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合集下载

如何在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如何在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如何在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一、培养积极的情感,建立和谐师生关系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只有当情感的血液在知识这个活的机体中欢腾流动的时候,知识才能触及人的精神世界。

我们要创设一个宽容、温馨的课堂生活环境,让学生自主、自由、自信,让学生成功、成长、成人,让每个孩子的个性在课堂上飞扬,让每个孩子都度过一个快乐的童年。

我在实行低年级识字教学时,总是在学生随文识字后,拿出准备好的生字卡片,并且用富有童趣的语言说:小朋友们,你们看,这些生字宝宝们太寂寞了,它们不愿意安静地呆在书本里,想和你们交个朋友,愿意吗?如果你们能准确地喊出它们的名字,那么这些字宝宝就都成为你的朋友了。

你能够把你理解的新朋友介绍给你的同学,读一读,认一认。

然后,我请学生上台找字宝宝,并介绍给自己的同学认读。

此环节注重了在学生自我观察。

自我发现,自我创造的基础上,让学生走上前台,体现他们的思想,让他们在合作交流中喜欢识字,乐于识字,学会识字。

互动、合作学习是自主学习的基本手段。

在沟通交往中,学生与学生之间成功地实行了情感与思维的对话。

新课标要求教师要放下架子,做学生的真朋友。

课堂上,教师一个鼓励的眼神、一句亲切的话语,便能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教师要学会欣赏自己的学生,让他们昂起头来充满自信。

有句话说得好:赞赏犹如春风暖,谩骂好比严冬寒。

在没有笑脸的老师面前,学生们的心灵会受到伤害。

课堂教学中免不了会有批评,但一定要慎重地选择批评的方式和方法。

只要我们平等地、充满爱心地对待每一位学生,就能使我们的批评变得温和又有善意,犹如春风化甘雨,变得委婉而智慧;犹如青橄榄,苦过之后格外甜。

孩子的言行既是家长的一面镜子,也是老师的一面镜子。

教师的心理健康直接影响着学生心理的良好发展,教师的不良心理行为容易使学生产生对教师质疑的心理问题,即教师自身就必须要有健康的心理素质才能做到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才能让学生亲其师,信其道。

所以,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要持续学习相关心理健康的知识,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持续提升自身心理素养,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教师要以一颗赤诚的爱心来面对所有的孩子;以一颗宽容的心悦纳入每一位学生;以一颗善良的心关爱每一位学生;以一颗赏识之心鼓励每一位孩子;以一个智慧的头脑来引领每位学生,以一个健康的心理来感染每位学生健康的心灵,教师要真正在教书、育人中与学生共同成长、共同提升。

如何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如何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如何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理念的变革,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

作为一门重要的学科,数学课程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还可以促进他们的心理健康发展。

本文将探讨如何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一、建立良好的情感关系心理健康教育首要的就是要建立良好的情感关系。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应注重给学生营造轻松、自由的氛围,让学生敢于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在课堂上可以与学生进行互动问答、小组合作等活动,这可以有效地促进学生与教师之间的情感沟通,增强学生的自信和自我认同感。

二、提高学生信任感和自我认知能力数学是一门需要系统性和抽象思维能力的学科。

在教学中我们可以为学生提供适当的挑战,让学生感受到自己的成长和进步。

同时,也应当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己的能力和不足,鼓励他们树立正确的自我评价观念,增强自信心和勇气。

三、培养学生的情绪管理能力在教学中,我们不应该只关注学生的认知能力,还应该注意培养学生的情绪管理能力。

数学课程中有时会出现难以理解的概念和难题,这时学生可能会出现挫败感、焦虑和压力等负面情绪。

这时我们可以启发学生自我探究和发现问题的方法,让他们获得更多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思路。

同时,也可以对学生进行情境模拟训练,培养他们的应对困难的能力。

四、体现人文关怀在数学教学中,我们应当注重体现人文关怀。

这意味着我们应该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理解他们的心理状况,在教学中给予他们必要的关心和关注。

同时,我们应当鼓励学生善于表达情感,分享自己的快乐和困难,让他们能够理解和关爱他人。

总之,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不仅可以促进学生的认知和情感发展,更可以培养他们的人生素养和社会责任感。

当学生在学业上和情感上都得到了满足和支持,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也会不断提高,从而成为一个健康、快乐的人。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方法分析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方法分析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方法分析一、教学内容的设计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首先需要从教学内容的设计入手。

具体来说,小学语文教学内容中的文学作品可以成为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载体。

教师可以通过选取一些内容深刻、表达真情和积极向上的文学作品,引导学生在阅读中感受故事中的主人公所表现出的性格、情感和态度,让学生通过故事情节感受并洞悉其中的道理。

通过这样的方式,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还能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和品质修养。

教师还可以借助语文课本中的课文和习题,引导学生认识自己、塑造积极的价值观、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在教学《人生诗》这篇文章时,可以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人生的价值,有哪些是我们应该追求的东西,让孩子们从课文中找到对应的答案,引导学生认识自己,塑造正确的人生观念。

二、教学方法的选择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不仅仅在于内容的设计,同时也离不开教学方法的选择。

具体来说,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中采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渗透心理健康的内容。

教师可以采用情境创设式的教学方法。

在教学某些文学作品的时候,创设一个生活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思考、感悟文学作品中的人物情感和心理活动。

