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缘政治地缘经济的发展态势及未来发展战略初探

合集下载

中国地缘政治的现状和对策

中国地缘政治的现状和对策
1)主权国家一直是国际关系的中心角色,政府间外 交也一直是国际关系的主要内容,国家主权至上和 不干涉内政成为国际关系的准则。
2)进入2l世纪以来,随着全球化与信息化深入演进, 不仅政府间国际组织继续蓬勃发展,国际非政府组 纨也大量涌现并日趋活跃,依托于国际互联网的全 球公民社会方兴未艾,各种国际行为体携手合作、 共同应对全球性问题已成大势所趋。
2)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从资本主义世界的心脏地带华 尔街爆发,西方资本主义发展模式声名狼藉。与此形 成鲜明对照,中、俄、印度等坚持独立自主选择符合 本国国情的发展道路,越来越多的发展中国家积极探 索各自的发展模式,世界发展模式日益丰富和多样化。
4、国际关系行为体日趋多元化,传 统外交模式面临挑战
1)近代以来,北大西洋两岸集中了世界主要的资本主 义发达国家,曾是世界地缘政治经济的重心。
2)亚洲崛起促使世界地缘政治经济重心由大西洋加快 东移。进入2l世纪以来,随着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 不少亚洲国家充分发挥人力资源和能源等比较优势, 积极参与国际分工,涌现出以中国、印度、中东海 湾国家和东盟等新兴经济体,亚洲日益成为世界制 造业、国际贸易与国际投资的新中心。
3)由此,主权国家的中心角色有所削弱,国家主权 与不干涉内政的原则受到更多限制,国际பைடு நூலகம்系行为 体更加多元化,传统外交模式面临挑战,面向社会 大众的公共外交日益突出。
5、国际战略格局多极化加速推进
2008年是国际战略格局加速转换的关键一年,俄格武 装冲突、北京奥运盛会、世界金融危机等三大事件标志 着冷战后形成的“一超多强”与“一超独霸”的国际战 略格局出现了一系列重大变化:
2、地缘政治博弈与地缘经济博弈的关系
博弈的实质是对利益的追求,或者说是对自身利益最大化的追求。 在社会中,个人是博弈的主体,在国际社会中,国家是博弈的主体。 在这一点上,国际政治中的博弈和个人之间的博弈没有本质上的区别, 不同的是个人之间的博弈相对简单,国家间的博弈不论是博弈主体的 内涵还是博弈的内容、范围以及博弈时需要考虑的因素,都不是个人 博弈所能比较的,这是国家间博弈的复杂性所在。特别是在当前的国 际环境中,国家实力虽然是博弈中的主要决定性因素,但不是唯一的 因素,在地缘经济日益崛起的时代,国家之间的博弈需要考虑更多的 因素,对利益的追求不再单纯地表现为强权具有压倒性优势,实力相 对较弱的国家如果能正确地处理好各方面的矛盾,也能在博弈中实现 自身利益的最大化。

中国与东亚地缘政治的定位和战略

中国与东亚地缘政治的定位和战略

中国与东亚地缘政治的定位和战略中国的地缘战略是绕不开东亚的,因为东亚是中国的邻居之一,也是全球发展最为迅猛的地区之一。

中国以及周边国家都受到了东亚地缘政治的影响。

因此,中国需要认真考虑自己的定位和战略,以确保国家安全和未来发展。

第一章:中国在东亚地缘政治中的地位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和最大人口国家,在东亚地缘政治中拥有重要地位。

与此同时,中国也是东亚地区的领导力量之一,其国内发展、外交政策和向其他国家提供的援助等都对周边国家产生着影响。

在东亚地区,中国是一个大国。

它与日本、韩国、朝鲜、菲律宾、印度尼西亚等周边国家存在外交纠纷和安全威胁。

同时,中国作为全球重要的军事力量之一,其与美国、俄罗斯等大国的关系也对东亚地缘政治产生着影响。

中国与周边国家的关系呈现出一种复杂的态势。

虽然中国与东亚其他国家存在着传统的历史和文化联系,但是在某些领域中也存在着独立的、互不相信的态度。

从更广泛的角度来看,中国对周边国家的政策和对全球议程的立场也在发生变化。

第二章:中国的东亚地缘台阶中国作为一个文明悠久且经济强盛的国家,其应对东亚地缘政治的策略和行动是具有重大意义的。

下面探讨一下中国国内政治和外交政策对中国在东亚地缘政治中的角色和地位产生的影响。

(一)中国国内政治的影响中国国内政治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中国在东亚地缘政治中的地位。

