肘关节活动度的康复治疗与功能练习
肘管综合征的康复治疗

肘管综合征的康复治疗
肘管综合征是指肘关节内尺骨神经受压引起的疼痛和功能障碍。
康复治疗的目标是减轻疼痛,恢复肌肉力量和关节稳定性,提高关节活动度,并改善日常生活功能。
以下是肘管综合征的康复治疗方法:
1. 休息和活动调整:避免引起疼痛的活动,并适当休息。
根据疼痛的程度,可能需要使用肘关节支撑物或绷带来限制运动。
2. 物理疗法:包括热敷、冷敷、超声波治疗和电疗等。
热敷可以放松肌肉,促进血液循环,冷敷可以减轻疼痛和肿胀。
超声波和电疗可以促进组织修复和减少炎症。
3. 拉伸和强化锻炼:进行肌肉拉伸和强化锻炼,以恢复肌肉的灵活性和力量。
常见的锻炼包括肌肉强化和稳定性练习,如手腕和手臂的屈伸运动,以及肌肉腱的牵拉。
4. 生活方式调整:改变不良姿势和动作习惯,避免过度使用肘关节。
使用正确的工作姿势、工作台高度和工具,以减少肘关节的负担。
5. 康复训练:进行功能性训练,包括日常生活动作的模拟训练,如握物体、抬重物和进行日常生活活动。
这有助于肌肉和关节的适应性训练,提高日常生活功能。
康复治疗应根据个体情况进行个体化设计。
建议在专业康复师的指导下进行治疗,以确保安全和有效性。
康复医学概论18-关节活动度的维持与改善训练

一般认为,正常的关节固定4周时间就能 够形成致密结缔组织,出现关节活动受限, 导致运动功能降低或丧失;受伤的关节固定 2周就会形成致密结缔组织 肩关节损伤后如不固定,18天内功能可能 恢复,而固定一周则需要52天才能恢复,固 定两周需要121天才能恢复,固定三周需要 300天才能恢复
关节活动度维持训练常用方法
2、辅助主动伸张训练:徒手训练法、器械
训练法、自我辅助主动伸张法
3、主动伸张训练:主动运动伸张训练法 4、抗阻力主动伸张训练:拮抗肌强化法、
PNF法
(1)被动伸张训练
根据关节活动度受限的原因,如关节本 身的损伤、关节周围肌肉、肌腱、筋膜、 韧带的挛缩,或是根据疼痛等不同情况决 定采用徒手矫正还是利用器械矫正
3、关节活动度改善训练
是为了改善由于肌肉、肌腱短缩等各种原因 导致关节活动范围受限所使用的治疗方法。统 称为伸张法或关节活动度矫正技术 包括治疗师的矫正手法,利用设备的机械矫 正,利用患者自身体重、肢体位置和强制运动 的矫正训练
根据运动方式分类
1、被动伸张训练:徒手伸张法、自我被动
伸张法、器械法和关节松动术
体位设计 体位变换 徒手被动关节活动度训练
(1)体位设计
无论什么原因,只要有发生关节挛缩的可 能性,早期就应该置关节于功能位 这是由于当关节处于活动范围的中间位置 时可以使肌肉萎缩和关节囊的挛缩粘连处于 最低限度,因而最容易恢复 对于关节活动受限不可逆转的患者,应重 点考虑有利于日常生活的体位
主要关节功能位
目 的
确保肌肉和构成关节的软组织的柔韧性, 维持关节正常的活动范围,防止因关节长 期制动而出现挛缩 另外,对运动功能障碍的患者,还可以 通过被动关节运动诱发正常的运动感觉、 强化肌力、提高协调性、改善肢体的运动 功能
肘关节术后康复训练

肘关节术后康复训练一、前言肘关节是人体上肢的重要关节之一,它连接了上臂骨、尺骨和桡骨,是手臂的主要运动器官。
在日常生活中,肘关节经常承受重负荷,因此容易受到损伤。
一旦肘关节发生损伤或手术后需要恢复功能,康复训练就显得尤为重要。
二、术后康复训练的目标术后康复训练的目标是恢复肘关节的正常功能和运动范围,并尽可能减少疼痛和不适感。
具体来说,目标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恢复肌肉力量:手术前和手术后都需要进行力量训练,以增强周围肌群的力量和稳定性。
2. 恢复关节活动度:在手术后初期,需要进行被动活动和主动活动锻炼,以防止关节僵硬。
3. 减轻疼痛和不适感:术后会出现一定程度的疼痛和不适感,在康复过程中需要注意控制这些不良反应。
4. 提高肌肉协调性:在恢复肌肉力量的同时,还需要提高肌肉协调性,以保证关节正常运动。
三、术后康复训练的阶段1. 早期康复阶段(手术后0-6周):在这个阶段,主要目标是恢复被动活动度和控制疼痛。
康复师会指导患者进行被动活动锻炼和渐进式的主动活动锻炼,并使用冰敷和理疗等方法控制疼痛。
2. 中期康复阶段(手术后6-12周):在这个阶段,主要目标是逐渐增加关节活动度和恢复肌肉力量。
患者需要进行更加积极的主动活动锻炼,并开始进行抗重力训练。
3. 晚期康复阶段(手术后12周以上):在这个阶段,主要目标是进一步增强肌肉力量和提高肌肉协调性。
患者需要进行更高强度的抗重力训练,并开始进行功能性训练。
四、术后康复训练的具体方法1. 被动活动锻炼:在早期康复阶段,康复师会对患者进行被动活动锻炼,以避免关节僵硬。
被动活动锻炼包括轻柔的关节牵引、伸展和旋转等。
2. 主动活动锻炼:在中期康复阶段,患者需要开始进行主动活动锻炼。
主动活动锻炼包括手腕和手臂的伸展、屈曲和旋转等,以增加肌肉力量和灵活性。
3. 抗重力训练:在中期和晚期康复阶段,患者需要开始进行抗重力训练。
这种训练可以通过使用弹力带、哑铃等器械来实现。
抗重力训练可以有效地增强肌肉力量和稳定性。
康复护理学基础第二章 - 关节活动度障碍障碍的康复护理

• 旋后:开始位置:坐或站立:臂位于躯干侧方 肘紧靠躯干;肘关节弯曲成90°;前臂中立位 时手心向内侧;腕关节中立位呈握铅笔状。
• 测量方法:横断面。避免连带动作:旋转躯干。 活动臂部。改变肘关节角度。腕关节成角。 • 量角器:轴心通过前臂纵轴。 • 固定臂平行于肱骨中线。活动臂平行于所握铅 笔(拇指例)。
常见四肢关节活动范围的测量
• • • • • • • 肩 肘 前臂 腕 髋 膝 踝 屈、 伸、 外展、内旋、外旋 屈、 伸 旋前、旋后 屈、伸、尺桡侧屈 屈、 伸、 内收、外展、内旋、外旋 屈、伸 屈、伸、内翻、外翻
1、颈部活动度
中立位:面向前,眼平视,下颌内收。 颈部活动度为: 前屈35°-45°;后伸35°-45°;左右侧屈各45°:左 右旋转各60°-80°
第二章 常见功能障碍的护理
第三节 关节活动度障碍的康复护理
一 概述
关节活动度 是关节运动时所通过弧度。可分为主 动关节活动度和被动关节活动度,前者主要是由 肌肉的的主动收缩产生,后者由外力病理因素主要有
痉挛 疼痛 上运动神经元损伤 粘连 关节内软组织黏连 引起该关节活动的主要肌
肉肌肉黏连
挛缩 反射性挛缩 痉挛性挛缩 弛缓性挛缩 失用性 挛缩 瘢痕性挛缩 其他 关节内异物 关节融合 异位骨化
卧床或运动障碍患者应尽早轻柔关节被动或主动活动
二 关节活动度评定
• 1 常用测量方法 量角器法 线测法 • 2 四肢主要关节ROM的测量方法 • 3 关节活动障碍的分析
、
常用测量方法:量角器法
• 外展:开始位置:仰卧位,上肢放在身体两 侧。 • 测量方法:前面观(必须向外侧最大限度地旋 转肩关节。避免连带动作:躯干向侧方运动。 转动躯干。量角器:轴心位于肩关节前面, 并与肩峰成一直线。 • 固定臂平行于躯干中线。活动臂平行于肱骨 中线。
实训五关节活动度测量方法

