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与质量管理学》资料整理_53350复习进程

合集下载

食品安全管理复习资料

食品安全管理复习资料

一、食品生物性污染&食品安全食品安全:食品(食物)的种植、养殖、加工、包装、贮藏、运输、销售、消费等活动符合国家强制标准和要求,不存在可能损害或威胁人体健康的有毒有害物质以导致消费者病亡或者危及消费者及其后代的隐患。

食品安全学的研究内容1、食品中可能存在的有害因素的种类、来源、性质、作用、含量水平、监测管理以及预防措施2、各类食品的主要卫生问题、食品加工技术存在的卫生问题及其防控措施;3、食源性疾病及食品安全评价体系的建立,特别是食物中毒及其预防措施的建立;4、食品安全监督管理措施的建立和实施等二、化学性污染&食品安全食品污染(food pollution),是指食物中原来含有或者加工时人为添加的生物性或化学性物质,其共同特点是对人体健康有急性或慢性的危害(世界卫生组织定义)。

食品腐败变质的原因:①微生物作用微生物生长发育过程中可以产生酶能分解蛋白质的微生物能分解碳水化合物的微生物能分解脂肪的微生物(细菌:蛋白质、脂肪。

酵母:高浓度的糖、食盐和酒精。

霉菌:粮食、蔬菜和水果②食品本身的组成和性质食品中的各种酶食品营养成分食品的pH值食品的水分活度食品的渗透压③环境条件的影响温度、相对湿度、氧、光线、破损食品腐败变质的化学过程与鉴定指标①蛋白质的变化在相应酶的作用下再经脱氨、脱羧和联合反应,分解产生具有食品腐败特征的低分子物质。

鉴定指标:感官指标化学指标:挥发性盐基总氮(TVBN)、二甲胺与三甲胺、K值(K≤20%说明鱼体绝对新鲜,K ≥40%表明鱼体开始有腐败迹象。

)微生物指标物理指标:相对密度、折光率电导率、旋光度、黏度②脂肪的变化:起始反应、传播反应、终止反应鉴定指标:感官指标化学指标:酸价、过氧化值、羰基价、碘价微生物指标物理指标:相对密度、折光率电导率、旋光度、黏度③碳水化合物的变化化学指标:糖、醇、酸、醛、酮含量、二氧化碳含量食品的腐败变质的危害和控制措施(1)食品的腐败变质的危害产生厌恶感营养和食用价值降低诱发食物中毒或潜在危害传播人畜共患病(2)食品的腐败变质的控制措施1提高食品的安全性:热处理、低温保藏、辐照、化学消毒、高压技术2控制污染,即防止微生物生长或产生毒素:温度(冷持、热持)、pH(酸化、发酵)、水分活度(盐腌、糖渍、干燥、冷冻)、防腐剂(杀菌素、亚硝酸盐)3预防(二次)污染:包装技术、设备消毒、食品加工设备的卫生设计真菌及其毒素的污染与食品安全真菌毒素一般分为:霉菌毒素和蘑菇毒素霉菌毒素:肝脏毒、肾脏毒、神经毒、细胞毒及性激素样有害元素污染食品的共同特点是:具有强的蓄积性;具有生物富集作用;有害元素产生危害多长效性和慢性的。

食品质量管理学复习参考资料

食品质量管理学复习参考资料

食品质量管理学复习参考资料1.组织:职责、权限和相互关系得到安排的一组人员及设施。

2.质量管理体系:在质量方面指挥和控制组织的管理体系。

3.过程方法:过程方法实际上是对过程网络的一种管理办法,它要求组织系统地识别并管理所采用的过程以及过程的相互作用。

过程方法的一个重点是过程需要策划,另一个重点是过程需要评价。

4.质量损失:指产品在整个生命周期过程中,由于质量不满足规定的要求,对生产者、使用者和社会所造成的全部损失之和。

5.5m1e分析法:①人(man):操作者对质量的认识、技术熟练程度、身体状况等;②机器(machine):机器设备、工夹具的精度和维护保养状况等;③材料(material):材料的成分、物理性能和化学性能等;④方法(method):这里包括加工工艺、工装选择、操作规程等;⑤测量(measurement):测量时采取的方法是否标准、正确;⑥环境(environment):工作地的温度、湿度、照明和清洁条件等。

6.质量信息系统及其构成:①质量信息系统是为达到规定的质量目标,有一定的人员、组织、设备和软件组成,按照规定的程序和要求进行质量信息的收集、加工处理、储存、反馈与交换,以支持和控制质量管理活动有效运行的有机整体。

②构成:各级信息管理组织、硬件设备和技术软件、信息源、信息流。

7.信息流:为满足质量管理对信息的要求以信息载体为媒介所形成的信息流程。

8.缺陷水平:是指供人食用的食品中对健康无危害的、天然的、不可避免的缺陷程度。

9.质量:iso900-2000定义为“一组固有特性满足要求的程度”;iso8402-1994定义为“质量是某一产品(或活动、过程、组织或个人)能满足明确和隐含需求的能力的有关特征的总和”。

10.全面质量:不仅指最终的产品,同时包括与产品相关的一切过程的质量,涵盖产品的整个寿命周期,具体包括了工作质量、服务质量、信息质量、过程质量、部门质量、人员质量、系统质量、公司质量及目标质量等。

食品质量与安全管理期末复习考点总结概要汇编

食品质量与安全管理期末复习考点总结概要汇编

食品质量与安全管理期末复习考点总结第一章绪论1、名词解释:质量:反应实体满足明确和隐含需要的能力的特性之总和。

质量特性:指产品具有的满足用户特定需要(明确或隐含)、能体现产品使用价值、有助于区分和识别产品、可以描述或可以度量的基本属性。

质量方针:由本组织管理层正式发布的该组织总的质量宗旨和质量方向。

质量管理:指确定质量方针、目标和职责并在质量体系中通过质量策划、质量控制、质量保证和质量改进等活动使其实施的全部管理职能的所有活动。

质量控制:为达到质量要求所采取的作业技术和活动。

质量体系:为实施质量管理所需的组织结构、程序、过程和资源。

TQM:全面质量管理零缺陷质量管理:所有生产过程都以零缺陷为质量标准2、简述两种质量观的主要特点。

1.符合性质量关:认为符合设计标准,就应该视为优质。

2.用户型质量观:质量就是适用性,产品的质量最终体现在他的使用价值上。

3、请述质量管理的发展历程。

(1)操作者的质量管理;(2)工长和领班的质量管理;(3)检验员质量管理阶段;(4)统计质量控制阶段;(5)全面质量管理阶段。

4、请述企业质量管理的基础工作。

①建立质量责任制②开展标准化工作③开展质量培训工作④开展计量管理工作⑤开展质量信息管理工作5、简述戴明质量圆环的主要内容。

把关联产品质量的活动分为调查、设计、制造、销售4个环节,4个环节构成一个圆环,无始无终,把品质第一和品质责任感的观念不断贯彻其中,以此改善工艺和装备,提高产品品质,促进企业的进步和发展。

6、简述朱兰质量螺旋模型及其特点。

模型三部曲:质量计划、质量控制、质量改进四个主要观点:产品质量形成的全过程包括13个环节;产品质量的提高和发展的过程是一个循环往复过程(螺旋上升—朱兰质量螺旋);产品质量的形成过程中人是最重要、最具能动性的因素,所以质量管理不是以物为主体,而是以人为主体的管理;质量系统是一个与外部环境保持密切联系的开放系统,在市场调研、原材料采购、销售、销后服务等环节与社会保持着紧密联系。

