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学标准调研方案及要求
中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学标准编写说明资料-共14页
中等职业学校会计专业教学标准(试行)一、专业名称(专业代码)会计(120190)二、入学要求初中毕业生或具有同等学力者三、基本学制3年四、培养目标本专业坚持立德树人,面向中小企业和会计服务机构,培养从事出纳、会计核算及财经相关服务工作,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
五、职业范围说明:可根据区域实际情况和专业(技能)方向取得1或2个证书六、人才规格本专业毕业生应具有以下职业素养、专业知识和技能。
(一)职业素养1.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能自觉遵守行业法规、规范和企业规章制度。
2.具有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廉洁自律、客观公正、坚持准则的会计职业精神。
3.了解会计职业生涯发展要求,具有自主学习和适应职业变换的能力。
4.具有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沟通协调能力、团队合作精神和服务意识。
5.具有正确的就业意识、良好的创业意识和一定的创新精神。
6.具有现代社会公民基本的文化基础知识、科学素养、环境保护意识和健康生活态度。
(二)专业知识和技能1.理解会计的基本概念和相关专业术语。
2.熟悉与会计职业相关的财经法律法规、小企业会计准则以及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等知识。
3.掌握会计基本核算方法、核算程序、会计政策等知识。
4.掌握点钞、字录、小键盘输入、会计数字书写等会计基本技能。
5.能够从事小企业出纳工作。
6.能够从事小企业会计业务核算工作。
7.能够从事小企业会计电算化核算工作。
8.能够从事小企业税务核算与申报工作。
专业(技能)方向—企业会计1.能够从事企业收银服务工作。
2.能够从事小型制造企业成本核算工作。
3.能够从事小型商品流通企业会计核算工作。
4.能够从事小型服务业企业会计核算工作。
专业(技能)方向—会计服务1.能够从事企业财经文员工作。
2.能够从事小企业统计信息整理和申报工作。
3.能够代理小企业会计事务。
4.能够办理采购招标代理事务。
5.能够撰写一般商务文案和会计基本文书。
七、主要接续专业高职:会计、会计电算化、财务管理、会计与审计本科:会计学、财务管理、审计学八、课程结构九、课程设置及要求本专业课程设置分为公共基础课和专业技能课。
中等职业学校教学主要环节质量标准和工作规范
XXXX中等职业学校教学主要环节质量标准和工作规范为提高我校教学质量,明确各类教师的工作职责和工作要求,增强教师的事业心、责任感,促进教学与管理工作科学化、规范化,特制定本标准。
一、对教师基本素质的要求教师要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认真学习思想,热爱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努力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发扬遵纪守法和敬业奉献精神。
要刻苦钻研业务,提高教学水平,主动承担教学任务,精心组织教学,积极参加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要树立治学严谨、勇于创新、质量为本、团结协作的优良作风,要把德育贯穿和渗透到教学的全过程,教书育人,尊重学生、关心学生、了解学生,教育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对学生严格要求、严格考核、严格管理,培养学生成才。
要重视个人思想品格、道德风范和仪表举止对学生潜移默化的熏陶作用,言传身教、为人师表、作风正派、品行端正,以自己的楷模作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要善于对自己的师德表现、业务水平、教学效果和工作实际,及时做出总结分析和自我评价,积极开展教学研究和改革创新,不断提高教学工作水平,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二、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是学校培养人才、进行教学的纲领性文件。
科学的人才培养方案是学校教育思想、目标、模式的集中体现和总体设计。
人才培养方案是否科学合理,直接影响到所培养学生的质量。
因此,制定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方案是保证教学质量第一关。
为此,各系部在制定教学计划时,必须反复组织经验丰富的教师和生产一线的专家进行讨论,精心制定出有利于人才培养的方案。
三、教学大纲教学大纲是实施教学的基本文件,列入教学计划的各门课程,均应在开课前由系部组织相应的教科室或任课教师,根据专业方向、设课目的、计划学时数和教学内容,制定好科学合理、切实可行的教学大纲。
课程教学大纲应指出该课程的教学目的和要求、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情况、建议使用的教材参考书等。
教学大纲经学校专业委员会审核批准后,报教务处备案。
中等职业学校机械加工技术专业教学标准
中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学标准机械加工技术专业教学标准一、专业名称及代码专业名称:机械加工技术专业(市级重点专业)专业代码:051200二、入学要求初中毕业生或具有同等学力者。
三、基本学制3年。
其中在校学习2年,顶岗实习1年。
四、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文化修养和职业道德,掌握机械加工技术专业对应职业岗位必备的知识与技能,能从事普通车床、数控车床或普通铣床、数控铣床加工和计算机绘图等工作,具备职业生涯发展基础和终身学习能力,能胜任生产、服务、管理一线工作的高素质劳动者和中等技术技能型人才。
五、职业范围(一)职业岗位描述本专业培养掌握机械加工技术专业对应职业岗位必备的知识与技能,能从事普通车床、数控车床或普通铣床、数控铣床加工和计算机绘图等工作,具备职业生涯发展基础和终身学习能力,能胜任生产、服务、管理一线工作的高素质劳动者和中等技术技能型人才。
(二)职业岗位群与职业资格注:每个专门化方向可根据区域经济发展对人才需求的不同,任选一个工种,获取职业资格证书。
