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合集下载

如何在小学科学课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如何在小学科学课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浅谈如何在小学科学课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摘要:小学《科学课程标准》强调:科学教学要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教师要更新教育理念,改进教学方法,探索科学教学改革的新路径、新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

关键词:小学科学创新意识小学《科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重视科学课程的学习,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尝试应用于科学探究活动,逐步学会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保持和发展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形成大胆想象、尊重证据、敢于创新的科学态度。

”当今社会,科技发展快,知识更新快,科学教师应该具有发展的眼光,既要继承传统,更要推陈出新。

在科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如何培养小学生的创新意识呢?一、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创新意识实践告诉我们,科学的发现始于疑问,而发现问题正是创新的开始。

因此,在科学的教学中,教师应巧妙地创设创新情境,启发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从而培养创新意识。

如在教学教科版六上《我们身边的物质》一课中,当我拿起一张“无字”白纸放在酒精灯上晃动,不一会,白纸便慢慢地显出字来,提问:“有什么问题吗?”学生提出:“为什么白纸会显出字来?”“这张白纸是普通的纸吗?”学生提出了这些问题,也就会产生了要去解决这些疑问的欲望,而这种探索欲望就会使学生发挥其创造意识和能力,去解决这些问题。

二、亲历发现过程,培养创新意识小学《科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

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

”学习科学的正确方法是让学生进行再创造,也就是由学生把要学的知识,自己去发现或创造出来,教师的任务是引导和帮助学生进行再创造的工作。

如在教学教科版三上《水和食用油的比较》这一课时,教师提供材料:一杯水、一杯食用油和筷子,让学生自己设计出鉴别水和食用油的实验方案,学生人人动手、动脑,课堂气氛十分活跃。

大家研究讨论的结果,认为先看、再闻、最后尝味道,才是最好的程序。

学生通过利用自己的感官(眼睛、鼻子、舌头、手)来观察,知道了水是没有颜色、没有气味、没有味道、透明的液体。

小学科学实验教学中激发学生创新能力

小学科学实验教学中激发学生创新能力

小学科学实验教学中激发学生创新能力在小学科学实验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提高学生科学素养和培养他们的创造力的重要任务。

本文将从小学科学实验的重要性、如何设计具有创造性的实验任务、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培养观察与思考能力、加强实践操作能力、鼓励学生尝试不同方法、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提供自主发现的机会、开展科学探究活动、鼓励学生展示和分享成果、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总结等十二个方面展开回答,以期为读者提供一些建议和启示。

一、小学科学实验的重要性小学科学实验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有效途径之一。

通过实验,学生可以亲自动手,实践中体验科学知识,培养其观察力、思考能力和动手能力,使抽象的科学概念变得具体可感。

二、设计具有创造性的实验任务为了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在设计实验任务时可以考虑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或者需要学生设计实验步骤的任务,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想法并解决问题。

三、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在实验过程中,教师应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并帮助他们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

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

四、培养观察与思考能力观察是科学实验中重要的环节,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学生可以进一步理解科学知识。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细致入微的观察,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思考能力。

五、加强实践操作能力实验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可以让学生亲自参与实验的各个环节,提高他们的操作技能和实验设计能力。

六、鼓励学生尝试不同方法在实验过程中,学生可以尝试不同方法,进行多次实验,以验证或改进实验结果。

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实验思维和创造性。

七、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科学实验可以是小组合作完成的,通过合作,学生可以互相交流,分享观点和经验,共同解决问题。

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八、提供自主发现的机会教师在科学实验中可以给学生提供一定的自主发现的空间,鼓励他们发现问题,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

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发现能力和创新思维。

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途径分析

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途径分析

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途径分析小学科学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重要环节,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培养他们在科学领域中发展的潜力。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途径。

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

学生通过实践和探索来获取科学知识,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可以通过提出问题、设计实验、进行观察和分析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科学实践中。

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并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和分享,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思维。

开展富有创造性的实践活动。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多样化的实践活动,如观察、实验、制作模型等,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在实践活动中,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并进行实践验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

提供多样的学习资源和学习环境。

学习资源和学习环境对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有着重要的影响。

教师可以通过提供多样化的学习材料、实验器材和科学工具等,为学生创新提供更为丰富的资源。

学生的学习环境也应该是积极鼓励创新的,例如可以设置创新角落、设立学生小组等,促进学生相互交流和合作,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潜力。

第四,设计开放性、情境化的问题。

教师在设计问题时,可以考虑设置开放性且情境化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解决问题。

开放性问题可以激发学生的思维,并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情境化问题可以使学生将科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促进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第五,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团队合作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非常重要。

学生通过与同伴的交流和合作,不仅增强了学习的积极性,还培养了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思维。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让学生共同解决问题、实验和进行创新探究,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创新能力。

教师要以身作则,成为学生的榜样和指导者。

教师本身要具备创新意识和科学素养,注重自身继续学习和探索的能力。

教师还要鼓励学生尝试新的想法和方法,支持学生的创新实践,激发学生的创新潜力。

小学科学教学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策略研究

小学科学教学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策略研究

小学科学教学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策略研究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非常重要的任务。

科学的本质是探究未知和解决问题的过程,需要学生具备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可以采取以下策略:1. 激发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是培养创新能力的第一步。

教师可以通过生动有趣的实验和示范,引发学生对科学知识的好奇心,并提供让学生参与的机会,如课堂小组讨论、实验操作等。

2. 培养观察和思考能力观察和思考是创新的基础。

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周围的现象,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并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