食品质量与安全复习材料

食品质量与安全复习材料

食品质量与安全复习材料在我国食品安全有两方面含义,一是有充足的食物数量保障,二是食品中有危害物质影响人体健康的公共卫生问题。

1.CAC的主要职能或作用1.1保护消费者健康和确保公正的食品贸易;1.2促进国际组织、政府和非政府机构在制定食品标准方面的协调一致;1.3通过或与适宜的组织一起决定、发起和指导食品标准的制定工作;1.4解决将那些由其他组织制定的国际标准纳入CAC标准体系;1.5修订已出版的标准2.我国现有与食品安全相关的法律《食品安全法》、《产品质量法》、《农业法》、《动物防疫法》3.食品生产实施市场准入制度——QS认证对食品生产企业实施生产许可证制度;对企业生产的食品实施强制检验制度;对实施食品生产许可制度的食品实行质量安全市场准入标志制度。

2005年底完成所有28类产品的QS认证。

背景资料:大米、小麦粉、食用植物油、酱油、食醋、肉制品、乳制品、饮料、调味品(味精、糖)、方便面、饼干、罐头、冷冻饮品、速冷面米食品、膨化食品、茶叶、糖果制品、啤酒、葡萄酒及果酒、黄酒、酱腌菜、蜜饯、炒货食品、蛋制品、可可制品、焙炒咖啡、水产加工品、淀粉及淀粉制品。

4.我国食品安全存在的主要问题:微生物的污染食源性疾病食品源头污染问题突出食品流通领域污染严重食品工业整体发展水平低新技术、新工艺、新资源的安全性问题食品安全的科技瓶颈食品安全监管(1)对加工环境、厂房设施与结构的规范性要求。

(2)对加工设备与器具的规范性要求。

(3)对加工过程中用水的规范性要求。

(4)对原辅材料管理的规范性要求。

(5)对生产管理(加工、包装、消毒、标签、贮运等环节)的规范性要求。

(6)对成品管理与实验室检测的规范性要求。

(7)对企业卫生设施的规范性要求。

(8)对卫生和食品安全控制的规范性要求。

(9)对人员卫生管理的规范性要求等。

A、出口食品企业GMP: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颁布《出口食品生产企业卫生注册登记管理规定》B、食品生产卫生规范:至今卫生部共发布20个国标GMP,其中含有1个通用GMP和19个专用GMP,并作为强制性标准予以发布。

(完整版)《食品安全与质量管理学》资料整理_53350

(完整版)《食品安全与质量管理学》资料整理_53350

(完整版)《⾷品安全与质量管理学》资料整理_53350第⼀章绪论⾷品质量:⾷品满⾜规定或潜在要求的特征和特性总和。

(《⾷品⼯业基本术语》)⾷品质量特性:⾷⽤特性;内在特性;时间性;营养特性;感官特性;卫⽣安全性。

⾷品质量管理:对确定和达到⾷品质量要求所必需的全部职能和活动。

(《⾷品⼯业基本术语》)⾷品安全:指⾷品⽆毒、⽆害,符合应当有的营养要求,对⼈体健康不造成任何急性、亚急性或者慢性危害。

(《中华⼈民共和国⾷品安全法》)⾷品卫⽣:为确保⾷品安全性和适合性在⾷品链的所有阶段必须采取的⼀切条件和措施。

(WTO,《加强国家级⾷品安全性计划指南》)⾷品质量、⾷品安全、⾷品卫⽣的关系⾷品质量特性中安全性是⾸位的。

⾷品安全属政府强制范畴,⾷品质量属政府倡导范畴、具有商业选择性。

⾷品质量管理和⾷品安全控制相⽐⽽⾔,前者更关注“管理”,后者更关注“技术”。

⾷品安全和⾷品卫⽣有所区别⼆者侧重点不同。

⾷品卫⽣注重的是⾷物的表⾯现象和外部环境。

⾷品安全指的是⾷品⽆毒⽆害,深⼊到⾷品内在的安全因素。

⾷品安全是结果安全和过程安全的完整统⼀。

⾷品卫⽣虽然也包含上述两项内容,但更侧重于过程安全。

⾷品卫⽣与⾷品安全之间有⼀定的因果逻辑关系。

不卫⽣的⾷品⽣产和加⼯⽅式、不卫⽣的饮⾷习惯,必然会成为⾷品安全的隐患,甚⾄造成严重的⾷品安全问题。

第⼆章⾷品安全危害及其控制影响⾷品微⽣物⽣长的主要因素(1)⾷品内在因素营养成分碳源氮源维⽣素及相关⽣长因⼦矿物质⽔分活度⼀般⽽⾔,细菌是微⽣物中要求⽔分活度最⾼的,霉菌要求最低,⽽酵母处于中间。

a W为0.85时被认为是病原微⽣物⽣长的安全界限;a W在0.6以下的⾷品,不需要冷藏,有较长的货架期。

pH值绝⼤多数微⽣物在pH7.0左右⽣长得最好。

酵母能在酸性环境中⽣长;霉菌能耐受较宽的pH范围,但是在酸性条件中⽣长得更好;细菌通常喜好近中性。

氧化—还原电势需氧微⽣物在较⾼的ORP时⽣长更快;微好氧菌在略还原的ORP条件下⽣长;厌氧菌的⽣长则需要较低的ORP。

食品质量与安全管理期末复习考点总结概要

食品质量与安全管理期末复习考点总结概要

食品质量与安全管理期末复习考点总结第一章绪论1、名词解释:质量:反应实体满足明确和隐含需要的能力的特性之总和。

质量特性: 指产品具有的满足用户特定需要(明确或隐含)、能体现产品使用价值、有助于区分和识别产品、可以描述或可以度量的基本属性。

质量方针:由本组织管理层正式发布的该组织总的质量宗旨和质量方向。

质量管理:指确定质量方针、目标和职责并在质量体系中通过质量策划、质量控制、质量保证和质量改进等活动使其实施的全部管理职能的所有活动。

质量控制:为达到质量要求所采取的作业技术和活动.质量体系:为实施质量管理所需的组织结构、程序、过程和资源。

TQM:全面质量管理零缺陷质量管理:所有生产过程都以零缺陷为质量标准2、简述两种质量观的主要特点。

1.符合性质量关:认为符合设计标准,就应该视为优质。

2.用户型质量观:质量就是适用性,产品的质量最终体现在他的使用价值上。

3、请述质量管理的发展历程.(1)操作者的质量管理;(2)工长和领班的质量管理;(3)检验员质量管理阶段;(4)统计质量控制阶段;(5)全面质量管理阶段。

4、请述企业质量管理的基础工作.①建立质量责任制②开展标准化工作③开展质量培训工作④开展计量管理工作⑤开展质量信息管理工作5、简述戴明质量圆环的主要内容。

把关联产品质量的活动分为调查、设计、制造、销售4个环节,4个环节构成一个圆环,无始无终,把品质第一和品质责任感的观念不断贯彻其中,以此改善工艺和装备,提高产品品质,促进企业的进步和发展。

6、简述朱兰质量螺旋模型及其特点。

模型三部曲:质量计划、质量控制、质量改进四个主要观点:➢产品质量形成的全过程包括13个环节;➢产品质量的提高和发展的过程是一个循环往复过程(螺旋上升—朱兰质量螺旋);➢产品质量的形成过程中人是最重要、最具能动性的因素,所以质量管理不是以物为主体,而是以人为主体的管理;➢质量系统是一个与外部环境保持密切联系的开放系统,在市场调研、原材料采购、销售、销后服务等环节与社会保持着紧密联系。

