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史名词解释1
中国现代史名词解释
1.科玄论战1923年以张君劢、梁启超为代表的“玄学派”同以丁文江、胡适、吴稚晖为代表的“科学派”展开了“科学与人生观”的论战,历史上称之为“科玄论战”,亦称“人生观论战”。
玄学派公开否认科学能解决人生观问题,宣扬“自由意志”;科学派认为人生观离不开科学。
双方论战的焦点主要围绕科学能否解决人生观问题、对科学与西方文明的认识、对中国文明的态度。
科学与玄学的论争实质上就是如何对待东西方文化的问题。
实际上两派都在宣扬唯心主义的谬论。
中国共产党人陈独秀、瞿秋白等也著文参加争论,他们用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剖析了这场论战的实质,澄清了思想界的混乱局面,宣传了科学的人生观理论。
2.《新潮》1919年1月的由北京大学学生组织的新潮社创办的五四时期的进步刊物之一。
主要发起人为罗家伦、傅斯年等。
曾得到蔡元培、李大钊、陈独秀、胡适、鲁迅等人的支持。
创刊后,因其仿效《新青年》,鼓吹“伦理革命”,反对纲常名教,提倡个性解放和男女平等,鼓吹“文学革命”,大量刊载文学创作和文学翻译作品,在进步的知识分子中产生了较大影响。
但在五四运动后,由于受胡适的影响,逐渐向右转。
共出版三卷十二期,1922年3月出至第三卷第二号后停刊。
3.《新青年》1915年由陈独秀在上海创办的《青年杂志》更名而来的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革命刊物之一。
是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在五四运动期间起到重要作用。
早期主要提倡民主与科学,反对旧道德,提倡新道德,反对旧文学,提倡新文学。
俄国十月革命后,开始不断发表介绍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工人状况的文章,逐步成为宣传科学社会主义的刊物。
自1915年9月15日创刊到1922年7月终刊出9卷54号4.黄埔军校黄埔军校创立于1924年,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在苏联和中国共产党的帮助下,孙中山在广州黄埔创建了陆军军官学校。
(2分)蒋介石任校长,周恩来任政治部主任,廖仲恺任党代表。
(1分)黄埔军校是一所新型的军官学校,不仅重视军事素质的培养,还重视思想政治教育。
中国近现代史名词解释
1鸦片战争:为了改变贸易逆差,英国将大量的鸦片输入到中国,遭到中国人民的抵制。
英国以此为借口,于1840年6月发动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
清政府战败,被迫与英国侵略者签订丧权辱国的《南京条约》。
从此,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日益受到严重的破坏。
鸦片战争成为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开始。
2、《南京条约》:是中国近现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也是近代中国走向半殖民地的第一个重要标志。
条约的主要内容有:中国割让香港给英国;赔款2100万银元;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准许英国在通商口岸派驻领事;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关税税率,中国须同英国商定;废除“公行”制度。
3、总理衙门:为了适应外国侵略者的需要,清政府于1861年在北京设立的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简称总理衙门。
是主管外交,通商以及其他洋务事宜的中央机构。
到1901年改为外务部,共存在40年。
它的建立有利于资本主义国家控制清政府的内政与外交,是清朝中央机构半殖民地化的标志.4《海国图志》是中国近代思想家魏源编纂的一部著作。
书中系统介绍了南洋、欧美各国的历史地理,翻译并介绍了西洋科技船炮图说,总结了鸦片战争的教训,论述了海防战略战术,并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
《海国图志》开阔了当时人民的眼界,开辟了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时代新风气。
5、《天演论》是甲午战争后严复翻译而成。
用物竞天泽,适者生存社会进化论的思想,首次向国人介绍了达尔文的进化论思想,给人们提供了一种全新的世界观;更重要的是用自然界生物进化和演变规律阐述社会发展规律,揭示出国家落后就要挨打的定律,激发起人们救亡图存、变法维新的新观念,向世人敲响了国家危亡的警钟,成为近代中国资产阶级改良政治和社会革命的先导。
6.洪秀全:太平天国革命领袖。
他创立了拜上帝教,于1851年领导金田起义,建立太平天国并定都天京,颁布了《天朝田亩制度》。
后与杨秀清争权导致天京事变,太平天国由盛而衰。
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伟大的反封建反侵略的农民革命运动,是几千年来农民战争的最高峰。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名词解释1
在国民党的统治下,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没有改变。
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失败以后,白色恐怖笼罩着全国城乡。
中国革命转入低潮,中国共产党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
8月7日,中共中央在汉口秘密召开紧急会议(即八七会议),总结了大革命失败的经验教训,彻底清算了大革命后期的陈独秀右倾机会主义错误,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总方针,并选出了以瞿秋白为首的中央临时政治局。
八七会议在我党历史上是一个转折点。
