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亭送别第三课时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长亭送别
王实甫
第三课时
赏析第三部分
夫妻赠诗表现了二人怎样的情 感? 崔莺莺告诫张生切勿忘 记她;张生则发誓永无别恋。 这充分表达了二人深厚的情 感。
怎样理解[耍孩儿]中的典故?
“红泪”借王嘉《拾遗记》的典 故,司马青衫借白居易《琵琶行》的 典故,表现主人公因离别而生的伤心 之情。“伯劳飞去燕西归 ”则是化用 乐府诗句,又用比喻手法,表现她在 两人分别时痛苦而无奈的心情。“比 司马青衫更湿”用典兼夸张,形容伤 心之至。
将抽象的感情化为具体的物象,饶有 新意,各具特色。李煜将愁变成了水,秦 观又将愁变成随水而流的东西,李清照又 将愁搬上了船,王实甫则把愁装在了车上 。都很自然贴切,不着痕迹,且意境完整
总结全文
思考 本文戏剧冲突的焦点是什么?
分析:《长亭送别》的戏剧冲突的焦点,集中在 对科举功名的态度上。 老夫人执意在“拷红”后 第二日即打发张生上京赴考,“驳落呵休来见 我”,表现出一种毫无回旋余地的顽固立场。
[五煞]表明了主人公怎样 的心情?
提示:对张生的生活的关心,千叮万 嘱,真情自现。
[二煞]中所用是几个典故?这些 典故的作用是什么?
提示:三个典故,见课本。 其作用是表明崔莺莺对张生 的担心。
赏析第四部分
【一煞】此曲描写了怎样的一幅画面?曲 中作者是如何创造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的?
这一曲以青山疏林,淡烟暮霭,夕阳 古道禾黍秋风,构成一幅深秋郊外黄昏的画 面,和【端正好】中的清晨景象相比,氛围 更加萧瑟凄凉。
张生原来就是一个打算上朝取应的举子,由于邂逅莺莺 才滞留蒲东,现已获得爱情,上京应考就是顺理成章的 事。因此,在求取功名这一点上,他和老夫人的观点是 一致的。
只有莺莺是反对张生赴考的,但她无力留住张生, 内心十分痛苦。这一场三个主人公对科举功名的 不同态度,表现了礼教 对妇女的压迫。
主题
这一折通过张生、莺莺离别 情景的描写,表现了张生莺莺 之间真挚的爱情,突出了莺莺 的叛逆性格,强化了全剧歌颂 婚姻自由、反对封建礼教的主 题
夕阳:斜阳外,寒鸦点点,流水绕孤村。 ---秦观《满庭芳·山抹微云》
烟霭: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柳永《雨霖霖·寒蝉凄切》
【收尾】四围山色中,一鞭残 照里。 遍人间烦恼填胸臆, 量这些大小车儿如何载得起 ?
《长亭送别》最后一句“遍人间烦恼填 胸臆,量这大小车儿如何载得起”,李后 主《虞美人》中的“问君能有几多愁,恰 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秦观《江城子》中 “便作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李 清照《武陵春》中“只恐双溪舴艋舟,载 不动,许多愁”,作比较分析。
? 开端 ? 发展 ? 高潮 ? 结局
情节
内容
赴宴途中 长亭饯别 临别寄语
别后情思
感情
愁苦怨恨 依依不舍 情深意长 痛苦难当
艺术手法总结
A、对人物心理 的细腻刻画:
离愁别恨
经历艰难,始能结合, 昨夜允婚,今日别离。
人物心理
忧心忡忡 惴惴不安
荒村雨露,野店风霜, 无人扶持,最难调护。
异乡花草,再行栖迟, 停妻再娶,忘情负义。
莺莺
? 封建礼教的叛逆者 ? 重情义,轻功名 ? 追求真挚自由的爱情
送 别 李叔同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 一觚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
《长亭送别》一折戏历来被认 为是写离愁别恨的千古绝唱,请 你以“离别”为话题写一篇 700字 左右的文章,体裁不限。
埋怨不满 拆散鸳鸯,催逼上路, 此情难诉,此恨谁知?
B、艺术 方法
直抒胸臆
但得一个并头莲,煞强 如状元及第。
晓来谁染霜林醉, 借景言情 总是离人泪。
夕阳古道无人语, 以情衬景 禾黍秋风听马嘶。
妙用修辞 典故、比喻、对偶、夸张
DD、本文是如何创造情景交融, 充满诗情画意的艺术境界的?
1、意象的精心选用 2、情景的密切交融 3、诗词的巧妙化用 4、修辞的广泛使用 5、典故的适当运用
这支曲子以景衬情,化情入 景,情景交融,生动展现了莺莺 离愁渐远渐无穷的心境。
【一煞】写“别愁”,使用了“青山”、“古道”、“ 夕阳”、“烟霭”四种意象,试从知道的诗句中找出有 关“愁”的诗句。
青山:两岸青山相送迎,谁知离别情? ----林逋《长相思·吴山青》
古道:千里断肠,关山古道,回首高城似天杏。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赵企《感皇恩·别情》
王实甫
第三课时
赏析第三部分
夫妻赠诗表现了二人怎样的情 感? 崔莺莺告诫张生切勿忘 记她;张生则发誓永无别恋。 这充分表达了二人深厚的情 感。
怎样理解[耍孩儿]中的典故?