食品安全与质量管理培训资料汇总

食品安全与质量管理培训资料汇总

05
产品检验与放行流程规范 化操作
产品检验项目设置及依据标准
检验项目设置
根据产品特性和食品安全标准,设置包括感官、理化、微生物等在内的检验项目 。
依据标准
参照国家食品安全标准、行业标准以及企业内控标准,确保检验项目的全面性和 准确性。
检验仪器设备使用和维护保养要求
使用要求
检验人员需熟悉仪器设备的性能、操作规程和注意事项,确 保正确使用。
关键控制点(CCP)确定和监控方法
确定关键控制点
根据生产工艺流程和产品特点, 分析可能影响食品安全的环节和 因素,确定关键控制点(CCP)

定期进行验证和评估
针对每个关键控制点,制定具体 的监控计划和标准,明确监控项 目、方法、频次和限值等要求。
制定监控计划和标准
按照监控计划和标准,对关键控 制点进行实时监控,并记录监控 结果。如发现异常情况,应立即 采取措施进行处置。
质量管理体系原则
包括以顾客为中心、领导作用、 全员参与、过程方法、系统方法 、持续改进、基于事实的决策方 法、与供方互利的关系等。
ISO22000等标准解读与应用
01
ISO22000标准概述
ISO22000是食品安全管理体系的国际标准,旨在确保食品链中的食品
安全。
02
ISO22000标准核心内容
包括食品安全政策、食品安全管理体系的要求、资源管理、过程控制、
便于清洁和维护
提供符合卫生标准的生产环境和劳动条件 ,设置必要的通风、照明、消防等设施, 确保员工健康和安全。
车间布局应简洁明了,易于清洁和维护,有 利于减少卫生死角和降低清洁难度。
生产设备设施维护保养制度执行
建立设备档案,制定维护计划

食品质量与安全管理复习要点

食品质量与安全管理复习要点

第一章绪论质量:是“反应实体满足明确和隐含需要的能力的特性之总和”。

质量特性:是指产品所具有的满足用户特定(明确和隐含的)需要的,能体现产品使用价值的,有助于区分和识别产品的,可以描述或可以度量的基本属性。

质量观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生产力的发展而演变,可分为符合型质量观和用户型质量观。

质量管理:是“确定质量方针、目标和职责并在质量体系中通过诸如质量策划、质量控制、质量保证和质量改进使其实施的全部管理职能的所有活动”。

质量方针:是指“由本组织管理层正式发布的该组织的总的质量宗旨和质量方向”。

全面质量管理的基本特点:①以质量为核心的管理科学。

全面质量管理是研究质量、维持质、量和改进质量的有效体系和管理途径。

②以质量第一和用户第一原则为指导思想,以顾客满意作为经营者对产品和服务质量的最终要求,以对市场和用户的适用性标准取代传统的符合性标准,是市场经济的产物。

③以全员参与为基础。

质量管理涉及5大因素:人、机器、原料、方法和环境④全面质量管理的经济性就体现在兼顾用户、本组织成员及社会三方面的利益,强调在最经济的水平上为用户提供满足其需要的产品和服务,在使顾客受益的同时本组织成员及社会方面的利益也得到照顾。

⑤全面质量管理学说只提出了一般的理论,各国应根据本国实际情况,考虑本民族文化特色,提出实用可操作的具体方法,逐步推广实施。

PDCA循环的4个阶段:计划阶段,执行阶段,检查阶段,总结阶段。

食品质量:是反映食品满足感官、营养和安全明确需要的和隐含需要的能力的特性之总和。

食品质量与安全管理的特殊性:①在空间和时间上具有广泛性。

在空间上包括从农田到餐桌的一系列环节的各种环境;在时间上包括三个主要的时间段:原料生产阶段、加工阶段和消费阶段,其中原料生产阶段时间特别长。

②食品质量与安全管理的对象具有复杂性。

食品原料包括植物、动物、微生物等,且大多为具有生命机能的生物体,要控制适当的环境条件(如温度、PH 值)以保持其鲜活和可利用状态。

食品安全与质量控制-复习资料

食品安全与质量控制-复习资料

食品安全与质量控制-复习资料一、食品安全1.1 食品安全意义食品安全是指通过一定措施保障食品不受大气、水、土壤、化学物质、生物体、制造和加工过程等可能导致食品带有潜在的有害物质,并能保障人群的需要和要求,最终使食品在人类的健康和生活水平方面发挥好的作用。

1.2 食品污染类型与预防措施1.2.1 生物污染生物污染常由微生物引起,包括细菌、病毒、真菌和寄生虫等。

预防措施包括•保证环境清洁卫生;•灭菌处理;•控制生物污染源。

1.2.2 物理污染物理污染包括异物飞进、灰尘、毛发、昆虫、玻璃等。

预防措施包括•异物排挤设备;•相应防护措施;•确保生产场地卫生清洁。

1.2.3 化学污染化学污染是指人为因素导致的食品中带有各种有害化合物。

预防措施包括•使用合格原材料;•防止使用过期、不适当的添加剂;•管理过程从选料、生产调控到成品检测等各个环节。

1.3 食品安全标准控制食品安全主要依靠监督和管理标准,食品标准可归为三类:•定性标准;•定量标准;•技术标准。

1.4 食品安全个体与社会责任食品安全问题中,消费者是最小的环节,从生产环节开始的仍旧是最重视问题的唯一强大保障。

除生产环节外,政府、商家等各方都需要有对食品安全的生态环境以及责任态度。

二、食品质量控制2.1 食品质量管理食品质量管理是指对食品质量所包含的各种系统管理方式进行操作、调漂等。

质量管理包括原物料质量控制、制造工艺控制、及品检、稳定绿色产品监控、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等。

2.2 食品质量指标食品质量指标是评价食品质量的准则,可归为生理和化学指标。

生理指标包括口感、色泽、香气、口感、纹理、嗅觉;化学指标包括重金属、农药、微生物等。

2.3 食品加工与保鲜食品加工和保鲜措施是在生产环节做好生产环节,达到食品保质和产品质量保障的最好方案。

2.4 质量诊断与质量控制管理对于食品生产企业而言,多点质量和管理关键是商品质量控制的基础。

质量管理与诊断包括质量标准测试,监督管理以及日常品控等等。

食品安全与质量管理学

食品安全与质量管理学
确定顾客 选择控制点 选择测量单位 设置测量 建立性能标准 测量实际性能 分析标准与实际性能的区别 采取纠正措施
质量改进:指突破原有计划从而实现前所未有的质量水平的过程。
确定改进项目 组织项目团队 发现原因 找出解决方案 证明措施的有效性 处理文化冲突 对取得的成果采取控制程序
“朱兰三部曲”中的三个步骤既有各自的目标,又相互联系。它作为 一个实现质量管理目标的成功阶梯,还需要一些鞭他条件才能有效地 施行,例如要有积极向上的领导力和环境以及对质量的有力支持 等。 没有一个相当完善的质量文化为基础,即使“朱兰三部曲”有天大的 “魔力”,也不能充分发挥它的作用,因为在复杂的企业管理中,一 个小小的因素都可能对公司的各层人员产生影响,更何况“领导力” 和“环境”等并不是可被任意忽视的小因素!
微生物污染造成的食源性疾病问题; 环境污染在一定程度上仍相当严重; 新技术、新工艺、新资源也带来了食品安全的新问题; 落后的工艺及包装运输造成污染相当严重; 掺假作伪现象; 食品安全问题已经严重影响到食品贸易。
2、食品质量管理概述
2.1食品质量
2.1.1质量的定义
美国质量管理专家戴明博士:质量是从客户的观点出发加强到产品 上的东西。
食品质量具有经济性、广义性、时效性和相对性
食品的经济性:货真价实、物美价廉、物有所值。 食品的广义性:不仅指产品质量,还包括过程质量、部门质量、体系
质量、管理质量,从农田到餐桌。 质量的时效性:随着技术水平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质量的要求
也在不断提高,各种标准也在不断地被修订。 质量的相对性:不同的人对质量的要求是不同的,因此会对同一产品
(4)服务质量:产品质量的延续。体现了一个企业对顾客的重视,是 企业形象的体系。出现质量问题能够及时跟上服务,是对产品质量的 弥补,可以挽回企业的损失和声誉。

