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的阴阳五行属性分类

合集下载

中医中药学

中医中药学

中医中药学1. 简介中医中药学是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中草药为主要治疗手段,通过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和气血流通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中医中药学源远流长,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理论基础。

在中国,它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实践,并在世界范围内逐渐受到认可和接受。

2. 中医理论基础2.1 阴阳五行理论阴阳五行理论是中医学的核心理论之一。

它认为宇宙万物都是由阴阳两种相互对立而又相互依存、制约和转化的力量构成。

阴阳代表了事物的两个方面或属性,如寒热、虚实、内外等。

五行包括木、火、土、金、水,用于描述事物之间相互关系和变化规律。

2.2 气血理论气血是人体内最基本的物质和能量形式。

气包括天然之气(空气)、饮食之气(营养物质)和先天之气(遗传因素),血则包括心脉之血(动脉血)和肝脾之血(静脉血)。

中医认为,气血的流通与调节是维持人体健康的关键。

2.3 脏腑经络学说中医将人体分为五脏六腑和经络系统。

五脏包括心、肝、脾、肺、肾,六腑包括胆、胃、小肠、大肠、三焦、膀胱。

经络是一种传导气血的通道,通过它们,气血可以流动到全身各个部位。

3. 中药学3.1 中药分类中药根据来源可以分为动物药、植物药和矿物药。

根据性味和功效可以分为寒凉药、温热药、平和药等。

根据用途可以分为外用药和内服药。

3.2 中药制备与应用中草药的制备方法多种多样,包括鲜用、干用、炮制等。

传统上,中草药常以汤剂、丸剂、散剂等形式使用。

近年来,中药制剂的研究和开发也取得了显著进展,如颗粒剂、胶囊剂等。

中药在临床上广泛应用于各种疾病的治疗和预防。

它具有疗效确切、副作用小、调理功能全面等优点。

例如,黄连具有清热解毒的作用,可用于治疗感染性疾病;人参具有补气养血的作用,可用于调理虚弱体质。

4. 中医中药的现代发展4.1 中医现代化中医现代化是指将传统中医理论与现代科学技术相结合,使其更好地适应现代社会的需求。

目前,中医已经在临床实践、教育培训、科学研究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成果。

正解中药五行(一)

正解中药五行(一)

正解中药五行(一)①中药的五味/五性/归经/趋向/药相:阴阳平衡是人类健康的保证,阴阳失衡则病生。

纠正阴阳偏颇祛疾安康之法较多,而用药则是消除疾病的重要手段。

中国医药学发展史中,神农尝百草以定药之性味归经,李时珍著《本草纲目》分脏腑定补泻,现代人通过检测药之“成分”以及人体后在血液或尿液等中的成分、浓度对各种生理指标的影响,确定药之功能,这些理论是中药学基础的翻版,是医者处方遣药之依据,为发展医学事业做出了重要的时代名词,内涵永远保持原貌。

在临床中、初学者难以掌握用药之要,医者常感祛微疾易疗、沉疴难,究其因这些理论,只重药物之性味功能而未合天地运化之机,故不能使学者了解用药之玄机,更难灵活广泛用于辨证治疗。

药者,禀天地之气而化生,与人类同存于天地间,故药人人体能同质相参,同气相求。

药之性质各异,人体依其特性去有余、补不足,从而平衡五脏六腑生克制化,序化升降气机祛疾安康。

故用药者人类运用天地运化以无寒热、合于人身阴阳气血以求阴阳平衡气血和泰,维持健康方法的体现也。

河图相生为体药之味、性、质、根、茎、吐花、果实是天地运化过程中比例的差异,体现的是所禀天之六气、地之五质的属性差异,而药之归●经●、升●降●浮●沉●则是药将其所得之天气地质施于人体后的形质运化和气机变化表现。

而它们如何合于天地运化之机作用于人体则是疏通五脏用药之真谛。

②药之五味药之五味:酸、苦、甘、辛、咸也。

五味由地之五行质而化生,木生酸、火生苦、土生甘、金生辛、水生咸。

根据同质互补规律,则酸入肝、苦入心、甘入脾、辛入肺、咸入肾而分别养●五●脏●之●体●。

洛书相胡为用五味入五脏,其功能主要体现有二:一是养●本●脏●之●阴●,即维持本脏具体之形体、组织、结构及充润其内部的血津液精髓。

二是协●助●被●克●之●脏●功●能●的完成。

③五味生克之谛:五味功能的具体表现为酸·人·肝·,酸·养·肝·脏·之阴·而·(克●土●)助·脾·之、功·能·。

中药的阴阳五行属性分类

中药的阴阳五行属性分类

阳性属金中药(入肺经,性温或性热):性温类:麻黄(3-9克),桂枝(3-9克),紫苏(6-9克),白芷(6-15克),细辛(有小毒,1-3克),杜衡(有小毒,3-6克),辛夷(6-15克),生姜(6-15克),葱白(2-8枚),香薷(6-15克),西河柳(6-15克),香菜(3-6克),苍耳子(有毒,6-9克),鹅不食草(6-9克),厚朴(3-9克),豆蔻(3-6克),丁香(1-3克),红豆蔻(3-6克),陈皮(3-9克),香橼(3-9克),佛手(3-9克),檀香(克),乌药(3-9克),紫苏梗(6-9克),黄芪(9-30克),饴糖(30-60克),紫河车(克),钟乳石(3-9克),五味子(克),半夏(有毒,3-9克),天南星(有毒,3-9克),旋覆化(3-9克),金沸草(6-9克),芥子(3-9克),猪牙皂(有小毒,克),白前(3-9克),猫爪草(15-30克),苦杏仁(有小毒,6-9克),紫苏子(3-9克),紫菀(6-9克),款冬花(6-9克),百部(3-9克),远志(3-9克),紫石英(9-15克)。

性热类:干姜(3-9克)。

阴性属金中药(入肺经,性凉或性寒):性凉类:薄荷(3-6克),淡豆豉(6-12克),薏苡仁(9-30克),竹茹(6-9克),连翘(6-15克),鱼腥草(15-25克),拳参(6-9克),虎杖(9-15克),土贝母(6-9克),银柴胡(3-9克),天花粉(9-15克),儿茶(1-3克),罗汉果(9-15克),白芨(6-15克),沙参(9-15克),天冬(6-12克),麦冬(6-12克),玉竹(6-12克),玄参(9-15克),木蝴蝶(克),明党参(6-12克),胆南星(3-6克),前胡(3-9克),川贝母(3-9克),马兜铃(3-9克),枇杷叶(6-9克),伊贝母(3-9克),冰片(克)。

