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代农民工精神文化生活状况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生代农民工精神文化生活状况与城市融入研究报告
共青团湖北省委
二○一○年十一月
目录
一、前言 (2)
二、新生代农民工的基本特征 (3)
(一)性别、年龄及籍贯 (3)
(二)学历、行业及技能 (4)
(三)工龄、工资及单位 (4)
(四)进城时间及居住状况 (6)
(五)婚姻状况及家庭结构 (7)
(六)政治面貌及对共青团组织的了解 (7)
三、新生代农民工的精神文化生活状况 (8)
(一)精神文化生活的条件 (8)
1.闲暇时间 (8)
2.经济条件 (9)
3.文化设施 (10)
(二)精神文化生活的方式 (10)
1.单位安排 (10)
2.自娱自乐 (11)
(三)精神文化生活的内容 (12)
1.文化生活 (12)
2.价值观念 (13)
3.生活期望 (14)
4.身份认同 (14)
四、新生代农民工精神文化生活的问题和需求 (15)
(一)精神文化生活条件不足,对业余时间和公共设施的需求强烈 (15)
(二)精神文化生活方式单调,热衷于追求个性化的精神文化方式 (16)
(三)精神文化生活内容贫乏,对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充满渴望 (16)
五、改善新生代农民工精神文化生活,促进新生代农民工城市融入的对策建议 (17)
(一)发挥政府部门的主导作用 (17)
(二)突出共青团的组织优势 (18)
(三)调动用人单位的积极性 (20)
一、前言
2010年中共中央第一号文件《关于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提出要“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着力解决新生代农民工问题”。

新生代农民工是指1980年后出生、上世纪九十年代中后外出务工经商的农民工,近年来他们成为广泛关注的一个特殊群体。

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09年全国农民工总量为2.3亿人,外出农民工数量为1.5亿,其中16岁至30岁的新生代农民工在8900万左右。

由于新生代农民工的成长环境明显不同于改革开放初期进城的第一代农民工,与第一代农民工相比,新生代农民工更向往融入城市。

新生代农民工作为一个现代人融入城市一般要经历经济融入、社会融入、心理和文化融入三个阶段,从目前的研究和实践看,对新生代农民工的关注主要侧重在经济和社会层面,而对新生代农民工的精神文化生活则相对关注较少,但这三个方面的融入往往是交融在一起并同时进行。

由于精神文化生活是城市生活方式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判断新生代农民工能否真正融入城市的一个重要标准,而新生代农民工对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相比第一代农民工更为强烈,能否从根本上完成市民化、转变为城市居民,其精神文化生活方式将起着最终的主导性作用。

因此,研究新生代农民工的精神文化生活是透视农民工融入城市的重要指标。

为深入了解新生代农民工的精神文化生活状况,履行共青团组织的职能,满足新生代农民工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促进新生代农民工融入城市,共青团湖北省委于2010年9月至11月开展了“新生代农民工精神文化生活状况与城市融入”专项调查研究。

本次调查研究根据城市的综合发展水平(主要参考GDP、流动人口数量、行业分布等指标)选取了湖北省的武汉、黄石、宜昌、襄樊四个有代表性的城市,参照国家统计局制定的行业分类,我们在这四大城市中选取了制造业、建筑业、交通运输业、住宿和餐饮业、批发和零售业、其他服务业这七个新生代农民工比较集中的行业进行调查(各地点各行业的问卷数量详见表1),通过采取问卷调查的方式,同时辅以个案访谈及文献分析方法收集第一手资料。

在选择企业时适当考虑企业性质和规模,并兼顾行业类型。

调查主要通过各地团委系统联系调查地点的方式进入。

本次调查实际发出问卷1645份,回收1456份,有效问卷为1406份,有效回收率为85.47%。

本调查对收集到的数据运用SPSS进行统计和分析。

在此基础上,就调查中所反映出来的湖北省新生代农民工精神文化生活的状况、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等进行研究,现将主要结论和对策建议汇报如下。

