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内科学汇总
(完整版)中西医结合内科学
中西医结合内科学呼吸系统疾病细目一:慢性支气管炎(一)实证1、风寒犯肺证治法:宣肺散寒,化痰止咳方药:三拗汤加减。
2、风热犯肺证治法:清热解表,止咳平喘方药:麻杏石甘汤加减。
3、痰浊阻肺证治法:燥湿化痰,降气止咳方药:二陈汤合三子养亲汤加减。
4、痰热郁肺证治法:清热化痰,宣肺止咳方药:桑白皮汤加减5、寒饮伏肺证治法:温肺化饮,散寒止咳方药:小青龙汤加减(二)虚证1、肺气虚证治法:补肺益气,化痰止咳方药:补肺汤加减2、肺脾气虚证治法:补肺健脾,止咳化痰方药:玉屏风散合六君子汤加减3、肺肾阴虚证治法:滋阴补肾,润肺止咳方药:沙参麦冬汤合六味地黄丸加减细目二:支气管哮喘(一)发作期1、寒哮证治法:温肺散寒,化痰平喘方药:射干麻黄汤加减2、热哮证治法:清热宣肺,化痰定喘方药:定喘汤加减(二)缓解期1、肺虚证治法:补肺固卫方药:玉屏风散加味2、脾虚证治法:健脾化痰方药:六君子汤加味3、肾虚证治法:补肾纳气方药:肾气丸或七味都气丸加减细目三:肺炎1、邪犯肺卫证治法:疏风清热,宣肺止咳方药:三拗汤或桑菊饮加减2、痰热壅肺证治法:清热化痰,宽胸止咳方药:麻杏石甘汤合苇茎汤加减3、热闭心神证治法:清热解毒,化痰开窍方药:清营汤加减4、阴竭阳脱证治法:益气养阴,回阳固脱方药:生脉散合四逆汤加减5、正虚邪恋证治法:益气养阴,润肺化痰方药:竹叶石膏汤加减细目四:肺结核1、肺阴亏损证治法:滋阴润肺方药:月华丸加减2、阴虚火旺证治法:滋阴降火方药:百合固金汤合秦艽鳖甲散加减3、气阴耗伤证治法:益气养阴方药:保真汤加减4、阴阳两虚证治法:滋阴补阳方药:补天大造丸加减细目五:原发性支气管肺癌1、气滞血瘀证治法:活血散瘀,行气化滞方药:血府逐瘀汤加减2、痰湿毒蕴证治法:祛湿化痰,清热解毒方药:导痰汤加减3、阴虚毒热证治法:养阴清热,解毒散结方药:沙参麦冬汤合五味消毒饮。
4、气阴两虚证治法:益气养阴,化痰散结方药:沙参麦冬汤加减细目六:慢性肺源性心脏病(一)急性期1、痰浊壅肺证治法:健脾益肺,化痰降气方药:苏子降气汤加减2、痰热郁肺证治法:清肺化痰,降逆平喘方药:越婢加半夏汤加减3、痰蒙神窍证治法:涤痰开窍,熄风止痉方药:涤痰汤加减,另服安宫牛黄丸或至宝丹4、阳虚水泛证治法:温肾健脾,化饮利水方药:真武汤合五苓散加减(二)缓解期1、肺肾气虚证治法:补肺纳肾,降气平喘方药:补肺汤加减2、气虚血瘀证治法:益气活血,止咳化痰方药:生脉散合血府逐瘀汤加减细目七:慢性呼吸衰竭1、痰浊阻肺证治法:化痰降气,活血化瘀方药:二陈汤合三子养亲汤加减2、肺肾气虚证治法:补益肺肾,纳气平喘方药:补肺汤合参蚧散加减3、脾肾阳虚证治法:温肾健脾,化湿利水方药:真武汤合五苓散加减4、痰蒙神窍证治法:涤痰开窍,熄风止痉方药:涤痰汤、安宫牛黄丸、至宝丹5、阳微欲脱证治法:益气温阳,固脱救逆方药:独参汤灌服,同时用参麦注射液或参附注射液静脉滴注循环系统疾病细目一:心功能不全1、心肺气虚证治法:补益心肺方药:养心汤合补肺汤加减2、气阴亏虚证治法:益气养阴方药:生脉散加减3、心肾阳虚证治法:温补心肾方药: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合肾气丸加减4、气虚血瘀证治法:益气活血方药:人参养荣汤合桃红四物汤加减5、阳虚水泛证治法:温阳利水方药:真武汤加减6、痰饮阻肺证治法:泻肺化痰方药:葶苈大枣泻肺汤加减细目二:心律失常快速性心律失常1、心神不宁证治法:镇惊定态,养心安神方药:安神定志丸加减2、气血不足证治法:补血养心,益气安神方药:归脾汤加减3、阴虚火旺证治法:滋阴清火,养心安神方药:天王补心丹加减4、气阴两虚证治法:益气养阴,养心安神方药:生脉散加减5、痰火扰心证治法:清热化痰,宁心安神方药:黄连温胆汤加减6、心脉痰阻证治法:活血化瘀,理气通络方药:桃仁红花煎加减7、心阳不振证治法:温补心阳,安神定悸方药:参附汤合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加减缓慢性心律失常1、心阳不足证治法:温补心阳,通脉定悸方药:人参四逆汤合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加减2、心肾阳虚治法:温补心肾,温阳利水方药:参附汤合真武汤加减3、气阴两虚证治法:益气养阴,养心通脉方药:炙甘草汤加减4、痰浊阻滞证治法:理气化痰,宁心通脉方药:涤痰汤加减5、心脉痹阻证治法:活血化瘀,理气通络方药:血府逐瘀汤加减细目三:心脏骤停细目四:原发性高血压1、肝阳上亢证治法:平肝潜阳方药:天麻钩藤饮加减2、痰湿内盛证治法:祛痰降浊方药: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3、瘀血内停证治法:活血化瘀方药:血府逐瘀汤加减4、肝肾阴虚证治法:滋补肝肾,平潜肝阳方药:杞菊地黄丸加减5、肾阳虚衰证治法:温补肾阳方药:济生肾气丸加减细目五: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细目六:心绞痛1、心血瘀阻证治法:活血化瘀,通脉止痛方药:血府逐瘀汤加减2、痰浊内阻证治法:通阳泄浊,豁痰开窍方药:栝蒌薤白半夏汤合涤痰汤3、阴寒凝滞证治法:辛温通阳,开痹散寒方药:枳实薤白桂枝汤合当归四逆汤加减4、气虚血瘀证治法:益气活血,通脉止痛方药:补阳还五汤加减5、气阴两虚证治法:益气养阴,活血通络方药:生脉散合炙甘草汤6、心肾阴虚证治法:滋阴养肾,养心安神方药:左归丸加减7、心肾阳虚证治法:益气壮阳,温络止痛方药:参附汤合右归丸加减细目七:心肌梗死1、气滞血瘀证治法:活血化瘀,通络止痛方药:血府逐瘀汤加减2、寒凝心脉证治法:散寒宣痹,芳香温通方药:当归四逆汤合苏合香丸加减3、痰瘀互结证治法:豁痰活血,理气止痛方药:栝蒌薤白半夏汤合桃红四物汤加减4、气虚血瘀证治法:益气活血,祛痰止痛方药:补阳还五汤加减5、气阴两虚证治法:益气养阴,通脉止痛方药:生脉散合左归饮加减6、阳虚水泛证治法:温阳利水,通脉止痛方药:真武汤合葶苈大枣泻肺汤加减7、心阳欲脱证治法:回阳救逆,益气固脱方药:参附龙牡汤加减细目八:风湿性心脏瓣膜病1、气阴两虚证治法:益气养阴,宁心复脉方药:炙甘草汤加减2、气虚血瘀证治法:益气养心,活血通脉方药:独参汤合桃仁红花煎加减3、心肾阳虚证治法:温补心肾,化气行水方药:参附汤合五苓散加减4、阳虚水泛证治法:温肾助阳,泻肺行水方药:真武汤合葶苈大枣泻肺汤加减5、心阳虚脱证治法:补虚固脱方药:参附汤合生脉散消化系统疾病细目一:慢性胃炎1、肝胃不和证治法:疏肝理气,和胃止痛方药:柴胡疏肝散加减2、脾胃虚弱证治法:健脾益气,温中和胃方药:四君子汤加减3、脾胃湿热证治法:清利湿热,醒脾化浊方药:三仁汤加减4、胃阴不足证治法:养阴益胃,和中止痛方药:益胃汤加减5、胃络瘀血证治法:化痰通络,和胃止痛方药:失笑散合丹参饮加减细目二:消化性溃疡1、肝胃不和证治法:疏肝理气,健脾和胃方药:柴胡疏肝散合五磨饮子加减2、脾胃虚寒证治法:温中散寒,健脾和胃方药:黄芪建中汤加减3、胃阴不足证治法:健脾养阴,益胃止痛方药:一贯煎合芍药甘草汤加减4、肝胃郁热证治法:清胃泄热,疏肝理气方药:化肝煎合左金丸加减5、胃络瘀阻证治法:活血化痰,通络和胃方药:活络效灵丹合丹参饮加减细目三:胃癌1、痰气交阻证治法:理气化痰,消食散结方药:海藻玉壶汤加减2、肝胃不和证治法:疏肝和胃,降逆止痛方药:柴胡疏肝散加减3、脾胃虚寒证治法:温中散寒,健脾益气方药:理中汤合四君子汤加味4、胃热伤阴证治法:清热和胃,养阴润燥方药:玉女煎加减5、痰毒内阻证治法:理气活血,软坚消积方药:膈下逐瘀汤加减6、痰湿阻胃证治法:燥湿健脾,消痰和胃方药:开郁二陈汤加减7、气血两虚证治法:益气养血,健脾和营方药:八珍汤加减细目四:肝硬化1、气滞湿阻证治法:疏肝理气,健脾利湿方药:柴胡疏肝散合胃苓汤加减2、寒湿困脾证治法:温中散寒,行气利水方药:实脾饮加减3、湿热蕴脾证治法:清热利湿,攻下逐水方药:中满分消丸合茵陈蒿汤加减4、肝脾血瘀证治法:活血化瘀,化气行水方药:调营饮加减5、脾肾阳虚证治法:温肾补脾,化气利水方药:附子理中汤合五苓散加减6、肝肾阴虚证治法:滋养肝肾,化气利水方药:一贯煎合膈下逐瘀汤加减细目五:原发性肝癌1、气滞血瘀证治法:疏肝理气,活血化瘀方药:逍遥散合桃红四物汤加减2、湿热瘀毒证治法:清利湿热,化瘀解毒方药:茵陈蒿汤合鳖甲煎丸加减3、肝肾阴虚证治法:养阴柔肝,软坚散结方药:滋水清肝饮合鳖甲煎丸加减细目六:急性胰腺炎1、肝郁气滞证治法:疏肝利胆,行气止痛方药:小柴胡汤加减2、肝胆湿热证治法:清利肝胆湿热方药:清胰汤合龙胆泻肝汤加减3、肠胃热结证治法:通腑泻热,行气止痛方药:大承气汤加减细目七:上消化道出血1、胃中积热证治法:清胃泻火,化瘀止血方药:泻心汤合十灰散加减2、肝火犯胃证治法:泻肝清胃,降逆止血方药:龙胆泻肝汤加减3、脾不统血证治法:益气健脾,养血止血方药:归脾汤加减4、气随血脱证治法:益气摄血,回阳固脱方药:独参汤或四味回阳饮加减泌尿系统疾病细目一:急性肾小球肾炎(一)急性期1、风寒束肺,风水相搏证治法:疏风散寒,宣肺行水方药:麻黄汤合五苓散加减2、风热犯肺,水邪内停证治法:散风清热,宣肺行水方药:越婢加术汤加减3、热毒内归,湿热蕴结证治法:清热解毒,利湿消肿方药: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合五味消毒饮加减4、脾肾亏虚,水气泛溢证治法:健脾渗湿,通阳利水方药:五皮饮合五苓散加减5、肺肾不足,水湿停滞证治法:益气扶正,利水消肿方药:防己黄芪汤加减(二