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广播电视学概论复习资料资料
广播电视概论知识重点总结
广播电视概论知识重点总结一、广播电视的起源和发展1.广播的起源:广播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的无线电技术的发明和使用。
2.电视的起源:电视的起源可以追溯到20世纪20年代的电子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3.广播电视的发展历程:从最初的模拟广播电视到现代的数字广播电视,经历了多个阶段的技术和制度革新。
4.广播电视的作用:广播电视具有传播信息、娱乐休闲、教育宣传等多个方面的作用,对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广播电视的基本概念1.广播:广播是指将声音、图像等信息通过电磁波传播到广大受众的一种传播方式。
2.电视:电视是指通过电子技术将图像和声音传送到使用者的一个传媒工具。
3.传媒:传媒是指用于传播信息的各种媒介,包括广播、电视、报纸、杂志、互联网等。
4.媒介:媒介是指传递信息和传播声音图像的工具和设备。
三、广播电视的组织形态1.广播电视台:广播电视台是指负责制作和播放广播电视节目的机构,分为电台和电视台两种形态。
2.广播电视网络:广播电视网络是指由广播电视台建立的一种机构和工作方式,可以实现节目的互联互通和全国范围内的播放。
3.广播电视产业:广播电视产业是指广播电视节目制作、播放、广告投放等相关的产业链。
四、广播电视的技术手段1.广播技术:广播技术包括调频广播、调幅广播等各种无线电技术,通过调制和解调电磁波来传送声音。
2.电视技术:电视技术包括黑白电视、彩色电视等各种电子技术,通过扫描线和电子束来传送和显示图像。
3.数字广播电视技术:数字广播电视技术是一种现代化的传媒技术,通过数字信号传输和处理来提供更多的节目和服务。
五、广播电视的管理体制1.政府管理体制:广播电视在很多国家都是由政府机构进行管理和监管。
2.行业管理体制:广播电视在一些国家中由行业协会或专门的监管机构进行管理。
综上所述,广播电视概论知识的重点包括广播电视的起源和发展、基本概念、组织形态、技术手段、管理体制等内容。
学习和掌握广播电视概论知识有助于对广播电视行业的了解和理解,对于从事广播电视相关工作的专业人员具有重要意义。
广播电视概论50个知识点--打印版
25、录音新闻、录音通讯、录音特写、录音访问、配乐报道P162
26、录音访问:以记者采访人物的问答谈话录音为主的录音报道新闻体裁。常见有两种形式1是把访问对象的讲话录音分为若干段,在开始、中间和结尾穿插记者的介绍感想或评论等,这种形式叫“录音访问”。另一种是除了开始时由记者对被访问对象及时间地点等作必要介绍外,自始至终都是记者与被访问才的问答交谈的录音,这种形式称作“答记者问”。
29、小口子新闻:是针对“大而全”的新闻而言的,即一条新闻只选一个有新意的问题,一件有价值的新闻事实或一个独特的侧面。这样,新闻突破口小,就容易写得集中深刻,篇幅也能够缩短。
30、新闻核:是指精选事实,特别注意选用那些典型的能够揭示事物本质的新闻事实,以一当十,较准确有力地表现新闻主题。这样的事实有人称之为“新闻核”。
7、音响:是指除了人的语言、音乐之外的其他声响,包括自然环境的声响、动物的声音、机器工具的音响、人的动作发出的各种声音等。
8、库里肖夫效果:说明了两个以上画面的组接会产生撞击,迸发出新画面内涵,这也就是蒙太奇的力量,姑且将其称为相关画面之间的内在辩证关系。
9、声画合一:声音和画面传播的具体内容完全一致,即画面中出现的人和物就是声音的发音体,或声音就是在具体说明画面中的事物情景。这种声画合一的组合方式能加强传播内容的真实感、可信性、完整性、重要性,因此在新闻性电视节目中较多采用。在电视剧等艺术样式的节目中,用来表现主要内容和情节,以引起观众注意,加深印象。声画合一的组合方式是声音和画面的初级组合方式,也是基本组合方式。易于被视觉文化程度不高的人接受。电视新闻中的同期声讲话、同期声音响和电视实况转播都是声画合一。它常用来传播重大新闻事实,是目前国际电视新闻界普遍采用的报道方式。1994年《崽伢子,莫过来》就是采用了声画合一。
广播电视学概论复习提纲
广播电视学概论复习提纲第一篇:广播电视学概论复习提纲广播电视学概论一、选择1.中国电视诞生于1958年。
1958年5月1日,中国第一座电视台——北京电视台(中央电视台的前身)开始实验播出;2.1906年圣诞节,费森登在马萨诸塞州的试验电台首次作试验性广播,广播从此诞生;为了推销收音机而建立的世界第一座广播电台:美国匹兹堡的KDKA电台;1925年英国人贝德尔制造出第一台电视机的雏形,1926年1月28日贝尔德在伦敦举行的电视公开表演,是世界上第一次使用电视进行无线传输;1936年11月2日,英国广播公司在伦敦亚历山大宫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公众电视发射台。
3.广播电视的社会功能:传播新闻、舆论监督、传授知识、提供服务、愉悦身心、宣传动能、社会教育功能4.按节目内容划分节目类型:①四分法:新闻性、文艺性、教育性、公共服务性②六分法:新闻类、文艺类、服务类、教育类、知识类、言论类5.广播电视节目形式:中央台模式、珠江台模式、东广模式(上海东方广播模式)6.我国电视广告最早出现在上海(“参桂补酒”,1979年1月28日),第一条外商广告(“瑞士雷达表”1979年3月15日)7.广播语言系统的诸种构成模式:纯有声语言的构成模式(口播新闻、广播讲话、清谈节目即脱口秀、知识性节目、教育服务性节目等)、语言+音响类的构成模式(实况广播和录音报道)、有声语言+音乐的构成模式(娱乐性、综艺性、广播文学性节目)、有声语言=音乐=音响的构成模式(广播剧和少数专题性新闻报道)8.广播电视管理:事业化单位,企业化管理。
