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近现代景观设计发展历史研究资料

合集下载

从日本古典园林艺术形式演变分析现代景观设计的发展趋势

从日本古典园林艺术形式演变分析现代景观设计的发展趋势

从日本古典园林艺术形式演变分析现代景观设计的发展趋势古典园林艺术是日本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日本人对自然的独特理解和诠释。

从古代至今,日本古典园林艺术形式经历了演变和发展,对于现代景观设计的发展趋势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对日本古典园林艺术形式的演变进行分析,并探讨其对现代景观设计的发展趋势所带来的影响。

我们来看日本古典园林艺术形式的演变。

古代的日本园林以自然山水为主题,致力于营造一种自然与人文相融合的意境。

平安时代的枫叶庭园就是一种典型的代表,其以枫叶为主题,通过栽植不同品种的枫树和精心设计的石桥、水池等元素,展现了自然的美与人文情怀的结合。

而江户时代的日本庭园则更加注重规划与布局,追求对称、层次与节奏的完美表达,常常在小小的空间中营造出千变万化的风景。

到了明治时代,日本园林艺术开始受到西方景观设计的影响,形成了新的风格,注重规划、技术与材料的应用,展现出更加现代化的特点。

古典园林艺术形式的不断演变,为现代景观设计的发展趋势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灵感。

古代的日本园林强调自然山水,对于自然环境的理解和表达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现代的景观设计也常常借鉴自然山水的特点,注重保护环境、尊重自然、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古代日本园林的意境表达以及对于人文情怀的追求,为现代景观设计提供了更加深刻的内涵。

现代的景观设计不再局限于园林本身,而是将人文情怀、历史文化融入打造出具有丰富内涵的景观作品。

古代日本园林对于规划与布局的追求,为现代景观设计提供了更加严谨的方法论。

现代的景观设计注重规划与设计的科学性与实用性,既要表达美学意境,又要满足生态、社会需求,这些都得益于古代日本园林的积淀与总结。

在当今快速发展的社会背景下,现代景观设计正呈现出一些新的发展趋势。

注重环保和可持续性。

古代的日本园林强调自然山水,对环保与可持续性有着深刻的理解和表达。

现代的景观设计也应当继承这一传统,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可持续性的发展,倡导绿色设计和低碳生活。

(完整版)日本园林发展

(完整版)日本园林发展

日本园林起源、发展及现状日本历史分成古代、中世、近世和现代四个时代, 每个时代又分成若干朝代。

园林历史阶段亦据此而分成古代园林、中世园林、近世园林和现代园林四个阶段。

古代园林指大和时代、飞鸟时代、奈良时代和平安时代的园林(日本国都经常搬迁, 每个朝代都是以国都所在地命名, 如奈良时代的京城在奈良), 中世园林指镰仓时代、室町时代和南北朝的园林, 近世园林指桃山时代和江户时代的园林, 现代园林指的是明治时代以后的园林, 包括明治、大正、昭和及平成时代的园林。

日本园林主景的演变过程为:动植物(大和、飞鸟)——中国式山水(奈良)——寝殿建筑佛化岛石(平安)——池岛、枯山水(镰仓)——纯枯山水石庭(室町)——书院、茶道、枯山水(桃山)——茶道、枯山水与池岛(江户)。

古代园林一、大和时代园林(公元300年至公元592年)日本最早的史书《古事记》成书于公元712年, 它与公元720年成书的《日本书记》都提到了皇家园林情况, 虽然细节不清, 但亦可追到一丝踪迹, 如掖上池心宫、矶城瑞篱宫、泊濑列城宫等。

这些皇家园林特点是宫馆环池、环墙或环篱, 苑内更有池、泉、游、岛及各种动植物。

穿池起苑, 池内放养鲤鱼, 苑内奔走禽兽, 天皇在园内走狗试马, 远足田猎。

从类型上看, 大和时代正值中国的魏晋南北朝时代(公元220年至581年), 故园林在带有中国殷商时代苑囿特点的同时, 也带有该期的自然山水园风格, 属于池泉山水园系列, 而且园中有游船, 表明日本园林一开始就与舟游结下了不解之缘。

从源流上看, 日本园林一开始就很发达, 并未经过象中国那样长久的苑囿阶段, 而且园中活动也很丰富和时髦, 进一步表明了日本园林源于中国的史实。

从技术上看, 当时园林就有池、矶, 而且是纯游赏性的, 可谓技术先进。

从活动上看, 曲水宴的举行和欣赏皆是文人雅士所为, 显出当时上层阶级的文化层次之高足以达到审美的境界。

二、飞鸟时代园林(公元593年至公元710年)此期园林亦属于池泉山水园系列, 所有古园今已不存, 但是, 园林史料还是清楚地记载了这一时代的园林, 有藤原宫内庭、飞鸟岛宫庭园、小垦宫庭园、苏我氏宅园等。

日本近现代景观设计发展历史研究

日本近现代景观设计发展历史研究

日本近现代景观设计发展历史研究华东理工大学2019—2019学年第一学期《近现代景观史》课程论文 2019.1专业景观学班级景观学120 学号开课学院艺术设计与传媒学院任课教师方田红成绩_________目录:一:研究背景1.古代日本景观设计2.近代日本景观设计2.1近代西方景观设计的发展2.2受西方影响的日本景观设计3.日本近现代景观设计对中国景观设计的借鉴意义二:发展阶段及代表作品1.二十世纪初日本景观设计的发展2.二战后初期日本景观设计的发展2.1发展背景2.2社会思潮2.3代表人物及作品2.3.1野口勇2.3.2罗伯特·穆拉色3.现代日本景观设计的发展3.1社会背景3.2理论发展3.3代表人物及作品3.3.1户田芳树3.3.2三谷徹三:启示及借鉴日本近现代景观设计史学生姓名:郑子寒指导老师:方田红摘要:作为与中国一衣带水的领邦,日本历史上曾以华为师,传统建筑与景观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明治维新后,随着日本的开放,日本的景观设计发展也逐渐受西方影响而西化,发展至今,日本景观设计不仅吸取的西方景观设计的风格,也融入继承着自身传统文化,对正处于开放时代,接受着西方文化冲击的中国景观设计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关键字:日本;景观设计;近现代;二战;传统一:研究背景1.古代日本景观设计在近现代城市景观设计概念出现之前,日本与中国一样,对于美的追求和体验主要寄托于园林之中。

日本园林以其清纯,自然地风格闻名于世。

它有别于中国园林“于人工之间见自然”,而是“自然之间见人工”。

提到日本园林,则不得不提其中的精髓,枯山水。

它所传达的“物哀”,“空寂”则概括的体现了日本审美观的整体特征。

2.近代日本景观设计2.1近代西方景观设计的发展自从十八世纪工业革命出现大机器生产的工业城市,城市结构由此引起了根本性的变化,破坏了原本脱胎于封建城市以家庭经济为中心的城市结构布局。