中国在过去几十年内实现了持续的发展和现代化进程。

这些进步使中国成为一个强大的国家,并为其在东亚地缘政治中扮演更大的角色提供了持续的支持。

然而,中国的国内政治发生变化可能会对中国的定位和在东亚地缘政治中的角色产生重大影响。

例如,一些矛盾可能可能在国内和周边国家之间产生,从而威胁中国的外交关系。

(二)中国的外交政策中国的外交政策也对其在东亚地缘政治中的地位产生了影响。

中国的外交政策经常对区域内的紧张局势和其他国家的安全造成影响。

近年来,中国正在推动“一带一路”倡议,这也对周边和其他国家的发展和安全构成了挑战。

论当今中国的地缘政治

论当今中国的地缘政治

论当今中国的地缘政治论当代中国的地缘政治一、地缘政治的提出及发展。

地缘政治是政治地理学说中的一种理论。

它主要是根据地理要素和政治格局的地域形式,分析和预测世界或地区范围的战略形势和有关国家的政治行为。

它把地理因素视为影响甚至决定国家政治行为的一个基本因素。

又被称为“地理政治学”。

地缘政治最早由德国地理学家弗里德里希·拉采尔在1897年所提的“国家有机体”论,以及之后发表的“生存空间”概念。

然而,地缘政治这一词,则是由瑞典学者鲁道夫·契伦(瑞典语:Rudolf Kjellén)发展而来,他进一步发展了拉采尔的理论,用地理来解释政治现象。

但其实,在中国古代也有地缘政治的雏形,如最早在春秋战国时期,纵横家对于地缘政治的理解就已经很深入了,如秦国通过远交近攻政策通过攻打占领自己周边的小国,并与远方强国修好的政策,一步步蚕食,最终统一天下。

回到近现代的地缘政治理论。

传统的地缘政治理论分为海权论、陆权论和空权论三个时间产生上并不一致的理论,当然他们的产生也源于生产力和生活方式的变革。

海权论顾名思义海上力量对于国家繁荣与安全的重要性。

如果一个国家要成为强国,必须掌握海洋上自由行动的能力。

这个理论最早是由美国海军军官、历史学家阿尔弗雷德·赛耶·马汉提出。

海权论最著名的例子则是英国在19世纪建立的日不落帝国就是在海上战胜强大的西班牙战无敌舰队,成为海上力量的绝对强者,控制了海上的交通命脉,成为新的日不落帝国。

陆权论的核心则在于创建了欧亚大陆中心带位枢纽地带,控制了这个枢纽就等同于控制了世界岛,控制了世界。

马其顿王国和奥斯曼王国的强大也证明了在陆权时代,心脏地带这一理论的正确性。

另外,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美国地缘政治学家尼古拉斯·斯皮克曼则于40年代基于麦金德的心脏地带概念,提出了相应的“边缘地带(rimland)”学说。

他认为,两次世界大战都是发生在边缘地带,而且边缘地带在经济上、人口上都超越心脏地带。

地缘政治和战略安全的命运和前景

地缘政治和战略安全的命运和前景

地缘政治和战略安全的命运和前景地缘政治和战略安全的命运和前景随着世界各地政治、经济和军事力量的不断变化,地缘政治和战略安全的问题越来越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

尤其是在当前全球化、多极化、信息化和数字化的背景下,地缘政治和战略安全的命运和前景更加复杂和不确定。

本文将探讨地缘政治和战略安全的变化趋势、挑战和应对策略。

一、地缘政治的变化趋势地缘政治是指国际政治中,由于土地、水源、自然资源等条件的分配不均或者国界的不同,形成的各种地缘关系。

随着全球化和多极化的趋势,地缘政治的变化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国际秩序的多极化。

随着中国、俄罗斯、印度等新兴大国的迅速崛起和美国、欧盟等传统大国的相对衰落,世界格局正在向多极化转变。

这种多极化趋势既带来了新的合作机遇,也带来了新的竞争压力。

2.区域一体化的加强。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各个区域之间的联系和互动日益加强,尤其是欧洲、亚太等区域的一体化程度越来越高。

这种区域一体化既促进了地区的经济发展,也有可能引发地缘政治上的冲突和博弈。

3.在线世界的兴起。

随着信息、通信、数据技术的飞速发展,在线世界正在成为人类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种在线世界不仅引发了传统国家间的竞争和合作,也带来了新的网络战争、网络安全和数字隐私等问题。

