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卷高考大纲——理科综合-物理
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物理
物理Ⅰ. 考核目标与要求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文化素质的要求,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03年颁布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实验)》,确定高考理工类物理科考试内容。
高考物理试题着重考查考生的知识、能力和科学素养,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注意物理与科学技术、社会和经济发展的联系,注意物理知识在生产、生活等方面的广泛应用,以有利于高校选拔新生,有利于激发考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培养实事求是的态度,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促进“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课程培养目标的实现。
高考物理在考查知识的同时注重考查能力,并把对能力的考查放在首要位置;通过考查知识及其运用来鉴别考生能力的高低,但不把某些知识与某种能力简单地对应起来。
目前,高考物理科要考查的能力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理解能力理解物理概念、物理规律的确切含义,理解物理规律的适用条件以及它们在简单情况下的应用;能够清楚地认识概念和规律的表达形式(包括文字表述和数学表达);能够鉴别关于概念和规律的似是而非的说法;理解相关知识的区别和联系。
2.推理能力能够根据已知的知识和物理事实、条件,对物理问题进行逻辑推理和论证,得出正确的结论或做出正确的判断,并能把推理过程正确地表达出来。
3.分析综合能力能够独立地对所遇到的问题进行具体分析、研究,弄清其中的物理状态、物理过程和物理情境,找出起重要作用的因素及有关条件;能够把一个复杂问题分解为若干较简单的问题,找出它们之间的联系;能够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运用物理知识综合解决所遇到的问题。
4.应用数学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能够根据具体问题列出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式,进行推导和求解,并根据结果得出物理结论;能运用几何图形、函数图像进行表达和分析。
5.实验能力能独立地完成表2、表 3 中所列的实验,能明确实验目的,能理解实验原理和方法,能控制实验条件,会使用仪器,会观察、分析实验现象,会记录、处理实验数据,并得出结论,能对结论进行分析和评价;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制订解决方案;能运用已学过的物理理论、实验方法和实验仪器去处理问题,包括简单的设计性实验。
全国高考考试大纲物理理综
20XX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新课标理综考试说明(新课标:河南,黑龙江,吉林,陕西,宁夏,海南)物理20XX年高考考试说明(课程标准实验版)Ⅰ.考试性质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是合格的高中毕业生和具有同等学力的考生参加的选拔性考试。
高等学校根据考生的成绩,按已确定的招生计划,德、智、体全面衡量,择优录取。
因此,高考应有较高的信度、效度、必要的区分度和适当的难度。
Ⅱ.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一、答卷方式闭卷、笔试。
二、考试时间考试时间150分钟,试卷满分300分。
三、科目分值物理110分、化学100分、生物90分。
各学科试题只涉及本学科内容,不跨学科综合。
四、题型试卷包括选择题和非选择题,非选择题一般包括填空、实验、作图、计算、简答等题型。
五、试卷结构1、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第Ⅰ卷尾生物、化学、物理三个科目的必考题,题型为选择题。
共21题,每题6分,共计126分。
其中生物6道题(单项选择题),化学7道题(单项选择题),物理8道题(包括单项选择题和多项选择题)。
第Ⅱ卷由生物、化学、物理三科的必考题和选考题构成。
生物、化学、物理各科选考内容的分值控制在15分左右。
2、物理三个选考模块,考生从中任意选做一个模块的试题;化学三个选考模块,考生从中任意选做一个模块的试题;生物两个选考模块,考生从中任意选做一个模块的试题;但均不得跨模块选做。
3、组卷:试卷按题型、内容和难度进行排列,选择题在前,非选择题在后,同一题型中同一学科的试题相对集中,同一学科中不同试题尽量按由易到难的顺序排列。
Ⅲ、各学科考核目标、内容物理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文化素质的要求,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XX年颁布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实验)》和《20XX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物理科·课程标准实验版)》,结合教学实际,确定高考理工类物理科考试内容。
考试内容包括知识和能力两个方面。
广东高考理科综合基础物理部分考纲解析
广东高考理科综合基础物理部分考纲解析说明:该部分黑体字部分是考纲知识点内容,其余部分为编者对考点的解析与完善。
一、质点的直线运动1.参考系、质点参考系:为了研究物体的运动而假定为不动的物体。
通常以地球为参考系。
质点:研究一个物体的运动时,如果物体的形状和大小属于无关因素或次要因素,就用一个有质量的点来代替物体,这个点就叫质点。
2.位移、速度与加速度位移:描述物体位置的变化,是指从物体运动的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有向线段。
位移是矢量。
速度:描述物体运动的方向和快慢的物理量。
速度是矢量。
加速度:描述物体速度变化的快慢和方向的物理量,是速度的变化量和所用时间的比值。
加速度是矢量,方向和速度变化量的方向相同。
3.匀变速直线运动及其公式、图象(1)匀变速直线运动:在相等的时间内速的变化相同的直线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
其特点:加速度a =恒量(2)公式:at v v t +=02021at t v s += as v v t 2202=-t v v s t 20+= 公式说明:○1以上公式只适用于匀变速直线运动; ○24个公式中,只有2个是独立的,即只要知道其中2个就能推导出另外两个。
