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气象自动监测系统设计及建设
高精度自动气象站装置设计与实现
高精度自动气象站装置设计与实现【JD—CQX7】山东竞道光电连续更新中.一体式六要素自动气象站是一种集成了多种气象观测传感器,并能够实现多个气象要素数据手记和传输的智能化气象监测系统。
它能够实时监测和记录气温、湿度、风速、风向、降水量和气压等六个紧要的气象要素,为气象预告、科学研究和各行业生产生活供应全面而准确的气象数据支持。
技术特点1. 一体化设计:一体式六要素自动气象站采用一体化设计,集成了多种气象传感器于一个设备中,实现了多要素同时监测,使得设备结构简洁紧凑,安装维护更加便捷。
2. 多功能传感器:配备了高精度的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风速传感器、风向传感器、降水传感器和气压传感器等多种传感器,能够全面监测六个气象要素,确保数据的全面性和准确性。
3. 实时数据传输:通过先进的数据传输技术,一体式六要素自动气象站可以实现气象要素数据的实时传输,将监测到的数据及时传送至数据中心或用户终端,为用户供应及时可靠的气象信息。
4. 远程监测与掌控:供应远程监测与掌控功能,用户可以通过网络平台或移动电话App远程监测气象数据,并进行设备的远程掌控和管理,实现对气象监测过程的实时监控和管理。
应用价值1. 气象预告与监测:一体式六要素自动气象站能够实时监测气象要素的变动,为气象预告和监测供应紧要数据支持,帮忙用户及时了解气象变动,做出应对措施。
2. 农业生产:对于农业生产而言,六要素自动气象站能够供应农田内部的气象环境数据,帮忙农民科学调控农田环境,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
3. 工程建设:在工程建设领域,一体式六要素自动气象站可以用于监测施工现场的气象条件,确保施工安全,优化施工进度。
4. 气候研究:作为科研工具,六要素自动气象站可以用于气候变动研究、气象祸害监测等领域,为气候研究供应数据支持。
一体式六要素自动气象站的数据手记功能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为用户供应全面、准确的气象信息,助力各行各业做好气象监测与应对工作,应对气候变动和祸害风险。
宁蒗县区域自动气象站站网布局研究设计方案
宁蒗县区域自动气象站站网布局研究设计方案摘要:宁蒗受独特的地理环境和气候因素影响,雷电、大风、冰雹、暴雨等局地性强对流天气频发、易发、多发,滑坡、泥石流、洪涝等气象衍生灾害给全县人民生命财产造成了极大的损失,气象灾害严重影响全县经济社会发展。
加强气象监测预报预警能力建设,科学防范气象灾害工作极为重要。
关键词:区域自动气象站;布局;建设需求引言气象监测是气象工作的基础,有了精密的监测,才会有精准的预报和精细的服务,气象监测系统需重点规划建设。
在地面区域自动气象站点建设方面,宁蒗县目前建有28个气象监测站,其中1个国家级监测站,11个6要素区域自动站(包括永宁、战河、红桥、翠玉、金棉红星、新营盘、跑马坪、永宁坪、西川、宁利、石格拉),12个两要素区域自动站(包括拉伯、金棉、烂泥箐、蝉战河、永宁坪、大兴红旗、西布河、翠玉宜底、烂泥箐水草坝、紫玛街道岔河社区、紫玛街道羊窝子),4个单要素山洪雨量监测站(包括白草坪、拉都河、梨园、白旗),没有专业的农业气候观测站点。
县内气象监测站数量偏少,且普遍集中分布于各乡镇政府附近,数据缺乏整体代表性,对农村农业气候监测无法起到有效的数据支撑作用,且部分站点观测要素仅限温度和雨量,缺乏对光照条件、湿度、风速风向等要素的监测,直接导致全县整体气象数据的不足和缺失,特别在我县局地性、立体性气候显著的特征下,无法科学支撑经济社会发展各类气象保障服务。
一、宁蒗县区域自动气象站布局规划(一)总体思路1.需求为导向区域气象观测站的建设应以区域性气象服务为导向,以需求为目标,以合理为前提,根据气象防灾减灾、专业气象服务等不同的监测需求,确定区域气象站点的位置布局,同时最大限度的兼顾对天气系统的监测和预报需求。
2.突出重点宁蒗县受地理环境和气候因素影响,局地性强对流天气频发、易发、多发,滑坡、泥石流、洪涝等气象衍生灾害给全县人民生命财产造成了极大的损失,秉承“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气象防灾减灾服务理念,结合宁蒗县实际情况,宁蒗县区域气象观测站站网布局主要研究宁蒗县人口密集区、山洪灾害隐患点、地质灾害隐患点、宁蒗县近几年暴雨高发区、高原特色农业产业分布区和烤烟种植区、旅游气象、交通气象等方面的服务需求。
LED显示屏自动播发自动气象站监测信息系统设计
龙源期刊网
LED显示屏自动播发自动气象站监测信息系统设计
作者:赵勇丁善文王德众
来源:《现代农业科技》2009年第19期
摘要:为提高气象信息发布时效,为LED显示屏基层用户和地方政府及时提供当地区域自动气象站监测信息,采用数据库网络访问和GSM MODEM通信编程技术,开发了LED显示屏自动播发区域气象站监测信息系统。
该系统可同时对多个区域气象站的资料自动查询与处理,并控
制GSM MODEM实现各站点监测信息在LED显示屏上的对应自动播发。
经试用,可取代人工干预下的气象信息服务模式。
地市级灾害天气监测预警系统设计与实现
地市级灾害天气监测预警系统设计与实现随着气候变化的加剧和全球气候极端事件的频繁发生,地市级灾害天气监测预警系统变得至关重要。
这种系统可以帮助地方政府和居民及时了解灾害天气的发生和发展趋势,做好预防和应对准备工作,最大限度地减少灾害造成的损失。
