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以史为鉴 勇担重任 导学案(无答案)-河北省廊坊市固安县第六中学2020-2021学年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第21课《古文二则》导学案(新版)语文版
21.古文二则知识超市四知大将军邓骘闻其贤而辟之,举茂才,四迁荆州刺史、东莱太守。
(大将军邓骘听说杨震非常贤明,就派人征召他,推举他为秀才,(他)多次得到升迁,官至荆州刺史、东莱太守。
)[闻:听说。
其:指杨震。
辟:征召。
之:代词,指杨震。
举:推举,选拔。
茂才:即秀才,指才能优异的人。
迁:晋升或调动官职。
]当之郡,道经吕邑;故所举荆州茂才王密为昌邑令,谒见,至夜怀金十斤以遗震。
((杨震)赴任途中,取道经过昌邑,(他)过去在荆州曾推荐的秀才王密,担(任昌邑县县令,前来拜见(他),到了夜间,(王密)怀里揣着十斤金,来送给杨震。
)[之:动词,到。
道:动词,取道。
昌邑:古地名,在今山东巨野东南。
故:过去,从前。
谒:拜见。
至:到了。
以:来。
遗:送给。
]震曰:“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密曰:“暮夜无知者。
”(杨震说:“我了解你,你(却)不了解我,这是为什么呢?”王密说:“(送金这件事)在夜间是没有人知道的。
”)[故人:汉代人在门生故吏面前,自称故人。
无:没有。
知:知道。
]震曰:“天知,神知,我知,子知。
何谓无知!”(杨震回答说:“上天知道,神明知道,我知道,你知道。
怎么说没有人知道呢!”)[子:你,对他人的尊称。
]密愧而出。
后转涿郡太守。
(王密羞愧地拿着金回去了。
后来(杨震)调任涿州郡担任太守。
)[愧:羞愧。
转:调任。
]性公廉,不受私谒。
(本性公正廉洁,不肯接受私下的贿赂。
)[性:本性。
私谒:私底下的贿赂。
]子孙常蔬食步行,故旧长者或欲令为开产业,震不肯,曰:“使后世称为清白吏子孙,以此遗之,不亦厚乎!”((他的)子孙常常吃饭没有肉出门没有车,他的老朋友中年长的人有的想要让他为子孙开办一些产业,杨震不答应,对他们说:“我要让后代被称作清白官吏的子孙,用这个来馈赠给他们,不也是很优厚的吗!”)[故旧:老朋友。
或:有的人。
欲:想要。
令:让。
开:开办。
遗:馈赠。
亦:也。
厚:优厚。
乎:语气词,吗。
](①“四知”指什么? ②对杨震拒为子孙“开产业”一事,你有何感想?)【句段分析】“大将邓骘闻其贤而避辟之。
10再塑生命的人导学案(无答案)-河北省固安县第六中学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体味文章语言清新朴实的特点,感悟莎莉文老师深沉的爱和独特的教育方式
难 点
领会莎莉文老师隽永深沉的爱心和高超的教育艺术
导 学 流 程
一、创境启思
1、资料助读
海伦 凯勒(1880-1968)美国、、。1964年被授予“”。主要著作有《》。
2、给加点字注音。
截然()感慨()惭愧()
争执()怦怦()搓捻()
校训:自主、创新、爱众、报国
固安县第六中学初中部七年级语文导学案
备课时间:2018.10.17年级:七年级设计教师:张红梅审核教师:张二红朱静 安利
课 题
再塑生命的人
课 型
新授课
学习目标
1、朗读课文,了解作者及其作品。
2、体味文章语言清新朴实的特点,感悟莎莉文老师深沉的爱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独特的教育方式
3、领会莎莉文老师隽永深沉的爱心和高超的教育艺术。
2、“再塑生命”如何理解?
五、回归拓思
1、列举古今中外的那些付出艰辛努力而成功的残疾人
2、像海伦 凯勒这样身残志坚的人给了你怎样的人生启示?
