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俗语和童谣

合集下载

北京童谣——精选推荐

北京童谣——精选推荐

北京童谣北京童谣(⼀)正⽉正挂红灯。

民俗风情、岁时节令1.买个蒲包瞧⼲爹 ⼩⼤姐,⼩⼆姐,你拉风箱,我打铁。

赚了钱,腰⾥掖,买个蒲包瞧⼲爹。

⼲爹戴着红缨帽,⼲妈穿着⾼底鞋,⾛⼀步,嘎噔噔,⽑蓝裤⼦鸭蛋青。

2.豌⾖糕点红点⼉豌⾖糕店红点⼉,瞎⼦吃了睁开眼⼉,聋⼦吃了听得见,瘸⼦吃了丢下拐,秃⼦吃了长⼩辫。

3.⼆⽉⼆龙抬头⼆⽉⼆龙抬头,天⼦耕地⾂赶⽜。

正宫娘娘来送饭,当朝⼤⾂把种丢。

春耕夏耘率天下,五⾕丰登太平秋。

4.⼀个毽⼉踢两半⼉⼀个毽⼉踢两半⼉,打花果⼉绕花线⼉,以踢带拐,⼋仙过海,九⼗九,⼀百。

5.风筝真好玩⼉风筝风筝真好玩⼉,春风⼀刮飘起来。

⼤沙燕⼉,⼩屁连⼉,还有悟空戏蜈蚣。

⿊锅底,真爱起,⼀个跟头折到底。

6.拉洋车拉洋车,好买卖。

⼤爷拉着⼤奶奶,⼤爷放个屁,蹦的⼤奶奶⼆⾥地。

⼆⾥地下刨⼦,专打⼤奶奶的后脑勺⼦。

7.年年有个三⽉三年年有个三⽉三,王母娘娘庆寿诞,各洞神仙来上寿,蟠桃美酒会群仙。

8.长个针眼让⼈家看偷⼈家的针,偷⼈家的线,长个针眼⼉让⼈家看!9.卖切糕 我的⼉,我的娇,三年不见长得这么⾼,骑着我的马,拿着我的⼑,扛着我的案板卖切糕!10.中秋节⽉亮鞋,中秋节,吃⽉饼,供兔爷,穿新袜,换新鞋,跟奶奶,拉姐姐,上趟前门逛趟街。

11.三轮车三轮车,真实兴,不⽤脚跑⽤脚蹬,去前门,逛故宫,东便门外蟠桃宫,坐三轮,⼼宽松,不⽤担⼼打偏称。

12.盖洋楼、卖窝头我哥有钱盖洋楼,盖在前门五牌楼,楼上挂着⾦字匾,上写专卖窝窝头!13.北京车⼦真不少北京车⼦真不少,汽车三轮⼉满街跑,电车环⾏围城转,⽕车开到前门站。

14.下⾬啦下⾬了,冒泡了,⽼头带着草帽了,草帽尖顶着天,草帽圆当⾬伞,叠只⼩船坐⾥边,飘呀飘呀靠岸边。

15.东直门挂着匾东直门挂着匾,隔壁就是俄罗斯馆。

俄罗斯馆照电影⼉,隔壁就是四眼⼉井。

四眼⼉井不打钟,隔壁就是雍和宫。

雍和宫有⼤殿,隔壁就是国⼦监。

国⼦监⼀关门,隔壁就是安定门,安定门⼀甩⼿,隔壁就是交道⼝,交道⼝卖⽩⾯,隔壁就是⼤兴县。

北京童谣

北京童谣

01.正月正挂红灯02.新年来到03.九九歌04.黄城根儿05.正月歌06.月亮谣07.放风筝08.前门楼子高不高09.哪屋元宵扑鼻香10.正月十五月儿明11.买个蒲包瞧干爹12.豌豆糕点红点儿13.二月二龙抬头14.一个毽儿踢两半儿15.风筝真好玩儿16.拉洋车17.年年有个三月三18.长个针眼让人家看19.卖切糕20.中秋节21.三轮车22.盖洋楼、卖窝头23.北京车子真不少24.下雨啦25.东直门挂着匾26.八月十五月亮圆27.蓝靛厂28.猜拳行令同赏月29.北京粥厂30.九月九31.一阵秋风一阵凉32.平地茶园33.四牌楼底下卖估衣34.飞雪花儿(二)01.小小子儿坐门墩儿02.小辫儿刘03.谁是我的兵04.杨树叶儿哗啦啦05.狼来儿,虎来了06.小板凳儿你莫歪07.小摇车08.老头儿玩火球09.拉大锯,扯大锯10.小白菜儿地里黄11.树叶儿青12.小板凳三条腿13.一个小人儿14.小红孩儿15.小眼睛看景致儿16.小小子儿上庙台17.丫头丫会看家18.有个大姐整十七19.大脚大20.碑儿头窝窝眼21.摇篮摇22.小孩应把卫生讲23.小五儿,小六儿24.槐树底下搭戏台25.小秃儿26.丫头片儿卖鸡蛋27.小小子儿28.二姑娘二29.催眠曲30.剃头的手艺高31.分果果、排排坐32.金箍噜棒33.一个老头儿老太太(三)01.小耗子儿上灯台02.一个蛤蟆四条腿儿03.小白兔白又白04.水牛儿05.耗子长了一身毛06.看金鱼儿07.小蝴蝶08.尾巴谣09.小叭狗儿带铃铛10.小白兔去赶集11.小耗子儿上灯台12.娶了媳妇不要娘13.谁会谣14.臭蚊子嗡嗡嗡15.耗子娶亲16.小花猫17.小鸽子满天飞18.黄狗看家19.小喜鹊站树杈20.小兔子开铺子21.斗虫儿飞22.喜鹊喳喳23.耳朵歌24.高高山上一头牛25.喇叭花26.五指歌27.小蝌蚪28.板凳和篇担29.西瓜30.小狗汪汪叫31.点花歌32.擗白菜33.胡萝卜尖儿34.红门楼儿35.一个枣核大不大36.跳皮筋37.大头儿大38.千条线万朵花39.大姐山上出溜溜40.树上叫声高41.哥儿俩42.说你呆,你不呆43.起南来个黑大汉44.六字歌45.忽听门外人咬狗46.什么尖尖尖上天(四)01.谁跟我玩儿02.杨柳青放风筝03.好花儿还是月月红04.萤火虫05.椿树芽拌豆腐06.太阳和月亮07.什么虫儿08.玲珑塔09.大姑娘大10.房子里有箱子11.连环闷儿12.数瓜13.三个谜语14.猴皮筋儿我会跳15.小淘气儿16.狮子山上狮山寺17.高高山上一棵蒿18.蛤蟆谣19.墙上挂面鼓20.莲花儿灯21.万寿山22.起南来个黑大汉23.有时落在山腰24.罗锅子桥25.小猫上炕捏饽饽26.颠倒歌27.一点一横长28.小耗子上谷穗儿29.燕京八景30.小小子胖咕伦墩儿31.哥儿俩32.高高山上一根藤33.东四西单鼓楼前34.云彩往东35.我唱一谁对一36.一盆玫瑰两朵花37.清代十八省38.大马路宽又宽39.说你呆,你不呆40.风婆婆41.过水面儿42.小秃儿上庙台儿43.恭王府的墙44.二十四节气歌45.浇好水,开好花46.扇扇子47.一园青菜成了精。

