 张勤;吴竞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刺五加药典标准

刺五加药典标准
刺五加的药典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外观性状:刺五加根茎呈结节状不规则圆柱形,直径~。
根呈圆柱形,多扭曲,长~12cm,直径~。
表面灰褐色或黑褐色,粗糙,有细纵沟及皱纹,皮较薄,有的剥落,剥落处呈灰黄色。
茎呈长圆柱形,多分枝,长短不一,直径~2cm。
表面浅灰色,老枝灰褐色,具纵裂沟,无刺;幼枝黄褐色,密生细刺。
2. 显微特征:刺五加的根横切面显示木栓细胞数十列。
3. 成分含量:取刺五加粉末约5g,通过一系列的化学处理制备供试品溶液
和对照品溶液后,采用合适的检测方法测定其中异秦皮啶的含量。
4. 物理和化学性质:刺五加具有特异香气,味微辛,稍苦、涩。
其质地硬,断面黄白色,具有纤维性。
请注意,具体的药典标准可能会根据不同的地区和版本有所不同。
因此,在具体应用时,应参考最新版《中国药典》或其他相关官方文件。
刺五加与短梗五加的简易鉴别

刺五加与短梗五加的简易鉴别刺五加【Acanthopanax senticous(Rupr.et Maxim.)Harms.】又名豺节五加、老虎潦、刺拐棒、五加参等,为五加科五加属植物。
刺五加的根、茎和地上茎作药用,嫩茎和鲜叶是优良的山野菜,叶、果可做茶、饮料。
刺五加原为东北地区民间用药,具有良好的扶正固本作用,据我国及俄罗斯有关资料表明,刺五加有类似人参的作用,是一种典型的适应原药物。
可用于治疗神经衰弱、失眠、食欲不振、冠心病、白细胞减少症、关节炎、老年病等症状,还可用于癌症的辅助治疗。
但由于近年来的大量不合理和盲目采挖,野生资源逐渐减少,人工栽培势在必行。
目前,全世界已发现五加属植物约40种,分布于亚洲,我国有30余种,广布于南北各省区,以长江流域最繁盛。
据《中国药典》中收藏的刺五加及其制剂的原植物均为刺五加一种植物。
但我国各地供药用而形态与刺五加近似的同属植物有多种。
短梗五加(又称无梗五加)即其中之一,可作为刺五加的替代品。
一、刺五加特征特性刺五加为落叶灌木,高可达2~3米。
树皮浅灰色,纵沟裂,生有多数脆弱的刺。
幼树黄褐色,老枝灰褐色,密生细刺,叶有密生细刺。
叶为掌状复叶,重小叶5,椭圆状倒卵形或长圆形,中间一枚较大,边缘具锐利重锯齿,上面粗糙,下面主、侧脉上有表皮刺和柔毛,叶柄长3~10厘米,常疏生细刺。
茎直立,多纵生,1~2年生密生针状细刺。
地下根状茎发达,横走,主根不明显。
伞形花序1~6个顶生于枝顶,总花梗长5~7厘米,花梗长1~2厘米,花单性异株或杂性,花萼近全缘或具不明显5裂,花瓣5,黄白色,外面微带紫斑,卵形,长1~2毫米,雄蕊5,子房下位,5室,花柱合生成柱状。
果实近球形,为浆果状核果,成熟时紫黑色,直径为7~9毫米,种子扁平,新月形,花期为6月下旬至7月上旬,果期8~9月。
二、短梗五加特征特性短梗五加(Acanthopanax sessiliflorus)又称拐棒芽、刺拐棒,属五加科五加属多年生落叶灌木。
刺五加和短梗五加叶片初生代谢的发育特异性调控研究

