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学:第六章 利水渗湿药

合集下载

中药学课件-6利水渗湿药

中药学课件-6利水渗湿药
尽。 膏淋见小便浑浊如米泔水或滑腻如膏脂。 劳淋小便不甚赤涩,溺痛不甚,但淋沥不已,时作
时止,遇劳即发。
2024/7/26
中药学
5
茯苓《本经》
【药用】 多孔菌科 真菌茯苓 的干燥菌核。
2024/7/26
中药学
7
茯苓
2024/7/26
中药学
8
茯苓
【性味与归经】 甘、淡,平。 归心、肺、脾、肾
2024/7/26
中药学
20
茯苓与薏苡仁之鉴别
相同点:二者均为甘淡平和之药,渗湿健脾之品; 同中之异: 1. 茯苓性平,作用和缓,无寒热之偏,可适用于寒热
虚实各种水肿; 2. 薏苡仁性偏寒凉,清热利湿力强。 不同点: 1. 茯苓兼入心经,具有宁心安神作用; 2. 薏苡仁则具排脓消痈之效,又为治湿痹常用之药。
经。
2024/7/26
中药学
9
【功效主治】
功效 利水渗湿
健脾和中
主治
特点:利水而不伤正; 应用:小便不利、水肿、痰饮
脾气虚弱证
宁心安神
心悸;失眠
2024/7/26
中药学
10
茯苓
1. 利水渗湿 特点:利水不伤气,为利水渗湿要药。凡小便不利、
水湿停滞的症候,不论偏于寒湿,或偏于湿热,或 属于脾虚湿聚,均可配合应用。 偏于寒湿者,可与桂枝、白朮等配伍; 偏于湿热者,可与猪苓、泽泻等配伍,如五苓散; 属于脾虚者,可与党参、黄芪、白朮等配伍; 属于虚寒者,可与附子、白朮等同用。
一般用作利水辅助之品,常 配合茯苓皮、泽泻、猪苓等 药同用。 清热解暑—常配西瓜皮, 应用于暑热烦渴。
2024/7/26
中药学
31
冬瓜仁
又名冬瓜子,瓜瓣,为冬瓜的种子。 性味甘,寒。 功能清肺、化痰、排脓。 适用于肺热咳嗽、肺痈、肠痈等病症。 治肺痈,配桃仁、芦根,成千金苇茎汤; 治肠痈,配大黄、丹皮,成大黄牡丹皮汤。

中药学之利水渗湿药PPT课件( 15页)

中药学之利水渗湿药PPT课件( 15页)

无言。缘来尽量要惜,缘尽就放。人生本来就空,对人家笑笑,对自己笑笑,笑着看天下,看日出日落,花谢花开,岂不自在,哪里来的尘埃!

5、心情就像衣服,脏了就拿去洗洗,晒晒,阳光自然就会蔓延开来。阳光那么好,何必自寻烦恼,过好每一个当下,一万个美丽的未来抵不过一个温暖的现在。

6、无论你正遭遇着什么,你都要从落魄中站起来重振旗鼓,要继续保持热忱,要继续保持微笑,就像从未受伤过一样。

1、不是井里没有水,而是你挖的不够深。不是成功来得慢,而是你努力的不够多。

2、孤单一人的时间使自己变得优秀,给来的人一个惊喜,也给自己一个好的交代。

3、命运给你一个比别人低的起点是想告诉你,让你用你的一生去奋斗出一个绝地反击的故事,所以有什么理由不努力!

4、心中没有过分的贪求,自然苦就少。口里不说多余的话,自然祸就少。腹内的食物能减少,自然病就少。思绪中没有过分欲,自然忧就少。大悲是无泪的,同样大悟
泽泻
泽泻
【药性】甘,寒。归肾、膀胱经。 【功效】利水渗湿 ,泄热 【应用】1.用于小便不利,水肿,泄泻 。 2.用于痰饮停聚,清阳不升之眩晕。 3.用于湿热下注之淋浊,带下。 4.用于肾阴不足、虚火亢盛之遗精、潮热
第二节 利水通淋药
车前子
车前子
【药性】甘,寒。归肝、肾、小肠、肺经。 【功效】利水通淋 ,渗湿止泻,清肝明目 【应用】1.用于湿热淋证,水肿。 2.用于湿盛水泻,小便不利。 3.用于目赤肿痛或眼目昏花 。

