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经济体制改革-完整版

合集下载

第17课 苏联的经济改革28张ppt

第17课 苏联的经济改革28张ppt
联的经济增长率逐年下降,经济发展进入停滞时期。
病入膏肓
戈尔巴乔夫改革
改革的背景
20世纪80年代中期,苏联出现了社会动荡、
经济增长速度下降、人民生活水 逐步下降的
危机局面。

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内容
戈尔巴乔夫首先进行经济体制的改革
(1)重点是用经济管理方法代替原来的行政命令,这实际上是承 认市场对经济的调节作用 (2)政府还减少了指令性计划指标,代之以指导性计划指标 (3)通过一系列法规,调整所有制的结构,个体劳动者和合作社 得到迅速发展。 (4)企业实行租赁和承包,出现合资企业。 (5)集体农庄和国营农场开始实行租赁制或建立家庭农场
❖ 网站: 中学历史教学园地;历史学科网;铁血网
❖ 书籍: 《苏联兴亡史 》、《一个大国的崛起与崩溃》 《苏共亡党十年祭》 、《赫鲁晓夫回忆录》 《斯大林秘闻》、《古拉格群岛》
❖ 电影: 《苏联解体内幕》、《 200口棺材》 《通往自由的通道》、《再见列宁》 等等
。2. 一份耕耘,份收获,努力越大,收获越多,奋斗!奋斗!奋斗!3. 让我们将事前的忧虑,换为事前的思考和计划吧!4. 世界上那些最容易的事情中,拖延时间最不费力5. 不管现在有多么艰辛,我们也要做个生活的舞者。6. 奋斗是万物之父。— —陶行知7. 上帝制造人类的时候就把我们制造成不完美的人,我们一辈子努力的过程就是使自己变得更加完美的过程,我们的一切美德都来自于克服自身缺点的奋斗。8. 不要被任何人打乱自己的脚步,因为没有谁会像你一样清楚 和在乎自己的梦想。9. 时间不在于你拥有多少,只在于你怎样使用10. 水只有碰到石头才能碰出浪花。11. 嘲讽是一种力量,消极的力量。赞扬也是一种力量,但却是积极的力量。12. 在我们成长的路上也会遇到一些挫折,一些困 难,那韩智华就是我们的榜样,永不认输,因为我知道挫折过后是一片晴朗的天空,瞧,成功就在挫折背后向我们招手,成功就是在努力的路上,“成功就在努力的路上”!让我们记住这句话,向美好的明天走去。13. 销售世界上 第一号的产品——不是汽车,而是自己。在你成功地把自己推销给别人之前,你必须百分之百的把自己推销给自己。14. 不要匆忙的走过一天又一天,以至于忘记自己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生命不是一场速度赛跑,她不是以数量 而是以质量来计算,知道你停止努力的那一刻,什么也没有真正结束。15. 也许终点只有绝望和失败,但这绝不是停止前行的理由。16. 有事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归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17. 我颠覆了整个世界。只为了摆正你的倒影18. 好的想法是十分钱一打,真正无价的是能够实现这些想法的人。19. 伤痕是士兵一生的荣耀。20. 只有一条路不能选择——那就是放弃的路;只有一条路不能拒绝——那就是成长的路。 21. 多对自己说“我能行,我一定可以”,只有这样才不会被“不可能”束缚,才能不断超越自我。22. 人生本来就充满未知,一切被安排好反而无味——坚信朝着目标,一步一步地奋斗,就会迈向美好的未来。23. 回避现实的人, 未来将更不理想。24. 空想会想出很多绝妙的主意,但却办不成任何事情。25. 无论什么思想,都不是靠它本身去征服人心,而是靠它的力量;不论靠思想的内容,而是靠那些在历史上某些时期放射出来的生命的光辉。——罗曼·罗 兰《约翰·克利斯朵夫》26. 上帝助自助者。27. 你的爸妈正在为你奋斗,这就是你要努力的理由。28. 有很多人都说:平平淡淡就福,没有努力去拼博,又如何将你的人生保持平淡?又何来幸福?29. 当事情已经发生,不要抱怨,不 要沮丧,笑一笑吧,一切都会过去的。30. 外在压力增加时,就应增强内在的动力。31. 我们每个人都应微笑面对人生,没有了怨言,也就不会有哀愁。一个人有了希望,就会对生活充满信心,只要你用美好的心灵看世界,总是以 乐观的精神面对人生。32. 勇敢的人。——托尔斯泰《袭击》33. 昨天下了雨,今天刮了风,明天太阳就出来了。34. 是的,成功不在于结果,更重要的是过程,只要你努力过,拼搏过,也许结果不一定是最好的那也走过了精彩的过 程,至少,你不会为此而后悔。35. 每一天的努力,以后只有美好的未来。每一天的坚持,换来的是明天的辉煌。36. 青年最要紧的精神,是要与命运奋斗。——恽代英37. 高峰只对攀登它而不是仰望它的人来说才有真正意义。38. 志不可立无可成之事。如无舵之舟,无衔之马,飘荡奔逸,何所底乎?--王守仁39. 拿望远镜看别人,拿放大镜看自己。40. 顽强的毅力可以征服世界上任何一座高峰。——狄更斯41. 士人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 —曾国42. 在我们能掌控和拼搏的时间里,去提升我们生命的质量。43. 我们不是等待未来,我们是创造未来,加油,努力奋斗。44. 人生如画,一笔一足迹,一步一脚印,有的绚丽辉煌,有的却平淡无奇。45. 脚跟立定以后,你必 须拿你的力量和技能,自己奋斗。——萧伯纳46. 一个能从别人的观念来看事情,能了解别人心灵活动的人,永远不必为自己的前途担心。