“红泪”借王嘉《拾遗记》的典 故,司马青衫借白居易《琵琶行》的 典故,表现主人公因离别而生的伤心 之情。“伯劳飞去燕西归 ”则是化用 乐府诗句,又用比喻手法,表现她在 两人分别时痛苦而无奈的心情。“比 司马青衫更湿”用典兼夸张,形容伤 心之至。
将抽象的感情化为具体的物象,饶有 新意,各具特色。李煜将愁变成了水,秦 观又将愁变成随水而流的东西,李清照又 将愁搬上了船,王实甫则把愁装在了车上 。都很自然贴切,不着痕迹,且意境完整
总结全文
思考 本文戏剧冲突的焦点是什么?
分析:《长亭送别》的戏剧冲突的焦点,集中在 对科举功名的态度上。 老夫人执意在“拷红”后 第二日即打发张生上京赴考,“驳落呵休来见 我”,表现出一种毫无回旋余地的顽固立场。
[五煞]表明了主人公怎样 的心情?
提示:对张生的生活的关心,千叮万 嘱,真情自现。
[二煞]中所用是几个典故?这些 典故的作用是什么?
提示:三个典故,见课本。 其作用是表明崔莺莺对张生 的担心。
赏析第四部分
【一煞】此曲描写了怎样的一幅画面?曲 中作者是如何创造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的?
这一曲以青山疏林,淡烟暮霭,夕阳 古道禾黍秋风,构成一幅深秋郊外黄昏的画 面,和【端正好】中的清晨景象相比,氛围 更加萧瑟凄凉。
张生原来就是一个打算上朝取应的举子,由于邂逅莺莺 才滞留蒲东,现已获得爱情,上京应考就是顺理成章的 事。因此,在求取功名这一点上,他和老夫人的观点是 一致的。
只有莺莺是反对张生赴考的,但她无力留住张生, 内心十分痛苦。这一场三个主人公对科举功名的 不同态度,表现了礼教 对妇女的压迫。
主题
这一折通过张生、莺莺离别 情景的描写,表现了张生莺莺 之间真挚的爱情,突出了莺莺 的叛逆性格,强化了全剧歌颂 婚姻自由、反对封建礼教的主 题
夕阳:斜阳外,寒鸦点点,流水绕孤村。 ---秦观《满庭芳·山抹微云》
烟霭: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柳永《雨霖霖·寒蝉凄切》
【收尾】四围山色中,一鞭残 照里。 遍人间烦恼填胸臆, 量这些大小车儿如何载得起 ?
《长亭送别》最后一句“遍人间烦恼填 胸臆,量这大小车儿如何载得起”,李后 主《虞美人》中的“问君能有几多愁,恰 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秦观《江城子》中 “便作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李 清照《武陵春》中“只恐双溪舴艋舟,载 不动,许多愁”,作比较分析。
? 开端 ? 发展 ? 高潮 ? 结局
情节
内容
赴宴途中 长亭饯别 临别寄语
别后情思
感情
愁苦怨恨 依依不舍 情深意长 痛苦难当
艺术手法总结
A、对人物心理 的细腻刻画:
离愁别恨
经历艰难,始能结合, 昨夜允婚,今日别离。
人物心理
忧心忡忡 惴惴不安
荒村雨露,野店风霜, 无人扶持,最难调护。
异乡花草,再行栖迟, 停妻再娶,忘情负义。
莺莺
? 封建礼教的叛逆者 ? 重情义,轻功名 ? 追求真挚自由的爱情
送 别 李叔同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 一觚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
《长亭送别》一折戏历来被认 为是写离愁别恨的千古绝唱,请 你以“离别”为话题写一篇 700字 左右的文章,体裁不限。
埋怨不满 拆散鸳鸯,催逼上路, 此情难诉,此恨谁知?
B、艺术 方法
直抒胸臆
但得一个并头莲,煞强 如状元及第。
晓来谁染霜林醉, 借景言情 总是离人泪。
夕阳古道无人语, 以情衬景 禾黍秋风听马嘶。
妙用修辞 典故、比喻、对偶、夸张
DD、本文是如何创造情景交融, 充满诗情画意的艺术境界的?
1、意象的精心选用 2、情景的密切交融 3、诗词的巧妙化用 4、修辞的广泛使用 5、典故的适当运用
这支曲子以景衬情,化情入 景,情景交融,生动展现了莺莺 离愁渐远渐无穷的心境。
【一煞】写“别愁”,使用了“青山”、“古道”、“ 夕阳”、“烟霭”四种意象,试从知道的诗句中找出有 关“愁”的诗句。
青山:两岸青山相送迎,谁知离别情? ----林逋《长相思·吴山青》
古道:千里断肠,关山古道,回首高城似天杏。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赵企《感皇恩·别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