教师还可以进行科学实验,在实验过程中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得出结论,培养他们的科学思维能力。

3. 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需要鼓励他们提出问题并寻找解决办法。

教师可以通过提出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并提出自己的疑问。

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鼓励他们互相交流意见和思考,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4. 促进合作学习合作学习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学生之间的讨论和合作可以促进思维的碰撞和创新的产生。

教师可以组织小组活动,让学生共同参与实验和项目,通过合作解决问题。

5. 鼓励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学生的自主探究是培养创新能力的关键。

教师可以提供一些开放性的实验和项目,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想法进行探究,鼓励他们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将解决过程和结果进行总结。

6. 提供资源和支持为了培养创新能力,教师需要为学生提供必要的资源和支持。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利用图书馆、网络等资源进行科学研究,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反馈,帮助学生克服困难和找出解决办法。

通过以上策略,可以有效地培养小学生的创新能力。

创新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需要学生具备观察、思考、问题解决、合作等多方面的能力。

在科学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引导学生通过探究和实践,培养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提供必要的资源和支持,帮助他们克服困难和挑战,达到创新能力的目标。

小学科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小学科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研究 、创新的道路。 四 、发挥教师主导作 用 。营造创新 氛围 《 小 学科学 课程标 准 》强调 了教师 是科学 学 习活 动的 组织者 、引领 者和亲 密伙伴 。 学生是学 习的主人 ,而不是 消极 的听众 ,学生 是主动 的求知 者 ,而 不是灌输 知识 的容 器 。教 师在 教学 中要充分 发挥学 生的主 体作 用 ,调 动学生 的积极 性和 主动性 ,引导学 生积 极思考 、主 动探索 、 自觉 实践 ,努力营造创新 的教学氛 围。 1 . 积极 思考。创新的基 础是理解 ,在科 学教学 中最大 的弊 病是 “ 学生不 知道 自己在做 什 么,知其 然不知 其所 以 然 ”。因此 ,课 堂教 学 中, 当学 生思考 时 ,教师 不要 急于
口教 学 漫议 口
小学鹳学激学中培养学生的创 意识
河北 省滦县滦州镇余庄小学 高树海
“ 知识 经济 ,创 新意识 ,对于 我们二 十一世 纪的发 展 至 关重 要 ” 。 培 养 学生 的创 新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意识 ,是 每 个教 育工 作 者 肩负的重任,而课堂是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的主阵地 。因 此 ,在小 学科 学教学应 积极 开展探 究科学 创 新 教学 ,重视培 养学 生的创新 意识 。具体应 从 以下几点 着


能地多发现 自然( 科学) 事物的各种现象和各种属性。通过 充分 的实践 和探 索 ,使 学生获得 丰富 的 、初级的 、创新 的 感性体验 ,为进一步研究和深入认识打下坚实的基础。例 如 :苏教版 《 科 学 》三 年级 下 “ 各种 各样 的叶子 ”一课 。 探 究完 各种叶子 的不 同后 ,学 生根据 提 出的分类方 法进行 分 类 。如根 据 :颜色 、味道 、大小 、叶脉 的不 同 ,等等 。 通 过分 类 ,学 生很快 归纳 出各种 各样 的叶 子的共 同点 与不

小学科学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论文

小学科学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论文

小学科学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摘要:小学科学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科学课具有探究性的特点,创新意识在科学学习中尤为重要。

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要通过各种途径和方法培养学生的探究性学习能力和创新意识,并通过实践活动来巩固和发展这些创新的想法,只有这样才能完成科学课的教学目标。

主要分析了在新的教学条件下如何在科学教学中培养小学生的创新能力。

关键词:小学科学教学;创新意识;创新能力新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其特点为:人才是发展的关键,教育是发展的基础,具有创新意识的人才是知识经济时代最需要的人才。

因此,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其创新能力,是时代发展的需要。

当前,素质教育取得了快速发展,教学手段和方法也有了改变,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成为教育的重要工作,教师要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鼓励其创新,并提高其实践能力。

一、小学科学教学面临的问题随着课程改革的推进,科学教学取得了一些进展,但也面临着诸多问题,比如,科学教学需要实验室、各种仪器器材、教学用书、光盘等,当前,这些资源的配置还达不到科学教学的要求,课堂上学生的思维与活动失衡。

因此,教师要经过严格的实验和长时间的经验积累,才能把握好教学的度,达到教学目标的要求。

在实际科学教学中,只有解决了课程教学中的各种问题和麻烦,才能达到好的教学效果,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供好的基础和氛围。

二、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对策1.培养小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是时代的要求,也是现代教育的特征,小学科学教学尤其应注重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创造性思维是将已有的经验知识进行重组,再提出一种新的方案、创见,因此,培养小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就要求学生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和良好的知识结构,使他们从小就有创新的意识,这就要求教师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创造动机。

在实际科学教学中,小学生面对一些实验器材会很兴奋,手会不停地动,这时教师不应对其加以谴责,而要积极进行点拨和诱导,使其正确地完成实验。

浅谈如何在科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浅谈如何在科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浅谈如何在科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通过科学课程的学习,知道与周围常见事物有关的浅显的科学知识,并能运用于日常生活。

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尝试应用于科学探究活动,逐步学会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保持和发展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形成大胆想象、尊重证据、敢于创新的科学态度和爱科学、爱家乡、热爱生命,积极参与资源与环境的保护,关心科技的新发展。

