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重学生个性感悟和理解与语文教学[论文]
语文阅读教学应尊重学生的个性

差异 的每 一 个 个体 , 根据不 同学生的实际 , 使 每 个 学 生 在 自己 原 有 的基 础 上 获得 尽 可 能 大 的发 展 ,达 到 最 大 程 度 的 因材 施 教。 在 当前 班 级 人 数 较 多 的 情 况 下 , 要 求 每 节 课 都 照 顾 到每 一 个学 生 的个 性 特 点 是 不 现 实 的 。可 行 的办 法 是 对 学 生 进 行 适 当 的分 层 , 对 不 同层 次 学 生 分 类 指 导 。 四、 在 教 学 方 式 上 发 展 差 异 教学 方 法 是 指 在 教 学 过 程 巾 为达 到 教 学 目标 而 采用 的具 体方 式 和 手 段 , 是 最 能 体 现教 学 个 性 的 环 节 之 一 , 也 是有 效 的 引 导 和 激 发 学 生学 习兴 趣 及 培 养 学 生 积极 思考 和创 造 能 力 的 关键 。 在 实 际教 学过 程 中 。 教 学方 法的 设计 要 做 到 以下 几 点 : 一 是符 合 教 学 内容 的特 点 , 针对 不 同 篇 目, 不 同体 裁 , 不 同的 文章 . 采用 不 同的教学 方法 。二是 符合 学生 接 受 的可能 性 。 教 学方 法 为 学生 的学 习服务 。j是 符合 教 师 自身 的特点 . 任何 一种 教学 方法 都要 通过 教师 的具 体教 学实 施 , 教师 是 主要 的“ 执 法人 ” 。有 的方 法, 甲教 师运 用得 当 , 左有 逢 源 , 效果 著 , 可 乙教 师 运用 起 来却 别别 扭扭 , 进 退维 谷 。 难 以奏 效 。所 以教 学方 法 的选择 运厢 , 必须 符合 教 师 的 特点 , 也 必 须 符 合 教 师 的年 龄 、 性别 、 学识 、 风格 、 兴 趣、 爱好 、 阅历等 。 在 教学 中教 师 总是 营造 民主 、 平等 、 宽松 、 和谐 、 友爱 、 合 作 的课 堂 教学 氛 围 . 全方 位 激 发学 生学 习的 兴趣 和 内 在 潜力, 引 导 和鼓 励 学生 带 着 自 己的 知识 、 经验 、 思考 、 灵感 、 兴 致 参 与教学 过程 , 参 与知识 获得 的过程 。其 次“ 面 向全体 , 关 注个 别 化 的学 习需 求 ” 。能 根 据 学 生 的个 体 差 异 和 不 同 的学 习 需 求设 定 和 及 时调 整 教 学 目标 , 关 注每个学生的发展 . 在充 分尊 重 个 性 的 基 础 上 实 现 因材 施 教 , 灵 活组织课 堂教学 , 因势 利 导 ; 合 理 利用 和开 发 课程 资 源 .沟 通 课 堂 内 外 .拓 展 语 文 学 习 的 空 间 ,增 加 语 文 实 践 的 机 会 . “ 以满 足 不 同 学 生 学 习 和 发 展 的需 要” 。使 教 学成 为教 师启 发 和 激 励 学 生 充 分 发 挥 主体 作 用 . 积 极 主 动掌 握 知 识 和 发 展 智 力 及 能 力 的 活动 过 程 。 五、 在 教 学评 价 中尊 重 差 异 在语 文 教学 中实 施 个性 化 阅读 , 对于 学 生 全 面发 展 和 终 身 发 展有 积 极 的意 义 。第 一 , 可 以从 根 本上 改 变 小 学语 文 阅读 教 学 效 率低 下 和 学 生 语 文 阅读 水 平 低 的 局 面 : 第二 , 可 以 更 多 地 关 注 学 生 的健 康 成 长 , 使 之 逐 渐 形 成 健 全 的人 格 , 促进德 、 智、 体、 美 的 和谐 发 展 ; 第 三。 可 以更 加 充 分地 尊 重 每 个 学生 的个 性 差异 , 使 之养 成 终 身 阅读 品质 、 阅 读 习惯 和 阅 读方 式 。因 此 . 我 们 要 引导 学 生 大量 阅读 , 自主选 择 阅 读 材 料 , 组织 讨 论 探究 。 形 成阅读能力, 进 而 尊 重 学 生 的 阅读 自主 权 . 珍 视 学 生 独 特 的 感 悟 和 体验 , 实 施 个 性 化 阅读 , 使 阅读 成 为 学 生 自主探 究 、 张 扬 个 性 的 过程 。 为高 层 学 生指 明方 向 , 为 中 层学 生 提供 进 步 的阶 梯 。 更 多 地关 注低 层 学生 , 对 他 们 实行 “ 三 多三 优 ” 原则 , 即多 指 导 、 多鼓励、 多练 习 ; 优先 发 言 、 优 先 板演 、 优先面批。 参考文献: [ 1 ] 史 爱荣 , 孙 宏碧, 主编 . 教 育 个 性 化和 教 学 策 略 . 山东 教
师德师风心得体会尊重学生

