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的国家利益观对外战略与对华政策
日本价值观外交
论日本的“价值观外交”刘江永内容提要:安倍内阁在内政外交方面提出许多抽象的理念。
在外交方面,“价值观外交”、“自由繁荣之弧”、“日中战略互惠关系”等给人留下较深印象。
本文重点分析这些外交口号的内涵、实质、思想脉络,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伴随安倍晋三内阁辞职,福田康夫新首相提出“创造和平外交”,日本喧嚣一时的“价值观外交”和“自由繁荣之弧”就此戛然而止,而它未来是否会以某种形式重现,还有待结合未来日本政局和国际形势变化做长期观察。
关键词:日本外交价值观外交自由繁荣之弧日中战略互惠关系2007年9月26日,为期一年的安倍晋三内阁落下帷幕。
回首安倍内阁的外交,有两个关键词给人留下较深印象:一是麻生太郎外相提出的所谓“价值外交”(下称“价值观外交”);二是安倍晋三首相倡导的“日中战略互惠关系”。
这两者的实质、内涵究竟是什么?两者之间是矛盾的还是统一的?福田康夫新内阁成立后,日本外交将如何展开?本文拟就这些问题做一探讨。
一、“价值观外交”与“自由繁荣之弧”的内涵与实质安倍内阁外相麻生太郎2006年11月30日发表了演讲,给日美同盟、国际协调、重视亚洲近邻关系这三大日本外交支柱又增添一大支柱,即“价值观外交”和“自由繁荣之弧”1设想,并称其为日本外交的“新基轴”。
2即日本外交的一切都要围绕这个“新基轴”来转,“日中战略互惠关系”也不例外。
日本自民党前干事长加藤纮一明确指出“‘价值观外交’的骨子里潜藏着反共意识”且业已过时,并奉劝麻生、安倍“需要跟他们的外祖父吉田茂、岸信介的时代保持距离”。
3(一)“价值观外交”和“自由繁荣之弧”的内涵。
用安倍内阁要员的话来说,所谓“价值观”是指“民主主义、自由、人权、法治及市场经济。
在推进外交方面高度重视这些‘普遍价值’,开展‘价值观外交’”。
所谓“自由繁荣之弧”则指“在欧亚大陆边缘地带成长起来的新兴民主国家。
必须把这一地带串联在一起,建成‘自由繁荣之弧’”。
4麻生主张,积极开展“重视民主、自由、人权、市场经济等普遍1日本驻华大使馆网站的翻译为“自由、繁荣的彩虹”,.emb-japan.go.jp/fpolicy/seisaku061130.htm/。
日本外交
❖ (3)对待“经济大国”和“军事大国”,《宣言》都持反 对态度,并提出了“民生大国”的概念,称:“我们反对日 本成为军事大国”,“我们也反对停留在经济大国。经济力 量必然成为军事力量的历史法则是不存在的。决不能把日本 的经济力量变为军事力量,而应把它发展成为全球性民生大 国(global civilian power)”;
3、70年代“多边自主外交”
1972年7月,日本田中角荣 上台,提出以“对美协调为 主轴”,以恢复日中邦交为 “首要课题” 的“多边自主 外交” 。
❖ 第一,以日、美安全保障体制为基础,谋求同美国 建立“富有成果的伙伴关系”。日本要在政治上 “发挥美国难以发挥的特殊作用”,在军事上“分 担责任”,在经济上维持协调,缓和矛盾,充当 “对等的真正合作者”。
❖ (1)对待“保革”、“左右”、“强硬派与温和派”等战后 政治中的意识形态派别,《宣言》统统予以排斥,称:“我 们不是鹰派”,“我们也不是鸽派”,“我们不是右翼”, “我们也不是左翼”,因为“冷战已经结束”;
❖ (2)对待日本外交,《宣言》主张:“我们已厌烦专等外部 压力的日本政治,也为无理念的外交而感到羞耻”,“(我 们)必须拥有理念力量,必须提出战略”,在和平、发展、 人权、环保等领域“日本必须发挥强大的指导能力”;
❖ 第二,借助中国抗衡苏联。日本“多边自主外交” 的首要课题是要恢复日中邦交。1972年9月,田中 访问中国,双方签署联合声明,恢复了两国正式外 交关系。
❖ 第三,加强同第三世界国家的经济关系。1973年 “石油危机”后,日本实行“新中东政策”,加强 同阿拉伯国家的联系;1975年日本提出了缓和与东 盟关系的“福田主义”三原则,即“不做军事大 国”,同东盟国家建立“心心相印”的信任关系, “为东南亚的和平与繁荣做贡献”。
战后日本“亲华”保守政治家的对华政策观——以自民党顾问松村谦三众议员为例
21. 。 哲 社 科 版 臣譬 墨置 乏圈 00 第2 学 会 学 圈 璺 翟嚣詈 墨 卷
了阻挠 国 民革 命 军 北 伐 而 数 度 出兵 侵 犯 山 东 。
院议 员 , 此 遂 其 战 后 重 返 中 央 政 界 的 心 愿 。 以
15 9 3年 , 村 担 任 改 进 党 干 事 长 , 是 根 据 其 松 于
光 町 ,9 3年 9月 考 入 日本 名 校 早 稻 田大 学 就 10
愿 当 选 众 议 院议 员 , 自此 开 始 在 日本 中 央 政 界
的 政 治 生涯 。
读 。 间 , 因幼 时受 喜欢 汉 诗 的父 亲 和祖 父 的 期 他 影 响选 修 过 中文 , 经 常 参 加 与东 亚 地 域 有 关 并
17 9 2年 中 E两 国 之 所 以能 一 举 恢 复 邦 交 , t 从 日本 方 面 来 说 , 日本 执 政 的 自民党 内有 一 与
批 长 期 致 力 于 发 展 对 华 友 好 关 系 的 保 守 政 治 家 的学 生 社 团 活 动 , 学 二 年 级 时 还 随 早 稻 田大 大
毕 竟 使 他 切 实 感 受 到 了 中 国 对 于 日本 所 具 有 的
的努 力 难 以分 开 。 这 些人 士之 中 , 引 人 注 目 在 最 的则 是 一 直受 到 我 国领导 人 赞 誉 而 长期 任 国会 议 员 及 自民 党顾 问 的 松 村 谦 三 。 日关 系 正 常 中 化之 前 , 村 团聚 一批 保 守 政 治 家和 实 业 家 , 松 根 据先 贸 易后 复 交 的 目标 , 期 以渐 进 及 积 累 的 长 方式 推 进 对 华 交 流 事 业 , 最 终 实 现 两 国关 系 为 正 常 化 做 了大 量 奠 基 性 的工 作 , 贡 献 和 影 响 其
日本对外战略的演变与中日关系
3.80年代以来,日本把建立政治 大国作为战略目标
• 1982年,中曾根上台伊始,提出了一个“战后 总决算”的口号,主张清算战后以来的经济主 义政治,向政治、军事大国迈进。
• 90年代,小泽一郎提出“普通国家论” ,加 速向政治大国迈进。
PPT文档演模板
日本对外战略的演变与中日关系
• 首先,日本将联合国作为提高其国际地位的重 要舞台,力争成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
• 其次,加强日美关系,强调日美安全合作。 • 第三,加强防卫力量,争取成为军事大国。 • 第四,修改和平宪法,成为“正常国家”。 • 最后,推行“价值外交”。
PPT文档演模板
日本对外战略的演变与中日关系
PPT文档演模板
•2003年6月6日,日本参议 院全体会议投票表决,通 过了被称为“有事三法案” 的《应对武力攻击事态法 案》、《自卫队法修改案》 和《安全保障会议设置法 修改案》。此前的5月15日, 该法案已获众议院通过。
日本对外战略的演变与中日关系
• 2003年6月6日,上千名日本市民在国会前举 行游行示威,抗议国会通过“有事三法案”。
•2011年5月22日,温家宝总理在东京与日本首相菅 直人举行会谈 。
PPT文档演模板
日本对外战略的演变与中日关系
• 2011年11月12日,亚太经合组织会议期间,中国
国家主席胡锦涛在美国夏威夷会见日本首相野田 佳彦。
PPT文档演模板
日本对外战略的演变与中日关系
• 自2012年4月日本东京都知事石原慎 太郎提出“购买”钓鱼岛以来,中日之间
•日美战略同盟关系的形成和发展
• 1951年9月,《日美安全保 障条约》签订,日美结成战略同 盟。
邓小平国家利益观与周边外交
邓小平国家利益观与周边外交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主要领导人之一,邓小平对国家利益观和周边外交有着深刻的理解和独特的见解。
他的理论和实践为中国的周边外交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对维护国家利益、促进地区稳定和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本文将从邓小平的国家利益观和周边外交政策两个方面进行分析,探讨他对中国周边外交的重要贡献。
邓小平对国家利益观的独特理解与塑造邓小平提出的国家利益观,是基于中国国情和外部环境的深刻分析和独特认识。
在他看来,国家利益是一个国家在国际关系中的根本利益和根本要求。
他强调,维护国家利益是一切对外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一切对外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邓小平认为,国家利益是指国家在政治、经济、安全、文化等方面的根本利益和长远利益。
他认为,国家利益不仅包括国家的领土完整、政治安全、经济发展等基本要求,还包括国家的文化传统、民族尊严、国际声誉等重要因素。
他指出,国家利益的核心是维护国家的独立、尊严和荣誉,是促进国家的发展和繁荣。
邓小平强调,国家利益是一个国家对外政策和对外关系的基本依据和根本原则。
他指出,国家利益是一个国家对外政策和对外关系的基本依据和根本原则。