9、与其埋怨世界,不如改变自己。管好自己的心,做好自己的事,比什么都强。人生无完美,曲折亦风景。别把失去看得过重,放弃是另一种拥有;不要经常艳羡他人,
人做到了,心悟到了,相信属于你的风景就在下一个拐弯处。

中药学第六章利水渗湿药

中药学第六章利水渗湿药

【用量用法】
用量:10~15g。 用法:煎服。
萆薢
地肤子
【药用来源】
地肤子
• 蓼科植物地肤的干燥成熟果实。
地肤子
植 物 形 态
【处方用名】
地肤子
地肤子
【性能特点】
地肤子
功效
地肤子利膀胱可洗皮肤之风
【临床应用】
• 1. 用于淋证。
地肤子
利水通淋 清热利湿 止痒
• 2.用于阴痒带下,风疹,湿疹。
药材瞿麦
药材瞿麦(石竹)
【处方用名】
瞿麦
瞿麦 瞿麦穗
【性能特点】
功效
瞿方治热淋之有血
瞿麦
【相似药物比较】
瞿麦 苦寒
心小肠
利水通淋
偏清心与小肠火,尤适于 治热淋;
又活血通经,治疗闭经及 月经不调。
萹蓄 苦微寒
膀胱
湿热淋证
又杀虫止痒,治虫积腹痛, 湿疹,阴痒。
第三节 利湿退黄药
茵陈(A) 金钱草(A) 虎杖(A)
水龙骨科草本植物庐山石苇、石韦或有柄石苇的 干燥叶 。
庐山石苇
石韦
有柄石苇Biblioteka 庐山石 韦植 物 形 态

植 物 形 态

植 物 形 态
【处方用名】
石韦
石韦 石苇
【性能特点】
功效
石韦通淋于小肠
石韦
【临床应用】
石韦
• 1. 用于热淋,石淋,血淋 。 尤宜于血淋,可与蒲黄同用;
热淋、石淋,~滑石、海金沙、茅根等。
– 1)湿热内蕴,小便短赤:~滑石、通草等; – 2)湿温病邪在气分,湿邪偏胜者:~杏仁、
蔻仁、竹叶、木通等;(三仁汤、藿朴夏苓汤) – 3)治脾虚水肿、脚气肿痛:~茯苓、白朮、

中药学PPT课件 利水药

中药学PPT课件 利水药

车前子
车前子
1.利尿通淋:本品既利尿通淋,又利水消肿,并 有“利而不伤正”之特点。
(1)湿热淋证。如八正散。 (2)水肿、小便不利。如济生肾气丸。
2.渗湿止泻:本品能利小便以实大便,用于暑 湿泄泻。
肝热目赤肿痛 3.清肝明目 肝肾不足、两目昏花、视物不明
4.清肺化痰:用于肺热咳嗽痰多。 用法:宜包煎。
第一节 利水消肿药
本节药物性味多甘淡平,具有利水消 肿之效,用于水肿、小便不利、泄泻、痰 饮等证。
茯苓
茯 苓
赤茯苓
茯苓皮
茯 苓
茯 神
茯苓
1.利水渗湿:本品药性平和,有“补而不助邪、 利而不伤正”之特点,为利水消肿的要药。
(1)水湿内盛之水肿。如五苓散。 (2)脾肾阳虚之水肿。如真武汤。 (3)水热互结之水肿。如猪苓汤。
2.活血通经:用于血热经闭、月经不调。
地肤子
1.清热利湿:用于湿热淋证、带下等。 2.祛风止痒:治风疹、湿疹、阴痒。
海金沙
萆薢
海金沙
本品功专清利湿热、通淋止痛,为治诸 淋涩痛之要药,尤以石淋、血淋为佳。
萆薢
1.利湿浊:本品长于利湿而分清别浊,为治 膏淋之要药。
2.祛风湿:用于寒湿及湿热痹证。
萹蓄
2.泄热:本品能泄肾与膀胱之热 。 (1)下焦湿热之淋浊、带下等证。如龙胆泻 肝汤。 (2)肾阴不足,相火妄动之遗精、盗汗 等证。如六味地黄丸。
薏苡仁
薏苡仁
1.利水渗湿:功似茯苓而力稍强,又兼健脾, 对脾虚湿盛者最为适用。
(1)脾虚湿盛之水肿。
(2)水湿内停之水肿。 2.健脾止泻:用于脾虚泄泻。如参苓白术散。
4.祛痰止咳:用于肺热咳嗽。
茵陈—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清肝胆湿热,为治黄疸要药。