”所谓“科学”是指反映自然等客观规律的知识体系,是前人经过无数次的实验、探索研究才形成的。

科学的发展、社会的进步,需要的就是人的创造性。

小学科学正担负着它的启蒙任务,通过启蒙教育,使学生初步认识周围自然界中常见的事物和联系,启迪学生的智慧,发展他们的创新能力,为进一步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打好基础,以适应日新月异的科学进步的需要,适应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这也是中华民族要繁荣昌盛,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需要。

因此,提高小学生的科技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有着及其重要的意义。

下面,我通过四年级上册科学书中的《热空气和冷空气》一课,谈谈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一、课前精心准备,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前提科学知识包罗万象,天文地理、物理化学、动物生物等知识无所不有,这就决定了科学课的课前准备不能照搬其他学科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就必须做好一切准备工作。

1、深入研究教材,准确把握教材的教学目标九年义务教育新的课程标准,改变了传统的认识,即把科学课的性质,由原来的“知识性”学科改变为“教育性”学科,科学课的任务由原来单纯的“传授知识”改为“不仅要传授知识,而且要培养学生的能力。

”因此,“教师必须认真备课,教学设计教学过程,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热空气和冷空气》这一课主要是指导学生认识空气的性质,这将为认识风的成因打下基础。

根据课程标准,我确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1)使学生知道热空气比冷空气轻,会上升。

谈在科学课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谈在科学课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谈在科学课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在小学科学教学应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我们学校在校长直接指导下,积极开展探究科学创新教学,具体从以下几点着手。

1.重视科学启蒙美国著名学者乔治·奥威尔指出,科学不只是发生在实验室中的事,不只是一种知识体系,更重要的是,它是人们观察世纪的一种方式。

如果小学科学教育只重视知识传授,而忽视科学思想、科学精神、科学态度及科学方法的培养,那将会使受教育者在处理问题方面缺乏科学的精神和科学的态度,很难有创新的意识。

因此,我们应十分重视学生的科学启蒙教育,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充分利用课堂教学引入最新科学信息,激发学生对现代科技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科技意识,鼓励他们关注科学的发展和进步。

在教学中除书本科学知识外,根据不同年级的学生,教师要结合科学知识教学及时向他们讲解各门类科技发展最新动态。

2.保护好奇意识“好奇”是创新意识的潜能,是创新意识的萌芽。

瓦特由水开时壶盖掀动而成功地发明了蒸汽机;阿基米德洗澡时因身体感到水的浮力而发现了著名的阿基米德原理,这些发明创造均与他们具有强烈的好奇意识有关。

“好奇”是学生的天性,他们的头脑中有着许多新奇的想法和见解。

因此,老师要多给学生介绍创新的榜样,以启发学生的好奇意识。

同时,要放手让学生实践,解除学生对错误的恐惧心理,强调从错误中学习,鼓励学生异想天开,敢于幻想,大胆实验。

在引导学生参与科学研究活动的过程中,要帮助学生发现和思考问题,了解科学创造的思维方法。

要设法让学生与有成就的创造者、发明家接触,尽早路上科学研究、创新的道路。

3.营造创新氛围有利于创造的风气,不仅会促进求知欲滋长旺盛,激发探索异常解决办法的强烈兴趣,而且还会刺激新思路的开拓。

因此,科学教学要积极营造创新氛围,搞好校园环境布置,让学生置身于良好的创新环境中。

并感受到整个校园都渗透着浓浓的科技创新氛围。

例如,在教室长廊上挂中外科学家画像和名言,利用黑板报等定期摘录科学家的名言,引导学生将科学家的名言摘录在自己的日记本扉页上,可激发起他们献身科学、追求科学的热情。

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途径分析

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途径分析

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途径分析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是非常重要的。

创新意识是指学生具备对新事物感知和综合应用的能力,能够主动思考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并能够提出有创造性的想法和观点。

1. 提供多样化的学习环境和资源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教师可以创建多样化的学习环境和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

搭建科学实验室,给学生提供进行实验和探索的机会。

还可以引导学生在实验中自主提出问题、进行观察和思考,激发他们的创新思维。

2. 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兴趣学生对科学常常充满好奇,而好奇心是激发学生创新思维的重要条件。

教师可以通过提出引人入胜的问题、展示有趣的科学实验和案例,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兴趣。

鼓励学生主动提问和解答问题,培养他们的科学思维和创新能力。

3. 开展项目式学习项目式学习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有效途径之一。

通过项目式学习,学生可以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积极思考和合作。

教师可以给学生提供真实的问题与挑战,鼓励他们进行创造性思考、尝试解决问题。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力,鼓励他们提出并实践自己的创新点子。

4. 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创新意识需要学生具备批判性思维的能力。

教师可以通过举例、引导和讨论,培养学生对信息的辨别、分析和评价能力。

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团队活动,培养学生合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 引导学生进行多元化思维创新意识需要学生具备多元化思维的能力,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培养他们的多元思维能力。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就同一问题提出不同的解决方案,培养他们的创造力。

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需要教师从多个方面入手,搭建合适的学习环境和提供丰富的资源。

教师还需要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兴趣,开展项目式学习,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和多元化思维能力。