实训五关节活动度测量方法【实训目的】1.掌握量角器的使用技术。
2.掌握肩关节、肘关节、腕关节、舰关节、膝关节、躁关节的关节活动度测量方法。
【实训意义】骨折复位后,长期制动易导致关节活动功能障碍,因此关节活动度的测量是创伤康复中重要的操作技术,通过测量关节活动范围,分析关节活动度改变的原因及功能障碍的程度,同时为制订康复训练方案,评定康复训练效果,更改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实训原理】关节的主动与被动活动存在差别,通过受检者主动运动和被动运动关节,来测量关节的主动关节活动度及被动关节活动度,当关节的主动与被动活动明显不一致时,提示神经肌肉方面存在问题,如肌肉瘫痪等。
【注意事项】1.关节活动度有一定误差,应该左右对比检查。
2.关节活动后不宜检查。
3.应该进行主动及被动两种关节活动度检查。
4.检查时应熟悉关节解剖和正常活动范围,熟练掌握评定技术,才能取得准确结果。
5.检查时必须充分暴露受检部位,保持舒适体位,测定时不得移动,以免代偿活动影响检查结果。
6.使用双臂测角计时,测角计的轴心必须与关节活动轴心一致,两臂与关节两端肢体长轴平行,肢体活动时,轴心及两臂不得偏移。
7.记录结果应写明关节活动的起、止度数。
【实训要求】1.学生首先应进行正常人体活动度的测量。
2.关其次对关节炎症、痛风、关节强直、创伤、骨折愈合后、截肢、关节周围软组织损伤、肌肉痉挛、短缩、肌键断裂、关节继发性损害、烧伤后皮肤瘫痕增生、制动后关节活动受限者进行评定。
3.禁止选用关节脱位或骨折未愈合、刚刚经历肌腱、韧带、肌肉手术后、骨化性肌炎或异位骨化的患者。
【主要仪器设备】量角器、皮尺、握力器。
【注意事项】1.量角器的轴心在终末位时需要重新放置。
2.当关节处于过伸时,用负号表示,如—15°3.无运动时记录为0或者无。
4.测定时应对疼痛、肿胀程度、肌紧张、肌萎缩、皮肤状况、有无外伤等情况予以记载。
【学时】6学时【实训内容与方法】一、量角器的使用方法1.轴心对准关节的运动轴心。
肱骨髁上骨折骨折的功能锻炼

功能锻炼过程中要注意逐渐增加锻炼强度和时间,避免一开始就过度疲劳。如果感到疼痛 或不适,应立即停止锻炼并咨询医生。
注意锻炼强度和时间,避免过度疲劳
肱骨髁上骨折骨折的功能锻 炼
2023-11-07
contents
目录
• 肱骨髁上骨折概述 • 功能锻炼的重要性 • 功能锻炼的方法与步骤 • 功能锻炼的注意事项与建议 • 功能锻炼的常见误区与解决方法 • 功能锻炼成功案例分享
01
肱骨髁上骨折概述
早期功能锻炼
肌肉收缩训练
在骨折固定后,即可开始进行肌肉收缩训练,包括手指、腕关节、肘关节等 肌肉的收缩运动。
误区二:忽视康复期护理的重要性
总结词
详细描述
忽视康复期护理可能会导致关节僵硬、肌肉 萎缩等并发症。
康复期护理对于肱骨髁上骨折患者来说非常 重要。如果忽视康复期护理,不进行适当的 功能锻炼,可能会导致关节僵硬、肌肉萎缩 等并发症。这些并发症会影响患者的日常生 活和工作能力。因此,在康复期,应该遵循 医生的建议,适当进行功能锻炼,同时注意
加强营养和休息,做好康复期的护理
功能锻炼期间要加强营养摄入,特 别是蛋白质和维生素的摄入,以促 进骨折愈合和身体恢复。同时要注 意饮食卫生和避免暴饮暴食。
VS
在康复期间要注意保持良好的睡眠 质量,保证充足的休息时间,以促 进身体恢复和精神状态的良好。同 时要避免过度使用患肢,避免加重 病情。
05
中期功能锻炼
肘关节屈伸活动
在骨折愈合较好时,可以 进行肘关节的屈伸活动, 以逐渐恢复关节的正常功 能。
肱骨骨折患者的康复治疗与效果评估

肱骨骨折患者的康复治疗与效果评估肱骨骨折是上肢骨折中较为常见的一种。
患者在肱骨骨折后需要进行康复治疗,以促进骨折的愈合和恢复肌肉力量、关节活动度以及功能。
本文将探讨肱骨骨折患者的康复治疗方法及其效果评估。
一、肱骨骨折患者的康复治疗方法1. 保护期治疗:在骨折刚发生时,首要任务是保护骨折部位,以减少进一步的损伤。
通常会采用固定石膏或外固定器等装置来稳定骨折,使其处于正确的位置。
2. 早期康复治疗:在骨折固定后的早期,患者可以进行一些被动运动和功能锻炼。
这些活动可以帮助保持关节的活动度,促进血液循环,减轻骨折部位的肌肉萎缩。
3. 主动锻炼:当骨折开始愈合时,患者可以逐渐进行主动运动和肌力训练。
这些锻炼有助于增强肌肉力量、恢复关节稳定性和改善功能。
4. 牵引治疗:对于肱骨干骨折,有时需要进行牵引治疗以恢复骨折的长度和位置。
牵引可以通过外固定器、内固定器或外科手术来实现。
5. 物理治疗和康复训练:理疗师可以采用多种物理治疗方法,如热敷、电疗、按摩等来缓解疼痛、消肿、促进血液循环和肌肉恢复。
此外,康复训练还包括肌力锻炼、关节活动度恢复训练、平衡训练、日常功能训练等。
二、肱骨骨折患者的康复治疗效果评估1. 关节活动度评估:通过测量患者的关节活动度,可以评估康复治疗的效果。
常用的评估方法包括测量肘关节伸展活动度、屈曲活动度和旋转活动度。
通过与对侧健康肢体进行比较,可以评估患肢的恢复情况。
2. 肌力评估:通过力量测试仪或手动测力仪等工具,可以评估患者的肌肉力量。
通常会测量肩外展、肘伸直、肘屈曲等动作的力量。
力量评估的结果可以反映患者恢复的进展情况。
3. 日常功能评估:通过评估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如自理能力、握力、抓取能力等,可以评估康复治疗对患者日常功能恢复的影响。
4. 生活质量评估:通过问卷调查或使用生活质量评估工具,可以评估患者的心理和社交功能恢复情况。
评估结果可以反映患者康复治疗对生活质量的影响。
5. 术后并发症评估:对于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需评估手术后的并发症情况,如感染、神经损伤、骨不连等。
肘关节康复训练

