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73《分子间的作用力》教案
7.3分子间作用力
1、那些宏观现象实例能证明分子之间有空隙? 2、那些宏观现象实例能证明分子之间存在引力? 3、那些宏观现象实例能证明分子之间存在斥力? 4、常说的分子力也就是分子对外表现出来的力实质指 的是什么力? 5、根据所学知识思考回答为什么说在任何情况下分子 之间总同时存在着引力和斥力?为什么引力和斥力都随 分子间距离的增大而减小? 6、根据分子间的作用力与分子间距离r的关系图可以得 出当分子间距离变化相同时,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的变 化量那一个的大?说明了什么? 7、分子间引力和斥力的合力随分子间距离r的增大如何 变化?需要分几个阶段来说明?(做出合力曲线后回答)
R
r
F引随分子间距变化的图像 分子力和分子间距的变化图
D
(1)两分子间的距离r由小于r0的位置逐渐增大,直至 到大于10r0的过程中,合力先减小后增大再减小,反过 来由10r0逐渐减小到小于r0后到无法减小的过程中,分 子力先增大后减小再增大。
(2)合力随分子间距离r的变化关系可分三个阶段来讨 论:
r
>10 r0
(4)当r>10r0时,分子力等于0,
引力和斥力均趋于零.
r
>10 r0
(4)当r>10r0时,分子力等于0
引力和斥力均趋于零.
r
>10 r0
(4)当r>10r0时,分子力等于0,
引力和斥力均趋于零.
r
>10 r0
(4)当r>10r0时,分子力等于0,
引力和斥力均趋于零.
r
>10 r0
F斥
F引
r0 F引
F斥
(1)当r=r0=10-10m时,F引=F斥, 分子力F合=0,处于平衡状态 (2)当r<r0时,随r的减小,F引、
《分子间的作用力》教案
“分子之间的吸引力随着分子间距离的增大而增大”还敢肯定吗?
我们思考,分子力的本质是什么力。结合分子的组成:原子核、核外电子。大量分子的质子与电子之间表现为吸引力。
分子间的吸引力随分子间距离应该如何变化?
分子间的引力随分子间距离的增大而减小,随分子间距离的减小而增大。
(4)当分子间的距离r的数量级达到或超过10r0(10-9米)时,分子间作用力可以忽略不计(如气体)。
我们作个示意图,模拟一下上述过程。
引力随分子间距的增大而减小,随分子间距的减小而增大,当r=r0时,引力为某一特定值;
斥力引力随分子间距的增大而减小,随分子间距的减小而增大,当r=r0时,斥力为某一特定值;
《分子间的作用力》教案
教学目标及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目标设计:
(1).知道分子间同时存在着引力和斥力,实际表现出来的分子力是引力和斥力的合力。
(2).知道分子力为零时,分子间距离r0的数量级。
(3).知道分子间的引力、斥力及全力随分子间距离的变化规律。
(4).能用分子力解释简单的物理现象。
教学策略设计:
再观察一个实验:一块橡皮泥,用力压缩两端,橡皮泥变短,压缩量越大,需要的力越大,说明分子间距离越短,斥力越大。
再增加压力,橡皮泥扁了,是斥力消失了吗?不是!是分子排列发生了变化。如果放在密闭的钢筒中压缩,它将不再变扁,也更能体验斥力随分子间距离的变化。
从微观角度,质子与质子之间、电子与电子之间有排斥力。这样看来,分子间的斥力作用随着分子间距离如何变化?
扩散现象还说明了什么事实?说明分子之间有空隙。
你能否设计一个实验,通过实验证实分子之间有空隙?