食品质量安全与质量管理学 总结+补充

食品质量安全与质量管理学 总结+补充

食品质量安全与质量管理学第一章绪论邓老师1,食品安全的定义p2:食物中有毒、有害物质对人体健康影响的公共卫生问题(或者:对食品按其原定用途进行制作和食用时不会使消费者受害的一种担保)2,质量环p4:从最初识别需要到最终满足要求和期望的各阶段中影响质量的相互作用活动的概念模式,又称产品寿命周期。

(质量环不断循环,每经过一次循环,就意味着产品质量的一次提高)3,质量螺旋p4:产品质量的形成由市场研究、开发(研制)、设计、制定产品规格、制定工艺、采购、仪器仪表以及设备装置、生产、工序控制、检验、测试、销售、服务十三个环节组成;产品质量形成的各个环节环环相扣,周而复始,不断循环上升4,朱兰三部曲p4:质量管理由质量策划、质量控制和质量改进三个相互联系的阶段所构成的一个逻辑过程,每个阶段都有其关注的目标和实现目标的相应手段第三章良好操作规程(GMP) 毛老师1,GMP概念P28:既良好操作规范,是一种特别注重在生产过程中实施对产品质量与卫生安全的自主性管理制度。

要求食品生产企业应具备良好的生产设备,合理的生产过程,完善的质量管理和严格的检测系统,确保最终产品的质量符合法规要求2,GMP管理有四个关键要素:1)由合适的人员来生产与管理2)选用良好的原材料3)采用规范的厂房及机器设备4)采用适当的工艺第四章卫生标准操作程序SSOP 毛老师1,SSOP 含义P41:卫生标准操作程序的简称,是食品加工厂为达到GMP所规定的要求,确保加工过程中消除不良因素,使其加工的食品符合卫生要求而制定的,用于指导食品加工过程中如何实施清洗、消毒和卫生保持的作业性文件。

也是食品企业为了满足食品安全的要求,在卫生环境和加工过程等方面所需实施的具体程序,是实施HACCP的前提条件2,SSOP体系的基本内容P41(1)用于接触食品或食品接触面的水,或用于制冰的水的安全(2)与食品接触的表面的卫生状况和清洁程度,包括工器具、设备、手套和工作服(3)防止发生食品与不洁物、食品与包装材料、人流和物流、高清洁区的食品与低清洁区的食品、生食与熟食之间的交叉污染(4)手的清洗消毒设施以及卫生间设施的维护(5)保护食品、食品包装材料和食品接触面免受润滑剂、燃油、杀虫剂、清洗剂、消毒剂、冷凝水、涂料、铁锈和其它化学、物力和生物性外来杂质的污染(6)有毒化学物质的正确标志、储存和使用(7)直接或间接接触食品的职工健康情况的控制(8)害虫的控制(防虫、灭虫、防鼠、灭鼠)第五章危害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 HACCP 毛老师1,HACCP含义P54:危害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的缩写,是对可能发生在食品加工环节中的危害进行评估,进而采取控制的一种预防性的食品安全控制体系,HACCP是对原料、各生产工序中影响产品安全的各种因素进行分析,确定加工过程中的关键环节,建立并完善监控程序和监控标准,采取有效的纠正措施,将危害预防、消除或降低到消费者可接受水平,以确保食品加工者能为消费者提供更安全的食品2,HACCP的原理P551)进行危害分析(HA)2)确定关键控制点(CCP)3)建立关键限值(CL)4)关键控制点的监控5)建立当关键控制点失去控制时应采取的纠偏措施(CA)6)建立确认HACCP系统有效运行的验证程序(V)7)建立有关上述原则及其应用的必要程序和记录(R)注解:老师在说的时候有提说我们应该知道下面3-6点的意思3,危害分析(Hazard Analysis):指收集和评估有关的危害以及导致这些危害存在的资料,以确定哪些危害对食品安全有重要影响因而需要在HACCP计划中予以解决的过程4,关键控制点(CCP)是指通过实施预防或控制措施,能够消除、预防或最大限度地降低在特定的食品生产过程中的危害,使每一个CCP所产生的危害经过控制得以防止发生、消除危害或降至可接受水平(书本定义:是食品安全危害能被有效控制的某个点、步骤或工序。

食品安全学复习资料

食品安全学复习资料

食品安全学第一章绪论食品质量:(食品中)一组固有特性满足要求的程度。

食品安全:对食品按其原定用途进行制作或食用时不会使消费者健康受到损害的一种担保。

食品卫生:为了确保食品安全性和适用性在食物链的所有阶段必须采取的一切条件和措施。

与食品卫生相比,食品安全更强调食品标签的真实全面和准确,更强调食品的认证和商标管理,更注重食品使用方法的特殊性,更关注个体的差异。

食品的安全性:食品中不应含有可能损害或威胁人体健康的有毒、有害物质或因素,从而导致消费者急性或慢性毒害或感染疾病,或产生危及消费者及其后代健康的隐患。

毒性:物质在任何条件下对有机体产生任何种类(慢性或急性)损害或伤害的一种能力。

(包括三致作用,即致畸性、致突变、致癌)绝对安全:是指确保不可能因食用某种食品而危及健康或造成伤害的一种承诺,也就是食品应绝对没有风险。

相对安全:一种食物成分在合理食用方式和正常食量的情况下,不会导致对健康损害的实际确定性。

食品质量控制: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HACCP) 为实施HACCP体系提供基础的操作规范,包括良好生产规范(GMP)和卫生标准操作程序(SSOP)等。

食品安全的发展趋势:①生物性污染呈现新旧交替和旧病复发的趋势②化学性污染呈现扩大和日益严重的趋势③不良的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带来新的不安全因素④新型食品的安全性问题⑤食品安全监管体制的落后。

食品安全问题产生的原因:环境污染、化学物质应用、生物性污染、天然有毒有害物质、膳食结构、食品包装材料、容器、非热杀菌、转基因无公害食品:是指在良好的生态环境条件下,生产过程符合一定的生产技术操作规程,生产的产品不受农药、重金属等有毒、有害物质污染,或将有毒、有害物质控制在安全允许范围内所加工的产品。

绿色食品:生态环境符合国家规定标准的产地,生产过程中不使用任何有害化学合成物质,或在生产过程中限定使用允许的化学合成物质,按特定的生产操作规程生产、加工,产品质量及包装经检测符合特定标准的产品。

食品安全与质量控制-复习资料

食品安全与质量控制-复习资料

1.食品质量控制2.标准3.转基因食品4.食品安全5. 防腐剂1.为达到质量要求所采取的作业技术和活动。

2.为在一定的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对活动或其结果规定共同的和重复使用的规则、导则或特性的文件。

3.指利用DNA重组技术将供体基因植入受体生物后生产的食品原料、成品及食品添加剂等。

4.对食品按其原定用途进行制作和食用时不会对消费者受害的一种担保。

5.一类对微生物具有杀灭、抑制生长作用的食品添加剂。

1.标准化2.质量认证3.食源性疾病4.关键控制点5.LD1.为在一定的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对实际的或潜在的问题制定共同的和重复使用的规则的活动。

