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人大立法十年大事记

合集下载

2014年我国法律界大事记(详细)

2014年我国法律界大事记(详细)

2014年我国法律界大事记立法“宪”设立宪法日:11月1日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表决通过决定,将12月4日设立为国家宪法日,其目的是为增强全社会的的宪法意识、弘扬宪法精神、推进依法治国。

宪法宣誓制度:《中共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下文简称决定)拟建立宪法宣誓制度,凡经人大及其常委会选举或者决定任命的国家工作人员正式就职时公开向宪法宣誓,培养领导干部对宪法的忠诚。

“民”《决定》指出:加强市场法律制度建设,编撰民法典。

“刑”刑法死刑修改:10月27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开始审议刑法修正案(九)草案,拟取消走私武器、弹药罪、走私核材料罪、走私假币罪、伪造货币罪、集资诈骗罪、组织卖淫罪、强迫卖淫罪、阻碍执行军事职务罪、战时造谣惑众罪等九个罪名的死刑,有利于更好地尊重和保障人权,引导社会提高尊重生命的意识。

刑事诉讼法改革:4月24日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部分条款的修改,使刑诉法进一步得到了完善,也与近年来坚持以庭审为中心的改革方向一脉相承。

“管”加强市场法律制度建设,编撰统一民法典新签更多双边引渡条约:12月28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经表决决定批准了中国同阿富汗及中国同伊朗伊斯兰共和国引渡条约。

至此,我国已经同36个缔结双边引渡条约,为我国打击犯罪,与相关国家开展引渡合作提供了法律依据,维护了我国的国家利益。

执法“改”政法委职权改革工作重点转向把握政治方向协调各方职能10月20日至23日,十八届四中全会在北京成功召开,全会首次以专题形式讨论依法治国问题,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信”加强社会诚信建设,健全公民和组织守法信用记录,完善守法诚信褒奖机制和违法失信行为惩戒机制,司法“审”人民陪审员制度:《决定》提出完善人民陪审员制度,保障公民陪审权利,扩大参审范围,完善随机抽选方式,提高人民陪审制度公信度。

逐步实行人民陪审员不再审理法律适用问题,只参与审理事实认定问题。

新中国的法治发展历程

新中国的法治发展历程

新中国的法治发展历程新中国成立62年,弹指一挥间,但缔造了一段辉煌的法治篇章。

1949年新中国成立,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该纲领提出:“废除国民党反动政府一切压迫人民的法律、法令和司法制度,制定保护人民的法律、法令,建立人民司法制度”,正式以法律的形式宣告了国民党旧法统的灭亡。

国民党旧法统的废除,宣告了国民政府政权的彻底终结,为新中国的法治建设排除了障碍、奠定了基础。

为了建立和健全社会主义法治,我国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开始,制定了一系列重要的法律、法规。

1954年,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1954年宪法》诞生,奠定了新中国立国、治国的最根本的法律基础,也为“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提供强有力的法律依据。

新中国的法治发展道路并非一帆风顺,也历经曲折。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后,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高度重视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确立法律的地位和权威。

1982年宪法作出规定:“一切国家机关和武装力量、各政党和各社会团体、各企业事业组织都必须遵守宪法和法律。

一切违反宪法和法律的行为,必须予以追究。

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

”法律的地位和权威通过根本大法的形式得到了确认与保障,并在“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方针指导下,我国现行基本法律相继出台。

同时,为适应改革开放的需要,还制定颁布了涉外经济法律法规。

1997年党的十五大报告正式把“依法治国”确立为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报告指出:“依法治国,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

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需要,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