六、人才规格(一)职业素养1.具有良好的道德素质、职业素养、竞争和创新意识;2.具有健康的身体和心理;3.具有良好的责任心、进取心和坚强的意志;4.具有良好的人际交往、团队协作能力;5.具有良好的书面表达和口头表达能力;6.具有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继续学习的能力;7.具有基本的数学运算能力;8.具有运用计算机进行技术交流和信息处理的能力;9.具有查阅中、英文技术资料的基础能力。
(二)职业能力1.行业通用能力⑴识读图样能力:具有识读中等复杂零件图、简单装配图、简单电气图的能力;具有计算机绘制中等复杂程度零件图及简单装配图的能力。
⑵手动加工能力:具有手工制作和加工零件的能力(初级)。
⑶车床操作和加工能力(初级):具有编制实施普通车床、数控车床加工工艺的能力;具有正确选择刀具、夹具、量具的能力;具有刃磨常用刀具的能力;具有普通车床、数控车床操作和加工的能力;具有产品技术测量和质量控制的能力。
中等职业学校市场营销专业教学标准
中等职业学校市场营销专业教学标准一、专业名称(专业代码)市场营销专业(121000)二、入学要求初中毕业生或具有同等学力者三、基本学制3年四、培养目标本专业主要面向商业等行业企业, 培养以门店运营为主, 掌握必要的文化基 础知识、 具备良好的行为习惯、 职业素养和营销技能, 从事市场推广、 商品销售、 客户服务等工作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
矚慫润厲钐瘗睞枥。
五、职业范围序号对应职业(岗位)职业资格证书举例专业(技能)方向1调查员2业务员营销员市场推广3市场推广员1 / 304促销员5推销员6理货员7防损员营业员商品销售8营业员9导购员10收银员11前台接待员 营销员 客户服务12售后服务员六、人才规格本专业毕业生应具有以下职业素养(职业道德和产业文化素养) 、专业知识 和技能:(一)职业素养1、知晓商务礼仪,遵守财经法规,严守职业诚信; 2、能够廉洁自律,坚持公平交易的营销工作原则; 3、具有区域商业文化意识和责任意识; 4、具有较强的从事营销工作的心理承受与抗挫折能力;2 / 305、具有团队合作精神和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
(二)专业知识和技能1、了解市场营销职业、营销理念,了解 4P 策略基本原理和概念; 2、能够根据采购计划进行订单跟踪,完成采购任务; 3、能够进行商品的保管、调配与出入库操作; 4、能够根据经营需要,熟练进行商品的陈列与维护; 5、了解消费者购买行为的类型、特点,掌握不同消费者购买过程中心理决 策过程的差异; 6、了解企业会计核算的基本知识,能够完成简单的柜组核算工作; 7、具备较强的商务谈判能力,善于排除客户异议,能够对客户进行信息跟 踪,促成交易; 8、了解网络营销的环境、战略、计划与渠道策略,能够利用网络进行市场 营销实务操作; 9、能够运用基本的促销方法进行活动组织和实施促销计划; 10、能够根据公司现场管理标准,完成卖场标准化工作。
专业(技能)方向 1:市场推广方向1、能够根据调查方案实施市场调查; 2、能够对调查问卷进行数据录入、统计和进行一定的数据分析; 3、了解商圈分析、顾客分析和竞争对手分析,会进行目标顾客确定; 4、能够根据公司的市场推广方案参与实施或协助市场推广活动。
中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学标准相关文件
附件4:(教育部)中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学标准相关文件(征求意见稿)中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学标准框架中等职业学校***专业***课程标准框架中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学标准框架说明中等职业学校***专业***课程标准框架说明专业教学标准调研方案及要求专业教学标准制订工作名词术语中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学标准框架一、专业名称(专业代码)根据《中等职业学校专业目录(2010年修订)》填写。
如:设施农业生产技术(010100)。
二、入学要求满足专业学习的条件。
如:初中毕业生或具有同等学力者。
三、基本学制根据《中等职业学校专业目录(2 01 0年修订)》规定的学制填写,如:3年。
四、培养目标本专业主要面向××××等单位,培养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身心健康;掌握××××专业必要的文化基础知识、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从事××××等工作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
六、人才规格本专业培养的人才应具有以下职业素养(文化素养和职业道德)、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
(一)职业素养1.2.……(二)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1.2.……专业(技能)方向111.12.……专业(技能)方向211.12.……七、主要接续专业高职:××××专业本科:××××专业八、课程结构本专业的课程设置分为公共基础课程和专业技能课程两类。
公共基础课包括德育课,语文、数学、外语(英语等)、计算机应用基础课,体育与健康课,艺术(或音乐、美术),以及其他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类公共课程。
专业技能课程包括专业核心课程、专业(技能)方向课程,实习实训是专业技能课程教学的重要内容,含校内外实训、顶岗实习等多种形式。
九、课程设置(一)公共基础课程(二)专业技能课程十、教学时间安排(一)基本要求1.教学时间安排针对三年制中等职业学校,学校可结合实际情况参照执行。
教育部:中等职业学校校长专业标准及专业要求
中等职业学校校长专业标准及专业要求为促进中等职业学校校长专业发展,建设高素质中等职业学校校长队伍,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按照《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有关要求,特制定本标准。
校长是履行学校领导与管理工作职责的专业人员。
本标准是对中等职业学校合格校长专业素质的基本要求,是制定中等职业学校校长任职资格标准、培训课程标准、考核评价标准等的重要依据。
