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谈谈你对当代中国基本国情的理解与认识教学内容

合集下载

对当代基本国情的认识 课程小论文

对当代基本国情的认识 课程小论文

对当代基本国情的认识一、改革开放的巨大成就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综合国力大幅提升,经济方面取得巨大成就,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

但我国的基本国情并没有发生改变,基本国情是现在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即我国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但我国的社会主义还处于初级阶段。

二、中国的发展现状及认识1、中国的经济发展导致的经济不平衡问题改革开放给我国的经济带来了重大的飞跃,但我国政策的不完善以及基本国情的局限性,使得中国现今的经济发展成明显的不平衡趋势进行。

最先改革开放的沿海地区及东边发展的最快,中部随后,而西部的经济仍有进步的空间。

虽然中国的GDP与日俱增,但是在庞大的人口基数面前,我国的人均GDP并不属于高水平。

中国地大物博,但要运用有限的资源在发展经济的同时解决人口就业仍是一大难题。

作为拥有世界人口数最多的国家,中国的劳动人口基数大、素质偏低,前期中国通过提供廉价劳动力和进行劳动密集型产业发展的政策吸引了国外投资者来中办厂投资,带动就业和经济发展。

然而中国每年能提供给劳动者的就业机会,远远满足不了庞大的劳动者的需求。

我国也逐渐的从劳动密集型产业向高技术含量产业转型,由此带来了更多的失业问题,而这是每个国家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所必须经历的过程。

2、精神文明建设滞后带来的社会问题精神文明建设并没有与经济发展并驾齐驱,伴随着全球信息化的加速发展,网络在给我们带来便利带来更多与外界交流接触的同时也对我们的精神文明建设带来极大的冲击。

有很多的人在这一波冲击中并未能坚守住自己的文化道德修养,他们沉迷于网络、沉迷于经济快速发展带来的快感,但唯独并没有找到自己正确的方向。

3、经济发展趋势分析:中国经济前景依然看好当前我国经济增速平稳、就业形势稳定、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温和、贸易顺差保持较大规模。

中国经济今年以来实际的表现要好于年初各界的预期,这样的表现,一方面源于中国经济自身缩具有巨大的潜力和人性,另一方面也得益于政府及时有效地宏观调控手段及稳增长政策。

当代国情的认识和理解

当代国情的认识和理解

当代国情的认识和理解
当代国情是指当今我国的国家情况,也就是中国现阶段的发展状态。

中国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传统文化的发展中国家,也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在当代发展史中占有重要地位。

近几十年来,中国经历了空前的经济繁荣和社会发展,在经济和技术领域取得了斐然成果。

当代中国的经济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近几十年来,中国经济以惊人的速度发展,主要得益于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

改革开放促进了外资的大量流入,推动了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发展,从而促进了GDP的增长。

中国的经济总量由1980年的2070亿美元激增至2010年的
47.6万亿美元,使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当代中国的社会发展也取得了一定的成就。

改革开放带来的经济繁荣促进了人民的生活水平的提高,受教育权也得到了普遍的扩大,特别是义务教育的实施,使更多的贫困儿童有机会受到教育。

当代中国的政治发展也取得了一定的成就。

中国在改革开放过程中实行了政治体制改革,扩大了民主,改进了社会主义法治,提高了政治秩序,推进了社会主义法治体制建设,为发展中国家的政治稳定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以上就是当今中国的国情。

中国在经济、社会、政治等各个方面都取得了明显的进步,为世界和平发展和全球经济增长做出了积极贡献。

然而,中国也仍然面临着许多挑战,比如贫困、教育不均等,必须努力加以解决。

未来,中国将继续努力发展,为世界和平发展和全球经济做出更大的贡献。

第一讲:当代中国的基本国情

第一讲:当代中国的基本国情

第一讲:当代中国的基本国情国情是指什么?国情是指一个国家在一定历史时期内的社会性质及其所处的社会发展阶段,是历史文化传统、自然地理环境、社会经济发展状况以及国际关系等各个方面的总和。

一、当代中国的基本特点中国现在还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初级阶段是指不发达阶段。

基本矛盾仍然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为什么中国还处于初级阶段?因为:1.中国是人口大国,但不是人才强国。

中国人口总数超过13亿,年均增长7000万。

文盲和半文盲人口达到1.8亿。

中国接受过初中教育的人数居世界第一,接受过大学教育的人数居世界第二,在校大学生数居世界第一。

2009年,世界平均高等教育入学率为39.27%。

我国高等教育入学率为24.53%,排名第57,基本赶上中等收入国家平均水平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与发达国家平均水平相比,相差悬殊。

美国的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在80%以上。

如何衡量国民素质?国民素质包括政治素质、思想素质、道德素质、业务素质、审美素质、劳技素质、身体素质、心理素质等8个方面,属于三类素质,分别为自然素质、心理素质和社会素质。