9.广播电视改革发展规律:与市场经济接轨;产业化趋势10.文化创意产业属于知识密集型产业。
11.文化对广播电视传播的影响,源自文化本身的维模与适应原理、优势扩散原理、传播圈层原理。
12.1985年7月1日,城市电视台节目交流中心在广州正式成立,这标志着我国国内电视节目市场的出现。
13.电视综艺的观念日益走向多元化、娱乐化和综合化。
广播电视概论复习资料
广播电视概论复习资料第一篇:广播电视概论复习资料广播电视概论复习资料1、1864年,英国理论物理学家麦克斯韦发现电磁学基本原理。
2、1865年,英国工程师约瑟夫·梅发现了硒的光电效应。
在理论上说明可以利用电讯号传播图像,这是最早提出的电视传播原理。
3、1884年,德国科学家保罗·尼普柯发明了电视扫描盘,它是电视荧屏的雏形。
4、1936年,英国广播公司在伦敦亚历山大宫建立了全世界第一个公共电视发射台。
从而标志着世界电视业的诞生。
5、1958年5月1号,北京电视台开播,是中国第一个电视台。
6、1925年2月1号,NHK的东京电视台开播,它是亚洲最早开播的电视台。
7、世界第一部电视剧是英国1930年播出的《嘴上叼花的人》。
中国最早电视剧的是北京电视台播出的《一口菜饼子》,1958年6月15号。
8、美国著名的广播电视公司,“美国之音”VOA,“全国广播公司”NBC,“美国广播公司”ABC,“哥伦比亚广播公司”CBS。
9、英国广播电视公司BBS10、彩色电视制式三种:N制NTSC,S制SECAM,P制PAL11、节目类型按四分法分为:新闻节目、教育节目、文艺节目、服务节目。
12、广播电视管理制度:国营制度:广播电视完全有国家控制,从人事调配、传播内容到经费支持,均由政府的有关部门负责管理。
不从事商业性活动,是政府的直接言论机构。
公共制度:是电视传播管理的特有现象。
电视台既不为政府所有,也不为商业财团所有,国家不直接参与管理,而由国家特许的非盈利性公司或社会各界的联合体进行管理。
这些管理机构实行独立自治,依照国家颁布的电视法规开展传播活动,经费来源主要是向观众收取“收看费”以及少量的广告费。
商业制度:电台、电视台由财团或个人控制,政府通过审批营业执照宏观管理。
经费来源完全依靠广告收入。
13、接受的家庭方式:是对广播电视这种传播媒介的接受形态的一种形象描述,它也是可以理解为是一种接受的个体方式,主要是强调广播电视接受的那种非社会的个体性的自由特征。
《广播电视概论》复习提纲
《广播电视概论》复习提纲《广播电视概论》复习提纲2021第一章广播电视传播的物质基础第一节广播电视的发明者与发展一、广播的发明与发展二、电视的发明与发展三、广播电视技术的发展和广播电视传播事业的关系第二节广播电视传播的基本原理一、电磁波的传播原理二、声电转换及电声转换原理三、光电转换与电光转换原理四、三基色原理第三节广播电视的主要技术环节一、节目制作二、节目播出三、信号传输四、信号接收第四节广播电视技术的发展趋势一、技术演进中的广播媒介形态二、技术演进中的电视媒介形态【主要内容】1、了解广播、电视发明与发展的技术简史2、识记技术演进史中的代表人物3、了解广播、电视传播的基本原理4、了解广播、电视传播的主要技术环节5、了解技术演进中的广播、电视形态【复习题】1、广播电视技术的发展和广电传播事业的发展有何关系?2、详述赫兹、马可尼、费森登、福斯特对广播发展的主要贡献3、详述尼普科、贝尔德和法恩斯沃斯对电视业的主要贡献4、无线电波存有几种类别?广播、电视各用哪些类别的电波?5、调幅波和调频波有何区别?6、彩色电视就是使用什么原理同时实现的?7、世界彩色电视的制式存有哪几种?8、广播、电视传播包含哪几个技术环节?9、节目播映包含几种方式?10、广播电视技术的发展趋势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11、媒介新技术对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发展有何作用?12、广播电视技术的发展给人们的日常生活增添了什么影响?恳请融合案例分析。
1/5第二章中外广播电视事业发展概况第一节世界广播电视事业发展概况一、世界广播事业的问世与发展二、世界电视事业的发展三、广播电视的体制类型及其特点四、西方传播产业概况第二节中国广播电视事业发展概况一、大陆地区广播电视事业发展概况二、港澳台地区广播电视事业发展概况【主要内容】1、识记世界广播电视事业诞生的标志性事件2、了解历史各阶段各地区广播电视事业的发展概况3、广播电视的体制类型及其特点4、广播电视的发展与其背后的社会动因【复习题】1、详述美国广播电视事业的问世与发展历程2、详述我国广播电视事业的问世与发展历程3、什么是广播电视体制?有哪些类型及特征?(对不同体制做出分析和评价)4、广播电视事业的发展规律为何?请结合案例分析。
广播电视概论期末重点
广播电视概论期末重点
一、电视信号传播
1、电视收发信基本知识
a)基本原理
电视信号是在空气中传播的无线电波,通过活动进行传播和接收。
它是由电视台发射的模拟或数字信号,它被电磁波传播到空气中,然后接收者把这些电磁波转换成电视图像和声音。
b)传输方式
电视信号的传输方式有地面广播、卫星传输、有线传输和光纤传输四种。
地面广播:一般使用大功率发射台进行发射,广泛覆盖广播区域,接收者一般使用普通的空中接收天线即可接收。
卫星传输:使用高空小功率的发射台发射出电视信号,采用宽带信号传输,一般接收者需要安装专门的发射台和接收天线,以及单路放大器和滤波器。