肘关节康复训练肘关节是人体上臂与前臂连接的关键关节之一。
由于其复杂的解剖结构和频繁的使用,肘关节容易受到损伤,需要进行康复训练来加强肌肉力量、提高关节灵活度和恢复功能。
本文将介绍肘关节康复训练的重要性、常见的康复练习方法以及应注意的事项。
一、肘关节康复训练的重要性肘关节康复训练对于恢复受伤后的肘关节功能至关重要。
通过康复训练,可以有效加强肌肉力量,增加韧带的稳定性,促进关节的血液循环,减轻疼痛,提高关节的活动范围和灵活性,最终实现肘关节的完全恢复。
康复训练还可以预防肘关节的再次受伤,提高运动员和工作者的肘关节稳定性和抗受力能力。
二、肘关节康复训练的方法1. 主动和被动关节活动训练这是肘关节康复训练中最基础和最常用的方法之一。
通过进行主动和被动的肘关节活动,可以增加关节的活动范围,提高关节灵活性。
常见的练习包括:伸展和屈曲肘关节、旋转前臂、扩展手指等动作。
这些练习可以使用轻度的抗阻力带或自己的手来进行,力量逐渐增加以促进康复。
2. 肌肉力量训练肘关节周围的肌肉力量很重要,因为它们对于稳定关节和肩部运动具有重要作用。
常见的肌肉力量训练包括:屈肘和伸肘运动、肱二头肌、肱肌和前臂肌群的锻炼等。
练习时要注意保持正确的姿势和动作,避免用力过猛或使用不恰当的姿势造成额外的压力。
3. 平衡和协调训练平衡和协调训练可以帮助恢复肘关节的稳定性和控制能力。
常见的练习包括单脚站立、平板支撑、手指灵活性练习等。
这些练习可以通过增加难度和稳定性要求来逐渐加强。
4. 柔韧性训练肘关节周围的肌肉和韧带的柔韧性对于关节的灵活性和防止受伤非常重要。
经常进行伸展运动可以增加肌肉和韧带的柔韧性,减少肌肉紧张和关节僵硬。
常见的练习包括:手指伸展、前臂伸展、肩部放松等。
三、肘关节康复训练的注意事项1. 遵循康复指导进行肘关节康复训练前,最好咨询专业的物理治疗师或康复医生的指导。
他们能够根据个人的状况和受伤类型,制定专门的康复计划,确保训练的安全和有效性。
关节活动度训练的方法与注意事项

长度和关节活动。 机械装置被动牵引 利用小强度的外部力量,较长时
间作用于缩短组织。 通过重量牵引、滑轮系统或系列
夹板。
自我牵伸
自己完成的一种肌肉伸展性训练,可以利用自身重量
18
自 我 牵 伸ຫໍສະໝຸດ 动疗法及康复护理关节活动范围训练
4.关节活动范围训练的护理 ➢ 观察患者的一般情况、生命体征等 ➢ 做好运动治疗的准备工作包括器材的准备及解释工作 ➢ 注意观察治疗反应,把握治疗强度,达到患者耐受量 ➢ 关节松动术前,应做好关节周围软组织的加热或放松 训练并做好心理护理。
1.用力均匀缓慢,循序渐进,幅 度从小到大
2.练习中尽最大范围 3.徒手体操、器械练习
主动助力运动
定义:部分需要肌肉收缩,部分需要借助外力完成的运动。 外力
1. 器械、悬吊 2. 健侧肢体带动患侧肢体 3. 治疗师的帮助 分类 1. 器械练习 2. 悬吊练习 3. 滑轮练习
运动疗法及康复护理
运动疗法及康复护理
关节活动范围训练
3.训练方法——关节活动术 ➢ ①被动关节活动范围训练 ➢ 借助外力完成的关节活动范围的训练方法 ➢ 外力主要来自治疗师、患者健侧和康复器械 ➢ 患者生命体征稳定后即可进行 ➢ ②主动关节活动范围训练 ➢ 适用于肌力达到3级以上的患者
主动运动
定义:肌肉收缩所产生的运动 方法
运动疗法及康复护理
关节活动范围训练
1.基本概念 ➢ 基本原则 ➢ 牵伸和松解挛缩与粘连的纤维组织 ➢ 主要作用 ➢ 利用反复多次或持续一定时间的牵引,使挛缩或粘 连的组织产生更多的塑性延长
运动疗法及康复护理
关节活动范围训练
2.影响关节活动范围的因素 ➢ 生理性因素:拮抗肌的肌张力限制、软组织相接触 、关节韧带张力的限制、关节周围的弹性情况和骨 组织的限制等。 ➢ 病理性因素:关节疾患、关节内异物、关节长时间 制动、肌肉痉挛、皮肤瘢痕挛缩、骨性病变等。
肘关节康复

徒手抗阻肌力训练因其阻力是治疗师施加的,阻力的大 小可随时调整、变化,所以在骨折愈合尚不坚固阶段是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练肌力方便、安全、有效的一种方法。
中期康复(术后3-6周)
抗阻屈伸肘关节
中期康复(术后3-6周)
抗阻训练
应用器械进行抗阻训练
等长肌力训练 等张肌力训练
应用等长肌力训练更安全
应用等张肌力训练提倡低负荷、多重复的训练原则 方法有拉橡皮筋、墙壁拉力器等。
与肱骨滑车相吻合,肱尺
关节是肘关节对抗内翻应 力的主要骨性结构,完成 肘关节的屈伸功能。
肘关节解剖
肱桡关节:肱骨小头与桡
骨头相关节。肱桡关节是
肘关节对抗外翻应力的骨 性结构,参与肘关节的屈
伸功能。桡骨头平均直径
为23mm,平均高度为 12mm。桡骨头外形椭圆, 头的中心与桡骨轴线有15 度的外倾。
破坏了关节的解剖结构 损伤了关节周围软组织,改变了关节活动与稳定的平衡。 关节内及周围损伤出血,造成关节肿胀、疼痛、关节僵直
肘关节损伤及病理改变
肘关节僵直分三型
外源性:包括关节囊、韧带的粘连,挛缩,异位骨化 内源性:包括关节内粘连、关节解剖形态改变、关节软 骨丢失等 混合性:兼有外源性和内源性
关节被动活动
被动将关节活动至最大范
围 在极限处停留5~8秒。
3~5次/组,2组/日。
早期康复(术后0-3周)
主-辅助运动
患者主动做屈伸活动, 治疗师可握住患肢腕部, 在患者主动伸肘时稍微
给一点助力,使关节活
动至最大活动范围。
康复关节活动度训练动作