六、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
爱心博大
莎莉文老师 教“我”认识事物 教育有方
再塑生命的人共创奇迹
热爱生活
海伦凯勒 敏而好学
七、学案反思
3、根据拼音写汉字。
zèng( )送 芬fāng()奥mì()
zhàn( )开fǔ( )弄jī( )荡
补充修改
二、自探静思
1、整体感知
请用自己的话概括文章所记叙的主要内容。
(提示:某人做某事结果怎样)
2、莎莉文老师是怎样教育“我”认识具体事物的?试举例说明。
三、合作辨思
1、莎莉文是个怎样的老师?你对她的教学方式有何评价和感受?试举一例进行交流。
8列夫托尔斯泰导学案(无答案)-河北省固安县第六中学部编版语文
校训:自主、创新、爱众、报国固安县第六中学初中部八年级语文导学案备课时间:年级:八年级设计教师:周瑞霞审核教师:王雪课题列夫·托尔斯泰课型新授学习目标1.品评语言,学习课文运用神奇的夸张和连珠的妙语描写形貌的手法。
2.体会课文采用欲扬先抑手法的艺术效果。
3.了解列夫·托尔斯泰的生平和人生追求及其精神境界。
重点体会课文采用欲扬先抑手法的艺术效果。
难点了解列夫·托尔斯泰的生平和人生追求及其精神境界。
导学流程一、新课导入19世纪俄国最伟大的作家托尔斯泰,以其不朽的著作赢得了世界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
对于他,我们一直只闻其名,未见其人。
你想知道他的外貌吗?就让我们来看一看奥地利作家茨威格是怎样用入木三分又妙趣横生的文笔描绘出一幅世界级大文豪托尔斯泰的肖像画的,请你跟随作者的笔端,来解读托尔斯泰的那双智慧的眼睛,进而感悟他的人格魅力。
二、自学指导1.指导学生积累字词。
(1)朗读课文,找出文中生字词,并注音。
黝.()黑滞.()留愚钝.()禁锢.()轩.()昂犀.()利尴.尬.()藏污纳垢.()颔.()首低眉胡髭.()黯.()然失色广袤.()无垠甲胄.()粗糙.()(2)学生结合具体语境理解词义。
黝黑:滞留:愚钝:器宇:禁锢:轩昂:犀利:侏儒:尴尬:炽热:补充修改粗制滥造:藏污纳垢:郁郁寡欢:鹤立鸡群:正襟危坐:诚惶诚恐:广袤无垠:颔首低眉:无可置疑:黯然失色:2.作者简介斯蒂芬·茨威格(1881~1942),奥地利作家。
擅长写小说、人物传记,也写诗歌、戏剧、传记、散文特写和翻译作品。
作品有《月光小巷》、《看不见的珍藏》、《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象棋的故事》等。
他的小说多写人的下意识活动和人在激情驱使下的命运遭际。
他的作品以人物的性格塑造及心理刻画见长,他比较喜欢某种戏剧性的情节。
但他不是企图以情节的曲折、离奇去吸引读者,而是在生活的平淡中烘托出使人流连忘返的人和事。
21·cn·jy·com二、自探静思:(一)整体感知课文主要可分几部分?每部分的主要内容是什么?三、合作辨思1. 作者认为托尔斯泰给人的总体印象是什么?(请用原文的词语回答)2. 作者主要运用了什么修辞来刻画托翁的外貌?有什么作用?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3.课文前半部分描写了托尔斯泰的外表,突出了他的什么特点?4.前半部分的描写对塑造人物形象有什么作用?。
222富贵不能淫导学案-河北省固安县第六中学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校训:自主、创新、爱众、报国固安县第六中学初中部八年级语文导学案备课时间:年级:八年级设计教师:王雪审核教师:周瑞霞课题《富贵不能淫》课型新授课学习目标1、了解孟子相关的文学常识2、通过反复诵文章,培养文言语感3、初步感知,疏通文意,理解内容并初步感知“大丈夫”重点反复诵读文章,培养文言语感难点初步感知理解“大丈夫”导学流程一、创境启思1、在《煮酒论英雄》中,刘备谦恭的询问曹操“谁才是真正的英雄”,两人就此话题进行了讨论。
那么在战国时期,同样景春也谦恭的询问孟子“什么是大丈夫?”并展开讨论,那么,古往今来,提到“大丈夫”这个词,出现在你脑海里的人物是谁?你的评判标准是什么呢?(学生自由回答观点和想法)那么,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看看亚圣孟子心中对于“大丈夫”的标准是什么。
(板书:富贵不能淫)2、出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PPT)理解文章的标题《富贵不能淫》确定文章的体裁:富:富裕贵:显贵,禄位高富贵:旧指有钱财、有地位淫:按古语正解,应译为“过分”,即富贵权势不能使自己的言语举止过分,超越常理。
另一种解为“迷惑”,即不受富贵权势所迷惑,明道而行正。
题解:由题目我们可以明确孟子的观点和立场。
这是一篇议论文,议论文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3、出处(课下注释中,出处以及对于《孟子》的介绍)4、作者:孟子(约前372—前289),名轲,邹人。
战国时期思想家,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
被称为“亚圣”,继承了孔子的“仁、义、礼”并扩展了“智”。
补充修改二、自探静思1.快速浏览,自由朗读(整体通读文章,划分停顿,注意字音)2.教师范读,学生自我纠正读音、停顿(强调“冠”和“女”的读音)3.自由朗读一遍,初步感知文章三、合作辨思1.学生分小组研读翻译整篇文章参考书下注释,疏通文章大意。
可以联系上下文,借助小组内组长和其他组员的帮助。
2.各组之间沟通交流本组不理解的内容3.四个小组分别翻译一小段话,展示成果(教师引导补充个别知识点以及个别字的翻译)4.为什么公孙衍和张仪“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为什么他们有如此大的威力呢?因为他们是纵横家,能够左右诸侯,挑起国与国之间的战争。
14背影导学案-河北省固安县第六中学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校训:自主、创新、爱众、报国固安县第六中学初中部八年级语文导学案备课时间:年级:八年级设计教师:王雪审核教师:周瑞霞课题《背影》课型新授课学习目标[来源:][来源:学科网]1.抓住文中表达作者感情的重要语句。
2.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体会朴实语言所饱含的丰富情感。