它给正处在思想混乱和组织涣散中的中国共产党指明了新的出路。
这是由大革命失败到土地革命战争兴起的历史性转变,党的工作重心由城市转向农村。
b北洋军阀P67北洋军阀清朝末年,政府军事力量薄弱,清朝在太平天国运动和甲午中日战争中伤亡严重,几乎没了可用的兵。
第二次工业革命使不少帝国主义国家兴起列强的不断侵略中国,中国国防告急。
清朝为建立新式反动军队,派令袁世凯到天津小站练兵,袁世凯乘机壮大自己。
在辛亥革命后,袁世凯借助北洋军阀的力量,窃取革命的成果,后来袁世凯倒台,军阀为得到权力互相争斗。
最后北洋军阀被国共合作的“北伐”运动逐一消灭。
北洋军阀的相互割据,接连混战,使得中国民生凋敝,满目疮痍。
为后来日本侵略中国埋下一个祸根。
同时,北洋军阀中有不少爱国人士,用自己的力量捍卫国家主权,表现出卓越的爱国精神。
c长征P136长征国民军围剿红军,由于王明的左倾冒险主义的错误领导,红军反围剿失败被迫进行战略转移;迫于二战的形势,蒋介石需要快速肃清国内叛党,而中共取得和苏联的联系,打算北上寻求苏联的支援红军在反围剿失败后,撤离江西瑞金。
在占领遵义后举行了遵义会议,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共中央的正确领导。
此后红军在国民党的多次追击中逃生,最后用了两年,转战了十四个省,成功的在甘肃省会宁县会师,保存了革命力量。
长征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共中央的正确领导,红军沿途播下革命的种子。
同时,向中华人民展示了红军的吃苦耐劳,勇敢无惧的精神。
中国现代史名词解释
中国现代史名词解释1《觉悟》五四时期重要刊物,是觉悟社与1920.1.20日创刊,为不定期刊物。
宣传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思想,但同时对当时流行的一些改良主义和空想社会主义的思潮也有反映。
2《湘江评论》“五四运动”时期影响较大的革命报刊之一,1919年创刊于长沙,毛泽东主编。
为湖南学生联合会机关报,是一份全部使用白话文的周报,以评述为主。
《湘江评论》最突出的特点是把承受、传播、施行世界革命的新思潮作为根本任务,进行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宣传鼓动。
其中,毛泽东撰写的长篇政论《民众的大联合》,反应了毛泽东民主革命统一战线思想的萌芽。
3新潮社五四时期的社团之一。
由北大学生傅斯年、罗家伦、徐彦之等发起,于1918.11.19日成立。
在新文化运动蓬勃发展形势下参加了新文化运动统一战线,对中国的封建伦理道德和封建文学进行猛烈攻击。
五四后,完全变成散播现代资产阶级思想的讲坛。
4新民学会毛泽东、蔡和森、何叔衡等于1918年4月在湖南长沙成立的革命团体。
主要成员有李维汉、向警予、张昆弟、罗学瓒等。
五四运动后,组织和领导湖南人民开展反帝反封建斗争和留法勤工俭学,为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青年团的建立,培养了优秀的革命人才,中国共产党成立后,逐渐停止活动。
5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工人运动的总机关。
1921年8月在上海成立。
1922年,总部迁北京,上海、汉口、长沙、广州、济南等地设分部。
张国焘、邓中夏先后任主任。
1925年中华全国总工会成立后撤销。
6 香港海员罢工1922年1月13日,香港海员工人因要求增加工资而举行罢工。
在中华海员工业联合总会苏兆征、林伟民等领导下,至2月底罢工人数增至十万余人。
3月4日,大批工人离开香港回广州,行至九龙沙田时,遭英国军警开枪阻拦、镇压,当场打死四人,伤数百人,造成“沙田惨案”。
工人坚持罢工,迫使港英当局同意增加工资、恢复工会、释放被捕工人、抚恤死难者家属等条件。
3月8日罢工胜利结束。
大学中国现代史复习重点(名词解释 主观题)(DOC)
中国现代史(黄珍德老师重点)一、名词解释1.问题与主义之争五四运动以后,马克思主义进一步得到传播,从根本上改造中国社会的呼声日益高涨,这引起资产阶级改良者的反对。
1919年7月,胡适在《每周评论》上发表《多研究些问题,少谈些主义》。
他主张“少谈些主义”,是反对宣传马克思主义,否认马克思主义对中国革命的指导作用,胡适主张“多研究些问题”是反对根本解决“中国的社会问题,主张一点一滴地进行改良。
同年8月,李大钊在《每周评论》上发表《再论问题与主义》,指出问题与主义是不可分割的关系,他针对胡适反对“根本解决”的观点,指出“必须有一个根本的解决,才有把一个一个的具体问题都解决了的希望。
”“问题与主义”之争,标志着新文化运动中统一战线的内部马克思主义与改良主义的公开分裂,通过论战,早期的马克思主义者进一步阐明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的关系,扩大了马克思主义的影响。
2.中共一大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
出席会议的有各地共产主义小组推荐的12名代表和陈独秀的代表包惠僧,共产国际代表马林、尼科尔斯基出席了会议。
大会讨论了当时的政治形势。
党的基本任务、党的组织原则等问题,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纲领,党纲确定党的名称为“中国共产党”,规定党的奋斗目标是从无产阶级的革命军队推翻资产阶级,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废除私有制,消灭阶级差别。
确定党内实行民主集中制的组织原则。
大会还确定党成立之后的中心任务是组织工人阶级,领导工人运动,大会选举了党的领导机关——中央局,陈独秀书记,李达任宣传主任,张国焘任组织主任,中共一大的召开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
从此,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
3.直皖战争直皖战争,发生于1920年7月14日,是直系曹锟与皖系段祺瑞为争夺北京政府统治权,在京津地区的对抗。
当时曹锟为地方军区负责人,段祺瑞为民国政府“边防督办”,从法律上来说,直皖战争是一场地方军人抗拒中央政府的军事政变。