他认为,一个国家在国际关系中应该坚持稳重、理性和务实的态度,维护国家利益不是要跟别人急、要吵闹,也不是要好大喜功,而是要通过拉近与别国的关系、建立互利互惠的伙伴关系,维护和促进国家的经济发展、文化交流和安全保卫。
在实践中,邓小平提出了一系列的国家利益观相关的重要思想和政策。
他提出“韬光养晦”的外交思想,强调在办好本国积极致富的大道上走好外交工作,提出积极开展对外经济合作的方针,主张在维护核心利益的前提下,发展与周边国家的关系,提倡用和平的方式解决领土争端、经贸摩擦和政治分歧,等等。
邓小平对周边外交的重大贡献与独特实践邓小平在周边外交方面也有独到的见解和实践。
他提出了“友好邻邦”的外交理念,主张与周边国家携手合作、互利共赢。
他强调,中国的发展需要一个和平稳定的外部环境,需要与周边国家建立友好、互信、互利的关系,以促进共同发展和繁荣。
中国外交政策的演变及和平崛起战略
中国外交政策的演变及和平崛起战略一、中国外交政策的历史演变自建国至今,我国外交政策及国际战略大致经历了以下几个发展阶段:1、建国初期到50年代中期实行“一边倒”外交政策建国初期中国实行“一边倒”外交政策是当时的历史条件决定的。
第一、建国初期,我国遭到美国为主导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敌视,孤立封锁和包围威胁,无法与他们建交。
第二、长期的战争之后,中国急需寻求外来经济援助和政治盟友,需要较好的国际环境,以愎复经济,建设国家,实行“一边倒”外交可以迅速消除苏联领导对中共的疑虑,赢得苏联的信任、支持和经济援助,也可一定程度牵制一心要颠覆中国政权的美国,使之有所顾忌。
第三、当时国际形势是以美、苏两大国为首的两大阵营的对立格局,中国没有中间道路可走,倒向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是历史的必然选择。
2、50年代中期至60年代初期确定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指导的外交政策1953年12月31日,周恩来总理在北京接见印度谈判代表团时,首次系统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954年4月29日,中印达成《中印关于中国西藏地方和印度之间的通商和交通协定》,序言中把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定为指导两国关系的准则。
6月,周恩来应邀先后访问印度和缅甸,分别与两国总理尼赫鲁和吴努发表联合声明,一致同意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指导中印、中缅双边关系的基本原则,并倡议以此作为处理国际关系的准则。
1955年4月,亚洲、非洲29个国家在印尼的万隆召开首脑会议,中国代表团团长周恩来在发言中再次重申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并将其中的“互相尊重领土主权”改变为“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至此,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表述正式确定为:“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此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不仅成为中国外交政策的指导方针和贯彻始终的主线,也成为国际社会广泛共识和处理国际关系的基本准则。
以此原则为指导,中国打破了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国家封锁,扩大了外交和国际活动空间,逐步与许多周边邻国和亚非欧国家建立了友好外交关系。
浅析日本对外战略选择中的五大难题
Legal Sys t em A nd Soci et y 匮缓逐豳鍪圈羹鎏|l竺竺!!望竺!f叁墨I』圭塾金;戋析日奉对夕}占戈也择中仍亟大又缝题李晓勇摘要面对新世纪国内外环境的改变,日本将2l世纪的国家战略目标确立为‘保障国家安全和繁荣”,以此为基点继续推动“第三次开国”进程中的外交变革。
本文认为日本对外战略中一直存在困扰其抉择的关于身份定位、国家利益等五大难题,在这些选择中,21世纪的日本逐渐构造出由模糊到清晰的外交路线,即大国地位追求和“带倾向性的中间路线”。
关键词国家利益中间路线国际秩序中图分类号:D731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592(2010)l l一146-02新世纪国际秩序依然呈现出一种混合着机遇和挑战、稳定和多变的态势。
旧的格局已经瓦解,但新的格局尚未确立。
国际社会中的主要国家行为体都希望把握新格局形成之前的战略机遇期,通过采取灵活有效的对外政策来扩大战略空间、占有更多战略资源和获取更具影响力的实力地位。
冷战后,日本有关对外战略的论争一直持久而广泛地进行,外交路线的最终确立只能基于对五个焦点问题的回答,包括身份的再定位、国家利益与意识形态、“普通国家”和“地球贡献国家”、日美同盟和亚太外交以及中国的崛起。
一、身份的再定位日本自近代开始的三次战略转折都是从国家身份的重新定位开始,“脱亚入欧”、“脱亚入美”、“入美入亚”和“协美制华”等不同的国家身份构建不同时期日本的对外战略选择和外交实践。
学者秦亚青认为国家身份是指一个国家相对于国际社会的角色,即一个现代意义上的主权国家与主导国际社会的认同程度①,认同度越高,参与国际社会活动和国际制度的程度也越高。
国家对国际社会的态度和行为是基于国家身份的,不同身份的国家会有着不同的观念和因之产生的政策:同一个国家,如果其身份发生了具有意义的变化,它对国际社会的观念和政策也会因之而产生变化。
日本在国际社会中的“国家”和地区内的“国家”两个层面都进行着身份的再定位。
国际关系:中国的外交政策与战略
国际关系:中国的外交政策与战略概述中国的外交政策是指中华人民共和国在处理与其他国家的关系时所采取的原则、立场和行动。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之一,中国在国际事务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该文将探讨中国外交政策的基本原则、核心目标和实施战略,以及其对全球影响力的重要性。
基本原则1.独立自主:中国外交政策秉持独立自主的原则,坚决维护国家利益和主权。
2.和平发展:中国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并致力于通过合作推动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
3.公正平等:中国强调在国际事务中无论是大国还是小国都应受到平等待遇,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核心目标1.维护国家利益:中国外交政策旨在保障国家安全、加强领土完整,并促进经济繁荣与人民福祉。
2.建设命运共同体:中国倡导建立开放、包容、合作、共赢的国际关系格局,与其他国家共同面对全球挑战。
3.扩大国际影响力:中国通过积极参与全球事务、加强多边合作、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来扩大其在世界舞台上的影响力。
实施战略1.多边外交:中国积极参与联合国和其他国际组织,倡导多边主义和相互尊重,推动解决全球性问题。
2.友好合作:中国致力于发展友好关系和合作伙伴关系,在亚洲、非洲等地区加强经济、文化和人文交流。
3.经济外交:中国通过开展一带一路倡议等经济合作项目,促进区域和全球经济的发展与繁荣。
4.公共外交:中国利用媒体和文化等渠道向世界传播自己的声音和价值观,增强对外形象及软实力。
对全球影响力的重要性中国外交政策的不断发展已经使中国在国际事务中获得越来越多的影响力。
随着世界格局的变化,中国正逐渐转变为全球治理的积极参与者和负责任的大国。
中国的外交政策与战略对全球经济、地区安全和国际合作都产生了深远影响,成为维护世界和平稳定与促进共同发展的重要力量。
总结起来,中国外交政策以独立自主、和平发展和公正平等为基本原则,旨在维护国家利益、建设命运共同体,并通过多边外交、友好合作、经济外交和公共外交等战略实施。
中国作为一个重要的发展中国家,在全球事务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总体国家安全观下如何统筹发展和安全
总体国家安全观下如何统筹发展和安全作者:朱锋来源:《人民论坛·学术前沿》2023年第20期【摘要】百年变局以前所未有的烈度向纵深演化,动荡变革的转型期特征更加突出。
当前我国正迈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新征程,发展阶段和发展任务发生了深刻变化,国家安全与发展面临新的威胁和挑战。
新安全格局和新发展格局的提出是党和国家进入历史新阶段的时代产物,是对总体国家安全观的一次重大理论创新。
加快构建新安全格局,既是维护国家安全的重大战略部署,也是为我国发展打破国际围堵、打压、遏制开拓一条更为安全的道路。
我们可以从安全领域、安全视野、安全思维三个方面来把握新安全格局的科学内涵,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发展格局。