童谣集老北京童谣五十首

童谣集老北京童谣五十首

童谣集老北京童谣五十首+一小耗子小耗子,上缸沿;拿小瓢,舀白面;烙白饼,卷瓜菜;不吃不吃吃两筷。

二小老鼠小老鼠吱吱叫,穿着灰色衣裳,别的地方不藏,偏偏躲在小猫旁。

小猫回来碰正着,小老鼠满身伤,小猫哈哈笑,这餐又可吃饱饱。

三老鼠嗅着油豆香油一缸,豆一筐,老鼠嗅着油豆香。

爬上缸,跳进筐,偷油偷豆两头忙;又高兴,又慌张,脚一滑,身一晃,“扑通”一声跌进缸。

四小耗子儿,上灯台小耗子儿,上灯台,偷油吃,下不来;“吱儿吱儿”叫奶奶;奶奶不肯来,叽里咕噜滚下来。

五一个蛤蟆四条腿儿一个蛤蟆四条腿儿,两只眼睛,一张嘴。

两个蛤蟆八条腿儿,四只眼睛,两张嘴。

一个蛤蟆十二条腿儿,六只眼睛,三张嘴。

一个蛤蟆十六条腿儿,八只眼睛,四张嘴。

……六小白兔儿白又白小白兔儿白又白,两只耳朵竖起来。

爱吃萝卜爱吃菜,蹦蹦跳跳真可爱。

七水牛儿水牛儿(即蜗牛),水牛儿,先出犄角后出头,你爹你妈,给你买了煎饼果子烧羊肉嘞哎……八耗子长了一身毛同来看,同来看,黑鸡下了个白鸡蛋。

同来瞧,同来瞧,耗子长了一身毛。

九小小子儿坐门墩儿小小子儿,坐门墩儿,哭着喊着要媳妇儿。

要媳妇儿干嘛呀?点灯,说话,吹灯,作伴,明儿早儿上起来梳小辫儿!十拉大锯,扯大锯拉大锯,扯大锯姥姥门上唱大戏。

接闺女,叫女婿,就是不要小妞去。

小妞跟着跑,当道拾了个花子袄。

扔了吧,可惜了,穿上吧,虱子咬。

撕啦撕啦作棉袄。

十一板凳板凳四条腿板凳板凳四条腿,我给奶奶嗑瓜子,奶奶嫌我嗑得慢,我给奶奶下挂面,奶奶嫌我下得稠,我给奶奶浇香油,奶奶嫌我浇得多,我给奶奶蒸窝窝,奶奶嫌我蒸得大,我给奶奶说好话。

十二碑儿头窝窝眼碑儿头,窝窝眼儿,吃饭挑大碗儿。

十三新年来到糖瓜祭灶,新年来到;姑娘要花,小子要炮;老头儿要顶新毡帽,老太太要件新棉袄。

十四小孩儿小孩儿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粥,喝几天,哩哩啦啦二十三;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冻豆腐;二十六,去买肉;二十七,宰公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熬一宿;初一、初二满街走。

北京人请说北京话!顺口溜太逗了!

北京人请说北京话!顺口溜太逗了!

北京人请说北京话!顺口溜太逗了!无论你在哪里只要你的根在北京只要你是北京人就一定不能忘记北京话北京方言独具特色以风趣、幽默等特点赢得中国广大人民的喜爱北京尖团音不分,儿化音多,还有一些独有词汇北京听起来很舒服满嘴京片子更显俏皮跟咱北京爷们儿逗闷子你准败下阵来跟咱北京大妞子耍京片子能让你神魂颠倒所以北京话不能消失他要是消失我们得少多少乐趣北京孩子打小就会的顺口溜儿1、没点名儿,没点姓儿,没点你妈戴眼镜儿2、结巴磕子赶大车,一赶赶到墨西哥。

3、北京一拐弯儿,压了小脚丫儿。

4、想报仇,想报仇,拿着俩土豆儿,砸死俩老头儿。

5、老头儿老头儿玩儿火球儿,烫了屁股抹香油儿。

6、你骂我,我低头,你妈生了一窝猴儿。

7、我活着就应该,你死了没人埋。

8、星期六的晚上开校门儿,里边出来个小美人儿,红脸蛋儿,绿嘴唇儿,头上扣着个骚尿盆儿。

9、班主席,是我的驴,叫我赶来儿,叫我骑。

10、我们家穷,你们家阔,你们家尿盆儿一大摞。

11、小小子儿,坐门墩儿,哭着喊着要媳妇儿,要媳妇儿干嘛啊?点灯说话儿,吹灯就伴儿,早晨起来梳小辫儿。

12、水牛儿~~ 水牛儿~~~ 先出~犄角儿~后出头~~ 你爹你妈给你买了烧羊肉~~13、###的头,像皮球,一直踢到百货大楼,百货大楼,卖皮球,卖的就是###的头。

14、###的头,像气球,有山有水有河流。

15、###过马路,稀屎拉一裤,找张报纸擦屁股,越擦越粘糊。

16、大头大,大头大,人人大头都朝下,你不信,问你妈,你妈大头也朝下。

17、锛儿头,锛儿头,下雨不发愁,人家有伞,你有锛儿头。

18、锛儿头窝窝眼儿,吃饭挑大碗儿,给他小碗儿他不要,给他大碗儿他害臊。

19、星期六的晚上黑咕隆咚,XX家里闹战争,他爸一开灯,他妈就抽风,他爷爷拿着尿盆往前冲,她奶奶跳楼装牺牲。

20、这么好的天儿下雪花儿,娶了媳妇没脚巴丫。

21、高级点心,高级糖、高级老头上茅房。

22、一年级的小豆包儿,一打一蹦高儿。

二年级的小地主,一打一跳舞。

北京童谣1

北京童谣1

(一)正月正挂红灯。

民俗风情、岁时节令1.正月正挂红灯正月正,大街小巷挂红灯,二月二,家家摆席接女儿;三月三,蟠桃宫里去游玩;四月四,结伴去逛隆福寺;五月五,白糖粽子送姑母;六月六,阴天下雨煮白肉;七月七,坐在院中看织女;八月八,阜成门内走白塔;九月九,观菊喝杯重阳酒;十月十,天寒穷人没得吃;冬月冬,北海公园去溜冰;腊月腊,买面割肉过年啦!2.新年来到新年来到,人人欢笑,姑娘要花,小子要炮,老太太要块大年糕,老头要顶新毡帽。

