伸缩臂式履带起重机抗倾覆稳定性研究

合集下载

起重机抗倾覆稳定性分析

起重机抗倾覆稳定性分析

起重机抗倾覆稳定性分析起重机是一种用于搬运重物的机械设备,广泛应用于建筑工地、港口、物流中心等多个领域。

在使用起重机的过程中,由于吊重物的不稳定性和外部环境的影响,很容易发生倾覆事故,对人员和设备造成严重损失。

对起重机的抗倾覆稳定性进行分析和研究,对提高起重机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具有重要意义。

起重机抗倾覆稳定性分析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1. 结构设计分析起重机的结构设计是影响其抗倾覆稳定性的重要因素。

一般来说,起重机的主要结构包括起重臂、主臂、塔杆等,这些结构的设计合理与否直接影响到起重机的稳定性。

起重臂的长度、角度、材料的选择等都将对起重机的抗倾覆稳定性产生影响。

起重机在设计时需要考虑到其工作环境、所需承载的重量等因素,从而保证其稳定性和安全性。

2. 工作状态分析起重机在使用过程中会处于不同的工作状态,包括起升、平移、回转等动作。

这些工作状态下的受力情况会对起重机的稳定性产生影响。

在吊重物时,重物的挂点位置、重心位置等因素都会对起重机的稳定性产生影响。

需要对不同工作状态下的受力情况进行分析,以保证起重机在各种工作状态下都能保持稳定。

3. 外部环境分析外部环境的变化也会对起重机的稳定性产生影响。

风力、地面的坚固程度、工作区域的空间限制等因素都会影响到起重机的稳定性。

在实际使用中,需要对外部环境的变化进行预测和分析,从而采取相应的措施来保证起重机的稳定性。

4. 抗倾覆控制系统分析抗倾覆控制系统是用于保证起重机在工作过程中保持稳定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般来说,抗倾覆控制系统包括倾覆传感器、控制器、液压阀等多个部分,通过这些部分的协同作用,保证起重机在工作过程中不会发生倾覆事故。

对抗倾覆控制系统的设计和运行进行分析,可以有效地提高起重机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通过以上几个方面的分析,可以全面了解起重机的抗倾覆稳定性,并从结构设计、工作状态、外部环境和抗倾覆控制系统等方面对起重机进行改进和优化,从而保证其在工作过程中能够保持稳定,并减少倾覆事故的发生。

起重机抗倾覆稳定性分析

起重机抗倾覆稳定性分析

起重机抗倾覆稳定性分析起重机在吊运作业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在进行吊装作业时,起重机抗倾覆稳定性是非常重要的考虑因素。

因此本文将对起重机抗倾覆稳定性进行分析,以便更好地了解其影响因素和稳定性设计。

一、抗倾覆稳定性的概念抗倾覆稳定性是指起重机在吊装作业中避免发生倾覆的能力。

起重机在吊装作业中承受的荷载是非常巨大的,因此其稳定性非常重要。

倾覆是指在起重机运行中,因为受到外部作用力的影响而导致整个起重机倾倒或失去平衡,造成了严重的安全隐患。

抗倾覆稳定性的分析对于起重机的安全运行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二、影响因素1.载荷和重心位置:起重机在吊装作业中所承受的货物重量和重心位置都会对其抗倾覆稳定性造成影响。

当起重机吊装的货物重量过大或重心位置不稳定时,会增加起重机发生倾覆的风险。

2.风速和风向:气象条件是影响起重机抗倾覆稳定性的重要因素之一。

当风速过大或者风向不稳定时,都会对起重机的稳定性造成影响,加大了起重机发生倾覆的风险。

3.地面条件:起重机的工作地点地面条件也会对其抗倾覆稳定性造成影响。

如果起重机工作地点地面不平整或者承载能力较低,都会增加起重机发生倾覆的风险。

4.操作人员技能和经验:操作人员对于起重机的操作技能和经验也是影响起重机抗倾覆稳定性的重要因素。

操作人员需要具备良好的技能和经验,才能够保证起重机在吊装作业中的稳定性。

三、稳定性设计和措施1.合理的载荷和重心设计:对于起重机的设计者来说,需要充分考虑货物的重量和重心位置,合理设计起重机的结构和重心位置,以保证其抗倾覆稳定性。

2.风速和风向监测:在起重机的作业现场,需要设置风速和风向监测装置,及时监测气象条件的变化,以便及时采取措施来保证起重机的稳定性。

3.地面条件检查:在起重机的作业前需要对地面条件进行检查,如果地面条件不符合要求,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来加固地面,以确保起重机的稳定性。

4.操作人员培训:对于起重机的操作人员来说,需要定期进行专业的培训,提高其操作技能和经验,以确保起重机在吊装作业中的安全稳定性。

起重机抗倾覆稳定性分析

起重机抗倾覆稳定性分析

起重机抗倾覆稳定性分析
起重机抗倾覆稳定性是指在吊装运输过程中,起重机能够保持稳定,不发生倾覆的能力。

起重机倾覆可能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和设备损坏,因此对起重机的抗倾覆稳定性进行
分析是非常重要的。

1. 起重机的基础稳定性:起重机的基础是起重机的支撑系统,包括支腿、重心和吊
臂等部分。

这些部件需要通过合理的设计和制造,保证其足够的强度和刚度,以及适当的
支撑面积,以提供稳定的基础。

2. 起重机的自重和荷载分布:起重机的自重和附加荷载会对其稳定性产生影响。


重机的自重应该合理分布在各个支撑点上,避免出现过大的荷载偏差,导致局部失稳。

3. 起重机的工作半径:起重机的工作半径是指起重机从回转中心到起冠的水平距离。

工作半径越大,起重机的倾覆风险越高。

在起重机操作中,应该合理控制起重机的工作半径,避免超过其安全范围。

4. 起重机的斜坡工况:起重机在斜坡上工作时,由于斜坡的倾斜度和起重机的工作
状态的变化,可能会引起额外的倾覆风险。

在斜坡工作条件下,需要进行相关的稳定性计算,确定起重机的可操作范围。

5. 起重机的操作限制:对于起重机的使用,应制定相应的操作规程和限制,限制起
重机的工作条件,避免出现过大的风力、地震等外部因素,增加起重机的倾覆风险。

起重机抗倾覆稳定性分析

起重机抗倾覆稳定性分析

起重机抗倾覆稳定性分析起重机是重型机械设备,在施工和生产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由于其高度和重量,起重机的不稳定性和抗倾覆能力是研究的重点之一。