一、办学理念(一)以德为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和党对教育的领导,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学校教育全过程,依法履行法律赋予的权利和义务;热爱职业教育事业和学校管理工作,具有服务国家、服务人民和服务经济社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履行职业道德规范,为人师表,公正廉洁,关爱师生,尊重师生人格。
(二)育人为本坚持育人为本的办学宗旨,将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促进每个学生健康成长;扶持困难群体接受职业教育,促进教育公平;树立人人皆可成才的人才观,把提高职业技能和培养职业精神高度融合,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努力提高中等职业教育质量,促进学生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
(三)引领发展校长作为学校改革发展的带头人,担负着引领学校和教师发展、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的重任;坚持就业导向和特色办学,秉承先进职业教育理念和管理理念,坚持依法治校,建立健全学校各项规章制度,完善学校目标管理和绩效管理机制,实施科学管理、民主管理,推动学校可持续发展。
(四)能力为重将职业教育管理理论和学校管理实践相结合,增强学校管理、校企合作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不断提高与完善规划学校发展、营造育人文化、领导课程教学、引领教师成长、优化内部管理和调适外部环境等方面的能力;坚持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不断提升专业能力。
中等职业学校护理专业教学标准
中等职业学校护理专业教学标准一、专业名称(专业代码)100100二、入学要求初中毕业或具有同等学历三、基本学制3年四、培养目标贯彻执行国家教育、卫生工作方针,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原则,培养具有一定科学文化素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良好职业素质、人际交往与沟通能力、熟练运用护理操作技能,能在各级各类医疗卫生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从事护理、预防、保健、康复、健康宣传教育等工作,具有职业生涯发展基础的技能型、服务型的高素质劳动者。
五、培养标准以护理岗位需求为标准,通过3年学习,毕业生应具有以下专业知识、职业技能与服务态度,并能顺利通过国家护士执业资格证书考试。
(一)临床护理专业培养标准1、具有护理专业相关的基础医学知识和技能。
2、具有基础护理的理论知识、规范、熟练的护理操作能力。
3、具有临床护理基本理论知识,规范的专科护理操作能力。
4、具有以护理对象为中心,解决常见护理问题和安全给药的能力。
5、具有对护理对象进行健康评估,分析和解决临床常见护理问题的能力。
6、具有对护理对象进行病情变化、心理反应和药物疗效的观察能力。
7、具有对病室和护理对象管理的基本能力。
8、具有初步开展社区护理,进行健康教育和预防保健的能力。
9、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伦理意识、法律意识、医疗安全意识以及评判性思维能力。
10、具有良好的医院服务文化品质、心理调节能力以及人际沟通与团队合作的能力,社会适应能力,有健康的体魄。
11、具有熟练的计算机基本操作能力和一定的英语应用能力。
12、具有通过不同的途径获取专业领域新理念、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的能力。
(二)专业技能方向1、急救护理(1)具有急救护理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2)具有初步对急、危、重症患者进行应急处理和配合抢救的基本能力。
(3)具有操作呼吸机、心电监护仪、输液泵、除颤仪等仪器的能力。
2、社区护理(1)具有社区护理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
(2)具有进行社区健康教育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
中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学标准(数控技术应用专业)
中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学标准数控技术应用专业教学标准一、专业名称(专业代码)数控技术应用(051400)二、入学要求初中毕业或具有同等学力三、基本学制3年四、培养目标本专业坚持立德树人,面向制造类企业,培养从事数控设备的操作与编程,产品质量的检验,数控设备的管理、维护、营销及售后服务等工作,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
五、职业范围序号对应职业(岗位)职业资格证书举例专业(技能)方向1 数控车工数控车工数控车削加工2 数控铣工数控铣工、加工中心操作工数控铣削(加工中心)加工3 加工中心操作工4 数控机床装调维修工数控机床装调维修工数控机床装调与维护六、人才规格本专业毕业生应具有以下职业素养、专业知识和技能:(一)职业素养1.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能自觉遵守行业法规、规范和企业规章制度。
2.具有创新精神和服务意识。
3.具有人际交往与团队协作能力。
4.具备获取信息、学习新知识的能力。
5.具备借助词典阅读外文技术资料的能力。
6.具有一定的计算机操作能力。
7.具有安全文明生产、节能环保和遵守操作规程的意识。
8.具有规范意识、标准意识和质量意识。
(二)专业知识和技能1.具备识读与绘制零件图、装配图的能力。
2.掌握机械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懂得机械工作原理,能准确表达机械技术要求。
3.掌握必备的金属材料、材料热处理、金属加工工艺的知识和技能。
4.掌握电工电子基础知识,具备解决本专业涉及电工电子技术实际问题的基本能力。
5.具备钳工基本操作技能。
6.具备操作和使用普通机床(车床、铣床)的初步能力。
7.具备操作和使用数控机床的初步能力。
8.具备基本的数控机床的维护能力。
9.能进行CAD/CAM软件的基本操作。
10.具备对机械制造类企业生产一线产品质量进行检验、分析的初步能力。
专业(技能)方向—数控车削加工1.熟悉常用数控车床的结构、种类,具备操作常用数控车床的初步能力。