二、战略安全的挑战和应对策略战略安全是指国家或者国际组织在军事、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方面的安全保障。

随着地缘政治的变化和全球化、多极化、信息化、数字化等趋势的影响,战略安全也面临着种种挑战。

如何应对这些挑战成为当务之急。

1.传统军事方面的挑战。

尽管现代战争越来越注重网络、智能、无人机等技术手段,但传统军事力量仍然是衡量一个国家战略安全的重要指标之一。

因此,各国要加强自己的军事力量和战略防卫能力,提高军队的战斗力和作战效能。

2.网络安全方面的挑战。

随着在线世界的兴起,网络攻击和信息泄漏等问题越来越受到关注。

因此,各国需要加强网络安全意识和能力,建立国家级网络安全防护体系,并加强国际网络安全合作。

中国西南边境的地缘政治格局与发展战略

中国西南边境的地缘政治格局与发展战略

中国西南边境的地缘政治格局与发展战略中国西南地区位于中国的边境地带,与缅甸、老挝、越南以及印度等国接壤,地理位置相对重要。

这一区域在中国的地缘政治格局和发展战略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本文将探讨中国西南边境的地缘政治格局以及相关发展战略。

首先,中国西南地区的地缘政治格局受到了多个因素的影响。

首当其冲的是与周边国家的接壤,造成了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和文化交流。

西南地区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文化资源,吸引了来自周边国家的投资和人才流动。

此外,西南地区还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

例如,中国西南地区是新疆和西藏的进出口通道,对促进中亚地区和南亚地区的经济合作具有重要作用。

其次,中国西南地区的发展战略也受到了地缘政治的影响。

中国政府制定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旨在促进西南地区的经济发展和区域一体化。

例如,中国西南地区与上游地区的交流日趋紧密。

通过加强交通运输和物流建设,中国西南地区与内地的联系更加紧密。

此外,中国还通过加强与周边国家的合作,推动西南地区的对外贸易和投资。

在中国西南地区的发展战略中,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也是重要的考虑因素。

西南地区拥有丰富的水资源和自然景观,但也面临水资源短缺、生态环境破坏等问题。

为了促进地区的可持续发展,中国政府加强了对水资源的管理和保护,推动了生态环境建设和治理。

此外,中国还积极参与国际合作,推动跨境保护和可持续利用自然资源的合作项目。

中国西南地区的地缘政治格局和发展战略对中国和周边国家都带来了机遇和挑战。

一方面,地缘政治的影响促进了经济合作和文化交流,为地区的繁荣带来了新的机遇。

另一方面,边界纷争、文化差异等问题也给地区的稳定和发展带来了挑战。

因此,中国和周边国家需要通过加强对话与合作,共同应对地缘政治的挑战,推动西南地区的和平与繁荣。

总之,中国西南地区的地缘政治格局和发展战略是一个复杂而多变的课题。

中国政府通过积极参与区域合作,制定相应的政策和措施,旨在促进西南地区的经济发展、区域一体化和可持续发展。

中国地缘政治的现状和对策

中国地缘政治的现状和对策

四、当代中国地缘政治
1、中国地缘政治的现状:
• 东线地缘政治 • 西线地缘政治 • 南线地缘政治 • 北线地缘政治
中国东线地缘政治
• 主要邻国:日本、俄罗斯、美国、朝鲜、韩国 • 热点问题:东海大陆架问题、台湾问题、钓鱼岛问题、
朝鲜半岛问题
东 海 大 陆 架 问 题
台 湾 问 题
朝 鲜 半 岛 问 题
二、世界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地区简介:巴尔 干半岛,波斯湾地区,北印度洋地区,高加索 地区,中亚地区,东北亚地区,东南亚马六甲 海峡。
三、当前,世界政治经济格局在政治多极化、 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与区域一体化共同 作用下,正在经历冷战结束以来最深刻与最 快速的演进,呈现出五大特性。
1、世界地缘政治经济格局加速演进,重心东移
2)深化改革开放,保持经济快速发展,提高综合国力。
摘自中国社科院:《2006年:全球政治与安全报告》
3)和平崛起和睦邻外交的重大意义。
(1)争取到了很好的国际形象,树立了社会主义国家的 地位;
(2)稳定了周边环境,利于与各邻国的经济贸易往来, 同时保证了和平稳定的经济发展环境;
(3)成功挫败了帝国主义的“和平演变”阴谋,使帝国 主义的流言不攻自破;
2、地缘政治博弈与地缘经济博弈的关系
博弈的实质是对利益的追求,或者说是对自身利益最大化的追求。 在社会中,个人是博弈的主体,在国际社会中,国家是博弈的主体。 在这一点上,国际政治中的博弈和个人之间的博弈没有本质上的区别, 不同的是个人之间的博弈相对简单,国家间的博弈不论是博弈主体的 内涵还是博弈的内容、范围以及博弈时需要考虑的因素,都不是个人 博弈所能比较的,这是国家间博弈的复杂性所在。特别是在当前的国 际环境中,国家实力虽然是博弈中的主要决定性因素,但不是唯一的 因素,在地缘经济日益崛起的时代,国家之间的博弈需要考虑更多的 因素,对利益的追求不再单纯地表现为强权具有压倒性优势,实力相 对较弱的国家如果能正确地处理好各方面的矛盾,也能在博弈中实现 自身利益的最大化。

