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造学基础教案.ppt
创造学第二章PPT课件

12
创造力结构模式
• 在个别情况下,创 造力也可以只通过 创造性行为能力表 现出来。
• 如:临场发挥。
2021/3/9
授课:XXX
13
2.3 创造力的基本性质
2021/3/9
授课:XXX
14
普遍性
(一)创造力无时不有 创造现象与人类的历史同在,在历史发展的 每个时刻都有新的成果出现。
(二)创造力无人不有 1)创造与先天性生理素质(先天素质) 2)后天性影响因素 与学历无关,勤奋出天才。 “小人物”的发明成果。 人才教育中的“非人才效应” 。
行为能力的结合。
• 以基础能力为起 点,在创造性思维的 指导下发挥创造性行 为的能力,表现出创 造力。
•
创造性思维对创
造性行为有指导作用,
是创造力的核心。
授课:XXX
11
2021/3/9
创造力结构模式
• 在一定的条件下, 创造力可以只通 过创造性思维能 力表现出来。
• 如:一种新方法 和新理论。
授课:XXX
2021/3/9
授课:XXX
15
特殊性
创造力是人的一种十分珍贵的特殊能力。 a.个人创造时间的有限性 爱迪生一生的发明; 麦克斯韦的电磁场理论,在世时未被 认同。赫兹在1887年证实。 b.创造时机的随机性或不可变性 创造力的结合往往也是内因和外因的 结合。
2021/3/9
授课:XXX
16
案例:“每桶四美元”先生
创造力五层次分类 创造力的三层次分类 马斯罗的创造力分类 创造力的新颖程度分类
2021/3/9
授课:XXX
9
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
• 智力因素: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直觉力、 逻辑思维力、辩证思维力、选择力、操作力、 表达力等。
第一章 创造学概述 创新思维教学课件

4
6/30/2020
中国在这一时期产生了四大发明,出现 了许多总结创造发明的科技书籍,像《齐 民要术》、《梦溪笔谈》、《天工开物》、 《农政全书》等,这些书中记载了许多中 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创造发明,其中,有的 至今仍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总之,在这一漫长的历史阶段中,人们 对创造的研究和探索多是从哲学、心理学 的角度出发,在实践活动上主要是速度很 慢的尝试法,还没有形成关于创造学的整 体概念。
5
6/30/2020
(二)萌芽阶段(18世纪——20世纪初) ——文科阶段
两个途径,两个方向: 哲学美学角度的思辨与概括; 心理学、生理学、教育学范畴的调查统计
与经验研究
6
6/30/2020
哲学美学角度的思辨与概括
16、17世纪英国培根和休谟:人的创造是生 活中的实际行为(经验主义理论)
第一章 创造学概述
第一节 创造学的诞生
一、创造学概述
二、创造学的诞生
(一)孕育阶段(远古至中古时期)
——史前阶段或朦胧阶段
1、 创造活动:自发的被动的,多是迫于生活或简单生产 的需要条件下进行的各种创造活动。
我国远古时期有巢氏建造房屋、神农氏尝百草、燧人氏钻木 取火、古人类种植作物、制造简单的生产工具(如打凿石器) 和驯养家畜等。
现代创造学除了致力于探索开发人的创 造力以外,还注重从人类生理学、遗传学、 脑科学、生物学及营养学等方面进行深入研 究和探索创造活动的本质和规律,我们相信, 创造学在不远的将来会有更大的发展。
12
6/30/2020
三、创造学的基本原理
1、创造力是人人皆有的一种属性,人的创 造力可以通过教育、学习和训练而激发出来, 并且可以得到不断提高。
解剖学、生物物理学、生物化学和营养学角度 研究取得丰富成果
【精品】创造学——创造技法TRIZppt课件

3.4 TRIZ解决问题的范围
(1) TRIZ通常不解决技术领域以外的问题;
(2) TRIZ不解决技术领域中的5级发明问题,最适于解决2-4级的 发明问题;
(3) TRIZ不解决原始(从无到有)发明问题;
(4) TRIZ不解决与技术规律无关的思维问题(只讲心理活动而与 技术规律无关的问题(头脑风暴))。
要坚持走中国特 色自主创新道路,把 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贯 彻到现代化建设的各 个方面!
