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内除法_1.doc

合集下载

《表内除法(一)》教学设计(第1课时)

《表内除法(一)》教学设计(第1课时)

《表内除法(一)》教学设计(第1课时)教学内容:《2021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下册例1、例2(8-9页)。

内容解析:本节包括两个例题,例1认识“平均分”,例2学习“平均分”的方法。

本节内容是学生学习除法的开始。

学生关于除法含义的认识是建立在“平均分”的基础上的,“平均分”的学习对后继学习至关重要。

教师要让学生认识到“平均分”是多种分法中的一种。

除法学习的难点,关键确实是明白得“平均分”。

因此,教师要为学生提供观看、动手实践、语言表达的机会,让学生自己去感受、自己去体验。

使学生在观看操作等活动中,从多个角度去明白得“平均分”的含义。

教材第9页例2是“平均分”的教学方法。

教师要鼓舞学生用适合自己的方法去分橘子,充分表达分法的多样化。

在动手操作过程中,要让学生充分经历“平均分”的过程并形成相应的表象,不但关注“分”的结果,“分”的过程,同时更加关注“分”的方法,从而达到最终的教学目的。

教学目标:1.通过观看、操作活动,引导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感受“平均分”,在分东西的实践活动中建立“平均分”的概念,明白得“平均分”的含义。

2.让学生经历“平均分”的过程,在具体情境与实践活动中明确“平均分”的含义,把握“平均分”物品的几种不同方法。

3.通过学生具体操作平均分,激发学生学习的爱好,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与实践能力。

通过教学向学生渗透朴素的人人平等思想。

教学重点:经历“平均分”的过程,感知“平均分”的概念,把握“平均分”物品的几种不同方法。

教学难点:明确“平均分”的含义,初步形成“平均分”的表象,把握“平均分”的方法。

教具、学具预备:多媒体课件、6个圆片、18根小棒、10个小正方体等。

教学设计:一、情境导入,认识平均分1.师:同学们明白现在是什么季节吗?(春天)春天柳树醒了,桃花红了,在如此的好天气里,光明小学二(1)班的同学预备改日去参观科技馆。

我们一起去看看他们都预备了哪些物品。

(课件出示主题图),你看了这幅图,你想说什么?让学生自由说一说。

表内除法教案6篇

表内除法教案6篇

表内除法教案6篇教案课件需要老师认真准备,因此不能不慎重对待。

学生的反馈可以帮助老师定位课堂的优点和不足,那么有哪些值得参考的教案课件呢?我们为大家整理了“表内除法教案”,相信它会引起您的兴趣,希望对您有所帮助,记得收藏!表内除法教案篇1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表内除法(一)》第10页例3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建立包含分的概念,理解掌握包含分的含义和方法。

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抽象概括能力。

过程与方法:在具体情境与实践活动中,让学生初步形成包含分的表象,经历包含分的过程,探索包含分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感受包含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建立包含分的概念,理解掌握包含分的含义、方法。

教具准备课件、每人准备12个圆片。

教学问题诊断学习包含分之后,学生容易混淆“等分”与“包含分”,教师应注重加强两种分情况的对比,找到隐藏的相同点与不同点,采用多种手段加强含义的理解。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初步感知“包含分”师:春天到了,“春姑娘”迈着轻盈的脚步来到我们身边。

瞧,动物王国要开春季运动会了,小动物们在忙着分东西呢。

出示课件:苹果,桃子师:哇!准备了这么多的东西,他们打算分给谁?怎样分呢?我们一起瞧一瞧。

课件出示:猴子妈妈为自己的孩子分桃子【设计意图:结合春天要开运动会的情景,引出本节课探究的新知,有趣的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的欲望。

】二、动手操作,感受“包含分”的含义(一)分果冻1.提出问题师:猴子妈妈想怎样分这些桃子呢?课件出示问题:8个桃子,每2个分给一只小猴,可以分给( )只小猴呢?学生活动:留有片刻学生独立思考2.动手操作师:你能帮助猴妈妈用手中的小棒分一分吗?并把你的想法一边摆小棒一边说给同桌听。

学生活动:学生独立操作——同桌交流3.全班汇报(1)学生活动:小老师板前汇报,其他同学倾听,全班互动。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表内除法(一)》作业设计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表内除法(一)》作业设计

小学数学单元作业设计一、单元信息二、单元分析本单元内容包括除法的初步认识、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解决问题。

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分为被除数不超过12和被除数不超过36两部分。

解决问题包括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用乘法和除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两部分。