中国地缘政治的现状和对策

中国地缘政治的现状和对策

中国地缘政治的现状和对策
中国作为世界第三大国家,拥有重要的地缘政治地位。

以下是中国地缘政治的现状和对策:
1. 区域影响力扩大:中国正在通过一带一路倡议,加强与欧亚非拉各国之间的合作。

中国已成为该地区的重要经济伙伴和投资者。

对策是加强与这些国家的外交和经济联系,促进互利合作。

2. 领土争端:中国与周边一些国家存在领土争议,如东海和南海的岛屿争端。

对策是坚持通过外交途径解决争端,维护国家领土完整,并与相关国家保持对话与合作。

3. 西方国家的忧虑:随着中国崛起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一些西方国家对中国的经济、军事和科技实力感到担忧。

对策是加强与西方国家的沟通与合作,消除疑虑,并通过互利合作促进共同发展。

4. 非传统安全问题:中国面临恐怖主义、跨国犯罪、网络安全等非传统安全威胁。

对策是加强与国际社会的合作,共同应对这些威胁,构建更安全的国际环境。

5. 美中竞争:中国与美国之间存在经济、科技和地缘政治等多个
领域的竞争。

对策是积极参与全球治理,加强与其他国家的合作,主导制定国际规则,并通过经济发展和技术创新提升国家实力。

总之,中国需要通过外交手段、区域合作和国际治理等多种方式,应对地缘政治的挑战,维护国家利益和地区稳定。

亚洲国际关系和地缘政治的动态和趋势

亚洲国际关系和地缘政治的动态和趋势

亚洲国际关系和地缘政治的动态和趋势近年来,亚洲国际关系和地缘政治的动态和趋势不断发展变化,涵盖了政治、经济、文化等多个领域。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探究亚洲国际关系和地缘政治的动态和趋势。

一、政治在政治方面,亚洲国际关系和地缘政治的动态和趋势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1. 国际关系的多极化随着全球化的发展,亚洲国际关系也正在朝着多极化的方向发展。

在亚洲地区,中国、日本、韩国、印度等国家相互竞争,形成了一种多边竞争的局面。

而在世界范围内,美欧、俄罗斯等国也正在争夺国际话语权,这使得亚洲已经不再是单一的地缘政治区域,而是正逐渐成为一个多极的格局。

2. 区域一体化的发展近年来,亚洲国际关系和地缘政治中的另一个趋势是区域一体化。

亚洲国家在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都加强了合作,旨在促进亚洲地区的整体发展。

例如,亚洲-太平洋经济合作组织、上海合作组织、东盟等区域性组织的建立,都是为了促进亚洲经济的繁荣和互联互通,以及通过合作来解决地区内部的安全问题。

3. 大国关系的紧张虽然亚洲国际关系的多极化和区域一体化趋势已经发展了一段时间,但是大国关系仍然面临一些挑战和紧张。

例如,中国和日本之间的领土争端、印度和巴基斯坦之间的边境摩擦等问题,这些问题给亚洲地区带来了一些不稳定因素。

二、经济在经济方面,亚洲国际关系和地缘政治的动态和趋势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1. 经济一体化的深化亚洲国家间的经济一体化趋势在近年来愈发明显,尤其是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和“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等举措促进了各国间经济合作的发展。