独家整理,中国近现代史纲要_名词解释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名词解释综述:1、四行二局:官僚资本的垄断活动首先和主要的是在金融业方面开始的。
国民党政府通过控制中国银行、交通银行、中央银行和中国农民银行和邮政储金汇业局、中央信托局为中心的金融垄断体系,不仅完全主宰了全国的金融业,而且直接操纵着全国的经济。
2、买办:亦称“康白度”。
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中,替外国资本家在本国替外国资本家在本国市场上服务的中间人和经理人。
原指欧洲人在印度雇用的当地管家。
在中国,指外国资本家在旧中国设立的商行、公司、银行等所雇用的中国经理。
“买办”一词,明代专指对宫廷供应用品的商人;清初专指为居住广东商馆的外商服务的中国*公行的采买人或管事人。
鸦片战争后,废止公行制度,外商乃选当地中国商人代理买卖,沿称买办。
其性质既是外商的雇员,也是独立商人。
嗣后,外商为了减少买办的中间佣金,逐渐采取与中国人直接交易的方法,买办遂转化为单纯的外商雇员,称“华经理”或“中国经理”第一章1、三国干涉还辽:中日甲午战后俄、法、德三国迫使日本退出中国辽东半岛的事件。
1895年4月23日俄、法、德三国驻日公使各遵本国政府训令,分别照会日本政府放弃领有辽东半岛。
继而日本提出“变相占领”对策,于4月30日向俄国提出占领旅顺、大连,要求补偿金,暂行占据辽东半岛等要求。
5月3日俄国回复日本,表示“仍维持最初之劝告”毫不让步。
德、法亦随声附和。
最后,日本政府决定对俄、法、德三国虽全然让步,但提出中国须交“补偿金”。
10月19日三国与日本商定中国补偿“赎辽”费3000万两;中国付清该款项之日起3个月内,日军撤出辽东半岛。
此事后,三国以干涉还辽有“功”,乘机敲诈清政府,索取了大量政治、经济、军事利益,扩大了各自在华的势力范围。
19世纪末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狂潮由此而起。
2、三元里抗英:1841年5月,英军在广州郊区三元里一带的淫掠暴行,激起当地乡民的义愤,“不呼而集者数万人”,与英俊展开激烈战斗。
三元里人民的抗英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中国人民第一次大规模的反侵略武装斗争,显示了中国人民不甘屈服和敢于斗争的英雄气概。
中国现代史名词解释一
一、名词解释:1、【府院之争】1916 年6 月袁世凯死后,黎元洪继任大总统,段祺瑞为国务总理,彼此争权夺利。
1917 年2 月以段祺瑞为首的亲日派为扩充实力主张对德宣战,受到以黎元洪为首的亲英美派的反对。
5 月段祺瑞指使督军团强迫国会通过宣战案未遂,要求解散国会。
黎元洪下令将段免职。
段即在天津设军务总参谋处,与黎对抗,致使北洋政府完全瘫痪。
时称为府(总统府)院(国务院)之争。
府院之争,实质上反映了美、日两国在争夺中国权益上的矛盾和中国统治集团内部争夺势力的矛盾。
2、【护法运动】孙中山领导的以拥护国会和《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为标志的革命运动。
1917年7月,孙中山发出拥护《临时约法》、恢复国会的号召。
率驻沪海军和原国会议员到广州,联合滇、桂军阀,召开“非常国会”,成立护法军政府。
选举孙中山为大元帅,出师讨段,发动护法战争。
1918年5月,孙中山在桂系军阀陆荣廷排挤下辞职赴沪。
护法军政府成为南方军阀的政权,并向北洋军政府靠拢,酝酿南北议和,护法运动遂告失败。
3、【五四运动】1919年5月4日发生于中国北京的一场爱国运动。
起因于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巴黎和会决定将德国在中国山东的权益转让给日本的消息传到国内后,北京学生开展了集会、游行、罢课等活动,后得到了各地学生与各界的广泛支持,并最终演变成为全国性的罢市、罢工、罢课活动,从而形成了全国规模的爱国活动,并最终迫使北洋政府拒签了和约。
五四运动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结束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中国革命从此进入了新的历史阶段。
4、【五卅惨案】1925年5月初,上海内外棉纱厂工人为抗议日资本家无理开除中国工人举行罢工,日资本家枪杀青年工人、共产党员顾正红,并打伤10余人。
5月30日,上海2000余学生在租界内进行反帝宣传,声援工人斗争。
以英为首的租界当局,出动武装警察,拘捕学生。
后万余群众举行示威游行,要求释放被捕学生,遭到了英帝国主义的血腥镇压,当场死伤数十人,制造了震惊中外的“五卅惨案”。
中国现代史名词解释
中国现代史名词解释1、华盛顿会议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美、英、日等帝国主义国家为重新瓜分远东和太平洋地区的殖民地和势力范围,由美国建议召开的国际会议。
又称太平洋会议。
1921年11月12日~1922年2月6日在华盛顿举行。
有美、英、法、意、日、比、荷、葡和中国北洋政府的代表团参加。
华盛顿会议实质上是巴黎和会的继续,其目的是要解决《凡尔赛和约》未能解决的关于海军力量对比和在远东、太平洋地区特别是在中国的利益冲突。
会议期间签订3项条约:①《四国条约》。
②《五国海军条约》。
③《九国条约》。
华盛顿会议签订的各项条约和通过的决议案构成华盛顿体系。
此后,美日两国之间在远东及太平洋地区的争夺愈演愈烈。
2、九国公约1922年2月6日,签订《九国关于中国事件适用各原则及政策之条约》,通称《九国公约》。
条约规定:“尊重中国之主权与独立及领土与行政之完整”;“施用各种之权势,以期切实设立并维持各国在中国全境之商务实业机会均等之原则”。
实质上是要挟中国政府执行“门户开放”、“机会均等”原则。
3、互助论互助论即互助的进化观.它在清末传入我国.《互助论》是无政府主义的主要活动家和理论家克鲁泡特金在1902 年发表的一部著作。
克鲁泡特金以伪科学的方法来宣扬无权威、无政府、无国家的社会是可以“实现”的,而且宣扬这种社会比其他社会主义思想家提出的理想社会还要“完善”。
由于互助论的科学性及其对达尔文进化论的修正与反思,使新世纪派和天义派接受了这种观点,并在国内大力宣传.但互助论能在中国产生较大的社会道德效应则应归功于新世纪派的传播.4、醒狮派又称国家主义派,国民党左派和当时与国民党合作的中国共产党人认为,国家主义是欧战以后,“无产阶级革命潮流高涨所激起的一种极反动的思想”,国家主义派是“帝国主义的走狗”,“民族运动的死敌”,“干反革命事业的大集合”,“是最反动势力的结晶”。