这样的教学方法不仅能够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够让学生在情境中自然地感受和领悟文学作品所蕴含的情感和情绪。

教师还可以采用引导式教学方法。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提问和引导的方式,引导学生去感悟、理解文学作品中的情感和心理活动,培养学生的情感认知和情感表达能力。

积极引导学生去发现自己在情感认知上的缺陷,找到改进的方向,引导学生去舒缓心理压力,调整情感状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念。

三、教师角色的塑造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中,教师的角色至关重要。

具体来说,一位优秀的语文教师需要具备敏锐的心理洞察力和高超的语文素养,还需要具备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

关于小学语文教学中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实践

关于小学语文教学中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实践

关于小学语文教学中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实践一、绪论随着社会的发展,现代人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竞争压力越来越大,这不仅对成年人造成了压力,对小学生们来说也是如此。

小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更加严重,他们日常生活中也面临各种各样的困扰和挑战。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对促进小学生独立、自信、健康的成长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1. 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小学语文教学是情感教育的重要途径,通过阅读、写作、朗诵等活动,可以引导学生产生积极向上的情感态度,培养他们的情感表达能力,增强他们的自我意识和自信心。

2. 培养学生的情绪管理能力小学生因为年龄的限制,情绪容易波动,他们在面对挫折和困难时往往会产生消极情绪。

通过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可以帮助学生认识自己的情绪,学会合理调节情绪,培养他们的情绪管理能力。

3. 提升学生成就感语文学习是小学生最为重要的学科之一,通过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升他们的学习动力,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和学习成就感。

四、小学语文教学中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案例1. 感悟人生的故事在小学二年级的语文课上,教师讲解了一则关于人生意义的故事《城市猎人》。

故事主要讲述了一个城市猎人放下手上的重要任务,帮助了一只受伤的小鸟,并帮助它回到了家。

通过讲解故事,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人生的意义,激发他们对生活的感悟和思索。

2. 情绪管理的小练习在小学四年级的语文课上,教师组织了一个情绪管理的小练习。

教师让学生先观察自己的情绪,例如是否感到紧张、疲惫、开心或生气等,然后给学生一些情绪管理的方法,如深呼吸、数数、转移注意力等。

学生在练习中学会了识别自己的情绪,学会了合理调节情绪,提高了他们的情绪管理能力。

3. 朗诵课堂上的自信展现在小学一年级的语文课上,教师组织了一个朗诵课堂活动。

教师选取了一些简单易学的诗歌,要求学生朗诵并表演。

通过朗诵课堂活动,学生不仅锻炼了自己的朗诵能力,还培养了他们的自信心,增强了他们的自我意识。

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

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

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心理健康是学生综合素质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学生可以更好地发展自己的心理素质,提高对自身情绪和心理健康的认知和管理能力。

下面将介绍几种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

首先,教师可以在学科教学中引入相关的心理健康知识。

在教授学科知识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适时介绍关于情绪管理、人际关系、压力管理等方面的知识,通过举例、讲解等方式让学生对这些知识有初步的了解。

在教授学科的同时,注重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可以让学生在学习中更好地认识到自己的情绪和心理状态,并学会合理地管理和调整这些情绪和心理。

其次,教师可以设置一些与心理健康相关的学习任务和活动。

例如,在历史课上,教师可以要求学生撰写心理健康与人类历史发展的关系;在数学课上,教师可以要求学生设计一个数学模型,用于解决心理健康问题。

通过这些任务和活动,学生可以将学科知识与心理健康问题相结合,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创新意识,并提高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再次,教师可以通过个案教学的方式来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通过讲解一些真实的案例,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和分析,让他们更加深入地了解心理健康问题的实质和内涵。

同时,可以根据案例中出现的问题,与学生一起探讨解决办法,帮助他们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团队合作的意识。

最后,教师可以在学科教学中运用一些心理健康教育的技巧和方法。

例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来了解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在课堂讨论中,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营造一个开放、支持和安全的学习环境。

通过这些方法,教师可以更加全面地了解学生的心理状况,及时发现并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

总的来说,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需要教师在教学设计和实施中注重学科与心理健康的结合,运用不同的方法和技巧,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提升自己的心理素质。

这不仅可以促进学生的学业发展,还可以培养他们健康积极的心理状态,为其未来的发展和成长打下良好的基础。

语文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记录

语文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记录

语文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记录在当今社会,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

作为教育工作者,我深知语文教学不仅仅是传授文字和语法知识,更是塑造学生内心世界、提升心理健康的重要途径。

本文记录了我在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与反思。

语文课堂是我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平台。

通过文学作品的阅读与分析,我引导学生探索人物的内心世界、情感表达以及心理冲突的解决方式。

例如,在阅读《红楼梦》时,我结合贾宝玉、林黛玉等角色的情感变化,引导学生思考情感管理和人际关系的重要性,培养他们的情商和自我认知能力。

我注重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

通过写作、演讲等形式,学生可以自由表达内心的情感和思想。

我鼓励他们在作文中反映自己的情感体验,并尊重和理解每个学生独特的情感表达方式。

这不仅有助于提升语文素养,还能够促进学生的情感发展和心理健康成长。

除此之外,语文课堂也是我促进学生情绪管理能力的关键场所。

通过讨论文学作品中的情绪反应和冲突处理方式,我引导学生学会有效的情绪调节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例如,在阅读《小王子》时,我与学生共同探讨主人公面对孤独和友谊时的情感变化,引导他们学会面对挫折时的积极心态和自我调整。