2.质量认证是第三方根据程序对产品、过程和服务是否符合规定的要求所给予的书面保证。

3.摄食进入人体内的各种致病因子引起的通常具有感染性质和中毒性质的一类疾病。

4.指加工工序中一旦失控则有可能对人体健康产生不可忽视的危害的环节.5.某种外源化学物能引起机体死亡的剂量。

1.质量就是产品的性,亦即产品在使用中能成功地适合用户目的的程度。

2.标准的本质属性是一种。

3.我国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的等效程度的划分原则有采用、采用和采用.4.目前,在世界各国已取得广泛认可,并正在逐步推广应用的食品质量管理体系包括:体系、体系和体系. 5.是至今已知的细菌毒素中毒性最强的一种。

6.大米国家标准规定:各项大米均按进行等级划分。

7.氟在人体内的积累引起的典型疾病是和. 8.剂量—反应曲线的基本类型有:、、。

9.碳酸饮料的变味一般是由引起的。

10.生产果蔬汁饮料时,为提高果蔬的出汁率,可采用处理和加等进行处理。

11.乳的酸度通常指中和ml乳所需0。

1N NAOH的体积。

12.评价奶粉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是和。

13.用于改善乳化体各种构成相之间的表面张力,从而提高其稳定性的食品添加剂称为。

14.酸乳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由乳酸菌发酵而成的称为;另一类是由乳酸菌、酵母菌共同发酵而成的称为.15.粮谷原料收获后应使水分含量降至以下。

食品安全与管理复习提纲

食品安全与管理复习提纲

食品安全与管理名词解释选择判断题简答题论述题或问答题第一章绪论一、基本概念●食品质量:食品满足消费者明确的或者隐含的需要的特性。

●食品安全的定义狭义:在食品的生产和消费过程中,没有加入对人体具有危害的有毒、有害物质或因素,保证人体按正常量和以正确方式摄入这样的食品时不会受到急性或慢性的危害,这种危害包括对摄入者本身及其后代的不良影响(WHO,1996)。

广义:除狭义的食品安全内涵以外,还包括由于食物中某种营养成分的缺乏或各成分间比例失调而引起人体的健康问题或疾病。

●食品卫生:为了确保食品安全性和适用性在食物链的所有阶段必须采取的一切条件和措施。

二、现代食品安全的内涵特点风险性、相对性、动态性三、相关概念1、安全食品:是指在合理食用方式和正常食用量情况下不会导致对健康损害的食品。

2、常规食品:在一般生态环境和生产条件下生产和加工的产品,经县级以上卫生防疫或质检部门检验,达到了国家食品卫生标准的食品。

3、无公害食品:产地生态环境清洁,按照特定的技术操作规程生产,将有害物含量控制在规定标准内,并由授权部门审定批准,允许使用无公害标志的食品。

4、绿色食品: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按照特定生产方式生产,经专门机构认证,许可使用绿色食品标志的无污染的安全、优质、营养类食品。

5、有机食品:国际有机农业运动联合会(IFOAM)下的定义是:根据有机食品种植标准和生产加工技术规范而生产的、经过有机食品颁证组织认证并颁发证书的一切食品和农产品,是最高级的安全食品。

●三者有何区别?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安全级别< < 最安全标准差异执行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行业标准国际农业联合委员会,国际标准认证组织农业部和各省农业厅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国际有机食品认证委员会标识使用强制性,无偿使用有偿性有偿性技术要求允许使用限定的化学合成物,接纳转基因产品A级允许使用限定的化学合成物,接纳转基因产品,AA级不允许不允许使用限定的化学合成物,不接纳转基因产品质量目标无污染的安全食品无污染的安全、优质、营养食品无污染、纯天然、高质量的健康食品认证收费6、食品污染:食品在生产(包括:种植、饲养与兽医治疗)、加工、包装、储存、运输、销售和烹调等环节混进(非故意加入)食品中有毒有害物质。

食品安全与质量管理学期末复习资料

食品安全与质量管理学期末复习资料

食品安全与质量管理学食品安全:指生产、加工、春村、分配和制作食品过程中确保食品安全可靠,有益于健康,并且适合人消费的种种必要条件和措施。

(世界卫生组织的定义:食品安全=食品卫生)食源性疾病:通过摄食而进入人体的致病因子所造成的人体感染性和中毒性疾病。

食品腐败变质:以微生物为主的各种因素作用下,食品成分与感官性质发生的变化。

细菌性食物中毒:指人们摄入了含有细菌或其毒素所污染的食品而引起食物中毒。

污染物质:指人类活动有关的各种对人体和生物有害的物质。

性质,提高土壤肥力水平的一类物质。

肥料:提供一种或一种以上植物必需的营养元素,改善土壤性质,提高土壤肥力水平的一种物质。

农药:指用于防止、消灭或控制危害农业、林业的病、虫、草和其他有害生物以及有目的地调节植物、昆虫生长的化学合成或来源于生物、其他天然物质的一种或几种物质的混合物及其制剂。

农药残留:指农药使用后残留于生物体,农副产品和环境中的农药原体,中毒代谢物,降解物和杂质的总称。

残留的数量称为残留量。

安全间隔期:最后一次用药至作物收货所允许的间隔天数。

食物链:指动物体吞食有残留农药的作物或生物后,农药在生物体间转移的现象。

生物富集作用(生物浓集):指生物体从环境中能不吸收低剂量的农药,并逐渐在其体内积累的能力。

饲料安全:指饲料中不应含有对饲养动物的健康和生产性能造成实际危害的有毒、有害物质,且这些物质不在畜体残留而对人类健康和环境造成危害。

兽药:指用于预防、治疗诊断畜禽等动物疾病,有目的地调节器生理机能并规定作用、用途、用法、用量的物质。

兽药残留:指动物产品的任何可食部分所含兽药的母体化合物或其代谢物,以及与兽药有关的残留。

最高残留限量(允许残留量):允许在食品中残留的药物或其他化学物质最高量。

食品安全管理:是一种征服行为,而危险性分析是目前控制食品安全性的较为先进而有效地手段。

食品安全性评价:由查明食品或食品组分相关危害开始,例如通过科学实验来检验其毒性、再通过统计方法估计危害发生后造成风险的大小。

食品安全与质量(复习资料)

食品安全与质量(复习资料)

食品安全与质量管理1.食品安全对食品安全原定用途进行制作,食用时,不会使消费者健康受到损害的一种担保。

2.食品卫生为防止食品在生产收获、加工运输储藏销售等各环节被有害物的染,使食品质地良好、有益于人体健康所采取的措施。

3.食品质量食品质量是指食品满足消费者明确的或者隐含的需要的特性(特点:时效性相对性)影响食品质量的因素1.操作人员2.机器设备3.原料物料4.工艺方法5.环境4.质量管理质量管理是确定质量方针、目标和职责,并在质量体系中通过质量策划、质量控制、质量保证和质量改进等实施全部管理职能的所有活动。

5.把质量管理全过程划分为计划(Plan)、实施(Do)、检查(Check)总结处理(Aetion)四个阶段,即PDCA循环。

(戴明环)计划阶段这一阶段包括四个步骤,是分析情况,找出主要质量问题;二是分析产生质量问题的各种影响因素;三是找出影响质量的主要因素;四是针对影响质量的主要因素制订措施,提出改进计划,定出质量目标。

6.第一部《食品安全法》是2019年6月1日通过,2015年4月24日进行修订,10月1日开始实施。

7.食品生产许可证编号由SC和14位阿拉伯数字组成。

数字从左至右依次为:3位食品类别编码、(区分是食品,还是食品添加剂的。

当此为1时,说明该产品是食品类; 如:sc124·当此为2时,说明该产品是食品添加剂类如:sc201 一般食品添加剂: SC201 食品用香精: SC202复配食品添加: SC203)2位省(自治区、直辖市)代码、2位市(地)代码、2位县(区)代码、4位顺序码、1位校验码。

