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实现以实践的方式实现人与自然的统一 心得体会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心得体会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心得体会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人类在现代化进程中对自然的一种新的理解和态度,它强调人类应当尊重和保护自然环境,实现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在我个人的生活和工作中,我体会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重要性,并积极尝试着将其应用于现代化发展的实践中。
首先,我认识到自然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没有良好的自然环境,人类将无法持续地发展。
在现代化建设中,我们应当注重生态环保,保护自然资源,促进生态平衡的恢复与维护。
比如,我所在的城市正不断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工程,大量的绿化项目被展开,湖泊和河流的治理也得到了重视。
这些措施不仅美化了城市环境,也提高了居民的生活质量,同时也为鸟类、昆虫等生物提供了更好的栖息地。
在个人生活中,我也始终坚持垃圾分类,注重水电节约使用,参与志愿者绿化活动等,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支持和推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实践。
其次,我开始重视保护和利用自然资源的合理性。
自然资源是人类社会发展所不可或缺的,但我们必须合理利用和保护它们,才能确保它们的可持续性和长期利用。
比如,在农业发展中,我积极推动绿色农业的发展,采用有机种植方式,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保护土壤和水源的安全。
在能源利用方面,我鼓励使用可再生能源,如太阳能、风能等,减少对传统非可再生能源的依赖。
我相信,只有合理利用和保护自然资源,才能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发展。
此外,我也开始关注生态文明的建设。
生态文明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基础,它强调人们在发展过程中要尊重自然规律,保护生态环境,并推动可持续发展。
在我所在的城市,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的环保政策和法规,倡导节约资源,减少污染排放。
我也积极参与生态公益活动,如植树造林、环境保护宣传等,向更多人宣传生态文明的重要性,推动全社会形成尊重自然、保护环境的共识。
总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发展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每个人的努力和参与。
在我个人的实践中,我深刻认识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重要性,并积极投身于推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实践中。
关于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心得体会
关于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心得体会
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是当今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目标,也是每个人应该努力实践的
责任。
在我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过程中,我有以下体会:
首先,我们要认识到人类与自然是一个整体,互相依存的关系。
人类只有尊重自然、
保护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才能保证自己的生存和发展。
因此,我们要树立起对自
然的敬畏之心,尊重自然的规则和律动。
其次,我们要积极采取行动,为自然环境做出贡献。
我们可以从日常生活小事做起,
如减少使用一次性塑料制品、垃圾分类、节约能源等,从而减少对自然资源的负荷。
同时,我们也可以积极参与环保公益活动,行动起来为自然环境发声,呼吁更多的人
共同参与到保护自然的行动中来。
另外,我们要不断深化对自然的认识和了解。
学习科学知识,了解自然的规律和原理,可以更好地与自然相处。
我们也可以通过亲近自然、探索自然的方式来认识自然,比
如户外活动、登山徒步、观察动植物等。
通过与自然的互动,我们可以更好地体会到
自然的美妙和宝贵。
最后,我们要倡导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推动社会进步。
我们可以在工作和生活中倡导
绿色环保的方式,促进可持续发展的产业和经济模式的发展。
同时,我们也可以通过
宣传教育的方式,让更多的人了解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并为之付诸行动。
总之,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是一个需要付出努力和持续行动的过程。
只有不断地
追求并实践这个目标,才能实现人类与自然共同繁荣的美好愿景。
关于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心得体会
关于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心得体会人类与自然是一个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整体,我们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十分紧密。
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人类逐渐意识到,只有与自然和谐共生,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在日常生活中,我常常思考着人与自然的关系,并通过实践和阅读相关文献,逐渐形成了自己的一些心得体会。
首先,要珍惜自然资源,合理利用。
自然资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但过度开发和不合理利用会导致资源枯竭甚至环境灾难。
因此,我们要学会节约资源,在生活中尽量减少浪费。
比如,用完水龙头要及时关闭,避免水资源的浪费;购买电器和家具时要考虑节能环保的标准;在外就餐时,尽量点菜合理,避免食物浪费。
此外,我们还可以推广可再生能源的利用,如太阳能和风能等,减少对化石燃料的依赖,为保护环境尽一份力。
其次,要尊重自然规律,与自然和谐相处。
自然界有一定的规律和秩序,我们应该尊重这些规律,不可随意破坏。
比如,在进行农业生产时,要合理利用土地,避免过度耕种和过量使用农药化肥,以免破坏土壤生态系统。
在城市规划和建设中,要保留自然生态环境,尽量减少对自然景观的破坏。
同时,我们还要尊重动植物的生存权,保护生物多样性。
不捕捉稀有野生动物,不破坏动植物的栖息地和繁殖地,维护生态平衡。
再次,要加强环境保护意识,积极组织参与环保活动。
环境保护是每个人的责任,我们不能只抱怨环境恶化,而是要从自身做起,积极参与环保行动。
比如,我们可以主动参加垃圾分类活动,减少废弃物的产生;在公共场所,要爱护环境设施,不乱丢垃圾,不随地吐痰;参加植树造林和保护野生动物的志愿者活动等。
通过这些实际行动,我们可以传递环保意识,让更多的人关注和参与环境保护工作。
此外,还要坚持绿色消费,选择环保产品。
绿色消费是指在购买商品和服务时,选择对环境友好的产品和服务,促进可持续发展。
我们可以选择用环保材料制成的产品,如纯棉服装、环保家具等;购买食品时,尽量选择有机食品,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同时,我们还要鼓励和支持那些注重环境保护的企业和品牌,让它们在市场上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推动经济的绿色转型。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心得体会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心得体会在当今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和现代化的进程,人们对于保护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的意识也不断增强。
