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中西医结合的研究思路与方法

合集下载

丝虫病的中西医结合诊疗方案与思路

丝虫病的中西医结合诊疗方案与思路

丝虫病的中西医结合诊疗方案与思路丝虫病(filariasis)是由丝虫寄生于人体的淋巴系统、皮下组织、体腔等部位,并通过节肢动物传播引起的一种寄生虫病。

目前已知寄生于人体的丝虫有8种,在我国流行的为寄生于淋巴系统的斑氏丝虫和马来丝虫。

临床上早期以淋巴管与淋巴结炎、晚期以淋巴管阻塞及其产生的系列症状为特征。

丝虫病流行面广,危害性大,WHO已通过决议:至2020年全球要消灭淋巴丝虫病。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我国在丝虫病防治领域取得了令世界瞩目的成绩,2007年5月9日经WHO审核认可,中国成为全球第一个宣布消除丝虫病的国家。

本节重点介绍斑氏丝虫病和马来丝虫病。

本病可归于中医学“流火”、“丹毒”、“膏淋”、“水疝”、“大脚风”等范畴。

一、病原学1.成虫斑氏丝虫和马来丝虫的成虫形态基本相似,呈线形,乳白色,表面光滑,雌雄异体,常缠绕在一起。

斑氏雄虫体长28.2~42 mm,宽约0.1 mm,马来雄虫体长稍短,两种雄虫结构相似,主要区别为:斑氏雄虫肛孔两侧有8~10对乳突,马来雄虫仅有4对;斑氏雄虫的肛孔至尾端有1~2对乳突,马来雄虫则无。

两种雌虫形态结构基本相同,其体长和宽度约为雄虫的1倍。

成虫在人体内的寿命一般为4~10年,长者可达40年。

2.微丝蚴系雌虫胎生幼虫,主要出现在外周血液。

微丝蚴长约177~296 μm,宽约5~7 μm,马来微丝蚴较斑氏微丝蚴短细。

两种微丝蚴均有夜间出现于周围血液循环的夜现周期性,斑氏微丝蚴为晚10时至次晨2时,马来微丝蚴为晚8时至次晨4时。

夜现周期性的机理尚未完全清楚,可能与迷走神经系统兴奋、宿主肺动静脉血氧含量张力差变化、微丝蚴的生物节律以及宿主生活睡眠习惯等有关。

微丝蚴在人体内可存活1~3个月,长者可达数年。

3.生活史斑氏和马来丝虫的生活史需要两种不同的宿主,分为两个阶段:一个阶段在蚊虫(中间宿主)体内,另一个阶段在人(终宿主)体内。

(1)在蚊虫体内当蚊虫叮咬丝虫病患者时,血中的微丝蚴吸入蚊胃,经1~7小时脱鞘,穿过胃壁经腹腔进入胸肌,开始发育,经两次蜕皮发育为感染性幼虫——丝状蚴。

中西医结合研究思路方法概述

中西医结合研究思路方法概述

中西医结合研究思路方法概述中西医结合研究是指将中医和西医相结合,以寻求更好的治疗方法和疾病预防策略的研究领域。

该研究领域的发展是源于对中医和西医之间互补性的认识,通过综合两种医学体系的优势,为人类提供更全面、更有效的医疗服务。

在中西医结合研究中,研究思路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下面是关于中西医结合研究思路方法的概述:1.文献回顾与综述研究:首先,进行中医和西医领域的文献回顾,了解两种医学体系的研究进展和成果。

然后,通过综合回顾分析,总结出两种医学体系的优势和不足,进一步明确研究的方向和目标。

2.临床观察研究:在研究中,可通过临床观察收集病例数据,比较中医和西医在治疗效果、安全性等方面的差异。

通过统计分析数据,可以找出中西医结合治疗的优势和不足之处。

3.实验室研究:在实验室中,可以使用细胞培养模型或动物模型,对中医和西医的治疗方法进行实验验证。

通过检测生物标志物、病理组织、遗传表达等,了解中西医治疗的机制和功效。

4.技术创新与转化研究:中西医结合的研究还需要不断推动技术创新与转化。

可以通过新技术手段如基因测序、蛋白质组学等,解析疾病发生的分子机制,为中西医结合的研究提供更多的依据和可能性。

5.评价指标研究:在中西医结合的研究中,还需要建立科学严谨的评价指标体系。

这样可以更准确地评估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为后续的临床应用提供依据。

6.多学科合作研究:中西医结合的研究需要多学科的合作,包括医师、药师、护士、生物学家、统计学家等。

通过不同学科的专业知识和技术,可以更好地推动中西医结合的研究和实践。

总之,中西医结合研究思路方法的概述包括文献回顾与综述、临床观察研究、实验室研究、技术创新与转化、评价指标研究和多学科合作研究。

通过这些方法的应用,可以推动中西医结合的研究不断深入,为人类健康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

中西医结合研究思路与方法幻灯片PPT

中西医结合研究思路与方法幻灯片PPT
中西医结合研究思路与方法幻灯 片PPT
本课件仅供学习使用 学习完毕请自行删除 本课件仅供学习使用 学习完毕请自行删除 本课件仅供学习使用 学习完毕请自行删除
一、中西医结合概念
中西医结合是一门研究中医和 西医在形成和发展过程中的思维方 式、对象内容、观察方法,比较两 者的异同点,吸取两者之长,融会 贯通,创建医学理论新体系,服务 于人类健康和疾病治疗的整体医学。
三、中医西结合的时代背景和特点 传统医学和现代医学结合已成为当代医
学发展的一种趋势,是未来医学发展的需要。 在我国中西医并存的历史条件下,中西医结 合医学是二者优势互补的必然产物,出现了 “三个医学”并存,为促进我国医学的发展, 对人类健康事业作出贡献提供了历史机遇。 中医、西医和中西医结合医学由于产生的时 代不同,在思维方式、医学模式、研究内容 和研究方法等均有各自的特点与相对不足。 中西医结合医学就是在中西医二者的比较中, 吸取二者之长,创建的一门新医学,形成自 身的医学体系。
二、中西医结合医学发展模式
生物——自然——社会——心理——个体 天人合一的自然观
身心统一的整体观
辩证施治的治疗观
意义:
1、生物的进化和演变,首先受自然环境的 影响,适者生存。代谢类型决定物种的生存和 进化。因此研究健康与疾病,要体现天人合一 的自然观。
2、人类属于生物属性。由于参加社会的群 体交往,产生心理活动,具有社会属性。对健 康与疾病的认识必然是身心统一的整体观。
3、取二者之长,就是要吸收中医的整体观、 辩证观的学术思想和西医的理论与近代科学研究 方法。
4、综合研究中西医的学术思想和特点,对健 康和疾病提出新理论。
5、中西医结合的目的在于发展现代医学,更 好地为人类健康和防治疾病服务,并体现整体医 学(或称系统医学)发展的方向。