方程中有5个物理量,所以解题需要3个已知量才能有解。
○3除时间t 外,其余物理量均为矢量,所以注意各物理量的方向。
(3)图像:x-t 图像和v-t 图像。
x-t 图像:表示物体的位移随时间的变化规律,与物体的运动轨迹无任何直接关系;图中的交点表示相遇;图线的斜率表示速度。
v-t 图像:表示物体运动的速度随时间的变化的规律,与物体的运动轨迹无任何直接关系;图中的交点表示运动物体速度相同;图线的斜率表示加速度。
二、相互作用与牛顿运动定律1.滑动摩擦、静摩擦、动摩擦因数滑动摩擦(力):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发生相对运动时产生的摩擦(力)。
静摩擦(力):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因有相对运动的趋势产生的摩擦(力)。
动摩擦因数:摩擦力公式F=μF N 中,μ是比例常数,叫做动摩擦因数,它由制成物体的材料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决定。
高考大纲全国卷理科综合(物理部分)试卷解析(精编版)(解析版)
高中物理学习材料(马鸣风萧萧**整理制作)二、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6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有的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
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
14.—质点沿x轴做直线运动,其v-t图象如图所示。
质点在t=0时位于x=5m处,开始沿x轴正向运动。
当t=8s时,质点在x轴上的位置为()A.x=3m B.x=8m C.x=9m D.x=14m15.地球表面附近某区域存在大小为150N/C、方向竖直向下的电场。
一质量为1.00×10-4kg、带电量为-1.00×10-7C的小球从静止释放,在电场区域内下落10.0m。
对此过程,该小球的电势能和动能的改变量分别为(重力加速度大小取9.80m/s2,忽略空气阻力)[学-科-网]()A.-1.50×10-4J和9.95×10-3J B.1.50×10-4J和9.95×10-3J[学-科-网]C.-1.50×10-4J和9.65×10-3J D.1.50×10-4J和9.65×10-3J【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根据功能关系可知,小球的电势能的改变量由电场力做的功决定,有:ΔE p=-W E=-qEh=-(-1.00×10-7)×150×10.0J=1.50×10-4J,故选项A、C错误;[学科网小球动能的改变量由总功决定,有:ΔE k=mgh+W E=mgh +qEh=1.00×10-4×9.80×10.0J+(-1.00×10-7)×150×10.0J=9.65×10-3J,故选项C错误;选项D正确。
【学科网考点定位】本题主要考查了功能关系的应用问题,属于中档题。
16.对于一定量的稀薄气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压强变大时,分子热运动必然变得剧烈B.保持压强不变时,分子热运动可能变得剧烈[学-科-网] C.压强变大时,分子间的平均距离必然变小D.压强变小时,分子间的平均距离可能变小17.在双缝干涉实验中,一钠灯发出的波长为589nm的光,在距双缝1.00m的屏上形成干涉图样。
全国新课标高考物理考试大纲
全国新课标高考物理考试大纲2019年全国新课标高考物理考试大纲Ⅰ.考试性质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简称"高考")是由合格的高中毕业生和具有同等学力的考生参加的选拔性考试。
高等学校根据考生的成绩,按已确定的招生计划,德、智、体全面衡量,择优录取。
因此,高考应有较高的信度、效度、必要的区分度和适当的难度。
推荐:2019年高考大纲解读全国统一考试大纲汇总Ⅱ.考试内容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文化素质的要求,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19年颁布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确定课程标准实验省区2019年高考理工类物理科考试内容。
考试内容包括知识和能力两个方面。
高考物理试题着重考查考生知识、能力和科学素养,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注重科学技术和社会、经济发展的联系,注意物理知识在生产、生活等方面的广泛应用,以有利于高校选拔新生,并有利于激发考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培养实事求是的态度,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促进"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课程培养目标的实现。
一、考试目标与要求高考物理在考查知识的同时注重考查能力,并把对能力的考出结论,对结论进行分析和评价;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制定解决方案;能运用已学过的物理理论、实验方法和实验仪器去处理问题,包括简单的设计性实验。
这五个方面的能力要求不是孤立的,着重对某一种能力进行考查的同时在不同程度上也考查了与之相关的能力。
同时,在应用某种能力处理或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种也伴随着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过程。
因而高考对考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等探究能力的考查渗透在以上各种能力的考查中。
二、考试范围与要求要考查的物理知识包括力学、热学、电磁学、光学、原子物理学、原子核物理学等部分。
考虑到课程标准中物理知识的安排和高校录取新生的基本要求,《考试大纲》把考试内容分为必考内容和选考内容两类,必考、选考内容各有4个模块,具体模块及内容见表1。
2023年高考物理考试大纲(全国卷)最新解读
2023年高考物理考试大纲(全国卷)最新解
读
本文档将对2023年高考物理考试大纲(全国卷)进行最新解读,
以下是要点概述:
1. 考试形式:
- 2023年高考物理考试采用全国卷,即全国范围内相同的考试
试卷。
2. 考点内容:
- 2023年高考物理考试大纲涵盖了以下主要考点内容:
* 力学
* 热学
* 光学
* 电磁学
* 原子物理与核物理
3. 难度分布:
- 根据最新大纲,2023年高考物理考试的难度将呈现以下特点:
* 难度适中,力求覆盖大纲所涵盖的各个知识点。
* 注意力学、热学、电磁学知识点的重要性,可能在考试中比重较大。