为了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在现代化的进程中,我认为以下几点是至关重要的。
首先,我们需要树立环保意识,积极参与环境保护。
环境问题已经成为全球性的议题,为了保护我们的地球家园,每个人都应该从自己做起。
我们可以从日常生活中的点滴小事开始,比如减少用水用电,垃圾分类等。
同时,我们也可以积极参与到环保行动中,比如参加志愿者活动,参与植树造林等。
只有大家的共同努力,我们才能够保护好我们的自然环境。
其次,我们需要注重生态文明建设,实现可持续发展。
在现代化的进程中,经济的发展往往会伴随着对自然资源的过度开发和环境的破坏。
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我们需要转变发展观念,注重生态文明建设。
这就意味着,在经济发展的同时,我们需要保护好自然资源,保护好生态环境。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实现经济的持续发展,为后代留下一个美好的地球家园。
再次,我们需要加强环境教育,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
环境教育是培养人们保护环境意识和能力的重要途径。
通过加强环境教育,我们可以提高公众对环境保护的认识和理解,培养人们的环保意识和环保行为。
环境教育不仅仅是在学校中进行,也需要在社会各个方面进行宣传和推广。
只有当每个人都具备了环保的意识和能力,我们才能够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最后,政府和企业也需要承担起责任,推动环境保护工作的开展。
政府需要建立健全的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体系,加大对环境保护的投入,加大对环境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
企业也需要将环境保护纳入到企业的发展战略中,加强环保设施建设,降低对环境的影响。
只有政府和企业的积极参与,我们才能够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总之,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是我们现代化进程中必须要关注的问题。
我们需要树立环保意识,积极参与环境保护;注重生态文明建设,实现可持续发展;加强环境教育,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政府和企业也需要承担起责任,推动环境保护工作的开展。
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心得体会
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心得体会现代化建设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但在实现现代化的过程中,我们不能忽视人与自然的关系。
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维护地球生态平衡的重要举措。
在实践中,我深刻体会到了许多关于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心得和体会。
首先,我认为,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需要重视生态环境保护。
人类社会的发展不能以对自然环境的破坏为代价。
我们应该采取措施减少污染,保护水源、空气、土壤等自然资源,推动可持续发展。
在我所在的城市,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改善环境质量,比如加强大气污染治理、推广清洁能源等。
这些举措使得城市的空气质量得到了明显改善,人们的生活质量也得到了提高。
其次,我认为,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需要重视生态文明建设。
现代化的过程中,我们不能仅仅追求经济的发展,而要注重文明建设。
文明建设应该包括人的精神文明和自然环境的文明。
在我的生活中,我经常参加一些环保主题的讲座和活动,这有助于培养我对环境的保护意识,并增强我对生态文明建设的认识。
此外,我们还应该积极推广绿色生活方式,减少对自然资源的消耗,降低对环境的影响。
我在家里进行垃圾分类,购买环保产品,节约用水用电等。
这些小小的举措虽然不起眼,但是却能够产生积极的环保效果。
第三,我认为,在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过程中,需要重视生态教育。
生态教育是培养人们的环境意识和环境道德的重要手段。
在我所在的学校,我们开设了生态教育课程,教授学生有关环保知识和技能。
在这门课程中,我们学习了如何保护环境,如何节约资源,如何与大自然和谐相处。
通过这门课程,我意识到人类与自然是一个和谐共生的整体,我们应该尊重自然,保护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
最后,我认为,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无论是政府、企业,还是个人,我们都应该积极参与到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过程中。
政府应该加大对环境保护的投入,建立健全环境监管体系,制定相关法律法规,推动环境保护工作的开展。
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心得五篇
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心得五篇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心得范文五篇【一】同志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
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理念,汲取中国传统生态智慧,借鉴人类文明有益成果,是对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理念蕴含着人与自然是有机整体、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系统治理生态环境等内容,对于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促进人类文明发展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人与自然是有机整体理念。
同志强调,“人因自然而生”。
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理念告诉我们,自然是包括山、水、林、田、湖、草等的有机整体,和人一起组成一个生机勃勃的生命共同体,而且这个生命共同体“生而又生”、不断演化,不断创造新的生命。
中华文明既肯定自然的“生生”事实,又赋予其价值,如“天地之大德曰生”。
以生命共同体阐述人与自然的关系,不仅意着对自然“生生”事实的肯定,而且蕴含着对自然充满敬畏和热爱的道德情感。
当人们将道德情感倾注于自然,就会认识到人类与自然血脉相连。
人不是自然的主宰,自然万物本身是有价值的,这种价值独立于人类对自然的功利性评价。
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理念,超越人类中心主义的狭隘观念,对自然的价值作了充分肯定,表达了对生命、对自然的热爱与赞美。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理念。
同志指出:“人与自然是一种共生关系,对自然的伤害最终会伤及人类自身。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坚持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的逻辑必然。
人类不应该是自然的掠夺者,而应该承继天地生生之德。
但进入工业社会以后,人类开始对自然进行掠夺,最终也导致了自然对人类的报复。
近年来,我国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
这是对传统工业化道路深刻反思的结果,是符合人类历史发展方向的正确选择。
新时代,我们要大力践行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理念,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努力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
