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知识点整理

合集下载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知识点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知识点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知识点一、文学常识文学的内涵,包括人类通过语言表达思想、情感和体验的创造性成果,是一种艺术形式,采用叙事、描写、抒情、议论等手法,给人以审美享受和启示。

文学的基本要素是语言、情感、思想和意境。

在文学创作和解读过程中,还要关注作者、作品、读者、历史和社会文化等方面的综合因素。

二、古诗词的鉴赏1.中国诗歌的发展中国诗歌的发展可以分为古代、近代和现代三个时期。

古代诗歌主要表现为古体诗,经历了唐、宋两个高峰时期。

近代诗歌是指清末民初的诗歌创作,以维新诗派为代表。

现代诗歌是指二十世纪初以来的诗歌创作,早期以白话诗为主,后来逐渐发展多种风格。

2.古诗词的鉴赏古诗词是中国文化的瑰宝,具有丰富的意境和艺术价值。

在鉴赏古诗词时,需要理解诗歌的背景、词人的情感和意境等方面。

以下是鉴赏古诗词的一些技巧:•理解词语含义,包括字面意义和隐喻意义;•分析词句语法结构,识别修辞手法;•理解词人的情感、意境和思想内涵;•考虑诗歌的文化背景,理解历史和文化的交融。

三、修辞手法1.比喻比喻是修辞手法中常见的一种,通过使用类比的方式来强化句子的表达效果。

比喻的形式可以是直接比喻或隐喻,比如“暮色苍茫,道路漫漫”,比喻了一个人的长途旅行历程。

2.拟人拟人是指把非生物事物赋予人的意义和形象。

这种修辞手法可以使诗歌更加生动形象,比如“江水永不停息,日日夜夜奔流不息”。

3.排比排比是指通过多个相同或类似结构的句子来强调某种意义或情感,比如“你应该有恒心,有毅力,有忍耐力”。

四、文言文阅读1.文言文的解读文言文是古代汉语文字表达的形式,与现代汉语有着巨大的差异。

在解读文言文时,需要理解其中的句式、表达方式和古代文化背景。

以下是一些技巧:•理解文言句子的结构和语法;•分析句子中的主谓宾关系;•理解文言词语的含义和用法;•理解文化背景和时代特色。

2.文言文的鉴赏鉴赏文言文需要理解文言语言的性质和特点,注重词语的含义和句子的意境。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第22课孟子三章复习知识点总结整理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第22课孟子三章复习知识点总结整理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第22课《孟子三章》复习知识点总结整理“亚圣”,时期伟大的思想家、儒家学派代表人物之一,尊称为1.孟子,名轲,字子舆,战国“孔政治上主张法先王、行仁政;后人把孟子和孔子并称为孟子继承并发展了孔子的思想。

在孟”孟子及其弟子万章公孙丑《孟子》是记录孟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著作,共七篇,一般认为由2.等人)共同编著的。

体裁:语录体散文。

《孟子》与《论语》《大学》《中庸》合在一起称“四书”。

南宋时朱熹将3. 4.五经指的是:《诗》《书》《礼》《易》《春秋》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环而攻之而不胜。

夫七里之郭⑸,环⑹⑴不如地利⑵,地利不如人和⑶。

三里之城⑷,天时非不深也,⑺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城非不高也,池民不以⑽域⑻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⑼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故曰:兵革者寡⒂⒁者多助,失道⒀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得道封疆⑾之界,固⑿国不以山溪之。

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⒅⒄之。

多助之至,天下顺助。

寡助之至⒃,亲戚畔(叛)⒆畔(叛),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注释⑴[天时]指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

⑵[地利]指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

⑶[人和]作战的人心所向,内部团结。

⑷[三里之城]方圆三里的内城。

⑸[郭]外城。

在城外加筑的一道城墙。

⑹[环]包围。

⑺[池]护城河。

⑻[兵革]泛指武器装备。

兵,武器;革,甲胄,用以护身的盔甲之类。

⑼[委]放弃;[去]离开。

⑽[域]这里用作动词,是限制的意思。

⑾[封疆]划定的疆界。

⑿[固]巩固。

⒀[山溪]地势;山河。

⒁[得道者]实施“仁政”的君主者,...的人,次处特指君主下同。

⒂[失道者]不实施“仁政”的君主。

⒃[至]极点。

⒄[畔]通“叛”,背叛。

⒅[顺] 归顺,服从⒆[故]所以。

(20)[是]这(21)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所以(能行仁政的)君主不战则已,战就一定能胜利。

君子,这里指能行仁政的君主,即上文所说的“得道者通假字畔,通:叛,背叛。

郑州市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知识点总结全面整理

郑州市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知识点总结全面整理

郑州市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知识点总结全面整理单选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没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是( )A.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B.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C.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D.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答案:CA:苦:使……痛苦,形容词使动用法;B:饿:使……迷乱,使……动摇;使……屈服,形容词使动用法;C:畔:通”叛“,背叛。