2.掌握数控车削加工的工艺分析与编程技术,达到数控车工四级技能等级标准,并通过考核鉴定取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
山东省教育厅关于做好中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学指导方案编写工作的通知
山东省教育厅关于做好中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学指导方案编写工作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山东省教育厅•【公布日期】2012.03.16•【字号】鲁教职字[2012]8号•【施行日期】2012.03.16•【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正文山东省教育厅关于做好中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学指导方案编写工作的通知(鲁教职字〔2012〕8号)各市教育局,各有关学校:为做好山东省中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学指导方案(以下简称专业教学指导方案)编写工作,推进中等职业学校专业建设,规范教育教学行为,根据全省中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学指导方案编写工作调度会精神,现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充分认识做好专业教学指导方案编写工作的重要意义专业教学指导方案是专业建设和专业教学的指导性文件。
做好专业教学指导方案的编写工作,是落实我省教育规划纲要和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计划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全省推进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进行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创建的重要措施,是规范中等职业学校教育教学行为、实现内涵发展、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迫切需要,是我厅的一项重点工作。
长期以来,由于中等职业教育教学缺乏基本标准,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学校专业建设意识不强、课程开设随意性大,影响了全省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持续提高。
各地各有关学校要高度重视,借鉴先进经验做法,结合全省中等职业教育教学实际,确保按时按质完成专业教学指导方案编写工作,使全省中等职业教育教学尽快实现规范化、制度化,实现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的整体提高,让学生接受高质量的职业教育。
二、进一步明确专业教学指导方案编写工作的基本原则、基本要求、基本流程和关键环节(一)基本原则1.要本着科学、务实的态度,遵循新的课程理念,严格遵守编写规范,边开发、边探索、边完善,确保切合中等职业学校教学实际。
2.要与职业标准和行业规范相结合,各项内容和要求应清晰明确,尽可能具体化、可度量、可检验、可操作,有利于职业学校的教学改革,适应学生自身发展和企业岗位的实际需要。
2024-2025学年度中等职业学校教学工作计划
2024-2025学年度中等职业学校教学工作计划一、指导思想按照市教育局关于20xx年工作调度研讨会的文件精神,结合我校建设国家级示范校的工作重点,继续规范教学常规管理,深化课堂教学改革,以培养学生能力为本位,文化课为专业课服务,专业课凸显技能培养,技能实训课满足专业岗位需要,全面推进中职学校的教学模式改革进程。
二、工作目标(一)规范教学常规管理,健全教师量化考核机制,使学校教学管理规范化;(二)发挥重点建设专业的示范作用,深化改革各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着力推行教学做一体、理实一体的教学模式;(三)广泛开展项目教学法、岗位模拟、工作导向等教学方式的改革与实践,使课堂教学职业化;(四)深入企业行业调研,适时更新课程内容、调整课程结构,深化课程体系改革,打造重点建设专业的核心课程;(五)强化学校教育科研引领地位,促进教学与科研一体化;(六)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实行专业教师进企业实践培训和兼职教师进学校教学双向交流机制。
1加大教师培训投入,选派优秀骨干教师参加各级各类培训。
三、具体内容、措施(一)规范教学行为,保证教学秩序,提高教学行政管理水平。
1、规范教师的教学行为,把握常规并贯彻执行。
教务处督导科组织企业专家、教研室主任、教研组组长、学科带头人等优秀教师深入课堂,了解教师的教学情况和班级学生的学习状况,并对听课情况进行反馈。
注意检查教师组织教学的有效性。
2、修改学生成绩考核机制,增加学生德育(课堂表现)量化比例,引入企业参与多元评价。
规范补考制度,严格执行学生学习成绩考试制度。
(二)以国家级示范校建设方案为目标,努力完成重点建设专业的各项建设任务。
1、坚持以就业为导向,深入企业行业调研,制定适合企业需求的“职业行为导向”人才培养模式,加强学校内涵发展。
2、构建与“职业行为导向”相适应的专业课程体系,高标准建设优质核心课程资源,融“教、学、做”为一体,着重培养学生的核心职业能力。
3、积极开展岗位实践式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根据行业职业岗位群对专业实践技能的要求,2推行以生产性实训为特征的工学结合的“做中教,做中学”的教学方法,配合多媒体教学等现代教学手段,全面实现“教(课程讲授)、学(模拟实践)、做(实景实训)”一体化,全面提升教学质量。
国家中等职业学校客户信息服务专业教学标准