3.感受父子情深,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味洋溢在字里行间的人间至情。
难点理解深沉的父子之情。
导学流程一、创境启思导入:以自己的故事与父亲的故事导入,父亲是一部大书,年轻的儿女们常读不懂,直到他们真正长大,站在理想与现实、历史与今天的交汇点上重新打开它时,才能读懂父亲那颗真诚的心。
今天我们一同走进朱自清的《背影》。
通过“背影”这一感情的聚焦点,一同感受这一熟悉的而又陌生的、清晰的而又模糊的“背影”所表现的父亲对儿子深沉的爱,共同体会父子深情。
作者简介:我们在七年级时学过他的一篇非常精美的散文《春》,对于作者的相关情况应该是有所了解了。
请大家看到课文的注释部分,这里有朱自清的相关资料,朱自清,原名朱自华,字佩弦,号秋实,江苏扬州人,是我国著名的散文家、诗人、学者和民主战士,他一生之中共著有诗歌、散文、评论、学术研究26种,约二百多万字。
《背影》是他的散文代表作之一,他的文章大都收在《朱自清全集》里。
这篇《背影》写于1925年,作者28岁,当时作者在清华大学任教。
“那年冬天”就是指1917年冬。
给加点的字注音,识记字词写法。
交卸(xiè) 奔丧(sāng)狼藉(jí)簌簌(sù) 典质(zhì) 赋(fù)闲颓(tuí)唐(táng)琐(suǒ)屑(xiè) 差(chāi)使(shi) 勾(gōu)留(liú) 拣(jiǎn)搀(chān)蹒(pán)跚(shān)补充修改二、自探静思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给课文划分结构层次。
19皇帝的新装导学案-河北省固安县第六中学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校训:自主、创新、爱众、报国固安县第六中学初中部七年级语文导学案备课时间:年级:七年级设计教师:张红梅审核教师:张二红安利朱静课题皇帝的新装课型新授课学习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故事的主要情节。
2、体会文章各种精妙的描写,把握人物性格形象;体会想象和夸张在作品中所起的作用。
3、联系生活,深刻理解作品寓意,培养真诚、求实、不慕虚荣的良好品质。
重点联系生活,深刻理解作品寓意,培养真诚、求实、不慕虚荣的良好品质。
难点体会文章各种精妙的描写,把握人物性格形象;体会想象和夸张在作品中所起的作用。
导学流程一、创境启思1、作者介绍安徒生:(1805-1875),丹麦童话作家,代表作有童话《卖火柴的小女孩》《海的女儿》《丑小鸭》《拇指姑娘》等2、文体知识童话:儿童文学的一种,它通过丰富的想象、幻想和夸张来塑造形象、反映生活,对儿童进行思想教育。
语言通俗易懂,情节曲折离奇。
童话往往采用拟人的手法。
赋予鸟兽虫鱼、花草树木、整个大自然中的事物以及家具、玩具等社会生活中的事物以生命,给它们注入思想感情,将它们人格化。
补充修改二、自探静思速度课文:请根据示例梳理情节,用动词完成下面填空。
(爱)新装——()新装——()新装——()新装——()新装三、合作辨思1、本文大胆的夸张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请找出夸张的句子并进行赏析。
2、童话离不开想象,本文最奇特的想象体现在哪里?3、文中不同身份、性格的人物描写得淋漓尽致,请从人物的语言、对话、心理、动作、细节处进行赏析。
四、回归拓思反映当时怎样的社会现实?五、训练反思请同学们大胆想象:皇帝游行回宫后发生了什么?激发想象,给文章续写一个结尾,要基于当时的社会现实,并且要合情合理。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第23课古文二则第1课时导学案无答案语文版
《古文二则》(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了解相关的文学常识,理解字词句,熟练朗读,能用自己的话讲述故事:2.理解课文主旨,探究古文所蕴含的道理[自主预习](师徒合作,师傅检查徒弟完成情况,并给予相应的评价等级。
)1.赏析一首诗,说说你读出了什么?摔碎瑶琴凤尾寒,子期不在对谁弹?春风满面皆朋友,欲觅知音难上难!2.了解作者作品(方法指导:在相关书籍、网络上查阅资料。
将查阅的资料整合归纳,提炼出关键信息。
)《列子》,相传战国郑国人列御寇著。
《汉书·艺文志》著录《列子》八篇。
《列子》的内容多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
内有很多脍炙人口而又有教育意义的故事,如:《两小儿辩日》、《愚公移山》、《夸父逐日》、《杞人忧天》等,都是很有价值的文学遗产。
3、认读本课生字词,理解词句意, 并熟读课文.(学法:a、不认识或不能确定字音的字查字典。
b、边读边在练习本上写,力求能准确书写。
C、小组内互相听写,或者小组长组织听写,书写工整、准确率高的可被评“写字大王”。
听写在听写本上。
)(1)给下面加点词注音并解释。
卒.()逢暴雨乃援.()琴舍.()琴辄.()穷其趣子之听夫.()(2)默读课文,给下列句子划分停顿,用“|”表示。
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
(3)结合文章注释,自行翻译文章,并用红笔勾画下列加点字词并解释。
伯牙善.鼓琴志.在登高山游于泰山之阴.卒.逢暴雨乃援.琴而鼓之初为霖雨之操.更造.崩山之音钟子期辄穷其趣....伯牙乃舍.琴而叹曰善.哉子之听夫.吾于何逃.声哉课后巩固[基础巩固]1.伯牙士传说中的善弹琴的人,钟子期是善听音的人。
与此典故相关的成语是:_______________,这个成语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将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9未选择的路导学案(无答案)-河北省固安县第六中学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一、创境启思
导
学
流
程
补充修改
弗罗斯特,美国诗人。他徒步漫游过许多地方,被认为是“新英格兰的
农民诗人”。在他 38 岁时,他做出一个重要的选择:放弃了在一所师范
学校教书的职业,选择成为一名诗人,他对自己说“写诗吧,穷就穷吧。”
这首诗写的就是这一重要的人生选择。
二、自探静思 1. 明其义:自由朗读,找出不认识或不理解的字词。 2. 读其韵:朗读全诗,注意诗歌的停顿节奏,语音的准确性。 3. 品其情: (1)诗人在作出选择前有哪些考虑?