师德师风心得体会尊重学生在教育的长河中,师德师风始终是衡量一个教师专业素养和道德水准的重要尺度。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深知,尊重每一位学生是教师职业行为的基石,也是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前提。
以下是我在长期教学实践中关于尊重学生的一些心得体会。
尊重学生意味着尊重他们的个性和独立性。
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他们有着不同的性格、兴趣和学习方式。
在我的课堂上,我努力做到因材施教,给予学生足够的空间去展现自己的个性,鼓励他们在学习中找到适合自己的路径。
通过观察和倾听,我逐渐了解每个学生的特点,从而提供更为精准的指导和帮助。
尊重学生还体现在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
无论学生的学习成绩如何,我都坚持公平公正的原则,给予每位学生相同的关注和机会。
我相信,每个学生都有潜力,都值得被尊重和肯定。
在我的课堂上,我鼓励学生之间的相互尊重,营造一个和谐的学习氛围,让每个学生都能在这样的环境中健康成长。
尊重学生也意味着尊重他们的意见和建议。
在教学过程中,我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无论是对课程内容的疑问还是对教学方法的建议,我都会认真聆听并给予反馈。
这种双向的沟通不仅增强了学生的参与感,也让我不断反思和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
尊重学生还体现在对他们未来的关怀和支持。
我时常与学生讨论他们的职业规划和个人发展,尽我所能为他们提供信息和资源。
我认为,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递者,更是学生人生道路上的引路人。
在实践尊重学生的过程中,我也深刻体会到了作为教师的责任和使命。
尊重学生,不仅能够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培养他们的自信心,还能够促进他们全面发展,成为社会的有用之才。
同时,这样的师德师风也会反过来影响我自己,使我成为一个更加成熟和完善的教育者。
总结我的师德师风心得体会,尊重学生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是教育工作成功的关键。
在未来的教学生涯中,我将继续坚持这一原则,不断提升自己的师德修养,以尊重为基础,与学生共同成长,共同进步。
教育是一项光荣而艰巨的任务,而尊重学生则是这项任务中最宝贵的财富。
在语文教学中发展学生个性论文

在语文教学中发展学生的个性语文是最具人文性的学科,因此语文教学更应该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
通过新课标的学习,我们知道,语文教学必须以“立人”为中心,即要让学生由过去死记语文知识转到通过语言的形式去认识社会、感悟人生、塑造自己;由过去以传授知识训练学生为主,转到以人的个性发展为主。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求,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求特别强烈。
”为此我们要在语文教学中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个性、尊重学生的创造性,只有这样才能把语文教学的本质功能发挥出来。
一、构建“生命”课堂教学,激活语文教学的人性。
“生命”课堂教学是把课堂看作是师生人生中一段重要的生命经历,是师生生命中有意义的部分。
新课标要求课堂教学不仅要满足对学生认知的培养,还要使学生的技能、情感、个性、价值观等得到发展。
长期以来,我们把语文等同于语言,只是把学习语文当作是掌握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的一种工具,而忽略了语文的人文性。
语文对于人来说更重要的是一种文化,它更重要的在于提升人的精神境界和生命价值,在于塑造人的个性发展。
例如:《心中的鹰》若单从知识方面来说,对文章理解无非是让学生树立环保意识,要保护野生动物。
这当然要比单纯泛泛的说教和《动物》课本上的教育要形象生动的多。
但是,这忽略了文章本身所具有的丰富深刻的人文内涵。
如果我们用人文的眼光、人文的情怀去引导学生体会那种心灵的失落、灵魂的黯然、思想的悲痛,肯定会对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有强烈的震撼。
那么,鹰的灵动、神圣、悲壮及那种极富人情味的对下一代的呵护,就会成为学生心中永远的丰碑。
二、发掘语文精神,鼓励个性发展。
爱因斯坦说过:“教育就是把老师教给的东西忘了之后剩下的东西。
”就语文而言,这“剩下的东西”便是语文的精神。
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的个性发展是语文精神的重要内涵。
语文就是要培养学生对真善美的向往,对理想和未来的追求,对自然和人生的关怀。
尊重每个学生心得