8.食品污染种类:1.生物性污染(微生物寄生虫)2. 化学性污染(有害化学物质农残)3. 物理性污染(石头金属)9.食品腐败变质的概念食品的腐败变质,般是指食品在一定的环境因素影响下,由微生物为主的多种因素作用所发生的食品失去或降低食用价值的一切变化,包括食品成分和感官性质的各种变化肉的腐臭、油脂的酸败、水果蔬菜的腐烂和粮食的霉变等。

食品质量管理复习资料

食品质量管理复习资料

食品质量管理复习资料名词解释10分食品卫生“为确保食品安全性和食用性,在食物链的所有阶段必须采取的一切条件和措施”。

食品安全对食品按其原定用途进行制作和/或食用时不会使消费者健康受到损害的一种担保。

食品质量《食品工业基本术语》:食品满足规定或潜有需要的特征和特性的总和,反映食品品质的优劣程度。

质量控制即通过采取一系列作业技术和活动对各个过程实施控制,预防不合格产品发生的重要手段和措施质量管理在质量方面指挥和控制组织的活动,包括质量方针、质量目标的建立、在质量体系中通过诸如质量策划、质量控制(QC)、质量保证、质量改进使其实施的全部管理职能的所有活动。

质量成本企业为了保证和提高产品质量而支出的一切费用,以及由于产品质量未达到预先规定的标准而造成的一切损失的总和。

洁净室一定空间范围内的空气中微粒子、有害空气、细菌等污染物被排除,将室内温度、洁净度、室内压力、气流速度与气流分布、噪音振动及照明、静电控制在某一需求范围内而设计的房间。

全面质量管理是一个组织以质量为中心,以全员参与为基础,目的在于通过让顾客满意和本组织所有成员及社会受益而达到长期成功的管理途径。

填空20分食品质量包括两类品质特性直观性品质特性、非直观性品质特性保健食品生产区的空气洁净度等级划分《保健食品良好生产规范》、《保健食品良好生产规范审查方法与评价准则》规定厂房必须划分洁净级别。

原则上生产区30,0000级和10,0000级区。

与药品生产一样,分四个级别:100级、1,0000级、10,0000级和30,0000级。

不同种类保健食品生产对空气净化级别的要求需要保健食品加工企业人员必须定期进行健康检查,要求每年进行一次。

质量数据可分为两类,计量值数据和计数值数据。

HACCP的食品危害分析中将危害分为三大类:生物、化学和物理《食品安全法》中规定:患有肝炎、肺结核、伤寒、痢疾、化脓性或渗出性脱屑皮肤病等有碍食品安全疾病的人员不得从事接触直接入口食品的工作采用分层法对质量数据归类、整理和汇总时一般按5M1E进行分层,5M代表,1E 代表:Man 操作者Machine 设备Material 原材料Method 操作方法Measure 测量Environment 环境简答题和论述题70分控制图对过程异常的两类判断准则:一是点子出界就判异二是界内点子排列不随机就判异若过程不判异,则处于统计控制状态。

山东省考研食品质量与安全复习资料食品检测与食品安全管理知识梳理

山东省考研食品质量与安全复习资料食品检测与食品安全管理知识梳理

山东省考研食品质量与安全复习资料食品检测与食品安全管理知识梳理山东省考研食品质量与安全复习资料:食品检测与食品安全管理知识梳理为了确保食品质量和保障人民的生命健康,食品检测与食品安全管理成为了当今社会中的一个重要课题。

在山东省考研食品质量与安全的复习中,食品检测和食品安全管理都是不可忽视的内容。

本文将为大家进行食品检测与食品安全管理知识的梳理,帮助大家更好地解决这一难题。

一、食品检测知识梳理食品检测是指对食品样品进行物理、化学、微生物及相关技术分析,以确定其成分、性质、特征和卫生质量的过程。

食品检测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1. 物理检测:物理检测主要是对食品的外貌、形态、质地等进行测试。

例如,对食品的大小、形状、颜色、纹理等进行观察和测定。

2. 化学检测:化学检测主要是对食品中的化学成分进行分析和测定。

常见的化学检测方法包括滴定法、显色法、光度法等。

通过化学检测可以确定食品中是否存在有害物质或添加剂等。

3. 微生物检测:微生物检测是对食品中的微生物进行检测和监测。

常见的微生物检测方法包括菌落计数法、培养方法等。

通过微生物检测可以判断食品是否受到了微生物的污染。

4. 其他检测方法:除了上述的物理、化学和微生物检测方法外,还有一些其他的检测方法,如基因检测和传感器技术等。

这些方法在食品检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二、食品安全管理知识梳理食品安全管理是指制定和实施一系列控制食品卫生和安全的措施,以确保食品的质量安全。

食品安全管理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1. 食品安全法规:食品安全法规是食品安全管理的基础。

在山东省考研食品质量与安全的复习中,需要了解相关的法律法规,并熟悉其中的内容和要求。

2. 食品安全标准:食品安全标准是对食品质量和安全的要求和限定。

熟悉食品安全标准可以帮助我们理解食品质量与安全管理的要求,从而更好地进行管理。

3. 食品生产过程控制:食品生产过程控制是确保食品质量与安全的重要环节。

熟悉食品生产过程控制的关键点和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有效地控制食品的安全问题。

食品质量和安全管理复习重点

食品质量和安全管理复习重点

1. 食品安全存在的主要问题:1、食源性疾病2、农业种植、养殖业的源头污染及农药、兽药滥用和污染3、违法生产的劣质食品4、滥用食品添加剂5、工业污染导致的食品安全2.消费者的自我保护1)掌握必要的食品安全方面的知识2)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和健康的生活方式3)选购食物有安全意识4)家庭饮食制作安全在我国,确立“食品安全”的法律概念,并以此种概念涵盖“食品卫生”、“食品质量”等属概念食品:具有一定营养价值的、可供食用的、对人体无害的、经过一定加工制作的食物。

食品的功能1.生存需要(维持生命、恢复体力、人口繁衍)2.享受需要(色、香、味、形、质——艺术)3.发展需要(增进友谊、扩展关系、协调关系)食品的含义:食品是指人们食用的所有加工、半加工或未加工过的物质,包括任何在“食品”加工生产或处理过程中使用的物质,但不包括化妆品、烟草或仅作药用的物质。

食品基本特征:1、营养和能量;2、可以直接食用;3、有益于人体健康食品与食物的联系:食品是经过加工的食物绝大多数食物都是经过加工以后才食用的食品:具有一定营养价值的、可供食用的、对人体无害的、经过一定加工制作的食物。

食品加工:1、概念:是将食品原料及半成品进行一系列化学和物理的处理,生产出预期的产品。

食品加工常用原辅材料:(1)初级农产品:果蔬类,蓄禽肉类,水产类等(2)食品初加工产品:糖类、面粉、油脂等3)辅材:调味料、香辛料等4)食品添加剂3、食品生产加工的质量要求(1)安全性,营养性、卫生性和保藏性(2)风味性(3)功能性食品安全概念:食品具有安全性,在规定的使用方法和用量的条件下长期食用,对食用者不产生不良反应。

食品的安全是一个相对安全的概念定义——与食品(食物)相关的种植、养殖、加工、包装、贮藏、运输、销售、消费等活动符合国家强制标准和要求,不存在可能损害或威胁人体健康的有毒有害物质以导致消费者病亡或者危及消费者及其后代的隐患。