观念是国民素质的核心,主要包含:独立人格、主体意识、个性解放、自我实现、个人尊严、宽容精神、自由精神、平等精神、民主精神、法治精神、人权意识、公民意识。

2.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位世界后列。

2010年,中国人均国内生总值为4392美元,世界人均GDP为10671美元,发达地区达到38417美元,发展中国家人均GDP达到4810.56美元。

3. 中国人民生活仅在总体上达到小康。

2011年中国人均国民收入为30290元。

处于赤贫状态下的云南省昭通市彝良县的小孩没有吃过糖包子,也没有吃过方便面。

按国家最新贫困标准计算(人均纯收入2300元),全国贫困人口数量和覆盖面达到1.28亿人,占农村总人口的13.4%,占全国总人口(除港澳台地区外)的近十分之一。

4. 中国人口众多,人均资源占有量少,面临很大的资源环境压力。

对当代中国基本国情的理解和认识

对当代中国基本国情的理解和认识

对当代中国基本国情的理解与认识近些年来,我国国民经济始终持续着快速而且稳定的发展状况,国内生产总值在世界的排名已在2010年的跃居世界第二位,就经济规模和发展潜力而言,甚至有经济学家预言很快就会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

同样,在国际地位方面我国也有了显著提高: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使我国在国际贸易中获得了举足轻重的话语权,北京奥运会成功举办向世界展现了一个和平、友好、开放、民主和活力十足的中国,载人航天飞行圆满成功向世人宣示了中华民族的智慧和科技水平。

而我国在复兴同时通过不懈努力,已经在国际上树立起了一个负责任的大国形象。

从朝核问题、联合国改革、巴以和谈到伊朗核危机,在过去几年中,我国对于联合国活动以及世界事务的参与程度与日俱增,而我国在国际争端中所发挥的积极作用,也受到了世界各国、各国际组织和团体的高度重视和肯定。

无论是早些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我国坚持人民币不贬值,并通过双边和多边管道向受灾国提供40多亿美元的援助的作为,还是最近我国向索马里排除国际护航舰队举措,我国正面的、积极的国际形象都受到了广泛尊重。

改革开放,科学发展有了成绩,是客观的事实,也是好的,但如果我们将这份鼓舞过分演化为自我陶醉或洋洋自得就不好了,在当今纷繁复杂的国际环境中,要使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使中国人民实现自己的中国梦,使中国持续发展,必须正确认识和理解中国的基本国情。

基本国情主要是指一个国家的社会性质及其所处的社会发展阶段。

我国的基本国情是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是中国共产党和邓小平对当代中国基本国情的科学判断。

我们将从实际出发建设社会主义,最大的“实际”就是这一基本国情。

现阶段我国的具体国情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第一,我国的社会生产力水平还比较低;我国国内生产总值虽然世界第二,但人均国民总收入和人均可支配性收入为位居世界百位之后。

按世界银行的划分标准,我国才刚刚由低收入国家步入中等收入国家的行列,我们只是刚刚摘掉“穷国”这顶帽子而已~第二,我国的科学技术水平和民族文化素质还不够高;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出口总额增长约数十倍,工业制成品在出口中的比例也在不断上升,然而高技术产品的比重依然偏低。

初中二年级教案认识我国的基本国情

初中二年级教案认识我国的基本国情

初中二年级教案认识我国的基本国情初中二年级教案:认识我国的基本国情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我国的基本国情,包括国家地理位置、国旗、国徽、国歌等。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正确的国家观念,增强爱国情感。

3. 情感目标:通过学习,让学生对祖国有更深入的认识和了解,培养他们热爱祖国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 重点:传授我国的基本国情,包括国家地理位置、国旗、国徽、国歌等。

2. 难点:如何通过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对国家的认知和情感投入。

三、教学准备1. 教材:相关的教材、图片和多媒体设备。

2. 教具:小黑板、彩色粉笔、幻灯片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国歌《义勇军进行曲》,唤起学生对祖国的热爱和敬意。

2. 讲解国家地理位置向学生简单介绍我国的地理位置,包括东、南、西、北四个方向。

可以使用地理图和教材中的相关图片。

3. 认识国旗和国徽向学生展示我国的国旗和国徽,并解释其含义。

比如,国旗的红色象征着勇敢和革命精神,五星红旗象征着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政权,国徽上的天安门象征着人民政权的象征。

4. 学唱国歌学生学唱《义勇军进行曲》,通过歌曲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体会爱国的情感。

5. 拓展阅读分发相关的短文、诗歌或故事,让学生阅读并回答问题,进一步了解我国的基本国情。

6. 总结反思让学生围绕国旗、国徽、国歌等方面进行总结和反思,表达自己对祖国的热爱和对国家的认知。

五、课堂作业要求学生画一幅描绘祖国景色的画,可以是山川河流、人民大会堂等,画面要表达对祖国的热爱和敬意。

六、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表现,包括参与讨论、回答问题的积极性。

2. 收集学生的作品,评价他们对祖国的表达和理解能力。

七、教学反思1. 教学设计是否合理,能否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2. 学生的参与和理解情况。

3. 是否需要调整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对祖国的认同感。

此教案以介绍我国的基本国情为主题,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如讲解、展示、唱歌和阅读等,旨在培养学生正确的国家观念,增强他们对祖国的热爱和了解。

浅谈当代中国基本国情状况的理解和认识

浅谈当代中国基本国情状况的理解和认识

浅谈当代中国基本国情状况的理解和认识我们都知道中国有中国梦,但是你对于当代中国基本国情理解和认识又有多少呢?下面是店铺带来的关于当代中国基本国情的理解和认识的内容,欢迎阅读参考!当代中国基本国情的理解和认识:《浅谈当代中国基本国情的理解和认识》当代中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第一要务还是要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