表1:问卷数量分布表
二、新生代农民工的基本特征
新生代农民工的基本特征主要包括性别、年龄、籍贯、学历、行业、技能等方面,本调查根据各项特点之间的相关性将其分为六大类,第一类是性别、年龄及籍贯;第二类是学历、职业及技能;第三类是工龄、工资及单位;第四类是进城时间及居住状况;第五类是婚姻状况及家庭结构;第六类是政治面貌及对共青团组织的了解。

(一)性别、年龄及籍贯
从数据统计中我们看出,新生代农民工主要以男性为主,占61.4%,比女性要高出12.8个百分点,这与农村外出人员总体的性别比例是一致的。

从年龄来看,新生代农民工的年龄主要集中在21至25岁之间,占总体比例的53.9%,同时20岁及以下的新生代农民工也占到10.3%,他们大多数是在90年代后期到21世纪初期进入城市的,所以在新生代农民工的年龄结构中呈现年轻化的特点。

由于本项调查主要选取湖北省作为调查区域,所以湖北籍的新生代农民工占到81.0%,他们大多是从本省的农村进入到本省的城市务工,同时,也有人是从其他省的农村进入湖北省的城市务工的,所占比例为19.0%,据我们访谈得知,在湖北务工的外省籍新生代农民工主要来自湖南、河南、安徽等湖北省的周边省份。

(二)学历、行业及技能
新生代农民工与第一代农民工相比,他们整体受教育水平相对更高,同时,掌握技能的人也更多。

调查结果显示,新生代农民工群体中,大多数为初中和中专学历,分别占总体的32.0%和42%,第三位是高中学历,小学及以下学历只占3.1%。

小学及以下44 3.1
初中450 32.0
中专591 42.0
高中321 22.8
大专及以上0 0
总计1406 100.0
这些新生代农民工所在的行业主要是制造业、建筑业、住宿和餐饮业三大行业,其中制造业的新生代农民工以47.4%的比例占据绝对优势,其次是建筑业,为18.2%,所以大多数新生代农民工都为产业工人的身份。

从对行业和学历的交互分析来看,各个行业都以初中和中专学历为主。

在专业技能中,没有专业技能的占到51%,有专业技能的为49%,其中有专业技能的等级主要为中级和初级,初级和中级专业技能主要制造业建筑业以及交通运输业。

(三)工龄、工资及单位
调查显示,大多数新生代农民工的年龄集中在21至25岁之间。

他们外出打工的时间主要集中在1至3年之间,这占了总体比例的43.2%,其次是4至6年,占27.5%,而1年以下的农民工也占到13.0%,他们主要是在去年和今年刚刚进城务工的农民工。

1年以下183 13.0
1—3年608 43.2
4—6年386 27.5
7—10年136 9.7
10年以上93 6.6
总计1406 100.0
在城市务工,大多数人的工资集中在1001元至2000元这个区间,所占比例为62.7%,其次是2001至3000元这个区间,所占比例为21.0%,从我们对统计数据的交互分析来看,工资收入同他们的学历、工龄呈正相关关系。

一般表现为学历越高、工龄越长,月工资收入也越高。

1000元及以下173 12.3
1001—2000元881 62.7
2001—3000元295 21.0
3001—4000元39 2.8
4000元以上18 1.3
总计1406 100.0
从新生代农民工所服务单位的性质看,包括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合资企业、外资企业等。

其中,主要分布在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

在我们的调查中,在国有企业服务的的新生代农民工占41.7%,在民营企业服务的农民工占34.4%,两项合计达76.1%,这与湖北省不同性质企业的分布实际情况相一致。

农民工在企业里的身份主要是合同工和零时工。

从合同签订情况看,相对来讲,在国有企业打工的新生代农民工,合同签订情况比较好,而在民营企业打工的新生代农民工,合同签订情况则不尽如人意。

国有企业586 41.7
外资企业77 5.5
民营企业483 34.4
合资企业188 13.4
其他72 5.1
总计1406 100.0
(四)进城时间及居住状况
从统计结果看出,绝大多数农民工第一次外出打工的年龄主要集中在18岁至25岁这个区间里,比例是65.4%,其次是18岁以下,比例是25.7%。

18岁以下362 25.7
18—25岁919 65.4
25—30岁125 8.9
总计1406 100.0
从进城打工时的年龄看,新生代农民工进城时的年龄要远远低于他们父辈进城打工时的年龄。