性寒类:牛蒡子(6-12克),菊花(6-9克),桑叶(6-9克),蝉蜕(3-6克),升麻(3-9克),浮萍(3-9克),藜芦(有大毒,克),食盐(10-30克),牵牛子(有毒,3-6克),甘遂(有毒,克),红大戟(有小毒,克),芫花(有毒,克),商陆(有毒,3-9克),滑石粉(9-24克),车前子(9-15克),川木通(3-6克),通草(克),三白草(15-30克),石韦(6-12克),防己(6-9克),灯心草(1-3克),冬瓜子(9-30克),黄芩(3-9克),石膏(15-60克),知母(6-12克),芦根(15-30克),栀子(6-9克),金银花(6-15克),忍冬藤(15-30克),胖大海(2-3克),射干(克),半枝莲(15-30克),穿心莲(3-9克),金果榄(3-9克),苦木(有小毒,1-3克),地骨皮(9-15克),郁金(3-9克),白茅根(9-30克),侧柏叶(6-12克),铁苋菜(15-30克),西洋参(3-6克),百合(6-12克),五倍子(3-6克),葶苈子(3-9克),瓜蒌(9-15克),瓜蒌皮(9-15克),瓜蒌子(9-15克),浙贝母(6-9克),蛤壳(3-6克),桑白皮(6-12克),羚羊角(克)。

中药的阴阳五行属性分类

中药的阴阳五行属性分类

中药得阴阳五行属性分类阳性属金中药(入肺经,性温或性热):性温类:麻黄(3-9克),桂枝(3—9克),紫苏(6-9克),白芷(6—15克),细辛(有小毒,1—3克),杜衡(有小毒,3-6克),辛夷(6-15克),生姜(6-15克),葱白(2—8枚),香薷(6-15克),西河柳(6-15克),香菜(3-6克),苍耳子(有毒,6-9克),鹅不食草(6—9克),厚朴(3—9克),豆蔻(3-6克),丁香(1-3克),红豆蔻(3—6克),陈皮(3-9克),香橼(3—9克),佛手(3-9克),檀香(1。

5—3克),乌药(3-9克),紫苏梗(6-9克),黄芪(9—30克),饴糖(30-60克),紫河车(1、5-3克),钟乳石(3—9克),五味子(1.5-6克),半夏(有毒,3-9克),天南星(有毒,3-9克),旋覆化(3—9克),金沸草(6-9克),芥子(3—9克),猪牙皂(有小毒,1—1、5克),白前(3-9克),猫爪草(15-30克),苦杏仁(有小毒,6—9克),紫苏子(3—9克),紫菀(6-9克),款冬花(6-9克),百部(3-9克),远志(3-9克),紫石英(9-15克)。

性热类:干姜(3—9克)。

阴性属金中药(入肺经,性凉或性寒):性凉类:薄荷(3-6克),淡豆豉(6-12克),薏苡仁(9-30克),竹茹(6-9克),连翘(6-15克),鱼腥草(15-25克),拳参(6-9克),虎杖(9-15克),土贝母(6—9克),银柴胡(3-9克),天花粉(9—15克),儿茶(1-3克),罗汉果(9-15克),白芨(6-15克),沙参(9—15克),天冬(6-12克),麦冬(6-12克),玉竹(6-12克),玄参(9-15克),木蝴蝶(1。

5—3克),明党参(6-12克),胆南星(3—6克),前胡(3-9克),川贝母(3-9克),马兜铃(3—9克),枇杷叶(6—9克),伊贝母(3-9克),冰片(0。

15-0.3克)、性寒类:牛蒡子(6-12克),菊花(6-9克),桑叶(6-9克),蝉蜕(3-6克),升麻(3—9克),浮萍(3—9克),藜芦(有大毒,0.3-0、6克),食盐(10-30克),牵牛子(有毒,3-6克),甘遂(有毒,0、5—1.5克),红大戟(有小毒,1.5-3克),芫花(有毒,1。

金木水火土五行在中草药疗法中的运用

金木水火土五行在中草药疗法中的运用

金木水火土五行在中草药疗法中的运用中草药疗法是中医传统疗法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五行理论是中医学的核心理论之一。

五行理论指的是金、木、水、火、土五种元素,它们相互制约、相互转化,构成了宇宙万物的基本要素。

在中草药疗法中,五行理论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金木水火土五行在中草药疗法中的运用。

一、金行之草药金行代表了收藏之力,是一种重于储存、收敛的力量。

在中草药疗法中,金行的草药一般被用来治疗多汗、遗尿等问题。

常见的金行草药有龙骨、牡蛎、生地黄等。

这些草药具有收敛作用,可以有效地调节人体的汗液分泌,达到治疗的效果。

二、木行之草药木行代表了生发之力,是一种向上生长的力量。

在中草药疗法中,木行的草药一般被用来治疗肝胆问题、眩晕头晕等症状。

常见的木行草药有柴胡、茵陈、菊花等。

这些草药可以疏肝理气、化湿开窍,有助于改善肝气不舒畅引起的一系列问题。

三、水行之草药水行代表了流布之力,是一种向下流动的力量。

在中草药疗法中,水行的草药一般被用来治疗肾脏问题、水肿等症状。

常见的水行草药有石菖蒲、山药、茯苓等。

这些草药具有利尿排湿的作用,能够帮助排除体内多余的水分,缓解水肿症状。

四、火行之草药火行代表了温煦之力,是一种向上升腾的力量。

在中草药疗法中,火行的草药一般被用来治疗寒凉症状、虚寒等问题。

常见的火行草药有生姜、大枣、附子等。

这些草药可以温阳散寒,增强人体的体温,改善寒凉症状。

五、土行之草药土行代表了育养之力,是一种平稳养护的力量。

在中草药疗法中,土行的草药一般被用来治疗脾胃问题、消化不良等症状。

常见的土行草药有党参、茯苓、白术等。

这些草药可以健脾养胃,促进消化吸收,增强人体的养分吸收能力。

综上所述,金木水火土五行在中草药疗法中的运用广泛而且深入。

通过根据人体所出现的症状和体质特点,选用相应的金木水火土五行草药,中草药疗法可以有效地调节人体的阴阳平衡,达到治疗疾病、保持健康的目的。

然而,五行理论只是中医学中的一部分,其运用需要结合具体的病情和体质特点,因此在应用时还需要谨慎选择和合理使用草药。

常见中药五行属性

常见中药五行属性

常见中药五行属性在中医理论中,五行学说被广泛应用于对人体生理、病理以及药物特性的解释和分析。

五行即木、火、土、金、水,它们之间存在着相生相克的关系,而中药也被赋予了相应的五行属性。

了解中药的五行属性,对于合理用药、配方以及理解中药的作用机制都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我们来谈谈具有木属性的中药。