中西医结合思路与方法心得

中西医结合思路与方法心得

中西医结合思路与方法心得
中西医结合是一种重要的医学思路和方法,旨在将中式传统医学和西式现代医学相结合,以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和促进医学发展。

以下是我对中西医结合思路和方法的心得体会:
1. 整合理论和实践。

中式传统医学和西式现代医学都有其独特的理论和实践体系,将它们互补,将中式传统医学的理论和西式现代医学的实验和数据分析相结合,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现代医学的知识和方法。

2. 推崇整体观念。

中西医结合强调人体的整体观念,认为疾病不仅仅是某个器官或组织的功能异常,而是一个整体系统的变化。

因此,在治疗疾病时,不仅要关注病因,还要考虑到疾病的整个治疗过程中各个环节的影响。

3. 加强临床验证。

中西医结合需要更加重视临床验证,特别是在新药开发和临床治疗方面。

西式现代医学的实验研究方法可以更好地揭示疾病的本质和机制,而中式传统医学的理论依据和经验可以更好地指导临床实践。

4. 提高医疗水平。

中西医结合可以提高医疗水平,特别是在面对复杂疾病和紧急情况时。

中式传统医学的临床经验和针灸、中药等方法可以在西式现代医学的实验研究基础上,为临床治疗提供更加有效的手段和方法。

5. 发展创新药物。

中西医结合可以推动创新药物的研发,特别是在针对复杂疾病的新药开发方面。

通过将中式传统医学的临床经验和
西式现代医学的实验研究相结合,可以更好地发现新的药物靶点,开发新的治疗手段。

中西医结合需要综合考虑中式传统医学和西式现代医学的优点和不足,将它们互补,以形成一个更加完整和科学的医学体系。

中西医结合医学自主创新研究思路方法概述重点

中西医结合医学自主创新研究思路方法概述重点

中西医结合医学自主创新研究思路方法概述重点中西医结合医学自主创新研究一直是医学领域探索的热点之一。

中西医结合医学是指将中医与西医的理论、诊断、治疗方法相结合,实现优势互补,共同提高治疗效果。

在这个领域中,如何进行自主创新研究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从研究思路和方法两个方面对中西医结合医学自主创新进行概述,并重点关注其中的要点。

研究思路在中西医结合医学研究中,确定清晰的研究思路是非常必要的。

首先,研究者应该对中西医结合医学领域进行充分的了解和研究,包括历史、现状、热点问题等。

其次,要结合自身的专业背景和兴趣点,确定研究的主题和研究的方向。

例如,可以选择中药与西药相互作用的研究,或是中医诊疗体系在现代医学中的应用等。

最后,要明确研究的目的和意义,为自主创新研究提供明确的导向。

研究方法在进行中西医结合医学自主创新研究时,选择合适的研究方法至关重要。

可以采用文献综述、实验研究、临床实验等方法,根据研究的具体内容和问题来灵活选择。

此外,还可以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多学科交叉研究,吸收不同学科的优势,提高研究的深度和广度。

另外,还要重视实验设计的质量和科学性,在实验过程中注意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重点关注在中西医结合医学自主创新研究中,需要特别关注以下几个重点问题。

首先是中西医结合的理论体系和方法,要深入研究中西医结合的理论基础和临床应用,为自主创新提供坚实的理论基础。

其次是研究的创新性和前瞻性,要在现有研究的基础上进行创新探索,提出新的研究思路和方法。

最后是临床实践和应用,要重视研究成果在临床中的实际应用,将研究成果转化为临床实践,为中西医结合医学的发展贡献力量。

总结中西医结合医学自主创新研究是一项充满挑战和机遇的工作。

通过明确的研究思路和方法,结合重点关注的问题,可以在中西医结合医学领域取得更多突破和进展。

希望本文所述内容能对中西医结合医学的研究工作有所帮助,引领中西医结合医学的发展方向,推动其在临床实践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中西医结合医学自主创新研究思路方法概述

中西医结合医学自主创新研究思路方法概述

02
03
药物经济学
评估中西医结合治疗的经济效益和社 会效益,为药物推广和应用提供依据。
05
中西医结合医学自主创 新研究的挑战与前景
面临的挑战
理论体系差异
中西医理论体系存在本质差异,如何 将两者有机融合,形成统一的理论框
架是首要挑战。
临床实践的复杂性
中西医结合治疗涉及药物、手法等多 种治疗方式,如何在临床实践中实现
最佳的协同效果是一大挑战。
缺乏科学评价体系
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效果评估缺乏统一、 科学的标准,这制约了中西医结合医
学的发展。
未来的发展前景
政策支持
01
随着国家对中西医结合医学的重视和支持力度加大,未来将有
更多资源投入到相关研究中。
临床需求
02
随着人们对健康需求的提高,中西医结合治疗在临床上的应用
将更加广泛。
临床实践
结合临床实践,探索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 性,优化治疗方案。
循证医学
通过循证医学的方法,系统评价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效 果,为临床实践提供科学依据。
以药物为突破口的研究思路
药物研发
针对特定疾病,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中西医结合新药, 推动药物创新。
01
药物作用机制
研究药物在人体内的代谢、药效和作用 机制,深入了解药物对人体的影响。
01
患者需求
关注患者的具体需求和问题,从 患者的角度出发,研究如何提高 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02
03
个体化治疗
患者参与
根据患者的个体差异,制定个性 化的治疗方案,以满足不同患者 的需求。
鼓励患者参与研究,提供患者视 角和建议,促进医患合作和共同 决策。