国家主义派的主要代表是五四运动时期创建的少年中国学会的一部分成员在法国成立的中国青年党,以及该党党魁曾琦、李璜回国后与左舜生等一起创办的《醒狮》周报,故而国家主义派又称醒狮派。
中国现代史-名词解释
第一次直奉战争:北洋军阀直、奉两系在帝国主义支持下争夺中央政权的战争。
日本在失去皖系军阀这个工具后,转而扶植另一个工具奉系军阀与直系对抗。
1921年12月,张作霖进京支持亲日派官僚梁士诒组阁。
梁上台后,赦免被通缉的皖系军阀政客,同意胶济铁路中日合办。
同时梁极力抑制吴佩孚。
其卖国行为遭到全国人民的反对,吴佩孚和直系各省督军乘机逼迫梁士诒下台。
由此引起直奉战争。
1922年4月29日,第一次直奉战争正式爆发,双方各动用兵力约12万人,在长辛店带交战。
5月5日,直军在长辛店获得大捷,随后张作霖率残部出关。
北京政变:1924年直系将领冯玉祥在革命高潮推动下于北京发动的政变。
1924年9月第二次直奉战争爆发后,冯玉祥被任命为“讨逆军”第三军总司令,出古北口与热河一线奉军作战。
冯军由古北口秘密回师北京,囚禁了贿选总统曹锟。
北京政变后,冯玉祥邀孙中山北上共商国是。
冯玉祥会同奉系军阀张作霖成立了由段祺瑞任执政的“中华民国临时执政府”。
北京政权又落入官僚军阀手中。
北京政变是一次具有进步意义的武装政变,为北方革命形势发展创造了有利件。
孙文越飞宣言:1922年陈炯明叛变后,孙中山从广东退居上海,绝境中得到共产国际的帮助。
1923年1月,苏联特使越飞来沪,在香山路中山寓所内与孙中山会晤,商讨改组国民党、建立革命军以及共产国际援助中国革命问题。
以此为精神,1月26日,双方联名发表《孙文越飞宣言》,表明孙中山开始抛弃对帝国主义的幻想和寻求国际进步势力援助的愿望,使国共第一次合作有了基础。
南北议和:南北议和上海召开,南方军政府代表为唐绍仪,北京政府代表为朱启钤。
由于南北议和有碍日本在华利益、有悖段祺瑞“武力统一”中国的意图,北京政府只是迫于中外压力才同意议和。
和会召开第一次会议,南方代表提出陕西立即停战,撤换陕督陈树藩,停止招募参战军。
此后数日,由于北京政府并未制止陕西的战争,唐绍仪表示如不撤换陈树藩,停止陕西的战争,决不再议其它议案。
中国现代史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1.台儿庄战役:1938年初,侵华日军华北派遣板垣第五师团和矶谷师团侵入山东南部,企图与南京、镇江、芜湖渡江北上的华中日军南北夹击徐州。
3月下旬起,猛攻台儿庄。
3月底4月初,中国军队与攻入台儿庄寨内之日军反复巷战,到4月6日,取得了歼灭日军一万余人的重大胜利。
台儿庄战役是中国军队取得的一次重大胜利。
此次战役沉重地打击了日本侵略者的嚣张气焰,鼓舞了全国军民坚持抗战的斗志。
2. 中原大战:1930年5月至11月,蒋介石与阎锡山、冯玉祥和桂系李宗仁之间的军阀战争。
因为战争主要在地处中原的河南省及其邻近地区进行,所以又称“中原大战”。
蒋阎冯大战历时七月,双方投入兵力逾百万,战线绵延数千里,是中国近现代历史上一次规模最大的军阀战争。
蒋介石取得了战争的胜利,暂时统一了国民党各军事集团。
3.第三党:又称中国国民党临时行动委员会,于1930年5月正式成立,其领袖是邓演达,在政治上主张进行反帝反封建反独裁,主张进行平民革命,反映了小资产阶级和知识分子的愿望,但是它反对中共的武装斗争和土地革命,所以注定失败,1931年邓演达被杀害后,在国民党的高压政策下第三党逐步瓦解最后销声匿迹。
4.八七会议:中共中央于1927年8月7日在汉口召开的紧急会议。
代表们在发言中批判了陈独秀的右倾投降主义。
毛泽东在会上作重要发言,提出“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论断。
会议通过了《中国共产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告全党党员书》等议案.最后改选党中央领导机关,组成临时中央政治局。
八七会议在中国革命的危急关头纠正了陈独秀右倾投降主义,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并决定发动农民进行秋收起义。
5.金佛郎案:指法国政府要求中国政府改变自1905年以来庚子赔款的金佛郎折算方式,称金佛郎案。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法国纸佛郎贬值,根本无法与金佛郎等价,于是法国要求中国付给法国的赔款使用硬金,即金佛郎。
如按金佛郎折算,中国多付关银6200多万两,这是对中国的进一步掠夺。
[历史学]中国现代史名词解释
永佃农法国的自耕农,这种自耕农在法律上被称为永佃农。
土地归贵族所有,农民租种贵族的土地,是贵族的佃户,可以永久地任意地使用和经营土地。
农民要向地主缴纳货币地租,其收获的三分之一都被地主拿走。
在大革命前夕,占总人口80%的自耕农经营了大约超过三分之一的土地,这种小规模的土地经营阻碍了新技术的推广,同时也阻碍了法国经济的发展。
金字塔铭文也称金字塔文是古埃及宗教文献。
第5 王朝末和第6王朝时期流行的在金字塔墙壁上铭刻的咒语经文。
金字塔文最早出现于第5王朝乌纳斯的金字塔,后来在第6王朝的许多金字塔中也都有发现,这些金字塔文主要是一些祝福国王沿着金字塔的阶梯或金字塔的倾斜面的阳光顺利通向天国,确保过往的复活再生,享受特权的咒文。
在乌纳斯王的金字塔文中就讲到了:乌纳斯没有死、乌纳斯复活了。
这些金字塔文是主要由赫利奥坡里斯的僧侣整理而成的。
萨法维王朝萨非王朝(Safavid Empire)16世纪在伊朗建立的伊斯兰教什叶派王朝(1502年~1736年),亦译“萨非王朝”。
是从1501年至1736年统治伊朗的王朝。
这个王朝将伊斯兰教什叶派正式定为伊朗国教,统一了伊朗的各个省份,由此重新激起了古代波斯帝国的遗产,是伊朗从中世纪向现代时期过渡的中间时期。
波拿巴主义根据列宁的定义,波拿巴主义是依靠军阀的国家政权在势均力敌的两个敌对阶级之间进行政权斡旋。
通过军事政变上台,打着人民主权旗号的贵族政权,通过限制政治自由来保障社会稳定以实现经济高速发展。
而经济发展始终伴随疯狂的军事扩张。
由于经济发展也会带来中产阶级势力的壮大,从而推动政治民主化的发展,故法国出现的这种波拿巴主义很可能是许多专制传统强劲的国家在现代化进程中都无法绕过去的一个过渡阶段。
赫尔岑(1821—1870)俄国革命民主主义者,唯物主义哲学家、作家。
生于大贵族家庭。
