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套平原
【二年级作文】美丽的河套平原_300字
【二年级作文】美丽的河套平原_300字
河套平原是中华民族的摇篮,也是中原文化的发源地之一。
它位于中国的华北地区,是我国最重要的农业基地之一,也是一个非常美丽的地方。
河套平原是一个广袤的平原地带,天空辽阔,云彩飘动,有着非常美丽的景色。
每年春天,大片大片的麦田就开始泛绿,像一幅幅美丽的画卷展现在人们的眼前。
夏天,金黄的油菜花在田野上开放,阳光下闪闪发光,好像给大地披上了一层金色的锦衣。
秋天,成熟的稻田一片金黄,看上去金灿灿的一片,格外的美丽。
冬天,白雪皑皑,银装素裹,美丽而宁静。
除了美丽的自然景色外,河套平原还有着丰富的人文景观。
在这片土地上,有着许多古老的村落和历史悠久的古镇。
建筑多以青砖木瓦的古式建筑为主,这些古老的建筑代表了中原文化的精髓。
在这些古镇古村中,可以看到古人留下的许多文化遗产,这些文化遗产都是珍贵的文化宝藏。
河套平原是一个美丽而富饶的地方,它孕育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也培育了许多优秀的文化人才。
它既有着美丽的自然景观,又有着丰富的人文景观,以及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
我们要珍惜这片美丽的土地,保护好我们的家园,让河套平原永远美丽繁荣。
河套平原
河套平原地质成因
成员:国家富、王彬、徐天元、姜凯、
张晓睿、白雪、张振
河套平原简介
河套平原位于位于北纬 37 度 线以北,一般指贺兰山以东、 吕梁山以西、阴山以南、长 城以北之地,中国内蒙古自 治区和宁夏回族自治区境内。
广义的河套平原,还包括宁 夏的银川平原、内蒙古的土 默川平原(前套平原)。 狭义的河套平原仅指后套平 原。临河区位于其核心位置, 特别是乌兰乡胜丰村就称为 大后套
河套平原地质成因
河套平原是黄河受阴山阻 挡改变流向,形成山前冲 积平原
上游经过黄土高原,携带 大量泥沙在此沉积
河套平原农业
河套平原有可耕地 960 多万亩,已开垦近 500 万亩。盛产 小麦、玉米、高粱、胡麻、甜菜、酒花、葵花籽等作物, 是中国和自治区重要粮、糖基地,被誉为“塞上谷仓”、 “塞上江南”。
赞美家乡河套平原的作文
赞美家乡河套平原的作文河套平原的好处不止于此,咱们的土壤可是一级棒的。
记得去年秋天,老李家的小麦长势喜人。
他那颗粒饱满的小麦一成熟,全村人都来他家看看。
“哎呀,老李,你这小麦真不错!瞧这颗粒大得跟啥似的,跟我家那几袋大米都能比了!”小王这么说着,嘴边的笑容都能挂一片葡萄。
而且,这儿的风光也是美得没话说。
尤其是黄昏时分,落日的余晖洒在稻田上,那叫一个美。
每次我和朋友们在田埂上散步,都忍不住叹气:“这风景真好啊,真想把这美景打包带走!”小张总是笑着回应:“别急,等你老了,咱们这里永远不会变,你可以随时回来享受。
”说到丰收,大家自然不会忘了那一年大雨过后的美好时光。
记得那时候,乡亲们都忙得不可开交,拿着锄头,挖水沟,大家齐心协力。
老王一边干活一边喊:“快来帮忙,水都快把咱们家地给淹了!”大家都笑着说:“别急,咱们这儿的水土好,咱们能行!”当然,家乡的美味也是一绝。
每到丰收季节,小镇上的集市上总是热闹非凡。
大家都喜欢围在一起,边吃边聊。
记得去年,我在集市上遇到小李,她正咬着一个新鲜出炉的馍,“哎,这馍好香啊!真不愧是咱们河套平原出产的。
”她嘴里还塞得满满的,半天才挤出一句话:“这味道就是咱们的味道!”还有咱们的河套平原,有个特好的地方,就是人情味浓厚。
邻里之间互相帮忙,生活中充满了温暖。
小赵家的鸡丢了,大家都会主动去帮忙找。
每当有好事,大家都会在一起庆祝,一起分享那份喜悦。
你要是问我,这种小镇的温暖能在哪里找到?我只能告诉你,只有在河套平原才有这种浓浓的人情味儿。
所以,家乡河套平原,不论是风景还是人情,都是让人留连忘返的好地方。
每次回到这里,感觉都像是回到了自己心里最温暖的地方。
要是有人问我,哪里是最美的地方,我一定会毫不犹豫地说:“那就是我家乡的河套平原!”。