中西医结合思路与方法

中西医结合思路与方法

中西医结合思路与方法首先,中西医结合需要建立在对病情的全面了解之上。

中医注重整体观察和辨证,通过望、闻、问、切等方法来综合分析疾病的症状和表现。

西医则更注重对病因和病理的研究,通过实验和检查手段来确定疾病的诊断。

因此,中西医结合首先需要全面了解患者的病情,包括病史、症状、体征和实验室检查结果等。

第二,中西医结合需要确定治疗的目标和策略。

根据患者的病情和个体差异,制定治疗的目标,并选择适合的治疗策略。

中西医结合可以根据病情的轻重缓急,选择中医或西医的方法进行治疗。

对于一些急性、重症或需要手术的疾病,西医的治疗方法可能更为有效;而对于一些慢性病、亚健康状态或需要调整生活方式的病情,中医的方法可能更适合。

第三,中西医结合注重病因和病机的分析。

中医认为疾病的发生是由于人体内的阴阳失衡或气血运行不畅所致,而西医则更注重外界因素和机体内部的病理变化。

中西医结合需要综合考虑病因、病理和病机,确定治疗的重点和方向。

例如,对于一些慢性病患者,中医的方法可以通过调节体内阴阳的平衡、调和气血的运行来改善机体的整体功能;而西医的方法可以通过药物或手术来去除病理变化的因素。

最后,中西医结合需要根据患者的反应和病情的变化来动态调整治疗方法。

治疗的过程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患者的病情和反应会随着治疗的进行而变化。

中西医结合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根据患者的反应和病情的变化来调整治疗方法。

如果治疗效果良好,可以继续巩固和调理;如果治疗效果不佳,需要重新评估病情并调整治疗方案。

总之,中西医结合思路和方法在治疗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综合运用中医和西医的优势,可以更全面、准确地了解患者的病情,并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

中西医结合思路和方法的应用,可以提高治疗的效果,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中西医结合研究思路与方法》教学体会

《中西医结合研究思路与方法》教学体会
胡 玲, 周福生 , 汝俊 , 彬 , 王 文 刘晓秋 , 陈蔚 文
( 州 中 医 药 大 学 脾 胃研 究 所 , 东 广 州 5 0医教 育
中图分类号 :R20 —4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 号:10 —342 0 )70 0 —2 0 55 0 (0 70 —160 同, 中西医结合的概念对 他们来说, 也才刚刚真正接触 。因此 , 有必要对学生进行中、 医学基础理论与临床 差异比较 的学习, 西 使他们能够充分认识两种医学的不同点和优势所在; 认识到中 医药 学与现代医 学结合 已成为 当代 医学发展 的一 种趋 势及世 界“ 中医热”为中西 医结合发展提供的历史机遇 ;在我 国中西 医并存的历史条件下, 中西 医结合是二者优势互补的必然产物, 中西 医结合事业在我 国已走过 了 5 0年的历程, 医药历 是 史进程 中耀眼的路标, 在我 国医药科学 的发展 中有着举足轻重 的地位和作用。 2 0 年起, 从 01 本所承担 了我校七年制 中医专业 ( 中西医结合方 向)《 中西医结合研究 思路 与方法》课程 的教学 任务 。 圆满完成教学任务并开好头, 为 本所精心组织教师, 从教 材的编写、教学内容的确 定、教学方法与手段 的使用等方面部
做 了周密的准备和安排 ; 由教学经验丰 富的专家教授进行专题
讲座, 年轻 、学历高、副教授 以上 ( 包括 中医学 、西 医学及生物 学) 的学术骨干主要讲授 , 经过 19 -2 0 9 8 0 3级 6个班级教学实
是未来医学发展的需要 。与此同时, 作为 中西医结合发展的继
承者, 还要让他 们充分地认识 到, 中医药理论指 导和 保持中 在 医药特色不变 的情 况下, 运用现代科学 ( 包括现 代医学) 知识去
系统介绍中西医结合研究的基本方法从20世纪50年代西学中班开设以来广大的中西医结合工作者运用当时的科学研究方法包括现代医学的方法进行了大量中医药实验的研究从不同角度和层面摸索出了适用于中医药基础与临床研究的各种实验方法如微循环血液流变学免疫学受体学病理学包括超微病理组织培养膜学核技术影像学以及分子生物学等并采用这些方法进行相关的研究且取得了累累硕果

中西医结合防治骨质疏松症的研究思路与方法

中西医结合防治骨质疏松症的研究思路与方法

中西医结合防治骨质疏松症的研究思路与方法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中老年人的健康问题越来越多,其中最常见的疾病就是骨质疏松症。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由于钙、磷、维生素D、脂肪酸等营养缺乏引起的骨骼疾患,通常发生在中老年人身上。

若不及时有效地治疗,会对患者的健康带来不可逆转的伤害。

因此,针对骨质疏松症的研究是一项重要的医学科研课题。

针对骨质疏松症的治疗,一般采用中西医两种防治方法结合。

中医针对骨质疏松症的防治,主要是从补阴润燥、增补营养、活血化瘀等方面入手,可采用阴阳调和法进行调理,以此来疏通血脉,促进营养的供应。

常用的药物有人参、当归、熟地、桑叶、牛膝等,并可配合一定的体育锻炼,以促进对身体的代谢,从而缓解骨质疏松症的症状。

西医治疗骨质疏松症也有独到之处。

通常,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开药缓解症状,如抗骨质疏松药物,比如钙剂、维生素D剂等。

在服用药物的同时,医生还会建议患者积极参加各种中低强度的体育锻炼,比如慢跑、游泳、散步等,以加强患者的骨骼组织的支撑力,从而缓解症状。

针对骨质疏松症的治疗,以上两种治疗方法应有机结合,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当中医治疗中,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精准地用药,避免临床副作用,这就需要中医有足够的临床经验。

而在西医治疗方面,需要时刻观察患者的身体变化,以确保药物的正确调整;同时,西医也要指导患者正确的体育锻炼方法,以起到加强骨骼组织支撑力的作用。

从根源上,针对骨质疏松症的研究,除了充分研究西医有效治疗药物和中医有效治疗方式之外,还要从营养与运动方面入手,即通过调整营养结构,丰富和补充钙离子、维生素D等营养物质,及积极参加中低强度体育锻炼,努力避免摔伤和跌倒等危害,以改善骨质结构的磨损和强化骨骼的支撑力,积极预防骨质疏松症的发生。