城市规模变得愈益庞杂,城市环境与面貌遭到前所未有的破坏,环境秩序处于失措边缘。

现代艺术设计简史第章—现代艺术设计在日本的兴起和发展

现代艺术设计简史第章—现代艺术设计在日本的兴起和发展

上图 丰田公司推出的C e l i c a 1600 双开门跑车, 下图 为60 年代晚期的英国 凯旋“S t a g”跑车。两 者在车身线条、前脸和 车灯设计上均十分相 似,但丰田车车身略短, 显得更为小巧紧凑。
三、提高日本艺术设计水平的措施
客观:
1. 派人到美国等西方国家学习,研究艺术设计及其未来发 展趋势,积极把握艺术设计动态。
武藏野美术大学建于1962年,前身是始于1929年的帝国美术 学校。藏野美术大学的空间导演设计学科设立于1985年,是从 1974年开设的艺术设计学科改名而来的一个新领域的专业。该学 科的范围主要涉及:剧场表现空间、产品展示空间、信息传达空 间、身体表现空间及时装流行等领域。武藏野美术大学是一所美 术造型教育的综合性大学。美术学科设有:日本画、油画、版画、 雕刻4个专业;设计学科有:视觉传达、工艺工业、空间演出、 基础设计、建筑和映像6个专业。为开拓新的领域,学校还新设 了艺术文化和信息设计2个专业,共计12门专业。
1951年,由日本政府邀请,美国政府派遣著名设计师罗 维来日本讲授工业设计,并且为日本设计师亲自示范工业 设计的程序与方法。
1952年,日本工业设计师协会成立,并举行了战后日本 第一次工业设计展览--新日本工业设计展。
1956年包豪斯运动创始人格罗佩斯访日。
3、成长阶段(20世纪50年代后期至 60年代初)
1947年,日本举办了“美国生活文化展览”。一方面介 绍美国文化和生活方式,另一方面以实物和照片介绍了 美国工业产品设计在英国工业设计协会和其他 活动。
恢复期
1949、1950年分别于横宾、神户举行“日本贸易博览 会”,“日本产业博览会”展出大量美国工业设计产品; 1949年在美国的帮助下日本工业标准颁布。

从日本古典园林艺术形式演变分析现代景观设计的发展趋势

从日本古典园林艺术形式演变分析现代景观设计的发展趋势

从日本古典园林艺术形式演变分析现代景观设计的发展趋势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文化的交流,日本古典园林艺术形式逐渐融合了现代景观设计的理念,呈现出新的发展趋势。

古典园林艺术作为日本独特的文化艺术形式,对现代景观设计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促进了现代景观设计的创新和发展。

本文将从古典园林艺术形式演变的历史背景出发,分析现代景观设计的发展趋势,探讨古典园林艺术形式对现代景观设计的启示和影响。

一、古典园林艺术形式的演变古典园林艺术形式起源于日本古代,最初是以宗教祭祀和皇家园林为主。

古代日本的宫廷贵族们追求简约、淡雅、清幽的生活方式,园林艺术成为了一种表现方式和生活方式。

平安时代是古典园林艺术形式的鼎盛时期,当时的园林以山水、花木、水池为主要造景元素,注重自然的美感和宁静的氛围。

随着时间的推移,古典园林艺术形式逐渐演变,受到中国园林艺术的影响,园林的规模和造型得到了扩大和改变。

江户时代是古典园林艺术形式的又一次高潮期,当时的园林更加强调对自然的表现和模拟,强调对观赏者心灵的感悟和启发。

二、古典园林艺术形式对现代景观设计的启示和影响古典园林艺术形式注重对观赏者心灵的感悟和启发,这为现代景观设计注入了更多的文化内涵和艺术情感。

现代景观设计不再只是追求形式上的美感,而是更加关注景观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和情感价值,使得景观作品更具有思想性和艺术性。

古典园林艺术形式还注重景观的整体性和变化性,这为现代景观设计提供了更多的设计手法和表现形式。

现代景观设计师们可以借鉴古典园林艺术形式的整体构思和变化布局,创造出更具有变化性和趣味性的景观作品。

三、现代景观设计的发展趋势在古典园林艺术形式的影响下,现代景观设计呈现出了新的发展趋势。

现代景观设计更加注重对自然的模拟和表现,追求自然的美感和宁静的氛围。

现代景观设计在造园材料的选择和景观布局的设计上,更加关注对自然的还原和表现,创造出更具有自然美感和真实性的景观作品。

日本园林发展历史源流(佛)与造园方式

日本园林发展历史源流(佛)与造园方式
提倡与民同乐 引入西洋造园法 产生公

大正时代(1912-1926年)
田园生活与实用庭园结合,公共活动与自然山水结合
昭和时代(1926-1988年 )
既有传统精神,又有现代精神
平成时代(1989年至今)
把传统精髓进一步整合到园林之中
总结
总的来说: 1- 飞鸟时代和奈良时代是中国式自然山水园的引进期 2- 平安时期是日本化园林的形成时期和三大园林(皇家、私家 和寺院园林)的个性化分道扬镳时期 3- 中世的镰仓时代、南北朝时代和室町时代是寺社园林的发展期 4-近世的桃山时代是茶庭露地的发展期 5-近世的江户时代是茶庭、石庭与池泉园的综合期
禅和日本园林建筑的影响
2.1 禅宗思想体系形成的历史过程
2.1.3 分灯禅 • 分灯禅,亦即“一花开五叶”。禅宗根据教授和方 法的不同而形成沩仰、临济、曹洞、云门、法眼五 个派系,历经晚唐和五代而延续至后世。
2.1.4 文字禅 • 禅宗发展至宋代,经过儒、道、佛三家的融和,形 成了文字禅兴盛的局面,禅宗从“不立文字”向“ 不离文字”转变。在禅宗的传播过程中,文字、绘 画、诗词与园林相互交流、相互渗透,形成了以禅 宗美学为基础的审美经验,禅宗趋于文人化。
日本园林景观
——历史源流与造园方式及特征
日本园林发展历史源流
日本与中国一衣带水,从古至今一直有着广泛的 交流。中国文化输入日本始于汉代,在唐代达到高潮, 之后的宋、明两代也都间有输入,因而可以说日本是
在不断吸取中国文化的先进成分才逐渐形成自身的文
化。
园林史4阶段
1.古代园林 2.中世园林 3.近世园林 4.现代园林