我们今天演示一个实验,同学们注意观察实验现象。
《分子间作用力》教案公开课
《分子间作用力》教案公开课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分子间作用力的概念及其类型。
2. 使学生掌握分子间作用力与物质性质之间的关系。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分子间作用力的概念2. 分子间作用力的类型3. 分子间作用力与物质性质的关系4. 分子间作用力的实验探究5. 分子间作用力在实际应用中的例子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分子间作用力的概念、类型及与物质性质的关系。
难点:分子间作用力的实验探究和实际应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分子间作用力的相关问题。
2. 利用实验现象,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分子间作用力的存在和作用。
3. 运用案例分析法,分析分子间作用力在实际应用中的具体例子。
4. 组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五、教学准备:1. 实验室用具:烧杯、试管、滴定管等。
2. 实验试剂:氢氧化钠、盐酸、酒精等。
3. 课件和教学素材。
4. 小组讨论问题清单。
教案一、导入(5分钟)1. 利用PPT展示分子间作用力的定义,引导学生关注本节课的主题。
2. 提问:同学们听说过分子间作用力吗?它们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有什么关系?二、知识讲解(10分钟)1. 讲解分子间作用力的概念,解释其重要性。
2. 介绍分子间作用力的类型,如范德华力、氢键、离子键等。
3. 阐述分子间作用力与物质性质之间的关系,如熔点、沸点、溶解度等。
三、实验探究(15分钟)1. 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
2. 分析实验结果,引导学生得出分子间作用力的存在和作用。
四、案例分析(10分钟)1. 利用PPT展示分子间作用力在实际应用中的例子,如液晶、纳米材料等。
2. 分析例子中分子间作用力的重要性,让学生感受其应用价值。
五、小组讨论(10分钟)1. 发放小组讨论问题清单,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探讨。
2. 组织小组讨论,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和见解。
人教版高中物理7.3《分子间的作用力》教案(新人教版选修3-3)(2篇)
7. 3、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教学目标 :1、知道分子同时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表现出的分子力是引力和斥力的合力。
2、知道分子力随分子间距离变化而变化的定性规律,知道分子间距离是时分子力为零,知道的数量级。
3、了解在固体、液体、气体三种不同物质状态下,分子运动的特点。
4、通过一些基本物理事实和实验推理得出分子之间有引力,同时有斥力。
这种以事实和实验为依据求出新的结论的思维过程,就是逻辑推理。
通过学习这部分知识,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
重点、难点的分析1. 重点内容有两个,一是通过分子之间存在间隙和分子之间有引力和斥力的一些演示实验和事实,推理论证出分子之间存在着引力和斥力;二是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都随分子间距离的变化而变化,而分子力是引力和斥力的合力,能正确理解分子间作用力与距离关系的曲线的物理意义。
2. 难点是形象化理解分子间作用力跟分子间距离关系的曲线的物理意义。
教学过程引入新课分子动理论是在坚实的实验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我们通过单分子油膜实验、离子显微镜观察钨原子的分布等实验,知道物质是由很小的分子组成的,分子大小在m 数量级。
我们又通过扩散现象和布朗运动等实验知道了分子是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的。
分子动理论还告诉我们分子之间有相互作用力,这结论的实验依据是什么?分子间相互作用力有什么特点?这是今天要学习的问题。
教学过程设计一、哪些现象说明分子间有空隙?扩散、布朗运动、石墨原子、酒精和水相混合1+1≠2二 为什么分子不能紧贴在一起?分子间有斥力三 为什么有空隙还能形成固体和液体?分子间有引力四 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如何变化?1、 引力和斥力同时存在2、 半径r 增加,引力和斥力同时减小,斥力减小的快3、 半径r 减小,引力和斥力同时增加,斥力增加的快五对比弹簧振子的振动(类似)六.分子间引力和斥力的大小跟分子间距离的关系。
r 0=10 -10m r <r 0 引力<斥力 表现斥力r =r 0 引力=斥力 合力=0r >r 0 引力>斥力 表现引力 r =10 r 0 r =10 r 0 引力=斥力=0 合力=0(1)经过研究发现分子之间的引力和斥力都随分子间距离增大而减小。
分子间作用力+第1课时+参考教案
第四节分子间作用力第1课时◆教学目标1.认识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知道范德华力是常见的分子间作用力;2.能说明范德华力对物质熔、沸点等性质的影响,形成“结构决定性质”的基本观念。
◆教学重难点1.掌握化学键、范德华力的区别。
2.掌握范德华力对物质熔、沸点等性质的影响。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联想·质疑】你曾观察过电解水的实验,对水的三态变化也很熟悉。
通过对这两种变化过程及条件的比较,你对水中微粒间的相互作用有了什么新的认识?【讲述】为什么气体在降温加压时会液化?液体在降温时会凝固?从微观过程来看,气体在液化、液体在凝固的过程中,分子间的平均距离在逐渐减小。
固体、液体在宏观上能够彼此凝聚在一起,说明分子间存在着相互作用力。
液化、凝固的过程中,随着分子间距离减少,分子间这种普遍的作用力逐渐增强;同理,在熔化、汽化的过程中,随着分子间距离增大,分子间这种普遍的作用力逐渐减弱。
二、讲授新课【讲解】事实表明,分子之间存在着多种相互作用,人们将这些作用统称为分子间作用力。
分子间作用力比化学键弱得多,其中最常见的一种是范德华力。
【板书】范德华力与物质性质【讲述】例如,降低气体的温度时,气体分子的平均动能逐渐减小;随着温度降低,当分子靠自身的动能不足以克服范德华力时,分子就会聚集在一起形成液体甚至固体。