康复关节活动度训练动作关节活动度训练是康复治疗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它可以帮助患者恢复关节的正常活动范围,提高关节的灵活性和稳定性。
在进行关节活动度训练时,我们可以采用一系列的动作来达到训练的效果。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康复关节活动度训练动作。
1. 关节屈伸运动:这是一种非常基础的关节活动度训练动作,适用于各个关节,如膝关节、肘关节等。
患者可以坐或站立,将关节放松,然后缓慢地屈曲和伸展关节,尽量达到最大的活动幅度。
每个动作重复10次,每天进行3-5组。
2. 关节旋转运动:这种动作适用于肩关节、髋关节等可以进行旋转运动的关节。
患者可以坐或站立,将关节放松,然后缓慢地进行内旋和外旋动作,尽量达到最大的活动范围。
每个动作重复10次,每天进行3-5组。
3. 关节外展运动:这种动作主要适用于肩关节、髋关节等可以进行外展运动的关节。
患者可以坐或站立,将关节放松,然后缓慢地进行外展动作,尽量达到最大的活动范围。
每个动作重复10次,每天进行3-5组。
4. 关节内收运动:这种动作适用于肩关节、髋关节等可以进行内收运动的关节。
患者可以坐或站立,将关节放松,然后缓慢地进行内收动作,尽量达到最大的活动范围。
每个动作重复10次,每天进行3-5组。
5. 关节屈曲和伸展运动:这种动作适用于膝关节、肘关节等可以进行屈曲和伸展运动的关节。
患者可以坐或站立,将关节放松,然后缓慢地进行屈曲和伸展动作,尽量达到最大的活动范围。
每个动作重复10次,每天进行3-5组。
6. 关节外旋和内旋运动:这种动作适用于髋关节、腕关节等可以进行外旋和内旋运动的关节。
患者可以坐或站立,将关节放松,然后缓慢地进行外旋和内旋动作,尽量达到最大的活动范围。
每个动作重复10次,每天进行3-5组。
关节活动度训练动作的选择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确定,可以根据医生或康复师的建议进行选择。
在进行关节活动度训练时,患者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 动作要缓慢、平稳:关节活动度训练不要急躁,要保持动作的缓慢和平稳,避免突然用力或扭曲关节。
《关节活动度训练》

注意事项 • 1 .患者应在舒适的体位下进行,并尽量放
松,必要时脱去妨碍治疗的衣物或固定物 。 • 2 .应在无痛或轻微疼痛、患者能忍受的范 围内进行训练,避免使用暴力,以免发生 组织损伤。 • 3 .如感觉功能障碍者需进行关节活动度训 练时,应在有经验的治疗师指导下进行。 • 4 .同一肢体数个关节均需关节活动度训练 时,可依次从远端向近端的顺序逐个关节 或数个关节一起进行训练 • 5 .关节活动度训练中如配合药物和理疗等 镇痛或热疗措施,可增加疗效。
注意原则
• (1)患者舒适、放松体位,肢体充分放松。
• (2)按病情确定运动由近端到远端(如肩到肘,髋到膝) 的顺序有利于瘫痪肌的恢复,由远端到近端(如手到肘, 足到膝)的顺序有利于促进肢体血液和淋巴回流。
• (3)固定肢体近端,托住肢体远端,避免替代运动。
• (4)动作缓慢、柔和、平稳、有节律,避免冲击性运动和 暴力
6.踝关节
• (1)背屈、跖屈 患者仰卧位,下肢伸展 。进行背屈时,治疗师一手固定踝关节上 方,另一手固定足跟,在牵拉跟键的同时 ,利用治疗师的前臂屈侧推压足底。跖屈 时,治疗师固定踝关节上方的手移动到足 背,在下压足背的同时,另一手将足跟上 提。
踝关节:背屈
• 一手稳定踝近端; • 一手杯状握持足跟,前臂沿足底放置; • 前臂推,拇指手指将跟骨拉向远端
髋关节:屈曲
2)内旋、外旋
• 患者仰卧位 ,下肢伸展位,治疗师一手 固定患者膝关节上方,另一手固定踝关节 上方,完成下肢轴位的旋转,足尖向外侧 为髋关节外旋,也可让髋关节呈屈曲位, 治疗师一手握持小腿近端,另一手固定足 跟,以髋关节为轴,向内,外侧摆动小腿 ,完成髋关节的外旋,内旋。
康复的操作

4、髋关节活动度测量
屈髋:轴心:股骨大转子 固定臂:与身体纵轴平行 移动臂:与肱骨纵轴平行125 伸髋:轴心:股骨大转子 固定臂:与身体纵轴平行 移动臂:与肱骨纵轴平行 15 外展:轴心:髂前上棘 固定臂:左右髂前上棘连线的垂直线 移动臂:髂前上棘至髌骨 中心的连线 45 内收:轴心:髂前上棘 固定臂:左右髂前上棘连线的垂直线 移动臂:髂前上棘至髌骨 中心的连线 45 内旋:轴心:髌骨下端 固定臂:与地面垂直 移动臂:与胫骨纵轴平行 45 外旋:轴心:髌骨下端 固定臂:与地面垂直 移动臂:与胫骨纵轴平行 45
4级 僵直:受累部分被动屈伸时呈现僵直状态,不能活动
8、肱三头肌肌力、肌张力测量
肱三头肌肌力:抗重体位:仰卧位,肩关节前屈90°,肘关节完全屈曲。减重力体 位:坐位,肩关节屈曲90°,上肢置于桌面,肘关节屈曲,前臂呈中立位。检查动 作:肘关节从完全屈曲至完全伸展。阻力施加于腕关节近端。固定同侧上臂。 肱三头肌肌张力:患者坐位或仰卧位,从伸肘到屈肘。
5、膝关节活动度测量
屈膝:轴心:股骨外髁 固定臂:与股骨纵轴平行 移动臂:与胫骨纵轴平行 150 伸膝:轴心:股骨外髁 固定臂:与股骨纵轴平行 移动臂:与胫骨纵轴平行
6、踝关节活动度测量
踝背屈:轴心: 腓骨纵轴线与足外缘交叉处 固定臂:与腓骨纵轴平行 移动臂:与第五 跖骨纵轴平行 20
踝跖屈:轴心: 腓骨纵轴线与足外缘交叉处 固定臂:与腓骨纵轴平行 移动臂:与第五 跖骨纵轴平行 45
9、腕背伸、掌屈肌力测量:
桡侧腕长伸肌、尺侧腕长伸肌:减重体位:坐位,前臂处中立位置于桌面,手指 放松。抗重力体位:坐位,前臂旋前置于桌面,手指放松。检查动作:腕关节伸 展并桡侧偏。阻力施加于手背。固定前臂。
桡侧腕屈肌、尺侧腕屈肌:减重体位:坐位,前臂处于中立位置于桌面,手指放 松。抗重力体位:坐位,前臂旋后置于桌面,手指放松。检查动作:腕关节屈曲。 阻力施加于手掌。固定前臂。
关节活动度训练

关节活动度训练关节活动度练习是一种恢复或增大关节活动范围、提高肢体运动能力的康复性训练,关节活动范围则是指关节活动所通过的运动弧。
关节自身损伤、关节周围组织损伤、神经麻痹以及老年退行性病变等,均可引起关节活动范围受限。
北京麦瑞康复中心主任王捷教授指出,在进行关节活动度练习时,必须在专业人员的指导和监督下进行,因为此项训练有一定适应症和的禁忌症,并非所有患者都适合接受关节活动度训练。
【关节活动度练习适应症】1.被动关节活动度训练:患者不能主动活动,如昏迷、完全卧床等;为避免关节挛缩、肌肉萎缩、骨质疏松和心肺功能降低等并发症需进行被动训练;主动关节活动导致明显疼痛的患者也需进行被动活动。
2.主动和主动辅助训练:患者能够主动收缩肌肉,但因各种原因所致的关节粘连或肌张力增高而使关节活动受限,可进行主动训练;肌力较弱(低于3级)者采用主动、辅助关节活动度训练;有氧训练时,多次重复的主动或主动辅助关节活动度训练可改善心肺功能。
3.特殊情况:身体的某一部分处于制动阶段,为保持其相邻关节的功能,可进行被动训练和主动训练,防治相邻关节的挛缩和肌肉萎缩,并为新的活动做准备。
【关节活动度练习禁忌症】各种原因所致关节不稳、骨折未愈合又未作内固定、骨关节肿瘤、全身情况极差、病情不稳定等。
【关节活动度练习需要特定的仪器设备】关节活动度训练方法有徒手训练和器械训练:1、徒手训练包括自身和他人徒手训练;2、器械训练包括被动运动训练器、体操棍、指梯、手指活动训练器、头顶滑轮系统、滑板和悬吊装置等。
【关节活动度练习的原则】1、在功能评定的基础上,决定训练的形式,如被动训练、主动辅助训练和主动训练等。
2、患者处于舒适体位,同时确保患者处于正常的身体列线;必要时除去影响活动的衣服、夹板等固定物。
3、治疗师选择能较好发挥治疗作用的位置。
4、扶握将被治疗关节附近的肢体部位,以控制运动。
5、对过度活动的关节、近期骨折的部位或麻痹的肢体等结构完整性较差的部位予以支持。
关节活动度练习的原则和方法

