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瓷的简介概论
关于陶瓷的资料
![关于陶瓷的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87ec9dea77eeaeaad1f34693daef5ef7ba0d121b.png)
关于陶瓷的资料陶瓷,是一种古老而又神秘的工艺,其历史可以追溯到至少5000年前。
陶瓷因其多种多样的形态、色彩、质感和文化价值而备受人们的喜爱。
现在我们来了解一下关于陶瓷的一些基本知识。
一、陶瓷的分类1. 按制作工艺分类:手工陶瓷、半手工陶瓷、机器制陶瓷。
2. 按材质分类:粘土陶瓷、瓷质陶瓷、瓷器、瓷砖、陶砖等。
3. 按用途分类:艺术陶瓷、日用陶瓷、建筑陶瓷等。
二、陶瓷的制作工艺陶瓷的制作工艺包括以下步骤:1. 选料:选取适当的原料,粘土、石英、长石、瓷石等,按比例混合。
2. 搅拌:将原料混合后,加入适量的水,搅拌均匀。
3. 制坯:将搅拌好的泥料放入模具中,制成坯体。
4. 烘干:将制好的坯体放入烤箱中烤干。
5. 烧制:将烤干后的坯体放入窑中烧制,经过高温烧制,化学结构发生变化,成为坚硬的陶瓷。
6. 装饰:烧制后的陶瓷可进行装饰,如彩绘、雕刻等。
三、陶瓷的特点1. 质地细腻:陶瓷的质地非常细腻,表面光滑,手感温润。
2. 色彩多样:陶瓷可通过不同的烧制温度和添加不同的金属氧化物等来制作出各种色彩。
3. 耐热耐寒:陶瓷的高温烧制使其具有较好的耐热性和耐寒性,适合用于烤箱、微波炉等高温环境中。
4. 洁净卫生:陶瓷无毒无味,易于清洁,不易滋生细菌,适合用于食器等日常用品。
四、陶瓷的文化价值陶瓷作为一种文化艺术形式,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价值。
1. 代表着人类文明发展的阶段:陶瓷的发展史是人类文明史的一个缩影,是人类智慧、技艺和审美的结晶。
2. 体现了不同地域的文化特色:不同地域的陶瓷制作具有独特的风格和特点,代表着不同地域的文化特色。
3. 传承了历史文化的精髓:许多古代文明的陶瓷器物,以其独特的造型和图案,传承了历史文化的精髓。
4. 反映了当代美学的发展:陶瓷在当代美学中也有着重要的地位,许多陶艺家通过对传统工艺的创新和发展,创作出了许多具有现代感的陶瓷作品。
五、陶瓷的发展趋势1. 智能化:随着科技的发展,陶瓷制作也将越来越智能化,例如3D打印技术的应用,将使陶瓷制作更加精准、高效。
陶瓷的历史资料
![陶瓷的历史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82c981103069a45177232f60ddccda38376be183.png)
陶瓷的历史资料1. 介绍陶瓷是人类最早使用的一种材料,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数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
陶瓷是通过高温烧制陶土得到的,具有较高的硬度和耐热性,被广泛用于制作容器、餐具、装饰品等。
2. 新石器时代的陶器新石器时代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阶段,同时也是陶瓷的起源时期。
在中国,新石器时代的陶器主要以几何纹饰为特征,制作工艺较为简单,多为手工捏制或打制。
这些陶器通常被用作储存食物和水的容器。
3. 先秦时期的陶瓷技术在中国的先秦时期,陶瓷技术得到了较大的发展。
陶器的形态变得更加多样化,加入了铜器的影响,采用了轮盘制陶的技术,制作工艺逐渐提高。
一些著名的陶器,如彩陶、黑陶等,在这个时期出现。
4. 唐宋时期的瓷器繁荣唐宋时期是中国陶瓷发展的巅峰时期,也是世界陶瓷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
这个时期创造了许多具有独特魅力的瓷器种类,如青瓷、白瓷、黑瓷等。
在唐代,青瓷达到了极致,釉色青翠,胎体坚实,形态优美;而到了宋代,以钧窑、汝窑、官窑等为代表的窑炉兴起,制作了许多精美的瓷器。
5. 明清时期的陶瓷创新明代和清代是中国陶瓷发展的另一个高峰时期。
明代的瓷器以景德镇的青花瓷和各地的釉下彩瓷为代表,形成了独特的风格。
清代则以景德镇的粉彩瓷和景泰蓝瓷为典型,丰富了陶瓷的装饰形式和釉色。
明清时期的陶瓷制作工艺更加精细,技术更加成熟,成为中国陶瓷发展的重要阶段。
6. 现代陶瓷的发展随着工业化的推进和科技的进步,陶瓷的制作工艺也发生了革新。
现代陶瓷不仅包括传统的瓷器,还包括新型的陶瓷材料,如陶瓷砖、陶瓷芯片等。
这些陶瓷产品在建筑、电子、航空航天等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
7. 陶瓷艺术的精彩陶瓷艺术一直以来都是中国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从古至今,艺术家们通过陶瓷创作出了许多精美的作品,展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陶瓷艺术不仅包括器物的制作,还有雕塑、绘画等形式,丰富了中国的艺术创作。
8. 陶瓷的保护与传承陶瓷作为人类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得到保护与传承。
陶瓷知识介绍范文
![陶瓷知识介绍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4e4af07266ec102de2bd960590c69ec3d5bbdb0f.png)