对于起重机的抗倾覆稳定性分析,需要考虑多方面的因素,包括起重机的结构特点、环境条件以及使用情况等。

首先,起重机的结构特点是决定其抗倾覆稳定性的重要因素之一。

起重机的结构分为塔式起重机和移动式起重机两种,其各自的设计特点和施工场地条件不同,导致抗倾覆能力也不同。

塔式起重机采用纵向滑动式爬升或全回转式爬升机构,通常采用悬臂臂长较长的设计,使得起重机的基础承载能力要求更高,同时也会影响其抗倾覆能力;移动式起重机的悬臂臂长较短,相比塔式起重机更容易受到外力的影响,因此抗倾覆稳定性问题更为突出。

其次,环境条件也是起重机抗倾覆稳定性分析中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之一。

起重机的稳定性受到多种环境因素的影响,如风力、地基承载力、地形、工作面地面承载力差异等。

尤其是工程施工现场,经常需要在颠簸、不平的地面上运行,这种地面承载能力差的情况更容易使起重机发生倾覆事故。

此外,启重机使用情况也是抗倾覆稳定性分析的重要参考因素。

因为起重机在使用过程中存在一定的操作和维护人员误差等,并且承受的载荷、操作方式、作业角度等都对其稳定性产生影响。

而起重机在工程施工现场等工作场合中,需要完成各种各样的作业任务,难免会存在异动、超载等情况,从而对起重机的抗倾覆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因此,在对起重机的抗倾覆稳定性进行分析时,需要将其结构特点、环境条件以及使用情况等多种因素进行综合考虑,以更好地掌握其抗倾覆能力强弱,并在实际使用过程中进行适当的改善和控制。

特别是在施工现场等环境恶劣的情况下,应加强对起重机安全性和稳定性的检查和管理,提高其使用安全水平,减少事故发生的风险。

履带车抗倾覆稳定性计算分析

履带车抗倾覆稳定性计算分析

高空作业车抗倾覆稳定性计算分析抗倾覆稳定性是高空作业车的基本安全性能之一。

由于高空作业车在工作时所受的载荷 情况复杂,需要找出一种比较方便计算且能充分考虑到各种载荷作用关系的间接校核方法进 行验证。

目前我国对高空作业机械有 4种校核方法:高空车国家标准校核方法、起重机校核方法、 平台消防车校核方法、ISO 国际标准方法。

本高空作业车将以流动式起重机的标准(GB/T19924-2005/IS04305:1991 )为基础,结合其他方法提出一种既合理又实用的分析方 法,以满足该高空作业车抗倾覆稳定性的校核条件。

1高空作业车受力分析高空作业车的一个或多个受力构件失去保持稳定平衡的能力,称为高空作业车的失稳, 产生的原因有工作斗过重、支撑面倾斜或风力等一个或多个因素造成的。

在分析本车抗倾覆稳定性之前了解机械本身的受力情况是十分必要的。

图1为本车结构示意图, 除了受到本身各个部件的重力、 自重之外还要受到惯性力。

为了研究高空作业车的承载能力, 将自身重力视为稳定力,外界受力视为倾覆力。

1-工作斗, 2-上臂, 3-下臂, 4-履带地盘风力(有风工况)及工作人员 获取其极限位置的工况,往往图1高空作业车结构示意图(1)2高空作业车倾翻线的确定高空作业车失稳倾覆时的倾翻线是由其支腿尺寸确定的,在相邻支腿连线构成的梯形 中,离重心距离最短的那一条边即为倾翻线。

图2为高空作业车底盘支腿伸出位置图,支腿支撑点之间的连线为倾翻线。

1-支腿,2-回转支撑3高空作业车抗倾覆稳定性的计算借鉴起重机设计规范中关于流动式起重机稳定性计算的方法对高空作业车的抗倾覆稳定性进行分析计算。

根据工作状态的不同,分为无风静载、有风动载、非工作状态3种状态。

3.1无风静载在无风静载工况下采用“稳定系数法”进行分析,既稳定系数K 等于倾覆线内侧的稳 定力矩M s 与倾覆线外侧的倾覆力矩 M t 的比值,K=M s /M t 。

当K=1时为临界值;当K>1时, 为稳定值;当K<1时为失稳值。

履带式起重机抗倾覆稳定性分析

履带式起重机抗倾覆稳定性分析

文章编号:100926825(2009)1020350202履带式起重机抗倾覆稳定性分析收稿日期:2008212203作者简介:熊 飞(19822),男,助理工程师,广东力特工程机械有限公司,广东广州 510000于海亮(19832),男,中南林业科技大学硕士研究生,湖南长沙 410004熊 飞 于海亮摘 要:介绍了履带式起重机的组成和主要技术参数,针对履带式起重机在作业过程中存在倾覆的稳定性问题,对其进行了受力分析与计算,从而增强履带式起重机抗倾覆的稳定性,确保吊装任务的安全性。

关键词:履带式起重机,抗倾覆稳定性,受力分析中图分类号:TU607文献标识码:A 在工程建设中,起重机吊装作业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随着建筑施工机械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对起重机安全性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履带式起重机是一种高层建筑施工用的自行式起重机。

接地面积大,通过性好,适应性强,可带载行走,适用于建筑工地的吊装作业,可进行挖土、夯土、打桩等多种作业。

1 稳定性分析的必要性在吊装作业中,所有履带式起重机的额定载荷表都注明:所列额定值均假定起重机支承在坚实的支承表面上,即只有履带的支承可以保证在整个操作过程中,起重机的水平偏差保持在规定范围之内,起重机不致由于支承物松动而摇晃或歪斜,才允许使用表格中的额定载荷值。