4. 知识要求:
- 考生需要熟练掌握以下知识点:
* 力的概念和计算
* 热传递与热力学
* 光的反射与折射
* 电磁感应与电磁波
* 原子结构与核反应
5. 解题技巧:
- 考生在备考过程中,可以注重以下解题技巧:
* 熟练掌握物理公式的推导和应用。
* 分析问题时,结合实际情境,灵活运用物理知识解决问题。
* 多做真题、模拟题,提高解题的速度和准确性。
请注意,以上为对2023年高考物理考试大纲最新解读的简要概括,具体考试内容以官方公布的大纲为准。
全国高考理科综合大纲解析
全国高考理科综合大纲解析关键信息1、高考理科综合考试科目:物理、化学、生物2、考试形式:笔试3、考试时间:具体时长4、试卷结构:选择题、非选择题5、各科目占比:物理约X%、化学约X%、生物约X% 11 物理科目大纲解析111 力学部分牛顿运动定律机械能守恒定律动量守恒定律112 电磁学部分电场与磁场电磁感应电路113 热学部分热力学定律气体状态方程114 光学部分几何光学物理光学115 近代物理部分原子结构原子核12 化学科目大纲解析121 化学基本概念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化学用语化学计量122 元素化合物知识常见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常见非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123 化学反应原理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电解质溶液电化学124 有机化学烃及其衍生物有机合成与推断125 化学实验实验基本操作实验设计与评价13 生物科目大纲解析131 细胞的分子组成与结构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细胞的结构与功能132 细胞的代谢酶与 ATP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133 细胞的生命历程细胞的增殖、分化、衰老和凋亡细胞的癌变134 遗传与进化遗传的分子基础遗传定律生物的进化135 稳态与环境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生态系统2、高考理科综合的命题特点21 注重基础知识的考查对学科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的理解和掌握22 强调知识的综合运用物理、化学、生物学科之间的交叉融合同一学科内不同知识点的综合23 关注实验与探究能力实验设计、操作和分析能力科学探究的思维和方法24 体现学科前沿和社会热点与现代科技、生产生活实际相关的问题3、备考策略31 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合理安排时间,兼顾各学科的学习32 扎实掌握基础知识构建知识体系,加强理解和记忆33 加强习题训练注重题型归纳和解题方法总结34 重视实验复习亲自操作实验,提高实验技能35 关注学科前沿和社会热点拓展知识面,提高综合应用能力4、答题技巧41 认真审题理解题意,明确答题要求42 合理安排答题时间根据试卷结构和自身情况,分配好时间43 先易后难提高答题效率,增强自信心44 规范答题书写工整,表达清晰,注意答题格式5、总结高考理科综合大纲是高考命题的依据,考生应深入理解大纲要求,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备考策略,掌握有效的答题技巧,全面提升综合能力,以在高考中取得优异成绩。
2024年物理高考考纲
2024年物理高考考纲2024年参加高考的物理考试将按照以下考纲进行命题和出题。
考生们在备考过程中可以参考这份考纲,有针对性地进行复习,提高自己的物理知识和应试能力。
一、基本要求1.掌握基本物理概念和理论知识,包括力学、热学、光学、电磁学和原子物理等内容。
2.熟悉常见实验仪器的使用方法和基本原理,并能进行实验操作、数据处理和实验结果分析。
3.具备物理实践能力,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并能对物理现象进行观察、实验和分析。
4.学会使用科学方法,能够进行物理实验,提出假设、设计实验、收集数据、进行分析、得出结论,并能对实验结果进行讨论和评价。
二、考试形式2024年物理高考将分为两部分进行,包括笔试和实验。
1.笔试部分:开卷考试,时间为150分钟,满分为120分。
试题分为选择题、填空题、计算题和简答题。
要求学生能够理解和运用物理概念,进行推理和计算,并能对问题进行解答和分析。
2.实验部分:闭卷考试,时间为120分钟,满分为100分。
考试安排实验题目,要求学生按照实验要求进行实验操作,并记录实验数据,完成实验报告。
三、知识范围和考点以下是2024年物理高考的知识范围和考点的概述,详细内容可参考相关教材和教学大纲的要求。
1.力学:包括运动学、动力学、静力学和机械能等内容。
考点包括运动的描述和表示、质点和刚体的平衡条件、牛顿运动定律、力和加速度的关系、摩擦力和弹力等。
2.热学:包括热量和温度、热传导、热膨胀和热力学等内容。
考点包括热量和能量的转化、热平衡和温度的测量、热传导和热传导定律、理想气体的状态方程等。
3.光学:包括光的传播和光的性质、光的成像和光学仪器等内容。
考点包括光的直线传播和折射定律、反射和折射的应用、光的干涉和衍射、光谱和光的色散等。
4.电磁学:包括静电场、电流、电磁感应和电磁波等内容。
考点包括电荷和电场、电势和电场强度、电流和电阻、电磁感应和法拉第定律、电磁波和电磁辐射等。
5.原子物理:包括原子结构和量子物理等内容。
高考理科综合科目的大纲与命题特点
高考理科综合科目的大纲与命题特点高考理科综合科目是理科生的重要考试科目之一,它包括了数学、物理、化学和生物等多个学科内容。
本文将探讨高考理科综合科目的大纲与命题特点,旨在帮助理科生更好地备考和应对这一考试。
一、高考理科综合科目的大纲高考理科综合科目的大纲是指对应科目的考试大纲,它规定了考试的范围和命题要求,是考生备考的重要依据。
下面我们将分别介绍数学、物理、化学和生物的大纲要点。
1. 数学数学是理科综合科目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大纲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基本概念和基本运算:涵盖了数与式的概念、整式、分式、指数与对数、复数等基础内容。
(2)函数与方程:重点考察一次函数、二次函数、指数函数、对数函数、三角函数、不等式、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等内容。
(3)几何与向量:涉及平面向量、空间向量、二次曲线、立体几何等内容。
2. 物理物理是高考理科综合科目中体现自然科学的重要学科,其大纲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力学:涉及质点运动、动力学、牛顿定律、万有引力等内容。
(2)电磁学:重点考察电场、磁场、电磁感应等内容。
(3)光学:包括几何光学和物理光学两部分内容。
(4)热学:主要考察热传导、热力学等内容。