在中药中,如白芍、薄荷、青皮等都被认为具有木的特性。

白芍性微寒,味苦、酸,归肝、脾经。

它能养血调经、敛阴止汗、柔肝止痛。

肝在五行中属木,白芍的作用主要针对肝脏,具有疏肝理气、养肝柔肝的功效,体现了其木属性的特点。

薄荷味辛,性凉,归肺、肝经。

它具有疏散风热、清利头目、利咽透疹、疏肝行气等作用。

薄荷的疏散、生发之性,与木的生长、舒展特性相契合。

青皮苦、辛,温,归肝、胆、胃经。

能疏肝破气、消积化滞。

青皮善于疏理肝气,破除肝郁气滞,这与木的条达之性相符。

接下来是火属性的中药。

像肉桂、附子、干姜等都属于此类。

肉桂辛、甘,大热,归肾、脾、心、肝经。

具有补火助阳、散寒止痛、温通经脉等功效。

它能振奋人体阳气,犹如火之温热,为人体提供热能。

附子辛、甘,大热,有毒,归心、肾、脾经。

能回阳救逆、补火助阳、散寒止痛。

附子的回阳救逆作用十分强大,对于阳气虚脱之人,能迅速挽回阳气,如同火之烈烈,驱散阴霾。

干姜辛,热,归脾、胃、肾、心、肺经。

具有温中散寒、回阳通脉、温肺化饮的作用。

干姜能温暖中焦脾胃,驱散寒邪,体现了火的温热之性。

土属性的中药中,常见的有白术、茯苓、山药等。

白术苦、甘,温,归脾、胃经。

具有健脾益气、燥湿利水、止汗、安胎等功效。

它能增强脾胃的功能,促进脾胃的运化,就像土地滋养万物一样。

茯苓甘、淡,平,归心、肺、脾、肾经。

有利水渗湿、健脾宁心的作用。

茯苓能调节体内水液代谢,使脾土得以健运。

山药味甘,性平,归脾、肺、肾经。

能补脾养胃、生津益肺、补肾涩精。

山药性质平和,能滋养脾胃,为脾胃提供滋养和支持,体现了土的敦厚、滋养之性。

金属性的中药,例如百合、麦冬、沙参等。

五行中药的属性和功效及使用方法

五行中药的属性和功效及使用方法

五行中药的属性和功效及使用方法中药是中国古老的药学体系,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而五行中药则是中药中的一个重要分支,根据五行生克相克的原则,将中药分为五类。