河套平原在哪
河套平原在哪河套地区,大致是黄河“几”字上半部分,乃河曲丰旷之野。
黄河在这一带的支流和岔流,有点像套马的绳索,因此称为河套。
古代黄河洪水泛滥,民间有“黄河百害,唯富一套”的说法。
河套地区虽然降水量不大,但地势平坦,土壤肥沃,具备大范围农耕的条件。
东北平原分为三江平原、松嫩平原、辽河平原三大块,河套地区也分为几大块,大致包括东套平原(前套平原和后套平原)、西套平原,河南地这几个板块。
【前套平原】前套平原又称呼和浩特平原,古称敕勒川、土默川,大致是大青山、蛮汉山与黄河围城的区域。
前套平原海拔约1000米上下,是断陷盆地,东西长约180千米,南北宽19千米-150千米,面积约1万平方公里。
大黑河由北至南,从大青山上流下,与黄河交汇,干流长约236千米,是黄河在前套平原水量最大的支流。
大黑河浑浊暗黑,将大青山腐殖层养分冲刷下来,野沃土肥,宜耕宜牧。
大黑河干流由东北向西南流来,与黄河形成对流格局,故称逆向支流。
如今前套平原灌渠纵横,大黑河与黄河交汇处已经被多条人工渠取代,再见不到大黑河逆流入黄河的壮观景象。
战国时期,赵武灵王在前套平原和蛮汉山等地设云中郡,云中城就位于大黑河下游(今托克托县)。
秦朝延续赵国的格局仍设云中郡,汉初将云中郡东部蛮汉山等山脉拆分出定襄郡。
赵武灵王在前套平原东北部、大黑河中游建原阳城,这是今天内蒙古首府呼和浩特的前身。
赵武灵王将原阳打造成骑兵训练基地,由大将牛翦坐镇,专门为赵国训练骑兵。
秦朝蒙恬北击匈奴,收复河套地区后,将河套称为新秦中,还在云中郡建了一座咸阳城。
1578年,成吉思汗第17世孙阿勒坦汗,模仿元朝大都,兴建呼和浩特城。
一半青山一半城、不叫黄沙越阴山。
呼和浩特年降水量仅400毫米左右,却有约312万(2020年)人口。
【后套平原】后套平原大致是狼山、阴山山脉、乌拉山与黄河围成的区域。
后套平原海拔约1000-1100米,东西长约180千米,南北宽40-80千米,面积约1万平方公里。
塞北之江南——河套平原
塞北之江南—河套平原秦为胜河套平原位于中国内蒙古自治区和宁夏回族自治区境内,是黄河沿岸的冲积平原。
广义的河套平原是由宁夏青铜峡至石嘴山之间的宁夏平原,又称“西套”,和内蒙古部分的“东套”构成。
东套又分为巴彦高勒与西山咀之间的巴彦淖尔平原,又称“后套”,和包头、呼和浩特和喇嘛湾之间的土默川平原(即敕勒川)的“前套”。
它是鄂尔多斯高原与贺兰山、狼山、大青山间的陷落地区,由黄河泥沙冲积形成平原,这里地势平坦,土质较好,有黄河灌溉之利,为宁夏与内蒙古重要农业区和商品粮基地。
黄河在此先沿着贺兰山向北流,再由于阴山阻挡向东,后沿着吕梁山向南,形成形成“几”字马蹄形的大弯曲,称为河套。
河套平原东西沿黄河延展,长500公里,南北宽20~90公里,面积约2.5万平方公里,海拔900~1200米,地势由西向东微倾,西北部第四纪沉积层厚达千米以上。
山前为洪积平原,面积占平原总面积的1/4,余为黄河冲积平原。
地表极平坦,除山前洪积平原地带坡度较大外,坡降大多为1/4000~1/8000。
河套平原可分3部分:贺兰山以东的称银川平原,狼山(阴山西段)以南的称后套平原,大青山(阴山中段)以南的称土默川平原。
狭义的河套平原仅指后套平原,即巴彦高勒与西山咀之间的巴彦淖尔平原,有时河套平原也可泛指河套—土默川平原。
河套地区土壤肥沃,灌溉系统发达,适于种植小麦、水稻、谷、大豆、高粱、玉米、甜菜等作物,一向是西北最主要的农业区,因此有“天下黄河富河套,富了前套富后套”。
今天,河套地区被称为“塞外米粮川”。
河套地区的畜牧业和水产业也很发达。
河套地区则是指位于北纬37度线以北,黄河“几”字弯及其周边流域。
一般指贺兰山以东、吕梁山以西、阴山以南、长城以北之地。
包括银川平原(宁夏平原)和鄂尔多斯高原、黄土高原的部分地区,今分属宁夏、内蒙古、陕西。
黄河在这里先沿着贺兰山向北,再由于阴山阻挡向东,后沿着吕梁山向南,形成“几”字形,故称“河套”。
河套西、北、东三面环以黄河。
赞美家乡河套平原的作文
赞美家乡河套平原的作文
《我爱河套平原》
嘿,咱今天就要好好夸夸咱家乡,那河套平原呐!