在日常教学中,我也注重通过语言文字的力量来增强学生的心理韧性。

通过精心选择的诗歌、散文和小说,我引导学生感受文字背后的情感共鸣和力量。

例如,通过朗诵和讨论经典诗歌如《静夜思》或《春晓》,我帮助学生感受到语言的美感和情感的深度,从而增强他们的情绪抗压能力和心理韧性。

语文教学还为我提供了与学生建立信任和沟通的桥梁。

通过开放式的讨论和课堂活动,我营造了一个支持性和包容性的学习氛围,鼓励学生分享他们的困惑、忧虑和情感体验。

这种信任关系不仅有助于我更好地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也为他们提供了一个表达自己、接受支持和建立自信的平台。

语文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是一个持续而深刻的过程。

通过在课堂上引导学生探索文学作品背后的情感和心理层面,培养他们的情感表达能力和情绪管理技巧,我努力为每位学生的心理健康和全面发展提供支持和帮助。

关于心理健康教育与学科教学充分渗透的途径

关于心理健康教育与学科教学充分渗透的途径

关于心理健康教育与学科教学充分渗透的途径关于心理健康教育与学科教学充分渗透的途径如下:一名合格的教师,不仅要有丰富的专业知识、熟练的教学技巧,而且需要有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心态,因为教师的职责不仅是教书,更重要的是育人。

要合格地完成这两项重任,自身的心理健康是必要的保证。

只有自身心理健康,才有助于促进身体健康,才能在教学中最大限度的发挥教学能力,更重要的是能为学生树立心理健康的榜样。

一个性格开朗、情感健康的教师,往往会以积极的方式对待学生,使学生感到轻松、愉快,从而有助于学生形成健康的人格。

因此,要更好地教书育人,教师自身的心理健康极为重要。

心境是一种微弱、平静而持久的情感色彩,也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心情。

教师积极的心境可以使学生产生愉快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进入兴奋状态,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在教学中我们常发现,课堂上学生的活跃程度和教师的面部表情、声音语调有着直接的关系。

教师和颜悦色、笑容可掬,学生就会产生一种幸福和友善的情感。

教师轻松愉快的情绪、期待信任的眼神、自然亲切的动作还会使学生备受鼓舞,产生愉悦的心理体验,有助于培养健康的情感。

这就是为什么学生在不同教师的课堂上表现很大差异的原因。

当学生以饱满的热情参与课堂教学时,积极开动脑筋思考,课堂效率高,教师和学生之间也会产生更多的相互尊重与接纳。

教育面对的是一个个具有独特个性的学生,教育应促进每一位学生的个性发展。

古人很早就提出要因材施教,这一原则同样适用于心理健康教育。

在教学中,教师通过对学生智力、情绪、意志、人格、人际交往能力等的全面把握,了解学生的优势与不足,才能有的放矢地进行个别化教育。

如何将心理素质的培养渗透到体育教学中初中语文教师可以运用语文教材中特有的一面,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确保初中生在未来学习和日常生活中保持健康的心态,并且可以更好地开展各个学科的学习活动。

一、培养学生学习品质的过程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初中语文教学中,语文教师应该充分将自身发现能力展现出来,将教材中存在的智力因素和心理教育资源发掘出来,并探索出这部分内容同社会的关联价值,同时让其变得更加富有趣味性,这样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其学习品质,提高学生在交往和学习中的信心,进而让其运用一种高尚情趣和价值观念去开展学习活动。

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

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

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1. 引言1.1 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意义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意义是非常重要的。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压力的增加,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

初中阶段是青少年心理发展的重要时期,而语文作为学生学习的重要科目,在教育学生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的也承担着培养学生审美情感、培养学生人文精神、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任务。

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初中语文教学中,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还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培养他们积极向上的心态和健康的人格品质。

通过对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把握学生的心理状态,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及时进行干预和指导。

也可以促进教师对教学内容和方法的创新,使语文教学更加符合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更加有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

研究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不仅在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还在于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2. 正文2.1 初中语文教学如何融入心理健康教育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融入心理健康教育,首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

语文课程可以通过诗词、散文等文学作品,引导学生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情绪,从而促进学生情感的释放和情感的调节。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情感体验活动,让学生在诵读、朗诵中感受文字的力量,培养他们的情感体验能力。

在学习文言文的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古代人的生活方式,比较古代和现代的生活状态,让学生理解不同时代的人们面对的困境和压力,培养学生对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心理适应能力。

语文课堂上可以通过阅读一些具有启发意义的文章,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教师在教学中应当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和心理需求,引导他们正确处理情绪问题,培养积极向上的心态。

最重要的是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和追求,让他们能够在成长的过程中保持心理健康和正常发展。

通过这些途径,初中语文教学可以更好地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学生健康成长。

浅谈在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浅谈在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浅谈在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摘要:心理健康教育是以完善和提高现代社会公民应具有的心理素质为目的的教育。

新一轮课程改革以来。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已成为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学科载体,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在之前的实践中已经努力践行课改新要求、积极运用新教材。

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中对学生进行了一些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取得了ー定成效。

但也存在一些问题。

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仍显不足,因此,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心理健康教育渗透的时效性势在必行。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初中阶段为学生成长过程中的关键阶段。

更是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重要时期、在这一阶段中学生初步形成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及一些情感心理特征。