(2)作者选择了一条什么样的自然之路?未选择的路呢? (3)那天清晨作者作出选择时怀着怎样复杂的心情? 三、合作辨思 1.为什么大篇幅描写未选择的路?为什么以“未选择的路”为题? 2.本诗的“路”包含什么深刻含义?
四、训练反思 结合“路”的象征意义,诗人的“路”带给你怎样的启示?请把它众、报国
固安县第六中学初中部 七年级 语文 导学 案
备课时间: 年级:七年级 设计教师:
审核教师:
课题
《未选择的路》
课型
新授课
明其义(理解诗歌中不认识的字词)、读其韵(读出诗歌的韵味)
学习
品其情(品味诗歌的情感)
目标
悟其理(感悟诗歌中蕴含的哲理)
重 点 品其情(品味诗歌的情感)
难 点 悟其理(感悟诗歌中蕴含的哲理)
未 选 择 的
路
六、布置作业 1.熟读并背诵这首诗。 2.完成课时练的作业。
254赤壁导学案-河北省固安县第六中学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校训:自主、创新、爱众、报国固安县第六中学初中部八年级语文导学案备课时间:年级:八年级设计教师:王雪审核教师:周瑞霞课题《赤壁》课型新授课学习目标1.理解诗歌的内容,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感情。
2.培养学生对我国古代文化的兴趣。
3.体会诗歌所描绘的意境。
重点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难点体会诗歌所描绘的意境。
导学流程一、创境启思作者介绍导入新课杜牧,是晚唐著名的诗人,和李商隐齐名,并称“小李杜”。
他有经邦济世之才,有远大的政治抱负,却处在晚唐那样一个无可作为的环境中,使他常常有一种抑郁的情怀;他有绝世才华,而且性格豪俊,这使他的抑郁情怀不至于走向消沉凄恻。
这些,都影响他的诗风。
他的诗,往往立意高远,感慨深沉而又俊爽清丽。
咏史诗成就最为突出,深刻的哲理思索与形象的高度概括融为一体,令人叹为观止。
今天,我们一起赏读杜牧的咏史名作——《赤壁》。
解题提问学生赤壁是那里?赤壁,地名,周瑜大败曹操处,现在湖北省赤壁西北长江南岸。
这首诗是作者经过赤壁这个著名的古战场,有感于三国时代的英雄成败而写下的。
诗以地名为题,实则是怀古咏史之作朗读诗歌1、老师范读,学生听读,要求听准字音,把握古诗的诵读节奏。
2、全体学生齐读补充修改二、自探静思疏通文意让我们一起来解读一下文章(老师提问,学生回答,不足处做一补充)明确:一、二句“紧张,壮烈”中间四句“凝重,悲壮”最后两句“坚定,豪迈”齐读(要求读出韵味,体会情感)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折断的铁戟沉在江底积沙中还没有锈蚀,拿来磨光洗净还能认出他属于过去的朝代。
折戟:折断的铁戟。
戟,古代兵器。
销:锈蚀。
将:拿起。
磨洗:磨光洗净。
认前朝:认出戟是东吴破曹时的遗物。
诗的前两句借折戟这一历史遗物引发对前朝人物的和事件的慨叹,这是交代兴感之由。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倘若东风不给周瑜火攻曹军的方便,那么大乔和小乔这两个绝代美人,就会被曹操抓走锁进铜雀台。
东风:赤壁之战以火攻,时值东南风大作,火乘风势,尽烧北船。
4次北固山下导学案(无答案)-河北省固安县第六中学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二、自探静思
1、注释
次: 客路: 残夜:
潮平两岸阔:
江春入旧年:
归雁洛阳边:
2、自主翻译:
三、合作辨思
1、《次北固山下》一诗中四联都写了什么内容?四联之间有怎样的联系?
