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东坡爱吃生蚝及《献蚝贴》注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东坡爱吃生蚝及《献蚝贴》注释
我们知道苏东坡是个大吃货,他发明了“东坡肉”的做法;自己在黄州穷困潦倒时,吃不起肉,就去集市买屠夫买完肉后剩下的羊椎骨,然后放在火上烤烤,吃椎骨缝隙里面的肉;他更是写下了“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的诗句。甚至在给他儿子苏过写信的主题也离不开吃。
1099年,宋东坡在海南,给儿子苏过写信时写到,“冬至前二日,海蛮1献蚝2,剖之3得数升肉,与浆4入水,与酒并煮,食之5甚美,未之有6也7。取其大者8,炙9熟,正尔啖爵,又益10煮者。每戒过子11慎12勿说,恐北方13君子闻之14,争欲为15东坡所为16,求谪17海南,分我此美也18”。
1.蛮:古代对南方少数民族的称呼。有“南蛮北夷东狄西戎”之说。
2.蚝:háo 实物见下面图片。
3.之:<代>代指生蚝。
4.浆:此处指在生蚝体内渗出的流质。
5.之:<代>动词后面做宾语。此处代指用上述方法做好的食物。
6.未之有:否定句中代词做宾语要前置,正常语序为“未有之”。
7.也:用于叙述句的句尾,强调事情的真实性。
8.者:与形容词“大”组成名词性结构。大的生蚝。
9.炙:<动>烤。
10.益:<动>超过。
11.过子:苏轼的儿子苏过。
12.慎:<副>表示命令。千万。
13.北方:当时苏轼被贬谪在海南,此处的北方应代指北宋的京都开封。
14.之:<代>代指生蚝好吃这件事情。
15.为:<动>做。
16.所为:“所+动词”结构,该结构表示的是一个名词性短语。此处翻译为“所做的事情”。
17.谪:凡官吏被判罪、贬官、或调往边远地方都称为“谪”。
18.也:用在因果句的句尾。此处为前果后因。
这封信写的真是太可爱了,而且口气听着还很高兴,但是你知道当时的苏东坡是处在一个什么样的境地么,他当时是被流放到海南,
一千年前的海南还非常的荒凉,是朝廷流放罪臣的地方,而且那时的的苏轼已经六十二岁高龄,来到这样一个“食无肉、病无药、居无室、出无友”的地方,他还能谈笑间生蚝灰飞烟灭,不止是生蚝,最后他连蛤蟆都吃的有滋有味,这就是苏东坡的本事,愣是把流放变成了美食之旅。看完这封信,你就明白,我们为什么都爱苏东坡,谁的人生不辛苦,即便是才高八斗,年少成名如苏东坡,也如此坎坷,但是他告诉我们,人生不只有功名,还有清欢,我们很多时候决定不了自己的命运,但是我们可以决定对待生活的态度,在命运的囚笼里,我们依然可以发现美好,就像他说的“先生一笑而起,渺海阔而天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