苏联经济体制改革

苏联经济体制改革
A.推行农业集体化导致的变化
B.调整农业政策的结果 C.应对世界农产品价格波动的措施
D.适应“加速发展战略”的需要
勃列日涅夫 (1906-1982)
早年进入工程技术学院学习。执 政期间,实行改革,军事力量大大 增强,核武器的数量超过美国,使 苏联历史性地成为军事上的超级强 国。后期,经济改革趋于保守。
俄罗斯《20世纪祖国史》中 对赫鲁晓夫有这样的评价:赫鲁 晓夫在苏联历史上的作用就像他 的黑白两色大理石的墓碑,具有 两面性。
赫鲁晓夫的墓碑 有人说赫鲁晓夫是斯大林的掘墓人,也是斯大林的守墓人你是否 同意这种观点?
(掘墓)敢于向斯大林模式挑战,打开改革之门。 (守墓)没有从根本上突破旧体制。
[2014福建卷]1952年到1964年,苏联政府收购谷物的平均 价格指数提高了7.48倍,收购畜产品的价格指数提高了 15.69倍。这是
一定成效 没有突破
一定成效 没有突破
失控 解体
赫鲁晓夫、戈尔巴乔夫改革有何异同?
• 同:
• • •
①目的:都是为了解决斯大林体制的弊端; ②内容:都在农业、工业方面进行调整; ③结果:都脱离苏联实际,都以失败而告终。
• 异: ①内容:

赫鲁晓夫改革重点在业方面;戈尔巴乔夫则从所
有制和②商结品果经:济入手;

前者取得一定的成效,而后者未见成效转向政治改
革,最③终失败导原致因苏:联解体;

前者失败是因为未改变原有体制,对斯大林体制进
行小修小补,后者进行的是根本性的变革,却背离了社会主义方向。
课 堂 小结
回顾:苏联经济发展与改革的历程
十月革命
确立政权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探索) 新经济政策(新的探索)

