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一数学下册相交线与平行线试卷讲评课说课稿

合集下载

人教版平行线说课稿

人教版平行线说课稿

人教版平行线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人教版数学教材中的《平行线》这一章节。

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及板书设计六个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一、教材分析《平行线》是人教版初中数学教材中的重要内容,位于平面几何单元的起始部分。

本章节主要介绍了平行线的定义、性质以及判定方法,为后续学习三角形、四边形等几何图形打下坚实的基础。

通过对平行线的学习,学生能够培养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同时也能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生理解平行线的概念,掌握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方法,并能在简单的图形中识别和应用。

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比较、推理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思考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几何学科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严谨的学习态度。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平行线的定义、性质和判定方法。

2. 教学难点:如何帮助学生形象理解平行线的性质,特别是在讲解平行线性质的推导过程中,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四、教学方法本节课将采用启发式教学法和探究式学习法相结合的方式,通过提问、讨论、示范和练习等多种教学手段,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自主探究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 通过生活中的实际例子,如铁轨、斑马线等,引出平行线的概念。

- 通过观察和比较,让学生初步感知平行线的特点。

2. 讲解新知- 清晰地定义平行线,并用图示加以说明。

- 讲解平行线的基本性质及其证明过程,引导学生理解并掌握。

- 通过例题演示,让学生学会如何应用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方法解决具体问题。

3. 学生活动- 分组讨论,让学生在小组内尝试解决与平行线相关的问题。

- 学生代表上台展示讨论结果,全班共同评价和讨论。

4. 巩固提高- 设计多样化的练习题,让学生在练习中巩固所学知识。

《第5章相交线与平行线》复习说课稿

《第5章相交线与平行线》复习说课稿

《第5章相交线与平行线》复习说课稿《相交线与平行线》复习课说课稿一、教学任务分析本节课是相交线与平行线的复习课,是人教版第五章的复习内容。

对于这些基础知识,学生是在七年级下册学习的,所以本节课以梳理、巩固基础知识为起点,重点解决在学生中存在的易错点与混淆点;邻补角、对顶角以及点到直线距离的概念以及判断两直线平行知识;学生往往感到有一定的难度,本节课以此为重点,从简单的问题入手,逐步加深对建模思想的理解.为此,设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1、知识与技能:①经历基础知识梳理的过程,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中数量关系的一个有效数学模型;②能够利用基础知识解答一些简单问题,帮助学生认识到运用基础知识解答一些简单问题的关键是理解定义、定理蕴含的关系;并且能根据具体问题的实际意义检验结果的合理性,进一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③了解一对顶角、邻补角及其相关概念,会用平行线的性质及判断解答简单的证明题,并在证明的过程中体会转化等数学思想;三、教学过程分析本节课设计了四个教学环节:第一环节:知识梳理---构建知识结构;第二环节:合作探究;第三环节:达标检测;第四环节:课堂小结。

第一环节:知识梳理----构建知识结构活动内容:在学生学习过这些知识的基础上,让学生重新回顾这些内容,以导学案的形式让学生整理出本章的知识结构网络,理清各板块内容间的联系. 此活动内容在上课前一天布置,让每一位学生都提前做好准备.上课时,请学生口述知识结构,其他同学对照自己的总结查漏补缺.这样做是为了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参与到课堂中,并防止在课前布置学生会抄袭课本内容而不自己动脑整理这一弊端。

第二环节:合作探究内容:在导学案中展示一组基础题目,内容涉及对顶角、邻补角、三线八角、两直线平行的性质、判断等设计的是填空题,主要采取让学生合作探究完成,由一名学生上台用手第1页共1页。

新课标人教版初中数学七年级下册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精品说课稿

新课标人教版初中数学七年级下册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精品说课稿

新课标人教版初中数学七年级下册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精品说课稿一、单元教材解读:本单元的教学内容为相交线与平行线及其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教材要求学生掌握对顶角的定义、邻补角的定义、对顶角的性质,垂线的概念、垂线的性质、点到直线的距离,平行线的判定公理及判定定理,理解判定定理的形成、判定定理的证法,了解表达推理证明的方式,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的概念,通过合作小组交流、讨论以及动手操作,提高学生的作图能力、交流能力和数学表达能力,通过引入具体情境,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本单元对学生的证明推理过程不做过多要求,教师可以书写规范的推理过程来熏陶学生,以渗透引导学生为以后书写规范的证明过程打好基础。

虽然不要求学生书写证明过程,但要学生说出每一步的理由。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知识结构,教师在教学中,要结合生活中的实际,让学生观察、动手体验相交与平行的概念与性质。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采用多媒体等生动有趣的教学手段,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掌握数学知识,提高数学素养。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理解对顶角、邻补角、平行线的概念及性质,会运用性质进行推理和计算2.会过一个已知点画已知直线的垂线。