关节活动度练习的原则和方法一、关节活动度的概念关节活动度(range of motion,ROM)是指关节运动时所通过的运动弧度或转动的角度。
二、关节活动度(ROM)的决定因素1. 解剖结构的变化:解剖结构的正常与否,是ROM 的物质基础。
包括骨性的,韧带,关节囊等软组织的变化。
2. 产生关节活动的原动肌的肌力:是主动关节活动度(AROM)的基础3. 原动肌相拮抗的拮抗肌的伸展性:在长期ROM受限时,是影响ROM的主要因素。
4. 其它:疼痛,肿胀,循环,瘢痕,神经系统的控制及年龄等。
三、关节活动度的分类:根据人体关节的活动情况,人体关节大致可以分为不动关节,微动关节,动关节。
按主观用力程度分:主动活动度;被动活动度。
按关节运动的类型分:生理运动;附属运动(附加运动)。
按运动方向分:内收;外展;屈曲;伸展;旋转。
四、常见关节活动度的正常值1. 腰部中立位为人体基本姿式时腰部所处的位置。
腰椎活动度正常值为: 前屈45度,后伸30度,左右侧屈30度,左右旋转30度。
2. 髋关节中立位为髋关节伸展,髌骨向上。
髋关节活动度正常值为: 屈曲130-140度,后伸10-15度,内收20-30度,外展30-45度,内外旋30-40度,内旋40-50度。
3. 膝关节中立位为膝关节伸直。
膝关节活动度正常值: 屈曲120-150度,过伸5-10度。
4. 踝关节中立位:足与小腿成90度,无足内外翻。
踝关节活动度正常值:背伸20-30度,跖屈40-50度,内翻30度,外翻30-35度。
5. 肩关节中立位:上臂下垂,屈肘90度,前臂指向前方。
肩关节活动度正常值: 前屈70-90度,后伸40度,内收20-40度,外展正常值80-90度,内旋70-90度,外旋40-50度,上举160-180度。
6. 肘关节中立位:前臂伸直。
肘关节活动度正常值:屈曲135-150度,过伸10度,旋前、旋后均为80-90度。
7. 腕关节中立位:手与前臂成直线,手掌向下。
康复功能评定 第十章 关节活动度评定

第二节 主要关节活动度评定方法
(4)脊柱旋转(0°~45°) 体位:仰卧或直立位。 关节角度尺摆放: 固定臂:双侧髂嵴上缘连线的平行线。 移动臂:双侧肩峰连线的平行线。 轴心:头顶部中点。
肩关节
髋关节
肘关节 膝关节
腕关节
踝关节
肩关节
肩屈伸
肩外展
肩内旋外旋
肘关节
肘屈伸 前臂旋前旋后
腕关节
腕掌屈背伸 腕桡偏尺偏
(4)触诊骨骼和软组织,注意畸形或异常,确定测量关节的骨性标志。
第二节 主要关节活动度评定方法
(5)借助于被测者的体位、体重以及测量者所施加的外力稳定 测量关节的近端关节。 (6)被动活动该关节以了解可能的活动范围和有无抵抗感。 (7)使关节处于起始位。 (8)量角器的轴心对准关节轴,固定臂与构成关节近端骨平行, 活动臂与构成关节的远端骨平行,避免采用使角度针偏离角度计 的运动方向。
第二节 主要关节活动度评定方法
(4)测量AROM时应考虑病人不愿意移动、无法听从指令、关 节灵活性受限、肌肉无力、疼痛等因素的影响。 (5)数据分析。 (6)注意代偿。
第二节 主要关节活动度评定方法
二、主要关节活动度评定方法
(一)脊柱
1. 颈椎关节活动度
(1)颈前屈(0°~45°) 体位:端坐或直立位。 关节角度尺摆放: 固定臂:与地面垂直。 移动臂:外耳道与鼻尖的连线。 轴心:两臂连线终点。
第一节 概述
二、禁忌症和影响因素 (一)禁忌症
1. 关节运动会造成进一步伤害,或者在刚刚受伤或手术后中 断愈合过程。
2. 怀疑半脱位,脱位或骨折。 3. 怀疑发生骨质疏松或异位骨化时,需要经专科医师确定可 以进行评估。
第一节 概述
关节僵硬的康复

关节僵硬的康复关节僵硬属于康复诊断范畴,在骨科康复疾病中包含肩关节僵硬(肩锁关节脱位/分离、肱骨骨折、锁骨骨折、肩袖损伤等等)、肘关节僵硬(肘关节脱位、肱骨内上髁骨折、尺桡骨骨折等等)、腕关节僵硬(尺桡骨远端骨折、前臂不全离断等等)、膝关节僵硬(髌骨骨折、股骨干骨折、胫腓骨骨折、膝关节韧带损伤等等)、踝关节僵硬(三踝骨折、跟腱损伤等)。
一、关节僵硬的康复评定:关节僵硬常用评定方法有肌力评定、关节活动度评定、肢体肿胀评定、疼痛评定、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定、感觉评定等。
具体康复评定标准如下:1.肌力评定标准:Lovett分级法评定标准3.肢体肿胀康复评定:即测量肿胀肢体周径,与健侧对比。
4.疼痛评定:视觉模拟尺评定法面部表情测量图极度疼痛重度疼痛中度疼痛轻度疼痛少量疼痛无痛5.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 )评定标准:6. 感觉评定方法: (1) 浅感觉检查触觉:用棉签或软毛笔轻触患者的皮肤,让患者回答有无一种轻痒的感觉或让患者数所触次数,每次给予的刺激强度应一致,但刺激的速度不能有一定规律。
痛觉:以均匀的力量用针尖轻刺患者需要检查部位的皮肤,让患者指出受刺激部位。
温度觉:用分别盛有冷水或热水的试管两支,交替、随意地接触皮肤,试管与皮肤的接触时间为2~3s。
压觉:检查者用大拇指用劲地去挤压肌肉或肌腱,请患者指出感觉。
(2)深感觉检查运动觉:检查者轻轻握住患者手指或足趾的两侧,上下移动5°左右,让患者辨别移动的方向。
位置觉:将其肢体放一定的位置,然后让患者说出所放的位置;或嘱患者用其正常肢体做与病侧肢体相同的位置。
振动觉:将每秒震动256次的音叉放置患者身体的骨骼突出部位询问患者有无振动感和持续时间。
(3)复合感觉(皮质感觉)检查皮肤定位觉:用棉花签、手指等轻触患者皮肤后,由患者指出刺激的部位。
两点辨别觉:是区别一点还是两点刺激的感觉,两点须同时刺激,用力相等。
实体觉:嘱患者闭目,将一熟悉的物件放于患者手中,嘱其抚摸以后,说出该物的属性与名称。
功能锻炼及康复指导