有线传输:一般使用光缆和同轴电缆两种传输媒介,光缆传输可以传输数字和模拟信号,同轴电缆传输只能传输模拟信号。
光纤传输:使用光纤缆将电视信号传输至目的地,光纤传输的优势在于信号传输距离远,抗干扰能力强,可传输多频道数据,无需进行信号增益。
二、电视发射技术
1、电视调频技术
电视调频技术是指在高频电磁波中携带视音信号,然后传输给接收端并进行接收的一种技术。
广播电视学概论复习提纲
广播电视学概论复习提纲一、广播电视的起源和发展A.广播电视的起源1.无线电技术的发展2.广播电台的建立3.电视技术的出现B.广播电视的发展历程1.广播电台的传播方式和内容2.电视的发展及广播电视的多样化形式二、广播电视的基本概念和特点A.广播电视的定义和基本特征1.广播电视的定义和本质特点2.广播电视与传统媒体的区别B.广播电视的传播方式和传播特点1.广播电视的传播方式2.广播电视的传播特点三、广播电视的组织和运作A.广播电视的组织形式和架构1.广播电视的组织形式2.广播电视的组织架构和职能划分B.广播电视的节目制作和运营管理1.广播电视的节目制作方式2.广播电视的运营管理和节目审核制度四、广播电视的影响和社会功能A.广播电视的社会功能1.广播电视的信息传播功能2.广播电视的社会文化功能B.广播电视的影响和问题1.广播电视对个人的影响2.广播电视对社会的影响和问题五、广播电视的发展趋势和创新A.广播电视的数字化发展1.广播电视的数字化技术2.广播电视的数字化产业链B.广播电视的创新与变革1.广播电视的媒介融合与互联网化2.广播电视的内容创新与品牌建设六、广播电视学的基础理论和学科方法A.广播电视的基本理论1.广播电视的传播学理论2.广播电视的社会学理论B.广播电视的研究方法1.广播电视的文献研究和调查研究2.广播电视的实证研究和理论分析七、广播电视的国际比较和跨文化交流A.广播电视的国际发展概况1.广播电视在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发展状况2.广播电视的国际传播格局B.广播电视的跨文化交流与影响1.广播电视的跨文化交流途径和方式2.广播电视在国际间的影响与接受八、广播电视行业的规范与监管A.广播电视的行业规范和自律机制1.广播电视行业规范及其意义2.广播电视的行业自律机制B.广播电视的监管与管理体制1.广播电视的监管机构和职能2.广播电视的管理体制和法律法规九、广播电视的职业发展与就业前景A.广播电视行业的职业发展概况1.广播电视行业的职业分类和岗位设置2.广播电视行业的职业发展渠道和机会B.广播电视就业前景和职业素质要求1.广播电视行业的就业形势和前景2.广播电视行业对从业人员的职业素质要求以上是一个广播电视学概论的复习提纲,通过对这些知识点的系统复习,可以帮助学习者全面了解广播电视的起源、发展、特点、组织与运作、社会功能、影响与社会问题、发展趋势与创新、基础理论与学科方法、国际比较与跨文化交流、规范与监管、职业发展与就业前景等方面的知识。
复习广播电视概论
复习广播电视概论汇报人:2024-01-05•广播电视的发展历程•广播电视的传播特性•广播电视的类型与节目形态目录•广播电视产业经营与管理•广播电视的社会责任与影响•广播电视的未来发展与展望01广播电视的发展历程19世纪末期,人类开始尝试利用电磁波传送声音和图像,标志着广播电视的诞生。
20世纪初,随着电子技术的进步,广播电台和电视台逐渐普及,成为人们获取信息和娱乐的主要渠道。
20世纪中叶,卫星技术的发展使得广播电视信号覆盖范围更广,全球范围内的信息传递成为可能。
起源与发展数字化技术的运用提高了广播电视信号的质量和传输效率。
网络化技术使得广播电视媒体与其他媒体之间的融合成为趋势,拓宽了传播渠道。
新媒体技术的涌现改变了传统广播电视的传播模式,观众可以更加方便地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
技术进步与影响面对新媒体的竞争,广播电视行业需要不断创新,以满足观众不断变化的需求。
保护知识产权和打击盗版行为是广播电视行业面临的长期挑战,需要加强法律法规的建设和执行力度。
随着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技术的不断发展,广播电视将呈现出更加多样化的表现形式和互动方式。
未来趋势与挑战02广播电视的传播特性广播电视节目的播出顺序是预先设定好的,受众需要按照时间顺序收看,无法选择。
线性传播覆盖范围广视听结合广播电视信号能够覆盖广阔的地区,使得受众无论身处何处都能接收到节目。
广播电视传播融合了视觉和听觉元素,能够提供更为丰富和立体的信息内容。
030201传播方式与特点广播电视节目的制作需要专业的技术和团队来完成,以确保节目质量和效果。
专业制作广播电视节目涵盖了新闻、综艺、教育、体育等多个领域,满足不同受众的需求。
多样化内容随着技术的发展,广播电视节目开始引入互动环节,如观众投票、在线问答等。
互动性增强内容制作与呈现广播电视节目的受众群体广泛,涵盖了不同年龄、性别、地域和阶层的人群。
广泛受众广播电视节目对于社会舆论和价值观的引导具有重要影响,尤其是一些主流媒体。
广播电视概论复习资料word版
第一章绪论广播电视定义广播电视是一种电子通讯手段,是通过无线电波或导线传送声音和图像的电子信息传播媒介。
人们凭借电子音像技术有意识建立大众传播媒介,向期望的受众传送专门制作的声音和图像节目。
第二章广播电视发展史略第一节广播的诞生与发展一、广播的前发明期1844年塞缪尔²莫尔斯发明有线电报,1876年亚历山大²贝尔发明有线电话,这为人类远距离传送信号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有线广播1873年,英国物理学家麦克斯威尔发表了《电磁论》在理论上确立了电磁学,被公认为无线电之父。