河套平原,那可是个绝好的地儿呀!那里有大片大片望不到边的田野,就像一块超级大的绿毯子。
你知道不,有一年秋天,我跟着家里人去田里收庄稼。
哇塞,那场面,可别提多热闹了。
我们开着拖拉机,“突突突”地就到了地里。
那一株株金黄的麦穗,沉甸甸的,风一吹呀,就像金色的波浪一样翻滚。
大人们都在忙着收割,我就调皮地在麦子里钻来钻去,感觉自己就像一只快活的小田鼠。
sunlight洒下来呀,照得人身上暖暖的,麦香混合着泥土的气息,那味道真是让人着迷。
在河套平原,天空特别蓝,云朵就像棉花糖一样飘着。
时不时还能听到鸟儿欢快的叫声,感觉它们也特别喜欢这片土地呢。
到了晚上,星星那叫一个多,一闪一闪的,感觉伸手就能摘到似的。
村里的人们都特别热情,大家会互相帮忙,一起干活,一起分享收获的喜悦,那种感觉真的太好啦。
总之呐,河套平原就是我的宝贝家乡,我就是爱它,没道理!以后不管我走到哪儿,我都不会忘记这片充满生机和温暖的土地!嘿嘿,河套平原,我心中永远的爱呀!。
河套平原形容词
河套平原形容词
河套平原是中国北方的一片广阔平原,因黄河和滦河在此交汇而得名。
对河套平原的形容词可以包括以下词语:
1. 广袤的:河套平原地域辽阔,平坦广袤,适合用广袤的来形容。
2. 肥沃的:河套平原的土地肥沃,适合农业生产,可以用肥沃的来形容其土壤。
3. 开阔的:由于平原的地势开阔,视野辽阔,适合用开阔的来形容。
4. 平坦的:河套平原地势平坦,适合用平坦的来形容其地貌特征。
5. 丰富的:由于土地肥沃,适合农业发展,也可用丰富的来形容其资源。
6. 独特的:河套平原因黄河的特殊地理位置,可能有独特的自然景观和生态环境,适合用独特的来形容。
怎么介绍内蒙古河套平原
怎么介绍内蒙古河套平原导游词是导游人员引导游客观光游览时的讲解词,是导游员同游客交流思想,向游客传播文化知识的工具,也是应用写作研究的文体之一。
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内蒙古喀喇沁王府导游词范文,欢迎借鉴参考。
内蒙古喀喇沁王府导游词(一)游客朋友们,今天我们要去游览的是位于喀喇沁旗王爷府镇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4A级旅游区——喀喇沁蒙古亲王府。
喀喇沁蒙古亲王府始建于清康熙十八年(1679年),是当时塞外规模较大的建筑群,距今已有320年的历史。
清代中晚期,这里又是卓索图盟的政治中心。
喀喇沁亲王的远祖是成吉思汗的功臣者勒篾,属兀良哈部,他在成吉思汗统一蒙古时立下过汗马功劳,曾三次救过成吉思汗的命。
成吉思汗赐他九次犯罪而不罚,并封为第九位千户那颜。
由于他们父辈即是挚友,成吉思汗又把者勒篾当兄弟看待,并把女儿嫁给者勒篾之子吉伯格,享有“塔布囊” ——即驸马的称号。
元朝建立后,驸马吉伯格的后代受封故契丹大宁之地,赐“诺颜”号,部名曰“喀喇沁”。
“喀喇沁”,蒙古语为“守卫者”的意思。
其后,传至者勒篾的第十四代孙苏布地,他统领喀喇沁部在天聪二年归附了皇太极。
在苏布地的帮助下,皇太极征服了漠南蒙古,昭乌达盟、卓索图盟地区蒙古各部先后归附清朝。
天聪九年(1635年),苏布地之子固鲁思奇布受封札萨克,为喀喇沁右翼旗第一代王爷(先封贝子,后封多罗都棱郡王)。
第一代王爷和第二代王爷图巴色棱都居住在今辽宁喀左、建平,到第三代王爷班达尔沙才迁到喀喇沁旗龙山,康熙九年(1670年)又从龙山迁到今王爷府镇。
后又经历十二代,传至贡桑诺尔布。
其中第八代、第十一代曾由郡王加授亲王品级。
之所以在这里建王府,一是当时的锡伯河川草深林密,气候宜人,景色秀丽,环境优雅;二是这里有十八罗汉山,以王府为中心上有九座山,下有九座山,后面又有印台山,所谓风水好,符合当时王公贵族的心理。
据史书记载,原王府占地面积130余亩,房屋400余间,整体建筑宏伟壮观,布局严谨,体系庞大,结构精巧。
河套平原在哪里
河套平原在哪里
河套平原在哪里
河套平原仅指后套平原,面积近10,000平方公里。
自清代以来,后套平原上修渠引黄河灌溉,为内蒙古主要农业区。