本单元注重对除法概念的学习。

让学生充分经历“平均分”的过程。

注重概念的本质特征。

注重运用已有知识经验。

解决问题遵循由易到难的原则。

三、单元学习与作业目标在情境中体会除法运算的含义。

会读、写除法算式,知道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了解乘、除法之间的关系。

能够比较熟练地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

能根据除法的意义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培养爱学习、爱劳动、爱护大自然的习惯。

培养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的习惯。

四、单元作业设计思路分层设计作业。

每课时均设计“基础性作业”(面向全体,体现课标,题量2-5大题,要求学生必做)和“发展性作业”(体现个性化,探究性、实践性,题量为2-6大题,要求学生有选择的完成)。

具体设计体系如下:五、课时作业平均分基础性作业每盘放6个苹果,18个苹果可以放几盘?竖式:每盘放7个苹果,18个苹果可以放几盘?还剩几个?发展性作业先用竖式计算,再把有有余数的算式圈出来。

64÷8= 8÷4= 57÷8=除法为什么要从高位算起?如果从低位算起会怎样?盘个当下面的竖式成立时,“数”+“学”+“好”=( )。

除法 基础性作业发展性作业46个同学去春游,每辆车可坐8人,一共要用多少辆车?数3学好25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基础性作业发展性作业()里最大能填几?()×8<35 ()×6<34()×9< 70 50>()×720 >()×3 27> 5×()有20个苹果。

(1)平均分给5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分到()个苹果。

(2)如果平均分给6个朋友,每个小朋友分到()个苹果,还剩()个。

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表内除法(一)》教案三篇

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表内除法(一)》教案三篇

【导语】教案是教师为顺利⽽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课程标准,教学⼤纲和教科书要求及学⽣的实际情况,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法等进⾏的具体设计和安排的⼀种实⽤性教学⽂书。

⽆忧考准备了以下内容,供⼤家参考!篇⼀ 教材内容:本单元是在学⽣已经初步了解了乘法的意义、学会乘法⼝诀⼝算表内乘法的基础上进⾏教学的。

紧密联系学⽣的⽣活经验,为学⽣创设解决问题的情景,让学⽣了解知识来源于⽣活,消除学⽣因为第⼀次接触除法⽽产⽣的陌⽣感,从⽽让学⽣积极主动地去学习。

教学是通过学⽣动⼿操作,分⼀分、摆⼀摆等⽅法,形成表像,在此基础上进⾏抽象概括,建⽴等分活动与除法的联系,培养学⽣解决问题和数学思考的能⼒。

1、学习除法的初步认识,⾸先建⽴“平均分”的概念,平均分就是把总数分成同样多的份数或每份同样多。

在总数中分⾛同样多的⼏部份,也就是⼏个减数相同,这样⽤除法计算⽐较简便。

2、在实际操作中理解除法的含义。

通过摆学具我们知道:把⼀个数平均分成⼏份,求每份是多少⽤除法计算,求⼀个数⾥⾯有⼏个另⼀个数也⽤除法计算。

3、通过看⼀幅图,列两个乘法算式和两个除法算式的练习,沟通乘除法之间的联系。

4、知道了除法的含义,记住了2~6的乘法⼝诀,那么⽤2~6的乘法⼝诀求商就⽐较容易了。

求商时,根据乘法和除法的关系,先想除数和⼏相乘得被除数,再想⽤哪⼀句乘法⼝诀。

5、除法应⽤题的数量关系与除法含义是紧密相联的,除法的含义有两种,⼀是把总数平均分成⼏份,求每份是多少;⼆是表⽰⼀个数⾥有⼏个另⼀个数。

因此,除法应⽤题就有两种数量关系。

这两种应⽤题的相同点都是除法含义,⽤除法计算,都已知要分的总数。

不同点是其中的⼀个条件不同,问题不同,列出的算式不同,单位名称也不同。

教学⽬的: 1、让学⽣在具体情境中体会除法运算的含义。

会读、写除法算式,知道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2、使学⽣初步认识乘、除法之间的关系。

能够⽐较熟练地⽤2-6的乘法⼝诀求商。

新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表内除法(一)平均分教案

新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表内除法(一)平均分教案

第二单元《表内除法(一)》1、除法的初步认识平均分第一课时教学内容:教材P7~9页,例1、例2、及相应的“做一做”和练习二的第1~4小题。

教学目标:1、在具体情境与实践活动中,建立“平均分”的概念。

2、让学生充分经历“平均分”的过程,明确“平均分”的含义。

初步形成“平均分”的表象。

3、引导学生感受“平均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掌握平均分的含义,掌握按指定的份数平均分的方法。

教学难点:掌握按指定的份数平均分的方法。

教学准备:各种食物图片若干、课件等。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感受“平均分”1、情境导入,教学例1。