系统治理生态环境理念。
同志指出,环境污染已经“成为民生之患、民心之痛”。
因此,必须加强生态环境治理,为老百姓提供良好的生态环境,这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最普惠的民生福祉。
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心得
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心得人类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可谓复杂而微妙。
作为地球上的一种生物,人类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但由于我们的智慧和技术的发展,我们对环境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然而,随着环境问题的加剧和人类意识的觉醒,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意识到维护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共生关系的重要性。
在我个人长期的探索和实践中,我认为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核心是尊重和促进生态平衡、保护物种多样性和重建生态系统;同时也包括改变生活方式和推动可持续发展。
以下是我从这些方面得出的一些心得体会。
首先,尊重和促进生态平衡是维护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关系的关键。
生态平衡指的是一个生态系统中各个生物种群之间相对平衡的状态。
在这种状态下,生物种群之间相互依存和影响,形成一个稳定的、可持续的生态系统。
尊重生态平衡意味着不干扰自然界的运行规律,避免过度开发和污染环境。
而促进生态平衡则要求我们主动采取措施来保护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稳定性。
例如,我们可以通过保护自然环境和生物多样性来维护生态平衡。
保护自然环境包括维护森林、湿地和海洋等自然生态系统的完整性,不破坏原有的生态环境。
保护生物多样性则包括保护濒危物种、保护栖息地和限制非法捕捞等。
只有当我们尊重和促进生态平衡,我们才能够与自然界实现和谐共生。
其次,保护物种多样性对于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至关重要。
物种多样性是指一定空间范围内不同物种的数量和种类。
物种多样性是生态系统正常运行的基础所在。
保护物种多样性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因为每一个物种都在生态系统中扮演着独特的角色和功能。
每一种物种都有其生存和繁衍的价值,删除其中任何一种都会对整个生态系统造成不可逆转的影响。
因此,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必须将保护物种多样性作为重要的任务。
我们可以通过设立自然保护区、限制非法猎捕和采集以及推动生态旅游等方式来保护物种多样性。
只有保护好物种多样性,我们才能保障人类和自然的和谐共生。
最后,改变生活方式和推动可持续发展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根本途径。
心得体会:坚持人与自然界和谐共生
心得体会:坚持人与自然界和谐共生
在现代社会中,保护环境和追求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全球的共识。
作为人类社会的一份子,我们应该积极参与到保护自然环境的
行动中来,实现人与自然界的和谐共生。
首先,人们应该意识到自然界和人类社会是相互依存的。
自然
界为我们提供空气、水和食物等生存所需资源,同时也为我们提供
了美丽的环境和独特的生态系统。
而我们人类的活动往往会对自然
界造成破坏,这将给我们自己带来严重的后果。
因此,我们应该明
白只有保护好自然环境,才能保证我们自己的未来。
其次,人与自然界的和谐共生需要我们采取一系列积极的行动。
例如,我们应该倡导低碳生活,减少能源的消耗和排放;我们应该
推动环境教育,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和保护环境的能力;我们应该
支持生态保护,保护濒危物种和自然生态系统的完整性。
只有积极
行动起来,我们才能真正实现人与自然界的和谐共生。
最后,政府、企业和个人都应该承担起保护环境的责任。
政府
应该加强环境管理和监督,推动环境法律的实施;企业应该积极采
取环保措施,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个人应该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养成良好的环境惯,例如垃圾分类、节约能源等。
只有各方共同努力,才能实现人与自然界的和谐共生。
总之,保护环境和追求可持续发展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
只有
坚持人与自然界的和谐共生,我们才能实现一个美好的未来。
2021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心得体会个人感想
2021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心得体会个人感想2021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心得体会个人感想5篇人类改造自然的社会实践活动的作用具有双重性,既有积极的一面,又有消极的一面,人类要正确地认识到自然规律,铸造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
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2021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心得体会个人感想5篇,希望能帮助到大家!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心得体会一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中国从未缺席。
自改革开放以来的高速发展势头,在二十世纪的第二个十年间逐渐放缓,经济由高速发展逐步转变为高质量发展。
国民经济“十三五”规划纲要提出绿色发展理念,习近平同志提出的“两山论”都为绿色发展提供了理论支撑。
在传统产业发展正盛之时,我们居安思危、未雨绸缪,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壮士断腕的勇气进行污染治理和防治,用“长牙齿”的政策和“不打折扣”执行力,坚持关停一批、淘汰一批、规范一批倒逼产业转型升级。
如今的中国正朝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稳步前进,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了要做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为这颗“蓝色星球”贡献了“中国智慧”、提出了“中国方案”,倡导与世界各国共同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
过去五年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认识最深、力度最大、举措最实、推进最快、成效最好的时期。
思想认识程度之深前所未有,污染治理力度之大前所未有,制度出台频度之快前所未有,监管执法尺度之严前所未有,环境改善速度之快前所未有。
2020年,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优良天数比率为87%,细颗粒物未达标地级市及以上城市平均浓度相比2015年下降28.8%,《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新增517种(类)野生动物,共列入野生动物980种和8类,绿色发展成效显著。
天更蓝、水更清,极大地提升了群众的幸福感,让发展更有温度和厚度。
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提出了应对气候变化新的国家自主贡献目标和长期愿景,首次向全球明确实现碳中和的时间点,也是迄今为止各国中作出的最大减少全球变暖预期的气候承诺。
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心得