每种中药都有独特的属性和功效,使用方法也各不相同。

下面我们来详细了解一下五行中药的属性和功效及使用方法。

1. 木系中药木系中药主要涵盖木香、青柏、黄芪等。

这些中药具有清新爽口的特点,能够消除湿热,舒筋活血。

同时还能够起到润肺、止咳化痰的作用。

其中,木香是一种明显的木系中药,可入药调理脾胃,能够帮助消化,还能够祛风解毒,改善润燥、止痛等诸多症状。

使用方法则是将木香泡水饮用,或作为熬汤的调料,以增强食欲、助消化。

2. 火系中药火系中药包括枸杞、丹参、红枣等。

这些中药具有热性的特点,能够温暖身体,而且还具有补益气血、促进血液循环的效果。

其中,枸杞是一种深受人们喜爱的火系中药,具有抗衰老、强健免疫系统、增强性功能等作用。

使用方法则是将枸杞泡水饮用,或与其他中药一起熬汤,以起到补气益肾、调理身体的作用。

3. 土系中药土系中药包括人参、白术、茯苓等。

这些中药属于温中补虚类,能够补益脾胃,增强体力、养颜助眠。

其中,人参是一种非常有名的土系中药,具有调节免疫系统、健脑益智、补充能量等作用。

使用方法则是将人参煮水后采用浸泡法,直接食用或调配成中药饮品,以起到神经、健脾等强身益寿的作用。

4. 金系中药金系中药包括黄连、金银花、莲子等。

这些中药具有清热解毒,宣肺理气的特点,同时还能够起到润燥、安神的作用。

其中,黄连是一种重要的金系中药,能够解毒、清热,同时还能够促进胆汁分泌,预防胆结石等疾病。

使用方法则是将黄连磨成粉末,加入熬汤中烧开,加入适量蜜糖等其它调料即可食用。

5. 水系中药水系中药包括菊花、茶叶、绿豆等。

这些中药具有清热解毒,利水补液的特点,也能够帮助清肝明目,润肺止咳。

其中,菊花是一种非常受欢迎的水系中药,能够清肝明目,利尿消肿,还能够抗炎消痰。

略谈中药材的五行属性

略谈中药材的五行属性

略谈中药材的五行属性中药材中用途最为广泛的一味药,当非甘草莫属。

甘草色黄、味甘、入脾胃经、调和诸药,这都是土的典型属性。

同为属土的典型药材还有茯苓与白术。

但三者却存在着很大的区别。

甘草的药性,据《用药法象》:“其性能缓急,而又协和诸药,使之不争,故热药得之缓其热,寒药得之缓其寒,寒热相杂者,用之得其平”。

所以历来甘草以调和诸药为主要用途。

中医药是建立在阴阳五行基础上的,故每一味药皆有其阴阳五行之属性。

从五行分析,甘草属土,我认为此土为辰戌丑未,得土性之全象。

十二地支中,分木、火、金、水四方,寅卯辰东方、巳午未火方、申酉戌金方、亥子丑水方。

土无定方,辰戌丑未为四方之余气。

甘草之性,为每一方的归宿及转化阶段。

比如巳午未火方,甘草属未,化火为热土,故“热药得之缓其热”;亥子丑水方,甘草属丑,化水为寒土,故“寒药得之缓其寒”。

这就是“能缓急”,即缓和药性之烈。

为什么需要甘草来转化?药性太烈,则易成对抗之势。

只有转化到温厚之处,才能在不经意间就将偏枯之处调整过来。

如同对待犯错误的孩子,斥骂有可能会造成逆反心理,温和的教导有时更有利于改正错误。

同样还是那些道理,换一个方式说,效果就完全不一样。

同理,在中药中,甘草作用之一是缓和药性。

甘草的另一个作用是“协和诸药,使之不争”。

如同一个团队,各人单打独斗,终究不能发挥到最大效应,甚至相互妨碍;每个人各发挥所长,配合得当,就形成了合力。

再往深里想一想,一个团体之中,谁有能力起到调和作用?必定是领导。

所以土是天然的君王之象,这也是中国古代帝王选择以黄为正色的原因所在。

从土为君象,也可以由此推知作为一个成熟政府的基本职能,不是一天到晚想着干点什么业绩,更重要的是调和作用。

调和什么?民族与社会团体之间的矛盾,社会发展之阻碍,民心所向之症结... 诸如此类社会不调和之处。

再想得远一点,自然界与黄金差不多的贵金属众多,为什么世界各个不同的民族,皆不约而同地选择黄金为价值的主要载体?我看与黄金得其正色有关。

《破解《汤液经法图》》全文03_草山湖

《破解《汤液经法图》》全文03_草山湖

[转载]《破解《汤液经法图》》全文03_草山湖卷五中药药物五行属性归类分析阴阳五行学说是中国古典哲学之核心,是商周乾坤图经之核心,是中华易学之核心,是中华医药学之核心。

一句话,讲中国哲学就离不开阴阳五行学说,讲中华易学就离不开阴阳五行学说讲中华医药就更离不开阴阳五行学说。

中华医学之核心乃阴阳五行是也,中华药学之核心仍阴阳五行是也,故谢松龄在《天人象:阴阳五行学说史导论·人象》中曰:“草石药物亦无不具阴阳五行之性,服药也是〈输入〉阴阳五行,盖可调阴阳、顺五行者,惟阴阳五行而已。

对此,谢遐龄博士曾提出十分动人而精辟的见解:〈服中药,不是服其中的化学成分,而是服其中的阴阳五行。

〉”(山东文艺出版社1997年4月版)谢氏兄弟之说是对“中药药物五行属性归类法”的最好之诠释。

“中药五行属性”已随历史而逝,远离中药学矣,远离中医学矣,远离中医药界矣。

笔者认为,破解“汤液经法”,解析《汤液经》医方遗存——《辅行诀脏腑用药法要》之组方法则,必须将《辅行诀》中94个医方所用70味中药进行五行属性归类,实行医药同理、同义、同法,才能真正破解《辅行诀》之组方法则。

如何将70味中药乃至将现在常用的中药进行五行属性归类,首先要将《辅行诀》书中所载,以五行属性分类的二十五味药精之五行本义,和它与中药之五味、五色、五气、归经、功效等联系起来分析,并将之作为突破口,用以“中药药物五行属性归类”之准绳(法),以期管窥《桐君采药录》之药物属性体系。

⑴药物五行属性归类法分析第一《辅行诀》(以下简称《法要》)曰:“经云:在天成象,在地成形,天有五气,化生五味,五味之变,不可胜数。

今者约列二十五种,以明五行互含之迹,以明五味变化之用,如左:味辛皆属木,桂为之主,椒为火,姜为土,细辛为金,附子为水。

味咸皆属火,旋覆【花】为之主,大黄为木,泽泻为土,厚朴为金,硝石为水。

味甘皆属土,人参为之主,甘草为木,大枣为火,麦冬为金,茯苓为水。

五行属火的中药名称

五行属火的中药名称

以下是一些五行属火的中药名称:
1. 味辛皆属木的中药有:桂、羊肝、椒、蜀椒、姜、粳米、阿胶、伏龙肝、细辛、细辛根、矾石、山萸肉、附子、苦参。

2. 味咸皆属火的中药有:旋覆花、鸡心、大黄、代赭石、葱叶、芥子、泽泻、黄饴、厚朴、葶苈子、消石(硝石)、芒硝、栝蒌、戎盐、海蛤。

3. 阳性属金中药(入肺经,性温或性热):干姜(3-9克)。

4. 阴性属金中药(入肺经,性凉或性寒):薄荷(3-6克),淡豆豉(6-12克),薏苡仁(9-30克),竹茹(6-9克),连翘(6-15克),鱼腥草(15-25克),拳参(6-9克),虎杖(9-15克),土贝母(6-9克),银柴胡(3-9克),天花粉(9-15克),儿茶(1-3克),罗汉果(9-15克),白芨(6-15克),沙参(9-15克),天冬(6-12克),麦冬(6-12克),玉竹(6-12克),玄参(9-15克),木蝴蝶(1.5-3克),明党参(6-12克),胆南星(3-6克),前胡(3-9克),川贝母(3-9克),马兜铃(3-9克),枇杷叶(6-9克),伊贝母(3-9克),冰片(0.15-0.3克)。

此外,还有熟地、当归、首乌、五加皮、杜仲等也属于五行属火的中药。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如果需要更具体准确的分类,建议查阅中医
药书籍或咨询中医药专家。

【医学常识】中药的阴阳、性味、归经

【医学常识】中药的阴阳、性味、归经

【医学常识】中药的阴阳、性味、归经(知识信息来源于网络,本馆学习整理而收藏)一、中药的阴阳人性有雌雄,体质分阴阳;物种有雌雄,性状分阴阳;中药亦如此,药性有阴阳。

中医用药,讲究缺什么补什么,少阴补阴,少阳补阳。

中药作用的阴阳要结合性来分,见药的性。

二、中药的五性中药五性又称为“五气”,即温、热、寒、凉、平,是根据药材作用来分的。

温、热两性中药,都属阳性。

温热性质的药材和食物有抵御寒冷。

温中补虚的功效,介意消除和减轻寒证,适合体质偏寒的人食用。

寒、凉两性中药,从属阴性。

寒凉性质的药材和食物均有清热、泻火、解暑、解毒的功效,能解除或减轻热证,适合体质偏热,如易口渴、喜冷饮、怕热、小便黄、易便秘的人,或一般人在夏季使用。

平性的药材介于寒凉与温热性药材之间,具有开胃健脾、强壮补虚的功效并容易消化。

各种体制的人都适合食用。

三、中药的五味中药五味指药物和食物的滋味,即酸、咸、苦、甘、辛,这是习惯称最基本的滋味。

此外还有淡味、涩味等。

由于长期以来将涩附于酸,淡赋予甘,以合五行配属关系,故为五味。

酸、甘两味,归属于阴;苦、咸两味,归属于平;辛归阳。

酸:能收敛固涩、帮助消化、改善腹泻,多食易伤筋骨;甘:能滋补、和中、缓急,多食易发胖、伤牙齿;苦:能清热泻火、降火气、解毒、除烦、通泻大便,还能治疗咳喘、呕吐等,多吃容易消化不良、便秘、干咳等,体热者不宜多食;咸:泻下通便、消肿,用于大便干结,还可消除肿瘤、结核等,多食易致血压升高、血液凝滞,心脏血管疾病、中风患者忌食。