3.会度量点到直线的距离。

4.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把计算、推理和图形结合起来。

5.掌握垂线的两个性质。

6.了解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的概念,会识别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

7.掌握平行线的概念,知道平行线的标记方式。

8.掌握平行公理9.知道命题的意义,分清题设和结论,能把命题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

10.初步认识平移,能画简单的图形平移。

◆过程与方法1.通过动手剪布,使学生初步掌握对顶角和邻补角的概念及性质。

七年级数学下册第5章相交线与平行线说课稿(新版)新人教版

七年级数学下册第5章相交线与平行线说课稿(新版)新人教版

七年级数学下册第5章相交线与平行线说课稿(新版)新人教版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七年级下册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

下面我将从教材、学情、模式等七个方面对本节课进行说明。

首先,进行教材分析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内容共分四大领域: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和综合与实践。

其中,图形与几何领域主要包括:图形的性质、图形的变化和图形与坐标。

而我本节课要说的是图形的性质范畴中的相交线与平行线。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单元是在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继续研究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

垂直作为两条直线相交的特殊情形,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与它有关的概念和结论是学习第七章“平面直角坐标系”的直接基础。

平行线的判定和性质等知识也是以后学习三角形、四边形、圆、相似等知识的基础。

另外,本单元内容的研究方法,能为学生学习、研究以后的几何知识奠定方法基础,因而本单元内容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学习目标基于《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本着以学生的发展为主,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量和认知水平,我把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定为:1.理解对顶角、垂线、垂线段和点到直线的距离、平行线等概念。

2.能用三角尺或量角器过一点画已知直线的垂线;能用三角尺和直尺过已知直线外一点画这条直线的平行线。

3.掌握两个基本事实,运用平行线的判定和性质定理能进行说理和简单推理。

4.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掌握复习数学的方法,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发展推理能力。

基于本单元教材的地位,并结合学生平时作业中出现的问题,所以,我把理解与运用垂线的概念以及平行线的判定和性质作为本节复习的重点,把推理能力的培养作为教学的难点。

二、学情分析在对教材进行充分解读的基础上,我对学情进行了如下分析: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学生在小学阶段学习了相交线、平行线的一些简单知识,在七年级上册又进一步学习了线段、角的有关概念和性质,本学期对相交线与平行线进行了系统的学习。

七年级下册《平行线》说课稿

七年级下册《平行线》说课稿

七年级下册《平行线》说课稿七年级下册《平行线》说课稿1说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会用三角尺和直尺熟练准确的画出一组平行线。

2、会利用画垂线的方法准确的画出长方形。

3、培养学生作图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操作活动,使学生经历画平行线的全过程,培养学生作图的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活动,让学生从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体会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提高学习的兴趣。

说重点难点重点:巩固对平行线的认识,会用三角尺和直尺准确的画出一组平行线。

难点:准确的画出垂线和一组平行线。

会利用画垂线和画平行线的方法准确的画出长方形。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回忆一下,什么叫平行线?2、我们身边哪些物体的边是互相平行的。

我们怎么样才能画出一组平行线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画平行线板书课题:画平行线二、探究新知1、可以用直尺和三角尺画平行线。

步骤:1)用左手固定直尺,用右手将三角尺的一条直角边紧贴着直尺,沿另一条直角边画一条直线。

2)将三角尺紧贴着直尺移动位置,再画出一条直线,这条直线与第一步画出的直线平行。

可以用画平行线的方法检验两条直线是不是互相平行。

2、大家用自己手中的直尺和三角板自己画一组平行线,然后小组内的同学互相检查,对方画的是否平行。

3、小组活动:在你所画的这组平行线之间画几条与平行线垂直的线段,量一量这些线段的长度,你能发现什么?在小组内交流一下全班汇报小结:平行线间的距离是相等的。

学生汇报学生举生活中的实例。

学生认真观察后叙述画平行线的步骤学生画一组平行线,组内的同学互相检查。

小组讨论后全班汇报复习所学的平行线知识,为学习新知识作准备。

使学生掌握画平行线的方法,培养学生作图的能力。

通过动手操作,使学生理解平行线间的距离是相等的4、小组讨论:怎样画一个长3厘米、宽2厘米的长方形?长方形的对边是互相平行的。

相邻的两条边是互相垂直的。

可以用垂线或平行线的方法来画。

全班汇报组内研究的画法:先画一条长3厘米的线段,再过两个端点在线段的同侧分别画两条与它垂直的2厘米长的线段,最后把两条线段的端点用线连接起来。

数学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相交线与平行线试卷讲评课说课稿

数学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相交线与平行线试卷讲评课说课稿

七年级下册第一次月考数学试卷讲评说课稿石门初中林家梅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一次月考数学试卷讲评,下面我将从资源分析、教法选择、学法指导、教学过程设计、板书设计等五个方面简谈我对本节课的理解与处理。

