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各社会主义国家及经互会简介
当代世界经济政治与国际关系(第二章)
第三,实行对外开放,积极引进外资、 外国的先进技术和学习外国的先进管 理经验。第四,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 家援助。起到了“输血作用”。第五, 有利于经济增长的国际环境。“四小 龙”经济起飞大都发生在60年代中期, 此时正值发达国家经济高涨时期,世 界市场扩大,第三次科技革命方兴未 艾。
4、苏联经济实力增强同美国的差距进 一步缩小。 (1)20世纪50年代,苏联确定在20年 内使苏联主要工农业产品的产量人均达 到或超过美国。 (2)1950-1980年苏联国民收入工农业 产值年均增长率超过美国。
(4)美国建立其世界经济霸权地位的主要 手段: 第一,领导和成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国际 复兴开发银行即世界银行。建立了以美元为 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 第二,按美国意志建立了关税及贸易总协定 使之成为战后初期美国经济扩张的工具。 第三,实施“马歇尔计划”和援助日本,并 以此控制日本和西欧。 第四 ,实施“第四点计划”。企图通过技术 援助和投资向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渗透控 制受援国。
第 二 , 经 济 增 长 速 度 快 。 从 1960 年 到 1985年的新加坡GDP平均年增长率为9%, 韩国为8.4%,台湾为9.1%,香港为8.2%。 这种速度是世界罕见的,不仅高于同期 发展中国家5.3%,也超过同期发达资本 主义国家4%平均增长速度。1962年韩国 人均GDP为87美元,香港386美元,台 湾 300 美 元 。 到 1992 年 , 韩 国 人 均 GDP6635美元,台湾10215美元,新加 坡15200美元,香港16205美元。
(二)20世纪70年代后,世界 (二)20世纪70年代后,世界 经济向多极化方向发展
1、美国丧失了世界经济独霸地位。 (1)在生产领域美国经济增长速度明显减慢, 经济实力急剧下降。①美国的国民生产总值平 均增长速度60年代的4.3%下降到70年代的2.9%。 ②1953~1973日本GDP增长率为9.8%,德国为 5.9% , 法 国 为 5.2% , 而 美 国 只 有 3.5% ; ③ 1961~1970日本工业生产增长速度为13.6%,德 国为5.4%,美国只有5.1%;④美国工业生产总 值占资本主义世界中1948年为54.6%,1970年 下降为37.8%。⑤美、日、欧三方经济占资本 主义世界经济的比重: 美、日、欧三方经济占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比 重(%)
九下第五单元 二战后的世界变化(单元考点串讲)-九年级历史上学期期末考点大串讲(部编版)
第五单元: 二战后的世界变化
(目录核心+核心突破+核心素养+核心整合+大单元概念+真题感悟)
第五单元:二战后世界的变化
目录串讲
政治:杜鲁门主义 经济:马歇尔计划 军事:北约vs华约 1949年,德国分裂为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和德意志民主共和国
欧洲联合 美国发展 日本经济发展
多极化趋势 20世纪90年代至今
经济实力是影响世界格局的决定性因素
核心整合
日本西欧经济发展的原因和启示
得到美国的 经济援助或
扶持
原因
大力发展 教育,培
养人才
制定了恰 当的经济 发展政策
大力引进 最先进的 科学技术
启示
♫ 1.重视教育、培养人才,坚持科教兴 国战略;
♫ 2.抓住机遇,加强国际间的经济联系; ♫ 3.坚持对外开放,学习国外的先进技
主要 尔计划的援助;采用最先进 用最新科技成果;革新 主改革;美国的扶
原因 的科学技术成果;制定恰当 生产技术;适时调整经 持;制定适当的经
比 的经济发展政策;走向联合。 济政策等。
济政策;引进先进
较 1967年欧洲共同体
表现归 纳
1993年欧洲联盟(加快欧 洲一体化的进程)
20世纪90年代以后,美 技19术68。年,日本成为 国出现了以全球化和信息 资本主义世界第二经 化为特征的“新经济”。 济大国,后谋求成为
列自我调节措施,经济在高科技的推动下迅速发展,社会生活发生
巨大变化。
二
政治上: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以美苏为首的两大集团进行了长达近半个世 纪的冷战对峙;欧洲的联合和日本的崛起,冲击了美苏两极格局;亚
社会主义的发展与挫折课件部编新版九年级历史下册
常规武器力量
项目
年份 美国 苏联
洲际导弹
1968 1054 858
1978 1054 1400
潜射导弹
1968 656 121
1978 656 1015
战略轰炸机 1968 545 155
1978 432 135
核弹头
1968 4300 1300
1978 11000 4500
战略核武器
依据材料概括苏联经济出现的问题:
戈尔巴乔夫(1931年出生)
莫斯科的新老板,戈 尔巴乔夫。年轻、温
和且令人敬畏。
改革措施 加速经济改革;1988年,转向政治体制改革,取 消苏共的领导地位,实行多党制,倡导“公开性” 和“政治多元化”
主要围绕计划与市场孰轻孰重的博弈,前期,戈尔巴乔 夫仍然延续着斯大林体制的路线,采取以计划为主的经济 模式,而在后期矛盾突出的情况下,不得不采取措施放开 市场,实行经济体制改革。
戈尔巴乔夫改革
不 同 点
学习 苏联
中国
忽视经济发展规律 大跃进
结合本国国情
走俄国的路
人民公社化
文化大革命
改革 开放
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道路
取得 辉煌 成就
一五 三大 进行社会 计划 改造 主义探索
经济建设要符合国情,要结 合实际,要尊重客观规律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 第18课 社会主义的发展与挫折
第五单元
由于勃列日涅夫代表的保守势力占据了苏联政治的主导地位,改革倾向受 到压制,… …主张改革的思潮成为批判的对象。
——王斯德主编《世界通史:现代文明的发展与选择——20世纪的世界史》
改革结果 国民经济呈现出畸形发展状态。