总之,针对骨质疏松症的研究思路与方法包括中西医结合防治,从中药减轻症状,西药抑制骨损伤,调整人体营养状况,积极参加适当的体育锻炼等方面。

只有综合施行这些治疗,才能让患者牢牢根治此病,并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

浅谈中西医结合思路与方法

浅谈中西医结合思路与方法

浅谈中西医结合思路与方法中西医结合是指在临床实践中,将中医和西医的理论和技术相结合,从而达到更好的临床效果。

这种结合的思路和方法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探讨。

第一,双向学习。

中西医的理论和技术各有千秋,通过互相学习,可以使双方的医疗水平得到提升。

中医注重整体观念和辨证施治,西医则强调病因病机和病理学,通过双向学习,可以使医生在诊断和治疗上更全面、更准确。

第二,中西医结合的临床应用。

在实际临床工作中,医生可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中医或西医的方法进行治疗。

例如,在治疗一些慢性病的时候,中医的辨证施治可以更好地调理身体的气血和脏腑,而西医的药物治疗可以起到控制病情的作用。

在治疗急性病例的时候,则可以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结合中药和西药进行治疗。

第三,中西医结合的医疗模式。

中西医结合不仅限于诊断和治疗,还包括预防和康复。

在预防方面,可以结合中医的养生和西医的健康教育,给予患者全面、个体化的预防指导;在康复方面,可以结合中医的推拿和西医的康复理论,提供更全面、更细致的康复服务。

第四,中西医结合的科研和教育。

中西医结合的发展还需要有相关的科研和教育工作的支持。

科研方面,可以开展中西医结合的基础和临床研究,探索新的治疗方法和药物。

教育方面,可以开设中西医结合的课程,培养更多的中西医结合的人才。

总之,中西医结合的思路和方法具有多样性和灵活性,在实际的临床工作中可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选择和应用,从而达到更好的临床效果。

中西医结合还需要有科研和教育的支持,才能够不断推进和发展。

中西医结合的发展对于提高我国的医疗水平和服务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中西医结合临床研究的思路

中西医结合临床研究的思路

中西医结合临床研究的思路摘要:长期以来,临床研究主要集中在一般病例的临床观察和医学结论上。

随着科技方法的快速发展,临床医学在哲学和研究方法上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临床流行病学、循证医学等科学方法的形成和广泛应用,极大地促进了临床医学的发展,提高了结合中国医学和欧洲医学进行临床研究的质量和水平。

关键词:中西结合;临床研究;创新思路1.中西医结合临床研究的基本思路中西医结合是两种医学的相互渗透。

一般来说,辨证论治是中医的特色。

它体现了中医恒动的整体理念,重视人体的内在抗病能力,强调对具体情况的具体分析。

西医注重辨病,重视局部器官和功能的变化,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和手段。

它在诊断和治疗方面也有许多优点。

因此,中医辨证与西医辨病相结合是中西医结合临床研究的基本思路。

1.1辨病与辨证相结合在西医诊断的前提下,中医辨证论治是中西医结合临床诊疗的常用方法。

通过对大量病例的观察,确定了多种疾病的中医治疗效果,为今后的工作奠定了基础。

在总结辨证论治规律时,要总结各种疾病的常见证型,向西医辨病与中医辨证相结合的方向发展。

疾病的辨证分型方案应体现疾病的辨证论治规律。

对辨证分型的不同看法,主要取决于具体的辨证分型方案是否真正体现了辨证论治的规律。

另一点是辨证论治。

辨证分型的目的是指导治疗,所以一般是根据证型确定方剂或主方。

这种做法并不违背辨证论治的原则。

自古以来,除了治疗特定疾病的经验证的处方外,每个处方都针对特定的证型而制定。

这样,每个证型都有相应的方剂,每个方剂也有适用的证型,从而达到理论、方法、方药的高度统一。

早在《伤寒论》中,就根据方剂的适应症类型对病症进行了分类。

每个证型都有自己相应的方剂,甚至以方剂作为证型的名称。

这就是所谓的“方证对应”。

除了中医辨证外,西医诊断中也存在分类或分期问题。

在大多数情况下,中医和西医有不同的分型基础。

例如,西医通常以病理组织学变化、局部功能变化或病原微生物的不同属性为主要分型依据,而中医通常依赖于整体反应性或功能变化。

临床医学的中西医结合思路与方法

临床医学的中西医结合思路与方法

临床医学的中西医结合思路与方法近年来,中西医结合已成为临床医学领域的一个热门话题。

中西医结合是指将中医和西医的理论、诊断和治疗方法相结合,以提高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效果。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临床医学的中西医结合思路与方法。

1. 中医传统理论与西医现代科学相结合中医传统理论是几千年积累的宝贵经验,包括阴阳学说、五行学说、经络学说等。

西医现代科学是基于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等理论,并借助现代仪器与技术的发展得出的结论。

临床医学中的中西医结合可以将中医的辨证施治思路与西医的病因诊断相结合,综合运用中西医的方法,对疾病进行全面诊疗。

2. 中西医结合的诊断方法中医强调望闻问切的四诊法,即通过观察病人外貌、听取病史、闻气味、询问病情以及脉诊、舌诊等方法来诊断疾病。

而西医则借助各种先进的医疗设备和实验室检查手段,如X光、CT、MRI等,对疾病进行定量分析和诊断。

中西医结合可以将两种方法相结合,通过综合分析,提高准确性和可靠性。

3. 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法中医的治疗方法包括中药治疗、针灸、推拿按摩等,强调以整体调理为主,增强机体自愈能力。

西医则注重药物治疗、手术和物理疗法等,以直接干预疾病为主。

中西医结合可以选择根据疾病情况综合运用中西医的治疗手段,以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4. 中西医结合的病症范畴中西医结合广泛应用于多种疾病的治疗中。