)恢复期1、脾气虚弱证治法:健脾益气方药:参苓白术散加减2、肺肾气阴两虚证治法:补肺肾,益气阴方药:参芪地黄汤加减细目二:慢性肾小球肾炎(一)本证1、脾肾气虚证治法:补气健脾益肾方药:异功散加味2、肺肾气虚证治法:补益肺肾方药:玉屏风散合金匮肾气丸加减3、脾肾阳虚证治法:温补脾肾方药:附子理中丸或济生肾气丸加减4、肝肾阴虚证治法:滋养肝肾方药:杞菊地黄丸加减5、气阴两虚证治法:益气养阴方药:参芪地黄汤加减(二)标证1、水湿证治法:利水消肿方药:五苓散合五皮饮加减2、湿热证治法:清热利湿方药:三仁汤加减3、血瘀证治法:活血化瘀方药:血府逐瘀汤加减4、湿浊证治法:健脾化湿泄浊方药:胃苓汤加减细目三:肾病综合征1、风水相搏证治法:疏风解表,宣肺利水方药:越婢加术汤加减2、湿毒浸淫证治法:宣肺解毒,利湿消肿方药: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合五味消毒饮3、水湿浸渍证治法:健脾化湿,通阳利水方药:五皮饮合胃苓汤4、湿热内蕴证治法:清热利湿,利水消肿方药:疏凿饮子加减5、脾虚湿困证治法:温运脾阳,利水消肿方药:实脾饮加减6、肾阳衰微证治法:温肾助阳,化气行水方药:济生肾气丸合真武汤7、肾阴亏虚证治法:滋补肾阴,兼利水湿方药:左归丸加泽泻、茯苓、冬葵子细目四:尿路感染1、膀胱湿热证治法:清热利湿通淋方药:八正散加减2、气滞血瘀证治法:活血化瘀,疏肝理气方药:丹栀逍遥散加减3、脾肾亏虚,湿热屡犯证治法:健脾补肾方药:无比山药丸加减4、肾阴不足,湿热留恋证治法:滋阴益肾,清热通淋方药:知柏地黄丸加减细目五:慢性肾功能不全(一)本虚证1、脾肾气虚证治法:补气健脾益肾方药:六君子汤加减2、脾肾阳虚证治法:温补脾肾方药:济生肾气丸加减3、气阴两虚证治法:益气养阴,健脾补肾方药:参芪地黄汤加减4、肝肾阴虚证治法:滋肾平肝方药:杞菊地黄汤加减5、阴阳两虚证治法:温扶元阳,补益真阴方药:全鹿丸加减(二)标实证1、湿浊证治法:和中降逆,化湿泄浊方药:小半夏加茯苓汤加减2、湿热证治法:中焦湿热宜青化和中;下焦湿热宜清利湿热方药:中焦湿热者以黄连温胆汤加减下焦湿热以知柏地黄丸或二妙丸3、水气证治法:利水消肿方药:五皮饮或五苓散加减4、血瘀证治法:活血化瘀方药:桃红四物汤或当归芍药散加减5、肝风证治法:镇肝熄风方药:天麻钩藤汤加减血液及造血系统疾病细目一:缺铁性贫血1、脾胃虚弱证治法:健脾和胃,益气养血方药:香砂六君子汤合当归补血汤加减2、心脾两虚证治法:益气补血,养心安神方药:归脾汤或八珍汤加减3、脾肾阳虚证治法:温补脾肾方药:八珍汤合无比山药丸加减4、虫积证治法:杀虫消积,补益气血方药:化虫丸合八珍汤加减细目二:再生障碍性贫血1、肾阴虚证治法:滋阴补肾,益气养血方药:左归丸合当归补血汤加减2、肾阳虚证治法:补肾助阳,益气养血方药:右归丸合当归补血汤加减3、肾阴阳两虚证治法:滋阴助阳,益气补血方药:左归丸、右归丸合当归补血汤加减4、肾虚血瘀证治法:补肾活血方药:六味地黄丸或肾气丸合桃红四物汤5、气血两虚证治法:补益气血方药:八珍汤加减6、热毒壅盛证治法:清热凉血,解毒养阴方药:清瘟败毒饮加减细目三:白细胞减少症与粒细胞缺乏症1、气血两虚证治法:益气养血方药:归脾汤加减2、脾肾亏虚证治法:温补脾肾方药:黄芪建中汤合右归丸加减3、气阴两虚证治法:益气养阴方药:生脉散加减4、肝肾阴虚证治法:滋补肝肾方药:六味地黄丸加减5、外感温热证治法:清热解毒,滋阴凉血方药:犀角地黄汤合玉女煎加减细目四:白血病细目五:急性白血病1、热毒炽盛证治法:清热解毒,凉血止血方药:黄连解毒汤合清营汤加减2、痰热瘀阻证治法:清热化痰,活血散结方药:温胆汤合桃红四物汤加减3、阴虚火旺证治法:滋阴降火,凉血解毒方药:知柏地黄丸合二至丸加减4、气阴两虚证治法:益气养阴,清热解毒方药:五阴煎加味5、湿热内蕴证治法:清热解毒,利湿化浊方药:葛根芩连汤加味细目六:慢性粒细胞白血病1、阴虚内热证治法:滋阴清热,解毒祛瘀方药:青蒿鳖甲汤加减2、瘀血内阻证治法:活血化瘀方药:膈下逐瘀汤加减3、气血两虚证治法:补益气血方药:八珍汤加减4、热毒壅盛证治法:清热解毒为主,佐以扶正祛邪方药:清营汤合犀角地黄汤加减细目七: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1、血热妄行证治法:清热凉血方药:犀角地黄汤加减2、阴虚火旺证治法:滋阴降火,清热止血方药:茜根散或玉女煎加减3、气不摄血证治法:益气摄血,健脾养血方药:归脾汤加减4、瘀血内阻证治法:活血化瘀止血方药:桃红四物汤加减内分泌与代谢疾病细目一:甲状腺功能亢进症1、气滞痰凝证治法:疏肝理气,化痰散结方药:逍遥散合二陈汤加减2、肝火旺盛证治法:清肝泻火,清瘿散结方药:龙胆泻肝汤加减3、阴虚火旺证治法:滋阴降火,清瘿散结方药:天王补心丹加减4、气阴两虚证治法:益气养阴,消瘿散结方药:生脉散加味细目二:糖尿病(一)无症状期治法:滋养肾阴方药:麦味地黄汤加减(二)症状期1、阴虚燥热期(1)上消(肺热津伤证)治法:清热润肺,生津止渴方药:消渴方加减(2)中消(胃热炽盛证)治法:清胃泻火,养阴增液方药:玉女煎加减(3)下消(肾阴亏虚证)治法:滋阴固肾方药:六味地黄丸加减2、气阴两虚证治法:益气健脾,生津止渴方药:七味白术散加减3、阴阳两虚证治法:滋阴温阳,补肾固摄方药:肾气丸加减4、痰瘀互结证治法:活血化瘀祛痰方药:平胃散合桃红四物汤加减5、脉络瘀阻证治法:活血通络方药:血府逐瘀汤加减细目三:水、电解质代谢和酸碱平衡失调风湿性疾病细目一:风湿热1、风寒湿阻证治法:祛风化湿,散寒宣痹方药: 痹汤加减2、热邪痹阻证治法:清热宣痹方药:白虎加桂枝汤加减3、气血两虚,寒湿阻滞证治法:温补气血,宣痹止痛方药:独活寄生汤加减4、气阴两虚证治法:益气养阴,宣痹止痛方药:五阴煎加减细目二:类风湿关节炎(一)活动期1、湿热痹阻证治法:清热利湿,祛风通络方药:四妙丸加减2、阴虚内热证治法:养阴清热,祛风通络方药:丁氏清络饮加减3、寒热错杂证治法:祛风散寒,清热化湿方药:桂枝芍药知母汤加减(二)缓解期1、痰瘀互结,经脉痹阻证治法:活血化瘀,祛痰通络方药:身痛逐瘀汤合指迷茯苓丸加减2、肝肾亏损,邪痹筋骨证治法:益肝肾,补气血,祛风湿,通经络方药:独活寄生汤加减细目三:系统性红斑狼疮1、气营热盛证治法:清热解毒,凉血化斑方药:清瘟败毒饮加减2、阴虚内热证治法:养阴清热方药:玉女煎合增液汤加减3、热郁积饮证治法:清热饮方药:葶苈大枣泻肺汤合泻白散加减4、瘀热痹阻证治法:清热凉血,活血散瘀方药:犀角地黄汤加减5、脾肾两虚证治法:滋肾填精,健脾利水方药:济生肾气丸加减6、气血两亏证治法:益气养血方药:八珍汤加减7、脑虚瘀热证治法:清心开窍方药:清宫汤送服安宫牛黄丸或至宝丹8、瘀热伤肝证治法:疏肝清热,凉血活血方药:茵陈蒿汤合柴胡疏肝散加减神经系统疾病细目一:癫痫1、风痰上扰证治法:涤痰熄风,开窍定痫方药:定痫丸2、痰热内扰证治法:清热化痰,熄风定痫方药:黄连温胆汤3、肝郁痰火证治法:清肝泻火,化痰熄风方药:龙胆泻肝汤合涤痰汤4、瘀阻清窍证治法:活血化瘀,通络熄风方药:通窍活血汤5、脾虚痰湿证治法:健脾和胃,化痰熄风方药:醒脾汤6、肝肾阴虚证治法:补益肝肾,育阴熄风方药:左归丸细目二:急性脑血管病(一)短暂性脑缺血发作1、肝肾阴虚,风阳上扰证治法:平肝熄风,育阴潜阳方药:镇肝熄风汤加减2、气虚血瘀,脉络瘀阻治法:补气养血,活血通络方药:补阳还五汤加减3、痰瘀互结,阻滞脉络证治法:豁痰化瘀,通经活络方药:黄连温胆汤合桃红四物汤加减(二)脑血栓形成1、肝阳暴亢,风阳上扰证治法:平肝潜阳,活血通络方药:天麻钩藤饮加减2、风痰瘀血,阻痹络脉证治法:祛风化痰通络方药:真方白丸子加减3、痰热腑实,风痰上扰证治法:通腑泄热,化痰理气方药:星蒌承气汤加减4、气虚血瘀证治法:益气养血,化痰通络方药:补阳还五汤加减5、阴虚风动证治法:育阴潜阳方药:镇肝熄风汤加减6、脉络空虚,风邪入中证治法:祛风通络,养血合营方药:大秦艽汤加减7、痰热内闭清窍证治法:清热化痰,醒神开窍方药:首先灌服(或鼻饲)至宝丹或安宫牛黄丸以辛凉开窍,继用羚羊角汤加减8、痰湿壅闭心神证治法:辛温开窍,豁痰熄风方药:急用苏合香丸灌服,继用涤痰汤加减9、元气败脱,心神涣散证治法:益气回阳,救阴固脱方药:立即用大剂参附汤合生脉散加减理化因素所致疾病细目一:急性中毒总论细目二:急性一氧化碳中毒(一)急性中毒1、肝风痰浊证治法:芳香化浊,豁痰开窍,平肝熄风方药:涤痰汤加减2、阴竭阳脱证治法:益气敛阴,回阳固脱方药:生脉注射液和参附注射液(二)中毒后发病1、痰浊滞留证治法:芳香化浊,豁痰开窍方药:藿兰苍荷汤加减2、气虚痰瘀阻络证治法:益气活血,化痰通窍方药:补阳还五汤加减细目三:有机磷杀虫药中毒内科常见危重病细目一:休克(一)脓毒性休克的中医辨证论治1、肺源欲绝证治法:凉血解毒,清络育阴方药:犀角地黄汤合银翘散加减2、腑实热厥证治法:通腑泄热,急下存阴方药:大承气汤加减3、三焦俱急证治法:开肺通肠,急救肾水方药:小承气汤合小陷胸汤加减4、气阴枯竭证治法:滋养阴精,敛汗潜阳方药:救逆汤加减5、寒中三阴证治法:温中散寒,回阳救逆方药:回阳救急汤加减(二)心源性休克的中医辨证论治1、阳气欲脱证治法:扶阳救逆,益气固脱方药:回阳救急汤加减2、脏虚阴竭证治法:敛阴救逆,急固真元方药:生脉散加减3、血瘀气脱证治法:化瘀通络,补齐固脱方药:血府逐瘀汤加减4、阴竭阳脱证治法:急固元阳,速敛真阴方药:参附汤合四逆汤加减(三)过敏性休克1、元阳骤脱证治法:峻补元阳,救逆固脱方药:回阳救急汤加减2、阴竭阳脱证治法:敛阴救液,益元固脱方药:生脉散合大定风珠加减3、肺绝气脱证治法:温阳救肺,补气固脱方药:参附汤合补中益气汤加减细目二:急性心力衰竭1、心肺气虚证治法:补益心肺方药:养心汤合补肺汤加减2、气阴亏虚证治法:益气养阴方药:生脉散加减3、心肾阳虚证治法:温补心肾方药: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合肾气丸加减4、气虚血瘀证治法:益气活血方药:人参养荣汤合桃红四物汤加减5、阳虚水泛证治法:温阳利水方药:真武汤加减6、痰饮阻肺证治法:泻肺化痰方药:葶苈大枣泻肺汤加减细目三:急性肾衰竭(一)少尿期1、热毒炽盛证治法:泻火解毒方药:黄连解毒汤加味。