3
创建创新型国家的基本内涵
• 按照现在权威的表述,创新型国家应至少具备以下4个 基本特征:一是,创新投入高,国家的研发投入占GDP 的比例在2%以上;二是,科技进步贡献率在70%以上; 三是,自主创新能力强,国家的对外技术依存度指标 在30%以下;四是,创新产出高。
4 以色列 195.0 11 新加坡 92.8
18 比利时 56.0
25 意大利 22.5
5 韩国 6 芬兰 7 瑞士
181.4 12 冰岛
80.0
163.0 13 荷兰
77.6
158.9 14 卢森堡 72.0
19 挪威 20 英国 21 法国
55.2
26 马耳他 15.0
51.5
51 中国
1.2
20
二、世界范围内的TRIZ效应
• 目前,TRIZ不仅在工程技术领域发挥着巨大作用, 成为企业创新的利器,而且已经在自然科学、社 会科学、管理科学、生物科学等多领域得到了应 用。
21
二、世界范围内的TRIZ效应
• TRIZ的荣誉 –超级发明术 –20世纪最伟大的发明 –前苏联对世界影响最大的三大发明之一
50.4
Resource:The Global Competitiveness Report 2010–2011,World Economic Forum,Geneva
《创造学》第4章:创造实践篇.ppt

合理化建议和技术改进的涵义评价标准
一、合理化建议的概念
所谓合理化建议是指“有关改进和完善企业、事业单位生产技术和经营 方面的办法和措施。”具本地讲,就是职工根据某项事物合理化的需要, 用意见或建议的形式表现出来,向单位提出的改进方案、方法等方面的 建议。
二、技术改进的概念和原则
(一)技术改进的含义和内容 (二)技术改进的原则
3、科学发现是人类认识不断深化的结果
科学发现史表明,科学发现不可能是某一个人,某一个 时间,某一个空间,某一个地点的单一事件。 爱因斯坦说:“我们的科学史,只写某人取得成功这是 不公平的。”没有前人无数次的失败,就没有后人的一 朝成功。
三、怎样从事科学发现
1、要选准研究的方向,确定合适的课题
科学发现的课题主要有以下来源: (1)社会生产和现实生活提出了什么新问题? (2)科学园地中有哪些尚未开垦的“处女地”? (3)已有理论、传统观点有值得怀疑的地方吗? (4)书本上记载过什么难题? (5)研究工作中是否发现有反常现象?
三、合理化建议和技术改进的评价标准和内容
(1)现有事物的缺点或不足 (2)改进和完善的具体方案和方法; (3)实施方案的条件及方法; (4)预期达到的目的; (5)改进前后的经济效益分析对比等。
四、合理化建议、技术改进的相关活动
合理化建议和技术改进的基本程序和活动艺术
一、合理化建议和技术改进的基本程序 •1基本程序 2、运用步骤
二、技术发明一般过程
1、选择发明课题
选择技术发明课题要注意以下几点: (1)需求是发明之母。 (2)要选择与自己的已有知识、条件、能力相适应的课题。 (3)选题要有科学性。
2、构思技术方案
(1)、要充分收集有关资料和信息,避免重复,防止“撞车”。 (2)应充分利用各种相关的创造技法进行构思,甚至需要创造新的 技法来帮助构思。构思的方案越多越好。 (3)长期酝酿的间隙可能产生灵感,要善于捕捉灵感。 (4)。要有坚强的毅力、锲而不舍的精神,忘我地追求,不达目的 决不罢休。
创造学第四讲zxppt课件

创新方法研究会 2010
烧伤病人的治疗通常是取烧伤病人的 健康皮 肤进行 自体移 植,但 对于大 面积烧 伤病人 来讲, 健康皮 肤很有 限,请 同学们 想一想 如何来 治疗该 病人
应用金鱼法的案例
步骤五:提出可能的解决方案构想——方案汇总
课程导入
训练游泳运动员单方向、长距离游泳的小 型游泳池?
如何利用空气赚钱?