3.九九歌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河边看柳;七九河开,八九雁来;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

4.黄城根儿皇城根儿,一溜门儿,门口站着个小妞儿,有个意思儿。

白布汗褡蓝布裤子儿,耳朵上戴着盘桓坠,头上梳的是大抓咎,擦着胭脂抹着粉儿,谁是我的小女婿儿。

5.正月歌新春正月过大年,吃点喝点解了馋,初一饺子初二面,初三合子团团转,初四吃米饭,初五的饺子要素馅,初六初七需吃鸡,初八初九牛羊肉,初十吃顿棒子粥,十一吃鱼,十二吃鸭,十三没错吃对虾,十四大碗打卤面,十五家家闹元宵,打春要吃春卷炒鸡蛋。

6.月亮谣初一,一条线;初二,看得见;初三初四像镰刀;十五十六大团圆。

7.放风筝姐妹二人到城东,二人城东去逛青,捎带着放风筝,大姐放的是花蝴蝶,二姐放的是活蜈蚣,飘飘悠悠喜在空,好似一条龙。

8.前门楼子高不高前门楼子高不高,三丈三,六丈六,十丈不够,九丈九。

9.哪屋元宵扑鼻香月亮爷,亮堂堂,哪屋元宵扑鼻香,嫂嫂屋里吃几个,奶奶床前喝碗汤,哥哥元宵我不要,送给隔壁张大娘,面对月亮哈哈笑,又是一年春满堂。

10.正月十五月儿明正月十五月儿明,家家户户闹花灯,走马灯,凭气转,转出一片好风景,三娘推磨脚踢毽,吕布大闹凤夷亭,孔明手拿羽毛扇,刘备招亲下江东,天官赐福家欢跳,国泰民安享太平。

11.买个蒲包瞧干爹小大姐,小二姐,你拉风箱,我打铁。

赚了钱,腰里掖,买个蒲包瞧干爹。

干爹戴着红缨帽,干妈穿着高底鞋,走一步,嘎噔噔,毛蓝裤子鸭蛋青。

经典北京的俗语精选

经典北京的俗语精选

经典北京的俗语精选北京历史悠久,底蕴深厚,历来是中国的文化政治中心,因此,这里的民俗既有中国特色也有具有地方特色,接下来小编为大家整理了北京的俗语,欢迎大家阅读!北京的俗语腊七腊八,冻死寒鸦。

鸡贼—小气,吝啬,暗躲私心。

果儿—是女人的意思。

尖果—漂亮的女孩。

苍果—老太太。

戏果—跟泡妞,嗅蜜一个意思,台湾话叫把马子。

孙儿—被泡的男孩。

尖孙—漂亮的男孩。

傍家儿—,现在官称二奶。

土鳖—形容没见过世面不开眼的人。

水三儿—老北京对送水的称呼,多为山东人。

点卯—北京土话,到那儿报到或看一眼,打个照面儿的意思。

言语—北京的口语,即说话的意思,言语的读音是元义。

炸了庙—北京土话,惊愕,急眼的意思。

练家子—北京土话,练武术的人。

瞎了—北京土话,即倒霉了、完了的意思。

念央儿—北京土话,跟人说自己的意思,但又故意让旁边的人闻声。

摔咧子—北京土话,发脾气的意思。

拉了胯—北京土话,服软的意思。

半不—北京土话,半截儿,事情做到一半,尚未完成。

大拿—北京土话,能作主管事的人。

火筷子—老北京人捅火炉子的铁棍,也叫通条。

末了儿—北京土话,最后、终极的意思,有时也简化为"末了儿"。

概儿不论—京城新土语,一概不管的意思,论,读"吝"。

颠儿了—撒腿跑了。

横—北京土话"横是"的简化音,"横是"是"横竖"的变读,有大概、反正、也许的意思。

唏溜儿—北京土话,说话用鼻子吸气,即不爽利的意思。

也可写作吸溜儿。

点儿背—北京土话,"点儿",指不幸的遭遇、运气;即所谓的背时。

"点儿背"的意思是运气不好,倒霉。

咕容—在地上蠕动的意思,北京方言。

读作:故呦遭践—北京土话,埋没、糟踏的意思,自己把自己给淹践了,即自杀的含义。

一绷子—北京土话,即很长时间的意思。

有时也说一绷儿。

号—监狱或拘留所的别称。

猫着—北京土话,闲呆着的意思,也有躲躲的含义。

老北京童谣大集锦指南

老北京童谣大集锦指南

回忆儿时的天实话语老北京童谣大集锦00一、摩挲摩挲肚儿,开小铺儿,又卖油来又卖醋。

00二、黄毛儿丫头去赶集,买个萝卜当鸭儿梨,咬一口喉儿辣的,谁让你专门儿挑大的!003、数一数二数老张,老张的媳妇会打枪,枪对枪,杆儿对杆儿,不多很多十六点儿。

004、小小子儿,坐门墩儿,哭着喊着要媳妇儿。

要媳妇儿干吗呀?点灯说话儿,熄灯做伴儿,明儿早晨起来梳小辫儿。

00五、一年级的小豆包儿,一打一蹦高儿。

二年级的小地主,一打一跳舞。

三年级的耍大刀,四年级的上子弹。

五年级的一开枪,六年级的就滚蛋。

00六、一年级的小豆包儿,一打一蹦高儿。

二年级的小不点儿,一打一瞪眼儿。

三年级的吃饱了饭,四年级的饿死了算。

五年级的发了火,六年级的全滚蛋。

007、一只小花狗儿,坐在大门口儿,两眼黑溜溜,想吃肉骨头。

00八、山羊上山,山碰山羊角,水牛下水,水没水牛腰。

00九、妞妞骑牛,牛拧,妞妞拧牛,妈妈赶马,马慢,妈妈骂马。

010、下雨了,冒泡儿了,老头戴着草帽儿了。

01一、之前有个山,山里有个庙,庙里有个僧人讲故事,讲的什么故事?之前有座山,山里有个庙……01二、小耗子儿上灯台,偷油吃,下不来,叫妈妈,妈不来,叽哩咕噜滚下来。