为保证起重机在作业过程中安全可靠,就有必要对其支承面的受力进行分析。

在特殊工况下,例如:履带式起重机被置在具有地下结构的上面进行作业时,对支承面的受力进行分析与计算就显得尤为重要。

履带式起重机超载吊装时或由于施工需要而接长起重臂时,为保证起重机的稳定性及在吊装中不发生倾覆事故需进行整个机身在作业时的稳定性验算。

验算后,若不能满足要求,则应采用增加配重等措施。

2 履带式起重机的组成和主要技术参数2.1 履带式起重机的组成1)动臂。

动臂为多节组装桁架结构,调整节数后可改变长度,其下端铰装于转台前部,顶端用变幅钢丝绳滑轮组悬挂支承,可改变其倾角。

履带起重机稳定性影响因素分析

履带起重机稳定性影响因素分析

履带起重机稳定性影响因素分析【摘要】履带起重机在工业中处于一个重要的位置,装载和称重等一系列工作皆由其完成。

为了更好地将履带起重机用于工业作业中,为了更好地改善履带起重机的弊端,加快其研究开发。

本文对履带起重机的稳定性进行了研究分析,主要从起重机的主要机构及其作用和各部分对稳定性的影响进行分析,以期可以为国家研发履带起重机的项目提出有利的意见和建议。

【关键词】履带起重机稳定性影响因素在我国的重工业发展当中,机械制造业起着链接的作用。

履带起重机的发展与研究能为将来的工业作业带来更加庞大的利益与便利。

那么,关于履带起重机的运用方面以及其主要的操作方式,都是应该被了解和认识的。

本文对于影响其稳定性的因素进行了研究和探讨,并以此做出简单分析。

1 履带起重机的主要用途履带起重机是以履带及其支撑驱动装置为运行部分的流动式起重机,可用来进行机械设备和重型器械的检查、检修,在各生产环节中充当搬运者的角色。

履带起重机是用来运输材料、吊重和装卸重型物件的机器,这种起重机通常不使用支腿,所以可带载行驶。

在道路疏通、石油化工、兴修水利等重大工程中都充当重要角色。

履带起重机的主要机体是用一种高强度、低成本的材料制成的。

其它部分则分别是动力机械、工作台以及起重臂和转台[1]。

目前对于履带起重机的稳定性研究主要来源于对其臂架的稳定性研究。

根据分析,排除不确定因素,其主要影响在于在设计的过程中受到加工制造、材料特性、组件尺寸等部分的影响。

因此,从多角度分析臂架对于履带起重机的稳定性影响是有必要的。

那么借鉴其它文献资料,本文于臂架的部件将做着重分析。

2 关于稳定性的研究对于稳定性的研究从力学发展的伊始便没有停止过,随着工业化的发展和进步,稳定性更显得尤为重要。

专业人士为此制定了一系列的研究方法和分析实践,最为人熟知的是势能驻值法、微分方程法、能量法以及有线单元法等。

除此之外,18世纪一些国外的科学家对于稳定性就提出过相关理论,但由于当时社会还处于封建时期,对于科学研究并不能做到全面支持和肯定,这使当时的研究受到很大的局限性和约束性[2]。

履带吊的稳定性分析与调整方法

履带吊的稳定性分析与调整方法

履带吊的稳定性分析与调整方法履带吊是一种常见的大型工程机械,广泛应用于各类工地和建筑项目中。

然而,由于工作环境的不同,履带吊在使用过程中常常会遇到稳定性问题,例如在不平坦的地面上工作时容易出现晃动或倾斜。

为了确保履带吊的安全运行和工作效率,我们需要对其稳定性进行分析,并采取相应的调整方法。

1. 稳定性分析在分析履带吊的稳定性之前,首先需要了解其结构。

履带吊由底盘、回转机构、起重机构和驾驶驾驶室等部分组成。

底盘上装有特殊的履带装置,用于提供支撑力和行走力,回转机构则负责实现吊臂的旋转,起重机构用于进行吊运作业。

履带吊的稳定性受到各个部分的影响,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地基条件:地基的稳定性直接影响着履带吊的稳定性,对于不平坦的地面,履带吊容易产生晃动或倾斜。

- 吊臂高度和工作半径:吊臂高度和工作半径的增加会导致重心位置上升,从而影响履带吊的稳定性。

- 载荷:履带吊在吊运过程中承受的载荷也是稳定性的重要因素,过大的载荷会使履带吊发生倾斜或不稳定状况。

- 外部环境:风速、地面坡度等外部环境因素也会对履带吊的稳定性产生影响。

2. 调整方法为了提高履带吊的稳定性,在实际操作中可以采取以下方法进行调整:- 选择适宜的工作地点:在底盘支撑面积较小或地基不稳定的情况下,可以选取大面积平坦地面进行作业,以增加底盘的稳定性。

- 控制吊臂高度和工作半径:通过合理控制吊臂的高度和工作半径,将重心控制在合适的位置,以提高履带吊的稳定性。

- 控制载荷:根据履带吊的额定载荷进行作业,不超载运行,以防止履带吊产生倾斜或不稳定情况。

- 加装固定设备:在履带吊上加装稳定器或支撑架,增加其支撑面积,提高稳定性。

- 注意外部环境影响:在强风或地面坡度较大的情况下,要增加对履带吊的监控和控制,确保其安全运行。

总结通过对履带吊的稳定性进行分析与调整方法的探讨,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和理解履带吊工作中的稳定性问题,并且采取相应的措施来提高其稳定性。

起重机抗倾覆稳定性分析

起重机抗倾覆稳定性分析

起重机抗倾覆稳定性分析
起重机的抗倾覆稳定性是指在工作过程中,起重机各部件受到的外力或外力矩的作用下,能够保持平衡稳定的能力。

起重机的抗倾覆稳定性分析是对起重机进行力学分析,确定起重机的稳定性,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保证起重机的安全运行。