【关键词】总体国家安全观新安全格局新发展格局国家安全【中图分类号】D61 【文献标识码】A【DOI】10.16619/ki.rmltxsqy.2023.20.001安全是一个国家赖以生存与发展之根基。
进入21世纪的第二个十年,中国进入由大向强发展的关键阶段,国家安全环境发生着深刻的变化,面临多方面的严峻挑战和风险。
在国际层面,中国越是发展,招致的外部阻力和风险越多,特别是美国战略重心东移,加大了遏制中国的力度,使中国和平发展战略机遇期的空间受到前所未有的挤压。
就国内形势而言,改革进入攻坚期和矛盾凸显期,大量社会矛盾在短期内释放,各种经济社会热点问题叠加传导,影响社会稳定的因素大大增加。
面对中国国家安全和改革发展任务复杂严峻的形势,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了统筹发展与安全的创新理论,对于在动荡的外部环境下更好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和保障国家安全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党的二十大报告进一步指出,要“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发展格局”。
[1]这是党在新时代作出的维护国家安全的重大战略部署,是对总体国家安全观的丰富和发展,为国家安全工作提供了理念指引,也为推动新发展格局提供了安全保障。
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加快构建新安全格局和新发展格局,从而更为科学合理地统筹发展与安全的关系,将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奠定坚实基础。
论中国周边安全形势
论中国周边安全形势摘要:新世纪的到来,在祈祷和平的钟声敲响之际,冷静地观察中国周边的国际形势,审慎地预期周边国际环境变化,对我国在未来一个时段内维护地区和平,集中力量发展经济是非常重要的。
关键词:新世纪、中国、周边形势、安全近年来我国周边地区出现了一些令人不安的事态。
亚洲国家出现了军备竞赛的苗头;分裂主义和国际恐怖主义活动对一些国家正在构成严重挑战;还有近期与越南、菲律宾等国的南海纠纷等等。
在意识到这些对和平与安全的威胁的同时,我们还必须从更全面的角度来观察周边国际力量关系的分布情况,观察各国对国家利益的确认与实现方式是否发生变化,以此对未来周边环境作出判断。
我国的邻国有14个国家: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蒙古、朝鲜、越南、老挝、缅甸、印度、不丹、尼泊尔、巴基斯坦、阿富汗。
隔海相望的有韩国、日本、菲律宾、马来西亚、文莱、印度尼西亚等。
中国作为邻国最多的国家,地缘矛盾最多,最复杂的战略主体与周边国家在领土、领海等权益上,存在巨大问题,而影响我国周边安全的主要因素有:恐怖主义、宗教权端势力、民族分裂势力、领土纠纷、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中国与周边国家的安全问题就像一条“V 形热点线”,呈放射状特点,在北部、西部、南部、东部和东南部都存在着不安全因素。
V 形线的左端是一条西北东南走向的大陆线,有中亚五国问题,阿富汗冲突、印巴冲突、印中争端等问题;V形线右端是一条东北西南走向的海洋线,有日俄北方四岛之争,日韩的竹岛(独岛)之争、朝鲜半岛之争、中朝黄海大陆架之争、中日东海大陆架和钓鱼岛之争以及南中国海之争等。
中亚五国独立后,由于中亚显要的地缘战略地位和丰富的自然资源,使世界各国势力在中亚的角逐使中亚的政治局势更加不稳,另一方面也使中国西北边疆的安全环境复杂化。
中亚国家还有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等自然资源。
作为中国的邻居,中国在中亚的经济利益是显而易见的。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对自然资源的消耗将日趋增加,进入21世纪,中国同中亚国家加强了经济合作,扩大了在中亚国家影响力,间接损害了俄罗斯的传统利益。
当前日本的政治经济形势及中日关系
当前日本的政治经济形势及中日关系观察新世纪之初日本的发展态势,不禁使人想起大阪大学名誉教授森岛通夫1999年在《日本为什么将会没落》一书中作出的预言。
他认为,正是20世纪后半期日本发展的成功带来了现在日本无法逃避的失败,在21世纪的后半期,日本即使尚能保持一定的经济水平,也将会变成一个没有影响力的软弱无为的国家。
森岛的预言已经开始被事实所印证。
关于当前的日本政治自20世纪50年代始,和平、民主与独立就是日本国民争取的目标。
时至今日,仍不能说这一目标已经真正实现。
在当前日本国家政治领域的以下三个方面做出何种选择,对日本能否真正实现上述目标,提高国际地位,增强国际事务发言权至关重要。
(一)政治的民主化2001年4月26日,森喜朗终于挂相印而去。
然而,回顾2000年4 月5日森喜朗上台执政一年来的前前后后,其“政绩”似乎除了让日本政府背上了更多的债务外,就是“错话连篇”,“神之国”一类“失言”不断,使其因继承小渊一手操办的冲绳峰会而得到的较高的支持率一路下跌,尤其2001年2月10 日美国攻击型核潜艇格林维尔号撞翻日本爱媛号渔业实习船事件发生时,森喜朗作为国之最高权力者无视民之死活而沉迷于高尔夫球的表现招致日本国民的强烈不满,2 月末其支持率已降至6%—8%。
虽已山穷水尽,森首相却仍对民怨众怒俨然不知,用歪理诡辩自我安慰,说什么“我接到的电话都是鼓励我继续干下去的”、“接到撞船的消息后我已经指派人去进一步调查了”云云,在国民已对其完全丧失信心、舆论传媒纷纷猜测其下台时日的严重环境中,仍坐在首相宝座上发号施令两月有余,并代表国家权力去美国访问,对日本的国家政治运营造成非常不利的影响。
有日本学者称,作为首相,尽管面对如此不利环境,但只要他本人不言辞职,则别人不会逼迫他辞职,这就是当代日本政治制度的一大弊病。
由此想来,日本国民的全体意志如何在国家政治中得到反映?日本的政治民主究竟是全体国民的民主,还是首相一人的“民主”?抑或自民党一党的“民主”?日本人常说的“日本政治三流”再次得到很有说服力的验证。
试析日本ODA对中国援助
试析日本ODA对中国援助【摘要】中国曾受到日本oda的援助,作为邻国,系统地了解这些,对于自身发展尤为重要。
有助于更好地了解日本的外交策略,以及对中日两国之间的关系有更加清晰的认识。
【关键词】日本;中国;oda政府开发援助(oda),又称官方发展援助,是指由发达国家的政府或政府的实施机构向发展中国家提供的,以促进发展中国家发展经济和提高福利水平为目的的,赠与成分不低于25%的优惠资金。
日本是目前世界上第二大oda援助国。
1972年,中日邦交实现正常化,中日间建立了正常的政治与安全关系之后,如何推动相互间的经济关系发展便成为中日两国的共同课题。
中国政府宣布,为了中日两国人民的友谊,中国放弃日本的战争赔款。
“同时日本承诺通过经济援助协助中国的经济建设。
这项内容虽然没有公开,却是当时毛泽东、周恩来与田中角荣、大平正芳两国领导人之间的默契。
1978年8月,中日缔结和平友好条约,11月邓小平访日。
期间,邓小平表示,中国可以接受日本政府贷款。
大平正芳首相在1979年12月访华时宣布,为支持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日本将向中国提供日元贷款和技术合作。
1980年4月,双方首次签署了日本向中国提供日元贷款的协议,还款期限是80年,由此拉开了日本对华政府开发援助的序幕。
这一时期日本政府制定对华oda政策的决策背景,可以从对外战略和对华政策两个层面上予以把握:(1)在地缘政治战略方面,70年代的国际环境促使日本把发展对华友好关系作为重中之重。
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得日本开始谋求确立与其经济实力相适应的国际政治地位。
日美经济摩擦的不断加剧,使日本日益意识到外交上一味追随美国的弊端和扩大外交回旋余地的必要性。
而日本对苏关系,则因受到历史积怨、领土争端及安全威胁等问题的阻碍而难以实现突破性的进展。
这样的情况下日本更愿意发展对华友好关系。
在对外经济战略方面,70年代发生的两次石油危机,使绝大部分能源依赖进口的日本受到极大的冲击。
21世纪以来日本国家战略的演进及对中日关系的影响
582021.521世纪以来日本国家战略的演进及对中日关系的影响刘江永【内容提要】21世纪以来,安倍晋三制定并推行了一整套日本的国家战略,主要包括修改日本宪法、推进“自由开放的印太”构想等。
日本国家战略经历了酝酿、经营、诱导、重塑四个阶段,其演进的背景包括历史传承、家族影响、战略思维、对华政策、岛争误导等。
继任的日本首相菅义伟延续了安倍的战略思想,并且为了赢得即将到来的自民党总裁选举和众议院大选,不会轻易作出调整。
菅义伟从日本国家战略出发的对华政策以及涉及台湾、新疆、香港等一系列中国内政问题的错误言论亟需改弦更张,否则将适得其反,并且会对中日关系造成较大冲击。
【关键词】日本国家战略;中日关系;日美同盟;日本对华政策【DOI】10.19422/ki.ddsj.2021.05.008安倍晋三从2006年至2020年先后两度执政,成为日本历史上执政时间最长的首相。