本文将介绍地市级灾害天气监测预警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一、系统设计1. 需求分析在设计地市级灾害天气监测预警系统之前,首先要对系统的需求进行充分的分析。
考虑到地市级的特点,系统需要能够覆盖整个地市范围内的气象监测点,并且能够及时准确地向相关部门和居民发布预警信息。
系统还需要能够实时监测气象数据,对气候变化和极端天气进行预测和分析,以便提前采取措施减少灾害损失。
系统还需要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可靠性,能够在极端天气条件下正常运行。
2. 系统架构设计地市级灾害天气监测预警系统的架构设计包括前端监测设备、数据传输通道、数据处理中心和预警发布平台。
前端监测设备包括气象站、气象雷达、气象卫星等,用于采集气象数据。
数据传输通道负责将采集到的气象数据传输到数据处理中心。
数据处理中心对传输过来的数据进行实时分析处理,生成天气预警信息并将其发布到预警发布平台上。
预警发布平台负责将天气预警信息推送给相关部门和居民。
3. 技术选型在技术选型时,需要考虑系统的稳定性、实时性和可扩展性。
前端监测设备需要选择具有高灵敏度和可靠性的设备,能够在恶劣天气条件下正常运行。
数据传输通道可以选择有线或无线传输方式,需要具有较大的带宽和良好的抗干扰能力。
数据处理中心需要选择高性能的服务器和数据库系统,能够快速处理大量的气象数据。
预警发布平台需要具有良好的消息推送能力,能够将预警信息及时准确地推送给相关部门和居民。
二、系统实现1. 前端监测设备的部署在地市范围内部署足够数量的气象站、气象雷达和气象卫星,可以实现对地市范围内的气象数据进行全方位的监测和采集。
这些监测设备可以实现自动化运行,定时采集气象数据,并将数据传输到数据处理中心。
物联网环境下的智能气象监测系统设计
物联网环境下的智能气象监测系统设计随着科技的发展,物联网技术越来越成熟,逐渐渗透到各行各业,影响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生活质量。
其中,智能气象监测系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应用领域。
它能够实现对气象条件的监测和预测,为人们提供准确的天气信息,为各类应用提供有价值的数据。
本文将介绍物联网环境下的智能气象监测系统的设计及其相关技术。
一、智能气象监测系统的设计智能气象监测系统主要包括气象站、数据采集器、数据传输网络和数据处理分析系统。
气象站用于采集和监测气象信息,通常包括温度、湿度、气压、风速、风向、降雨量等指标。
数据采集器负责将气象站采集到的数据上传到云端或本地服务器中。
数据传输网络则是用于将数据从气象站传输到数据采集器或服务器的传输技术。
数据处理分析系统负责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并通过可视化界面向用户呈现出来。
同时,该系统还可以实现气象条件的预测和预警,为人们提供更多的服务。
二、智能气象监测系统的技术智能气象监测系统的设计需要涉及很多技术,其中物联网技术是其中最核心的技术。
物联网技术能够实现气象站、数据采集器、数据传输网络和数据处理分析系统之间的数据互通和交互,为系统提供了强大的数据支持。
同时,物联网技术的应用还可以使得系统更为智能化,例如通过气象站采集的数据进行分析预测,智能化地管理温度、湿度等气象条件,为用户提供更多有价值的信息。
除了物联网技术之外,智能气象监测系统还需要涉及一些其他的技术。
例如,气象站的设计需要选用高性能的传感器和控制器,以确保其采集的数据具有高可靠性和准确性。
数据采集器需要具备非常高的稳定性和传输速度,以保证系统能够及时获得气象数据。
数据传输网络需要根据实际场景选用不同的传输技术,从而保证数据能够稳定快速地传输。
而数据处理分析系统则需要具备较强的算法和数据挖掘技术,从而能够对数据进行准确的分析和处理,为用户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三、智能气象监测系统的应用智能气象监测系统的应用非常广泛,能够服务于很多不同的应用场景。
省级区域自动气象站站网综合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_吕雪琴
第4期 气象水文海洋仪器 No.42013年12月 Meteorological,Hydrological and Marine Instruments Dec.2013收稿日期:2013-08-10.作者简介:吕雪芹(1980-),女,硕士,工程师.现从事气象装备监控与保障工作.省级区域自动气象站站网综合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吕雪琴,雷卫延,陈冰怀(广东省大气探测技术中心,广州510080)摘 要:针对区域自动气象站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设计开发了基于B/S构架的省级区域自动气象站站网综合管理系统。
该系统由业务管理子系统、市局业务子系统、业务保障子系统和账号管理子系4个部分组成,系统满足气象业务管理流程需求,能够实现省、市二级部门气象业务部门在线处理区域自动站站网的管理业务,为区域自动气象站网高效管理提供有力的支持平台。