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与还不是很发达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

我们应该用长远的眼光,正确认识和解决改革、发展、稳定三者之间的关系,使社会主义经济快速发展,使我国早日实现世界强国的奋斗目标。

立足于当下,首先,民众要了解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在很长时期内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是对我国国情所作的总体性和根本性地判断。

简而言之人口数量多,人均思想底子薄,耕地面积较少,人均资源相对供给不足,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这是我国的基本国情。

建设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应该从实际去落实。

意义上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就说所谓社会主义的不发达时期,当时我国处在一个经济较为落后的时期,所以要想达到发达国家的那种超前的工业现代化必要经历一个相当长的时间。

据历史的记载我国从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到基本实现现代化,需要至少100年的时间,这期间都属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虽然在文化上中国可以和其他国家做以对比,但在经济上确实有所落后,在这个落后的阶段,要想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便成了一个不可跨越的历史过程。

邓小平在党的十三大提出的重要思想中明确表明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并且针对这一问题作出了相应的举措。

然而在召开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前,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出现严重的根本性过失,这个过失的原因有很多,其中包含有制定的制度都超越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所应该承受的范围。

随着方针政策的出台,改革开放有了明显的突破性成功,这都要归结于党从实际出发,逐步落实制定了适合我国社会主义阶段的制度和政策。

随后党召开的十四大、十五大、十六大都强调了这一问题。

中考政治:认识中国的基本国情

中考政治:认识中国的基本国情

中考政治:认识中国的基本国情2023年,中国正处于经济转型升级、社会变革的关键时期。

在这个时期,了解中国的基本国情显得尤为重要。

那么,什么是中国的基本国情呢?我们从以下几方面来探讨。

一、中国是一个巨大的发展中国家作为一个拥有14亿人口、960万平方公里土地面积的国家,中国的发展还有很大的空间。

虽然中国经济在过去的几十年中发展迅速,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但中国仍然有三分之一的人口处于农村,以农业为主的山区和贫困地区存在很多发展问题。

因此,中国仍然是一个发展中国家。

中国政府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也在解决贫困问题、保障民生和推进环保等方面做出了不懈努力。

二、中国是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作为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中国的政治制度和其他国家有所不同。

中国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发挥民众的主体作用,依法治国,推进全面依法治国。

在中国,人民的权利和利益始终得到有效保障,人民幸福指数一直处于较高水平。

三、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中国拥有56个民族,汉族是最大的民族,占总人口的91.6%。

其他55个少数民族也都得到了平等的待遇,他们的语言、文化和传统习俗也受到了保护和传承。

中国政府一直致力于加强各民族之间的团结与合作,促进民族交流,让各族人民共同进步。

四、中国是一个和平发展的国家中国是一个重视国际合作的国家,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

中国积极参与对外开放,发展对外贸易、投资,加强与其他国家的经济文化交流,与其他国家共同推进全球化进程。

在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方面,中国也做出了重要贡献,积极参与各种国际组织和磋商,以推动建立更加公正、合理、有效的国际秩序。

以上就是中国的基本国情。

认识中国的基本国情,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国的发展过程和未来走向,也可为我们对中国的发展趋势做出更全面、客观的判断。

在未来的发展中,中国将继续坚持和平发展、加强国内改革和改善民生,与世界各国一道,推动建设一个更加美好的世界。

初中教案认识我国的基本国情

初中教案认识我国的基本国情

初中教案认识我国的基本国情我国基本国情的认识我国的基本国情是指中国的国家概况,包括国土面积、人口数量、经济状况、政治制度以及社会文化等方面的情况。

正确认识我国的基本国情对于我们深入了解中国的现状和未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通过对我国基本国情的几个方面进行论述,以增进对中国的认识。

一、国土面积我国是世界上国土面积第三大的国家,总面积约为960万平方千米。

中国幅员辽阔,地理环境多样,包括高山、平原、草原、沙漠、湖泊和海洋等多种地形地貌。

这为我国的自然资源开发和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同时,中国也因国土面积广阔,面临着分布不均、资源保护和生态环境治理等问题。

二、人口数量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总体人口超过14亿人。

人口众多既是我国的优势,也是我国的挑战。

大量的人口为经济发展提供了劳动力和消费市场,同时也给社会稳定和资源供给带来了压力。

因此,我国一直致力于合理控制人口数量,改善人口结构,推动人口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三、经济状况我国经济发展迅速,在短短几十年间取得了巨大成就。

如今,我国是世界上第二大经济体。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体制得到了深化和完善,市场经济机制逐渐建立,企业创新能力不断提升,科技进步和国际贸易合作也蓬勃发展。

然而,我国仍面临着区域发展不平衡、产业结构调整、环境污染等问题,需要持续进行改革创新。

四、政治制度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实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我国的政治制度基于人民民主,体现人民利益最大化。

中国共产党是我国执政党,它在国家的决策、政策制定和社会治理中起着重要作用。

我国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通过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不断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等制度,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五、社会文化中国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的国家。

传统文化是中国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文学、艺术、哲学、宗教等各个领域。

中国古代的文化遗产如诗词、绘画、京剧等对全世界产生了深远影响。

同时,我国的现代文化也在不断发展,电影、音乐、时尚等方面取得了极大成就。

第二周对当代中国基本国情的理解与认识

第二周对当代中国基本国情的理解与认识

对当代中国基本国情的理解与认识.一、当代中国的基本特点基本特点包括基本国情和历史方位两方面(一)基本国情: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仍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三个没有变”:我国仍然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二)历史方位1. 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点是改革开放。