这期间,安倍晋三与其“政治盟友”麻生太郎结成日本政治权力中枢的“安麻体制”,并逐步形成一整套日本的国家战略。
日本的国家战略与其对华政策构成“一体两面”,对中日关系产生直接影响。
2021年4月,有三件事导致中日关系严重倒退,日本在中国的形象急剧恶化。
一是4月13日,日本决定向太平洋排放福岛核电站事故核污染处理水。
二是4月16日,日本首相菅义伟与美国总统拜登发表题为《新时代的日美全球伙伴关系》首脑联合声明,确认《日美安全条约》第五条适用于钓鱼岛列岛,“强调台湾海峡和平稳定的重要性,鼓励和平解决两岸问题。
对香港和新疆的人权状况表示严重关切”。
[1]三是4月21日,菅义伟以总理大臣身份向靖国神社供奉祭品,前首相安倍晋三也再度参拜靖国神社。
这些倒行逆施都与安倍制定的日本国家战略不无关联。
21世纪以来日本的国家战略及对华政策演进安倍执政时期,日本的国家战略主要沿着两个方向交错前行:一是对内谋求修改《日本国宪法》,增强军备,从历史观、战争观等方面彻底改变日本战后体制;通过灵活解释宪法制定“新安保法”,使日本走向“能战国家”,再利用“中国威胁论”减少国内外阻力,以期最终实现修宪目标。
日本的“印太战略”
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年第3期日本的 印太战略 :形成㊁动因及收益分析*金永明 于小雨(中国海洋大学国际事务与公共管理学院,山东青岛266100)摘 要:日本是最早提出 印太 概念并推行 自由开放的印太 战略的国家㊂近年来,日本从多个领域不断推动 印太战略 朝着更加机制化与成熟化的方向发展㊂日本出台 印太战略 的动机主要由风险规避与利益驱动两大因素决定,其所获成效可以划分为正向收益㊁负向收益以及不确定收益㊂正向收益为获得美国的安全保障及盟友的支持㊁深化经济合作并构建合作机制㊁获得参与印太事务的契机㊂负向收益为对中日关系的发展产生负面影响,并难以把控战略自主性㊂不确定收益包括同盟关系的不稳定性㊁印太国家意愿㊁美日国内因素的影响以及域外大国的干预㊂受众多因素影响,日本 印太战略 难以完全达成预期收益㊂梳理日本的 印太战略 ,有助于解释中美竞争背景下日本政策选择的机理及实施成效,从而为中国提供决策参考㊂关键词:印太战略;四方机制;美日同盟;动因和收益;中日关系中图分类号:D 829.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35X (2023)03-0109-10D O I :10.16497/j.c n k i .1672-335X .202303010一㊁问题的提出及文献综述随着中国的崛起,中美两国的战略竞争日益加剧㊂ 印太战略 是美日近年来推出的影响最大的区域性战略之一,拜登上台之后,更是将发展同盟和伙伴关系作为对外战略的重中之重㊂作为美国忠实的同盟伙伴,日本的地理位置可以发挥将中国紧紧压制在东海区域㊁遏制中国进入西太平洋的作用㊂同时,日本也将中国的崛起视为对本国安全的极大挑战㊂为避免区域秩序出现对自己不利的变化,日本以美日同盟为轴心,借助四方机制,不断加强与印太国家的战略合作㊂研究日本的 印太战略 ,对于增进中国对日本战略的认知㊁妥善处理中日关系㊁理性把握印太地区安全局势等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㊂学界对日本 印太战略 的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五个方面㊂第一,不少学者分析了日本 印太战略 的产生背景㊁内容㊁影响以及未来发展趋势㊂如日本学者中村长史指出,目前日本在 印太战略 的表述上具有多样性,因此导致各个国家对 印太战略 的理解有所不同㊂[1]肯㊃金博指出,日本 印太战略 概念包含对中国的竞争和合作战略,旨在加强基于法治㊁航行自由和自由贸易等规范的现有国际秩序㊂[2]一些中国学者指出,日本 印太战略 的出台是为了应对由于中国崛起而导致的区域力量对比新变化,利用中美关系营造有利于自身的国际格局㊂[3][4][5][6][7]第二,剖析日本 印太战略 的战略意图及核心目标㊂如佐桥亮认为,日本一直在扩展其 自由开放的印度太平洋 概念,其战略目标是在印太地区 维持美国主导的战后国际秩序 , 印太战略 是 塑造该地区动态的工具之一 ㊂[8]古贺圭认为,日本 印太战略 的主要目标是在基于规则的国际秩序的现有基901*收稿日期:2023-02-23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研究专项 维护钓鱼岛主权研究 (18V H F 010)作者简介:金永明(1966- ),男,浙江绍兴人,中国海洋大学国际事务与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海洋大学海洋发展研究院高级研究员,法学博士,主要从事海洋战略性问题㊁中日关系研究㊂Copyright ©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2023年第3期金永明于小雨:日本的 印太战略 :形成㊁动因及收益分析础上,塑造和巩固印度 太平洋地区的区域秩序㊂[9]第三,聚焦于日本 印太战略 的某一具体领域,如针对美日印澳四方机制,分析日本推动建立四方机制的意图㊁影响㊁未来走向,以及日本在四方机制中的地位与作用㊂有学者认为,日本作为四方机制的主要倡导国,希望借助同盟关系,将日本的战略利益扩及到南太平洋及印度洋㊂[10][11][12][13]也有学者从日本 印太战略 设置的新议程入手,如反恐合作问题,指出日本 印太战略 是 整合成涵盖地缘政治㊁地缘经济和价值联盟的综合性国际议题的集合 ㊂[14]第四,从日本与相关国家间关系入手,分析在 印太战略 框架下日本与印度㊁澳大利亚㊁东盟等国家之间的合作关系㊂许多学者从海洋安全的角度出发,探究了日本与相关国家之间双边及多边海权合作的进展㊂[15][16]许娟指出,美日印框架下的四边和小三边关系,会导致中国在东海和南海区域的领土和领海争端更加复杂㊂[17]吕耀东认为,日本希望通过强化对非援助,以在国际 安全保障 及国际贡献等领域有所作为 ,从而谋求政治军事大国地位㊂[18]第五,从中日关系的角度出发,分析日本 印太战略 对中日两国关系的影响㊂如日本学者神谷万丈认为,日本的 印太战略 针对中国同时存在 竞争战略 与 合作战略 ,两者并不矛盾,为了使 竞争战略 成功,就需要 合作战略 ㊂[19]国内许多学者从对冲与制衡的角度出发,探寻日本 印太战略 对中日关系的影响㊂[20][21][22]总体来看,针对日本的 印太战略 ,国内外已有较为丰硕的研究成果,但仍有以下不足之处:研究成果较多集中于日本 印太战略 为何出台㊁如何落实以及怎样发展,对日本实施 印太战略 所取得的成效关注较少㊂随着日本 印太战略 的不断发展㊁细化及落实,其实施效果如何?日本的策略选择及其政策动向会对中国的战略利益产生怎样的影响?为此,本文在既有成果的基础上,回顾日本 印太战略 的形成过程,在梳理其内容的基础上,探究日本 印太战略 的认知与定位,并进一步分析日本的策略选择所带来的正向收益㊁负向收益以及不确定收益,以便为增进对日本国家决策的认识提供参考㊂二㊁日本 印太战略 的形成及内涵如上所述,日本是最早提出 印太 概念并拓展 印太战略 的国家㊂(一)日本 印太战略 的形成与主要内容以时间为轴,日本 印太战略 的形成过程可以分为四个阶段㊂第一个阶段是日本印太地区外交政策的提出及设想阶段㊂2007年8月22日,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在出席印度共和国会议时,提出 太平洋和印度洋现在作为自由和繁荣的海洋正在实现一种充满活力的结合 ㊂基于此 印太 新概念,日本提出与印度㊁美国和澳大利亚建立一个 跨越整个太平洋的巨大网络 ㊂[23]在这一阶段,日本首次出台针对印太地区的外交政策,并初步提出与印度㊁澳大利亚联盟的设想㊂第二个阶段是日本明确提出 印太 概念并初步形成 印太战略 阶段㊂2013年2月,安倍晋三在印度尼西亚雅加达发表的讲话中提出印度洋-太平洋概念,并将寻求与印度㊁澳大利亚的同盟关系作为重要对外目标㊂[24]2016年8月,在第六届东京非洲发展问题国际会议开幕式上,日本首次提出 自由开放的印度-太平洋 战略㊂[25]在这个阶段,日本正式提出 亚洲民主安全国家菱形 的概念,并推动了 印太战略 在军事安全领域的实质性发展㊂第三个阶段是日本的 印太战略 在经历了 拉美入群 及 群主置换 后的转型阶段㊂2017年1月,特朗普上台之后,日本的随美型 亚太战略 随即破产,尤其在 美国第一 的美国政策下,日本在外交战略上不得不做出调整,包括为将日本版的 印太战略 广泛宣传,并为置换其为美国版做出努力,以扩大在印太地区的影响㊂在 印太战略 的群主置换后,其影响力逐渐提升,并不断有其他国家(如英国㊁法国)出台符合自己国家利益的 印太战略 ㊂011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年5月第四个阶段是日本 印太战略 在拜登政府时期的全面发展阶段㊂在此阶段,日本为进一步回避在东亚地区与中国的正面对冲,选择弱化 印太战略 的正面军事对抗特点,突出并扩展了 印太战略 在地缘经济㊁科技㊁制度建设等领域的内容,并逐步推动小多边机制的固定化㊁常态化,将 印太战略 拓展为一个包含安全㊁经济㊁科技及机制建设等的全方位对外战略㊂可见,日本的 印太战略 