郴州地区传统聚落景观资源的乡村旅游开发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31卷第2期2010年4月
衡阳师范学院学报
Journal of Hengyang Normal University
No.2Vol.31
Apr12010
郴州地区传统聚落景观资源的乡村旅游开发研究
杨载田112,方煜锋1,刘天Ø1
(11衡阳师范学院资源环境与旅游管理系;
21湖南科技经贸职业学院经济管理学院湖南衡阳 421008)
摘 要:在特殊的历史地理环境背景条件下,郴州地区成为了中国传统聚落相对集中而又保存较好的地区之一。其聚落景观的乡村旅游价值突出,开发利用条件较好,具备发展乡村旅游的特有优势。为此,必须做大做强;科学规划,有序发展,创造品牌;重视资源环境保护,实现其传统聚落型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郴州;传统聚落景观;乡村旅游
中图分类号:F5901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20313(2010)022*******
2009年12月,《国务院关于加快旅游业发展的意见》(国发[2009]41号)提出:“要实施乡村富民工程,建设特色景观村镇。”2010年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的若干意见》(中发[2010]1号)又提出:“要积极发展休闲农业、乡村旅游。”有感于党中央、国务院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以及彻底解决中国“三农”问题的决心和对乡村旅游、休闲农业的高度关注,特就郴州地区(以下简称郴州)的传统聚落景观资源开发及其特色村镇景观型乡村旅游与休闲农业的发展进行初步研究。
11郴州传统聚落景观形成的历史地理环境背景传统聚落景观有乡村和城市之别,这里仅指乡村的古村、古镇及其古民居,可称为乡村传统聚落景观。郴州的乡村传统聚落景观自有其形成发展的特有背景。
111 有限而艰险的生存空间
郴州位于湘粤赣边山区,东境有罗霄山脉纵贯,南境有南岭山脉横卧,西北境有低山丘陵连绵,地势自东南向西北倾斜,大部分地区地大山深,险阻重重。居住着瑶、苗、畲等少数民族先民“蛮夷”、“蛮僚”或“山都木客”,以山伐鱼猎为业[1]。只有一些面积不大的山间盆地和河谷平原有汉族先民的农业活动,被称为“山区盆地农业经济”。
全境位于南亚热带到中亚热带的过度位置上,属亚热带湿润山地气候,全年大部分时间温热湿润,以致各种疾病滋生蔓延,是历史上有名的瘴疠之区,流传着“船到郴州止,马到郴州死,人到郴州打摆子(疟疾)”的民谣。同时,区境东南部山区为暴雨多发地区,常常引发严重的山洪地质灾害。由于南岭山脉焚风效用的影响而形成的夏秋干热天气;冬季又造成南下冷空气流的停滞堆积而引发严寒冰冻灾害[2]。在古代生产力水平极其低下条件下,使得人类的生存空间不仅有限,而且十分艰险,使其社会经济发展长期缓慢,人烟相对稀少。
112 各式各类移民的持续迁聚
被统治阶级视为边远荒蛮的郴州南岭山区,一方面是其攻略之地,如秦始皇为“略取南越陆梁
收稿日期:2010201224
基金项目:湖南省人文地理重点建设学科项目;衡阳市社科规划项目(2009D19)成果。
作者简介:杨载田(1947—),男,湖南益阳人,教授,从事人文地理教学与区域旅游经济发展研究。
54