辛:发散风寒、行气活血、治疗风寒表证,如感冒发热、头痛身重,过多容易耗费体力,损伤津液,从而导致便秘、火气过大、痔疮等,阴虚火旺者忌用;四、中药的归经归经,即药物作用的定位。

就是把药物的作用依据脏象学说、经络学说与人体的脏腑经络密切联系起来,以说明药物作用对机体某部分的选择性。

经络学说认为,人体有十二经络,内里联五脏、六腑、心包,外表联四肢。

这十二经络是:手三阴经(手太阴肺经、手厥阴心包经、手少阴心经)、手三阳经(手阳明大肠经、手少阳三焦经、手太阳小肠经)、足三阳经(足阳明胃经、足少阳胆经、足太阳膀胱经)、足三阴经(足太阴脾经、足厥阴肝经、足少阴肾经)。

药分五部—中药众多,五行统括

药分五部—中药众多,五行统括

药分五部—中药众多,五行统括
五类药并不仅仅是单薄的五个药,它们对应的是五行(木火水金土)、五方(东西南北中)。

由这五个药,会牵带出很多的药。

掌握中药,也要提纲挚领地来。

第一类是“桑之属”,木部方药,以桑为核心,主要是治风的;第二类是“桂之属”,桂枝、肉桂什么的,火部方药,主要是温热类的;第三类是“石膏之属”,金部方药,在这一部里面我们主要讲一些寒凉药;第四个是“地黄之属”,生地、熟地之类,为水部方药,主要是滋补类的。

第五个是“术之属”,土部方药,为健运类的。

我们常用的方药,都将围绕着五类药来展开。

中药书籍,有的是按草木、金石、动物药来分类的,如《本草纲目》,这种分类的优点是可以把某一个药讲透,比如讲到桑,可以把桑叶、桑皮、桑甚放在一起讲清楚;缺点是难以将同类功效的药全部放在一起讲。

有的是按发表之药、攻里之药、温补之药、寒凉之药等等来分类,如《本草求真》,这样分类太细,就容易造成割裂。

传统的讲法是师门传授,没有条条框框,往往想到哪里就讲到哪里,这样讲才灵动。

常见中药之五行属性

常见中药之五行属性

常见中药之五行属性
一)、味辛皆属木:(计19味)
1、木中木肉桂桂枝桂心芥子。

2、木中火蜀椒。

3、木中土干姜生姜半夏鸡子黄赤小豆伏龙肝、党参。

4、木中金细辛黄饴矾石苦酒白酨浆酢。

5、木中水附子瓜蒂王瓜根。

(二)、味咸皆属火:(计17味)
1、火中火旋覆花。

2、火中木大黄石膏杏仁皂角葱白。

3、火中土泽泻升麻黄芪粳米通草。

4、火中金厚朴葶苈子。

5、火中水消石戎盐栝蒌海蛤。

(三)、味甘皆属土:(计6味)
1、土中土人參。

2、土中木甘草。

3、土中火大枣。

4、土中金麦冬。

5、土中水茯苓知母。

(四)、味酸皆属金:(计14味)
1、金中金五味子胡麻油山萸肉。

2、金中木枳实柴胡雄黄葱叶。

3、金中火豉。

4、金中土芍药龙胆草阿胶。

5、金中水薯蓣代赭地榆。

(五)、味苦皆属水:(计14味)
1、水中水地黄。

2、水中木黄芩薤白麻黄栀子韭叶牡丹皮。

3、水中火黄连芒硝硝石栗子。

4、水中土白术苦参。

5、水中金竹叶。

五行药物汇总

五行药物汇总

五行药物汇总(一)、味辛皆属木:(计17味)1、木中木桂羊肝(肉桂桂枝桂心)。

2、木中火椒蜀椒3、木中土姜(生姜干姜炮干姜)粳米阿胶伏龙肝。

4、木中金细辛细辛根矾石山萸肉。

5、木中水附子苦参。

(二)、味咸皆属火:(计15味)1、火中火旋覆花鸡心。

2、火中木大黄代赭石葱叶芥子。

3、火中土泽泻黄饴。

4、火中金厚朴葶苈子。

5、火中水消石(硝石)芒硝栝蒌戎盐海蛤。

(三)、味甘皆属土:(计15味)1、土中土人參牛脾。

2、土中木甘草(炙甘草)升麻半夏黄芪。

3、土中火大枣鸡子黄。

4、土中金麦门冬白酨浆苦酒酢。

5、土中水茯苓瓜蒂。

(四)、味酸皆属金:(计15味)1、金中金五味子犬肺胡麻油。

2、金中木枳实石膏雄黄牡丹皮。

3、金中火豉(咸豉)皂角。

4、金中土芍药杏仁。

5、金中水薯蓣王瓜根地榆。

(五)、味苦皆属水:(计18味)1、水中水地黄猪肾熟地黄。

2、水中木黄芩栀子薤白韭叶柴胡麻黄知母葱白赤小豆。

3、水中火黄连栗子。

4、水中土白术。

5、水中金竹叶龙胆草木通(通草)。

二、药物阴阳五行药理扼要:中药药物五行药(属)性之功效,总而言之:木性药(味辛)补肝,补肝者补血;火性药(味咸)补心,补心者补神;土性药(味甘)补脾,补脾者补中;金性药(味酸)补肺,补肺者补气;水性药(味苦)补肾,补肾者补精。