要对起重机的结构进行静态分析,确定起重机在不同工作状态下的受力情况。

这包括对其重心的位置、各个零部件的受力、承重点的位置等进行详细计算和分析。

重心的位置是决定起重机稳定性最重要的因素之一,一般来说,重心越低,起重机的稳定性越好。

要对起重机的稳定性进行动态分析,考虑到其在运动过程中产生的惯性力和加速度等动力学效应。

这需要对起重机进行运动学分析,确定其运动的加速度、速度、加速度等参数。

还需要考虑到不同工况下起重机的横向倾斜、纵向倾斜等因素对其稳定性的影响。

在进行抗倾覆稳定性分析时,还需要考虑到起重机所在的工作环境因素。

起重机作业时是否有风力的影响,是否在不平坦的地面上作业等。

这些环境因素都会对起重机的稳定性产生重要影响,需要进行相应的计算和分析。

在分析过程中,还需要结合起重机的结构特点,采用适当的方法和手段进行计算和分析。

可以利用静力学和动力学的基本原理进行计算,也可以通过计算机模拟和仿真技术进行分析。

根据分析结果,确定起重机的稳定性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解决。

可以通过增加起重机的质量、调整重心位置、加装抗倾覆装置等方式来提高起重机的稳定性。

还需要对操作人员进行培训和安全教育,加强对起重机操作的监控和管理,以确保起重机的安全使用。

起重机抗倾覆稳定性分析

起重机抗倾覆稳定性分析

起重机抗倾覆稳定性分析一、背景起重机是一种用于各种场合搬运物品的机械设备,应用广泛。

由于其功能特点,起重机在吊装重物时面临着倾覆的风险。

因此,研究起重机的倾覆稳定性非常重要。

本文章将探讨起重机的抗倾覆稳定性问题。

二、倾覆稳定性倾覆指物体在继续施加力的情况下,由稳定状态转向失稳状态。

起重机面临倾覆的原因主要包括横向力、重心高度偏移、摩擦力不足等因素。

倾覆稳定性问题的解决首先需要计算物体的倾覆力矩,来比较其与抗倾覆力矩之间的大小。

抗倾覆力矩是指在物体进行倾覆时,使它维持稳定状态所必需的力矩。

要计算抗倾覆力矩,需要考虑起重机的几何形状、重心位置、支座位置、支撑杆角度和长度等因素。

这些因素与抗倾覆力矩之间的关系非常复杂,需要进行大量的力学分析。

三、分析方法在分析起重机的倾覆稳定性时,通常采用静态分析。

这种方法可以在不考虑动态影响的情况下,快速地计算抗倾覆力矩。

下面是一个简单的起重机倾覆稳定性分析的过程:1. 确定重心位置和支撑杆位置。

2. 计算起重机横向力矩,并根据横向力矩计算倾覆力矩。

3. 计算支撑杆所提供的抗倾覆力矩。

4. 比较倾覆力矩和抗倾覆力矩是否处于稳定状态。

在实际的起重机工作中,通常需要进行动态分析。

动态分析可以更加准确地计算抗倾覆力矩,但其计算复杂度也更高。

四、提高抗倾覆稳定性的方法为了提高起重机的抗倾覆稳定性,可以采取下列措施:1. 降低起重机的中心重心高度。

2. 在机身两端增加重物以增加稳定性。

3. 设计凸轮或接触界面,以增加起重机的摩擦力。

4. 增加支撑杆的数量,以提供更多的抗倾覆力矩。

五、总结起重机的倾覆稳定性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其关系到人员和财产的安全。

在进行起重机工作前,必须确保其抗倾覆稳定性能达到规定标准。

为了提高抗倾覆稳定性,需要进行详细的力学分析,并采取适当的设计措施。

越野式伸缩臂叉装车整机稳定性理论计算方法和试验验证

越野式伸缩臂叉装车整机稳定性理论计算方法和试验验证

106AUTO TIMEAUTOMOBILE DESIGN | 汽车设计1 引言越野式伸缩臂叉装车是一种使用伸缩臂及安装在臂端的属具作为工作装置,集合了伸缩臂起重机、叉车、装载机等产品的特点,可进行搬运、铲装、吊载等多种作业,同时可有两轮转向、四轮转向、蟹行行驶等多种行驶模式,适应于多种地面状态的移动作业设备。

伸缩臂叉装车的整机稳定性,是指设备在行驶、作业过程中,整机抗倾覆的能力。

在行驶及作业时,地面平整度及车辆状态可能会对整机稳定性有较大影响,都会影响最终产品的安全性和使用性。

在设计初期就采用合适的方法对整车的倾翻稳定性情况进行计算,能最大限度的降低试验风险,而根据试验结果优化后的试验模型,也为后续的设计提供了参考依据。

2 稳定性性分析依据在作业时,伸缩臂叉装车可以根据不同工况需求,使用轮胎或稳定器作为接地支撑,稳定器一般布置在前桥前方,可以提高前方和侧方的作业区域。

同时为了提高越野能力,后桥多采用摆动式。

因此在计算稳定性时,倾翻线围成的稳定区域为图2所示的三角形ABC 区域。

针对整车稳定性的,目前国标、ISO 标准和欧洲标准及美标中都是采用模拟表1中几种典型工况的试验方式来验证。

根据国标苏宗洁 党伟 李海杰广西柳工股份有限公司 广西柳州市 545000摘 要: 结合越野式伸缩臂叉装车国标GBT 26949.14-2016,通过受力分析及力矩平衡计算,结合稳定区域分析,得出了越野式伸缩臂叉装车稳定性计算分析的理论计算方法。

通过试验验证了理论计算的可靠性,为伸缩臂叉装车的稳定性设计提供依据。

在产品开发设计伊始就可以初估虚拟样机的稳定性能,降低了样机设计制造和试验的风险。

关键词:伸缩臂叉装车 稳定性 试验验证越野式伸缩臂叉装车整机稳定性理论计算方法和试验验证GBT 26949.14-2016要求,稳定性验证需要通过五个测试,其中,试验1主要验证在不同臂长和臂仰角的带载工况下,整机的纵向稳定性。

图2 水平地面上的稳定三角形区域AB C试验2为模拟车辆在货物放低,轮胎行驶情况下纵向倾翻稳定性极限工况。

履带车抗倾覆稳定性计算分析

履带车抗倾覆稳定性计算分析

高空作业车抗倾覆稳定性计算分析抗倾覆稳定性是高空作业车的基本安全性能之一。

由于高空作业车在工作时所受的载荷情况复杂,需要找出一种比较方便计算且能充分考虑到各种载荷作用关系的间接校核方法进行验证。

目前我国对高空作业机械有4种校核方法:高空车国家标准校核方法、起重机校核方法、平台消防车校核方法、ISO国际标准方法。

本高空作业车将以流动式起重机的标准(GB/T19924-2005/ISO4305:1991)为基础,结合其他方法提出一种既合理又实用的分析方法,以满足该高空作业车抗倾覆稳定性的校核条件。

1 高空作业车受力分析高空作业车的一个或多个受力构件失去保持稳定平衡的能力,称为高空作业车的失稳,产生的原因有工作斗过重、支撑面倾斜或风力等一个或多个因素造成的。

在分析本车抗倾覆稳定性之前了解机械本身的受力情况是十分必要的。

图1为本车结构示意图,除了受到本身各个部件的重力、风力(有风工况)及工作人员自重之外还要受到惯性力。

为了研究高空作业车的承载能力,获取其极限位置的工况,往往将自身重力视为稳定力,外界受力视为倾覆力。

图1 高空作业车结构示意图1-工作斗,2-上臂,3-下臂,4-履带地盘2 高空作业车倾翻线的确定高空作业车失稳倾覆时的倾翻线是由其支腿尺寸确定的,在相邻支腿连线构成的梯形中,离重心距离最短的那一条边即为倾翻线。