凡到过苏联的人会看到 这样的场面:一边是加加林 早在1965年就幸运地成为世 界上第一位宇航员,飞向太 空,另一边则是直到苏联解 体前,她的人民喜欢的羽绒 服、牛仔裤、旅游鞋之类的 物品,要靠中苏两国大大小 小的“倒爷”们才能得到, 甚至连孩子们喜欢的泡泡糖 和自动铅笔也没有一家工厂 能够提供。
世界各经济组织
一、欧洲联盟成立于1995年11月1日,总部设在布鲁塞尔,现有成员国25个,包括法国、德国、意大利、荷兰、比利时、卢森堡、英国、丹麦、爱尔兰、希腊、葡萄牙、西班牙、奥地利、瑞典、芬兰、马耳他、塞浦路斯、波兰、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斯洛文尼亚、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
二、北美自由贸易区成立于1992年8月12日,总部在华盛顿,成员国有美国、加拿大、墨西哥。
三、亚太经合组织成立于1989年11月,成员国和地区有21个,包括新西兰、澳大利亚、巴布亚新几内亚、印度尼西亚、菲律宾、文莱、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越南、中国、中国香港、中国台北、韩国、日本、俄罗斯、加拿大、美国、墨西哥、秘鲁、智利。
北约: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是西方主要国家组成的,针对前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军事政治集团。
1949年4月4日,美国、加拿大、英国、法国、比利时、荷兰、卢森堡、丹麦、挪威、冰岛、葡萄牙、意大利12国在华盛顿签订“北大西洋公约”,宣布成立北约。
1952年2月和1955年5月,土耳其、希腊、西德参加北约,1982年西班牙加入,成员国增至16个。
总部设在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
1999年3月12日,波兰、捷克、匈牙利加入,北约东扩造成西方与俄罗斯关系紧张。
2002年11月,在布拉格峰会期间正式接纳保加利亚、罗马尼亚、斯洛伐克、斯洛文尼亚、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7国为新成员,其中有4个国家为原华约成员,而波罗的海三国为原苏联的加盟国。
东盟:东南亚国家联盟。
1967年8月8日在泰国曼谷成立,成立初期时,成员有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菲律宾、新加坡和泰国。
其宗旨是以平等与合作精神,共同促进本地取得经济增长,社会进步,文化发展以及和平与稳定。
1984年1月接纳文莱达鲁萨兰国,1994年5月30日马尼拉非正式会议后,越南、老挝和缅甸先后加入,柬埔寨在1998年12月15日第6届东盟首脑会议上成为第10个成员国。
西欧共同市场:又称“欧洲经济共同体”。
世界上社会主义国家有哪些
世界上社会主义国家有哪些世界上现有的社会主义国家共有五个:中华人民共和国、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老挝人民民主共和国、古巴共和国。
1、中华人民共和国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1949年(己丑年)10月1日成立,以五星红旗为国旗,《义勇军进行曲》为国歌,国徽内容包括国旗、天安门、齿轮和麦稻穗。
首都北京,省级行政区划为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2个特别行政区,是一个以汉族为主体民族,由56个民族构成的统一多民族国家,汉族占总人口的91.51%。
2、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简称“朝鲜”(North Korea)。
是位于东亚朝鲜半岛北部的社会主义国家,执政党是朝鲜劳动党。
南部与韩国以三八线朝韩非军事区分隔,北部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俄罗斯接壤,西临渤海,与山东半岛隔海相望,东临日本海。
首都平壤。
3、越南全称为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简称越南(Vietnam),是亚洲的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位于东南亚的中南半岛东部,北与中国广西、云南接壤,西与老挝、柬埔寨交界,国土狭长,面积约33万平方公里,紧邻南海,海岸线长3260多公里,是以京族为主体的多民族国家。
4、老挝人民民主共和国简称老挝,老挝是于中南半岛北部的内陆国家,北邻中国,南接柬埔寨,东临越南,西北达缅甸,西南毗连泰国,其国土面积23.68万平方公里,人口680万(2015年),首都是万象。
5、古巴共和国简称古巴。
国名源自泰诺语“coabana”,意为“肥沃之地”、“好地方”。
是北美洲加勒比海北部的群岛国家,哈瓦那是古巴的经济、政治中心和首都。
古巴岛是大安的列斯群岛中最大的岛屿,被誉为“墨西哥湾的钥匙”。
古巴岛酷似鳄鱼,又被称为“加勒比海的绿色鳄鱼”。
社会主义国家发展:第一,从世界历史的长河看,社会主义在短时期内还只处于初级发展阶段。
苏联革命和建设从1917年算起也只有74年,需要一个摸索的实践过程。
人教版初中历史总复习第26单元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世界变化课件
领域 内 容 经济 实施加速经济改革的方案
影响 总体效果仍然不佳
放弃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取消 使人们的思想发生混乱, 政治 苏共的领导地位,实行多党制,倡 无政府状态蔓延,局势迅
导“公开性”和“政治多元化”,主 速失控。各加盟共和国的 动放弃党对新闻舆论的领导权 分离趋势也随之加剧
(2)东欧剧变 ①原因:东欧各国的改革,成效不大,社会矛盾日益尖锐;西方 国家实行“和平演变”战略;受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影响。 ②结果:东欧各国社会制度都发六单元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 世界变化
历史
考点梳理整合