范德华力的作用能通常比化学键的键能小得多,一般只有2~20 kJ·mol-1,而化学键的键能一般为100~600 kJ·mol-1。
氯化钠中,将Na+和Cl-维系在固体中的作用是很强的离子键,氯化钠约在801 ℃时才能熔融;而氯化氢分子之间的作用力是很弱的范德华力,相应地,氯化氢的熔点低至-112 ℃,沸点也只有-85 ℃,因此通常状况下氯化氢为气体。
【讲解】1.范德华力的概念:范德华力是分子之间普遍存在的一种相互作用力,它使许多物质能以一定的凝聚态(固态和液态)存在。
2.范德华力的特征:①范德华力广泛存在于分子之间,但只有分子间充分接近时才有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
《分子间作用力》教案公开课
书设计一、范德华力的存在二.分子间作用力的类型四.范德华力对物质熔沸点的影响(1)结构相似,相对分子质量越大,范德华力越大,熔沸点越高(2)相对分子质量相同或相近时,分子的极性越大,范德华力越大,,其熔沸点越高一、氢键的成因:H—X键具有强极性,“裸露”质子二、氢键的相关知识1.氢健的形成条件:2.氢键的定义:3.氢键的表示方法:X—H···Y(X、Y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4.氢键对物质的性质的影响:5.说明:氢键与范德华力之间的区别6.氢键可以在分子之间形成,也可在分子内部形成:如邻羟基苯甲酸和对羟基苯甲酸。
做笔记[课堂练习]1.二氧化碳由固体(干冰)变为气体时,下列各项发生变化的是()A、分子间距离B、极性键C、分子之间的作用力D、离子键被破坏2.固体乙醇晶体中不存在的作用力是()A、离子键B、范德华力C、极性键D、非极性键3.SiCl4的分子结构与CH4类似,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SiCl4具有正四面体的构型B.在SiCl4和CCl4晶体中,前者分子间作用力比后者大C.常温下SiCl4是气体D.SiCl4的分子中硅氯键的极性比CCl4中的碳氯键强4.下列各组物质气化或熔化时,所克服的微粒间的作用力,属同种类型的是()A.碘和干冰的升华B.二氧化硅和生石灰的熔化C.氯化钠和铁的熔化D.苯和已烷的蒸发5.下列物质中不存在氢键的是()A、冰醋酸中醋酸分子之间B、一水合氨分子中的氨分子与水分子之间C、液态氟化氢中氟化氢分子之间D、可燃冰(CH4·8H2O)中甲烷分子与水分子之间6.固体乙醇晶体中不存在的作用力是()A、极性键B、非极性键C、离子键D、氢键7.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分子间作用力是分子间相互作用力的总称B、范德华力与氢键可同时存在于分子之间C、分子间氢键的形成除使物质的熔沸点升高外,对物质的溶解度、硬度等也有影响D、氢键是一种特殊的化学键,它广泛地存在于自然界中8.下列有关水的叙述中,可以用氢键的知识来解释的是()A、水比硫化氢气体稳定B、水的熔沸点比硫化氢的高C、氯化氢气体易溶于水D、0℃时,水的密度比冰大。
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教案
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教案教案: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目标:学生了解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的概念和种类,并能够应用这些知识解决相关的问题。
教学内容:1.相互作用力的概念a.定义:相互作用力是指分子之间产生的相互作用的力量。
b.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起到维持物质的结构和性质的作用。
2.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的种类a.静电力:在电荷不中和的情况下,分子之间会因为正负电荷之间的相互吸引而产生静电力。
b.氢键:在一些分子中,由于氢原子的电负性较小,会形成与电负性较大的原子(如氧、氮)之间的氢键。
c.范德华力:由于电子云的运动,分子之间会产生临时的极性,从而形成分子间的范德华力。
d.静力作用力:由于分子的极性或非极性结构,吸引或排斥相邻分子的静电作用力。
教学步骤:1.导入(10分钟)a.讲解相互作用力的定义和作用。
b.引出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的话题,并与学生进行讨论,观察并思考日常生活中哪些现象可能与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有关。
2.介绍相互作用力的种类(20分钟)a.依次介绍静电力、氢键、范德华力和静力作用力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b.通过示意图和实例,让学生理解这些相互作用力在不同分子中的应用和作用。
3.分组讨论(30分钟)a.分为若干小组,让学生选择一个具体的应用场景(例如:水的沸点和冰的融点),探究其中分子间相互作用力的影响。
b.每个小组分别介绍他们选择的应用场景,并解释其中的分子间相互作用力的作用机制。
4.实验演示(20分钟)a.选择一个合适的实验,演示范德华力的作用。
b.通过实验结果让学生亲身感受范德华力的存在和作用。
5.总结与评价(20分钟)a.学生总结相互作用力的种类,并给出相应的应用场景。
b.课堂讨论,让学生自我评价对于分子间相互作用力的理解程度。
c.教师进行总结评价,并提供反馈。
6.作业(10分钟)a.布置作业:要求学生以日常生活中的一个例子,写一份短文,描述分子间相互作用力的种类和作用机制,并对例子进行分析。
教学资源:1.幻灯片/投影仪:用于展示相互作用力的概念和种类。
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教案
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教案第一章:引言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分子间相互作用力的概念。
激发学生对分子间相互作用力的兴趣。
1.2 教学内容:介绍分子间相互作用力的定义。
通过日常生活中的例子,让学生感受分子间相互作用力的存在。
1.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分子间相互作用力的定义和概念。
举例法:通过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理解和感受分子间相互作用力。
1.4 教学评价:学生能够准确地描述分子间相互作用力的概念。
学生能够通过实例来说明分子间相互作用力的存在。
第二章: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分子间存在的引力和斥力。