河套是黄河中上游两岸的平原、高原地区,因农业灌溉发达,又称河套灌区。
其地历代均以水草丰美著称,故有民谚“黄河百害,唯富一套”。
河套平原是全球北纬40度线上三大优质小麦产地之一,土质营养丰富,全年日照达到3300小时以上,昼夜温差达到20度左右,十分有利于农作物营养物质的积累,尤其是小麦。
独特的地理位置使得河套平原远离各种污染,小麦品质指标非常优异,是中国的“五项全能小麦”,在蒸煮类小麦中更是排名世界第一。
与其他地区的面粉相比,这里的兆丰面粉是河套人的最爱。
天然的白色,浓郁的麦香,口感更强,蛋白质含量高,面食更漂亮。
所以喜欢吃面食的一大群人,对面粉的选择是非常严格的。
他们只选用河套地区出产的兆丰面粉,这是家庭餐桌的必备食材,将制作面食的手艺代代相传,延续了美食,继承和发扬了河套的饮食文化。
河套平原灌溉农业发达的原因,河套平原引什么水灌溉
河套平原灌溉农业发达的原因,河套平原引什么水灌
溉
1、发达原因:温带大陆性气候,昼夜温差大,黄河水灌溉方便(引黄灌溉的历史至今已超过2000年),可自流灌溉,具有沿岸冲积带来的肥沃土壤,地势平坦开阔,利于发展集约种植。
2、不利条件:当不合理进行灌溉时,容易导致土壤盐碱化,过度农垦、不合理利用水资源容易加剧土地荒漠化。
一、河套平原灌溉农业发达的原因
1、发达原因
(1)具有充足的黄河水,可自流灌溉。
(2)具有黄河沿岸冲积的肥沃土壤。
(3)温带大陆性气候,昼夜温差较大。
(4)地势平坦、开阔,有利于大面积发展集约种植。
2、不利条件
(1)当引水灌溉不合理时,土壤容易出现盐碱化情况。
(2)过度农垦及不合理利用水资源容易导致土地荒漠化加剧。
二、河套平原引什么水灌溉
1、河套平原主要引黄河水进行灌溉,引黄灌溉的历史至今已超过2000年。
2、在河套平原上,黄河与众多引水渠道纵横交错,这让大面积的农田得到灌溉用水,同时由于玉米、胡麻、小麦等农作物适合在河套平原上种植,因此当地自古以来就被称为“塞上江南”。
3、河套平原在我国内蒙古自治区及宁夏回族自治区境内,它是黄河沿岸的冲积平原,位于“几”字形的黄河湾。
4、河套平原由贺兰山以东的银川平原(别称西套平原),内蒙古狼山、大青山以南的后套平原以及土默川平原(别称前套平原)组成,面积大概为25000平方公里。
【二年级作文】美丽的河套平原_300字
【二年级作文】美丽的河套平原_300字
河套平原位于中国华北地区,是我国最大的农业区之一。
这片土地自古以来就以其肥沃的土壤和丰富的水资源而闻名于世。
今天,我就来介绍一下美丽的河套平原。
河套平原是一个美丽而神秘的地方。
每当春天来临,河套平原的田野就会披上一层翠绿的盛装,一望无际的麦田和油菜花田在微风中摇曳生姿,给人一种宛如人间仙境的感觉。
而当夏天来临时,金黄的麦浪和翠绿的稻田交相辉映,像一幅五彩缤纷的油画,让人忍不住驻足欣赏。
河套平原还拥有丰富的水资源。
甘肃黄河在这里分成了两条河道,形成了千沟万壑、纵横交错的河网,为这片土地注入了无穷的生机和活力。
水库、河渠和湖泊点缀在田野间,清澈的湖水和碧绿的河水在阳光的照耀下晶莹剔透,倒映出周围的景色,美不胜收。
河套平原的农作物种类也非常丰富,小米、玉米、小麦、棉花、油菜等各种农作物在这里得到了充分的生长,而且质量也很好。
人们在这里种庄稼,不用担心干旱,因为这里有丰富的水资源,所以农作物的产量也很高,这也造福了附近的人们。
除了丰富的农作物,河套平原还有许多美味的水果,如苹果、葡萄、梨子等。
每到秋天,这里就成为果实累累的丰收季节,红彤彤的苹果、金黄色的梨子挂满枝头,香气扑鼻,吸引了许多游客前来体验果园采摘的乐趣。
河套平原是一个充满活力和希望的地方,它的美丽使人难以忘怀。
走在这片土地上,我感受到了大自然的力量和神奇,也深深地爱上了这片美丽的土地。
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河套平原会更加繁荣富饶,成为我们心中的美丽家园。
赞美河套平原的作文
赞美河套平原的作文
朋友,你可曾听说过河套平原?那可是个好地方啊!