D:动:使……惊动;使……忍受。

形容词使动用法。

故答案为:C。

【点睛】本题考查学生对词类活用现象的辨析能力。

解答此类问题,首先要了解词类活用现象的种类,然后结合句意进行分析。

2、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A.其将/固可袭而/虏也B.壁门/士吏谓从属车骑曰C.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D.军中/闻将军令答案:DA.应为:其将/固可袭而虏也;C.应为: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故答案为:D。

【点睛】本题考查文言文朗读节奏划分。

根据文言文断句的方法,先梳理句子大意,分清层次,然后断句,反复诵读加以验证。

3、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A.甚矣,汝之不惠B.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C.曾不能损魁父之丘D.河曲智叟亡以应答案:CA项“惠”同“慧”,聪明;B项“衡”同“横”,梗塞、不顺;D项“亡”同“无”,没有。

故答案为:C。

【点睛】通假字,是泛指中国古书的用字现象之一,“通假”就是“通用、借代”的意思,即用读音相同或者相近的字代替本字。

通假字所代替的那个字我们把它叫做“本字”。

4、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白头搔.(sāo)更短,浑欲不胜簪.(zān)。

B.角.(jiǎo)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yān)脂凝夜紫。

C.折戟.(qǐ)沉沙铁未销,自将磨.(mó)洗认前朝。

D.我报路长嗟.(jiē)日暮,学诗谩.(màn)有惊人句。

答案:CC.折戟(qǐ)——(jǐ)。

故答案为:C。

【点睛】掌握汉语拼音,音节是中心,声韵调是基础。

第六单元古诗词赏析材料知识点梳理+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第六单元古诗词赏析材料知识点梳理+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册语文古诗词赏析材料梳理第六单元(一)《饮酒》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译文:居住在人世间,却没有车马的喧嚣。

问我为何能如此,只要心志高远,自然就会觉得所处地方僻静了。

在东篱之下采摘菊花,悠然间,那远处的南山映入眼帘。

山中的气息与傍晚的景色十分好,有飞鸟,结着伴儿归来。

这里面蕴含着人生的真正意义,想要辨识,却不知怎样表达。

1、理解性默写(1)诗人为什么能有超然脱俗的思想境界呢?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2)表现诗人悠闲自得的生活情趣的诗句是:(叙事、写景相结合)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3)表现诗人对官场的厌恶,决心重返自然,回归自然的诗句是: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4)本诗中纯写景的句子是:(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叙事、写景结合的句子是:(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5)“问君何能尔”一句中“尔”指代什么?(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2、诗中最能体现诗人隐居生活情趣的一个词是:(悠然);诗中描写的景物突出了(宁静、闲适、恬淡)特点。

3、诗中“车马”是(达官贵族)的代名词。

“南山”指庐山。

4、“无”字体现了作者在“人境”中怎样的生活?没有人世间纷繁杂尘,为蝇头小利而奔走的丑态,为功名利禄而勾心斗角的龌龊等。

5、“问君何能尔”中“君” 是谁?作者回答了什么问题?作者的境界是“境随心转”还是“心随境迁”?作者自己;人在尘世都如此清净的原因。

“境随心转”6、“飞鸟相与还”仅指傍晚时分飞鸟归林吗?还有什么象征意义?借飞鸟归林象征自己摆脱官场的羁绊,重返自然,回归自然。

7、“此中有真意”中“此”是指(上面描述的自然景物);“真意”是指(从自然景物中领悟到的人生与自然之理。

)8、全诗的诗眼是:(心远),它表明一切自然乐趣都是由于自己心灵超脱尘俗才能感受到的。

文中指思想远离官场的意思。

郑州市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易错知识点总结

郑州市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易错知识点总结

郑州市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易错知识点总结单选题1、下列诗句的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A.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B.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C.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D.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答案:CABD朗读节奏划分正确,C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我报”和“路长”是一个意义单位,中间不应该停顿,这句诗的朗读节奏正确划法是: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

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给诗歌划分节奏的能力。

划分诗歌节奏最基本的原则就是一个意义单位中间不能断开。

划分节奏时,首先要理解诗句大意,然后把诗句分成几个意义单位,两个意义单位之前可停顿,但要切记一个意义单位之间不能停顿。

2、下列句子中划线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劳其筋骨上自劳军B.汝心之固已而之细柳军C.年且九十且焉置土石D.虽我之死虽乘奔御风答案:D本题考查对文言一词多义的辨析能力。

要求学生在了解课文大意的基础上理解词语的含义,并且能辨析词语在不同语境中的含义。

A.使……劳累/慰问;B.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无实义/到,往;C.将近/况且;D.即使故选D。

【点睛】初中课文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掌握古文中部分虚词的含义及用法,由于受语言环境的影响,它的意思和用法十分灵活多变,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

应从中找规律进行总结,以更好的掌握虚词的意义及用法。

3、下列语句的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A.富贵/不能淫B.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C.必先/苦其心志D.一怒/而/诸侯惧答案:BB项,应为“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故答案为: B。