分而论之:(1)、木性药:有宣发之功,可补肝益肾养心泻脾抑肺。

①、木中木,补血、益精、养神、敛气、调节阴阳;温经助阳,燥湿除冷。

②、木中火,补神、养血、和中、调气、敛精;温中散寒,祛风止痛。

③、木中土,和中、养神、敛精、补气血;扶阴升阳,益气生津。

④、木中金,补气血、养精、敛神、和中;散寒化饮,敛汗开窍。

⑤、木中水,补精、养血、益气、敛神、调节阴阳;补阳益火,温中燥湿。

(2)、火性药:有温煦之功,可补心益肝养脾泻肺抑肾。

①、火中火,补神、益血、和中、调气、敛精;安神降逆,行气下水。

②、火中土,和中、补神、益气、调精、敛(清热)血;补中润肺,泄热渗湿。

常见中药之五行属性

常见中药之五行属性

常见中药之五行属性
一)、味辛皆属木:(计19味)
1、木中木肉桂桂枝桂心芥子。

2、木中火蜀椒。

3、木中土干姜生姜半夏鸡子黄赤小豆伏龙肝、党参。

4、木中金细辛黄饴矾石苦酒白酨浆酢。

5、木中水附子瓜蒂王瓜根。

(二)、味咸皆属火:(计17味)
1、火中火旋覆花。

2、火中木大黄石膏杏仁皂角葱白。

3、火中土泽泻升麻黄芪粳米通草。

4、火中金厚朴葶苈子。

5、火中水消石戎盐栝蒌海蛤。

(三)、味甘皆属土:(计6味)
1、土中土人參。

2、土中木甘草。

3、土中火大枣。

4、土中金麦冬。

5、土中水茯苓知母。

(四)、味酸皆属金:(计14味)
1、金中金五味子胡麻油山萸肉。

2、金中木枳实柴胡雄黄葱叶。

3、金中火豉。

4、金中土芍药龙胆草阿胶。

5、金中水薯蓣代赭地榆。

(五)、味苦皆属水:(计14味)
1、水中水地黄。

2、水中木黄芩薤白麻黄栀子韭叶牡丹皮。

3、水中火黄连芒硝硝石栗子。

4、水中土白术苦参。

5、水中金竹叶。

80味常见中药材,阴阳五行属性归类

80味常见中药材,阴阳五行属性归类

80味常见中药材,阴阳五行属性归类80味药物阴阳五行属性归类简论:(1)、木性药(阳):有宣发之功,可补肝益肾养心泻脾抑肺。

①、木中木(阳中少阳) 4 桂(肉桂),木中木。

辛、甘,热。

入肾、脾、膀胱经。

补元阳,暖脾胃,除积冷,通血脉。

桂心,木中木。

辛、甘,热。

入肾、脾、膀胱经。

味厚燥性,助心阳、交心肾,暖脾胃,除积冷,通血脉。

桂枝,木中木。

辛、甘,温。

入心、肺、膀胱经。

发汗解肌,温经通脉。

羊肝,木中木。

甘、苦,性凉。

入肝经。

补气血、调水道,补肝益肺、明目止咳。

②、木中火(阳中正阳) 1 蜀椒,木中火。

辛,温。

有小毒。

归脾、胃、肾经。

温中散寒,驱虫止痛。

③、木中土(少阳中阴) 6 生姜,木中土。

辛,温。

入肺、脾、胃经。

散寒发表,温中止呕,止咳化痰,解毒。

干姜,木中土。

大辛,大热。

入肺、心、脾、胃经。

回阳救逆,温中散寒,温肺化饮,温经止血。

炮干姜,木中土。

平,温。

入肺、心、脾、胃经。

温中止泻,温经止血。

粳米,木中土。

甘、苦,平、微寒。

入脾、胃、肺经。

益气生津,补益脾胃,顾护胃气,培补汗源。

阿胶,木中土。

甘、平。

归肝、肺、肾经。

补血止血,滋阴润燥。

伏龙肝,木中土。

辛,温。

归脾、胃经。

温中止血,和胃止呕,涩肠止泻。

④、木中金(阳中少阴) 4 细辛,木中金。

辛,温。

入肺、肾经。

祛风散寒,止痛化饮,开窍。

山萸肉,木中金。

酸、涩,微温。

入肝、肾经。

补肝益胃,涩精敛汗。

矾石,木中金。

酸、涩,寒。

归脾、大肠、肝经。

解毒杀虫,止泻止血,祛痰开窍。

细辛根,木中金。

辛,温。

入肺、肾经。

祛风散寒,止痛化饮,开窍。

⑤、木中水(阳中正阴) 2 苦参,木中水。

苦,寒。

入心、肝、大肠、小肠、胃经。

清热燥湿,祛风杀虫。

附子,木中水。

大辛,大热。

有毒。

入心、脾、肾经。

回阳救逆,补阳益火,温中止痛,散寒燥湿。

(2)、火性药(阳):有温煦之功,可补心益肝养脾泻肺抑肾。

①、火中火(阳中至阳) 2 旋覆花,火中火。

苦、辛、咸,微温。

入肺、脾、大肠、胃经。

中医阴阳五行基本知识

中医阴阳五行基本知识

中医阴阳五行基本知识中医学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已有几千年的历史和文化沉淀,形成了一套完善的医学理论体系,其中最基础的理论就是阴阳五行学说。

阴阳五行学说是中医学中最基本也是最核心的理论之一,它是中华文化中关于自然哲学、医学理论、情感文化等方面的重要表现,成为中华文化自我思考过程中的一个异质性要素。

阴阳五行是中医学的核心概念,指的是宇宙中最基本的两个自然属性和五个基本的物质形态,具体分别是:1. 阴阳:阴阳是指天地、人事、万物中共存的两种自然属性,是中医理论中最基本的一对概念。