他们在城里的居住状况主要是以租房居住和住单位宿舍两种方式为主,这两种方式的比例分别为41.4%和35.9%。

也有“买房居住”的,占12.9%,这个比例说明一部分新生代农民工既有意识、又有能力在城市买房居住。

买房居住181 12.9
单位宿舍505 35.9
租房居住582 41.4
借住亲朋家56 4.0
其他82 5.8
总计1406 100.0
从我们的交互分析来看,住房状况明显受制于个人的收入状况和单位性质。

从下表可知,收入越高,买房居住的比例越大。

(五)婚姻状况及家庭结构
从统计结果看,新生代农民工的婚姻状况主要以未婚为主,所占比例是57.3%,其次是已婚,占36.9%,这与他们年龄是相对应的。

通过分析发现,21-25岁区间的农民工中未婚者的比例达到74.8%,表明生活在城市里的新生代农民工同生活在农村的他们的同龄人相比,明显出现了晚婚的趋势。

对家庭结构的分析主要集中在了解他们在家中是否有兄弟姐妹,从统计结果来看,30.9%的新生代农民工是独生子女,69.1%不是独生子女。

是434 30.9
否972 69.1
总计1406 100.0
(六)政治面貌及对共青团组织的了解
调查结果表明,新生代农民工的政治面貌主要为共青团员和群众,它们所占的比例分别为48.4%和45.2%,而政治面貌为中共党员的比例则相对较低,仅为6.5%。

中共党员91 6.5
共青团员680 48.4
民主党派或无党派人士0 0
群众635 45.2
总计1406 100.0
虽然共青团员在新生代农民工里占了很大的比例,农民工所在单位大多数也设有团组织,且87.0%的团组织会开展一些活动,活动的类型主要是技能培训、文艺演
出和知识竞赛。

但大多数人对共青团组织的了解一般,比例是44.8%,“非常了解”和“比较了解”的人数比例是9.7%和27.0%,还有4.3%的人对共青团组织“很不了解”。

非常了解137 9.7
比较了解379 27.0
一般630 44.8
不了解199 14.2
很不了解61 4.3
总计1406 100.0
三、新生代农民工的精神文化生活状况
本项调查主要从精神文化生活的条件、精神文化生活的方式和精神文化生活的内容三个方面分析新生代农民工的精神文化生活。

(一)精神文化生活的条件
精神文化生活的条件主要指用于精神文化活动的闲暇时间、经济条件、公共设施以及大众活动等。

从调查结果看,新生代农民工精神文化生活的条件不容乐观,他们没有足够的闲暇时间,不具备相应的经济条件,公共设施和大众活动也不能很好地满足他们的需求。

1.闲暇时间
闲暇时间是指工作之余的供自己自由支配的时间。

从统计数据看,61.7%的人每天工作8至10个小时,22.5%的人每天工作10个小时以上,只有15.9%的人每天工作的时间在8小时以下,这种8小时以下工作时间的农民工还只局限在个别行业。

8小时以下223 15.9
8—10小时867 61.7
10小时以上316 22.5
总计1406 100.0
对于节假日是否要求加班,77.2%的人被要求加班,在各个行业中,制造业和住宿餐饮业要求加班的比例最高。

而在“是否愿意加班”的调查中,86%的新生代农民工明确表示“不支持在节假日的时间加班”。

在“每天文化活动的时间”上,46.2%的人每天有1至2个小时用于文化活动,29.2%的人每天只有不到1个小时的文化活动时间。

如果不加班,他们的安排一般是回家探亲、外出旅游、参加集体娱乐活动。

1个小时以下410 29.2
1—2个小时650 46.2
2—3个小时278 19.8
3个小时以上68 4.8
总计1406 100.0
2.经济条件
经济条件是精神文化生活的基础,对新生代农民工来说,尤其如此。

从统计结果来看,62.7%的人收入主要集中在1000元至2000元之间。

有57.8%的人将大部分收入用作日常开支,还有15.4%的人将收入寄给父母。

在新生代农民工对每月收入的支配中,35.6%的人每月用于文化生活的消费主要为10至50元,26.2%的人为51至100元,从对数据的交互分析来看,他们每月生活的消费主要用于上网等娱乐活动。