3. 化学化学是高考理科综合科目中的一门实验性学科,其大纲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无机化学:涵盖元素与化合物、离子反应及配位化学等内容。
(2)有机化学:包括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命名、合成和反应等。
(3)物理化学:主要考察化学平衡、电化学和化学动力学等内容。
4. 生物生物是高考理科综合科目中的一门生命科学,其大纲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细胞生物学:着重考察细胞结构、细胞代谢等内容。
(2)遗传学:重点关注基因的结构与功能、基因的遗传规律等。
(3)生态学:涉及生态系统的组成、能量流动、物质循环等。
(4)进化生物学:包括进化的证据、进化机制等内容。
二、高考理科综合科目的命题特点高考理科综合科目的命题特点是指在考试中,试题设计的一些共同特点。
2013年全国高考物理考试大纲(新课标)
2013年新课标理综(物理)考试大纲Ⅰ、考试性质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简称高考)是由合格的高中毕业生和具有同等学力的考生参加的选拔性考试。
高等学校根据考生的成绩,按已确定的招生计划,德、智、体全面衡量,择优录取。
因此,高考应有较高的信度、效度,必要的区分度和适当的难度。
Ⅱ、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一、答卷方式闭卷、笔试。
二、考试时间考试时间150分钟,试卷满分300分。
三、科目分值物理110分、化学100分、生物90分。
各学科试题只涉及本学科内容,不跨学科综合。
四、题型试卷包括选择题和非选择题,非选择题一般包括填空、实验、作图、计算、简答等题型。
五、试卷结构1、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第Ⅰ卷为生物、化学、物理三个科目的必考题,题型为选择题。
共21题,每题6分,共计126分。
其中生物6道题(单项选择题),化学7道题(单项选择题),物理8道题(包括单项选择题和多项选择题)。
第Ⅱ卷由生物、化学、物理三科的必考题和选考题构成。
生物、化学、物理各科选考内容的分值控制在15分左右。
2、物理三个选考模块,考生从中任意选做一个模块的试题;化学三个选考模块,考生从中任意选做一个模块的试题;生物两个选考模块,考生从中任意选做一个模块的试题;但均不得跨模块选做。
3、组卷:试卷按题型、内容和难度进行排列,选择题在前,非选择题在后,同一题型中同一学科的试题相对集中,同一学科中不同试题尽量按由易到难的顺序排列。
物理Ⅰ、考试内容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文化素质的要求,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03年颁布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实验)》结合教学实际,确定高考理工类高考理工类物理科考试内容。
考试内容包括知识和能力两个方面。
高考物理试题着重考查考生知识、能力和科学素养,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注意与科学技术、社会和经济发展的联系,注意物理知识在生产、生活等方面的广泛应用,以有利于高等学校选拔新生,并有利于激发考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促进"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课程培养目标的实现。
高考理综知识点大纲
高考理综知识点大纲高考理综是一门全面考查学生科学素养和综合能力的考试科目。
它涵盖了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四个学科,考查学生对于这些学科的基本知识和理解能力。
在备考阶段,学生需要掌握并理解一系列的知识点,从而提高综合能力和分数。
下面将对高考理综的知识点进行一定的讨论。
一、数学数学是高考理综的一部分,它主要考查学生的数学基本原理、计算能力和解题能力。
在数学的应试过程中,学生需要熟悉并掌握一些重要的知识点,如数与式、函数与方程、概率与统计等。
同时,学生还需要具备一定的运算能力和解题技巧,尤其是在应对复杂题目时。
二、物理物理是高考理综中的另一部分,它主要考查学生对物质的结构、运动和能量变化等方面的理解。
在物理的学习中,学生需要熟悉和掌握一些基本的概念和定律,如力、功、能量守恒定律、电磁波等。
此外,学生还需要具备一定的实验技能,能够应用所学的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化学化学是高考理综的另一个组成部分,它主要考查学生对化学元素、化学反应和化学变化等方面的理解。
在化学的学习中,学生需要了解和掌握一些基本概念,如元素周期表、酸碱中和反应、氧化还原反应等。
同时,学生还需要具备一定的实验技能,能够通过实验进行化学分析和反应研究。
四、生物生物是高考理综的另一个重要内容,它主要考查学生对生物基本原理、生物进化和生物技术等方面的理解。
在生物的学习中,学生需要了解和掌握一些基本概念和理论,如细胞结构、遗传基础、进化理论等。
同时,学生还需要具备一定的实验技能,能够进行生物实验和观察。
综上所述,高考理综的知识点大纲涉及数学、物理、化学和生物四个学科,要求学生熟悉和掌握各学科的基本概念和理论,并能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通过深入理解和学习这些知识点,学生可以提升自己的科学素养和综合能力,为高考取得好成绩打下坚实的基础。
当然,高考理综的知识点大纲只是一个基本框架,学生在备考过程中也需要注重课外读物的积累和拓展,提高自己的科学素养和批判思维能力。
全国卷物理部分考纲解读-12页精选文档
物理一、《考试大纲的说明》变化二、2019~2019年全国I卷、II卷高频考点分析试卷结构:8221(3)模式:8道选择、2道实验、2道计算、最后一道3选1模式。
选择(48分):8个选择4个必修模块思路不变,跨模块题目一般在第18题或21题出现。
电磁感应通常是选择题的压轴题。
【14~18】单选:偏向力、电(5道)【19~21】多选:综合(3道)实验(必出一力一电)(15分)【22】力学实验题【23】电学实验题计算(力、电交替)(32分)【24】必修模块(静力学或运动学)【25】选修模块(力、电、磁、综合)选考:【33/34/35】(15分)(选修3-3/3-4/3-5每本书出一道)三、教材中考查的高频知识点1、直线运动的规律及运动图象分析;(以选择题为主,交替考查)2、力:共点力,平衡分析;(每年必考)3、牛顿第二定律。
(每年必考)必修二:1、曲线运动之抛体运动和圆周运动;2、万有引力定律在天体运动中的应用;(高频考点)3、机械能。
选修3-1:1、电场叠加;(高频考点)2、恒定电流(电路的动态分析);3、带电粒子在磁场中的运动。
选修3-2:电磁感应;交流电(高频考点)选修3-3:热学。
选修3-4:机械振动与机械波,光学,作图。
选修3-5:动量守恒、原子物理。