2、古诗的炼字艺术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中哪个字用得好?找出来并品味妙处。
赏析“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中的“生”和“入”好在什么地方,并阐释这句蕴含的哲理。
1、作者介绍
王湾,生卒年不详,洛阳(今属河南)人,唐代诗人。其诗流传不多。有文献记载:“湾词翰早著,为天下所称最者不过一二。”他的诗格调壮美,意境开阔,预示了盛唐诗歌健康发展的前景。代表作有诗歌《次北固山下》《奉使登终南山》《奉和贺监林月清酌》等。
2、写作背景
《次北固山下》选自《全唐诗》卷一百一十五(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版)。古代交通不发达,流落外乡或在外任职的人久不得归,自然会产生故园之思。诗人王湾是北方人,往来于吴、楚之间。这首诗是他一路行来,泊船北固山下,触发思乡之情而写下的。
固安第六中学导学案
年级__七年级___ 学科__语文____ 设计教师__张红梅___
课 题
《次北固山下》
课 型
新授课
学习目标
1、掌握相关的文学常识
2、理解诗歌的意思,品味诗歌的语言,体味诗歌的意境
3、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重 点
品味诗歌的语言,体味诗歌的意境
难 点
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导 学 流 程
一、创境启思
3、全诗
1、全诗中直接表达思乡之情的句子是:
2、诗中有一个对偶句,蕴含新事物孕育旧事物哲理的句子:
3、描写江上景色的句子:
五、回归拓思
24.河中石兽 导学案(无答案)-河北省固安县第六中学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校训:自主、创新、爱众、报国
固安县第六中学初中部七年级语文导学案
备课时间:年级:七年级设计教师:审核教师:
课题河中石兽课型新授课
学习目标1.积累文言知识,背诵全诗
2.了解故事情节,懂得在认识事物的时候不能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的道理。
3.发展和提升学生从实际出发进行独立思考的能力。
重点了解故事情节,懂得在认识事物的时候不能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的道理。
难点发展和提升学生从实际出发进行独立思考的能力。
导学流程
一、创境启思
俗话说:“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有一则故事记载,某土
地庙前石兽因河岸崩塌掉入河中。
十多年后重修山门,寻找石
兽,它却不在原落水处,也不在下游。
一个老河兵说,应该在
上游寻找,依他的话,果然捞出了石兽。
石兽为什么会向上游
“跑”呢?今天我们来学习《河中石兽》一文,从中找出答案。
1.给下列画线字注音
河干()圮()棹()曳 ( ) 湮
()啮()坎穴()溯流()臆
断()铁钯()木柿()
补充修改。
23愚公移山导学案-河北省固安县第六中学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运土地点:“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
行动:“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结局:“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联系现实,进行拓展,深入领会愚公的精神。
1、思考:如果没有神仙的帮忙,结果会怎样?
明确:在生产力极 不发达的社会条件下,人们只能幻想通过具有超人力量的神来帮助人类实现其征服自然的愿望。本文采用神话结尾,借助神的力量实现愚公的抱负,是以幻想方式解决人与 自然的矛盾,它反映了古代劳动人民的美好愿望。这和迷信有本质的不同
3、再读课文。读好停顿。
下边语句中所画的“/”为停顿处,供参考。
惩/山北之塞曾不能/损魁父之丘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
[说明]句中的停顿,一般依据句意或一定的语法关系来读,但又不能限制的过于死板。有的长句,可以停顿两次。这里没有标示出 来,是为了供施教时灵活掌握。因为读好停顿,一是为了会读文言文,二是为了弄明白句意。初始阶段,不必为究竟在什么地方停顿而纠缠不休,只要明白了句意,就基本上达到了目的。学生随着读文言文数量的增多,尤其是随着对内容的深入理下列句中的通假字。
始一反焉(反——返)
汝之不惠 (惠——慧)
河曲智叟亡以应(亡——无)
一厝朔东(厝——措)
无陇断焉(陇——垄)
2.疏通字词,理解文意
两个学生一组,由一位学生根据书上注释和自己的理解,串译课文大意;另一位学生订正或补充。二人遇到不会解释或意见不一致的语句,将它们画下来,留待一会儿解决。
六、板书设计
两座山非常大: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
年老力衰,人员少:年且九十。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工具简陋,运 土路程远:箕畚运于渤海之尾,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16爱莲说导学案-河北省固安县第六中学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校训:自主、创新、爱众、报国固安县第六中学初中部七年级语文导学案备课时间:年级:七年级设计教师:朱静审核教师:张二红安利张红梅课题爱莲说课型新授课学习目标1、掌握文言常用实词、虚词2.理解短文借物喻人、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
3.培养良好的生活情趣和高洁的情操。
重点理解短文借物喻人、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
难点培养良好的生活情趣和高洁的情操。
导学流程一、创境启思历代文人墨客赞颂莲花的诗句很多,如南宋杨万里的“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写尽了西湖六月莲花盛开之态,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
而北宋周敦颐更是对莲花情有独钟。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的《爱莲说》。
补充修改二、自探静思1.疏通文意2.根据文章内容,划分文章结构层次。
答案:文章可分两部分:第一部分(1),对莲花高洁的形象进行描绘。
第二部分(2),揭示了莲花的比喻义,分评三种花,并以莲自况,抒发了作者内心深沉的慨叹。
3.本文以什么为线索?答案:本文以“爱”为线索。