刺五加和短梗五加叶片初生代谢的发育特异性调控研究宋莹;吴可心;邵文达;刘昱利;刘佳;刘洋;唐中华【期刊名称】《植物研究》【年(卷),期】2022(42)2【摘要】利用GC-MS技术对刺五加(Acanthopanax senticosus(Rupr.et Maxim.)Harms)和短梗五加(Acanthopanax sessiliflorus(Rupr.et Maxim.)Seem)叶片初级代谢产物进行了代谢组学分析,运用PCA和OPLS-DA方法分析后,将刺五加和短梗五加叶片划分为3个发育时期:生长期(Growth period)、旺盛期(Exuberant period)、凋落期(Au‐tumn period)。
刺五加叶片3个时期筛选出糖类、氨基酸、有机酸、脂肪酸、多元醇等共53个差异化合物,短梗五加叶片3个时期筛选出糖类、氨基酸、有机酸、脂肪酸、多元醇等共51个差异化合物。
进一步分析表明,刺五加和短梗五加叶片在旺盛期和凋落期之间差异化合物最多,其中刺五加主要是糖类、有机酸;短梗五加则除了上述两类化合物外,还包括脂肪酸、多胺类化合物。
两者作为同属植物,在差异化合物的组成类型方面具有较高的相似性。
结果初步揭示了2种同属药用植物叶片不同时期初级代谢物的积累模式,为2种植物叶片利用提供理论基础。
【总页数】10页(P268-277)【作者】宋莹;吴可心;邵文达;刘昱利;刘佳;刘洋;唐中华【作者单位】东北林业大学化学化工与资源利用学院;东北林业大学林学院;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Q945.1【相关文献】1.刺五加、短梗五加的花蜜分泌节律、花蜜成分及访花者多样性的比较研究2.刺五加、短梗五加的开花动态及繁育系统的比较研究3.刺五加及短梗五加根皮有效成分含量对比研究4.刺五加根皮乙醇提取物和短梗五加根皮乙醇提取物对小鼠的镇静催眠作用及其机制5.短梗五加果实不同发育阶段特异性代谢特征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小知识中药】刺五加

【小知叶灌木。二年生的通常密生刺,刺直而细长,针状,下向。叶有小叶5,叶及叶柄有细刺。花期6-7月,果期8-10月。
刺五加在中国医药学中做为药物广泛应用已有悠久的历史,具有“补中益精、坚筋骨、强志意”的作用,久服“轻身耐老”,与它药配伍亦可“进饮食、健气力、不忘事”。
南北朝刘宋·雷敩著《炮炙论》记五加皮有“阳人使阴,阴人使阳”的作用。
正品五加皮、香加皮、刺五加和红毛五加皮有哪些区别

正品五加皮、香加皮、刺五加和红毛五加皮有哪些区别五加皮分为正品五加皮、香加皮、刺五加、红毛五加皮。
很多人都把它搞不清楚,经常张冠李戴,根本不能对号入座,因为正品五加皮也叫五加皮;香加皮也有人叫五加皮;刺五加也有人叫五加皮;红毛五加皮也有人叫五加皮。
有人问它们的区别在哪里?没有被《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所收载的红毛五加皮能用吗?下面我们来看看这些品种的区别何在。
正品五加皮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显示:五加皮为五加科植物细柱五加Acanthopanax gracilistylus W.W.Smith的干燥根皮。
夏、秋二季采挖根部,洗净,剥取根皮,晒干。
性状,为不规则卷筒状,长5-15cm ,直径0.4-1.4cm,厚约0.2cm。
外表面灰褐色,有稍扭曲的纵皱纹及横长皮孔;内表面淡黄色或灰黄色,有细纵纹。
体轻,质脆,易折断,断面整齐,灰白色。
气微香,味微辣而苦。
刺五加为五加科植物刺五加Acanthopanax senticosus(Rupr.et Maxim.)Harmsd的干燥根及根茎或茎。
春、秋二季采收,洗净,干燥。
性状:根茎呈结节状不规则圆柱形,直径1.4-4.2cm,根呈圆柱形,多扭曲,长3.5-12cm,直径0.3-1.5cm;表面灰褐色或黑褐色,粗糙,有细纵沟及皱纹,皮较薄,有的剥落,剥落处呈灰黄色。
质硬,断面黄白色,纤维性。
有特异香气,味微辛、稍苦、涩。
香加皮为萝藦科植物杠柳Periploca sepium Bge 的干燥根皮。
春、秋二季采挖,剥取根皮,晒干。
性状呈卷筒状或槽状,少数呈不规则的块片状,长3-10cm,直径1-2cm,厚0.2-0.4cm。
外表面灰棕色或黄棕色,栓皮松软常呈鳞片状,易剥落,内表面淡黄色或淡黄棕色,较平滑,有细纵纹。
体轻,质脆,易折断,断面不整齐,黄白色。
有特香气,味苦。
红毛五加皮据中药材产销显示:红毛五加皮为糙叶藤五加Acanthopanax leucorrhizus var.fulvescens Harms及红毛五加Acanthopanax giraldii Harms的茎皮。
五加皮分“南五加”、“北五加”、“刺五加”!药用不同易混淆