13~15年全国I卷、II卷各模块考查总分数柱状图:13~15年全国I卷各知识点考查总分数饼图:13~15年全国II卷各知识点考查总分数饼图:四、2019~2019年全国新课标理综物理试题考查点按题型、知识块分类情况1.选择题(1)物理学史和相关基本概念2019年I卷第14题:伽利略斜面实验数据分析2019年I卷第14题:“由磁产生电”设想的实验2019年II卷第19题:电学发展史¡é¨´直线运动2019年II卷第14题:同向直线运动的v-t图象2019年I卷第19题:位置-时间图象¡é¨²相互作用和牛顿运动定律2019年II卷第14题:牛顿第二定律F-a图象2019年II卷第15题:平衡物体的受力分析2019年I卷第17题:橡皮筋作用下的平衡与加速运动2019年I卷第20题:牛顿运动定律、运动的v-t图象2019年II卷第20题:牛顿第二定律¡é?曲线运动2019年II卷第15题:平抛运动(抛出点E p和E k相等,确定落地点速度的方向)2019年I卷第18题:平抛运动2019年I卷第20题:向心力、离心运动的临界条件2019年II卷第21题:圆周运动(临界情况分析)¡é¨¹万有引力2019年II卷第18题:万有引力定律的应用(通过已知地球两极和赤道处的重力加速度、地球的自转周期确定地球的密度)2019年I卷第19题:开普勒第三定律、行星相遇“冲日”2019年I卷第20题:天体运动(神九与天宫一号对接,因轨道处有稀薄大气,判断运动情况)2019年II卷第20题:天体运动、动能定理(人造地球卫星在轨道上受地球引力和稀薄气体阻力作用而使轨道半径减小,确定力的做功情况和能的变化情况)2019年I卷第21题:万有引力定律及其应用2019年II卷第16题:运动的合成与分解(含万有引力)¡éY机械能2019年II卷第16题:力与运动、功、动能定理(两拉力分别作用于同一粗糙水平面上的物块,相同时间获得的速度不同,判断拉力和摩擦力做功的大小关系)2019年II卷第17题:机械能守恒、向心力、物体的平衡2019年I卷第17题:功和能2019年I卷第21题:v-t图象、牛顿定律的应用、功率2019年II卷第21题:机械能守恒定律、运动的合成与分解(3)电磁学¡é¨´静电场2019年II卷第14题:电容器、电场力、力的平衡2019年I卷第15题:电场强度2019年I卷第15题:静电场中的电势及电场力做功2019年I卷第16题:带电粒子在带电平行板间的运动(板外粒子自由下落后进入板间,恰好到下板返回;上移下板后,判断粒子返回情况)2019年II卷第18题:静电场中粒子受力平衡2019年II卷第19题:静电场中电场强度与电势的关系(判断性描述)2019年II卷第20题:带电粒子在匀强磁场中的运动2019年I卷第21题:点电荷电场中的等势面、电场力做功¡é¨²恒定电流无¡é?磁场2019年I卷第14题:带电粒子在匀强磁场中的运动2019年I卷第15题:通电直导线在匀强磁场中所受的安培力2019年I卷第16题:带电粒子在匀强磁场中的运动2019年II卷第17题:带电粒子在匀强磁场中的圆周运动(粒子沿直径射入圆形磁场,偏转60°射出,确定磁感应强度)2019年I卷第18题:带电粒子在匀强磁场中的运动2019年II卷第18题:安培定则、磁场、指南针2019年II卷第19题:带电粒子在磁场中的运动、圆周运动¡é¨¹电磁感应2019年II卷第15题:导体切割磁感线2019年II卷第16题:电磁感应现象中的v-t图象2019年I卷第17题: 电磁感应2019年I卷第18题: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2019年I卷第19题:电磁感应现象¡éY交变电流2019年I卷第16题:理想变压器2019年II卷第21题:理想变压器2.实验题(1)力学2019年I卷第22题:测定木块与水平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2019年II卷第22题:用平抛运动探究弹性势能2019年I卷第22题:小车加速度与钩码质量之间的关系2019年I卷第22题:测小车通过凹形桥的速度2019年II卷第22题:测量物块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2019年II卷第23题:探究弹簧的劲度系数k与其长度(圈数)的关系(2)电磁学2019年II卷第22题:伏安法测电阻(内接法与外接法的误差比较)2019年I卷第23题:测定多用电表内电池的电动势和内阻2019年II卷第23题:多用电表的基本原理(电表的改装)2019年I卷第23题:测量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2019年I卷第23题:电表的改装和校准2019年II卷第23题:半偏法测电表的内阻3.计算题(1)力学2019年I卷第24题:直线运动的合成与分解(两车在x、y轴上运动,其间连接均匀伸长的橡皮筋,通过其上点R的运动情况推算B车的运动速度)2019年I卷第24题:直线运动,安全行驶的最大距离与最大速度(晴天与雨天的动摩擦因数不同)2019年II卷第24题:运动员在竖直方向上的运动(自由落体运动、有与速度相关的阻力的运动)2019年II卷第25题:v-t图象、直线运动及牛顿运动定律(板、块模型)2019年I卷第25题:牛顿运动定律及匀变速运动2019年II卷第25题:牛顿第二定律、匀变速直线运动(2)电磁学2019年II卷第24题:带电粒子在匀强电场中的圆周运动2019年I卷第24题:力的平衡、安培力2019年II卷第24题:动能定理、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运动2019年I卷第25题:电磁感应定律、电容器、安培力、牛顿第二定律2019年I卷第25题:平抛运动、带电粒子在匀强电场中的运动、能量守恒、电势、电势差与电场强度的关系2019年II卷第25题:导体棒在圆环上做切割磁感线的运动4.选考部分每个模块中的(1),未做说明的均为5选3的选择题(1)选修3-32019年I卷第33题(1):分子力、分子力做功、分子动能和分子势能2019年II卷第33题(1):分子运动、热力学第一定律、等压变化2019年I卷第33题(1):热力学第一定律、气体的压强2019年II卷第33题(1):分子动理论、液晶、干湿泡湿度计2019年I卷第33题(1):晶体与非晶体2019年II卷第33题(1):分子动理论2019年I卷第33题(2):盖-吕萨克定律、玻意耳定律2019年II卷第33题(2):玻意耳定律2019年I卷第33题(2):盖-吕萨克定律、玻意耳定律2019年II卷第33题(2):盖-吕萨克定律、玻意耳定律2019年I卷第33题(2):盖-吕萨克定律、查理定律2019年II卷第33题(2):玻意耳定律(2)选修3-42019年I卷第34题(1):机械波、质点的振动2019年II卷第34题(1):弹簧振子(填空)2019年I卷第34题(1):波的图象、振动图象2019年II卷第34题(1):波的图象、振动图象2019年I卷第34题(1):光的双缝干涉2019年II卷第34题(1):光的折射、光的干涉2019年I卷第34题(2):全反射(玻璃立方体中心点光源发出的光线经一次折射不能射出的贴膜面积与立方体表面积之比)2019年II卷第34题(2):全反射、临界角2019年I卷第34题(2):光的折射、全反射2019年II卷第34题(2):全反射、折射率(平板玻璃下的面光源发出的光线在表面圆纸片边缘发生全反射)2019年I卷第34题(2):振动和波2019年II卷第34题(2):振动和波(3)选修3-52019年I卷第35题(1):核反应方程、结合能(填空)2019年II卷第35题(1):结合能2019年I卷第35题(1):天然放射现象2019年II卷第35题(1):原子物理中的物理学史2019年I卷第35题(1):光电效应2019年II卷第35题(1):波粒二象性2019年I卷第35题(2):动量守恒定律、匀变速直线运动(两物块在粗糙水平面上运动、弹性碰撞、运动至静止)2019年II卷第35题(2):碰撞中的动量守恒和能量守恒2019年I卷第35题(2):动量守恒、能量守恒、自由落体运动2019年II卷第35题(2):验证动量守恒定律2019年I卷第35题(2):验证动量守恒定律2019年II卷第35题(5):动量守恒定律五、备考策略1、研究课程标准、高考试题和考试大纲,掌握高考命题动向。