尊重每个学生心得教育中的一项重要原则是尊重每个学生的心得和经验。
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个体,他们拥有不同的思维方式、兴趣爱好和学习风格。
为了帮助他们实现个人的成长和发展,教育者应该秉持尊重的态度,重视并理解每个学生的心得。
尊重每个学生心得的重要性体现在多个方面。
首先,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独特思考方式和经验积累。
在教学过程中,教育者应该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充分倾听学生的意见和看法。
通过与学生的互动交流,教育者可以更好地理解他们的思维方式和学习需求,从而更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
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造性思维,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其次,尊重每个学生心得有助于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教育者应该成为学生的支持者和引导者,而不仅仅是传授知识的角色。
通过尊重学生的心得,教育者表达了对学生的关心和认可。
这有助于建立师生之间的信任和理解,促进双方之间的积极互动。
良好的师生关系可以营造积极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
另外,尊重每个学生心得也有助于促进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的发展。
每个学生都希望被认可和接受自己的想法。
当教育者尊重并肯定学生的心得时,学生会感到自己的存在和价值被尊重,从而增强自尊心和自信心。
这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具有积极的影响,激发他们主动学习的热情,积极参与各种学习活动。
在实施尊重每个学生心得的教育中,教育者需要采取一些有效的策略。
首先,他们应该倾听学生的声音,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意见。
教育者应该建立一个安全、开放的环境,让学生感到可以自由发表自己的观点。
其次,教育者应该注重个别差异,了解每个学生的特点和需求。
通过个性化的教学方式和策略,教育者可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提高他们的学习成效。
此外,教育者还应该注重给予学生积极的反馈和认可,鼓励他们在学习中勇于探索、创新和表达自己的心得。
综上所述,尊重每个学生心得是教育中至关重要的一项原则。
它有助于理解学生的个性差异,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促进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的发展。
语文教学与学生个性发展的关系

语文教学与学生个性发展的关系语文教学在学生的个性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语文教学不仅仅是教授学生阅读、写作和语言技能,更重要的是促进学生的情感、思维和审美能力的发展。
在教学中,教师需要充分认识到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因材施教,引导学生自主发展,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首先,语文教学应该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兴趣、爱好和学习方式,教师应该充分理解并尊重这些个性特点。
在教学中,可以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资源,如音视频教学、小组合作学习等,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让每个学生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激发学习的兴趣和潜能。
其次,语文教学应该关注学生的情感发展。
语文教学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应该培养学生的情感体验和情感表达能力。
教师可以通过文学作品、诗歌、散文等形式,引导学生对生活、情感进行深入思考和表达,从而促进学生的情感体验和情感表达能力的发展,培养学生的情感智慧和情感表达的能力。
此外,语文教学还应该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
语文教学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教师可以通过阅读分析、写作训练等形式,引导学生进行批判性思维、创造性思维的训练,从而促进学生的思维能力的发展,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创造性思维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最后,语文教学还应该促进学生的审美素养的发展。
语文教学应该注重培养学生对文学艺术的欣赏能力,教师可以通过文学作品、诗歌、散文等形式,引导学生进行审美体验和审美鉴赏,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和文学修养。
总之,语文教学与学生个性发展密切相关,教师应该充分认识到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因材施教,促进学生的情感、思维和审美能力的全面发展。
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语文教学的育人功能,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全面的发展。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如何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如何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摘要]法国著名儿童心理学家卢梭曾说:“儿童有他特有的看法、想法和感情。
如果用我们的看法、想法和感情去代替他们的看法、想法和感情,那简直是愚蠢的。
”学生作为一个个性鲜明的个体,总是带着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和情感来接触新的阅读文本。
我国《语文课程标准》特意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因此小学语文课堂阅读教学要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
那么怎样做才能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呢?[关键词]阅读尊严感受一、注重过程体验“注重体验”不仅是语文教育的特点而且是语文教育的目标,是语文教育的实施方法。
所谓“体验”,就是人们在实践中亲身经历的一种内在的活动,是对情感的种种体会和感受。
为什么今天的语文教学特别关注体验?是因为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在语文教学过程中那种内在得知、情、意、行的亲历和验证对于学生的语文素养并发展,为学生的全面发展与终身发展打好基础,具有重要意义。
“体验”是一个过程,他从亲历的实践始,进而获得认识,形成情感,最后产生感悟,并且逐渐积累成为最可宝贵的精神财富,并以此作为今后生命之旅的底蕴。
如在教学古诗《宿新市徐公店》时,我在教学过程中用版画诗意的方法,把学生的情感体验发挥得淋漓尽致,使语文教学真正成了美的教学:师:请你们谈谈诗,想想根据诗意作画,该画些什么?生:要画篱笆。
师:篱笆要画得密还是稀一些?要说出理由。
生:要花的稀一些,因为诗中说“篱落疏疏”,“疏疏”就是不密的意思。
生:还要画小路。
师:为什么?是怎样的小路?生:要画一条狭长的小路,因为是“一径深”。
学生个个跃跃欲试,还有的说,树上只画些小叶,树下要画些落花,因为是“枝头花落未成阴”。
讨论到画面上要不要画蝴蝶时,学生们争论得更有趣了。
有的说“要画蝴蝶,不画蝴蝶怎么体现儿童疾走追黄碟呢?”有的说:“不要画蝴蝶,诗上已经说了飞入菜花无处寻。
”为了让诗的意境更深入地促进学生体验,我提示了一句:“注意是追黄碟,而不是追蝴蝶。
如何看待学生个性尊重