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心得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是一个重要的话题,我们需要认识到人类与自然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并努力寻找一种可持续发展的模式,以促进人类社会的繁荣和保护自然环境的完整。
下面是我对于如何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一些心得体会。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人类与自然的相互关系。
人类是自然界的一部分,我们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自然资源的提供和生态系统的维持。
但是,长期以来,人类对自然资源的过度开发和环境污染已经给生态环境带来了严重的破坏,并对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构成了巨大的威胁。
因此,我们应该认识到人类与自然是命运共同体,只有建立起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才能实现长期的繁荣与可持续发展。
其次,我们需要追求人与自然的平衡与共赢。
以往的发展模式主要追求经济的增长和物质的积累,忽视了对环境的保护和生态系统的维护。
然而,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提高和对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我们需要转变发展观念,追求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这就要求我们在经济发展中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与修复,推动资源的有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促进生态系统的恢复与重建。
只有实现了人与自然的平衡发展,我们才能实现真正的和谐共生。
最后,我们需要树立人与自然的价值观念。
对于人与自然的关系,我们应该树立一种尊重自然、保护环境的价值观念。
我们应该尊重自然的规律,遵循自然的节奏,积极参与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从生活的方方面面推动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同时,我们也应该树立人文关怀的价值观,关注和帮助那些受到环境破坏和生态灾害影响的群体,共同推动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在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过程中,我们面临着诸多挑战和困难。
但只要我们坚持既定的理念和目标,并付诸行动,就一定能够实现可持续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
最重要的是,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深入思考和践行,从自身做起,从生活的每一个细节切实关心和保护环境,努力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想。
相信只要我们共同努力,就能够创造一个美好的未来,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心得
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心得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是一个至关重要的话题。
在现代社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我们应该更加注重人类与自然之间的关系,通过尊重和保护自然,实现可持续发展。
在我个人的生活和工作中,我深刻认识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重要性,并形成了一些心得体会。
一、尊重自然尊重自然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基础。
我们应该意识到自然是地球的母亲,我们的生活离不开自然的恩赐。
尊重自然意味着不滥砍滥伐,不随意破坏生态环境,不挥霍自然资源。
我们应该珍惜每一片绿叶、每一滴雨水,保护野生动植物的生存空间,为后代留下一片美好的自然环境。
二、保护生态平衡生态平衡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关键。
我们应该认识到,生态环境的破坏将给人类带来严重的后果。
过度的工业化和城市化不仅导致了大气污染、水污染等环境问题,也使得许多生物物种濒临灭绝。
为了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我们应该积极参与环境保护行动,保持生态平衡。
三、推广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重要途径。
过去,人们往往追求短期的经济利益,忽视了资源的有限性和环境的可持续性。
如今,我们应该反思过去的错误,通过推广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和实践,实现人类社会的长期繁荣和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
例如,推广清洁能源、建设生态城市、采用可回收和可再生资源等都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
四、加强环境教育环境教育是培养人们保护环境意识的关键。
我们应该加强环境教育,培养人们正确的环保理念和行为习惯。
通过教育,让每个人都认识到自己与自然环境的关系,懂得如何保护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
只有通过普及环境知识,提高环保意识,才能真正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五、践行绿色生活方式绿色生活方式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具体体现。
我们应该从自身做起,改变过去浪费和消耗的生活方式。
例如,减少用水用电量,鼓励步行、骑自行车或使用公共交通工具,减少汽车的使用,提倡垃圾分类和回收利用等。
每个人都应该关注自己的生活习惯,努力将绿色理念贯彻到日常生活中。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心得体会10篇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心得体会(篇1)“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
”中华民族历来讲求“天人合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中华文明积累了丰富的传统生态智慧。
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在经济社会高速发展的今天尤为重要,如何遵循自然规律,合理利用自然,既发展经济又保护生态,“两山论”中给出了最优解答,为高质量的绿色发展指明了方向,既让绿水青山发挥经济社会效益,又利用经济发展更好地保护生态环境。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作为共产党员,我们必须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坚持将绿色生态当作最宝贵的财富,主动做绿色发展理念的“宣讲员”,以植树节、世界地球日等节日为契机,深入社区、校园、乡村,开展全方位、多角度、形式丰富的生态文明知识宣传,引导广大人民群众凝心聚力,为祖国绿水青山增姿添彩,自觉做良好生态环境的建设者、保护者。
“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
”改善生态环境、建设美丽中国,事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事关广大人民根本福祉,这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赋予广大党员干部的神圣使命。
党员干部要充分认识保护绿水青山的长期性和艰巨性,争做绿色发展理念的践行者,在实践中真正做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保护生态环境归根结底取决于每个人的实际行动,表现在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