国家中等职业学校客户信息服务专业教学标准一、专业名称专业代码客户信息服务090900/呼叫中心服务与管理590319二、入学要求初中毕业生或具有同等学力者/高中毕业生或具有同等学力者三、基本学制3年四、培养目标本专业主要面向现代服务业通信、零售、旅游、酒店、金融、保险、物流等的政府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和现代企业需要的,掌握呼叫中心基础理论、呼叫中心专业技术、运营管理、质量管理及呼叫中心行业技能,具有一定外国语水平、计算机水平、实践和创新能力,能够在呼叫中心行业及其相关领域从事客户信息服务工作,具有较高专业性技术和国际化竞争能力的高素质劳动者和应用型技能人才;五、职业范围六、人才规格本专业毕业生应具有以下职业素养职业道德和产业文化素养、专业知识和技能:一职业素养1.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职业意识和职业行为;2.具有较好的沟通能力、表达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3.具有较好的信息敏感性和信息获取辨别能力;4.具有较强的抗压能力和责任感;二专业知识和技能1.了解服务外包、呼叫中心领域基本知识;2.掌握本专业所必需的文化基础知识和专业基础知识;3.熟悉呼入、呼出业务流程;4.掌握电话销售的基础知识;5.掌握处理客户投诉的基础知识;6.掌握报表制作基础知识;7.熟练操作呼叫中心实训系统;8.掌握话术设计技能;9.能够与客户进行良好的沟通,并对信息进行记录反馈;10.能够制作简单的业务报表、分析报表;11.能够持续提高并保持规定的关键绩效指标KPI;座席服务方向:1.了解座席服务的基本流程,通过倾听,了解客户所反映的问题;2.掌握座席基本技能,能根据客户需求为客户提供最佳解决方案或多种选择方案;3.具备编辑脚本内容的能力,准确运用产品及业务知识处理客户异议及投诉的能力;运营管理方向:1.了解客户信息服务运营管理的基本工作内容和工作流程;2.掌握人员管理、流程管理、绩效管理、现场管理、质量管理的相关知识;3.具备对现场各部门进行协调及应对现场突发事件的基本能力;七、主要接续专业高职:呼叫中心服务与管理、客户服务管理、市场营销、电子商务本科:工商管理、市场营销、电子商务八、课程结构九、课程设置及要求本专业课程设置分为公共基础课和专业技能课;公共基础课包括德育课,文化课,体育与健康,艺术,以及其他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类基础课;专业技能课包括专业核心课和专业技能方向课,实习实训是专业技能课教学的重要内容,含校内外实训、顶岗实习等多种形式;一公共基础课二专业技能课1.专业核心课2.专业技能方向课1专业技能方向1:座席服务2专业技能方向2:运营管理3.综合实训综合实训是指理、实一体化课程实训内容之外用于强化专项技能训练、提升专业知识和技能的综合应用能力或为取得职业资格证书等而开设的综合性实训项目;学校可根据区域经济人才需求的规格和本校教学实际有针对性地加以组织和实施;本标准建议可开设呼叫中心综合模拟实训,教学安排以整周的形式体现;4.顶岗实习学校应优先选择有留用意向的呼叫中心企业,让学生进入参与就业型顶岗实习;顶岗实习期间,校企双方应明确岗位培养目标和知识点、能力点,以项目教学、任务引领及行动导向等教学为主,通过岗位专业知识学习和岗位技能的专项培训,培养学生掌握岗位的核心能力和关键能力,增强对岗位的适应度,达到具备顶岗操作的目的;十、教学时间安排一基本要求每学年为52周,其中教学时间40周含复习考试,累计假期12周;1周一般为28学时;顶岗实习一般按每周30小时1小时折1学时安排;3年总学时数约为3000-3300学时;实行学分制的学校,一般16-18学时为1个学分,3年制总学分不得少于170;军训、入学教育、认识实习、公益劳动等活动,以1周为1学分,共3学分;公共基础课程学时一般占总学时的1/3,累计总学时约为1学年;专业技能课程学时一般占总学时的2/3,其中顶岗实习累计总学时原则上为1学年;专业教学标准的课程设置中应设立选修课程,其教学时数占总学时的比例应不少于10%;客户信息服务专业三年制周教学安排表二教学安排建议客户信息服务专业三年制教学进程表说明:1.公共基础课选修课的相关课程可依实际情况安排,例如音乐欣赏、美育、礼仪等;2.专业选修课的相关课程可依区域经济及专业方向安排;专业限选课程建议:在“客户关系管理”、“统计学基础”、“商务应用文”、“业务执行能力”课程中选择2门开设;专业任选课程建议可选择“行业专业知识”、“中国文化地理概述”、“就业面试指导”等课程开设;3.综合实训安排五周,以整周的形式体现;十一、教学实施一教学要求1.公共基础课公共基础课教学要符合教育部有关教育教学基本要求,按照培养学生基本科学文化素养、服务学生专业学习和终身发展的功能来定位,重在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形式的改革,教学手段、教学模式的创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职业能力的形成和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公共基础课原则上均应选用教育部中等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或地方省市规划教材;若没有合适的规划教材,学校可组织编写校本教材;学校应保证基本的教学设施以满足公共基础课程的教学,应根据地域特点创设有利于身体素质、文化艺术修养和职业能力培养的教学环境;要建设各自的教学资源平台便于师生共享;要高度重视信息技术对课程改革以及教学改革的影响力,努力推进信息技术在各课程教学中的应用;2.专业技能课专业技能课原则上均应选用教育部中等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或地方省市规划教材;若没有合适的规划教材,学校可组织编写校本教材;应以本专业教学标准为依据,结合区域经济的发展和职业资格鉴定标准五、四级的相关要求选择教学内容;要建设具备现场教学和情景教学的实训中心,使之兼具教学实训、职业培训、职业资格鉴定的综合功能;要建设各自的教学资源平台便于师生共享,注重信息技术的应用与教法创新;专业技能课按照相应职业岗位群的能力要求,强化理论实践一体化,突出“做中学、做中教”的职业教育教学特色,提倡项目教学、案例教学、任务教学、角色扮演、情景教学等方法,利用校内外实训基地,将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教师引导教学等教学形式有机结合;二教学管理教学管理要更新观念,搭建学校、教务处、专业科、教研组四级管理平台,形成并完善教学管理运行机制,从教学计划、教学运行、教学质量、教学研究、教学装备、教务行政等诸等方面开展卓有成效、规范灵活的工作,形成切实可行的教学工作监督制度、教学检查制度、实训管理办法等一系列管理制度,实施教学前、教学中、教学后的闭环管理;探索并完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形成基于工作过程为导向的专业教学实施方案并体现动态优化;重视专业建设与课程建设,优化教学要素,合理调配教师、实训室和实训场地等教学资源,为课程的实施创造条件;要完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创新专业教学质量评价方式和学生学业评价模式,促进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保证教学质量;要建设优质核心课程,构建专业教学资源库,促进