功能锻炼及康复指导随着康复医学的发展,功能锻炼在骨折康复中的重要性越来越被人们广泛重视;对骨折或关节损伤后的患者应以恢复原有功能,降低致残率及残疾程度为根本目的;根据康复护理的原则,护理行为或护理程序,都是直接针对患者的具体情况而进行的;一、功能锻炼的意义及原则功能锻炼是通过患者主动活动和被动活动,维持肌肉、关节活动,防止肌肉萎缩、关节僵硬,促进血液循环,预防畸形,最大范围地恢复功能,最大程度地降低致残率;患肢是康复护理地重点,对骨折或关节损伤的患者虽然采取的主要治疗方法是复位固定,但是如果只注意固定而忽视了功能锻炼,可能会使患者本应该恢复的功能得不到恢复,甚至造成残疾,其严重程度远远超过原发损伤;康复锻炼必须积极地科学地进行,讲清原理,动作轻柔,由易到难,循序渐进;二、功能锻炼地临床作用1、促进肿胀消失:肿胀是外伤后的炎症反应:1体液渗出→肌肉痉挛→静脉血液及淋巴淤滞→回流障碍→肿胀肢体;2肌肉收缩→加速血液循环→肿胀消退→疼痛减轻;2、减少肌肉萎缩程度:肢体废用必然导致肌肉萎缩,锻炼可避免肌肉萎缩,并使大脑始终保持对有关肌肉的支配;3、防止关节僵硬粘连:肌肉不活动→静脉淋巴淤滞→水肿→浆液纤维蛋白渗出→滑膜粘连;4、促进骨愈合过程的正常发展:肌肉代谢产生乳酸→刺激血管→血管扩张→促进循环→新生血管较快成长→促进骨痂形成、强固骨痂→骨折愈合、早期活动关节面;三、运动方案制定针对每个患者的运动能力、损伤性质、骨折的部位和类型、年龄及身体素质等制定运动方法及运动量;运动方案应做到个体化,对于运动的设计是按要达到目的来进行的;一基本步骤1、骨折早期的功能康复锻炼伤后1-2周此期特点局部反应大,肿胀明显,骨痂尚未形成;骨折断端虽颈2整复,但不稳定,有时会有轻度侧方移位或成角畸形;骨折并发的软组织损伤尚需修复,局部疼痛,肢端肿胀仍存在;所以此期锻炼的方法是关节不活动的情况下,以肌肉的主动收缩和舒张练习为主,即静力练习;(1)锻炼上肢肌肉的方法:用力握拳和充分伸直五指,反复交替进行,增强手的握力; (2)锻炼下肢肌肉的方法:股四头肌的等长收缩,增强臀大肌、股四头肌和小腿三头肌的力量;用力做踝关节背伸、跖屈及伸屈足趾,促进血液回流,防止肌肉废用性萎缩;(3)被动活动:向心性按摩,改善血液循环,减轻肢体肿胀;2、骨折中期的功能康复锻炼伤后3-6周此期特点是,骨折肢体肿胀和疼痛已明显减轻,软组织损伤基本修复,骨痂已逐步形成,骨折断端初步连接,接近临床愈合;(1)此期在医护人员或健肢的帮助下进行肢体活动,继续做肌肉舒缩锻炼,逐步恢复骨折上下关节的活动;(2)由被动到主动逐渐扩大活动的范围和力量,但不利于骨折连接和稳定的活动,仍须限制;(3)对于下肢可做平卧、抬腿及下床负重练习;对于上肢可做举臂抬肩、屈肘、握拳伸指等主动关节活动,有条件可进行医疗体操训练等,另外还可以进行柔和的持续牵拉;(4)患肢下地负重分三步走:①第一步:以双拐和健肢“三点”支撑身体重量进行地面活动,但患肢不负重;②第二步:在“三点”支撑的同时,让患肢足尖轻触地面进行半负重;③第三步:患肢以全脚掌着地,进行全负重活动;(5)循环渐进地训练,一方面在训练的同时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另一方面可逐渐增强患者的信心;3、骨折后期的功能康复锻炼骨折临床愈合期6-8周此期骨愈合已较坚固,骨折已达临床愈合,关节活动范围已逐渐恢复正常;(1)功能锻炼不仅强调局部的锻炼,还必须进行全面的肌肉和关节锻炼;(2)坚持全身活动,逐步恢复肢体的功能;(3)对于肢体活动功能仍有不同障碍的关节和肌肉,要继续有针对性的进行锻炼;例如股骨干骨折后期遗留膝关节屈曲功能障碍、股四头肌萎缩,即需要重点锻炼膝关节活动;二常用方法1、双下肢踝泵运动即患者在皮牵引状态与健肢一起做静力性屈伸踝关节运动,并于背屈极限位置保持数秒,15-20次∕组,每日2-3组;此法除预防下肢肌肉萎缩、腓总神经压伤外,对于促进循环、预防深静脉血栓均有重要意义;2、股四头肌等长收缩练习即大腿前方肌肉放松及收缩练习,收缩保持10秒后再放松10秒,患肢15-20次∕组,健肢20-30次∕组,每日2-3组;健肢可练习直腿抬高,抬腿时慢慢抬起,当抬到10-20厘米时停止3-5秒钟,再缓慢放下,反复练习,以不疲劳为宜;3、三点支撑法即患肢在皮牵引状态下,健肢用力踩床,双手紧握牵引床上吊环,头部后伸,使背部尽量腾空后伸,臀部离开床面5-10秒,每2-3小时一次;此法既锻炼腰背部肌肉,又能有效防止骶尾部受压,防止褥疮发生;4、扩胸运动利用棍棒或徒手练习,10-20次∕组,每日3-4组,防止上肢及背部肌肉萎缩,同时鼓励患者深呼吸、咳嗽、排痰,增进肺功能;三根据不同部位,训练要求不同1、肩关节:上肢划圈、上举、外展、内收、内旋,防止凝肩;2、肘关节:屈、伸训练;3、髋关节:髋部的外展、内收;4、膝关节:屈、伸活动、下蹲等;5、踝关节:足背伸、跖屈等;四预防挛缩和畸形的护理根据伤残者情况,预先采取护理措施,预防废用性萎缩与畸形,避免阻碍康复计划的实施;在护理时运用人体组合原理矫正伤残者姿势,保持关节良好的功能位置;受伤后应立即应用力学辅助物,如脚踏板、沙袋、枕头、体位垫等各种用具,摆放合适位置,防止足下垂、垂腕、爪形手和其他畸形;同时可做简单的预防训练,以维持肌肉的紧张力,加强正常的肌肉功能;四、功能锻炼注意事项1、首先要在训练前向患者交待康复锻炼目的,具体措施,取得患者及家属配合;2、康复锻炼必须在医护人员的指导下进行,主动为主,被动为辅;3、康复锻炼应循序渐进,运动量由小到大,运动类型由易到难,不能操之过急,否则会引起不良反应;4、注意安全,避免损伤;严格控制不利于骨折端稳定的活动,应高度重视,加强宣教;如:1外展型肱骨外科颈骨折的肩关节外展活动;2伸直型肱骨髁上骨折的伸肘活动;3前臂骨折的前臂旋转活动;4桡骨远端骨折的腕背伸和桡骨侧偏活动;5股骨下1∕3骨折的下肢内收活动;6胫腓骨骨折的小腿内外旋活动;7踝部骨折的足跖屈活动;5、功能锻炼以恢复肢体的生理机能为主,如上肢的各种活动,以增强手的功能为主,下肢以增加其负重、步行能力为主;6、进行功能锻炼时,不应急于施行手法牵拉和对骨折部位的被动