党员干部要起好带头作用,从自己和亲朋好友做起,积极倡导和践行勤俭节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拒绝一次性用品,坚持绿色出行,参与造林绿化,认种认养认捐,将生态文明、绿色生活延伸到家庭和社区,以多种方式参与绿色生态建设,擦亮美好生活底色,守护祖国的绿水青山,呵护我们的地球家园。
“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
”这一科学论断深刻揭示了生态建设在改善民生中的重要地位。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坚持绿色发展理念是人民群众追求高品质生活的共识和呼声,党员干部要认真倾听、积极回应,让绿色中国成为“参天大树”,让老百姓在“参天大树”之下嬉笑乘凉。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心得体会5篇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心得体会5篇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心得体会篇1中国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要注重同步推进物质文明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画卷,功在长远、利在千秋,要全面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着力点在“自然”、施力点在“我”。
厚植“绿色”生态理念,于“我”入脑入心。
“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理应根植于中华儿女内心,“宁要青山绿水不要金山银山”的态度理应体现在方方面面。
自然是生命之母,人与自然古往今来息息相关、命运与共,人类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才能获得自然的馈赠与安宁。
自然是大地清新亮丽的眼睛,我们“要像保护自己的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才能让碧波荡漾、气正风清。
生态文明建设需要贡献“我”力量,厚植“绿色”的生态理念入脑入心,敬畏自然、爱护自然,以“取之有度,用之有节”的节约理念,以“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的谨细态度,积极参与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的生动图景。
践行“低碳”生活方式,于“我”见言见行。
知行合一,行胜于言。
“生态环境没有替代品,用之不觉,失之难存。
”无论是治沙防沙的“榆林精神”,还是荒原变林海的“塞罕坝精神”,都是坚持不懈、持之以恒换来的绿意盎然,是生动践行“两山论”的最好范本。
生态文明建设关键在“行”,需要贡献“我”力量,深入践行“低碳”的生产生活方式,以爱护自然为荣,以污染浪费为耻,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从点点滴滴做起,细碎到“柴米油盐”的琐碎小事,覆盖到“衣食住行”的各种方面,把“低碳”“绿色”“环保”作为“新风尚”,让“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的诗意画境,让“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惬意景象,让“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的美丽家园永续永存。
致力“环保”氛围构建,于“我”聚力聚效。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
”无论是云南大象的北上之旅,还是长江江豚再展微笑,都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展现的最美画卷;无论是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还是建立国家公园体系,都体现着国家为生态文明建设擘画长远蓝图的坚定决心。
十二、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心得
一、概述人类与自然的关系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问题之一。
在人类社会发展的进程中,人类对自然的认识和利用不断增加,但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带来了许多负面影响。
如何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成为了一个亟待探讨和解决的问题。
在实践中,我结合自己的经历,总结出了一些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心得体会。
二、正文1. 尊重自然规律在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过程中,首先要尊重自然规律。
自然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系统,其中蕴含着许多规律和法则。
人类不能盲目地改变和破坏自然的规律,而应当尊重自然的规律,与之和谐相处。
在我自己的实践中,我始终遵循这一原则,尊重自然的力量和规律,与自然和谐共生。
2. 保护生态环境保护生态环境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重要条件。
生态环境的破坏会给人类社会带来巨大的灾难。
我们要坚持保护生态环境,减少对自然资源的过度开发和污染。
只有保护好生态环境,才能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3. 探索可持续发展模式为了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我们需要探索可持续发展的模式。
可持续发展是指在满足当前需求的前提下,保障未来世代的需求。
在实践中,我认识到可持续发展对于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至关重要。
我一直积极参与探索和倡导可持续发展的模式,努力促进人类社会向着可持续发展的方向发展。
4. 积极实践低碳生活实践低碳生活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有效途径之一。
低碳生活是指通过改变生活方式,减少碳排放和资源消耗,从而减缓对环境的影响。
在我的生活中,我始终坚持低碳生活的理念,减少不必要的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
通过自己的实践和倡导,我希望能够激励更多的人加入到低碳生活的行列,共同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5. 倡导绿色生活方式倡导绿色生活方式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关键步骤之一。
绿色生活方式是指通过改变消费习惯和生活方式,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在日常生活中,我一直倡导绿色生活方式,鼓励身边的人关注环保议题,选择绿色环保的产品和服务,积极参与环保活动,共同保护环境,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2024年努力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心得体会
2024年努力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心得体会2024年是一个重要的里程碑,标志着人类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建设道路上取得了新的进展。
在这个过程中,我不仅亲身参与了许多项目,也深切感受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所带来的种种变化和体会。
以下是我对此的心得体会:首先,2024年我们开始注重可持续发展和环保意识的普及。
通过教育和宣传活动,人们逐渐意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并主动采取行动来减少对自然资源的消耗和对环境的破坏。
大量的绿色能源项目得到了推广,例如太阳能和风能等,取代了传统的化石燃料。
通过这些措施,我们大大减少了对大气的污染,实现了更清洁的能源使用。
其次,2024年我们在城市规划和设计中更加注重生态保护和环境友好。
城市绿化得到了广泛发展,公园和绿地成为了人们休闲娱乐的胜地。