通过这些措施的实施,可以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创新意识的培养。

科学小发明:培养小学生的创新精神

科学小发明:培养小学生的创新精神

科学小发明:培养小学生的创新精神一、引言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创新精神在各个领域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尤其在小学生群体中,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旨在探讨如何通过科学小发明活动,培养小学生的创新精神,激发他们对科学的兴趣,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科学小发明的意义科学小发明活动不仅能够激发小学生对于科学的兴趣,还能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实践活动,小学生可以亲身感受到科学原理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从而增强他们的科学素养。

同时,科学小发明活动也有助于培养小学生的自信心和团队合作意识。

三、活动组织与实施1.确定主题:根据小学生的兴趣和现有知识水平,选择适合他们的科学小发明主题,如环保小发明、生活小发明等。

2.组建团队:鼓励小学生自由组队,人数一般在3-5人为宜。

鼓励团队合作,培养他们的协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3.收集资料:指导小学生通过查阅书籍、上网搜索等方式,收集与发明主题相关的资料,了解基本的发明步骤和方法。

4.创意生成:鼓励小学生大胆提出各种创新想法,激发他们的创造力。

教师可以适当引导,帮助他们拓展思路。

5.方案设计:指导小学生将创意转化为具体的发明方案,如画出设计图、制作模型等。

在此过程中,教师可提供必要的指导,确保方案的可实施性。

6.实施制作:根据设计方案,指导小学生动手制作模型或样品。

在此过程中,教师应注意观察,及时给予帮助和指导。

7.成果展示:组织小学生对发明成果进行展示,分享发明过程中的经验和收获。

可以邀请家长、老师和其他同学参观,共同评价和提出改进意见。

8.总结反思:在活动结束后,组织小学生进行总结反思,分析活动中的优点和不足,为今后的活动提供参考。

四、创新精神的培养在科学小发明活动中,教师应注意培养小学生的以下几种创新精神:1.好奇心:鼓励小学生多问为什么,对事物保持好奇心,勇于探索未知领域。

2.批判性思维:引导小学生从多个角度思考问题,敢于质疑和挑战传统观念,培养他们独立思考的能力。

创新思维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应用以水循环为例

创新思维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应用以水循环为例

创新思维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应用以水循环为例科学教育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重要途径之一。

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培养创新思维,成为了教师们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以水循环为例,探讨创新思维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应用。

一、引入水循环概念在教学开始之前,教师可以通过引入水循环概念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可以通过展示图片、视频或者进行简单的实验来引起学生的好奇心。

例如,教师可以展示一张描绘水循环过程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并描述图片中的现象。

通过引入水循环概念,学生可以初步了解水循环的基本原理,为后续的学习打下基础。

二、提出问题在引入水循环概念之后,教师可以提出一系列与水循环相关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索欲望。

例如,教师可以问学生:“为什么雨水会从天上掉下来?”、“为什么水会变成水蒸气?”等等。

通过提出问题,可以引导学生思考水循环的原因和过程,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思考能力。

三、开展实践活动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活动。

例如,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进行水循环模拟实验。

在实验中,学生可以观察水的蒸发、凝结和降水等现象,通过实践来加深对水循环过程的理解。

同时,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提出问题、设计实验、记录数据和分析结果,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和分析能力。

四、开展创新思维训练在实践活动之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创新思维训练。

例如,教师可以提出一个与水循环相关的问题,要求学生进行头脑风暴,提出尽可能多的解决方案。

通过这样的训练,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让他们共同探讨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五、展示成果在创新思维训练之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展示他们的成果。

可以通过展示海报、演讲或者展览等形式,让学生将他们的创新思维成果展示给全班同学。

通过展示成果,可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激发他们对科学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六、总结与评价在教学结束之前,教师可以与学生一起总结和评价本次教学活动。

小学科学教学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策略研究

小学科学教学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策略研究

小学科学教学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策略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小学科学教学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的重要阶段,而学生的创新能力对于其未来的发展至关重要。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学生往往只是被动接受知识,缺乏对问题的主动思考和解决能力。

如何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成为了亟待解决的问题。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要求学生不仅具备扎实的基础知识,更需要具备创新精神和问题解决能力。

为此,探讨小学科学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策略,有助于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竞争力。

在此背景下,对小学科学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进行研究和探讨,不仅有利于完善教育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更有助于为学生未来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本研究旨在探讨小学科学教学中如何有效地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策略,为教育教学实践提供有益参考。

1.2 研究意义划分,段落标题等。

科学教育在小学阶段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科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进步,创新已经成为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不仅是为了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更重要的是为了让学生在未来的竞争中具备更强的竞争力。

研究小学科学教学如何有效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科学教育在小学阶段是构建学生科学思维方式的关键时期,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可以促进学生对科学知识的深入理解和运用。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可以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问题解决能力,使他们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能够灵活应对。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激发学生对科学的热爱,进而推动他们的学习进步。

研究小学科学教学如何有效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影响,对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高国家科技创新能力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1.3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探讨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如何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通过分析小学科学教学中创新能力的重要性,并提出相关策略,旨在帮助教师更好地引导学生进行科学探究,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培养小学生的科技创新意识引领科学技术发展的未来

培养小学生的科技创新意识引领科学技术发展的未来

培养小学生的科技创新意识引领科学技术发展的未来科技创新在推动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未来,科学技术的发展将越来越依赖于新一代的科技创新者。

因此,培养小学生的科技创新意识就显得尤为重要,这将为科学技术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一、科技创新意识的培养培养小学生的科技创新意识是一个渐进的过程,需要从基础的科学教育开始。