【点睛】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断句前,先要通读全文理清文段思路,尤其是把握文章中涉及的人物及关系。

也可借助文段的一些特征巧妙断句,比如借助虚词,借助句式,借助对话词“曰”、“云”等,根据句子的结构成分等,读出含义,然后断句。

4、下列句中加线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傅说举于版筑之间(举:被选拔)B.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任:责任,使命)C.入则无法家拂士(拂:通“弼”,辅佐)D.人恒过,然后能改(过:过去)答案:D过:犯错误。

新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复习资料整理

新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复习资料整理

新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复习资料整理新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复习资料整理第六单元21课孟子两章富贵不能淫孟子,名轲,字子舆。

战国人,闻名思想家、教化家,儒家代表人物。

著有孟子一书(注:孟子及其弟子共同编著)。

孟子继承并发扬了孔子的思想,成为仅次于孔子的一代儒家宗师,有“亚圣〞之称,及孔子合称为“孔孟〞。

宋朝朱熹把孟子论语高校中庸合称为“四书〞。

本文针对景春所谓的“大丈夫〞形象,提出了真正的大丈夫之道,提倡儒家的仁义礼智。

衍〔yǎn〕丈夫之冠〔àn〕淫〔yín〕通假字〔1〕往之女家〔“女〞同“汝〞,你。

〕古今异义〔1〕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古义:真正,的确:今义:醇厚〕〔2〕父命之〔古义:训诲,训诲;今义:吩咐〕〔3〕丈夫之冠也〔古义:成年男子;今义:女子的配偶〕一词多义戒:戒之曰〔告诫〕;必敬必戒〔慎重〕之:往之女家〔动词,到〕;妾妇之道〔助词,的〕;及民由之〔代词,指正道〕词类活用〔1〕威猛不能屈〔使动用法,使屈从。

〕〔2〕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形容词使动用法;苦:使……苦痛;劳:使……劳累;饿:使……饥饿;空乏:使……受到贫困之苦。

〕大丈夫的做法: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大丈夫的志向〔处世看法〕:得志及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大丈夫的操守: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猛不能屈。

“富,贫,威〞这一大丈夫的标准?富贵的时候不能被其迷惑,贫贱不能使其变更自己的道德修养,威胁利诱不能使其屈从。

这样才叫大丈夫。

无论境遇如何,都不能变更个人的操守,一个人要有自己的处世看法及原则,在物质生活日益丰富的今日,更应时刻留意。

“得志及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这一主见你有怎样的相识?得志时及百姓同行,不得志时单独坚持自己的原则。

即得志时要心怀百姓为民做主,做一个好官。

不得志则要加强自我修养,决不能在道德修养上放低要求,力争做个好人。

“妾妇之道〞及“大丈夫之道〞的不同。

2018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知识点汇总

2018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知识点汇总

2018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知识点汇总2018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知识点汇总第六单元21课《孟子》两章《富贵不能淫》1.文学常识孟子,名轲,字子舆。

战国人,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儒家代表人物。

著有《孟子》一书(注:孟子及其弟子共同编著)。

孟子继承并发扬了孔子的思想,成为仅次于孔子的一代儒家宗师,有“亚圣”之称,与孔子合称为“孔孟”。

宋朝朱熹把《孟子》《论语》《大学》《中庸》合称为“四书”。

2.文章思想内容本文针对景春所谓的“大丈夫”形象,提出了真正的大丈夫之道,倡导儒家的仁义礼智。

3.重点字词衍(yǎn)丈夫之冠(guàn)淫(yín)通假字往之女家(“女”同“汝”,你。

)古今异义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古义:真正,确实:今义:诚实)父命之(古义:教导,训诲;今义:命令)丈夫之冠也(古义:成年男子;今义:女子的配偶)一词多义戒:戒之曰(告诫);必敬必戒(谨慎)之:往之女家(动词,到);妾妇之道(助词,的);与民由之(代词,指正道)词类活用威武不能屈(使动用法,使屈服。

)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形容词使动用法;苦:使……痛苦;劳:使……劳累;饿:使……饥饿;空乏:使……受到贫困之苦。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1.文章思想内容本文通过历史上六个著名人物从卑微到显贵的事例和有关道理,论证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中心论点。

2.重点字词舜(shùn)畎(quǎn)亩胶鬲(gé)曾(zēng)益拂(bì)士通假字:所以动心忍性(忍,通“韧”,坚韧)入则无法家拂士(拂,通“弼”,辅佐)曾益其所不能(曾,通“增”,增加)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衡,通“横”,梗塞,不顺)古今异义词: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古义:这;今义:判断动词)富贵不能淫(古义;使……惑乱、迷惑;今义:淫乱)傅说举于版筑之间(古义,捣土用的杵;今义,建筑,修建)管夷吾举于士(古义:狱官;今义:军人)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古义:征验,表现;今义:走远路(多指军队);讨伐)征于色,发于声,面后喻(古义:了解,明白;今义:比方)一词多义:发:舜发于畎亩之中(发,被起用)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发,显露)于:舜发于畎亩之中(于:介词,从)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于:介词,给)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于:介词,在)拂:行拂乱其所为(fú,违背)入则无法家拂士(bì,同“弼”,辅佐)士:管夷吾举于士(名词,狱官)入则无法家拂士(名词,贤士)3.重点语句翻译: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知识点汇总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知识点汇总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知识点汇总《孟子》二章文学常识孟子(约前372一前289),名轲,字子舆,邹(现在山东邹城市)人,战国时期思想家、教育家,是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地位仅次于孔子,被尊为“亚圣”,后世常把孔子和他以“孔孟”并称。