一、教学资源1.学情分析本次测试是对第五章相交线和平行线,隶属“空间与图形”领域,第六章实数第一节平方根隶属“数与代数”领域,从认知基础看,学生已经学习有理数和几何初步,理解了乘方的意义和角平分线的性质,掌握了有理数的运算、角的和、差的运算,在此基础上学习了垂直的定义、点到直线的距离,平行线的判定和性质,这些知识是后面学习平面直角坐标系、三角形、四边形等内容的重要基础,从思维特征看,七年级学生思维以经验型为主,通过这些知识的学习,他们的语言表达、抽象概括、逻辑推理等能力均得到启迪与发展。

总之,本节课无论是知识传承,还是数学思想方法渗透,都具有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作用。

2.教学目标分析依据试卷结构、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课标》要求,本节课教学目标确定如下:(1)知识与技能通过学生订正试卷,查缺补漏及教师的试卷讲评,加强对对顶角、邻补角、三线八角等知识的掌握和运用;从而理清数学思想和方法;提高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掌握试题解答技巧。

(2)过程与方法经历对错题的纠正,在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发展有条理地思考、表达和运算的能力,培养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查缺补漏,进而完善本章知识的网络体系。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发现错误、独立改正、集体交流解决疑难的方式,发现自己在知识与方法的误区,养成正确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3.教学重点、难点分析依据学习目标,结合试题与学生的实际,本节教学重点是对试卷查缺补漏,主要针对10、13、14、22、24题等,加强利用数形结合、方程的思想、转化的思想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运用角平分线性质、平行线的判定及性质的知识解决问题,表面上似乎简单易行、且具有逻辑性,但对于思维以经验型的七年级学生来说,利用这些知识进行推理,有一定难度,因此,本节课的难点是学生对问题的剖析能力,对性质、定理的综合运用能力,发展逻辑推理的能力的培养。

七年级下册《平行线》说课稿.doc

七年级下册《平行线》说课稿.doc

七年级下册《平行线》讲课稿下边是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平行线》讲课稿,希望大家喜爱!今日我讲课的内容是《平行线》,这节课所采用的教材为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接下来我将从教材、学情剖析,目标剖析等六个方面来进行我的讲课。

1、 (1)教材剖析:本课时是第五章第二节的第一课时,平面内两条直线的地点关系是研究" 空间与图形 " 的基本问题。

这些内容学生在前两个学段就已经有所接触,本节课在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持续研究平面内两条直线平行的地点关系,平行公义及其推论。

所以本节课在教材中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2)学情剖析:学生在此以前已经学习了直线、线段及射线,对直线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这为顺利达成本节课的教课任务打下了基础,但关于平行观点的理解,学生可能会产生必定的困难,所以教课中应予以简单理解,深入浅出的剖析。

2、目标剖析 :1、经过生活中的一些实例来领会平行线的观点(知识与技术)2、理解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地点关系,经过学生察看、操作、议论等数学小组活动,让学生感觉数学实质上是充满无穷的研究性和创建性。

(过程与方法)3、在学生研究平行公义及其推论的过程中,领会从数学的角度来理解问题,形成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

( 感情态度与价值 )三、依据以上对教材和目标的剖析,所以我将本节课的教课要点及难点总结以下:要点:学生经过察看、绘图和议论,共同研究平行公义的这一过程。

因为七年级学生的抽象思想能力还处于初级阶段,且从未接触过反证思想难点:就是学生自己独立的对平行公义推论进行清楚说理这一问题。

4、教法学法剖析我将其概括为一个 4 字要诀:动、探、乐、渗1、动:经过多媒体动画情形,鼓舞学生着手做、动笔划、动脑想、动口说 ;2、探:激发学生激烈的研究欲念;3、乐:促进学生乐于学习、乐于思虑、乐于研究,乐于创新;4、渗:不停浸透察看、猜想、概括、类比等数学思想和方法给学生,力争做到 " 与学生的生活实践密切联系" ,让学生试试自己来" 说明道理" 。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相交线》说课稿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相交线》说课稿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相交线》说课稿一、说教材《相交线》是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中的相交线第一课时,主要内容包括:对顶角、邻补角的定义、对顶角的性质。