2当代中国正处于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时期3. 当代中国与世界的关系发生了历史性变化。

二、当代中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和重要战略机遇期1、准确认识我国发展面临的阶段性特征一是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同时生产力水平总体上还不高,自主创新能力还不强,长期形成的结构性矛盾和粗放型增长方式尚未根本改变。

二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初级建立,同时影响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依然存在,改革攻坚面临深层次矛盾和问题。

三是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同时收入分配差距拉大趋势还未根本扭转,城乡贫困人口和低收入人口还有相当数量,统筹兼顾各方面利益难度加大。

四是协调发展取得显著成绩,同时农业基础薄弱、农村发展滞后的局面尚未改变,缩小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任务艰巨。

五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不断发展、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扎实贯彻,同时民主发展建设与扩大人民民主和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还不完全适应,政治体制改革需要继续深化。

六是社会主义文化更加繁荣,同时人民精神文化需求日趋旺盛,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明显增强,对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提出了更高要求。

七是社会活力显著增强,同时社会结构、社会组织形式、社会利益格局发生深刻变化,社会建设和管理面临诸多新课题。

八是对外开放日益扩大,同时面临的国际竞争日趋激烈,发达国家在经济科技上占优势的压力长期存在,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增多,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要求更高。

2、紧紧抓住和用好战略机遇期时间的长期性空间的开阔型影响的全局性中国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本世纪头二十年(1)前十年提出战略机遇期的依据:有利的外部环境:有利的国内形势:后十年仍然处在战略机遇期的依据:三、坚定不移走科学发展道路1、始终坚持科学发展发展是当代中国和世界的潮流,是解决中国所有问题的关键。

理解当代中国教案模板范文

理解当代中国教案模板范文

课时:2课时年级:高中学科:思想政治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中国的发展历程,理解当代中国的基本国情。

2. 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激发学生为国家和民族的发展贡献力量的意识。

3. 培养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1. 当代中国的基本国情。

2. 中国的发展历程及取得的成就。

教学难点:1. 如何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分析当代中国的发展问题。

2. 如何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展示中国地图,引导学生观察中国的地理位置、国土面积、人口等基本情况。

2. 提问:同学们,你们对中国的发展历程有多少了解?请大家谈谈自己的看法。

二、新课讲授1. 讲解中国的发展历程:(1)从古代文明到近代的屈辱历史。

(2)从新中国的成立到改革开放的伟大事业。

(3)从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2. 分析当代中国的基本国情:(1)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

(2)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经济实力不断增强。

(3)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货物贸易国,对外开放水平不断提高。

3. 讲解中国的发展成就:(1)经济发展:国内生产总值(GDP)持续增长,人均收入不断提高。

(2)科技创新:在一些领域取得了世界领先的成果。

(3)民生改善: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事业取得了显著成效。

4. 引导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分析当代中国的发展问题:(1)认识到中国的发展是在不断克服困难和挑战中取得的。

(2)认识到中国的发展是在世界大背景下实现的。

(3)认识到中国的发展是符合历史发展规律的。

三、课堂讨论1. 请同学们结合所学知识,谈谈自己对中国未来发展的期望。

2. 请同学们就中国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讨论,并提出自己的看法。

四、课堂小结1. 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重点。

2. 强调学生要树立爱国主义情怀,为国家和民族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五、作业布置1. 查阅资料,了解中国某一领域的发展历程及取得的成就。

对当代中国基本国情的理解与认识

对当代中国基本国情的理解与认识

第二周、对当代中国基本国情的理解与认识人口多,底子薄,耕地少,人均资源相对不足,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这是我国的基本国情。

我国的基本国情是我国不仅现在,而且今后很长时期都将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所谓我国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其含义有两层,其一是从社会性质来讲,我国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我们必须坚持社会主义的道路和方向;其二是从发展程度来讲,我国社会主义社会的成熟程度还很低,还很不发达,仅是初级阶段。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起点是生产资料私有制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终点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基本实现。

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总结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经验,正确分析国情得出的科学论断。

这一论断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是我们党制定路线、方针、政策的根本出发点。

党的十五大进一步强调我国现在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指出了准确把握这一基本国情的极端重要性,论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特征和发展进程、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提出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

这对进一步统一全党思想,凝聚全国人民的力量,增强我们贯彻执行党的路线和政策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在我们这样一个东方大国,经过反帝反封建反官僚资本主义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经过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建立起社会主义基本制度,这是中国人民的历史选择,是中国社会发展的伟大飞跃。

同时必须看到,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的时候,就生产力发展水平来说,还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

这就决定了必须在社会主义条件下经历一个相当长的初级阶段,去实现工业化和经济的社会化、市场化、现代化。

这是我国社会主义发展中一个不可逾越的历史阶段。

我们说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不是泛指任何国家进入社会主义都会经历的起始阶段,而是特指我国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必然要经历的特定阶段。

牢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要求我们必须始终不渝地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定不移地解放思想,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坚定不移地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坚定不移地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而奋斗。