4.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描写莲花的?答案:生长环境、体态香气、风度气质。
三、合作辩思1.作者主要描写和赞美莲花,开头却写了菊花和牡丹,这有什么作用?答案:这是一种衬托的写法,用菊花和牡丹来衬托莲花。
2.结合文章内容,说说莲花有哪些高尚品质。
答案:生长环境:“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生性高洁,不与世俗同流合污;体态香气:“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正直,通达事理,行为方正;风度气质:“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志洁行廉,体态端庄,令人敬重而不敢轻侮。
3.作者借莲花形象来言君子之志,是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怎样的人生态度?答案:莲花,出于污泥而不染其污,沐于清涟而不媚于世。
处佳境不忘形,超然物外,刚正不阿,不攀附权贵,这是莲的气质风度,更是作者一生人格的写照。
采用了借花喻人、托物抒怀的表现手法。
表达了自己不慕权贵、洁身自好的人生态度。
4.分析莲花、牡丹和菊花的特点,以及三者所代表的处事态度。
12纪念白求恩导学案-河北省固安县第六中学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校训:自主、创新、爱众、报国固安县第六中学初中部七年级语文导学案备课时间:年级:七年级设计教师:朱静审核教师:张二红安利张红梅课题纪念白求恩课型新授课学习目标默读课文,了解作者及其作品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学习对比论证的方法与叙议结合的方法。
学习白求恩的国际主义精神。
重点学习对比论证的方法与叙议结合的方法。
难点学习白求恩的国际主义精神。
导学流程一、创境启思1、资料助读诺尔曼·白求恩(1890-1939),伟大的国际主义战士,加拿大共产党员,著名的胸外科医生。
白求恩逝世一个月后的12月21日,毛泽东同志写下了《纪念白求恩》这篇文章。
2、给加点字注音派遣.()以身殉.职()狭隘.()热忱.()纯粹.()拈.轻怕重()鄙.薄()晋察冀.()补充修改二、自探静思1、阅读课文,根据各段中重点语句的意思概括出各段的主要内容(概括白求恩的精神)三、合作辨思1、文章从三方面将白求恩与“不少的人”“一班人”作对比,从课文中找出有关语句,填写下面的表格。
白求恩不少的人对工作极端的负责任不负责任,拈轻怕重,把重担子推给人家,自己挑轻的;先替自己打算,再替别人打算;喜欢自吹对同志对人民极端的热忱不是满腔热情,而是冷冷清清,漠不关心,麻木不仁对技术精益求精见异思迁,鄙薄技术以为不足道、以为无出路2、运用对比论证有什么好处?突出了白求恩崇高的共产主义精神,强调了向白求恩学习的必要性,明确了应该克服的缺点和今后努力的方向,从而有力的证明和阐述了论点。
四、训练反思1.选字填空、将序号填入括号中。
① A.殉 B.询 C.荀 D.徇()问()私()子()职②A.粹 B.翠 C.碎 D.悴憔()苍()粉()纯()2.用成语概括下列句意。
①心里充满真诚和热情。
( )②态度冷淡,毫不关心。
( )③看到别的事物就改变原来的主意。
( )④接受工作时挑拣轻易的,害怕繁重的。
( )⑤缺乏政治敏感和政治热情,对集体、对人民的利益不关心。
255渔家傲导学案-河北省固安县第六中学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校训:自主、创新、爱众、报国固安县第六中学初中部八年级语文导学案备课时间:年级:八年级设计教师:王雪审核教师:周瑞霞课题《渔家傲》课型新授课学习目标1.了解有关李清照的文学常识;体会作者在词中流露出的思想感情。
2.反复诵读,进而欣赏诗歌意境,感悟词作主旨,感受词人对自由的渴望,对光明的追求。
3.品味本词豪放的艺术风格,体味各种手法及炼字的表达效果重点了解有关李清照的文学常识;体会作者在词中流露出的思想感情。
难点反复诵读,进而欣赏诗歌意境,感悟词作主旨,感受词人对自由的渴望,对光明的追求导学流程一、创境启思请根据我的描述说出古代诗词作家的姓名。
1、他,唐代著名诗人。
他的诗想象丰富,构思奇特,富有浪漫主义色彩,被后人称为“诗仙”。
代表作有《静夜思》--李白2、他,唐代著名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反映民生疾苦,有“诗史”之称,他的组诗“三吏”“三别”脍炙人口,他本人被誉为“诗圣”--杜甫3、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一生创作了大量的诗词散文,并开创了豪放词派,字子瞻,我们学过他的词《涣溪沙》(山下兰芽短浸溪)--苏轼4、他,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他曾在《岳阳楼记》中抒发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壮志。
上学期我们学过他的一首词,反映边塞生活的《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范仲淹今天我们再学一首《渔家傲》,那是一位跨南北两宋的女词人--李清照的作品。
作者李清照,号易安居士,历城人(今山东济南),是婉约派的代表。
生活在北宋后期和南宋前期,以“靖康之变”为界分前后两期。
前期生活幸福美满,父李格非为当时著名学者,自小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
夫赵明诚为金石考据家,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
“靖康之变”,金兵入侵后,流寓南方,明诚病死,境遇孤苦。
南渡以前,李清照足不出户,多写闺中女儿情;南渡以后,“飘流遂与流人伍”,视野开始开阔起来。
据《金石录后序》记载建炎四年(1130)春间,她曾在海上航行,历尽风涛之险。
第5课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教案-河北省固安县第六中学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
黄巢起义与唐朝 灭亡
经过
结果 政权
五代十国的更迭与分立
特点
历史影响
学生对于五代十国的理解有难度,讲解时需要尤其注意。
补充修改
二、自探静思
带着问题阅读课本第一部分 1、安史之乱
(1)爆发原因 (2)经过 (3)结果 (4)影响 分析藩镇割据后产生的结果 (1)地方力量不断加大,中央集权削弱 (2)人民生活困苦 2、黄巢起义与唐朝灭亡 (1)原因 (2)经过 (3)结果 阅读课本第三部分,了解五代十国时期的基本情况 3、五代十国的更迭与分立 (1)北方与南方出现的政权 (2)时代特点 (3)历史影响
三、合作辨思
1.安史之乱给我们哪些启示? 2.黄巢起义对国家统治响?