陶瓷知识介绍范文陶瓷是一种由无机非金属材料制成的坚硬、耐磨和耐高温的材料。
它具有高强度、耐腐蚀和绝缘等特点,因此在工业和日常生活中应用广泛。
下面是对陶瓷的一些基本知识的介绍。
1.陶瓷的起源2.陶瓷的分类陶瓷可以根据其成分和特性进行分类。
最常见的分类方式是根据其化学成分,可以分为四大类:氧化物陶瓷、非氧化物陶瓷、复合材料陶瓷和纳米陶瓷。
氧化物陶瓷包括红陶、白陶和黑陶等;非氧化物陶瓷包括氮化硅陶瓷、碳化硅陶瓷和碳化硼陶瓷等;复合材料陶瓷则是由陶瓷和其他材料的复合物延伸,如金属陶瓷、陶瓷复合材料等。
3.陶瓷的制造工艺陶瓷的制造主要包括采矿、制泥、成型、干燥、烧结和装饰等工艺。
首先,从矿山中采集原料,在制泥过程中,通过一系列的物理和化学处理使原料颗粒均匀,并与水混合形成粘土。
然后,通过成型工艺将湿泥制成所需的形状,如盘子、碗、花瓶等。
接下来,将成型的陶瓷制品进行干燥,以去除过多的水分。
最后,将干燥后的陶瓷制品放入高温炉中进行烧结,使其变得坚硬和耐用。
装饰可以在成型或烧结后进行,采用不同的方法如刻画、上釉、彩绘等。
4.陶瓷的应用领域陶瓷在各个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在工业方面,陶瓷制品常用于制造耐磨、耐酸碱和耐高温的零部件,如陶瓷刀具、陶瓷搅拌棒等。
在建筑领域,陶瓷瓷砖常用于装饰墙面和地板,并因其防水、易清洁和耐磨等特性而受到青睐。
在医疗领域,陶瓷材料被用于制作人工关节和牙科修复材料,因其生物相容性和耐腐蚀性能。
此外,陶瓷还被广泛应用于电子、航天、能源等领域。
5.陶瓷的发展趋势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陶瓷的性能和应用也在不断发展。
一方面,通过引入新的材料、改进工艺和优化设计,陶瓷材料的强度、硬度、耐热性和电气性能等方面可以得到大幅提升。
另一方面,陶瓷也被广泛应用于新兴领域,如高温超导材料、导电陶瓷和生物陶瓷等。
同时,纳米陶瓷的研究也成为陶瓷领域的热点,通过控制材料的微观结构,可以获得优异的性能。
以上是对陶瓷的基本知识的介绍。
陶瓷概述
![陶瓷概述](https://img.taocdn.com/s3/m/805ef6f9aeaad1f346933fa1.png)
陶瓷概述学号:姓名:[摘要]:陶瓷是陶器和瓷器的总称。
人们早在约8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就发明了陶器。
除了使用于食器、装饰上外,陶瓷在科学、技术的发展中亦扮演着重要角色。
陶瓷原料是地球原有的大量资源黏土经过淬取而成。
在今日文化科技中有各种创意的应用。
陶瓷材料大多是氧化物、氮化物、硼化物和碳化物等。
如今,陶瓷工艺真正飞速发展。
[关键词]:陶瓷历史;陶瓷材料;新品种陶瓷;新品种陶瓷特点1.陶瓷的概念及发展历史1.1什么是陶瓷陶瓷是以粘土为主要原料以及各种天然矿物经过粉碎混炼、成型和煅烧制得的材料以及各种制品。
陶器和瓷器的总称。
陶瓷的传统概念是指所有以粘土等无机非金属矿物为原料的人工工业产品。
它包括由粘土或含有粘土的混合物经混炼,成形,煅烧而制成的各种制品。
由最粗糙的土器到最精细的精陶和瓷器都属于它的范围。
对于它的主要原料是取之于自然界的硅酸盐矿物(如粘土、石英等),因此与玻璃、水泥、搪瓷、耐火材料等工业,同属于“硅酸盐工业”的范畴。
1.2陶瓷的发展历史陶瓷的发展史是中华文明史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中国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为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其中陶瓷的发明和发展更具有独特的意义,中国历史上各朝各代有着不同艺术风格和不同技术特点。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应用陶器的国家之一,而中国瓷器因其极高的实用性和艺术性而备受世人的推崇.在中国,制陶技艺的产生可追溯到纪元前4500年至前2500年的时代,汉族劳动人民在科学技术上的成果以及对美的追求与塑造,在许多方面都是通过陶瓷制作来体现的,并形成各时代非常典型的技术与艺术特征。
夏朝以前发展的标志是彩陶。
其中有较为典型的仰韶文化、以及在甘肃发现的稍晚的马家窑与齐家文化等等,解放后在西安半坡史前遗址出土了大量制作精美的彩陶器,令人叹为观止.汉朝,陶器受到了更为确切的重视,在这一时期,烧造技艺有所发展,较为坚致的釉陶普遍出现,汉字中开始出现“瓷”字。
同时,通过新疆、波斯至叙利亚的通商路线,中国与罗马帝国开始交往,促使东西方文化往来交流,从此一时期的陶瓷器物中也可以看出外来影响的端倪。
陶瓷基本知识介绍
![陶瓷基本知识介绍](https://img.taocdn.com/s3/m/007b5561e55c3b3567ec102de2bd960590c6d911.png)
陶瓷基本知识介绍陶瓷基本知识介绍:一、陶瓷是陶器和瓷器的总称。
是以粘土以及各种天然矿物经过粉碎混炼、成型和煅烧制得的材料为主要原料的各种制品。
陶器的缺点----就是它吸水。
用来盛水、盛粥,很快就把水吸干了。
陶器上有很多细孔,容易吸水。
瓷器是从陶器发展演变而成的,中国的四大发明:造纸、火药、指南针、活字印刷,还有一个更重要、使用更广泛的发明------就是瓷器,英文的“中国”都叫China,意为瓷器,西方文明对中国的认同,是从陶瓷开始的。