同时,城市中的建筑也开始注重能源效率和环境友好型。
建筑物的设计中纳入了可再生材料和节能设备,例如太阳能板和雨水收集系统等。
这些措施不仅减少了能源消耗,也提升了人们的生活质量。
此外,2024年我们在农业领域也取得了巨大的进步。
传统的农业模式逐渐转变为可持续和有机农业。
农民们开始采用更环保的种植和养殖方法,减少了化学农药和肥料的使用,保护了土壤质量和水源。
此外,我们也积极推广农田水利建设,提高了灌溉效率和农作物产量。
农业的发展不仅满足了人们的粮食需求,也保护了生态平衡,实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此外,2024年我们还在自然保护和生物多样性方面加大了力度。
通过建立自然保护区和野生动植物保护项目,我们保护了珍稀物种和宝贵的生态系统。
同时,我们也控制了非法猎捕和乱伐现象,保护了野生动物和植物的生存环境。
这些努力不仅保护了生物多样性,也有助于维护整个地球生态系统的平衡。
最后,2024年我们加强了人与自然的文化交流和教育。
通过展览、讲座和文化活动,我们向人们普及了自然保护的意义和方法。
我们鼓励人们亲近大自然,学习欣赏自然之美,并在保护环境方面发挥积极的作用。
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心得体会
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心得体会1. 引言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是人类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基础。
然而,由于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和人类活动的不可持续性,地球面临着日益严峻的环境问题。
为了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我们需要思考和行动。
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和实践,我获得了一些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心得体会,本文将从教育、技术和政策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2. 教育教育是塑造人类价值观和行为方式的重要手段,也是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基础。
首先,应该将环境教育纳入学校课程,从小培养学生对自然的尊重和热爱。
学校可以组织亲近自然的活动,如校园绿化、户外探索等,让学生亲身体验自然的美妙和脆弱,增强保护环境的意识。
其次,大众媒体也应当扮演起环境教育的角色,传递环保知识和理念。
电视、电影、网络等可以通过纪录片、动画片等形式,向公众展示珍贵的自然资源和动植物的生态情况,并表达人类与自然共生的重要性。
3. 技术技术的进步为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提供了有力支持。
首先,应该推动可持续发展技术的研发和应用。
例如,开发清洁能源技术,减少对化石燃料的依赖,减少温室气体排放。
推广节能技术,减少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
此外,还可以开发生态农业技术,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减少对土地和水资源的过度开发。
其次,应该加强环境监测技术的建设。
通过建立完善的环境监测系统,实时收集环境数据,及早发现和应对环境问题,保护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
4. 政策政策的制定和实施对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起着重要作用。
首先,应该加强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建设和执行。
通过制定相关法律法规,规范人类的行为,保护自然环境和生物多样性。
此外,应该加强执法力度,确保法律的有效执行,从而落实环境保护的责任和义务。
其次,政府应该加大对环保产业的支持力度。
鼓励企业开展环保技术研发和应用,推动绿色经济的发展,促进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
5. 结论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当今社会发展的重要课题,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深入学习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心得体会范文5篇
深入学习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心得体会范文5篇给大家带来的深入学习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心得体会范文5篇,希望能帮助到大家!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心得体会一先秦的老子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包罗万象,博大精微”的道家思想也要师法自然。
其实,中国古人一直追求与自然和谐相处,尊重自然,热爱自然,所谓“物我两忘”、“民胞物与”、“与外化冥合”皆是如此。
这种“和谐”的思想,也是许多西方人所具有的。
几年前,温布尔登网球公开赛上,一位运动员不小心击中一只小鸟,然而,他没有继续比赛,争夺奖杯,而是毫不犹豫地跪倒在小鸟面前忏悔。
他的这一举动,怎么不令人感动呢?我认为,每一种生物都有它存在的价值,人与自然应该和谐相处,公平享受地球的资源与环境。
然而,现实是残酷的。
随着物质文明的飞速发展,人们欲望膨胀,猎枪开始一次次的对准动物,动物的肉开始不断地涌向餐桌,蛇、狸、穿山甲,你所能想到的一切动物,都先后登上了人类的餐桌,照这样发展下去,吃熊猫也是可以想见的了,动物的毛皮开始不断地穿在人身上,虎皮豹皮,应有尽有,穿在身上,生气盎然,风度翩翩然,多威风!动物的牙齿,骨骼开始不断地走入人的生活,如象牙做的饰品,虎骨酒等等……动物全身所能利用的,几乎都被人类所利用了,人类可真能利用资源呵!植物界也是如此,人类乱砍滥伐,过度放牧,采伐各种珍稀物种……前几年,人们听说了“发菜”,噫!“发财”!便去疯狂地采伐,导致了当地土壤裸露,水土流失,逐渐荒漠化,不但可以活动的动物不放过,连不能活动的植物也不放过,人类可真能利用资源呵!工业革命以来,物种灭绝的速度便成倍增长,很多熟悉的动植物已经离我们远去,事物是普遍联系的,照这样下去,人类灭亡也是“可计日而待焉”,歌德说:“大自然是不会犯错误的,错误永远是人犯下的。
”让我们承认错误吧,让我们改正错误吧!让我们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共同地、公平地、可持续地汲取地球母亲给我们提供的乳汁吧!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心得体会二地球原本是一个美丽、健康的星球,由于我们人类无休止的破坏,现在的地球已经虚弱不堪了。
社会实践心得体会人与自然
社会实践心得体会人与自然
在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了人与自然的紧密关系,以及我们应该怎样与自然和谐相处。
通过与自然亲密接触,我悟到了一些重要的道理,以下是我的心得体会:
首先,我意识到人与自然是息息相关的。
自然是人类的生存依靠,我们所需要的食物、水源、空气等都来自于自然界。
我们的身体、生活方式、经济发展等都受制于自然环境。
因此,我们应该珍惜自然资源,保护生态环境,避免过度开发和破坏,以确保人与自然的持续和谐发展。
其次,我明白了人类与自然应该是平等互助的关系。
在社会实践中,我参与了一些环境保护的工作,比如清理河流垃圾、种植树苗等。
通过这些活动,我深刻感受到了自然资源的宝贵和自然环境的重要性。
同时,我也认识到,人类并不是自然的主宰,我们应该与自然和谐共存。
我们不能一味地追求经济发展而忽视环境保护,否则将会付出沉重的代价。
最后,我体会到了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之处。
在与自然亲近的过程中,我放松了心情,感受到了大自然的宁静与美丽。
清晨的阳光、鸟儿的歌唱、风吹草动的声音,都让我感到心旷神怡。
与此同时,我也意识到了自己是一个小小的个体,对自然有着无限的敬畏与敬重。
只有与自然和谐相处,我们才能获得内心的平静与幸福。
通过这次社会实践,我认识到人与自然之间的紧密联系,以及我们应该怎样与自然和谐相处。
作为人类,我们享受自然的恩
赐,同时也要承担起保护自然的责任。
只有保护好自然环境,我们才能获得更美好的未来。
这次社会实践让我受益匪浅,也使我对人与自然的关系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优秀心得体会感悟5篇