苏联经济体制改革

苏联经济体制改革

材料一 二战后,出于与美国争霸的需要,以非理性的方式进行军 备竞赛,致使军费开支大到国民收入的1/4。仅1979年入侵阿富汗, 每年要花掉几十亿卢布,还使苏联的国际形象大大受损。
材料二 1985年,苏联人均GNP为3.396美元,不仅落后于西方发达 国家,而且落后于亚洲、拉美一些国家。苏联人均生活水平从革命 前居欧洲第五位下降至居世界十八位。民用工业品技术非常落后, 质量低劣。工业生产中浪费惊人,劳动生产率增长幅度不断下降, 农业生产长期落后
戈尔巴乔夫改革(1985--1991)
①重点用_经__济__管__理__方_法____代替原来的行政命令, 实际上承认___市__场___对经济的调节作用。
②减少指令性计划指标,代之以_指__导_性__计__划_; ③调整_所__有__制____结构,个体劳动者和合作社得
到迅速发展; ④实行各种形式的_租__赁__和__承_包__,并出现了与国外
改革虽然纠正了斯大林体制的某 些弊端,促进了苏联社会的“解 冻”和进步,在建立超级强国方 面迈出了较大的步子,但是在解 决苏联社会的实质问题上,并没 有取得进展。赫鲁晓夫用以改革 斯大林体制的武器仍是斯大林的 思想理论。这是他改革的根本失 误。改革并没有为俄国历史的健 康发展开辟出一条新路。
1956年赫鲁晓夫在苏共 “二十大”做了《关于个人 迷信及其后果》的“秘密报告”,尖锐揭露了斯大林 的严重错误以及个人崇拜的严重后果。
• 戈尔巴乔夫的改革经历了复杂的过程,大致经 历了这样几个阶段:
• 从1985年3月~1986年,实施“加速战略”;
• 1987年~1988年年中,进行经济体制改革;
• 1988年6月~1990年初以完善苏维埃为核心的 改革;1990年3月~1991年8月,实行以总统制 和走向市场为核心的改革,但被8 19事件所打 断;1991年8月~12月戈尔巴乔夫努力保住联盟。

苏联经济体制改革

苏联经济体制改革

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斯大林模式, 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斯大林模式,促进生 产的发展
一,赫鲁晓夫的改革 7,赫鲁晓夫改革具有怎样的局限性? 赫鲁晓夫改革具有怎样的局限性? 局限性
对斯大林模式的弊端缺乏科学认识, 对斯大林模式的弊端缺乏科学认识, 无法从根本上突破这一模式. 无法从根本上突破这一模式.
有人说" 有人说"赫鲁晓夫是斯大林的 掘墓人 也是斯大林的守墓 守墓人 掘墓人,也是斯大林的守墓人."
二,勃列日列夫改革 3,结合p99课文下方表格,总结勃 结合p99课文下方表格, p99课文下方表格 列日涅夫改革取得哪些成效 结果如何 成效? 如何? 列日涅夫改革取得哪些成效?结果如何?
材料一
勃列日涅夫执政初期,苏联经济不断 勃列日涅夫执政初期, 发展.1960年的社会总产值为3040亿 年的社会总产值为3040 发展.1960年的社会总产值为3040亿 卢布,1975年增为8626亿卢布 年增为8626亿卢布. 卢布,1975年增为8626亿卢布.工业 产量增长迅速.1961—1965年间, 1965年间 产量增长迅速.1961 1965年间,谷 物的年平均产量为1.3亿吨, 1.3亿吨 物的年平均产量为1.3亿吨,肉类为 930万吨 1971—1975 万吨. 1975的年平均产 930万吨.1971 1975的年平均产 谷物为1.8亿吨,肉类为1400 1.8亿吨 1400万 量,谷物为1.8亿吨,肉类为1400万 吨.
斯大林逝世后的1956年, 斯大林逝世后的1956年 1956 苏联共产党召开第二十次 代表大会.大会结束时, 代表大会.大会结束时, 赫鲁晓夫作了《 赫鲁晓夫作了《关于个人 崇拜及其后果》 崇拜及其后果》的秘密报 告,批判斯大林的个人崇 拜,揭露由此造成的对民 主与法制的破坏. 主与法制的破坏.苏公 二十大" "二十大"打破了对斯大 林的个人迷信, 林的个人迷信,有助于摆 脱教条僵化思想的束缚和 健全民主. 健全民主.但秘密报告把 个人崇拜归咎于斯大林个 人的原因, 人的原因,缺乏历史唯物 主义的科学分析,引起了 主义的科学分析, 思想的混乱. 思想的混乱.