让学生知道这些力的作用和影响。
2.2 教学内容:讲解分子间的引力,包括范德华力和氢键。
讲解分子间的斥力,包括电子云重叠和离子间的电荷排斥。
2.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的概念和作用。
实验法:进行一些简单的实验,让学生观察和体验分子间的力。
2.4 教学评价:学生能够描述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的概念。
学生能够解释这些力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和影响。
第三章:分子间的相互作用与物质的性质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分子间的相互作用与物质的性质之间的关系。
让学生知道分子间相互作用力对物质的影响。
3.2 教学内容:讲解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与物质的熔点、沸点、溶解度和硬度等性质的关系。
分析不同分子间相互作用力对物质性质的影响。
3.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与物质性质之间的关系。
案例分析法:分析一些具体的物质,让学生了解分子间相互作用力对物质性质的影响。
3.4 教学评价:学生能够描述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与物质性质之间的关系。
学生能够分析不同分子间相互作用力对物质性质的影响。
第四章: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与化学反应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对化学反应的影响。
让学生知道如何利用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来设计和控制化学反应。
4.2 教学内容:讲解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对化学反应的速率和选择性的影响。
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物理教案
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物理教案第一章:引言1.1 课程背景在物理学中,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是解释和预测物质性质的基础。
通过本章的学习,让学生了解分子间相互作用力的概念和重要性。
1.2 学习目标1. 了解分子间相互作用力的概念;2. 掌握分子间相互作用力在不同条件下的变化规律;3. 培养学生的实验观察能力和科学思维。
1.3 教学内容1.4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讨论法和实验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
第二章:分子间相互作用力概述2.1 分子间相互作用力的定义分子间相互作用力是指分子之间的相互吸引和排斥作用力。
2.2 分子间相互作用力的类型2.2.1 范德华力:分子之间的一种较弱的吸引力,包括取向力、诱导力和色散力。
2.2.2 氢键:分子之间的一种较强的吸引力,主要存在于含有氢原子的极性分子之间。
2.2.3 离子键:带正电荷的离子和带负电荷的离子之间的相互吸引作用力。
2.2.4 共价键:共享电子对的原子之间的强烈吸引力。
2.3 分子间相互作用力与物质性质的关系2.3.1 熔点:分子间相互作用力越强,熔点越高。
2.3.2 沸点:分子间相互作用力越强,沸点越高。
2.3.3 密度:分子间相互作用力越强,密度越大。
2.3.4 溶解度:分子间相互作用力与溶质在溶剂中的溶解度有关。
2.4 分子间相互作用力的实验测定2.4.1 表面张力:液体表面分子间相互作用力的宏观表现。
2.4.2 黏度:流体内部分子间相互作用力的宏观表现。
2.4.3 红外光谱:分子间相互作用力的测定方法之一。
2.5 分子间相互作用力的实际应用2.5.1 药物设计:通过研究分子间相互作用力,提高药物与靶标之间的结合能力。
2.5.2 材料科学:研究分子间相互作用力,开发新型材料。
本章内容较为抽象,需要通过实验和实例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分子间相互作用力的基本概念和性质。
第三章:范德华力3.1 范德华力的定义和特点范德华力是分子之间的一种较弱的吸引力,包括取向力、诱导力和色散力。
高中物理分子动理论的基本内容教案
章节课题:分子间的作用力一、教学目标:(1)知道分子间存在间隙。
(2)知道分子之间同时存在着引力和斥力,其大小与分子间距离有关。
(3)知道分子间的距离r<r0时,分子力表现为斥力,这个斥力随r的减小而迅速增大。
知道分子间的距离r>r0时,分子力表现为引力,这个引力随r的增大而减小。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分子间同时存在着引力和斥力。
难点:分子之间的引力、斥力及合力随分子间距离的变化而变化的规律。
三、教学过程:(1)复习导入:在学习前面的内容后我们知道分子间有间隙,也就是分子间存在有一定的距离,分子间的距离直接跟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大小有关。
(2)新课教学:水和酒精混合后总体积会减小,说明液体分子之间存在着空隙;扩散现象也说明分子之间存在着空隙。
大量分子能聚集成固体或液体,说明分子间存在引力;两块纯净的铅紧压后会粘在一起,也说明分子间存在引力。
用力压缩物体,物体内也会产生反抗压缩的弹力,说明分子之间还存在着斥力。
研究表明,分子间同时存在着引力和斥力。
引力和斥力,以及合力的大小都跟分子间的距离有关。
如图:其中r0数量级10-10m。
F斥和F引都随r的增大而减小,当两分子距离为r0时,其中一个分子所受的引力与斥力大小相等,分子所受合力为0;当分子间的距离小于r0时,作用力的合力表现为斥力;当分子间的距离大于r0时,作用力的合力表现为引力。
分子动理论:1、物体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2、分子在永不停息的无规则运动;3、分子之间存在着引力和斥力。
以这三点建立的一种微观统计理论,叫做分子动理论。
由于热运动是无规则的,所以对于任何一个分子而言,在每一时刻沿什么方向运动,以及运动的速率都具有偶然性,但是对于大量分子的整体而言,它们却表现出规律性,这种由大量偶然事件的整体所表现出来的规律,叫做统计规律。
(3)巩固提高:当r=r0时,作用力的合力为0,r0数量级10-10m;当r>10r0时,分子间的作用力忽略不计。