关键词:气象站网;子系统;B/S架构;业务流程;系统设计中图分类号:TP2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09X(2013)04-0069-04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of network integrated management systemfor provincial regional automatic weather stationLüXueqin,Lei Weiyan,Chen Binghuai(Guangdong Atmospheric Observation Technology Center,Guangzhou510080)Abstract:Aiming at the management problems existed in provincial regional automatic weatherstation,the network integrated management system based on the B/S framework is designed anddeveloped.This system consists of four parts.They are business management subsystem,municipalservice subsystem,business assurance subsystem and account management subsystem.This systemalso meets the demand of management process for meteorological services,which can on-line deal withnetwork management of regional automatic weather station and provide a strong support platform forefficiency management of the weather station network.Key words:weather station network;subsystem;B/S framework;business process;system design0 引言随着广东省自动气象站建设步伐的加快,区域自动站从最初的几百个台站,发展到目前已有2000多台站。
基于GPRS的灌区自动气象监测系统的总体方案设计
2 灌 区 自动气象监测系统 的总体框架
灌 区 气 象 自动 监 测 系统 采 用 “ 中处理 ,分 集
收 稿 日期 :2 1- 9 2 00 0 - 3
作者简介 :赵秀芝 (9 8一 17 ),女 , 浙苍人 ,讲师,硕士,研究 方向为通信 自动化 。
第3 卷 2
仪观 测规范 》要 求 。
2 )现 场 自动 气 象站 具 有实 时 时钟 ,按 时 间顺 序记 录 历史数 据 ,至少 有 记录 1 历 史数据 的 存储 天
容量 ,有条 件 的可 以预 留海 量数 据存储 接 口。 3 )现 场 自动 气 象站 能够 将 自动 采 集的 各气 象
参 数按 规定 的格式 要求 上传给 气象 数据 中心 。 4 )现 场 自动 气象 站 能够 在潮 湿 、干 燥 、低 温
行 双 向通 信 收发 数 据 ,另 一 方面 进 行 数 据 库 管理 等 服 务 。各 测点 的 气 象 参数 可 以通 过 上 位机 软 件
为 用 户提 供 的可 视 化 界 面 进行 实 时 监 测 。通 过 此 软件 ,可 查 询 历 史数 据 库 ,查 看 各 测 点 气 象信 息 的 历 史记 录 和 统 计 曲 线 ,从 而 清 楚 地 了解 观 测 点
、 訇 化 I 生
基于G R 的灌区 自动气象监测 系统的总体方案设计 PS
De i n o h h l r j c fir ton a t m a i a h r s g n t e w o e p o e to i i u o tc we t e r ga
等恶 劣 天 气情 况 下 可 靠 的 长 期 工作 ,并 尽 量 避 免
因网络 出现故 障而丢 失数 据 。 5 )气 象数 据 中心 能够 实 时监 测 来 自各 测点 的 气 象 数 据 ,并 具 有 实 时 显 示 、历 史数 据 库 查 看 、
气象工程方案框架结构(3篇)
第1篇一、引言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气象工程在防灾减灾、资源开发、环境保护等领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气象工程方案框架结构是气象工程建设的基础,它对工程的可行性、安全性、经济性等方面具有重要影响。
本文将详细阐述气象工程方案的框架结构,包括总体布局、功能分区、设施配置、技术路线、施工组织等方面。
二、总体布局1. 地理位置选择气象工程项目的地理位置选择应充分考虑以下因素:(1)气象观测条件:选择观测条件良好、数据采集稳定的地区。
(2)交通便利:便于物资运输、人员出入。
(3)环境友好:减少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4)政策支持:符合国家相关政策和规划。
2. 规划规模根据工程需求,确定气象工程项目的规划规模,包括建设内容、占地面积、总建筑面积等。
3. 功能分区根据气象工程项目的功能需求,将项目划分为以下几个区域:(1)气象观测区:包括气象观测塔、自动气象站、气象观测室等。
(2)数据处理区:包括气象数据处理中心、气象信息传输系统等。
(3)气象预报区:包括气象预报室、气象预警系统等。