原创5:第21课 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

原创5:第21课    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

药 方
农业 重点
②鼓励发会展主家义庭建副成业,了扩,大土集体农庄和国有 农场自主权豆却没有了!
③开荒扩产,种植玉米运动。
工业 ①央企管权下放给加盟共和国②物质利益
疗 成效 效 局限
一定程度上冲击了斯大林模式
疗效:
• 1958~1964年期间,农业产量的年平均增长率只有 1.7%。
• 农民种的是玉米,“收获的全是水(指结不出穗)” 。 1963年玉米播种面积中的62%颗粒无收。因为种植 玉米,全国牧草场干草收获量锐减,以致造成饲料 空前紧张局面。
第21课 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
1922.12.30苏联建立国旗 国徽 俄历史斯斯上大大第克叶林古林一里彼卡十体罗解的位苏米得捷月制斯放塑“联亚大琳革下风农像沙解战帝娜命的貌奴被皇体争女个推”皇人倒伊崇凡拜四世
一、辉煌与黯淡 ——改革的背景
二、突破与固守 ——改革的过程
三、反思与展望 ——改革的感悟
一、辉煌与黯淡
---改革的背景
曾经的辉煌
1932年,苏联从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 1937年,苏联工业总产值欧洲第一,世界第二。 1949年,苏联爆炸第一颗原子弹,为世界第二核大国。 十年间,苏联工业年均增长速度在20%,是世界上迄今 为止的最高纪录。
曾经的辉煌
他接过的是一个扶木犁的 穷国,留下的是一个拥有
工业 ①央企管权下放给加盟共和国②物质利益
疗 成效 效 局限
一定程度上冲击了 斯大林模式
未从根本上突破
有一定成效 最终失败
突破与固守
有人说“赫鲁晓夫是斯大林的掘墓人,也是斯大林 的守墓人。”你是否同意这种观点。请说明理由。
(掘墓)敢于向斯大林模式挑战!
(守墓)没有从根本上突破旧体制!

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

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
苏联的国防开支:1955年,是324亿美元, 1979年则高达1480亿美元。
三、戈尔巴乔夫改革
戈尔巴乔夫出生于俄罗斯南部 斯塔夫罗波尔附近,1985年至1991 年,任苏联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总书 记。他在职时期的政策导致了冷战
的结束,为此他于1990年获 得诺贝尔和平奖,但他的改
革政策也使得苏联解体。
东欧剧变、苏联解体,都不能说是社会主义在世 界上遭到了失败;只能说是僵化了的苏联模式失 败了,社会主义运动遭受了重大挫折。
社会主义运动并没有失败,中国建设有中国特 色的社会主义就是证明。
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给我们的教训是:
①社会主义建设要适合本国国情,实事求是。 ②要随着国际、国内形势的变化进行及时的政 治、经济政策的调整。③改革具有复杂性、曲 折性和艰巨性。 ④要关注人民大众的生活。
——墓碑的设计者
涅伊兹维斯特
3、评价
积极: 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斯大林模 式,
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局限:对斯大林模式缺乏科学认识,无法从
根本上突破这一模式。加之赫鲁晓夫本人 喜欢浮夸冒进,自己也搞个人崇拜,最终导致 改革失败。
1964年,赫鲁晓夫黯然下台,他的改革也以失败告 终。
二、勃列日涅夫改革
1、内容
年份 1968 1978 1968 1978 1968 1978 1968 1978
美国 1054 1054 8500 10500 5100 4500 360 172
苏联 858 1400 32400 50000 4000 4600 320 240
(2)军备竞赛导致经济负担不断增长, 1975年以后,苏联经济增长率逐年下降, 经济发展进入停滞时期,国家面临新的困境。
1、戈尔巴乔夫改革的背景

苏联经济体制改革 ppt课件

苏联经济体制改革  ppt课件

10
俄罗斯《20世纪祖 国史》中对赫鲁晓夫有 这样的评价:赫鲁晓夫 在苏联历史上的作用就 像他的黑白两色大理石 的墓碑,具有两面性。
赫鲁晓夫的墓碑
有人说赫鲁晓夫是斯大林的掘墓人,也是斯大林 的守墓人你是否同意这种观点?
(掘墓)敢于向斯大林模式挑战,打开改革
之门。
(守墓)没有从根本上PP突T课件破旧体制。
11
[2014福建卷]1952年到1964年,苏联政府 收购谷物的平均价格指数提高了7.48倍, 收购畜产品的价格指数提高了15.69倍。这 是
A.推行农业集体化导致的变化 B.调整农业政策的结果 C.应对世界农需要
PPT课件
12
勃列日涅夫 (1906-1982)
俄国(苏联)发展线索
沙俄
苏俄
苏联
1917 资本主 年十月 义社会 革命
1922年 社会主 义社会
独联体
1991年12月 《阿拉木图 宣言》
列宁
斯大林
1918 1921 1925
1953
战时 共产 主义
新经 济政 策
斯大 林体 制
PPT课件
1964 1985
1
材料一、(苏联)农业和轻工业的发展速度和重工业相比
————《苏共中央通报》
思考:斯大林体制的弊PPT课端件 主要有哪些? 2
斯大林模式存在哪些弊端?
1.高度集权,高度计划; 2.片面发展重工业,农轻重比例 失调 ; 3.计划指令压抑了地方和企业的 积极性; 4.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缓慢; 5.为支持农业,损害农民利益;
苏联经济改革势在必行
PPT课件
3