五加皮分“南五加”、“北五加”、“刺五加”!药用不同易混淆中医认为腰为肾之府,故腰痛与肾的关系最为密切。
当然现代医学证实腰痛常与腰肌,腰椎有关。
中医腰痛一证,外感内伤虚证实证均有。
而“肾虚腰痛”对于老百姓而言则是最为熟知的疾病,随着年龄的增长,每个人都有不同程度的肾虚。
如五心烦热,腰膝酸软,夜尿增多等表现五加皮正是治疗该病的一味良药。
五加皮,又称南五加皮,味辛、苦,性温,归肝肾经。
具有祛风湿,强筋骨,利水消肿等功效。
临床可用于风寒湿痹腰腿酸痛,关节肿痛,筋脉拘挛,常用量6~12克,常单味浸酒服用,治疗水肿及下焦寒湿者。
该药“辛苦性温,入肝肾而祛风理湿,壮骨强筋,为损伤及风痹专药。
可见本药之补益与祛风湿之功。
肾虚引起的腰痛治疗应以补肾壮筋骨为主,兼以祛风通络止痛,用本药最为恰当。
该药煎剂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及绿脓杆菌有抑制作用,有抗炎镇痛作用,能抑制大鼠实验性关节肿胀,在小鼠游泳实验中有抗疲劳作用。
进一步证实了其对于本病确切的治疗作用。
临床应与香加皮俗称“北五加皮”相鉴别,其功效为祛风湿强筋骨。
用于风寒湿痹,腰膝酸软,心悸气短,下肢浮肿等。
香加皮有强心镇静利水作用。
香加皮的强心作用很强,用量过大易发生中毒,故常规用量以3?6克为宜,且不可长期服用。
另一种五加科植物刺五加的干燥根及根茎主含刺五加甙,功效为益气健脾,补肾安神。
用于脾肾阳虚,体虚乏力,食欲不振,腰膝酸痛,失眠多梦等。
刺五加甙的抗疲劳作用尚优于人参甙,有调节内分泌功能紊乱,调节血压、抗应激、抗辐射等作用;有抗衰老,增进体力和智能作用;有明显的镇静作用;并有一定的抗肿瘤作用,故若用于抗肿瘤、抗衰老及作补益剂时,应用刺五加。
上述三种药容易混淆,故在运用时应注意鉴别。
老百姓熟知的五加皮酒即为正品南五加皮,对肾虚引起的腰痛有良效。
短梗五加的化学成分与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短梗五加的化学成分与药理作用研究进展短梗五加(Acanthopanax senticosus)是一种传统的中药材,也被称为东北五加或者刺五加。
它是常绿灌木,分布在我国的东北地区,主要用于增强人体的抗逆能力和提高身体的健康。
短梗五加中含有多种化学成分,包括三萜类化合物、鞣质、多糖、黄酮类化合物以及苯乙醇类化合物等。
三萜类化合物是短梗五加的主要活性成分,常见有五加皂苷、五加糖苷、五加甙、枸杞五加甙等。
研究发现,这些活性成分对人体有多种有益的药理作用。
短梗五加的活性成分具有显著的抗氧化作用。
抗氧化作用是指抑制自由基的生成和清除已形成的自由基,从而减少氧化应激对人体造成的损伤。
实验研究表明,短梗五加的活性成分可以显著提高体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的活性,增强机体的抗氧化能力,减少自由基引起的氧化应激反应。
短梗五加的活性成分对免疫系统也有调节作用。
研究发现,短梗五加可以增强巨噬细胞的吞噬能力和杀菌活性,增加淋巴细胞的增殖和活性,提高机体的免疫力。
短梗五加还可以调节免疫系统的平衡,增加免疫抑制因子的生成,减少免疫过度激活对机体的损伤。
短梗五加的活性成分还具有抗炎作用。
炎症是机体对损伤和感染的一种非特异性免疫反应,常常伴随疼痛、组织肿胀和红斑等症状。
实验证明,短梗五加的活性成分可以显著抑制炎症反应的发生和发展,减轻组织的炎症程度,从而起到缓解疼痛、降低组织水肿和改善局部红斑的作用。
短梗五加的活性成分还具有抗血小板凝聚和降血脂作用。
血小板是人体内的一种血细胞,它在血液凝固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过度的血小板凝聚会导致血液黏稠度增加,进而引发心脑血管疾病。
研究发现,短梗五加的活性成分可以抑制血小板的凝聚和释放血小板活性物质,从而起到防止血栓形成、降低血脂和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作用。
短梗五加的活性成分具有多种有益的药理作用,包括抗氧化、免疫调节、抗炎、抗血栓和降血脂等。
这些作用使得短梗五加被广泛应用于临床保健和药物研发领域。
几种通化地区常见野菜鉴别