(1)、二(一)班的同学明天要去参观科技园。

他们准备了很多丰富的食物。

老师要把6个糖果分给3个同学,要求把糖果分完,可以怎样分呢?请你动手帮他们分一分。

(2)、学生动手操作分一分。

(3)、汇报情况,教师板书。

分法一:1 1 4 分法二:1 2 3 分法三:2 2 22、观察、对比分的结果,初步认识平均分。

(1)、请学生观察分的结果,你发现了什么?(2)、学生汇报。

(3)、从观察中我们发现有的同学把每一份分得同样多,你们能给这样的分法取个合适的名称吗?(4)、学生自己取名。

3、出示课题(1)、同学们取的名称都很好,在数学上,每份分得同样多的分法就叫作平均分。

(板书课题)像刚才的分法三我们可以说把6个糖果平均分成了3份,每2个是一份。

(2)、同学们再说说上面的分法中哪些是平均分,哪些不是平均分?(3)、刚才不是平均分的同学你们有什么办法使它平均分吗?(4)、学生交流、汇报4、及时练习,进一步理解平均分的含义。

(1)完成教材第8页“做一做”的第1小题。

学生独立判断,交流时说说为什么是平均分或为什么不是平均分?(2)完成教材第8页“做一做”的第2小题。

学生独立完成后交流。

并采用多种形式用自己的话说说图的意思。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分糖果的情境中自主发现平均分。

表内除法(一)教案

表内除法(一)教案
算。把10根小棒平均分成2份,求每份是多少,也可以用除法计算。 二、自主构建(学)、互动互议(议) (1)练习三第5题。 引导学生先圈一圈,再写算式。学生交流自己的思考过程。 (2)练习三第6题。 要求学生认真读题,用自己的话说一说题目的意思,然后再列式。 独立完成,集体交流。 (3)练习三第7题。 引导看图,想一想分的过程,再填空。学生交流自己的思考过程。 (4)练习三第9题。 引导看图,说一说图的意思。学生交流。 (5)练习三第10题。 自己动手分一分,写出算式,同桌之间交流。 三、精讲点拨(讲) 练习三第8题 ①引导学生看懂图意,根据图,每个学生写出乘法算式除法算式。 ②学生交流完成,引导观察:你有什么发现? 这幅图可以写一道乘法和两道除法算式,不过每道算式所表示的意
像这样,把12个竹笋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3个,属于把一些东西平 均分成几份,求一份是多少的问题,我们在数学上用除法来表示。(板 书课题:除法)
二、自主构建(学) (1)学习除号 大家之前学过加法、减法、乘法的符号,那我们一起观察除法的符 号:“÷”,大家看看除号有什么特点? 除号,中间是一个平直的短横,上下各有两个对齐的点。 大家观察的真仔细,那一起试试写一下除号吧! (2)“把12个竹笋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每盘放几个?”这道题应 该怎样列式呢? ①要分的竹笋是几个?是12个,把12写在除号的前面。 ②把12平均分成几份?4份,把4写在除号的后面。 ③每份是几?3,把3写在等号的后面。(板书:12÷4=3) 三、互动互议(议) 回忆刚才的除法算式是怎样列的?让同桌的同学说一说。 12÷4=3这个除法算式表示把12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3。读作:12 除以4等于3。 说一说这个除法算式表示什么?并读一读算式,再互相说一说。 四、精讲点拨(讲) 出示主题图:20个竹笋,每4个放一盘,能放几盘? ①每4个放一盘是什么意思?(每一份是4个) ②用自己的学具动手摆一摆20个竹笋,按每4个放一盘,可以放几 盘? 学生分完后,教师请一个同学到黑板上来分。(学生4个4个一分, 每4个放一盘) ③这实际上就是把一个数量按照每几个分成一份,求能分几份,这 种分法也是用除法来计算。 ④指导算式的写法。(板书:20÷4=5) 算式表示有20个,每4个分一份,分成了5份。 ⑤指导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认识被除数、除数和商。

《表内除法》 讲义

《表内除法》 讲义

《表内除法》讲义一、什么是表内除法在数学的学习中,表内除法是一个非常基础且重要的概念。

简单来说,表内除法就是在乘法口诀表的范围内进行的除法运算。

我们先回顾一下乘法口诀表,从“一一得一”到“九九八十一”。

当我们知道两个数的乘积以及其中一个因数时,通过乘法口诀的逆运算,就能求出另一个因数,这就是除法。

比如,我们知道 2×3 = 6,那么 6÷2 = 3,6÷3 = 2。

像这样,用乘法口诀能很快得出结果的除法运算,就是表内除法。

二、表内除法的意义表内除法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1、平均分把一些物品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用除法计算。