例如,在慢性病的治疗中,中医的调养方法可以帮助患者调整体质,提高免疫力,西医的药物治疗可以控制疾病的进展。

在肿瘤治疗中,中西医结合可以综合运用中药治疗和化疗、放疗等方法,以提高治愈率和生存质量。

在疼痛管理中,可以结合中医的针灸和推拿按摩疗法以及西医的药物治疗,提供全面的疼痛缓解。

5. 中西医结合的意义和前景中西医结合在临床医学中的应用意义重大。

通过综合运用中西医的思路和方法,可以促进医学科学的发展,提高疾病的治疗效果。

中西医结合在国内外得到了广泛的推广和应用,为广大患者提供了更全面、个性化的医学服务。

中西医结合研究思路方法概述重点

中西医结合研究思路方法概述重点

中西医结合研究思路方法概述重点
中西医结合研究(Integrative Medicine)旨在将中医和西医的理论、方法和技术相结合,以提供更加综合和全面的医疗服务。

这种研究方法不
仅可以充分利用中医的优势,如个体化治疗、调节整体平衡等,还可以借
鉴西医的先进技术和治疗方法,提高诊断和治疗的准确性和效果。

以下是
中西医结合研究的思路和方法的概述:
1.思路:
2.方法:
(1)文献研究法:
通过查阅中西医文献,收集相关的研究资料,进行综述、回顾和横断
面分析等研究方法,以总结中西医结合研究的进展和现状。

(2)临床观察法:
进行中西医结合的临床观察,收集和分析患者的病史资料、体格检查
结果、实验室检验指标等数据,探索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效果和机制。

(3)实验研究法:
通过实验室动物研究等方法,探索中西医结合治疗的生物学基础和机制,包括分子水平和生理机能等方面。

(4)疗效比较法:
通过与传统的中医或西医疗法进行对比研究,评估中西医结合疗法的
临床疗效,包括疗效率、复发率和生存率等指标。

(5)随机对照试验法:
进行中西医结合疗法的随机对照试验,将患者随机分为中西医结合组和传统疗法组,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以验证中西医结合疗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3.重点研究领域:
(1)慢性疾病管理:
(2)肿瘤治疗:
(3)心理健康:
(4)老年病:
在中西医结合研究中,还需注意数据的合理收集和分析,提高研究设计的科学性和可靠性,以确保研究结果的可信度。

此外,也需要建立中西医结合研究的跨学科合作平台,吸引更多的研究人员投入到这一领域,共同推动中西医结合研究的发展。

中西医结合医院的营销思路研究与探讨

中西医结合医院的营销思路研究与探讨

中西医结合医院的营销思路研究与探讨一、医院推广思路1、医院因本身市场环境及医院特点,决定它必须绕出莆田人操作医院的传统怪圈,明显区隔、XX民营医院的运作模式,对医院进行新型的定位(目标患者群定位、市场定位、品牌定位、营销手段定位),要有差异化的市场突围之路。

注:把共产党的红色宣传与民营医院的专科经营融合在一起,探索新的营销传播模式。

2、知晓、认同、关联、归属是所有产品及服务必须经历的四个步骤。

四个步骤密不可分,互相融合的。

医院正处在知名度广泛扩大的阶段;接着,要改变人的就医惯性,使他们选择医院就医从理性转变为感性。

3、媒体不发达。

主攻媒体为电视台。

对于医院这一个特殊个体,必须借助该电视台开设“电视新闻杂志”,打造人自己的新闻节目。

节目新闻报道主要围绕科室报道、活动宣传、活动专访、专家报道、技术设备报道、服务环境报道、与社会名流及普通百姓座谈。

目前,医院专播医院广告专题片,显得不够到位。

人们对医院的了解很有限,同时不吸引,耐心看的人不多。

制作电视新闻杂志,紧扣新闻要点、亮点,进行传播。

同时,在主要时段进行轮流播放。

具体操作方案另定。

4、策略可以激活市场,战略可以保持市场平稳发展。

医院因市场特点,必须走公关营销、活动策划为主的路子。

在活动策划上,注重人参与的数量,积聚人气。

医院要不断推陈出新,把活动人员营销作为长远、经常操作的事项。

5、调动“消费领袖”参与和关注XX发展。

每个行业都有特定的消费领袖,对人们的消费起着引导作用。

医院应通过相关的公关策划,加强在这一些人群上大做文章。

6、医院营销业务的大力拓展。

重点放在工厂体检上,泉州万祥集团投资的泉州万祥医院的成功操作是个例子。

其他这里不一一介绍。

7、重视户外广告的投放及地毯式广告传播方式的采用。

比如地毯式广告传播方式,既似三株口服液,又具有本身的特性。

要有创新性。

二、名医会诊月的思考1、疑难杂症名医会诊,区别于往常的普查及会诊。

不管什么活动,本身没有问题,关键是现在有些活动被用烂和乱操作,失去了活动本身的价值和意义。

深入探讨中西医结合思路与技巧

深入探讨中西医结合思路与技巧

深入探讨中西医结合思路与技巧引言中西医结合是一种综合运用中医和西医的疗法来治疗疾病的方法。

这种融合了中西医最佳特点的综合医学方法,已经在临床实践中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本文将探讨中西医结合的思路和技巧,以帮助医生更好地应用这一治疗方法。

思路综合观念中西医结合的思路首先要强调的是对患者的整体观念。

中医注重人体的整体系统,以及与整个环境的关系,而西医则更注重病因、病理和病变。

将二者结合起来,可以更全面地分析问题,找到最佳的治疗方案。

阶段性治疗中西医结合的治疗也可以分阶段进行。

在初期可以使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来评估病情和制定初步治疗方案。

随着病情的变化,治疗方案也需要不断调整和更新。

保持与患者的密切沟通,并根据患者的反馈来进行阶段性治疗。

技巧临床经验的结合中西医结合需要医生具备丰富的临床经验。

只有在实践中积累了足够的经验,医生才能更好地判断何时使用中医疗法,何时使用西医疗法,以及如何结合使用。

建议医生多参与临床实践和学术交流,增加自己的知识储备。

研究不断更新由于中西医结合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医生应保持研究的态度,并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

通过参加培训班、学术研讨会和阅读最新的研究成果,医生可以了解最新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技巧,并加以应用。