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物理教案
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物理教案第一章:引言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分子间相互作用力的概念。
让学生了解分子间相互作用力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1.2 教学内容分子间相互作用力的定义。
分子间相互作用力的类型。
分子间相互作用力与物质性质的关系。
1.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介绍分子间相互作用力的基本概念。
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了解分子间相互作用力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1.4 教学活动引入分子间相互作用力的概念,引导学生思考分子间相互作用力的存在。
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了解分子间相互作用力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第二章:分子间相互作用力的类型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分子间相互作用力的类型。
让学生了解不同类型分子间相互作用力的特点。
2.2 教学内容范德华力。
氢键。
离子键。
金属键。
2.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介绍不同类型分子间相互作用力的特点。
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了解不同类型分子间相互作用力的存在。
2.4 教学活动引导学生思考分子间相互作用力的不同类型。
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了解不同类型分子间相互作用力的存在。
第三章:分子间相互作用力与物质性质的关系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分子间相互作用力与物质性质的关系。
让学生了解不同类型分子间相互作用力对物质性质的影响。
3.2 教学内容分子间相互作用力与物质熔点、沸点的关系。
分子间相互作用力与物质溶解性的关系。
分子间相互作用力与物质稳定性的关系。
3.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介绍分子间相互作用力与物质性质的关系。
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了解不同类型分子间相互作用力对物质性质的影响。
3.4 教学活动引导学生思考分子间相互作用力与物质性质的关系。
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了解不同类型分子间相互作用力对物质性质的影响。
第四章:分子间相互作用力的测量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分子间相互作用力的测量方法。
让学生了解分子间相互作用力测量在科学研究中的应用。
4.2 教学内容分子间相互作用力的测量方法。
分子间相互作用力测量在科学研究中的应用。
初中物理分子间的作用教案
初中物理分子间的作用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
2. 掌握分子间的距离与作用力的关系。
3. 能够运用分子间作用力的知识解释一些日常现象。
教学重点:1. 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
2. 分子间的距离与作用力的关系。
教学难点:1. 分子间作用力的微观解释。
2. 运用分子间作用力的知识解释日常现象。
教学准备:1. 分子间作用力的PPT。
2. 相关日常现象的图片或视频。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思考:我们周围的空间是由什么组成的?2. 学生回答:空气、物体等。
3. 教师总结:空间中充满了分子,分子之间存在着相互的作用力。
二、分子间的引力(10分钟)1. 介绍分子间的引力:分子之间存在着相互吸引的力量,称为引力。
2. 展示分子间引力的实验现象:磁铁吸引铁钉、糖水中加入盐后会变得更甜等。
3.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分子之间会存在引力?4. 学生回答:分子之间存在着电磁力。
5. 教师总结:分子间的引力使得物质能够保持固态、液态和气态。
三、分子间的斥力(10分钟)1. 介绍分子间的斥力:分子之间存在着相互排斥的力量,称为斥力。
2. 展示分子间斥力的实验现象:同种电荷的物体相互排斥、气体膨胀等。
3.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分子之间会存在斥力?4. 学生回答:分子之间存在着电磁力。
5. 教师总结:分子间的斥力使得物质能够保持一定的空间结构。
四、分子间的距离与作用力的关系(10分钟)1. 介绍分子间的距离与作用力的关系: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随着分子间距离的减小而增大,随着分子间距离的增大而减小。
2. 展示分子间距离与作用力的关系的实验现象:弹簧测力计测量分子间的引力、分子间的斥力等。
3. 引导学生思考: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是如何影响物质的性质的?4. 学生回答:分子间的引力使得物质保持固态、液态和气态,分子间的斥力使得物质保持一定的空间结构。
5. 教师总结:分子间的距离与作用力的关系是物质性质的基础。
《分子间作用力》教案公开课
《分子间作用力》教案公开课第一章:分子间作用力的概念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分子间作用力的定义;2. 让学生了解分子间作用力的类型;3. 让学生掌握分子间作用力与物质性质的关系。
教学内容:1. 分子间作用力的定义;2. 分子间作用力的类型(范德华力、氢键、离子键、共价键等);3. 分子间作用力与物质性质的关系。
教学方法:1. 采用讲解法,让学生理解分子间作用力的概念;2. 采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了解不同类型的分子间作用力;3. 采用讨论法,让学生探讨分子间作用力与物质性质的关系。