中国现代史大事记

中国现代史大事记
和平共五项原则形成
1955年
周恩来出席万隆会议,提出“求同存异”方针
1956年(国防)
仿制“歼5”成功
1956—1966年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十年
1956年
中共八大
1958年
提出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开展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60年代
60年代初
西藏完成民主改革,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1964.10(国防)
1982年
中共十二大
1984年底(香港)
中英发表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
1985年
国有企业改革起步
1986.3
863计划
1987年(台湾)
台湾当局调整“三不”政策、中共十三大
1987年底(澳门)
中葡发表关于澳门问题的联合声明
90年代
1990年
海峡交流基金会成立(台湾)
1991年
海峡两岸关系协会成立(大陆)
1972
2月
尼克松访华,发表《中美联合公报》,两国关系开始正常化。
中日
田中角荣访华,两国正式建交,中日关系开始正常化。
1973年
袁隆平首次育成“籼型杂交水稻”
1976.10
粉碎四人帮,文革结束
1978年底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伟大历史转折
80年代
1980年(开放)
设立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四个经济特区
中国现代史大事记
年代
重大事件
40年代
1949.9
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1949.10
开国大典
50年代
1951年
西藏和平解放
1950—1952年底
土地改革
1950.10—1953.7

历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历次会议一览

历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历次会议一览

历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历次会议一览2篇历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历次会议一览(上)中国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简称人大)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最高国家权力机关。

历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都以其宝贵的经验和重要的决策为中国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本文将对历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历次会议进行一览。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于1949年9月15日至28日在北京召开,这是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会议期间,代表们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组织法》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基本法》,确立了国家的基本政治制度框架。

会议选举产生了中央政府的各级领导,并通过了国家计划、土地改革等重要决议。

第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于1954年9月2日至27日在北京举行。

这次会议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一次正式换届选举。

会议期间,代表们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组织法》修正案,强调中国共产党对国家权力的领导地位。

会议还讨论了国民经济建设、教育事业和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等问题。

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于1959年3月17日至4月1日在北京召开。

这次会议受到了“大跃进”运动的影响。

会议期间,代表们讨论了国家经济建设和农业发展问题。

会议还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修正案,对国家的政治制度进行了重要调整。

第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于1975年1月13日至28日在北京召开。

这次会议是“文化大革命”期间的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会议期间,代表们讨论了社会主义教育和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等重要问题。

历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历次会议一览(下)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于1978年12月20日至29日在北京召开。

这次会议是中国改革开放的重要一次,为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奠定了基础。

会议期间,代表们通过了《关于政府机构改革的决议》和《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议》,为中国经济改革提供了指导意见。

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于1983年6月1日至27日在北京举行。

这次会议是中国改革开放取得初步成果的一次重要会议。

十年大事记

十年大事记

十年大事记作者:暂无来源:《廉政瞭望》 2010年第1期孙志刚:以生命为代价推动中国法治进程事件回放:广州打工的大学生孙志刚,因为没有暂住证,导致被收容,被毒打,最终被剥夺了年仅27岁的生命。

这件发生在2003年4月的事经媒体报道后,孙志刚的悲剧引起全国各地乃至海外各界人士的强烈反响。

通过互联网及报刊杂志等媒体,社会上掀起了对收容遣送制度的大讨论。

先后有8名学者上书人大,要求就此对收容遣送制度进行违宪审查。

三个月后,《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公布,1982年的《城市流浪乞讨人员收容遣送办法》被废止。