创新方法研究会 2010
烧伤病人的治疗通常是取烧伤病人的 健康皮 肤进行 自体移 植,但 对于大 面积烧 伤病人 来讲, 健康皮 肤很有 限,请 同学们 想一想 如何来 治疗该 病人
什么是金鱼法?
金鱼法是从“幻想式问题”中区分现实和幻想的部分。
应用金鱼法的案例
结合可用资源对以下条件进行分析 1、运动员体型极小 游泳池泳道很长,相对而言显得运动员体型小
现实的部分 相对小
运动员体型极小? 异想天开的部分 体型极小
创新方法研究会 2010
烧伤病人的治疗通常是取烧伤病人的 健康皮 肤进行 自体移 植,但 对于大 面积烧 伤病人 来讲, 健康皮 肤很有 限,请 同学们 想一想 如何来 治疗该 病人
实例:训练长距离游泳的小型游泳池
➢问题:要使训练有效,需要一个大型的游泳池,运动员可 进行长距离游泳训练。但同时,游泳池的占地面积和造价就 会相应地增加。用小型和造价低廉的游泳池怎样满足相同的 要求?
创新方法研究会 2010
烧伤病人的治疗通常是取烧伤病人的 健康皮 肤进行 自体移 植,但 对于大 面积烧 伤病人 来讲, 健康皮 肤很有 限,请 同学们 想一想 如何来 治疗该 病人
应用金鱼法的案例
结合可用资源对以下条件进行分析
创造学基础续组合法ppt培训课件

•
二、焦点法
•
三、主体附加法
•
四、分解法
•
5
第一节 方法概述 一、组合法的概念 • 组合是客观世界中十分普遍的现象。小至微观世界的原子、分子,大至宇宙中的天体、星系,
到处都存在组合的现象。组合的结果是复杂的,组合的可能性是无穷的。 • 为组合现象提供精确的数学描述是组合数学和概率论,其中包含大家所熟知的排列组合和各
9
三、组合法的类型
1、日本学者的分类法 • 日本创造学学者恩田彰根据组合的难易程度将组合形式分为以下三种: • (1)非切割组合——将现有的事物不加改造,或仅作外形改变,将原有
的功能用于新的目的; • (2)切割组合——将现有事物中的部分结构要素切割开来,再将这些结
构要素具有的功能组合起来,用于新的目的; • (3)飞跃性组合——运用已知的理论、积累的经验或突发的灵感,以创
(5)技术原理与技术手段组合。 ✓可以把已有的技术原理同某些技术手段结合起来,创造出新产品。 ✓例如,弗兰克·怀特把喷气推进理论与燃气轮机组组合,发明了喷气式发动机;英国生物学家艾伦·克鲁克把 衍射原理与电子显微镜组合在一起,发明了晶体电子显微镜。
16
• (6)现象组合。 • 现象组合就是把某些自然现象或者物理、化学现象进行组合,从而创造出新产品、新方
种“博彩”游戏。 • 从人的思维角度来看,想象的本质就是组合。心理学研究表明,创造性想象可以借助不同的
手段去建立不同的表象。 • 中国古代的“龙”就是以蛇为主体,结合兽脚、马头、鹿角、鱼鳞等其他特征的超现实想象。
人面狮身的斯芬克斯和传说中的美人鱼都是人类组合思维的杰作。
6
• 任何复杂的思维过程都包含分析和综合,分析是在思维上把事物的整体按不同的角度或标 准分解为各个部分、个别特征和不同的方面;综合是在思维中把各个部分、个别特征和方 面结合起来。所以说,在一定程度上“组合就是创造”。
《创造学概述》PPT课件

22
a
人才培养目标
1.加快培养造就一批具有世界前沿水平的高级 专家
2.充分发挥教育在创新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 3.支持企业培养和吸引科技人才 4.加大吸引留学和海外高层次人才工作力度 5.构建有利于创新人才成长的文化环境
23
a
1.1.2 创新与教育
培养有创造力的人是教育的责任 实现这一责任的根本途径是什么
38
a
普林斯顿大学的成就
著名的相对论大师爱因斯坦、数学大师冯诺依曼·阿廷 等都在这里从事过研究。历届诺贝尔物理奖得主中, 有20多位是这所学校的教授。著名的科学家华罗庚、 姜伯驹、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陈省身、李政道、杨振 宁都曾担任过普林斯顿大学的高级研究院研究员。普 林斯顿大学还为美国培养了两位总统、有1000多名普 林斯顿大学的毕业生先后担任过美国国会参议员、众 议员、联邦政府的高级官员,以及州长和州政府的高 级官员。
二是产出结构不合理,作为生产要素的科技成果 不足,科技成果转化率低。截至2006年底,中国 已拥有专利成果330多万项,但实际转化率不足 20%,实现产业化的不足5%。而发达国家科技 成果的70%~80%可以进入生产领域,“85%的 美国人均收入增长来自于科学技术的提升”。
20
a
当前我国科技发展的突出问题
37
a
有趣的问题:2009年美国大学排名
