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市产业扶贫典型经验做法---“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典型带动,整村推进”(最新文档)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1市产业扶贫典型经验做法---“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典型带动,整村推进”
×市紧紧围绕贫困群众持续增收这条主线,按照“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典型带动,整村推进”的总
体思路,以特色种植、规模养殖、劳务产业为重点大
力发展脱贫产业,把“输血”逐步转化为“造血”,为移民
群众持续稳定增收脱贫奠定长效基础,逐步走出了一
条脱贫致富的新路子。

政策引领激活特色产业发展动力。

制定出台了《促进
生态移民脱贫增收的政策措施》,一定五年不变,从
×个方面全力支持移民地区产业发展,激活了产业发
展动力。

一是大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针对贫困村基
础设施不完善实际,对新规划建设的养殖园区配套设施、农田水利维护、田间主干道及生产道维修等建设
项目,给予一定补助;对自打抗旱井的流转大户、流转移
民区枣树地的和在移民区投资建设农副产品加工厂的,给予一定补助。

目前,共投入×元,实施了特色养殖业、便民服务市场等一大批基础设施项目,有力改善
了贫困村生产生活条件。

二是大力扶持发展特色种植业。

对规划集中连片新建标准节能日光温室,按照室
内实际建设面积每亩补助×元。

新建标准大中型
拱棚(移动温棚),按照室内实际建设面积每亩补助× 元。

鼓励长枣间种优质牧草、红薯、马铃薯等,流转长枣地500 亩以上,每年补助×元/亩。

支持种植自治
区、×市推荐的经济作物,红树莓连片种植 1000 亩以上的,一次性给予种苗补助×元/亩,两年内享受土地流转相应的补助政策,建设冷库给予×的建设资金补助。

鼓励以移
民为主体的合作社、家庭农场领办示范基地,推广优良品种及先进适用技术,年领办 100 亩以上的高标准示范基地,每年补助×元/亩。

201×年通过流转土地发展特色种植*亩,建立自治区级、×市级永久性蔬菜基地各×个,群众直接受益×万元(土地流转费×万元,务工收入×万元),人均增收×元。

三是大力扶持发展特色养殖业。

鼓励支持发展牛、养等养殖业,拓宽群众增收渠道。

对在养殖园区内养殖育肥羊、良种基础母羊的移民给予相应补助。

鼓励移民购买优质奶牛投放园区进行托管,每头补助×元,并对移民和托管奶牛的企业给予补助。

鼓励养殖龙头企业在移民村投资建设养殖园区,年内存栏奶牛*头以上、肉牛*
头以上、羊*只以上,每个企业每年最高给予×万元以内的贷款基准利息补贴。

四是大力推进土地规模化经营。

对引进的企业、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与移民依法签定合同流转土地*亩的每年补助×元/
亩,对流转*亩以上(含*亩)的每年补助×元/亩。

移民依法规范与家庭农场、组建合作社流转土地,*亩的每年补助×元/亩,*亩(含*亩)每年补助×元/亩,* 亩以上(含*亩)每年补助×元/亩。

五是大力扶持发展劳务产业。

鼓励自主创业,对参加技能培训并取得国家职业技能鉴定证的学员,报销全部学费,鼓励培训机构在移民点新建实训基地;对年内稳定就业×个月以上,收入达到一定数额的移民,奖励×元/人;鼓励劳务派遣公司等开展劳务中介服务,并给予一定奖励;鼓励自主创业,对移民创办微小企业、从事个体经营的给予奖励性补助。

鼓励年轻夫妇进城务工就业,凡夫妻双方到×工业园区企业务工,与企业签订劳动合同 1 年以上,连续缴纳养老保险×个月以上的政府提供公租房(免收租金*年)。

目前,已经兑现创业就业奖励补助×万元(其中自主创业奖励×万元,稳定就业奖励×万元),有*对年轻夫妇进城务工并得到政府公租房自助。

聚焦基础优势,大力发展特色养殖业。

×市近几年来,沿山下白路一线草畜产业发展迅猛,形成百户科技示范、千户规模经营、万户分散饲养的格局,初步建成“买西北,卖全国”的百里特色养殖带。

随着脱贫攻坚战打响,×市委、政府高瞻远瞩,聚焦特色
养殖基础优势,着力打造生态移民村特色养殖示范基地。

根据移民村独特的地理环境和区位特点,结合市场需求,按照奶牛、肉牛、育肥羊、基础母羊、肉兔、家禽等特色
养殖结构合理搭配原则,由农牧局牵头,201×-201×年在移民村新选址规划了×个大型养殖园区,升级改
造原有的×个养殖园区。

201×年开工建设的×个千头奶牛养殖场已经投入运行,201×年新开工建设的×个千头大型肉牛养殖园区已经开工建设,8月底前可以投入运行,移民村特色养殖产业勾画布局出选址布局合理、养殖结构科学、重点突出、销路畅通的宏伟蓝图。

为了吸引养殖大户在移民村投资建厂,
×市除了在政策上给予扶持外,还从选址规划、项目立项、土地利用审批、施工建设、银行贷款等方面给予全力配合和支持,打消了养殖大户投资建厂的种种顾虑,加快了项目落地。