013、吃汽水,喝面包,夹着火车上皮包,下了皮包往北走,看见一个人咬狗,拿起狗来砍砖头,反被砖头咬一口。

014、虫儿虫儿虫儿虫儿飞,拉屎一大堆,大虫往家跑,小虫后面追。

01五、我做了一个梦,梦见你在河里蹦,我拿叉子一叉,你盖子还挺硬。

01六、报告司令官,没有裤子穿,穿个小裤衩儿,露着肚脐眼儿。

017、编编编花篮儿,花篮里面有小孩儿,小孩儿的名字叫花篮儿。

01八、水牛儿,水牛儿,先出犄角后出头,你爹你妈给你买了烧羊肉,你不吃不吃,全让老猫给你叼走了,呕!01九、剃头打三光,不长虱子不长疮。

020、老狼老狼,拉屎靠墙,墙倒了,老狼蹶着屁股逃跑了。

02一、臭豆腐臭,酱豆腐香,谁买臭豆腐多给汤。

02二、这么好的天儿,下雪花儿,这么好的孩子,没有脚巴丫儿。

有趣的北京儿歌,俚语,顺口溜!(三)

有趣的北京儿歌,俚语,顺口溜!(三)

有趣的北京儿歌,俚语,顺口溜!(三)【一】咕噜咕噜锤,咕噜咕噜叉,咕噜咕噜一个,咕噜咕噜仨。

前方打美帝,后防大傻瓜,傻瓜不在家,专打大西瓜,西瓜没有子儿,专打小日本!(由博友《藏獒大壮》提供,这就是“锤子剪子布”的儿歌,北京土话叫:猜cei丁壳)【二】前面的妞儿十八九,拽住我的弟弟不撒手,她一瞅我一拽,我的小弟弟少一块!(由博友《阳光杰文》提供)【三】天崩了,地陷了,小花狗不见了!【四】我们家穷,你们家阔,你们家尿盆一大摞!【五】青竹杆儿,挑簸萁儿,你躲躲,我过去!(由博友《一帆风顺》提供)【六】拉大锯,扯大锯,姥姥家,唱大戏,接闺女,请女婿,小外孙子也要去!【七】三星在南,家家拜年;小辈儿的磕头,老辈儿的给钱,要钱没有,扭脸儿就走!【八】剃头师傅技术高,不用剪子不用刀,一根儿一根儿往下薅,薅得脑袋起大包,到了医院就开刀,回家发成大面包!【九】这么好的天儿呀,满天下雪花儿呀,老师要学费呀,还得等几天儿呀!【十】三岁的娃娃穿红鞋,扭扭歪歪的去上学。

老师讲课他睡觉,背着书包往家跑。

跑跑跑不了,了了了不起,起起起不来,来来来上学,学学学文化,画画画图画。

图图图书馆,管管管不着,着着着火了,火火火车头,头头大奔头!【十一】从前有个屁,惊天动地,穿过铁丝网,来到了意大利。

意大利的国王正看戏,闻到这个屁,非常不满意,全城戒严捉拿这个屁!【十二】有屁不放,憋坏心脏!没屁楞挤,锻炼身体!谁放的响,谁当校长!谁放的臭,谁当教授!不响不臭,思想落后!【十三】半夜三更黑咕隆咚,你们家发生了激烈战争!你妈指挥,你爸冲锋,你爷爷勇敢往前冲,打了大半夜呀,天气微明,你们家都掉进了臭茅坑!(此儿歌用《天津快板》唱)【十四】青椒炒辣椒,土豆煮山药。

你爸爸爱吃你妈不会炒。

你爸一瞪眼,你妈一叉腰,你爹一烟袋,你妈一饭勺。

两口子打呀么不可开交!(此儿歌用《天津快板》唱)【十五】三轮车,跑得快,上面坐着个老太太,要五毛,给一块,你说奇怪不奇怪!【十六】唐僧骑马噔哩个噔,后面跟着个孙悟空。

北京童谣歌词整理

北京童谣歌词整理

(一)小耗子儿上灯台=============================01-小耗子儿上灯台小耗子儿,上灯台;偷油吃,下不来,“吱儿吱儿”叫奶奶,奶奶也不来,叽里咕噜滚下来!02-一个蛤蟆四条腿儿一个蛤蟆四条腿儿,两只眼睛一张嘴儿,(咕儿呱咕儿呱)扑嗵一声跳下水儿。

两个蛤蟆八条腿儿,四只眼睛两张嘴儿,(咕儿呱咕儿呱)扑嗵、扑嗵跳下水儿。

03-小白兔儿白又白小白兔儿,白又白,两只耳朵竖起来,爱吃萝卜爱吃菜,跑起路来真叫快。

04-水牛儿水牛儿,水牛儿,先出犄角后出头呦哎,你爹你妈!给你买来烧羊肉,你不吃,你不喝,就让老猫叼去喽。

05-耗子长了一身毛快来看,快来看!黑鸡下了白鸡蛋,快来瞧,快来瞧!耗子长了一身毛。

06-看金鱼儿小妹妹,上公园儿,看金鱼儿,真好玩儿,黄嘴巴,黑嘴唇儿,大红尾巴是花裙儿。

07-小蝴蝶小蝴蝶,穿花衣,飞到东,鸡吃你,飞到西,猫抓你,飞到我的手心儿里,说了话,放了你。

08-尾巴谣什么尾巴长什么尾巴短什么尾巴像把伞狗的尾巴长,兔子的尾巴短,松鼠的尾巴像把伞。

什么尾巴弯什么尾巴扁什么尾巴最好看公鸡尾巴弯,鸭子尾巴扁,孔雀的尾巴最好看。

09-小叭狗儿带铃铛小叭狗儿,带铃铛,稀哩哗棱到集上。

买个桃儿,桃有毛儿,买个杏儿,杏又酸儿,买个沙果面蛋蛋。

小叭狗儿,上南山,拾大米,捞干饭。

爹一碗,娘一碗,气的叭狗儿白瞪眼。

10-小白兔去赶集小白兔,去赶集,拿着辣子当鸭梨,咬一口,怪辣的,以后再也不买带把的。

11-小耗子儿上灯台小耗子儿,上灯台;偷油吃,下不来。

“吱儿吱儿哇哇”叫奶奶,叫奶奶,叫不应,叫不应,拿屁崩,崩的两只小眼红瞪瞪!12-娶了媳妇不要娘小喜鹊儿,尾巴长,娶了媳妇不要娘,小喜鹊儿,叫喳喳,娶了媳妇不要妈。