认识社会主义改革的复杂性、
艰巨性和曲折性。

第18课 苏联的经济改革

第18课 苏联的经济改革

第18课 苏联的经济改革
一、赫鲁晓夫改革
1953年,斯大林逝世,赫鲁晓夫上台。
1960年9月,联合国第十五届会议在纽约 召开。当西班牙佛朗哥政权代表发言时,赫鲁 晓夫脱下皮鞋,敲打桌子,表示抗议。
1956年2月,苏共二十大召开。赫鲁晓夫 作了批判斯大林的《关于个人崇拜及其后果》 秘密报告。
第18课 苏联的经济改革
——赫鲁晓夫《在苏联 建设共产主义和发展农 业》第1卷
苏联农业获得丰收
允许集体农庄庄员拥有一定数量的自留地 和饲养一定数量的牲畜。
开垦荒地,扩大谷物生产。
开展大规模种植玉米运动。
将拖拉机等农机卖给集体农庄。
从1958年春天开始将机器拖拉机站的农机具及 其他装备出售给集体农庄,到1959年1月1日,98.5 %的集体农庄买进了机器拖拉机站的技术装备,其 中拖拉机482000台,联合收割机214500台(为农 业机器拖拉机站在1958年初所拥有的拖拉机总数的 4/5,联合收割机总数的2/3)。 ——《苏联农业(统计资料汇编)》
赫鲁晓夫的墓碑 用七块黑白大理石相 向衔接堆砌而成,代 表了赫氏毁誉参半的 一生。
第18课 苏联的经济改革
一、赫鲁晓夫改革
二、勃列日涅夫改革
1964 年 , 赫 鲁 晓夫被迫退出政治 舞台。 以勃列日涅夫 为首的苏联新领导 人,纠正赫鲁晓夫 时期的混乱,继续 进行经济改革。
第18课 苏联的经济改革
——徐天新等著:《当代世界史 (1945—1992)》,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第18课 苏联的经济改革
一、赫鲁晓夫改革
二、勃列日涅夫改革
1、工业方面的新经济体制
2、农业改革的措施 3、改革的成就和局限性
据苏联官方统计,1950年苏联的国民收入只及 美 国 的 31% , 1975 年 上 升 到 67% 。 工 业 生 产 从 30%升为80%以上,农业生产从55%升为85%。 而据美国国务院的计算,苏联1950年的国民生产总 值为美国的33%,1975年升为53%。两者的百分 比不一样,但都反映了苏美差距日趋缩小的变化趋 势。

第21课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2-完整版PPT课件

第21课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2-完整版PPT课件

新经济政策的特点:(1)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发 展生产。(2)在以公有制为主导的前提下,允许多种所有 制形式存在。
3.“斯大林模式” (1)背景
①斯大林逐渐成为苏联最高领导人。 ②苏联处在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封锁和包围之中,孤立无 援,国内工业生产极其落后。 (2)形成 ①1928年,苏联开始实施 五年计划 ,工业化建设起步,
①“加速国家的社会经济发展的战略方针”的提出,改革 开始。 ②首先改革经济体制,用经济方法代替行政命令管理经济; 打破单一的公有制形式,允许个体经济存在。但经济改革 的宏观决策缺乏具体可行的配套措施,改革效果不佳。 ③改革重点转向政治体制 改革。 ④后果:改革陷入困境,经济继续滑坡;国内局势失控, 1991年,苏联解体。
新经济政策 被取消;随之而来的是农业集体化。 ②1936年苏联宪法的制定,标志着“斯大林模式”的完 全确立。
(3)表现 ①实行单一的公有制,包括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 ②实行 高度集中 的经济管理体制。 ③实行排斥市场的指令性计划经济。 ④主要以 行政手段 管理经济。
(4)特点: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和新型的工业化模式。
(2009·山东高考)20世纪30年代初,苏联领导 人曾在一次演讲时强调:“已经是布尔什维克自己成为专家 的时候了……技术决定一切。”这主要是着眼于 ( )
A.推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实施新经济政策 C.发展农业集体经济 D.进行工业化建设
【解题指导】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苏维埃政府在 1918~1921年国内战争期间实行的一系列经济政策,新经 济政策实施于1921年,可以排除A、B项,而C项也是为D项 服务的。联系20世纪30年代苏联在帝国主义包围下,独立 自主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情况,可以得出D项。
2.不同点 (1)目的:前者是集中力量应付战争,后来借此直接向社会主