学校的专业建设和内涵发展;十二、教学评价教学评价要充分考虑职业教育的特点和课程的教学目标,不仅关注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技能的掌握,更要关注知识在实践中运用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水平,以及规范操作、安全文明生产等职业素养的形成;教学评价应注重诊断和指导,要重视发展性评价对学生的激励作用;教学评价建议采用终结性评价与过程性评价相结合,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教师评价与学生自评、互评相结合的原则,注重考核与评价方法的多样性和针对性;过程性评价包括课堂表现、教学问答、活动参与、作业完成、平时测评等内容,终结性评价主要指期末考试;学期总成绩可由过程性评价成绩、期中和期末考试成绩组成;各地应根据本专业教学标准、本校的实际情况和学生的特点,研究并制定各课程考核评价体系和实施方案;十三、实训实习环境本专业应配备校内实训实习室和校外实训基地;一校内实训实习室校内实训实习建议具备计算机基础实训室、客户信息服务专业教学实训室,主要设施设备及数量见下表;二校外实训基地校外实训基地是指在学校区域范畴之外的由学校单独组建或与企业合作组建的生产性实训基地,也可以是校企以协议形式明确的可供学生进行实践操作的生产性实训装置;校外实训基地的主要功能是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和实战技能,满足生产实际岗位的需要;本专业校外实训基地的数量视专业学生数和当地呼叫中心企业的属性可灵活配置;十四、专业师资学校应根据专业规模和未来专业发展趋势,培养和组建一支由专业带头人领衔、课程负责人支撑、青年骨干教师积极参与的结构合理、数量充足、理念先进、勇于创新的专兼结合的“双师型”教学团队;专任教师应为对应专业或相关专业本科以上学历,具有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资格证书、专业资格证书及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所要求的业务能力,熟悉行业企业生产、经营和技术现状,能积极开展专业课程教学改革实践,具备良好的师德和终身学习的能力;为推动专业层面校企合作,深化专业内涵建设,真正培养与企业需求相一致的知识型技能人才,学校还应聘请工作经历不少于5年的企业技术人员担任本专业的兼职教师,其比例不低于专任教师总数的20%;专业教师数量配备以师生比不低于1:25为基准;十五、其他1.本标准适用于中等职业学校三年制的教学,学校可结合实际情况参照此标准制定三年制教学实施方案,课程开设顺序与周课时安排由学校根据实际情况自行确定;若用于四年制教学,可适当增加课时数和教学内容,增加的课时数应控制在15%左右;2.教学安排中的德育、语文、数学、英语、计算机应用基础、公共艺术等课程按教育部统一颁布的课程标准执行;专业核心课程与专业方向课程的教学内容和课时可由学校结合区域经济产业结构特点灵活调整;每门专业选修课的课时数一般在30-60学时,学生可在学校指导下,根据就业方向、成才愿望、特长和社会需求针对性自主选择相关课程;3.职业资格鉴定一般安排在第四学期末;。
《中等职业学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指导的方案(试行)》
附件中等职业学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指导方案(试行)提高中等职业学校人才培养质量,是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中等职业教育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服务中国制造2025、创造更大人才红利的重要抓手。
建立中等职业学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简称诊改)机制,是教育行政部门履行管理职责、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引导和支持中等职业学校常态化自主保证人才培养质量的基本形式。
一、指导思想以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以《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为指南,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根本,以促进学校自主发展、内涵发展为宗旨,坚持“需求导向、自我保证,多元诊断、重在改进”的工作方针,引导和帮助中等职业学校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改善办学条件、规范学校管理、深化教学改革、完善制度体系、健全运行机制,促进中等职业教育健康可持续发展。
二、目标与任务建立基于中等职业学校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学校自主诊改、教育行政部门根据需要抽样复核的工作机制,保证学校的基本办学方向、基本办学条件、基本管理规范,推动中等职业学校人才培养质量的持续提高。
具体任务是:(一)构建中等职业学校教学工作自主诊断、持续改进的工作制度和运行机制。
力争通过5年左右的努力,围绕提高中等职业学校人才培养质量,建立和完善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统筹规划、中等职业学校自主诊改、利益相关方有效参与、主管(办)部门协同改进的常态化周期性教学工作诊改制度与运行机制。
(二)搭建中等职业学校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管理系统。
建设学校、地(市)、省(自治区、直辖市)、国家四级架构的中等职业学校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管理系统(简称数据系统),为学校教学工作自主诊改提供数据服务,为利益相关方参与诊改提供数据参考,为教育行政部门抽样复核与科学决策提供数据支持,为中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工作质量报告提供数据基础。
(三)引导中等职业学校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逐步建立完善内部质量保证制度体系。
教育部关于制订中职专业教学标准的文件