禅和日本园林建筑的影响

禅宗对日本文化的影响远甚于禅宗对中国文化的影响。禅宗的教义迎合了当 时日本社会文化修养水平较低的武士阶层的精神需求,得到了幕府的保护, 迅速发展而成为日本社会文化意识的主流,影响甚至主宰了日本社会生活的 方方面面。

日本园林介绍ppt课件

日本园林介绍ppt课件
日本园林
——宁静的庭园
1
日本历史
•日本历史分成古代、中世、近世和现代四个时 代,每个时代又分成若干朝代。 •园林历史阶段亦据此而分成古代园林、中世园 林、近世园林和现代园林四个阶段。 •古代园林指大和时代、飞鸟时代、奈良时代和 平安时代的园林 •中世园林指镰仓时代、室町时代和南北朝的园 林, •近世园林指桃山时代和江户时代的园林, •现代园林指的是明治时代以后的园林,包括明 治、大正、昭和及平成时代的园林。
平安时代
•唐风文化——国风文化
•唐风庭园——寝陵造庭园+净土庭园
•唐文化:中轴、对称、中池、中岛
•国风时期:轴线减弱,不对称布局
•唐风庭园:平城宫南苑、西池宫、松林苑、鸟池塘、
城北苑、西大寺后院离宫、井手别业、佐保殿、紫
香别业
•寝陵造庭园:藤原氏一族的宅邸庭园 :东三条殿、
堀河殿、土御门殿及高阳院
6
2
日本园林发展历程
第1时期:
时间:奈良、平安时代(646年~1185年) 形式:宅院形式的寝殿式庭园和作为佛寺的净土庭园 代表作:平等院凤凰堂,金阁寺 特点:一个共同点是都有一个面积较大的水面。
第2时期:
时间:镰仓、室町时代(1185年-1573年) 形式:武家式样和书院式样的宅院,宗教园林中枯山水园林流行 代表作:京都的大仙院和龙安寺
湛,当观者远眺时,
分明能感觉到"水"
在高耸的峭壁间流
淌,在低浅的桥下
奔流
12
桃山时代
•完善书院造园林 •茶庭的发展,定型。 •传统的池庭、豪华平庭、枯寂石庭、朴素茶庭
江户时代
•皇家、武家、僧家三足鼎立。 •儒家思想和诗情画意在桂离宫及后乐园、兼六园等 名园中显见。 •茶庭、池泉园、枯山水互相融合。 •坐观式茶室 •枯山水样式定型:纯沙石的石庭、沙石与草木结合 的枯山水。型木、型篱、青苔、七五三式、蓬莱岛、 龟岛、鹤岛、茶室、书院、飞石、汀步等大为流 行。

日本现代城市景观设计发展及启示

日本现代城市景观设计发展及启示

摘 要 : 日本和 中国是 一衣 带水 的邻 邦 ,中 国古 代文 化 曾对 日本 有 过 深 刻的影 响 。但是 日 本 从 明治维 新 以来 , 取 了大量 西方 有益 的文 化 , 本 国的新 文 化有 了长 足 的发展 。由 吸 使 于雄 厚的 经济 、物 质基 础 、先进 的 科学 技术 以及 对传 统文 化 的执 着追 求 ,日本 现 代景 观
J p n a o t d e o m u i g t e e g o Mi g hi i s i lt d a u k o a a d p e r f r d rn h r i n f n z , t a s mi e b l f a
图 12 , :风之丘墓团
图 34 由 町会僧 .:
t i n t n.Th n s t he s u d c n mi o n a i n, a v n d s in a d hs a i o a k o t o n e o o c f u d to d a c ce c e e n
tc n lg n n e t n u s e t t rdto a ut r .Th d r a a ee e h oo y a d u rmit g p ru o i ta i n lc lu e i s i e mo e Jp n s n
作 了比较之后, 加坚定他的 ” 更 场所形成” 设计 的 目的不 是仅 仅 创造 ~ 个有 形 的工 艺 也多是娱乐性节 目。也就是说 人们在休 理论。 他认为东京 的城市形态是 阵取型“ 品 ,而是 创造 出一 个 能满足 人 类 行为 的环 闲时比较喜欢~些轻松 纯娱乐.没有什 的 自然的螺旋式发展起来的。在东京 ,广 境。这里的人类行为指的是广义的人类行 么深度或是内容简单 直观 .较容易接受 ” 场与道路只是~些缝隙空间 没有欧洲城 为 它包括环境心理学。 市的广场 这也就造成 了东西方城市之间

日本园林发展变迁史-园林史资料

日本园林发展变迁史-园林史资料

园林史资料补充
1、日本园林
毛越寺
这一阶段日本正处于飞鸟时代(593-701年),这时日本园林受中国汉建章宫“一池三山”模式的影响。

794年迁都平安京,现在的京都,进入平安时代,这一时期盛行以佛教净土思想为指导的净土庭院,即舟游式池泉庭院,现存以岩手县毛越寺为例,后进入镰仓时代,此时最求净土思想与自然风景死喜爱你个的结合,在舟游式池泉庭院中加入了回游式的特点,以京都西芳寺庭院为典范。

西芳寺
金阁寺
银阁寺
大德寺大仙院
龙安寺
该宫位于京都西南部,因桂川(日本河流的名字)从旁流过,故称桂山庄。

由小崛远洲设计。

中国园林辋川别墅
扬州瘦西湖。

浅析日本园林景观设计

浅析日本园林景观设计

浅析日本园林景观设计日本景观设计历经一千多年,给世人创造了许多宜人的园林景观,后来随着日本艺术作品贸易到西方国家,建造一个真正的日本园林在西方国家盛极一时。

虽然能够模仿这些美丽的园林景观,但是早期人们不知道真正的园林景观设计是受一个地方的气候、地质等因素影响的。

而且东西方之间的宗教信仰也是有很大差异的。

日本园林景观设计最开始是受神道教的影响,认为地球是一个有生命的活体,是有意识的。

地球上所有的物质:水、植物、山石、动物和人类都是平等的,而且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虽然这些观念大部分都是从中国传过去的,但是日本内在的自然和人文景观却没有因此发生变化。