如何看待学生个性尊重
标题:尊重学生个性,促进全面发展
一、引言
在教育的领域中,我们常常听到“因材施教”这个词。
这是对每个学生的尊重和理解,是教育的核心理念之一。
尊重学生的个性,并不是放任自流,而是要深入了解每个学生的兴趣、特长和潜力,从而进行有针对性的引导和培养。
二、尊重学生个性的重要性
1. 激发学习兴趣: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独特之处,尊重学生的个性就是尊重他们的兴趣和爱好。
这不仅能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也能让他们在自己喜欢的领域中发挥出最大的潜力。
2. 培养独立思考能力:尊重学生的个性,就是尊重他们的思想和观点。
这样可以鼓励他们独立思考,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 促进人格发展:尊重学生的个性,可以帮助他们建立自信,形成健康的人格特质。
这对于他们的成长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三、如何尊重学生的个性
1. 充分了解每个学生:通过观察和交流,了解每个学生的性格特点、兴趣爱好和潜在能力。
2. 提供多样化的学习资源:根据学生的不同需求,提供丰富多样的学习资源,满足他们的个性化学习需求。
3. 创设宽松的学习环境:避免过于严格的规章制度,创设一个能让学生自由探索和尝试的学习环境。
4. 鼓励自主学习: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让他们学会自我管理,自我驱动。
四、结论
尊重学生的个性,是现代教育的基本要求。
作为教师,我们应该充分认识到这一点,以开放的心态去接纳每一个学生,帮助他们发现自己的优点,提升自己的能力,实现自己的价值。
只有这样,我们的教育才能真正地做到以人为本,实现教育的目标。
语文教学,让学生个性得以张扬论文

语文教学,让学生的个性得以张扬《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
“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又往往是多元的,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
”在我们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正是要培养开拓型、创新型的人才,提倡尊重主体、发展个性。
语文课正是师生个性自由驰骋的领域,我们要从根本上改变循规蹈矩的传统观念,引导学生大胆地标新立异,让学生优秀的个性品质在语文课堂中得以张扬,使得学生的生命个体异彩纷呈。
一、创设舒展学生个性的教学模式素质教育提倡“以人为本”的思想,教育是促进人作为人形成独立的人格意识以及生存能力的过程和手段;而不是把受教育者当做工具去盛装知识,当做“泥巴”来塑造品质。
受教育者的强烈的“自我生长意识”向教育要求个性化。
教育者必须通过个性化的课堂来激活这种生长意识,并且加以扶持和关爱。
因此,学生的个性发展成为课堂教学关注的焦点。
但课堂只是限定时间和空间的教学流程,它以面向全体学生的整体训练为主要特点,在不能完全进行“一对一”的个体教学的前提下,要想满足所有学生的学习需要(如:知识、观念、态度等)展现和发展他们的个性,以文学形象为载体,以语言文字为外壳的语文课堂教学,将展现它独特的魅力。
我认为学生的潜质如河流,课堂就是主渠道。
真正把学生看成“主体”就要去“导”,去“引”,去“铺垫”,最后使之归于大海,而不是“截流”“堵塞”。
因此“训练这条主线就显得格外关键。
开放的、科学的课程模式一点会为学生展现个性、发展个性提供一个广阔自由的空间。
1.学习目标民主化首先,就是要教学生把握整个语文能力目标和知识目标,在因循学生的认识能力以及心理发展规律,将学期目标分解成为单元目标,实行单元整体教学,避免了单篇教学学习目标的孤立性和僵化,给学生留有较大的空间选择本单元可学习的知识点和能力训练项目。
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可以和学生商量,这堂课大家想学什么?由过去的老师说这一堂课我要你学什么变为学生说我要学什么,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语文论文语文教学要注重学生人格的塑造_5130

一、注重学生人格的塑造,不断增强学生的人格意识,是当今时代的要求。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于1996 年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交并通过的《教育——财富蕴藏其中》的报告里指出:“教育在社会发展和个人发展 中起基础作用”,“要重视终身教育在铸造人格、发展个性以及增强批评精神和行为能力方面的意义。”(注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育丛书:教育——财富蕴藏其中,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年版,第3、71页)大家知 道,人格的完善是与教育的四大支柱(学知;学做;学会共同生活;学会发展——《教育——财富蕴藏其中》 )的内涵是密切相关的。早在80年代,日本的教育改革就特别指出:改革的最终目的是想方设法落实“人格完 善”。事实表明,日本教育的成功,带来日本经济的快速发展。而我们的语文教学大部分仍停留在注重学生升 学考试分数的高低上面。可以肯定地说,若我们的教育长此以往,那后果将不堪设想。
塑造学生人格的几点要求
一、语文教师的更新观念、获取知识及钻研教法等固然重要,但是,语文教师的人格完善尤为重要。因为 语文教师的人格是完成语文教学的基石。“在教学与教养过程中涉及到儿童的整个人格,所以教师自己也是以 整个人格来与儿童接触。”(注:彼得洛夫:论人民教师的威信,北京:作家书屋1951年版,第142页)因此, 语文教师必须以身作则,使自身人格日臻完善。正如孔子说的“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行。” 教师要力求使自己成为人类文明的传播者和高尚灵魂的塑造者。
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全面提高语文素养论文