首先,学校应注重科学课程的设计和实施,通过丰富有趣的实验和活动,引发小学生对科学的兴趣。

同时,学校还可以鼓励学生参加科技竞赛,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和创新思维能力。

此外,家庭也是培养小学生科技创新意识的重要场所。

家长可以通过陪伴孩子探索科学现象、观看科学纪录片等方式,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同时,给予孩子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自主选择科学方面的书籍或玩具,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和探索精神。

二、培养小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小学生的创新思维是培养科技创新意识的重要手段。

创新思维需要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并提供多样化的学习机会。

首先,学校可以提供创新教育课程,引导学生进行创新性的项目实践。

例如,学生可以设计制作简单的机器人或科学模型,通过实践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力。

其次,学校应鼓励学生进行团队合作,培养他们的交流和合作能力。

创新往往需要多个人的智慧和力量,通过团队合作,学生能够学会倾听他人的意见,理解和尊重不同的观点,从而形成更具创新性的想法。

三、科技创新与科学技术发展的未来科技创新的培养不仅仅是为了培养小学生的个人能力,更是为了引领科学技术的未来发展。

未来,科学技术将更加注重创造性和创新性,而培养小学生的科技创新意识恰恰是为了让他们成为未来科技创新的主力军。

在未来的科学技术发展中,我们期待小学生能够成为创新的推动者和科技的引领者。

通过培养他们的科技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我们可以期待在未来的科学技术领域中涌现出更多的杰出人才和创新项目。

总结:培养小学生的科技创新意识是引领科学技术未来发展的关键一环。

谈小学科学教学中的创新精神

谈小学科学教学中的创新精神

谈小学科学教学中的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即推崇创新、追求创新、以创新为荣的观念意识,是一种发现问题积极探求的心理趋向。

教学中,教师首先应唤起学生的创新意识,只有在强烈的创新意识引导下,学生才会产生强烈的创新动机,树立创新目标,充分发挥创新潜力和聪明才智,释放创新激情。

而爱护和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是唤起创新意识的起点,教师还应有意识地构建创新环境,扶持创新意识。

1.好奇意识的保护,唤起学生的创新意识好奇是创新意识的潜能,是创新意识的萌芽。

好奇心是推动学习的动力,学生对科学有了好奇心,就能主动的去钻研,这种好奇心如不培养和扶持,就会逐渐衰退和枯萎。

因此,当学生在好奇心的驱使下而提出各种古怪的问题或做出某些荒唐的事情时,作为教师,应该在认真调查的基础上给予鼓励,并引导学生提出问题给予指导。

2.创新情境的构建,扶持学生的创新意识科学的发现始于疑问,而发现问题,正是创新的开端。

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巧妙构建创设情境,启发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从而扶持创新意识。

自然教改泰斗刘默耕对科学启蒙教育的目标,曾作过精辟的论述:“通过我们自然课的培养、训练,使学生头脑聪明一点,灵活一点。

有个聪明的科学头脑,这个不仅是为将来学习打基础,就是干任何事,也是基础。

”聪明的科学头脑,是要在教师引导下,在不断探索自然的过程中,激发和启迪出来的创新思维。

对于小学生来说,创新思维主要表现在学习活动中,他们在教师启发的基础上,经过独立思考产生新的认识、发现不同的学习方法;运用以知解决实际问题且具有新颖性和独特性。

当然,学生的这些表现可能不够成熟,但教师要抓住这些创新思维的火花积极引导,这将引发学生的创新能力。

3营造良好氛围,拓展创新思维的空间良好的教学氛围,不仅能促进求知欲的滋长,激发解决办法的兴趣,而且还会刺激新思维的开拓。

因此,在教学中应改变以往的教学观念,重视营造良好的氛围,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思维。

如教学《物体的热胀冷缩》一课时,教师设计了一个“热喷泉”实验,学生对实验现象感到非常惊奇,并产生极大的研究兴趣,在探究活动过程中,学生创新思维的火花闪现了出来,有个学生说:“如果我把做的‘铝皮风车’装在上面,不就是成为一个新型的自动风车吗?”这不正是表明:小学生也有创新潜力,完全可以培养起一定的创新精神。

浅谈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

浅谈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

小 学科 学 是 义务 教 育 的一 门重 要 的基 础 学 科 。小 学科 学 的 教 间 , 自主 选 择 实 验 的 内 容 , 自主 控 制 实 验 的难 度 , 自主调 剂 实 验 的
学 是实施素 质教育的关键环 节 , 教学 中 , 教 师结合学生实 际 , 把 握 时 间 。 如 擅 长 实 验操 作 的 , 则进 行 相 关 实 验 活 动 ; 擅长科技制作的 ,