运用想象造园日本造园者不会移植复制全部的自然,而是充分利用造园者的想象,从自然当中获得灵感。

他们最终的目的是创造一个对立统一的景观,即人控制着自然,在某种程度上,这代表造园还要尊重自然的材料,并且显示人的艺术创造性。

同时,花园也叫人谦逊,因为造园者其实只是自然的学生,不论人怎样努力尝试,自然的力量永远是巨大的。

茶室庭院的设计方法意味着面对大型的园林来说,它也可以建造得很小,就像大家都知道的那种“观赏花园”一样,它也是不大的。

后来出现了茶室庭院,在那里,茶道得到了推广。

还有一些自然的茶房和石灯笼、水池、竹子甬道或者汲水、藤架等一起构成园景。

特色与植物在日本园林景观设计中,人和墙、栅栏、通路和建筑是并列共存的内容,因为再美的景观也是人造的自然,在前面所说的元素中,后三者是必要的。

水,在湖中或池塘中得以成型,溪流穿过小桥和瀑布。

精心挑选的岩石布置在特殊的位置。

石头还像沙砾一样铺成小路。

大的、宽阔的砂砾倾斜着代表海浪或下雨天。

植物一般选择本土的,常绿植物(当然还有水和石头)构成花园不变的美丽,不同的花卉则使花园增加了每一个季节的观赏性。

许多花卉还有特别的意思,如鸢尾代表纯洁,松树代表长寿,樱花代表完美等。

日本园林发展史(三)近世园林

日本园林发展史(三)近世园林

一、桃山时代园林(1573-1603年)在室町时代的后期,日本经过长期的战乱,成就了另一批武将,他们是织田信长(1534-1582年)、丰臣秀吉(1536-1598年)和德川家康(1542-1616年)在军事上的霸业。

织田信长在1573年破浅井长政、朝仓义景,流放室町末代将军足利义昭,宣告室町幕府的结束。

虽然1593年他在支授部将丰臣秀吉的途中于京都被家臣明智光秀袭击而自杀,但他统一了京畿及周边地区,为丰臣氏统一全国打下了基础。

丰臣秀吉秉承他的遗志,在1592年消灭各地军阀,结束了百年战争,完成了日本的统一,其功绩相当于中国的秦始皇结束战国时代的功绩。

他开创了桃山时代(1573-1603年,又称安土桃山时代或织丰时代),虽历时不长,只有三十年三代将军,而且一直处于战争之中,但在社会改革中措施得当有力,废除庄园制,确立一地一作人原则,推进兵农分离,收缴武器,废除商业座,实行东市乐座,促进商品经济发展,鼓励对外贸易,实行朱印制,统一货币和度量衡,发动侵朝战争等。

这一时期在中国相当于明神宗万历元年(1573年)-明神宗万历31年(1603年)。

在文化方面,茶道的发展,从精神落实到实践,那就是草庵风茶室和朴素简洁的茶庭,以园林意境的简约朴素、和寂清静及宾主真诚与大将军的壮观辉煌、绚丽多彩和飞扬跋扈相抗衡。

从建筑的发展期上看,日本建筑有四大转期。

第一个转期是引进中国隋唐建筑的飞鸟时代,第二个转期是引进南宋建筑的镰仓时代,第三个是自身发展的桃山时代,第四个是引进西方文明的明治时代。

桃山时代的建筑与前朝室町时代的"潇洒飘逸之风"相比,显出喜欢强烈刺激和豪放辉煌。

它是以人为中心的时代,而不是以宗教为中心的时代。

于是,人情味进入了建筑和园林。

在建筑上完成了前代形成的书院造,在园林上进一步完善书院造园林。

首先是武家园林表现得最强烈,然后影响到皇家园林。

滥用夸张的巨石,显示主人搬运的力量。

雄健的石桥和浓绿的苏铁,以及龟鹤形和蓬莱式岛屿综合地表达吉祥和繁荣。

日本现代景观设计思潮及作品分析

日本现代景观设计思潮及作品分析

日本现代景观设计思潮及作品分析日本现代景观设计作为世界园林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独特的设计理念和风格。

本文旨在探讨日本现代景观设计思潮及作品的影响因素、现状和发展趋势,以期为未来设计提供有益的参考。

日本现代景观设计发展历程可分为四个阶段:明治时期、太平洋战争时期、冷战时期和21世纪初。

在这四个阶段中,日本现代景观设计经历了从学习西方到形成自身独特风格的演变过程。

其中,明治时期的日本现代景观设计主要受到欧美的影响;太平洋战争时期则出现了“超级景观”的思潮;冷战时期,日本现代景观设计开始空间和功能的规划;21世纪初,日本景观设计界形成了多元化的发展趋势,强调创新和个性。

日本现代景观设计思潮及作品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社会文化:日本传统文化对现代景观设计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设计师们在传承传统文化的基础上,不断融入现代元素,形成了具有日本特色的现代景观设计风格。

例如,东京奥林匹克公园景观设计便将日本传统园林的精髓与现代设计理念相结合,展现了独特的日本文化。

技术发展: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新技术、新材料和新工艺的应用使得日本现代景观设计更具创新性和实用性。

例如,生态修复技术的运用,使得设计师们在景观设计中更加注重环境的保护和改善。

市场需求: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对户外空间的需求日益增加。

日本现代景观设计强调以人为本,人们的心理和生理需求,从而满足了人们对于美好生活的追求。

日本现代景观设计思潮及作品在不断地发展和演变过程中,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设计理念和风格。

设计师们将传统文化与现代元素有机融合,创造了众多富有日本特色的优秀景观作品。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社会需求的变化,日本现代景观设计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未来,设计师们需要在保持传统特色的基础上,不断探索创新,以满足人们日益提高的生活品质需求,为世界园林设计发展贡献更多智慧和力量。

建议方面,我们应当鼓励设计师们积极学习借鉴国际先进的设计理念和技法,同时保持对新技术、新材料和新工艺的和研究。

浅谈日式园林的发展历程与特点

浅谈日式园林的发展历程与特点

浅谈日式园林的发展历程与特点发展历程:日本从汉代起,就受中国深厚文化的影响。

到公元8世纪的奈良时期,日本开始大量吸收中国的盛唐文化,中国文化也从各方面不断刺激着日本社会。

园林亦是如此,日本深受中国园林尤其是唐宋山水园的影响,因而一直保持着与中国园林相近的自然式风格。

但结合日本的自然条件和文化背景,形成了它的独特风格而自成体系。

日本所特有的山水庭,精巧细致,在再现自然风景方面十分凝炼。

并讲究造园意匠,极富诗意和哲学意味,形成了极端“写意”的艺术风格。

飞鸟时代(538年)从百济传入佛教后,日本文化有了新的发展,建筑、雕刻、绘画、工艺也从中国输入到日本列岛而兴盛起来。

在庭园方面,首推古天皇时代(593~618年),因受佛教影响,在宫苑的河畔、池畔和寺院境内,布置石造、须弥山,作为庭园主体。

从奈良时代到平安时代,日本文化主要是贵族文化,他们憧憬中国的文化,喜作汉诗和汉文,汉代的“三山一池”仙境也影响日本的文学和庭园。

这个时期受海洋景观的刺激,池中之岛兴起,还有瀑布、溪流的创作。

庭园建筑也有了发展。

平安时代(794~1192年),京都山水优美,都城里多天然的池塘、涌泉、丘陵,土质肥沃,树草丰富,岩石质良,为庭园的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图2 24)。