中药学课件第6章:利水渗湿药

中药学课件第6章:利水渗湿药

类别
原植物 前
药材
植物 车前科植物车前、平车
成熟种子
处方用名 车前子、炒车前子、盐车前子 性味归经 甘、寒。归肾、肝、肺经 功效应用 车前通淋止湿泄,化痰明目能清热
1利尿通淋——热淋(八正散) 2渗湿止泻——暑湿泄泻(单用或配茯苓、白术等) 3清肝明目
肝热目赤肿痛(配菊花、龙胆草) 目疾
肝肾阴虚眼目昏花(配熟地、菟丝子等) 高血压 4清肺化痰——肺热咳嗽(配瓜蒌、贝母等) 用法用量 煎服,10-15g
湿热郁蒸(宣痹汤)
肺痈(苇茎汤)
3清热排脓
用法用量
肠痈(附子薏苡败酱散)
煎服,10-30g
茯苓与薏苡仁的功效比较
相同点
不同点
茯苓 利水渗湿 健脾
苡仁
长于健脾渗湿,并能安神 长于清热排脓,并能除痹
王新午经验:薏苡仁,《本经》主:“筋急拘挛,不可屈伸,风湿痹 下气。”诸家本草谓能利湿消水。……唯本草治筋急拘挛,人少用之 。1945年秋,孙君之妻,产后4日,无寒热,四肢皆向外反折拘曲, ,壮妇4人按之不能直,稍定,诸如常人,移时复作,痛极啼号。注 射西药镇静剂数日期,迄无效,举室惶惶。余诊其无他病,嘱以薏苡 仁5两(150g)煎汤滋饮,饮后即止。乃复疏补气益血方,加薏苡仁 5两(150g),服之再未复作。余于大筋拘挛症,予以薏苡仁罔不获 效,益信《本经》主治,非后世臆测所可及也。
《名老中医医话 》
兰友明经验:痛风病是由于血尿酸增高而 在组织内沉积引起组织损伤的病病。现代 药理试验证实,滑石能增加尿量,促进尿 素、氯化物、尿酸等的排泄。笔者在临床 实践中,用单味滑石煎煮代茶饮,治疗痛 风病,疗效显著。治疗方法:单味滑石 40g(布包),加水500ml,浸泡30分 钟后煮沸,频服代茶饮,每日1剂。用药 期间逐渐停服秋水仙碱等药物。

中药学专业知识二-常用单味中药-06章 利水渗湿药

中药学专业知识二-常用单味中药-06章 利水渗湿药
本品甘淡渗利,有伤阴之虞,故水肿兼阴虚者不宜单用。
泽泻
性味归经
甘、淡,寒。归肾、膀胱经。
功效
主治病症
利水渗湿
泄热
(1)小便不利,水肿,淋浊,带下。
(2)湿盛泄泻,痰饮。
泽泻
使用注意
肾虚精滑无湿热者禁服。
性能特点
既利水渗湿,又清泻肾(相)火与膀胱之热。
车前子
性味归经
甘,寒。归肾、肝、肺经。
功效
主治病症
(3)心悸,失眠。
性能特点
凡水湿、停饮,无论寒热或兼否脾虚皆宜。
配伍
茯苓配白术
茯苓甘淡性平,功能利水渗湿、健脾;
白术甘补渗利,苦燥性温,功能补气健脾、燥湿利水、止汗安胎;
两药相配,既利水渗湿力强,又健脾燥湿,善治脾虚水湿内盛者,兼治妊娠胎动不安或兼浮肿者。
薏苡仁
性味归经
甘、淡,微寒。归脾、胃、肺经。
使用注意
本品苦微寒而泄降清利,能缓通大便,故脾虚便溏者慎服。
地肤子
性味归经
甘、苦、辛,寒。归肾、膀胱经。
功效
主治病症
利尿通淋
祛风止痒
1.热淋。
2.风疹,湿疹,阴痒,湿疮。
灯芯草
性味归经
甘、淡,微寒。归心、肺、小肠经。
功效
主治病症
利尿通淋
清心除烦
1.热淋。
2.心烦失眠,小儿夜啼,口舌生疮。
用法
内服:煎汤,1~3g;或入丸散。
功效
主治病症
利水渗湿
健脾止泻
除痹
清热排脓
(1)小便不利、水肿、脚气肿痛。
(2)脾虚泄泻。
(3)湿温病邪在气分。
(4)湿痹筋脉拘挛。
(5)肺痈,肠痈。

