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就业问题分析及其对策建议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河南省就业问题分析及其对策建议

摘要:河南省是我国人口大省,劳动力资源比较丰富,劳动适龄人口数量位居全国首位,就业问题异常重要。目前,河南省影响就业的多种结构性矛盾凸显,以大学毕业生和农村剩余劳动力为主体人群的就业难问题突出。解决就业问题首先要着眼全局,在产业政策、城乡政策、经济发展战略等重大宏观社会经济政策上做出正确选择。同时,要在提高劳动者知识技能培训、改善就业结构、建立完善的就业机制上下工夫。

关键词:河南省;就业结构;结构性失业

就业是民生之本,是人民群众获得基本收入、维持生计和改善物质精神文化生活的基本途径。河南省作为我国的人口大省,劳动力资源丰富,劳动适龄人口数量位居全国首位,就业问题异常重要,关系到民生和社会稳定。近年来,河南省出台了一系列扩大和稳定就业的政策措施,优化就业环境,使农民工就业形势日趋良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取得一定成效,就业特困群体的就业困难得到一定缓解。但是,河南省以大学毕业生和农村剩余劳动力为主体人群的就业问题仍然比较突出,就业工作面临着长期压力。深入研究并解决有关就业的问题和矛盾,加快推进各项制度改革,优化就业环境,千方百计扩大就业,是当前建设小康河南、和谐河南、施惠民生的当务之急。

一、现阶段河南省就业面临的突出问题

1.由经济增长带动就业的能力逐年减弱

始于美国次贷市场的金融危机爆发后,世界经济进入经济周期的收缩期,全球经济走低,中国经济也进入减速阶段。纵观中国近10年经济发展的成就,在经历了长达8年的扩张期之后,2007年达到本轮经济周期的峰年。从2007年始,我国经济已由持续的扩张转为收缩,中国经济增速明显趋缓。受国际、国内大环境的影响,河南省经济增长速度也随之放缓。2007年全省生产总值与上年同比增长14.4%,2008年与2007年同比增长12.1%,2009年与2008年同比增长为10.7%。2008年全省经济增速比上年降低2.3个百分点,2009年全省经济增速比上年降低1.4个百分点。按照全省经济增速每提高一个百分点可以增加10万个就业岗位计算,2008年全省与上年相比少创造就业岗位23万个,2009年同样由于经济增速下滑少创造就业岗位14万个。全省由经济增长带动就业的能力逐年减弱。

2.就业人数供大于求,就业压力大,失业率高

据统计,2005年底,河南全省从业人口5662万人,到2008年底达到5835万人。这四年间,每年新增就业人数分别为83万人、115.07万人、124.58万人、134.19万人,其中城镇新增劳动力就业人数、乡村新增劳动力就业人数、安排转业复员军人以及其他新增就业人员数量均呈逐年增加趋势。同时,城镇登记失业人数不断增加,2005年至2008年间每年分别增加33.02万人、35.40万人、33.07万人、36.51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居高不下,2005年至2008年分别为3.5%、3.5%、3.4%、3.4%。

就大学毕业生就业来讲,20世纪90年代下半期以来,大学毕业生就业就成为越积越重的难题而被社会各界热议。政府权威部门所发布的数据也从理性层面印证了“大学生就业难”的客观事实。政府数据显示,2007年全国495万高校毕业生中有100万没有如期就业,2008年560万毕业生中有150万没有如期就业,2009年610万大学毕业生中有200万不能如期就业。与全国情况一样,河南省高校毕业生一方面数量每年同样以数万人的增速累加,2008年为32.5万,2009年增加到37万,2010年达到41万之多;另一方面不能如期就业的大学生人群数量也在日益扩大。经济学家胡鞍钢认为,21世纪中国面临的最大挑战就是高失业所带来的挑战。大学生就业难问题使河南省就业市场面临一个巨大的压力。