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摘要】学生个体之间客观上是存在着差异的,要尊重学生个体差异,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人才培养,认识人潜在的发展能力,使每个学生获得最优发展,要把学生的个体差异看作一种重要的学习资源。
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强化审美情感体验,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在作文教学过程中,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把个性化指导和个性化评价贯穿于作文教学的全过程;在识字与写字、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等的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有针对性的教学,尽可能地让每一个学生都具有的那些不相同的智慧、情感、性格特点都表现出来,凸现主体性、人文性,实行差异性评价。
【关键词】尊重学生差异提高语文素养众所周知,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也没有完全相同的两个人。
因此,学生个体之间客观上是存在着差异的。
传统的语文教学虽然提倡因材施教,但并不关注学生个体的差异。
长期以来,由于受“应试教育”和“精英教育”的影响,我们的阅读教学从总体上来看,存在着重认知理解、轻审美情感体验,重共性统一、轻个性差异发展的倾向,这种倾向所反映的是以学科为本位,而不是以人的发展为本位的课程观。
传统的评价标准过分强调“班级成员参照”,而且往往以班级尖子学生作为评价的参照,严重挫伤了大多数学生的积极性。
为了适合每一个体发展的需要,在进行语文教学评价时,要最大限度地软化“班级成员参照”,强化“自我参照”。
美国心理学家加德纳提出的多元智力理论告诉我们: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智力强项和独特价值。
那么,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作为一线的教师,如何看待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呢?首先,应该承认学生个体之间客观上是存在着差异的,每个人都与他人有着不同的个性特点。
其次,就是要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在教学中处理好共同性与个别性的关系,不能用统一的模式塑造学生,即承认学生发展的差异性、不平衡性及学生发展的独特性。
语文学习极其个性化,学生对阅读材料的理解往往是多元的。
按照建构主义心理学和接受美学的观点,每个人都是以自己不同的方式去建构对事物意义的理解,不同的人往往看到的是事物的不同的方面。
尊重学生个性心得

尊重学生个性心得在现代教育中,尊重学生个性是一项重要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
尊重学生个性意味着关注学生的特点、兴趣和需求,并针对个体进行教育和教学,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在我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深切感受到尊重学生个性对于营造良好学习氛围以及提高学生学习效果起到的重要作用。
首先,尊重学生个性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兴趣和爱好,教师应该充分了解学生的兴趣,并尽可能地将其融入到教学中。
例如,当我教授英语课时,我会了解学生对不同话题的兴趣,并结合这些话题设计相关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会觉得学习更加有趣,积极参与其中。
其次,尊重学生个性可以提高教学效果。
每个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方式都不尽相同,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
例如,一些学生喜欢通过思维导图的方式整理知识,而一些学生更适合通过讲解来理解。
为了最大程度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我会通过多种方式来呈现教学内容,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
同时,我也非常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学习方式和方法,以便更好地帮助他们提高学习效果。
此外,尊重学生个性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独立思考能力。
在教学中,我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尊重他们的不同意见,并引导他们进行独立思考。
我认为每个学生都是有思想和创造力的个体,他们应该在学习中得到展示和发展的机会。
通过给予学生更多的自主权和发言权,我希望他们能够培养自信心,在学习和生活中勇敢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总结起来,尊重学生个性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教育原则。
教师应该积极关注学生的特点和需求,通过针对性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来满足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并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独立思考能力。
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我将继续坚持尊重学生个性的原则,为学生的学习和成长提供更好的支持。
浅谈语文教学应尊重发展学生的个性差异