图2为高空作业车底盘支腿伸出位置图,支腿支撑点之间的连线为倾翻线。

图2 高空作业车底盘支腿伸出位置图1-支腿,2-回转支撑3 高空作业车抗倾覆稳定性的计算借鉴起重机设计规范中关于流动式起重机稳定性计算的方法对高空作业车的抗倾覆稳定性进行分析计算。

根据工作状态的不同,分为无风静载、有风动载、非工作状态3种状态。

3.1无风静载在无风静载工况下采用“稳定系数法”进行分析,既稳定系数K 等于倾覆线内侧的稳定力矩M s 与倾覆线外侧的倾覆力矩M t 的比值,K=M s /M t 。

当K=1时为临界值;当K>1时,为稳定值;当K<1时为失稳值。

履带式起重机抗倾覆稳定性分析

履带式起重机抗倾覆稳定性分析

履带式起重机抗倾覆稳定性分析摘要:起重机吊装作业作为现代工程项目的重要内容,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履带式起重机在进行吊装作业时,各类控制动作会导致起重机系统的运动状态突然发生变化,在此条件下,会对起重机各个结构的稳定性及强度产生极大的影响。

因此,需要高度重视履带式起重机抗倾覆稳定性的分析工作。

本文分析了起重机产生倾覆的原因,对起重机抗倾覆、起重机稳定性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起重机;倾覆性;分析随着建筑工程数量的增多,起重机的使用也开始走向了一个新的高峰。

从表面上看,起重机本身的各项性能和参数都是固定的,仅仅是按部就班的操作。

可是对于建筑工程而言,不同阶段的施工特点存在差异,在施工标准和注意事项上也存在着较多的要求。

此时,起重机的使用绝对不能按照机械化的方法来完成,要从多个角度来出发,对抗倾覆稳定性做出一个深刻的了解,加强起重机的稳定性,促使其功能得到良好的展现,减少缺失与不足,达到安全、快速的工作目的。

一、稳定性分析的作用以履带式起重机为例,在吊装过程中,其额定载荷表中均注明:所列出的额定值,在假定的起重机支承一般在坚实的支承表面上,也就是说只有利用履带进行支承才能使整个操作过程得到保证。

保持起重机的水平差在规定的范围内,以避免起重机因为支承物松动摇晃而歪斜,只有这样,表格中额定载荷值才能被允许使用。

为了使起重机的安全可靠性得到保障,有必要对支撑面的受力进行详细分析。

在特殊情况下,例如:履带式起重机被放置在具有一定地下结构上进行作业时,进行支撑面受力情况进行计算和分析十分必要。

履带式起重机处于超载吊装时,因为施工的需要对起重臂进行接长,为了使起重机稳定性得到保障,并避免倾覆事故发发生,需要对整个机身的稳定性进行科学验算。

待到验算结束后,可以采用增加配重等措施。

二、起重机倾覆原因分析起重机在我国的使用年限并不短,其是很多建筑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工作性能的展现上,以及工作任务的完成方面都是非常优秀的。

关于起重机抗倾覆稳定性的分析

关于起重机抗倾覆稳定性的分析

120研究与探索Research and Exploration ·工艺与技术中国设备工程 2019.02 (下)起重机起升作业在工程建设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近年来,施工机械化水平不断提高,对起重机安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本文将探讨起重机倾覆原因以及基于物理仿真引擎技术的起重机倾覆稳定性系统设计等方面的内容。

1 起重机倾覆原因分析目前起重机的使用寿命并不短,它是许多建设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性能显示以及完成工作任务方面都非常出色。

通过对起重机倾覆原因的分析,发现起重机倾覆表现在很多方面,但经过总结分析,只是由于地面不牢固,或者在使用起重机的过程中,存在超载问题,最终导致起重机倾覆,导致起重机翻倒。

在分析起重机翻转的原因时,通常会受到计算工具等多种条件的限制。

传统的起重机设计一般采用静力分析方法,即在分析起重机受力时,将瞬时作用的动载荷视为连续作用的静力。

从我国现行规范出发,针对各种动载系数,从静力设计的角度对其中的大部分内容进行了分析和处理。

可是该项方法在实施的过程中,并没有办法得到准确的结果,自身的分析计算过程即便表现为简单的状态,但是对于起重机的真实工作状况而言,做不到一个特别正确的反应,给起重机抗倾覆原因分析带来较大的影响。

传统方法的缺陷问题。

对于小吨位的起重机并不是特别的明显,可是在大吨位的起重机当中,传统方法展现出的缺陷是特别突出的。

针对起重机后翻稳定性的动载系数,我国现行规范做了明确的规定,倘若依此进行设计,那么对于150t 及以上的起重机而言,其在轨迹的标准上需要≥8m 的标准。

对于国外的标准而言,150t 及以上的起重机在轨迹上需要保持在6m 及以下的标准上。

从实际作业的方法来看,倘若没有对起重臂的臂长做出一个准确的估量,或者是在载荷重量的确定过程中出现了差错的现象,很容易导致载荷的重量超过起重机本身能够承受的限度,进而造成倾覆。

2 基于物理仿真引擎技术的起重机倾覆稳定性系统设计基于物理仿真引擎技术的起重机防倾覆稳定系统设计的模块化设计方法,主要体现在对相关系统内部功能进行分析比较的基础上,对各种相关功能进行集中管理,进而形成新的模块。

起重机抗倾覆稳定性分析

起重机抗倾覆稳定性分析

起重机抗倾覆稳定性分析【摘要】本文通过对起重机抗倾覆稳定性进行分析研究,首先介绍了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在详细阐述了起重机抗倾覆稳定性的理论基础、稳定性分析方法、倾覆风险评估、结构改进措施以及案例分析。

通过案例分析,分析起重机在不同情况下的倾覆风险,同时探讨了如何通过改进措施提高起重机的抗倾覆稳定性。

结论部分总结了本文的研究成果,展望了未来的研究方向,并提出了相关的启示。

本文对于提高起重机抗倾覆稳定性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对起重机设计和使用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起重机, 抗倾覆, 稳定性分析, 理论基础, 方法, 风险评估, 结构改进, 案例分析, 结论, 展望, 启示.1. 引言1.1 引言起重机抗倾覆稳定性分析是指通过对起重机结构的理论分析和实际检测,评估其在使用过程中抗倾覆的能力,并提出改进措施以提高其稳定性和安全性。