阴阳是相对而言的,互为依存,互为转化,相生相胜,相互补充。

2. 五行:五行又称为五行相生相克,分别是金、木、水、火、土。

五行理论是中医学中最重要的理论之一。

它通过对自然界、生命体等物质或现象的观察、归纳和概括,将自然万物划分为五类,各有其特性、功能和作用。

这五行之间既相生相克,又产生相生的作用。

阴阳五行理论是中医理论体系的核心,它运用于医学实践中,包括:疾病的诊治、药物的性能、药物的组方、针灸疗法、食疗保健等方面。

在中医疾病的诊治上,阴阳五行理论具有重要作用。

中医认为所有疾病都是由于阴阳失衡、五行失调而产生的,只有恢复阴阳平衡、五行协调才能根治疾病。

例如,中医治疗气虚质的糖尿病可以采用“益气生津”为主的治疗法,中医所谓的“益气生津”就是根据阴阳五行理论,选择具有升阳益气、和中生津的药物进行调理。

在中医药物性能方面,阴阳五行理论也很重要。

中药的性能是由其味、性、归经、毒性、功效等要素决定的,而其味、性和药物性能与阴阳五行有关。

例如,甘温的当归补血,与血液的性质相同,与血液所属的阴性相对应;咸寒的麻黄发汗,与肺所属的阴阳相对应。

在中医食疗保健方面,阴阳五行理论同样发挥重要作用。

按阴阳五行理论,食品也有阴阳寒温之分,因此不同体质的人应选用不同性质的食品。

比如,性格温热的人最好食用清凉性质的食物,性格寒冷的人则不宜食用寒凉性质的食物。

中药的阴阳五行属性分类

中药的阴阳五行属性分类

阳性属金中药(入肺经,性温或性热):性温类:麻黄(3-9克),桂枝(3-9克),紫苏(6-9克),白芷(6-15克),细辛(有小毒,1-3克),杜衡(有小毒,3-6克),辛夷(6-15克),生姜(6-15克),葱白(2-8枚),香薷(6-15克),西河柳(6-15克),香菜(3-6克),苍耳子(有毒,6-9克),鹅不食草(6-9克),厚朴(3-9克),豆蔻(3-6克),丁香(1-3克),红豆蔻(3-6克),陈皮(3-9克),香橼(3-9克),佛手(3-9克),檀香(克),乌药(3-9克),紫苏梗(6-9克),黄芪(9-30克),饴糖(30-60克),紫河车(克),钟乳石(3-9克),五味子(克),半夏(有毒,3-9克),天南星(有毒,3-9克),旋覆化(3-9克),金沸草(6-9克),芥子(3-9克),猪牙皂(有小毒,克),白前(3-9克),猫爪草(15-30克),苦杏仁(有小毒,6-9克),紫苏子(3-9克),紫菀(6-9克),款冬花(6-9克),百部(3-9克),远志(3-9克),紫石英(9-15克)。

性热类:干姜(3-9克)。

阴性属金中药(入肺经,性凉或性寒):性凉类:薄荷(3-6克),淡豆豉(6-12克),薏苡仁(9-30克),竹茹(6-9克),连翘(6-15克),鱼腥草(15-25克),拳参(6-9克),虎杖(9-15克),土贝母(6-9克),银柴胡(3-9克),天花粉(9-15克),儿茶(1-3克),罗汉果(9-15克),白芨(6-15克),沙参(9-15克),天冬(6-12克),麦冬(6-12克),玉竹(6-12克),玄参(9-15克),木蝴蝶(克),明党参(6-12克),胆南星(3-6克),前胡(3-9克),川贝母(3-9克),马兜铃(3-9克),枇杷叶(6-9克),伊贝母(3-9克),冰片(克)。

性寒类:牛蒡子(6-12克),菊花(6-9克),桑叶(6-9克),蝉蜕(3-6克),升麻(3-9克),浮萍(3-9克),藜芦(有大毒,克),食盐(10-30克),牵牛子(有毒,3-6克),甘遂(有毒,克),红大戟(有小毒,克),芫花(有毒,克),商陆(有毒,3-9克),滑石粉(9-24克),车前子(9-15克),川木通(3-6克),通草(克),三白草(15-30克),石韦(6-12克),防己(6-9克),灯心草(1-3克),冬瓜子(9-30克),黄芩(3-9克),石膏(15-60克),知母(6-12克),芦根(15-30克),栀子(6-9克),金银花(6-15克),忍冬藤(15-30克),胖大海(2-3克),射干(克),半枝莲(15-30克),穿心莲(3-9克),金果榄(3-9克),苦木(有小毒,1-3克),地骨皮(9-15克),郁金(3-9克),白茅根(9-30克),侧柏叶(6-12克),铁苋菜(15-30克),西洋参(3-6克),百合(6-12克),五倍子(3-6克),葶苈子(3-9克),瓜蒌(9-15克),瓜蒌皮(9-15克),瓜蒌子(9-15克),浙贝母(6-9克),蛤壳(3-6克),桑白皮(6-12克),羚羊角(克)。

中药的五行属性归类

中药的五行属性归类

中药的五行属性归类中药是我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维护人体健康起着重要的作用。

其中,五行学说是中医理论体系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将中药按照五行属性进行归类。

本文将详细介绍中药的五行属性及其归类情况。

一、金金属属性,主要特征为收敛、凝固、降脱。

金药多具有温燥、辛苦、涩涩等特性,适用于治疗体内湿气聚集、肺热咳嗽等疾病。

常见的金药有石膏、白芨、龙骨等。

二、木木属性,主要特征为生长、升发、兴旺。

木药多具有清热、利湿等特性,适用于治疗肝胆积滞、目赤肿痛等疾病。

常见的木药有黄连、青黛、钩藤等。

三、水水属性,主要特征为流动、滋润、寒冷。

水药多具有消肿、清热、滋阴等特性,适用于治疗肾脏疾病、水肿等疾病。

常见的水药有石菖蒲、竹叶、泽泻等。

四、火火属性,主要特征为炎热、燃烧、发散。

火药多具有消炎、止血、祛寒等特性,适用于治疗感染、出血等疾病。

常见的火药有附子、车前子、胡椒等。

五、土土属性,主要特征为稳固、安稳、涵容。

土药多具有健脾、补益、固涩等特性,适用于治疗脾胃虚弱、脱肛等疾病。

常见的土药有黄芪、山药、熟地黄等。

综上所述,中药按照五行属性进行归类,可以更加准确地选用相应的药材治疗疾病。

金药具有收敛作用,木药具有生长作用,水药具有滋润作用,火药具有炎热作用,土药具有固涩作用。

通过理解中药的五行属性,我们可以更好地应用中药治疗疾病。

值得注意的是,中药的五行属性并非单一,而是多种属性的综合体现。

不同药材可能具有多个属性,因此在使用中药时需要根据具体病情和个体体质进行合理搭配。

此外,五行学说在中医理论中还有更多的应用,如五脏、五味等,对于中药的运用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总之,中药的五行属性归类是中医药理论的重要内容之一。