对我国国情的认识

对我国国情的认识

●我国的基本国情:中国的社会主义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初级阶段,这是中国最基本的国情。

●面对这种国情,党制定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党的基本路线的具体内涵明确了:1.领导核心:中国共产党2.出发点:全国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3.一个中心:以经济建设为中心4.两个基本点: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改革开放5.奋斗目标: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6.实现途径:自力更生,艰苦创业7.制定依据: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兴国之要)1.含义: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就是在整个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各项工作都必须服从和服务于经济建设,就是要把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摆在首要地位。

2.重要性: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兴国之要,是我们党、我们国家兴旺发达和长治久安的根本要求。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立国之本)1.四项基本原则的内容:坚持社会主义道路——根本制度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国家性质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领导核心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指导思想2.重要性: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是我们党、我们国家生存发展的政治基石。

◆改革开放的重要性: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是我们党、我们国家发展进步的活力源泉。

二、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 坚持党的基本路线的重要性①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经验,集中到一点,就是要毫不动摇地坚持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P39)②党的基本路线是党和国家的生命线,是实现科学发展的政治保证,必须长期坚持下去,贯穿整个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任何时候都决不能动摇。

(P40)● 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①把一个中心和两个基本点统一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

②在实际工作中要牢牢把握“抓住机遇、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促进发展、保持稳定”的大局。

<正确处理好改革、发展和稳定三者间的关系。

>●在现代化建设中,只有正确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三者的关系,才能总揽全局,保证经济社会的蓬勃发展。

当代中国基本国情认识2

当代中国基本国情认识2

浅谈我对当代基本国情的认识韩雨杉认清中国的国情,乃是认清一切革命问题的基本的根据。

这是老一辈革命家告诉我们的。

当代社会已经慢慢步入信息化时代,我们在学校汲取知识的时候,通过各种媒介也能时刻了解到身边事、国事、天下事。

在此,我从以下三个方面浅谈个人对当代基本国情的认识。

一、社会人口结构提到社会人口结构,一个现实存在的问题不免被提及:社会老龄化。

我最近在各大门户网站看到相关机构发布的一些权威数据,据统计,到2013年年底中国老年人口总量将突破2亿,达到2.02亿。

又一批为祖国大发展付出心血的人们,在经受时间的冲洗后步入了夕阳红。

因此,养老机制改革也迫在眉睫。

关于社会人口结构,有这样一个值得所有在校生关注的群体:高学历知识分子。

我们可以在教育部官方网站公布的数据中清晰的了解到: 2013年就计划统招博士研究生69000,硕士研究生539000。

中国慢慢的不再单纯的是一个人口大国,而逐渐变为了一个人才大国,进而成为一个人才强国!在这个人才济济的环境中,要想脱颖而出,必须提高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当然,其他类型的群体还有很多,在此就不一一赘述。

二、改革与机遇在中国依旧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大背景下,提到改革,让人不禁想到1978年开始实行的改革开放,让中国发展的齿轮快速旋转。

前些日子我关注到这样一条新闻: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开始运行。

它于2013年8月22日经国务院正式批准设立,于9月29日上午10时正式挂牌开张。

商业嗅觉灵敏的人们争相前往购买属于自己的一席之地, 上海自由贸易实验区的建设,是以“开放红利”激发“改革红利”的绝佳契机。

而且,自由贸易区的建设,会带动金融、税收、贸易、政府管理等一系列政策的变革。

如果能够顺利推进,定然能够为全国性的改革破局,会带来巨大的示范效应。

凭借对中国基本国情的深刻认识,跟随时代脚步,政府主导下的城镇化建设一直在进行。

在城镇化建设有条不紊进行的今天,我们寻找政府主导下的城镇化带来的机遇,分别从自上而下的制度层面、自下而上的从民生、就业相关的硬设施、软环境三个层面寻找相关的机遇。

初中了解我国的基本国情

初中了解我国的基本国情

初中了解我国的基本国情我国的基本国情是指我国的国家基本情况,包括国土、人口、政治制度、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文化教育等方面的基本情况。

了解我国的基本国情对于我们深入了解国家的现状、认清国家的发展方向和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以下将从不同方面介绍我国的基本国情。

一、国土概况我国是世界上面积第三大的国家,总面积约为960万平方公里。

我国的国土条件多样,包括平原、高原、山地和盆地等地貌类型。

东部地区以平原为主,适宜农业发展;中西部地区以高原和山地为主,资源丰富;西部地区则以盆地为主,包括大片沙漠和戈壁。

我国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包括煤炭、油气、铁矿石等,对国家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支撑作用。

二、人口概况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目前人口规模超过14亿。

我国的人口分布不均衡,东部地区人口较为密集,中西部地区相对较少。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推进,人口流动和城市化程度不断增加。

我国的人口结构发生了明显变化,老龄化问题日益突出。

人口的增长和结构变化对社会经济发展提出了新的挑战和机遇。

三、政治制度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实行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我国的国家领导制度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通过人民代表大会选举和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组成的国家机关履行国家职权。

我国实行的是社会主义制度,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积极推进法治建设和依法治国。

我国政府长期致力于建设法治国家,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提升人民的参与度和获得感。

四、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我国的社会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我国是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国内生产总值居世界前列。