哪什么是瓷器呢?必须具备以下几条才能称之为瓷器:1、胎料必须是瓷土的。
瓷土的成分主要是高岭土,并含有长石、石英石和莫来石成分;含铁量低。
经过高温烧成之后,胎色白。
2、必须经过1200℃~1300℃的高温焙烧才具备瓷器的物理性能。
瓷土不同,烧成温度也有差异,要以烧结为准。
3、瓷器表面所施的釉,必须是在高温之下和瓷器一道烧成的玻璃质釉。
4、吸水率。
我们都知道陶器吸水,瓷器胎体吸水率不足0.5%,几乎不吸水。
5、透光率。
陶器无论什么条件下,它都不会透过光线。
瓷器要求在一定的条件下,能够透光,透光度越高,瓷器质地越好。
那么问题来了,吸水率大于0.5%的陶瓷是什么?是陶?是瓷?还是?二、陶瓷的分类。
你所知道的陶瓷分类有哪些?1.按用途分类:日用陶瓷:如餐具、茶具、缸、坛、盆、罐、盘、碟、碗等。
艺术(工艺)陶瓷:如花瓶、雕塑品、园林陶瓷、器皿、相框、壁画、陈设品等。
工业陶瓷:如建筑卫生陶瓷、化工陶瓷、电瓷、特种陶瓷等。
2.按花面装饰方式分类可分为釉上彩、釉中彩、釉下彩和色釉瓷及一些未加彩的白瓷等。
釉上彩(花纸):是用釉上陶瓷颜料制成的花纸贴在釉面上或直接以颜料绘于产品表面,再经700~850℃烤烧而成的产品。
因烤烧温度没有达到釉层的熔融温度,所以花面不能沉入釉中,只能紧贴于釉层表面。
如果用手触摸,制品表面有凹凸感,肉眼观察高低不平。
釉中彩:釉中彩陶瓷彩烧温度比釉上彩高,达到了制品釉料的熔融温度,陶瓷颜料在釉料熔融时沉入釉中,冷却后被釉层覆盖。
陶瓷相关知识简述
![陶瓷相关知识简述](https://img.taocdn.com/s3/m/f8fa84e85122aaea998fcc22bcd126fff7055d2f.png)
陶瓷相关知识简述第一篇:陶瓷相关知识简述陶瓷相关知识简述一、陶瓷的概况:陶瓷是陶器和瓷器的总称。
中国人早在约公元前8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就发明了陶器。
陶瓷材料大多是氧化物、氮化物、硼化物和碳化物等。
常见的陶瓷材料有粘土、氧化铝、高岭土等。
陶瓷的原料是地球原有的大量资源黏土经过淬取而成。
而粘土的性质具韧性,常温遇水可塑,微干可雕,全干可磨;烧至700度可成陶器能装水;烧至1230度则瓷化,可完全不吸水且耐高温耐腐蚀。
陶瓷材料一般硬度较高,但可塑性较差。
中国陶瓷的主要产区为景德镇、高安、丰城、萍乡、佛山、潮州、德化、醴陵、淄博等地。
二、陶瓷的特性从我国陶瓷发展史来看,一般是把“陶瓷”这个名词一分为二,为陶和瓷两大类。
陶质材料:与瓷相比,陶的质地相对松散,颗粒也较粗,烧制温度一般在900℃—1500℃之间,温度较低,烧成后色泽自然成趣,古朴大方,成为许多艺术家所喜爱的造型表现材料之一。
陶的种类很多,常见的有黑陶、白陶、红陶、灰陶和黄陶等,红陶、灰陶和黑陶等采用含铁量较高的陶土为原料,铁质陶土在氧化气氛下呈红色,还原气氛下呈灰色或黑色。
瓷质材料:与陶相比,瓷的质地坚硬、细密、严禁、耐高温、釉色丰富等特点,烧制温度一般在1300℃左右,常有人形容瓷器“声如磬、明如镜、颜如玉、薄如纸”,瓷多给人感觉是高贵华丽,和陶的那种朴实正好相反。
所以在很多艺术家创作陶瓷艺术品时会着重突出陶或瓷的质感所带给欣赏者截然不同的感官享受,因此,创作前对两种不同材料的特征的分析与比较是十分必要的。
三、陶瓷的生产过程:陶瓷产品的生产过程是指从投入原料开始,一直到把陶瓷产品生产出来为止的全过程。
它是劳动者利用一定的劳动工具,按照一定的方法和步骤,直接或间接地作用于劳动对象,使之成为具有使用价值的陶瓷产品的过程。
在陶瓷生产过程的一些工序中,如陶瓷坯料的陈腐、坯件的自然干燥过程等。
还需要借助自然力的作用。
使劳动对象发生物理的或化学的变化,这时,生产过程就是劳动过程和自然过程的结合。
陶瓷特点和介绍
![陶瓷特点和介绍](https://img.taocdn.com/s3/m/17ce8eae6037ee06eff9aef8941ea76e59fa4a7b.png)
陶瓷特点和介绍一、陶瓷是啥呀陶瓷呢,就是用泥土之类的原料,经过一系列超级有趣的工序做出来的东西。
你可别小看这泥土,它在陶瓷的世界里就像是被赋予了魔法一样。
陶瓷可以是那种超级精致的小摆件,摆在书架上就感觉整个书架都变得高大上起来;也能是我们日常生活里用的碗啊、盘子啊这些。
二、陶瓷的特点1. 硬度高陶瓷可硬啦,一般的东西很难在它身上留下划痕呢。
就像那些摆在博物馆里的陶瓷古董,经历了那么多年,还能保持完整,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它硬。
不像那些软趴趴的东西,稍微碰一下就坏掉了。
比如说我们家里的陶瓷碗,虽然有时候不小心掉在地上会碎成几块,但是在日常使用中,你要是用筷子或者勺子去划它,基本不会留下痕迹。
2. 耐高温陶瓷是个耐高温的小能手哦。
在高温的环境下,它也不会轻易变形或者坏掉。
像有些特殊的陶瓷,在高温炉里都能安然无恙。
我们用陶瓷碗盛刚出锅的热汤,也不用担心它会像塑料碗那样被烫坏,释放出有害物质。
这一点让陶瓷在厨房领域可是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呢。
3. 化学稳定性好陶瓷不太容易和其他化学物质发生反应。
这就意味着它不会像金属那样容易生锈,也不会像一些其他材料那样容易被腐蚀。
不管是酸性的还是碱性的物质,陶瓷都能淡定地应对。
所以在储存一些特殊物品的时候,陶瓷容器就很靠谱。
4. 美观性陶瓷的颜值那是相当高的。
它可以有各种各样的颜色、形状和花纹。
从简约的纯色陶瓷到精美绝伦的手绘陶瓷,每一种都有自己独特的魅力。
古代的陶瓷工匠们就已经能做出超级漂亮的陶瓷了,像青花瓷,那蓝色的花纹在白色的瓷体上,就像一幅流动的画卷,真的是美到让人移不开眼睛。