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优秀心得体会感悟5篇给大家带来的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优秀心得体会感悟5篇,希望能帮助到大家!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心得体会一大自然是我们人类的家园,也是人类的母亲。
我们依赖它,探索它。
这个蔚蓝色的星球多么美丽,但我们要知道:地球只有一个!遗憾的是,许多人对于这个浅显易懂的道理却视而不见,继续为所欲为,妄顾地球家园的安危。
环境科学家曲格平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唯有变革,才能拯救人类的命运,也唯有变革,才能使我们的子孙后代世世代代生存下去。
”里面的“变革”就是指环保。
说得很对,所以如今有许多人拿着标语在街上喊空口号,却没有见过多的行动。
难道这样污染就会好转吗?不!看,我们城市里的河流的河水发黑发臭;排成长龙的汽车放出大量的废气;成片的绿地变成“石屎森林”;那清脆的鸟叫声消失得无影无踪。
如果再这样下去,中国将继续贫乏水资源,空气将变得愈来愈浑浊,本世纪将有10%的鸟类物种消失。
上述的事情,我们人类是罪魁祸首!人人皆知:树木能吸收二氧化碳,排放氧气,净化空气,是我们人类生存的必要的条件。
但是有一些人为了金钱去乱砍滥伐树木,造成了过度的水土流失,使大地的植被受到严重的破坏,绿洲和城市也荒漠化,我们人类的生存受到了威胁。
就我们平时用的一次性筷子,每天都要耗费数十亩的森林,在那些人眼中,树木除了可以做家具和建筑材料外,似乎没有任何价值。
难道还有人不懂树木对我们意味着什么吗我们居住面积已经很小了,如果再这样下去,可能连我们唯一的土地都失去。
还有,我们的母亲河——黄河近年来河床和含沙量不断增高,成为全国污染最严重的几条江河之一。
我们不能眼睁睁地看着黄河从我们手中枯竭,因而有许多环境学者纷纷研究治理黄河污染的方案,试图改善黄河的水质。
但如果没有我们的共同参与,我们这个生命的摇篮——黄河将会走向衰竭和死亡。
如果我们再肆无忌惮地破坏环境,大自然将会给予我们惩罚。
那些特大的洪水剥夺了不知多少人的性命,还有由于温室效应,南极北极的冰川融化导致水平面升高,海水淹没了沿海地区,经济损失惨重。
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心得体会5篇
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心得体会5篇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心得体会篇一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空间.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人类始终面临和解决的问题.当今,人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出现了紧张和对立,整个生态系统不断受到破坏.由此,必须要建立人与自然和谐与共的新文明.为保障人与自然的和谐,保护生态平衡,除经济和法律手段外,还必须依靠道德的力量.建立适应生态环境保护和改善的道德规范,有利于形成人们坚定的内心信念,形成强大的社会舆论压力.生态环境道德是人类在处理与自然关系时应该遵循的行为准则,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公民道德建设的重要内容.这不仅反映了新阶段道德建设的客观实际和规律,也体现了中国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存的自然资源,爱护地球,就等于爱护自己的家园.和谐与共的人与自然关系理想状态和境界相适应,生态环境道德要求人们热爱自然、保护生态、改善环境.对于青少年来说,要首先做到:珍爱生灵.平等对待自然界中的其它生命体,不随意损害它们,保持生态系统平衡.不践踏草木,不攀折花叶,不伤害小动物,不吃珍稀动植物等都是珍爱生灵。
节约资源.我们只有一个地球,资源有限,生活在地球上的人却不断增长.节约粮食、节约用水、节约纸张,使用可再生的资源、分类回收废物,生活简朴等等,都是节约资源.植绿护绿.没有森林和植被等绿色,便没有人类,没有地球上的绝大多数生命.多植一棵树、多种一片草、多养一盆花、多增加一些绿色,都是青少年应尽的义务.抵制污染.不当的生产生活行为,会带来很大污染.不乱扔垃圾、不用或少用难降解和难再生的物品、不焚烧秸秆、制止污染等都是抵制污染.我们生活在同一片土地上,我们拥有着共同家原,保护我们的环境.大地期盼着绿色、河流期盼着绿色、,水鸟期盼着绿色、花儿期盼着绿色.滴水成川,积土成山,保护环境,从你我做起.唤醒“绿色之心”实施“绿色计划”.开展“绿色行动”让我们用双手撑起一片蔚蓝的天空!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心得体会篇二“人是什么?”这个问题看似简单却不好回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何实现以实践的方式实现人与自然的统一的心得体会自然是人类最重要的东西,如果没有自然,人类就不能呼吸空气,如果没有自然,人类就不能饮水,那么,人类就将灭绝。
所以,实现人与自然的统一是我们当今每个人都应该重视的话题。
在唯物辩证法看来,世界上的任何事物都是矛盾的统一体。
我们面对的现实世界,就是由人类社会和自然界双方组成的矛盾统一体,两者之间是辩证统一的关系。
一方面,人与自然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的:人由自然脱胎而来,其本身就是自然界的一部分。
人类的存在和发展,一刻也离不开自然,必然要通过生产劳动同自然进行物质、能量的交换。
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不断增强,现在的自然已经不是原来意义上的自然,而是到处都留下了人的意志印记的自然,即人化了的自然。
“人化自然”表明人与自然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渗透越来越密切。
人与自然之间客观上形成的依存链、关联链和渗透链,必然要求人类在认识自然、改造自然、推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不仅要自觉地接受社会规律的支配,同样要自觉地接受自然规律的支配,促进自然与社会的稳定和同步进化,推动自然与社会的协调发展。
另一方面,人与自然之间又是相互对立的。
人类为了更好地生存和发展,总是要不断地否定自然界的自然状态,并改变它;而自然界又竭力地否定人,力求恢复到自然状态。
人与自然之间这种否定与反否定,改变与反改变的关系,实际上就是作用与反作用的关系,如果对这两种“作用”的关系处理得不好,特别是自然对人的反作用在很大程度上存在自发性,这种自发性极易造成人与自然之间失衡。
此外,由于人类改造自然的社会实践活动的作用具有双重性,既有积极的一面,又有消极的一面,如果人类能够正确地认识到自然规律,恰当地把握住人类与自然的关系,就能不断地取得改造自然的成果,增强人类对自然的适应能力,提高人类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能力;如果在对自然界更深层次的本质联系尚未认识到,人类与自然一定层次上的某种联系尚未把握住的情况下,改造自然,其结果要么自然内部的平衡被破坏,要么人类社会的平衡被破坏,要么人与自然的关系被破坏,因而受自然的报复也就在所难免。
恩格斯曾就此告诫过人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对自然界的胜利。
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报复了我们。
每一次胜利,在第一步都确实取得了我们预期的结果,但是在第二步和第三步却有了完全不同的、出乎预料的影响,常常把第一个结果又取消了”。
恩格斯还以美索不达米亚平原变成沙漠为例论证了自己的观点。
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中,人类已处于主动地位。
当人的行为违背自然规律、资源消耗超过自然承载能力、污染排放超过环境容量时,就将导致人与自然关系的失衡,造成人与自然的不和谐.建立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协调发展关系,实现人类与自然界关系的全面、协调发展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必由之路。
为此,首先必须确立大自然观。
现代意义上的自然观,真正视人类与自然是相互依存、相互联系的整体,从整体上把握住规律,并以此作为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基础。
其次,必须走出“人类中心”的误区,建立人与自然全面和谐共处和协调发展的关系。