河套平原,就像是大自然特意为我们准备的一份超级大礼。
一提到它,我
的心里就乐开了花。
这里土地肥沃得不像话,就好像是大地母亲最宠爱的孩子,被赋予了无尽
的滋养。
种啥长啥,那庄稼长得可带劲了,麦穗沉甸甸的,玉米棒子饱满得要
撑破外衣,瓜果蔬菜更是水灵灵、甜蜜蜜。
再看看那黄河水,悠悠地流淌着,像是一位慈祥的母亲,温柔地呵护着这
片土地。
有了黄河水的滋润,河套平原简直就是生机勃勃的乐园。
还有那蓝天白云,干净得让人心醉。
天空蓝得像宝石,云朵白得像棉花糖,在这样的天空下劳作、生活,心情想不好都难。
河套平原的人们也是热情好客得很呐!走进村子,随便哪家都会拉着你进屋,给你端上热腾腾的奶茶,摆上香喷喷的手把肉,让你感受到家一般的温暖。
这里的生活节奏不紧不慢,让人能真正地享受生活。
早上迎着朝阳去田里
干活,傍晚伴着夕阳回家,一天的疲惫都被晚风吹散了。
河套平原就是一个让人来了就不想走,走了还念念不忘的好地方。
我真想
大声地赞美它,让全世界都知道它的美,它的好!
怎么样,朋友,听我这么一说,是不是也想来河套平原看看啦?。
弘扬河套文化
弘扬河套文化
一、河套的地理位置
河套平原的范围
河套平原一般分为青铜峡至宁夏石嘴山之间的 银川平原,又称“西套”,和内蒙古部分的 “东套”。 有时“河套平原”被用于仅指东套,和银川平 原并列。东套又分为 “后套”和 “前套”。 有时河套平原称河套—土默川平原。 有时专指以巴彦淖尔为中心的后套。 《河套史》 的说法:
中国古代漠南军事要地
战 国 属 赵
秦 属 九 原
汉 属 朔 方
唐 属 关 内 道
北 宋 属 西 夏 的 河 南 地
明 属 陕 西 布 政 使 司
清 属 鄂 尔 多 斯 伊 克 昭 盟
黄河百害,惟富一套
二、河套文化的界定 ——旧石器时代晚期文化
• 宁夏回族自治区灵武水洞。
昭君出塞
• 王昭君的历史功绩, 不仅仅是她主动出 塞和亲,更主要的 是她出塞之后,使 汉朝与匈奴和好, 边塞的烽烟熄灭了 50年,增强了汉族 与匈奴民族之间的 民族团结,是符合 汉族和匈奴族人民 的利益的。
阴山岩刻
阴山岩画是河套文化重要的元素,是反映 我国古代北方各民族文化历史的千里画廊, 是河套先民留给后人的一部无字天书。通 过阴山岩刻,我们可以从文化学、人类学、 传播学、民俗学、美学、原始宗教史、美 术史、艺术史、民族史等多学科多角度去 进一步研究和理解河套文化,更好地传承 和弘扬河套文化所蕴含的人文精神与理念, 对于巴彦淖尔的经济社会发展与建设,也 可以提供更好的文化支撑。
内蒙古河套平原的最精炼简介
河套平原简介:
河套平原,为黄河及其支流冲积而成。
河套的称谓大体从唐代开始,历经宋、元、明、清,“大河三面环之、河以套名,故称河套也”。
广义的河套平原包括银川平原,后套平原和土默川平原,素有“黄河百害,唯富一套”的美誉!狭义的河套平原仅指后套平原,东至乌梁素海,东南至包头市郊区,南临黄河,西界乌兰布和沙漠,北抵阴山。
主体部分东西长约180公里,南北宽约60公里,总面积约1万平方公里呈扇弧形展开。
河套平原是亚洲最大的一首制自流灌区,全年日照时数长达3200小时,海拔900~1200米,昼夜温差大。
这里灌溉干渠,排水干渠,支、斗、毛渠纵横交错,阡陌相连,绿荫弥望主产小麦、玉米、葵花、西瓜、蜜瓜,枸杞等,是中国和自治区重要粮糖基地。
被誉为“塞外米粮川”。
唐朝就有诗云,“贺兰山下果园成,塞北江南旧有名”!
数千年以来,边塞文化、黄河文化、草原文化和农耕文化在河套地区聚集、融合、传承、积淀。
中华文化的历史标征,在这里都有遗存,恐龙化石、古文明岩画、古长城,古文化遗址。
河套地区这个20多万平方公里的热土上,生活的人民来自于全国1000多个县市,49个不同的民族。
这里有草原一样宽广的胸襟,平原一样坦荡的气象,蒙古民族重信用的禀赋,马背民族的豪迈风格,大河民族海海漫漫的开放情愫。
这里有还有极具地区特色的民族民间书画、音乐舞蹈、剪纸、河套二人台、爬山调、蛮汉调、民俗风情等等!