一、冷战 1.冷战的发生 (1)含义:冷战是指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40多年间,以美、苏 为首的两大集团之间既非战争又非和平的对峙与竞争状态。 (2)背景 ①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成为世界上军事、经济实力最强 大的国家。 ②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苏联在东欧国家建立起与苏联类似的 社会主义制度。 ③美、苏两国的国家战略的对立和社会制度的巨大差异,使 双方的对抗、冲突不断加剧。
(2)勃列日涅夫改革 ①背景:1964年,勃列日涅夫开始执政。 ②内容:在经济上推行“新政策”,要求加速科技进步、完善 经济管理体制和加强经济刺激。 ③评价:改革仍然没有从根本上突破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 制。
3.苏联解体与东欧剧变 (1)戈尔巴乔夫改革 ①背景:1985年,戈尔巴乔夫担任苏联领导人。 ②内容
(2)走向联合 ①欧共体
建立 1967 年,欧洲煤钢共同体、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 同体合并为欧洲共同体,简称“欧共体”
作用 促进了西欧国家经济的发展和国际地位的提高
②欧盟
建立 1993 年,大部分西欧国家在欧共体的基础上组成了欧洲联盟 作用 大大加快了欧洲一体化的进程
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8课《社会主义的发展与挫折》优质课件(含视频)
经互会的成立
“经互会”实际上 是苏联模式的扩大, 在苏联的控制之下, 各成员国之间的经济 不能独立自主的发展 而同苏联的经济紧密 的联系在一起。
斯大林取消东欧各国共产党的自主权,按苏联模式对这些国 家进行了全方位的内部改造。
毛泽东访问苏联
中苏建交:1949年
1950年,中苏 缔结《友好同盟互 助条约》,加强了 社会主义阵营的力 量。
1991年8月19日“八一九” 事件 叶利钦
赫鲁晓夫改革把苏联搞 “乱”了,勃列日涅夫改革把 苏联搞“僵”了,戈尔巴乔夫 改革把苏联搞“垮”了。特别 是戈尔巴乔夫推行的错误路线 是苏联解体的直接原因。苏联 的政治、经济和民族危机不断 加深,直接引发“八一九”事 件的爆发。
赫鲁晓夫和勃列日涅夫改革没有从根本上突破高度集中的计划经 济体制(斯大林模式), 戈尔巴乔夫改革背离了社会主义方向。
二、苏联的发展与改革
苏联的农业和轻工业发展速度和重工业相比,差距十分悬殊。 1926--1940年,重工业年平均增长21.9%,轻工业只有14.1%,农业只 有1.5%。1949年,苏联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成为第二个核大国之时, 每年皮鞋产量仅163百万双,全国一亿七千万人口平均每人不到一双 皮鞋……
表现 政治
经济
实行议会民主制和多党制 实行私有化基础上的市场经济
实质 社会制度发生变化
东欧剧变:波兰
东欧剧变:罗马尼亚
捷克斯洛伐克改革—布拉格之春
苏联入侵捷克斯洛伐克
推倒柏林墙 德国签订统一条约
三、苏联解体
经济 开始实施加速经济改革的方 改革 案,但总体效果仍然不佳。
政治 改革
转向政治体制改革,取消苏 共的领导地位,实行多党制, 加盟共和国的分离趋势也随 之加剧。
第七讲 二战以来的国际关系(1945-至今)
第七讲二战以来的国际关系(1945-至今)1、二战后至苏联解体前国际关系格局主要是美苏两极冷战的格局,但是从六十年代末开始世界出现向多极化发展的趋势;苏联解体后,特别是世纪之交,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快;但是直到现在世界格局最终局面仍未形成,世界仍处在多极化演变进程中。
2、冷战是指二战后美苏为称霸世界而进行的除战争之外其他一切手段的的对抗。
一部分战后国际关系一、美苏冷战格局形成(1947-1991)1背景雅尔塔体系:二战后期,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在望,美苏等国在苏联的雅尔塔召开安排战后世界的会议,该会议实质是美苏划分战后世界势力范围的安排。
①二战结束,美苏失去合作的基础;②战后美国制定称霸世界的计划(实力膨胀的体现);③苏联实力增强并努力扩大世界影响;④美苏在社会制度与意识形态上的根本对立;⑤双方存在猜疑与不信任。
注意:美苏冷战的根源在于两国的超强实力与称霸世界计划的冲突,两国对抗局限于冷战则是因为两国认为双方实力旗鼓相当。
2开始标志及冷战表现①开始:1947年3月美国总统杜鲁门发表国情咨文,要求公开援助希腊、土耳其政府,并宣称“美国要在世界一切地方与苏联和共产主义对抗。
这就是杜鲁门主义,随即美苏进入冷战时期。
②表现:A注:济领域的运用,该计划是美国旨在帮助西欧资本主义国家恢复发展经济,增强抵抗苏联扩张的能力。
经互会:成立于1949年,全称经济互助委员会,是苏联与东欧及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经济联系和援助的组织。
共产党与工人党情报局:成立于1947年,是苏联联系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共产党的机构。
北约:全称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成立于1949年12月,是美国为首的对抗苏联的军事组织,一直存在至今。
华约:全称华沙条约组织,成立于1955年波兰首都华沙,是苏联在军事方面与东欧等社会主义国家合作维护自身安全、对抗美国为首的北约的组织。
该组织一直存在到苏联解体前后。
同时华约的城里也标志着美苏冷战局面的最终形成。
柏林危机:二战后,德国领土与首都柏林由美英法苏四国分区占领,后来美苏冷战开始,西方占领区合并成立联邦德国,苏占区成立民主德国,德国因为美苏冷战分裂,后来,斯大林为打击西方分裂德国的举动封锁西占柏林区,由此导致1948年,第一次柏林危机的出现。
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史 名词解释
第七讲◆卡特主义:阿富汗战争后,美国总统卡特发表声明,认为任何外部势力对波斯湾地区的介入都是对美国利益的侵犯,这是对尼克松主义以来美国避免介入地区冲突的修正。
第八讲◆第三世界国家:主要指战后民族解放运动产生的一大批独立国家。