科学证明人类不过是众多生物种类中的一种,人类只是自然的一部分,不是万物的尺度,同时由于主客观条件的限制,人类的认识具有很大的局限性,况且人类的认识正确与否、能否得到完善和发展,一点也不能离开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活动(即实践),尤其是对自然规律的认识和把握,更是离不开人与自然的联系,在当今世界变革的大潮中,新出现的诸如“大科技观”、“持续发展观”、“生态价值观”等等,就是对“人类中心论”的否定。
其三,必须全方位的探讨自然的价值。
不仅要征服自然、利用自然,从自然中获取有利于人类发展的使用价值;同时要善待自然、保护自然、尊重自然。
要树立大价值观念,即在评价一切经济活动和社会活动时,不仅要考虑其经济价值,而且要考虑其生态价值;不仅要考虑眼前价值,而且要考虑长远价值;不仅要考虑从自然中所得,还要考虑如何回报自然等等。
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建立起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关系,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协调发展。
[编辑本段]二、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内涵和本质和谐是指系统中各要素、各部分之间配合得匀称和得当。
一个生态系统,尤论是在全球、地区,还是局部区域,都是复杂的牛物群落与所处的环境(包括水、大气、土、岩石等)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相对稳定又有自组织功能的一个系统,水是其中最活跃、最重要的控制性要素。
在润泽万物的同时,水又以其自身的丰枯规律、动力特性,影响着整个自然界的演进和变化。
生态系统所有生命要素因水而生,依水而存,对水的量变和质变十分敏感。
兴水利、除水害,人类社会在与水的相依相伴中,在与水的抗争中,得到了繁衍和发展。
在治水中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已经成为人类持续生存和发展的重要任务。
所谓治水中坚持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就是指以人为本,坚持人与自然关系的平衡与协调。
在整个流域生态系统的框架下,处理好人类活动与水利水害的关系,合理地趋利避害,正确对待洪水、干旱等自然灾害,降低水污染等人为灾害,在将水对人类造成危害的程度降低到可以承受的同时,尽可能降低人类活动对水体循环的干扰,减少人对水的侵害;处理好人类取用水与自然界其他用水的关系,将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控制在能够保持水体基本功能、水资源可以持续利用的状态,使水在为人类造福的同时,能够为整个自然界造福。
在治水中坚持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观念,反映出价值取向的变化。
由“以人为中心”和人控制自然、统治自然的价值理念,转变为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强调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共同进步。
在治水中坚持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体现了思维方式的变化。
由孤立的、单目标的思维模式,转变为系统的、全面的、辩证的思维模式,由以往的经济增长为唯一目标,转变为经济增长与生态系统保护相协调,统筹考虑各种利弊得失,在改造自然满足人类需要的同时,约束人类自身的行为,兼顾自然界的和谐与稳定。
人与自然和谐的理念涉及治水的方方面面,从思路、对策、措施,到规划、设计、管理,都需要不断探索,不断实践,不断创新。
[编辑本段]三、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是必然选择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是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程度、一定阶段的必由之路,是人类总结经验教训后的必然选择在工业革命之前的漫长历史中,生产力水平相对较低,人类活动对自然界的影响较小,人与自然保持着相对和谐的状态。
在哲学上,强调“天道”和“人道”、“自然”和“人为”的相通、相类和统一的观点。
庄子认为,“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人与天本来合一;孔子提倡“天命论”,把“天命”奉为万物的主宰,要人们“尊天命”“畏天命”;老子主张“自然无为”,认为人在自然和社会面前是无能为力的。
这种朴素的“天人合一”的观点,造成了中国古代一种人与自然亲近和谐的关系。
在对待洪水方面,“择丘陵而处之”“顺水所向,迁城邑以避之”进行避洪,“疏九河”进行分洪,在大河两旁留出足够空间使水“有所休息,左右游波,宽缓而不迫”进行行蓄洪,这些都足这种思想的反映。
在水土资源开发上,先秦时期,强调“斧斤以时入山林,林木不可胜用也”,“不树者无椁”,对于保护植被、植树育林等起到很好的作用。
随着时间的推移,人口的急剧增加,人类经验和知识的积累以及科学技术的发展,尤其是工业革命以后,人类改造自然、影响自然的能力越来越强,“人定胜天”“人是自然界的主宰”的思想日益增强,把自然界逐步看作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藏,肆无忌惮地掠夺式开发利用,同时把自然界看成是一个无底的垃圾箱,毫无顾忌地向其中排放废水、废渣、废气。
近几十年来,我国“改天换地”行动空前,为了负载过多的人口,争取更多的空间,生产足够的粮食,人们侵占河滩,围湖造田,毁林(草)开荒;为了满足快速增长的用水需求,人们建起一个又—个蓄引提工程,可以让黄河断流,让海河干涸,把地下含水层疏干,利用每一滴水;为了降低生产成本,污水、废水不经处理,随意排人江河湖泊。
一百多年前,恩格斯指出,人类可以通过改变自然来使自然界为自己的目的服务,来支配自然界,但我们每走一步都要记住,人类统治自然界决不是站在自然界之外的。
在可持续发展理念日益深入人心的今天,面对我国水资源领域存在的种种问题,由“改造自然征服自然”转变为“人与自然和谐共处”成为治水实践的必然选择。
当然,这种选择不是遥远过去的简单重复和回归,而是全面的发展和升华,是基于对治水规律更深的理解和把握,是基于对可持续发展的追求和渴望。
在大力倡导树立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我们必须对传统的人与自然关系重新进行深的思考。
因为,人与自然的关系,不仅是人类生存的一个基本问题,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一个前提命题。
我们以往接受的人与自然关系的观念中,有一个很重要的论断——人定胜天。
人对生产力的共识——战胜自然、改造自然,获取物质生活资料的能力,就是一个证明。
但是,人类的社会实践告诉我们,这样的共识并不是我们人类的最佳理念。
因此,我们有必要对以往人与自然关系及其主导下的思维和行为重新作一审视。
那么,人与自然关系究竟如何定位,我们应从人类和各国的历史和实践中得到启示。
一、人与自然关系的核心命题,应是二元论,而不是一元论。
在倡导科学发展观的今天,人们普遍认为,坚持以人为本,就能保证人与自然的和谐,但历史告诉我们,现实与我们的认识并不一致。
因为坚持以人为本的一元论是人类以主人自居的主人论,其结果就是把自然当作奴役的对象,把自然看作无生命状态的客观实体。
以人为本一元论的先进性是相对于以物为本而提出的的命题,但是,并不是说以人为本的一元论就是人与自然和谐关系的最好证明。
以自然为本,并不是说人类就是面对自然无所作为,而是顺应自然规律(也就是客观规律)利用自然规律而有所作为。
因为客观规律是改变不了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实在。
提倡并遵从以人为本和以自然为本的二元论是马克思主义实践者应该遵循的基本准则,坚持以人为本的前提必须是坚持以自然为本。
否则,其结果就是自然对人类社会无穷无尽的无情报复,一直到毁灭人类自身为止。
二、人类与自然关系的本质命题,是伙伴是朋友,而不是主人或仆人。
以主人自居,仆人自居,还是以伙伴相处,朋友相处,是确立人类与自然关系的又一个基本课题。
人类自有文明以来,我们对人与自然的关系,始终停留在不是主人就是仆人这样的一个层面,始终没有超出这个层面。
主人就是人类自身独立于自然界之外,把人类自身与自然界割裂开来,以统治者自居,而忘记了自然界是人类的母亲,人类是自然界的婴儿。
仆人就是人类在自然界面前无所作为,面对自然的侵害逆来顺受。
从世界文明史来看,这个层面已远远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
我们必须超越这个层面,从思维上进行理性的探讨与前进。
人与自然的和谐,必须抛弃旧的观念,注入时代发展新的要素,扩充新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