执业药师资格考试 中药学10

执业药师资格考试 中药学10

第六章利水渗湿药概述概念凡以通利水道,渗除水湿为主要作用,以治疗水湿内停的药物,谓之利水渗湿药。

药性味以甘淡或苦为主,性多寒凉或平,主归肾、膀胱、脾、小肠、肝经。

药性沉降。

分类、作用及适应证1.利水消肿----性味甘、淡平或微寒偏于利水渗湿,通过利小便,增加尿量使能潴留的水邪从小便排出水肿,小便不利,腹水,及痰饮。

2.利尿通淋----性味以苦寒或甘淡而寒利水兼有清热作用主入肾、膀胱经能清利下焦湿热证小便短赤,淋漓涩痛等淋证。

3.利湿退黄----性味苦寒主入肝胆经能清利肝胆湿热而退黄湿热黄疸,以及湿疮、湿疹。

此外,利水渗湿药中的部分药还可治疗湿浊所致的泄泻、尿浊、带下、结石等。

配伍:①兼有表证者配宣肺解表药;②脾虚不能运化水湿者,配补脾药;③脾肾阳虚水湿内停者,配温补脾肾药;④治湿热证,常配清热药,或清热燥湿药等;⑤气行则水行,气滞则水停,故利水渗湿药还当与行气药配伍,以提高疗效。