几种通化地区常见野菜鉴别杨继飞刘河琴刘姝瑶李丽(通化师范学院医药学院吉林通化134000)摘要:为群众食用野菜提供鉴别基础,介绍刺五加,荠菜,短果回芹,山糜子与易混品的鉴别方法,进一步推广野菜知识。
关键词:野菜;鉴别;通化中图分类号:S6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7897(2019)16-0291-01通化地区位于长白山下,是东部最大的区域中心城市,也是吉林省山野菜的重要产出地区。
近年来,山野菜以它特有的风味,独特的口感和纯天然绿色为特点,走进了千家万户,但存在一般人鉴别能力较低、加工方法不当以及安全意识不强等因素,导致误食山野菜而中毒现象屡有发生,有的甚至死亡。
现将通化地区部分常见山野菜及易混品列表出来,加以鉴别。
1刺五加和无梗五加鉴别方法刺五加是名贵野菜,它全株密生刚毛状皮刺,食用部位为早春嫩茎叶,没有毒性,开水焯,炒,拌,蘸酱即可食用,味道鲜美,营养价值高。
刺五加与无梗五加易混,无梗五加无刺或散生粗壮平直的硬刺为特征,与刺五加有较大区别,且具有毒性,但开水焯可减弱毒性。
2荠菜与风花菜鉴别方法荠菜食用部位是幼嫩草根全草,特征为幼嫩个体较小,为1-2年生开白花,根细白色,与风花菜非常相似,但与荠菜比较幼嫩个体较粗壮,仅此区别而已,但好在两种植物都无毒性,如食用风花菜也无性命之忧,加工方法都是开水焯,拌凉菜,入馅均可。
3短果回芹与荷青花鉴别方法短果回芹也是近年较热门的野菜品种,俗称“大叶芹”,具独特的清香味道,还有营养价值受到青睐。
短果回芹与荷青花在早春还处于幼嫩地上部时较难鉴别,而且荷青花有毒,是不能食用的易混品,如采摘到荷青花不慎食用,会引起头晕、恶心、呕吐、腹泻等,短果回芹它的形态特征是无乳汁,茎叶光滑叶被面光亮,有清香味,但荷青花具黄色乳汁,茎生白色软毛,无清香味,必须谨慎鉴别,或请有经验药农及植物鉴别专家查看后方可食用。
荷青花开黄色的花,与短果回芹有明显不同,但到开花期,短果回芹的食用期也已结束。
刺五加及短梗五加根皮有效成分含量对比研究