起重机在建筑工地及工业生产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其稳定性问题一直备受关注。

研究起重机抗倾覆稳定性不仅有助于提升起重机在施工中的安全性和效率,也对工程建设和生产管理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研究背景:随着建筑工程的不断发展,起重机的种类和性能不断提高,但在实际使用过程中,起重机容易受到风力、振动等外部因素的影响,导致其倾覆事故频发。

对起重机抗倾覆稳定性进行深入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1.2 研究背景起重机是工程施工中常用的重要设备,它在工地上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随着建筑行业的发展和起重机的不断更新换代,起重机抗倾覆稳定性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

起重机在工作时会受到各种外界因素的影响,如风力、荷载等,这些因素可能导致起重机发生倾覆,造成严重的安全事故。

起重机在工程施工中起到关键作用,但受到的外部环境的影响较大,如风速、荷载等因素对其稳定性有着直接影响。

由于起重机的高度和重量较大,一旦发生倾覆,将会对工地和周边环境造成严重损失,甚至危及人员的生命安全。

研究起重机的抗倾覆稳定性对于提高工程施工的安全性和效率至关重要。

起重机抗倾覆稳定性分析

起重机抗倾覆稳定性分析

起重机抗倾覆稳定性分析起重机抗倾覆稳定性分析是指对起重机在工作时的倾覆稳定性进行分析和评估,以确定起重机是否具有足够的稳定性来避免倾覆的风险。

起重机的倾覆是指在起重过程中,由于吊装物体的重量或不均匀布置导致起重机失去平衡,发生倾倒的情况。

为了保证起重机的安全使用,必须对其抗倾覆稳定性进行分析,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增强其稳定性。

1. 起重机的结构设计:起重机的结构设计是保证其稳定性的基础。

在设计过程中,需要考虑起重机的重心位置、支撑点的布置以及吊臂的长度和角度等因素,以最大程度地增强其抗倾覆能力。

2. 吊装物的重量和布置:起重机的倾覆稳定性与吊装物的重量和布置密切相关。

如果吊装物的重心偏高或者不均匀布置,会导致起重机的稳定性下降,增大倾覆的风险。

需要对吊装物的重量和布置进行合理的评估和设计,确保其不会对起重机的稳定性产生不利影响。

3. 工作条件和环境:起重机的倾覆稳定性还受到工作条件和环境的影响。

风速、地面情况、起重机的位置以及工作高度等因素都会对起重机的稳定性产生影响。

在实际使用过程中,需要对这些因素进行综合考虑,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相应的调整和控制。

4. 稳定性分析方法:为了对起重机的抗倾覆稳定性进行评估,可以采用计算方法、数值模拟方法以及实际试验方法等多种分析手段。

计算方法主要是根据起重机的几何形状和重心位置等参数,通过计算和分析得出起重机的倾覆稳定性指标。

数值模拟方法是借助计算机软件进行模拟分析,可以更加准确地模拟起重机在不同工况下的倾覆行为。

而实际试验方法是通过在实验室或现场进行真实的物理试验来评估起重机的稳定性。

起重机抗倾覆稳定性分析的目的是通过对起重机的结构设计、吊装物的重量和布置、工作条件和环境等因素的综合考虑和分析,确定起重机的稳定性是否满足安全要求,以及需要采取哪些措施来增强起重机的抗倾覆能力。

只有在保证起重机的稳定性的前提下,才能保证其在工作过程中的安全和可靠性。

起重机抗倾覆稳定性分析探究

起重机抗倾覆稳定性分析探究

起重机抗倾覆稳定性分析探究摘要:起重机抗倾覆稳定性是起重机安全工作的重要条件之一,通过刚性稳定性承载能力设计计算可以保证其整体抗稳定性,对于室外工作的起重机,还需要计算其抗风载荷作用。

通过计算分析其稳定性是非常可靠的方法,这也经过了许多试验证实了的。

因此,为了提高起重机的抗倾覆稳定性,保证其安全运行,利用力矩不等式法和安全系数法对其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研究,为起重机的抗倾覆稳定性贡献一份力量。

关键词:起重机;抗倾覆;稳定性;不等式;安全系数引言起重机械是现代工业、农业等领域不可缺少的设备,被广泛应用于各种物料的吊运作业中,这不仅极大地提高了劳动效率,减小了劳动强度,而且减少了作业过程中的事故率。

在起重机使用的几十年里,起重机倾覆事故时有发生,起重机抗倾覆问题作为起重机基本性能的安全要求突显其重要性,为了更大程度地确保起重机作业时的安全性,防止事故的发生,必须要求起重机有足够的抗倾覆稳定性,这也是起重机设计的基本要求。

起重机抗倾覆稳定性是指其承受自重和外载荷作用并在各种最不利组合情况下抵抗倾翻保持稳定的能力,简称为稳定性。

1.起重机抗倾覆稳定性分析的必要性安装在运行装置或其它支承装置上的起重机,可能会由于各种外在因素的影响而使其倾覆,这些引起倾覆的因素通常有超载、大风、坡度、制动时的大惯性载荷以及回转离心载荷等。

当起重机的抗倾覆稳定能力不时,也就是起重机自身重力和所承受外力对支承平面的倾覆边出现倾覆力矩大于稳定力矩的情况时,起重机就将绕倾覆线倾翻,造成重大人身事故和设备事故,其后果将是极其严重的。

因此进行起重机抗倾覆稳定性分析是非常有必要的。

尤其是对于流动式起重机、履带式起重机,进行稳定性分析更有必要的。

2.起重机抗倾覆稳定性分析对于起重机抗倾覆性的研究已经有数十年的历史了,对于稳定性的计算方法和要规范的内容至今仍然在不断的研究和完善中。

对起重机抗倾覆稳定性的分析是假定起重机是工作在坚实、水平的地面上。

起重机抗倾覆稳定性分析

起重机抗倾覆稳定性分析

起重机抗倾覆稳定性分析【摘要】起重机抗倾覆稳定性分析是起重机设计领域中的重要研究内容。

本文首先介绍了起重机抗倾覆稳定性分析的背景和研究意义,然后从理论基础、影响因素、分析方法、案例分析和稳定性改进措施等方面进行了深入探讨。

通过分析和研究,我们发现起重机抗倾覆稳定性的重要性不可忽视,且存在一定的改进空间。

未来的研究可以进一步探索新的分析方法和稳定性改进措施,并结合实际案例进行验证。

本文对于提升起重机抗倾覆稳定性、确保工程安全具有重要意义,也为未来相关研究提供了一定的参考和展望。

【关键词】起重机、抗倾覆、稳定性分析、理论基础、影响因素、分析方法、案例分析、稳定性改进措施、重要性、研究展望1. 引言1.1 背景介绍起重机是工程中常用的设备,用于吊装重物。