3.今天的中国政府也存在着腐败问题,结合唐玄宗的前半生和后半生的不同作为, 导致的不同结果,谈谈对你有何启示?
四、训练反思
材料 :“寂寞天宝后,园庐但蒿藜。我里百余家,世乱各东西。存者无消息,死 者为尘泥。
——杜甫《无家别》 请回答: ①材料中“天宝”是唐朝哪个皇帝的年号?他在位期间还有一个著名的年号是什 么? ②“世乱”具体指什么史实?对唐王朝有何影响?
五、回归拓思
学生总结知识点,学到了什么,认识到了什么,以史为鉴,学生发言。
六、板书设计
安史之乱 与唐朝灭 亡
七、学案反思
安史之乱
爆发原因 经过 结果 影响
校训:自主、创新、爱众、报国
固安县第六中学初中部 七年级 历史 导学 案
备课时间:2019.03 教师:
年级:
设计教师:
审核
课 题 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
课型
新授课
学习 目标
了解安史之乱的过程,掌握其背景、时间和影响;了解黄巢起义的相关史实;掌握唐朝衰亡的原因、 灭亡的时间和标志;知道五代十国更迭与分立的局面,辩论分析其影响 通过对唐玄宗统治前期和后期的比较,让学生体会一个人的所作所为将直接导致导致不同的后果,培 养学生对比辨析、以史为鉴的学习能力 通过对比,认识到统治者个人的作为,将直接影响历史发展的轨迹,甚至导致一个王朝、一个国家的 衰亡,让学生从中吸取教训;从唐末繁镇割据到五代十国的发展演变过程中,让学生理解维护国家大 一统的重要性
《古诗文》先哲智慧 传统文化 导学案(无答案)-河北省廊坊市固安县第六中学2020-2021学年
固安县第六中学初中部九年级语文导学案备课时间:年级:九年级设计教师:审核教师:
课题第三单元《古诗文》先哲智慧传统文化课型新授
学习目标1.反复诵读,疏通文义。
2.探究本文的论证思路,学习本文的论证方法。
3.品味《孟子》散文的语言艺术。
4.了解孟子“舍生取义”的道德主张。
学会正确抉择,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1.理解文义,把握故事情节。
2.通过对文中人物语言、动作、神态等细节的剖析,了解人物的性格特征。
3.外交辞令往往委婉含蓄,准确理解隐藏着的“潜台词”。
4.学习唐雎不畏强暴、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精神。
1.了解有关文学常识及文体特征。
2.反复朗读文章,把握文章内容,理清行文思路。
3.感知作者求学的艰辛和勤奋,学习作者的求学精神。
1.了解作者及其代表作,有节奏、有感情地诵读四首词。
2.体会词的韵律美和意境美,品味、赏析词的语言内涵。
3.把握作者在作品中蕴含的思想感情,体会作者的爱国思想。
4.学会对比阅读,体会不同词作的异同点。
重点把握作者在作品中蕴含的思想感情,体会作者的爱国思想。
难点学会对比阅读,体会不同词作的异同点。
学习过程
提出论点:舍生取义——比喻论证
论证
方法正面:生——有甚于生——不为苟得
反面:死——有甚于死——有所不辟
得出结论:舍生取义
举例论证——不食嗟来之食、不辩礼义
受万钟对比
得书之难——借书抄书、录毕送之从师之难——立侍左右、俯身倾耳
求学之苦——负箧曳屣、四支僵劲
渔家傲·秋思写景:荒凉、萧瑟。
223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导学案-河北省固安县第六中学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校训:自主、创新、爱众、报国固安县第六中学初中部八年级语文导学案备课时间:年级:八年级设计教师:王雪审核教师:周瑞霞课题《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课型新授课学习目标[来源:Z|xx|]1.学习有关文言文知识,分析作者如何层层深入论证论点;[来源:Z,xx,][来源:][来源:]2.学习文章中用于叙述和议论的排比句式,理解文章说理的方法,体会文章逻辑严密而富于辞采的特点;3.领会人处于困境才会奋发有为,国无忧患往往遭灭亡的道理,培养学生艰苦奋斗、积极向上的人生观。
重点学习文章中用于叙述和议论的排比句式,领会人处于困境才会奋发有为,国无忧患往往遭灭亡的道理。
难点了解孟子的雄辩、善辩的风格,学习本文摆事实讲道理相结合、逐层推论的写法;感知逆境成才、多难兴邦的道理,现实中学会在困境中奋起。
导学流程一、创境启思[美国康乃尔大学做过一次有趣的实验。