3.文化设施
文化设施主要是用于为大众精神文化生活服务的公共设施。

从调查结果看,71.3%的新生代农民工去过的文化场所主要是公园,53.0%的人去过图书馆,40.7%的人去过影剧院,还有34.6%和32.9%的人去过博物馆和体育馆。

58.2%的单位为员工配备了文体活动场所,还有41.8%的单位没有文体活动场所。

有39.8%的人认为丰富群众文化生活的关键是开展文化活动,提高居民的参与热情,27.8%的人认为应该继续加强文化设施建设。

0%
10%20%30%40%50%60%70%80%图书馆
美术馆
博物馆
文化馆
体育馆
影剧院
公园
其他
(二)精神文化生活的方式
新生代农民工的精神文化生活方式主要有单位安排和自娱自乐两种,大多数单位里都有为员工进行业余活动提供文体场所,同时也会为员工举办一些文艺活动,这些文艺活动一般在节假日的时候举行。

在闲暇时间,员工也喜欢根据自己的爱好选择适合自己的文化生活。

1.单位安排
新生代农民工所在的行业大多为制造业,闲暇时间相对较少,单位为他们安排的文化生活主要是举办文艺活动、看电影和组织体育比赛。

从调查结果看,30.6%的单位为员工举办文艺活动,26.5%的单位安排员工看电影,22.4%的单位组织体育比赛。

单位安排的这些文化活动主要在节假日期间举行。

在活动频率上,28.1%的人回答“单位举办活动的周期是半年一次”,21.4%的人回答“单位举办活动的周期是一年一次”,从这些数据看出,多数单位为新生代农民工安排的文化生活太少。

单位平时安排的娱乐活动 频次 频次/总人数(%) 看电影 256 26.5 举办文艺活动 296 30.6 组织体育比赛 216 22.4 组织员工外出旅游 120 12.5 其他 77 8.0 总计
965
100.0
2.自娱自乐
调查显示,在节假日有闲暇时间时,59.9%的新生代农民工选择“回家探亲”,32.0%的人选择“外出旅游”,另有26.9%的人在节假日会选择“参加集体娱乐活动”。

0%
10%20%30%40%50%60%70%回
家探亲




参加















不做


随着现代通信技术的发展,手机也成了新生代农民工获取信息和自娱自乐的主要工具,从调查结果看,82.6%的人主要用手机打电话发短信,38.5%的人用手机上网获取信息,还有31.1%的人用手机QQ 聊天,用手机看电视、听音乐的人也占到23.3%。

0%
10%20%30%40%50%60%70%80%90%打


发短信



取信




Q Q 聊






音乐


(三)精神文化生活的内容
精神文化生活的内容主要包括文化生活、价值观念、生活态度以及身份认同等方面。

从调查结果看,新生代农民工个体性的精神文化生活相对较丰富,价值观念比较务实,生活态度介于乐观和悲观之间,身份认同较为模糊。

1.文化生活
文化生活包括节庆活动、文艺演出、体育竞赛、艺术展览等。

据调查统计,31.5%的人比较喜欢文艺演出活动,21.8%的人比较喜欢节庆活动,这符合青年人喜欢热闹、刺激的心理特点,还有17.3%的人比较喜欢群众性的文体活动,如健身活动、舞会等。

节庆活动 306 21.8 文艺演出 443 31.5 体育竞赛活动 216 15.4 艺术展览 74 5.3 群众性文体活动 243 17.3 其他 124 8.8 总计
1406
100.0
在个体性的文化生活中,排在第一位的主要有阅读报刊书籍、看电视电影、上网等,分别占36.2%、30.9%、23.8%,排在第二位的主要有看电视电影、阅读报刊书籍、上网等,分别占30.9%、36.2%、23.8%,排在第三位的阅读报刊书籍、上网、看电视电影等,所以从总体来看大多数人把阅读报刊书籍排在第一位,紧随其后的
是看电视电影,第三位是上网。

2.价值观念
价值观念是指一个人对自身及周围事物意义的评价和看法,在本项调查列出的一组测量价值观念的指标中,29.9%的新生代农民工觉得身体最重要,22.8%的人觉得技能最重要,22.3%的人觉得生存最重要,觉得名誉最重要的只占总体比例的4.8%。