按摩,任何练习都不应引起剧痛;有时练习可出现轻微疼痛,但停止活动后,疼痛应消失;锻炼不应让患者感到疲劳,不应在骨折部位发生疼痛,如运动后疼痛剧烈,甚至出现浮肿,表示运动过量;五、效果评估根据每个患者不同的情况制定详尽的训练计划,有计划、有落实、有检查,才能使锻炼不至于停留在口头上;同时医护配合,详细指导,检查动作是否正确,有否出现不良反应,有无进展包括肌力、关节活动度及范围等;六、功能锻炼的临床意义1、卧床患者训练坐起,有利呼吸及尿液引流,防止坠积性肺炎、泌尿系感染及结石;2、上肢的伸展扩胸、腹式呼吸均可提高肺活量,保持呼吸道通畅;3、腹肌收缩及腹部的按摩顺时针能促进肠蠕动,防止便秘;七、各部位的功能锻炼一上肢主要是使手部功能得到最大限度的恢复,其方法是在不违反治疗原则,在医生指导下,围绕这一目的进行;具体要求如下:1、肩关节:患者使肘关节维持于90°,而后做对肩、上举手部过头顶至枕部及后伸将手放置腰部等三个基本动作;每日3次,每次50下;2、肘关节:以主要活动为主,可辅助被动活动来锻炼肘关节的屈伸,次数及频率等要求同情;3、前臂:可让患者双手持筷,做内旋及外旋训练;次数及频率较前者增加一倍;一般情况下不宜进行被动训练;4、腕关节:腕关节进行伸、屈、尺偏及桡偏等活动,需主动与被动活动相结合,要求同前;5、手部:以对掌功能的训练与康复为主,兼顾手指的并拢、分开以及其他各种类似动作等;二下肢不同于上肢,锻炼是以负重为主;因此,功能锻炼上的要求是站立及行走,其次才是诸关节生理活动范围的恢复;1、站立:稳定性骨折者可在骨折治疗过程中逐渐开始;不稳定者,则至少要在骨折临床愈合后进行;个别病例,例如股骨颈内收型骨折、中心性髋关节脱位及距骨骨折等,需在骨折愈合后酌情开始,否则易出现无菌性坏死等并发症;肢体的负重应循序渐进,逐渐增加负载,使其有一个适应及被观察的过程,切勿操之过急;2、行走:在前者基础上可让患肢逐渐迈步行走,亦应循序渐进;3、关节功能恢复:在主动锻炼的前提下,可借助于功能器具以电动为主,先从小范围开始,逐渐增大活动幅度及增加活动频率,并按各关节的生理要求不断调整,以求早日恢复到正常范围;三腰背肌功能锻炼1、目的:恢复局部肢体功能和全身健康,预防并发症,使手术达到预期效果;2、适应证:腰椎前路手术、腰椎后路手术、腰椎侧前方减压术后患者;3、原则:1全身和局部兼顾;2以主动活动为主;3辅以必要的被动活动;4锻炼活动应循序渐进,以患者不感到疲劳和疼痛为度,视病情和患者情况,可分解动作练习;4、方法:手术后一周左右遵医嘱开始练习俯卧或仰卧位,同时锻炼腰背肌,方法:1挺胸:开始5分钟,逐渐增加挺胸时间到10—15分钟,每日两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肘关节活动度的康复治疗与功能练习全网发布:2015-04-19 09:49:23 发表者:葛杰 (访问人次:2166)写在前面的话:肘关节的活动度练习与康复治疗就是一个长期过程,同时就是很难有规定的练习进度的。
某些手术如果对角度的练习有特殊要求,一般在手术后医生会专门告知。
由于组织条件不同,个体差异很大,所以练习中的反应也会有很大的不同。
绝对不能盲目追求进度,应该在不增加关节肿胀疼痛的前提下逐渐增大角度,每次治疗增长1-2°,每周可以瞧到明显进步就可以。
否则将可能造成骨化性肌炎等严重的不良后果!要随时观察,尤其就是随运动量的增加,密切注意关节的肿、痛程度,绝对要避免强忍疼痛勉强练习。
同时绝对禁忌暴力推拿。
肘关节,就就是俗话说的胳膊肘,就就是连结大臂(也叫上臂)与小臂(也叫前臂)的关节。
肘关节的解剖:在解剖学上,肘关节属于复合关节。
就是由肱骨、桡骨、尺骨与肘部的关节囊,还有周围的韧带组成的。
我们通常说肘关节,好像就就是一个关节。
实际上,肘关节包括了肱尺关节、肱桡关节与上尺桡关节三个关节。
在肘关节的前后面上,有韧带组成的关节囊。
肘关节的两侧,有尺侧副韧带与桡侧副韧带加强,作用就是防止肘关节过度内收与外展。
同时在桡骨小头颈上还包绕着环状韧带组织,对于维持桡骨小头的稳定性非常重要。
肘关节就是具有两个活动轴的,有两个自由度的关节。
换句好理解的话,就就是肘关节可以屈伸,就就是弯曲胳膊与伸直胳膊;同时还能做小臂的旋前与旋后动作。
就就是转动小臂,让手心朝上(旋后),与让手心向下(旋前)。
我们在日常生活的各种动作中,通常就是这两种运动协同进行,同时还有肩关节旋转功能的参与,所以屈伸容易被注意,旋转功能经常会被忽视。
肘关节屈伸的正常角度大概就是135-150°-0°。
很多人(尤其就是女性)还存在肘关节的过伸,大约10-15°。
旋前与旋后大概都就是80-90°。
还有一个生理外翻角,叫做携物角或者提携角,大约15°。
关节的功能障碍:肘关节本身的损伤之后,或者就是周围的骨折,比如肱骨骨折或者就是前臂的骨折,在治疗中都必须有一定程度与时间的固定。
常见的有“三角巾”的悬挂保护,石膏固定,夹板或支具的保护等等,无论就是那种方式,肘关节周围的软组织都会有炎症与制动。
这就会导致肘关节周围的肌肉、韧带、关节囊等等组织发生形态,结构,生物力学等等方面的变化,造成关节粘连与肘关节周围肌肉的萎缩。
肘关节粘连后,主要会表现在肘关节屈伸功能上的受限,但实际如果只就是肘关节伸直受限,对功能的影响不就是很大,就就是胳膊不直会不好瞧。
但就是前臂旋前旋后的旋转如果也同时受限,就会非常严重地影响日常生活。
比如洗脸的时候,前臂就必须能旋后,才能手心向上擦到脸;吃饭的时候端碗也必须手心向上;拿笔写字与拿筷子夹东西,则都必须前臂旋前才能完成!如果就是不能屈曲,当然问题更严重,就算手里拿着吃的,不能弯胳膊也送不到嘴里!每次吃东西都要伸脖子去找,实在就是天大的痛苦与不雅观!针对这些功能障碍,肘关节活动度受限必须进行康复治疗与功能练习,才能提高与恢复功能!肘关节粘连康复治疗的注意事项:肘关节非常容易发生骨化性肌炎,通俗的说就就是肌肉等等软组织里沉积钙盐,长成骨头!这就是非常可怕的并发症,试想,软组织变成骨头,关节还怎么活动!至于肘关节为什么容易发生这个严重的问题,机制还不就是很清楚,但就是事实绝对毋庸置疑,所以绝对不能掉以轻心!不要自己私自加量练习,更不要使用暴力,一次练习角度进步太大!下面简单扼要的介绍一下治疗肘关节活动度障碍的关节松动术。