这些举措能够促进亚洲国家间贸易、投资和技术交流,也有助于消除区域内存在的一些经济差距。

2. 美国的政策调整近年来,美国逐渐调整了对亚洲地区的战略重心,重点放在了亚洲,这导致亚洲国际关系和地缘政治出现了一些变化。

尤其是在经济方面,美国通过与亚洲国家的自由贸易协定等举措,试图掌控亚洲市场,削弱中国的影响力,这也导致了中美贸易战的爆发。

中国的地缘政治

中国的地缘政治

浅谈中国未来地缘政治与战略布局(1)一、我国的地缘政治情况:地缘政治是从国家利益出发,把具体国家的安全和发展战略放到全球背景中,从地理的角度加以考察国家问的政治关系。

我国是一个疆域辽阔、地缘环境十分复杂的国家,周边与多个国家和地区接壤或隔海相望,周边国家的情况各不相同,国际政治、经济及战略环境极其复杂。

从中国的地缘政治来看,分为全球面和亚欧大陆面及周边地区面。

中国是以可产生重要影响的大国且有号召第三世界的力量为目标,在欧亚大陆,是以有广泛影响力的主要国,且是促进地区稳定的力量为目标,在周边地区,中国是以联结周边国家的纽带为目标。

从全局考量,中国的地缘环境主要的制约因素是四个全球行或地区性大国,以及具有重要战略地位的东南亚和中亚地区。

整体说来,这些地缘国家与地区都是和中国有战略利益冲突,而且是长期的。

具体来说,我们有美国、俄罗斯、日本、东盟各国是关系最大的地缘政治要点:1、俄罗斯苏联解体后,俄罗斯地缘政治战略几经调整,改变了向西方“一边倒”政策,基本确立了既重视欧美又抓住亚太的“双头鹰”战略。

三个战略方向包括西部、南部和东部。

在西部,俄面临的主要挑战是北约东扩;在南部,俄面临着地缘政治上“迫在眉睫”的挑战:伊斯兰极端主义泛滥,外高加索、北高加索和中亚地区冲突持续不断,外部势力对独联体南部地区国家能源和自然资源的激烈角逐。

其基本目标是:政治安全上重新获得在亚太的大国地位和影响,经济上力图扩大和深入在亚太地区的利益。

2、东盟各国东盟各国在加大亚太合作进程中始终坚持两个原则:一是东盟在未来的合作中发挥中心作用;二是未来的合作机制必须是松散、开放和非排他性的,不能损害东盟的独立性。

其总体目标是:对内实现区域内的经济发展和安全保障,对外维护主体性而提高发言权。

3、日本从目前的中日关系和长远利益看,日本不仅仅是美国在亚太地区的代言人,而且其自身也是一个地区性大国,并正在谋求全球大国的路途上。

4、美国随着美国战略上企图强化亚太地区的控制权的思想,在伊拉克战争后,已对其部署亚欧大陆的兵力上进行了西退东进调整,一方面强化以关岛为核心的第二岛链的实力存在;另一方面加强了与日本的军事合作。