现在的陶瓷艺术更是发展得多种多样,艺术家们可以把自己的创意和情感都融入到陶瓷作品里。
三、陶瓷的种类1. 按用途分日用陶瓷这就是我们日常生活里经常能看到和用到的陶瓷啦,像前面提到的碗、盘子、杯子这些。
它们的设计主要是为了满足我们日常的饮食、饮水等需求,所以在造型上会比较实用,当然也有很多很漂亮的日用陶瓷。
陶瓷科普知识点总结
![陶瓷科普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0b152c00f6ec4afe04a1b0717fd5360cbb1a8d4f.png)
陶瓷科普知识点总结一、陶瓷的历史陶瓷的历史可追溯至公元前15000年的中国新石器时代,中国是世界上最早生产陶瓷的国家之一。
史前陶瓷制作主要分为手工陶瓷和轮制陶瓷两种方法,手工陶瓷是指用手将泥坯搓成成型,而轮制陶瓷则是指用陶轮加工成型。
后来,陶瓷制作技术逐渐传播到印度、中东地区和欧洲,陶瓷制作逐渐发展成为一种具有卓越技术含量和文化内涵的工艺。
二、陶瓷的制作工艺陶瓷的制作工艺主要包括原料处理、制胎、装饰、烧制和包装等环节。
首先,陶瓷的制作需要选择合适的原料,通常包括黏土、瓷石、长石、釉料等;然后对原料进行混合、粉碎等处理,以便于进一步加工;接着进行成型,可以采用手工成型、轮制成型或模压成型等方法;然后对成型的陶瓷进行装饰,包括彩绘、镶嵌、浮雕等工艺;最后,将装饰好的陶瓷进行烧制,通常包括干燥、初烧、装窑、烧制等步骤;最终,要进行包装、运输和销售等工作。
三、陶瓷的种类与用途根据用途和特点不同,陶瓷可以分为日用陶瓷、工艺陶瓷和建筑陶瓷等。
日用陶瓷包括餐具、茶具、花盆等,具有丰富的纹样和色彩,广泛应用于日常生活中;工艺陶瓷包括雕塑、摆件、壁画等,形式多样,作为装饰品广受欢迎;建筑陶瓷主要用于建筑装饰,包括瓷砖、瓦片、镶嵌等,具有较强的耐候、抗污、抗腐蚀等特点。
四、陶瓷的艺术鉴赏陶瓷作为一种艺术品,在其装饰、造型、工艺等方面有着丰富的艺术表现。
陶瓷艺术的鉴赏主要包括对器型、胎质、釉色、纹饰等方面的评判。
器型是指陶瓷器物的形状和结构,包括形制、比例、线条等;胎质是指陶瓷器物的胎体质地和质感,包括质地、坚硬度、断口等;釉色是指陶瓷器物的表面釉料的颜色和质感,包括颜色饱满度、通透度、韵味等;纹饰是指陶瓷器物表面的纹样和图案,包括线条、纹饰、装饰等。
通过对这些方面的评判,可以全面了解陶瓷艺术的特点和魅力。
五、陶瓷的保养与收藏陶瓷的保养与收藏需要特别小心,因为陶瓷是一种易碎的材料,容易受到外力和环境因素的影响。
首先,要避免陶瓷受到撞击和摩擦,以免破碎和磨损;其次,要避免陶瓷受到潮湿和日晒,以免发霉和褪色;再次,要定期清洁陶瓷器物,以免积灰和油渍;最后,要避免长时间暴露在灯火和烟尘中,以免受到污染和腐蚀。
陶瓷资料整理总述
![陶瓷资料整理总述](https://img.taocdn.com/s3/m/75e85bcd0875f46527d3240c844769eae009a3ce.png)
陶瓷资料整理总述陶瓷是陶器与瓷器的统称,同时也是我国的一种工艺美术品,远在新石器时代,我国已有风格粗犷、朴实的彩陶和黑陶。
陶与瓷的质地不同,性质各异。
陶,是以粘性较高、可塑性较强的粘土为主要原料制成的,不透明、有细微气孔和微弱的吸水性,击之声浊。
瓷是以粘土、长石和石英制成,半透明,不吸水、抗腐蚀,胎质坚硬紧密,叩之声脆。
我国传统的陶瓷工艺美术品,质高形美,具有高度的艺术价值,闻名于世界。
特性说到陶瓷材料,难免将陶与瓷分开来谈,我们经常说的陶瓷,是指陶器和瓷器两个种类的合称。
在创作领域中,陶与瓷都是陶瓷艺术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陶与瓷却有着质的不同。
陶,是以粘性较高、可塑性较强的粘土为主要原料制成的,不透明、有细微气孔和微弱的吸水性,击之声浊。
瓷是以粘土、长石和石英制成,半透明,不吸水、抗腐蚀,胎质坚硬紧密,叩之声脆。
分类陶瓷材料目前尚无统一的分类方法,通常把陶瓷材料分为玻璃、玻璃陶瓷和工程陶瓷3类。
其中工程陶瓷又分为普通陶瓷和特种陶瓷两大类。
其中普通陶瓷又称传统陶瓷,特种陶瓷又称现代陶瓷。
陶瓷材料是用天然或合成化合物经过成形和高温烧结制成的一类无机非金属材料。
具有高熔点、高硬度、高耐磨性、耐氧化等优点。
可用作结构材料、刀具材料和模具材料,由于陶瓷还具有某些特殊的性能,又可作为功能材料。
普通陶瓷普通陶瓷又称传统陶瓷,其主要原料是黏土(Al2O3·2SiO2·H2O)、石英(SiO2)和长石(K2O·Al2O3·6SiO2)。
通过调整3者比例,可得到不同的抗电性能、耐热性能和机械性能。
一般普通陶瓷坚硬,但脆性大,绝缘性和耐蚀性极好。
特种陶瓷特种陶瓷又称现代陶瓷,按应用包括特种结构陶瓷和功能陶瓷两类,如压电陶瓷、磁性陶瓷、电容器陶瓷、高温陶瓷等。
工程上最重要的高温陶瓷,包括氧化物陶瓷、碳化物陶瓷、硼化物陶瓷和氮化物陶瓷。
①氧化物陶瓷a.氧化物陶瓷的性质Ⅰ.熔点大多在2000℃以上,烧成温度在1800℃左右。
陶瓷简单介绍
![陶瓷简单介绍](https://img.taocdn.com/s3/m/69624151571252d380eb6294dd88d0d233d43c96.png)
陶瓷简介1. 什么是陶瓷?陶瓷是一种古老而广泛应用的材料,由天然粘土和其他无机材料通过高温烧结而成。
它具有良好的耐热、耐腐蚀和绝缘性能,因此被广泛用于制作器皿、建筑材料、电子元件等。
2. 陶瓷的历史陶瓷制品的历史可追溯到约25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