201×-201×年,移民村共引进养殖大
户*家,累计引进特色养殖投资投资 5 亿元以上。

按照“企
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扶贫模式,扎实推进“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 为主内的“三变”改革,积极引导龙头企业、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与贫困户建立紧密的利益链接机制,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牛养殖场为×户移民每户托管奶牛1 头年分红×元/年,×村每户×万元扶贫小额
贷款入股×奶牛养殖场托管奶牛 3 头分红×元/年;201×年新建×个千头奶牛养殖场,与企业(合作社)商定8 月份完工后为贫困户入股托管奶牛×户以上,通过入股托管方式增加贫困群众收入。

专门针对残疾群众脱贫引进肉兔产业建设兔舍 2 栋,吸纳残疾人家庭户×户,每户获利×元/年。

采取群众养企业回收办法,连续2 年为移民村×户移民每户发放扶贫鸡苗 50 只、鸡笼×个,解决留守老人、留守妇女不出家门务工增收的问题。

聚焦新品种、新技术,大力发展特色种植业。

× 市生态移民村经过 5 年的建设发展,在特色种植业方面围绕新品种、新技术推广,着力打造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园区。

一是流转费阶梯式增长盘活移民村土地。

×市生态移民村地处毛乌索沙漠边缘,新开垦的耕地土壤贫瘠,地力地下,灌溉用水紧张,发展种植业投入成本倍增,对种植大户没有多大吸引力,土地流转比较困难。

为了破解这一难题,吸引并留住种植大户,
×市在广泛征求群众意见的基础上,采取土地流转费前3 年×元/亩,从第4 年开始每亩每年递增×元的阶梯式递增方式,逐步增加与当地周边流转费持平,同时给于流转大户一定的流转费补贴,在确保种植大户盈利的前提下保证了移民土地流转。

二是新技术、新
品种推广应用,提升特色种植业品质。

在特色种植业方面,瞄准新兴优势特色产业和市场需求,在发展× 当地长枣产业的基础上,先后引进新品种;在种植技术上采取水肥一体化、移动拱棚、设施温室等先进种植技术。

三是创新特色种植模式,促进移民增收。

成立移民村特色色种植专业合作社×个,采取“合作社+ 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建设自治区级和×市级永久性蔬菜基地各×个。

按照“合作社发展产业就近解决
×人员在田间从事农业生产,带动移民在务工过程中获得劳务收入的同时,还能学到特色种植技术”思路,引进的优势特色种植产业在保证产品质量、市场占有率的前期下,优先选择劳务密集型产业。

四是示范引领移民自主发展。

我市在发展特色种植业的过程中,充分发挥引进大户示范引领带动作用。

部分移民在引进种植大户合作社务工挣钱、学种植技术的过程中,看到了发展规模化特色种植的效益后,就开始行动起来。

201×-201×年,×户移民在×公司流转枣树地,最少的流转 5 亩,最多的流转*余亩,在自己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同时,带动了更多的移民投入到自主发展大军。

201×年移民村新增×户移民在本村流转枣树地
*亩套种黄花菜,将移民自主发展带向高潮。

聚焦丰富的劳务资源,大力发展劳务产业。

立足
让每个人至少掌握一门实用技术、就业技能,确保每户贫困户至少有×人稳定就业,确保每个有劳动能力的人有活干、有钱赚。

坚持把务工就业作为脱贫增收的主要产业来抓,在新常态下经济发展放缓、务工就业难度增加的形势下,转思路、变方法、出实招。

一是搭建劳务服务平台,为移民就业服好务。

成立劳务服务中介组织,发展劳务经纪人,对移民村劳动力进行全面调查,掌握清楚劳动力结构,建立人力资源数据库。

对接用工企业,每半月发布公告一次务工就业信息,每年劳务输出达×人左右。

二是加大培训力度,提升务工就业能力。

根据劳务市场需求,转变劳动力转移思路,从“我向企业找活干”向“企业找我干活” 转变,瞄准临武周边企业用工条件,接轨“订单式” 培训模式,大力实施职业技能培训和实用技术培训能力提升培训工程,全力以赴为每户移民培训出 1-2 名能够胜任企业岗位、遵守企业规章制度、企业喜欢使用的技能型人才。

三是创新劳务就业模式,巩固提升“村头建厂”经验做法。

201×年引进×个千头奶牛养殖场,带动务工就业*余人。

201×年,在原有中银绒业狼皮子梁针织分厂的基础上,采取政企合作模式,继续巩固扩展移民村“村头建厂”好的经验做法,鼓励中银公司在白土岗乡×村建设针织车间,吸纳该村
×人就近稳定务工就业,实现由农民向产业工人的华丽转身。

通过全国妇联、妇女协会支持,引进*有限公司,在×村建设全国第一家巾帼脱贫示范基地,吸纳100 名移民劳动力就近稳定务工就业。

正在建设的昊
盛达、金勇两个大型养殖场建成后预计能够带动 80 余名移民务工就业。

四是加强基地建设,破解就业难题。

移民群众普偏文化水平偏低,缺乏劳动技能,就业难度大。

我市有针对性的在移民地区建立全区第一个实用技术培训基地,引进种植大户按照实操实训方式,在解决缺乏劳动力就近在田间务工增收的同时加强技能培训。

每年在流转土地上务工就业的缺少劳动技能人数达到×万人次以上,获得劳务收入×万元以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