刺五加及短梗五加根皮有效成分含量对比研究刘枞;韩荣春;徐保利;李先宽;王冰【摘要】目的:建立刺五加及短梗五加根皮刺五加苷B、刺五加苷E及异嗪皮啶的高效液相测定方法,测定刺五加及短梗五加中上述成分的含量,对比研究刺五加及短梗五加根中的成分含量差异.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Agilent TC-C18色谱柱(150 mm ×4.6 mm,5μm),以甲醇(A)-水(B)为流动相,梯度洗脱:(0~ 15min:20A;15 ~20 min:21A;20~35 min:30A),流速0.8 mL· min-1,柱温30 ℃,检测波长210 nm.结果:样品进样量在各自浓度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9.1%、97.3%和99.9%,RSD为0.7%和1.3%和0.6%.结论:本法操作简便,分离效果好,可用于刺五加及短梗五加根皮刺五加苷B、刺五加苷E及异嗪皮啶的含量测定.【期刊名称】《中国野生植物资源》【年(卷),期】2012(031)006【总页数】3页(P37-39)【关键词】刺五加苷B;刺五加苷E;异嗪皮啶;高效液相色谱法【作者】刘枞;韩荣春;徐保利;李先宽;王冰【作者单位】辽宁中医药大学,辽宁大连116600;辽宁中医药大学,辽宁大连116600;辽宁中医药大学,辽宁大连116600;辽宁中医药大学,辽宁大连116600;辽宁中医药大学,辽宁大连1166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84.1短梗五加[Acanthopanax sessilifloms(Rupr.et Maxim.)Seem.],又名无梗五加,为五加科(Araliaceae)五加属多年生落叶灌木,其嫩茎俗称“刺柺棒”,是辽东和吉东山区人传统食用数百年的野蔬珍品。
《本草纲目》中对五加载述:“五加无毒,久服延年益老,功难尽述”。
[1]本草记载:短梗五加的根皮具有祛风湿、补肝肾、强筋骨、活血脉等功效。
短梗五加——新资源食品

短梗五加——新资源食品
孙宝俊
【期刊名称】《中国保健营养(上旬刊)》
【年(卷),期】2010(000)011
【摘要】@@ 短梗五加为五加科灌木植物,与人参为同科植物,与刺五加,细柱五加为同科同属植物,其别名无梗五加.李时珍<本草纲目>这样评述五加: "无毒.久服延年益老,功难尽述."其嫩茎俗称"刺拐棒",是辽东和吉东山区人传统食用数百年的野蔬珍品.
【总页数】1页(P31)
【作者】孙宝俊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响应面法优化短梗五加中刺五加苷B和E的超声提取工艺 [J], 史伟国;崔立勇;佟庆;袁寰;吴莉莉;周清波;李洋
2.新资源食品短梗五加的化学组成及药用价值研究 [J], 李健;谢晶;刘宁;黎晨晨
3.短梗五加新品种连山关五加1号的栽培技术 [J], 刘海波
4.新资源食品短梗五加开发应用初报 [J], 孙宝俊;郭军;田甜
5.刺五加根皮乙醇提取物和短梗五加根皮乙醇提取物对小鼠的镇静催眠作用及其机制 [J], 芮施;赵岩;王晶瑶;蔡恩博;祝洪艳;李平亚;刘金平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本溪地区刺五加与短梗五加不同药用部位有效成分检测分析

本溪地区刺五加与短梗五加不同药用部位有效成分检测分析栾景贵;刘海波
【期刊名称】《辽宁林业科技》
【年(卷),期】2014(000)004
【摘要】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本溪地区刺五加和短梗五加不同部位的紫丁香苷含量;采用热浸法测定刺五加与短梗五加不同部位的醇浸出物含量.结果表明:刺五加不同部位的有效成分含量不同;短梗五加嫩茎和老茎的有效成分含量较低,根部的紫丁香苷含量与刺五加根部含量相近.
【总页数】2页(P46-47)
【作者】栾景贵;刘海波
【作者单位】本溪县林业产业发展局,辽宁本溪117100;本溪县林业产业发展局,辽宁本溪1171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793.9
【相关文献】
1.刺五加不同药用部位中槲皮素鼠李糖苷的含量比较 [J], 刘芳芳;薛起;王军政;刘志洋;刘岩
2.刺五加不同药用部位槲皮素鼠李糖苷的含量比较研究 [J], 刘芳芳;薛起;王军政;刘志洋;刘岩
3.宁夏与东北短梗五加不同部位黄酮含量比较 [J], 雷娇;张立明
4.刺五加及短梗五加根皮有效成分含量对比研究 [J], 刘枞;韩荣春;徐保利;李先宽;
王冰
5.刺五加不同药用部位及不同组织有效成分含量比较研究 [J], 孟祥才;颜丙鹏;孙晖;王喜军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紫丁香茎皮的生药鉴别

