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舟记优秀教学设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核舟记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积累一些文言词语、句式。2.了解我国古代艺人高超的雕刻技艺。
能力目标:1•学习纂握本文运用说明和描绘相结合的笔法。2.理清文童的整体思路,探明主体部分的说明顺序。
德育目标:文童生动介绍了明末雕刻艺人王叔远高超的雕刻技艺和独特的才华,热情颂扬了我国古代民间艺人的艺术成就。学习它,有助于激发学生热爰祖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的感情。
教学重点:1•帮助学生树立起关于核舟的空间概念,把握文章的说明顺序。
2.品味语言,真切感受本文观察细致、描写生动的特点。
教学难点:探究课文主体部分按照空间顺序说明事物的方法。
教学方法:
1.读想法。这是一篇实物说明文,要使学生一边读一边想像核舟各个部分
的样子直到最后在眼前出现它的完整形象,最好的方法是让学生绘制示意图。按照课文内容,一步步把核舟的简单示意图画出来。这样做,既熟悉了课文内容,又把握了核舟上各种景物及人物的空间位置,弄清了作者的写作顺序。
2.发现法、探究法。引导学生学习运用"发现法"阅读,便于整体感知文
意;在学生绘制核舟示意图、理潰文童写作顺序后,引导学生探究为什么写
舟的正面不是按照"船头T中间i船尾"的顺序写,而是按照"中间-船头i船尾"的顺序。
3•点评法。文章除了说明外,不乏生动传神的描写。筛选文中写人物情态
的语句,引导学生仔细阅读、品味这些生动传神的描写。
教具准备多媒体CAI课件、录音机、示范朗读磁带课时安排3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要点]朗读课文,疏通文句,把握文意,弄清文童的写作顺序,并探究思考按照空间顺序说明事物的方法;揣摩语言,品味文中生动传神的描写;课堂训练,强化文言知识积累和运用。
[教学步骤] -、导语设计设计(一)稀世珍宝明代桃核舟"苏东坡夜游赤壁"在宁波被发现的消息传出后,成为文物界、收藏界的一大新闻。据专家鉴定,这是迄今发现的世上仅存的明代果核雕刻品。(这一则新闻出现在1995年10月27日《文汇报》上)今天,我们有幸一睹尊容,一同走进魏学湖(yD的《核舟记》开开眼界。
(板书文题)设计
同学们,我国古代流传下来许多能工巧匠的故事,谁来讲给我们听
听呢……今天,我要给大家介绍一位奇巧的雕刻家王叔远的故事,他能把一个长不盈寸的桃核雕刻成舟,生动再现了历史上一个著名的文学故事,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核舟记》。(板书文题、作者) 二、朗读课文,疏通文句,把握文意1.教师播放示范朗读磁带,学生听读课文,力求读准字音,读顺句子。
教师提示并领读以下内容(投影显示): ⑴注憲以下字的读音:H(wang)膝(xT)褶(zhQ)髻(ji)倚(yi)/5(xu)篆
(zhuan)A分有(ydu)奇⑴讯右臂支船(qij) (2)注意以下句子的正确读法:明/有/奇巧人/日/王叔远中/峨冠而多髯者/
为/东坡虞山/王毅/叔远甫/刻
2.学生读课文,结合注释,借助工具书,理解文句,把握文意。
3.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完成正确读、准确译的学习任务,学生互动共同研
究解决阅读理解方面的疑难问题。教师巡视各组,随时答疑释疑。
三、整体感知文意,弄清作者的写作顺序
1.疏通文意后,让学生谈谈自己的发现,"核舟是什么?""核舟上有什么?"
"你在核舟上发现了什么?"以此为话题逬行全班交流。
2.要求学生仔细研读课文,绘制核舟示意图,树立起关于核舟的空间概念。
按照课文内容,一步步绘制核舟的简单示意图,看谁画得既准确又逼真。
然后选画得最好的同学出示自己绘制的示意图,介绍示意图,复述课文内容。3.理清文章的整体思路,弄清作者的说明顺序。
(1)教师引导学生理清文章整体思路。明确:文童采用总■分■总的结构模式。
开头第1段总说,介绍王叔远在雕刻技术上的卓越成就,指出雕刻品"核舟"的主题。中间(2-5)详细介绍"核舟"的结构、舟上的人物和题名。最后(6段)总结全文,通计舟上所刻人、窗及其他物品的数量和刻字的总数, 又以"计其长曾不盈寸"呼应开头,然后用,技亦灵怪矣哉"作结。
(2)辨明说明顺序。提问:在课文的主体部分,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介绍核舟
的?明确:按照空间顺序介绍,先整体后局部。先写核舟的正面,次写它的背面。写正面则整体介绍核舟的体积,接看写舟的中间部分船舱,然后介绍船头和船尾。多媒体显示主体部分的说明顺序:学生齐读2~5段。
(3)探究思考。提问:舟的正面,不是按照"船头T船舱f船尾"的顺序写,
而将船头和船舱的顺序颤倒,谴探究这样写的原因。学生各抒己见,教师在此基础上稍作点拨。明确:原因大概有两个:一是核舟的中间部分是船舱, 高起而宽敞,十分引人注目,舱边的窗又可以关闭,这样说可以引发读者的兴趣;二是窗上又刻有苏轼《赤壁赋》《后赤壁赋》中写景的名句,可以使读者通过想像感知苏轼当年泛舟赤壁时的优美环境。如果我们把核舟比作一幅图画的话,船舱无疑就是背寮部分了,先说背景,不仅可以引人入胜,而且可以使读者初步感受这个环境中的特殊氛围。
4・学生齐读课文,根据写作思路提示,背诵2~4段,在头脑中完善〃大苏
泛赤壁"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