政策和法规的遵守中西医结合需要在法律法规的框架下进行。

医生应该了解与中西医结合相关的政策和法规,并始终合规开展工作。

遵守法律法规可以保证医生与患者的合法权益,并维护中西医结合的良好形象。

结论中西医结合是一个充满潜力的治疗方法,它结合了中医和西医的优点,为患者提供了更全面的医疗护理。

通过正确的思路和运用合适的技巧,医生可以更好地应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实现更好的临床效果。

然而,医生在实践中应遵守法律法规,同时加强自身的学习和专业经验积累,以不断提升自己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水平。

浅谈中西医结合思路与方法

浅谈中西医结合思路与方法

浅谈中西医结合思路与方法西医学和中医学是目前世界上应用最为普遍的两大医学理论体系,它们指导着我们进行日常的医学实践,这两大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有着不同的哲学基础,有其各自的优点和局限性,把两者有机的结合起来,发展中西医结合临床医学则兼收并蓄了中医学与西医学的长处,能够优势互补,提高临床疗效。

中西医结合医学是指综合运用中西医的医药理论和方法,在中西医药学相互交叉、相互渗透中产生的新理论与新方法,通过研究人体结构与功能,人体与环境的要求,探索并解决人类健康、疾病与生命问题的科学。

任何一种医学的发展都是为了更好的服务于临床,提高临床诊治疾病的水平与疗效。

因此临床是中西医结合研究的主要领域,现就中西医结合临床研究的思路与方法进行浅述,以抛砖引玉,更合理的认识和发展中西医结合医学。

中西医结合的方式和途径有以下几个主要方面:结合疾病的诊治包括在诊断上的病证结合,在治疗时的综合协调,在理论上的相互为用。

病证结合就是运用西医诊断方法确定病名,同时进行中医辨证,作出分型和分期。

这样就从两种不同的医学角度审视疾病,既重视病因和局部病理改变,又通盘考虑疾病过程中的整体反应及动态变化,并以此指导治疗。

综合协调是指在治疗的不同环节按中西医各自的理论优选各自的疗法,不是简单的中药加西药,而是有机配合、互相补充,这样往往能获得更高的疗效。

理论上相互为用是根据不同需要,或侧重以中医理论指导治疗,或侧重以西医理论指导治疗,或按中西医结合后形成的新理论指导治疗。

结合中西医诊断方法的研究主要是用西医学和现代科学方法研究中医四诊,或创造新的诊法。

开展最多的是经络诊法和脉诊、舌诊。

经络诊法是把中医学关于经络检查所见和西医诊断联系起来,通过相关性研究,创立耳穴诊病法和经络检查法。

通过各种脉象仪、舌象仪,把医生诊脉时的指下感觉用图像、曲线、数字等客观指标表示出来,把各种舌诊所见舌苔、舌质的变化通过病理形态学、细胞学、生物化学、血液流变学及光学等方法客观地反映出来;另外对脉象及舌象进行中医相关对照和从病理生理学、生物化学、微生物学、免疫学、血液动力学等多方面进行原因和机理探讨。

中西医结合临床研究基本思路及方法思考

中西医结合临床研究基本思路及方法思考

内容摘要:【关键词】中西医结合临床研究思路方法1 我国的中西医结合简史【关键词】中西医结合临床研究思路方法1 我国的中西医结合简史自西医渐进,清代医家倡导中西医汇通至今,我国“中西医结合”走过了百余年的历程。

特别是在20世纪中叶(50~60年代)兴起和开创的中西医结合研究,不仅架起了中西医相互学习、相互沟通的桥梁,促进了中西医学术交流、渗透和结合,而且加速了中医药现代实验研究,促进了中医药的现代化发展和走向世界。

通过不同时期医家的努力,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1958年全国开办“西学中班”[1]。

1980年国务院批准“中医、西医、中西医长期并存,共同发展”的决策[1],1992年,国家标准《学科分类与代码》将“中西医结合医学”列为一个独立学科。

40多年的实践表明,中国在世界上首创的中西医结合医学,不仅成为我国医药科学和卫生事业的一大优势,而且是中国在20世纪对人类医学发展的一大创举和贡献,人类医学特别是各国各民族传统医学发展带来了深刻启迪和深远影响。

“结合医学”(或称“综合医学”“第三医学”)已为人们普遍接受,成为20世纪人类医学的新概念。

2 中西医结合医学概念中西医结合医学是指综合运用中西医药理论和方法,使中西医药学相互交叉、相互渗透中产生的新理论与新方法,通过研究人体结构与功能,人体与环境的要求,探索并解决人类健康、疾病与生命问题的科学。

3 中西医临床结合的重要价值临床是中西医结合研究的主要领域,其研究应该遵循中西医结合研究的一般原则,同时其研究成果应能增强临床诊疗理论与方法的科学性,并要达到提高临床疗效的应用效果。

中西医结合临床医学兼容共扬了中医学与西医学的长处,客观上成为传统中医学与现代科学体系的连接点,为两大医学体系的沟通、渗透起到了重要作用。

目前我国中西医结合医院,西医医院中西医结合科,中医医院基本上都是按照这个模式发展。

中医学与西医学两大体系相互结合,互补应用,提高了临床诊疗水平,已成为不争的事实。

中医药科研思路跟方法

中医药科研思路跟方法

中医药科研思路跟方法一、思路:1.遵守传统中医药理论:中医药科研应始终坚持中医药学的基本理论体系,如阴阳学说、五行学说、脏腑理论等,并注重其在疾病防治中的应用。

2.结合现代医学知识:中医药科研应借鉴和结合现代医学的科学方法和理论,比如分子生物学、药理学、生物活性分子筛选等技术和理论,以提高中医药科研的可信度和可重复性。

3.立足实践:中医药科研要注重与临床实践结合,通过系统观察和病例分析等方式,收集大量的实际医疗数据,并进行科学研究和分析。

4.探索中西医融合:中医药科研要密切结合中西医融合的需求,将中医药学与现代医学相互融合,形成独特的中西医一体化的科学研究方法。

二、方法:1.文献研究:对相关中医文献进行系统性的整理、研究和归纳,如经典著作、古籍文献等,以了解传统中医药的理论和实践。

2.临床观察:通过系统观察和整理大量的临床数据和病例资料,运用统计学的方法进行分析,并提取有效信息,发现疾病的规律和中医治疗的特点。

3.实验研究: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如分子生物学、药理学、系统生物学等,对中药材及中药复方中的活性成分进行分离、提取和鉴定,并探索其作用机制和药效物质基础。