中西医结合内科之总结
1.慢性支气管炎:指气管、支气管粘膜及其周围组织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
临床以咳嗽、咳痰或伴有喘息等反复发作的慢性过程为特征,常并发阻塞性肺气肿,甚至肺源性心脏病2.呼吸衰竭:是各种原因引起呼吸功能损害,使肺通气和(或)换气功能严重障碍,以致在静息状态下不能维持足够的气体交换,导致缺氧伴(不伴)高碳酸血症,从而引起的一系列生理功能和代谢紊乱的临床综合症。
3.心力衰竭:多种原因导致心脏收缩或舒张功能障碍,心排出量减少,不能满足组织器官代谢需要的一种临床综合症。
临床表现以肺/体循环瘀血,同时组织器官灌注不足为特征。
4.高血压:以体循环动脉压增高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症。
高血压病:原因不明的持续性的高血压。
是以体循环动脉压增高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征。
根据目前采用的统一标准,收缩压≥140mmHg,或舒张压≥90mmHg 就可以确定为高血压。
可分为原发性高血压和继发性高血压。
5.肝硬化是一种多种原因引起的慢性肝病,以肝细胞广泛性坏死、显微组织弥漫性增生,再生结节形成导致肝小叶结构破坏和假小叶形成,使肝脏逐渐变形、变硬为特征的疾病。
6.肾病综合症:是一种常见于肾小球病变为特征的症候群。
临床特征:大量蛋白尿(≥3.5g/d),低蛋白血症(≤30g/d),水肿,高脂血症。
7.心悸:是指病人自觉心中悸动、惊惕不安,甚至不能自主的一种病症。
8.呕吐:是指胃失和降,气逆于上,胃中食物从口而出的一种病症。
9.泄泻:是指排便次数增多,粪质稀薄,甚至泄出如水样为特征的病证。
脾虚湿盛是泄泻发病的关键,故以运脾化湿为泄泻的治疗法则。
10、黄疸:是指以身黄、目黄、小便发黄为特征的一种病症11、水肿:是指由外邪、饮食、劳倦等原因引起的水液潴留,津液疏布异常,泛溢肌表,以眼睑、头面、四肢、腹背,全身浮肿为主要表现12、癃闭:是以小便量少,排尿困难,甚则小便闭塞不通为主症的一种病症。
1、慢性支气管炎:临床表现:咳嗽、咯痰、喘息,常有长期吸烟或经常吸入刺激性气体及反复上呼吸道感染病史,本病进展缓慢,症状逐渐加重,以长期反复发作为特点,每年累计发病3个月,并持续两年以上。
(完整版)中西医结合内科学汇总汇总
第二单元循环系统疾病心力衰竭基本病因和诱因病理生理临床分型1.根据心力衰竭发生的缓急分为急性心力衰竭和慢性心力衰竭。
2.根据心力衰竭的主要部位分为左心衰竭、右心衰竭和全心衰竭。
3.根据心室舒缩功能障碍不同分为收缩性心力衰竭和舒张性心力衰竭。
4.根据心排血量的量分为低排血量性心力衰竭和高排血量性心力衰竭。
心力衰竭分期及心功能分级Ⅰ级:患者患有心脏病,但日常活动量不受限制,一般活动不引起疲乏、心悸、呼吸困难或心绞痛。
Ⅱ级:心脏病患者的体力活动受到轻度限制,休息时无自觉症状,但平时一般活动下可出现疲乏、心悸、呼吸困难或心绞痛。
Ⅲ级:心脏病患者体力活动明显受限,小于平时一般活动即引起上述症状。
Ⅳ级:心脏病患者不能从事任何体力活动。
休息状态下也出现心衰的症状,体力活动后加重。
急性心力衰竭急性心力衰竭(acute heart failure,AHF)指急性的心脏病变引起心肌收缩力明显降低,或心室负荷急性加重而导致心排量显著、急剧降低,体循环、肺循环压力突然增高,导致组织灌注不足和/或急性体、肺循环淤血的临床综合征。
临床上以急性左心衰竭最为常见,急性右心衰竭则较少见。
临床表现早期表现原来心功能正常的患者出现原因不明的疲乏或运动耐力明显减低以及心率增加15~20次/分,可能是左心功能降低的最早期征兆。
继续发展可出现劳力性呼吸困难、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睡觉需用枕头抬高头部等;检查可发现左心室增大、闻及舒张早期或中期奔马律、P2亢进、两肺尤其肺底部有湿啰音,还可有干湿啰音和哮鸣音,提示已有左心功能障碍。
急性肺水肿起病急骤,病情可迅速发展至危重状态。
1.突发的严重呼吸困难、端坐呼吸、喘息不止、烦躁不安并有恐惧感,呼吸频率可达30~50次/分;频繁咳嗽并咯出大量粉红色泡沫样血痰;极重者可因脑缺氧而神志模糊。
2.急性肺水肿早期可因交感神经激活,血压一过性升高;随病情持续,血管反应减弱,血压下降。
急性肺水肿如不能及时纠正,严重者可出现心源性休克。
中西医结合内科学笔记总结
中西医结合内科学笔记总结中西医结合内科学是一门融合中医学和现代医学的学科,它旨在运用中医的整体观念和现代医学的科学方法,为患者提供更全面、有效的诊疗方案。
以下是对中西医结合内科学的笔记总结,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一、基本理论1.中西医结合内科学强调“病证结合”,即在中西医双重诊断的基础上,对疾病进行综合分析和治疗。
2.中医的脏腑学说与现代医学的解剖生理学相互补充,为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了更为丰富的理论依据。
3.中西医结合内科学认为,疾病的发生、发展是机体内外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强调病因、病机、病证、病位等方面的综合分析。
二、临床诊疗1.诊断:中西医结合内科学注重病史采集、体格检查、辅助检查等方面的综合分析,力求全面、准确地诊断疾病。
2.治疗:中西医结合内科学采用中药、西药、针灸、推拿、康复等多种治疗手段,充分发挥中西医各自的优势,提高临床疗效。
(1)中药治疗:根据患者的病情、体质、年龄等因素,选用具有针对性的中药方剂。
(2)西药治疗:针对疾病的病理生理机制,选用具有明确疗效的西药。
(3)针灸、推拿等疗法:通过调节机体的生理功能,改善局部血液循环,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三、常见疾病的中西医结合治疗1.高血压:中西医结合治疗高血压,通过中药调理肝肾功能,西药降低血压,达到降压效果。
2.糖尿病: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采用中药改善胰岛素抵抗,西药控制血糖,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3.冠心病: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通过中药活血化瘀,西药抗凝、扩血管,降低心肌梗死风险。
4.肺炎:中西医结合治疗肺炎,采用中药清热解毒,西药抗感染,提高疗效。
四、预防与康复1.中西医结合内科学强调预防为主,提倡生活方式的改善,如合理饮食、适度运动、戒烟限酒等。
2.康复治疗:结合中医康复和现代康复技术,对疾病后遗症进行综合治疗,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总结:中西医结合内科学在理论体系、临床诊疗和预防康复等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为我国医疗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中西医结合内科学》精华笔记
《中西医结合内科学》精华笔记中西医结合内科学精华笔记一、引言中西医结合内科学是融合了中医和西医的优点,具有独特疗效的学科。
本篇笔记将重点介绍中西医结合内科学的精华内容,包括理论基础、诊断方法和治疗手段等方面。
二、理论基础1. 中医理论中医理论是中西医结合内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包括阴阳学说、五行学说、经络学说以及中药学说等。
这些理论为中西医结合内科学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了基础。
2. 西医理论西医理论以解剖、生理学、病理学为主要内容,结合现代医学技术及医学科研成果,为中西医结合内科学提供了先进的医疗理论支撑。
三、诊断方法1. 中医诊断中医诊断以望、闻、问、切为主要方法。
通过观察病人的舌苔、面色以及听闻病人的症状,能够初步判断疾病的类型和程度。
2. 西医诊断西医诊断依靠实验室检查、影像学、病史询问等手段,能够准确判断疾病的发生和发展过程。
四、治疗手段1. 中医治疗中医治疗以草药、针灸、推拿等为主要手段。
草药通过调理气血阴阳,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针灸通过刺激穴位,调整脏腑功能;推拿则通过推拿按摩的方式,促进气血的循环。
2. 西医治疗西医治疗以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为主要手段。
药物治疗通过给予病人药物,改善病人的症状和体征;手术治疗通过外科手术的方式,直接切除病灶或修复组织结构。