课堂“ 民主化” 。 促 进 学 生 建 立 自主 探 究 能 力
新课 标 明确 指 出 : “ 学 生 是 科 学 学 习 的 主体 .探究 是科 学 学 习 善 于 观 察 , 观察 到 了不 善 于 提 炼 罢 了 。 如 果 教 师 能 鼓 励 学 生 勤 于观
的 目标 , 也是科学学习的方式。 ” 学 生 创 新 意 识 的建 立 , 要 在 自主 探 察 ,培 养 学 生 善 于 提炼 ,那 学生 一定 能设 计 出适 合 自己研 究 的课 究 能 力 建 立 的基 础上 , 通过“ 民 主化 ” 课堂 , 促 进 学 生全 面 、 持续 、 和 题 。如 适 时 举 行 “ 异想天开” 活动 , 经常让学生述说生活中遇到的 、
宽松环境 , 因 为 他 们 明 确 了 这 种结 论 是 假 设 的 , 所 以就 会 积 极 地 进 能 力 。总 之 , 科 学 即生 活 , 教 师 只有 将 科 学 教 学 与生 活 紧密 联 系起 行发散思维 , 毫 无 顾 忌 地 发 表 自己 的 看 法 。 这 就 鼓 励 了学 生 的创 新 来 . 学 生体 验一 个 科 学 的生 活 世 界 . 才 能 够 在 一 种 互 动 与 发展 的氛 意识。 如 教学 《 电产生热》 一课时 , 要 求 学 生 用 一 根 铁 丝 把 一 节 电 池 围 中想 学 、 乐学 、 学会 、 会学 , 学生才会更加热爱科学 、 创新学习 , 真 的 正 负 极 连 接起 来 , 并摸一摸铁丝 , 手 有 什 么感 觉 ? 这 个 实 验 本 身 正 做 学 习的 主 人 。 效 果 不 明显 , 可 是 有 的 学 生 的 效 果 却 很 突 出—— 手 很 烫 , 原 来 他 是 3 . 开 展 科 学 专题 探 究 活动 . 培 养 学 生 的探 究能 力 用 了三节电池。 虽然他与实验的要求不一致 , 但 恰 恰 由于 这 一 个 不

小学科学教学中学生创新意识的诱发和培养

小学科学教学中学生创新意识的诱发和培养

小学科学教学中学生创新意识的诱发和培养小学科学教学以探究活动为主,在活动教学中,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应当充分地体现平等与和谐。

教师是活动的指导者、促进者,学生学习活动的合作者,每一个学生都应从教师身上感受到对自己尊严、权利、灵感和积极性的尊重。

在课堂上,教师对学生应力求做到“三个尊重”:一要尊重学生的人格。

当学生的认识出现偏差,甚至发生错误时,教师也不能讥笑、讽刺,而应是循循善诱,耐心开导,以稳定学生的学习情绪。

二要尊重学生的学习意志。

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对某些问题的独立见解和看法,鼓励学生突破思维定势的约束,尊重他们不同寻常的提问和想法。

三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应尽可能把课堂上有限的时间还给学生,让他们发挥其主观能动性,积极地参与观察、实验、思考、研讨等学习活动。

以完全平等的姿态与学生一起探讨问题、寻求答案,使学生的创新思维得到充分发挥。

教师是教育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实施者。

新的课程标准需要新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策略的支撑。

所以,教师的教学行为是新课程能否真正达到目标的重要环节。

在新课程体系下,教师要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化教学。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播者,更应是学生创新能力的开发者。

一、利用动态开放的实践活动诱发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当前基础教育改革的重点。

将教学过程作为一个认识和实践进程相统一的过程,必然认为教学活动是师生共同探求新知、共享认识成果的一种动态发展过程。

首先,教学的对象、活动的主体——学生处于一个不断的发展过程中,处在身心两方面不断变化、构建的过程中。

其次,教学活动是一个复杂变化的过程,受诸多因素的影响,新的因素会不断生成,也会产生不同的结果。

因此,活动教学过程是一个动态的、变化的,不断生成新质的过程。

这种动态性使得教学过程同时具有开放性的特点,这种开放性主要体现在活动过程上。

基本上是以学生自主活动,自主学习,实践和探究为主,对学习可采取各种不同的方法与途径去探索问题的解决,教师较少干预;活动氛围上,努力创设一个让学生能积极主动参与教学活动并乐于、敢于表现自己所知、所想、所能的民主氛围,以利于共同进行知识的发现、创造和分享结论,同时创设自主、宽松、愉悦的学习环境,实现学校生活和管理的民主化;活动时空上,不局限在课堂内、学校内,充分利用一切教育机会,开发社会与生活等广泛的教育资源。

浅淡如何培养小学生的科学创新意识和创造发明能力

浅淡如何培养小学生的科学创新意识和创造发明能力

浅淡如何培养小学生的科学创新意识和创造创造才能新疆昌吉市第四小学张银剑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开展,现代科学教育更注重训练学生的科学思维方式,培养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进步科学研究和创新才能。

而科学学科担负着向学生进展科学启蒙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小学生创新意识、创造才能的一个重要阵地。

那么在科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下面浅谈我的一点看法:一、玩中求知,玩中出智波利亚曾说:学习任何知识的最正确途径是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内在规律、性质和联络。