最初以军事安全为主要内容,其后不断发展为一个包含安全㊁经济㊁政治等多领域的动态战略体系,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㊂首先,在安全领域,日本以美日同盟为中心,以美日印澳四方机制为支点,通过与印度㊁澳大利亚以及东南亚国家间频繁的军事安全合作,构建 亚洲民主安全国家菱形 ㊂美日在 印太战略 框架下的安全活动主要通过包括出台新安保法案(2015年)㊁修订‘美日防卫合作指针“(2015年)等方式,修改和完善法律法规㊁提高防卫力量㊁完善防卫合作协商机制㊁强化美日军队合作等㊂近年来,日印两国在安全领域的合作不断升级,在一定程度上已具备 准同盟 的特点,其内容主要包括双边及多边合作机制的基本成形㊁海上演习强度提高㊁陆空联合演习起步㊁联合开发武器装备和技术等方面㊂[26]相较于美日及印日安全合作,日本与澳大利亚在安全方面的合作主要集中于海上力量㊂而美日印澳四方机制的安全合作主要包括情报安全合作㊁海上安全合作㊁网络安全合作㊁反恐安全合作㊁生物安全合作㊁技术安全合作六个方面㊂[27]其次,在经济领域,日本注重通过经济外交推动构建印太经济秩序㊂日本 印太战略 在经济领域以南亚㊁东南亚国家为主要合作对象,具体内容包括:提供经济援助,并加大对印太国家基础建设投资的力度(如 政府开发援助项目 );推动签订自由贸易协定(如‘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拓宽在印太地区的市场(主要包括商品销售以及能源资源合作两方面)㊂此外,日本还积极配合美国建设 蓝点网络 计划,试图系统性地对冲中国的 一带一路 倡议㊂最后,在政治领域,日本的 印太战略 涵盖海洋治理㊁价值观联盟及多边机制构建三方面内容:第一,日本对内推动 新海洋立国战略 海洋安全保障战略 与 印太战略 的对接,对外通过联合国㊁双边及多边会议等平台,推动与印太国家就包括‘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在内的海洋法和其他国际法交流见解和经验;第二,日本提出 建立以法治等共同价值观和原则为基础的自由开放秩序 ,[28]包括通过利用 民主价值观 口号,团结拥有相同意识形态的国家,希望能在最大程度上获取更多国家支持;第三,日本试图通过利用双边及多边机制,构建印太地区新秩序,主要包括首脑峰会(如Q u a d)㊁定期会晤机制(如t h eE c o n o m i c"2+2")㊁合作论坛(如C P T P P)㊁战略伙伴关系群组(如T P P11A g r e e m e n t)四种形式㊂(二)日本实施 印太战略 的动因可见,日本的 印太战略 在安全上谋求建立同盟关系㊁密切双边及多边军事合作,在经济上通过自由贸易及多边机制,推进印太经贸繁荣,在政治上追求推广民主㊁自由的价值观,以发挥自身的作用㊂近年来,日本不断强调其 印太战略 的合作㊁开放与包容的特点,试图将更多国家吸纳到 印太战略 中,目的主要在于最大程度地规避不确定风险,维护并扩展自身的多种利益㊂首先,在安全领域,不同行为体对风险的感知及认知程度不同,印太地区新型博弈格局带来的不确定性,大幅提升了日本对周围环境的风险感知㊂日本风险感知提升的原因主要来自美日同盟的困境与中国的快速崛起两个方面㊂美国实力的相对衰落导致其维护印太地区的能力受到质疑,美国及其同盟国家之间始终摆脱不了同盟困境的束缚,即日本被美国抛弃及被牵连的担忧在不断增长㊂美日同盟在建立之初就具有非对称性的特点,[29]即大国与小国之间的同盟㊂美国希望通过结盟来控制日本,使日本服从自己的国家战略;而日本也始终抱有被完全拖入美国国家战略的担忧㊂近年来,随着日本多届政府不断推动和平宪法的修改,日本的自主行动能力逐渐强化,美日同盟的困境更为凸显:一方面,由于两国国家利益具有不一致性,日本担忧美日同盟会为日本带来不必要的冲突与麻烦;另一方面,美国也担忧逐渐突破宪法禁锢㊁安111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2023年第3期金永明于小雨:日本的 印太战略 :形成㊁动因及收益分析全依赖降低的日本会产生分离倾向㊂美日间的同盟困境随着美国实力的衰弱而逐渐被放大,美国越是要求日本承担更多国际责任,日本的战略自主性则越会被强化,美日两国的利益分歧则会更加凸显㊂日本从 印太战略 到 印太构想 ,再到 印太愿景 的表述,目的是弱化其战略的直接对抗性,突出灵活性与包容性,以求规避美日同盟所带来的不确定风险㊂中国的快速崛起提升了日本对周围环境的威胁感知,日本急需提升对中国的制衡力度㊂中国综合国力的迅速增强改变了中日之间的实力对比状况,在面对突然强大的中国时,日本的不安全感大幅度提升㊂对 中国威胁论 的担忧使得日本急需构建一个全方位的国家战略,以应对中国崛起所带来的不确定风险㊂此外,日本对制衡中国的考量还受美国对华政策与态度的影响㊂ 美中㊁日美关系如果为正,日中关系就必然为正 ㊂[30]不可否认的是,当今国际体系仍处于美国主导之下,日本选择美日同盟联合制华,既是受中美关系下行的影响,也是日本为了规避在安全上被美国抛弃的风险㊂出于制衡中国的考量,日本的 印太战略 在构建之初紧紧以安全为核心,并随着中美关系的复杂化而逐渐完善为一个全方位㊁多领域的国家战略框架㊂其次,日本的 印太战略 在经济领域有双重目的:一是最大限度地为自身谋取海洋经济利益;二是希望通过扩大基础设施建设㊁投资和市场等方式对冲中国的 一带一路 倡议㊂印太地区有着良好的经济发展潜力,印太国家是日本重要的贸易伙伴㊂作为典型的海洋贸易国家,日本对海上运输航线及原材料市场的依赖强化了其对海外市场的重视程度㊂无论是为了对冲经济风险,还是为了维护自身利益,日本都需要积极构建有利于自身的印太经贸格局㊂印度洋扼守着日本进出口贸易通道的咽喉,日本对该地区出现的任何动荡不安都极为敏感㊂为此,近年来,日本不断突出 印太战略 的包容性,通过这种方式来灵活地将印太地区国家的偏好纳入其 自由开放的印太 概念中,并将这一概念作为印太地区的共同愿景加以传播,从而有助于在现有国际秩序的基础上建立印太地区 新联盟 ㊂以印太国家为跳板,日本可以持续向中国乃至整个亚洲地区输出影响力㊂ 一带一路 倡议自提出以来,便受到绝大多数国家的欢迎与支持,日本对华心里日趋敏感脆弱,更担心会在供应链问题上受制于中国㊂为维持日本自身影响力,并防止印太经济格局被中国掌控,日本一方面积极配合美国和西方,构建排斥中国的多领域体系平台,联合制定高新产业的国际新规则;另一方面希望通过扩大对东南亚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㊁扩大投资等方式,提振自身在印太地区的影响力,从而 帮助 印太相关国家减少对中国的依赖,实现在经济领域对中国的 软制衡 ㊂最后,在政治领域,以中美战略竞争不断深化为主要国际背景,日本 印太战略 意图从对内对外两个维度构建起有利于自身发展的区域秩序㊂对内,通过解禁集体自卫权等一系列修宪行为,强化国家防卫力量体系建设,谋求政治大国地位,并通过积极的战略性外交塑造大国形象㊂对外,日本在配合美国等西方国家构建 价值观同盟 的过程中,深化与相关国家的战略合作,在制定国际规则的过程中争夺主导权,以此扩大自身对国际秩序的影响力㊂三㊁日本 印太战略 的收益分析根据日本 印太战略 的政策选择与实施目标的契合度,本文将日本 印太战略 的收益划分为正向收益㊁负向收益以及不确定收益三种类型㊂以契合度为视角,从风险规避和利益获取两个维度衡量收益㊂具体的判定标准如下:正向收益是与 印太战略 实施目标相契合的收益;负向收益是日本在获取正向收益的同时所必须承受的负面影响;不确定收益则是受主客观因素影响可能出现变化的潜在性收益㊂(一)正向收益首先,从安全上看,自 印太战略 出台并推行以来,美日同盟关系不断升级,双边及多边安全合作频次增加㊁程度深化,这使得日本推行 印太战略 所试图获取的安全保障在一定程度上得以实现㊂拜登政府在2022年‘美国印太战略“报告中明确提出: 美国正在巩固自身实力,与我们的盟友和伙伴保持一211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年5月致,并与中国对抗,以捍卫我们的共同利益和未来愿景㊂ [31]通过参与并推动 印太战略 的扩展与落实,美日之间的军事合作关系得到了实质上的强化㊂2022年1月7日,日本外相林芳正㊁防卫大臣岸信夫与美国国务卿布林肯㊁防长奥斯汀共同举行日美外交安全 2+2 视频会议,主要围绕强化美日军事一体化问题展开,其中涉及日本 西南防线 ㊁台湾问题等方面,并在会谈结束后签署了防卫装备合作研究协定㊂[32]在美日同盟强化的基础上,日本与印㊁澳㊁东南亚国家间的军事合作也得到了进一步加强㊂根据日本防卫省‘日本防卫白皮书(2021年)“公布的数据,与2015年至2018年相比,在2018年至2022年近四年来,日本与印太国家间的高层防务交流㊁军事演习的次数有所提升㊂其中,日印之间防务高层交流由18次提升至28次,海陆空军事演习由1次提升为14次;日澳之间防务高层交流由11次提升至26次,海陆军事演习保持每三年7次的频率,使日澳防务合作达到准同盟水平;日本与东盟国家之间的军事交流与合作也较为频繁,以菲律宾㊁新加坡㊁印度尼西亚和马来西亚为主要的军事演习合作对象㊂[33] 印太战略 为日本提供了实施同盟战略和加强与其他国家合作的机制平台,成为对冲中国㊁构建有利于日本的印太秩序的重要手段㊂其次,从经济上看, 印太战略 为日本提供了深化经济合作的机制平台㊂南太平洋地区是日本重要的海外市场与原材料进口地,因为印度洋地区扼守着日本重要的能源供给和海上交通生命线,日本在这两个地区有着重要的经济利益㊂当前,日本与东盟国家之间的经济合作主要建立在‘日本-东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的基础上㊂2021年4月底,日本国会正式批准由东盟主导签订的 