通过了解中药的五行属性,可以更好地选用药材治疗疾病。

希望本文的介绍能够对读者加深对中药五行学说的理解,并在日常生活中有效应用。

中药作为我国传统医学的瑰宝,将会在保护人类健康方面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性寒类:牛蒡子(6-12克),菊花(6-9克),桑叶(6-9克),蝉蜕(3-6克),升麻(3-9克),浮萍(3-9克),藜芦(有大毒,0.3-0.6克),食盐(10-30克),牵牛子(有毒,3-6克),甘遂(有毒,0.5-1.5克),红大戟(有小毒,1.5-3克),芫花(有毒,1.5-3克),商陆(有毒,3-9克),滑石粉(9-24克),车前子(9-15克),川木通(3-6克),通草(3-4.5克),三白草(15-30克),石韦(6-12克),防己(6-9克),灯心草(1-3克),冬瓜子(9-30克),黄芩(3-9克),石膏(15-60克),知母(6-12克),芦根(15-30克),栀子(6-9克),金银花(6-15克),忍冬藤(15-30克),胖大海(金果榄(3-9克),苦木(有小毒,1-3克),地骨皮(9-15克),郁金(3-9克),白茅根(9-30克),侧柏叶(6-12克),铁苋菜(15-30克),西洋参(3-6克),百合(6-12克),五倍子(3-6克),葶苈子(3-9克),瓜蒌(9-15克),瓜蒌皮(9-15克),瓜蒌子(9-15克),浙贝母(6-9克),蛤壳(3-6克),桑白皮(6-12克),羚羊角(1-1.5克)。
阳性属土中药(入脾经,性温或性热):
性温类:紫苏(6-9克),防风(6-15克),生姜(6-15克),苍术(3-9克),厚朴(3-9克),豆蔻(3-6克),砂仁(3-6克),草豆蔻(3-6克),草果(3-6克),荜澄茄(1.5-3克),丁香(1-3克),花椒(3-6克),肉豆蔻(3-9克),红豆蔻(3-6克),八角茴香(3-6克),陈皮(3-9克),香橼(3-9克),佛手(3-9克),降香(9-15克),沉香(1.5-4.5克),川木香(3-9克),木香(3-6克),檀香(1.5-3克),乌药(3-9克),紫苏梗(6-9克),甘松(3-6克),玫瑰花(3-6克),山楂(6-12克),神曲(6-15克),
性热类:附子(有毒,3-15克),干姜(3-9克),肉桂(1-4.5克)。
阴性属火中药(入心经,性凉或性寒):
性凉类:牛黄(0.15-0.35克),野菊花(3-9克),连翘(6-15克),白蔹(6-9克),牡丹皮(6-12克),丹参(9-15克),天冬(6-12克),麦冬(6-12克),龟甲(9-12克),浮小麦(6-12克),川贝母(3-9克),朱砂(有毒,-1.5克),冰片(0.15-0.3克)。
性热类:干姜(3-9克)。
阴性属金中药(入肺经,性凉或性寒):
性凉类:薄荷(3-6克),淡豆豉(6-12克),薏苡仁(9-30克),竹茹(6-9克),连翘(6-15克),鱼腥草(15-25克),拳参(6-9克),虎杖(9-15克),土贝母(6-9克),银柴胡(3-9克),天花粉(9-15克),儿茶(1-3克),罗汉果(9-15克),白芨(6-15克),沙参(9-15克),天冬(6-12克),麦冬(6-12克),玉竹(6-12克),玄参(9-15克),木蝴蝶(1.5-3克),明党参(6-12克),胆南星(3-6克),前胡(3-9克),川贝母(3-9克),马兜铃(3-9克),枇杷叶(6-9克),伊贝母(3-9克),冰片(0.15-0.3克)。
性寒类:大黄(3-30克),关木通(3-6克),川木通(3-6克),瞿麦(15-45克),淡竹叶(6-9克),灯心草(1-3克),苦参(6-9克),黄连(1.5-4.5克),寒水石(3-60克),苦竹叶(6-9克),栀子(6-9克),莲子心(1.5-3克),三颗针(9-15克),熊胆(1-3克),金银花(6-15克),紫花地丁(15-30克),板蓝根(9-15克),大青叶(9-15克),绿豆(20-100克),穿心莲(3-9克),犀角(1-2克),水牛角(15-30克),地黄(9-15克),紫草(6-9克),西瓜(2-3斤鲜食),郁金(3-9克),桑椹(9-15克),百合(6-12克),浙贝母(6-9克),天竺黄(3-9克),磁石(9-30克),玳瑁(3-6克),珍珠(0.3-1克),珍珠母(9-24克),石决明(9-30克),赭石(9-30克)。
阳性属火中药(入心经,性温或性热):
性温类:桂枝(3-9克),西河柳(6-15克),香菜(3-6克),檀香(1.5-3克),红花(3-9克),川芎(3-9克),乳香(3-12克),紫河车(1.5-3克),刺五加(9-27克),熟地(9-15克),何首乌(6-12克),当归(6-9克),龙眼肉(9-15克),五味子(1.5-6克),远志(3-9克),紫石英(9-15克),麝香(0.03-0.1克),石菖蒲(3-9克),九节菖蒲(3-6克),苏合香(0.3-1克)。
中药的阴阳五行属性分类
———————————————————————————————— 作者:
———————————————————————————————— 日期:
中药的阴阳五行属性分类
阳性属金中药(入肺经,性温或性热):
性温类:麻黄(3-9克),桂枝(3-9克),紫苏(6-9克),白芷(6-15克),细辛(有小毒,1-3克),杜衡(有小毒,3-6克),辛夷(6-15克),生姜(6-15克),葱白(2-8枚),香薷(6-15克),西河柳(6-15克),香菜(3-6克),苍耳子(有毒,6-9克),鹅不食草(6-9克),厚朴(3-9克),豆蔻(3-6克),丁香(1-3克),红豆蔻(3-6克),陈皮(3-9克),香橼(3-9克),佛手(3-9克),檀香(1.5-3克),乌药(3-9克),紫苏梗(6-9克),黄芪(9-30克),饴糖(30-60克),紫河车(1.5-3克),钟乳石(3-9克),五味子(1.5-6克),半夏(有毒,3-9克),天南星(有毒,3-9克),旋覆化(3-9克),金沸草(6-9克),芥子(3-9克),猪牙皂(有小毒,1-1.5克),白前(3-9克),猫爪草(15-30克),苦杏仁(有小毒,6-9克),紫苏子(3-9克),紫菀(6-9克),款冬花(6-9克),百部(3-9克),远志(3-9克),紫石英(9-15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