而低年级的学生又还没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往往凭兴趣。

而“玩〞那么以其兴趣而吸引着学生。

如在上?影子?一课时,让学生捉影子,踩影,学生快乐得欢叫起来。

“玩〞后,学生积极发言,纷纷讲述自己在“玩〞中观察到的现象。

从而认识到影子产生的条件:一是有光;二是有遮光物体。

在玩的过程中,学生还会感知到许多东西,如?磁铁游戏?一课时,我放手让他们爱怎么玩就怎么玩。

“玩〞后,我问他们看到了什么,有的说,磁铁能吸铁;有的说,磁铁隔着物体也能吸铁;还有的说,磁铁两端的磁性最强,吸的铁最多,而中间最弱,根本不吸铁。

通过“玩〞还可以开展学生分析﹑综合﹑想象﹑创造等才能。

如在一只装满了水的烧杯里,放进一只图钉,要求学生在不倒掉水,不准用任何东西伸进水里去取的条件下,想方法把图钉取出来。

几十个学生瞪大眼睛望着烧杯里的图钉,努力考虑着,很快就有学生想出了用磁铁隔着杯子吸图钉的方法。

这样的“玩〞法大大地激发了学生的聪明才智,开展了他们的发散思维才能,为培养创造才能奠定了根底。

二、围绕焦点,激发思维发散思维是指能根据单一的信息产生众多信息的思维形式。

发散思维的特点是没有一定的方向和范围。

假如某一问题可能有许多解决方法,思维就可能以这个问题为中心,向四面八方自由扩散,有利于寻找更多的、更新的、更奇特的解决方法。

发散思维又是创造活动的起点,其广度和深度都将大大影响学生创新精神和才能的形成与开展,那么如何让学生思维得到更好的发散呢?我认为就是让学生想方法解决问题,如教?沉浮?一课时,问:谁能想方法把浮着的塑料瓶沉到水里?学生各想方法使瓶子沉到水里。

小学科学教学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策略研究

小学科学教学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策略研究

小学科学教学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策略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在当今社会,科技日新月异,创新能力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素质要求。

而小学科学教育作为学生整体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目前的小学科学教学中存在一些问题,如注重知识传授而忽视实践操作,缺乏启发式教学方法,缺乏激发学生创新潜能的有效措施等。

本研究将对小学科学教学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策略进行探讨和研究,旨在探索更有效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通过深入研究小学科学教育的现状及其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影响,可以为学校和教师提供一些可行的策略和方法,在实践中促进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和发展,为学生未来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1.2 研究意义小学科学教学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策略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创新已成为推动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的重要驱动力。

而科学作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学科,其教学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和作用。

小学阶段是学生认知和思维能力发展的关键时期,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兴趣和能力对他们未来的发展至关重要。

小学科学教学能够引导学生在实践中感知、观察、实验、总结,从而培养他们的观察力、思维能力、判断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对小学科学教学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策略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对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未来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1.3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针对当前小学科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探讨如何通过科学教学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以提高他们未来的竞争力和综合素质。

具体目的包括:1. 分析小学科学教学中存在的不足和问题,寻找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的突破口;2. 确定有效的策略和方法,提出可行的方案,帮助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3. 通过案例分析,总结成功的经验和教训,为其他教师提供借鉴和启示;4. 最终目的是为了促进小学科学教学的改进,推动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为未来教育发展提供有效的参考和借鉴。

谈小学科学课教学中创造性思维培养

谈小学科学课教学中创造性思维培养

谈小学科学课教学中创造性思维培养
小学科学课教学中的创造性思维培养是非常重要的,因为这有
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以下是一些可以用来促进小
学科学课教学中创造性思维培养的方法:
1. 诱导学生提出问题。

在小学科学课教学中,学生应该被鼓励
提出问题,而不仅仅是回答问题。

这些问题可以鼓励学生思考,并
可能带来新的创意解决方案。

2. 鼓励学生进行实验。

通过让学生进行实验,他们可以自己亲
身体验科学的过程,并可能发现未曾预料到的结果。

这将使学生更
加自主,更有自信心地提出和探究问题。

3. 创造性思维的激发。

讲课时可采用比喻、引用文学作品、戏剧、流行文化等多种方式,让课程更生动易懂,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和创造性。

4. 角色扮演。

通过学生扮演角色,如科学家、发明家等,让他
们更好地理解科学的发展与创新,并形成创造性的思考模式。

5. 培养学生专注力。

这有助于学生掌握科学实验的方法和步骤,工作时避免出现错误,提高实验的精确性。

总之,对于小学科学课教学中的创造性思维培养,教师需要采
取多种方法,为学生提供适当的引导和创造性发展的机会。

这不仅
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同时也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
解和应用科学知识。

小学科学教育中的创新思维培养策略

小学科学教育中的创新思维培养策略

小学科学教育中的创新思维培养策略在当今社会,创新能力已经成为衡量一个人综合素质的重要指标。

小学阶段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关键时期,而小学科学教育作为一门具有启发性和探索性的学科,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具有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在小学科学教育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策略。

一、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兴趣好奇心是创新思维的源泉,只有当学生对科学知识充满好奇和兴趣时,他们才会主动去探索和思考。

教师可以通过展示新奇有趣的科学现象、实验和科技成果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例如,在讲解“浮力”这一概念时,可以先给学生展示一个能够在水中漂浮的玩具船,然后提问:“为什么船能在水上漂浮而不会沉下去呢?”引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

此外,教师还可以利用多媒体资源,如科学纪录片、科普动画等,让学生直观地感受科学的魅力,从而激发他们对科学的兴趣。

二、营造宽松自由的学习氛围在小学科学课堂上,教师要为学生营造一个宽松自由的学习氛围,让学生敢于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观点,不怕犯错。

当学生提出独特的见解或尝试新的方法时,教师应给予肯定和鼓励,即使学生的想法不够成熟或存在错误,也不应直接否定,而是引导他们进一步思考和改进。

例如,在进行科学实验时,如果学生的实验结果与预期不符,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分析原因,尝试改进实验方法,而不是简单地告诉他们正确的结果。

同时,教师还可以组织小组讨论和合作学习,让学生在交流和合作中碰撞出思维的火花,激发创新灵感。

三、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方法难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教师应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如探究式教学、问题解决式教学、项目式学习等。