地,以谪徙民五十万戍五岭,与越杂处”(《资治通鉴》卷七);明代,为防患“匪乱”,封广安所为军营,设“千户”子孙世袭,正千户范海通等,领军1114名守桂阳郡,即明代洪武年间在南岭山区广设卫所,施行军屯、民屯,至今的郴州南岭地区还有“鲁庄”、“官庄”等屯垦地名。另一方面这里又是贬官流放之处,宋代著名词人秦少游被贬郴州即为典型例证。这使得军人、文人成为了古代开发和经营郴州的生力军。
多灾多难的广大民众,为逃避战乱和灾荒的困境,更是“明知征途有艰险,越是艰险越向前”。不远千里迁聚郴州的先民大至来源于三方面的移民,一是自晋代至宋代先后出现的“永嘉之乱”、“安史之乱”、“靖康之难”等中原战乱所引发的中原汉人大规模举族南迁活动,致使南岭山区出现了“高山绝壑,耒耕已满”(《新唐书・地理志》);“湘赣闽广,西北流寓之人扁满”(陆游《鸡肋篇》)的移民盛观[3]。二是明清时期,居住于湘西五陵五溪蛮地区的瑶苗先民在中央王朝的追杀下,大规模南下再向西移入贵州、云南地区;一部分向东移入包括郴州在内的南岭山区[4]。三是闽粤赣边客家中心区客家人的扩散迁移。据研究,客家人扩散到了全国9省(区)和世界上85个国家[5]。而郴州即为首迁之地,乃至今日的汝城、桂东、资兴、安仁等地是以客家方言为主区;而宜章、临武、嘉禾、桂阳等地却为西南官话区[6],区境内还有湘语方言、广府方言等。从而,为郴州传统聚落景观的生成提供了特有历史和移民背景。
113 多元文化的长期融合
在中国的宏观交通区位上,郴州正好位于中央王朝通向岭南主干道的“衡州———韶关道”和联结闽赣云贵的“南岭大道”十字路口。被称为“游圣”的明代旅游家徐霞客从九嶷山至宜章道中便描述其路况“乔松荫之,取道于中,三里一亭,可卧可憩,不知行役之苦也”[7];地方志也记载“昔郡跨嶺,通南之珍”(《桂阳直隶州志》);“属邑兴宁(今资兴)、桂阳(今汝城)、桂东,远而江西吉赣往来必经之地,商旅辐轴,担负络绎”(《万历郴州志》)。足见古代郴州对外联系较为
方便。
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强大的楚国就将先进的荆楚文化播扬到了郴州地区;秦汉时期与越杂处的汉民又带来了先进的铁农具;唐代,移民带来江淮地区旱粮种植上山的畲田技术,并出现了“潭(长沙)、桂(郴州)、衡阳必多积谷,关辅汲汲,只缘兵粮漕引”(《旧唐书・刘晏传》)盛况;宋代从江浙引入稻作梯田、塘田技术使高产稻作上山;明清时期从闽地引入玉米、甘薯等高产旱地粮食作物[8],加上清代康乾盛世之时的盐矿之利,使郴州一跃成为富饶之大州。从而,促进各种文化的汇聚和发展融合,为传统聚落景观的孕育提供了一片沃土。
21郴州传统聚落景观的乡村旅游价值分析构成乡村旅游资源的主要内容,一是乡村自然环境和自然景观;二是乡村经济景观;三是聚落景观;四是乡村文化景观,而其核心和看点、亮点则是乡村聚落景观[7]。郴州乡村旅游资源丰富多彩,而其最大特色和优势是乡村传统聚落景观,即古村、古镇、古民居。对其进行乡村旅游价值评价,既要看它本身的价值,即其美学观赏、历史文化、科学考察价值和功能,规模和组合状况等;又要看其开发利用条件,如区位交通条件、社会经济环境等[9]。
211 古村古镇的数量丰富,类型多样,个体规模大
据郴州文物部门最近的普查统计资料显示,全地区现保存有传统聚落景观200余处,保存较为完整的有38处,如表1。
表1 郴州传统聚落景观资源分布一览表
县市区乡村古聚落名称
苏仙区 岗脚村、廖家湾村。
北湖区
村头村、陂副村、吴山村、铜坑湖村、小埠
古村。
资兴市 柏树古村、大岸盈古民居。
桂阳县 阳山村、许家村、魏家村、三阳村。
嘉禾县 广发村、乐塘、雷公井、水边。
临武县 石灰窑村、唐家村、上乔古村、郭家村。
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