最早的陶器是手工制作的,通过将粘土塑造成所需形状,然后在火中进行固化而成。
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发展出了更高级的技术,如轮盘制陶和窑炉烧制。
在中国古代文明中,陶瓷起着重要的角色。
中国被认为是世界上最早发现和使用陶器的地方之一。
从新石器时代至今,中国人民创造了许多世界闻名的陶瓷艺术品,如汝窑、景德镇青花等。
3. 陶瓷的分类根据不同特性和用途,陶瓷可以分为多种类型:3.1 传统陶瓷传统陶瓷通常是指经过高温烧制的粘土制品。
它们可以进一步细分为:•炻器:以高岭土为主要原料,具有较高的耐火性和耐酸碱性。
•瓷器:以瓷土为主要原料,经过多次高温烧制而成。
瓷器质地坚硬、光滑,并具有良好的抗化学腐蚀性。
•釉下彩陶:在未经釉面处理的陶器上施以彩色涂料,然后再进行釉面处理。
3.2 先进陶瓷先进陶瓷是指通过现代科技手段改进传统陶瓷材料,使其具有更优异的性能。
先进陶瓷通常具有以下特点:•高强度:先进陶瓷材料可以承受较大的压力和冲击。
•耐高温:它们可以在极端温度下保持稳定,并且不易变形或损坏。
•耐腐蚀:先进陶瓷对酸、碱等化学物质具有较高的抗腐蚀性。
•绝缘性:它们是良好的电绝缘体,被广泛应用于电子元件制造。
3.3 生物陶瓷生物陶瓷是一种特殊的陶瓷材料,具有与人体组织相容性良好的特点。
它们常用于骨科和牙科领域,如人工关节、牙齿修复等。
4. 陶瓷的应用由于其优异的性能和多样化的类型,陶瓷在许多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器皿:陶瓷制品如碗、盘、杯等被广泛用于日常生活中。
•装饰品:精美的陶瓷艺术品常被用作装饰品,展示着艺术家们的创意和技巧。
•建筑材料:陶瓷砖、洁具等在建筑领域中起着重要作用。
•电子元件:先进陶瓷被广泛应用于电子元件制造,如电容器、传感器等。
_陶瓷知识介绍
![_陶瓷知识介绍](https://img.taocdn.com/s3/m/5bbd851c59eef8c75fbfb3da.png)
陶瓷知识介绍一、陶瓷的起源及分类陶器是人类最早的工业品,早在原始人会用火的时候,陶器便诞生了。
因为用火烧肉时,人类逐渐懂得用植物枝条捆住食物,再用泥土包住外边,用火烧后味道更香。
同时,经烧过的坭土变硬,经过长期摸索,陶器便诞生了。
陶瓷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是我国古代的伟大发明之一。
西方国家在没有认识中国(China专有名词)之前,陶瓷(china普通名词)已经通过贸易流入西方。
在郑和下西洋时带的一船船东西,大都是陶瓷,可以说世界认识中国是由陶瓷开始的。
1、陶瓷的概念陶瓷——由粘土或主要含粘土(尚有长石、石类等)的混合物,经成形、干燥,烧制而成的制品的总称,包括陶器、瓷器、炻器等。
从结构上看,一般陶瓷制品是由结晶物质、玻璃态物质和气泡所构成的复杂系统。
2、陶瓷的分类①.按用途分类:A.建筑卫生陶瓷(墙地砖、琉璃瓦、洁具……)B.日用陶瓷(碗、杯、碟、茶壶、砂锅……)C.工艺美术陶瓷(陶塑、器皿……)D.工业陶瓷(耐酸瓷、电瓷……)E.特种陶瓷(高铝球石、辊棒、打火咀……)②.按吸水率分类:A.瓷质砖——吸水率≤0.5%。
产品的玻化程度高,结构致密,透光性好,断面细腻呈具壳状,敲击声清脆。
(如瓷质抛光砖、玻化砖、瓷质外墙砖)B.半瓷质砖——0.5%<吸水率≤10%。
产品的玻化程度及其它物理性能介于瓷质和陶质之间,透光性差,机械强度高,断面呈石状。
其中:0.5%<吸水率≤3%为炻瓷砖(例外墙砖、耐磨砖);3%<吸水率≤6%为细炻砖(例仿石砖);6%<吸水率≤10%为炻质砖(例彩釉砖、水晶砖)。
(注:这里对半瓷质分类列举的产品,指一般常规下的产品。
当然有例外,如有厂家生产瓷质外墙砖和瓷质仿古砖。
)C.陶质砖——吸水率>10%。
产品未被玻化或玻化程度低,结构不致密,不透光,断面粗糙,机械强度不高,敲击声沉浊(例内墙砖、陶质仿古砖)。
(注:玻化程度太高、吸水率太低的产品,不易用水泥粘贴在墙上,所以一般内墙砖均烧制成陶质砖。
陶瓷的概念
![陶瓷的概念](https://img.taocdn.com/s3/m/fb804d08763231126edb114b.png)
(一)陶瓷的概念陶瓷是经过原料制备与合成、成型、烧结、后加工等工艺过程而制得的一类无机非金属材料,从结构上看,陶瓷制品是由结晶物质、玻璃物质和气孔所构成的复杂系统。
传统上,“陶瓷”是指所有以粘土为主要原料与其它天然矿物原料经过粉碎、混炼、成形、烧结等过程而制成的各种制品。
陶瓷的概念广义的陶瓷概念:用陶瓷生产方法制造的无机非金属固体材料和制品的通称。
德国陶瓷协会:“陶瓷是化学工业或化学生产工艺的一个分支,包括陶瓷材料和器物的制造或进一步加工成陶瓷制品(元件)。
陶瓷材料属于无机非金属材料,最少含30%结晶体。
一般是在室温中将原料成型,通过800℃以上的高温处理,以获得这种材料的典型性质。
有时也在高温下成型,甚至可经过熔化及析晶等过程。
”传统陶瓷的主要原料:取之于自然界的硅酸盐矿物(如粘土、长石、石英等),所以传统陶瓷可归属于硅酸盐类材料和制品。
因此,陶瓷工业可与玻璃、水泥、搪瓷、耐火材料等工业同属“硅酸盐工业”的范畴。
陶瓷的分类(1)按陶瓷概念和用途来分类普通陶瓷:日用陶瓷(包括艺术陈列陶瓷)建筑卫生陶瓷化工陶瓷化学瓷陶瓷电瓷及其他工业用陶瓷特种陶瓷:结构陶瓷功能陶瓷(2)按坯体的物理性能分类陶器←←区别→→瓷器一般为陶土原材料不同必须为瓷土1000度以下烧制温度不同1200度以上有一定的吸水性吸水性不同质地密实不透水沉浊敲击声音不同清脆硬度较小、无光泽硬度、光泽度不同硬度较大、光泽度高(二)我国陶瓷技术发展概述8000年前:陶器出现新石器时代:出现彩陶仰韶文化新石器时代晚期:龙山文化殷商时代:一次飞跃汉代以后:二次飞跃唐代以后:三次飞跃陶器的产生人类制造陶器始于旧石器时代晚期至新石器时代早期,约有八九千年的历史。