据载恒武天皇时期主要建筑都仿唐制,苑园多利用天然的湖池和起伏地形,并模仿汉上林苑营造了“神泉苑”。

这一时代前期对庭园山水草木经营十分重视,而且要求表现自然,并逐渐形成以池和岛为主题的“水石庭”风格,且诞生了日本最早的造庭法秘传书,名叫《前庭秘抄》(一名《作庭记》)。

后期又有《山水并野形图》一卷。

封建时代12世纪末,日本社会进入封建时代,武士文化有了显著的发展,形成朴素实用的宅园;同时宋朝禅宗传入日本,并以天台宗为基础,建立了法华宗。

禅宗思想对吉野时代及以后的庭园新样式的形成有较大影响。

此时已逐渐形成“缩景园”和佛教方丈庭的园林形式。

室町时代(14~15世纪)是日本庭园的黄金时代,造园技术发达,造园意匠最具特色,庭园名师辈出。

日本园林发展史

日本园林发展史

鹿苑寺

室町时代园林的重要发展是产生了独立的石庭, 枯山水,理石的艺术达到的极高的水平。理石 从景胜的写实发展到以精神为主的抽象境界, 这种变化在室町时代达到高峰。自禅宗寺院在 城市大量出现,而城市用地紧张,水源条件也 不好,为再现大自然景观,便只能依靠人的敏 锐感和想象力,枯山水即成为大自然宏伟景观 的凝缩,成为禅僧静坐的庭园。
东院庭园位于奈良平城宫遗址处,是奈良时代的皇家园林。
平安时代园林和《作庭记》



公元794年恒武天皇迁都平安京(即京都),日本进入 了辉煌的平安时代。平安京山水优美,多池塘、涌泉、 丘陵,植物丰富、岩石优良、自然条件优越,非常有 利于园林的发展。恒武天皇时期主要建筑均仿唐制, 苑园多用天然湖池和起伏的地形,恒武建造了模仿汉 上林苑的“神泉苑”。 平安时代中期,日本宫廷贵族仿效中国宫殿建筑,创 造了日本的寝殿建筑,结合自然的泉池,而产生了与 其相配合的寝殿造庭园, 这种园林是当时统治者享乐活动的舞台。在平安时代 的寺庙中,盛行净土庭园。无论是宫廷贵族的寝殿造 庭园,还是佛家的净土庭园,常采用舟游式池泉庭园 的园林形式,成为平安时代庭园的一个重要类型。现 存的遗址有岩手县毛越寺庭园

镰仓时代最著名的造园大师梦窗国师是这个时 代最重要的代表。他设计的西芳寺庭园和天龙 寺庭园对后来的园林设计具有重要的影响。他 创作的特点是有广大的水池、池岸曲折多变, 在置石方面他发展了石组的技法和泷口的构造, 又有称作残山剩水的风格,西芳寺庭园被认为 是梦窗的伟大创作。
西芳寺庭园
室町时代园林和造庭书
奈良公园
结语


日本园林的意匠总的是再现自然。日本丰富的自然条 件构成了其多彩的景色,也给日本园林创作提供的无 穷的源泉。日本庭园在其古代一开始就受到中国的文 化,尤其是唐宋山水的影响,传入后经其吸收融化而 发展成为日本民族所特有的园林风格。 从8~14世纪日本社会虽经历了多次时代的变迁,园 林的形式由苑园——舟游式——回游式——茶庭——回游式 +茶庭,随着经济条件和社会发展虽有些变化,但差别 不大,在艺术构思上是一贯的,形式上是一脉相承的, 故而几个世纪的经历就形成了一套比较系统完整的园 林体系。

日本园林艺术的历史与设计原则

日本园林艺术的历史与设计原则

日本园林艺术的历史与设计原则日本园林艺术源远流长,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

它不仅是日本人民对自然的热爱和敬畏的体现,更是一种独特的审美追求。

本文将从历史和设计原则两个方面来探讨日本园林艺术的魅力。

一、历史日本园林艺术起源于古代中国的园林文化,但经过了日本人民的创造和发展,逐渐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风格。

最早的日本园林可以追溯到奈良时代,那时的园林多为宫廷和寺庙所建。

平安时代是日本园林发展的鼎盛时期,它们不仅用于供人们休闲娱乐,更是表达主人的身份和地位的象征。

而江户时代则是日本园林艺术的转折点,园林的设计开始更加注重自然和简约的风格。

二、设计原则1. 自然与人工的结合日本园林艺术强调自然与人工的和谐统一。

设计师们通过巧妙地利用自然地形、水景和植物,创造出一种与自然环境相融合的园林景观。

例如,日本的庭院常常会有一片小池塘,池塘中有着精心布置的石块和花卉,形成了一幅自然而又具有艺术感的画面。

2. 空间的层次感日本园林设计注重空间的层次感和景深感。

通常会通过设置不同高度的景观元素,如石桥、小山丘、树木等,来营造出层次分明的景观。

这样的设计可以使人们在欣赏园林时,有一种层层递进的美感。

3. 极简主义的审美日本园林艺术追求的是简约而不简单的美。

设计师们通过精心的布局和精细的细节处理,将园林打造成一个简洁而又富有内涵的空间。

例如,他们会选择少量的植物种类,并将其精心修剪,以展现出自然的美感。

4. 强调季节变化日本园林设计非常注重季节变化的表达。

他们会根据不同季节的特点,选择不同的植物和景观元素,以展现出园林在不同季节的美丽。

春天的樱花、夏天的荷花、秋天的红叶,都成为了日本园林中重要的景观元素。

5. 和谐与平衡日本园林设计追求的是一种和谐与平衡的美感。

无论是园林的整体布局还是细节处理,都要求达到一种平衡感。

例如,在庭院的布局中,会选择对称的方式来展现出一种和谐的美感。

总结日本园林艺术是日本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承载了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奈良景观设计文化研究报告

奈良景观设计文化研究报告

奈良景观设计文化研究报告1. 研究背景奈良是日本古都之一,拥有丰富的历史和独特的文化。

奈良景观设计文化作为一门新兴的研究领域,旨在深入探讨奈良的景观设计对社会、环境、人文等方面的影响,为城市规划与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和指导。