1.学科的特点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有三种,相交、平行和异面,异面的知识在高中阶段学习,而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是“空间与图形”所要研究的基本问题,是初中阶段学习的重点内容之一,同时也是平面几何图形由简单到复杂的最基本图形之一——由两条直线相交构成的角。

相交线、平行线在现实生活中随处可见,教学内容紧密联系学生生活和社会发展,同时它们也是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基本位置关系;在七年级上册,已经学习了最基本的平面图形——直线、射线、线段和角,了解了它们的性质,是本章学习的基础;在后续的学习中,三角形、特殊四边形、相似形、圆的知识中,都和相交线的知识息息相关,对顶角相等的性质主要是传递角相等。

数学作为一门学科,主要是运用理性,以理服人。

学习逻辑推理的顺序按照“说点儿理”“说理”“简单推理”“用符号表示推理”等不同层次分阶段逐步加深。

2.教材处理教材从剪刀剪开布片过程中角的变化来引出两条直线相交所成的角的问题,引出对顶角和邻补角的概念;对于“对顶角相等”,教科书首先设置一个“讨论”栏目,让学生度量两条相交直线所成的角的大小,通过学生的充分讨论,探究发现对顶角相等这个结论,然后再对这个结论进行了说理,这样就将实验几何与论证几何相结合。

通过阅读教材,理解教材,我在知识的引入上没有采用教材提供的方法,而是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采用画一画,画出一个角两边的反向延长线,即构成两条相交的直线,来探索4个角之间的位置和大小关系;对于例1的处理,则增加了两个变式练习,主要向学生渗透用方程思想解决几何问题;然后增加了理解概念的识图题,和实际应用此知识的题目,感受学习相交线知识的必要性。

二、说教学目标1/ 4。

《相交线》初中数学说课稿

《相交线》初中数学说课稿

《相交线》初中数学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相交线》。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相交线》是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第五章第一节的内容。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直线、射线、线段和角的基础上进行的,是进一步研究平面内两条直线位置关系的基础,也是后续学习平行线、三角形、四边形等知识的重要基础。

本节课主要介绍了相交线的概念、对顶角的性质以及邻补角的概念和性质。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初步体会几何推理的过程,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分析和抽象概括能力,但他们的思维还处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阶段。

在学习相交线的概念和性质时,可能会遇到理解上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将注重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等活动,帮助他们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1、知识与技能目标(1)理解相交线的概念,能准确找出相交线。

(2)掌握对顶角的性质和邻补角的概念及性质,并能进行简单的推理计算。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观察、操作、猜想、推理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2)经历探究对顶角和邻补角性质的过程,体会从特殊到一般的数学思想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在探究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和勇于探索的精神。

(2)通过对相交线的学习,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相交线的概念,对顶角和邻补角的概念及性质。

(2)对顶角性质的推理和应用。

(1)对顶角性质的推理过程。

(2)准确识别对顶角和邻补角。

五、教法与学法1、教法根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直观演示法: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相交线的形成过程,让学生直观地感受相交线的特点。

(2)启发引导法: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设置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探究,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相交线与平行线用平移,巧解题说课稿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相交线与平行线用平移,巧解题说课稿
3.引发思考:让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平移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新知讲授
在新知讲授阶段,我将逐步呈现知识点,引导学生深入理解:
1.平移定义及性质:通过动画演示和实际操作,让学生理解平移的定义,掌握平移的性质。
2.相交线与平行线的性质:结合实例,引导学生运用平移方法,观察相交线与平行线在平移过程中的变化,总结出相应的性质。
(三)学习动机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我将采取以下策略或活动:
1.创设有趣的生活情境,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提高学习兴趣;
2.设计富有挑战性的问题,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激发他们的求知欲;
3.组织小组合作活动,鼓励学生互相交流、分享解题思路,提高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
4.对学生的进步和优点给予及时表扬和鼓励,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培养积极的学习态度。
(五)作业布置
课后作业布置如下:
1.巩固练习题:布置适量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解题能力。
2.探究性问题:设计具有挑战性的探究性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
3.作业目的:通过课后作业,帮助学生巩固本节课所学内容,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同时,为下节课的学习做好铺垫,实现知识的衔接。
3.技术工具:几何画板、平板电脑等,让学生动手操作,体验平移变换,提高实践能力。
(三)互动方式
为了促进学生的参与和合作,我计划设计以下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环节:
1.师生互动:在讲解知识点时,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关注学生的反馈,及时调整教学进度和策略。
2.生生互动: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合作学习。在小组内,学生互相讨论、分享解题思路,提高团队协作能力。同时,组织小组之间的竞赛,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此外,设置课堂展示环节,鼓励学生勇敢表达自己的观点,提高他们的自信心。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复习说课稿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复习说课稿
2.平行线的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
3.平行线的作法及平行线间的距离;
4.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
5.平行线与三角形的关系。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熟练掌握相交线的基本概念和性质;
(2)理解和运用平行线的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
(3)掌握平行线的作法及平行线间的距离;
(4)掌握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
2.探究式教学法:鼓励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小组讨论的方式,发现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定理,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合作能力。
3.互动式教学法:通过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力,促进知识的内化与迁移。
选择这些方法的理论依据是,情境教学法能够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具体化,帮助学生建立直观感受;探究式教学法能够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其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互动式教学法能够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提高课堂学习的实效性。
(5)了解平行线与三角形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复习,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融会贯通,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运用数学方法解决问题的思维习惯,提高逻辑思维能力;
(3)通过小组合作、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
(二)媒体资源
我将使用以下教具、多媒体资源或技术工具来辅助教学:
1.直尺、圆规等传统教具,用于演示和验证相交线与平行线的性质。
2.多媒体课件,包括动画、图像、图表等,用于直观展示平行线的判定和性质,以及相关定理的几何证明过程。
3.互动式电子白板,用于实时展示学生的解题过程,便于分析和讨论。
这些媒体资源在教学中的作用是,通过直观的演示和互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抽象的几何概念,增强记忆,提高学习效率。