河套这般美丽,怎文字可以表达,欢迎您到河套来亲身感受,黄河、草原、阴山、大漠、平原、湖泊、要塞、烽燧,在这里交融,欢迎您到到河套来,品尝这里的特产,感受纯净阳光的味道,大自然的气息!。
【二年级作文】美丽的河套平原_300字
【二年级作文】美丽的河套平原_300字
美丽的河套平原
我国河套平原位于山西境内,地势低平,土地肥沃,物产丰富,是一个美丽的地方。
河套平原地处黄土高原和内蒙古高原之间,有着丰富的水源。
平原上流传着"八河金带"的称号,这八条河蜿蜒流经平原,灌溉了农田,使这片土地变得绿意盎然。
农民们在
这片沃土上努力耕作,种植了大量的农作物,如小麦、玉米、大豆等,为国家贡献了丰富
的粮食和经济收入。
除了农作物,平原上还有一片片的果园,里面有各种各样的水果,如苹果、梨、桃子等。
每年秋天,果园里的水果红彤彤地挂满了枝头,吸引着来自四面八方的游客前来品
尝。
在美丽的河套平原上还有很多的风景名胜。
有着五千年历史的古代城池——绛州古城,这里的城墙高耸入云,城门古朴庄重。
还有晋中市的神泉山,山上有清澈见底的泉水,四
周怪石嶙峋,景色非常壮观。
河套平原上的人们生活简朴,他们热情好客,喜欢穿着传统的服装,跳着优美的舞蹈,唱着动听的歌曲。
每逢佳节,他们都会举行盛大的庆祝活动,邀请亲朋好友一起欢乐。
河套平原是我国的一块瑰宝,它的美丽令人陶醉。
我希望将来有机会能够到河套平原
旅游,欣赏它的美景,了解它的文化。
我相信,一定会对河套平原爱上这个美丽的地方。
《2024年河套平原盐碱地不同材料隔层水盐调控及培肥增产机制与效应》范文
《河套平原盐碱地不同材料隔层水盐调控及培肥增产机制与效应》篇一一、引言河套平原是我国典型的盐碱地地区,盐碱地严重影响了该地区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同时也限制了当地农业的发展。
近年来,针对盐碱地治理的科研项目越来越多,其中水盐调控和培肥增产成为了研究的热点。
本文以河套平原盐碱地为研究对象,探讨不同材料隔层水盐调控及培肥增产的机制与效应。
二、不同材料隔层水盐调控机制1. 土壤物理性质改良通过使用不同材料作为隔层,可以改善土壤的物理性质,如增加土壤的通气性、保水性等。
例如,使用秸秆、草炭等有机物质作为隔层,可以增加土壤的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结构,从而提高土壤的通气性和保水性。
2. 调节地下水位和盐分运动不同材料的隔层对地下水位和盐分运动有调节作用。
通过铺设防水材料,如塑料薄膜等,可以有效地控制地下水的上升,减少盐分的积累。
同时,利用某些材料的吸附性能,如粘土、沸石等,可以吸附土壤中的盐分,减少其向上运动。
3. 改变土壤盐分组成不同材料的隔层对土壤盐分组成也有影响。
一些材料可以吸附土壤中的钠离子等有害离子,同时释放出钾离子等有益离子,从而改变土壤的盐分组成,提高土壤的肥力。
三、培肥增产机制与效应1. 增加土壤肥力通过水盐调控措施,可以有效地改善土壤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增加土壤的有机质含量和微生物数量,从而提高土壤的肥力。
此外,利用某些材料的吸附性能和离子交换性能,可以改善土壤的盐分组成,使土壤更加适合作物的生长。
2. 提高作物产量和质量通过改善土壤环境和增加土壤肥力,可以显著提高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例如,在河套平原地区,通过使用秸秆等有机物质作为隔层,配合适当的施肥措施,可以显著提高小麦、玉米等作物的产量和品质。
四、不同材料的应用及效果分析1. 秸秆、草炭等有机物质这些有机物质可以作为隔层材料,改善土壤的通气性和保水性,增加土壤的有机质含量和微生物数量。
同时,它们还可以提供一定的养分供作物吸收。
在河套平原地区的应用表明,这些材料可以显著提高作物的产量和品质。
刺向游牧政权心脏的利剑-河套平原
刺向游牧政权心脏的利剑-河套平原“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李白《将进酒》,淋漓尽致地描绘了九曲黄河的雄美壮观。