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2. 案例分析报告;3. 讨论发言。
第二章:范德华力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范德华力的定义;2. 让学生掌握范德华力的计算方法;3. 让学生了解范德华力在实际应用中的作用。
教学内容:1. 范德华力的定义;2. 范德华力的计算方法(范德华常数、分子间距离等);3. 范德华力在实际应用中的作用(如液体的表面张力、气体的溶解度等)。
教学方法:1. 采用讲解法,让学生了解范德华力的定义;2. 采用数值计算法,让学生掌握范德华力的计算方法;3. 采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了解范德华力在实际应用中的作用。
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2. 数值计算练习;3. 案例分析报告。
第三章:氢键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氢键的定义;2. 让学生掌握氢键的计算方法;3. 让学生了解氢键在生物分子中的作用。
教学内容:1. 氢键的定义;2. 氢键的计算方法(氢键能、氢键长度等);3. 氢键在生物分子中的作用(如蛋白质结构、DNA双螺旋结构等)。
教学方法:1. 采用讲解法,让学生了解氢键的定义;2. 采用数值计算法,让学生掌握氢键的计算方法;3. 采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了解氢键在生物分子中的作用。
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2. 数值计算练习;3. 案例分析报告。
第四章:离子键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离子键的定义;2. 让学生掌握离子键的计算方法;3. 让学生了解离子键在材料科学中的应用。
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物理教案
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物理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的概念。
2. 让学生理解分子间引力和斥力的来源和作用。
3. 让学生掌握分子间距离与相互作用力的关系。
4.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分子间引力和斥力的来源和作用。
2. 教学难点:分子间距离与相互作用力的关系。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
2. 利用实验现象,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
3. 运用多媒体动画,形象地展示分子间距离与相互作用力的关系。
4. 开展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
四、教学准备1. 实验器材:弹簧测力计、细线、小球、酒精。
2. 多媒体教学设备:电脑、投影仪、动画素材。
3. 教学课件。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日常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思考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
2. 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分子间引力和斥力的概念。
3. 实验演示:利用弹簧测力计、细线和小球,进行实验,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
4. 动画展示:播放多媒体动画,形象地展示分子间距离与相互作用力的关系。
5.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分子间距离与相互作用力的关系,并提出自己的观点。
6. 课堂讲解:结合实验现象和动画,讲解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分子间引力和斥力的来源和作用。
7. 练习巩固: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8.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知识点。
9. 课后反思:鼓励学生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提出疑问,准备下一节课的学习。
六、教学内容与要求1. 教学内容: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
2. 教学要求:让学生了解分子间引力和斥力的概念,理解其来源和作用,并能运用相关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七、教学过程1. 复习导入: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思考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
2. 课堂讲解:讲解分子间引力和斥力的概念,阐述其来源和作用。
高中物理分子间的作用力教案大全
高中物理分子间的作用力教案大全高中物理分子间的作用力教案大全一教学目标(1)知道分子间存在着力的作用(2)知道分子力与分子间距离的定性关系(3)会用分子间作用力解释一些简单现象教学建议教材分析分析一:本节教材先由实验现象分析得出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分析二: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总是同时存在,并且都随分子间的距离的增大而减小,只不过减小的规律不同,斥力减小得快.如上图所示,当分子间距离等于平衡距离时,引力等于斥力,分子间作用力为零;当分子间距离小于平衡距离时,斥力、引力随分子间距离减小而增大,但斥力增加得快,所以表现出斥力;当分子间距离大于平衡距离时,斥力、引力随分子间距离增大而减小,但斥力减小得快,所以表现出引力.教法建议建议一:为形象起见,可以用两个小球间的弹簧来比喻分子力.建议二:要充分利用图象说明好分子间的作用力关系,重点强调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总是同时存在,并且都随分子间的距离的增大而减小,只不过减小的规律不同而已.