例如,有12 个苹果,要平均分成 3 份,每份有几个?这时候就可以用 12÷3 = 4 来计算,得出每份有 4 个苹果。

2、包含除求一个数里面有几个另一个数,用除法计算。

比如,有20 个气球,每 5 个一组,可以分成几组?这就要用 20÷5 = 4 来计算,说明可以分成 4 组。

三、表内除法的算式表内除法的算式由被除数、除数和商组成。

被除数÷除数=商在算式中,被除数表示要被平均分或包含除的总数,除数表示平均分的份数或者每组的个数,商则是最终的结果。

例如,在 18÷6 = 3 这个算式中,18 是被除数,6 是除数,3 是商。

表示把 18 平均分成 6 份,每份是 3;也可以表示 18 里面有 3 个 6。

四、乘法口诀与表内除法的关系乘法口诀是表内除法的基础。

因为乘法和除法互为逆运算,所以我们可以根据乘法口诀来计算表内除法。

比如,计算 8÷2,我们就想二(四)得八,所以 8÷2 = 4。

而且,每一句乘法口诀都能写出两个除法算式。

例如,根据“三四十二”,可以写出 12÷3 = 4 和 12÷4 = 3 这两个除法算式。

但需要注意的是,当两个因数相同时,只能写出一个除法算式。

青岛版(六三制)二年级上册数学第七单元《表内除法》全单元教学课件

青岛版(六三制)二年级上册数学第七单元《表内除法》全单元教学课件

一共可以做多少种果盘?
我这样想:
只用一种水果: 用两种水果: 用三种水果:
我这样想:
只用一种水果: 香蕉, 苹果, 草莓; 用两种水果:香蕉和苹果,苹果和草莓,香蕉和草莓; 用三种水果:香蕉、苹果和草莓。
我这样想:
你还你能能想发出现什共么同方之法处吗吗??
可想以一列想表,思这考样,分画类“列举√有”什表么示好拼处法?。
采采了了几8种朵花?,每种2朵。 平均每人采了几 采种了叶1子2种?叶子,平均 放在4个信封里。
采了几种花? 求采了几种花,就是求8里面有几个2。
4
8 里面有( 4 )个 2 。
采了几种花?
4
8-2-2-2-2 = 0。 8 里面有( 4 )个 2 。
采了几种花?
4
1种2朵,2种4朵,3种6朵, 4种8朵。
8里面有2个4 8是4的2倍
刘林拾的贝壳数是王晶的几倍? 8是4的几倍? 我发现……
就是求8里面有几个4?
林杰拾的贝壳数是丁明的几倍? 18是6的几倍? 该怎样想呢?
就是求18里面有几个6?
18÷6 = 3
丁明拾的贝壳数是王丁的几倍? 9÷3 = 3 林杰拾的贝壳数是丁明的几倍? 18÷9 = 2 林杰拾的贝壳数是王丁的几倍? 18÷3 = 6
0
3 3)9
9
0
4 4)16
16
0
3. 计算。
2 2)4
4 0
3 4)12
12
0
5 3 )15
15
0
4 5 )20
20
0
4. 15 ÷ 5 3
5.
10 ÷ 2 5 想:二五一十 4﹤5 不够。
6. 住旅馆。

苏教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 表内除法(一) 1.平均分(一):平均分的含义与每几个一份》教案_2

苏教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 表内除法(一) 1.平均分(一):平均分的含义与每几个一份》教案_2

理解平均分(一)教学内容:苏教版二年级上册表内除法42-43页例1、例2、“试一试”“想想做做”。

教学目标:1.使学生经历分物体的活动过程,体会平均分的含义。

学会把一些物体“按每几个一份”分成几份,掌握“按每几个一份”平均分的方法,并能说明过程和结果。

2.使学生通过操作经历观察、比较、抽象、概括等活动过程,体验平均分的过程,形成具体的方法,并逐步发展和形成动手操作水平和分析、比较、抽象、概括等思维水平。

3.使学生积极参与操作和思考活动,提升学习兴趣,逐步形成合作学习、主动概括的态度。

每个学生20根小棒、10个圆片,多媒体课件等。

教学重点:了解平均分的含义及“按每几个一份”平均分的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按每几个一份”平均分的分法和结果。

教学过程:[例1]师:我们都知道,小猴子喜欢吃桃子。

猴爸爸刚刚就采了6个桃子,要分给他的孩子们,想请你们来帮他分一分。

请同学们拿出6个小棒代替桃子,试着分分看,然后跟同桌说一说你是怎样分的?生:学生自己分,请3名学生指名回答。

师:大家一定都有自己的分法。

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小萝卜、小番茄和小蘑菇这三位小朋友是怎样分的。

(出示课件)小萝卜:把6个桃子分成了2份,一份是2个,一份是4个。

小番茄:把6个桃子分成了2份,每份都是3个。

小蘑菇:把6个桃子分成了2份,一份是1个,一份是5个。

像这样每份都是2个或每份都是3个,我们就说:每份分的同样多(手指课件上的“小番茄”的分法)。

这样的方法就叫做平均分。

(板书:平均分)生:齐读三遍(平均分)。

师:每份分的同样多,就是平均分。

(板书)[例2]师:猴爸爸后来又采来了8个桃子,这次它想把这8个桃子平均分,能够怎样分呢?请小朋友们拿出8个小棒来分分看,并且同桌之间说一说你是怎样分的。

生:随机请4名学生板演各自的分法。

师:把8个桃子平均分,我们有3种不同的分法:(出示课件)A.把8个桃平均分成2份,每份4个;B.把8个桃平均分成4份,每份2个;C.把8个桃平均分成8份,每份1个。