也处在心理发育的“断乳期"危险期。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在当前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

因此,如何在初中道德与法冶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显得尤为重要。

下面我就教学实践谈谈一点粗浅的体会。

一、教师要以积极健康的心态给学生积极的心理感染教师要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用自己的巨大的正能量,用宽容、理解接纳不同层次和不同表现的学生。

正所谓,“身正为师,学高为范。

“教师要做到这一点,保持一颗平常心、不要把情绪带到课堂上来。

不要迁怒于学生。

虽然工作、生活中总有一些不尽人意的地方。

有时候也会被调皮学生气个半死。

但我们还是要与学生沟通和交流,微笶着面对学生、积极的鼓励学生、评价学生、时刻让学生感受到来自老师的关注、信任与尊重。

从言谈举止中让学生体会到老师的乐观向上、宽容大度、坚强自制、幽默睿智等精神品性……春风化雨般的感染学生,给学生树立一个积极的榜样。

二、挖掘教材的心理教育因素,触动学生心灵深处2016年人教版的《道德与法治》教材、有许多内容都渗透着对学生人格要求和智能训练要求、是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资源,非常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健康心理。

例如教学《情绪的管理》一课时。

我通过已有的经验让学生了解人与人之间的情绪是可以相互感染的,情绪的表达不仅与自己的身心健康有关、而且关乎人际关系。

在课堂学习的学习的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学习的学习的教学学习的学习的案例.doc

在课堂学习的学习的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学习的学习的教学学习的学习的案例.doc

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案例顺南学校税碧秀教育的核心不是传授知识,而是培养健康人格,或者说教会学生做人,这是一切教育者教书育人的前提和根本目的。

近几年来,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严重突出,教育界与社会舆论呼吁要加强对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研究,加强心理健康教育。

中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不仅影响他们的品德形成,人格发展和社会适应,而且影响他们的学习效率和学习成绩。

小学生升入初中后,学生生活有了很大的变化,学习的负担日益加重,学习中各种矛盾和竞争加剧,学习的心理压力不断增加,这些问题若没有得到解决,许多中学生便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健康问题。

作为老师,我们不仅要关注须关心他们的心理健康。

学生需要知识的滋润,同样也需要心灵的关爱。

案例一:陈远涛是七三班的学生,认识他是在开学后不久的一天。

我到他们班听课,内容是口语交际,介绍自己,因为是新学期,新同学。

在同学们陆续介绍的过程中,我发现有一位个子小小的男生,上台时非常特别,语言精炼,表达清晰,可是言语中却已经体现出与同龄人极不相称的老成,在新学期开始,很多同学还根本未脱去小学生的稚气的时候,他已经在承受很大的压力,怕学习不好,怕表现不好,怕老师不喜欢,怕家长不满意。

我当时的第一感觉就是:这孩子太懂事了,太早熟了。

接下来不久,学校要求上早晚自习,他就老是找理由,闹了半天,他的目的是先上,如果适应或是有用就继续,反之就退出,而这样又违反了学校的规定,班主任苦口婆心劝了很久,他还是不答应,就说,那只好请你家长来一趟,看看你家长的意见。

他又怕老师向家长告他的状,又竭力阻止。

等家长来也同意他上时,他这时也同意了,可是他却是听老师说这部分同学都是成绩好的,他又担心不来老师会不重视他。

后来一次晚自习他请病假。

我下课后五看他,他又怕我说他装病,忙说,老师其实我没事,就是想睡觉,我当时想,难得孩子诚实,睡就睡吧,养养精神也好,因为我已经了解他的精神重负。

结果,第二天他告诉班主任说,如果税老师给你说昨晚的事,别信,别听她乱说,当罗学梅老师告诉我这些时,我真的是没语言了,只是感叹,他考虑得真实太周到了。

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渗透心理健康教育课堂是学生最重要的活动场所,如果能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无疑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最有意义、最有价值的途径。

数学教学作为教学的一个重要方面,若能在教学过程中巧妙地注入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创设“尊重、信任、理解、关爱、激励、愉快”的课堂气氛,将对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效果。

那么,在数学教学中如何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呢?一、教师要建立新的课堂教学观一堂好课的标准不只是教师教得有多么精彩、学生学到了多少知识,而要从素质教育的角度来评判。

一堂好课,除了知识的传授与被掌握外,还包括师生在课中积极情绪的体验,包括学生在这堂课中习惯的培养与问题的纠正,以及其表达能力、交往能力、动手能力、探究能力、合作意识等各方面的培养与提高。

二、备课中挖掘心理健康教育的切入点教师在备课时,不仅要备知识点与教学环节,还要结合学生特点挖掘出知识的传授、能力的培养和心理健康教育的结合点、切入点。

因此,我们要充分了解学生自身的特点和出现的心理问题,从数学教学中挖掘出有价值的心理健康教育内容。

如我们在教学工作总量、时间和效率的关系时,根据学生中出现的懒惰问题,选用学生自己每天学习知识的总量、时间、效率的实例,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对学生进行珍惜时间、改变做事拖拉的心理问题的矫正。

三、教学活动中实施心理健康教育1.营造和谐互动的课堂心理氛围和谐互动的心理氛围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课堂上,教师与学生平等相待,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心理氛围,学生情绪高昂,精神振奋才会觉得无拘无束,才能大胆地说出自己的见解,才能建立同学间互助、合作的学习氛围,才能使学生自主性得到发展,创造性得到培养,自信心得到提高。