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制订中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学标准的意见教职成厅[2012]5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各行业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为贯彻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和教育规划纲要,建立健全教育质量保障体系,提高职业教育质量,我部成立了中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学标准制订工作领导小组和专家组,启动中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学标准(以下简称专业教学标准)制订工作。
专业教学标准是指导和管理中等职业学校教学工作的主要依据,是保证教育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规格的纲领性教学文件。
为做好专业教学标准的制订工作,现提出以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教育规划纲要的要求,坚持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教育发展观,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充分发挥行业企业的作用,推进中高职协调发展,加快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保障人才培养质量,满足经济社会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需要,全面提升职业教育专业设置、课程开发的专业化水平。
二、基本原则1.坚持德育为先,能力为重,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着力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和就业创业能力。
2.坚持教育与产业、学校与企业、专业设置与职业岗位、课程教材内容与职业标准、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的深度对接。
以职业资格标准为制订专业教学标准的重要依据,努力满足行业科技进步、劳动组织优化、经营管理方式转变和产业文化对技能型人才的新要求。
3.坚持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注重“做中学、做中教”,重视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强调实训和实习等教学环节,突出职教特色。
4.坚持整体规划、系统培养,促进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全面发展。
正确处理公共基础课程与专业技能课程之间的关系,合理确定学时比例,严格教学评价,注重中高职课程衔接。
5.坚持先进性和可行性,遵循专业建设规律。
注重吸收职业教育专业建设、课程教学改革优秀成果,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兼顾行业发展实际和职业教育现状。
教学标准
上海市中等职业教育专业教学标准开发指导手册(试行)上海市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一专业教学标准开发与实施方案研究课题组2005年6月目录前言 (2)第一部分专业教学标准开发的指导原则第一章专业教学标准的界定 (3)第二章专业教学标准开发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3)第三章专业教学标准开发的组织架构 (4)第四章专业教学标准开发的方法和程序 (4)第二部分主要技术规范和编制说明第一章专业调研报告 (10)文本格式规范 (10)编制说明和技术规范.................................................................. 1l 第二章专业教学标准 (12)文本格式规范 (12)编制说明和技术规范 (14)第三章专业核心课程标准 (21)文本格式规范 (21)编制说明和技术规范 (22)附件:职业标准 (24)前言根据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制定的《上海市中等职业教育深化课程教材改革行动计划(2004—2007)》(沪教委职成【2004]21号)文件提出的“优化专业教学,开发汽车运行与维修等50个专业教学标准”的任务与要求,以就业为导向,进一步深化专业教学改革,提高专业教学质量。
依托行业和企业,主动适应上海社会经济发展,强化学生职业能力,改革专业和课程结构,优化专业教学方案,培养适合社会、企业需要的专业技术人才。
专业教学标准是评定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质量的标准,是学校进行专业教学的纲领性课程文件。
它具体规定了专业培养目标、人才培养规格、专业教学内容、鉴定考核和相应的教学条件,并提出教学和评价的建议。
专业教学标准是学校专业建设的依据,包括师资、教学设备配置和编制课程标准、教材建设等;专业教学标准是学校组织教学和教学质量评价的依据,可作为企业招聘录用毕业生和学生选择专业的参考。
专业教学标准开发是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为了有利于专业教学标准开发规范化、标准化,提高工作效益和质量,我们编制了《上海市中等职业教育专业教学标准开发指导手册》。
浅谈高职教育专业教学标准制定
浅谈高职教育专业教学标准制定在中国,高职教育是一种重要的职业技能培训教育形式,其目标是培养适应市场经济需要的技能型人才。
为了保证高职教育的质量和水平,教育部门不断制定和完善高职教育专业教学标准。
本文将从高职教育的特点、教学标准的重要性和制定过程进行浅谈,希望对高职教育专业教学标准制定有更深入的理解和认识。
一、高职教育的特点高职教育是一种职业教育,主要培养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
与普通本科教育相比,高职教育更加注重实用性和实践性。
高职教育的学生主要来自中等职业学校,他们有一定的基础知识和技能,但需要通过高职教育进一步提升自己的职业素养和实际操作能力。
由于高职教育的学生主要是来自社会的底层人群,他们有很强的实操能力和职业发展的愿望,因此高职教育更加注重实践和职业能力的培养。
高职教育的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更加贴近市场需求和行业发展,教学目标更贴近职业成就和市场需求。