1887年,德国物理学家亨利希²赫兹在实验室内产生了电波,证实了电波理论。
1895年意大利科学家马可尼(G.Marconi)和俄国科学家波波夫分别进行了无线电传送信号的实验,实现了无线电的发送和接收,制成了世界上最早的无线电收发报机,无线电通信进入实用阶段。
二、广播诞生1、发明广播电报问世以后,科学家们立即着手研究直接用电波传递声音。
费森登(Fessenden,1866-1932,美国匹兹堡大学物理学教授)发明了按声波形状调制无线电波波幅(调幅)的方法。
于马塞诸萨州的布兰特²罗克城建立了发射台。
1906年12月24日圣诞之夜,费森登播出了《圣经²路加福音》中的圣诞故事、小提琴演奏的圣歌、并祝贺大家圣诞快乐。
这是世界上的第一次语言广播,听众是当时附近船上的报务员们。
宣告了广播的诞生。
2、第一家广播电台1920年9月29号,西屋公司的副总经理看到了匹兹堡一家百货公司在《太阳报》上刊登的收音机广告,公司决定制造无线电发射机,开办广播。
10月27日,美国商务部分配给它一个商业海岸电台呼号:KDKA。
据记载,这是第一个向政府领取营业执照的电台。
1920年11月2日,KDKA电台开始播音。
这标志着广播事业的诞生。
电台开播当晚的第一条新闻就是总统大选开票消息:共和党候选人、俄亥俄州参议员哈定击败考克斯当选。
《广播电视概论》复习资料
《广播电视概论》复习资料《广播电视概论》复习资料1.“视觉暂留”原理:人们感官的意象不随外物停止刺激就马上消失,人闭上眼睛后,视觉物体印象仍然会在眼中短暂停留。
2.格式塔心理学:影像的运动感和深度感不禁产生于观众的生理机制,而且依赖于特殊内心体验,即把各个画面组成更高层次的动作整体的心理过程。
认为人的视觉又想想补充功能,当一图出现残缺,会引起视觉强烈追求完整,对称,和谐倾向,会有一种将它“补充”或恢复到应有的“完整”状态的冲动里。
3.彩色电视的三种形式:①NTSC-正交平衡调幅制,又称恩制。
(优点-可与黑白电视兼容。
缺点-成本较高。
)②SECOM-顺序传送和彩色储存制,又称赛康制。
(优点-在防止高山和建筑物对图像色彩的影响方面有所改进。
缺点-对黑白电视兼容下降)③/PAL-相位逐行交变制度,又称帕尔制。
(优点-传送范围广,传真度高。
)4 .1920/11/2美国匹兹堡西屋电气公司开办的商业广播电台,标志着美国广播业的诞生,同时也是世界广播业的开端。
5.1936/11/2英国广播公司在伦敦以北亚历山大宫建成英国第一座电视台播出节目,标志着世界电视业的诞生。
6.(1)珠江模式:1986/12/15珠江经济广播电台正式开播,迅速以广播内容综合化,节目设置板块化,栏目主持固定化,栏目播出直播化,开通社会热线,鼓励社会参与等特点赢得了大量观众。
意义-我国第一个专业经济广播电台,推动了广播的结构性改革,为我国广播业注入了新的活力,树立改革榜样,使广播改革从节目单项改革进入版块式整体改革阶段。
(2)1992/10/28秉承以信息性适应时代,以服务性争取市场,以参与性赢得听众,以明星主持为标志的节目宗旨,上海东方广播电台开始播音。
大胆改革,率先使用双台体制,引入竞争;经济上,独立核算,自负盈亏,以广告收入为来源;公开招聘,双向选择用人机制;开创新节目形式,开拓直播节目,大力开展社会活动。
7.纪录片:打破了“声画分离”制作传统,大胆启用拍摄时的同期声和现场效果声。
广播电视概论期末复习题
广播电视学概论知识点复习一、第一章到第四章(重点复习)1.人类传播发展的四个阶段(1)语言传播时期(2)文字传播时期(3)印刷传播时期(4)电子传播时期2.广播的优劣势(1)广播传播的优势①是传播迅速、信息量大,在突发事件中不可代替②受众多,覆盖面广③伴随性收听、移动性收听④声情并茂,引发听觉联想⑤参与性强,即时反馈⑥技术简便,成本相对低廉⑦广告便宜,相对回报比较实惠(2)广播传播的局限性①转瞬即逝,不易保存②容易产生歧义③线性传播的制约性3.电视的优劣势(1)电视传播的特点①现场转播的“共时空效应”。
②视听兼备的多元信息符号。
③时效性强。
④家庭式的收视。
⑤电视媒介传播的明星效应。
⑥显著的广告效益。
(2)电视的传播局限①转瞬即逝,不利于保存。
②线性传播,选择性差。
③和其它媒介相比,不良电视节目给社会的负面影响更为直接4.(1)1906年12月25日,费森登(加拿大)首次做声音广播实验成功。
这次试验被公认为无线电声音广播诞生的标志。
(2)1920年8月31日,美国底特律一家实验电台播出这个州的竞选新闻,被认为是最早的广播新闻。
(3)1920年11月2日,世界公认的第一家广播电台开播——美国匹兹堡KDKA 电台。
(4)1936年11月2日,英国在伦敦市郊区的亚历山大宫开办世界第一座正规电视台,成为世界电视史上重要的里程碑。
☆5.无线电波传播方式:(1)地波传播电波沿着地球表面传播,叫地面波或地波。
这种电波较容易被地球和地面障碍物。
如山岭,建筑物等所吸收。
无线电广播中的中波、中短波就是主要靠地面传播的,他们的波长比较长。
(2)天波传播电波发射到空中,通过电离层的反射折回地面进行传播,这种传播方式叫天波传播。
短波主要是靠天波传播的。
(3)空间波传播(又称直接传播)无线电波经地面上空的介质层,由发射台直接到接收机的传播方式叫直接传播。
电视广播、超短波调频广播一般采用直接传播6.广播电视传播的制度(1)国营制度型(中国俄罗斯)广播电视完全由国家控制,从人事调配、传播内容到经费支持,均由政府的有关部门负责管理。
广播电视概论复习纲要