2.课堂的教学中体现和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模式,积极创造条件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如适当增加提问和演板的次数,刻意让那些自卑、胆小、耐挫力差的学生多回答问题,并给予更多的鼓励和表扬,在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的同时,逐步培养他们的自信心、耐挫力,促进其个性的健康发展。

课堂教学中渗透学生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策略的有效性研究

课堂教学中渗透学生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策略的有效性研究

课堂教学中渗透学生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策略的有效性研究1. 引言1.1 背景介绍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人们对于心理健康的重视越来越高。

尤其是在教育领域,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已经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焦点。

随着学生的学习压力增大、社交困境增加,心理健康问题日益突出,给学生的身心健康带来了严重影响。

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课堂教学在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通过课堂教学,学生可以接触到更多的知识和信息,培养积极的心理品质,提升心理素质。

如何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学生积极心理健康教育,成为了教育工作者亟需解决的问题。

本研究旨在探讨课堂教学中渗透学生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策略的有效性,为提升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希望通过本研究的开展,能够为学校教育工作者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启示,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全面发展。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探讨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学生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策略的有效性,深入分析这种教育策略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为教育工作者提供有效的教学方法和理论指导。

通过研究,旨在发现课堂教学中渗透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各种策略及其效果,为改进教学实践提供科学依据。

本研究还旨在探讨影响学生心理健康的各种因素,从而全面了解学生心理健康的形成过程,为制定更加全面、科学的心理健康教育政策提供参考。

通过对课堂教学中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策略的研究,旨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提高学生学习成绩和生活质量,为构建和谐校园环境、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做出贡献。

1.3 研究意义研究意义在于探讨课堂教学中渗透学生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策略的有效性,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生活节奏的加快,学生面临的生活压力和学习压力也逐渐增加,心理健康问题成为值得关注的焦点。

通过本研究,可以探讨采用何种策略可以更有效地促进学生积极心理健康的发展,帮助学生更好地应对挑战和困扰,提高心理适应能力和抗压能力。

语文课堂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论文

语文课堂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论文

语文课堂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之我见语文课堂教学活动则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主阵地,把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和健康意识,能够更好地帮助学生解决困扰学习的心理问题,调节和优化学习的心理状态,才使学生全身心投入到学习活动之中。

一、优化课堂教学,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良好语文课堂的学习心理气氛的营造,需要教师的精心组织和主动创设。

教师在语文课堂中要充分体现对学生的尊重,保护学生的自尊心、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1、创建新型融洽的师生关系。

教育的目的在于开发人的潜能,促进人的健全发展教学过程是一种师生交互作用的过程,师生互动的性质和质量,在一定程度上对教学活动的效果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因势利导,帮助学生树立起健康的人生观。

教师热爱、信任学生和理解学生,学生尊重和敬仰教师,可以形成积极向上、愉快、活跃、和谐的课堂学习心理气氛。

2、努力探索创新教学方法,激发学生求知欲望,完善学生个体心理大量研究表明,教师对学生的高期望会使学生向好的积极的方向发展,教师对学生的低期望则会妨碍学生的进步。

对于学生学习的期望,不仅要关注学生对知识与技能的理解和掌握,还要关注他们情感与态度的形成与发展。

只有当教师采取的方法合适,对学生的学习期望合理才能形成良好的课堂学习心理气氛。

因此在组织教学的过程中,要有意识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赞扬学生在学习上取得的成绩,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和意志力。

3、运用先进的教学观念教师要把学生看作是具有成长潜能的生命体,其内部蕴藏着主动发展的机制,教学中运用先进的教学观念,渗透心理健康教育,驱动主体发展机制,促进其成长。

现代教学着眼人的终身发展,即要教给学生终身受用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又要形成一个健康的心理品质会影响到其一生。

二、积极挖掘语文资源中的心理健康教育因素,找到情感教育的基点小学语文教材中有很多适合心理辅导的内容和素材,教师只要细心挖掘、善加利用,在一篇篇课文的教学中,在一个个生动例子的研读中,一定能挖掘出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丰富内容,收到心育的实效。

心理健康教育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渗透

心理健康教育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渗透

心理健康教育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渗透一、教学中的常见问题1、学习兴趣不足在当前的中小学数学教学中,学习兴趣不足成为了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

由于数学本身的抽象性和严谨性,许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到枯燥乏味,难以激发起学习的兴趣。

这种情况导致他们对数学知识的接受程度降低,甚至产生抵触情绪,进而影响教学效果。

(1)课堂氛围沉闷,缺乏趣味性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部分教师过于注重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课堂氛围的营造。

这使得学生在课堂上感受到的压力较大,难以产生学习兴趣。

(2)教学方式单一,缺乏互动性部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采用“一言堂”的教学方式,与学生之间的互动较少。

这使得学生在课堂上缺乏参与感,难以激发起学习兴趣。

2、重结果记忆,轻思维发展在传统数学教学中,教师往往重视学生的计算速度和准确性,而忽视了学生的思维发展。

这种现象导致学生在面对复杂问题时,难以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解决。

(1)过度强调公式、定理的记忆在教学中,部分教师过于注重公式、定理的记忆,而忽视了这些知识背后的推导过程。

这使得学生在面对实际问题时,难以灵活运用所学知识。

(2)缺乏思维训练,学生解题思路狭窄由于教师在教学中忽视了思维训练,学生在解题时往往采用固定的思路,难以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