1 Harvard University哈佛大学 2 Princeton University普林斯顿大学 (并列第一) 3 Yale University耶鲁大学 4 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麻省理工学 院 5 Stanford University斯坦福大学 6 Californi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加州理工学院
《创造学概述》课件

培养观察力
学会观察,发现事物的不同之 处,培养敏锐的感知能力。
激发想象力
通过联想、想象,拓展思维空 间,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
实践与探索
鼓励尝试新事物,积极参与实 践活动,积累经验,提升创造
力。
创造力的激发途径
挑战传统观念
勇于挑战传统观念,敢于提出新观点、新思 路。
反思与自省
不断反思自己的思维模式和行为习惯,突破 自我限制。
05
创造技法与实践
创造技法的概念和分类
创造技法概念
创造技法是指在创造过程中所采 用的方法和技巧,旨在激发创新 思维,产生新的创意和解决方案 。
创造技法分类
创造技法可以根据不同的标准进 行分类,如基于思维方法的技法 、基于创造过程的技法和基于行 业领域的技法等。
常用创造技法介绍
头脑风暴法
六顶思考帽法
知识储备
个体需要具备广泛的知识储备 ,包括学科知识、经验知识等
。
思维能力
个体需要具备分析、综合、联 想、想象等思维能力。
创造性思维
个体需要具备创造性思维,能 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产生
新颖的想法。
情感和动机
个体需要具备积极的情感和动 机,能够推动自己不断探索和
创新。
创造力的主要特征
新颖性
创造力产生的成果是新 颖的,不同于已有的想
02
创造力的基本概念
创造力的定义
01
02
03
创造力定义
创造力是指个体产生新颖 、独特且有价值的想法、 观念或成果的能力。
创造力的普遍性
创造力是人类普遍具有的 一种潜能,每个人都有可 能发挥创造力。
创造力的可培养性
通过学习和实践,个体可 以提升自己的创造力水平 。
1章 创造学基础 概述 1

1.1.5 创造学与创造的差异
创造是指新颖性实现的过程、结果与效果. 创造学是一门研究创造的成因的系统的理论 科学; 创造的理论基础是创造学。
1.1.6 创造的宗旨与性质 1 创造的宗旨 宗旨:社会效益与经济利益的正作用。 2 创造的性质 正向创造:凡是有利于社会发展、符合社会公德的 创造活动。如电视机的诞生、计算机的发明等。
负向创造:凡是不利于社会发展、不符合社会公德 的第一创造活动。如“网络黑客”、“病毒研制” 等。 中性创造:其结果可能对社会带来正面和负面的效 果。如,核能技术,生化技术,克隆技术,武器、 刀棍等。
?酒、烟的创造及其创新的性质
1.2 创造学的发展
创造学既是一门年轻的学科,又有古老的历 史。可以说,2300年前的帕普斯的《解题 术》,后来笛卡尔的《精神规律的法则》、 《方法论序说》等都为创造学的诞生提供 了思想基础。创造学成为一门学科,还是 20世纪三四十年代以来的事。
1943年,他发表了著名的《创造宣言》,他主张实施创 造的儿童教育。强调从小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与创造 能力。他提出的名言有: “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 人”。 “创造之未完成之工作,让我们接过来,继续创造”。 “在劳力上劳心”、“教学做合一” 。 “手脑双挥”、“手脑联盟”、“手脑双全” 。 “人生两块宝,双手和大脑。用脑不用手,快要被打倒。 用手不用脑,饭也吃不饱”。 “劳力上劳心,是一切发明之母”。
《创造学基础》教学大纲1

《创造学基础》教学大纲1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创造学基础》的第五章,主要讲述了创意思维的培养和应用。
具体内容包括:创意思维的定义、特点和分类,创意思维的培养方法,以及创意思维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理解创意思维的定义、特点和分类。