这些国家主要集中在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一般经济发展比较落后,不向北约或者华约中的任何一方靠拢,称为“第三世界”。
◆77国集团:发展中国家在反对超级大国的控制、剥削、掠夺的斗争中,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一个国际集团,为维护发展中国家利益,推动南南合作和南北合作做出了重要贡献。
第九讲苏德关系:◆东柏林事件:1953年6月17日在德意志民主共和国首都柏林发生的工人示威游行及动乱中,动乱中苏军出兵镇压造成流血事件,事后苏联采取了缓和苏德关系的措施。
苏波关系:◆卡廷惨案:指二战期间,1940年春,大约2.2万名波兰军人、知识分子、政界人士和公职人员在卡廷森林、加里宁等地遭到苏联军队杀害的事件◆华沙起义: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波兰地下军反抗德国占领军的战役。
波兰地下军的目的是想在苏联红军到达华沙前解放德国的占领,以避免受到苏联的控制。
◆波兹南事件:波兰人民共和国历史上第一次针对波兰统一工人党政府的大规模罢工事件,因发生在波兰中西部城市波兹南而得名。
波兹南事件是波兰逐渐摆脱苏联政治控制的里程碑事件之一。
苏匈关系:◆匈牙利十月事件:1956年10月23日至11月4日发生在匈牙利的由群众和平游行而引发的武装暴动。
在苏联的两次军事干预下,事件被平息。
此次事件是匈牙利试图摆脱苏联控制的一次标志性事件。
◆布拉格之春:1968年,捷克斯洛伐克共产党中央第一书记杜布切克发起了名为"布拉格之春"的政治体制改革,但在苏联看来,此举有脱离苏联控制的倾向。
为了实行统一的“苏联体制”,苏对捷进行武装干涉,导致了整个运动的结束和大量难民潮的出现。
◆经互会:经济互助委员会是一个相当于欧洲经济共同体的社会主义阵营经济共同体,是继承“莫洛托夫计划”后的经济合作计划。
第6章 社会主义国家-H
二、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 社会主义国家中最早走上改革之路的是南斯拉夫。 从50年代中期到80年代,社会主义国家先 后经历了三次程度不同的改革浪潮。 第一次浪潮是从50年代中期到 年代初 第一次浪潮是从 年代中期到60年代初。 年代中期到 年代初。 1953年斯大林逝世后,赫鲁晓夫在1956年 的苏共二十大上揭露和批判了斯大林的“个人迷 信”和肃反扩大化错误。对苏联的政治经济体制 进行了一些局部性的改革为以后的改革开拓了道 路。
(5)社会主义国家改变了过去那种人民无 ) 权的地位,实现了劳动人民当家作主。 权的地位,实现了劳动人民当家作主。 各社会主义国家都从本国的实际出发,建立 了民主的政治制度,如苏联的苏维埃制度,中国 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其他的社会主义国家也相 继建立了代表团制、国民大会制、国民议会制、 联邦议会制等等。 (6)社会主义国家的兴起,极大地推动了 )社会主义国家的兴起, 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争取民族解放的运动。 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争取民族解放的运动。 苏联、中国等社会主义国家一直持坚定的反 帝国主义和反殖民主义的立场,这对亚非拉人民 的民族解放运动是一种极大的鼓舞。而且在物质 上也给予了很大的支持。
第三节
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
一、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趋势 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之后世界社会主义运动走向 低潮。 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不复存在。 社会主义国家从15国减少为5国--中国、越南、 朝鲜、古巴和老挝。 全世界共产党的数量由180多个减少到120多个, 党员人数由9100万减少到6000万。
第二次浪潮是从60年代中期到 年代中期 第二次浪潮是从 年代中期到70年代中期。 年代中期到 年代中期。 匈牙利在60年代后半期全面展开对经济体制 的改革。 1968年捷克斯洛伐克的“布拉格之春”是 60年代社会主义国家改革中最引人注目的事件。 苏联在1968年8月20日派军队入侵捷克斯洛伐克, 软禁了捷共主要领导人,迫使捷克放弃了改革。 苏联在60年代中期也推行了一些改革措施。 其中心是扩大企业自主权,引进经济管理手段, 加强物质刺激,以及完善计划管理方法。这些改 革措施收效仍然不大,到1975年就难以推行下 去,不得不停止。
全球各区域经济合作组织
阿拉伯马格里布联盟
阿拉伯马格里布联盟于1989年2月17日成立。马格里 阿尔及利亚、摩洛哥和突尼斯的统称。大马格里布 人口近6000万。目前有5个成员:阿尔及利亚、利比 盟,但马盟迄今未审议埃及的要求。
阿拉伯海湾合作委员会
海湾阿拉伯国家合作委员会是海湾地区最主要的政 部设在沙特阿拉伯首都利雅得,成员国包括阿联酋 批准加入海合会卫生、教育、劳工和社会事务部长 分发挥语言和宗教相同、经济结构相似等方面的优
亚太经济合作组织
APEC拥有对个成员,包括:大洋洲的澳大利亚、新 菲律宾、文莱、新加坡;东亚的中国、日本、韩国 此外还有欧洲国家俄罗斯。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的人 46%。就投资而言,APEC整体既是全球最大的投资
亚洲
东南亚国家联盟
东南亚国家联盟,简称东盟(ASEAN)。东盟的前身是 南亚联盟。1967年8月7-8日,印度尼西亚、泰国、 谷宣言》,正式宣告东南亚国家联盟成立。东南亚 马、泰、菲三国在吉隆坡举行部长级会议,决定由 神,通过共同努力来加速地区的经济增长、社会进 织保持紧密和有益的合作。
非洲同盟
非洲联盟是一个包涵了54个非洲会员国的联盟,是 1963年5月22日在埃塞俄比亚首都亚的斯阿贝巴成立 正式接纳南苏丹共和国成为其第54个成员国。非洲 关,这包括一个管理非洲联盟的内阁政府。此联盟 济,除此之外亦希望减少非洲内部的武装战乱及创
南部非洲发展共同体
在非洲大陆是区域性经济发展较成功的一个实体, 会议(SADCC),当时SADCC的成员国有9个;1992年 部非洲发展共同体决议,完成了从SADCC到SADC的过 拉维、莫桑比克、纳米比亚、斯威士兰、 坦桑尼 。