冀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 表内除法(一) 教案 第二课时 认识除法(1)

冀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  表内除法(一) 教案 第二课时  认识除法(1)

第二课时认识除法(1)教学内容冀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二年级上册第38页、39页, 初步认识除法算式和除号。

教学提示本课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平均分的含义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材通过分苹果的情境,让学生在动手操作的活动中,经历把平均分的结果抽象为除法算式表示的过程。

初步认识除法算式、除号,会读、写除法算式。

在教学中,教师要给学生充分的机会,让他们自主尝试,大胆探索,亲身体验理解除法的意义。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初步认识除法的意义,认识除号会读、写除法算式,会根据操作和分的结果写出除法算式。

过程与方法:结合具体情境,经历把“平均分”的结果抽象为除法算式表示的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参与数学活动的积极性,初步了解除法在生活中的简单应用。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认识除号,会读除法算式,会根据“平均分”的结果写出除法算式。

教学难点:经历把“平均分”的结果抽象为用除法表示的过程。

教学准备教具准备:课件、图片学具准备:花片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激趣导入1. 师:有9个小朋友跳绳,分成三组,每组几个人?生:每组有3个人。

2. 在□里写上相同的数字。

12 12二、探究新知1. 呈现“分苹果”情境。

师:小朋友们,大家看,明明家里来了客人,他和亮亮正要给客人送水果,可是问题来了,要把这8个苹果平均放到2个盘子里,应该怎么放呢?生:每个盘子里放4个,正好放完。

师:小朋友们说得对,把8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4个,像这样“平均分”的问题,可以用除法来解决。

(板书:8÷2=4)师:8是要分的总数,2是要分成的份数,而4就是每份几个。

其中“÷”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新的运算符号“除号”,读作“除以”,谁能来试着读一读这个除法算式?生:八除以二等于四。

2.呈现“分萝卜”情境。

师:小朋友们真棒,现在你们能再帮小兔子分一分萝卜吗?请看情境图,一共有12个萝卜,平均分给4只小兔子,你知道应该怎么分吗?小组合作,用你手中的花片代替萝卜摆一摆,再讨论一下,看能不能列出算式?(学生观察分萝卜情境,动手摆一摆,再列出算式。

(完整word)《表内除法(一)》单元教材分析

(完整word)《表内除法(一)》单元教材分析

教学目标1.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会除法运算的含义。

会读、写除法算式,知道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2.使学生初步认识乘、除法之间的关系。

能够比较熟练地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

3.使学生初步学会根据除法的意义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结合教学使学生爱学习、爱劳动、爱护大自然,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等良好的学习习惯.教材说明本单元教材划分为除法的初步认识、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两节,包括下面一些内容:除法的初步认识,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解决问题。

教材安排如下:表内除法是学生学习除法的开始,它是今后学习除法的基础。

让学生体会除法运算的意义,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及解决问题,是本单元教学的重点.本单元教学的难点是:除法的含义,用除法运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1.关于“除法的初步认识”的编排。

“除法的初步认识”内容编排,分两个层次:第一,以生活中常见的“每份同样多”的实例和活动情境,让学生建立“平均分”的概念.第二,在建立“平均分”概念的基础上引出除法运算,说明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教材结合具体事例和活动情境,从让学生认识“平均分"开始,通过观察、动手操作、探讨等学习活动,逐步体会除法运算的意义,掌握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这样让学生充分参与“平均分”的实践活动,既为学生认识“除法”积累丰富的感性知识,又促使学生对“除法"产生亲切感.2.关于“用2~6的乘法的口诀求商”的编排。

遵循由易到难的原则,教材对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编排,按被除数从小到大的顺序分成两段。

第一段,被除数不超过12。

第二段,被除数不超过36。

第一段,被除数不超过12,即所用的乘法口诀中积不超过12.先教学被除数小的除法计算,充分利用学生学过连加、连减和乘法的基础和“平均分”物品的实践经验,促使学生自主探索不同的求商的方法。

这样,既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又有利于为进一步学习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打好基础。

《表内除法1》教案

《表内除法1》教案

《表内除法1》教案一、教学内容用2~5的乘法口诀求商,教科书第69~71页。

二、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学习用2~5的口诀求商。

2、经历用2~5的乘法口诀求商的计算过程,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在与同伴共同探讨计算方法的活动中,培养学习数学兴趣。