五、临床应用1. 冠心病中西医结合内科学在冠心病的治疗上有着独特优势。
中医通过中药、针灸等手段改善病人的心血管功能;西医则通过药物以及支架等方式进行冠心病的治疗。
2. 高血压中西医结合内科学在高血压的治疗上也有着显著效果。
中医可以通过调节病人的阴阳平衡,改善血压;西医则通过药物治疗,帮助病人控制血压。
六、总结中西医结合内科学是一门集中医和西医优点于一身的学科,拥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通过本篇笔记的梳理,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中西医结合内科学的理论基础、诊断方法和治疗手段等方面,为在临床中更好地应用中西医结合内科学提供参考和指导。
中西医 主治医师 内科 重点知识归纳总结
中西医主治医师内科重点知识归纳总结嘿,朋友们!咱今天就来好好唠唠中西医主治医师内科的那些重点知识。
先说中医这一块儿,中医讲究的是个整体观念,就好比一个乐团,每个乐器都有自己的声音,合起来才能奏出美妙的乐章。
脉象,那可是中医诊断的重要依据之一,就像侦探通过蛛丝马迹寻找真相一样。
比如浮脉,轻轻一搭就能感觉到,这不就像水面上的浮木,轻易就被发现?沉脉呢,则要用力按才能感知,仿佛深埋在地下的宝藏,得费点力气才能找到。
再看看中药,那也是大有门道。
不同的药材有不同的性味归经,就跟人有不同的性格脾气一样。
有的性温,有的性寒,用药就好比调兵遣将,得把合适的“兵”派到合适的“战场”,才能打胜仗。
而西医这边呢,生理病理知识那是基础中的基础。
人体的各个系统,就像是一个复杂的机器,每个零部件都有它的作用和运行规律。
心血管系统,负责给身体输送血液和养分,像个不知疲倦的快递小哥;呼吸系统,让我们能呼吸新鲜空气,如同一个永不打烊的氧气工厂。
诊断方法也是至关重要,各种检查手段就像是给身体做“体检”。
血常规能看出有没有炎症、贫血;生化检查能了解肝肾功能咋样。
这就好比给机器做检测,哪个零件出了问题,一目了然。
在治疗方面,药物治疗得精准,就像射箭要射中靶心一样。
抗生素用来对抗细菌感染,激素调节体内的代谢平衡。
手术治疗呢,则像是给机器进行大修,得小心翼翼,容不得半点马虎。
中西医结合起来,那威力可就大了。
比如说治疗感冒,中医可以通过调理身体的正气来驱邪外出,西医则能迅速缓解症状。
这不就像两条腿走路,又稳又快?总之,作为中西医主治医师,内科的重点知识那可得牢记在心,灵活运用。
只有这样,才能像个高明的医生,为患者解除病痛,带来健康和希望。
您说是不是这个理儿?。
中西医结合内科复习笔记
中西医结合内科复习笔记一、中西医结合内科综述中西医结合,是指将中医学与西医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利用中西医学的独特理论与方法,进行综合诊断与治疗。
在内科领域,中西医结合的应用愈发广泛,为患者提供了更加全面、个体化的医疗服务。
本篇笔记将针对中西医结合内科的重要知识点进行梳理和总结,以方便复习。
二、中西医结合内科常见疾病1. 冠心病冠心病是中西医结合治疗的典型疾病之一。
中医强调心脏与经络的关系,通过调理气血、疏通经络的方法,可以改善心绞痛、心律失常等症状。
西医则侧重药物治疗和介入手术等技术手段,可降低心血管事件的风险。
2. 糖尿病糖尿病的治疗也常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式。
中医通过调理脾胃、平衡阴阳,帮助控制血糖水平。
西医则依靠胰岛素或是口服降糖药物等,控制血糖。
两者结合可提高疗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3. 高血压高血压的治疗同样可以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
中医认为,高血压是由于气血不畅,肝阳上亢等因素导致的。
通过调理气血、平衡阴阳等方法,可以有效控制血压。
而西医则主要依赖降压药物的使用,帮助控制血压水平。
三、中西医结合内科诊断与治疗方法1. 诊断中西医结合内科在诊断上,可以综合运用中医的望、闻、问、切与西医的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等手段。
例如,在诊断肺炎时,中医可以通过望诊舌苔、闻诊气味以及问诊症状等来判断病情。
而西医则可借助X线、CT等技术进行肺部的影像学检查。
2. 治疗在治疗上,中西医结合内科的方式主要包括中医药治疗、针灸疗法、物理疗法、西药治疗、手术治疗等。
根据病情的不同,医生会结合病情和患者的特点,综合运用适当的中西医治疗方法。
四、中西医结合内科的注意事项1. 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中西医结合内科的治疗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包括药物的剂量调整、饮食与作息的调理等。
在治疗过程中,医生需加强与患者的沟通,了解患者的病情变化以及身体的反应,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2. 多学科协作中西医结合内科强调多学科的协作,需要内科医生与中医医生、心脏病专家、神经科医生等形成良好的联动机制。
《中西医结合内科学》精华笔记
《中西医结合内科学》精华笔记在医学的广袤领域中,中西医结合内科学犹如一座桥梁,连接着中医和西医两种不同的医学体系,为治疗内科疾病提供了更全面、更有效的方法。
中医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理论基础,强调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
整体观念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各个脏腑、经络、气血之间相互关联、相互影响。
而辨证论治则是通过对患者症状、体征、舌象、脉象等的综合分析,判断疾病的病因、病机,从而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西医则依靠先进的检测手段和明确的诊断标准,对疾病进行精准的定位和定性。
在治疗上,常采用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物理治疗等方法,具有针对性强、见效快的特点。
当中医与西医相结合,在内科学领域中便展现出了独特的优势。
以心血管疾病为例,冠心病是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之一。
中医认为,其多由气滞血瘀、痰浊内阻等因素引起。
治疗时会采用活血化瘀、祛痰通络的中药方剂,如丹参饮、瓜蒌薤白半夏汤等。
而西医则通过心电图、冠状动脉造影等检查明确血管狭窄程度,使用抗血小板聚集药物(如阿司匹林)、他汀类降脂药等来预防血栓形成和稳定斑块。
中西医结合治疗,既能改善患者的症状,又能从根本上调节身体的内在平衡,降低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
呼吸系统疾病中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也是中西医结合治疗的重要领域。
中医将其归为“喘证”“肺胀”范畴,认为与肺、脾、肾三脏功能失调有关。
治疗上采用补肺健脾益肾、化痰平喘的方法,如金匮肾气丸、六君子汤等。
西医则通过吸入支气管扩张剂(如沙丁胺醇、噻托溴铵)、糖皮质激素等来缓解气道痉挛,减轻炎症反应。
中西医结合治疗可以提高患者的肺功能,减少急性发作的次数,提高生活质量。
消化系统疾病中的慢性胃炎,中医认为多因饮食不节、情志失调等导致脾胃虚弱、肝郁气滞。
常用的方剂有香砂六君子汤、柴胡疏肝散等以健脾和胃、疏肝理气。
西医则通过胃镜检查明确胃炎的类型,使用质子泵抑制剂(如奥美拉唑)、胃黏膜保护剂(如硫糖铝)等来抑制胃酸分泌、保护胃黏膜。
中西医结合内科复习重点
中西医结合内科复习重点中西医结合内科是指将中医和西医的理论与方法有机结合,综合运用于内科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中,以提高疗效和病患的生活质量。
下面将介绍中西医结合内科的复习重点:一、常见疾病的中西医观点及治疗方法1. 高血压:中医认为高血压主要是由肝火上炎、脾胃失调等原因引起,治疗重点是清肝泻火、调理脾胃;西医治疗则注重调节血压,如使用降压药物。
2. 糖尿病:中医认为糖尿病多属于消渴病,治疗以滋阴清热、润燥生津为主;西医治疗则注重血糖控制,如降糖药物和胰岛素注射。
3. 冠心病:中医认为冠心病是由心气不足、血瘀等原因引起,治疗重点是补气养血、活血化瘀;西医治疗则注重改善血流、扩张血管,如使用硝酸甘油等药物。
4. 消化性溃疡:中医认为消化性溃疡是由于胃气不和、肝胃失和等原因引起,治疗重点是调理胃气、养护胃黏膜;西医治疗则注重抑制胃酸分泌、杀灭幽门螺杆菌,如使用质子泵抑制剂等药物。
5. 慢性肾病:中医认为慢性肾病是肾气不足、气滞血瘀等原因引起,治疗重点是补肾益气、活血化瘀;西医治疗则注重控制血压、减少蛋白尿,如使用降压药和ACEI等药物。
二、中西医结合的诊断方法1. 舌诊:中医通过观察舌质、舌苔等变化来判断病情;西医也侧重舌象的观察,但更注重病理变化的分析。