(4)办公区:包括办公室、会议室、职工宿舍等。
(5)附属设施区:包括食堂、停车场、绿化区等。
三、功能分区1. 气象观测区(1)气象观测塔:设计高度、结构形式、材料选择等。
(2)自动气象站:设备选型、布局设计、数据采集与传输等。
(3)气象观测室:设备安装、数据采集、质量控制等。
2. 数据处理区(1)气象数据处理中心:设备选型、软件配置、数据处理流程等。
(2)气象信息传输系统:通信方式、传输速率、网络架构等。
3. 气象预报区(1)气象预报室:设备配置、人员安排、预报流程等。
(2)气象预警系统:预警信息发布、预警信号接收、预警效果评估等。
4. 办公区(1)办公室:空间布局、家具配置、办公设备等。
(2)会议室:空间布局、家具配置、会议设备等。
(3)职工宿舍:房间布局、家具配置、生活设施等。
5. 附属设施区(1)食堂:空间布局、设备配置、食品安全管理等。
榆林市区域自动气象站信息分析综合应用系统设计与实现
量远 大于一 对多 提供服 务 的省级 服务 器 。而造成
这一 问题 的主要 原 因一 方面是 由于 广域 网络存在
[ 3 ] 穆斌 , 武俊喜 , 樊莉 .网络流量监测及异常流量分
析技术 [ J ] .信 息 系统 工 程 ,2 0 1 1( 9 ) :8 2 - 8 0 . [ 4 ] 杨 祥 .流 量 控 制 系统 原 理 分 析 [ J ] .电子 商 务 , 2 0 1 0
3 2
文- 渣 编 号 :1 0 0 6 — 4 3 5 4( 2 0 1 3 )0 2 —0 0 3 2 — 0 2
陕
西
气
象
榆林 市 区域 自动气 象 站 信息 分 析综 合 应 用 系统 设计 与实 现
王 云 ,徐 振 明。 , 万红 卫
( 1 .榆 林市 气 象局 ,陕 西榆 林 7 1 9 0 0 0 ;2 .成都 信 息工程 学院 ,成 都 6 1 0 2 2 5 )
1 设 计思路
站 )不 断增 加 ,为 中小 尺 度 天气 分 析 和气 象 信 息 服务 提 供 更 多 的实 时 观 测 数 据 。但 区域 站 多 是无 人 值 守 的 自动观 测 站 ,故 障 发 生 率 高 ,维
修 不 及 时 常 会 造 成数 据 中 断 ,且 观 测数 据 均 没
模板 ,插 入所需 图像 图表 ,直 接生 成服 务材 料 。
2 . 3 . 1 输 出表 格 网 站 采 用 An y C h a r t 控 件 生
成 图表 , An y C h a r t 控 件是 当前应 用较 广泛 的数 据
省级区域自动气象站站网综合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省级 区域 自动气象站站 网综合 管理系统 的设计与实现
吕雪琴 , 雷卫延 , 陈 冰 怀
( 广 东 省 大 气 探 测 技 术 中心 , 广州 5 1 0 O 8 O )
摘 要 : 针对 区域 自动气 象站 管理 中存 在 的 问题 , 设 计开 发 了基 于 W s构 架 的省 级 区域 自动
Lt i Xue q i n, Le i We i y a n, Che n Bi ng hu a i
( Gu a n g d o n g At mo s p h e r i c Ob s e r v a t i o n Te c h n o l o g y Ce n t e r , G u a n gz h o u 5 1 0 0 8 0 )
平 台。
关键 词 : 气象站 网; 子 系统 ; B / S架构 ; 业务 流 程 ; 系统设 计
中图分 类号 : T P 2 7 4
文献 标识 码 : A
文章 编 号 : 1 0 0 6 — 0 0 9 X( 2 0 1 3 ) 0 4 — 0 0 6 9 — 0 4
De s i g n a nd i m pl e me n t a t i o n o f n e t wo r k i n t e g r a t e d ma na g e me nt s y s t e m f o r p r o v i n c i a l r e g i o n a l a u t o ma t i c we a t he r s t a t i o n
区域自动气象站统一数据收集平台的设计
文章编号:1671-1742(2011)02-0223-05区域自动气象站统一数据收集平台的设计曲鹏飞1,刘钧2(1.成都信息工程学院电子工程学院,四川成都610225;2.中国华云技术开发公司,北京100081)摘要:区域自动气象站中心站软件目前在区域站的监测管理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由于设备厂家的不同,造成中心站软件的不统一,带来了硬件资源配置增加、观测数据产品生成及时性减低、软件升级难度大等一系列的问题,为解决上述问题,提出将中心站软件统一的思想;结合目前的统一性现状,采用分层的思想,综合运用.NET 平台下的反射、多线程等技术,设计了一个能够无缝接入多厂家设备的统一数据收集平台;经过一段时间的测试运行,平台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上述问题。
关键词:区域自动气象站;统一;数据收集;通信;信号与信息处理;大气探测信息处理;多线程;反射中图分类号:TP319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基金项目中国气象局基金资助项目(5)1引言区域气象观测站以气象要素的自动观测为手段,承担地面气象要素的时空加密观测任务,提供区域性高时空分辨率的中小尺度灾害性天气、局部环境和区域气候等观测数据,为预报业务提供了大量的高时空分辨率的地面观测资料,是国家级气象观测站的重要补充[1]。
