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九年级阶段测试语文试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2020学年九年级阶段测试
语文试卷
(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
考生注意:本卷共有27题。请将所有答案写在答题卷上,写在试卷上不计分。
一、文言文阅读(共40分)
(一)默写(16分,第5题4分)
1.僵卧孤村不自哀,。《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2.道狭草木长,。《归园田居》
3. ,匹马戍梁州。《诉衷情》
4.酿泉为酒,。《醉翁亭记》
5.李商隐《无题》中,运用谐音、比喻写对爱情的至死不渝态度的诗句是:
,。
(二)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完成6—9题(12分)
(甲)天净沙·秋思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乙) 潍县署中寄舍弟墨第一书
读书以过目成诵为能,最是不济事。
眼中了了,心下匆匆,方寸无多,往来应接不暇,如看场中美色,一眼即过,与我何与也?千古过目成诵,孰有如孔子者乎?读《易》至韦编三绝,不知翻阅过几千百遍来,微言精义,愈探愈出,愈研愈入,愈往而不知其所穷。虽生知安行之圣,不废困勉下学之功也。东坡读书不用两遍,然其在翰林读《阿房宫赋》至四鼓,老吏苦之,坡洒然不倦。岂以一过即记,遂了其事乎!惟虞世南、张睢阳、张方平,平生书不再读,迄无佳文。
且过辄成诵,又有无所不诵之陋。即如《史记》百三十篇中,以《项羽本纪》为最,而《项羽本纪》中,又以巨鹿之战、鸿门之宴、垓下之会为最。反覆诵观,可欣可泣,在此数段耳。若一部《史记》,篇篇都读,字字都记,岂非没分晓的钝汉!更有小说家言,各种传奇恶曲,及打油诗词,亦复寓目不忘,如破烂厨柜,臭油坏酱悉贮其中,其龌龊亦耐不得。
6.甲文的作者是(朝代)的马致远,乙文的作者是清朝的。(2分)
7.(1)甲文中,“夕阳西下”点明特定的时间,与首句中的“”字相呼应;
(2)甲文中“断肠人”的“断”字与乙文第二段中“”字意思相同。(4分)
8.(1)甲文是一首散曲,借身居“天涯”的“断肠人”抒发了;
(2)乙文是一篇议论文,身居“潍县”的作者,在家信中通过批驳“读书以过目成诵为能”
来。(4分)
9.下列对甲乙两文理解错误的一项是()(2分)
A.甲文中“枯藤”两句写旅途中的见闻,“古道”句为游子境况描述。
B.甲文“小桥流水人家”描写了温馨的秋天景致。
C.乙文中“老吏苦之”与“坡洒然不倦”对比,证明读书贵在乐学。
D.乙文以“坡洒然不倦”为例,阐述深入研读给心灵带来的收获和满足。
(三)阅读下文,完成第10—13题(12分)
飞将军
李广以卫尉为将军,出雁门击匈奴。匈奴兵多,破败广军,生①得广。单于②素闻广贤,令曰:“得李广必生致之。”胡骑得广,广时伤病,置广两马间,络而盛卧广。行十余里,广佯死,睨③其旁有一胡儿骑善马,广暂④腾而上胡儿马,因推堕胡儿,取其弓,鞭马南驰数十里,复得其余军,因引而入塞⑤。匈奴捕者骑数百追之,广行取胡儿弓,射杀追骑,以故得脱。
【注释】①生:活着。②单于:匈奴君王的称号。③睨:斜眼看。
④暂:很快地,突然地。⑤塞:边境上的关口。
10.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4分)
⑴单于素.闻广贤素:⑵得李广必生致.之致:
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注意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3分)
鞭马南驰数十里,复得其余
..军。
。
12.李广被俘后最终又得以脱险,主要得益于他所采取的三大措施:(1)、
(2)抢到好马、(3)。(用自己的话加以概括)(2分)
13.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3分)
A.选文运用正面描写和侧面衬托相结合的方法表现人物形象。
B.选文运用了一系列生动形象的动词,使人物形象跃然纸上。
C.选文歌颂了李广的机智勇敢,同时反衬了匈奴的软弱无能。
D.选文从一个侧面表现了单于对人才的珍惜和重视。
二、现代文阅读(共38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第14—18题(19分)
眼光与见识
①“三顾茅庐”,这个渴求人才的故事早已尽人皆知,它所潜藏的人生智慧与处世哲理也值得深味。比如,刘备为什么要三次邀请诸葛亮出山?诸葛亮在“隆中对”中又何以能对天下形势作出那样环环相扣的精当分析,并提出极富远见的应对战略?
②显而易见,前者体现的是眼光,后者说明的是见识。细细想来,蜀国的崛起与发展,不就正是由这眼光和见识的完美结合而促成的么?正因为刘备有识才的眼光,才会放下身段,无比虔诚地恳请诸葛亮出山。也正由于诸葛亮有高卓的见识,才确立了三分天下的战略构想。
③眼光和见识虽然难以物化,不可量化,无法显化,却是卓越之人的基本素质与必备条件。中国历史上不乏这样的杰出人才。比如,北魏孝文帝拓跋宏的眼光与见识也许最值得一说。他推崇儒佛文化,规定鲜卑人和北方其他少数民族一律学汉语、学汉礼、改汉姓、穿汉服装、与汉族通婚杂居,鼓励学习农耕……这一系列“革俗汉化”措施不仅使北魏在经济、文化、社会、政治、军事等方面大大发展,而且有力地推动了中华民族的大融合,为后世唐代宋朝的空前发展打下了扎实的基础。从全人类文明发展史来看,正因为孝文帝的举措,才使中国古代文明得以保留和传承,并没有像世界上其他三大古国的文明一样从地球上或消失,或中断。唐太宗所体现的不仅是眼光,还有胸襟。他能倾听政敌魏徵谔谔之语,与属下谦和平等对话讨论……从而开创了“君纳忠谏,臣进直言”的治国懿范。
④历史表明,无论是实现个人成功,还是成就一番大业,眼光与见识都断不可少。一个人但凡有了眼光,就会富有宏阔深远的视域,入木三分的穿透力,直入底蕴的明彻性。无论察人察事皆能见微知著,抓住内质;而当一个人有了见识后,则会在为人处世中每每高屋建瓴,深谋远虑,成竹在胸,极具创新思维和战略考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