13-谁会谣谁会飞鸟会飞。

鸟儿,鸟儿怎样飞扑扑翅膀去又回。

谁会游鱼会游。

鱼儿,鱼儿怎样游摇摇尾巴调调头。

谁会跑,马会跑。

马儿,马儿怎样跑四脚离地身不摇。

谁会爬虫会爬。

虫儿,虫儿怎样爬许多脚儿一起爬。

经典的北京谚语说出北京的特点

经典的北京谚语说出北京的特点

经典的北京谚语说出北京的特点北京是中国许多朝代的古都,也是中国现在的首都,下面是店铺整理的北京谚语,感兴趣的过来看看吧。

北京谚语怂蔫蔫带丘边,敲锣边儿跨缸沿儿专;欺负老实人,踹寡妇门,刨绝户坟,打瞎子、骂哑巴、踢瘸子拐棍儿,逮住蛤蟆攥出尿来瘸子狠、瞎子刁、矬子杀人不用刀,最毒不过一只眼、阴险出自水蛇腰,两腮无肉最难斗、麻子坑人没有够,嗑着瓜子倚门站,这样儿的娘儿们儿您别看奸情出自小白脸儿吃喝嫖赌抽,坑蒙拐骗偷,馋懒奸猾坏,阴损毒辣狠常见的谚语慢病在养,急病在治。

猫跟饭碗,狗跟主人。

猫怕过冬,狗怕过夏。

毛毛雨,打湿衣裳;杯杯酒,吃垮家当。

没钱时挨饿,有钱时摆阔。

没有不上钩的鱼,没有不上竿的猴。

没有大粪臭,哪来五谷香。

美不美,家乡水;亲不亲,故乡人。

蜜多不甜,油多不香。

苗多欺草,草多欺苗。

苗好一半谷,妻好一半福。

明枪好躲,暗箭难防。

明人不做暗事,真人不说假话。

磨刀不误砍柴功。

磨刀不用看,全仗一身汗。

经典的谚语莫馋人富,莫嫌人穷。

莫吃过头饭,莫说过头话。

莫看强盗吃肉,要看强盗受罚。

莫学灯笼千只眼,要学蜡烛一条心。

谋官如鼠,得官如虎。

母大儿肥,种好苗壮。

南方吃雁,北方吃蛋。

南甜北咸,东辣西酸。

男大当婚,女大当嫁。

男怕入错行,女怕嫁错郎。

男要俏,一身皂;女要俏,三分孝。

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

你敬人一尺,人敬你一丈。

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年纪不饶人,节令不饶天。

念书不用功,等于白搭工。

娘家的饭香,婆家的饭长。

鸟贵有翼,人贵有志。

鸟美在羽毛,人美在勤劳。

鸟无翅不飞,鱼无水不游。

宁吃半餐,不吃断餐。

宁吃飞禽四俩,不吃走兽半斤。

宁给好汉拉马,不给懒汉作爷。

有趣的北京儿歌,俚语,顺口溜!(一)

有趣的北京儿歌,俚语,顺口溜!(一)

有趣的北京儿歌,俚语,顺口溜!(一)
【一】小小子,哭咧咧【二】南边响,打竹板东边打鼓是你爹你妈就要回家转
你爹戴着红毡帽骑着个驴
你妈穿着呱板鞋打着个伞
走一步,呱嗒嗒三根头发绾了个纂!
十个脚指头露着仨!
擦屁股纸,糊窗花
洗脚水,熬冬瓜
被窝里吃
被窝里拉
被窝里放屁赛喇叭!
【三】东直门,挂着匾,间壁就是俄罗斯馆(俄罗斯大使馆)俄罗斯馆照电影,间壁就是四眼井
四眼井,不打钟,间壁就是雍和宫
雍和宫,有大殿,间壁就是国子监
国子监,一关门,间壁就是交道口
交道口,跳三跳,间壁就是土地庙
土地庙,求灵签,间壁就是大兴县
大兴县,不问事,间壁就是隆福寺
隆福寺,卖葫芦,间壁就是四牌楼
牌楼南,牌楼北,牌楼底下喝凉水
喝凉水,怕人瞧,间壁就是康熙桥
康熙桥,不白来,间壁就是钓鱼台
钓鱼台,没有人,间壁就是齐化门
齐化门,修铁道,南行北走不饶道!
【四】小小子儿,【五】小小子儿,
坐门墩儿,坐井台儿,
哭着喊着要媳妇儿,摔个筋斗捡个小钱儿,要媳妇儿干嘛呀?又买米,
点灯,又买盐儿
说话儿,又娶媳妇,
吹灯,又过年儿!
做伴儿,
明天早晨给你梳小辫儿!。

老祖宗留下的老北京歌谣大全

老祖宗留下的老北京歌谣大全

老祖宗留下的老北京歌谣大全北京是一座文化古城,多民族特有的文化在这里相互渗透交融形成的地方性民俗市肆庙会、时令节年、婚丧嫁娶等习俗内容丰富,伴随了一代又一代人成长但是,最让事儿姐难忘的还是小时候的歌谣、绕口令、顺口溜来来来,快说说你还记得几个?老北京歌谣还记得坐在姥姥家门前念得歌谣吗?曾经在怀中与怹老人家呢喃的那个小妞妞已经长大成人,有多少往事在记忆中淡漠,可儿时的童谣至今深记不忘……小小子儿,坐门墩儿,哭着喊着要媳妇儿,要了媳妇做什么?点上灯说话儿,吹了灯做伴儿,明儿个起来梳小辫儿。