北部湾经济合作组织
泛北部湾涉及中国和东盟国家中的文莱、印尼、马 湾的区位优势,促进环北部湾和南海沿岸国家和地 方”,即越南北部、我国的广东雷州半岛、广西南 、逐步推进的原则,致力于整和北部湾经济资源,
经济互助委员会
1990年1月,在索非亚举行的经济互助委员会第45 次会议上,各成员国对彻底改造经互会达成了共识。 决定成立专门委员会拟定对经互会各方面进行根本 改革的构想,制定新的经互会章程。各国原则同意 相互贸易将按国际市场价格、以自由外汇结算。但 在实施进度和方法上未能达成一致。 1990年10月23~25日,经济互助委员会专家工作 小组会议在捷克斯洛伐克举行,商讨与经互会改革 有关的问题。与会者均肯定了将成为新的经济合作 组织成员国和签署新的组织章程的意向。 1991年1月1日起,苏联同经济互助委员会成员国 之间的贸易均以自由外汇结算和支付。
1973年以后,经济互助委员会同芬兰、伊拉克、墨西哥 和尼加拉瓜分别签订了合作协定。 1974年起,经济互助委员会派观察员常驻联合国。 1975年,经济互助委员会第29届会议上通过《经互会 成员国1976~1980年多边一体化措施协调草案》,要 求东欧各成员国根据这一草案修订各自的五年计划。 1978年,越南正式加入经济互助委员会。 1984年6月,经济互助委员会最高级经济会议通过《关 于进一步发展和加强经互会成员国经济合作与科技合作 基本方针的声明》等文件。同年6月和10月经互会第38 次和第39次会议上,通过贯彻实施最高级经济会议的措 施,研究了协调各成员国下一个五年计划及长远计划经 济发展的战略问题(特别是能源和燃料问题)。
· 协调国民经济计划 · 国际生产专业化和协作 · 共同投资建设联合项目 · 对外贸易
· 科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技术合作
①协调国民经济计划:
包括相互商讨经济政策和协调国民经济计 划。从1956~1960年五年计划开始,协调 了 6个五年计划,1982年着手协调1986~ 1990年五年计划。从1966~1970年五年计 划起,把各国先订计划后协调改为先协调 后由各国订计划。为适应科技革命新形势, 还加强对远景规划的协调。
18.社会主义的发展与挫折
二、苏联的发展与改革
(四)苏联的解体: 这个词汇出现于 有人说,是戈尔巴乔夫的改革葬送了苏联,如果不 二战后50-60年 改革,苏联就不会解体。你是否赞同这种说法?为 代的冷战时期, 由美国国会议员 什么?
杜勒斯在20世纪 50年代初提出。 由于它所进行的 1.直接原因/主要原因: 过程中并没有发 戈尔巴乔夫的改革引起思想混乱,政局失控 生战争,所以叫 “和平演变”。 2.根本原因: 西方国家以贷款、 苏联模式(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的僵化 贸易、科技等各 3.外部原因: 西方国家的“和平演变” 种手段诱压社会 主义国家,促使 它们向西方靠拢, 4.反马克思主义思潮泛滥 向资本主义“和 5.社会矛盾、民族矛盾急剧激化 平演变”。
Ï ¿ î Ä Þ ¼ Ö Ê ¼ µ µ ¯ ±ä Ç É µ ¼ µ ¯ ½ Â Õ Ô º ä Õ ¨ú » Ë µ º ¯ Í · ê Ý Ä · à À ú ¹ Ë Õ 1968 1054 1978 1054 1968 656 1978 656 1968 545 1978 432 1968 4300 1978 11000 Á ª 858 1400 121 1015 155 135 130、苏联西侧的8个国 家,这些国家在二战后曾 经按照苏联模式建立起社 会主义制度,并与苏联结 盟,成为社会主义阵营的 成员。 东欧各社会主义国家,以 苏联的“苏联模式”为榜 样,展开对国民经济的社 会主义改造。
苏 联
民 德
波 兰
罗马尼亚
阿 尔 巴 尼 亚
三、东欧剧变
国 际 社 会 主 义 运 动 的 发 展 史
二、苏联的发展与改革
(二)勃列日涅夫改革:
美苏两国力量对比
Ï ¿ î Ä Ä · ê Ý Ã À ú ¹ Ë Õ Á ª Ö Ò Ï Û ä Î × °¿ ² ¶ Ó 1968 350 340 1978 210 440 ¹ ¿ Ì Ë 1968 8500 32400 1978 10500 50000 ½ Ê Õ õ · É » ú 1968 5100 4000 1978 4500 4600 ® Ã Ë æ Õ ½ ½ ¢ 1968 360 320 1978 172 240
世界社会主义的发展历程
世界社会主义的发展历程一、本专题的主要知识第一次工业革命使世界上出现了工业无产阶级与工业资产阶级两个对立阶级,两者之间存在着天然的矛盾。
马克思与恩格斯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逐渐成为无产阶级斗争的指导思想。
列宁领导着俄国人民建立了苏维埃工兵政权,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就此诞生。
苏联经过列宁的新经济政策,斯大林的斯大林模式,赫鲁晓夫的小修小补,戈尔巴乔夫改革等等改革最终解体,其他苏联阵营的国家则走上了一条发展市场经济的道路。
社会主义的产生一、英国宪章运动时间:1836年~1858年政治纲领:《人民宪章》地位:英国宪章运动是欧洲规模最大的工人运动。
英国宪章运动沉重打击了资本主义的统治,但其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本质并没有深刻的认识,他们并不知道要用什么样的新社会来代替目前这个不合理的社会。
二、科学社会主义时间:1848年2月人物:马克思恩格斯文件:《共产党宣言》影响:①《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②开辟了国际工人运动和社会主义运动的新局面;③成为世界无产阶级的锐利思想武器。
社会主义的革命一、无产阶级的初次实践(一)巴黎公社时间:1871年3月28日代表阶级:工人阶级利益,即无产阶级利益地位: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失败:1871年5月21日~5月28日“五月流血周”(拉雪兹神甫公墓)(二)国际歌五月流血周后不久,《国际歌》诞生,词作者为欧仁•鲍狄埃,曲作者为狄盖特,它成为全世界无产阶级的革命战歌。
一、十月革命时间:1917年11月结果: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诞生。