标志性意义:孙志刚用生命的代价,让“收容”变为“救助”。

七年过去,孙志刚已成为一个象征公民权利的符号,他的死是公民权利史上的一个里程碑。

他基志铭上的话发人深省:逝者已逝,然天下居庙堂者与处江湖者,当以此为鉴,牢记生命之重,人权之重,民生之重,法治之重。

黄静:裸死女教师引发的中国网络第一大案事件回放:一个年轻女教师的非正常死亡,引发了网络舆论持续三年的关注。

黄静案源于2003年初的一个离奇事件:一对恋人,夜深晚归,共宿女方宿舍一晚,第二天早晨女方黄静却被发现裸死在住所,男方差俊武涉嫌强奸犯罪。

当越来越多的个人和团体通过网络参与到这个案件中来时,黄静案也便并始从一起案件,变为一个社会事件。

在网络的声援下,这起案子几经周折,反复多次,五次尸检,六个鉴定结论。

因多份结论矛盾的死亡鉴定和以网络为主的高度“舆论审判”,此案被称为“中国网络第一大案”。

法院最终采信了最高人民法院司法鉴定中心出具的死亡鉴定意见——在潜在病理改变的基础下,因姜俊武采用较特殊方式进行的性活动促发死亡。

姜俊武被判无罪,但对黄静的死亡后果承担50%的民事责任。

黄静案中,民间机构不认可警方结论,在网络上引发了对公安系统自侦自鉴制度合理性的质疑。

2005年2月28日,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关于司法鉴定管理问题的决定》,建立了更加统一的司法鉴定制度,进一步为加强司法公正提供保障。

一图了解中国法治建设发展历程

一图了解中国法治建设发展历程

1 9 9 2 年1 0 月
八届全国人大明确了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及法治 建设的新方向。 点评:把以市场为取向的改革完全纳入以宪法为核心的法治体系中。
1 9 9 7 年9 月
党的十五大将“依法治国”确立为党领导人民治国理政的基本方略,并 写进宪法。 点评:开始了从“人治”到“法治”的历史性跨越。
展望:2 0 1 4 年1 0 月
十八届四中全会将研究全面推进依法治国重大问题. 点评:十八届四中全会必将为今后一段时期的法治建设描绘 具体清晰的路线图。
结语
依法治国,无疑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 虽然法律体系已经建构起来,但“纸面上的法律”变成“行动中的法律”, 依然还有很长的路要走。适逢全面深化改革广泛展开、反腐败纵深推进之 际,法治中国建设迎来全面推进的最佳历史契机。
1 9 7 8 年1 2 月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邓小平强调指出:“为了保障人民民主,必须 加强法制。 点评:加快法治建设步伐、及时解决无法可依的问题,具有重要的指 导意义。
十一届三中全会
提出必须加强社会主义法制,确立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十六字方针。 点评:为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开启了崭新征程,将民主法治建设提到崭 新的高度。
一图了解 中国法制建设发展历程
1 9 4 9 年9 月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通过《共同纲领》、《中央人民政府组织法》。 点评:为新中国初期的法律制度建设奠定了基础。
1 9 5 4 年9 月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颁布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宪法《五四宪法》。 点评:为社会主义法制建立和发展提供宪法基础,标志着新中国法制 的建立。
2 0 0 3 年1 0 月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胡锦涛提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 可持续的发展观”。 点评:开启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建设的新征程。

党领导立法的案例

党领导立法的案例

党领导立法的案例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这是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革命、建设与改革的历史经验总结,已经被正式载入宪法总纲第一条第二款之中。

中国法治建设的历史经验表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伟大事业离不开党的坚强领导,党的全面领导是确保这项事业成功的根本政治保证。

立法工作关系党和国家事业的发展全局,坚持党对立法工作的全面领导显得尤为关键。

以提高立法质量为抓手,创新立法体制机制,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发挥立法的引领和推动作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有力法治保障,依然任重道远。

为此,我们需要回顾新中国成立以来党领导立法的历史进程,探究如何在立法中更好实现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与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总结党领导立法的历史经验和实践途径,从而完善党对立法工作的全面领导,更好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

1954年宪法规定,全国人大是行使国家立法权的唯一机关,有权修改宪法、制定法律;全国人大常委会有权解释法律、制定法令;国务院根据宪法、法律和法令,规定行政措施,发布决议和命令。

在地方,只有民族自治地方有权制定自治条例、单行条例。

1979年五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以来多次修改地方组织法,特别是通过1982年修改宪法、2000年制定立法法,基本确立了我国现行统一而又分层次的立法体制。

宪法和立法法等法律规定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行使国家立法权。

国务院根据宪法和法律,制定行政法规。

省级和较大的市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享有地方性法规制定权,省级人民政府、较大的市人民政府享有规章制定权。

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的人大有权依照当地民族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特点,制定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并经批准生效。