【人类经济万年史—266】苏联经济体制改革

【人类经济万年史—266】苏联经济体制改革

【人类经济万年史—266】苏联经济体制改革苏联经济体制改革自50年代中期起,苏联开始对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进行不同程度的改革。

从苏联经济体制改革的进程看,大致可以分为50年代中期后的改革、60年代中期后的改革和80年代中期后的改革。

1.50年代中期后经济体制的改革50年代中期,苏联国民经济不仅恢复到战前水平,而且国民经济规模进一步扩大,生产社会化程度有了提高,各部门、各地区、各企业之间的经济联系更为密切和复杂。

在这种情况下,苏联认为原有的经济管理体制" 不能适应具体而有效地领导国民经济发展的日益增长的要求" ,限制了生产力的发展,必须进行改革。

赫鲁晓夫认为,部门管理体制存在种种弊端。

主要表现在:机构庞杂,环节过多,管理和科技人员集中在上级管理机关,远离生产实际,不能及时有效地解决生产问题;部门壁垒,不利于跨部门的协作,使地区经济难以综合发展,资源得不到合理利用;部门专权,不利于调动地方党、政、工会组织动员职工挖掘生产潜力和管理经济的积极性和责任心。

因而有必要改组工业建筑业管理体制。

1957年2 月13-14 日召开的苏共中央全会通过了《进一步改进工业和建筑业管理组织》的决议,决定改革工业和建筑业管理的组织体系。

其基本精神是:改工业、建筑业管理的部门原则为地区原则,扩大各加盟共和国和地方的权力,把工业、建筑业管理的重心从中央移向地方。

从1957年起在全国范围内进行一次取消部门管理、实行地区管理体制的改组。

为此采取的主要措施包括下列几个方面:撤消中央和加盟共和国绝大多数部,把其管理权移交给105 个经济行政区国民经济委员会;把原来中央各部管辖的绝大多数企业转交各加盟共和国和经济行政区管理,而把各加盟共和国的许多企业则转交经济行政区和地方苏维埃管理;改组中央经济计划管理机构;减少国家下达的控制数字和计划指标。

改组后,由区域性的国民经济委员会和其他地方机构管辖的工业企业占全苏联工业总产值95%以上,而由中央各部直接管辖的部分不到5 %。

苏联的经济改革

苏联的经济改革

第二篇章 改革良机谁把握——探究改革过程
戈尔巴乔夫
1985年至1991年任苏 共中央总书记。他在职期 间对苏联的经济体制进行 了根本性的变革,但阻力 重重未能成功,后期将重 点转向政治体制的改革, 导致了苏联的解体、冷战 的结束,于1990年获得诺 贝尔和平奖。
内容
问题
1.承认企业为独立的商 1.缺少宏观决策和相应
赫氏回家怎么摆弄那猪也不长。情急下决定把猪处理 掉。他在傍晚时分将猪放入婴儿车,准备推到莫斯科河边 抛掉。谁知半路上偏偏遇上米高扬。
“赫鲁晓夫同志,散步哪?” “啊……出来走走……” “这是谁啊?” “哦,是我……小外孙。” “我看看。哦,多好的孩子,长得真像他外祖父!”
第二篇章 改革良机谁把握——探究改革过程
第二篇章 改革良机谁把握——探究改革过程
材料一:
8
7
600
6
500
5
400
4
300
1965
1970 3
200 2
100
1
0 工业利润(卢布)
0 国民收入年增长率(%)
1961—1965 1966—1970
材料一中可以得出勃列日涅夫改革的什么信息? 前期改革取得一定成就,尤其是工业方面。
第二篇章 改革良机谁把握——探究改革过程
第二篇章 改革良机谁把握——探究改革过程
2. 勃列日涅夫的改革 材料三 与其把勃列日涅夫看做一个政治领袖,不如说苏联传统 体制的化身、既得利益集团的代表更合适,其作风专制,以至于当 时流传着一个笑话:一老者人行道闲溜,不慎落入道旁河中,高呼 救命。 两警察闻之,视若不见,仍边走边谈笑如旧。老者情急生 智,随又高呼:打倒勃列日涅夫! 两警察闻之大惊,急速跳入河 中,将老者拖上岸来铐之。