2022-2023学年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5.1.1相交线说课稿

2022-2023学年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5.1.1相交线说课稿

2022-2023学年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 5.1.1相交线说课稿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是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的第五单元第一节课。

在这一节课中,我们将学习相交线的概念以及相关性质。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进一步理解线的概念,并能够在平面上判断和描述相交线的情况。

这也是培养学生观察、判断和逻辑思维能力的一个重要环节。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掌握相交线的概念,并能够正确描述相交线的情况。

–了解相交线的性质,包括相交线之间的夹角和垂直角的关系。

–学会运用相交线的性质解决相关问题。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判断和逻辑思维能力。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合作与交流的能力。

3.情感态度目标:–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和分享的意识。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掌握相交线的概念,并能正确描述相交线的情况。

–理解相交线之间的夹角和垂直角的关系,能够灵活运用。

–运用相交线的性质解决相关问题。

2.教学难点:–理解相交线之间夹角和垂直角的概念和性质。

–运用相交线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过程1. 导入与引入(5分钟)•引入问题:你们有没有注意到日常生活中的相交线的情况?能举例说明吗?•引导讨论学生提出的例子,如交叉路口的道路、书桌上的相交线等。

•提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和内容:我们今天将学习相交线的概念和性质,能够正确描述相交线的情况,并能够运用相交线的性质解决相关问题。

2. 概念讲解与示例分析(15分钟)•基本概念讲解:–相交线:在平面上,两条线交叉形成的交点称为相交线。

•示意图与示例讲解:–准备一些已经画好的相交线的示意图和实例,向学生展示不同相交线的情况,并以问题形式引导学生思考,如:两条相交线之间的夹角是多少?两条互相垂直的相交线有什么特点?3. 相交线的性质探究(25分钟)•性质1:相交线之间的夹角–给出两条相交线的示意图,引导学生发现相交线之间的夹角是相等的。

《相交线与平行线》说课稿

《相交线与平行线》说课稿

相交线与平行线一、课程背景与教学目标课程背景在初中数学中,线与角的概念是重要的基础知识。

线的相交与平行关系是数学中常见的几何概念,对于学生的几何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力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本节课将通过引入线与角的基本概念,主要讨论线的相交和平行关系,帮助学生理解几何图形的性质与特点。

教学目标•理解线与角的基本概念;•掌握线的相交与平行的特征与性质;•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和推理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线与角的基本概念;•线的相交和平行的特征。

教学难点•线与角的概念的理解;•线的相交和平行关系的判断。

三、教学过程与方法教学过程1.导入与激发学生的兴趣–通过一个日常生活中的场景,如马路上车辆的行驶状态,让学生观察并思考车辆行驶的路径是否有相交线和平行线的情况。

–引入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如何判断两条线是否平行或相交?2.引入线与角的基本概念–通过实际物体和图形,向学生介绍线与角的概念,引导学生观察线与角的特点,并引入相关的定义。