浅谈语文教学应尊重发展学生的个性差异《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
因此,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我尝试实施差异教学。
力求在语文教学与学生个性发展差异之间的矛盾中找到解决的办法,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其独立自主、创造的个性。
一、在教学目标上,立足需求,体现差异教学要取得好的效果,首先要有明确的目标。
我们过去的教学往往是根据班上的平均水平制定全班统一的教学目标,结果造成优等生吃不饱,后进生吃不了。
因此,教学目标的制订应当体现差异,考虑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
如学习《海伦·凯勒》一文中表现海伦·凯勒不屈不挠的两个片段时,可制定如下差异目标:朗诵课文的差异目标: 1.基础目标:能正确、通顺地朗读课文,不丢字、不添字,吐字清楚,声音响亮; 2.高级目标: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努力向有感情地朗读尝试; 3.发展目标:能正确、连贯、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感悟学文的差异目标: 1.基础目标:知道海伦·凯勒是个怎样的人,了解作者是从哪几方面描写海伦·凯勒的; 2.高级目标:揣摩课文中哪些词句用得好,对反映人物品质有什么作用; 3.发展目标:学习作者描写人物的方法,尝试仿写。
这样的差异目标遵循“因材施教”原则,层次分明,但又紧密联系,前一目标是后一目标的基础,对各层次的学生起到了定位、导向、激励的作用。
基础目标是完成教学的起码要求,让基础弱、理解能力低的学生“吃得了”。
而发展目标弹性大,适合学生研究性学习的空间大,让基础扎实、理解能力强的学生“吃得饱”。
学生根据自己的水平自选目标任务,这样既注意了各层次学生的适应性,又促进了整体水平的提高。
二、在教学内容上,鼓励选择,适应差异根据班上学生的个体差异,为他们制定不同层次的目标后,还要根据设定的目标鼓励学生对教材内容作相应的选择,选择时要考虑学生的共性和差异,从而满足不同学生的需要。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个性培养论文

浅议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与个性培养摘要:目前新课程改革的价值取向是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
其中,学生个性的培养尤为重要。
初中语文教学在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发展学生的个性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因此,我们语文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应针对每一个学生的实际情况,因材施教,充分张扬学生的个性,创造出富有个性色彩的充满生机活力的课堂气氛,让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发展,培养出丰富多彩的鲜活人格。
培养和造就具有创造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创新人才是语文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的课题。
关键词:语文课堂教学个性培养语文教学的本质特点决定了语文教学是培养学生个性的最好的途径。
因为语文教学在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的同时有奠定了学生个性发展的基础。
在心理学中西方学者认为个性是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具体一个人所具有的意识倾向性,以及经常出现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的总和。
个性心理特征调整者个体心理过程的进行,影响着人的语言行为,动作行为和心理行为。
初中阶段是一个人个性发展的重要时期。
语文课程中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的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远的,可以促进学生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和和谐个性的塑造。
在我四年的教学历程中,我所面临的现状是:学生厌校,厌学情况严重,缺乏自信心,心理承受能力差,抵触情绪强,语言粗俗,争强好胜,自私自利,缺乏集体荣誉感。
吸烟,打架,早恋,上网,离校离家出走等不良现象尤为严重。
课堂表情冷漠,注意力不集中,不愿与老师同学合作交流,书写潦草,作文胡编乱造。
如何改变上述不良现状,下面我谈谈自己粗浅的看法。
一、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尊重学生的主体性是目前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要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教师应该给学生提供充分的活动空间,尽量把课堂还给学生,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师生共同交流,生生合作探究,多给学生参与合作交流的机会。
合作学习,畅所语言,本来是学生在课堂中自主学习的一个重要特征。
让学生的个性在语文课堂上飞扬——小学语文教学论文

让学生的个性在语文课堂上飞扬——小学语文教学论文语文是一门人文性质的学科,教学工作的重点在于让学生对语文感兴趣,能够真正的爱上语文。
教学中教师必须调动小学生手、口和脑各个感官,让学生处于一个积极地思考中,这样对于学生自主学习有很大的帮助。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
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这预示着语文教学应该让学生有一个全方面的学习,充分调动学生的各个感官增加学生思考的活跃性,只有学生参加的课堂,学生才能体现幸福感。
语文课堂要焕发生命活力,激发学生兴趣,就要让学生在课堂上彰显自己的个性。
一、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让学生全面展现自我。
新课标强调:教学活动是师生的双边活动。
语文教学不是以老师教学为重点,而是学生学习情况为标准,必须让学生主动地参加到教学课堂中。
因此,教师在课堂上要巧设问题,引导学生,点拨学生的思路,学生要通过自己的活动,获取知识。
如在教学《风筝》一课时,揭示课题后,我先让学生围绕课题提出问题,然后让学生带着问题自学课文,把找到的问题答案用直线划出,不明白的地方用问号标出。
自学时要求学生做到边读边想边动手。
通过这样动手、动口、动脑训练学生,能促使他们在最大限度里发挥自己的智慧和能力,在自主学习中掌握知识,形成技能。
因此,只有在课堂教学中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使学生在全方位参与中学习,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参与率,使语文课堂生机勃勃,充满活力。
二、为学生搭建平台,让学生在乐趣中学习。
对于学生来说,兴趣是学习和生活中最好的老师,只有在浓厚的兴趣氛围之下学生才能够主动地投入到积极的思考以及学习之中,主动地进行学习。
我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创设可以激发兴趣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积极性,调动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中享受学习的乐趣,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如在教学《搭石》一课时,为了让学生充分体会到走搭石的感觉,我特意在课前让学生利用网络等资源仔细的进行了观察,在上课的时候,我在讲台上用铅笔画出了一条河和几块石块的样子,请学生在充分阅读文本的基础上,仔细揣摩,然后到讲台上去走一走,其他同学则认真观看,提出自己的修改意见。
尊重学生 发展个性