近年来,随着气象预报事业对探测需求的进一步发展,对运用自动站进行观测也提出了更加明显的要求,如数据质量的有效控制、观测产品的及时生成、数据的按需共享等。
区域自动站中心站软件作为地市级气象工作人员对区域站运行情况进行监测管理的重要工具之一,需实现各地市级能够实时地对所辖区域内所有区域站的数据进行收集、质量控制、文件生成以及数据共享等工作[2]。
区域站中心站软件的性能直接影响到各地市级对区域站资料的应用分析,进而影响到对灾害性天气等的有效处理,以及区域自动气象站的作用能否得到充分发挥。
目前,由于各地自动站引进的设备厂家和型号参差不齐,各厂家配备自己的中心站软件,造成中心站软件的不统一性相当明显,一般一个中心站需要安装两个以上的中心站软件,运行维护难度很大。
基于群智感知的城市气象系统设计与实现
基于群智感知的城市气象系统设计与实现的思路和方法一、引言城市气象作为智慧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已成为当前城市化程度不断提高的现代城市的必要条件和基础设施之一。
然而,传统城市气象系统在监测、预报及应对城市气象灾害方面存在的不足,已不足以满足当今城市发展之需求。
因此,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群智感知的城市气象系统的设计思路及实现方法。
二、城市气象系统现状及挑战传统城市气象系统一般采用观测站点进行气象数据的采集、处理及分析,提供常规气象预报和灾害预警等服务。
这种方式虽然有一定的可靠性,但在细节分析、即时性等方面还有一定的不足。
例如,在城市热岛效应、城市暴雨等极端天气事件中,观测站的分布比较单一,难以全面而准确地获取实时的城市气候状况和变化趋势。
为了有效解决这一问题,提高城市气象系统的准确度和可靠性,在城市气象监测中引入群智感知技术是一种非常实用的方法。
群智感知具有传感、网络、计算和人工智能等多种技术的特征,可以通过人与设备协同、增量化数据采集、自适应学习等方式,使城市气象系统获取更加准确、实时、全面的气象数据和信息。
此外,群智感知还可基于广泛的社会参与,实现城市气象系统的社会化共享,提升城市气象信息化应用的可行性和效益。
三、基于群智感知的城市气象系统设计思路基于群智感知的城市气象系统是一个开放式的、拥有大规模传感器网络的智能系统。
本系统包括感知层、数据层、应用层等三层核心模块。
1. 感知层:该层主要包括传感器网络和数据收集设备。
传感器网络可安装在城市各个角落,用于检测和计量环境参数(如温度、湿度、气压、降雨量等),数据收集设备可用于汇总传感器网络的数据。
2.数据层:该层主要是各类主机、服务器等数据处理设备。
数据收集到后,可通过海量数据处理手段进行计算、分析和挖掘,从而形成完整的、全面的数据模型。
3.应用层:该层主要是基于具体的城市气象需求,提供专门的应用服务。
例如,城市热岛效应预警、城市暴雨提示、城市雾霾监测等。
洪雅县生态气象系统建设研究
洪雅县生态气象系统建设研究摘要:根据洪雅县本地特殊气候、地理位置和生态环境,提出在本地建设生态气象系统。
就开展小型区域系统建设的总体思路、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等问题进行探讨。
为洪雅生态气象监测的合理布局以及气象监测指标体系的确定提供依据和研究基础。
关键词:生态气象;现状;系统;建设;研究引言环境是我们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条件,保护和改善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显的尤为重要,建立生态气象系统有利于了解区域生态环境质量变化动态,为生态建设工程的决策和规划提供科学的研究基础和依据。
随着社会和经济的迅速发展,人口的迅猛增加,我们所面临着日益突出的生态环境问题:耕地使用面积逐年减少且质量下降、水土流失严重、荒漠化加剧、水域生态失衡、森林覆盖率低、湿地破坏、草地退化严重、城市污染、海洋生物资源退化、酸雨增加、沙尘暴和地质灾害频发、生物多样性下降等。
为了改善和修复生态和环境被不断破坏的处境,一些发达国家、地区或国际组织及重要的国际项目为解决生态和环境问题开始建设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在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全球共享的数据网。
在国内,我国建立了生态系统研究网络(CERN),目前该研究网络由91个野外站组成,分布在全国主要生态系统类型代表区域内,开展我国不同类型生态系统的长期定位监测与研究,相关的观测规范、标准、指标体系也逐步建立,生态气象业务服务得到迅速发展[1,2]。
洪雅县位于四川盆地西南边缘,地形由西南向东北高低梯次变化形成高山、中山、深丘、浅丘、台地、河谷、平坝,地貌以山地丘陵为主,河谷平坝分布在青衣江、花溪河两岸。
作为国家级生态示范区,拥有着林地面积11万公顷,活立木蓄积1100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达67%,竹林面积21万亩,被誉为“绿海明珠”。