这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发展,影响了他们在数学学习中的成就感。

3、对概念的理解不够深入在数学教学中,概念的理解是基础,但许多学生对概念的理解仅停留在表面,难以深入把握其内涵和外延。

(1)概念教学过于简单化部分教师在讲解概念时,过于简单化,没有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这使得学生在面对具体问题时,难以准确把握概念的本质。

(2)缺乏对概念之间联系的认识在教学中,部分教师没有引导学生梳理不同概念之间的联系,导致学生在面对综合性的问题时,难以运用相关知识进行解决。

二、教学实践与思考1、梳理脉络,全面理解教材(1)从培养目标出发,理解课程核心素养的发展体系为了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教师需要从培养目标出发,深入理解课程核心素养的发展体系。

如何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如何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如何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健康是中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因素,是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学习品质、开发非智力和获取众多信息的基础。

不过当前农村学校中普遍存在:心理健康教育开展不普及,心理健康教育专职教师缺乏,相关政策措施跟不上的问题。

课堂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是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也是现实对教育的要求。

在课堂教学中不但关注学生的学习,更要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

如何使学生心理健康达到全面和谐的发展,课堂上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教师以身作则,营造宽松的课堂氛围教师是学生学习的榜样,其行为举止往往影响着他身边的一大批学生。

一个老师心理健康、情绪稳定,他会给学生以亲切、信赖的目光,饱含激励的话语,就会感染带动学生的积极情感,使学生在愉快、活泼、民主的课堂氛围中学习,同时学生也能从老师的身上学会真诚待人,认真做事。

2创设合适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健康心理要解决数学知识的抽象性和学生思维的形象性之间的矛盾,教师必须多创设合适的教学情境,组织学生动手操作,以“动”启发学生的思维,让他们产生更多的新问题、新想法,活跃课堂气氛。

例如在教学“从不同方向看”这一课时,我首先组织学生一起玩积木,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不但不会感到枯燥,而且还兴趣怏然。

教师运用生动的语言、适当的直观教学手段对学生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还能提高动手能力。

同时让学生在讨论中畅所欲言,各抒己见,达到自我教育,相互影响,从而获得一种最理想的心态,提高自身的素质。

3在教学评价方法上注重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对学生的关怀、鼓励和期望会使学生感到亲切、愉快和振奋,对他们的学习有重要的激励作用。

在数学课堂上,对不同层次的学生,确定不同的要求,对他们也许不是很完美的回答给予真诚的肯定,对于那些被别人视为“差生”的学生身上的缺点,我们要能一分为二,从中找出一些“闪光点”加以肯定,使学生将老师视为朋友,能够心悦诚服地听从老师的劝勉,同时也从教师的劝勉中找到自信心。

课堂教学中要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教育文档

课堂教学中要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教育文档

课堂教学中要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在新课程理念下,教学的目标是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数学活动的教学,教师的职责是向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在活动中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引导学生积极从事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与实践创新。

这一目标的实现不仅与学生的智力发展水平有关,而且同非智力因素有关,例如稳定的情绪,浓厚的学习兴趣,高涨的学习热情,明确的学习目标,顽强的毅力,高度的自制力等,都是数学教学目标实现的必要条件。

因此,深入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对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学习效果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教学课堂上,让学生有一个健康愉悦的心情投入到学习中去,是每一位数学教师必须考虑的问题,那么如何做到这一点,笔者归纳为以下几点。

(一)教师改变教学方法,注重学生的心理变化1. 教师教学由“传递式教学”变为“指导探究式教学”,由“一言堂”变“群言堂”。

传统的教学方式只能引起学生的厌烦,压抑学生的思维,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知识。

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教学,教师是学生的指导者,当学生在自主探究学习中遇到了困难时,教师要适当地给予点拨,努力让学生在探究中获取知识,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

2. 学生在自主探究学习的过程中,可能会遇到挫折和失败,多次失败会使他们失去学习的信心。

因此,教师要及时发现学生丧失信心的特征,并想办法给予解决,让他们以积极的态度面对挫折面对失败、让学生了解到失败是人生必须面对的,人生是在多次失败、多次成功的前提下不断成长的,只有正确地去面对失败才能不断调整自我,以增加社会适应性。

3. 要特别关注差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成绩差的学生往往得不到教师的赏识,这样会给学生带来自卑感,导致学生逃学、厌学,甚至同教师处于对立状态。

有一段时间,某老师每天放学走时都发现自行车轮胎没气,后来通过深入调查知道是我们班的某同学干的,通过对该同学的询问,他说明了原因。

原因就是该老师瞧不起他,并且有一次上课提问,该同学举起手,老师就斥责学生说:“你会吗,还举手?”这样极大地伤害了他的自尊心,使学生很丢面子,于是就发生了放气的报复行为。

小学语文教学如何渗透心理学健康教育

小学语文教学如何渗透心理学健康教育

小学语文教学如何渗透心理学健康教育
小学语文教学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渗透心理学健康教育:
1. 阅读教学: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阅读与心理健康相关的文章、故事等,让学生了解情绪管理、心理调适等方面的知识,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

2. 写作教学:可以通过情感写作、日记写作等形式,让学生表达自己内心的情感和想法,有助于学生发泄负面情绪,调整情感状态,促进心理健康。

3. 课堂教学:在语文教学的课堂上,可以采用一些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例如情绪调节、情感共鸣等,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情感状态,促进情感沟通,增强自我意识和自我管理能力。