肘关节的关节松动术:一、分离牵引(作用于肱桡关节)-用于增加肘关节的屈伸角度患者坐位,前臂中立位屈肘90度。
治疗师坐在患侧手臂,上方手放在肘窝,下方手握住前臂远端与手腕。
下方手固定,上方手向外侧推动桡骨,使肱桡关节分离。
二、长轴牵引(作用于肱桡关节)-用于增加肘关节的屈伸角度患者仰卧位,肩关节外展,肘关节在伸肘活动受限处,前臂旋后。
治疗师坐在外展的上肢与躯干之间,内侧手握住肱骨远端,外侧手握住前臂远端桡侧。
内侧手固定,外侧手沿桡骨长轴向远端牵拉。
三、屈肘摆动(作用于肱尺关节)-增加肘关节的屈曲角度患者仰卧位,前臂旋前屈肘。
治疗师坐于患侧,上方手放在肘窝,下方手握住前臂远端。
上方手固定,下方手将前臂稍作长轴牵引后再屈曲肘关节。
四、伸肘摆动(作用于肱尺关节)-增加肘关节的伸直角度患者仰卧位,前臂旋后。
治疗师坐于患侧,上方手放在肘窝,下方手握住前臂远端尺侧。
上方手固定,下方手在伸肘活动受限的终点摆动。
五、前后向滑动(作用于桡尺近端关节)-增加前臂旋前角度患者坐位,前臂旋后伸肘。
治疗师面向病人而坐,双手分别握住桡骨与尺骨近端,拇指在上,四指在下。
一手固定尺骨,一手向背侧推动桡骨。
六、后前向滑动(作用于桡尺近端关节)-增加前臂旋后角度患者仰卧位,前臂中立位稍屈肘。
治疗师面向病人而坐,上方手拇指放在桡骨小头处,四指放在肘窝,下方手握住前臂远端与腕部。
上方手向掌侧推桡骨小头。
七、前臂转动-增加前臂旋转角度患者仰卧位或坐位,前臂中立位屈肘90度。
治疗师坐于患侧,上方手放在肱骨远端,下方手握住前臂远端掌侧。
上方手固定,下方手将前臂旋前或旋后摆动。
要想提高肘关节的活动度,不光要进行关节松动术的治疗,好要对肘关节周围的肌肉进行牵伸,改善关节周围软组织的弹性与延展程度,才能更好更安全的恢复关节活动度,同时提高关节主动活动的灵活性。
具体机制会写在《关节粘连(松解术后)康复练习原则》里,这里先简单提一下。
象关节松动术一样,牵伸关节周围肌肉组织也有专门的操作技术,就就是肌肉牵伸技术肘关节周围肌肉的牵伸技术:一、牵伸伸肘肌群-增加肘关节屈曲的角度与灵活性患者仰卧位,上肢稍外展。
治疗师面向病人,在患侧手臂一侧,一手握住前臂远端的掌侧,另一手托住肘部。
被动屈肘到最大范围,牵拉伸肘肌群。
二、牵伸屈肘肌群-增加肘关节伸直的角度与灵活性患者仰卧位,上肢稍外展。
治疗师面向病人头部立于牵拉一侧,内侧手放在肱骨近端,外侧手握住前臂远端掌侧。
被动伸肘关节到最大范围,牵拉屈肘肌群。
三、牵伸旋前及旋后肌-增加前臂旋后与旋前角度与灵活性患者仰卧位,上肢稍外展,屈肘90度。
治疗者面向病人立在牵拉侧,上方手握住前臂远端掌侧,下方手握住肘关节以固定肱骨。
牵拉旋前或旋后到最大范围,牵拉桡骨围绕尺骨转动,牵伸相应肌群。
自己可以进行的一些练习:一、肘关节的屈曲(弯胳膊):坐位,屈肘,拳心朝向自己,肌肉完全放松,用健侧手握住患侧手腕,用力拉向自己。
或者就是手顶在墙壁或桌边固定,肌肉完全放松,身体逐渐前倾,使拳与肩头的距离接近,加大屈肘的角度。
至疼痛处应停止,待组织适应疼痛消失后再加大角度,一般为10-15分/次,1-2次/日。
可以通过测量手腕至肩头的距离间接测量肘关节屈曲的角度,距离越短即屈曲角度越大。
二、肘关节的伸展(伸直胳膊):坐位,伸肘,拳心向上,将肘部支撑固定于桌面上,小臂及手悬于桌外。
肌肉完全放松,使肘在自重或重物作用下缓慢下垂伸直(必要时可于手腕处加轻小重物为负荷,加大练习力度)。
至疼痛处应停止,待组织适应疼痛消失后再加大角度,一般为10-15分/次,1-2次/日。
可以通过测量手腕至大臂所在水平面的距离间接测量肘关节伸展的角度,距离越短即伸展角度越大,与健侧差距越小。
三、前臂旋前:坐位,屈肘,前臂水平放于桌上,患肢手握体操棒或其它任何硬质小棒一头,健侧手握另体操棒一头,健侧主动作旋前动作通过体操棒使患侧做被动的旋前。
用力要均匀,缓慢,不可使用暴力。
至疼痛处应停止,待组织适应疼痛消失后再加大角度,一般为10-15分/次,1-2次/日。
四、前臂旋后:坐位,屈肘,前臂水平放于桌上,患肢手握体操棒一头,健侧手握另体操棒(其它任何硬质小棒)头,健侧主动作旋后动作,通过体操棒使患侧做被动的旋后。
用力要均匀,缓慢,不可使用暴力。
至疼痛处应停止,待组织适应疼痛消失后再加大角度,一般为10-15分/次,1-2次/日。
以上的这些,基本涵盖了肘关节活动度练习的各方面内容。
既包括了在医院由康复治疗师操作的内容,又包括了自己可以进行的功能练习。
要注意的就是,关节松动术与肌肉的牵伸技术,就是技术性非常强的专业性操作,绝对不要自己随便找别人帮忙来操作,一定要在医院由专业人员来做,否则可能发生很严重的不良后果!自己可以做的练习也要在专业人员指导之后才能开始练习,否则可能增加炎症,打乱治疗师的治疗计划,千万不能轻易尝试!此外,在进行康复治疗的同时,还应注意避免刺激关节局部的动作,避免过多的活动肘关节,才能控制炎症在一个比较低的程度。
还要认识到角度的恢复常会有“反复”的现象,既要克服怕疼的问题,又要克服急躁的心理,要循序渐进。
要明确肘关节的功能,不要只就是急于恢复肘关节伸直的角度。
因为上肢的功能主要就是在肘关节弯曲的位置才能完成,所以在保证伸直角度不退步的前提下,要尽量练习屈肘的角度。
除了康复治疗与练习的时候,在日常生活中也要注意肘关节的日常生活能力的训练。
不要只就是练习的时候才动,平时还就是在一个自我保护的姿势不敢动。
肘关节的功能练习并不只就是上面介绍的这些,还有肌力练习与功能性动作的练习,关节稳定性与灵活性的练习等等很多方面。
同时治疗也不只就是上面说的手法松动术治疗,还要根据组织的情况选择适当的物理治肘关节的功能练习并不只就是上面介绍的这些,还有肌力练习与功能性动作的练习,关节稳定性与灵活性的练习等等很多方面。
同时治疗也不只就是上面说的手法松动术治疗,还要根据组织的情况选择适当的物理治疗来提高疗效。
疗来提高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