近年来随着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洪雅县确定了茶叶为农村主要发展产业,茶叶种植基地规模不断扩大,茶园面积达到22.4万亩,位居全省第二,全年产茶1.35万吨,总产值8.7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36%,茶业产业已成为农村发展、农民增收致富的主导产业,也是全市特色优势产业[3]。
环境气象监测与预警系统设计与实现
环境气象监测与预警系统设计与实现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的快速发展和环境污染的加剧,保护环境和减少自然灾害的风险变得越来越重要。
为了应对这些挑战,环境气象监测与预警系统成为了一种必要的工具。
本文将从系统设计和实施的角度,探讨环境气象监测与预警系统的重要性、功能和实现方法。
1. 重要性环境气象监测与预警系统在保护环境,减少自然灾害风险,确保公众安全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通过监测大气污染、水质、气温、湿度、风向等环境指标,我们能够及时了解环境状况,并及时采取措施来减少不利影响。
预警系统可以及时发布天气变化、自然灾害等预警信息,让公众有足够的时间作出应对,减少伤害和损失。
2. 功能环境气象监测与预警系统应具备以下功能:2.1 数据采集和监测:系统需要采集和监测多种环境指标的数据,包括大气污染、水质、气温、湿度、风向等。
这些数据可以通过传感器和气象观测仪器获取,并传输到中央服务器进行处理和存储。
2.2 数据处理和分析:获取到的环境数据需要经过处理和分析,以便生成有用的信息。
系统应使用适当的算法和模型来识别异常情况、研究气候变化趋势,并生成相关报告和预测。
2.3 预警发布:根据分析结果,系统应能够自动生成预警信息,并及时发布给公众。
预警信息应具备清晰明了的语言,方便公众理解和采取行动。
2.4 数据可视化和共享:系统应具备数据可视化的功能,通过图形化和地理信息系统展示监测数据,以便公众和决策者直观地了解环境状况。
同时,系统还应支持数据共享,让研究机构、政府部门和公众都能够访问和使用这些数据。
3. 实现方法环境气象监测与预警系统的实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3.1 系统需求分析:首先,对系统的需求进行全面的分析,包括功能需求、性能需求、数据要求等。
同时,还需要考虑系统的用户群体和使用场景。
3.2 传感器和观测仪器选择:根据系统需求分析的结果,选择合适的传感器和观测仪器,包括大气污染监测仪器、水质监测设备、气象观测设备等。
同时,需考虑设备的可靠性、准确性和稳定性。
区域气象观测站建设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
区域气象观测站建设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区域气象观测站是根据中小尺度灾害性天气预警、大中城市、特殊地区和专属经济区的气象和环境预报服务需要,在国家级观测站布局的基础上,根据当地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建设的观测站,是国家观测站的重要补充。
主要承担地面时空加密观测和实时要素监测业务,提供区域性高时空分辨率的中小尺度灾害性天气、局部环境和区域气候等观测数据。
区域气象观测站在原加密自动气象(雨量)站基础上组建,以自动观测为主要探测手段。
为规范区域气象观测站站网规划、站点选址、设备性能、基础设施、组网传输、质量控制、运行保障等系统工程建设,确保区域气象观测站观测资料的代表性、准确性、可同化性和长期、稳定运行,根据《中国气象局业务技术体制“三站四网”实施方案》(气测函[2005]247号)、《中国气象局业务技术体制改革气象综合观测体系分方案》(气发[2006]45号)、《中国气象局业务技术体制改革多轨道业务和功能体系任务分解和进度表》(气发[2007]17号文附件2)等文件,对区域气象观测站的要求,并参照《地面气象观测规范》、《气象探测环境和设施保护办法》对自动气象站的有关规定,对全国区域气象观测站的建设提出以下指导意见。
一、现状与需求分析1、现状分析我国现有的国家级气象站网是为获取天气尺度系统信息而设计的,气象台站的全国平均站间距为60多公里。
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地形和气候复杂,现有站网在空间密度和观测频次上,远不能适应中小尺度天气系统监测、预警的需求。
为了满足各级气象服务特别是短时临近预报服务的需要,近年来,各省(区、市)气象局积极争取当地政府支持,投资建设了一定数量的以加密自动气象站(包括单雨量自动站)为主的中小尺度天气监测网。
高时空密度的加密气象观测资料在气象服务特别是决策气象服务中越来越发挥着重要作用,加密自动气象站的建设越来越得到各级政府的关注和认同。
2、存在问题受经济条件不平衡因素的影响和对中小尺度天气系统的监测与气象服务关系认识的不一致,各省(区、市)的加密自动气象站建设极不平衡,西部天气气候资料空白及敏感区内站点稀疏。
自动气象站可视化监控系统设计
摘 要 : 了对 野 外无入 值 守的 自动气象 站 可 视 化监 控 , 于 C 2 为 基 3 8摄像 模 块 , AR 以 M7体 系
结 构 的 L C 3 7芯片 为处理 器 , P 28 嵌入 t / —I 作 系统 , 用 多任 务 软 件设 计 方 法 ,  ̄ OS I操 C 采 通过 复 用 自动 气象 站 的 GP RS模 块 与 上 位 机 的通 信 , 供 上位 机 命 令 、 时、 外感 应 三 种 触 发 方 提 定 红 式, 设计 了 自动 气象 站可视 化 监控 系统 . 监控 系统 移植 到 自动气 象站 后 , 试表 明 , 将 测 系统在保 障 气象要 素信 息 安全传 输 的前 提 下 , 够及 时获 取 气象要 素传感 器 运行 时候 的 图像 信 息 , 能 延迟