经济特区所在地的省、市的人大及其常委会根据全国人大的授权决定,可以制定经济特区法规,在经济特区范围内实施。

国务院各部、委员会、中国人民银行、审计署和具有行政管理职能的直属机构,可以根据法律和国务院的行政法规、决定、命令,在本部门的权限范围内,制定规章。

历届中央会议及相关文件

历届中央会议及相关文件

附1 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执政以来重大法律通过、颁布和生效时间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 04.3 宪法修正案三次会议 05.3 反国家分裂法五次会议07.3 物权法——2007.10.1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四次 03.8 行政许可法——2004.7.115次 05.4 公务员法——06.1.117次 05.8 治安管理处罚法——06.3.123次06.8 监督法——07.1.128次07.6 劳动合同法——08.1.129次07.8 反垄断法——08.8.130次07.12 劳动争议仲裁法——08.5.1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2次08.4 残疾人保障法 08.7.14次 08.8 循环经济促进法 09.1.15次08.10 消防法——企业国有资产法——09.5.16次08.12 防震减灾法 09.5.17次09.2 食品安全法 09.6.1刑法修正案(七)公布之日保险法 09.10.18次09.4 邮政法 09.10.19次09.6 统计法 2010.1.110次09.8.27 人民武装警察法公布之日11次会议:2009.10国家赔偿法侵权责任法附2:历次中央全会及文件中共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历次全体会议三中全会 1978年12月前序:三中全会前的中央工作会议上,邓小平在会议闭幕式上作了题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重要讲话。

四中全会 1979年9月《中共中央关于加快农业发展若干问题的决定》。

五中全会 1980年2月十一届五中全会关于为刘少奇同志平反的决议·关于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六中全会 1981年6月《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中共第十二届中央委员会历次全体会议二中全会 1983年10月·中共中央关于整党的决定三中全会 1984年10月·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四中全会 1985年9月1 ·关于同意一部分老同志不再担任中央三个委员会成员的请求··《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七个五年计划的建议(草案)》,六中全会 1986年9月·中共中央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决议中共第十三届中央委员会历次全体会议四中全会 1989年6月·江泽民在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上的讲话五中全会 1989年11月·《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治理整顿和深化改革的决定》。

促进我国法律进步的十大案例(3篇)

促进我国法律进步的十大案例(3篇)

第1篇一、改革开放初期,我国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78年,我国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

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于1982年颁布了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这部宪法确立了我国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明确了国家、社会、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为我国法律进步奠定了基础。

二、1997年,我国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1997年,我国颁布了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这是我国刑法历史上的一个里程碑。

新刑法废除了死刑,完善了刑罚体系,明确了犯罪构成要件,强化了人权保障,对我国法律进步产生了深远影响。

三、2001年,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2001年,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标志着我国融入世界经济体系。

为了适应国际规则,我国加快了法律法规的修订,如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贸易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法》等,推动了我国法律进步。

四、2003年,我国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2003年,我国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明确了行政许可的范围、程序、条件和监督机制,规范了行政机关的行政许可行为,保障了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对我国法律进步具有重要意义。

五、2007年,我国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2007年,我国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这是我国民法史上的一部重要法律。

物权法明确了物权的种类、取得、变更、消灭和保护等基本规则,保障了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物权,对我国法律进步产生了深远影响。

六、2010年,我国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2010年,我国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明确了侵权责任的构成要件、责任承担方式、责任免除等基本规则,保障了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对我国法律进步具有重要意义。

七、2012年,我国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2012年,我国颁布了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明确了环境保护的基本原则、目标、任务和责任,强化了环境保护的法律保障,对我国法律进步产生了深远影响。

中华人民共和国大事要览(2007年-2013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大事要览(2007年-2013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大事要览(2007年-2013年)作者:来源:《共产党员·上》2019年第09期3月5日至16日 ;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举行。

4月5日 ;国务院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

6月29日 ;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八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