他们将一只青蛙丢进沸腾的开水中,青蛙奋力一跃跳出来了。
将青蛙放入温和的开水中,青蛙乐于呆在其中,温度越升越高,青蛙浑然不觉,最后竟被煮死了。
][著名作家毕淑敏曾讲过这样一个真实的故事,在某医院,一名新护士值班,看到衰竭的病人呼吸十分困难,用目光无声地哀求她--请把氧气瓶的流量开得大些。
出于对病人的怜悯,又加是夜半时分。
于是她想,对病人有好处的事,医生也该同意的,就在不曾请示医生的情况下,私自把氧气流量表拧大。
气体通过湿化瓶,汩汩地流出,病人顿感舒服,眼中满是感激的神色,护士就放心地离开了。
那夜,不巧来了其他的重病人。
当护士忙完之后,捋着一头的汗水再一次巡视病房的时候,发现那位衰竭的病人,已然死亡……]这是为什么呢?其实两千多年前,孟子早已对此作了诠释,那就是----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青蛙在滚烫的沸水中能逃生,在慢慢变热的温水中自由自在、游哉悠哉,最后丧生了;稀薄的氧气让病人无恙,高浓度的氧气却让病人在安然享受中丧失了自主呼吸的能力,悄无声息的逝去了) (展示课题和解释:忧愁患难能极激励人奋发,使人生存发展,安逸享受能使人死亡。
第17课明朝的灭亡导学案-河北省固安县第六中学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
校训:自主、创新、爱众、报国固安县第六中学初中部七年级历史导学案备课时间:年级:设计教师:审核教师:课题第17课明朝的灭亡课型新授课学习目标知道明末农民起义的基本概况;了解明朝灭亡和清军入关的有关史实;理解明末内外交困的原因及其后果。
运用比较法分析历史事件的总体规律和个性特征;结合材料,综合不同角度,论述历史事件的状况。
通过比较,学会归纳中国古代农民起义的基本规律以及各自的特点。
阅读有关明末社会状况的材料,学会从不同角度分析社会状况。
认识统治腐朽、土地兼并、自然灾害是我国古代社会频繁爆发大规模农民起义的主要因素。
认同创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性。
重点内外交困的晚明政局,明末农民起义、明朝灭亡与清军入关。
难点内外交困的晚明政局导学流程一、创境启思朱元璋为巩固统治采取了哪些措施?有何作用?明朝中期以后,由于出现内外交困的局面,使得社会危机进一步恶化,最终导致明末明末起义的爆发和明朝的灭亡。
这就是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
补充修改二、自探静思一、政治腐败与社会动荡1.朝政腐败的内部原因:(1)明代中后期政治腐败,阅读课本总结原因。
84页皇帝多是沉迷享乐疏于朝政、皇室内部勾心斗角,纷争不已、大臣们结党营私,争权得利。
(2)经济上大肆搜刮民间财富。
读课本85页(3)自然灾害85页。
表现中国古代历史上农民起义爆发的主要原因有哪些?我们从中可以得到哪些启示?2.朝政腐败的内部原因明朝后期,其统治地位受到哪些外部因素的影响?3.内未交困局面的影响?矛盾激化最终在起义打击下灭亡。
二、李自成起义阅读85页概括有关明末农民起义:原因、代表、口号、受欢迎的原因、建立政权、推翻明朝三、满洲兴起与清军入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固安县第六中学初中部九年级语文导学案备课时间:年级:九年级设计教师:审核教师:
课题第六单元《文言文》以史为鉴勇担重任课型新授
学习目标
1.积累文言文常用的实词、虚词、特殊句式。
2.了解《左传》的相关文学常识,把握曹刿的战略、战术思想,理解曹刿以弱胜强的原因。
3.分析曹刿和鲁庄公两个人物形象。
体会作品的艺术魅力,提高鉴赏作品的能力。
4.学习曹刿铁肩担道义、忠心献祖国的爱国精神。
1.体会这三首诗所饱含的为革命献身的凛然正气。
2.在诵读中体会感情;学习构思新颖、想象奇特的写作特点。
3.理解这三首诗的大意,理解诗歌中的多种修辞手法。
1.结合诗歌写作背景,理解诗歌的主旨与情感。
2.分析诗歌的语言,感受诗歌的意境美和画面感。
1.通过反复朗读,感知赏析海燕形象。
2.理解象征、对比等手法在文中的运用。
3.学习海燕精神,培养勇敢、顽强、乐观、自信的人生态度。
重点理解诗歌中的多种修辞手法。
难点分析诗歌的语言,感受诗歌的意境美和画面感。
学习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