三、教学重点、难点会用2~5的口诀求商。

四、教具准备挂图、小棒。

五、教学过程活动一同学们,你经常到郊外去玩吗?在郊外你参加过哪些活动?今天天气特别好,你们想到郊外去玩吗?快快闭上眼睛,咱们现在就出发!(出示挂图)师:快来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师:听了这些小朋友说的话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师:同学们真棒!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数学问题,现在我们就一个一个地来解决。

活动内容:学生回忆到郊外所参加过的活动,如放风筝、捕蜻蜓、捉蝴蝶、采野花等。

学生在观察画面的基础上回答:有三个小男孩在捉蝴蝶、三个不女孩在采野花。

小男孩说:我们3人共捉了15只蝴蝶。

小女孩说:匀们3人共采了12种叶子。

其中其中个小女孩说:我采了8朵花,每种2朵……(允许学生说出情境图中的其它信息)学生可能提出的数学问题:男同学平均每人捉了几只蝴蝶?女同学平均每人采了几种叶子?那个穿红裙子的小女孩采了几种花……关注要点:使学生产生兴趣,能够自然地进入到教师所创设的情境中。

学生能否全面了解图中所包含的所有信息。

学生对图中的信息提出有价值的数学问题。

活动二师:男同学平均每人捉了几只蝴蝶?你能和算式表示出来吗?教师板书:15÷3师:15÷3等于几?你想怎么样来计算?先自己想一想,然后再在小组里交流。

如果需要,可以使用学具。

(教师巡回指导,参与到学生的探索活动中,了解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的情况。

)师:哪个小组的同学来说一说你们组想出了哪几种方法?师:同学们刚才想了许多好的办法算出了15÷3的结果。

其实我们都是在想几个3是15?也就是用三五十五的这句乘法口诀来计算。

表内乘法和表内除法(doc)_0

表内乘法和表内除法(doc)_0

---------------------------------------------------------------最新资料推荐------------------------------------------------------表内乘法和表内除法(doc)表内乘法和表内除法一、教法建议【抛砖引玉】本单元主要内容包括 7-9 的乘法口诀和用口诀求商、有余数除法,并结合乘除法计算学习有倍数关系的乘除法应用题. 这些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学过 2-6 的乘法口诀和用 2-6 的乘法口诀求商的基础上进行的,也就是说已经掌握了乘法口诀的来源、口诀的构成规律及用口诀求商的方法,所以在进行本单元教学时,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发挥每个学生的聪明才智,将已掌握的知识和方法迁移到本单元的学习中去. 这其中熟练地掌握 7-9 的乘法口诀和用口诀求商是教学的重点。

而倍的概念的建立,有余数除法的试商是本单元学习的难点。

(一) 7 的乘法口诀和用口诀求商 1. 1. 让学生掌握 7 的乘法口诀的构成规律. 把2 -6 的乘法口诀的构成规律,迁移到7的乘法口诀,可以引导学生自己编出7的乘法口诀。

(1)(1)7的乘法口诀有七句,从一七得七开始,到七七四十九结束。

(2)(2)口诀的第一个数是相同加数的个数,第二个数是相同加数,第三个数是结果。

(3)(3)后一句口诀的结果,都是前一句口诀的结果加上1个7得到的。

如,一七得七二七十四(7+7=14)1 / 20三七二十一(14+7=21)四七二十八(21+7=28)五七三十五(28+7=35)六七四十二(35+7=42)七七四十九(42+7=49)掌握了它的构成规律,不仅可以让学生自己编出7的乘法口诀, 理解了口诀的来源,加深了对口诀的记忆,而且巩固了乘法的意义,并为后面学习8的乘法口诀,9的乘法口诀创造了条件。

这样不仅有利于学生与教学活动,而且可以提高学习教学的能力。

《表内除法》PPT课件

《表内除法》PPT课件
整理和复习
表内除法 二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问题: 1. 每个小组都有一些我们学过的 除法算式卡片,你们能快速地 算出这些算式的得数吗
活动要求: 1. 同桌两人一组,把手中的算式卡片摆一摆, 一人摆卡片,一人负责记录, 2. 全班交流:你是怎么整理的
2. 你能根据这些算式的特点进行 整理吗
二 利用网络,理解沟通
问题: 1 你能很快算出它们的得数吗
2 谁来汇报一下你的计算结果
小结:我们在口算的时候,一定要认真仔细,看清运算符号, 这样才能算得对,
8
56
5
7
5
21
6
60
7
64-8=
45÷9=
30÷6=
3×7=
54+6=
56÷8=
72÷9=
28÷4=
2 你们怎么算得这么快呀
二、回顾整理,构建网络
小结:原来得数是几,我们就得找跟几的口诀有关系的除法算式,
问题: 1 在乐乐整理的这个表格中快速找出得数为7的算式,
2 还有补充的吗
3 谁能说说你是怎么找到这些算式的
4 得数是8的算式有哪些 得数是9的呢
5 你是怎么找的
2. 根据得数找算式,
3 你还能提出其他用乘法或除法解决的问题并解答吗
④ 为什么用除法计算
⑤ 解答正确吗
30÷5=6 盒
12÷4=3 元
三、巩固练习,深化理解
作业:第46页练习十,第2题,
四、课堂作业
三、巩固练习,深化理解
3.
问题: ① 谁来读题
③ 你会解答吗 把 你的想法写下来,
小结:在解答问题的时候,我们一定要认真审题,选择有关的条件 和问题,认真进行分析,这样才能正确解答,