2. 培养学生运用创意思维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引导学生认识并体会创意思维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的重要性。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创意思维的定义、特点和分类,创意思维的培养方法。
难点:如何培养学生运用创意思维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黑板、粉笔。
学具: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举例说明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以及他们是如何解决问题的。
2. 讲解创意思维的定义、特点和分类:通过PPT展示和讲解,使学生了解创意思维的基本概念。
4. 例题讲解:给出实际案例,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
5. 随堂练习:布置相关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7. 板书设计:本节课的板书设计主要包括创意思维的定义、特点、分类和培养方法。
8.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让学生在课后思考如何将创意思维应用到日常生活和学习中,提高自身的能力。
六、作业设计1. 请运用本节课所学的创意思维方法,解决一个你现实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并写下解决过程和心得体会。
答案:略。
2. 请列举五个你认为有助于培养创意思维的习惯,并说明理由。
答案:略。
3. 请结合本节课的内容,谈谈你对创意思维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的重要性的认识。
答案:略。
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反思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针对不足之处进行改进。
同时,鼓励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日常生活和学习中,不断提高自身的能力。
拓展延伸: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彼此在运用创意思维解决问题时的经验和心得,从而促进学生的共同成长。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内容《创造学基础》第五章的教学内容,主要涵盖了创意思维的定义、特点、分类,创意思维的培养方法,以及创意思维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的应用。
创造学基础第八章 设问技法ppt课件

得技法,,其往中奥往斯本对检核人表法启是设发问法较中最大为典,型的特一种别技法是。在对其著试作<探发扬性发明 力>一书中,他引见了许多想象的要点,并作了详细的阐明。
的内容,用问句方式更为合理,所以检核
二、技法内容奥斯本检核 Fra bibliotek目1.概念
(1)内涵
由于“和田十二法〞只涉及12个动词,又是上海和田路小学首先运用,所 以称为“和田十二法〞,有时也称为动词提示检核表法、思绪提示法。它是 由我国的发明学研讨者许立言、张福奎提出的。
其中的动词分别是:
加一加,减一减,扩一扩,缩一缩,改一改,变一变,学一学,搬一搬, 代一代,联一联,反一反,定一定。 和田十二法源于检核法的原理,同样也给发明发明提供了假设干种思索的 方向。
【案例】 如何准确量药
药水瓶的刻度线是程度的,由于运用时瓶子是倾斜的,所以对于每 次倒“一格〞的规定难以把握。有人尝试改动药瓶刻度的属性,将 它改成倾斜了 45度的斜线,这样倒水时辰度大体呈程度并与液面平 行,使倒药量比较准确。
二、设问法原理
3. 逆反发明原理
创新活动的个体或群体顺着与已有事物的原理或构造,或与普通做法和想法 完全相反的方向进展发明,也经常能导致新颖性的结果而引起发明。 (1)原理逆反。 原理逆反是尝试着将某种技术原理、自然景象、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等进展 “反向〞,以寻觅新的原理。 由于客观事物本身之间存在各种各样的联络,存在着交叉效应的因果关系, 具有可逆性,使原理逆向成为能够。在这种新的原理的指点下,有能够产生 新的发明。