2. 脉诊:中医通过触摸脉搏的速度、力度等来判断病情;西医主要通过脉搏的频率和规律性来评估病情。
3. 影像学检查:西医常用的X线、CT等检查方法用于确定病灶的位置和形态;中医则强调脏腑气血的功能状态,常通过触诊和询问病史等方式来进行综合分析。
4. 实验室检查:西医通过血、尿、细胞等样本的化验来获得病情的生化指标;中医则注重通过观察尿液、舌苔、面色等进行辅助判断。
三、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法1. 中药治疗:中医根据病情配伍中药,注重辨证施治,以达到调理阴阳、平衡气血的目的。
2. 西药治疗:西医使用现代药物治疗疾病,注重控制病变、改善症状,以恢复机体功能。
3. 针灸疗法:针灸是中医特有的治疗方法,通过刺激穴位调节脏腑功能,促进血液循环,达到疏通经络、平衡阴阳的作用。
《中西医结合内科学》精华笔记
《中西医结合内科学》精华笔记中西医结合内科学精华笔记中西医结合内科学是一门将中医和西医相结合的学科,旨在综合两种医学理论与技术,提供更为全面、有效的诊疗方法。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介绍中西医结合内科学的精华内容。
一、中医的精华中医源远流长,凝聚着古代医学大师们的智慧和经验。
其中,中医的四诊法是其核心精华之一。
四诊法包括望诊、闻诊、问诊、切诊,通过观察患者的面色、舌苔等外部表现,倾听其语言、气息,询问病情,以及通过脉搏的变化来判断疾病。
这种方法通过综合分析,能够全面了解患者的身体状况,为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
另外,中医的辩证施治也是其重要精华之一。
辩证施治要求医生将患者的病情与中医理论相结合,根据患者体质、病情、病机等方面的特点,灵活运用针灸、中药、推拿等疗法,以调理患者的阴阳平衡,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二、西医的精华西医的精华主要体现在其严谨的科学方法和先进的诊疗技术上。
西医通过病因学、病理学、生理学等科学研究,深入探究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以及患者的身体机能等方面的变化。
这种科学方法使得西医能够深入理解疾病的本质,为诊断和治疗提供准确的依据。
在诊断方面,西医的影像学技术如X光、MRI等能够直观地观察患者的内部器官,帮助医生发现病变。
此外,现代实验室技术也能够通过检测血液、尿液等生理指标,提供更全面的疾病信息。
在治疗方面,西医的手术和药物疗法成为治疗重疾的主要手段。
手术技术的不断进步使得更多的疾病可以通过手术彻底治愈。
同时,西药的研究与发展让更多的疾病可以通过药物治疗,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三、中西医结合的精华中西医结合内科学将中医和西医的精华相结合,形成了一套独特的诊疗体系。
在诊断方面,中医的四诊法提供了更多的疾病信息,并能够为西医的检测结果提供解释。
在治疗方面,中医的辩证施治与西医的药物和手术相结合,能够针对患者个体差异进行精准的治疗。
此外,中西医结合的精华还体现在预防和康复方面。
中医强调调理人体整体平衡,通过中药调理、针灸、推拿等手段增强人体免疫力,预防疾病的发生。
最新中西医结合医师考试各科重点总结--内科学(必背)
第一部内科学第一单元呼吸系统疾病一、慢性支气管炎(咳嗽、喘证)1、中医病机:外邪侵袭,肺脏虚弱,脾虚生痰,肾气虚衰2、表现:咳嗽、咯痰、喘息或气促。
发作时有广泛湿啰音和哮鸣音。
长期发复→肺气肿每年发病累计3个月并连续2年或以上。
3、分期:颁发发作期,慢性迁延期,临床缓解期4、西医治疗急性发作期首要治疗是――控制感染→β内酰胺类,大环内酯类,喹诺酮类5、中医治疗风寒犯肺――三拗汤加减风热犯肺――麻杏石甘汤加减痰浊阻肺――二陈汤合三子养亲汤痰热郁肺――桑白皮汤寒饮伏肺――小青龙汤肺气虚――补肺汤肺脾气虚――玉屏风散合六君子汤肺肾阴虚――沙参麦冬汤合六味地黄丸二、支气管哮喘(哮病)1、发病机制:(1)体液和细胞免疫共同介导(2)气道慢性炎症――哮喘的本质(3)气道高反应性――共同病理生理特征(4)胆碱能神经功能亢进2、中医病机宿根――宿痰伏肺病变脏腑:病位在肺,与脾、肾、肝、心密切相关3、表现特征:发作性伴有哮鸣音的呼气性呼吸困难持续状态:哮喘持续24小时发作时X线:可见两肺透光度增加4、西医治疗(1)β2受体激动剂――首选沙丁胺醇,特布他林;丙卡特罗,沙美特罗,福莫特罗(2)茶碱类(氨茶碱)――抑制磷酸二酯酶,提高平滑肌细胞内的cAMP浓度,具有气道纤毛清除功能、抗炎和免疫调节。
(3)抗胆碱药――阻断气道平滑肌上M胆碱受体(4)激素――抑制炎症细胞趋化、细胞因子的生成、炎生介质的释放,减少组胺的形成5、中医治疗寒哮――射干麻黄汤热哮――定喘汤肺虚――玉屏风散脾虚――六君子汤肾虚-肾气丸或七味都气丸三、肺炎(咳嗽、喘证、肺炎喘嗽)(一)病因病理1、病因(1)细菌性肺炎:链球菌;葡萄球菌;克雷伯杆菌;军团菌克雷伯杆菌肺炎――是医院获得性肺炎的主要致病菌(2)病毒性肺炎――在呼吸道感染性疾病中比例高90% (3)支原体肺炎(4)真菌性肺炎(5)肺炎衣原体肺炎(6)非感染性肺炎:放射性肺炎;吸入性肺炎2、病理肺炎链球菌肺炎病理改变分期:充血期;红色肝变期;灰色肝变期;消散期(二)中医病机:病位在肺,与心、肝、肾关系密切(三)表现:1、细菌性肺炎(1)肺炎球菌肺炎:起病急,寒战,高热,胸痛,咯铁锈色痰呼吸困难→休克肺中毒肺肺实变时有叩浊、语颤增强支气管呼吸音并发症少见(2)葡萄球菌肺炎高热,咳嗽,粉红色乳状痰,伴全身毒血症→循环衰竭两肺散在湿啰音并发症:单个或多发性肺脓肿→气胸或脓胸(3)克雷伯杆菌肺炎起病急,高热,痰呈灰绿色或砖红色胶冻状,呼吸困难紫绀可有典型的肺实变体征并发症:单个或多发性脓肿;败血症,甚休克(4)军团菌肺炎轻者流感症状,早期可有消化道症状急性病容,呼吸急促,重者发绀。
中西医结合内科学主治医师 必背考点汇总
中西医结合内科学主治医师必背考点汇总1.引言1.1 概述概述中西医结合内科学主治医师是指在内科学领域具有深厚中西医学知识背景的医生。
他们的主要任务是综合运用中西医学理论和技术,对内科疾病进行诊断、治疗、预防以及健康管理。
中西医结合内科学主治医师不仅具备西医内科学的临床基础知识,还具备中医内科学的理论和实践经验,可以综合应用两种不同医学体系的优势,为患者提供更加全面和个体化的医疗服务。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对健康需求的不断提高,中西医结合内科学主治医师的角色变得愈发重要。
在传统的内科医生所掌握的疾病诊疗中,绝大部分仍以西医学为主导。
然而,随着中医学的日益普及和临床应用的进一步开展,人们对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模式有了更高的期望。
中西医结合内科学主治医师通过综合应用中医学和西医学的理论与技术,能够更加全面地评估疾病的原因和机制,制定出更为适合患者的个性化治疗方案。
他们不仅能够运用西医先进的医疗设备和检查手段,还能够根据中医理论对患者进行望、闻、问、切四诊综合分析,从而更准确地判断疾病的本质和病情变化。
中西医结合内科学主治医师在临床实践中能够更好地挖掘和发挥中医学和西医学的优势,提高疾病的治疗效果和患者的生活质量。
通过开展中西医结合的临床研究和探索,他们也为内科领域的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然而,中西医结合内科学主治医师的培养和发展还面临一些挑战和困难。
在学术教育方面,要求医生既掌握西医学的基础理论和临床技术,又具备中医学的基本知识和独特技能,培养出真正精通中西医结合的内科医生并不容易。
此外,目前中西医结合内科学主治医师的标准和认证体系还不完善,对其专业能力和素质的评价标准也亟待明确和规范。
因此,我们有必要进一步推动中西医结合内科学主治医师的培养与发展,不断加强中医学和西医学的交流和合作,提高中西医结合内科学主治医师的整体素质和能力,更好地满足人们对健康需求的不断增长,促进中西医结合内科学的发展和进步。
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如下:1.2 文章结构本文主要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
中西医结合主治内科历年常考知识点
中西医结合主治内科历年常考知识点嘿,朋友!咱今儿就来聊聊中西医结合主治内科那些历年常考的知识点。
先说中医这一块儿,就像咱们中华传统文化里的瑰宝。
中医讲究个整体观念,把人当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可不是头疼医头、脚疼医脚那么简单。
就好比一棵树,树叶黄了,可能不是叶子本身的问题,而是树根吸收营养出了岔子。
中医的辨证论治那也是一绝,通过望闻问切,瞧瞧你的脸色、听听你的声音、问问你的感受、摸摸你的脉象,就能判断出身体的状况。
你说神奇不神奇?像什么阴虚、阳虚、肝郁气滞,这些名词听着玄乎,其实都是身体内部平衡被打破的表现。
再来说说西医,那可是精准打击的高手。
各种仪器设备一上,啥指标都给你测个明明白白。
血压高了,血糖超了,一目了然。
西医的药理研究也是相当深入,一种药针对一种病,作用机制清清楚楚。
那中西医结合起来呢?这就像是两个武林高手联手,威力大增。