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协定 (R C E P),这为日本与东盟之间的经济合作提供了良好的平台㊂日本先后与东南亚国家建立了东西经济走廊(E a s t-W e s tE c o-n o m i cC o r r i d o r)与南部经济走廊(S o u t h e r nE c o n o m i cC o r r i d o r)㊂[28]同时,日本提出的构建经济自贸区的设想也获得东盟国家的支持,例如,正在构建的缅甸迪洛瓦经济特区(T h i l a w aS p e c i a l E c o n o m i c Z o n e)㊂日本积极推动 自由与开放的印太 战略与印度的 东进政策 战略实现对接,两国的经济合作持续升温㊂2016年11月,日印联合推出了 亚非发展走廊计划 (A s i a-A f r i c aG r o w t hC o r r i d o r),使日本的资金以及技术力量优势与印度的人力资源优势相结合,将双边经济合作扩展至非洲地区,通过投资基础设施建设的方式打造日印版的 一带一路 ㊂[34]除此之外,在 印太战略 框架下,日印还构建了孟加拉湾工业生长带(T h e B a y o f B e n g a l I n d u s t r i a l G r o w t hB e l t)㊁改善东北公路网(I m p r o v e m e n t o f N o r t hE a s t R o a dN e t w o r k)等㊂可以预见,日本与东盟国家㊁印度在经济层面的相互依赖度较高,因此未来在双边及多边合作中仍将继续深化经济合作㊂最后,从政治的角度出发, 印太战略 为日本提供了参与印太事务㊁扩大同盟圈的契机㊂日本所处的地理位置是其能够作为美国 印太战略 支柱的重要原因㊂对于美国而言,日本具有重要的战略价值㊂一方面,日本作为第一岛链的北起点,与琉球群岛㊁台湾㊁菲律宾等共同将中国大陆包围,这对限制中国将势力扩展至西太平洋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另一方面,美国近年来通过构建同盟关系来实现对印太地区的管控,作为忠实盟友,日本在外交政策上始终坚守以美日同盟为根基,不断调整和升级美日关系,这为美国推进 印太战略 的建构与落实提供强大助力㊂对于日本而言,印太地区一直是日本的重要战略部署地,印度拥有丰富的劳动力以及广阔的市场,而澳大利亚与日本价值观较为一致㊂通过与这些国家协助推进 印太战略 ,构建正式与非正式同盟体系,一方面,可以拉近与印度㊁澳大利亚以及东南亚国家之间的关系,构建对日本有利的印太政治格局;另一方面,结盟思想一直占据日本外交战略的主导地位,联合周边国家形成海洋国家联盟,可以制衡中国,防止形成由中国主导的 印太秩序 ,减少对其的 威胁 ㊂(二)负向收益首先,从安全上看,日本并不具备主导 印太战略 实质性发展的实力㊂日本难以凭自身实力独立推311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2023年第3期金永明于小雨:日本的 印太战略 :形成㊁动因及收益分析行 印太战略 , 美主日从 格局决定了 印太战略 的发展方向并不掌握在日本手里㊂日本的对外战略在不同时期有不同构想㊂随着印太地区国际格局发生巨大变化,近年来,日本右翼势力不断试图推动修改和平宪法,企图恢复日本正常国家地位,为此积极推广 印太战略 ,包括构筑安保联盟,通过与印太国家的军事合作演习,实现让自卫队走入印度洋和太平洋的目的㊂[35]但是日本追求的战略自主,在极大程度上需要依靠美国的支持, 美主日从 的格局定位给日本谋求战略自主带来一定困难,同时也使日本政府的决策在很大程度上受到美国国家战略的牵制,美国国家战略的不确定性也对日本产生极大影响㊂例如,特朗普上任时,废除奥巴马时期推行的 亚太 战略,并在秉持 美国第一 的理念之下退出众多多边国际组织,这让一直以来实行随美战略的日本不得不重新调整方向,以应对特朗普政府带来的政治冲击㊂此外,由于美日同盟自身存在的结构性问题以及美日双方对于 印太战略 定位的不同,日本战略界始终对美国的台湾防卫承诺存疑,也始终担心会被美国的战略圈套诓骗㊂[36]随着国际局势的不断变化,美国与中国的结构性矛盾日益显著㊂ 印太战略 构筑的制华同盟的确为日本军事力量的发展提供了机遇,也为日本构筑美日安保合作网络架构提供了平台,但是由于日本在中日美三边关系中处于弱势地位,仅凭日本自身实力难以主导 印太战略 的发展方向,也难以持续推进其期望构筑的 自由与开放的印太 地区秩序㊂其次,从经济上看,政治手段干预经济成为日本经济政策中越来越突出的特点,这对中日间经贸关系产生负面影响㊂中美关系之间的两难困境使得日本长期以来实行追随美国的安全战略与相对独立的经济政策㊂近年来,尽管岸田政府曾多次在公开场合表示将加强与中国的经济合作,但受到美国以及国内竞争思维的影响,日本通过政治手段干扰中日间经济活动的倾向性越来越明显㊂同时,为了确保本国技术优势,并配合美国重组供应链的要求,日本积极推行经济安全战略,对内通过 经济安全保障法 ㊁对外通过配合美国构建 印太经济框架 等路径,谋求对华 脱钩 ,并遏制中国崛起㊂这些举措必然会对中日间经贸关系产生负面影响㊂最后,从政治上看,在中美之间实行 两面下注 的策略将越来越困难㊂尽管近年来日本力求淡化 印太战略 的对抗属性,但其真实意图始终离不开 在印太地区联合更多国家组成一个针对中国的遏制体系 ㊂[37]这种联美制华㊁以自我界定的国家利益为中心的政策特点,给实现中日关系的稳定与良性互动带来挑战㊂尽管中日关系是日本最为重要的双边关系之一,但受制于美日同盟,日本对华关系始终排在美日关系之后,日本对华的政策态度也始终需保持在美国容忍的范围之内㊂一方面,日本在做外交决策时,需同时兼顾与中国的关系;另一方面,美国对中国的立场强硬,这使日本难以平衡与中美之间的关系㊂如果日本决定与美国更紧密地联合起来以对抗中国,那将失去改善中日关系的机会,也会损害日本与东盟间的关系,因为东盟并不愿意在中美之间选边站队㊂然而,如果日本不突出强调 印太战略 对中国的遏制,则将面临美日政策分歧的风险,并会受到来自美国的压力㊂(三)不确定收益从安全上看,美日印澳四方机制具有不稳定的特点,其同盟化程度有限㊂由于每个国家对印太地区的利益诉求不同,因此在合作之中,对于事项优先级的设置偏好也有所不同㊂例如,美国更侧重于 印太战略 遏制中国的对抗属性,但是对于原材料进出口都极度依赖外部市场的日本而言,一个真正的 自由开放的印太 才更加符合自身的国家利益㊂此外,印度向来视印度洋为 后花园 ,因此对于任何想要介入印度洋的域外实力都保持防备心态㊂由于印度素来有不结盟传统,因此在四方机制中始终保留高度的战略自主权,印度参与四方机制更像是权宜之计㊂[10]利益需求的差异,导致了印太战略中的四国采取的政策措施各有不同㊂拜登上台后,提出组建民主价值观同盟,在提升 印太战略 地位的同时,更加注重推进军事安全以及地缘政治方面的合作,以此制衡中国㊂而日本和澳大利亚在多个场合多次强调 印太战略 的非对抗性㊂这表明,一方面, 411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浅析30年来日本对华的经贸政策
浅析30年来日本对华的经贸政策作者:康宁来源:《活力》2009年第14期1972年9月29日,中日两国实现了邦交正常化,从此中日关系揭开了新的一页。
回顾30年来日本对华经贸政策的演变和发展,总体来说,日本采取的是积极发展中日经贸关系的政策,但在不同时期采取不同的措施,并根据自身的经济利益出发,结合国际形势的变化而不断进行调整。
20世纪70年代,日本已经成为世界经济大国,经济实力大增,日本推行以日美关系为基轴的自主外交。
60年代末70年代初,美国开始调整对华政策,促使日本必须调整对华外交政策。
1972年7月7日,田中角荣在首次的内阁会议上,提出“在外交方面,要加紧实现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邦交正常化”、“中国的问题是最大的外交问题”。
中日邦交正常化后,1978年—1979年又缔结了《和平友好条约》、《中日长期贸易协定》等文件,并开始商定由日方提供第一次日元贷款。
日美在华盛顿协商对华援助计划时,美方要求明文规定,日本对华提供日元贷款“没有附加条件”。
对此日本表示反对,最后在美国的压力下,日本不得不同意。
也正是在日本采取积极的对华政策和美国的支持下,中日贸易关系得到了快速的发展。
1980年中日贸易额达到89.1亿美元,与建交时1972年的10.4亿美元相比增长近9倍。
80年代以后,日本开始推行从“经济大国”到“政治大国”的外交战略,对华经贸政策虽然继承了70年代的对华政策,但政治色彩加大,有经济政治化的倾向。
1979年12月,美苏冷战进一步升格。
1982年以后,中国开始与日美拉开距离,以贯彻不同任何超级大国建立战略联盟的独立自主外交路线。
美苏冷战对中、日、美关系产生复杂的影响。
80年代日本对华政策概括起来主要表现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政治上:(1)逐步提升中日关系在日本对外政策中的地位;(2)视中日友好关系是日本综合安全战略的有机组成部分。
在经贸方面:(1)通过经济合作,适当增强中国的经济实力,使之成为抵御苏联威胁的天然屏障。
中央编译局