注意事项:阴亏津少者慎用或忌用。

考点:关注利水渗湿药的分类,各类的药性特点及适应证,关注配伍原则。

第一节利水消肿药一、茯苓★★★★、猪苓、泽泻药性味均甘、淡,茯苓、猪苓性平,泽泻性寒。

功效共同点:利水渗湿,用于水肿,小便不利,痰饮,水湿泄泻。

各药特点:茯苓性平,利湿作用较平和,为利湿之常用药。

又可健脾:①通过利湿,而达健脾之功,脾喜燥而恶湿,湿困于脾而致脾失健运,所以这种情况下,去湿可以健脾。

②本身也具健脾之功,可补益脾气。

所以既可治湿困于脾。

又可治无湿之脾虚证。

还可治脾虚不运。

水湿停滞之疾。

又可(宁心)安神,用治心脾虚所致的心神不安,心悸失眠。

猪苓利湿作用较茯苓强,且适应症同茯苓,若为阴伤而之小便不利者,常配阿胶等同用,也又可治淋浊带下,只是没有健脾及安神作用。

泽泻利水渗湿作用比猪苓强,又能泄热(泄肾,膀胱经之热),用于下焦湿热之淋浊,带下等。

内有湿热及滑精者忌用。

考点:关注茯苓的功用,特别是其既补又利的特点;关注三药的功用特点。

利水渗湿药课件-中药学本科十四五教材

利水渗湿药课件-中药学本科十四五教材

附药:冬瓜子
• 为冬瓜的种子。性能同冬瓜皮。功效清肺化痰,利湿排脓。应用于肺 热咳嗽,肺痈,肠痈,带下,白浊等证。用量10~15g。
玉米须
• 【来源】 禾本科植物玉蜀黍的花柱及柱头。 • 【药性】 甘,平。归膀胱、肝、胆经。 • 【功效】 利水消肿,利湿退黄。
【应用】
• 1.水肿。本品甘淡渗泄,功专利水渗湿消肿。治疗水肿,小便不利, 可单用玉米须大剂量煎服;或与泽泻、冬瓜皮、赤小豆等利水药同用。
【应用】
• 1.水肿尿少。本品味甘而淡,甘则能补,淡则能渗,药性平和,既可 祛邪,又可扶正,利水而不伤正气,实为利水消肿之要药。可用治寒 热虚实各种水肿。
• 2.痰饮眩悸。本品善渗泄水湿,使湿无所聚,痰无由生,可治痰饮之 目眩心悸,配以桂枝、白术、甘草同用。
• 3.脾虚食少,便溏泄泻。本品能健脾渗湿而止泻,尤宜于脾虚湿盛泄 泻,可与山药、白术、薏苡仁同用。
利水渗湿药
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四五”规划教材
• 凡能通利水道,渗泄水湿,治疗水湿内停病证为主的药物,称利水渗 湿药。本类药物味多甘淡,主归膀胱、小肠经,作用趋向偏于下行, 具有利水消肿,利尿通淋、利湿退黄等功效。
• 利水渗湿药主要用于小便不利、水肿、泄泻、痰饮、淋证、黄疸、湿 疮、带下、湿温等水湿所致的各种病证。
• 4.痰热咳嗽。本品入肺经,能清肺化痰止咳。治肺热咳嗽痰多,多与 瓜蒌、浙贝母、枇杷叶等清肺化痰药同用。
• 【用法用量】 煎服,9~15g。宜包煎。 • 【使用注意】 肾虚遗滑者慎用。
【现代研究】
• 1.化学成分:本品含黏液质,琥珀酸、二氢黄酮苷、车前烯醇、腺嘌 呤、胆碱、车前子碱、脂肪油、维生素A、维生素B等。
薏苡仁
• 【来源】 禾本科植物薏苡的干燥成熟种仁。 • 【药性】 甘、淡,凉。归脾、胃、肺经。 • 【功效】 利水渗湿,健脾止泻,除痹,排脓,解毒散结。