自幼受十二月党人思想影响。
在莫斯科大学读书时,组织过宣传革命思想的小组,曾被捕流放。
1847年被迫出国。
中国现代史名词解释
中国现代史复习资料名词解释:1、“府院之争”:是以黎为首的总统府与以段为首的国务院的斗争。
1917年3月在中国是否参战问题上,段在日本支持下要参战,黎在美国支持不参战。
后黎免去了段的职务,并请强勋调停,又引起了张勋复辟.2、护法运动:袁世凯死后,段祺瑞拒绝恢复《临时约法》和召开国会,1917年7月,孙中山树起护法大旗.9月1日,非常国会举行大元帅选举会,孙中山当选为陆海军大元帅护法。
但实权却掌握在西南军阀手中,使得军政府变成了军阀政府。
孙中山看到了军阀的本质,深深懂得不可能依靠军阀达到护法的目的。
1918年5月4日孙中山愤而辞职,护法运动宣告失败.3、五四运动:五四运动是1919年5月4日发生于中国北京的一场爱国运动。
起因于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
巴黎和会决定将德国在中国山东的权益转让给日本的消息传来后,北京学生开展了集会、游行、罢课等活动。
后得到了各地学生及各界的广泛支持,并最终演变成了全国性的罢市,罢工还有学生罢课活动。
从而形成了全国规模的爱国运动,并最终迫使北洋政府拒签了和约。
五四运动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结束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中国革命从此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
4、4五卅惨案:五卅惨案(也称为五卅血案,或写作五·卅惨案)因发生于1925年5月30日而得名,是反帝爱国运动五卅运动的导火线。
5月30日,上海学生两千余人在租界内散发传单,发表演说,抗议日本纱厂资本家镇压工人大罢工、打死工人顾正红,声援工人,并号召收回租界,被英国巡捕逮捕一百余人。
下午万余群众聚集在英租界南京路老闸巡捕房门首,要求释放被捕学生,高呼“打倒帝国主义”“收回外国租界”等口号。
英国巡捕竟开枪射击,当场打死十三人,重伤数十人,逮捕一百五十余人,造成震惊中外的五卅惨案。
5、北洋军阀:北洋军阀,民国军阀势力之一,由袁世凯掌权后的「北洋新军」主要将领组成,袁死后,无人具有足够能力统领整个北洋军队及政权,各领导人以省割据导致分裂,以军队为主要力量在各省建立势力范围。
中国现代史名词解释及简答
一、名词解释1.直皖战争:以段祺瑞为首的皖系军阀,和以吴佩孚为首的直系军阀,为争夺北京政府统治权在京津地区进行的战争,袁世凯死后皖系军阀掌握北京政府主要权利,在日本扶持下,极力扩张其武装力量,段祺瑞提出武力统一的口号,想利用直系军队消灭孙中山的护法军政府,又达到削弱直系的目的,段祺瑞操纵安抚国会,选徐世超取代冯国璋为总统,直系不甘心皖系的扩张,提出和平统一的口号,在英美支持下与段祺瑞对抗。
1920.4直奉两系合作反对段祺瑞,7.14,直皖两军在北京东西两面岛,京津.京汉两路开战,奉系张作霖派兵,作为直军后盾,皖军大败,段祺瑞被迫辞职,直奉两系控制北京政权。
2.北洋军阀:以一定军事力量为支柱,以一定地域为依托,在中体西用思想知道下,以封建关系为纽带,以帝国主义为后援,参与各项政治,经济,军事活动,不顾公义,只图私利,为行使权利为目的的,个人和集团。
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个特殊军政集团,是中国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的产物。
从1912年袁世凯窃国到1928年张学良改旗异帜,统治中国长发达16年,给中国带来深重灾难,加深中国社会殖民地化程度,袁世凯死后,北伐分为以段祺瑞为首的皖系,以冯国璋为首的直系,以张作霖为首的奉系。
3.府院之争:府,总统府,院,国务院,即总统,总理之争。
袁世凯失败后,黎元洪于1916.6任大总统,实权在国务院总理段祺瑞手中,双方明争暗斗,权利争夺。
1917年初,日本为进一步控制中国,支持中国对德宣战,段想借参战之名扩充军队,消灭异己,操纵内阁,提出对德宣战。
美国害怕日本独占中国,支持黎元洪反对参战,其本人担心段实力过于扩张,于己不利,拒绝对德绝交电稿上签字,解除段祺瑞国务总理职务。
实质上反应美日两国在争夺中国权益上的矛盾,中国统治集团内部争夺势力的矛盾。
4.中山舰事件:1926年春蒋介石坚持下的孙文分子到处散布谣言,说共产党要暴动,推翻国民党政府,并以此来煽动反共,3.18,黄埔军校驻省办案处通知海军局称,奉蒋介石的命令调派兵舰开复黄埔,听候差遣。
中国现代史内容概括
中国现代史内容概括
中国现代史是指 1949 年 10 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今的历史,是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的历史。
1949 年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从此进入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新时期。
在这个时期,中国经历了一系列重大的历史事件和变革,如土地改革、三大改造、“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文化大革命等。
这些事件对中国的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0 世纪 70 年代末,中国开始实行改革开放政策,逐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推动了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的巨大进步。
在这个过程中,中国在科技、教育、文化等各个领域取得了显著的成就,国际地位不断提升。
进入 21 世纪,中国继续坚持改革开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同时,中国积极参与全球治理,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总的来说,中国现代史是一部充满挑战和机遇的历史,也是一部不断发展和进步的历史。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不断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发展道路,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中国现代史名词解释草稿