河南省就业市场面临的另一个巨大压力来自农村剩余劳动力。河南省是农业大省,也是中国第一人口大省和中国劳务输出第一大省。农民人均收入偏低和人多地少的矛盾导致农村剩余劳动力大量存在。这部分劳动力整体素质尤其是科技文化素质不高,除了基本的农业生产技能之外,缺乏其他职业技能,进城后很难找到合适的工作。他们是就业市场的弱势群体。据河南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的数据显示,2008年河南有农村剩余劳动力2155万,其中1200多万在省外,945万在省内。突然而至的世界金融危机,使得沿海经济形势恶化,一些以出口加工为主的中小企业纷纷倒闭或裁员,数以万计的农民工失去工作,无奈返乡。统计数据显示,到2009年1月,河南省总计有800万农民工回流,比2007年同期的560万,增加200多万。目前,随着省内外经济的复苏和发展,河南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困难的严峻形势有所缓解,但仍不容乐观。由于农村新生劳动力的不断成长和土地的不合理开发,成千上万的农村剩余劳动力仍以外出寻找工作为主,就业艰难。

另据统计,2009年,河南省城镇新增劳动力供给总量达210万人以上,同年全省城镇新增就业岗位在100万个左右。这样,总体城镇劳动力就业岗位缺口在110万个以上,城镇新增劳动力的就业比较困难。

3.劳动力结构性失业问题突出

第一,劳动力供给滞后型结构性失业矛盾突出。在劳动力市场,当供给方和需求方无法完全匹配时就产生了失业和职位空缺并存的现象。当需求方的要求和条件不变,而供给方达不到需求方的条件而产生的失业,就是供给滞后型结构性失业。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河南经济结构调整的力度不断加大,许多新兴行业和升级换代行业对劳动力文化、技能等素质需求大大提高。然而,河南就业市场存在劳动力高技能人才数量少且文化程度低的状况。劳动力供求不平衡加剧,劳动力素质和职位需求不适应的结构性矛盾突出。《2010年河南社会形势分析

与预测》数据显示:2009年,全省城镇从业人员近1000万,其技能人才仅占1/3。河南2009年职业供求状况也表明,就业市场技工需求数量大于供给数量,其中高级工程师、高级技师和高技能人员的市场需求量分别是市场供应量的2.08倍、1.96倍和1.71倍。劳动力的这种技术层次结构显示了就业结构中从业人员的技术层次水平偏低,高级人员相对缺乏,显然不能适应河南产业结构调整对劳动力素质的需求,更难以满足河南产业结构升级对较高人才层次的要求,从而形成劳动力供给与社会职业需求难以匹配的局面。

第二,需求变动型结构性失业矛盾突出。劳动力市场需求是不断变化的,劳动者只有不断进行培训、提高技能,才能适应市场需求变化。但近年来面对劳动力市场需求的变化,劳动者技能的提高与转变与市场需求变化还有很大的差距,从而产生需求变动型结构性失业。当前高校人才培养结构与社会就业需求结构存在不匹配现象。作为需求方的用人单位普遍缺乏对自身人才需求的清晰认识,且与作为供给方的高校信息渠道不畅通。而作为供给方的高校受体制束缚,在学科建设、专业设置、培养方案、教学方法、师资力量等方面还很难贯彻“以大学生就业能力提升为导向”的指导思想。一些高校重招生、轻就业的观念还没有完全改变,在学科建设和专业设置上往往从自身学科发展的逻辑出发而很少考虑市场的实际需求,,一味开设当前热门专业,盲目追求综合化,最终培养出的人才在层次结构、专业结构、素质能力,特别是动手能力、实践能力方面与不断变化的社会需求存在着较大差距,造成大学毕业生的结构性失业。

二、河南省应对就业问题的对策建议

解决就业问题需要着眼于全局,要在产业政策、城乡政策、经济发展战略等重大宏观社会经济政策上做出正确选择,以保证就业总量的扩大。同时要在提高劳动者知识技能培训、改善就业结构、建立完善的就业机制上下工夫。

1.在经济结构调整中实现就业结构优化,使之与产业结构的调整节奏相协调,最终实现经济与就业的同步增长

第一,加大对农业的扶持力度,增强农村剩余劳动力在第一产业内部吸收的能力,以工业化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的转移。第二,挖掘第二产业吸纳劳动力的潜力,通过在工业内部调整结构,强化优势,形成特色,发展壮大一批影响大、实力强的企业集团,带动全省的第二产业发展,以吸纳更多劳动力就业。第三,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加快劳动力向第三产业转移,促进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的高级化,发挥第三产业在吸纳劳动力就业方面的独特优势,使第三产业成为吸纳劳动力就业的主渠道。

2.全力推进城镇化进程,有效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二、三产业转移

河南作为农业大省,农村存在大量剩余劳动力,城乡劳动力结构严重失调。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