比如说治疗高血压,中医可能会从调理肝肾、活血化瘀入手,让身体内部环境更加和谐;西医呢,直接给你用上降压药,把血压先稳住。
这一结合,既治标又治本,效果杠杠的。
就拿感冒来说吧,中医认为是邪气入侵,要扶正祛邪;西医则认为是病毒感染,得抗病毒。
中西医结合起来,中药调理身体提高抵抗力,西药快速缓解症状,感冒好得更快。
还有消化系统的疾病,比如胃溃疡。
中医可能会说你脾胃虚弱、肝郁犯胃,给你开些健脾和胃、疏肝理气的方子;西医呢,用抑酸药、胃黏膜保护剂来直接对抗胃酸对胃黏膜的损伤。
双管齐下,这胃溃疡还能不好?像心脑血管疾病,中医的活血化瘀、通络止痛能改善血液循环;西医的溶栓、支架等治疗手段能迅速打通血管。
这不就像是给堵塞的道路既清理了障碍物,又拓宽了路面嘛!在考试中,这些知识点可都是重点中的重点。
咱得把中医的理论精髓吃透,把西医的诊断治疗方法牢记。
这就像是准备一场战斗,武器装备都得齐全,才能打胜仗。
总之,中西医结合主治内科的这些常考知识点,就像是一座宝藏,等你去挖掘、去掌握。
只要用心学,还怕考不过?加油吧!。
中西医内科学考点表格总结
中西医内科学考点表格总结
中西医内科学是医学领域中的重要学科,涵盖了中医和西医的内科知识。
以下是对中西医内科学考点的总结:
1. 病史采集与体格检查,包括病史采集的技巧、体格检查的方法和常见病征的观察。
2. 常见疾病的诊断与治疗,包括心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泌尿系统疾病、内分泌系统疾病、神经系统疾病等的诊断和治疗。
3. 实验室检查与辅助检查,包括血液学、生化学、免疫学、影像学等方面的常用检查方法和结果解读。
4. 中西医结合治疗,包括中西医结合治疗的原则、方法和常用中药、西药的配伍应用。
5. 中医辨证论治,包括中医四诊合参、辨证施治的方法和常见病症的辨证与治疗。
6. 药物治疗,包括常用西药和中药的药理作用、用法用量、不
良反应和禁忌症等。
7. 疾病预防与健康教育,包括疾病预防的基本原则、健康教育
的内容和方法。
8. 医学伦理与法律,包括医学伦理的基本原则、患者权益保护
和医疗纠纷处理等。
9. 临床技能与操作,包括常见内科疾病的临床技能和操作,如
心电图、胸部X线片的解读等。
10. 学术研究与文献阅读,包括医学文献的检索和阅读、学术
研究的方法和论文写作等。
以上是对中西医内科学考点的一个总结,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
需要注意的是,医学知识是广泛而深入的,这里只是对一些常见考
点进行了简要总结,具体的考试内容还需参考相关教材和考试大纲。
中西医结合内科学重点总结
内科第一篇呼吸1慢性支气管炎1)诊断:临床上以咳嗽、咯痰为主要症状或伴有喘息,每年发病累计3个月,并连续2年或以上。
除外具有咳嗽、咯痰、喘息症状的其他疾病,如支气管哮喘、支气管扩张、肺结核、尘肺、肺脓肿、心功能不全等。
2)分型(l) 单纯型(2)喘息型3)分期(l)急性发作期(2)慢性迁延期(3)临床缓解期3慢性支气管炎中医治疗1)实证(多见于急性发作期)(l)风寒犯肺证----治法:宦肺散寒,化痰止咳。
----方药:三拗汤加减。
(2)风热犯肺证----治法:清热解表,止咳平喘----方药:麻杏石甘汤加减。
(3)痰浊阻肺证----治法:燥湿化痰,降气止咳-----方药:二陈汤合二子养亲汤。
(4)痰热郁肺证----治法:清热化痰,宣肺止咳。
----方药:桑白皮汤加减(5)寒饮伏肺证----治法:温肺化饮,散寒止咳。
----方药:小青龙汤加减。
2)虚证(多见于缓解期及慢性迁延期)(l)肺气虚证----治法:补肺益气,化痰止咳。
----方药:补肺汤加减。
(2)肺脾气虚证----治法:补肺健脾,止咳化痰。
----方药:玉屏风散合六君子汤。
(3)脯肾阴虚证----治法:滋阴补肾,润肺止咳。
----方药:沙参麦冬汤合六味地黄丸加减。
4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简称肺心病,是指由肺部、胸廓或肺动脉的慢性病变引起的肺循环阻力增高,导致肺动脉高压和右心室肥大,伴或不伴有右心功能衰竭的一类疾病。
5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是由多种细胞和细胞组分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性疾病。
临床表现为反复发作性的喘息、呼吸困难、胸闷或咳嗽等症状,常在夜间和(或)清晨发作、加剧,常常出现广泛多变的可逆性气流受限,多数患者可自行缓解或经治疗后缓解。
主要症状有慢性咳嗽,咯大量脓痰和(或)反复咯血。
7呼吸衰竭可分为I型呼吸衰竭和Ⅱ型呼吸衰竭分别给予高浓度吸氧和给予持续低浓度给氧8细菌性肺炎的病理变化分四期(充血期、红色肝变期、灰色肝变期、消散期):充血期,表现为肺组织充血、扩张、水肿和浆液性渗出:红色肝变期,肺泡内有大量中性粒细胞、吞噬细胞及红细胞的渗出;灰色肝变期,大量白细胞纤维蛋白渗出;消散期,纤维蛋白性渗出物溶解、吸收,肺泡重新充气。
中西医结合内科学部分记忆内容总结
中西医结合内科学部分记忆内容总结1、气短或呼吸困难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标志性症状。
2、一旦假小叶形成,标志病变已进展至肝硬化。
3、激素是最有效的控制气道炎症的药物。
吸入为首选途径。
4、尽早应用抗生素是治疗感染性肺炎的首选治疗手段。
5、肺炎链球菌肺炎首选青霉素G。
6、军团菌肺炎首选红霉素。
7、大环内酯类是治疗肺炎支原体感染的首选药物。
8、肺炎衣原体肺炎治疗与支原体肺炎相似,首选红霉素。
9、窦性心动过速首选β受体阻滞剂。
10、高血压急症,在大多数情况下,硝普钠往往是首选的药物。
11、治疗变异性心绞痛首选钙通道阻滞剂。
12、经皮球囊二尖瓣成形术为缓解单纯二尖瓣狭窄的首选方法。
13、B型超声显像是目前肝癌筛查的首选检查方法。
14、一般认为,对于局限性肝癌,如果患者不伴有肝硬化,则应首选肝切除术;如果合并肝硬化,肝功能失代偿(Child-Pugh C级),且符合移植条件,应该首选肝移植术。
15、胃镜检查为目前诊断上消化道出血病因的首选方法。
16、ACEI可作为慢性肾炎患者控制高血压的首选药物。
17、口服铁剂是治疗IDA的首选。
18、羟基脲为当前首选化疗药物。
19、糖皮质激素是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首选药物。
20、GTCS、典型失神发作及肌阵挛发作首选药物为丙戊酸钠。
21、非典型失神发作首选乙琥胺或丙戊酸钠。
22、部分性发作和继发全面性发作首选卡马西平。
23、强直性发作首选卡马西平。
24、治疗癫痫持续状态,地西泮为首选药物。
25、颅脑CT是确诊蛛网膜下腔出血的首选诊断方法。
26、氯磷定是目前临**首选的ChE复能药。
27、心率和血压通常是临**观察是否存在休克的首选指标。
28、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最多见的急性加重原因是细菌或病毒感染。
29、气道炎症是目前公认的最重要的发病机制,被认为是哮喘的本质。
30、在医院获得性肺炎中,医务人员的手则是最常见的传播途径。
31、胸部X线检查是发现肺癌的最基本方法。
32、呼吸困难是慢性呼吸衰竭最早出现的症状。
中西医结合内科学复习重点
中西医结合内科学复习重点
一、中西医结合的概念和原则
- 中西医结合是指将中医和西医两种医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提供更全面、个性化的医疗服务。
- 中西医结合的原则包括继承、整合、发展、创新和评价。
二、中西医结合内科学的基本知识
- 中西医结合内科学是研究人体内部疾病的学科,包括呼吸系统疾病、循环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内分泌疾病等。
- 中西医结合内科学强调病因病机的综合分析和辨证论治的方法。
三、中西医结合内科学的重点内容
1. 呼吸系统疾病
- 中西医结合内科学重点关注肺炎、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呼吸系统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 中医治疗包括草药治疗、针灸和艾灸疗法,西医治疗包括抗生素和支气管舒张剂等药物治疗。
2. 循环系统疾病
- 中西医结合内科学重点关注高血压、心脏病、冠心病等循环系统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 中医治疗包括针灸、中药调理和推拿等,西医治疗包括降压药和抗凝药物等。
3. 消化系统疾病
- 中西医结合内科学重点关注胃炎、胃溃疡、脂肪肝等消化系统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 中医治疗包括中药调理、针灸和推拿等,西医治疗包括抗酸药和抗炎药等。
4. 内分泌疾病
- 中西医结合内科学重点关注糖尿病、甲状腺疾病、肾上腺疾病等内分泌系统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 中医治疗包括中药调理和针灸等,西医治疗包括胰岛素和激素替代治疗等。
四、中西医结合内科学的发展趋势
- 中西医结合内科学将趋向更加细分和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 中西医结合研究将更加注重基础研究和临床实践的结合。