名词解释1.府院之争: 1916年至1917年总统府与国务院之间的权力斗争。
袁世凯死后,黎元洪继任大总统,段祺瑞任国务总理,双方在对德国宣战问题上,双方斗争更趋激烈。
为了达到主战的目的,段祺瑞命令手下组成‚督军团‛,对黎元洪施加压力,但未获成功;随后段祺瑞又叫人写了对德宣战书要总统盖印,黎元洪为了平息风波,勉强在文件上盖了章。
但在国会开会讨论时,段触犯众怒,恰在这时,他私自向日本借款一事被揭露。
1917年5月,黎元洪撤销了他的总理职务,但根据临时约法,总统无权撤销总理职务,段不承认黎的免职令。
因一方为总统府,一方为国务院,所以它们间的争斗被称为‚府院之争‛。
之后黎元洪请张勋入京调解,张勋入京后,拥立宣统复辟。
事件为段祺瑞所镇压,黎元洪于事后辞去总统职,总统改由冯国璋担任。
府院之争告一段落。
2.张勋复辟:是指由张勋一手策划,于1917年7月拥护清朝废帝溥仪在中国北京复辟的政变。
因发生在丁巳年,亦称丁巳复辟。
1917年5月,黎元洪总统府与主战的段祺瑞国务院就是否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发生‚府院之争‛。
日本表示支持段祺瑞,英、美等支持黎元洪、冯国璋。
黎元洪将段祺瑞免职,段祺瑞则令属下各省督军宣布独立。
黎元洪乃电召安徽督军张勋入京调停。
1917年6月,张勋率五千辫子军北上。
密谋复辟,段祺瑞则欲利用他对黎元洪而支持其入京。
7月1日,正式让溥仪登基后召致全国反对,段祺瑞于是组成讨逆军讨伐,7月12日即结束。
3.第二次护法运动:是孙文领导反对北洋政府,在广州另立中华民国军政府的行动。
孙中山领导的第一次护法运动失败后,1920年8月,孙中山再次举起护法旗臶,重建广东护法军政府,委陈炯明为护法军政府陆军部长、内务部长,开始第二次护法运动。
1921年广东军政府发动粤桂战争,打败桂系,统一广西。
孙中山计划由桂入湘北伐,而陈炯明却与湖南军阀赵恒惕结成反孙联盟,在后方牵臸北伐力量,迫使孙中山回师广东;1922年,孙中山由广东进攻江西,北伐直系,陈炯明叛变,炮轰总统府,孙中山避入永丰舰,被迫到上海,第二次护法运动失败。
中国近现代史名词解释大全
中国近现代史名词解释大全1. 辛亥革命:指的是1911年10月10日,中国资产阶级革命领导人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爆发,推翻清朝统治,建立中华民国的历史事件。
2. 五四运动:指的是1919年5月4日,北京学生和市民激烈反对巴黎和会讨论中国领土问题的事件。
这一运动标志着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新的高潮,对中国的思想文化、政治和社会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3. 国共合作:指的是1924年至1927年间,国民党和中国共产党合作的时期。
两党联合推翻北洋政府,推行“国共合作”的政策。
4. 南京国民政府:指的是中华民国成立后,国共合作的结果。
1927年至1949年,在南京建立的中华民国国民政府。
5. 三民主义:是孙中山创立的一种政治思想,包含了民族独立、民主政治和民生幸福三个原则。
6. 重庆谈判:指的是1945年至1946年,中国国民党政府和中国共产党代表在重庆进行的政治谈判,旨在解决国共内战后的政治和军事问题。
7. 三反五反:是中共中央在1951年发起的一场打击贪污、浪费、官僚主义和资本主义倾向的运动。
8. 文化大革命:指的是中国共产党主席毛泽东于1966年发动的一场运动,旨在推翻党内的官僚主义者阶级,加强共产党在中国社会中的领导地位。
这场运动导致中国社会、经济和文化遭受了巨大破坏。
9. 改革开放:指的是中共中央在1978年启动的一系列经济改革和对外开放政策,标志着中国经济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并吸引了大量外国投资和技术。
10. 四人帮:指的是文化大革命中的四名主要领导人,即江青、张春桥、王洪文和姚文元。
他们被视为文化大革命中的主要推动者,在1976年被党内其他领导人推翻。
以上是中国近现代史中一些常用名词的解释,仅供参考。
实际上,中国近现代史及其中的名词解释非常广泛,无法一一详尽列举。
中国现代史名词解释
中国现代史名词解释名词解释1、黄埔军校:黄埔军校是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的简称,该校成立与1924年5月,是国共第一次合作的产物,学校仿照苏联红军的培养模式,引进了政治工作制度,在强调军事训练的同时,也注重对学员的政治教育,为东征、南征及北伐战争培养了大批军事人才。
2、“中山舰事件”:1926年3月,蒋介石借口共产党“阴谋暴动”,在黄埔楼呀中山舰,逮捕海军局代理局长共产党员李之龙,并扣留了军校和国民革命军第一军中的共产党员。
这就是“中山舰事件”,它是国共关系发展中的重要转折,通过这一事件,蒋介石不仅打击了中国共产党,还打击了国民党左派,并大大加强了他在政治、军事上的地位。
3、戴季陶主义:1925年6、7月间,任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等职的戴季陶发表了《孙文主义之哲学的基础》、《国民革命与中国国民党》两本小册子,提出一套比较系统的反共理论。
戴季陶主义的出现,是革命高潮到来之际资产阶级力图分裂统一的征兆,但是他的反动观点也受到了共产党的猛烈攻击。
4、西山会议派:1925年,以谢持、谢鲁等人为代表的部分国民党中央委员在北京西山召开会议,与会的人员因此被称为“西山会议派”。
在这次会议上,国民党的右派势力明确提出了要取消共产党的党籍,并取消国民党中央政治会议,在上海另外成立新的党中央。
四一二政变后,西山会议派从而与蒋介石集团合流。
5、整理党务案:蒋介石1926年5月在国民党二届二中全会上,以改善国共关系为幌子,提出所谓“整理党务案”,对共产党员在国民党内的任职和活动作出种种限制规定。
这是蒋介石发动的新的进攻。
中国中央领导人和苏联顾问继续采取妥协退让的方针,使蒋介石权势进一步扩大,为他后来实行独裁统治奠定了基础。