黄河九曲,唯富一套,而这一套就是河套平原,他不仅富裕,战略位置也很重要,自古以来都是兵家必争之地。
河套平原首先从地理角度来看:河套平原位于阴山以南,黄河以北,属于黄河冲积平原,这里河流纵横,土地肥沃,水草肥美,是天然的养马场。
河套平原受阴山的庇护,阻挡了一部分北方冷空气,这里的气温相比同纬度高5度左右,是游牧民族过冬的完美之地。
河套平原也是农耕文明和游牧文明的过渡地带。
从地图上看,河套平原和黄河一起突入游牧文明腹地。
所以这里就成为了中原王朝与游牧政权反复争夺的焦点。
河套平原突入游牧文明从地缘政治上来看:河套平原北靠阴山,阴山以北就是蒙古高原,这里就是一望无际的蒙古大草原,游牧政权的核心地带-漠南,南接黄土高原,俯视汉唐时期的政治经济中心关中平原,游牧骑兵从这里出发,几天就可以直达关中平原。
当中原王朝占领这里时,这里是中原王朝的养马场,骑兵训练基地,要知道在冷兵器时代骑兵就是战略兵种,相当于现在的坦克。
更是让中原王朝的战略纵深向前推进几百公里;发生战争时,这里就是中原王朝打击游牧民族的前进基地以及补给基地,越过阴山就是游牧政权的核心富饶的漠南地区,汉武帝打击匈奴就是以此为基地。
游牧政权占领这里时,这里就是中原王朝头上悬着的利剑,随时可以斩下;游牧政权从河套平原南下,越过内长城,随时可以威胁关中平原,汉武帝在没有收复河套平原时,都不敢去甘泉宫。
匈奴袭扰西汉从历史上来看:在赵武灵王胡服骑射之前,这里一直是游牧政权的天堂,三晋经常受到此地游牧政权的骚扰。
赵武灵王胡服骑射后,驱逐了此地的游牧民族,设置九原郡,这里第一次纳入中原王朝的版图,赵国成为战国后期能与强秦对抗的国家。
匈奴冒顿单于统一草原后,趁着秦国统一六国无暇北顾之际,占领了河套,并以此为基地时常骚扰中原王朝;待秦始皇统一六国,收复河套,于是就有了《过秦论》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
河套平原风景作文
河套平原风景作文你要是没去过河套平原,那可真是亏大了。
那地方的风景啊,就像一幅天然的大画卷,展开来全是让人惊艳的景色。
一进入河套平原,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那望不到边的田野。
那田野啊,就像是一块巨大无比的绿色毯子,整整齐齐地铺在大地上。
春天的时候,麦苗像是一群刚睡醒的小娃娃,嫩嫩绿绿的,在微风里摇头晃脑,像是在做着早操。
到了夏天,可不得了,那玉米杆长得比人还高,一排排的,就像一个个绿色的小士兵,雄赳赳气昂昂地站着。
风一吹过,它们就“沙沙沙”地低声交谈,也不知道在说些什么小秘密呢。
田野里还穿插着无数的水渠。
这些水渠就像大地的血管一样,流淌着生命之水。
那水啊,清澈得很,在阳光的照耀下,波光粼粼的,就像无数的小镜子在闪着光。
有时候,你还能看到小鱼在水里游来游去,这些小鱼可机灵了,你刚想伸手去捉,它们就“嗖”的一下钻进了水草里,消失得无影无踪,只留下一圈圈的小涟漪,像是在嘲笑你动作太慢。
再说说河套平原的天空吧。
那天空蓝得不像话,就像有人用最纯净的蓝色颜料涂上去的一样。
而且啊,云朵特别的白,白得像棉花糖似的。
有时候云朵像一群奔跑的骏马,马蹄下仿佛还带着飞扬的尘土;有时候又像一群大绵羊,慢悠悠地在天上散步。
我就常常想啊,要是能爬到云朵上去,是不是就像躺在世界上最柔软的床上一样呢?在平原上,还有一些小村庄。
村庄里的房子大多是那种矮矮的平房,墙壁被太阳晒得暖烘烘的。
每家每户的院子里都种着各种各样的花花草草,什么月季啊,鸡冠花啊,五颜六色的,把整个院子装点得像个小花园。
村子里的小路弯弯曲曲的,就像一条条小蛇在村子里穿梭。
走在小路上,你能听到公鸡打鸣的声音,还有狗汪汪汪地叫着,仿佛在欢迎远方来的客人。
傍晚的时候,河套平原的风景就更迷人了。
夕阳把整个天空都染成了橙红色,田野也被披上了一层金色的纱衣。
劳作了一天的人们扛着农具,慢慢地走在回家的路上,他们的身影被夕阳拉得长长的。
远处的烟囱里升起袅袅的炊烟,那炊烟就像一条条白色的丝带,在空中轻轻地舞动着,慢慢地和天空融为一体。
河套平原有3套:前套、后套和西套,它为什么不比中国4大平原弱?