2. 奈良景观设计的历史传承奈良作为日本古都之一,在历史悠久的过程中形成了独特的景观设计风格。

从奈良时代开始,奈良就以其极富艺术性的寺庙和园林而闻名。

著名的奈良公园、东大寺、春日大社等都是奈良古建筑和景观设计的杰作,它们不仅仅是景点,更是日本古建筑和庭院设计的典范。

3. 奈良景观设计的魅力特点3.1 融合自然与人文奈良景观设计独特之处在于将自然与人文融为一体。

奈良以其宜人的自然环境和与周边山水相融合的建筑风格吸引了许多游客和研究者。

奈良的寺庙和公园不仅是宗教场所,还是人们观赏自然和品味艺术的美好场所。

3.2 传承与创新结合奈良景观设计中注重传承和创新的结合。

奈良的寺庙和园林在历史长河中得以保存下来,并通过不断的修缮与更新,使其焕发出新的活力。

奈良的景观设计家们在传承古代技艺的同时,也积极进行创新和突破,为奈良的景观设计注入现代元素。

3.3 强调和谐与平衡奈良景观设计追求和谐与平衡,注重自然、人文、建筑之间的协调。

无论是建筑的规模、形态,还是庭院的布局,奈良的景观设计都追求一种完整、和谐的美感。

这种和谐与平衡不仅仅体现在空间布局上,更是体现在对环境和文化的尊重和保护上。

4. 奈良景观设计对社会的影响奈良景观设计不仅仅是一种艺术表现形式,更对社会有着重要的影响。

首先,奈良景观设计对社会经济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奈良以其独特的景观设计吸引了大量的游客,为当地的旅游业和相关产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

奈良的景观设计成为城市的一张名片,为城市的形象提升和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其次,奈良景观设计对社会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奈良的景观设计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通过景观设计的传承和创新,可以将这些珍贵的文化资源传递给后人,促进社会文化的传统与创新相结合,实现文化的保护与发展。

日本造园历史漫谈之四——近代园林

日本造园历史漫谈之四——近代园林

日本造园历史漫谈之四——近代园林一、明治时代(1868-1912年)明治天皇在1867年1月9日即位,至1912年去逝,共历45年。

在宗教园林方面,在王政复古后,1868年三月下令禁止神佛混同,使千年的佛教中心转向神道中心。

不但寺院及其庭园建设因政策和经济而停止,大批寺院与庭园荒废,仅京都一地就数不胜数,如大德寺寸松庵庭园、同寺总见院庭园、同寺碧玉庵庭园等等。

这种局面维持了九年,在明治九年(1876年),佛教禁令才得以缓和,寺院宗派、制度、经济渐渐复苏。

明治三十年(1897年),随着民众佛教信仰的复活及经济的好转,政府出台了《古寺社保存法》,确定了保存文化和古迹的制度,但寺院园林只是修复,没有新建。

神道教在明治天皇的羽翼下得以飞速发展,神社园林也得以建设,如平安神宫庭园就是典型的一例,京都的平安神宫庭园是1895年为纪念平安京迁都1 000年而落成的园林,设计者是明治最著名的园林家植冶,建筑为中国唐代样式,左右对称,庭园为池泉回游式,面积30 000平方米,分东、西、中、南四区,东神苑有栖凤池、桥殿,可远眺东山;中神苑有苍龙池、汀步石、池畔景石;西神苑有白虎池及花菖蒲;南苑有日本樱花及枫、篍和菖蒲等。

园林显出风水格局和极力恢复平安盛世的理想。

皇家园林有静冈的御用邸庭园,面积2459坪,是明治天皇于1900年请宫廷造园家小平义亲设计的离宫庄园,为和洋结合枯山水式,有草地、枯流、筑山、回游路、西式建筑。

明治时代的私家园林是伴随古园开放和公园诞生而同时进行,战国大名消失,此时私园不再是武家时代的表现,而是一般的别庄园林,如无邻庵庭园(1896年)等。

明治前期私园以豪宅大园为主,中期后,随着平等思想的流行和经济的发展,小庭园在全国遍地开花,成为主流。

园林总体用大池、借景、置石,样式为池泉园与枯山水、茶庭结合,技法为洋式建筑和西式草坪的传入与传统要素和样式的组合,园主经常自己亲自参与造园。

位于京都的无邻庵庭园是明治时代山县有朋请造园家植冶(1860-1933年)于(1896年)建造的私家园林,园中有湖沼、溪谷、水池、曲流,是明治时代接受西方自然风景园思想后极力在园中展现自然的表现,这种样式称为自然风。

从日本古典园林艺术形式演变分析现代景观设计的发展趋势

从日本古典园林艺术形式演变分析现代景观设计的发展趋势

2019年第9期【摘要】为了更好地满足现代景观设计的需要,本文对日本古典园林的艺术形式演变过程进行了概述,并对现代景观设计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以促进景观设计水平的提升。

【关键词】日本古典园林;艺术形式;现代景观设计;发展趋势日本古典园林艺术形式演变较为复杂,从中不难看出,其更加注重的是适用性,追求极致,结合自身的不足和中国园林的特色,注重对其的创新和完善,所以现代景观设计中,我们必须对其发展趋势有一个基本的预判。

笔者认为日本古典园林艺术形式演变下,现代景观设计的发展趋势需要我们有效的把握。

一、概述日本古典园林的艺术形式演变过程日本古典园林的艺术形式主要分为以下几种:一是早期的池泉庭园;二是净土庭园;三是枯山水园;四是茶室庭园;五是回游庭园。

早期的池泉庭园是效仿我国唐代的园林艺术中的一池三山的方式。

而净土庭园是将唐样阁楼作为正殿,并在水池中央小岛上建造七宝阁楼象征西天,在寺院园林中的应用较为广泛,具有强烈的宗教色彩。

就枯山水园而言,日本镰仓时期,佛教禅宗思想传入日本之后,使得中国文化对奈良时期的影响和冲击最大,注重营造禅宗意境和造景,借助禅宗故事来造园,使得其极致而又纯粹的枯山水园林的艺术形式给我们一种耐人寻味的感觉,更加注重的是简洁和浓缩,以西方寺庭园、天龙寺龟山殿庭园为代表。

而茶室庭园是以茶室为特色的园林艺术形式,园内的石景较少,只有几块实用性较强的置石,植物配置单一。

就回游庭园而言,其不仅占地面积大,而且环状园路布满整个庭园,局部又包含了上述四种艺术形式中的一种或者多种,继续秉承宗教简约而又朴实的艺术风格,逐渐对我国明清山水园林效仿,注重区域景致特点的彰显和命名[1]。

二、现代景观设计的发展趋势(一)低碳设计是现代景观设计的主要发展趋势之一在现代景观设计过程中,积极应用低碳理念是未来的主要发展趋势,其体现为:对屋顶可以达到有效地绿化的积极作用。

更好地促进人们贴近自然。

而对墙体同样可以达到绿化的作用。

浅谈近现代日本建筑的发展进程

浅谈近现代日本建筑的发展进程

浅谈近现代日本建筑的发展进程作者:王健张晶玉王睿来源:《文艺生活·中旬刊》2018年第07期摘要:受二十世纪建筑大师勒·柯布西耶的影响,日本的后期表现派部分建筑师对于表现主义的坚持开始动摇,演变出新的表现风格,使日本的现代设计得到迅猛的发展。