食品安全既包括生产安全,也包括经营安全;既包括结果安全,也包括过程安全;既包括现实安全,也包括未来安全。

食品质量与安全复习材料

食品质量与安全复习材料

食品质量与安全复习材料在我国食品安全有两方面含义,一是有充足的食物数量保障,二是食品中有危害物质影响人体健康的公共卫生问题。

的主要职能或作用保护消费者健康和确保公正的食品贸易;促进国际组织、政府和非政府机构在制定食品标准方面的协调一致;通过或与适宜的组织一起决定、发起和指导食品标准的制定工作;解决将那些由其他组织制定的国际标准纳入CAC标准体系;修订已出版的标准2.我国现有与食品安全相关的法律《食品安全法》、《产品质量法》、《农业法》、《动物防疫法》3.食品生产实施市场准入制度——QS认证对食品生产企业实施生产许可证制度;对企业生产的食品实施强制检验制度;对实施食品生产许可制度的食品实行质量安全市场准入标志制度。

2005年底完成所有28类产品的QS认证。

背景资料:大米、小麦粉、食用植物油、酱油、食醋、肉制品、乳制品、饮料、调味品(味精、糖)、方便面、饼干、罐头、冷冻饮品、速冷面米食品、膨化食品、茶叶、糖果制品、啤酒、葡萄酒及果酒、黄酒、酱腌菜、蜜饯、炒货食品、蛋制品、可可制品、焙炒咖啡、水产加工品、淀粉及淀粉制品。

4.我国食品安全存在的主要问题:微生物的污染食源性疾病食品源头污染问题突出食品流通领域污染严重食品工业整体发展水平低新技术、新工艺、新资源的安全性问题食品安全的科技瓶颈食品安全监管GMP的主要内容有下面九方面:(1)对加工环境、厂房设施与结构的规范性要求。

(2)对加工设备与器具的规范性要求。

(3)对加工过程中用水的规范性要求。

(4)对原辅材料管理的规范性要求。

(5)对生产管理(加工、包装、消毒、标签、贮运等环节)的规范性要求。

(6)对成品管理与实验室检测的规范性要求。

(7)对企业卫生设施的规范性要求。

(8)对卫生和食品安全控制的规范性要求。

(9)对人员卫生管理的规范性要求等。

A、出口食品企业GMP: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颁布《出口食品生产企业卫生注册登记管理规定》B、食品生产卫生规范:至今卫生部共发布20个国标GMP,其中含有1个通用GMP和19个专用GMP,并作为强制性标准予以发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食品安全与质量管理学》资料整理_53350第一章绪论❖食品质量:食品满足规定或潜在要求的特征和特性总和。

(《食品工业基本术语》)食品质量特性:食用特性;内在特性;时间性;营养特性;感官特性;卫生安全性。

❖食品质量管理:对确定和达到食品质量要求所必需的全部职能和活动。

(《食品工业基本术语》)❖食品安全:指食品无毒、无害,符合应当有的营养要求,对人体健康不造成任何急性、亚急性或者慢性危害。

(《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食品卫生:为确保食品安全性和适合性在食品链的所有阶段必须采取的一切条件和措施。

(WTO,《加强国家级食品安全性计划指南》)❖食品质量、食品安全、食品卫生的关系⏹食品质量特性中安全性是首位的。

⏹食品安全属政府强制范畴,食品质量属政府倡导范畴、具有商业选择性。

食品质量管理和食品安全控制相比而言,前者更关注“管理”,后者更关注“技术”。

⏹食品安全和食品卫生有所区别➢二者侧重点不同。

▪食品卫生注重的是食物的表面现象和外部环境。

食品安全指的是食品无毒无害,深入到食品内在的安全因素。

▪食品安全是结果安全和过程安全的完整统一。

食品卫生虽然也包含上述两项内容,但更侧重于过程安全。

⏹食品卫生与食品安全之间有一定的因果逻辑关系。

不卫生的食品生产和加工方式、不卫生的饮食习惯,必然会成为食品安全的隐患,甚至造成严重的食品安全问题。

第二章食品安全危害及其控制❖影响食品微生物生长的主要因素(1)食品内在因素⏹营养成分➢碳源➢氮源➢维生素及相关生长因子➢矿物质⏹水分活度➢一般而言,细菌是微生物中要求水分活度最高的,霉菌要求最低,而酵母处于中间。

➢a W为0.85时被认为是病原微生物生长的安全界限;a W在0.6以下的食品,不需要冷藏,有较长的货架期。

⏹pH值➢绝大多数微生物在pH7.0左右生长得最好。

➢酵母能在酸性环境中生长;霉菌能耐受较宽的pH范围,但是在酸性条件中生长得更好;细菌通常喜好近中性。

⏹氧化—还原电势➢需氧微生物在较高的ORP时生长更快;➢微好氧菌在略还原的ORP条件下生长;➢厌氧菌的生长则需要较低的ORP。

➢抗微生物成分天然抑菌成分,如丁子香酚、蒜素、肉桂醛、芥子油、溶菌酶、硫代葡萄糖苷。

⏹生物结构➢种皮、果皮、坚果的壳➢动物皮毛➢蛋壳(2)食品的外在因素⏹温度➢嗜热菌最适温度在55~65℃。

➢嗜温菌最适温度在30~40℃。

引起多数食品腐败的有害微生物是嗜温菌。

➢嗜冷菌最适温度在10~15℃以下。

⏹相对湿度➢一般来说,细菌所要求的湿度比酵母和霉菌高,其最适RH值在92%或更高;➢酵母的最适RH为90%或更高;➢霉菌的最适RH为85%~90%。

⏹气体➢O2 好氧菌只能在有氧条件下生长;兼性微生物在有氧和无氧条件下均能生长;厌氧只能在绝对无氧条件下生长。

➢CO2 抑制微生物生长。

➢N2 抑制微生物生长。

❖食品中常见的细菌性危害及其预防措施(1)O157:H7大肠埃希氏菌⏹生物学特性革兰氏阴性菌,需氧或兼性厌氧;生长温度7~49.5℃,最适37℃;生长最低水分活度0.95,最高盐浓度6.5% ;生长pH值4.0~9.0;在冷冻和酸性条件下能存活。

⏹常被污染的食品牛肉及其制品、牛奶及其制品、鸡肉、猪肉、羊肉、蔬菜、水果、饮料、色拉、水等。

⏹传播途径➢可经带菌人的手、食物、生活用品进行传播,也可经空气或水源传播。

➢食品加热不彻底或因生熟交叉污染和熟后污染均可引起食物中毒。

⏹防控措施➢避免食用烹调不当的和不干净的食品。

➢避免与患者密切接触。

(2)葡萄球菌⏹生物学特性兼性厌氧非芽孢菌;生长温度7~47.8℃;生长pH值4.2~9.3;生长所需的最低水分活度为0.86;金黄色葡萄球菌对热抵抗力较一般无芽孢细菌强;金黄色葡萄球菌产生的肠毒素相当耐热,大部分食物的蒸煮时间和温度都不能破坏。

⏹产生肠毒素的主要原因➢食品污染程度:污染越严重越易形成毒素。

➢食物存放的环境:通风不良;38 ℃以下,温度越高产毒素所需时间越短。

➢食品种类及性状:水分、蛋白质、淀粉含量多;淀粉可促进肠毒素形成。

⏹常被污染的食品禽、肉、奶、蛋、鱼类及其制品、土豆、沙拉、烘烤品、凉粉、剩饭等。

⏹引起食物中毒的几种因素➢制成的食品存放时间过长➢被感染者个人习惯不良➢烹调或加热不充分➢食物存放在有利于细菌繁殖的温度下⏹预防葡萄球菌危害的措施➢充分加热食品➢员工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储藏条件控制得当(3)沙门氏菌⏹生物学特性好氧或兼性厌氧;生长温度5~46℃;在pH<4或pH>9的环境中不生长;生长水分活度为0.945~0.999;在100℃立即死亡,在75℃经5min、65℃经15~20min、60℃经1h可被杀死。