中药学课件_第六章.利水渗湿药

中药学课件_第六章.利水渗湿药

2020/12/12
中药学
3
概述
药性特点: 味多甘、苦、淡, 性多寒、平。 主要归肾、膀胱经,兼入脾、肺、小肠 经。
注意:阴虚者慎服,孕妇慎服。
2020/12/12
中药学
4
概述
分类: 1、利水渗湿药。性味多甘淡平或微寒,适
应于水湿内停之水肿、小便不利,以及泄泻、 痰饮等证。 2、利尿通淋药。性味多苦寒,用于小便短 赤,热淋、血淋、石淋及膏淋等证。 3、利湿退黄药。性味多苦寒,用于湿热黄 疸。
2. 泄热—治相火妄动证,配伍知母、黄柏。
注意:肾虚精滑者慎服。
2020/12/12
中药学
31
冬瓜皮
【药用】葫芦科草本植物冬瓜 Benincasa hispida ( Thumb.) Cogn. 的外层果皮。
2020/12/12
中药学
32
冬瓜皮
甘,凉。 归脾、小肠经。 利水消肿—水肿。
一般用作利水辅助之品,常 配合茯苓皮、泽泻、猪苓等 药同用。 清热解暑—常配西瓜皮, 应用于暑热烦渴。
中药学
35
车前子
【性味与归经】 甘,微寒。 归肝、肾、
肺、小肠经。
2020/12/12
中药学
36
【功效主治】
2020/12/12
中药学
37
车前子之配伍
配木通、滑石:应用于湿热下注治小便淋漓涩痛; 配白术:健脾止泻,应用于脾虚泄泻; 配熟地:补肝肾,泻热明目,应用于肝肾不足之目
暗昏花。 配黄芩:清肺热、化黄痰。 【注意】:包煎。孕妇慎服。
中药学
27
泽泻
【药用】泽泻科沼泽植物泽泻 Alisma orientalis (Sam.) Juzep 的块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白茯苓、赤茯苓、茯苓皮、茯神之比较
茯苓皮:长于利水消肿; 赤茯苓:长于渗湿泄热; 白茯苓:长于健脾,并能利水、宁心; 茯神:菌核的心部,有松根穿过,于宁心安神。16
经方对茯苓的认识
茯苓主治眩悸、口渴而小便不利。 经典的方剂配伍:
苓桂剂:五苓散 苓桂术甘汤 真武汤 半苓剂:小半夏加茯苓汤 其他:酸枣仁汤
4
教学要求
掌握利水渗湿药的概念、功效、适应范围 及使用注意;
掌握茯苓、泽泻、薏苡仁;车前子、滑石、 木通、石韦;金钱草、虎杖、茵陈蒿;
熟悉猪苓、海金沙、萆薢、萹蓄、瞿麦、 垂盆草等。
5
第一节 利水渗湿药
药性特点:多甘淡平或微寒; 适应症:适应于水湿内停之水肿、小便
不利,以及泄泻、痰饮等证。
脾气虚弱证
宁心安神
心悸;失眠
11
茯苓
1. 利水渗湿 特点:利水不伤气,为利水渗湿要药。凡小便不利、
水湿停滞的症候,不论偏于寒湿,或偏于湿热,或 属于脾虚湿聚,均可配合应用。 偏于寒湿者,可与桂枝、白朮等配伍; 偏于湿热者,可与猪苓、泽泻等配伍; 属于脾虚者,可与党参、黄芪、白朮等配伍; 属于虚寒者,可与附子、白朮等同用。
二、水逆案 江应宿医案;一仆人,19岁。患伤寒发热,饮食下咽,少顷尽吐,喜饮凉水,
入咽亦吐,号叫不定,脉洪大浮滑,此水逆证,投五苓散而愈。(《名医类案 1957;124)
18
经方对茯苓的认识
三、尿崩症案
李克绍医案:王某,男,7岁,1975年7月13日就诊。患儿多饮多尿,在当 地医院检查尿比重为1、007,诊断为“尿崩症”,治疗无效。诊见神色、脉象无 异常,惟舌色淡有白滑苔,像刷一层薄薄不匀的浆糊似的。因思此证可能是水饮 内结,阻碍津液的输布,所以才渴欲饮水,饮不解渴。其多尿只是多饮所致,属 于诱导性,能使不褐少饮,尿量自会减少。因与五苓散方:白术12克,茯苓9克, 泽泻6克,桂枝6克,猪苓8克,水煎(《伤寒解惑论》1978:126) 四、失音案
20
经方对茯苓的认识
苓桂术甘汤方证:1.心下动悸、或气上冲胸、或眩晕。 2.腹 部软弱而胸胁部胀满、胃内有振水声。 3.小便不利、浮肿倾向。 4.舌体胖大、苔白滑。
“气上冲胸”是苓桂术甘汤证的病机所在,“起则头眩”则是本方 证的特征表现,多见于心脏疾病。对此,刘渡舟先生有丰富的使用经验。 他以本方为基本方治疗冠心病、肺心病、心肌炎等心脏病,其经验如下: 要抓住心脏病属于水气上冲的特征,一是水舌,即舌质淡嫩,舌苔水滑。 二是水色,即面色黧黑或面见水斑,水斑就是见于天庭,鼻柱两侧、两 颧、两颐、颏部的棕褐色或黑褐色斑点,其色暗滞。三是脉沉弦。此外, 并伴有心悸、胸闷、短气、喘息,且有入夜胸闷等症状加重的倾向。