本文通过勒·柯布西耶对日本近现代建筑设计的影响进行研究,运用分析、归纳、总结等研究方法,来更好的探究日本近现代建筑设计发展进程。

关键词:勒·柯布西耶;现代设计;日本近现代建筑设计中图分类号:TU-092;TU-098.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8)20-0044-0120世纪初期,世界著名的建筑大师赖特、柯布西耶等都曾来到日本,并对日本的现代建筑的发展产生重要的影响。

在发展初期形成了现代主义的三大流派,后期表现派、包豪斯派和柯布西耶派,其中以柯布西耶派对日本建筑的影响最深远。

一、日本近现代建筑的发展历程在20世纪亚洲的现代建筑的发展进程中,只有日本做到了与世界同步。

作为亚洲国家的先行者,日本不仅较早的引进西方现代主义的设计理念,而且并与本土民族传统相结合,发展出具有本土特色的日本现代设计。

1.起点阶段。

日本现代建筑开始于明治维新,人们开始思考建筑设计的本质,跟着世界新艺术运动的脚步,而对先前的历史主义冷嘲热讽,抛弃了历史主义中的美学,一味的追求钢筋混凝土的表现手法。

该时期的建筑师武田五一采纳了新艺术主义自由的植物性装饰的风格,在其作品京都府纪念图书馆使用面分割的手法,认为这个风格是新艺术运动的延伸,可以跨越历史主义,但实质上还会倒退回了历史主义。

2.持续发展阶段。

不同于鼎盛期的表现派的华丽,部分分离派的建筑家转向了后期表现派,以村野藤吾为首。

认真探究了现代主义的发展变化后,村野决定回归表现派,对历史主义保持不完全否定的态度。

此时的后期表现派,虽然不断受到现代主义的影响,但村野还是希望装饰手法和细节趣味让人与建筑相联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华东理工大学2014—2015学年第一学期《近现代景观史》课程论文 2014.1专业景观学班级景观学120 学号10122723姓名郑子寒开课学院艺术设计与传媒学院任课教师方田红成绩_________论文题目:日本近现代景观设计发展历史研究论文要求:一、从以下范围中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3000字的论文:1. 1840年以来我国景观设计的发展与演化可分阶段地论述设计思想(理念)的演变、代表性设计师、代表性作品2. 世界各国的景观设计教育3.中外近现代景观设计对比分析4. 中国古典园林与现代景观对比分析5. 日本(或其他课堂上没讲到的国家)近现代景观设计史可分阶段地论述设计理念的演变、代表性设计师、代表性作品二、字数不少于3000字,字体宋,小四号,A4纸打印;三、文后注明参考文献;四、严禁从网上直接拷贝、粘贴。

评分标准:1. 90-100分——选题得当,结构严谨,论述充分。

2. 80-90分——选题得当,结构较严谨,论述较充分。

3. 70-80分——选题较得当,结构较严谨,论述基本充分。

4. 60-70分——选题较得当,结构较松散,论述不充分。

5. 60分以下——选题不当,或结构混乱,论述较浅。

目录:一:研究背景1.古代日本景观设计2.近代日本景观设计2.1近代西方景观设计的发展2.2受西方影响的日本景观设计3.日本近现代景观设计对中国景观设计的借鉴意义二:发展阶段及代表作品1.二十世纪初日本景观设计的发展2.二战后初期日本景观设计的发展2.1发展背景2.2社会思潮2.3代表人物及作品2.3.1野口勇2.3.2罗伯特·穆拉色3.现代日本景观设计的发展3.1社会背景3.2理论发展3.3代表人物及作品3.3.1户田芳树3.3.2三谷徹三:启示及借鉴日本近现代景观设计史学生姓名:郑子寒指导老师:方田红摘要:作为与中国一衣带水的领邦,日本历史上曾以华为师,传统建筑与景观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明治维新后,随着日本的开放,日本的景观设计发展也逐渐受西方影响而西化,发展至今,日本景观设计不仅吸取的西方景观设计的风格,也融入继承着自身传统文化,对正处于开放时代,接受着西方文化冲击的中国景观设计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关键字:日本;景观设计;近现代;二战;传统一:研究背景1.古代日本景观设计在近现代城市景观设计概念出现之前,日本与中国一样,对于美的追求和体验主要寄托于园林之中。

日本园林以其清纯,自然地风格闻名于世。

它有别于中国园林“于人工之间见自然”,而是“自然之间见人工”。

提到日本园林,则不得不提其中的精髓,枯山水。

它所传达的“物哀”,“空寂”则概括的体现了日本审美观的整体特征。

2.近代日本景观设计2.1近代西方景观设计的发展自从十八世纪工业革命出现大机器生产的工业城市,城市结构由此引起了根本性的变化,破坏了原本脱胎于封建城市以家庭经济为中心的城市结构布局。

城市规模变得愈益庞杂,城市环境与面貌遭到前所未有的破坏,环境秩序处于失措边缘。

此时,城市规划作为一个独立的学科,逐渐形成一个庞杂的系统。

法国建筑家托尼·加涅(Tony Garnier)提出的“工业城市"理论,英国社会活动家爱奔泽·霍华德(Ebenzer Howard) 提出的“花园城市"理论,1882年,西班牙工程师玛塔(Arturo Soriag Matao)提出的“带状城市”理论以及起源于1516年空想主义家托马斯·摩尔(Sir Thomas More) 创造的“空想社会主义城市’’等等城市规划理论就是这一时期的必然产物。

即缓解当前城市状况,提升城市环境举措的一系列规划设计方案。

其中对日本影响比较大的是“花园城市”理论,根据其理论发展情况,可以窥探日本城市发展的一些过程。

英国社会活动家爱奔泽·霍华德(Ebenzer Howard)于1898年提出了名为《明天——走向社会改革的和平之路》的研究报告,并在报告中提出了“花园城市"(图卜1) 的构想。

于20世纪初德国魏玛共和国时期(1919---1933),在德国各地的住宅区规划中进行了推广。

在此之后的10年里,以霍华德田园城市理论及Letchworth城市规划为模式建设的新城广泛出现在北美、欧洲、俄罗斯、日本等各地。

其规划思想主要有如下五条:1)购买农业用地,然后以圆圈方式规划,外边有环形的市镇围栏;2)市镇区域设计在这个大圆圈的中心部位,尽量设计得比较紧凑,外围则保持田园状态,成为田园环绕带,包围内部的市区;3)在市镇内部以功能划分工业区,居住区,农业区;4)严格控制城市的范围,基本不允许“花园城市"向外扩张,也不允许市区占有农业区域,保持城市居住,工业区域和农业区域的比例,保证生活品质不变; 5)“花园城市"土地价值的自然增加(增值)用来作为城市本身的基本福利开支。