表内除法(一)

表内除法(一)

你有什么发现?
梳理 知识
知识 运用
提升 练习
小结
作业
仔细观察,你发现了哪些规律?
1÷1=1 2÷1=2 3÷1=3 4÷1=4 5÷1=5 6÷1=6
2÷2=1 4÷2=2 6÷2=3 8÷2=4 10÷2=5 12÷2=6
3÷3=1 6÷3=2 9÷3=3 12÷3=4 15÷3=5 18÷3=6
7 × 4 =28
如果: =7 ,那么 =( 18 )
梳理 知识
知识 运用
提升 练习
小结
作业
小结
你有什么收获?
梳理 知识
知识 运用
提升 练习
小结
作业
作业
1.基础作业:教科书第26,27页剩余习题。
2.拓展作业: (1)黑金鱼 3元/条,花金鱼 2元/条,小军现在 共有18元钱,他要怎样买才能正好花完手中的钱 呢?
小结
作业
什么是平均分? 用自己的方式举例说一说。
梳理 知识
知识 运用
提升 练习
小结
作业
复习计算 完成教科书第26页第2题。
一(一)得一
一二得二 一三得三 一四得四
二二得四 二(三)得六 三三得九
二四得八 (三)四十二
四四十六
一五得五 一六得六
二五一十 二六( 十二)
三五十五 三六十八
四五(二十) 五五二十五 四六二十四 五(六)三十 (六)六三十六
梳理 知识
知识 运用
提升 练习
小结
作业
小游戏:老师说口诀,你们说算式
一一得一 一二得二 一三得三 一四得四 一五得五 一六得六
二二得四 二三得六 二四得八 二五一十 二六十二

表内除法分析

表内除法分析

《表内除法(一)》教材分析与重难点突破(第2课时)天津市滨海新区大港实验小学田灵莉一、教材分析本内容是在学生掌握“表内乘法及乘法意义”的基础上进行探究的,它是平均分的另一方法——包含分,是学生感知数量关系,建立除法表象的重要环节。

本节课的重点放在借助情境图的对比,掌握包含分的方法,理解包含分的含义。

而平均分的活动则为突破此重点提供直观支持,并借助图及文字两方面表征,突出平均分的含义,为今后理解除法奠定基础。

具体分析1.分果冻的情景。

此部分是呈现在现实生活中平均分的另外一种情况———包含分(连续的减法)。

在实际教学时,我们可以把这一情景融入故事或生活的片段等等,赋予其现实意义,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体现数学的价值。

2.包含分的操作活动。

此部分注重揭示平均分的方法:两个两个地分。

实际教学中,可以让学生用手中的学具实际操作,建议设计两个层次的操作活动:一是情境图的操作,8个果冻,每2个一份;二是一堆学具,每2个一份,使学生既明确分的方法,又在头脑中搜寻前面学习的“等分”,初步感知新旧知识的冲突,便于更深入地探究除法的含义及数量关系。

3.情景图的对比。

左图是分的方法,右图是分的结果,两幅图的呈现,便于学生的回顾、比较明确此种分法得到的结果:每份也是同样多,突出平均分的含义。

在实际教学中,建议再设计一次更深层次的对比:即等分与包含的对比。

充分明确两种情况的不同点是分的方法不同:“等分”的方法不唯一,可以一个一个地分、两个两个地分……;而包含的分法是唯一的,只能按要求每几个一份来分,看一看总数里面包含几个要分的数。

相同点是最后呈现的结果是一样的:都是每份同样多。

充分体会数量关系的变化,达到更深层次的探究。

4.练习做一做。

借助摆一摆、圈一圈、填一填,既有动手操作的动态表征、又有填写语句的文字表征,充分体会包含分的实际意义所在:把一些物品,按每几个一份,可以分成多少份,也就是总数里面包含几个要分的数,为后续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年级下册表内除法1