河套平原有3套:前套、后套和西套,它为什么不比中国4大平原弱?咱们中国有四大平原,分别是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和关中平原。
但是在中国的历史上还有一个平原,它的战略意义和作用丝毫不弱于四大平原,那就是河套平原。
它为何会有这样一个奇怪的名字?它又包括哪些地方呢?河套平原位于内蒙古和宁夏境内,是由黄河长久以来的冲击形成的。
整个河套平原地区,一般指的是贺兰山以东、吕梁山以西、阴山以南、长城以北的黄河“几字湾”区域。
与其他几大平原是个整体不同,河套平原分为三个部分。
也就是常说的河套平原有三套,分别称为前套、后套和西套。
其中西套又叫银川平原,在宁夏境内,面积大概1.7万平方公里,沿着黄河两岸呈现南北狭长状分布。
地势南高北低,所以黄河也是自南向北流过银川平原,这给两岸带来了肥沃的土地。
再加上西北贺兰山的存在,阻拦了来自西伯利亚的寒流和沙漠的侵袭,所以气候湿润温暖,非常有利于耕种,故银川平原也有着塞上江南的美誉。
不过人们在谈论河套平原时,有时候会把银川平原抛除在外。
仅是单指黄河流出宁夏进入内蒙古,自西向东到吕梁山的这段区域。
它是内蒙古高原中部黄河沿岸的平原地区,也就是人们所说的东套。
东套又分为前套和后套。
前套是介于内蒙古呼和浩特市,与包头市之间的土默川平原。
后套是指黄河进入内蒙古后至西山咀之间的平原,其核心位置位于内蒙古的巴彦淖(nào)尔市临河区。
习惯上人们所说的河套平原一般指前套和后套。
河套平原地势平坦、土壤肥沃,又有黄河提供灌溉之利,从古至今都是西北地区重要的农业粮食区。
在历史上,河套平原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是中原王朝和游牧民族的分界线。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曾派大将蒙恬率领30万大军北击匈奴,占领了整个河套地区,并且移民到此进行开发。
但是秦朝太过短暂,在秦末的战乱当中,匈奴势力再度南下夺走了河套地区。
到了汉朝初年,汉王朝与匈奴势力的分界线就在此处。
河套地区距离西汉的首都长安并不远,一旦匈奴突破河套地区,就可以长驱直入进攻长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河套平原
位于中国内蒙古自治区和宁夏回族自治区境内。
通常是指内蒙古高原中部黄河沿岸的平原,西到贺兰山,东至呼和浩特市以东,北到狼山、大青山、南界鄂尔多斯高原。
又称河套地区。
黄河在此先向东北流,后转向东流,再折向南流,形成马蹄形的大弯曲,称为河套。
平原为黄河及其支流冲积而成。
东西沿黄河延展,长500千米,南北宽20~90千米。
面积约2.5万平方千米。
海拔1000米左右。
地表极平坦,除山前洪积平原地带坡度较大外,坡降大多为1/4000~1/8000。
可分3部分:贺兰山以东的称银川平原,狼山以南的称后套平原,大青山以南的称土默川平原(前套平原)。
狭义的河套平原仅指后套平原。
河套地区土壤肥沃,大小阡陌纵横交织,适于种植春小麦、水稻、糜、谷、大豆、高粱、玉米,向为内蒙古、宁夏地区的主要农业区。
有塞外米粮川之称。
平原上还蕴藏着煤、铁、铜、金、石墨、石棉、盐、碱等多种矿产资源。
又称后套平原。
广义的河套平原,还包括’宁夏的银川平原、内蒙古的土默川平原(前套平原)。
位于巴彦淖尔盟南部。
东至乌梁素海,东南至包头市郊区,南临黄河,西界乌兰布和沙漠,北抵狼山。
主体部分东西长约180公里,南北宽约60公里,总面积约1万平方公里呈扇弧形展开。
西山嘴以东,乌拉山与黄河之间的狭长地带,又称三湖河平原,东西长约70公里,南北宽3一15公里。
地势由西南向东北略倾斜,海拔1020 1050米。
属大陆性气候,昼夜温差大,地势乎坦,土地肥沃,可以黄河水自流灌溉。
早在秦汉时期就开始开渠引水,发展农业。
清代光绪年问形成八大灌渠。
解放后,1951年建成黄河三盛公水利枢纽工程,1975年完成180公里长的总排干渠(俗称二黄河),并进行了大规模的水利建设。
现共有灌水干渠5道,排水干渠13道,支、斗、毛渠纵横交错。
河套平原有可耕地960多万亩,已开垦近500万亩。
盛产小麦、玉米、高粱、糜黍、胡麻、甜菜、酒花、葵花籽等作物,是中国和自治区重要粮、糖基地,被誉为“塞上谷仓”、“塞上江南”。
因多年排水不畅,地下水位升高,造成土壤次生盐碱化严重,已进行综合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