4. 与生活相关的教学:在语文教学中,可以采用一些与学生生活相关的课题,例如家庭、友谊、人生道路、情感经历等,让学生思考和探讨自己的内心体验,培养学生的情感理解能力和情感管理能力。

综上所述,语文教学作为一门含有情感因素的学科,可以通过对语文阅读、写作、课堂教学等环节的渗透,引导学生了解心理健康知识,增强自我意识和情感管理能力,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如何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如何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3.合理 利用 作 业资 源 ,巧 用对 话 激励 引 导。
文 中塑造 了许多 丰 富多 彩 的人 物 形 象 ,有 勤奋 学 习 、刻
在学科教学 中总是要有各种各样的作业 ,教师更应
苦 钻研 的科 学家 ;有 宁死 不屈 、永垂 不 朽 的 民族 英雄 ;有 该充分抓住这一心理契机 ,结合作业开展心理教育 。利
健康教育 :用饱含情感的话语 ,营造和谐课 堂氛 围,滋养
(作 者 单位 :哈 尔滨 市 清滨 小 学 )
学生心灵成长 ;倾注真情实感 ,体现评价的人文性 ,使学 生获取积极的情感体验 ;通过准确积极 的评价语言帮助
囵 编辑 /魏继军
黑龙江教育·小学l 2018.7N8 61
资源有机结合 ,通过恰 当的切人点调适学生 的心理和行 生 ,使学生 的情感体验达到快乐 、满足。时刻注意发现并
为 。
表扬学生的优点 ,抓住教育契机 ,给予恰 当的激励评价 ,
1.挖 掘 文本 内涵 。渗 透心 理健 康 教 育 。
用各种方式的赞许鼓励他们进取。有时还可巧妙地设置
语 文 、数 学 、品德 、科 学 的文 本 中 ,都 会 蕴 含 着一 些 难题 、制造挫折 ,使学生在达到 目标的过程 中,既不是望
冶,形成了健全的人格 。例如,教学《十里长街送总理》一 会更加努力的,绝不辜负老师的期望”“我一定不会粗心
文 ,教 师课 前 布置 学 生观 看周 总 理 的纪 录 片 ,让 学 生通 过 了”“我有 时不 用 心 完成 作 业 ,今 后我 会 改 正 的 ”。 长 此
影 片初 步感 知 总理 的伟 大人格 。接 下来 在学 习课 文 的过 以往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促进学生 良好 自我约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堂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心理健康教育也称心理教育、心理素质教育等,是培养受教育者良好心理素质的教育,是提高受教育者心理机能,充分发挥其心理潜能,促进个性发展的教育,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心理的自主构建相互作用的社会活动过程。

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包括发展学生的认识能力(即观察力、记忆力、思维能力、想象力、注意力),培养健康的情绪、高尚的情感、坚强的意志、良好的个性,学会生活、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学会创造、学会关心、学会自我教育。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中小学心理素质的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

《新课程标准》中明确地提出“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课程目标与要求,都强调对学生能力的培养与人格的养成。

课堂教学是学生从事的主要活动,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可以促使学生形成积极学习态度、浓厚探索兴趣、愉快情绪体验、良好思维习惯、科学学习策略、正常交往能力。

课堂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符合《新课程标准》的要求。

由此可见,心理健康教育是我们每一位教育一线工作者的基本任务,我们必须积极面对、认真思考、抓紧落实。

一、课堂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与可能性
这是由学科教学的地位和内容决定的。

一方面,学科教学是中学校教育的主渠道,传道、授业、解惑基本上要在课堂上完成。

另一方面,中学阶段在人的一生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在这一阶段,教师对学生产生的影响往往是深刻而持久的。

教师如果不掌握一定的心理健康教育知识,不谨言慎行,经常惩罚学生,挫伤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等等,那么教师将直接成为导致学生心理问题或心理障碍的原因;同时,提高课堂教学实效也要求我们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因为只有学生心理健康,才能真正长久高效地学习。

学科教学本身具备或包含了心理健康教育内容,《新课程标准》要求各学科教学目标中都要有情感目标。

再者,心理健康教育与学科教学有许多契合点,如心理健康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保持旺盛的求知欲,形成科学学习策略等等,而学科教学中的因材施教原则,也要求摸透学生个体的学习类型和学习习惯实施教学,这正好符合心理健康教育的个别辅导的原则。

二、教师素质的提高是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前提
1、教师要提高自己的素质和理论修养。

教师首先了解当前的教育政策,知道当今的教育方针与教育思想,及时转变陈旧的教育观念,树立新型科学的教育观念;同时要不断学习,提高自己的理论修养,掌握教育心理学的一般规律,并能运用这些规律指导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

2、教师要富有良好的个性。

首先要有热爱教育事业的态度,追求新知识,捕捉新信息,倾听不同意见的兴趣;二是健康、稳定、积极的情绪;三是不屈不挠的坚强意志和毅力;四是豁达、幽默、坦诚、随和、勇于自我批评的性格;五是诚实、勤奋、公正、廉洁,坚持原则,追求平等,具有献身精神,自觉地遵守社会道德规范的道德品质;六是较强的认识、思维、实践、开拓能力。