紫丁香茎皮的生药鉴别
李洪玲;王琪;乔秀文;江发寿
【期刊名称】《时珍国医国药》
【年(卷),期】2004(15)7
【摘要】目的 :利用生药学研究 ,为紫丁香茎皮的鉴别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粉末制片法、石蜡切片法、荧光法、紫外吸收光谱法、薄层色谱法。
结果 :性状特征、粉末及叶片横切面特征、天蓝色荧光、紫外吸收光谱、薄层色谱。
结论 :所得结果可作为此种药材鉴别依据。
【总页数】2页(P412-413)
【关键词】紫丁香;茎皮;药材性状;显微鉴别;荧光分析;紫外吸收光谱;薄层色谱【作者】李洪玲;王琪;乔秀文;江发寿
【作者单位】石河子大学师范学院化学系;石河子大学药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82.5
【相关文献】
1.HLPC比较刺五加茎与短梗五加茎中紫丁香苷及异嗪皮啶的含量 [J], 张崇禧;张倩;蔡恩博;鞠会艳;丛登立;郑友兰
2.槲寄生药材中紫丁香苷薄层鉴别方法研究 [J], 潘静岚;
3.槲寄生药材中紫丁香苷薄层鉴别方法研究 [J], 潘静岚
4.HPLC法测定川产红毛五加不同药用部位和不同产地茎皮中紫丁香苷 [J], 刘圆;
李厚聪;孟庆艳
5.紫丁香叶的生药鉴别 [J], 李洪玲;王琪;曾宪佳;成玉怀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人参叶、刺五加叶、无梗五加叶的鉴别

人参叶、刺五加叶、无梗五加叶的鉴别
徐世义
【期刊名称】《中药材》
【年(卷),期】1991(14)9
【摘要】人参(Panax ginseng C.A.Mey.)与刺五加(Acanthopanax senticosus(Rupr.et Me—xim.)Harms)、无梗五加(Acanthopanax ses—siliflorus(Rupr.et Maxim.)Seem.)三种植物的叶均可制茶饮用。
因它们的形态相似,容易混淆,故常有误采误收误用现象。
三者虽同为“适应原”样药物。
【总页数】2页(P27-28)
【关键词】人参;刺五加;无梗五加;叶;鉴别
【作者】徐世义
【作者单位】辽宁省医疗器械学校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82.710.3
【相关文献】
1.紫外-可见光分光光度法测定无梗五加叶与刺五加叶中总黄酮含量 [J], 郑颖;张浩;雷秀娟;王英平
2.无梗五加中7个有机酸的含量测定及其与细柱五加、刺五加的比较 [J], 宋洋;冯雪松
3.HPLC法同时检测刺五加叶中原儿茶酸、绿原酸、刺五加苷E、金丝桃苷及槲皮
苷的含量 [J], 叶恒;孙帅婷;葛会奇
4.刺五加叶绿体的超微结构与刺五加苷B、E含量的关系 [J], 王明艳;韩秀玲;吴鹏;殷必轩;邢朝斌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五泻心汤之同异