高职教育的教学标准和普通本科教育有所不同,需要更加贴近职业实际和市场需求。
二、教学标准的重要性教学标准是衡量教学质量和水平的重要标准,对于高职教育更是如此。
高职教育的目标是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的技能型人才,其教学标准需要紧密贴合市场需求和职业发展,保证学生毕业后可以顺利就业。
教学标准不仅是学校内部的教学质量管理标准,更是行业对学生能力和素质的评价标准。
教学标准的制定需要考虑行业发展需求、技能素质要求和学生职业发展规划,全面保证教学质量和学生素质的匹配。
教学标准的质量和水平直接影响着学校的声誉和学生的就业前景,因此教学标准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三、教学标准的制定过程制定高职教育专业教学标准需要经过一系列的程序和步骤,包括调研、研讨、制定、实施和评估。
需要进行市场需求和行业发展的调研,了解各个行业对人才的需求和素质要求。
需要进行教育教学理论和实践的研讨,形成教学标准的初步构想和框架。
然后,通过专家会议和学校内部研讨,最终确定教学标准的具体内容和要求。
教学标准一旦确定,就需要进行教师培训、课程设置和教学实施,全面推行教学标准的要求。
中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学标准调研方案及要求doc
附件2:专业教学标准调研方案及要求一、调研目的调研是中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学标准制订工作的必要环节,为标准制订工作奠定基础。
二、调研框架调研对象:主要包括行业企业及职业学校两类主体。
总体要求:通过企业调研,主要反映出相应行业的人才结构现状、行业企业人才需求状况、企业岗位设置及对人才结构类型的要求、岗位对知识技能的要求、相应的职业资格要求。
通过学校调研,了解现行专业教学情况、学生就业去向、学生继续学习的要求与培养现状、企业对现行专业教学的要求与建议等,为制订中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学标准提供比较全面、客观的依据。
调研范围:以所承担的专业为主,重点调查相应的岗位或岗位群。
重点调研范围与内容:1.行业发展研究----相关行业发展规划要求(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为依据)----相关行业发展现状(行业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及国际化发展趋势)、行业人才结构现状及需求,中高等职业教育供求状况----相关行业文化、职业道德素养状况2.企业调研重点调研相关企业技术变化(工艺、设备、材料等);运营方式变化(商业业态、分销系统发展、服务类型);劳动组织变化(流水线、小组工作、岗位轮换、一人多岗等)等内容,重点研究上述三个方面变化提出的专业培养目标变化要求,以及岗位职业能力的变化情况,要求列出专业能力和非专业能力各不少于10项。
3.学校调研------现行专业教学计划的实施情况(专业教学计划的执行情况、存在问题、课程结构比例等)------学校生源状况------就业与升学情况(专业就业率、对口就业率,升入高一级学校的比例及对口率)4.毕业生调研对本专业课程设置、职业技能训练等教学过程与效果的意见和建议。
三、基本要求1.采用直接调研、间接调研、材料搜集等形式,要求对调研结果进行分析,并形成相应的研究报告。
并从产业、专业调研出发,分析工作任务和职业标准,确定职业能力,填写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表。
2.企业调查要兼顾地域的发达欠发达、规模的大中小、技术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附件2:
专业教学标准调研方案及要求
一、调研目的
调研是中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学标准制订工作的必要环节,为标准制订工作奠定基础。
二、调研框架
调研对象:主要包括行业企业及职业学校两类主体。
总体要求:通过企业调研,主要反映出相应行业的人才结构现状、行业企业人才需求状况、企业岗位设置及对人才结构类型的要求、岗位对知识技能的要求、相应的职业资格要求。
通过学校调研,了解现行专业教学情况、学生就业去向、学生继续学习的要求与培养现状、企业对现行专业教学的要求与建议等,为制订中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学标准提供比较全面、客观的依据。
调研范围:以所承担的专业为主,重点调查相应的岗位或岗位群。
重点调研范围与内容:
1.行业发展研究
----相关行业发展规划要求(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为依据)
----相关行业发展现状(行业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及国际化发展趋势)、行业人才结构现状及需求,中高等职业教育供求状况----相关行业文化、职业道德素养状况
2.企业调研
重点调研相关企业技术变化(工艺、设备、材料等);运营方式变化(商业业态、分销系统发展、服务类型);劳动组织变化(流水线、小组工作、岗位轮换、一人多岗等)等内容,重点研究上述三个方面变化提出的专业培养目标变化要求,以及岗位职业能力的变化情况,要求列出专业能力和非专业能力各不少于10项。
3.学校调研
------现行专业教学计划的实施情况(专业教学计划的执行情况、存在问题、课程结构比例等)
------学校生源状况
------就业与升学情况(专业就业率、对口就业率,升入高一级学校的比例及对口率)
4.毕业生调研
对本专业课程设置、职业技能训练等教学过程与效果的意见和建议。
三、基本要求
1.采用直接调研、间接调研、材料搜集等形式,要求对调研结果进行分析,并形成相应的研究报告。
并从产业、专业调研出发,分析工作任务和职业标准,确定职业能力,填写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表。
2.企业调查要兼顾地域的发达欠发达、规模的大中小、技术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型。
企业数不少于10个。
3.学校调查要兼顾地域的发达欠发达,类别的国重与省重,中专与职高、技工等。
学校数量不少于20所。
4.调查时限为近5年的相关内容。
如有近3年内的相关调研报告,可以做补充调查后采用。
5.本报告作为专业教学标准的附件内容,字数要求在10000~150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