2024年全国高考物理考试大纲
2024年全国高考物理考试大纲高考物理作为一门重要的学科考试,对于学生的科学素养和综合能力的考查具有关键作用。
2024 年全国高考物理考试大纲旨在为广大考生明确考试的范围、要求和重点,引导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学习和备考。
一、考试目标高考物理着重考查考生的物理学科核心素养,包括物理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和科学态度与责任。
通过考试,检验考生对物理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以及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考试范围涵盖力学、热学、电磁学、光学、近代物理等方面的知识。
1、力学部分包括质点运动学、牛顿运动定律、功和能、动量守恒定律、机械振动和机械波等。
考生需要熟练掌握物体的受力分析、运动状态的描述和计算,以及能量和动量的转化与守恒规律。
2、热学部分涉及热力学第一定律、热力学第二定律、理想气体状态方程等内容。
要求考生理解热现象的微观本质,掌握气体的性质和相关规律。
3、电磁学部分涵盖电场、磁场、电磁感应、交流电等知识。
考生应熟练掌握电场和磁场的性质、电磁感应现象的规律,以及交流电的产生和传输。
4、光学部分包含光的折射、反射、干涉、衍射等。
需要考生理解光的波动性和粒子性,掌握光学现象的基本原理和相关计算。
5、近代物理部分主要有原子结构、原子核物理等内容。
考生要了解微观世界的基本结构和规律,以及核能的利用等相关知识。
三、考试要求1、理解能力考生能够理解物理概念、规律的确切含义,清楚物理规律的适用条件,以及它们在简单情况下的应用。
能够识别和区分相似的物理概念和规律,理解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2、推理能力考生应能够根据已知的物理知识和条件,进行逻辑推理和论证,得出正确的结论。
能够运用数学工具处理物理问题,进行相关的推导和计算。
3、分析综合能力能够对复杂的物理问题进行分解和分析,找出其中的关键因素和主要关系,综合运用物理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
4、应用数学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考生要能够根据具体问题列出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式,进行推导和求解,并根据结果得出物理结论。
2018全国卷理综物理考试大纲解读.doc
2018全国卷理综物理考试大纲解读物理:注意社会热点和高中知识点的对接2018的全国卷理综物理的考试大纲与2017年考试大纲相比较,从考试忖标到考试范围上看没有任何的改动和变化,其最大的特点就是稳定。
对2018年复习备考建议:研究全国卷,把准全国试卷的脉搏。
特别注意一些社会热点问题和高中知识点的对接问题,例如动量是物理学中最重要的概念之一。
动量守恒定律是与能量守恒定律同等重要的基本物理规律,在宏观、宇观、微观世界都成立。
动量的概念起源于力学,但贯穿热学、电磁学、光学、近代物理等领域。
对动量的学习,不仅有利于理解力学现象、掌握力学规律,而且有利于深入理解其他内容。
比如,动量的学习有利于理解气体压强的微观解释、光子动量的概念等。
所以对动量的复习,要注意动量观点解决解决实际的问题,例如,理解火箭发射的基本原理等。
回归课本,夯实基础。
在概念和规律上投入主要精力,不要放弃课本,我们不难发现一些题目的背景材料来自教材上的“小发明”“小制作”“小实验”。
正确处理习题训练与能力提高的关系。
高考对学生能力的考查是不容置疑的,但能力的培养不能靠题海战术。
备考中习题的训练尽管占据着及其重要的位置,但绝不能“重结论、轻过程;重计算、轻分析,重定量、轻定性”。
习题训练要做到:以近几年新课标的高考题为主,以中等难度题为主。
加强变式训练,注意一题多变、一题多解、一法多用、多题归一,培养学生多角度、全方位、深层次地去思考问题,增强应变能力。
规范化做题,规范化包括学科用语、解题格式、计量单位、实验操作等的规范化。
及时改错,对平时训练过程中出现的错误要及时进行错因分析,减少错误在头脑里存留的时间,避免重复出错。
提高审题能力,审题的目的是提取题目中的有效信息, 它包括对关键词语的理解、隐含条件的挖掘、干扰因素的排除等;从而建立起所熟知的物理模型。
生物:核心知识、实践和探究能力重点考查山东省实验小学生物教研组长宋菁与2017年比,2018年的考试大纲生物部分在“考试目标与要求”、“考试范围与要求”两方面没有任何变化,预计2018年全国卷生物试题在知识广度和能力深度考查方面会继续充分体现考试目标和要求,重点考查考生对生物学核心知识、生物学实践和探究能力的掌握情况,引导高中教学全面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方向。
全国新课标高考物理考试大纲
2017年全国新课标高考物理考试大纲Ⅰ.考试性质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简称“高考”)是由合格的高中毕业生和具有同等学力的考生参加的选拔性考试。
高等学校根据考生的成绩,按已确定的招生计划,德、智、体全面衡量,择优录取。
因此,高考应有较高的信度、效度、必要的区分度和适当的难度。
Ⅱ.考试内容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文化素质的要求,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03年颁布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确定课程标准实验省(自治区、直辖市)高考理工类物理科考试内容。
考试内容包括知识和能力两个方面。
高考物理试题着重考查考生知识、能力和科学素养,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注重科学技术和社会、经济发展的联系,注意物理知识在生产、生活等方面的广泛应用,以有利于高校选拔新生,并有利于激发考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培养实事求是的态度,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促进“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课程培养目标的实现。