4.临床试验:进行随机对照试验(RCT)等临床研究,评估中医药治疗的安全性、有效性和可行性等,为中医药的临床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5.经验总结:通过对中医药的临床实践进行总结和归纳,形成临床经验,并运用科学的思维和方法进行验证和论证。

6.形成规范和指南:根据科研成果,制订中医药的研究、实验和临床操作规范,提高中医药科研的可操作性和规范性。

总之,中医药科研需要传承和发扬中医药学的优秀传统和理论,同时结合现代化的科学思维和方法,将中医药研究从经验性向科学性转化。

这样才能为中医药的发展和创新提供科学的依据,并促进中医药在世界范围内的传播和应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试论中西医结合的研究思路与方法目前学界展开了”关于是否取缔中医药学”的争鸣,部分学者认为:中医药学”无科学理论、实验证据、临床疗效不确切……总之中医药学非科学”为由,可以被取缔。

中医学--祖国传统医学是中华文化的精髓,在中国五千年文明史中和中华民族繁衍生息过程中居功至伟。

中医学是中西医结合医学的根本和基础。

1 西医结合的概念及发展历史、取得成绩简述1.1中西医结合这个概念自50年代中期提出,至今已近半个世纪,中西医结合就是用现代科学的知识、技术、方法来整理研究中医的理、法、方、药,取两种不同体系学术的优点与精华,将两种医学融汇或整合,形成一个更完善的医疗体系,提高临床疗效。

它与中医药现代化这个概念有所不同,前者更强调现代医学与传统医学的融合,两种医学互为补充,取长补短;而中医药现代化这个概念涉及的范围则更广泛,包括与数学、物理、化学等非医学学科的结合。

其定义可概括为:中西医结合是一门研究中医和西医在形成和发展过程中的思维方式、对象内容、观察方法,比较二者的异同点,吸取二者之长,融汇贯通,创建医学理论新体系,服务于人类健康和疾病防治的整体医学,简称为中西医结合(医学)。

用”研究、比较、吸取、创建、服务”10个字可以概括中西医结合的性质、内容、方法和目的。

中西医结合治疗观念,主要是吸收中医和西医治疗中的特点和优势,把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融汇贯通,各取所长,从而达到提高临床疗效的目的,可以取得优于单一西医和中医的更好效果[1]。

中西医结合治疗观念中的基本思路主要包括:辨病和辨证治疗相结合;祛邪和扶正治疗相结合;局部和整体治疗相结合;近期治愈和长远调摄相结合。

1.2中西医结合的研究经过50余年的发展,无论在中西医结合基础理论方面,还是在中西医结合临床诊疗方面,均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中西医结合领域内所取得的重大科研成果,如血瘀证和活血化瘀的研究、中西医结合治疗急腹症、骨折、针刺麻醉与针刺镇痛研究等,均获得了国家科技进步奖,为我国医学的发展与创新做出了巨大贡献。

2 西医结合事业发展的困惑2.1中医药学究竟是不是一个伟大宝库。

2.1.1根本不承认中国医药学是一个伟大宝库,认为中药有一定的治病作用,中医没有理论,更谈不上什么理论体系,所谓的中医理论是一种形而上学的”玄学”,没有科学根据,中医治不好病。

2.1.2认为中医是经验医学,能治好一些普通病,但道理讲不清楚,科学性难说,只要西医吸取它一些经验就行了。

2.1.3中医药确能治病,能治好病就是科学。

2.1.4确认中国医药学是一个伟大的宝库,它有完整的理论体系,应当加以继承、发掘、整理、提高,使它与自然科学直接结合起来,向现代化发展。

2.2中、西医学是认识与思维方式截然不同的两种医学体系。

2.3国家对中西医结合研究的政策导向是直接关系着本学科生存、发展。

2.4 如何更好的继承、创新、发展是当代中西医结合研究必须解决的关键问题。

2.5中西医结合研究如何在当前竞争激烈的医疗市场中生存、发展、壮大是检验课题是否成功的试金石。

3 解决上述问题的方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条例》:中西医结合是继承和发展中医药事业的重要途径。

《中共中央国务院關于卫生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明确提出:”中西医要加强团结、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共同提高,促进中西医结合。

”中西医结合是中医药工作的重要内容,是中医与西医相互交叉渗透、互相促进、互相融合的必然结果,已成为中国医疗卫生工作的特色和优势之一。

实践证明,党的中西医结合政策,为中医药事业的发展起到了导向和推动作用,中西医结合工作已成为继承发展中医药事业,实现中医药现代化的重要途径。

以此作为中西医结合研究的指导方针,在实践过程中加强贯彻、落实、执行[2]。

3.1确认中国医药学是一个伟大的宝库,它有完整的理论体系,有丰富的治病经验,是一门有很高科学水平的学科,应当加以继承、发掘、整理、提高,使它与自然科学直接结合起来,向现代化发展。

总之,关于中、西医两个学派的地位及中医要不要继承,中医自身的发展与中西医结合的关系等等问题,都要取决于中医的科学性。

中医究竟是科学,还是不科学,事实会做出答案。

3.2中、西医学是认识与思维方式截然不同的两种医学体系,他们各有自己的优势与不足。

3.2.1中医学优势在于具有现代”三论”先进科学思想的整体恒动观,三因制宜的辩证论治临床思维与防治方法更符合现在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中药方剂安全低毒和中医治疗相对的简便廉验更易为现代人接受,中医的摄生防病更符合现代人的养生保健模式;缺点不足在于中医学科的现代科学基础薄弱,理论概念抽象,缺乏当代医学界可以接受的评价方法和技术标准,受经验主导,临床疗效可重复性低,方法传统古朴难接受现代科技的成果,它的现实要求是”中医现代化”。

3.2.2西医学优势在于立论以实验结果为主要依据,理论严谨,概念明确,诊断规范,疗效确切,可重复性强,体系开放,与现代自然科学同步发展,其科学形式和思维方法易为现代人接受;缺点不足在于偏重局部研究,过分依赖定量检测,整体认识复杂的生命现象不足,从总体上还是偏重生物医学,尚未真正完成医学模式的现在转变,医源性、药源性疾病日益增多,医疗费用及医疗保险费用越来越昂贵,它的现实要求是寻求”替代医学”。