广播电视概论复习纲要第一章广播电视发明和基础技术1.广播电视定义:一般认为,通过无线电波、线缆系统(电缆、光纤及将来可能发展的其他传输介质)向广大地区或一定区域有规律地传播含有节目内容的视频、音频信号,上述机构、传输的内容以及传播过程本身,可统称为广播系统。
广播电视的信息载体是无线电波或导缆。
2.人类传播史的五次“革命”①语言的形成和使用②文字的创制和运用③印刷术的发明④无线电的发明和应用⑤计算机技术的应用3.1895年,俄罗斯科学家亚历山大·波波夫与意大利发明家马可尼,几乎在同时分别独立制成了最早的不用导线传递电磁信号的设备——无线电收发报机4.最早利用无线电波传送和接收声音的是美国匹兹堡大学教授费森登与被称为“无线电之父”的美国发明家李·德弗雷斯特。
5.威斯汀豪斯公司创办了世界上第一家广播电台,呼号KDKA。
6.1884年,德国保罗·尼普科夫发明了机械性的无线电图扫描盘——“尼普科夫圆盘”(把图像分解成小像素由无线电传出去,为电视发明奠定了理论基础。
)7.苏格兰科学家贝尔德是“电视之父”。
8.美国是最早开始电视实验广播的国家9.英国最早正是播出黑白电视的国家10.1902年,奥地利芬·伯兰克提出彩色电视图像的发射和接收原理——三基色原理11.美国是第一个播出彩色电视的国家12.在发射传输广播电视信号时使用的无线电波频率范围分别称为广播波段和电视频道。
13.3种彩色电视制式:N制(美日韩菲)、P制(帕尔制、大陆、港澳)、S制(色康制,法苏、非洲大部)第二章大陆广播电视的发展1.我国第一座广播电台由美国记者奥斯邦与一位旅日华侨合作建立的。
2.1923年1月23日,“大陆报—中国无线电公司广播电台”正式开始播音。
3.1927年3月19日,新新公司无线电台被认为是我国国民自己兴办的第一座民间商业性质的广播电台。
4.果党民营广播电台主要以下三种类型:1.商业性,娱乐节目为主2.教育性3.宗教性5.1940年12月30日,中国人民广播创建纪念日。
《广播电视概论》期末复习
《广播电视概论》期末复习广播电视概论一、名词解释1、电视纪录片(百度):指纪录型的电视专题报道类节目,是运用电子采录设备和手段,对政治经济文化等新闻题材,作比较系统完整的纪实报道。
2、音响效果(百度):音响效果,指专为配合戏剧演出所设计、配置的种种音响,简称“效果”。
3、声画对位:指镜头画面与声音按照各自的规律彼此表达不同的内容,又在各自独立发展的基础上有机的组合起来,造成单是画面和声音所不能完成的整体效果。
4、蒙太奇:作为一个源自建筑业的术语,蒙太奇体现了影像画面组接的叙事原则和美学逻辑,那就是画面与画面之间的组接能够产生单个画面所不具备的新含义。
5、广播电视:通过无线电波、线缆系统向广大地区或一定区域有规律地传输含有节目内容的视频、音频信号,上述机构、传输的内容以及传播过程本身,可统称为广播系统。
6、人物同期声(百度):同期声实际上就是同期录音的意思,人物同期声是指拍摄时,同步采录的人物讲话,记者和被采访者的对话等。
7、实况直播:实际状况的直接播报,或者直接接入服务器,就可以将外部视频源进行编码或转换,通过该功能,系统也可以转播电视和卫星接收信号。
8、声画合一:声音和画面表达的具体内容完全一致,画中人、物往往就是声音的发生源,或者声音直接具体说明画面中的事物情景。
9、媒介人物(百度):就是直接与受者进行交流的人,以自己的有声语言形体语言传播信息,起到传播媒介的作用。
二、简答题1、改革开放后的广播事业的变化(1)广播事业基础建设高速发展(2)广播电台从一家综合台到多个频率,广播频率专业化改革与国际接轨,遍及全国。
(3)广播的传播手段从单一到多元,广播节目形态愈加丰富且趋向类型化、专业化。
(4)广播“受众本位”理念逐渐明晰,服务意识提高。
(5)个性鲜明的主持人节目开始出现,亲切自然、平易交流的华语风格开始盛行,广播摒弃居高临下教化的风格,显露出本该具有的朴素真诚的模样。
广播传播信息、解读社会、沟通情感、娱乐功能也逐渐显露出来,广播的贴近性、服务性、伴随性凸显出来。
广播电视概论复习提纲
第一章世界广播电视发展史论1.广电媒介发展的逻辑线索:传播技术发明---传播政策和制度完善---生活方式的形成---经典广播电视文本出现2.媒介技术的发明得益于人类两种内驱力的作用:·克服空间限制·真实地模仿、复制客观现实第三章广播电视媒介的发展规律·广播电视媒介发展的规律:技术进步是发展基础,体制类型决定运作理念,社会文化是外部资源,特定时代的关键人物是核心促进因素第一节技术的发展是广播电视媒介发展的基础1.技术是广电媒介发展最根本的推动力量。
原因如下:·广电媒介的诞生得益于电子技术的发展,技术进步提供关键机遇·技术革新可直接推动广电事业的发展甚至飞跃(催生新的节目形态)·技术是变革的力量(电话热线)(例,互联网:把普通电视观众的意见引入电视;网络在线收看电视;互动性的特色等)技术是作为一种意识形态存在的,它只是给变革提供可能,如何变革的根本在人的使用。
第二节体制的类型决定广电媒介运作的基本理念·体制,指机构的组织制度。
·思考体制问题,就是考察构成广播电视媒介的从业人员、技术设备、信息来源等元素按怎样的规则被整合。
·两个因素决定了广电媒介的体制内涵:---媒介领导人的任命规则---决定了媒介的社会使命---媒介的资金来源---决定了媒介的运营规则和目的一、国家经营型的广电体制1.定义指由一个国家的政府独家经营广电媒介,政府拥有所有的对广电媒介的管理权和控制权。
资金—政府出资;人事—领导人的任命由政府决定。
本质上追求权力最大化。
2.特点·不追求商业目的·宣传色彩浓厚·受众地位不高(不必为争广告提高收视率;节目体现国家政府尊严;艺术表达凸显精英文化;基本功能是宣传,传达国家政权声音,影响、说服、引导观众)(遵循意识形态引导原则;将观众置于被传播、被教育的位置;是自上而下的传播,具有绝对权威,与主流意识形态不符的部分被过滤)二、公共机构型的广电体制1.定义是独立的媒介机构。