1920年,英国政府按照霍华德的构思建造了“李什沃斯市"和“魏温花园城市",由于花园城市理论中在城市外围建立绿化带,严格控制城市居民人口这两个方法,使城市不再是拥挤不堪,居住条件恶劣的中心,而是充满了田园景色的绿色空间。

因此,欧美许多国家纷纷效仿,对于日后城市的发展起到了影响作用。

二战后,“花园城市"思想在西方现代的郊区城市规划中得到进一步的发挥和应用。

2.2受西方影响的日本景观设计日本古代城市主要受中国影响,隋唐后日本都城建设仿长安形制。

以平城京和平安京为代表。

1853(德川幕府朱期)年同本开埠后,以外国人居留地的设立为起点,西方城市的影响开始进入,传统的城市规划理论遭到放弃。

日本近代城市建设和规划的发展实际上也是接受西方思想影响的西方化发展过程。

明治维新以前,日本基本上还是一个农业国。

明治维新之后城市的性质也随之发生了变化。

在幕藩时期,日本城市大多为消费中心.城市居民主要是统治阶级和为其服务的手工业者和商人。

城市是日本现代文明的中心。

19世纪70~80年代象征新时代的物质标识首先在东京出现并随之在日本传播。

人们的思想意识、价值观念、行为方式发生了很大的转变。

3.日本近现代景观设计对中国景观设计的借鉴意义日本早期的都市计划以照搬其他国家理论技术,并深受西化影响为基本特征。

但二战后,其都市计划理论结合了国情和社会生活的基本特征,试图建立一条符合日本传统文化发展的道路。

在都市名城保护,都市圈产业计划,交通规划等方面,本土设计师的景观方案既保留了传统文化,又运用新技术新方法,实现了对单纯抄袭西方模式的超越,形成了风格鲜明的本土发展模式。

而在日本景观发展过程中又深受其传统园林景观文化的影响,从全局的视野考察这一过程,能够为我国城市景观发展之路提供深入思考的切入点,同时也能够获得其宝贵的发展经验。

二:发展阶段及代表作品1.二十世纪初日本景观设计的发展20世纪初,欧洲设计领域思潮波及日本,其中对日本产生影响的主要有新艺术运动,分离派,表现派和装饰艺术派。

但是当西方文化的移植和消化达到了一定积累和深度,与社会深层的传统文化不可回避地发生冲突。

同时期西方建筑的新思潮也开始传入东方。

这两方面的因素引发了对近代以来建筑全盘“西化"发展的反省,同时也波及城市景观思潮的起伏与交替。

日本的城市化起步于20世纪20年代,发展于战后高速增长时期,此后进入成熟阶段,经历了“分散——集中——分散——再集中"的标准S型曲线过程。

都市计划在日本由来已久,最早可追溯到丰臣秀吉时代。

明治时代的1888年制定颁布了“市区改正条例”,被认为是日本现代都市计划的开端。

1919年正式制定了“都市计划法”和“市街地建筑物法"。

由于日本近代有过多次重大天灾,以1872年银座大火,1891年浓尾大地震,1923年关东大地震为代表,造成城市和建筑的巨大破坏,但这些灾害都成为城市与建筑改造和发展的契机,促进了理论研究和实践的迅速发展,起到了相对积极的作用。

在日本近代建筑发展兴盛时期出现的关东大地震,对日本近代建筑发展产生深远影响:注重技术,尤其注重抗震结构技术的倾向得到进一步确立,结构派建筑师成为中坚力量;震灾后奖励使用抗震耐火性能良好的钢筋混凝土结构,并要求经济和功能的合理性,日本分离派建筑会(1920)所代表的追求艺术表现力的潮流终止了,功能主义取而代之。

但是在日本早期城市化给日本社会带来积极影响的同时,各种社会问题也接踵而至。

尤为突出的是日本早期的城市发展具有很大的盲目性,几乎没有什么城市规划,城市建设杂乱无章,基础设施建设又远远落后于工业发展和人口增长速度,致使城市问题更加突出。

城市化带来了突出的环境污染问题。

“公害”一词早在日本明治时期的大阪府令、113《河川法》中就己出现。

在旧的城区,特别是城下町,交通主要靠水运,街道狭窄,只留有供步行和抬轿通过的距离,而且出于军事上的考虑,大多设置有石垣、土坝、濠沟、瓮城、术门等,这些都成为通行的障碍。

住房拥挤和交通不畅已经成为当时城市化过程中的重要问题。

2.二战后初期日本景观设计的发展2.1发展背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美国于1945年对东京以及名古屋、大阪、神户等大城市进行了持续达几个月之久的燃烧弹轰炸,使其遭受了毁灭性破坏。

况且当时的东京住房密集且多为木板结构,极易起火;消防能力极差。

遭到攻击的地区大部分建筑物荡然无存,街道已无法辨识,只剩下东倒西歪的水泥柱和钢筋混凝土的残垣断壁。

二战后日本国民精神失落、迷茫,而此战后实存主义在日本迅速蔓延丌来,于60 年代达到高潮并发展为一种生活方式运动。

2.2社会思潮1945—1950年,“功能主义”作为建筑思潮的中心,排除虚假的装饰。

不过这一时期的世纪建筑活动不多,事实上,在复兴前的社会中,只是揭示了一种理想状态。

随着经济的复兴,单是功能主义这一主张显然在理论上是贫乏的。

1950年6月爆发的朝鲜战争成为战后日本经济复苏的一个重要分永岭。

1950—1955年,在日本经济复苏期,在建筑领域新材料,新技术方面的空白,开始在学习欧美尤其是建筑技术的开发中得到弥补与促进,并为之后日本的高速成长期奠定了物质基础。

值得一提的是1955年经济高速成长开始时,日本全国80%还是木构建筑,之后逐年减少,1963年占50%,1964年只占45%。

从这方面的变化,反映出日本国民面对“传统”的轻装前进的态度。

“求变”的民族传统占据主导地位,在变化中求得生存与发展。

1960年到70年代前期的日本城市设计思潮,以空间组织来解决特定问题,创造空间环境的建筑设计者是当时的主要力量。

其太背景是经济的高速发展、对城市改造的计划设想极其丰富。

战后日本的城市设计逐渐明确了其综合调整职能。

70年代后期,除了历史最长但并未能有效发挥作用的地区美观制度外,在地区规划制度、地区传统建造物群保存制度等城市规划制度中逐渐加入城市设计的考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