二年级下册表内除法1

二年级下册表内除法(二)
1.填口诀,算得数。

2.读口诀,写算式。

3.口算。

4.二(1)班和二(2)班各派7名男同学进行拔河比赛,胜队的奖品是42支铅笔,负队的奖
品是28支铅笔。

(1)获胜队员平均每人可得几支铅笔?
(2)你还能提出其他数学问题并解答吗?
5.一双手套8元,买9双手套,一共要花多少元?
6.妈妈有36元钱,一双袜子4元,可以买几双袜子?
7.手套每双12元,现在换季促销,4双28元。

现在每双多少元?现在比原来每双便宜多少元?
8.面包原来10元一个,现在优惠促销,一次买3个27元。

促销的面包每个多少元?每个比原
来便宜多少元?
9.冰淇淋5元一盒,30元钱一共可以买多少盒?
10.15元买了5瓶同样的饮料,一瓶多少钱?
11.一道除法题,除数是9,小华把被除数的十位数字和个位数字颠倒了,结果除得的商是3,
这道题的正确商是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表内除法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知道第二种分法的含义,并知道这种分法为什么用除法计算,该怎样用除法算式表示.
2.培养学生初步的抽象概括能力,使学生能正确表述分的过程及结果,理解除法含义.学会操作第二种分法分的过程.3.使学生通过参与“分”的过程,受到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初步感悟到“普遍的联系”的观点.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学重点
使学生明确“把一个数量按照每几个分成一份,求能分成多少份.这是第二种分法”,能知道这种方法怎样用算式来表示;而且知道这种分法与第一种分法是紧密联系的.
教学难点
理解第二种分法的含义.初步感悟到两种方法的内在联系.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实物演示,复习上节课所讲的内容,为对比做好准备)
1.问:谁能用简单的语言来说说,我们上节课主要学习了什么知识?
2.实物演示
(1)复习回顾P40、例1
①出示P40、例1(用板条贴在黑板上):把8个正方体,平均分
成4份,每份几个?
②请一个学生到黑板前来,一边分,一边说
下面几个提问可以用投影片(或实物投影)显示.
③问:根据他刚才分的过程,谁能列出一个除法算式?(8÷4=2)
④问:算式中的每个数的名称各是什么?(算式中,8叫被除数,4叫除数,2叫商.)
⑤问:这个算式该怎么读?(读作:8除以4等于2.)
⑥问: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这个算式表示:把8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2.)
(2)复习回顾P40、例2
①出示P40、例2(用板条贴在黑板上):有6个桃,平均分在3个盘里,每盘()个.
②请一个学生道黑板前来,一边分,一边说
下面的步骤同例1的第③~第⑥
3.教师谈话:今天,我们要在上节课的基础上,继续学习分东西的另一种方法.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4.
(1)出示例4,移动例1的板条得到例4
8个正方体,每2个放一堆,能分成几堆?
(2)师问:这道题跟刚才的题目有什么联系,又有什么区别?
(3)请同学们试着按要求分一分.(学生自己边说边摆,实际动
手分一分,教师巡视,观察学生操作过程.)
(4)教师找学生在实物投影上边说边摆分的过程.(有8个小正方体,每2个放一堆,也就是每2个正方体为一份,每次就拿出2个小正方体,没分完,再拿出2个正方体放1堆,直到分完为止.)(5)问:“8个正方体,每2个放一堆,能分成几堆?”
8个正方体,每2个放一堆,能分成4堆.(板书:4)
2.教学例5.
(1)出示例5,移动例2的板条得到例5
有6个桃,每2个放一盘,能放()盘?
(2)师问:这道题跟刚才的题目有什么联系,又有什么区别?
(3)提问:“每2个放一盘,”是什么意思?(每2个放一盘,就是说每份是2个,每盘要放得同样多.)
(4)请同学们试着按要求分一分.(学生自己边说边摆,实际动手分一分,教师巡视,观察学生操作过程.)
在分桃子之前教师让学生回想刚才分正方体的方法,引导学生思考应先怎么分,再怎么分.在独立思考后同桌讨论.然后再动手实际的分一分.
(5)学生汇报分的过程和结果,教师同时演示.(如果时间允许,还可以再让1个学生边说,边操作一下分桃子的全过程.)师生小结:6个桃,每2个放一盘,放了3盘.(板书:3)
(6)问:我们已经知道了,平均分用除法表示,谁能把刚才我们分桃子的过程用一个除法算式表示出来?[生:6÷2=3(盘)]
(7)问: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呢?(先叫几个学生试着说一说)(8)教师说出算式表示的意思,同时板书:有6个,每2个分一份,分成了3份.
3.对比感悟
(1)师问: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第一种分东西的方法,也就是一个一个分的方法.题目的特点是已知要分的总数是多少,要把总数平均分成几份,求一份是多少.这节课我们学习的题目有什么特点,谁能简单说说今天学习的这种分东西的方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