它是人类进化过程中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伟大创造。
这是人类第一次利用水和火,改变了黏土的形状,改变了黏土的性质,创造了一种新的物质产品,揭开了科学技术史上的第一页。
早期陶器的烧制温度较低,一般在600 —————800℃左右。
对陶瓷的认识
![对陶瓷的认识](https://img.taocdn.com/s3/m/9b8432884128915f804d2b160b4e767f5bcf8058.png)
对陶瓷的认识陶瓷作为一种古老而精致的材料,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它是一种通过高温烧结工艺制成的材料,具有独特的纹理、质地和耐用性。
在世界各地,陶瓷被广泛应用于建筑、艺术、工艺品和日常生活用品等领域。
本文将对陶瓷的分类、制作工艺、特点和应用进行探讨。
首先,陶瓷的分类主要分为瓷器、炻器和瓦器三大类。
瓷器是指烧制温度高、材质精细的陶瓷制品,具有高度的透明度和亮度,通常用于制作餐具、茶具和礼品。
炻器是指烧制温度较低、质地粗糙的陶瓷制品,通常用于制作建筑材料和艺术品。
瓦器是指用于建筑屋顶覆盖的陶瓷瓦片,具有良好的防水和保温性能。
陶瓷的制作工艺经历了采选原料、制胎、装饰、烧制等多个环节。
首先是采选原料,陶瓷的原料包括瓷土、粘土和瓷石等,它们经过研磨和筛分后成为制作陶瓷的原料。
接着是制胎,制胎是将原料按照一定比例混合后,通过手工或机械方式进行成型,常见的方式有手坯和注胚等。
装饰是制作陶瓷的重要环节,通过涂绘、刻画等手法进行装饰,使陶瓷具有更加独特的艺术性。
最后是烧制,烧制是将制好的陶瓷制品放入窑中,并控制好温度和气氛,经过数十个小时的烧制,使陶瓷制品坚硬、均匀。
陶瓷具有一系列独特的特点,使其在各个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首先是陶瓷的耐热性,由于瓷器和炻器经过高温烧制,具有较高的耐热性和防火性,因此被广泛应用于建筑材料和厨具等领域。
其次是陶瓷的耐化学腐蚀性,陶瓷制品不会被酸碱腐蚀,因此常被用于化学实验室和医疗器械等场合。
此外,陶瓷的色彩丰富多样,可以通过装饰技巧表现出各种纹样和图案,具有较高的艺术性。
陶瓷在各个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
在建筑领域,陶瓷砖和瓦片被广泛用于地面和屋顶的装饰和保护。
在艺术领域,陶瓷被用于制作雕塑、陶艺和陶瓷画等艺术品,展现出各种精美的造型和图案。
在日常生活中,陶瓷用具如碗、盘和茶具等也是不可或缺的,它们不仅实用,而且具有一定的艺术观赏价值。
此外,陶瓷还被广泛应用于工艺品的制作,如陶瓷花瓶、陶瓷灯饰等,丰富了人们的生活。
陶瓷百科
![陶瓷百科](https://img.taocdn.com/s3/m/b5bf494af7ec4afe04a1df87.png)
∙陶瓷∙陶瓷是陶器和瓷器的总称。
中国人早在约公元前8000-2000年(新石器时代)就发明了陶器。
陶瓷材料大多是氧化物、氮化物、硼化物和碳化物等。
常见的陶瓷材料有粘土、氧化铝、高岭土等。
陶瓷材料一般硬度较高,但可塑性较差。
除了在食器、装饰的使用上,在科学、技术的发展中亦扮演重要角色。
陶瓷原料是地球原有的大量资源黏土经过淬取而成。
而粘土的性质具韧性,常温遇水可塑,微干可雕,全干可磨;烧至700度可成陶器能装水;烧至1230度则瓷化,可完全不吸水且耐高温耐腐蚀。
其用法之弹性,在今日文化科技中尚有各种创意的应用。
∙专业名词∙1、青花 2、斗彩 3、釉里红 4、粉彩 5、新彩 6、颜色釉 7、综合彩∙陶瓷是以粘土为主要原料以及各种天然矿物经过粉碎混炼、成型和煅烧制得的材料以及各种制品。
陶器和瓷器的总称。
陶瓷的传统概念是指所有以粘土等无机非金属矿物为原料的人工工业产品。
它包括由粘土或含有粘土的混合物经混炼,成形,煅烧而制成的各种制品。
由最粗糙的土器到最精细的精陶和瓷器都属于它的范围。
对于它的主要原料是取之于自然界的硅酸盐矿物(如粘土、石英等),因此与玻璃、水泥、搪瓷、耐火材料等工业,同属于“硅酸盐工业”的范畴。
∙编辑本段工艺流程∙淘泥高岭土是烧制瓷器的最佳原料,千百年来,多少精品陶瓷都是从这些不起眼的瓷土演变而来,制瓷的第一道工序:淘泥,就是把瓷土淘成可用的瓷泥。
∙摞泥淘好的瓷泥并不能立即使用,要将其分割开来,摞成柱状,以便于储存和拉坯用。
∙拉坯将摞好的瓷泥放入大转盘内,通过旋转转盘,用手和拉坯工具,将瓷泥拉成瓷坯。
∙印坯拉好的瓷坯只是一个雏形,还需要根据要做的形状选取不同的印模将瓷坯印成各种不同的形状。
∙修坯刚印好的毛坯厚薄不均,需要通过修坯这一工序将印好的坯修刮整齐和匀称,修坯又分为湿修和干修。
∙捺水捺水是一道必不可少的工序,即用清水洗去坯上的尘土,为接下来的画坯、上釉等工序做好准备工作。
∙画坯在坯上作画是陶瓷艺术的一大特色,画坯有好多种,有写意的、有贴好画纸勾画的,无论怎样画坯都是陶瓷工序的点睛之笔。
陶瓷的类别
![陶瓷的类别](https://img.taocdn.com/s3/m/22f16ffb88eb172ded630b1c59eef8c75ebf9549.png)
陶瓷的类别一. 概述陶瓷是一种广泛应用的材料,具有多种不同的类别。
它们在各种领域中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如建筑、家居装饰、工艺品等。