尊重学生发展个性个性是一个人总得精神面貌,反映了人与人之间稳定特征的差异。
个性的发展不仅是个人身心发展的需要,也是社会发展的需要。
因此,我们要正确对待个性,妥善培养个性。
在具体教学过程中,从学生个性发展出发,为学生开辟广阔的天地,给学生提供良好的机会。
然而就先行的语文教学来看,教材所提供的素材是经过了典型化,塑造化地教育处理,并且呈现的事件往往与时代相忤,脱离学生生活实际,毫无兴趣可言;教材编排上,经常用“搭桥铺路”式的导入,限制学生思维,而整个教学过程,教师经常采用的是“问答式”的教学方式,让学生顺着模式化的问题思路,学生被教师牵着鼻子走。
学生学习没有主动性,更谈不上个性发展;教师也不考虑学生的个性差异,只注重评价学生学习的结果,而不关心学生语言表达、应用的过程以及从中产生的各种情感体验到各种心灵振动。
学生在教师的评价下,往往产生失败的不良情感,甚至有的学生谈文色变。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语文教学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
由此可见,倡导个性化教学,尊重学生成为我们现代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
因此老教材中我们要根据学生不同的知识基础,生活经验,思维方式来设计教学,尽力挖掘出我们的潜力,以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促使每一个学生在每一堂课中都能学到不同程度的语文知识,得到不同的发展。
基于以上的认识,以下是我在实际语文课堂教学中发展学生个性的一些探索与尝试:一、营造氛围,肯定自我《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的对话过程中进行。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为了使学生的个性前潜能得到最大的发挥,在语文教学中,师生应建立一种平等、民主、亲切、和谐的关系,为他们提供一个平等参与学习的机会,从而使他们带着自信步入语文学习的课堂。
1、建立和谐师生关系我们学生课堂中的情感体验,很大一方面来自师生关系的和谐程度。
有的学生,特别是后近生怕见老师,不懂的地方不敢问老师,上课不敢发言,可想而之,这些学生是语文课堂教学中的陪客而不是学习的主人。
尊重个性特点诱导独特体验[论文]
![尊重个性特点诱导独特体验[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8cc199e70975f46527d3e165.png)
尊重个性特点诱导独特体验个性化阅读要求教学中必须突出学生的个性,符合中学生的阅读教学的特点规律。
教师要借助文本,通过个性化的教学,尊重学生独特体验,真正发挥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深广的影响作用。
初中语文个性化阅读人文内涵新课标明确的把发展学生的个性放在一个很重要的位置,尤其是阅读教学的实施建议中明确地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的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很明显,课标中的这段阅读教学建议是以发展学生个性为出发点和归宿点,倡导语文阅读教学走个性化阅读教改之路。
那么如何让学生在阅读活动中演绎自己的个性化行为呢?一、讲究想象感悟,营造个性家园学生在阅读课文时,不免要对作品进行鉴别和欣赏,从课文提供的形象为依据,通过个体的思维活动,展开丰富的想象和联想,进行个性化的阅读。
如此,不仅能对课文的理解达到进一步深化,而且学生的思维活动得以发散,想象力在大胆、灵活、深度上有了独创。
教学中,我们可利用文本给读者留有不确定性的空白,在阅读活动中等待学生用想象去填充。
所以,阅读活动是一种学生个体创造性的活动。
让学生大胆想象,为课文写续篇或补留白,教师要善于给学生以创造的广阔空间,这种想象和创造应不求同而求异,不求结果而求过程。
本人在教授《七颗钻石》时,在朗读和疏理内容后,设置了“驰骋想象补留白”这一环节,利用文中有许多可供想象的留白,请学生放飞想象的翅膀,去丰富文中的留白。
如:“第2节,小姑娘累得在草地上睡着了,她会梦见……”有的学生想象小女孩梦见一个神仙走到她面前,让所有的人都能喝上水,而且让所有的人都能健康地活下去。
也有学生想象梦仙子把小姑娘带到一个非常美丽的地方,给她一罐水,让她好好利用这罐水。
还有学生想象小姑娘梦见自己变成了一条小河,然后流到了地球的每个角落。
尊重学生个性,实施个性化阅读