逆向原理,普通产生四种结果; 1)行不通。 2)行得通,但事物逆化后的功能或形状,同逆化前根本一样。如液压油缸。 3)逆化后,坚持原有功能或部分原有功能,同时添加新的功能。车床-铣床。
31 创造力基本知识PPT课件

附录1 彩 图 和 个 性 预 测
国外的一些心理学家正在探索人们对某些彩色 和图形的喜好与他们个性特点之间的相互关系。心 理学家通过一些设计好的彩图对世界许多国家和地 区的被试者进行了测验。又从反馈的结果中不断地 进行研究和筛选,反复仔细地调整色彩和图形。经 多年的研究和归纳,现已初步形成一套有价值的彩 图,共有9幅。从这套彩图中可体现和描述出人的 九种基本个性类型。需要指出的是此测试和结果仅 供参考,不得用于医学诊断。
供的精神条件。 如果脱离这些社会条件,个人的创
造是难以进行的 。
2)创造力的发挥推动社会向前发展 创造过程产生的创造性成果,是社
会生产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社会 向前发展的动力。
例如,数理逻辑学的产生推动计算机的发 明,计算机的应用推动了网络技术、控制技 术、人工智能技术及虚拟现实技术等的产 生……。
表现形式:是思维能力与行为能力的综合表现。
3.2 创造力的构成 创造性思维能力
创造力
创造性行为能力
基 础能力
1)创造性思维能力,它是创造力的核心。 2)创造性行为能力,行为是受思想支配的外部表
现,创造性行为能力是在创造性思维的支配下, 通过一定行为产生新成果的能力。
3)基础能力,指人的一般心理素质和生理素质中
➢心理学家认为,创造力有无与智商无必然 联系。(见下图)
创造力与智商的关系
第二点:人的后天性素质(如身份、学 历、职位、地位、财富等),虽然多少同创 造力有关,但是不会产生决定性的影响。
学识渊博的大师、权威固然有创造力,而初 出茅庐、才疏学浅的小人物也有着不可忽视的创造 力。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的话字排版印刷术是由 毕升发明的。毕升是什么人呢?据记载,毕升就是 一个普通平民,一个工匠。在当代中国,郝建秀创 立先进工作法、倪志福发明“群钻”时,都是普通 工人。(见下图:知识与创造力的关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章 创造学与创造原理 第2章 创新思维 第3章 创新技法
第1章 创造学与创造原理
第一节 创造学概述
一、创造与创新 1、创造的含义
创造是一种其他动物所不具备的、特有的人类社会活动, 其特征是具有显著的新颖性和独特性。
新颖性和独特性:第一次、非重复性。
2、创新的含义 美国经济学家熊比特:一项发明的具体应用可看成一项创
种事物的思维过程。 例:自动番茄摘收机的研制 研制难点:番茄摘收容易破裂 思维方式1:控制摘收机抓力大小→能抓住番茄又不会使番
茄破裂 思维方式2:培育硬皮番茄新品种→能承受较大抓力
思维方式1为习惯性思维,既采用耳闻目睹的问题作比较, 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思维方式2为创新性思维,它采用了一种从问题的源头解 决问题的方法。 二、创新思维的特点
获得解决问题的创新方案。 4、验证阶段
对解决方案进行反复的理论和实践验证,进行修改和优 化。
二、创新思维的训练 1、多角度看问题 例:出差用的小行李车 旅行者:轻便 退休职工:户外小椅子 家庭主妇:购物小车 年轻母亲:乘坐幼儿 盲人:手杖
2、寻求多种答案 3、破除思维定势
4、重视意外发现 5、增强探索意识
第三节 创新思维方法
一、想象
1、想象的含义
想象是在头脑中塑造未曾感触过的事物的形象,或者将 来有可能实现事物的形象思维方式。
2、想象的类型
(1) 有意想象
有意想象是指有预定目的的、自觉的想象,也称为积极 的想象,包括:
I.再造想象:根据他人对某事物的描述,在头脑中形成新 形象的心理过程。
II.创造想象:根据一定任务和目的在头脑中创造新形象 的心理过程。
三、移植原理
将一个已知对象中的概念、原理、方法、内容或部件等 运用或迁移到另一个待研究的对象中,从而使研究对象产生 新的突破。
电影机24帧动、停间隙运动难题→缝纫机布料、机针间 隙运动→成功的电影机
外溢的中药罐→泡菜坛+边缘开孔→不外溢的中药罐
四、逆反原理
1 、原理逆反
声音引起振动→振动还原成声音→留声机
1、突破性 不循规蹈矩,开辟独特新颖的思路。