一、考试目标与要求高考物理在考查知识的同时注重考查能力,并把对能力的考查放在首要位置。
通过考核知识及其运用来鉴别考生能力的高低,但不把某些知识与某种能力简单地对应起来。
目前,高考物理科要考核的能力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理解能力理解物理概念、物理规律的确切含义,理解物理规律的适用条件,以及它们在简单情况下的应用;能够清楚认识概念和规律的表达形式(包括文字表述和数学表述);能够鉴别关于概念和规律的似是而非的说法;理解相关知识的区别和联系。
2.推理能力能够根据已知的知识和物理事实、条件,对物理问题进行逻辑推理和论证,得出正确的结论或作出正确的判断,并能把推理过程正确地表达出来。
3.分析综合能力能够独立地对所遇的问题进行具体分析、研究,弄清其中的物理状态、物理过程和物理情境,找出其中起重要作用的因素及有关条件;能够把一个复杂问题分解为若干较简单的问题,找出它们之间的联系;能够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运用物理知识综合解决所遇到的问题。
2012年全国理综卷(大纲版)物理部分试题解析
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版)理科综合能力测试物理部分试题解析【试卷总评】试题依据高考大纲,覆盖高中物理全部内容,重点考查高中物理的主干知识,难度适宜,效度好,信度高,具有一定的区分度。
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第I卷1至4页,第II卷5至11页。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I卷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并贴好条形码。
请认真核准条形码上的准考证号、姓名和科目。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3.第I卷共21小题,每小题6分,共126分。
二、选择题:本题共8题。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有的有多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选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
14.下列关于布朗运动的说法,正确的是A.布朗运动是液体分子的无规则运动B. 液体温度越高,悬浮粒子越小,布朗运动越剧烈C.布朗运动是由于液体各部分的温度不同而引起的D.布朗运动是由液体分子从各个方向对悬浮粒子撞击作用的不平衡引起的【答案】:BD【分析点拨】主要要熟练记忆分子动理论的相关概念。
【解析】:布朗运动是悬浮颗粒的无规则运动,不是液体分子的运动,选项A错;液体的温度越高,悬浮颗粒越小,布朗运动越剧烈,选项B正确;布朗运动是由于液体分子从各个方向对悬浮粒子撞击作用不平衡引起的,选项C错,选项D正确。
【考点定位】本题考查分子运动论的基本内容。
15.23592U经过m次α衰变和n次β衰变20782Pb,则A.m=7,n=3B.m=7,n=4C.m=14,n=9D.m=14,n=18【答案】:B【分析点拨】熟记衰变过程中质量数和电荷数的变化特点是解题的关键。
【解析】:原子核每发生一次α衰变,质量数减少4,电荷数减少2;每发生一次β衰变,质量数不变,电荷数增加1。
高考理科物理知识点大纲
高考理科物理知识点大纲高考是每个学生都无法回避的一场考试,它对于每个学生来说都至关重要。
而在高考理科物理中,一定要掌握的知识点是一项必修任务。
本文将介绍高考理科物理知识点的大纲,帮助学生系统整理所需掌握的内容。
1. 力学力学是物理学的基础。
在高考中,力学是一个重要的知识点,其中包括以下内容:(1) 物体的运动:包括直线运动、曲线运动和圆周运动等。
(2) 受力分析:包括重力、弹力、摩擦力、浮力等。
(3) 牛顿三大定律:描述物体受力和加速度之间的关系。
(4) 机械能:包括动能和势能,并且学习如何在实际问题中应用它们。
(5) 转动:包括转动惯量、角动量和角加速度等。
另外,还要掌握转动平衡、力矩和杠杆原理等概念。
2. 动力学动力学是力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它研究物体的运动和力之间的关系。
(1) 牛顿第二定律:描述物体的加速度与作用力之间的关系。
(2) 弹性碰撞:包括动量守恒和动能守恒等概念。
(3) 引力:包括行星运动、地球引力和万有引力等。
3. 热学热学是研究热量和温度的科学。
在高考中,热学是一个重要领域,需要了解以下内容:(1) 温度和热量:了解温度的定义和热量的传递方式,如传导、对流和辐射等。
(2) 理想气体:了解理想气体定律,并学习如何应用它们解决实际问题。
(3) 热力学第一定律:掌握内能、功和热量之间的关系。
(4) 热力学第二定律:了解热力学过程的可逆性和不可逆性。
4. 光学光学是研究光的传播和特性的科学。
在高考中,光学是一个重要的知识点,包括以下内容:(1) 光的反射和折射:了解光的传播规律,掌握折射定律和反射定律。
(2) 光的成像:掌握凸透镜和凹透镜成像规律,学习如何解决相关问题。
(3) 光的波动性和粒子性:了解光的波动性和粒子性之间的关系。
(4) 光的干涉和衍射:了解光的干涉和衍射现象,并学习如何应用它们。
5. 电学电学是研究电荷和电场的科学。
在高考中,电学是一个重要的知识点,包括以下内容:(1) 静电场:了解静电荷和静电场的产生和特性,掌握库仑定律。
高考大纲全国理综物理试卷解析(精析word版)-教师版
高中物理学习材料(马鸣风萧萧**整理制作)【试卷总评】试题依据高考大纲,覆盖高中物理全部内容,重点考查高中物理的主干知识,难度适宜,效度好,信度高,具有一定的区分度。
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第I卷1至4页,第II卷5至11页。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I卷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并贴好条形码。
请认真核准条形码上的准考证号、姓名和科目。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3.第I卷共21小题,每小题6分,共126分。
二,选择题:本题共8题。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只有一个选项份额和题目要求,有的有多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选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德0分。