广播电视
《广播电视概论》参考复习资料一,常识选择题(包括具有首创意义,第一,年份,国家,人物)1电视的出现:1936年11月2日,位于伦敦市郊的亚历山大宫的英国广播公司电视台开始正式播出,这是世界上第一座正式电视台。
人们把这一天作为电视事业的开瑞。
2、美国是世界上最早开始电视实验广播的国家。
3、第一座实验电视台出现于1928年。
4、彩色电视的开办:1954年,美国正式开办彩色电视节目,成为世界上第一个播出彩色电视的国家。
美国的彩色电视采用的制式是NTSC制。
5、中国电视事业起步于1958年。
6.1949年10月,中央广播事业局建立。
7.1983年第十一次全国广播电视会议提出“四级办广播,四级办电视,四级混合覆盖”的事业建设方针。
8.1993年,中央把广播电视正式列入第三产业,广播电视改革进步深化。
二,名词解释和部分选择会出现的题目:1.声画对位:是指声音和画面分别表达不同的内容,只不过这两种之间存在着一种有机的联系,是一种艺术表现手段。
2.非线性编辑:是以硬磁盘为记录媒体,在编辑过程中可以对节目素材进行随机存取,不按时间顺序记录或重放编辑,可以随意完成各种功能的编辑手法。
3.广播三要素:语言,音响,音乐。
4.电视纪录片:它主要是对某一特定的现实生活或历史事件,人物等做较细致,完整深入报道的一种电视新闻节目。
5.电视制式——是指一个国家在播放电视节目时所采用的特定制度和技术标准。
除NTSC制式之外,法国和德国的科学家分别在这一基础上研制出了SECAM制和PAL制。
中国使用的是PAL制式。
PAL制式彩色电视是逐行倒相制式。
SECAM制式彩色电视是顺序同行制式。
NTSC制式彩色电视是美国国家电视委员会制式。
6.声画合一:声音和画面传播的具体内容完全一致,画中人,物往往就是声音的发声源,或者声音是对画面内容的丰富和补充。
7.广播剧:是以电声技术制作和传输的声音为手段塑造艺术形象的一种戏剧艺术。
广播剧诞生于英国,1921年,英国广播公司播出世界上第一部广播剧《危险》。
广播电视概论复习参考资料
3.穿插游戏的形式
4.穿插演播室外谈话,背景资料的录像片段,连线播出场外的访问
5.背景音乐兼奏乐的运用。
2.分析电视纪录片《舟舟的世界》。
答:影片上半部分描述舟舟对音乐的理解和天赋,而后半部分则描写的是舟舟的生活琐事。
主题:影片一开始就给出几件乐器的特写,最后画面定格在一双握着指挥棒的手上,给出了字幕“一切生命都具有尊严”点出了本片的中心主题。影片不同时段的旁白与字幕来体现这一主题。
⑤《茉莉花》——生命的咏叹与升华
主题音乐,并在节目中前后出现了五次。由于《幼儿园》所揭示的是一个内涵丰富,主题思想深刻的领域——人们熟知而又陌生的幼儿园世界,因此,随着片子的逐步展开,观众也清楚的认知与情绪也随之发生着变化。这种变化着的感觉与不同阶段渲染的主题的《茉莉花》旋律交织在一起,便会产生一种莫名的共鸣。天籁般的童声,传导出人之初的无奈与现实,天使般的孩子,原来承受着太多的时代与社会的特征,茉莉花的芬芳,却夹杂着淡淡的忧伤与愁绪。
充分运用了跟拍,影片中的镜头大部分紧跟主人翁舟舟,来表现他的一举一动,并用镜头中景别大小的变化来细划舟舟的面部表情,肢体动作等,充分体现了本片作为一部纪实片的纪实性。导演还十分注意用镜头的变换来抒发感情,表达了导演对舟舟的同情,更加体现出整个社会上人文关怀的缺失,导演还借此来突显主题,引人深思。
画外音:客观的讲述中,实际上掺入了导演对舟舟的主关评判,那是一种肯定与赞赏中透着一些忧伤的判断。影片中的画面却极少运用与之相匹配的主观性镜头来代替观众的视点,而不是大量运用客观性镜头将舟舟收入其中,并在不经意的时候形成鲜明的对比,来凸显舟舟的不同。
7. 系列广播电台:指广播电台从所有频率都播出综合性广播节目向不同频率播出不同的专门性节目转换形成的新型广播格局,即一个电台下的不同频率传播节目各有侧重,内容取向上各有分工。
《广播电视概论》备考复习资料.doc
☆考试背诵版☆《广播电视概论》备考资料一、填空题(10x2'=20分)1.无线电广播诞生日——1906年12月25日,费森顿世界上第一座广播电台——1920年11月2日,美国匹兹堡KDKA电台世界上第一座电视台——1936年11月2日,英国BBC2.我国第一座私营广播电台——1923年,大来洋行ECO我国第一座公营广播电台——1927年,交通部天津无线电台我国第一座电视台——1958年5月1日,北京电视台3.我国第一条电视广告——1979年1月28日,上海电视台播出“参桂养荣酒”我国第一个恢复广告的电台——1979年3月5日,上海人民广播电台4.世界上第一部广播剧——1924年1月15日,英国广播公司播出《危险》我国第一部广播剧——1933年4月,上海一私营电台播出《中国与回忆》世界上第一部电视剧——1930年,英国播出的《嘴上叼花的人》我国第一部电视剧——1958年6月15日,北京电视台播出《一口菜饼子》5、广播电视主要包括:科技特性和社会特性两方面6、广播电视的社会功能:宣传功能、舆论功能、新闻功能、教育功能、娱乐功能、服务功能。
7.广播电视的节目要素主要包括:声音和画面8.声音的三要素:语言、音乐、音响9.画面的功能:纪实传播、形象传播、直接传播10.广播电视节目的分类:四分法:新闻性节目、教育性节目、文艺性节目、服务类节目。
六分法:①新闻类节目②言论类节目③知识类节目④教育类节目⑤文艺类节目⑥服务类节目11.广播电视节目样式:单一式、专题式、栏目式、综合式、板块式、杂志式。
12.广播电视新闻的特点:时效性强、信息量大、传真性强、特殊的传播规律(直线律、顺序律、完整律)13.广播新闻节目的体裁:语言新闻、录音报道、实况广播、广播对话。