t a t o u oma i we t e t to t x rm e t l e uls h w h t he y t m a a q r h i a e tc a h r s a i n, he e pe i n a r s t s o t a t s s e c n c uie t e m g
a o t u t—a k s f wa e c mm u ia e t h C y u i zn RS a d p o i e h e rg e d p s m li s o t r , o t n c t s wih t e P b tl i g GP n r v d s t r e t i g r i m o e n l d n o d s i cu i g c mm a d, i i g a d i f a e n u tv . t r t a s l n a i n o o i rn y t m n tm n n n r r d i d c i e Af e r n p a t t0 fm n t i g s s e o
盘锦区域自动气象站及农村应急广播运行监控平台设计
盘锦区域自动气象站及农村应急广播运行监控平台设计作者:孙卓袁婧丁娜陈洪利易希延来源:《南方农业·中旬》2020年第06期摘要区域自动气象站(以下简称“区域站”)和农村应急广播系统运行监控是市级气象装备保障工作的重要部分,但由于站点数量较多,实时监控的难度和工作量较大。
现有监控手段缺少集约性、直观性和时效性,因此设计开发一款大屏运行监控平台,将站点的分布运行情况、传输质量、实时数据、发布接收状态以及故障信息等设备运行状态的重要指标集中显示,能够大大减少业务人员的工作量,提升工作质量。
关键词气象装备;运行监控;设计开发1 总框架设计系统的总体设计上,除了保证系统功能完善、运行稳定,同时要兼顾监控对象的扩展性、界面分布的合理性以及状态更新的时效性。
监控对象的扩展性是指监控站点逐年会存在数量的变化、软硬件的变化、考核指标的变化等等。
界面分布的合理性是指平台每部分功能展示的内容要能够迎合业务需要,要直观、不多余。
状态更新的时效性主要体现在平台开发者对业务流程是否深入了解,对数据流转的各环节是否清晰,同时关系到程序执行的效率与数据的存储结构。
平台的功能设计上,主要包括区域站运行监控和农村应急广播实时监控两大功能区。
2 区域站运行监控2.1 区域自动气象站分布图显示盘锦市行政区域地图,将区域站站点位置标注在地图上,实时监控站点到报情况,区域站数据从CIMISS接口获取,每5 min定时刷新页面,如果区域站延迟20 min没有数据到达,则表示该站点不在线。
如果站点缺报或者迟报则用红色圆点标注该站点,如果正常到报显示绿色圆点,如图1所示。
2.2 区域站到报率通过CIMISS气象数据统一服务接口实时获取区域站资料,对盘锦市各站区域站数据实时上传情况进行统计,再通过站点归属地計算出盘锦市各辖区内站点到报率,以饼图的方式展示。
2.3 区域站数据监控依托市本级中心数据库,分析计算站点风向风速、雨量和气温四要素数据,以时间为横坐标、要素值为纵坐标,利用折线图在平台显示,能够清晰识别出站点数据变化,从而便于分析数据的可用性,对仪器设备故障处理提供可靠依据,如图2所示。
农业气象监测预警系统建设规划书
农业气象监测预警系统建设规划书第一章引言 (2)1.1 项目背景 (2)1.2 项目意义 (2)1.3 项目目标 (3)第二章农业气象监测预警系统概述 (3)2.1 系统定义 (3)2.2 系统架构 (3)2.3 系统功能 (4)第三章系统需求分析 (4)3.1 用户需求 (4)3.2 技术需求 (5)3.3 数据需求 (5)第四章系统设计 (5)4.1 系统架构设计 (5)4.2 功能模块设计 (6)4.3 数据库设计 (6)第五章系统开发技术选型 (7)5.1 硬件设备选型 (7)5.2 软件技术选型 (7)5.3 数据传输技术选型 (8)第六章农业气象监测预警系统实施 (8)6.1 系统部署 (8)6.1.1 硬件设施部署 (8)6.1.2 软件平台部署 (8)6.1.3 数据传输部署 (8)6.2 系统调试 (9)6.2.1 硬件设备调试 (9)6.2.2 软件平台调试 (9)6.2.3 数据传输调试 (9)6.3 系统运行维护 (9)6.3.1 系统监控 (9)6.3.2 数据维护 (9)6.3.3 系统升级与优化 (9)第七章系统安全保障 (10)7.1 数据安全 (10)7.1.1 数据备份 (10)7.1.2 数据加密 (10)7.1.3 数据权限管理 (10)7.2 系统安全 (10)7.2.1 系统安全防护 (10)7.2.2 系统冗余设计 (10)7.2.3 系统监控与告警 (11)7.3 信息安全 (11)7.3.1 信息安全政策 (11)7.3.2 信息安全培训 (11)7.3.3 信息安全防护措施 (11)第八章系统运行与维护 (11)8.1 系统运行监控 (11)8.2 系统维护策略 (12)8.3 系统升级与优化 (12)第九章项目效益分析 (13)9.1 经济效益 (13)9.2 社会效益 (13)9.3 生态效益 (13)第十章项目实施与推进 (14)10.1 项目组织管理 (14)10.2 项目进度安排 (14)10.3 项目验收与评估 (15)第一章引言1.1 项目背景我国农业现代化的深入推进,农业气象条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日益凸显。