我国的工业基础雄厚,农业农村改革取得重要进展,服务业不断发展壮大。

我国积极参与国际合作,推动全球化进程,成为全球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之一。

我国的发展还面临一系列问题和挑战,如城乡差距、区域发展不平衡等,但经过持续努力,我国正在不断实现经济转型升级和发展的目标。

五、文化教育我国拥有悠久的历史文化,素有"中华文明"之美誉。

谈谈对当代中国国情的理解和认识

谈谈对当代中国国情的理解和认识

谈谈对当代中国国情的理解和认识正确认识我国社会主义的发展阶段,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前提。

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时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是我国最基本的国情。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由此决定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社会生产力,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必须正确认识和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抓住一切机遇加快社会经济的发展,使强国富民的要求不断得到实现。

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期阶段,这是我们党从总结历史的经验和教训中对社会主义和我国国情再认识作出的科学结论经验和教训中对社会主义和我国国情再认识作出的科学结论。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建设整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很长历史过程中的初始阶段。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阶段理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重要基础,是我们党制定路线、方针、政策的基本依据政策的基本依据。

“两个没有变”是对我国现状的历史性定位。

这个定位是我们观察问题、作出决策的出发点,更是做好一切工作的落脚点。

十七大报告在分析改革开放取得举世瞩目发展成就时指出:“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

“两个没有变”在代表中反响热烈。

这是观察国情制定政策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对此必须保持清醒头脑。

近五年来我国经济保持平稳快速增长,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给西部各省区市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经济社会发生了历史巨变,但与东部相比,区域经济发展的差距仍然很大。

“两个没有变”,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

十七大报告在分析我国新世纪新阶段的阶段性特征时,从经济、社会、政治、文化等8个方面阐明了基本国情的现状和发展态势,指明了我国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深刻变化以及阶段性特征对经济社会提出的新要求。

第一讲当代中国的基本国情【最新】

第一讲当代中国的基本国情【最新】

第一讲当代中国的基本国情【最新】第一讲当代中国的基本国情教学基本要求1.了解当代中国的基本特点和基本国情。

2.把握当前中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和重要战略机遇期。

3.认识走科学发展道路的重要性和基本内容。

一、当代中国的基本特点当代中国的基本特点,主要体现在中国的基本国情、历史方位等方面。

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要紧密联系中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的实际,联系当代中国历史方位的深刻变化,联系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加深对当代中国基本国情的理解和把握。

1.当代中国国情概述国情是指一个国家在一定历史时期内的社会性质及其所处的社会发展阶段,是历史文化传统、自然地理环境、社会经济发展状况以及国际关系等各个方面的总和。

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建设、改革事业能否顺利发展,都是同能否正确认识和把握基本国情密切相关的。

中国共产党正是全面深刻地认识和把握中国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这一基本国情,才正确地解决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任务、性质、动力和前途等一系列基本问题,引导中国革命取得了胜利,建立了新中国,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

中国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过程中,之所以在取得重大成就的同时也出现了曲折和失误,其中一个重要原因,也是由于对基本国情的认识和把握出现了错误,提出的一些任务和政策超越了中国社会主义阶段的实际。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之所以成功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因为中国共产党正确总结了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重新认识和准确把握当代中国的基本国情,作出了中国还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论断,提出和坚持了“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指中国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但尚处于不发达阶段,是经济文化落后的中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不可逾越的历史阶段。

从现阶段中国的实际情况看,虽然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蓬勃发展,经济实力、综合国力迈上了新台阶,人民生活水平总体上达到小康,国家各项事业取得巨大成就,但中国人口多、底子薄、生产力不发达的状况并没有根本改变,现在达到的小康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中国仍然是一个发展中国家。

第一章当代中国的基本国情

第一章当代中国的基本国情

一、当代中国的基本特点
(二)当代中国的历史方位
1. 历史方位含义
历史方位,是指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在历史 发展进程中所处的位置。一个国家的进步,只有 从历史发展的坐标上去认识,才能更加准确;一个 社会的变革,只有从时代变化的对比中把握,才 能更加清晰。辨明当代中国的历史方位,对于深 刻认识当代中国的基本特点具有重要意义。
(二)当代中国的历史方位
2.正确认识中国的历史方位
第一,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点是改革开放。 第二,当代中国正处于工业化、信息化、城 镇化、农业现代化深入发展时期。 第三,当代中国与世界前所未有地紧密联系 在一起,中国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 繁荣与稳定也离不开中国。
二、当代中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 和重要战略机遇期
四、全面深化改革
(二)全面深化改革的目标和任务
一要紧紧围绕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
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二是紧紧围绕坚持党的领导、 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深化政治体制改革; 三是紧紧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社会主义 文化强国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四是紧紧围绕更好保障 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深化社会体制改革; 五是紧紧围绕建设美丽中国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 六是紧紧围绕提高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 平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
1.12大明确提出把“小康”作为阶段目标 2.13大提出“三步走”战略, 3.16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4.18大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认识的步步深化
三、坚定不移走科学发展道路
(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任务 • 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 • 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普遍提高。 • 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显著提高。 • 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 • 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

如何正确看待当代我国国情

如何正确看待当代我国国情

我们选择和我们大学生比较贴近的教育方面入手来探讨当代我国国情。

国情是指一个国家在一定历史时期内的社会性质及其所处的社会发展阶段,是历史文化传统、自然地理环境、社会经济发展状况以及国际关系等各个方面的总和。

当代中国最基本的国情:中国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

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是提高国民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