五泻心汤之同异
张媛
【期刊名称】《中医药临床杂志》
【年(卷),期】2004(16)5
【总页数】1页(P500-500)
【关键词】大黄黄连泻心汤;治疗;黄连;甘草泻心汤;病位;散结;生姜泻心汤;附子泻心汤;《伤寒论》;组方
【作者】张媛
【作者单位】山东省枣庄市峄城区中医医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89;R259
【相关文献】
1.奏响"研异—异学"和谐五部曲r——小学数学课堂差异教学模式 [J], 李静
2.五个泻心汤与五个心下痞的辨证论治 [J], 周敏;张洪辉
3.《中图法》第五版中的同书异号和异书同号现象分析 [J], 于新国
4.刺五加与短梗五加中紫丁香苷、刺五加苷E及异嗪皮啶含量比较 [J], 谭五丰;袁艳秋;于笛笛;张斌旺;王建力;栾广忠
5.基于“十新十异”课堂观察评价小学数学课例创新研究(五)——“十新十异”课堂观察评价的特点 [J], 许华庚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刺五加与短梗五加的简易鉴别
刺五加【Acanthopanax senticous(Rupr.et Maxim.)Harms.】又名豺节五加、老虎潦、刺拐棒、五加参等,为五加科五加属植物。
刺五加的根、茎和地上茎作药用,嫩茎和鲜叶是优良的山野菜,叶、果可做茶、饮料。
刺五加原为东北地区民间用药,具有良好的扶正固本作用,据我国及俄罗斯有关资料表明,刺五加有类似人参的作用,是一种典型的适应原药物。
可用于治疗神经衰弱、失眠、食欲不振、冠心病、白细胞减少症、关节炎、老年病等症状,还可用于癌症的辅助治疗。
但由于近年来的大量不合理和盲目采挖,野生资源逐渐减少,人工栽培势在必行。
目前,全世界已发现五加属植物约40种,分布于亚洲,我国有30余种,广布于南北各省区,以长江流域最繁盛。
据《中国药典》中收藏的刺五加及其制剂的原植物均为刺五加一种植物。
但我国各地供药用而形态与刺五加近似的同属植物有多种。
短梗五加(又称无梗五加)即其中之一,可作为刺五加的替代品。
一、刺五加特征特性
刺五加为落叶灌木,高可达2~3米。
树皮浅灰色,
纵沟裂,生有多数脆弱的刺。
幼树黄褐色,老枝灰褐色,密生细刺,叶有密生细刺。
叶为掌状复叶,重小叶5,椭圆状倒卵形或长圆形,中间一枚较大,边缘具锐利重锯齿,上面粗糙,下面主、侧脉上有表皮刺和柔毛,叶柄长3~10厘米,常疏生细刺。
茎直立,多纵生,1~2年生密生针状细刺。
地下根状茎发达,横走,主根不明显。
伞形花序1~6个顶生于枝顶,总花梗长5~7厘米,花梗长1~2厘米,花单性异株或杂性,花萼近全缘或具不明显5裂,花瓣5,黄白色,外面微带紫斑,卵形,长1~2毫米,雄蕊5,子房下位,5室,花柱合生成柱状。
果实近球形,为浆果状核果,成熟时紫黑色,直径为7~9毫米,种子扁平,新月形,花期为6月下旬至7月上旬,果期8~9月。
二、短梗五加特征特性
短梗五加(Acanthopanax sessiliflorus)又称拐棒芽、刺拐棒,属五加科五加属多年生落叶灌木。
药用部分根皮及果实。
植物形态树皮灰褐色,小枝无刺或基部有少数硬刺。
掌状复叶,互生,边缘有锯齿。
伞形花序顶生,花暗紫色。
浆果状核果,近球形,紫黑色。
花期6~7月,果期8~9月。
由于植株嫩茎风味独特、口爽滑、营养丰富,是传统食用的最佳野生蔬菜之一。
每年的4月中下旬至5月初,是野生短梗五
加嫩茎采收时节。
用煮沸的清水焯好之后,再加一碟新开坛的大酱,这道餐桌上的美食,备受中老年人的青睐。
特别是患有心肺功能不全的病人,偏爱选食“刺拐棒”。
短梗五加果实中含有丰富的黄酮和花青素。
其中花青素具有抗氧化、预防心血管疾病、防癌、抗辐射等多种功效,是民间食疗的理想资源。
三、鉴别方法
刺五加与短梗五加均属五加科五加属植物,二者同科同属不同种。
形态特征存有不同,如刺五加有长果梗,果实果粒分散,种子较多,但质量好的种子较少。
短梗五加无果梗,果实果粒紧密,有主根且明显。
在人工栽培时,刺五加育苗较难,种子出苗率低,苗木栽植成活率不高,但成活2~3年后根蘖苗多,易成片丛生。
短梗五加生长较茂盛,地面出枝(苗)大多紧贴根际而出。
从种植用途上看,如药用以发展刺五加为宜,而用来做菜或用果实做饮料以发展短梗五加为宜。
目前种植栽培的绝大多数为短梗五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