14.电视新闻节目类型:消息类新闻节目、专题类新闻节目、言论类新闻节目。
15.广播电视评论的特性:①新闻性②政论性③社会性16.教育性节目的类型:社会性教育节目和教学性教育节目17.文艺性节目的特性:兼容性、渗透性、综合性、连续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广播电视学概论复习资料(综合版)一、选择题(*多为多选题,注意名词解释和简答题有可能在选择题中涉及):①中国第一部电视剧是1958年的《一口菜饼子》(P238)②中国境内最早的广播电台是由美国人奥斯邦与1922年底在上海创办。
(P59)③中国人建立的第一座官办广播电台是“哈尔滨广播无线电台”。
(P59)④广播作为一项事业,是从国民党创办的中央广播电台开始的。
(P60)⑤1958年4月30日,我国自行研制成功第一套3个频道的黑白电视中心设备及黑白摄像机,并于当天在生产厂家开路试播成功,李晓兰、莫瑄表演的小歌剧《姑嫂河边》首次被搬上了中国试验性电视屏幕。
(P8)⑥1958年5月1日,北京电视台(中央电视台前身)宣告诞生,开始试验广播,当晚播出的新闻节目有工农战线代表的座谈会和新闻纪录片《到农村去》。
试播4个月后,9月2日正式广播。
(P8-P9)⑦1973年5月1日,我国彩色电视试验广播开始。
同年10月1日,北京、津、上海三大城市进行彩色电视节目微波试传成功,同日,北京电视台彩色电视转入正式播出(P9)⑧电视制片人(普遍采用的方法)首先出现在1993年5月1日,当天的《东方时空》首次出现制片人这一新词。
(P408)⑨1958年5月1号我国第一座电视台——北京电视台(中央电视台的前身)诞生。
(P76)⑩1983年3月召开的第十一次全国广播电视工作会议提出“四级办广播、四级办电视、四级混合覆盖”的方针,并确定了采取广播卫星覆盖全国的方针(P77)(了解)1962年2月14日,台湾地区第一个电视台--国立教育电视试验广播电台问世,1969年10月31日中国电视事业有限股份公司(中视)开播,首先推出连戏剧。
1971年“华视’开播。
台湾电视事业形成鼎足局面,三家公司均为商业电视体制。
1984年5月起进入三个台的频道,卫星电视、有线电视以及所谓的“民主电视台”纷纷涌现,台湾电视进入了多元发展时期。
1993年,台湾当局宣布开放一家全岛性电视台—民间全民联合无线电视台。
经过审议,1995年,第四家无限电台的筹办许可。
民视于1997年6月正式开播运营。
三家商业电视台垄断台湾地区无线电视的格局被打破。
(P81-P83)(了解)香港电视台:1亚洲电视有线公司(ATV):前身为1957年5月成立的丽的呼声有限公司经营的里的电视台,为香港最早的电视台,初期为黑白有线电视英文台。
2电视广播有限公司(TVB):3卫星电视台4有线电视台5传讯电视网6凤凰卫视7华侨娱乐电视(P88)(了解)澳门广播电视有限公司(简称“澳广视,英文缩写TDM”)是澳门唯一的无线电视广播机构,原名为澳门广播电视公司,于1982年1月1日正式成立(P93)*电视广播的语言符号系统:(1)可视性系统:造型语言和文字语言;(2)可听性系统:具象音响语言和抽象音响语言(P282)造型语言包括形体语言、表情语言、着饰语言、色彩语言、空间语言、图表语言、特技语言(P288-P290)*文艺节目的编排:(1)文艺节目的编排原则:协调一致原则、服务听众原则、繁荣文艺原则、严格把关原则;(2)文艺节目编排方法:同一法、对比法、拼盘法(P354-P355)媒介竞争是广播电视发展的动力:第一层面竞争:广播电视与其他大众传播媒介的竞争;第二层面竞争:广播电视行业内部的竞争;第三层面竞争:广播电视和第四媒介的竞争。
(P126-P138)*广播电视传播的制度:国营制度型:俄罗斯罗马尼亚朝鲜古巴越南法国新加坡印尼印度土耳其西班牙公共制度型:联邦德国英国意大利奥地利瑞典挪威芬兰丹麦荷兰比利时瑞士以色列商业制度型: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菲律宾日本香港台湾黎巴嫩阿根廷巴拉圭尼加拉瓜(P16)*广播电视的传播共性:传播的快速性与声音画面的易逝性;内容的丰富性与视听的被动性;声画并茂与信息的传真性(P166-P170)*广播电视的社会功能:传播新闻的功能、舆论监督的功能、传授知识的功能、提供服务的功能、愉悦身心的功能(P171-P178)*电视的负面功能:(1)电视的出现使地球村成为可能,但同时也疏远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2)电视帮我们打开视野,但同时又导致社会麻醉。
(3)电视提供了丰富的精神食粮,但同时也混淆了社会风气。
(当前电视台播出的儿童电视节目对儿童产生负面的影响报了电视节目对青少年成年人产生负面影响)(4)电视台进入市场经济,有可能导致文化沉沦(5)电视为人们提供了方便,但却影响了人们的身体健康(P179-P185)*广播电视节目系统构成:新闻节目、文艺节目、社教类节目、服务性节目*广播电视新闻的优势:时效性强群众性强易受性强信息量大(P226)二、名词解释:(1)蒙太奇(重点)1.什么是蒙太奇指镜头的组合关系和连接方法。
蒙太奇为法语音译词,原意为建筑学上的构成、装配之意,借用到影视领域中则是形式与内容组合,构成的总称。
在各类影视摄制中,根据主题的需要,情节的铺陈,观众注意力和关心的程度,将全篇主要表现的内容分解为不同的段落,场面,镜头,分别进行处理和拍摄。
然后根据原定的摄制构思,利用各种技巧,将这些镜头,场面,段落合乎逻辑地,富有节奏地重新组合,使之通过形象间的相辅相成和相反相成的关系,产生连贯,对比,呼应,联想,悬念,构成一个连绵不断的有机整体完整地反映生活,表达思想,传播信息,播映生动真实的影视片。