通过比较研究,我们不难发现中、西医学的不足正好是对方的优势所在,彼此完全可以优势互补,取彼之长,克己之短。

而且中、西医学具有研究对象和应用目的与效果的同一性,两者都是以人体为研究对象,都必须回答关于人体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和愈病康复的所有医学问题,其最终效果都是必须实现保健和治愈疾病的目的。

中、西医学无论其医学思想、方法、手段如何不同,但两者都可以在临床实践中得到统一,这是中西医结合的可能性。

在我国现有的中、西医并存发展的历史环境中,中、西医学工作者相互借鉴,不断完善理论方法体系和临床实践体系,多学科渗透和新技术应用,共同促进医学模式的现代转变,使中西医结合成为医学科学发展的必然。

3.3中西医结合的基本原则坚持”一分为二”的指导思想原则;坚持中医学基本特点的衷中原则;继承发扬的创新性原则;强调医药实践检验的实践性原则;促进中西医结合理论体系形成的理论性原则;多学科研究的协同性原则;求同存异逐步结合的渐进性原则;与医药行业规范管理相适应的规范性原则;人才建设与学科建设同步规划的战略性原则。

3.4中西医结合临床研究的基本思路中西医结合是中西医两种医学的取长补短,互相渗透。

一般说来,辨证论治是中医学的特点,它体现了中医的整体恒动观,重视人体内在的抗病能力,强调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西医以辨病为主,重视局部的器质和功能变化,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和手段,在诊断和治疗方面也有许多特长。

因此,将中医的辨证与西医的辨病相结合,是中西医结合临床研究的基本思路[3]。

3.4.1辨病与辨证相结合在西医诊断的前提下进行中医辨证论治,是目前中西医结合临床诊疗经常采用的方法。

通过这种方式观察的大量病例,确定了许多种病的中医治疗效果,为以后的工作奠定了基础。

在总结辨证论治的规律时,必然要归纳出各种病的常见证型,这样就发展成为西医的辨病与中医的辨证分型相结合。

一个病的辨证分型方案应是该病辨证论治规律的反映,对辨证分型的不同看法,主要还是在于辨证分型的具体方案是否真正反映了辨证论治的规律。

另外一点是辨证分型中的治疗问题。

辨证分型的目的是为了指导治疗,故一般都是按证型固定方药或主方。

这种作法并不违反辨证论治的原则。

自古以来,除治疗专病的验方外,每个方剂都是为一定的证型而设立的。

这样每个证型有其相应的方剂,每个方剂也有其适应的证型,从而达到理、法、方、药的高度统一。

除了中医有辨证分型之外,西医的诊断中也有分型或分期的问题。

在大多数情况下,中医和西医的分型依据是不同的,例如西医常以病理组织学变化,局部的功能变化或致病微生物的不同属性作为分型的主要依据,而中医则常依据整体的反应性或功能变化。

多年来,对这两种分型进行了不少的对比研究,发现其间有一定的关系。

但由于其着眼点和依据不同,不可能完全对应,所以在中西医结合的临床研究中,中医和西医的分型常只能相互补充,而不能彼此取代[4]。

将西医的辨病与中医辨证论治相结合,本身就体现了同病异治的原则。

在这种结合过程中,将不同的疾病进行横的联系,发现部分病例尽管疾病的诊断不同,却有共同的证候,可用相同的治法和方药进行治疗,这又体现了异病同治的原则。

中西医结合临床研究既可以从某一种疾病出发,寻求有效的治疗方法,也可以有计划地从某一证出发,对于若干种不同疾病的患者中共同具有该证候者,应用相同的方法进行治疗,探讨辨证论治的规律。

后者不仅能为中西医结合的理论研究提供重要的资料,同样也是提高临床疗效的一种有效途径。

3.4.2宏观辨证与微观辨证相结合所谓微观辨证,即是临床上收集辨证素材的过程中引进现代科学,特别是现代医学的先进技术,发挥它们长于在较深入的层次上,微观地认识机体的结构、代谢和功能的特点,更完整、更准确、更本质地阐明证的物质基础,简言之,是试用微观指标认识和辨别证。

在完全正常的健康人和西医所说的患者之间,存在着一片很大的空白,这一人群虽有这样那样的症状,但按西医看是”无病可认”,够不上任何疾病的诊断标准,往往给予”神经官能症”或”××系统功能紊乱”的诊断。

但在中医看来,却是”有证可辨”,也”有药可治”。

以上是指虚证而言,实证则不一定是疾病与健康之间的空白,而是机体的种种反应状态,西医对这种反应状态不曾予以理会,中医则同样”有证可辨,有药可治”。

微观辨证将揭示许多已知结构的未知功能,这样通过宏观辨证就能发现人体隐潜性变化。

可以说是”宏观辨证通过微观指标可以发现隐潜病变,从而弥补了辨病的不足”。

中医有过解剖,但并不长于解剖,故对人体的观察是以外象推证,以方药测证。

宏观辨证不足之处,在于人体内在病变不一定都会在外表显露出来,也就是尚未”形见于外”出现典型的证。

”证”的症状有时全部显露,有时会部分表现而不易辨识,有时还潜伏着,要到一定阶段才表现出来。

例如支气管哮喘,从明、清以来的治疗理论一般都是”发时治肺,未发治肾”,说明传统中医通过方药测证,已预见到补肾将对哮喘可起到预防发作的作用。

西方医学长于识”病”,东方医学长于”辨证”,两种截然不同的医学体系在治病的认识和实践上确是各有所长,我国广泛地从宏观上采取辨病与辨证的结合,随着中西医结合临床研究的深入,以及引进现代医学的先进技术对中医”证”本质的研究,越来越感到病与证的结合必须从深入的”微观”层次上,才能找到结合点。

在具体的临床与实验研究中,并不应以微观辨证取代宏观辨证,而是弥补宏观辨证用肉眼来观察事物方法之不足,因此也是为发展宏观辨证,提高宏观辨证的水平,将微观辨证和宏观辨证有机地结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