影响:①十月革命是世界历史上无产阶级第一次取得胜利的革命;②把社会主义的理论变为现实,使俄国走上了实现现代化的独特之路;③为世界上落后国家的发展树立了榜样;④对20世纪的历史进程产生了深刻影响。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欧亚一系列国家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社会主义由一国发展到多国,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过程中,苏联及东欧部分国家进行了一系列改革。
名词解释的经互会
名词解释的经互会经互会(英文全称: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简称:IMF)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国际经济组织之一。
它于1944年成立,总部位于美国的华盛顿特区。
经互会的主要目标是促进全球经济合作、稳定国际金融系统和促进可持续经济增长,以及提供财政援助和技术支持给遇到经济困难的成员国。
经互会由成员国组成,目前拥有189个成员国,几乎涵盖了世界上所有的国家。
每个成员国都有一个代表团,代表团通常由中央银行或财政部的高级官员组成。
成员国在经互会的决策机构中享有投票权,这些决策机构包括董事会和国际储备资金领导层。
经互会的主要职责有三个方面:全球经济监测、政策建议和财政援助。
首先,全球经济监测是经互会的核心职责之一。
经互会通过对全球经济趋势的分析和预测,监测全球经济的健康状况以及可能出现的风险和问题。
经互会发布的《世界经济展望报告》是全球金融市场和国际投资者关注的重要指标之一。
该报告不仅提供了全球宏观经济的数据和分析,还展望了未来几年的全球经济增长前景。
追踪全球经济状况让经互会能够及时采取行动,以应对可能的金融危机和不稳定。
其次,经互会还为成员国制定和提供政策建议。
基于其对全球经济的深入研究,经互会向成员国提供有关宏观经济政策、金融监管和结构改革等方面的专业建议。
这些建议旨在帮助成员国应对各种经济挑战和困难,以实现经济增长和减少贫困,推动可持续发展。
尽管这些建议并非强制性,但经互会的声誉和专业知识使其对成员国政府的政策决策产生了重要影响。
最后,经互会还提供财政援助和技术支持给遇到经济困难的成员国。
当某个成员国遭遇财政危机或临时困难时,经互会可以提供财政援助、贷款或技术支持。
这些援助措施旨在帮助该成员国恢复经济稳定和可持续增长。
然而,获得财政援助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成员国必须遵守一系列的规定和条件,以确保援助资金的合理使用和还款能力。
尽管经互会在全球经济治理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但它也面临一些挑战和争议。
经互会名词解释
经互会名词解释一、什么是经互会?经互会是一个具有交流、沟通、合作功能的组织,是经济学、国际贸易领域的一个重要名词。
它由“经济”、“互助”、“会议”三个词组合而成,准确地描述了它的本质和目标。
经互会的成员通常是各个国家的经济学家、商业领袖、政府代表和国际组织的代表等。
二、经互会的起源经互会的起源可以追溯到20世纪的国际经贸合作的需求。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和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各国之间的经济联系日益加强,互利共赢的合作成为各国的共同追求。
为了促进国际贸易和经济合作的发展,经互会应运而生。
三、经互会的目标与职能经互会的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推动国际贸易自由化和经济合作发展;2.协调各国之间的经济政策,促进经济发展的良性循环;3.提供一个交流平台,分享经验、分享最佳实践;4.促进知识和技术的创新与转移;5.推动全球资源的优化配置,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6.促进贸易便利化和贸易壁垒的降低;7.通过合作解决全球经济面临的共同问题。
经互会作为一个权威性组织,具有以下职能:1.组织会议和研讨会,促进成员之间的交流与合作;2.收集、整理和传播有关贸易和经济的信息;3.提供咨询和政策建议,帮助各国制定和完善经济政策;4.进行研究和调研,探索经济发展的新模式和新思路;5.促进各国之间的技术转移和专利合作;6.举办培训班和研修班,提升成员的专业技能和知识水平;7.发布研究报告和政策文件,为各国决策提供参考。
四、经互会的组织结构经互会通常由会长、副会长和秘书长等组成,成员组织形式多样,可以是国家机构、协会组织、学术研究机构等。
会议是经互会的最高决策机构,通常每年举行一次。
会议期间,会员代表可以交流意见、提出建议,并达成共识。
除了定期会议,经互会还设立了各种专门的工作组和委员会,负责具体的工作任务。
这些工作组和委员会的成员由会员自行推荐或选举产生,拥有专门的领域知识和专业技能。
五、经互会的成果和影响经互会在推动国际贸易和经济合作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
经互会 名词解释
经互会名词解释经互会相关名词1. 经互会(Economic Cooperation Organization,缩写为ECO)•解释:经互会是一个多边经济合作组织,旨在促进成员国之间的经济合作与发展。
•示例:经互会成立于1985年,目前共有10个成员国,包括伊朗、土耳其、巴基斯坦等。
2. 成员国•解释:经互会的成员国是指加入该组织并遵守其章程的国家。
•示例:目前的经互会成员国包括伊朗、土耳其、巴基斯坦、阿富汗等。
3. 经济合作与发展•解释:经互会致力于促进成员国之间的经济合作与发展,包括贸易、投资、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
•示例:经互会通过组织各种经济活动和项目,促进成员国之间的经济合作与发展,提升地区的整体经济实力。
4. 立法机构•解释:经互会设有立法机构,负责制定和通过有关经济合作与发展的决议和法律。
•示例:经互会的立法机构由成员国派出的代表组成,他们在会议上讨论并通过相关法案。
5. 专门机构•解释:经互会设有多个专门机构,负责处理特定领域的经济合作与发展事务。
•示例:经互会的专门机构包括贸易与投资委员会、交通与通信委员会等,它们通过协商和合作推动相关领域的发展。