3.探究线的相交关系–随机选择两条线,让学生观察两条线的相交状态,并总结特征。

–引导学生发现线相交时对应角的性质:相邻角、对顶角等,并引入相关定义。

4.探究线的平行关系–随机选择两条线,让学生观察两条线的平行关系,并总结特征。

–引导学生发现平行线之间的角关系,并引入相关定义。

5.引入线与线的关系–将前面讲解的线的相交和平行关系结合,引入线与线的关系,如两条相交线与一条平行线的关系。

6.综合运用与拓展–给出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并拓展到更复杂的线与角的关系。

教学方法•示范法:通过实际物体和图形演示,引导学生观察和理解线与角的概念和特征。

•导引法:通过问题导引,引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究,培养其解决问题的能力。

•讨论合作法:在课程中引入小组讨论和合作,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与合作。

四、教学评价与反思教学评价•可以通过课堂练习题来检查学生对线与角的基本概念的理解程度。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平行线》相交线与平行线教学说课课件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平行线》相交线与平行线教学说课课件

几何语言
A
B
a
C
D
b
➢ 记作:AB∥CD ➢ 读作:直线AB平行于直线CD
➢ 记作:a∥b ➢ 读作:直线a平行于直线b
一般,我们用“∥”这个符号表示平行
1贴 2靠 3移 4画
平行线画法
平行公理探究
A
B
思考:过直线AB外一点
平行公理
公理:平面内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
线平行。
c
a
c
b
c
a a
b b
一、平行线的概念 在木条转动过程中,存在一条直线a与直线b不相交的情形,这时我们说直 线a与b互相平行.记作“a∥b”.
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
c
a
注意:平行线的定义包含三层意思:
(1)“在同一平面内”是前提条件;
b
(2)“不相交”就是说两条直线没有交点;
(3)平行线指的是“两条直线”而不是两条射线或两条线段.
在同一平面内,不重合的两直线的位置关系有 平行与相交两种.
练习2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
(1)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有相交,垂直,平行三种 (2)在同一平面内,不垂直的两直线必平行 (3)在同一平面内,不平行的两直线必垂直 (4)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直线一定不垂直 (5)在同一平面内,存在两条既不相交也不平行的直线 (6)两条直线不平行就相交,不相交就平行 (7)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线段可能平行、也可能不平行
【公理推论】
如果两条直线都和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
第五章 相交线与平行线
平行线
导入新课
讲授新课
当堂练习

相交线与平行线说课稿

相交线与平行线说课稿
第3页/共19页
教材分析
学情分析
教学计
课堂评价
说课流程
课程资源开发
第4页/共19页
2
学情分析
教材分析
教学设计
课堂评价
单元说课
课程资源开发
第5页/共19页
学情分析
第6页/共19页
教材分析
学情分析
教学设计
课堂评价
说课流程
课程资源开发
第7页/共19页
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课堂评价
单元说课
课程资源开发
交流
讨论
第11页/共19页
教材分析
学情分析
教学设计
课堂评价
说课流程
课程资源开发
第12页/共19页
课堂评价
教材分析
单元说课
课程资源开发
学情分析
教学设计
第13页/共19页
单元评价
掌握本章的知识结构.
第14页/共19页
教材分析
学情分析
教学设计
课堂评价
说课流程
课程资源开发
第15页/共19页
教材分析
教材分析
学情分析
教学设计
课堂评价
单元说课
课程资源开发
第2页/共19页
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是“空间与图形”所要研究的基本问题
垂线的概念与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及平移是重点;学会写推理过程和对直线平行的性质和判定的灵活运用是难点。
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说教材
单元的地位及作用
重点和难点
教学目标
第9页/共19页
平行线教学设计
设计流程
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Description of the contents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5.1.1《相交线》说课稿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5.1.1《相交线》说课稿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5.1.1《相交线》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相交线》是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第五章第一节的内容,主要介绍了相交线的定义、性质和应用。

本节课的内容是学生学习几何知识的基础,对于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在教材中,通过生动的实例和丰富的图片,引导学生认识相交线,理解相交线的性质,并学会运用相交线解决实际问题。

教材内容由浅入深,循序渐进,既注重了知识的传授,又重视了学生的动手实践和合作交流。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平行线的知识,对于图形的认知和观察能力有一定的基础。

但是,对于相交线的定义和性质,学生可能还存在一定的模糊认识。

此外,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还有待提高。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相交线的定义,掌握相交线的性质,并能够运用相交线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能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克服困难,体验成功,培养自信心和合作精神。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相交线的定义、性质和应用。

2.教学难点:相交线的性质的理解和运用。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合作学习法和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几何画板等辅助教学,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和动手实践能力。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生活中常见的相交线的例子,如交叉的电线、道路等,引导学生思考相交线的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新课导入:介绍相交线的定义,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相交线的性质。