尊重学生的个性,实施个性化阅读摘要: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语文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小学生的阅读。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学生的感受,尊重学生的个性,实施个性化阅读。
从创设情境,激发阅读兴趣;以学生为主体,使学生自选阅读内容和阅读方式;以读为本,注重于学生自主性训练;尊重学生体验,实现个性化阅读等方面来阐述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个性化阅读。
关键词:尊重个性;个性化阅读;激发兴趣;自主性训练《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强调:阅读是小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语文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小学生的阅读。
应该让学生通过积极主动的思维活动,加深理解和感悟,教师要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
所谓“个性化阅读”就是学生根据自己的人生阅历和独特体验,把握文本所反映的客观意义,并有创造、有个性地解读具有丰富内涵的阅读活动。
因此,实施个性化阅读教学,就需要教师真正转变阅读教学观念,创设情境,激发阅读兴趣;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自选阅读内容和阅读方式;以读为本,注重于学生自主性训练;尊重学生阅读中的独特体验。
一、创设情境,激发阅读兴趣阅读教学是教师、学生与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这就要求为学生营造愉悦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1)创设情境,激发阅读兴趣。
只有学生进入某种阅读情境,才能读出个性。
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应采取各种手段激发小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不断产生阅读的期待,使阅读活动能够开展得生动有趣。
例如,在学习人教版小学语文中的《海底世界》一课时,在激趣导课后,我利用课件播放“海底世界”的神奇画面,点燃学生的阅读激情,对激发学生阅读课文的兴趣起到了较好的效果。
(2)赏识学生,激发兴趣。
在阅读过程中,由于学生的阅读水平、生活经验不同,他们对同一篇短文和材料的阅读和感悟也会有很大的差异。
这时,教师一定要宽容学生,抱着欣喜、赏识的态度去对待学生。
只要学生的回答能自圆其说,就要加以鼓励、引导,不要用所谓的“标准答案”去约束学生,以增强学生阅读的自信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尊重学生的个性感悟和理解与语文教学
中学语文阅读教学思维能力在教学《伤仲永》这课即将结束时,我提出了一个问题:“仲永最终成为普通人,谁应该负责,为什么?”然后让学生讨论。
学生讨论完之后。
一名学生回答:“我认为仲永最终成为普通人,他的父亲应该负责。
因为他的父亲贪图小利,没有让仲永学习,仲永才成为普通人的,所以他的父亲应该负责。
”
听完学生的回答,我赞许地点点头。
我正要引导学生进行概括,总结出课文中所蕴含的道理时,没想到半路杀出一个“程咬金”。
“老师,我不同意××的意见。
我认为仲永成为普通人,他自己应该负责。
因为他五岁就能写诗,而且还受到别人的称赞,可以知道他是一个神童。
既然他是一个神童,就应该知道学习的重要性,也就应该向父亲要求学习,但是,他并没有向父亲要求,所以,我认为他成为普通人,应该自己负责。
”另一名学生振振有辞地说。
这名学生的回答让我一愣。
因为从教参到我所见过的一些资料中,仲永成为普通人,是他父亲贪图小利,没让仲永受到后天的教育所造成的,怎么能是仲永自己的错误呢?但仔细一想,他的这种观点也有一定的道理,很值得探讨。
随即,我首先表扬了他敢于提出不同见解的勇气,接着又向全体同学提出一个问题:“仲永成为普通人,到底是他父亲的责任,还是他自己的责任呢?我们来一场辩论会如何?”
“好!”在大家异口同声的回答中,辩论会开始了。
学生a:“我认为他父亲应该负责,因为是他整天领着仲永去给他挣钱,不让仲永学习,才使仲永由一个神童变成了一个普通人的。
”学生b:“我认为不对。
他的父亲只是一个农民,并且他家世代都是种田的,根本就不知道学习的重要性。
而仲永却不同,他是个神童,知道学习的重要性,但他却没有向父亲提出学习的要求,说不定他是想跟着父亲去吃好的,而根本不想学习呢!”(有的同学偷笑)师:“嗯,有一定的道理。
”
学生c:“我觉得还是他父亲应该负责。
即使仲永知道学习的重要性,向父亲提出学习的要求。
我想,他的父亲也不会同意的。
因为仲永毕竟还是个孩子,而当时是封建社会,我们都知道,在封建社会父亲是不会听儿子的。
所以,我认为仲永‘泯然众人’是其父之过。
”
师:“你能联系当时的社会来分析,很了不起!”
……
最后,我为这场激烈的辩论做了一个小结:“同学们,通过这次辩论,我们知道了,仲永之所以‘泯然众人’,有其父贪利之责,也有仲永不争取之过,他们两人都应该负责任。
同时,我们也知道了,仲永才华尽失,最根本的原因是没有受到后天的教育,可见后天的教育是多么重要啊。
”
课后,我陷入了沉思:《伤仲永》这篇课文选入教材多年,对我们来讲并不陌生。
对于仲永“泯然众人”是其父“贪利”之过,这也是我们教师一直认为的观点,并且学生也惯于接受这一观点。
但
今天,学生向“权威”提出了挑战,他们大胆地提出了自己独特的理解和看法,而且有理有据。
这让我对自己平时的教学进行了深刻的反思。
通过学生的这场辩论,让我看到了学生的头脑中蕴藏着可贵的创新意识,在阅读中不迷信书本,敢于提出不同的观点和见解,爆发出了创新的火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