本文将介绍陶瓷的几种主要类别及其特点。
二. 陶器类陶瓷1. 瓷器瓷器是最常见的陶器类陶瓷,也是最早被发明和应用的陶瓷类型之一。
它以高岭土和瓷石等为原料,经过制作、成型、烧制等工艺制成。
瓷器具有高硬度、高抗压性、绝缘性和耐高温等特点,通常用于制作餐具、盆景等。
2. 粗陶粗陶是一种较为简单的陶器类陶瓷,制作工艺相对简单,通常采用粗糙的材料和简单的制作方法。
粗陶制品通常具有粗糙的表面、不规则的造型和泥土的天然色彩,常用于制作花盆、植物培养器等。
3. 炻器炻器是一种古老的陶器类陶瓷,其特点是用于制作耐火材料和炉具等。
炻器通常由高岭土和炻土制成,经过高温烧制而成。
炻器具有高温抗性、耐腐蚀等特点,广泛应用于冶金、化工等行业。
三. 工艺陶瓷1. 瓷雕瓷雕是一种将瓷器作为材料进行雕刻加工的工艺,可以制作出精美的人物、动物、花卉等形象。
瓷雕的特点是造型精美、细节丰富,通常用于制作工艺品、艺术品等。
2. 制瓷制瓷是指通过各种工艺将陶瓷原料制作成瓷器的过程。
制瓷的工艺包括原料选择、制作、成型、烧制等多个环节。
制瓷的特点是工艺复杂、技术要求高,并且通常需要经过多次烧制才能得到最终成品。
3. 陶塑陶塑是一种将陶瓷作为材料进行塑造的工艺,可以制作出各种形状的物体或艺术品。
陶塑的特点是造型自由、表现力强,通常用于制作雕塑、装饰品等。
4. 料器彩绘料器彩绘是一种将颜料直接施加于陶瓷器物表面的工艺,以达到装饰效果。
料器彩绘的特点是色彩丰富、图案多样,常用于陶瓷艺术品的装饰。
四. 应用陶瓷1. 建筑陶瓷建筑陶瓷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建筑行业的陶瓷,用于室内或室外的装饰、装修。
建筑陶瓷具有耐磨、耐腐蚀等特点,常用于墙面、地面、阳台等的装饰覆盖。
2. 家居陶瓷家居陶瓷是指用于家庭生活的各类陶瓷制品,如餐具、杯具、花瓶等。
现代陶瓷知识点总结
![现代陶瓷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5d711f57fbd6195f312b3169a45177232f60e482.png)
一、陶瓷的基本概念陶瓷是指利用粘土、瓷石、瓷土等原料经过成型、干燥、烧制等工艺制成的一种广泛应用于建筑、装饰、日用品等领域的材料。
陶瓷的种类繁多,包括瓷器、陶器、建筑瓷砖、卫生洁具、陶瓷饰品等。
二、陶瓷的成分陶瓷的主要成分是粘土、瓷石和瓷土。
其中,粘土是一种含有高比例黏土矿物质的岩石,主要用于制作陶器;瓷石是一种含有高比例硅酸铝的矿石,主要用于制作瓷器;瓷土是一种富含高岭土的土壤,主要用于增强陶瓷的耐火性。
三、陶瓷的制作工艺陶瓷的制作工艺包括成型、干燥、烧制等过程。
成型是将原料经过混合、搅拌、均匀后进行压制或造型,形成所需的形状;干燥是将成型后的陶瓷制品自然或人工晾干,以去除水分;烧制是将干燥后的制品放入窑炉中进行高温烧制,使其成为坚硬、不透水的陶瓷制品。
四、陶瓷的分类根据用途和制作工艺的不同,陶瓷可以分为多种类型。
常见的分类包括瓷器、陶器、建筑陶瓷、工艺陶瓷等。
瓷器包括青瓷、汝窑、龙泉窑等;陶器包括黑陶、唐三彩、宋代镇窑等;建筑陶瓷包括瓷砖、马赛克等;工艺陶瓷包括陶瓷雕塑、陶瓷画等。
五、陶瓷的特点陶瓷具有独特的物理和化学性质。
它具有高硬度、高耐磨性、不易氧化、耐高温等特点,适合用于制作高质量的器皿、装饰品、建筑材料等。
同时,陶瓷还具有良好的装饰性,可进行色彩斑斓的装饰,适应各种不同需求。
六、现代陶瓷的发展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现代陶瓷制作技术不断创新,陶瓷制品的品质和功能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现代陶瓷制品不仅在传统的瓷器、陶器领域有了更多的创新,还涉及到了建筑陶瓷、工艺陶瓷等多个领域。
七、陶瓷艺术的发展陶瓷作为一种工艺品和装饰品,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陶瓷艺术的发展得益于历代陶瓷艺术家的不断探索和创新,形成了多种不同风格和流派。
现代陶瓷艺术家们在传统工艺的基础上,融入了当代的审美观念和艺术理念,创作出了更多具有现代审美特点的陶瓷作品。
现代陶瓷制品的应用范围非常广泛。
在建筑领域,陶瓷主要用于制作瓷砖、地板砖、外墙装饰板等;在日用品领域,陶瓷主要用于制作餐具、茶具、花瓶等;在工艺品领域,陶瓷主要用于制作雕塑、画作、工艺品等。
关于陶瓷的资料介绍
![关于陶瓷的资料介绍](https://img.taocdn.com/s3/m/3526499c5122aaea998fcc22bcd126fff7055d87.png)
关于陶瓷的资料介绍陶瓷是一种古老而又广泛应用的材料,具有优良的物理、化学和美学特性。
它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4000年的新石器时代,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标志之一。
在不同的文化和历史时期,陶瓷在建筑、艺术、餐具、装饰等方面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陶瓷的制作主要是通过将粘土等原料制作成坯体,然后经过干燥、烧制等工艺过程形成坚硬的瓷体。
根据瓷体的成分和制作工艺的不同,陶瓷可以分为瓷器、炻器、青瓷、白瓷等不同种类。
瓷器是陶瓷制品的一种,它是由高岭土和瓷石等质料经过高温烧制而成。
瓷器的特点是质地坚硬、质感细腻、透光性好和耐高温等。