上咕嚕台,下咕嚕台。

隔着墙头叫奶奶。

奶奶,奶奶您穿的甚么鞋?大花鞋,谁做的?娘做的。

请娘来,喝茶来,茶又香,酒又香,十个骆驼驼百双。

驼不动,叫马楞。

马愣噷了一口水,喷了小姐的花裤腿。

小姐小姐妳别恼,弄把火,咱俩烤,烤不迭,车来咧。

甚么车?红板绿板大牛车。

甚么牛?金牛、银牛。

甚么鞭?挂拉鞭,跟着小姐上西天。

西天有个小孙猴,咬了小姐的妈妈头儿。

注;咕噜;大人帮助婴幼儿在炕头翻身。

妈妈头儿;奶头、乳房。

秃子秃,盖房屋,房屋漏,锅里头煮着秃子肉。

秃子哭,秃子看。

秃子打架秃子劝。

注;旧时男孩子多剃光头。

京人俗称“大秃瓢”。

此首与下首均是拿剃光头的人取乐。

大秃子有病,二秃子慌。

三秃子买药,四秃子熬药汤。

五秃子钉棺材,六秃子抬,七秃子埋,八秃子哭着跑过来。

九秃子问;你为什么哭?十秃子说:“我家死了个秃乖乖”。

十一秃子说;“快点埋,快点埋。

别让秃乖乖蹦出来”。

小小子,摘棉花。

一摘了个小南瓜。

爹一口,娘一口,一下咬了孩子的手。

孩儿孩儿你别哭,明天给你买小鼓。

白天拿着玩,,夜里吓老虎。

孩啊,孩啊,你别哭,跟着妈妈把牌赌。

赢了钱,买烧饼。

输了钱,粜高梁,你爹来了别告诉。

注;粜为卖。

每见两儿,各持一棍,双方相打,而口中唸唸有词;一呀,二呀,倒打连三小花棍啊。

棍儿棍儿舞,铜钱数。

数甚么数,牛皮鼓。

牛甚么牛?割狼头,割甚么割,燕子巢。

燕甚么燕,扯条线。

最新北京的俗语精选

最新北京的俗语精选

最新北京的俗语精选俗语表达人们丰富的社会生活经验,闪耀着人民智慧的光芒。

那么经典北京俗语集锦你知道吗?接下来小编为大家整理了北京的俗语,欢迎大家阅读!北京的俗语褃节儿---北京土话,关键时刻,如同节骨眼儿一词。

倒窖---北京土话,翻扯旧事,即回忆往事。

卖葱---北京土话,装傻充愣的意思。

套桩---北京土话,让人给盯上了。

丢身子---属于陈旧的老北京土话,过去的人不懂性科学,以为男人跟女人发生性关系,会失去身体内的阳气,故有此说。

走迹---北京方言,木头因风吹日晒而变形的意思,此语引申为把人看错了。

北京土话中有"走板了",跟这个灌肠词义相同。

去的是什么什么角儿---扮演的是什么角色,去是当的意思,角儿,角色,读"觉儿"音。

勾儿的---北京土语中一句骂人的话。

放份儿---北京新流行语,猖狂的意思。

板儿锹---铁锹。

报销---北京土话,即完了,没了的意思。

找根绳儿---上吊自杀的意思。

硌窝儿---北京方言,指鸡蛋、鸭蛋在出窝之前受到破损。

迟登---北京土话,犹豫的意思。

熬可---北京土话,煎熬的意思。

联手儿---北京土话,合伙、合作人。

这会子---北京土话,"会"字读"悔"。

这会子表示时间很长,即这么半天的意思。

此语是京城很流行的俗语。

童蛋子儿---童贞之意。

正行---北京土话,调皮,没正经的意思。

行,读"形"。

王老五---单身汉的谑称。

拍三角---五六十年代,北京的青少年喜欢玩的玩艺儿,由废旧的烟盒叠成三角形状,在地上用手掮正反面,论输赢。

上麻桌儿---指打麻将。

门坎儿---指进入"帮派"(即黑道)的圈里。

走了眼---即把东西看错了,北京土话,用在这里是引申,即分析问题不正确。

撂高儿打远儿---北京土话,朝远处看。

老家雀儿---北京土话,对上岁数人的谑称。

端---北京土话,干掉,打掉的意思。

关于北京的童谣

关于北京的童谣

关于北京的童谣
北京童谣是发源并流传于北京市范围内的汉族童谣。

北京悠久的历史产生了厚重的汉族文化积淀,曾出现了大量的童谣,在民间儿童中传唱。

以下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北京的童谣,欢迎大家阅读!
关于北京的童谣一
小孩儿小孩儿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
腊八粥喝几天,哩哩啦啦二十三;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日;二十五,冻豆腐;二十六,去买肉;
二十七,宰公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
三十儿晚上熬一宿,大年初一满街走”;
糖瓜祭灶,新年来到;丫头要花儿,小子要炮;老头儿要顶新毡帽”;
“三星在南,家家拜年;小辈儿的磕头,老辈儿的给钱;要钱没有,扭脸儿就走”。

关于北京的童谣二
金箍(勒)棒,烧热炕,爷爷打鼓奶奶唱,一唱唱到大天亮”、
“铁蚕豆,大把儿抓,娶了媳妇儿忘了妈。

要妈就耍叉,耍叉就分家”、
“老头儿老头儿玩火球儿,烫了屁股抹香油儿;老太老太玩火筷,烫了屁股抹香菜”、
“拉洋车的好买卖,大爷拉着大奶奶;大奶奶放一屁,崩出大爷二里地”、
“猪八戒他妈,会耍叉;洗脚水,熬倭瓜;干窝头,一嘴儿仨;老咸菜,大把儿抓”。

关于北京的童谣三
十冬腊月大雪降,老两口子争热炕。

老头儿要在炕头睡,老婆儿不让不让偏不让!老头儿拿起炕笤帚,老婆儿抄起擀面杖。

老两口一直打到大天亮,结果谁也没捞着睡热炕”;
“初三、十三、二十三,老两口吃饭把门儿关。

苍蝇叼走了一个饭米粒,老头子穿鞋追到西山。

老婆子在家掐指来算,伤财惹气费盘
缠”。

经典北京的俗语精选

经典北京的俗语精选

经典北京的俗语精选北京历史悠久,底蕴深厚,历来是中国的文化政治中心,因此,这里的民俗既有中国特色也有具有地方特色,接下来小编为大家整理了北京的俗语,欢迎大家阅读!北京的俗语腊七腊八,冻死寒鸦。

鸡贼—小气,吝啬,暗躲私心。

果儿—是女人的意思。

尖果—漂亮的女孩。

苍果—老太太。

戏果—跟泡妞,嗅蜜一个意思,台湾话叫把马子。

孙儿—被泡的男孩。

尖孙—漂亮的男孩。

傍家儿—,现在官称二奶。

土鳖—形容没见过世面不开眼的人。

水三儿—老北京对送水的称呼,多为山东人。

点卯—北京土话,到那儿报到或看一眼,打个照面儿的意思。

言语—北京的口语,即说话的意思,言语的读音是元义。

炸了庙—北京土话,惊愕,急眼的意思。

练家子—北京土话,练武术的人。

瞎了—北京土话,即倒霉了、完了的意思。

念央儿—北京土话,跟人说自己的意思,但又故意让旁边的人闻声。

摔咧子—北京土话,发脾气的意思。

拉了胯—北京土话,服软的意思。

半不—北京土话,半截儿,事情做到一半,尚未完成。

大拿—北京土话,能作主管事的人。

火筷子—老北京人捅火炉子的铁棍,也叫通条。

末了儿—北京土话,最后、终极的意思,有时也简化为"末了儿"。

概儿不论—京城新土语,一概不管的意思,论,读"吝"。

颠儿了—撒腿跑了。

横—北京土话"横是"的简化音,"横是"是"横竖"的变读,有大概、反正、也许的意思。

唏溜儿—北京土话,说话用鼻子吸气,即不爽利的意思。

也可写作吸溜儿。

点儿背—北京土话,"点儿",指不幸的遭遇、运气;即所谓的背时。

"点儿背"的意思是运气不好,倒霉。

咕容—在地上蠕动的意思,北京方言。

读作:故呦遭践—北京土话,埋没、糟踏的意思,自己把自己给淹践了,即自杀的含义。

一绷子—北京土话,即很长时间的意思。

有时也说一绷儿。

号—监狱或拘留所的别称。

猫着—北京土话,闲呆着的意思,也有躲躲的含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京俗语和童谣欧阳靖飞的转帖┊欧阳靖飞的首页一、几句北京俗语北京话里俗语很多,大多有“典”可据,即有其出处。