教学设计方案教学重点:知道分子间作用力与分子间距离的关系教学难点: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总是同时存在及其变化规律一、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力由实验现象得出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二、分子间作用力与距离的关系1、分析图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总是同时存在,并且都随分子间的距离的增大而减小,只不过减小的规律不同,斥力减小得快.如上图所示,当分子间距离等于平衡距离时,引力等于斥力,分子间作用力为零;当分子间距离小于平衡距离时,斥力、引力随分子间距离减小而增大,但斥力增加得快,所以表现出斥力;当分子间距离大于平衡距离时,斥力、引力随分子间距离增大而减小,但斥力减小得快,所以表现出引力.2、填表vAlign=top width=145>分子间距离作用力vAlign=top width=84>小于平衡距离vAlign=top width=91>等于平衡距离vAlign=top width=83>大于平衡距离vAlign=top width=118>大于10倍平衡距离高中物理分子间的作用力教案大全二一、教学目标1.知道分子间同时存在着引力和斥力,实际表现出来的分子力是引力和斥力的合力.2.知道分子力为零时,分子间距离的数量级.3.知道分子间距离r< 时,实际表现的分子力为斥力,这个斥力随r的减小而迅速增大.4.知道分子间的距离r> 时,实际表现的分子力为引力,这个引力随r的增大而减小.5.知道r增大到什么数量级时,分子引力已很微弱,可忽略不计.6.能用分子力解释简单的现象.二、重点难点重点:分子间同时存在的引力和斥力的特点.难点:对分子间的作用力跟分子间距离关系的理解和掌握.三、教与学教学过程:组成物体的分子间虽有空隙,但大量分子却能聚集在一起形成固体或液体,固体和液体很难被压缩,拉伸物体需要力,种.种事实表明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力.(一)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力【演示】(1)压紧两表面洁净的铅块,使它们合在一起,下面的铅块不下落.(2)压缩一固体(如一铅块)很不容易,物体内要产生反抗的弹力1.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如:压紧的铅块结合在一起,它们不易被拉开)2.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斥力(如:固体和液体很难被压缩)【注意】压缩气体也需要力,不说明分子间存在斥力作用,压缩气体时需要的力是用来反抗大量气体分子频繁撞击容器壁(活塞)时对容器壁(活塞)产生的压力.3.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同时存在,实际表现出来的分子力是分子引力和斥力的合力(分子力).(二)分子间相互作用力的特点1.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同时存在.2.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只与分子间距离(相对位置)有关,与分子的运动状态无关.3.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都随分子间的距离r的增大而减小,且斥力总比引力随r的增大衰减得快.(三)分子力与距离的关系示意图(可用课件展示)如下图所示,F>0为斥力,F<0为引力,横轴上方的虚线表示分子间斥力随r的变化图线,横轴下方的虚线表示分子间引力随r的变化图线,实线为分子间引力和斥力的合力F(分子力)随r的变化图线.?1.当r= 时,分子间引力和斥力相平衡,,分子处于平衡位置,其中为分子直径的数量级,约为 .2.当r< 时,,对外表现的分子力F为斥力.3.当r> 时,,对外表现的分子力F为引力.4.当r>10 时,分子间相互作用力变得十分微弱,可认为分子力F为零(如气体分子间可认为作用力为零).(四)引起分子间相互作用力的原因高中物理分子间的作用力教案大全三7. 3 分子间的作用力设计理念 1.《高中物理新课程标准》的课程理念和课程目标。
最新《分子间的作用力》教师招聘获奖说课稿公开课观摩课示范课优质课说课稿最新精品精编优秀优质实用说课稿
《分子间的作用力》最新获奖说课稿
现在开始我的说课,我抽到的题目是《分子间的作用力》,我将围绕教材、学情、教学目标、教学过程等几个方面展开我的说课。
一、说教材
(过渡句:教材是教学的依据,但是教师不能照本宣科,要对教材进行分析理解变
成自己教学的素材加以利用,首先我就来谈谈我对教材的理解:)
《分子间作用力》这一节是人教版选修3-3第七章第3节的内容,前两节分别是《物体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和《分子的热运动》,这三节共同构成了“分子动理论“的内容,因此教材在本节课设置了两部分的内容,一是分子间作用力,另一个就是分子动理论。
本节在本章中既是前三节的一个小结,也为后面的第五节《内能》中关于“分子势能”
的学习做了准备。
二、说学情
(过渡句: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组织教材内容,因此接
下来再分析一下我所面对的学生)
高中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微观思想,也知道了物体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分子很小以及分子在做永不停息的无规则运动,但是还处于一种似懂非懂的状态,而本节课的内容要分析分子间的作用力,相对于前面的内容来说难度要大一些,因此需要老师在讲解的时候尽量的结合一些宏观的例子进行引导,在理解宏观现象的基础上去分析微观状态。
三、说教学目标
(过渡句:经过以上对于教材和学生情况的分析,我确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知道分子间存在引力和斥力;能够根据图像理解分子间作用力与距离的关系;掌握分子动理论的内容。
【过程与方法】
经过对分子间作用力的分析过程,提高理论分析能力,初步树立微观思想。
高中物理分子间的引力教案
高中物理分子间的引力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分子间引力的概念和作用。
2. 掌握分子间引力的种类和表达方式。
3. 理解分子间引力对物质性质的影响。
二、教学重点:
1. 分子间引力的种类和表达方式。
2. 分子间引力对物质的影响。
三、教学难点:
1. 探讨分子间引力的作用机制。
2. 分子间引力对物质性质的影响。
四、教学内容:
1. 什么是分子间引力?