在实际工程中,起重机抗倾覆稳定性是一个重要的问题。

起重机在吊装重物时,容易出现倾覆现象,给工程施工造成安全隐患。

对起重机抗倾覆稳定性的分析和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随着技术的进步和工程建设的需求,起重机的种类和型号越来越多样化,同时施工现场环境也日益复杂。

如何有效提高起重机抗倾覆稳定性,成为工程施工中的一个重要问题。

本文将深入探讨起重机抗倾覆稳定性分析的理论基础、影响因素、分析方法,结合实际案例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稳定性改进措施。

通过对起重机抗倾覆稳定性的研究分析,可以帮助工程施工人员更好地选择合适的起重机设备,提高工程施工的安全性和效率。

未来的研究还需要进一步深入探讨起重机抗倾覆稳定性分析的方法和技术,为工程施工提供更多可靠的支持。

1.2 研究意义起重机抗倾覆稳定性分析是起重机设计和使用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研究领域。

起重机在进行吊运作业时,若出现倾覆情况会带来巨大的安全隐患和经济损失。

研究起重机抗倾覆稳定性对于提高起重机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对起重机抗倾覆稳定性进行深入分析和研究,可以为起重机的设计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

在设计阶段,考虑到抗倾覆稳定性因素可以有效降低起重机倾覆的风险,确保起重机在吊运作业中能够稳定安全地运行。

履带式起重机倾覆稳定性关键技术研究

履带式起重机倾覆稳定性关键技术研究

履带式起重机倾覆稳定性关键技术研究杨勇谭烈刚(广东力特工程机械有限公司,广东广州510730)应用科技脯要]分析了起重机的工况特点、履带式起重机定义及其主要应用范围。

通过分析履带式起生机的倾覆原因,研究了履带式起重机抗倾覆稳是巨的意义,通过进履带式起重机进行静态受力分析和动态受力分析,得出了履带武起重机领覆工作过程中受力及主要参数,最后对履带式起重机稳是挂进行了验算,能预防起重机领覆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c关键词】履带式起重机;倾覆稳定巨;静态;动态在工程建设中,起重机吊装作业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通常将具有履带式行走机构的全回转动臂式起重机,称为履带起重机。

它具有接地面积较大、重心较1氐、操纵灵活、使用方便、在一般平整坚实的道路上可以负载行驶和工作的特点,为—种适应范围较广,应用较普遍的起重设备。

履带式起重机由起升、变幅、回转、行走机构,金属结构、上回转台、履带车辆底盘和电气液压设备等组成。

履带式起重机自重大,稳定性能好,可不采用外伸支腿,可在松软泥泞的场地行驶,流动性强,操作简易,维修方便,被广泛地应用于装备吊装、电厂施工、建筑施工、铁路装卸等部门,是目前起重作业中不可缺少的起重机械。

随着大型化装备的日益增多和工程规模的扩大,对大型化起重设备的需不断增加。

当履带式起重卡门超载吊装时或由于施工需要而接长起重臂时,为保证起重机的稳定性及在吊装中不发生倾覆事故需进行整个机身在作业时的稳定性验算。

1履带起重机倾覆原因分析’履带起重机是一种短周期循环工作的机械,其实际载荷具有多变性和随机性,导致履带式起重机倾覆的原因很多,但总结起来导致翻车主要是地面不坚实或超载。

但是由罚寸算工具等方面的限制,在传统的设计中大多采用静态分析方法,即将瞬时作用的动载荷作为持续作用的静态作用力来考虑。

国内规范也大多从静态设计角度,制定了各种动载系数,来考虑动态问题。

这种设计方法虽然计算简便,但是偏于安全,不能够真实地反映起重机实际工作状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伸缩臂式履带起重机抗倾覆稳定性研究
通过对伸缩臂式履带起重机的抗倾覆稳定性进行分析,得出试验前抗倾覆稳定性的校核计算方法,总结出整机抗倾覆稳定性试验方法,在实际生产中将校核计算结果和试验方法进行验证。

标签:履带起重机;抗倾覆稳定性;载荷;试验方法
伸缩臂式履带起重机(以下简称伸缩臂起重机)作为流动式起重机的一种,是将伸缩臂式汽车起重机的伸缩臂部分与桁架式履带起重机的履带式行走装置部分结合的产物,以其臂长转换快捷、可实现带载行走的优点被市场广泛认识并接受。

伸缩臂起重机的抗倾覆稳定性是指起重机在自重和外载荷的作用下抵抗倾覆的能力,是影响起重机使用性能、保证安全使用的重要指标,也是保证伸缩臂起重机安全工作的充要条件之一。

为确保伸缩臂起重机的安全使用,不仅需要在试验前通过校核计算确保其抗倾翻稳定性合格,同时也要在通过试验对其抗倾覆稳定性进行校核。

1 抗倾覆稳定性校核计算条件、试验条件及要求
伸缩臂起重机抗倾覆稳定性校核计算、试验条件及要求如下:
(1)起重机在整机指定位置处必须安装上设计规定的工作状态时的全部工作装置;
(2)环境温度范围-20℃~+40℃,工作场地海拔高度不超过1000m;
(3)抗倾覆稳定性试验时,风速不大于8.3m/s;
(4)工作场地地面应水平、坚实、平整,地面倾斜度不大于1%,地面及支撑面的承载能力必须大于起重机工作时所产生的接地比压;
(5)试验载荷应标定准确,垂直载荷相对标定值允差为±0.5%,水平载荷相对标准值允差为±1.5%
2 抗倾覆稳定性校核计算方法
伸缩臂起重机再进行抗倾覆实验之前,为确保试验安全、有效的进行,需要对伸缩臂起重机起升性能表的额定载荷的抗倾覆能力进行校核计算。