文章思想内容《富贵不能淫》针对景春说的大丈夫形象,提出真正的大丈夫之道,倡导儒家的仁义礼。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通过历史上有名的六个人物从卑微中崛起的事例,通过个人正面的角度,国家反面的角度,论证“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这一中心论点。

重点字词衍(yǎn)冠(guàn)淫(yín)畎( quǎn)亩傅说( yuè)曾( zēng )益胶鬲(gé)拂(bì)士拂(fÚ)乱通假字往之女家(“女”同“汝”,你。

)曾益其所不能(曾:同“增”,增加)衡于虑(衡:同“横”,梗塞,不顺)入则无法家拂士(拂:同“弼”,辅佐)古今异义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诚:古义:真正。

今意:诚实)父命之(命:古义:教导,训诲。

今意:性命,命令。

)丈夫之冠也(丈夫:古义:成年男子。

今意:女子的配偶。

)富贵不能淫(淫:古义:使……迷惑,惑乱。

今意:淫乱。

)傅说举于版筑之间(筑:古义:捣土用的杵。

今意:建筑,修建。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是:古义:这,今意:判断动词。

)管夷吾举于士(士:古义:狱官。

今意:军人。

)一词多义戒:戒之曰(告诫)。

必敬必戒(谨慎)之:往之女家(动词,到),妾妇之道:(助词,的),与民由之(代词,指正道)。

此之谓大丈夫(结构助词)发:舜发于畎亩之中,(发:被启用),征于色发于生而后喻(发:显露)于:舜发于畎亩之中,(于:介词,从)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于:介词,给)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于:介词,在。

)拂:行拂乱其所为(拂:违背)入则无法家拂士(拂:同“弼”,辅佐)词类活用1.劳(形容词活用为使动词,使......劳累)其筋骨2.饿(使......饥饿) 其体肤3.空乏(使.... 穷困缺乏)4.所以动(使......惊动)心5.忍(使.......坚韧)性6.行拂乱(使......颠倒错乱)其所为7.人恒过(名词活用为动词,犯错误、犯过失)8.入则、出则(动词活用为名词,国内、国外)背诵及翻译富贵不能淫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的必背知识点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的必背知识点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的必背知识点一、文言文知识点1. 《三峡》作者与出处:选自 《水经注疏》,作者是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

重点字词:略无、阙、亭午、夜分、曦、襄、沿、溯、奔、疾、素湍、回清、绝巘、飞漱、晴初、霜旦、属引等。

重点句子翻译: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默写:描写三峡连绵、高耸的山势及四季景色的句子。

2. 《答谢中书书》作者信息:陶弘景,字通明,号华阳隐居,南朝齐、梁时期思想家、医学家、文学家。

重点字词:交辉、四时、歇、颓、沉鳞、竞跃、与、念、相与、空明、但、闲人等。

原文填空:表现山水相映之美的句子。

表现色彩配合之美的句子。

表现晨昏变化之美的句子。

翻译句子: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3. 《记承天寺夜游》作者信息: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文学家。

重点字词:参照上文 《答谢中书书》中的字词部分,需注意“念”、“相与”等词在不同语境中的含义。

原文填空:写庭院月色美景的句子。

4. 《愚公移山》作者与出处:选自 《列子·汤问》,列子是战国前期道家代表人物之一。

重点字词:年且九十、惩、塞、迂、室、汝、毕力、平险、杂然相许、曾不能损魁父之丘等。

通假字:惠通慧、反通返、亡通无、厝通措、陇通垄等。

理解文章主旨:通过愚公移山的故事,反映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毅力。

5. 《周亚夫军细柳》作者信息:司马迁,西汉历史学家、文学家,《史记》的作者。

重点字词:棘门、彀弓弩、按辔、被通披、式通轼、邪通耶等。

词类活用:如 “军”作动词,“驻军”;“介胄”作动词,“穿戴盔甲”等。

理解文章主旨:本文通过描写汉文帝到细柳营劳军的故事,表现了周亚夫治军严明、恪尽职守、凛然不可犯的 “真将军”形象。

二、古诗词知识点1. 《饮酒(其五)》作者:陶渊明,东晋诗人。

课文主旨:抒发了作者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和对官场的厌恶。

2. 《春望》作者:杜甫,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郑州市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知识点归纳超级精简版