14.下列关于布朗运动的说法,正确的是A.布朗运动是液体分子的无规则运动B. 液体温度越高,悬浮粒子越小,布朗运动越剧列C.布朗运动是由于液体各部分的温度不同而引起的D.布朗运动是由液体分子从各个方向对悬浮粒子撞击作用的不平衡引起的15. 23592U经过m次α衰变和n次β衰变20782Pb,则A.m=7,n=3B.m=7,n=4C.m=14,n=9D.m=14,n=18【答案】:B【解析】:经过α衰变次数为(235-207)÷4=7,经过β衰变次数为4次,选项B正确。
【考点定位】此题考查原子核衰变次数的计算。
16.在双缝干涉实验中,某同学用黄光作为入射光,为了增大干涉条纹的间距,该同学可以采用的方法有A.改用红光作为入射光B.改用蓝光作为入射光C.增大双缝到屏的距离D.增大双缝之间的距离17质量分别为m1和m2、电荷量分别为q1和q2的两粒子在同一匀强磁场中做匀速圆周运动,已知两粒子的动量大小相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5年高考考试说明——理科综合
Ⅰ.考试性质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简称“高考”)是合格的高中毕业生和具有同等学力的考生参加的选拔性考试。
高等学校根据考生的成绩,按已确定的招生计划,德、智、体全面衡量,择优录取。
因此,高考应有较高的信度、效度、必要的区分度和适当的难度。
Ⅱ.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一、答卷方式
闭卷、笔试。
二、考试时间
考试时间150分钟,试卷满分300分。
三、科目分值
物理110分、化学100分、生物90分。
各学科试题只涉及本学科内容,不跨学科综合。
四、题型
试卷包括选择题和非选择题,非选择题一般包括填空、实验、作图、计算、简答等题型。
五、试卷结构
1、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
第Ⅰ卷为生物、化学、物理三个科目的必考题,题型为选择题。
共21题,每题6分,共计126分。
其中生物6道题(单项选择题),化学7道题(单项选择题),物理8道题(包括单项选择题和多项选择题)。
第Ⅱ卷由生物、化学、物理三科的必考题和选考题构成。
生物、化学、物理各科选考内容的分值控制在15分左右。
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文化素质的要求,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03年颁布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实验)》和《201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物理科)》,结合教学实际,确定高考理工类物理科考试内容。
考试内容包括知识和能力两个方面。
高考物理试题着重考查考生知识、能力和科学素养,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注重科学技术和社会、经济发展的联系,注意物理知识在生产、生活等方面的广泛应用,以有利于高校选拔新生,并有利于激发考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培养实事求是的态度,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促进“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课程培养目标的实现。
一、考试目标与要求
高考物理在考查知识的同时注重考查能力,并把对能力的考查放在首要位置。
通过考查知识来鉴别考生能力的高低,但不把某些知识与某种能力简单地对应起来。
高考物理科要考查的能力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理解能力
①理解物理概念、物理规律的确切含义,理解物理规律的适用条件,以及它们在简单情况下的应用;
②能够清楚认识概念和规律的表达形式(包括文字表述和数学表述);
③能够鉴别关于概念和规律的似是而非的说法;
④理解相关知识的区别和联系。
2.推理能力
①能够根据已知的知识和物理事实、条件,对物理问题进行逻辑推理和论证,得出正确的结论或作出正确的判断;
②能把推理过程正确地表达出来。
3.分析综合能力
①能够独立地对所遇的问题进行具体分析、研究,弄清其中的物理状态、物理过程和物理情境,找出其中起重要作用的因素及有关条件;
②能够把一个复杂问题分解为若干较简单的问题,找出它们之间的联系;
③能够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运用物理知识综合解决所遇到的问题。
4.应用数学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
①能够根据具体问题列出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式,进行推导和求解,并根据结果得出物理结论;
②能运用几何图形、函数图像进行表达、分析。
5.实验能力
①能独立的完成表1、表2中所列的实验,能明确实验目的,能理解实验原理和方法,能控制实验条件,会使用仪器,会观察、分析实验现象,会记录、处理实验数据,并得出结论,对结论进行分析和评价;
②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制定解决方案;
③能运用已学过的物理理论、实验方法和实验仪器去处理问题,包括简单的设计性实验。
这五个方面的能力要求不是孤立的,着重对某一种能力进行考查的同时在不同程度上也考查了与之相关的能力。
同时,在应用某种能力处理或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种也伴随着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过程。
因而高考对考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等探究能力的考查渗透在以上各种能力的考查中。
二、考试内容与要求
考查力学、热学、电磁学、光学、原子物理学、原子核物理学等物理知识。
考虑到课程标准中物理知识的安排和高校录取新生的基本要求,把考试内容分为必考内容和选考内容两部分。
必考内容为必修模块物理1、物理2和选修模块3-1、3-2的内容,具体考试范围与内容要求见表1。
选考内容为选修模块3-3、3-4、3-5三个模块的内容,考生任意选考一个模块的内容,具体考试范围与内容要求见表2。
对各部分知识内容要求掌握的程度,在表1、表2中用罗马数字Ⅰ、Ⅱ标出。
Ⅰ、Ⅱ的含义如下:
Ⅰ.对所列知识要知道其内容及含义,并能在有关问题中识别和直接使用,与课程标准中“了解”和“认识”相当。
Ⅱ.对所列知识要理解其确切含义及与其他知识的联系,能够进行叙述和解释,并能在实际问题的分析、综合、推理和判断等过程中运用,与课程标准中“理解”和“应用”相当。
表1:必考内容范围及要求
必修模块物理1、物理2
力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