这一构成一个完整影视片的独特表现方法称为蒙太奇。
2.蒙太奇的地位、功能、类别地位:是影视片反映现实独特的结构方法,贯穿影视片摄制的全过程。
始于影视文字稿的构思,完成于影视片的最后剪辑、声画合成。
功能:1选择取舍,概括与集中2引到观众的注意力激发观众的联想3可以创造独特的画面时间和空间4可形成不同的节奏5组织、综合各种语言符号6表达意义,创造意境画面本身具有强的叙事能力,只要有相对足够的时间,蒙太奇可以独立的承担起叙事的任务。
类别:叙事蒙太奇表现蒙太奇(详见书本)3.蒙太奇在新闻画面编辑中的运用:a.熟悉素材,寻找感觉,把握总体b.控制节奏,按内容的需要进行组接(2)声画合一(重点)①这是指电视画面和声音同时指向一个具体形象的结合形式。
它的特点是声画同②步、发展,视听高度统一,使画面和声音具有最高的保真性③声画合一又有两种形式,它们可以是画内音响空间和视觉空间的统一——画内声画合一,也可以是画面空间与画外音响空间的统一,但它们必须是在时间上的同步。
也就是说,必须指向同一时间内音响与画面的同一现象,可称之为“画外声画合一”④画内声画合一的形式,主要表现为画面物象及其声音的合一。
各种器物音响作为背景,使新闻现场气氛浓郁,各式人物的声音,能充分表述情节内容⑤画外声画合一,常见于报道内容严肃、节奏缓慢的新闻和运用画外音解说的纪录片和艺术片。
这样的声画合一或统一的组合方式,符合一般的观赏收听水平,比较明白畅晓、通俗易懂。
(3)声画对位(重点)这是指电视节目中画面与声音对列,它们按照各自不同的规律,独自表现不同事物的信息,却又有机的围绕和表现同一内容。
“声画对位”传播,是利用声音和画面不同步所产生的信息差距充分调动人们视听两个感知通道的“注意力”,引起声画信息叠加联想,加大感知深度,产生一加一(声加画)大于二(声画)的传播效果声画对位的形式在电视新闻中得到广泛采用。
在新闻性节目中,声画对位的组合方式适用于三种情况:1)画面信息十分清晰、一目了然,而观众仍有一些疑问或题外的误解或深层次的要求,报道词就应解释、分析、说明。
2)有些电视记者无法拍到实况,又非报道不可,则报道词反映新闻事实,而画面反映时过境迁的一些实地景象或附近居民动态。
3)新闻评论,画面出现电视新闻场景,而记者在旁叙述在文学性节目中,这种声画对位主要存在于旁白、独白、心声、画外音等之中。
这是为了充分表现剧情,让声音和画面暂时分离,有时甚至表述相反的意义,去追求格子的情境,又在情境,又在情境的融合或对比中,生发出强烈的表现力和感染力(4)内容为王“内容为王”是前人对事物核心内容的强调,“内容为王”,并非有“内容”便可称“王”。
“内容为王”亦非人们习以为常的“内容第一,形式第二”那个霸王“内容”。
电视节目制作标准中的“内容为王”是指电视节目中最能满足观众思想、观念、信息需求的那些抽象信息元素,这就是最好、最合适的节目内容。
“内容为王”是电视媒体生存的公理和铁律,内容准确、正确是基础,关键还要是“独家”。
强调电视节目“内容为王”,是追求内容的正确、准确、合适与独家。
电视节目从诞生之日起本就是一个以抽象思维(内容选择)为起点,与具象思维(形式寻找)有机整合于始终的载体样式。
“内容为王”是前人对事物核心内容的强调,“形式是金”对电视外在样式的强调,两“强”合一,便化解了“画面与声音孰重孰轻”的争拗。
“内容为王,形式是金”是制作人对电视节目制作、分析、评价应有的双重价值观(亦称电视双主体价值观),因为,这一观念科学解构了电视节目的诸元素间的整体关系,可以解决电视节目制作过程中的一系列观念性、操作性难题。
(5)地球村(重点)地球村,这一概念是著名的传播学家麦克鲁汉最早提出来的。
他指出,电视和卫星等新兴技术的出现,使地球“越来越小”,人类已跨越空间和时间的限制,使信息在瞬息之间即可传送到世界的每一个角落,因而,地球已变成了一个小村庄。
“村民”即指人类互相之间的信息传播和思想交流极为方便,人们虽距离遥远而联系却日益紧密,几乎成了“四海一家”、“天涯若比邻”。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任何国家都不可能再与世隔绝,游离在地球村之外。
卫星上天,光缆下地,为人们实现“地球村”提供给了有利条件。
中央电视台的节目要覆盖全世界,只需要三个同步卫星,便可实现全球播出的一体化。
“地球村”的具体体现,某过于体育节目的现场同步传播。
电视传播的全球化,为人们开阔视野、丰富世界知识、迅速获知天下最新的大事提供了有利条件,但同时也衍生出诸多问题(6)四级办台“四级办台”意思是中心、省、市、县“四级办电视、四级混合覆盖”的事业建设。
1983年,第十一次全国广播工作会议召开,制定了“四级办电视,实现混合覆盖”的方针。
彻底改变原来中心和省(区、市)两级办电视的事业格局,使中国电视事业布局向多级办台转变,极大推动电视的普及和发展。
各具特色的地方台满足更多人对广播电视的需求,也丰富了电视内容,让人们有更多的选择。
另外,四级办台所带来的台与台之间收视竞争,能促进各级地方台改善制作条件、提高制作水平,创新节目内容,从而极大推动我国电视事业的全面发展。
但是,四级办台也带来的不少弊端。
中国电视事业发展中,大量的重复制作、重复播出、重复覆盖导致了重复投入,增大了支出成本,造成了很大的社会浪费。
同时,由于各级电视台之间的无序竞争,相互瓜分观众群,致使覆盖效益降低,个别小台为维持生计,从音像市场购买廉价的海外影视剧,乱播滥放,对中央电视台和省级电视台主频道的主导地位形成冲击,“散”、“乱”成为现阶段电视事业发展的一个严重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