郑州市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知识点归纳超级精简版

郑州市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知识点归纳超级精简版单选题1、下列有关课文内容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课文第1段先点明背景,匈奴大举入侵,边关吃紧,这样就将周亚夫戍边将领的身份摆出,更有利于表现人物性格。

B.周亚夫是文章的主人公,可课文并没有过多描写他,而是通过对比和衬托来突出他的性格特点。

C.皇帝赞周亚夫为“真将军”的含义是:周亚夫军纪严明,令行禁止,治军有方,是值得信赖的守边大将军。

D.皇帝最后迫于周亚夫的军威,不得已“改容式车”“使人称谢”。

答案:D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和掌握情况。

D项中皇帝“改容式车”“使人称谢”的原因是皇帝被周亚夫治军严谨和不媚上感动了,并非迫于他的军威。

故答案为:D。

【点睛】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能力。

解答此题要求学生读懂文章,理解文意,结合文章的内容进行辨析判断。

2、下列加点词不是古今异义词的一项是()A.池.非不深也B.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C.所以..动心忍性D.富贵不能淫.答案:BA.古义:护城河;今义:池塘;B.古今都是“所以”之意;C.古义:通过这样的途径来……;今义:表示因果关系的连词;D.古义:使惑乱,迷惑;今义:过多、放纵;故答案为:B。

【点睛】为解答此类题目,一定要先翻译句子,知道句意然后再解释词语。

另外,在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做好积累。

3、下列句中加线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傅说举于版筑之间(举:被选拔)B.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任:责任,使命)C.入则无法家拂士(拂:通“弼”,辅佐)D.人恒过,然后能改(过:过去)答案:D过:犯错误。

因此D是不正确的。

【点睛】查考生的文言实词的运用和积累情况。

针对这种类型,方法是考生可以根据文意和语境,以及自己的积累,即可得出答案。

4、对“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一句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指出了决定战争胜负的三要素。

B.在三者的比较中,强调“人和”是决定战争胜负的最关键的因素。

C.点明了本文的主题思想,明示了本文写作的目的。

八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知识点梳理

八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知识点梳理

八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知识点梳理八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知识点梳理第26课三峡一、重点字词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阙quē曦xī襄xiāng陵湍tuānyǎn漱shù属zhǔ引凄异2.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

(1)夏水襄陵。

襄:上。

(2)沿溯阻绝。

沿:顺流而下。

溯:逆流而上。

(3)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奔:飞奔的马。

疾:快。

(4)素湍绿潭。

湍:急流的水。

(5)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良:实在。

(6)属引凄异。

属:连接。

引:延长。

(7)哀转久绝。

绝;消失,停止。

(8)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飞漱:急流冲荡。

二、重点句子背记知识清单1.用原文填空。

(1)写三峡连绵、高耸的山势的句子是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2)写三峡夏季水势之大的句子是流之速的句子是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3)用以渲染三峡凄清悲凉气氛的渔歌是:“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点拨:“阙”“曦”“襄”等字易写错。

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如果不是正午或半夜,是不能见到日月的。

点拨:重点理解“自非”“亭午”“夜分”等词语。

(2)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白色的急流清波回旋,绿色的水潭倒映出各种景物的影子。

点拨:重点理解“素湍”“回清”等词语。

(3)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水清,树荣,山高,草盛,实在是趣味无穷。

点拨:重点理解“清”“荣”“峻”“茂”等词语。

(4)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常常听到高处传来猿猴的叫声,凄厉异常,绵延不息。

(那叫声)在空谷中回荡,哀婉凄切,久久不绝。

点拨:重点理解“属”“引”“绝”等词语。

三、段背记知识清单默写描写三峡四季景色的内容。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河南省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基础知识点归纳总结

河南省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基础知识点归纳总结

河南省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基础知识点归纳总结单选题1、下列各句中划线的“之”与例句中“之”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例句:女子之嫁也A.丈夫之冠也B.山川之美,古来共谈C.往之女家D.与民由之答案:A例句中的“之”放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不译。

A.与例句同;B.助词,的;C.音节助词,不译;D.代词,文中指正道。

故答案为:A。

【点睛】本题考查辨析一词多义。

答题时应注意,有些多义词较难区分,可以对实词所在句子作语法成分分析,主语、宾语大多是由名词、代词充当,谓语大多是由形容词、动词充当,定语大多是由名词、代词充当,状语大多是由副词充当。

根据词在句中的语法地位来推断它的词性,同样可以帮助我们解释词义。

2、作者写《愚公移山》的目的是()A.批判不求进取,知难而退,故步自封的消极思想。

B.反映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伟大气魄和坚强毅力。

C.借助神的力量实现愚公的抱负。

D.宣扬因果报应的封建迷信思想。

答案:B解答文章的主题思想,通过事件、人物来分析,本文通过愚公移走门前两座大山的故事,结合备选答案,应是反映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伟大气魄和坚强毅力。