2. 分子间引力的种类:范德华力、氢键、离子键等。
3. 分子间引力的表达方式。
4. 分子间引力对物质的影响:物质的状态、物质的性质等。
五、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实验观察物质的凝聚过程,引导学生思考分子间的作用力。
2. 讲解:介绍分子间引力的概念和种类,以及影响物质性质的机制。
3. 实验:通过实验模拟不同分子间引力的影响,让学生亲自感受分子间引力的作用。
4. 讨论:引导学生探讨分子间引力对物质性质的影响,让他们理解分子间引力的重要性。
5. 总结: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强调分子间引力在物质世界中的作用。
六、课后作业:
1. 阅读相关教材,总结范德华力、氢键和离子键的特点和应用。
2. 研究分子间引力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撰写一份小论文。
七、教学反思:
本节课主要介绍了分子间引力的概念、种类和作用,通过实验和讨论,让学生对分子间引力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在教学中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和思考,培养其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分子间的作用力
要点:分子间同时存在着斥力和引力,表现出来的分子力是合力
知道平衡位置的距离,并会应用平衡位置来判断分子力
教学难点:引力和斥力的同时存在和表现不一
考试要求:会考B,高考A
课堂设计:分子间始终存在着相互的作用力,不但因距离的不同表现不同的性质,且可能有条件地认为是零。
这是一个主次关系复杂而又影响分子间(合)力表现问题。
由于分子间的距离很小,难以直接用实验的手段来证明,教学中应注重从(间
接的宏观)现象来思考,引导学生由宏观转向微观,初步形成一定的微观思考
方法。
依照课本的要求,用弹簧模型来解释分子间引力与斥力的表现,避开图
象这个难点,避免图象的介入加大了理解的难度。
解决难点: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在熟悉的生活经历和经验中找到分子力存在的依据,并能用分子力的概念解释一些现象,用熟悉的事例增强兴趣和应
用练习。
培养能力:理解物理概念,自觉应用于实际的能力
学生现状: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既有引力又有斥力,难以理解;
以为分子力很小,只能在实验室中遇到,没有联系实际生活。
课堂教具:三角板
一、复习引入
扩散现象和布朗运动不但说明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同时也说明了分子之间是有间隙的,否则分子就不能运动了,气体容易被压缩,水和酒精混合后的体积小于两者原来体积之和,说明气体分子之间、液体分子之间都有空隙。
彩图2也说明石墨中炭原子之间存在空隙。
注:测定分子大小时,认为固体和液体分子是一个一个紧密排列的,主要是用来理想化的方法,只是设想。
实际上,如此微观的分子之间还存在着一个奇妙的世界,这节课,我们就来了解。
二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力
【演示】把两块纯净的铅压紧,两块铅就合在一起,甚至下面吊一个重物也不能把它们拉开。
结论:分子间存在引力(例如物体很难被拉长)
【举例】但同时我们也遇到这样的现象,使劲压物体,也很难使它缩短,液体也很难被压缩,这又是什么原因呢?
结论:分子间存在斥力,大量的分子间的斥力宏观上反映出来就是反抗压缩的弹力。
【问】是不是有的物体当中的分子存在着引力,有些存在着斥力呢?
反驳:物体很难被拉长,也很难被压缩。
1.分子间相互作用的特点:
a 、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是同时存在的,实际表现出来的分子力是两者的合力
b 、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只与分子间的距离(相对位置)有关,与分子的运动状态无关
c 、研究表明,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的大小都随分子间的距离的增大而减小,随距离的减小而增大。
但总的来讲,分子距离的变化对斥力的影响要比对引力的影响大。
下面我们来具体分析一下引力和斥力怎样随分子间的距离在变化。
2、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与距离的关系(可以跟弹簧的拉伸对比)
分析图11-6,图中横轴表示分子间距离r ,纵轴表示
分子间的作用力斥力 F 斥用正值表示,F 引用负值表示,
用的都是黑色虚线,而绿色的实线为斥力与引力的合
力,即分子力,那么F 为正值时,合力为斥力,F 为
负值时,合力为引力。
从图中我们还可以看到,F 斥和F 引随r 间距离增大
而减小,但哪一个减小得快一些?(斥力比引力减小得快)
①当r=r 0=10-10m ,f 引=f 斥,分子力F 合=0
我们把这个位置叫做平衡位置,它们
之间的引力和斥力相等,而这个距离大约是10-10m 。
②当r<r 0时 f 引<f 斥,分子力表现为f 斥
r 减小;f 引增加,f 斥增加,但△f 引<△f 斥,
③当r>r 0时 f 引>f 斥,分子力表现为f 引 r 增加;f 引减小,f 斥减小,但△f 引<△f 斥,
④当r>10r 0时(即r=10-9m), f 引=f 斥=0,分子力F 合=0
(分子间可以发生相互作用的时间很短)
注意:两个F=0的意义不同。
4.分子间作用力的实质
分子是由原子组成的,原子内部带有正电的原子核和带有负电的电子,是由于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力而引起的。
思考:既然分子间有引力,为什么打碎的玻璃杯不能拼在一起?
●巩固练习
课本P76练习三
试卷分析《布朗运动》
作业布置:练习卷《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
f 引 f 斥 f 斥 f 引 f 斥
f 引 f 引 f 斥 f 斥 f 引 f 引 f 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