中国的汝窑、宋代的青瓷以及明代的景德镇瓷器都是瓷器制作的代表。
炻器是另一种陶瓷制品,它主要由高岭土和石英等原料制作而成。
炻器的特点是色泽灰白,质地坚韧,适合用于制作耐火器具、炉具等。
炻器在古代的瓷器制作中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青瓷是中国古代瓷器中的一种,它以其独特的釉色和纹饰而闻名于世。
青瓷的制作工艺非常复杂,需要经过多次烧制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
青瓷的特点是釉色青绿,质地坚硬,具有一定的透光性。
在中国的宋代,青瓷达到了巅峰,成为了当时陶瓷制作的代表。
白瓷是以高岭土为主要原料制作的陶瓷制品,因其质地洁白而得名。
白瓷的特点是质地坚硬、细腻,表面光滑,透光性好。
中国的元代和明代是白瓷制作的鼎盛时期,景德镇的白瓷尤为著名。
陶瓷不仅在工艺美术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还在建筑和科学技术领域有着重要的作用。
在建筑中,陶瓷砖常常用于地面和墙面的装饰,它不仅美观大方,而且耐磨、防滑、易清洁。
在科学技术领域,陶瓷材料被广泛应用于电子器件、航天器件、医疗器械等领域,因其绝缘性能好、耐高温、耐腐蚀等特点。
随着科技的进步,陶瓷材料的研发和应用也在不断推进。
新型陶瓷材料,如氧化锆陶瓷、氮化硅陶瓷等,具有更高的强度、更好的耐磨性和更低的摩擦系数,被广泛应用于高端机械、航空航天等领域。
陶瓷是一种具有悠久历史和广泛应用的材料。
它不仅在艺术领域展现着无穷魅力,还在建筑、科学技术等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软质瓷
一个统一的分类方法。常用的有如 下两种从不同角度出发的分类法。
特种陶瓷
陶瓷-陶瓷的文化
陶瓷的文化
作为汉族传统文化之一的陶瓷文化,在民族母体中孕育、成长与发展《定窟鱼 耳炉》,它以活生生的凝聚着创作者情感、带着泥土的芬芳、留存着创作者心 手相应的意气的艺术形象,表现着汉族文化,叙述着一个个动听的故事,展现 着广阔的社会生活画卷,记录着芸芸众生的悲欢离合,描述着民族的心理、精 神和性格的发展与变化,伴随着民族的喜与悲而前行。
陶瓷-总括
探究陶瓷
1、陶瓷的历史 2、陶瓷的工艺 3、陶瓷的分类 4、陶瓷的文化
陶瓷-陶瓷的历史
陶瓷的发展史是中华文明史的一个重 要的组成部分,中国作为四大文明古 国之一,为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做 出了卓越的贡献,其中陶瓷的发明和 发展更具有独特的意义,中国历史上 各朝各代有着不同艺术风格和不同技 术特点。英文中的"china"既有中国的 意思,又有陶瓷的意思,清楚地表明 了中国就是"陶瓷的故乡"。早在欧洲 人掌握瓷器制造技术一千多年前,汉 族就已经制造出很精美的陶瓷器。中 国是世界上最早应用陶器的国家之一, 而中国瓷器因其极高的实用性和艺术 性而备受世人的推崇。
秦兵马俑
唐三彩
唐三彩
陶瓷-陶瓷的工艺
上釉
画好的瓷坯,粗糙而 又呆涩,上好釉后则 全然不同,光滑而又 明亮:不同的上釉手 法,又有全然不同的 效果,常用的上釉方 法有浸釉、淋釉、荡 釉、喷釉、刷釉等。
陶瓷-陶瓷的工艺
烧窑
千年窑火,延绵不息, 经过数十道工序精雕 细琢的瓷坯,在窑内 经受千度高温的烧炼, 就像一只丑小鸭行将 达化一只美天鹅。有 气窑、电窑(加热方 法)等。
陶瓷-陶瓷的工艺
修坯
刚印好的毛坯厚薄不 均,需要通过修坯这 一工序将印好的坯修 刮整齐和匀称,修坯 又分为湿修和干修。
陶瓷-陶瓷的工艺
捺水
捺水是一道必不可少 的工序,即用清水洗 去坯上的尘土,为接 下来的画坯、上釉等 工序做好准备工作。
陶瓷-陶瓷的工艺
画坯
在坯上作画是陶瓷艺 术的一大特色,画坯 有好多种,有写意的、 有贴好画纸勾画的, 无论怎样画坯都是陶 瓷工序的点睛之笔。
陶瓷-陶瓷的工艺
摞泥
淘好的瓷泥并不 能立即使用,要 将其分割开来, 摞成柱状,以便 于储存和拉坯用。
陶瓷-陶瓷的工艺
拉坯
将摞好的瓷泥放入 大转盘内,通过旋 转转盘,用手和拉 坯工具,将瓷泥拉 成瓷坯。
陶瓷-陶瓷的工艺
印模
印坯拉好的瓷坯只是 一个雏形,还需要根 据要做的形状选取不 同的印模将瓷坯印成 各种不同的形状。
陶瓷-陶瓷的历史
新石器 时代
母系社 会遗址
汉魏晋
母系社会 遗址
宋名窑
釉彩
河姆渡文 化
唐三彩
至今
陶瓷-陶瓷的工艺
陶瓷工艺流程图
淘泥 摞泥 拉坯
印模
上釉 画坯 捺水 修坯
烧窑 成瓷 修补
陶瓷-陶瓷的工艺
淘泥
高岭土是烧制瓷器的 最佳原料,千百年来, 多少精品陶瓷都是从 这些不起眼的瓷土演 变而来,制瓷的第一 道工序:淘泥,就是 把瓷土淘成可用的瓷 泥。
陶瓷-陶瓷的工艺
修补
成瓷缺陷的修补,一 件完美的瓷器有时烧 出来会有一点瑕疵, 用JS916-2(劲素成) 进行修补,可以让成 瓷更完美。
陶瓷-陶瓷的分类
陶瓷的分类
日用陶瓷
用途
艺术(工艺)陶 瓷
陶瓷的分类
陶与瓷的区别在于原料土的不同和
工业陶瓷
温度的不同。在制陶的温度基础上
再添火加温,陶就变成了瓷。陶器
粗陶
的烧制温度在800-1000度,瓷器则
是用高岭土在1300-1400度的温度
精陶
下烧制而成。陶瓷制品的品种繁多, 它们之间的化学成分。矿物组成,
物理性质,以及制造方法,常常互
炻器
相接近交错,无明显的界限,而在
材料
应用上却有很大的区别。因此很难
半瓷器
硬性地归纳为几个系统,详细的分
类法各家说法不一,国际上还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