自动监测站建设方案
自动监测站建设方案1. 引言自动监测站是一种用于实时监测环境和气候条件的设施,可应用于多个领域,包括气象、大气污染、水质监测等。
自动监测站的建设对于及时准确地获取监测数据、提高环境管理效率至关重要。
本文就自动监测站的建设方案进行详细讨论,包括设备选型、布局设计、数据采集与传输等方面。
2. 设备选型在自动监测站建设中,设备选型是一个非常关键的环节。
应根据具体的监测需求选择适合的仪器设备。
例如,在气象监测中,可以选择气象站、风速风向仪、降水量计等设备;而在水质监测中,则需要选择pH计、溶解氧仪、浊度计等设备。
同时,还应考虑设备的牌子、型号、准确度、稳定性等因素,以确保监测数据的可靠性。
3. 布局设计自动监测站的布局设计对于数据采集的效果和成果至关重要。
应考虑到监测点的分布情况,确定设备的安装位置。
一般来说,监测站应避免设置在阻挡物后面,以保证数据的准确性。
同时,还应考虑到设备的可维护性,确保监测站的正常运行和维护工作的便捷性。
4. 数据采集与传输自动监测站需要实现数据的采集和传输,以便及时获取监测数据并进行相关分析。
数据采集可以通过传感器实现,传感器将监测数据转换为电信号,并通过数据采集器进行采集。
数据采集器可以通过有线或无线方式与计算机或数据服务器进行连接。
在数据传输方面,可以选择使用互联网、卫星通信、移动通信等途径传输数据,确保数据的及时性和可靠性。
5. 数据处理与分析获取到监测数据后,需要进行数据处理与分析,以获得有关环境和气候条件的准确信息。
数据处理可以通过软件进行,具体包括数据清洗、校正、合并等操作,以确保数据的准确性。
数据分析包括数据趋势分析、异常检测、模型建立等方法,可以提供科学依据进行环境管理和决策制定。
6. 维护管理自动监测站的建设不仅仅是设备的安装和数据采集,还需要进行定期的维护管理工作。
维护管理包括设备的维修与更换、数据的备份与存储、定期的校准与检查等。
同时,还需要建立健全的维护管理制度和培训机制,确保自动监测站的长期稳定运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区域气象自动监测系统设计及建设
近年来,气象综合观测系统建设快速发展,全国地面气象观测站已全部完成自动气象站的建设,区域自动气象站作为综合观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量大面广特点,并且由省级保障部门进行技术指导,市、县两级保障。
随着对气象观测数据的精度要求越来越高,根据新一代气象观测网络建设的规划,已建成1657个新型区域自动气象观测站,实现了区域自动气象站全省乡镇全覆盖和618 个山洪地质灾害点气象监测,加上土壤水分观测自动气象站、交通气象自动气象站的建设,共同为气象预报预测、决策气象服务、公共气象服务、气象防灾减灾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区域气象自动监测系统是针对区域范围内,可能会对人的生产生活造成影响的气象要素,进行长时间区域范围内不间断的准确监测而设计开发的一款标准区域气象监测站。
主要应用于城市降水网络、山洪预警、森林生态、核电厂环境监测等应用。
主要监测要素是雨量、风向、风速、太阳辐射、气压、温度、湿度等气象参数。
一、系统内容
该区域气象监测系统是方大天云设计的支持站点参数、实时数据、历史数据、加密间隔、运行状态等信息的远程维护,极大地方便了用户使用和日常维护工作。
此外自动站可实现自动电源管理,数据自动
采集、存储、通讯、分析等功能,能够满足灾害性天气监测、降水过程加密观测及多种形式气象保障和气象服务的需求。
二、系统指标
风速 0~60m/s;精度:3%(0-35m/s);5%(>35m/s)
风向 0~°;精度:±3°
降水强度 0~200mm/h;精度:5%
降水类型雨/雪
大气压力 300~1200 hPa;精度:±
空气温度 -50~60°C;精度:±°C(-20~+50°C)‘±°C(>-30°C
空气湿度 0~100%RH;精度:±2%RH
通讯接口 RS232/RS485,板载GPRS
供电方式交流220V/太阳能+蓄电池
工作环境温度 -50~+50℃
工作相对湿度 0~100%RH
防护等级 IP65
可靠性免维护,防盐雾,防尘
功耗 3-30W
三、功能特点
具有极强针对性的区域范围气象监测设备
区域大面积组网布点使用,无线数据传输
工作方式可由用户设置
远程状态监控与参数设置
低能耗、低维护
四、典型应用
气候环境监测
旅游景区气象监测
生态环境气候监测
生态产业监测系统
五、系统组成
传感器:空气温湿度传感器,风速风向传感器,雨量传感器,气压传感器,太阳辐射。
FANDA-CJ80综合数据采集器
GPRS/CDMA无线数据通讯服务器
电源控制系统:交流/直流太阳能系统+12V太阳能电池板
10M/6M/3M/定制高度铝钛合金风杆及相关安装固定件
FAMEMS-SD综合数据监测软件
区域自动气象站运行监控系统是保障观测网稳定、可靠运行的实时业务系统。
系统基于多线程分布式数据处理技术,采用两级部署、
多级应用、多方共享的模式,有效利用互联网和中国气象局局域网的优势,实现对我国区域自动气象站、加密自动气象站及暴雨监测站运行状态、探测数据质量状况、设备维护维修状况以及观测站网的实时监控与保障。
从系统的逻辑架构、技术架构、系统建设的主要技术路线、系统实现的主要功能以及系统建设中所采用的关键技术等方面介绍了中国区域自动气象站运行监控系统的建设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