北京是辽、金、元、明数代古都。

清朝在北京建都二百数十年。

北京话的俗语中与少数民族有关者不少,与政治、经济、军事等活动有关者不少。

兹举几句北京俗语为例,以窥其源。

1.要菜。

北京话说人“摆谱儿”、“摆臭架子”、“故意卖弄”等为“要菜”。

如“别在这儿跟我要菜啦!”意思是说别摆臭架子了。

此话原是指太监而言的。

清因明制而设内官,但鉴于明代宦官的弊病,所以朝廷立法,严禁太监干政,并把太监打在极低的地位,视之不齿于人类。

虽然如此,但是太监仍仗皇家势力在外大摆其谱儿,总思在各种场合抖抖威风,表示他不同于一般人。

清朝太监有个特点,在皇宫和王府里身居奴下奴的地位,不但皇帝和王贝勒不拿太监当人,八旗官兵和一般旗人皆鄙视之。

可是太监一离开皇宫和王贝勒府第,立即挺胸伸脖儿,摇身一变,以老爷自居。

各行业者图其手头阔绰,利用其变态心理而趋奉逢迎,太监则以此为扬眉吐气的机会,欣然接受,不惜掏银子。

那时不但官宦人家讲究大办喜、丧、寿、诞诸事,一般人家也以搭棚办事为体面。

搭棚办事只希贵客光临,所以太监很有出份子参加红白事的机会。

北京有“口子”承应办事,包办酒席。

在“落作儿”之日,口子的茶房就向办事人家请来几位“里扇儿的”(太监。

民间以此尊称之)。

下面就说到“要菜”了。

众人入席,茶房依所定菜单一一上菜。

这时,高踞上座的太监每见上一菜,立即摇头摆手,撇嘴咂舌,连说这种菜简直无法入口。

茶房早知必然如此,上过三个菜后,就走到“里扇儿的”面前请安,口说“请老爷点菜”。

这时太监必胡乱点个菜名,茶房遵命传厨师备办。

其实他要的菜并不比席面的菜好,但“老爷”要摆这个谱儿。

饭后,太监大把地掏银子,赏给厨师和茶房。

因此那时口子上的人希望办事人家多请些位里扇儿的。

太监要菜是为了摆臭架子,故意卖弄他是皇家和王府的使用人。

由此,北京话里产生了“要菜”这个俗语。

现在这个俗语仍为人们口头使用。

2.熬鹰。

“熬鹰”也说“熬大鹰”。

北京话说熬夜,特别是不得已而彻夜不得睡眠为“熬鹰”或“熬大鹰”。

这句俗话来源于满族驯鹰法。

凡鹰鹞等猛禽之属,小自雀鹰和鹞子,大至黄鹰和海青,捕来后,必须严加调驯,始可供猎用。

猛禽性烈,极难服人指挥,这就必须“熬”。

雀鹰和鹞子用大网和攒叉捕捉,黄鹰(大鹰)用鹰杆子捕捉。

捉来以后,先戴上帽子,将两眼盖住,放在架子上。

过两天开始熬。

人在架前,看鹰稍一闭目,立即用小棍敲它一下,鹰就醒了。

过一会鹰困得又闭目要睡,人又用小棍敲它一下。

这样,整夜不许鹰闭眼瞌睡。

这样熬过数日,鹰的野性渐被消磨净尽。

这就是熬鹰的方法。

由此而形成北京俗语“熬鹰”或“熬大鹰”。

比如说受人干扰而不得睡眠,或别人某种活动使自己没法睡觉,就说“你在这儿熬大鹰哪!搅得我整夜没得睡觉。

”别人夜里不想睡,也不叫自己睡,就说“我不能整夜陪着你熬鹰。

你这样熬大鹰,我可受不了。

”3.吃官饭放私骆驼。

北京话说拿着工资干私活儿,或利用办公事之机办私事,常说“吃官饭放私骆驼”。

这句俗语来自清代八旗军饲养驼马的制度。

那时没有火车、汽车、飞机等交通运输工具。

清代八旗兵不时奉命在各地执行军事任务,而且大多在边陲地带,因而需用极大量的马匹和骆驼。

八旗每一旗每一参领都有官马和官驼,每个佐领有官马而无官驼。

因军用马匹和骆驼数量极大,已成为军中一项大事,所以饲养工作极为重要。

八旗军在关外和口外有大面积的牧场,专门饲养和放牧军用马匹和骆驼。

北京八旗驻军各佐领皆有马匹,有军用马场;各参领更有骆驼饲养和放牧的场所。

因此事关系军事甚大,所以极受政府重视,设有专门饲养员担任牧养。

到了清代后期,各项定制渐趋松弛,竟有私人饲养马匹和骆驼,委托公家的饲养员在公家牧场中代为牧养。

官马官驼数量极大,私人所养的为数甚微,官牧场甚是宽阔,极少数私人驼马牧养其间是不会被发现的。

私人想这样占公家便宜,必须买通饲养员。

只要花银钱使饲养员同意,就一切万事大吉。

后来人们就说这样的饲养员吃官饭放私骆驼。

凡利用公家的便利条件而利私者,皆可用这句话。

现在这句俗话仍活在北京话中。

4.少不征南,老不扫北。

早年北京旗人皆知这句俗话。

本世纪六十年代,北京东郊的旗人仍知此语。

这句俗语纯系清代八旗兵留在北京话里的,现虽已不似从前那样通用,但在清代曾流行二百余年。

所谓“少”,指的是年轻人,“老”并非老年人,而说的是中年人。

清代军方调兵赴各地作战时,对战士年龄有所考虑。

调到南方(云南、两广等地)去作战的战士,多选中年人。

调到北方(内蒙等地)去作战的战士,多选青年人。

认为反过来是不宜的。

为什么呢?原因如下。

军队领导认为南方风气开化,才将入伍的青年战士易受诱惑,而中年战士思想不那么简单,处世有经验,不易为外界诱惑所动。

因此征南不选用青年人。

反过来看,北方气候严寒,风沙飞扬,年岁稍大的人不及小青年更耐得住。

因此,派年轻人到北方去作战为宜。

清代北京内城专住八旗人户。

有清二百数十年,发生过几次大战争,零星小战连年不断。

因此北京内城住的旗人出征频频,成为当时社会上常见常谈的事。

由此而使这句话变成了北京俗语。

它反映清代旗人的军事生活。

5.叫了王承恩啦。

明崇祯帝自缢于煤山(后称景山)。

他自杀前,曾奔出皇宫到大官宦家求援,但无人救他。

最后迫不得已而吊死在煤山,当时跟随他的只有太监王承恩一人;王承恩随同自缢身死。

北京是数代建都之地,历代政治、军事等行动也在北京话中留下痕迹。

崇祯孤立无援而自杀的事,给北京人留下深不可灭的印象,竟由此而留下俗语“叫了王承恩啦”。

意思是说人到了穷途末路了,一筹莫展了,陷入绝境了。

当然用此俗语也不一定严重到死亡降临的地步,凡说人没办法了,无计可施了,皆可用此俗语。

比如说某人办事无方,自以为是,不听别人的建议,终于办不下去了,就说“这回他可叫了王承恩啦!”或说“你早要是听人忠告,何至于弄得叫王承恩呀!”或说“别管他,早晚得叫了王承恩。