3、教师要善于认识了解学生。

不同的学生,其心理特征是不同的。

教师只有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后,才能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只有知道了学生的认知基础、学习风格、动机水平、需求状态,才能有针对性地实施课堂教学,才能在这过程中使学生保持积极的心理状态进行有意义的学习,才能对个别学生的思维习惯等学习心理予以辅导,才能对学生的非智力因素进行培养,从而才能最终取得满意的教学实效。

4、教师要不断提高自己对学科教学工作的熟练度。

可以设想,一位对本学科教学工作不熟练的教师进入课堂不是慌乱无序就是照本宣读,这种不能取得学生基本认同的课堂教学又如何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呢?相反,那些对学科教学工作驾轻就熟的教师在课堂上不经意的一言一行都可作为学生受教育的信息,他们通过精巧的设计而渗透的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就更能取得理想的效果。

5、善于在教材中挖掘心理健康教育的因素。

教材内容均从不同方面渗透着对学生的行为规范、智能训练和人格要求,教师在备课与课堂教学中要善于发掘这一资源,培养学生的健康心理。

例如,在数学教材中要挖掘培养学生良好思维习惯、科学学习策略、坚强意志品质的因素……。

三、课堂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原则
1、快乐原则。

快乐原则是人类生活取向的一项基本原则,对学生来说,他们无不希
望学习愉快、生活开心。

研究表明:愉快、轻松的心境能使人头脑清醒,大大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理解力,快乐的教师满面春风、精神饱满、情绪高昂地走进课堂伊始就能激发学生愉悦、兴奋的心理状态。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体现出的幽默感,诙谐逗趣的语言,一个小笑话,都可兴奋学生的神经,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学习,变苦学为乐学,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从而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大大提高教学效率的同时也让学生的身心得到健康成长。

2.激励原则。

教师要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创设特定的教学情景,提供充足的机会,按学科的教学程序启发、激励、引导学生获得学习的成功,逐步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与信心。

我们在课堂上的一举一动,都要给全体学生以关注、信任、期望和鼓励,让每个学生每天都得到一定的成功,在成功中体验欢乐、提高信心、增强勇气,从而获得"更上一层楼"的动力。

另外,由于心理不够成熟等多种原因,少数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难免会出现注意力不集中的"走神"现象,此时,教师要善于运用手势、眼神、表情等体态语言,强弱适度、抑扬顿挫的语调来提醒监控学生。

3.因材施教原则。

来自不同家庭的学生,其个性、智力、所受的教育也不同,我们不仅要尽可能实施个别化的课堂教学,使每位学生都能在各自基础上有所进步;还要在教学过程中渗透个别化的心理健康教育,如对性格内向的学生就要经常鼓励他大声回答问题,对性格外向的学生就要引导他认真思考;对意志薄弱的学生要鼓励他不怕困难,坚持不懈,控制自己;对智力较高的学生要完善他的非智力因素;对情绪低落的学生要及时给予关注与开导,引导他合理宣泄或升华转移。

4.严中有爱,爱中有严的原则。

心理健康教育要求我们在课堂上尊重、信任、称赞、关爱学生,但并非一味地宠惯学生,对学生的严格要求必不可少,只有在爱的基础上严格要求才能促进学生形成自觉、自律、自尊的性格,才能培养学生的进取心和责任感,并养成关心集体、尊重他人的好习惯。

四、课堂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
1、做学生的好朋友。

古人云“亲其师,信其道。

”学生往往因喜欢一位老师而喜欢一门功课,同样也可能因讨厌一位老师而讨厌学习。

所以老师要积极参与学生的活动,与他
们一起做游戏、一起讨论、一起分享成功的快乐。

只有你用真心对待学生,学生会用真心对你,才能把你当真心朋友。

老师与学生建立真正的平等、民主、尊重和信任的新型师生关系,树立亲和、友善、慈祥的教师新权威,教师在课堂上一定要有师生互动的情景,一定要有生生互动的活动,要在互动中把课上"活"上"灵",在充满活力与灵性的课堂教学过程中发展学生、教育学生。

2、调整教师情绪。

教师良好的情绪不仅有助于取得课堂教学的实效,还有助于学生身心健康,但是,处于社会转型时期的教师会不可避免地出现不良情绪,原因有以下几种:首先是身体状况,如患病或女教师的生理周期等都会对其情绪产生不良影响;生活、工作中遇到困难,遭受挫折等一些社会客观因素往往会影响情绪;另外,教师的情绪有时还会受到学生的影响,比如一个教师本来情绪不错,如果当他走进教室发现学生互相打闹、乱成一团时,好心情就可能一落千丈。

3、营造和谐、积极的课堂心理氛围。

和谐、积极的课堂心理氛围对学生心理的健康成长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课堂心理氛围的性质主要决定于课堂人际互动的质量。

影响课堂心理氛围的不仅仅是师生关系,同伴关系也是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在心理咨询与心理调查中发现,学生容易形成较严重的同伴交往问题。

此外,教师与家长的关系也是不可忽视的影响课堂心理氛围的潜在因素,教师不知学生在家表现,学校教育学生要与人友好交往,孩子却在家里任性霸道;家长嘱咐孩子在校遵守纪律,学生却在校调皮捣蛋。

为此,我们经常与家长沟通交流,向家长“全真”反映学生的课堂表现,联合家庭教育的力量共同形成积极的教育氛围。

总之,心理健康教育在学科中的渗透是新课程改革的需要,是适应学生发展的需要。

在今后的教学中还要不断摸索和创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