这可能与新生代农民工主要集中在制造业这一行业有关,因为制造业相对工作强度大,且很注重技能。

3.生活期望
生活期望反映的是新生代农民工的近期愿望和对未来生活的预期。

调查显示,42.1%的人认为未来生活越来越好,同时有34.4%的人认为几年内生活不会有太大的变化,还有15.0%的人对未来不抱什么希望。

越来越好,充满希望 593 42.1 几年内不会有太大的变化 484 34.4 看不到什么希望 211 15.0 没想过 118 8.4 总计
1406
100.0
对于近期的愿望,51.5%的人希望掌握一门专业技术,42.5%的人渴望能干出一番事业,26.2%的人表示宁肯吃苦也要多赚钱,从这可以看出新生代农民工那种渴望改变自身的现实渴望以及对前景的担忧。

0%
10%20%30%40%50%60%掌
握一


门技

干出

番事
业宁

吃苦
也要





社会

亲友

尊重


积蓄
回老

创业
不太清楚
4.身份认同
身份认同是指新生代农民工对自身社会地位和经济地位的接纳和认可,身份认同可以反映新生代农民工的精神文化状况,同时这也是考核新生代农民工城市融入的重要指标。

调查显示,新生代农民工对自身身份认识开始模糊,有47.9%的人认为自己是农村人,有31.0%的人认为自己是城里人,还有21.1%的不知道自己是农村人还是城里人。

通过进一步分析,我们可以看到,那些认为自己是城里人的农民工在实际生活中未必能够享受到相应的待遇,那些认为自己是农村人的农民工也因为各
种原因而可能不能真正融入农村社会,这就是新生代农民工遭遇的尴尬,所以,有21.1%的人不知道如何定位自己。

您认为您现在是 频次 频次/总人数(%) 农村人 673 47.9 城里人 436 31.0 不知道 297 21.1 总计 1406
100.0
在“你认为新生代农民工融入城市的困难”选择中,有44.0%的人认为新生代农民工融入城市的困难是“没有归属感”,45.6%的人认为是“机会不平等”,还有37.5%的认为“自己在城市得不到认可”。

0%
5%10%15%20%25%30%35%40%45%50%没有归属感
机会不平等得不到承认自身条件不足
其他
四、新生代农民工精神文化生活的问题和需求
新生代农民工精神文化的问题和需求主要表现在精神文化生活的条件、精神文化生活的方式以及精神文化生活的内容三个方面。

(一)精神文化生活条件不足,对业余时间和公共设施的需求强烈
精神文化生活是建立在一定的条件之上的,这些条件包括时间、经济以及公共设施等,只有具备相应的条件,个体才能体验到精神文化生活的快乐。

对大多数新生代农民工来说,精神文化生活大多体现在工作之余的自娱自乐以及单位为他们提供的文艺活动方面。

调查显示,每天工作8至10个小时以及10小时以上的人占总
体比例的77.6%,46.2%的人每天有1至2个小时用于文化活动,29.2%的人每天只有不到1个小时的文化活动时间。

还有77.2%的人被要求加班,大多数人都是不太支持节假日加班。

我们访谈发现,大多数新生代农民工每天除了短暂的就餐时间之外,下班之后一般就是直接休息。

86%以上的新生代农民工希望在节假日的时间里单位能够不加班,这样自己可以自由安排,可是这个愿望在现实情况下很难实现。

再加上62.7%的人工资水平在1000至2000元之间,每月用于文化生活的支出很少,有一半以上人的开支主要用于日常开支。

在单位里,依然有30%以上的单位没有文化设施,或者有,但由于种种原因,大多数员工也不能加以充分利用。

因此,精神文化生活条件不足,是新生代农民工精神文化生活的主要问题,他们对业余时间和公共设施的要求比较强烈。

(二)精神文化生活方式单调,热衷于追求个性化的精神文化方式
精神文化生活方式是指体验精神文化生活的方法和渠道,这些方法和渠道一般分为集体性精神文化生活和个体性精神文化生活。