7月11日 ;国务院发出《关于在全国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通知》。

8月7日 ;国务院发出《关于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的若干意见》。

8月30日 ;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九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垄断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就业促进法》。

9月18日 ;國家统计局发布报告指出:我国国内生产总值2006年突破20万亿元,在世界的位次由第六位跃居第四位。

10月15日至21日 ;党的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

3月15日 ;十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选举产生新一届国家领导人,批准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

5月12日14时28分 ;四川汶川发生里氏8级特大地震。

8月8日至24日 ;北京成功举办第29届奥运会。

9月5日 ;中央政治局决定在全党分批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

9月25日至28日;“神舟七号”载人航天飞行成功实施。

10月9日至12日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

12月15日 ;海协会与海基会签署的两岸“三通”协议正式实施。

12月18日 ;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30周年大会隆重举行。

3月5日至13日 ;十一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在北京召开。

3月17日 ;中共中央、国务院提出《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

3月28日 ;西藏举行首次百万农奴解放纪念日庆祝大会。

4月23日 ;胡锦涛在山东青岛出席庆祝人民海军成立60周年海上阅兵活动。

7月2日 ;中共中央印发《中国共产党巡视工作条例(试行)》。

9月15日至18日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召开。

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推进中国法治进程的10大案件

推进中国法治进程的10大案件

推动中国法治进程的十大案件(1997-2014)
吴英案 • 非法集资罪判死刑引起巨大 争议,最终免死 • 从艰苦创业到亿万富姐,吴 英的人生跌宕起伏。2009年, 28岁的她因集资诈骗罪一审 被判死刑。3年后,二审维持 原判。同年,最高院驳回死 刑复核,吴英死里逃生。 死与非死,已不再只关乎个人。该案对生 生不息却又如履薄冰的民间金融的影响, 及其引发的司法正义,仍未画上句号。
推动中国法治进程的十大案件(1997-2014)
赖昌星案 • 潜逃12年遣返的“最大走私 犯”,提供外逃嫌犯遣返范 例 • 厦门“远华”走私案是1949 年以来中国最大的经济犯罪 案件。作为此案的主要嫌犯, 赖昌星于1999年案发后举家 逃往加拿大。他利用加拿大 法律,提出难民申请,企图 逃避法律的制裁。
推动中国法治进程的十大案件19972014成克杰案?1949年后第一位因腐败被判处极刑的副国级领导人年后第一位因腐败被判处极刑的副国级领导人?2000年7月31日北京第一中级人民法院对原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成克杰受贿案做出一审公开宣判以受贿罪判处成克杰死刑级人民法院对原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成克杰受贿案做出一审公开宣判以受贿罪判处成克杰死刑9月7日最高人民法院核准成克杰死刑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推动中国法治进程的十大案件(1997-2014)
唐慧案
• 上访与被维稳“典范”,促 进劳教制度废止最后一根稻 草 • 2006年,是唐慧人生的转折 点,她的女儿被人强奸并被 强迫卖淫。从此,她走上了 漫长的维权之路。因不断上 访,她在2012年8月2日被处 以劳动教养。在舆论大量呼 吁后,第9天,唐慧的劳教 决定终被撤销。
推动中国法治进程的十大案件(1997-2014)
赵作海案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宪法的发展历程以及修改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宪法的发展历程以及修改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宪法的发展历程以及修改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宪法经历了多次的制定、修订与完善,以适应国家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以下是我国宪法的发展历程以及历次修改的主要内容:一、宪法的制定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第一届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根据共同纲领制定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规定了国家的国体、政体和各项基本政策,具有临时宪法的性质。

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全体会议在《共同纲领》的基础上制定了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1954年宪法。

二、宪法的修正1975年1月17日,第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全体会议通过了修改后的新宪法,即1975年宪法。

由于当时历史条件的限制,这部宪法未能彻底清理和排除“文化大革命”期间一些极左思潮的影响,在条文上还保留着许多不正确的政治理论观念和不适应客观实际情况的条文规定。

1978年3月5日,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全体会议通过了经重新修改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即1978年宪法。