2、求异性 不迷信权威、不拘泥传统、不盲从众人
3、非逻辑性 突发性、跳远性、直觉性和灵感性。
4、开放性 敢于突破思维定势,从封闭性中解放出来
第二节 创新思维的过程与训练
一、创新思维的过程 1、准备阶段 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收集资料→分析现有的解决方案。 2、酝酿阶段 提出解决问题的各种假设和方案。 3、顿悟阶段
二、创新的意义 1、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1995年,江泽民,全国科技大会 1996年,国家创新工程: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工程、 以科研院所为主体的知识创新工程。 2、创新是知识经济的基础 3、创新是企业发展的源动力
4、创新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必由之路
三、创造学的组成与特征 创造学是一门研究创造的规律和方法,研究人的创造力和
新。 1996年,中国创新工程: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的研
究开发、生产及商业化应用有关的技术经济活动。
3、创造与创新的比较 创造注重:研究发明具有显著新颖性和独特性的东西
(工艺、产品、方法……) 创新注重:将新的东西转换为现实,并取得实效。 创新的核心在于创造,创新的理论基础是创造学。 创新与创造的比较:P1、P2
念和现象的刺激而想到其他事物、概念和现象的心理过程。
例:自行车胎的发明 正在花园浇水的美国医生:卵石路上颠簸的自行车→手
中的橡胶水管→冲气的自行车内胎 例:建立鸡-月球的关联链
鸡-鸟-飞机-宇宙飞船-月球 2、联想的类型 (1) 相似联想
例:方便面-方便粥,戒烟糖-戒烟茶 (2) 相关联想
例:教师-无尘黑板 (3) 因果联想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II. 幻想:一种与生活愿望结合、并指向未来的想象。 (2) 无意想象
没有预定目的、不自觉的想象,如做梦、走神等。 3、想象能力的培养 (1) 借助形象思维强化想象 (2) 借助超常规假设强化想象 (3) 借助联想强化想象 二、联想
1、联想的含义 联想是指思路由此及彼的连接,即由所感知的事物、概
创新思维,从而更好地创造新事物、新产品、新方法、新工艺。 创造学组成:创造哲学、创造心理学和创造工程学。其中:
创造工程学为其中最实用的分支。 创造学特征:主体性、控制性、新颖性、功利性、综合性。
第2节 创造原理
一、组合原理 将不同的事物个体进行组合,从而形成新的事物。
1、同类组合 易拉罐→救生筏
2、异类组合 发动机、离合器、传动机构→汽车
3、主体附加 折扇、导游图→导游折扇
4、重组组合
螺旋桨、机体、稳定翼→稳定翼、机体、螺旋桨(新型 飞机)
二、综合原理
综合不是将研究对象进行简单叠加,而是将欲综合的各 个事物进行分解,然后根据需要将分解出来的有关部分进行 重新组合。
中医、西医→中西医结合
日本:善于综合的民族,上世纪无一项重大发明,但善 于综合别国先进技术,创造出许多世界一流的技术和产品。
六、完满原理
对现存的事物或产品进行利用分析,找出未被充分利用 和完满利用之处,针对这些不足之处进行改进设计,从而导 致创造发明。
1 、整体完满充分利用分析
对一个事物或产品的整体利用进行分析,了解该事物或 产品是否在时间和空间上均被利用了。
床→时间利用分析、空间利用分析→折叠沙发床
2 、部分完满充分利用分析
例:进入2000年-纪念邮票
(4) 对称联想 例:冷风扇-热风扇
对一个事物或产品按一定层次进行分解,对其各个部分 进行整体利用性分析。只有在各个部分的利用率大致相当的 情况下,才能保证整体的充分利用。
→ 耐磨鞋底 鞋子不均匀磨损 →
→ 可换鞋跟 七、迂回原理 八、群体原理
第2章 创新思维
第一节 创新思维概述
一、创新思维的含义 创新思维就是一种新的方式,用以处理某些事情或表达某
楼梯→人步行→上楼,人→楼梯上行→上楼
2 、属性逆反 实心建筑材料→空心建筑材料→新型建筑材料
3 、方向逆反 电风扇→反向→抽气扇 葡萄酒→倒置→密封好的葡萄酒
4 、大小逆反 小型机械→小型化→微型机械
五、变性原理 通过改变现有事物的某些属性(颜色、气味、光泽、
结构、形状、硬度……)而导致发明创造的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