3.实例分析:通过几何画板展示相交线的性质,让学生直观地感受相交线的特点。

4.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相交线的性质,总结出相交线的性质定理。

5.练习巩固:设计一些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6.课堂小结: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知识,巩固对相交线的理解。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平行线的判定》说课稿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平行线的判定》说课稿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平行线的判定》说课稿
一、说教材
本课位于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五章第二节第二小节的第一课时。

主要内容是让学生在充分感性认识的基础上体会平行线的第一种判
定方法,它是空间与图形领域的基础知识,是《相交线与平行线》的重点之一,学习它会为后面的学习平行线性质、三角形、四边形等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石”。

同时,本节学习将为加深“角与平行线”的认识,建立空间观念,发展思维,并能让学生在活动的过程中交流分享探索的成果,体验成功的乐趣,提高运用数学的能
力。

二、说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经历观察、操作、想象、推理、交流等学习活动,认识同位角,能在图中识别出同位角,并掌握“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这一判定。

2、会用三角尺过已知直线外一点画这条直线的平行线。

过程与方法目标:
1、经历探索直线平行的条件的过程,掌握直线平行的条件,并能解决一些问题。

2、通过动手实践、合作交流等活动,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推理能力和有条理表达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在探索和交流的活动中,培养学生与人协作的习惯。

2、初步了解推理论证的方法,逐步培养学生逻辑推理的能
1/ 6。

数学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相交线与平行线试卷讲评”教学设计

数学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相交线与平行线试卷讲评”教学设计
如果120那么2的度数是请有不同方法的学生一一讲解四有关命题证明的试题填空题第13题命题同角的余角相等请一名学生利用三角尺画出此命题对应的图再请一名学生用几何语言书写此命题可以发现此命题涉及三个角题设为两个角是同一个角的余角结论为这两个角相等第17如图已知
相交线与平行线试卷讲评教学设计
教 课 师 题 王利 学 科 数学 年级、班 时 间 2017 七年级 1 班 年3 月 17 日 相交线与平行线试卷讲评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寻找试题与知识的切入点,培养正确的数学解题方法思路。 过程与方法:课前学生独立订正——课上教师进行总体分析——师生互动重点讲评、 拓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一题多解强化思维训练,培养学生质疑和独立思考的习惯, 学会和他人合作、交流思维的过程和结果。 教师根据学生试卷中较为普遍的问题进行归纳、整理学生知识上的不足和答题方法、 答题思路上的欠缺,使试卷分析更有针对性。 试题与知识的切入 三角尺
根源,定出纠错 措施。
一、测试的目的 在于发现教与学 存在的问题,而 纠错的关键在于 学生知道错在哪 里以及为什么错 了。因此,学生 纠错这一环节是 不可缺少的。
(三)有关平行线性质的试题
(选择题第 10 题) 直线 AB∥CD, ∠B=23° , ∠D=42° , 则∠E= ( A、23° B、42° C、65° D、19° (请有不同方法的学生一一讲解) A 师:本题考察了哪些知识点? 教师变式: 如图所示 直线 AD∥CE, 判断 ∠A、 ∠B 、
(第4题)
(选择题 5 题)某人在广场上练习驾驶汽车,两次拐弯后,行驶方向与 原来相同,这两次拐弯的角度可能是( ) A、第一次左拐 30° ,第二次右拐 30° B、第一次右拐 50° ,第二次左拐 130° 二、对错误较为 C、第一次右拐 50° ,第二次右拐 130° D、第一次向左拐 50° ,第二次向 集中的题目进行 左拐 130° 分析,找出错误 (请学生上黑板按照选项画图,) 师:本题考察了哪些知识点? (二)有关判断命题正确性的试题 (选择题第 7 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 B、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垂直 C、从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的垂线段,叫做这点到这条直线的距离。 D、在平面内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 (请学生判断,并说出错误的理由) 师:本题考察了哪些知识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年级下册第一次月考数学试卷讲评说课稿
石门初中林家梅
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老师,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一次月考数学试卷讲评,下面我将从资源分析、教法选择、学法指导、教学过程设计、板书设计等五个方面简谈我对本节课的理解与处理。

一、教学资源
1.学情分析
本次测试是对第五章相交线和平行线,隶属“空间与图形”领域,第六章实数第一节平方根隶属“数与代数”领域,从认知基础看,学生已经学习有理数和几何初步,理解了乘方的意义和角平分线的性质,掌握了有理数的运算、角的和、差的运算,在此基础上学习了垂直的定义、点到直线的距离,平行线的判定和性质,这些知识是后面学习平面直角坐标系、三角形、四边形等内容的重要基础,从思维特征看,七年级学生思维以经验型为主,通过这些知识的学习,他们的语言表达、抽象概括、逻辑推理等能力均得到启迪与发展。