由于当时历史条件的限制,这部宪法未能彻底清理和排除“文化大革命”期间一些极左思潮的影响,在条文上还保留着许多不正确的政治理论观念和不适应客观实际情况的条文规定。

三、现行宪法的形成与历次修改1982年1月16日,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研究室《关于宪法修改草案几个问题的说明》指出:“我国现行宪法是1982年制定的,这是在粉碎‘四人帮’反革命集团的十年内乱之后,在拨乱反正和改革、开放的新的历史时期制定的一部全新的宪法。

”现行宪法的形成,经历了以下三个阶段:起草宪法草案、全民讨论宪法草案、全国人大通过宪法。

从1954年第一部宪法诞生至今,我国现行宪法是在长期革命和建设实践的基础上,经过全民讨论而制定的,是集中人民共同意志的结果,是国家的根本大法。

现行宪法的诞生和历次修改完善,都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进行的;现行宪法实施以来所取得的一系列成就,都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实现的。

中国立法十年大事记

中国立法十年大事记

中国立法十年大事记2012-10-12 15:07:50 来源:人民日报2012年10月11日◆2003年3月18日,在十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闭幕会上,吴邦国委员长提出:“要按照党的十六大再次明确提出的到2010年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要求,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社会全面进步和加入世贸组织的新形势,抓紧制定一批新的法律,及时修改完善一批现有法律,争取在本届任期内,基本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为深化改革、加快发展、保持稳定提供有力的法律保障,为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创造良好的法制环境。

”◆2003年8月27日,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四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从法律上简化行政审批手续,明确规定行政许可的范围和设定权限,建立公开、公平、公正的行政许可程序。

◆2004年3月14日,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写入宪法。

◆2005年4月27日,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明确了公务员的9项基本义务和16项纪律规范。

◆2006年8月27日,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三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监督法》,明确了人大监督工作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重要内容、基本形式和主要程序,是对宪法和法律关于人大监督职权的具体化。

◆2007年3月16日,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明确对公有财产和私有财产给予平等保护,在我国法治进程中“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2007年6月29日,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八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

这部法律在1994年劳动法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了对员工的保护力度,提升了用人单位人力资源的管理成本。

◆2008年8月,全国人大常委会组织开展对现行法律的清理工作,找出存在的明显不适应、不协调的突出问题,分类进行处理。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岛保护法》立法大事记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岛保护法》立法大事记

护法 》,国家主席胡锦涛签署第2 号主席令予 以发布。l 2
l6 8
2 期
海洋斤 发与管理
《 中华 人 民共 和 国海 岛保 护 法 立 法 大 事 记
徐 岩 Βιβλιοθήκη 2 0 年 两 会 期 间 ,全 国 人 大 代 表 和政 协 委 员 提 出 了 多 项 海 岛立 法 的 议 案 和 提 案 , 引起 了全 国 03 人 大 领 导 的 高 度 重 视 , 同年 1 月 ,海 岛 保 护 法 列 入 经 党 中央 批 准 的 《 届 全 国人 大 常 委 会 立 法 规 1 十
年立法工作计划 》,将 《 岛保护法 》列入审议计 划。 海 2 0 年6 6 0 9 月2 日,第十一届 全国人大常委 会第九次会 议对 《中华 人 民共 和国海岛保护 法 ( 草
案 )》进 行 了首 次 审议 。 20 年 1月 3 日 ,第 十一 届 全 国人 大 常委 会 第 十一 次 会 议 再 次 分组 审议 了 《 华 人 民共 和 国海 09 0 0 中
划 》,全国人大启动 了海岛立法工作 。 2 0 年 1月 ,全 国人大环境与资源保护委员会 成立 海岛保护法起草领导小组 ,着手法律草案起 03 1
草工作 。 2 0 年9 7 06 月 日,全 国人 大常 委 会 办公 厅 就 《 中华 人 民共 和 国海 岛保 护 法 ( 案 )》向 国务 院 征 草
求意见 。
20 年 1 月2 日 ,国务 院办 公厅 回 函就 草 案 提 出修 改 意 见 ,并建 议 尽 快 提请 审议 。 06 1 7 20 年 lf 日,十一届 全 国人 大环 境与 资 源保 护委 员会第 五次 全体会 议 讨 论并通 过 了 《 华人 民 08 o J3 2 中