中央编译局决定一个国家对外战略及国际关系的根本因素是国家利益,日本语中简称为“国益”。
但是,究竟何谓国益,各国之间、一国内部,以及一国在不同时期的认识并不一致。
因此,更确切地说,“国家利益观”与对形势的战略判断才是决定国家对外战略的关键。
所谓“国家利益观”,是指一个国家决策层及主流社会对本国国家利益,以及本国言行对本国利益造成影响的认知与判断。
进入21世纪以来,在日本国家利益没有发生根本变化的情况下,日本对外战略特别是对华政策行为却因内阁更迭而发生较大变化,中日关系也因此而发生较大起伏。
例如,21世纪初,由于小泉纯一郎在执政期间顽固坚持参拜靖国神社,中日关系出现“政冷经热”的矛盾现象。
2006年中日关系开始走出谷底,通过“破冰”、“融冰”、“迎春”、“暖春”之旅等两国高层互访,终于实现了两国政治关系的转圜与发展。
但遗憾的是,2010年中日关系又因钓鱼岛争端和日本出台新的防卫计划大纲而急剧恶化,回暖乏力。
这说明,除了实实在在的国家利益外,与国内政治思潮相关的日本决策层的国家利益观,对日本的对外战略及国际关系也会产生重要影响。
本文研究和论述的核心问题是:如何认识日本的国家利益观及其对日本对外战略特别是对华政策的影响。
一、日本“国家利益观”与其对外战略的演变二战后,日本在很长一个时期,谈论国益问题时曾经相当低调。
日本驻韩国公使兼原信克指出:外交的主要工作就是调整国家之间的利益,“不知本国国益的国家就不能开展外交”。
然而,对日本来说,战后至20世纪80年代初,由于“战略”、“国益”等词汇在日本的语境中有一种军国主义的味道,几乎被视为禁语,“国益这个词的复活是最近的事”。
“所谓国益是日本国的最高利益”。
如同《论语》中所说的“兵”、“粮”、“信”,即安全、繁荣与伦理价值观。
只是拘泥于本国利益的国家,难以得到别国普遍尊敬,反而容易受损。
经常考虑使全体利益和个体利益同时最大化的国家往往受到信赖,得到尊敬,最终获益最多。
冷战后日本的价值观外交与中国
冷战后日本的“价值观外交”与中国黄大慧【作者简介】黄大慧,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东亚研究中心主任、副教授,法学博士,主要从事日本政治、外交与东亚国际关系等问题研究。
【内容提要】近年来,日本外交迅速向“价值本位”倾斜,宣扬“人类普遍价值”和日本价值观的“价值观外交”成为其新特点之一。
日本外交的新变化,反映出日本对国际关系中“软权力”的重视。
为了推行“价值观外交”,日本政府十分重视“外宣”工作。
日本外交正在迎来对外宣传的转折点。
日本的“价值观外交”有明显针对中国的一面,日本试图以此牵制中国,进而主导未来亚洲的发展格局。
今后日本与中国在构筑“基于共同战略利益的互惠关系”时,在形象和观念领域难免会有竞争。
【关键词】日本/价值观外交/自由与繁荣之弧/中日关系冷战结束以来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之后,日本外交发生了很大变化,其特征之一就是明显的“价值本位”倾向,日益注重宣扬“自由、民主主义、人权、市场经济和法治”等民主价值观念。
安倍晋三上台后,更是将“价值观外交”置于战略高度加以推进,并且越来越显露出明显针对中国的意图。
有鉴于此,本文拟探讨日本“价值观外交”的来龙去脉、主要内容,并分析其针对中国的意图及效果。
一日本外交开始强调民主价值观可追溯到冷战结束之初。
这与同一时期美国在亚太地区大力推行“人权外交战略”是不无关系的。
1992年6月,日本内阁制定的《政府开发援助大纲》(《ODA大纲》)对日本的对外援助政策作出重大调整,其中规定:“对发展中国家的民主化和导入市场经济的努力及基本人权与自由保障予以注意”。
①自此,受援国的民主化、市场经济、人权等因素成为日本是否提供援助的依据。
换言之,随着对外援助的政治化,日本外交中的“价值观”色彩开始显露。
1992年日本恢复对越南的援助。
1996年,在里约地球峰会上,日本发表《为了发展民主的伙伴关系》计划,拟对柬埔寨、老挝、越南、蒙古、乌兹别克斯坦等国的民主化和市场经济改革进行援助。
中日关系的外交策略与合作研究
中日关系的外交策略与合作研究中日关系的外交策略与合作研究自中日两国建交以来,两国之间的关系一直备受关注。
在历史上,中日两国曾经历过许多波折,但是在当今世界格局下,两国的合作与交流已经成为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本文将从外交策略和合作研究两个方面来探讨中日关系的现状和未来发展。
一、外交策略在当前的国际形势下,中日两国都面临着各种挑战和机遇。
对于中日关系而言,如何制定合适的外交策略是至关重要的。
在这方面,中日两国都需要做出一些努力。
首先,中日两国需要加强政治互信。
政治互信是两国关系发展的基础。
在这方面,中日两国应该通过高层互访和对话来增进彼此之间的了解和信任。
其次,中日两国需要加强经贸合作。
目前,中日两国的经济联系已经非常紧密,但是在一些领域还存在着一些问题。
比如,在贸易平衡方面,中日两国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合作,以实现互利共赢。
最后,中日两国需要加强人文交流。
人文交流是增进两国民间友谊和理解的重要途径。
在这方面,中日两国可以通过学术交流、文化交流等方式来促进彼此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二、合作研究中日两国在许多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合作。
在科技、文化、教育等领域,中日两国之间已经建立了广泛的合作机制。
在这方面,中日两国可以进一步加强合作研究,以推动两国关系的发展。
首先,在科技领域,中日两国可以加强科技创新合作。
中国和日本都是世界上科技水平比较先进的国家,双方可以通过技术转移、联合研发等方式来推动科技创新。
其次,在文化领域,中日两国可以加强文化交流合作。
中国和日本都有着悠久的文化传统和丰富的文化资源,双方可以通过文化交流活动、文化产业合作等方式来推动文化交流。
最后,在教育领域,中日两国可以加强教育合作。
中国和日本都是亚洲地区的重要教育大国,双方可以通过学生交流、教师交流等方式来推动教育合作。
总之,中日两国之间的关系是非常重要的。
在当前的世界格局下,中日两国应该加强政治互信、经贸合作和人文交流等方面的合作,并通过科技、文化、教育等领域的合作研究来推动两国关系的发展。
日本对外战略的演变与中日关系
1981年5月,《联合声明》发 表,宣布两国为同盟关系。
1997年9月,《新日美防卫合 作指针》发表,宣布两国为同盟 关系。两国军事同盟从防御型转 向进攻型。 日美同盟形成与发展
2.70年代,日本推行多边自主外交
2005年4月5日,日本文部科学省公布了新版教科 书修改审定结果,有八本历史教科书获得通过。 其中扶桑出版社出版的一本公民课教科书在谈到 中日争议的钓鱼岛时,称该岛“为日本领土,但 中国声称对其拥有主权。”
1996年 4 月17日,日美 在东京举行了 首脑会晤,共 同发表了《日 美安全保障联 合宣言》
• 1972年,田中角荣提出了“多边自主”的外交 方针。
• 田中角荣抢在美国前同中国建交。 • 田中实行支持阿拉伯国家、疏远以色列的“新
中东政策”。 • 三木首相提出对中、苏奉行“等距离外交”。 • 1976年福田首相提出“全方位外交”,即“同
谁都友好”。 • 1978年~1980年,大平首相实行“综合安全保
日美安全 保障联 合宣言
1997年9 月23日,新 的《日美防 卫合作指导 方针》正式 问世。
日美防卫 合作指 导方针
3.中日关系的前景
(1)发展中日关系符合两国的根本利益 • 首先,双方在维护亚太地区乃至全世界的和平与稳定,促进
共同发展方面有着广泛的共同利益,需要进一步加强合作。 • 其次,由于地理、历史和文化方面的原因,两国民间存在着
中日关系主要障碍
二、中国与日本的关系
80年代确定中日关系四原则
1、和平友好 2、平等互利 3、相互信赖 4、长期稳定
邓小平会见中曾根
1991年8月,日本首相海部俊树访华。8月12日,江 泽民总书记在北京中南海会见海部俊树首相。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日本的国家利益观对外战略与对华政策Document serial number【UU89WT-UU98YT-UU8CB-UUUT-UUT108】日本的国家利益观、对外战略与对华政策刘江永2013-02-25 16:07:08来源:《外交评论(外交学院学报)》(京)2012年5期内容摘要:在日本对外战略及对华政策演变过程中,日本的“国家利益观”往往起到关键作用。
所谓“国家利益观”,是指国家决策层及主流社会对本国国家利益以及本国言行对本国利益造成影响的认知与判断。
21世纪以来,在日本国家利益没有根本变化的情况下,日本对外战略特别是对华政策则因内阁更迭而发生较大变化,中日关系也因此出现较大起伏。
这与国际格局变化、美国亚太战略调整和日本国内政治思潮影响有关,同时也折射出日本“国家利益观”的变化。
日本“国家利益观”受美国现实主义的影响上升,其赖以形成的国内结构性因素也不容忽视,先入为主的错误认知会误导日本对华政策,日本学者等“意见领袖”的影响也不可低估。
日本的和平主义思潮与右翼势力对“国家利益”的认定一直各执一词,尖锐对立。
每当日本政治右倾化思潮抬头时,日本的“国家利益观”也会随之右摆。