6、北京政变:1924年第二次直奉战争爆发,冯玉祥被任命为第三军总司令,出古北口迎战奉系军阀的军队。
但是他率部返回北京,包围了总统府,监禁了曹锟,迫使北京政府下令停战并解除吴佩孚职务,冯玉祥在北京召开了政治军事会议,决定请皖系军阀段祺瑞执政,并请孙中山北上北京共商国是。
《中国现代史》名词解释、简答、论述与开放题
名词解释:1、五四运动五四运动是1919年5月4日发生于中国北京的一场爱国运动。
起因于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
巴黎和会决定将德国在中国山东的权益转让给日本的消息传来后,北京学生开展了集会、游行、罢课等活动。
后得到了各地学生及各界的广泛支持,并最终演变成了全国性的罢市,罢工还有学生罢课活动。
从而形成了全国规模的爱国运动,并最终迫使北洋政府拒签了和约。
五四运动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结束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中国革命从此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
2、迁都之争随着北伐军的胜利进军,全国革命重心转移到长江流域,国民党中央和国民政府决定迁都武汉。
1926年12月13日,在武汉成立中央临时联席会议,代行国民党中央和国民政府职权。
此时,曾力主迁都武汉的蒋介石却一反前言,提出迁都南昌,企图凭借军事力量就近控制国民党中央和国民政府。
12月底,由粤迁汉的国民政府代主席谭延闿、国民党中常会代主席张静江等一行要员经过南昌时,被蒋截留。
1927年1月3日,蒋操纵召开所谓中央政治会议临时会议,擅自决定国民政府和中央党部改迁南昌,并把此项决定通知武汉。
在武汉的共产党人、国民党左派和人民群众的坚持斗争下,蒋的图谋没有得逞。
2月21日,武汉中央临时联席会议宣布结束,国民政府在汉正式办公。
3月上旬,国民政府代主席谭延闿和部分在南昌的中央执行委员到达武汉。
3、西安事变西安事变,又称双十二事变。
由于以蒋介石为代表的南京国民政府一意孤行,继续调集重兵入陕,并逼迫张学良、杨虎城"剿共"。
在进退两难的情况下,张学良和杨虎城于1936年12月12日,在西安发动“兵谏”,扣留了蒋介石,目的是“停止剿共,改组政府,出兵抗日”。
经过中国共产党等多方力量的努力,最终以蒋介石被迫接受停止剿共一致抗日的主张,西安事变遂告和平解决。
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成为时局转换的枢纽,为实现第二次国共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创造了必要的前提条件。
4、新文化运动包括“五四”前的启蒙运动和“五四”后的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解放运动。
名词解释中国现代史
1、中共一大(名词解释)1921年7月23日开幕在上海和浙江嘉兴举行。
大会通过了党纲,规定了党的奋斗目标是以无产阶级革命军队推翻资产阶级,采用无产阶级专政,废除资本私有制,直到消灭阶级差别;规定了民主集中制的组织原则和党的组织纪律;规定党成立后的中心任务是组织领导工人运动。
大会选举陈独秀、张国焘、李达组成中央局。
陈独秀为书记。
中共一大完成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伟大使命,从此,在中国出现了完全新式的,以共产主义为目的、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行动指南的工人阶级政党2、廖案1925年8月20日,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常务委员,国民政府委员兼财政部长廖仲恺,偕夫人何香凝等乘车去参加国民党中央执委会常务会议,抵中央党部大门前时,遭到国民党右派指使的暴徒的狙击,中弹身亡。
廖案发生后,国民党即设立由汪精卫、许崇智、蒋介石3人组成的特别委员会和审理廖案特别法庭,负责检查处理廖案,并任命蒋介石为广州卫戍司令。
据查证,廖案的主谋与当时国民党内粤系领袖人物胡汉民和许崇智有牵连。
此时主犯早已潜逃香港。
9月1日准许被遭拘捕的胡汉民出洋。
20日,蒋介石以武力逼迫许崇智赴沪养病。
蒋介石利用廖案控制了广东的军政实权。
3、废督裁兵北洋政府时期的一种政治主张。
辛亥革命后,各派系军阀拥兵自雄,长期割据混战,因而废督裁兵之说兴起。
1921年12月,梁启超提出“裁兵或废兵”主张。
次年7月,上海中华全国工商协会等二十多个团体联名发表《废督裁兵宣言》,吁请军阀“顺从民意”,放下屠刀,并组织裁兵促进会以为推动。
另有人提出,以人民和政府为主体,组织裁兵救国实行委员会,筹集基金,分期裁撤军队,安排退伍官兵到警察、民团及各建设事业中去。
裁兵后采取征兵制。
孙中山也曾是“裁兵”的积极提倡者。
但这一主张始终没有取得实际效果。
4、攘外必先安内(名词解释)是“九•一八”事变后至“七•七”抗战前夕蒋介石和南京国民政府奉行的一项反动政策,反映了国民党在中国社会主要矛盾急剧变动时期对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的基本认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华盛顿会议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美、英、日等帝国主义国家为重新瓜分远东和太平洋地区的殖民地和势力范围,由美国建议召开的国际会议。
又称太平洋会议。
1921年11月12日~1922年2月6日在华盛顿举行。
有美、英、法、意、日、比、荷、葡和中国北洋政府的代表团参加。
华盛顿会议实质上是巴黎和会的继续,其目的是要解决《凡尔赛和约》未能解决的关于海军力量对比和在远东、太平洋地区特别是在中国的利益冲突。
会议期间签订3项条约:①《四国条约》。
②《五国海军条约》。
③《九国条约》。
华盛顿会议签订的各项条约和通过的决议案构成华盛顿体系。
此后,美日两国之间在远东及太平洋地区的争夺愈演愈烈。
人权派人权派民主政治的实质就是仿效英美,在中国建立资产阶级的民主共和国,人权派根本反对独裁制度,主张民主政治;人权派的民主政治具体表现为三权分立、多党制和议会政治;但是,资产阶级的民主共和国道路在中国行不通,是历史的必然.