我们从我国教育的三个阶段现状入手进行探讨。

首先是学前教育幼儿教育对孩子的成长至关重要。

今年来我国对学前教育也越来越重视,但目前学前教育仍存在许多弊端。

第一,幼儿园办学资格门槛较低,尤其在公立幼儿园难进的情况下,民办幼儿园遍地开花。

这直接导致幼儿教育机构教学质量良莠不齐。

第二,相关部门对幼儿教育监督缺位,缺乏管理。

第三,各地幼儿园数量猛增,投资投入侧重幼儿园校舍建设较多,忽视了师资素质。

而在所有行业排名倒数第三的幼师薪资,也导致了一些不成熟的幼师极具负面情绪……这在二三线城市尤其严重,久而久之就发泄在学生身上,导致近年来虐童现象频发。

然后是义务教育1.教育投资总体水平低我国教育支出占GDP的比重一直在低位徘徊,我国教育投资水平仍旧低于国际平均水平,与发达国家更是有着不小的差距2.教育投资与教育事业发展不适应尽管在国家助学制度,教育基础设施建设等问题上近年来逐渐改善,但在教师工资等问题上还存在很多不足,在很多农村的中小学,教师基本的工资得不到相应的保障。

3.我国地区间和城乡间教育投资差距大尽管我国普通初中生均预算内教育经费在十年内持续增长,但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之间的经费投入差距也在不断扩大。

改革开放以来,地区间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平衡导致了教育投入水平间的较大差距,再加上各地方政府对教育的重要程度认识不一样,使得教育支出的差异进一步扩大。

最后是高等教育近年来,我国接受高等教育的人数不断激增。

但高校教师人数、质量仍不满足需求。

一方面尚缺至少三十万合格高校教师,另一方面新教师占教师总数近半、整体水平有待提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联系现实谈谈你对当代中国基本国情的理解与认识。

国情是指一个国家在一定历史时期内的社会性质及其所处的社会发展阶段,是历史文化传统、自然地理环境、社会经济发展状况以及国际关系等各个方面的总和。

2010年第二季度中国经济总量已经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跻身于中等发达国家行列;2011年,中国的人均GDP已超过4200美元。

但我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基本国情: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仍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三个没有变”:我国仍然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准确认识我国发展面临的阶段性特征一是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同时生产力水平总体上还不高,自主创新能力还不强,长期形成的结构性矛盾和粗放型增长方式尚未根本改变。

二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初级建立,同时影响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依然存在,改革攻坚面临深层次矛盾和问题。

三是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同时收入分配差距拉大趋势还未根本扭转,城乡贫困人口和低收入人口还有相当数量,统筹兼顾各方面利益难度加大。

四是协调发展取得显著成绩,同时农业基础薄弱、农村发展滞后的局面尚未改变,缩小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任务艰巨。

五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不断发展、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扎实贯彻,同时民主发展建设与扩大人民民主和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还不完全适应,政治体制改革需要继续深化。

六是社会主义文化更加繁荣,同时人民精神文化需求日趋旺盛,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明显增强,对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提出了更高要求。

七是社会活力显著增强,同时社会结构、社会组织形式、社会利益格局发生深刻变化,社会建设和管理面临诸多新课题。

八是对外开放日益扩大,同时面临的国际竞争日趋激烈,发达国家在经济科技上占优势的压力长期存在,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增多,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要求更高。

马克思主义认为,不同的国家通往社会主义应有不同的道路,不同国家的社会主义由于自己的国情不同而具有自己的民族和国家特色。

2 为什么说当前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所为的重要战略机遇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综观国际国内大势,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

这是我们党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以战略思维和世界眼光作出的重大判断,对于我们准确判断重要战略机遇期内涵和条件的变化,全面把握机遇,沉着应对挑战,赢得主动,赢得优势,赢得未来,确保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应当看到,我国发展的有利条件、内在优势和长期向好趋势没有改变。

我国人均国民收入稳步增加,市场需求潜力巨大,发展的回旋余地广阔,物质技术基础日益增强,产业体系比较完整,资金、劳动、科技等生产要素组合具有综合优势,经济体制活力显著增强,政府宏观调控和应对复杂局面能力明显提高,社会大局保持稳定。

经过近些年的磨砺尤其是国际金融危机的考验,在许多方面又积累了新的经验、铸造了新的优势。

我们有信心、有条件、有能力把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形势长期保持下去。

还应看到,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也没有因为国际金融危机而改变。

和平、发展、合作仍然是时代潮流,世界多极化趋势更加明显,经济全球化继续深入发展,国际环境总体上仍有利于我国和平发展。

国内外两个大局互动加深,相互联系更为紧密,为我国在全球范围提高配置资源能力、拓展外部发展空间提供了机遇;全球科技产业变革趋势,为我国发挥后发优势、实现技术和产业整体跃升创造了条件;国际经济体系和治理结构进人调整期,发展理念和模式的多样性更加受到重视,为构建公平、公正、包容、有序的国际经济新秩序,使我们在更大程度上参与国际事务成为可能。

当今世界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化,当代中国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革,战略机遇十分宝贵,时不我待,稍纵即逝。