2021十大宪法事例

2021十大宪法事例

2021十大宪法事例摘要:1.2021 年十大宪法事例概述2.事例一:香港国安法的制定和实施3.事例二:民法典的颁布和实施4.事例三:全国人大通过关于完善香港选举制度的决定5.事例四:关于新疆问题的宪法诉讼6.事例五:个人信息保护法的颁布和实施7.事例六:关于疫情期间的宪法问题8.事例七:涉及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宪法问题9.事例八:宪法与网络信息安全10.事例九:宪法与教育政策11.事例十:宪法与环境保护12.总结:2021 年宪法事例的影响和意义正文:2021 年十大宪法事例概述2021 年,我国在宪法领域发生了许多重大事件,涉及国家安全、个人信息保护、教育政策等多个方面。

这些宪法事例对于国家的发展和法治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在此,我们盘点了2021 年十大宪法事例,以期对这一年的宪法发展有一个全面了解。

事例一:香港国安法的制定和实施2021 年,香港国安法的制定和实施是宪法领域的一件大事。

这项法律的颁布和实施,旨在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确保香港的长治久安。

香港国安法的实施,对于维护国家安全、稳定香港局势具有重要意义。

事例二:民法典的颁布和实施2021 年,民法典正式颁布并实施。

民法典作为我国首部以宪法为基础、具有根本性法律的法典,对于完善我国法律体系、保障公民权益具有重大意义。

事例三:全国人大通过关于完善香港选举制度的决定2021 年,全国人大通过关于完善香港选举制度的决定,旨在确保香港选举制度的公正、公平,维护国家主权和香港的繁荣稳定。

事例四:关于新疆问题的宪法诉讼2021 年,我国法院对涉及新疆问题的宪法诉讼进行了审理,强调新疆问题的宪法地位,表明我国坚决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

事例五:个人信息保护法的颁布和实施2021 年,个人信息保护法正式颁布并实施,旨在保护公民个人信息安全,维护网络空间秩序。

事例六:关于疫情期间的宪法问题2021 年,我国在疫情防控过程中,积极应对疫情带来的宪法问题,确保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中国法制60年发展历程

中国法制60年发展历程

中国法制60年发展历程作者:王伟建来源:《记者观察》2009年第08期2009年是新中国成立60年,回顾中国法制这60年的发展历程,可以说中国法制建设取得了很大的成就。

法制建设的不断推进,有力地维护了社会稳定,有效地调节了社会矛盾,维护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调动了广大人民群众参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积极性,为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促进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法治环境。

回顾这过去的60年,可以将其分为三个阶段。

(一)新中国成立初期的法制建设。

中国有着长达二千多年的封建社会,法制基础是分薄弱,如何在一个缺乏法制的国家推行法制,是新中国建立初期法制建设面临的最大问题。

首先,废除国民党压迫人民的法律,建立人民的法制。

新中国一成立,就明确宣布废除国民党的《六法全书》,建立人民的法制。

在新中国成立前夕,1949年2月,中共中央专门发出了废除国民党六法全书的指示。

1949年9月,召开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通过了共同纲领。

共同纲领第十七条明确规定:“废除国民党反动派政府一切压迫人民的法律、法令,制定保护人民的法律、法令,建立人民司法制度”。

由于新中国成立初期,面临着反动派、封建势力、帝国主义残留势力的威胁,所以在立法方面采取的方针是“按照当前的中心任务和人民急需解决的问题,根据可能与必要,把成熟的经验定型化,由通报典型经验并综合各地经验,逐步形成制度和法制条文,逐步地由简而繁,由通则而细则,由单行法规而形成整套的刑法、民法……”根据这个方针,新中国成立初期建立了保护人民的法律。