2.1 抗倾覆稳定性条件
伸缩臂起重机抗倾覆稳定性的计算一般情况下只考虑无风试验或运行,特殊情况下需考虑有风工作或运行。

针对起重机自身特定的倾覆线,当稳定力矩的代数和大于倾覆力矩的代数和时,则认定该起重机抗倾覆能力是合格的。

即:
MS-MT>0
式中:MS-稳定力矩的代数和;MT-倾覆力矩的代数和。

2.2 倾覆线的确认
伸缩臂起重机的倾覆线是驱动轮轴心的连线和引导轮轴心的连线,在计算时选用两条连线长度的最小值B作为倾覆线的长度。

2.3 抗倾覆稳定性校核计算方法
伸缩臂起重机在抗倾覆稳定性校核计算时从静稳定性、行驶稳定性、后翻稳定性三方面进行计算,整机制动稳定性有专门计算及实验进行,本篇不做讨论。

2.3.1 抗倾覆静稳定性、行驶稳定性校核计算方法
伸缩臂起重机由转台装置、主臂装置、副臂装置、变幅装置、配重装置、行走装置六大装置组成,伸缩臂起重机抗倾覆稳定性校核计算公式如下。

MT=Gus×(b+Lus)+Gcw+(b+Lcw)+Guc×(b+Luc)
MS=Gmb×(Lmb-b)+Gfb×(Lfb-b)+Gdc×(Ldc-b)+(?渍×PQ+0.1×F)×(R-b)
F=(Gmb×m+Gfb×(j+n))/(j+k)
当最大起升载荷满足MS>MT时,我们认定伸缩臂起重机可利用额定载荷可进行抗倾覆静稳定性、行驶稳定性校核试验。

式中:Gus-转台装置重力(KN);
Lus-转台装置重心到转台装置回转中心的距离(m);
Gcw-配重装置重力(KN);
Lcw-配重装置重心到转台装置回转中心的距离(m);
Guc-行走装置重力(KN);
Luc-行走装置重心到转台装置回转中心的距离(m);
Gmb-主臂装置重力(KN);
Lmb-主臂装置重心到转台装置回转中心的距离(m);
Gfb-副臂装置重力(KN);
Lfb-副臂装置重心到转台装置回转中心的距离(m);
Gdc-变幅装置重力(KN);
Ldc-变幅装置重心到转台装置回转中心的距离(m);
?渍-起升载荷的载荷系数(校核静稳定性时为 1.33、校核行驶稳定性时为1.5);
PQ-在不同幅度下起重机的额定总起重量(KN);
F-将主臂装置、副臂装置质量转化到吊载臂架端部的质量的重力(KN);
R-额定总起重量所允许的最大幅度(m);
b-伸缩臂起重机倾覆线的一半(即b=B/2)(m);
m-主臂装置重心到主臂下铰点的距离(m);
n-副臂装置重心到副臂下铰点的距离(m);
j-起升载荷允许的最大幅度时主臂装置长度L的水平投影(m);
k-起升载荷允许的最大幅度时副臂装置长度L的水平投影(m);
其余符号见2.1。

2.3.2 抗倾覆后倾翻稳定性校核计算方法
为保证伸缩臂起重机抗倾覆后倾翻稳定性有一个合理的安全系数,要求在侧面或支撑载荷的底盘端部倾覆线上的总载荷不应小于起重机总重力的15%。

伸缩臂起重机的重心所在直线与转台回转中心水平距离不超过转台回转中心到后倾覆线距离的70%。

(此时吊钩放置于地面上,不作为抗倾覆后倾覆稳定
性校核的参与载荷。


据此计算公式总结如下:
当满足a<70%时,可认定伸缩臂起重机经校核计算可进行抗倾覆后倾翻稳定性试验。

式中:a-伸缩臂起重机重心所在直线与转台回转中心水平距离与转台回转中心到后倾覆线距离的比值;其余符号见2.1、2.3.1。

3 伸缩臂起重机抗倾覆稳定性的试验方法
我们依据先行国家标准,对伸缩臂起重机的抗倾覆稳定性分为静稳定性、后翻稳定性、行驶稳定性三方面进行试验。

在试验过程中主臂装置、副臂装置统称为臂架装置。

3.1 抗倾覆静稳定性试验方法
伸缩臂起重机的臂架装置位于起重机的正侧方、正前方和正后方,臂架仰角处于产生最大倾覆力矩的工作幅度,起吊相应工况(1.25×PQ+0.1×F)的试验载荷,慢速起升载荷到一定的离地200mm高度,臂架装置在各实验位置停留10min。

实验过程中,伸缩臂起重机不倾翻则认定是稳定的。

式中:各符号见2.3.1。

注:试验时,在起吊过程中关注后倾覆线上的支重轮,一旦发生支重轮离地且接地履带板有离地倾向,必须停止试验,并对额定载荷PQ进行修正。

3.2 抗倾覆行驶稳定性试验方法
伸缩臂起重机的臂架装置位于起重机的正前方,缓慢匀速起吊相应工况(1.33×PQ+0.1×F)的试验载荷到一定的离地200mm高度,缓慢匀速行走,行走速度不得大于1.44km/h(即0.4m/s)。

伸缩臂起重机以最低稳定速度匀速行驶,直线前进和后退各20m,在试验过程中,下车后端倾覆线上的总载荷为零,但接地履带板不离地,则认定伸缩臂起重机是稳定的。

式中:各符号见2.3.1。

注:试验时,在起吊过程中关注后倾覆线上的支重轮,一旦发生支重轮离地且接地履带板有离地倾向,必须停止试验,并对额定载荷PQ进行修正。

3.3 抗倾覆后翻稳定性试验方法
臂架装置分别位于伸缩臂起重机的正侧方、正前方和正后方,臂架起升至最大仰角,吊钩和其他取物装置放置在地面上,分别测量臂架一侧倾覆线上的总载荷,各倾覆线上的总载荷均不小于伸缩臂起重机总质量重力的15%,则认定伸缩臂起重机是稳定的。

4 结束语
在实际设计过程中也可以依据伸缩臂起重机抗倾覆稳定性校核公式对伸缩臂起重机的非带载行走起升性能载荷、带载行走起升性能载荷进行计算,也可以在方案设计时对伸缩臂起重机的抗倾覆后倾翻稳定性进行初步校核,从而调整整机质量布局。

上述伸缩臂起重机的抗倾覆稳定性试验方法在我公司伸缩臂起重机的出厂试验时经实践证明是安全有效、真实可行的,而校核计算方法伸缩臂起重机也确保了我公司出厂试验时的安全性。

参考文献
[1]张质文,王金诺,程文明,等.起重机设计手册(第二版)[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13.
[2]GB/T 3811-2011.起重机设计规范[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11.
[3]GB/T 14560-2011.履带起重机[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11.
[4]GB/T 6068-2008.汽车起重机和轮胎起重机试验规范[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