【点睛】用排除法,分析备选答案,找出符合本文的主题思想。

3、与“何苦而不平”问句类型相同的一项是()A.且焉置土石?B.何陋之有?C.何以为计?D.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答案:B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句式特点的分析能力。

首先仔细阅读题干,然后理解句子的意思和句式特点,辨析作答。

例句“何苦而不平”和B项“何陋之有?”都是“宾语前置”的倒装句,表示反问,其它三项都是一般的疑问句。

故答案为:B【点睛】要注意一般疑问句与反问句的区别,一般疑问句需要回答出答案,反问句是无疑而问,答案就在问句中,不须回答。

4、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用法不完全一致的一项是()A.蓬舟吹取三山去听取蛙声一片B.星河欲转千帆舞过尽千帆皆不是C.老大徒伤悲徒有羡鱼情D.八月湖水平潮平两岸阔答案:BA.两个“取”都是“得”的意思。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第22课《孟子三章》复习知识点总结整理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第22课《孟子三章》复习知识点总结整理

1.孟子,名轲,字子舆,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儒家学派代表人物之一,尊称为“亚圣”,孟子继承并发展了孔子的思想。

在政治上主张法先王、行仁政;后人把孟子和孔子并称为“孔孟”2.《孟子》是记录孟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著作,共七篇,一般认为由孟子及其弟子万章公孙丑等人)共同编著的。

体裁:语录体散文。

3.南宋时朱熹将《孟子》与《论语》《大学》《中庸》合在一起称“四书”。

4.五经指的是:《诗》《书》《礼》《易》《春秋》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天时⑴不如地利⑵,地利不如人和⑶。

三里之城⑷,七里之郭⑸,环⑹而攻之而不胜。

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城非不高也,池⑺非不深也,兵革⑻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⑼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故曰:域⑽民不以封疆⑾之界,固⑿国不以山溪⒀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得道⒁者多助,失道⒂者寡助。

寡助之至⒃,亲戚畔(叛)⒄之。

多助之至,天下顺⒅之。

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叛),故⒆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注释⑴ [天时]指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

⑵ [地利]指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

⑶[人和]作战的人心所向,内部团结。

⑷ [三里之城]方圆三里的内城。

⑸ [郭]外城。

在城外加筑的一道城墙。

⑹ [环]包围。

⑺ [池]护城河。

⑻ [兵革]泛指武器装备。

兵,武器;革,甲胄,用以护身的盔甲之类。

⑼[委]放弃;[去]离开。

⑽[域]这里用作动词,是限制的意思。

⑾ [封疆]划定的疆界。

⑿ [固]巩固。

⒀ [山溪]地势;山河。

⒁ [得道者]实施“仁政”的君主者,...的人,次处特指君主下同。

⒂ [失道者]不实施“仁政”的君主。

⒃ [至]极点。

⒄ [畔]通“叛”,背叛。

⒅ [顺] 归顺,服从⒆[故]所以。

(20)[是]这(21)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所以(能行仁政的)君主不战则已,战就一定能胜利。

君子,这里指能行仁政的君主,即上文所说的“得道者通假字畔,通:"叛",背叛。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知识点汇总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知识点汇总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知识点汇总第六单元21课《孟子》两章《富贵不能淫》1.文学常识孟子,名轲,字子舆。

战国人,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儒家代表人物。

著有《孟子》一书(注:孟子及其弟子共同编著)。

孟子继承并发扬了孔子的思想,成为仅次于孔子的一代儒家宗师,有“亚圣”之称,与孔子合称为“孔孟”。

宋朝朱熹把《孟子》《论语》《大学》《中庸》合称为“四书”。

2.文章思想内容本文针对景春所谓的“大丈夫”形象,提出了真正的大丈夫之道,倡导儒家的仁义礼智。

3.重点字词衍(yǎn)丈夫之冠(guàn)淫(yín)通假字往之女家(“女”同“汝”,你。

)古今异义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古义:真正,确实:今义:诚实)父命之(古义:教导,训诲;今义:命令)丈夫之冠也(古义:成年男子;今义:女子的配偶)一词多义戒:戒之曰(告诫);必敬必戒(谨慎)之:往之女家(动词,到);妾妇之道(助词,的);与民由之(代词,指正道)词类活用威武不能屈(使动用法,使屈服。

)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形容词使动用法;苦:使……痛苦;劳:使……劳累;饿:使……饥饿;空乏:使……受到贫困之苦。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1.文章思想内容本文通过历史上六个著名人物从卑微到显贵的事例和有关道理,论证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中心论点。