”6.官马屁股。

北京话形容人胖,特别是形容人脸胖圆了,说“成了官马屁股啦!”这句俗话来源于清代八旗养马。

八旗兵各佐领皆饲养军马,俗话称之为官马。

国家规定官马的“马银子”,就是每匹马所需的饲养费,官马的饲料由国家拨经费供给。

官马吃国家供给的草料粮豆,十分充足,所以官马肥胖。

私人养马由个人出资负担,其草料决不如官方供给的那样充足,所以私马比官马瘦得多。

马肥最突出地表现在屁股。

马一肥起来,其臀部就胖成大圆球形。

清代八旗兵在北京驻军二百数十年之久,官马肥胖的大圆屁股给北京人以深刻的印象,由此而形成这句俗语。

说人胖,常说“胖成官马屁股啦!”瞧那孩子多胖!脸都胖成官马屁股啦!”“还说他瘦哪?脸都成官马屁股啦!”7.打狼。

北京话说许多人集聚而行,常说“干什么去?打狼去呀!”为什么说许多人同行为打狼去呢?这来源于满族传统的围猎方式。

在狩猎器械落后,武器杀伤力差的条件下,满族自其先世就采取围猎的方法。

许多人列队走到适当之处,人们形成一个自大而小的圈,取包围形式,将圈内的兽类围住而打,称为围猎。

围猎只有青壮年男子参加,老弱和女子例不参与。

但打狼则全部落的人都参加,青壮年男子在前,老弱和女子在后,人人手执棍棒刀矛,齐声呐喊。

打狼必须人多,需要声势大,喊声震天,才能将狼吓住。

这种打猎的方式为满族人自关外带到北京,年深日久,给北京人以深刻的印象,形成了这句俗语。

人们看见许多人同行,常开玩笑说“你们打狼去呀!”二、几首北京童谣老北京幼年说唱的童谣中也有不少“典故”,与少数民族和地方民俗有关,并涉及政治、军事、宗教及其他方面。

兹举几首为例。

1.北京旗人家的儿童自幼就由长辈教唱:金轱辘棒烧热炕,爷爷打板儿奶奶唱,一唱唱到大天亮。

今儿个唱,明儿不唱,插上柳枝接着唱。

听了这段童谣,可以得知数点。

首先是烧热炕,炕烧热了,奶奶歌唱,爷爷打板儿,必是伴奏。

既然是一直唱到天亮,说明是在夜里唱。

今天唱过之后,明天就不唱了,等到插上柳树枝再唱。

当年老北京儿童不论旗汉,人人幼时皆熟知这段童谣。

这个童谣不是唱的,而是说的。

今溯其源,找到满族从关外带到北京来的萨玛信仰习俗。

满族承其先世女真人的萨玛信仰,入关后自皇家至于官兵家庭皆依旧俗不断跳神以求福祉。

满族各氏族皆有本氏族的萨玛,由女性担任。

凡朝祭、夕祭、背灯换索、柳树求福诸祭,皆于家中举行。

萨玛多由年长的老祖母担任,跳神时萨玛唱神歌,众人打板如伴奏一般。

这个童谣的内容就是冬天晚上烧好了热炕,举行背灯祭,奶奶唱神歌跳神,爷爷打板。

今天唱完了,明天不唱,等到“插上柳枝”再接着唱。

所谓插上柳枝就是举行柳树枝求福,目的是求佛多妈妈(fodo mama)保佑孩子们。

求福祭时,采来柳树枝插好,用索绳将柳树枝与神板连结起来,给孩子们换新索,换下的旧索放在西墙上挂着的“妈妈口袋”里。

童谣说插上柳树枝求福换索时接着唱。

满人入关将这个旧俗带到北京,沿之而行。

至道光时代,民间因费用问题,杀猪祭神难以负担,祭祀次数渐减,但仍在一年举行数次,至少三次。

完颜氏麟庆在《鸿雪因缘图记》“五福祭神”一文中说,那时其家祭祀是“乐陈而不作”。

乐虽不作,但萨玛仍跳神歌唱。

这段童谣的来源与民俗、宗教等诸多方面直接相关。

虽仅几句,但内容丰富,甚有研究价值。

近年研究满族萨玛教者颇不乏人,写了不少文章,然其内容大多雷同。

其实乾隆时编了一部《钦定满洲祭神祭天典礼》,所述翔实,再作泛泛之论,已无必要。

倒是这段童谣道出了事物的真像。

2.旧时老北京家的孩子们常常双双对立,每人先自己一拍手,然后二人对拍手,同时连说带唱这么一段童谣:(说)打花巴掌的(读dei,阴平),正月正,老太太抽烟看花灯。

(唱)烧着香儿捻纸捻儿呀,茉莉茉莉花儿啊。

江西腊呀,霭杭尖啊!茉莉茉莉花儿啊。

(说)打花巴掌的,二月二……这个童谣是老北京的创作,是旗人的作品。

正月看花灯是京俗,并非满俗。

女真人进入辽沈一带以前居于故土时,根本没有过新年之俗,过年过节是后来向汉族人学来的。

满人进关后,以陈汉军人为媒介而大量吸取汉俗,才懂得看花灯。

烧香和捻纸捻儿只表明老北京家老太太的悠闲生活。

捻纸捻儿是为了吸水烟,水烟袋要用纸捻儿燃点。

荣莉和江西腊都是花卉名称,无可论之处。

“霭杭尖儿”是什么呢?这个词不见经传,无典故,无出处,查遍词书也难寻到。

早年的老北京懂得它。

到现在,真正懂得这个词的恐怕剩不下几个人了,剩下的那几个人不会年在七旬以下。

要弄懂“霭杭”二字,只有到满语里查找。

现存的满语词典很多,有中国人编的也有外国人编的,编纂的时代自清康熙年间至本世纪(20世纪)。

中国人编的有《清文鉴》、《清文汇书》及其他数种,外国人编的有《满和词典》、《满俄词典》及其他数种。

这些满语词典中都有一个词aigan,其释义是“练习射箭用的靶”。

但是根据这许多词典一致的拼写法aigan,读音应是“霭干”,而绝拼不出“霭杭”这个音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