6. 区域项目•解释:经互会推动和支持跨国区域项目的实施,以促进成员国之间的经济合作与发展。
•示例:经互会的区域项目包括跨国铁路建设、能源合作等,通过集体行动实现双赢局面。
7. 区域合作•解释:经互会促进成员国之间的区域合作,通过互利共赢达到促进经济发展的目标。
•示例:经互会成员国在贸易、投资和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加强合作,实现区域一体化,促进地区的发展。
通过以上列举的名词,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和认识经互会及其相关内容。
经互会作为一个重要的多边经济合作组织,在促进地区经济发展和成员国间的合作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现存社会主义国家中華人民共和國(1949-)现今发展最快的社会主义国家。
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1948-)现今最封闭最落后的国家之一。
义国家。
内至今没有铁路与火车。
古巴共和國(1959-)加勒比一带经济较好的国家。
其招牌商品为古巴雪茄。
现今社会主义政党执政的国家尼泊尔联邦民主共和国(2008-),2008年尼共(毛主义)首领普拉昌达废黜贾南德拉国王,组建联合政府,共和国成立。
塞浦路斯共和国(2008-)2008年劳动人民进步党在经济危机中赢得塞浦路斯大选,从而执政。
前社会主义政党执政的国家摩尔多瓦共和国(1998-2009)2009年摩尔多瓦共和国共产党人党在执政11年后新大选失利。
前社会主义国家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1922-1991)1991年819事件苏联总统戈尔巴乔夫被副总统绑架。
3日后戈尔巴乔夫被俄罗斯总统叶利钦解救,但苏联各加盟共和国独立之势已成气候。
最终在各共和国与叶利钦的压力下,同年圣诞节苏联解体为15个共和国。
苏联在斯大林至勃列日涅夫时期一直是世界两大超级大国之一,但此期间也导致了苏联特权阶级的诞生。
自戈尔巴乔夫执政后苏联逐渐走向衰退与终结。
苏联加盟共和国俄羅斯蘇維埃聯邦社會主義共和國(1917-1991)1917年十月革命后,列宁建立苏俄。
1922年组成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
白俄罗斯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1919-1991)烏克蘭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1923-1991)卡累利阿-芬兰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1940-1956)蘇芬戰爭時蘇聯從芬蘭占領的領土建立此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並加盟蘇聯;然后,1956年蘇聯最高蘇維埃撤銷此加盟共和國,將其併入俄羅斯蘇維埃聯邦社會主義共和國的聯邦之一,改名為卡累利阿自治共和國。
爱沙尼亚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1931-1991)立陶宛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1940-1991)亚美尼亚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1936-1991)拉脫維亞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1940-1991)格鲁吉亚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1936-1991)阿塞拜疆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1936-1991)外高加索苏维埃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1922-1936)原為蘇聯一加盟共和國,但再1936年分裂成亞美尼亞、阿塞拜疆、格魯吉亞三個蘇維埃聯邦社會主義共和國,分別加盟蘇聯。
塔吉克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1928-1991)哈萨克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1936-1991)乌兹别克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1925-1991)吉尔吉斯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1936-1991)土库曼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1924-1991)东欧诸社会主义国家南斯拉夫社会主义共和国联邦(1945-1992)80年铁托去世后,南斯拉夫成立总统主席团,从此南斯拉夫领导人再无对该国统一领导的权力。
1991年各加盟共和国的独立要求日益强烈,致使国内民族主义日趋严重,南斯拉夫内战爆发。
最终导致次年社会主义南斯拉夫解体为5国。
德意志民主共和國(1949-1990)1989年两德统一已势不可挡,落后的经济与高压的政治致使东德民众推到柏林墙。
波与政治压力懂的领导人昂纳克辞职,克伦茨接任。
次年两德统一之势已成定局,昂纳克流亡智利。
两德和平统一。
波蘭人民共和國(1944-1989)1989年2月,波党和团结工会举行圆桌会议,达成了团结工会合法化、改行总统制和议会民主等重要协议。
1989年6月举行议会大选,团结工会在众议院和参议院分别获得35%和99%的席位。
12月29日,议会通过宪法修正案,改国名为波兰共和国,并更改国徽。
社会主义波兰终结。
阿尔巴尼亚社会主义人民共和国(1946-1992)1992年阿尔巴尼亚人宣布放弃社会主义,社会主义阿尔巴尼亚和平终结。
保加利亞人民共和國(1946-1990)89年随着东欧剧变的到来,保加利亚领导人日夫科夫被迫辞职。
次年保加利亚共产党宣布放弃社会主义。
新政府成立。
社会主义保加利亚和平终结。
羅馬尼亞社會主義共和國(1947-1989)89年罗马尼亚独裁者齐奥赛斯库与其夫人在七日革命后被逮捕,后被枪决。