对新生代农民工来说,体验精神文化生活主要有两种方式,一是单位安排,二是自娱自乐。

在单位安排的文化生活项目方面,主要问题是项目偏少,并且存在部分项目对新生代农民工缺少吸引力的现象。

调查显示,28.1%的农民工选择“单位举办活动的周期是半年一次”,21.4%的农民工选择“单位举办活动的周期是一年一次”,从这些数据看出,大多数单位为员工安排的文化生活太少。

在个人自娱自乐方面,当有闲暇时间时,多数人选择阅读报刊书籍、看电视电影、上网、逛街等,以及选择利用手机打电话发短信或者在手机QQ上聊天等,这些个性化的精神文化生活主要问题是缺乏系统引导,农民工个体要么是自己“无意识”的选择,要么是“随大流”,“别人玩什么我也跟着玩什么”。

在访谈中,我们发现,大多数新生代农民工觉得自己的生活比较单调,有时候不上班也不知道去做什么。

他们希望单位能够适度为他们提供一些文化娱乐活动,同时希望能够在节假日得到自由的时间和空间,他们更希望在精神文化生活方面能够得到相关的指导。

(三)精神文化生活内容贫乏,对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充满渴望
虽然城市的精神文化生活很精彩,对新生代农民工来说也无不充满新奇刺激,他们在城市渴望既能赚到钱,又能拥有一种比较快乐的精神文化生活,这是大多数新生代农民工的心声。

从现实情况来看,有31.5%的人喜欢文艺演出活动,21.8%的人喜欢节庆活动,他们平常最主要的活动是看报刊、杂志、书籍和看电视电影以及上网,但是从我们的访谈来看,大多数人没有足够的费用去看一场文艺演出。

节庆
活动是面向公众的,但是他们鲜有时间能够观看,电视电影为他们展现了一种理想浪漫的生活,但是却不能从根本上丰富他们的精神文化生活。

他们有强烈的求知欲和上进心,但是却没有相应的条件。

据调查显示,新生代农民工的想法相对比较务实,22.8%的人觉得技能最重要,22.3%的人觉得生存最重要,觉得名誉最重要的只占总体比例的4.8%,大多数人觉得未来的生活不会有太大的变化,有21.1%的人不知道自己是城里人还是农村人,他们的身份认同变得模糊。

我们在访谈中发现,新生代民工的价值取向日趋多元化,表现为价值观基础由群体本位向个体本位偏移;价值判断标准从理想主义转向现实化、实用化;价值取向由单一型向多元化趋势发展。

因此,生活在一个城市文化圈子里,他们觉得自己的精神文化生活依然很贫乏,在理想和现实之间,他们对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充满渴望。

五、改善新生代农民工精神文化生活,促进新生代农民工城市融入的对策建议
新生代农民工的城市融入关系到我国经济快速、持续健康发展的大局,关系到科学发展观与和谐社会的构建。

改善新生代农民工精神文化生活,解决新生代农民工的城市融入问题,需要转变旧有观念,改善现有制度,发挥政府、用人单位、共青团组织的协同作用。

(一)发挥政府部门的主导作用
政府部门在解决新生代农民工的问题时既要着眼全局和长远,着力完善制度和体制、机制,大力提高已有政策、措施的效力和效率,促进问题的根本解决;又要从新生代农民工群体的特殊性出发,以促进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为目标,以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最关键的环节——就业培训、住房、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为重点,以素质门槛、学历门槛、技能门槛、人力资本积累门槛、社会保险缴纳门槛和稳定居住门槛等为主要标准扩大户籍改革的口子,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力争尽快取得新进展。

我们认为政府在提升农民工的精神文化生活方面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1.消除相关制度壁垒,为新生代农民工的精神生活提供制度保障
由于我国城乡二元体制的长期性、城镇化的过程性、市场经济的趋利性和社会利益结构的凝固性,使得农民工问题十分复杂,这些问题都依赖于制度的完善和变革。

政府在这方面首先是完善户籍管理制度,使新生代农民工能够享受与城里人同等的待遇;其次是改革就业制度,构建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并加强对劳动力市场的监管,切实维护新生代农民工的合法权益;最后是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分层分类保障新生代农民工的权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