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人处世经典名言警句做人道理做人名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快乐阅读情满课堂
——《掌声》研修报告
谷城县实验小学邹杨
今天,借这小教天空这方平台,向大家说说我的设计思路,真诚的希望能得到专家和老师们真诚的指导,就如我的孩子们所说,您的指导一定犹如那阳光,将温暖我的一生。
一、取舍教材,找到读的“支点”
《掌声》选自人教版课标教材第五册第八单元,本单元以爱为主题,这是一篇感人至深的文章,作者以饱含爱心的笔墨,真切朴实的语言,将人与人之间的关爱、感恩情节融于平凡小故事中,极富感化意义。课文以英子由忧郁----感激——开朗的情感变化为主线,让孩子们在浅显的语言文字中感受到爱的力量,懂得与人为善的真谛。
课标指出:阅读是教师、学生、文本的三者对话过程。为了这对话多一些温情与默契,结合本单元的教材编排意图,我试图以“掌声”为依托,以“情感”为支点来处理教材,以在多样化的朗读中体会人物的内心情感为教学重点,把感受英子前后变化,理解掌声背后的关爱和鼓励作为难点来突破。
为了完成预设目标,让孩子们乐于阅读,经过多次的琢磨教材,我采用了淡化英子的忧郁和开朗这两部分的学习,让他们在朗读中体会,在对比中感悟、再阅读。从而自然的激发他们探究其变化的原因,落脚到本课学习的重难点上去。
在实际教学中我看到孩子们在探究环节的积极阅读,但我仍然觉得淡化部分的淡化程度还不够,如果将这一部分扎实的落到前一课时,本节课再淡化些,或许会有另一翻效果的呈现。为了更好的突现本次研讨主题,根据中年级的阅读要求,结合我校拟订的本学期省级研究课题活动——书香校园读书活动,我还将教材进行了拓展,用有关“掌声”的课外阅读资料来激发和丰富的阅读。同时,我也在思考,我们的多样化阅读不应该仅仅停留在课堂上的朗读形式,更应该将课堂延伸,将阅读范围拓广。但基于我校大多数学生的课外书籍少,我就选发了相关的诗歌、散文、故事等阅读材料,让他们课前自主阅读。或许,作为三年级的学生,离开了老师的引导,其阅读实效不是很大,但我想这只是为他们植埋了一颗乐于去阅读的种子……让我意外的是,学生在谈感受环节,竟然用了阅读材料里的句子。于是,我忍不住让他们再去读一读他们自己喜欢的阅读材料。也许,他们还没能真正懂得“掌声如火,烧我如柴”的情感、更不知道“七子垂泪的结局”的真正内涵,但从他们那渴望展示的眼睛和那还欠深情的诵读中,我看到了这些材料给予他们的快乐,也听到了掌声已住入每一个孩子的心房。我想,这就是我想要的。
二、精教博学,定位读的“沸点”。
著名特级教师靳家彦说过:“教师不是诗人,但要有诗人的气质。教师不是演员,但要有演员的才能。教师不是哲人,但要有哲人的思考。语文教师更应该如此。”
对于一个普通的语文教师,这的确是一个难以达到的境界。但十几年的教学历程也已将自己的风格定格。于是,我抓住研讨主题,紧扣课文主旋律,以情为依托,用激情的语言刺激为手段,唤醒孩子们心中的爱魂,从而达到享受语文学习的目的。
1、设计富有煽动性的情感语言
开课教师用激情的语言为本课定了情感基调,直接去抓住学生的心,带他们快速进入课堂角色,同时,也让自己本身先感动起来,用自己的深情去感染孩子们,这样就让我的课堂“未成曲调先有情”。另外在每一个环节的过渡处,我也采用了富有激情的语言来小结,直接刺激学生的情感体验,诱发其对下一环节的阅读欲望。
2、抓住细节,诱发孩子们的情感灵动
读不是目的,善于读、乐于读才是课堂的灵魂。而这就需要引导学生走进文字,提炼个性感悟,进而表达情感。所以在课堂中,我尽可能的抓住时机,在朗读指导中诱发他们的情感体验。如:从英子的表情、动作中体会她复杂的内心情感的教学中,借用默读先让他们自主去体验,在交流中紧紧抓住细节描写,依托孩子们平时的生活经验去引导、启发。这样不仅让他们学会了阅读,更重要的我是想通过这样的教学教会孩子们学会积累生活,学会关注生活,关注细节。由此,让课堂处处流淌着灵动的情感体验。