法币法币是在中国1935年起由国民政府发行的法定货币法币的发行,结束了中国使用接近五百年的银本位币制。
法币后来因大量发行引发恶性通胀,在1948年由金圆券取代。
有人认为:由国家银行发行,以国家信用保证的法币,使货币与价格波动的贵重金属脱钩,在当时的中国是一种进步的金融制度改革;亦是现代国家金融体制下应有的特征。
法币发行,统一了国内的货币,而通货发行的控制权落在政府手中,国内白银等硬货币,亦因此集中到政府手上。
对于时维持抗战时中国的财政,法币有不可少的功劳。
但实施的实际效果是,官办的银行掠夺了民间的财富,使民众的储蓄化为乌有。
法币政策中华民国时期国民党政府所实行的货币政策之一。
亦称法币改革。
中华民国建立以来,中国以银元为货币本位。
1935年11月4日国民党政府实行法币政策,规定以中央银行、中国银行、交通银行(后增加中国农民银行,称中、中、交、农)发行的钞票为法币,禁止银元在市面流通,并限令各金融机关和民间储藏的白银、银元交由中央银行收兑。
法币
政策统一了中国币制,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使中国货币脱离世界银价涨落的影响,加速摧毁了旧式的钱庄、票号等金融机构,促进了现代化银行的发展,是中国货币史上的一次重大改革,从历史的进程加以衡量,是具有进步意义的。
法币统一了全国货币,对市场流通起了一定作用,但应看到这是四大家族对全国人民的一次大掠夺,完成了对全国金融的垄断。
后来,由于国民政府滥发纸币物价飞涨,法币信用完全丧失。
“改订新约运动”国民政府为了缓和中国人民的反帝斗争,制造对外“自主”形象;同时也为扩大税源,解决内战军费,在它建立不久,围绕实现关税自主和废除领事裁判权的问题,发起了要求帝国主义支持的“改订新约运动”。
美国为争得在华的外交优势,首先同中国缔结关税关系的条约。
其它各国相继仿效美国,与中国签订了类似的新约。
列强用条约的形式,表面上承认中国在关税上有对等的权利,但实际上由于中国经济落后,并不能从列强那里取得对等的利益。
至于废除领事裁判权的交涉,由于列强借故拖延,双方迟迟不能签约。
1929年,国民政府实施新税则,不敢大幅度提高进口税。
因为在列强与中国签订的关税新约里,规定中国税率不得超过1925年列强关税会议所定的税率,也就是说中国无权自定关税。
而且中国海关的主要职位仍为外国人盘踞,总税务司也仍由英国人担任,外籍高级职员达1000多人,中国高级职员不过百余人。
改订新约运动指的是南京国民政府建立后,请求各国“修改”不平等条约,主要内容为取消协定关税、领事裁判权、内河航行权、沿海贸易权以及收回租界、租借地、铁路、邮政及海关等。
美国为争得在华的外交优势,首先同中国缔结关税关系条约,其它各国相继仿效美国,与中国签订了类似的条约。
南京政府通过改订新约,恢复了长期丧失的一些主权,增加了关税收入,否认了领事裁判权,是中国近代史上的第一次,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但没有完成废除一切不平等条约,取消帝国主义在华一切特权的历史性任务。
重庆谈判指1945年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政府在重庆举行的谈判。
抗日战争胜利后,蒋介石为篡夺胜利果实,在美帝国主义支持下,积极准备反人民的内战,但摄于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力量的强大和国内外民主舆论的反对,在还没有完成全面内战的准备情况下,为了伪装和平,于1945年8月三次电邀毛泽东到重庆举行和平谈判。
中共中央为了尽一切可能制止内战,揭露美蒋反动派的政治欺骗,用事实教育人民群众和争取中间势力,决定派毛泽东、周恩来、王若飞去重庆谈判,同时告诫全党绝不要因谈判而放松对蒋介石的警惕和斗争。
8月28日,毛泽东一行飞抵重庆。
由于国民党对谈判没有诚意,事前毫无准备,谈判过程中的一切提案均是由中共方面提出的。
经过43天的艰苦努力,终于正式签订了《国共双方代表会谈纪要》。
在这个纪要中,蒋介石表面上接受了共产党提出的和平建国基本方针和召开政治协商会议的建议,承认各党派的平等合法地位,保障人民的某些权利,但拒不承认人民军队和解放区的人民政权,企图在“统一军令”和“统一政令”的借口下,根本取消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和解放区,尽管中国共产党在这两个问题上作了很大让步,双方还是没能达成协议。
谈判进程中,国民党军队曾几次进犯解放区,人民解放奋起自卫,取得了上党战役的胜利,促成了“纪要”的签订。
重庆谈判打破了美蒋反动派污蔑共产党不要和平、不要团结的谣言,揭露了他们假和平、真内战的阴谋。
重庆谈判是抗日战争胜利后,为避免内战、争取和平,中国共产党在重庆同国民党进行的为期43天的和平谈判。
在重庆期间,毛泽东就和平建国等问题直接同蒋介石进行多次商谈。
具体谈判主要在中共代表周恩来、王若飞和国民党政府代表王世杰、张群、张治中、邵力子之间进行。
军队和解放区政权问题是谈判中双方争执的焦点。
谈判从1945年8月29日开始,至10月10日结束。
通过谈判,国共双方签订了《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即《双十协定》)。
国民党被迫同意接受中共提出的“和平建国的基本方针”,“结束国民党训政,召开政治协商会议”和保证人民的民主自由权利等要求。
判中未能达成协议的,主
要是解放区政权问题、国民大会问题。
中共所领导的军队的整编问题实际上也没有解决。
中国共产党关于和平建设新中国的政治主张被全国人民所了解,从而推动了全国的和平民主运动的发展。
乡村建设派中国民主政团同盟的组成单位之一,以梁漱溟为代表的一个政治派别。
大革命失败以后,中国共产党领导农民深入开展土地革命斗争,动摇着封建地主阶级的统治基础。
与此同时,在国民党当局及一些地方军阀的默许、支持和赞助下,出现了“乡村建设运动”。
1928年梁漱溟在广州提出“乡治”主张。
1929年在北平接办《村治月刊》,同年在河南辉县百泉村办村治学院,1931年又在韩复榘支持下,在山东邹平县办乡村建设研究院,出版《乡村建设》。
1933年7月,召开乡村工作讨论会,推选梁漱溟、晏阳初、黄炎培、章元善、江恒源、许士廉六人为主席团,至此乡村建设派正式形成。
该派的目的是实行“乡治”,开展中国民族自救运动。
其主要内容是建立政治和教育合一的乡农学校,同时推行“新乡约”,建立“乡村自卫组织”,举办供销、信用等合作社,推行农业技术的改进措施。
其基本理论是,中国是一个“伦理本位”、“职业分立”和精神上“调和持中”的社会,中国的问题只是“文化失调”,不存在阶级和阶级对立,应从乡村建设入手,然后扩及整个社会,恢复中国儒家伦理。
1941年3月,乡村建设派参与发起组织中国民主政团同盟。
东北易帜1928年12月29日,张学良在中国东北将原北京政府的红黄蓝白黑五色旗改为南京国民政府的青天白日旗,宣布拥护国民政府的政治行动。
“皇姑屯事件”之后,日本帝国主义阴谋利用张学良制造东北“独立”,张身负国耻家仇,为维护祖国统一,毅然于1928年底通电全国,宣布于即日起“遵守三民主义,服从国民政府,改易旗帜。
史称东北易帜。
这样,国民政府形式上统一了全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