苏联的经济体制改革

苏联的经济体制改革

马克思设想
农业
3、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内容
否定
公有制 工业
商业
私有制
余粮收集制
大中小企业全部国有化
否定
计划经济 分配 按劳分配
取消自由贸易 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
行 政 和 军 事 手 段
普遍义务劳动制和实物配给制
5、如何评价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我们当时不这样做就不能在一个经济遭到破坏的小农 国家里战胜地主和资本家。我们取得了胜利……应当说我 们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是一种功劳。
人类通往现代化道路的三种模式 西方模式:混合经济体制(美国为代表) 斯大林模式:计划经济体制(苏联为代表) 中国模式:市场与计划相结合(中国为代表)
第七单元
苏联在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上的探索
课题:《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 ( 列宁 斯大林)
阿芙乐尔
1917年 喀琅施塔得海军基地的水兵
“布尔什维克党万岁”
(英国) (美国)
所有制
经济管 理体制 工业化 道路 农业发 展道路
私有制 私有为主 兼有国营
市场 体制
单一的公 有制
公有制为主 多种所有制
社会主义市 场经济体制
市场主导 高度集中计 国家调控 划经济体制
先轻后重 资本主义农场
优先发展 农、轻、重 重工业 协调发展 农业集体 化 家庭联产承 包责任制
D.促进了社会主义工业化
B
5.(2013· 全国新课标卷Ⅰ)1952年,苏共领导人马林科 夫在十九大的政治报告上指出:“今年谷物的总收获 量达到80 亿普特,而最主要的粮食作物小麦总收获量 比1940年增加了48% 。以前认为是最尖锐、最严重的 问题 —— 谷物问题,就这样顺利地解决了,彻底而永 远地解决了。”这一论断( ) A.与实际情况完全相符 B.成为加快工业化的依据 C.是对农业改革的肯定

21课 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

21课 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
9
社会总产值 国民收入 工业总产值 农业总产值 劳动生产率 年均增长率
19761980 4.2 3.8 4.4 1.7 3.3 3.7
19811985 3.3 3.2 3.7 1.1 3.1 3.2
同美国进行军备竞赛
1983年时的苏联导弹
1955 年苏联的国防开支是 324 亿美元, 1979 年 则高达 1480 亿美元 . 勃列日涅夫时期,苏联几 乎每两位科学家就有一位在研究坦克、火炮和 导弹,军工生产差不多占国民生产的40%。
3
一、赫鲁晓夫改革(1956——1964) 1.背景
(1)斯大林模式弊端日益暴露 (2)斯大林去世(1953年),赫鲁晓夫上台 (3)苏共二十大召开(1956年“秘密报告”)
1953年,斯大林逝世
4
1956年,苏共二十大召开
一、赫鲁晓夫改革(1956——1964) 2.内容:
①实行 ,提高收购价格; ②鼓励农民和农场职工发展 家庭副业 ,扩大集 自主权 体农庄和国营农场的 ; ③大规模 工业 垦荒 、提倡种 玉米 等
10
试比较赫鲁晓夫和勃列日涅夫的改 革有何异同?
相同:
①目的:都是为了解决“斯大林模式”的弊端;
②结果:都取得一些成果。
③失败主要原因:都没有从根本上破除“斯大林模式”
不同:内容有所不同:前者的重点在农业,
后者的重点在工业。
11
勃列日涅夫,1982年11月逝世,终年 76岁。 安德罗波夫,执政15个月,健康原因 与1984年2月9日逝世,终年70岁。 契尔年科,当选为苏共中央总书记时 已73岁高龄,执政仅13个月,终年74 岁。
15
小结: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
改革的重点 成果(后果) 赫鲁晓夫 勃列日涅夫 戈尔巴乔夫 农业 重工业 国防工业 经济领域 转 向 政治领域 一度促进 农业发展 成为超级大国 对原有经济体 制的修补 问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