围绕钓鱼岛争端,日本能否妥善处理中日之间的现实利益矛盾,扩大共同利益,缩小利益分歧,防止和化解利益对抗,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日本“国家利益观”与对外战略的变化趋势和走向。
关键词:国家利益;对外战略;中日关系;日本对华政策;钓鱼岛作者简介:刘江永,清华大学当代国际关系研究院教授。
决定一个国家对外战略及国际关系的根本因素是国家利益,日本语中简称为“国益”。
但是,究竟何谓国益,各国之间、一国内部,以及一国在不同时期的认识并不一致。
因此,更确切地说,“国家利益观”与对形势的战略判断才是决定国家对外战略的关键。
所谓“国家利益观”,是指一个国家决策层及主流社会对本国国家利益,以及本国言行对本国利益造成影响的认知与判断。
进入21世纪以来,在日本国家利益没有发生根本变化的情况下,日本对外战略特别是对华政策行为却因内阁更迭而发生较大变化,中日关系也因此而发生较大起伏。
例如,21世纪初,由于小泉纯一郎在执政期间顽固坚持参拜靖国神社,中日关系出现“政冷经热”的矛盾现象。
2006年中日关系开始走出谷底,通过“破冰”、“融冰”、“迎春”、“暖春”之旅等两国高层互访,终于实现了两国政治关系的转圜与发展。
但遗憾的是,2010年中日关系又因钓鱼岛争端和日本出台新的防卫计划大纲而急剧恶化,回暖乏力。
这说明,除了实实在在的国家利益外,与国内政治思潮相关的日本决策层的国家利益观,对日本的对外战略及国际关系也会产生重要影响。
本文研究和论述的核心问题是:如何认识日本的国家利益观及其对日本对外战略特别是对华政策的影响。
一、日本“国家利益观”与其对外战略的演变二战后,日本在很长一个时期,谈论国益问题时曾经相当低调。
日本驻韩国公使兼原信克指出:外交的主要工作就是调整国家之间的利益,“不知本国国益的国家就不能开展外交”。
然而,对日本来说,战后至20世纪80年代初,由于“战略”、“国益”等词汇在日本的语境中有一种军国主义的味道,几乎被视为禁语,“国益这个词的复活是最近的事”。
“所谓国益是日本国的最高利益”。
如同《论语》中所说的“兵”、“粮”、“信”,即安全、繁荣与伦理价值观。
只是拘泥于本国利益的国家,难以得到别国普遍尊敬,反而容易受损。
经常考虑使全体利益和个体利益同时最大化的国家往往受到信赖,得到尊敬,最终获益最多。
①21世纪初,受过美国现实主义国际政治思想熏陶而强调国益的一代日本人登上执政舞台。
他们热衷于追求日本现实的国家利益,日本媒体也经常高谈阔论国益,尽管日本人对国益的理解大相径庭,但“国益”就好像一根魔杖,只要一说就会不知不觉地使人认同。
(一)错误的“国家利益观”曾经导致日本对外侵略扩张近年来,在日本外务省公布的解密文件中,有一份1951年外务省根据吉田茂首相指示撰写的调研报告,题为《日本外交的失误》。
该报告的结论之一是:外交“不能只拘泥于条约的字句,而忘记政治意义及影响等根本”,“在根本发生错误的情况下,即便在细枝末节上煞费苦心,最终也只能聊以自慰而已”。
②日本外务省亚洲大洋洲局参赞小原雅博2007年出版了一部力作《国家利益与外交》。
他在该书前言中首先引用《论语》所云“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然后指出“国益乃国之根本、外交之根本”,“误判国益国则亡”。
③小原作为外务省官员出版这一重要着作的主要目的是,呼吁日本当政者和公众不要再犯误判国益的根本性错误。
这是因为,尽管国家利益是思考、处理对外关系时必须考虑的重要因素,但一个国家的政府和公众会对国家利益做出误判,甚至导致近乎亡国的灭顶之灾。
小原雅博意识到,“国益的概念非常重要,但也是危险的”。
④他对日本战前、战后和冷战后的国益认知进行了比较研究并指出,即便是同一国家也会在不同时期对国家利益有不同的判断。
笔者在其研究的基础上,通过表-1对日本自1931年以来四个时期的政治思潮、国家利益重点、对外战略特点、获取利益的方式及其结果,做出以下归纳说明:日本明治维新后对朝鲜半岛和中国进行侵略扩张,便与日本当权者对国家利益的扩大解释直接相关。
1889年当上日本首相的山县有朋曾经是日本陆军创始人和日本侵略亚洲的“大陆政策”的制定者。
1890年3月,山县首相在《外交政略论》中明确提出,国家的任务在于“防御主权线”(指日本列岛)和“保卫利益线”。
这里的所谓“利益线”,即“与邻国接壤而与我主权线之安危紧密相关的地区”。
朝鲜是日本“利益线的焦点”。
⑥1890年12月,山县有朋在日本第一届帝国会议上所作的“施政方针演说”中称:“盖国家独立自卫之道有二:一曰守卫主权线,不容他人侵害;二曰保护利益线,以不失自己之形胜。
何为主权线国疆是也。
何为利益线同我主权之安危有密切关系之区域是也。
……要维护一国的独立,仅仅守卫主权线是不够的,非保护利益线不可。
”⑦山县有朋的这些思想在很大程度上来自于他的老师吉田松阴。
吉田松阴曾主张:“要使国家保持强盛,不应仅仅满足于不失去已经得到的,而应当进一步获取目前还未到手的。
”因此,日本“必须加紧进行军备”,“趁机开拓虾夷,收复琉球,夺取朝鲜,占领满洲,压制中国,君临印度,以这种扩张进取之势,打下坚实退守之基。
这样,即可实现神宫皇后未偿之夙愿,完成丰臣秀吉未竟之遗业”。
⑧山县有朋提出“利益线”的目的就是为称霸亚洲制造借口。
他曾宣称:国家“向来均被专以维护主权线为本,惟若不使此次胜利徒劳无功并进而成为东洋盟主,则必须谋求利益线之扩张。
”⑨针对上述日本对外侵略扩张的国家利益观,小原雅博指出: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日本把当时的满蒙定位为日本的‘特殊利益’、‘生命线’,仰仗军事力量去追求。
提出‘大东亚共荣圈’这种自以为是的理念,孤立于国际社会,闯入没有胜算的战争,结果战败。
这正是搞错了国家利益这一根本。
”⑩因为日本吞并朝鲜后又把朝鲜作为主权线,把“南满”作为利益线、生命线;以武力建立“满洲国”后又把“满洲”作为主权线,而把中国的华北作为利益线,结果不断向外扩大,最终导致全面侵华战争爆发。
“战前日本被自己设定的主权线与利益线所束缚”,“结果在超过国力却不断扩大利益线的自我增殖中彻底瓦解”。
(11)这一分析切中要害,反映出物极必反的事物发展规律。
(二)日本自卫队部分高官的“国家利益观”充满危险如今日本自卫队的一些高官仍把中国的台湾省视为日本的“利益线”、“生命线”。
日本海上自卫队舰队司令五味睦佳在2012年第4期日本《军事研究》月刊撰文称:“对我国的海上防线来说,台湾具有决定生死存亡的重要意义”;“台湾就是我国的生命线,台湾与日本就是一个命运共同体。
”他所列举的所谓“依据”是:“日本的能源资源基本上是依靠海外进口,保障海上通道的安全对我国的生存与发展具有决定性的重要意义。
我国的原油进口90%依赖中东,而来自中东的原油基本上都是通过马六甲海峡进入南海通道。
如果台湾被吞并,我国的安全必将受到重大威胁。
此外,如果台湾被中国吞并,那么不仅中国在南海海域的影响力就将骤然提高,而且该海域最终将被变成中国的内海,中国的经济和军事影响力还将波及整个印度支那。
这样一来,我国多年来在东南亚地区精心构筑的经济基础就将下沉,在当地的经济活动就将受到限制,最终将不得不撤离东南亚。
”从军事地缘政治角度看,“如果中国吞并了台湾并把台湾作为潜艇基地,那么潜艇一出海就可以进入深水区,从而可以获得极大的行动自由。
……中国的海洋战斗力就将如决堤的洪水一样涌入太平洋,必将给日本和美国带来重大威胁”。
基于上述立足于“海洋国家”的国家利益判断,他主张,日本要有效地推进海洋战略,就必须有效地遏制中国军力,参与美国的“空海一体战”办公室(ASBO),制订“空海一体战”构想。
这一构想不仅是承担对日本的防卫,还包括保卫台湾、确保南海的航行自由和保护海上通道等内容,为此需要澳大利亚、印度等多国部队的密切配合。
因此,日本必须尽快解决行使集体自卫权问题。
目前的最佳途径,是通过修改“政府(对宪法的)解释”的方式来实现行使集体自卫权。
应变“专守防卫”为战略防守。
其次,要“修复日本人的国家观念”,必须摆脱东京审判的历史观,废除“村山谈话”。
日本应根据本国传统宗教,即神道的仪式进行追悼。
因此,要让那些为国捐躯的自卫队员进入靖国神社。
日本政府应接管靖国神社,并在此举行慰灵仪式。
第三,修改“无核三原则”。
随着中国核战力的增强以及美国“核保护伞”可信度的下降,中国对日本发动核攻击的可能性日益增大。
日本要实现核武装还面临各种具体问题,当务之急是别让“核保护伞”变成“破伞”。
为此需要把“不制造、不拥有、不引进(核武器)”的“无核三原则”变成“可以引进”。
他还用假设的口吻建议:“如果美军能在有效击毁中国战机和导弹的前提下,把台湾作为前进基地加以经营和部署,就必将对中国的作战计划造成严重影响。
”(12)上述对台战略考虑,在日本防卫省系统和右翼鹰派势力中颇具代表性。
以日本旧军人出身的原陆上自卫队幕僚长、原法务大臣永野茂门(已故)为理事长的“日本战略研究中心”,1994年也曾提出研究报告称:关于台湾问题“最好是固定现状。
需要看到统一后将使中国的政治、经济、军事影响力扩大”。
日本的方针应是“以半永久性地维持现状为前提,与环太平洋海上大国论坛各国合作,为维护正义与秩序而支援或请求美国采取行动,在区内各国筑起防波堤,排除对世界体系的恶劣影响”。
“若美国根据与台湾关系法介入保卫台湾,作为盟国的日本也将对其予以支援”,“共同确保海上安全”。
(13)日本外务省首任情报调查局长、前驻泰国大使冈崎久彦强调,“台湾的安全就是日本的安全”,“与美国合作保卫台湾的自由与民主是日本的国家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