社会主义罗马尼亚终结。
捷克斯洛伐克社会主义共和国(1948-1990)89年捷克斯洛伐克爆发天鹅绒革命,捷共失去执政权。
次年成立联邦共和国,社会主义捷克斯洛伐克终结。
匈牙利蘇維埃共和國(1919.3.21-1919.8.6)1919年3月21日库恩·贝拉推翻而卡罗伊伯爵的政府,匈牙利蘇維埃共和國成立。
但由於他在上任後未能妥善解決這個重生國家的社會及經濟問題,在主政不足6個月內就被社會民主黨及共產黨聯盟罷免,库恩·贝拉流亡苏俄(当时苏联还未成立)匈牙利蘇維埃共和國终结。
匈牙利人民共和國(1949-1989)1989年,匈牙利社工党决定实行多党制并重新评估59年的匈牙利十月事件,5月,卡达尔被免去党主席和中央委员职务。
10月,社工党改名为社会党,改国名为匈牙利共和国。
社会主义匈牙利终结。
前亚洲社会主义国家蒙古人民共和国(1924-1992)蒙古因地理原因,长期在军事及经济上依赖苏联,91年圣诞节苏联解体后,次年蒙古宣布放弃社会主义,社会主义蒙古和平终结。
民主柬埔寨(1975-1979)79年因赤柬的“自我屠杀”与背离社会主义的统治,柬越边境的柬埔寨难民打开国门,致使越南侵略军队长驱直入直攻金边。
波尔布特帅抵抗军进入深山。
“三年零八个月”的民主柬埔寨灭亡。
柬埔寨人民共和国(1979-1993)79年越南攻灭民主柬埔寨,并在柬埔寨建立傀儡社会主义国家。
93年经联合国会议。
柬埔寨王国复国。
越南军队撤出柬埔寨。
社会主义柬埔寨正式终结。
阿富汗民主共和国(1978-1992)1992年,阿富汗伊斯蘭國推翻共產政權並控制首都喀布爾,社会主义阿富汗终结。
值得一提的是,自阿富汗民主共和国终结后。
包括现今的阿富汗政权,没有一个政权可以完全统治全阿富汗领土。
也门民主人民共和国(1967-1990)1986年1月13日,也门社会党政治局正在开会时,阿里·纳赛尔的追随者冲进政治局办公室,手持冲锋枪向强硬派委员扫射,当场打死最高人民委员会主席团主席安塔尔等人,伊斯梅尔也在当天的冲突中中弹身亡,南也门内战爆发。
同年1月24日,内战结束,强硬派取得斗争的胜利。
阿里·纳赛尔逃亡北也门,海达尔·阿布·巴克尔·阿塔斯接任主席职务。
内战给南也门经济和社会发展造成重大的负面影响,迫于不利形势,从1988年起,南也门主动要求北也门加快也门统一步伐。
1990年5月22日,阿拉伯也门共和国和也门民主人民共和国正式宣布统一,成立也门共和国。
社会主义也门和平终结。
缅甸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1974-1988)1988年缅甸军人苏貌发动政变,成立国家恢复法律和秩序委员会,自任主席。
缅甸社会主义纲领党失去执政地位。
同年9月23日宣布放弃社会主义,社会主义缅甸终结。
前非洲社会主义国家刚果人民共和国(1969-1991)刚果进入1986年后,开始面临日益严重的经济困难。
1990年,萨苏效仿东欧剧变,宣布刚果实行多党制,次年恢复国名“刚果共和国”,结束了社会主义政治经济体制。
社会主义刚果和平终结。
索马利民主共和国(1969-1991)1991年索马里军事强人穆罕默德·西亞德·巴雷被反政府勢力“索馬利亞聯合國會(USC)”給推翻,之後流亡到尼日利亚的拉哥斯。
社会主义索马里终结。
索马里从此进入无政府与内战至今。
埃塞俄比亚人民民主共和国(1974-1991)1991年由于海尔·马里亚姆·门格斯图的残酷专制,反政府武装“人民民主革命阵线”节节胜利,同时厄立特里亚又积极争取独立,加上苏联戈尔巴乔夫的改革使苏联减少对其统治的援助,他的政府内外交困。
1991年,反政府武装攻占首都,他与3000名官员潜逃国外。
社会主义埃塞俄比亚终结。
达荷美人民共和國(1975-1990)1974年,马蒂厄·克雷库將贝宁改名為達荷美,並促成該國成為社会主义國家。
另外一方面,他則成為該國領導者。
1990年,他宣佈放棄共產主義,並恢復贝宁之国名。
社会主义贝宁和平终结。
莫桑比克人民共和國(1975-1990)1990年莫桑比克总统若阿金·阿尔贝托·希萨诺宣布放弃社会主义,社会主义莫桑比克和平终结。
安哥拉人民共和國(1975-1992)1992年安哥拉总统若泽·爱德华多·多斯·桑托斯宣布放弃社会主义,社会主义安哥拉和平终结。
前地方社会主义政权中华苏维埃共和国(1931-1937)随着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红军长征开始。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终结。
巴伐利亚苏维埃共和国(1919.4—1919.5)巴伐利亚共产党于1919年4月13日所建。
4月7日德国独立社会民主党、无政府主义者和巴伐利亚农民联盟曾建立过一个社会民主党、共产党缺席的苏维埃共和国,德国共产党拒绝承认。
12日至13日,共产党在武装冲突中获胜。
13日选出15人行动委员会和以欧根·勒菲内为首的四人执行委员会。
首都慕尼黑。
政府成立后受到巴伐利亚邦霍夫曼政府围剿,5月3日被攻克,6月5日勒菲内被杀。
社会主义巴伐利亚灭亡。
有争议的社会主义国家西班牙第二共和國(1931.4.14–1939.4.1)第二共和國在阿方索十三世退位之後開始,最先出現一個由尼塞托·阿爾卡拉-薩莫拉領導的臨時政府,以及起草新憲法。
新憲法於同年12月9日生效,帶來了由領導的共和社會主義的國家。
首任總統是尼塞托·阿爾卡拉-薩莫拉,於1931年與1936年間在任。
期間巴斯克人和加泰羅尼亞人要求獨立,但他們不曾得到獨立,甚至自治區也成不了。
1933年11月19日的選舉為右翼帶來勝利。
1936年2月16日左翼联邦再次取得胜利,曼努埃爾·阿扎尼亞經選舉成為第二任總統。
7月17日弗朗西斯科·佛郎哥和部分軍官突然发动叛变,西班牙內戰爆发。
经过近3年的残酷内战,1939年4月1日第二共和国解散,西班牙波旁王朝复辟,但是王位悬空,佛朗哥将军担任摄政王直至1975年去世。
国名有社会主义但实际非社会主义国家斯里兰卡民主社会主义共和国(1948-)1948年锡兰独立,1978年8月16日新憲法頒布,改國名為斯里蘭卡民主社會主義共和國,后斯里蘭卡在2011年宣佈禁用其舊國名錫蘭。
大阿拉伯利比亚人民社会主义民众国(1977-2011)2010年底阿拉伯之春开始,次年利比亚最高领导人卡扎菲被反政府武装抓获,并以私刑打死。
大阿拉伯利比亚人民社会主义民众国灭亡,新利比亚成立。
附:经互会(社会主义国家经济交流机构)经济互助委员会,简称经互会,由苏联组织建立的一个由社会主义国家组成的政治经济合作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