其次,逐步实行比较完备的法制,保护、促进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

随着反动派等反革命势力的瓦解,党中央提出了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同时也提出了要逐步实行比较完备的人民民主的法制,来保护和促进社会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

随着经济建设成为主要目标,法制建设也必须为保护和发展生产力而服务。

所以在1956年中共八大上提出了“国家必须根据需要,逐步系统地制定完备的法律”。

中国法律法规重要年表

中国法律法规重要年表

中国法律法规重要年表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颁布,标志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建立了社会主义国家制度基本框架。

1950年:《婚姻法》通过,规定了婚姻家庭制度,保障了妇女权益,为家庭和谐发展奠定了基础。

1954年:《宪法修正案》通过,明确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进一步巩固了社会主义制度。

1957年:《土地改革法》颁布,实行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实现了土地制度的公有化,为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福利增长奠定了基础。

1966年:《关于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决议》通过,开启了中国历史上一段特殊的时期,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决定扩大农村经济的自主权,开启了改革开放的新时期。

197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修订,取消了男女结婚年龄的限制,进一步保障了婚姻自由和平等权益。

198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颁布,规定了刑事犯罪的构成要件、刑事责任和刑罚等内容,为刑事司法实践提供了重要依据。

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发布,保护了环境资源,促进了可持续发展。

1984年:《海关法》和《税法》颁布,建立了海关和税务管理的法律体系,维护了国家利益和税收秩序。

198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法》颁布,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企业的法律地位,推动了中国经济体制改革。

1992年: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为劳动者权益保护和商标保护提供了法律基础。

199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颁布,保护了消费者合法权益,促进了消费者信心和消费市场的健康发展。

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议定书》通过,标志着中国正式成为世界贸易组织成员,加强了对外经济合作和贸易自由化。

201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颁布,加强了网络空间的安全保护,维护了国家信息安全和个人隐私。

2017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机关警察特种行为规范》修订,规范了公安机关警察的特种行为,维护了社会治安和公民权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全国人大立法十年大事记
全国人大立法十年大事记
◆2003年3月18日,在十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闭幕会上,吴邦国委员长提出:“要按照党的十六大再次明确提出的到2010年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要求,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社会全面进步和加入世贸组织的新形势,抓紧制定一批新的法律,及时修改完善一批现有法律,争取在本届任期内,基本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为深化改革、加快发展、保持稳定提供有力的法律保障,为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创造良好的法制环境。


◆2003年8月27日,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四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从法律上简化行政审批手续,明确规定行政许可的范围和设定权限,建立公开、公平、公正的行政许可程序。

◆2004年3月14日,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写入宪法。

◆2005年4月27日,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明确了公务员的9项基本义务和16项纪律规范。

◆2006年8月27日,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三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监督法》,明确了人大监督工作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重要内容、基本形式和主要程序,是对宪法和法律关于人大监督职权的具体化。

◆2007年3月16日,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明确对公有财产和私有财产给予平等保护,在我国法治进程中“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2007年6月29日,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八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

这部法律在1994年劳动法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了对员工的保护力度,提升了用人单位人力资源的管理成本。

◆2008年8月,全国人大常委会组织开展对现行法律的清理工作,找出存在的明显不适应、不协调的突出问题,分类进行处理。

◆2009年2月28日,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要求设立食品安全委员会、建立食品召回制度、统一食品国家安全标准、取消食品“免检制度”等,开启我国食品安全监管的一个新阶段。

◆2010年3月14日,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关于修改选举法的决定,明确实行城乡按相同人口比例选举人大代表。

◆到2010年底,中国制定现行有效法律236件,行政法规690多件,地方性法规8600多件,涵盖社会关系各个方面的法律部门已经齐全,各个法律部门中基本的、主要的法律已经制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形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