2.重点字词舜(shùn)畎(quǎn)亩胶鬲(gé)曾(zēng)益拂(bì)士通假字:所以动心忍性(忍,通“韧”,坚韧)入则无法家拂士(拂,通“弼”,辅佐)曾益其所不能(曾,通“增”,增加)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衡,通“横”,梗塞,不顺)古今异义词: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古义:这;今义:判断动词)富贵不能淫(古义;使……惑乱、迷惑;今义:淫乱)傅说举于版筑之间(古义,捣土用的杵;今义,建筑,修建)管夷吾举于士(古义:狱官;今义:军人)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古义:征验,表现;今义:走远路(多指军队);讨伐)征于色,发于声,面后喻(古义:了解,明白;今义:比方)一词多义:发:舜发于畎亩之中(发,被起用)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发,显露)于:舜发于畎亩之中(于:介词,从)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于:介词,给)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于:介词,在)拂:行拂乱其所为(fú,违背)入则无法家拂士(bì,同“弼”,辅佐)士:管夷吾举于士(名词,狱官)入则无法家拂士(名词,贤士)3.重点语句翻译: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第22课《愚公移山》知识点梳理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第22课《愚公移山》知识点梳理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第22课《愚公移山》知识点梳理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第22课《愚公移山》知识点梳理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

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译文:太行、王屋两座山,方圆七百里,高七八千丈,本来在冀州南边,黄河北岸的北边。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

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

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

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译文:北山下面有个名叫愚公的人,年纪快到90岁了,在山的正对面居住。

他苦于山区北部的阻塞,出来进去都要绕道,就召集全家人商量说:“我跟你们尽力挖平险峻的大山,(使道路)一直通到豫州南部,到达汉水南岸,好吗?”大家纷纷表示赞同。

他的妻子提出疑问说:“凭你的力气,连魁父这座小山都不能削平,能把太行、王屋怎么样呢?再说,往哪儿搁挖下来的土和石头?”众人说:“把它扔到渤海的边上,隐土的北边。

”于是愚公率领儿孙中能挑担子的三个人(上了山),凿石头,挖土,用箕畚运到渤海边上。

邻居京城氏的寡妇有个孤儿,刚七八岁,蹦蹦跳跳地去帮助他。

冬夏换季,才能往返一次。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

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

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译文:河湾上的智叟讥笑愚公,阻止他干这件事,说:“你简直太愚蠢了!就凭你残余的岁月、剩下的力气连山上的一棵草都动不了,又能把泥土石头怎么样呢?”北山愚公长叹说:“你的心真顽固,顽固得没法开窍,连孤儿寡妇都比不上。