总之,本节课无论是知识传承,还是数学思想方法渗透,都具有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作用。

2.教学目标分析
依据试卷结构、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课标》要求,本节课教学目标确定如下:(1)知识与技能
通过学生订正试卷,查缺补漏及教师的试卷讲评,加强对对顶角、邻补角、三线八角等知识的掌握和运用;从而理清数学思想和方法;提高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掌握试题解答技巧。

(2)过程与方法
经历对错题的纠正,在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发展有条理地思考、表达和运算的能力,培养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查缺补漏,进而完善本章知识的网络体系。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发现错误、独立改正、集体交流解决疑难的方式,发现自己在知识与方法的误区,养成正确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3.教学重点、难点分析
依据学习目标,结合试题与学生的实际,本节教学重点是对试卷查缺补漏,主要针对10、13、14、22、24题等,加强利用数形结合、方程的思想、转化的思想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运用角平分线性质、平行线的判定及性质的知识解决问题,表面上似乎简单易行、且具有逻辑性,但对于思维以经验型的七年级学生来说,利用这些知识进行推理,有一定难度,因此,本节课的难点是学生对问题的剖析能力,对性质、定理的综合运用能力,发展逻辑推理的能力的培养。

二、教法选择
为应体现“生本”理念,凸现以学定教,循序渐进。

本节课以“合作交流”的教学法为主,辅之于“引导——发现”法,让学生充分体会数学问题的剖析、解决过程中所蕴含的数学方法,发展学生思维能力,其课堂结构为“概要分析——纠错点拨——聚焦变式——分类规整——选择作业”,教学形式上,充分利用多媒体优化课堂
结构,提高课堂效率。

三、学法指导
有效的数学活动方式是学生经历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和动手实践,然而学生“解决什么”“怎么解决”其实是影响学生自主学习的两大瓶颈。

因此,根据本节课的特点,学生经历:独立解决——小组交流——教师引导等实践和思维活动的过程,实现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

四、教学过程分析
我努力尝试引导学生从事数学活动的学习,整个教学过程设计为五个的数学活动,具体如下:
活动一:概要分析,引发兴趣
为了让学生对总体情况有所把握,找准自己位置,明确目标,揭示课题,对学生成绩进行概要分析,主要包括“两率三分”和错题统计,在此基础上肯定成绩、激发兴趣,提出希望。

活动二:纠错点拨,查缺补漏
为了纠正试卷中的错误,找出难点进行合作交流,找出问题症结,发展有条理的思考、表达和解决问题能力。

我把这部分分为:自查自纠、组内互纠和班内展示交流三个部分来开展
1.学生自查自纠在课前,已经完成。

2..组互纠错
为提高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又节省课堂内时间,学生在小组内将本组能解决的问题通过“兵教兵”的方式解决,将不会的问题作上记号,教师在各小组之间巡视,及时辅导。

3.课堂展示;
对本组内学生未能解决的问题,先由会做的小组学生口述或板书在黑板上,集体讨论,鼓励学生大胆交流,谈想法,然后教师点拨。

各组都不能解答的问题,教师引导对问题剖析,提示解决解题思路和方法,仍有困难的教师作示范解答。

达到学生能解决的问题尽量让学生解决,增强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广度和效度。

活动三:聚焦变式,延伸拓展
为了避免学生试卷讲评产生厌倦情绪,在此我设计将第24题条件和问题交换,以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产生新疑惑。

这样,既训练学生多角度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达到用思想方法指导思维的目的。

活动四:分类规整,总结提炼
为了突出试卷讲评的核心环节,重点对试题类型、所涉及知识等加以归整。

让学生分析自己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对照自己的不足与纠错活动体验,谈谈自己的收获。

教师小结:从知识、方法、思想进行概括。

活动五:选择作业,深化提升
为了对试卷讲评效果的反馈延展,遵循“分层要求、异步达标、全员合格”的原则。

我安排作业如下:
1.将课堂集体展示的试题写在作业本上;
2.试卷在72分以下的同学将自己试卷中存在的没有具体讲评解决的错题纠正及延展,包括客观性试题写出解答过程,纠正主观性试题和多解试题的另解等;
3.试卷在72分以上的同学在前一层的基础上对每一个错题自编类似题目强化。

五、板书设计
板书是教学设计的缩影,旨在突出重点,引导学生思维的方向,展示教学的思路,为使学生对本节知识有一个提纲挈领的认识。

关于板书:体现看自然、写方便、展思路、显重点,分三版呈现。

以上这些是我说课的主要内容,不到之处敬请各位评委批评指正,谢谢大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