同时应当清醒地看到,机遇和挑战总是并存的。

我们必须进一步增强责任感、紧迫感,增强机遇意识、忧患意识和风险意识,在形势发展变化中捕捉新机遇,在国际国内相互影响中把握主动权,清醒认识前进道路上可能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妥善应对各种挑战,继续紧紧抓住并用好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和综合国力再上新台阶。

3 为什么说对外开放是我国的一项长期基本国策?如何进一步提高我国对外开放的水平4 结合我国实际谈谈你对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认识(定义重要性必要性路径)5 请结合我国民主政治的发展历程,谈谈对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的理解孙中山先生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在中国延续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

但是,辛亥革命和那时建立的资产阶级共和制,没有改变旧中国的性质和人民的历史命运。

中国人民仍然处于被压迫、被奴役、被剥削的悲惨地位。

中国共产党诞生后,带领中国人民经过艰苦卓绝的斗争,夺取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从此实现了从两千多年的封建专制政治、近代以来照搬西方民主政治模式的失败尝试向新型人民民主政治的伟大跨越,开辟了中国历史上从未有过的人民当家作主的新纪元,亿万中国人民从此真正成为国家、社会和自己命运的主人。

社会主义民主是最广大人民当家作主的民主。

真正实现最广大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内在属性和鲜明特征,也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根本任务和最高目标。

正如党的十六大报告所强调指出的:“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要求”。

一方面,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否定了少数人对多数人的政治压迫,建立了劳动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治制度,人民从政治上争得了自由,掌握了自己的命运。

我国实行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政体,本质上都是为了实现和保障最广大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力。

一切国家机关都是由人民产生的,必须全心全意依靠群众,执行人民的意志,向人民负责,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一切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权力都是人民授予的,必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倾听人民群众的呼声,接受人民群众的批评和监督。

另一方面,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否定了社会经济生活中少数人对多数人的经济剥削,建立了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经济制度,这就使占人口绝大多数的广大人民能够以平等的经济地位和政治地位参与政治生活。

因此,能否真正实现人民当家作主,这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同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根本区别,它直接体现着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性质,也关系到社会主义的前途和命运,决定着社会主义的生死存亡。

6联系我国实际谈谈依法治国的含义是什么?实际依法治国的重要意义何在?依法治国是我们党在总结长期的执政治国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制定的基本治国方略。

党的十五大报告指出:“依法治国,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

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需要,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

”一、依法治国不仅是治国的基本方略,而且是我们党的重要价值目标依法治国成为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重要内容,并被视为社会进步、社会文明的一个重要标志。

把“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作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战略目标,不仅是我们党就治国方式作出的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决策,而且也是一个重要的价值选择。

把法治设定为国家建设的重要目标,意味着法治不仅被当作一种治理国家和社会的工具和手段,而且成为党和国家所追求的一种价值观念。

二、依法治国在本质上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目标和要求相一致社会主义法治是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是发展先进生产力的客观要求。

因此,依法治国本质上反映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也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重要途径和有力保障。

另一方面,“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体现了社会主义法的价值取向,反映了社会主义法治的本质要求。

可以说,“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中国法治建设的灵魂,是依法治国的指导思想,也是衡量我国法治建设成败得失的标准。

我们立法和执法的整个过程都要体现和服务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三、依法治国与党的领导和人民当家作主是有机结合、辩证统一的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核心内容,党的领导和依法治国都必须服务于人民当家作主。

在当前的情况下,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关键是要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使其职能和作用得以真正实现和充分发挥。

四、依法治国的关键是依法执政把依法治国作为治国方略,标志着我们党执政方式和社会主义国家治理方式的重大发展和转变。

在我们党长期执政的情况下,国家政权机关中的骨干绝大多数是中共党员。

这就意味着,我国能否实行依法治国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党及其广大党政干部能否做到依法执政。

当前,依法执政是依法治国的关键所在。

五、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辅相成道德和法律作为上层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规范人们的思想和行为的重要手段。

法律以强制手段规范社会成员的行为,道德以其说服力和劝导力培养和提高社会成员的修养和思想觉悟。

两者具有共同的社会目的,即维护社会秩序,保证社会稳定、和谐与发展。

就国家和社会的有效治理而言,法治与德治历来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二者缺一不可。

7 有人提出,发展是硬道理,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也是硬道理,谈谈你对该问题以及如何提高我国文化软实力的看法面对国际新的发展环境长的压力,和我国社会发展新要求,特别是从提高我国文化软实力在经济、政治、文化及社会各项建设事业中的重要地位来看,可以说提高文化软实力也是硬道理。

在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今天,文化软实力是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提升我国软实力,应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注重发挥中华文化的优势,积极学习借鉴国外的成功经验,努力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新路子。

一是大力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

文化软实力在很大程度上表现为国民的精神状态、意志品格和内在凝聚力,而这一切主要来自于人们对社会核心价值的认同。

我们要把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提高我国文化软实力的首要任务。

要积极探索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的有效途径,主动做好意识形态工作,既尊重差异、包容多样,又有力抵制各种错误和腐朽思想的影响。

二是加快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不断提高我国文化的总体实力和国际竞争力。

发展是硬道理,是解决中国所有问题的关键,也是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关键。

我们要树立强烈的机遇意识、发展意识,开阔发展思路,拓宽发展途径,推动我国文化事业全面繁荣和文化产业快速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