探究式教学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和实验来发现科学规律和原理,培养他们的观察、思考和实践能力。

问题解决式教学则通过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来锻炼他们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如,教师可以提出一个生活中的问题,如“如何让房间更明亮”,让学生通过设计实验、收集数据、分析结果等步骤来寻找解决方案。

项目式学习则让学生围绕一个具体的项目展开学习,如制作一个太阳能热水器,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需要综合运用所学的科学知识和技能,发挥创新思维,完成项目任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科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知识经济,创新意识,对于我们二十一世纪的发展至关重要”。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是每个教育工作者肩负的重任,而课堂是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主阵地。

因此,在小学科学教学应积极开展探究科学创新教学,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具体应从以下几点着手:
一、结合课堂内外,重视科学启蒙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指出:“小学科学课程是一门以培养学生科学素质为宗旨的义务教育阶段的核心课程。

”小学科学课的教学担负着向学生进行科学启蒙教育的任务,是对学生进行科学教育的主阵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科学教育的核心。

小学科学教育不能只重视知识传授,而忽视科学思想、科学精神、科学态度及科学方法的培养,否则将会使学生在解决问题上缺乏科学的精神和科学的态度,难以创新。

因此,我们应十分重视学生的科学启蒙教育,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充分利用课堂教学引入最新科学信息,激发学生对现代科技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科技意识,鼓励他们关注科学的发展和进步。

在教学中除书本科学知识外,根据不同年级的学生,教师要结合科学知识教学及时向他们讲解各门类科技发展最新动态。

二、创设问题情境,启发好奇意识
好奇是创新意识产生的前提,是创新意识的萌芽。

“好奇”是学生的天性,也是推动学习重要的动力,学生只有对学习内容有了好
奇心,才能主动地去钻研、去探究。

因此,教师应精心创设问题情境,鼓励学生大胆质疑,以启发学生的好奇意识。

如,苏教版《科学》三年级“果实和种子——种子里有什么”一课,要剥开种子,探究种子里有什么。

教师要精心创设问题情境,鼓励学生提出新问题、大胆猜想。

让学生借助放大镜观察种子的外部特征并把观察的情况记录下来。

“小小的种子竟然能长成那么高的植物,它里面到底藏了些什么呢?请你先预测一下,把你的想法记录或画在记录单上”。

学生可以提出很多发散性的新问题,也可假设结论的教学环节,如此一来,就为学生创造了独立思考问题的宽松环境,因为他们明确了这种结论是假设的,所以就会积极地进行发散思维,毫无顾忌地发表自己的看法,从而鼓励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三、放手让学生实践,培养创新意识
“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

让学生亲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他们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

实践、探究的过程是创新的过程,要让学生去创新,就必须放手让他们大胆实践,自主探究。

因此在教学中提出实践、探究方法以后,就该放手让学生分小组,结合足够数量的材料围绕中心问题进行实践、探索。

并鼓励学生用不同的办法进行观察实验,尽可能地多发现自然(科学)事物的各种现象和各种属性。

通过充分的实践和探索,使学生获得丰富的、初级的、创新的感性体验,为进一步研究和深入认识打下坚实的基础。

例如: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下“各种各样的叶子”一课。


究完各种叶子的不同后,学生根据提出的分类方法进行分类。

如根据:颜色、味道、大小、叶脉的不同,等等。

通过分类,学生很快归纳出各种各样的叶子的共同点与不同之处。

教学中要放手让学生实践,解除学生对错误的恐惧心理,强调从错误中学习,鼓励学生异想天开,敢于幻想,大胆实验。

在引导学生参与科学研究活动的过程中,要帮助学生发现和思考问题,了解科学创造的思维方法。

要设法让学生与有成就的创造者、发明家接触,尽早走上科学研究、创新的道路。

四、发挥教师主导作用,营造创新氛围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强调了教师是科学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领者和亲密伙伴。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而不是消极的听众,学生是主动的求知者,而不是灌输知识的容器。

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主动探索、自觉实践,努力营造创新的教学氛围。

1.积极思考。

创新的基础是理解,在科学教学中最大的弊病是“学生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

因此,课堂教学中,当学生思考时,教师不要急于提供帮助,要有意给学生造成暂时失败感和短时焦虑,使学生的心理处于不平衡状态。

这种不平衡状态会促使学生注意力更加集中,从而激励学生运用内在潜能去自主探索、自主解决。

所以在科学实验探索中有意设置一些小的失败演示实验,发动学生提出解决方法,得出在实验中大家一定要注意的几点,这样做学生主动性创造性得到更加发挥。

2.学会“解难”。

在教学中,当学生“解难”时,教师要鼓励学生提出不同的见解,对学生提出的观点不要急于下结论,应主动接纳学生的错误与失败,帮助学生了解错在哪里,让学生在关心和支持的氛围中,不断获得学习机会。

同时,对敢于设想创新、标新立异的学生要给予鼓励和表扬,以促进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

总之,“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应该成为教学活动的中心。

要充分估计学生的学习能力,保护他们的好奇心,激发他们的探究热情,尊重他们的经验差异和学习特点,为他们设置合适的学习途径和评测方法,引导他们主动探究”。

“在探究式学习活动中,需要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组织、和支持的作用,让学生主动而有目的地进行探究式学习”。

教师只有通过各种途径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创新能力,才能为以后培养出创造性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