注意:捣碎入煎剂。 【处方用名】 1. 茯苓、白茯苓、云茯苓、云苓(去皮,蒸熟,
切片,晒干用。偏于健脾宁心) 2. 赤茯苓、赤苓(去皮,取菌核的淡红色部份,
蒸透切片,或辗碎用。偏于渗湿泄热) 3. 朱茯苓、辰茯苓、朱砂拌茯苓(取白茯苓净片,
用朱砂 2% 拌匀后用。可增强宁心安神的作用。)
15
12
茯苓
2.健脾—脾气虚证。 茯苓既能健脾,又能渗湿,对于脾虚运化失
常所致泄泻、带下,应用茯苓有标本兼顾之 效,常与党参、白朮、山药等配伍。 可用为补肺脾,治气虚之辅佐药。
13
茯苓
3.安神—心脾两虚之失眠、心悸、食少、乏 力等。常与人参、远志、酸枣仁等配伍。
抗肿瘤,抗精神分裂症。
14
茯苓
19
经方对茯苓的认识
五、癫痫案 刘渡舟治疗一个男青年,患癫痫,虽屡用苯妥英那等抗癫痫药
物不能控制发作,自述发病前感觉有一股气从下往上冲逆,至胃 则呕,至心胸则烦乱不堪,至头则晕厥,人事不知,少顷苏醒, 观其舌淡胖苔白,又详问知其小便频数,排尿不畅尿量甚少,诊 为太阳膀胱蓄水,水气上逆,蒙蔽清阳,以五苓散利小水,九剂 药后病情大减,癫痫竟得以控制,《伤寒论》中有“渴欲饮水, 水入则吐者,名为水逆”,《金匮要略》中也有“假令瘦人脐下 有悸,吐涎沫而癫眩者,此水也,五苓散主之”一条, 六、治疗急性胃肠炎所致洞泻的特效药。
6
茯苓(白茯苓)《本经》
【药用】 多孔菌科 真菌茯苓 菌核的白 色部份
7
茯苓
8
茯苓
莫道长松浪得名,能教覆额两眉青。 便将径寸同千尺,知有奇功似茯苓。
苏东坡
9
茯苓
【性味与归经】 甘、淡,平。 归心、肺、脾、肾
经。
10
【功效主治】
功效 利水渗湿
健脾和中
主治
特点:利水而不伤正; 应用:小便不利、水肿、痰饮
17
经方对茯苓的认识
五苓散方证:目眩、动悸、自汗、口渴、小便不利、大便不成形、 舌胖等。
案例分析: 一、蓄水案 俞长荣医案:一程姓病人,证见高热口渴,谵语不眠,小便短赤,脉浮洪大。 连给大剂人参白虎汤三剂,不但症状减,口渴反而增剧。我素遵家训(先祖有“伤 寒不过三”遗训),因此向病家告辞,请其改延他医。可是病家苦苦挽留,诚恳之 情,又使我难以推却。正踌躇间,恰病者邻居程某来访,谓:他不知医理,但闻 乡前辈某曾治一病人,口渴喜热饮,后用桂附之类云云。猛然大悟,急问病者, 喜热饮否?答道:喜热饮,虽至手不可近,亦一饮而尽。再细察其舌,质红无苔而 滑。选用五苓散改汤剂,桂枝用肉桂以引火归元(每剂用桂八分研末,分两次冲 服)。仅两剂,热退口和,小便清利。后调理半月复元。
刘渡舟医案:碧某,女,1987年10月26日就诊。病失音四个多月,已到了 不能言语的程度,而由其家人代诉病情。曾服用大量滋阴清热之品及西药,均末 获效。患者音哑无声.咽喉憋塞,口渴欲饮,头目眩晕。间其大便尚调,惟排溺 不利,色白而不黄。切其脉沉,视其舌则淡嫩,苔水而滑。治须温阳下气,上利 咽喉,伐水消阴,下利小便.方用五苓散为最宜。
2
概述
药性特点: 味多甘、苦、淡, 性多寒、平。 主要归肾、膀胱经,兼入脾、肺、小肠 经。
注意:阴虚者慎服,孕妇慎服。
3
概述
分类: 1、利水渗湿药。性味多甘淡平或微寒,适
应于水湿内停之水肿、小便不利,以及泄泻、 痰饮等证。 2、利尿通淋药。性味多苦寒,用于小便短 赤,热淋、血淋、石淋及膏淋等证。 3、利湿退黄药。性味多苦寒,用于湿热黄 疸。
第六章 利水渗湿药
1
概述
含义:凡功能通利水道,渗除水湿的药物称为利水渗湿 药。
功能:通利小便,尿量增加→体内蓄积水分随尿排出→ 适应症:主要适用于小便不利、水肿、淋症等病症;对 于湿温、黄疸、湿疮等湿热为患,亦具有治疗作用。
水湿停蓄诸症: 外溢于皮肤—皮下水肿 停蓄于下焦—小便不利、淋证 水湿上攻—痰饮喘咳 湿热病证—黄疸、湿疹、泄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