⏹常被污染的食品家畜肉、家禽肉、蛋类、奶类及其制品。

⏹预防沙门氏菌危害的措施➢防止动物粪便感染动物➢防止二次污染➢采用蒸煮、巴氏消毒杀灭细菌(4)单细胞增生李斯特菌⏹生物学特性具有嗜冷特性,可在3~4℃的温度下长期存活。

⏹主要污染的食品牛奶、乳制品、肉类、蔬菜、沙拉、海产品、冰淇淋等。

⏹防控措施➢食品热加工中心温度必须达到70℃持续2分钟以上。

➢防止二次污染。

➢防止冰箱食品带来的食物中毒的危险。

(5)肉毒梭状芽孢杆菌⏹生物学特性➢厌氧菌;➢中温菌,生长温度15~55℃;➢最适生长pH值6.0~8.2;➢适宜生长的水分活度≥0.9;➢肉毒毒素对消化酶、酸和低温很稳定,易受碱和热破坏,80 ℃、30~60min或100 ℃、10min可使毒素失活。

⏹常被污染的食品豆类及其制品(臭豆腐、豆酱、面酱、豆豉等发酵制品),鱼类、肉类等。

⏹引起食物中毒的几种因素➢在食品加工过程中芽孢未被杀灭。

➢在运输和贮存过程中管理不善或卫生条件不合格使芽孢繁殖和产毒。

➢未充分加热使毒素破坏。

⏹预防和控制措施➢加热杀灭肉毒梭菌芽孢及其毒素。

➢改变食品状况,以抑制肉毒梭菌产生。

例如酸化或发酵将pH降至4.6以下;腌制或干燥使a W降至0.9以下;使用亚硝酸盐防腐剂。

❖食品中常见的真菌性危害⏹常见的真菌危害霉菌、酵母菌⏹产毒素的真菌曲霉属、青霉属、芽枝霉属❖黄曲霉毒素的产生及控制⏹产毒菌:黄曲霉、寄生曲霉➢最佳生长条件33℃、pH5.0、 a W 0.99。

➢毒素产生的最适温度24~28℃,最低水分活度0.84(黄曲霉)、0.87(寄生曲霉)。

➢黄曲霉毒素在酸性条件下较易形成。

➢产毒菌株极易在含碳水化合物丰富的食品中生长,1~3%NaCl有促进产毒的作用。

➢粮食食品的水分含量在17~18%是霉菌生长繁殖和产毒的良好条件。

➢常被污染的食品花生及花生制品、玉米、棉子、大米、小麦、豆类、坚果、饲料。

⏹预防霉菌污染的措施➢降低温度(<10~21℃)➢降低水分(<8~13%)➢通风干燥,控制环境湿度(<75%)➢减少氧气含量➢减少粮粒损伤程度➢培育抗霉新品种⏹真菌毒素的去除➢分离真菌毒素挑选霉粒、碾压水洗。

➢使真菌毒素转化成非毒性的形式物理方法:热处理、微波、γ-射线、x-射线、紫外光、吸附;化学方法:氧化剂、乙醛、酸、碱;生物方法:细菌黄杆菌属。

❖食品添加剂:为改善食品品质和色、香、味,以及为防腐和加工工艺的需要而加入食品中的化学合成或者天然物质。

⏹按来源分类:天然食品添加剂、人工合成食品添加剂❖食品添加剂的使用要求⏹经过安全性毒理学评价证明在使用限量内长期使用对人体安全无害。

⏹不影响食品感官理化性质,对食品营养成分不应有破坏作用。

⏹食品添加剂应有严格的卫生标准和质量标准,并经卫生部正式批准、公布。

⏹食品添加剂在达到一定使用目的后,经加工、烹调或储存时,能被破坏或排除。

⏹不得使用食品添加剂掩盖食品的缺陷或作为伪造的手段。

⏹不得使用非定点生产厂、无生产许可证及污染或变质的食品添加剂。

❖食品添加剂的安全管理⏹食品添加剂的毒理学评价⏹食品添加剂使用量标准的制定⏹食品添加剂的标准审批⏹生产或使用食品添加剂审批手续⏹食品添加剂法规❖农药残留:是指农药使用后残存于生物体、食品(农副产品)和环境中的微量农药原体、有毒代谢物、降解物和杂质的总称。

❖食品中农药残留的来源➢施药后直接污染➢从环境中吸收➢通过食物链与生物富集吸收➢其他途径o使用被农药污染的容器、运输工具。

o农药和食品混放。

❖食品中农药残留的控制⏹加强农药管理和监督⏹禁止和限制某些农药的使用范围⏹规定施药与作物收获的安全间隔期⏹制定食品中农药的最大残留限量标准⏹加强农药研究与新药开发⏹食品中农药残留的消除(方法:洗涤;去壳、剥皮;烹调;谷类加工;油脂精炼)❖食品中兽药残留的来源➢畜禽防病治病用药➢饲料添加剂中兽药的使用➢食物保鲜中引入药物❖食品中兽药残留的控制⏹严格规定休药期和动物性食品药物最大残留限量。

⏹合理使用药物。

⏹加强监督和检测工作。

⏹加强兽药研究和高效低残留兽药的开发。

❖主要的有害金属:镉;铅;汞;铬;砷❖重金属危害来源⏹高本底的自然环境。

⏹农用化学物质及工业“三废”的污染。

⏹食品生产加工使用的原辅材料和器具。

❖重金属危害的控制⏹加强含有毒金属的农用化学物质的管理。

⏹限制使用含有毒金属的食品加工用具、管道、容器和包装材料。

⏹严格控制“三废”排放。

⏹加强食品中重金属的限量控制。

❖放射性物质污染的控制⏹抓好源头管理,对农场环境做好本底调查。

⏹重点监测对地处矿山、冶炼工厂周围的动植物种植养殖环境。

⏹定期监测核设施周围环境,建立预警机制。

⏹对有核辐照污染的地区生产的牧草、粮食及食品要经检测合格后方可引入。

❖食品加工过程中产生的化学性危害【主要有哪几类有害物质、来源以及控制措施】1. 亚硝胺⏹常见物质:亚硝胺、亚硝酰胺。

⏹来源:鱼、肉、乳制品、蔬菜、水果、啤酒。

⏹形成亚硝基化合物的前体物质——胺类、亚硝基化剂➢胺类来源o鱼、肉腐败过程中蛋白质分解产生。

o鱼类加工过程(晒干、烟熏、装罐)蛋白质分解产生。

o制酒发酵过程中蛋白质酶解产生。

o茶叶中含有。

➢亚硝基化剂来源○含氮化肥○粗盐中的亚硝酸盐○亚硝酸盐、硝酸盐发色剂➢蔬菜中亚硝酸盐的来源o从土壤中富集硝酸盐,在适合条件下还原为亚硝酸盐。

o腐烂蔬菜中亚硝酸盐含量明显增高。

o蔬菜腌制过程中亚硝酸盐含量与食盐浓度、温度和腌制时间有很大关系。

o煮熟蔬菜存放温度较高、时间过久引起亚硝酸盐含量增高。

⏹控制措施➢减少食品加工中硝酸盐和亚硝酸盐的使用量,制定使用量和残留量的标准。

➢防止食物霉变及其他微生物的污染。

➢加热、烧煮、浸泡工艺降低亚硝酸盐含量。

➢加入维生素C、维生素E等抑制剂阻断亚硝基化作用➢合理使用肥料,在施用氮肥的同时适当施用钼肥。

2. 氯丙醇⏹来源➢酸水解植物蛋白(酸解HVP)➢酱油、蚝油等调味品⏹氯丙醇的产生盐酸水解植物蛋白过程中,盐酸与植物蛋白中的残留脂肪作用生成。

⏹控制措施➢改进植物蛋白加工工艺和水解方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