3、采用多层阅读,多层感悟,让情渗人心
在本次课中,我采用了自由朗读、默读、指名读、范读、角色感悟读、赛读、齐读……在教学过程中,将这些朗读形式优化分层,有时重叠交叉。如在角色感悟读中交叉指名读、赛读、范读等。其中,我更侧重于在自主阅读中为学生搭建开放阅读、轻松思维的平台,在默读中为学生提供思考、感悟的空间,在齐读中营造积极阅读的良好氛围,让每一个孩子都能用朗读来展现他们的个性化情感体验,从而激发孩子们的阅读兴趣。因为40分钟的时间实在有限,老师无法倾听到每一个学生的独特感悟,但我们没有理由不给他们一个释放情感、展示自己学习感悟的机会。所以,我用齐读感悟、齐读小结比较多。我想从表面上看这仅仅是在营造“书声琅琅”的课堂氛围,但我则把它理解为这正是孩子们情感的多层迸发。而且这样的氛围不只一次的感染着我,甚至在学生动情感受那充满掌声与鼓励的课堂的阅读中,我情不自禁的跟着孩子们一起阅读。或许正是这种气氛的相互感染,孩子们的阅读兴趣一次又一次的高涨。难道说,这入情入境的朗读不足以让关爱之情,感激之心渗入到学生的心里去么?
4、渗透阅读方法,为深层阅读提供保障
本次课主要渗透了边读边悟,随悟随记的阅读方法。主要体现在探究英子变化原因的学习部分。自由读中画出描写掌声的句子,默读中画出描写英子神态、动作的词语,并写上自己的感受……这样既明确了他们的阅读目的,又渗
透了阅读方法,让他们懂得了“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古训。我想,正是有了这样的阅读方法的渗透,才更进一步的激发了学生的阅读、思考欲望。使交流环节的精彩成为必然。
三、依托评价,为读找到“定点”
“一位称职的语文教师应该是半个评论家、半个语言学家……”
贾志敏说过:
由此我想,真诚而优美的评价语言更胜于评价的多元化,更能刺激学生的阅读欲望。所以,在教学中我尽量用心去倾听,用真诚的夸赞、商量性的语言对学生的阅读进行评价。这样就让学生享受到语文阅读的快乐。
四、情感积淀,为读找到归宿
我不是诗人,没有诗人的艳章丽词。但我觉得阅读就该落脚到读字上,读文-读心-读情。所以我在教学中启发学生借生活经验去感悟(如:感悟英子的内心),在导行上仍然以读赠语让学生在读中回到生活中。我不知道这是否能体现语文的生活观,但我觉得这就是语文阅读的归宿,归于情、归于真、归于悟、归于读。从而让“人在课中,课在人中、人在境中,情在心中”。
五、反思
在这次授课的准备过程中,我享受到了作为一个语文教师的那份充实和惬意,孩子们在课堂中那不完美的表现更激发了我要当好一个语文教师的决心.总的说来我认为我做到了:
1、突出了如何在多样化的阅读中体验阅读的快乐,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的主题,不同程度的体现了语文新课堂的人文、开放理念。
2、让读贯穿于整个课堂,读中有思,读中有悟、读中有情。
3、学生的阅读兴趣得以激发,阅读能力有所体现。
但教学总是有遗憾存在,尽管这节课还有若多不足,譬如:因为方言的影响总是平翘舌不分,孩子们有时的朗读缺陷没及时纠正等等,但我不想拿“完美的课堂是不真实的课堂”来自我安慰。我想今天找到这些缺憾,便是我明天的进步所在。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不断学习,不断反思,借今天各位专家的指导,去不断完善自我,提升自我。让我们的阅读教学真正快乐起来,让课堂淌情溢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