即使我死了,还有儿子在呀;儿子又生孙子,孙子又生儿子;儿子又有儿子,儿子又有孙子;子子孙孙无穷无尽,可是山却不会增高加大,还怕挖不平吗?”河曲智叟无话可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知识点整理
第六单元山水诗文 第26课 三峡 一、重点字词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阙quē 曦xī 襄xiāng陵 湍tuān 漱shù 属zhǔ引凄异 2.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 (1)夏水襄陵。 襄:上。 (2)沿溯阻绝。 沿:顺流而下。 溯:逆流而上。 (3)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奔:飞奔的马。疾:快。 (4)素湍绿潭。 湍:急流的水。 (5)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良:实在。 (6)属引凄异。 属:连接。 引:延长。 (7)哀转久绝。 绝;消失,停止。 (8)悬泉瀑布,飞漱其间。飞漱:急流冲荡。 二、重点句子背记知识清单 1.用原文填空。 (1)写三峡连绵、高耸的山势的句子是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2)写三峡夏季水势之大的句子是流之速的句子是夏水襄陵,沿溯阻绝。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3)用以渲染三峡凄清悲凉气氛的渔歌是:“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点拨:“阙”“曦”“襄”等字易写错。 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如果不是正午或半夜,是不能见到日月的。 点拨:重点理解“自非”“亭午”“夜分”等词语。(2)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白色的急流清波回旋,绿色的水潭倒映出各种景物的影子。 点拨:重点理解“素湍”“回清”等词语。 (3)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水清,树荣,山高,草盛,实在是趣味无穷。点拨:重点理解“清”“荣”“峻”“茂”等词语。 (4)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常常听到高处传来猿猴的叫声,凄厉异常,绵延不息。(那叫声)在空谷中回荡,哀婉凄切,久久不绝。 点拨:重点理解“属”“引”“绝”等词语。 三、段背记知识清单 默写描写三峡四季景色的内容。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 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点拨:这三段分别描写了三峡夏、春冬、秋等四季景色。 四、文学(文体)常识背记知识清单 《三峡》选自《水经注》,作者郦道元(人名),北魏(朝代) 地理学家(称谓)。 第27课 短文两篇 一、重点字词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颓tuí 鳞lín 藻zǎo 荇xìng 2.解释下面加点词语。 (1)五色交辉。 交辉:交相辉映。 (2)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四时:四季。 (3)晓雾将歇。 歇:消散。 (4)夕日欲颓。 颓:坠落。 (5)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与:参与,这里指欣赏。 (6)念无与为乐者。 念:考虑,想到。 (7)相与步于中庭。 相与:共同,一起。 (8)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但:只是。 二、重点句子背记知识清单 1.用原文填空。 (1)《答谢中书书》中表现山水相映之美的句子是高峰人云,清流见底。表现色彩配合之美的句子是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表现晨昏变化之美的句子是,晓雾将歇,猿鸟乱鸣。(2)《记承天寺夜游》中写庭院月色美景的句子是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山水的美,自古以来(人们)都喜欢谈论。 (2)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青青的树林,翠绿的竹子,四季都有。 (3)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自从谢灵运以来,不再有能够欣赏这种奇异景色的人了。 点拨:重点理解“康乐”“与”等词语的意思。 (4)念无与为乐者。想到没有可以交谈取乐的人。点拨:重点理解“念”“为”等词语。 (5)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庭院地面像积水一般清澈透明,水中的水草交织纵横,那大概是竹子和松柏的影子。 点拨:这是个比喻句,要弄清本体和喻体。 (6)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只是缺少像我们俩这样的闲人罢了。 点拨:重点理解“但”“闲人”等词语。 三、段背记知识清单 1.默写《答谢中书书》一文。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人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2.默写《记承天寺夜游》一文。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人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四、文学(文体)常识背记知识清单 1.《答谢中书书》的作者陶弘景(人名) 南北朝时期思想家、医学家、文学家(称谓)。 2.记承天寺夜游》的作者是苏轼,北宋朝文学家(称谓)。 第28课 观潮 一、重点字词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艨艟méng chōng 乘骑jì 舸gě 泅qiú 僦赁jiù lín 2.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 (1)方其远出海门。 方:当……时。出:发,起。 (2)仅如银线。 仅:几乎,将近。 (3)弄旗标枪。 弄:舞动。 标:树立、举。 (4)随波而逝。 逝:去。 二、重点句子背记知识清单 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方其远出海门,仅如银线。 当潮远远地从浙江人海口涌起的时候,几乎像一条(横画的)银白色的线。 2.玉城雪岭际天而来。 玉城雪岭一般的潮水连天涌来。3.既而尽奔腾分合五阵之势。 演习五阵的阵势,忽而疾驶,忽而腾起,忽而分,忽而合,极尽种种变化。 4.倏尔黄烟四起,人物略不相睹。 忽然黄色的烟雾从四周围涌起,人与物彼此一点儿也看不见。 5.僦赁看幕,虽席地不容闲。 租用看棚的人(非常多),即使是一席之地也不会空闲。 三、文学(文体)常识背记知识清单 《观潮》的作者是宋朝周密。 第29课 湖心亭看雪 一、重点字词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毳cuì衣 雾凇sōng 沆砀hàng dàng 2.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 (1)更定。 定:完了,结束。(2)余拿一小船。 拿:撑,划。 (3)雾凇沆砀。 雾凇:水气凝成的冰花。 沆砀:白气弥漫的样子。 (4)焉得更有此人。 焉得:哪能。 更:还。 (5)是金陵人,客此。 客:客居。 (6)及下船。 及:等到。 二、重点句子背记知识清单 1.用原文填空。 (1)描写西湖雪后水天一色的景色的句子是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点拨:第l句是正面描写,第2句是侧面烘托。 (2)含蓄地表达作者对故国怀念的句子是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3)借“舟子”之口,含蓄地表达文章主旨的句子是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余拿一小船,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我划着一条小船,穿着细毛的皮衣,守在火炉边,独自前往湖心亭去看雪。 点拨:重点理解“拿”“毳衣”等词语。 (2)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寒气弥漫,白茫茫的一片,天空与云朵、山峰、湖水、上下都一片白色。 点拨:重点理解“雾凇”“沆砀”“一白”等词语。 (3)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想不到湖中还会有这样的人! 点拨:重点理解“焉得”“更”等词语。三、文学(文体)常识背记知识清单 《湖心亭看雪》选自《陶庵梦忆》,作者是张岱(人名),明末清初(朝代)人。 第30课 诗四首 一、重点字词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荒秽huì 荷hè锄 候骑jì 都dū护 燕yān然 豚tún 点拨:注意多音字“荷”“骑”“都”“燕”的读音。 2.解释加点的词语。 (1)带月荷锄归 荷:扛着。 (2)但使愿无违 但:只。 (3)江人大荒流 大荒:广阔无际的原野。 (4)仍怜故乡水 怜;爱。 二、重点句子背记知识清单 1.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2.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3.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4.《归园田居(其三)》中写诗人早出晚归到田园劳动的句子是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5.《使至塞上》中描绘出意境雄浑、浩瀚壮美的沙漠景象的诗句是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6.《渡荆门送别》中用比喻描写水中月、天亡云的美丽景象的涛句是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7.《游山西村》中蕴含深刻哲理的千古名句是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三、段背记知识清单 1.默写《使至塞上》一诗。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2.默写《游山西村》一诗。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四、文学(文体)常识背记知识清单 1.《归园田居》的作者是东晋(朝代)著名诗人陶渊明。 2.《使至塞上》的作者是唐朝(朝代)著名诗人王维。字摩诘,苏轼称赞他的诗是“诗中有画”。 3.《渡荆门送别》的作者是唐朝,(朝代)著名浪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