以上是中西医结合内科学复习的重点内容,希望对你的学习有所帮助。
主治医师中西医结合内科学必考知识点
主治医师中西医结合内科学必考知识点一、知识概述《中西医结合内科学》①基本定义:简单说就是把中医和西医关于内科疾病的知识和治疗方法结合起来,比如中医的经络气血理论与西医的生理病理知识,一起用来诊断、治疗内科疾病,像心脏病、肺病、脾胃病等。
②重要程度:它在医疗领域超级重要。
我觉得可以优势互补,对于很多内科疾病能有更好的治疗效果。
对于医生来说,掌握这个就能从不同角度看病症,增加治愈疾病的可能性。
③前置知识:首先得知道中医基础理论,像阴阳五行、经络气血这些概念。
西医方面要掌握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这些基础知识。
打个比方,中西医结合内科学就像一个建筑,这些前置知识就是砖头瓦块。
④应用价值:在实际治疗患者的时候,可以利用中医和西医的不同方法。
像有的患者用西药副作用大,就可以考虑结合中医的方剂调整身体机能。
在临床中,我见过一些糖尿病患者,西医控制血糖,同时配合中医的滋阴、补气等方法来改善全身症状,这比单独用西医或者中医效果都要好。
二、知识体系①知识图谱:这中西医结合内科学在医学体系里就像是一颗大树的树枝,从基础医学知识这个树干分出来,和其他医学分支像外科、妇产科等相互关联,但又有着自己独特针对内科疾病的很多知识点系统。
②关联知识:和中医的中药学、针灸学有关联,也和西医的诊断学、药理学等有联系。
比如说治疗一个感冒患者,可能要结合药理学里抗生素使用知识和中医中药学里的清热解毒药来制定治疗方案。
③重难点分析:- 掌握难度:说实话,有点难。
因为要把两个不同体系的知识融会贯通。
中医的概念抽象、西医知识比较复杂精细。
像中医辨证分型和西医疾病诊断标准要对应起来就不容易。
- 关键点:关键的就是准确的中医辨证和西医诊断相结合,找出最适合的综合治疗方案。
④考点分析:- 在考试中的重要性:那可非常重要,无论是选择题、简答题还是病例分析题都会考。
- 考查方式:有的是直接考查中西医结合治疗某种疾病的具体方案,或者是考查中医理论在西医疾病中的应用理解。
中西医结合内科学
中西医结合内科学(肉才制作)一名词解释1 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是由多种细胞(如嗜酸性粒细胞、肥大细胞、中性粒细胞和T淋巴细胞、气道上皮细胞等)和细胞组分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性疾病。
气道高反应性,并可引起气道狭窄。
表现为反复发作性的哮喘、呼吸困难、胸闷或咳嗽等症状,常在夜间和(或)清晨反复发作、加剧,常常出现广泛多变的可逆性气流受限。
2 心力衰竭(HF)——是由于各种原因的初始心肌损伤(心肌梗死、血液动力负荷过重、炎症等),引起心肌结构和功能的变化,最后导致心室泵血功能低下,临床上以组织血液灌注不足以及肺循环和(或)体循环瘀血为主要特征的一组临床综合症。
3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是指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使血管腔狭窄、阻塞,或(和)冠状动脉痉挛导致心肌缺血缺氧或坏死而引起的心脏病,统称冠状动脉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亦称缺血性心脏病。
4 消化性溃疡——是指胃肠道粘膜被胃酸和胃蛋白酶消化而形成的慢性溃疡,根据发生部位主要包括胃溃疡(GU)和十二指肠溃疡(DU)两类。
5上消化道出血——是指Traitz韧带以上的消化道包括食道、胃、十二指肠或胰、胆等病变引起的出血。
6肝硬化——是一种由多种病因引起的慢性疾病,以肝细胞广泛变性坏死,纤维组织弥性漫增生,再生结节形成导致肝小叶结构破坏和假小叶形成,使肝脏逐渐变行、变硬为特征的疾病。
7蛋白尿——24小时尿蛋白量持续超过150mg,超过350mg为高蛋白尿。
8急性肾小球肾炎(AGN)——简称急性肾炎,是一种常见的肾脏疾病。
以急性起病,不通程度的血尿、蛋白尿、水肿、高血压、少尿及一过氮质血症为常见的临床表现。
其表现为一组临床综合征,又称为急性肾炎综合征。
以链球菌感染后最为常见。
以儿童多见,青年次之,中老年少见,一般男性发病率高,男女之比约为(2~3):1。
19慢性肾小球肾炎(CGN)——简称慢性肾炎,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不通病理类型组成的原发于肾小球的一组疾病。
以蛋白尿、血尿、水肿及高血压为基本临床表现,常伴有不同程度的肾功能损害。
中西医结合内科学重点总结
中西医结合内科学重点总结中西医结合内科学是一门研究中西医结合在内科领域的学科,旨在综合运用中医与西医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提高临床疗效,为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重点总结中西医结合内科学的关键要点。
一、中西医结合内科学的基本理念中西医结合内科学的基本理念是综合运用中医和西医的优势,以整体观念为基础,将中西医文化融合,并借鉴现代科学研究成果,以患者为中心,个体化地进行诊断和治疗。
二、中西医结合内科学的特点1. 中西医结合内科学注重整体观念中医强调以人为本,以人体的整体状态为基础进行诊断和治疗,而西医注重局部解剖和病理生理学的研究。
中西医结合内科学旨在整合这两种观点,综合分析患者的整体情况,全面了解病情。
2. 中西医结合内科学强调个体化治疗每个患者的体质和疾病状况都不同,中西医结合内科学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通过综合运用中医的辨证施治和西医的确诊与治疗方法,以提高疗效和患者的生活质量。
3. 中西医结合内科学重视疾病的防治在中西医结合内科学中,预防和治疗疾病同样重要。
中医强调调理阴阳平衡,增强人体抵抗力,以预防疾病的发生;而西医注重疾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以防止疾病进一步发展。
中西医结合内科学将二者结合,以预防为主,早期干预,降低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三、中西医结合内科学所涉及的疾病范围中西医结合内科学涉及的疾病范围广泛,包括但不限于:1. 呼吸系统疾病:如慢性支气管炎、哮喘、肺炎等。
2. 心血管系统疾病:如高血压、冠心病、心绞痛等。
3. 消化系统疾病:如消化性溃疡、胃炎、胃癌等。
4. 内分泌系统疾病:如糖尿病、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状腺肿瘤等。
5. 泌尿系统疾病:如尿路感染、肾结石、肾炎等。
6. 血液系统疾病:如贫血、白血病、血小板减少症等。
通过中西医结合的方法对这些疾病进行综合治疗,能够提高疗效和缓解患者的症状。
四、中西医结合内科学的诊断和治疗方法1. 诊断方法中西医结合内科学通过充分了解患者的病史、症状和体征,综合运用中医的望、闻、问、切,结合西医的实验室检查结果,进行综合诊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单元循环系统疾病心力衰竭基本病因和诱因病理生理临床分型1.根据心力衰竭发生的缓急分为急性心力衰竭和慢性心力衰竭。
2.根据心力衰竭的主要部位分为左心衰竭、右心衰竭和全心衰竭。
3.根据心室舒缩功能障碍不同分为收缩性心力衰竭和舒张性心力衰竭。
4.根据心排血量的量分为低排血量性心力衰竭和高排血量性心力衰竭。
心力衰竭分期及心功能分级Ⅰ级:患者患有心脏病,但日常活动量不受限制,一般活动不引起疲乏、心悸、呼吸困难或心绞痛。
Ⅱ级:心脏病患者的体力活动受到轻度限制,休息时无自觉症状,但平时一般活动下可出现疲乏、心悸、呼吸困难或心绞痛。
Ⅲ级:心脏病患者体力活动明显受限,小于平时一般活动即引起上述症状。
Ⅳ级:心脏病患者不能从事任何体力活动。
休息状态下也出现心衰的症状,体力活动后加重。
急性心力衰竭急性心力衰竭(acute heart failure,AHF)指急性的心脏病变引起心肌收缩力明显降低,或心室负荷急性加重而导致心排量显著、急剧降低,体循环、肺循环压力突然增高,导致组织灌注不足和/或急性体、肺循环淤血的临床综合征。
临床上以急性左心衰竭最为常见,急性右心衰竭则较少见。
临床表现早期表现原来心功能正常的患者出现原因不明的疲乏或运动耐力明显减低以及心率增加15~20次/分,可能是左心功能降低的最早期征兆。
继续发展可出现劳力性呼吸困难、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睡觉需用枕头抬高头部等;检查可发现左心室增大、闻及舒张早期或中期奔马律、P2亢进、两肺尤其肺底部有湿啰音,还可有干湿啰音和哮鸣音,提示已有左心功能障碍。
急性肺水肿起病急骤,病情可迅速发展至危重状态。
1.突发的严重呼吸困难、端坐呼吸、喘息不止、烦躁不安并有恐惧感,呼吸频率可达30~50次/分;频繁咳嗽并咯出大量粉红色泡沫样血痰;极重者可因脑缺氧而神志模糊。
2.急性肺水肿早期可因交感神经激活,血压一过性升高;随病情持续,血管反应减弱,血压下降。
急性肺水肿如不能及时纠正,严重者可出现心源性休克。
3.体征表现为心率增快,心尖区第一心音减弱,心尖部常可闻及舒张早期奔马律,肺动脉瓣区第二心音亢进,两肺满布湿性啰音和哮鸣音。
心源性休克1.持续低血压收缩压降至90mmHg以下,或高血压患者收缩压降低60mmHg,且持续30分钟以上。
2.组织低灌注状态①皮肤湿冷、苍白和紫绀,出现紫色条纹。
②心动过速(HR>110次/分)。
③尿量显著减少(<20ml/h),甚至无尿。
④意识障碍,常有烦躁不安、激动焦虑、恐惧和濒死感;收缩压<70mmHg,可出现抑制症状如神志恍惚、表情淡漠、反应迟钝,逐渐发展至意识模糊甚至昏迷。
3.血流动力学障碍 PCWP≥18mmHg,心脏排血指数(CI)≤36.7ml/s·m2(≤2.2L/min·m2)。
4.低氧血症和代谢性酸中毒诊断急性心衰诊断1.急性左心衰竭常见临床表现是急性左心衰竭所致的呼吸困难,系由肺淤血所致,严重患者可出现急性肺水肿和心源性休克。
BNP/NT-proBNP作为心衰的生物标志物,对急性左心衰竭诊断和鉴别诊断有肯定价值,对患者的危险分层和预后评估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2.急性右心衰竭主要常见病因为右心室梗死和急性大块肺栓塞。
根据病史及临床表现如突发的呼吸困难、低血压、颈静脉怒张等,结合心电图和超声心动图检查,可做出诊断。
急性左心衰竭严重程度分级分级方法有以下几种,Killip法适用于基础病因为AMI的患者;Forrester法多用于心脏监护室、重症监护室及有血流动力学监测条件的场合;临床程度分级则可用于一般的门诊和住院患者。
慢性心力衰竭慢性心力衰竭(chronic heart failure,CHF)是由于任何原因的初始心肌损伤(如心肌梗死、心肌病、血流动力学负荷过重、炎症等),引起心肌结构和功能的变化,最后导致心室泵血和(或)充盈功能低下的临床综合征。
主要表现是呼吸困难和疲乏引起的活动耐力降低,和(或)液体潴留导致的肺淤血与外周性水肿。
CHF是一种症状性疾病,它的特点是病史中有特殊的症状(呼吸困难和疲乏),体检有特殊体征(水肿和肺部啰音)。
中医病因病机心衰病位在心,但其发生发展与肾、肺、脾、肝密切相关。
基本病机是心肾阳气虚衰,饮停血瘀。
临床表现(一)左心衰竭以肺淤血及心排血量降低致器官低灌注表现为主。
1.症状(1)呼吸困难:劳力性呼吸困难是左心衰竭最早出现的症状。
患者卧位呼吸困难加重,坐位减轻。
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时患者常在熟睡后突然憋醒,可伴阵咳,呼吸急促,咯泡沫样痰或呈哮喘状态,又称为“心源性哮喘”(轻者坐起数分钟即缓解,重者发生急性肺水肿)。
(2)咳嗽、咳痰、咯血(3)其他2.体征(1)肺部体征:两肺底湿性啰音与体位变化有关;心源性哮喘时两肺可闻及哮鸣音;胸腔积液时有相应体征。
(2)心脏体征:除原有心脏病体征外,一般均心脏扩大、心率加快,并有肺动脉瓣区第二音(P2)亢进、心尖区舒张期奔马律和/或收缩期杂音、交替脉等。
(二)右心衰竭以体循环静脉淤血的表现为主。
1.症状由于内脏淤血可有腹胀、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肝区胀痛、少尿等。
2.体征(1)静脉淤血体征:颈静脉怒张和/或肝-颈静脉反流征阳性;黄疸、肝肿大伴压痛;周围性紫绀;下垂部位凹陷性水肿;胸水和/或腹水。
(2)心脏体征:除原有心脏病体征外,右心室显著扩大,有三尖瓣收缩期杂音。
(三)全心衰竭左、右心衰竭均存在,有肺淤血、心排血量降低和体循环淤血的相关症状和体征。
当由左心衰发展为全心衰时,因右心排血量减少,呼吸困难可因肺淤血改善而有不同程度的减轻。
【例题】左心衰竭时最早出现的症状是A.呼吸困难B.咳嗽、咯痰、咯血C.肝-颈静脉反流征阳性D.急性肺水肿E.少尿『正确答案』A中医辨证论治心肺气虚证证候:心悸,气短,肢倦乏力,动则加剧,神疲咳喘,面色苍白,舌淡或边有齿痕,脉沉细或虚数。
治法:补益心肺。
方药:养心汤合补肺汤加减。
气阴亏虚证证候:心悸,气短,倦怠乏力,面色苍白,动辄汗出,自汗或盗汗,头晕,面颧暗红,夜寐不安,口干,舌质红或淡红苔薄白,脉细数无力或结或代。
治法:益气养阴。
方药:生脉散合酸枣仁汤加味。
气虚血瘀证证候:心悸气短,胸胁满闷或作痛,胁下痞块或颈部青筋显露,面色晦暗,唇青甲紫,舌质紫暗或有瘀点,脉细涩或结、代。
治法:益气活血,疏肝通络。
方药:人参养荣汤合桃红四物汤加减。
阳虚饮停证证候:心悸,喘息不能卧,颜面及肢体浮肿,或伴胸水、腹水,脘痞腹胀,形寒肢冷,大便溏泄,小便短少,舌淡胖或暗淡,苔白滑,脉沉细无力或结、代。
治法:益气温阳,蠲饮平喘。
方药:真武汤加减。
如喘促明显,加参蛤散。
心肾阳虚证证候:心悸,气短乏力,动则气喘,身寒肢冷,尿少浮肿,腹胀便溏,面颧暗红,舌质红少苔,脉细数无力或结、代。
治法:温补心肾。
方药: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合金匮肾气丸加减。
痰饮阻肺证证候:咳喘痰多,或发热形寒,倚息不得平卧;心悸气短,胸闷,动则尤甚,尿少肢肿,或静脉显露。
舌淡或略青,舌苔白腻或黄腻,脉弦滑或滑数。
治法:宣肺化痰,蠲饮平喘。
方药:三子养亲汤合真武汤加减。
心律失常心律失常(cardiac arrhythmia)是指心脏激动的频率、节律、起源部位、传导速度与激动次序的异常。
引起心律失常的病因有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心肌病、心肌炎和风湿性心脏病等。
另外,还包括植物神经功能失调、电解质紊乱、内分泌失调、麻醉、低温、药物及中枢神经疾病等。
快速性心律失常中医病因病机快速性心律失常病位在心,与肝胆、脾胃、肾、肺诸脏腑密切相关。
其基本病机是气血阴阳亏虚,心失所养;或邪扰心神,心神不宁。
临床表现(略)心电图诊断1.室上性心动过速①心率快而规则,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心率多在160~220次/分(bpm),非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心率在70~130bpm。
②P波形态与窦性不同,出现在QRS波群之后则为房室交界性心动过速;当心率过快时,P波往往与前面的T波重叠,无法辨认,故统称为室上性心动过速。
③QRS波群形态通常为室上型,亦可增宽、畸形(室内差异性传导、束支阻滞或预激综合征)。
④ST-T 波无变化,发作中也可以倒置(频率过快而引起的相对性心肌供血不足)。
2.过早搏动(1)房性早搏:提早出现的P’波,形态与窦性P波不同;P’-R>0.12秒;QRS形态正常,亦可增宽(室内差异性传导)或未下传;代偿间歇不完全。
(2)房室交界性早搏:提前出现的QRS波,而其前无相关P波,如有逆行P波,可出现在QRS之前、之中或之后;QRS形态正常,也可因发生差异性传导而增宽;代偿间歇多完全。
(3)室性早搏:QRS提早出现,宽大、畸形或有切迹,时间达0.12秒;T波亦宽大,其方向与QRS主波方向相反;代偿间歇完全。
3.室性心动过速①3个或以上的室早连发;②常没有P波或P波与QRS无固定关系,且P波频率比QRS波频率缓慢;③频率多数为每分钟150~220次,室律略有不齐;④偶有心室夺获或室性融合波。
4.房颤与房扑(1)房颤:①P波消失,代之以大小不等、形态不同、间隔不等的f波,频率为350~600次/分;②QRS波、T波形态为室上性,但QRS可增宽畸形(室内差异传导);③大多数病例,房颤心室率快而不规则,多在每分钟160~180次之间;④当心室率极快而无法辨别f波时,主要根据心室率完全不规则及QRS 与T波形状变异诊断。
(2)房扑:①P波消失,代之以连续性锯齿样F波(各波大小、形态相同,频率规则,为250~350次/分);②QRS波群及T波均呈正常形态,但偶尔可因室内差异性传导、合并预激症候群,或伴束支传导阻滞,使其增宽畸形;③未经治疗的心房扑动,常呈2:1房室传导。
【例题】A.阵发性房性心动过速B.阵发性交界性心动过速C.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D.心房扑动E.心房颤动QRS波增宽,频率190次/分,律稍不规则,P波频率70次/分,其诊断是P波消失,代之以间距、振幅不等的畸形波,频率360次/分,QRS波正常,律绝对不规则,其诊断是『正确答案』C、E西医治疗心律失常的药物治疗1.窦性心动过速寻找并去除引起窦速的原因;首选β受体阻滞剂;不能使用β受体阻滞剂时,可选用维拉帕米或地尔硫(艹卓)。
2.房性期前收缩对于无器质性心脏病且单纯房性期前收缩者,一般不需治疗;症状十分明显者可考虑使用β受体阻滞剂;对于可诱发诸如室上速、房颤的房性期前收缩应给予维拉帕米、普罗帕酮以及胺碘酮等治疗。
3.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1)急性发作的处理:颈动脉按摩能使心率突然减慢。
终止发作药物治疗可选以下药物:①维拉帕米静脉注入。
②普罗帕酮缓慢静脉推注(如室上速终止则立即停止给药)。
③腺苷或三磷酸腺苷静脉快速推注。
④胺碘酮缓慢静脉推注(适用于室上速伴器质性心脏病、心功能不全者)。
(2)防止发作:发作频繁者,应首选经导管射频消融术以根除治疗;药物有普罗帕酮,必要时伴以阿替洛尔或美托洛尔;发作不频繁者不必长年服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