中国国际关系及地缘政治形势的分析与研究

中国国际关系及地缘政治形势的分析与研究

中国国际关系及地缘政治形势的分析与研究第一章中国的地缘政治背景中国地处东亚大陆,拥有丰富的资源、广阔的领土和人口基数庞大,是全球最大的发展中国家。

世界各国都与中国保持着紧密的经济联系,因此,中国的地缘政治地位备受关注。

中国以自身的外交政策、区域合作和海洋举措,对地区和全球的国际关系产生深远影响。

第二章中国的外交政策中国的外交政策坚持和平发展、互利共赢的原则。

中国积极参与全球治理,并推动建立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多边国际体系。

中国主张通过对话与协商解决国际争端,反对使用武力或制裁手段。

另外,中国主张推动亚洲区域合作,加强与周边国家的关系,维护地区稳定与发展。

第三章中国的区域合作倡议中国提出了一系列区域合作倡议,其中最为重要的是“一带一路”倡议。

这个倡议旨在促进亚洲、欧洲和非洲之间的经济合作与交流,促进共同发展。

通过基础设施的建设、贸易便利化和人文交流,中国争取与相关国家加强经济联系,推动共同繁荣与发展。

第四章中国与周边国家的关系中国与周边国家的关系对中国的国际关系及地缘政治形势具有重要影响。

中国与东盟国家建立了战略伙伴关系,通过合作加强地区稳定与繁荣。

与印度的边境争端和与日本的岛屿争议等问题仍然存在,但中国通过外交手段努力改善与这些国家的关系,以维持地区稳定。

第五章中国的海洋政策与争议中国拥有辽阔的海洋领土,但与某些邻国存在海洋领土争议。

中国积极参与国际海洋法律框架的构建,主张维护海洋的和平与稳定。

同时,中国加强了对南海和东海的管控,加强了海上维权力量,维护自身海洋权益。

海洋领土争议成为中国国际关系以及地缘政治形势的一个重要因素。

第六章中国的大国地位随着中国的崛起,中国正逐渐成为世界的大国。

中国的强大经济和军事实力使其具备更大的国际影响力。

中国通过推动多边主义、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以及提出公共产品等方式,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然而,中国的崛起也带来了一些挑战,需要通过与其他大国的合作来解决。

第七章中国国际关系的挑战与机遇中国作为一个大国面临着诸多挑战和机遇。

国内发展趋势,与国际地缘政治发展趋势

国内发展趋势,与国际地缘政治发展趋势
事实上,中国领导人很清楚怎样才能更好地应对美国的遏制。在一些安全领域,中国无疑会加强国家的主导力 量。但美国的遏制也让中国更清楚地看到本国在高等教育和科技研发领域体制的弊端,并决定改变它。
中国会鼓励并投入更多的资源,加强教育、科技、农业和新能源等基础性和战略性领域的自主能力。作为一 个规模超过17万亿美元的经济体,这不是仅出于对美国遏制的反应,它还是经济转型升级的内生需要。
地缘政治影响下的发展之路
Overseas Research Status
更重要的是,以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的积累值来衡量,中国已经越过了技术升级通道上的门槛,消除与美国 和发达经济体的整体技术差距只是一个时间问题。这对预测中国未来的发展模式至关重要,因为仅从经济结构转 型升级和提升科技创新能力的需要来说,中国绝无可能放弃现有的经济模式。认为美国的遏制政策会迫使中国重 回国家主导的计划经济模式,过于天真了。
中国政府已调整了生育政策,开始鼓励生育,但东亚的经验表明,生育率下降可能因此被延缓但不可能被逆 转。要对冲老龄化对经济增长的负面影响,更本根的政策在于提供更好的教育以提升人口技能和劳动生产率。
作为依然拥有较大增长潜力的经济体,中国承诺会致力于结构性改革以不断提升生产率和保持经济活力。全 要素生产率增长放缓几乎是东亚高成长经济体在高增长之后不可避免的,问题的核心在于政府如何正确应对。从 东亚经济中应当吸取的教训在于,因政治压力政府不得不将资源分配到生产率更低的地区以缩小差距,或出于同 样的原因在政策上鼓励资本在那些对生产率并无太多贡献的领域过度投资(例如房地产),威胁了生产率的增长。 严重的资源错配不仅有损生产率的增长,也是宏观不稳定的根源,会使得经济增速低于潜在水平。在纠正资源错 配以及确保生产率增长前景方面,中国政府面临着棘手的结构性改革任务。

地缘政治与地缘经济之争及中国地缘战略方向_洪菊花

地缘政治与地缘经济之争及中国地缘战略方向_洪菊花
Abstract: 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controversy between geopolitics and geoeconomics about their disciplinary status and connotation. Geoeconomics is not subordinate to geopolitics, as well as geopolitics will not be replaced by geoeconomics. Geopolitics and geoeconomics have different views on the key elements of the objective world such as age characteristics,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national interests, state security, territorial, also have different opinions in national league, competing fields, competing regions, game means, while, geopolitics and geoeconomics have profound interaction and they are very similar in some respects. The reality of China is that the rising economic powers and the development of regional cooperation, while the geopolitical environment is serious. China's geostrategic direction should put geoeconomics as center, geopolitics as fundamental. Key words: geopolitics; geoeconomics; geostrategy; China

中国的地缘政治现实及和平发展的地缘战略

中国的地缘政治现实及和平发展的地缘战略

化学化工学院学院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12级6班班级姓名杨军平学号2012202505课程名称地缘政治学中国的地缘政治现实及和平发展的地缘战略摘要中国“和平发展”这一概念曾由中国政府领导人数次宣誓,在中国国际关系和对外政策研究界以及多种中国报刊上曾激发了较热烈的讨论。

随着中国的逐步崛起,中国的对外战略尤其重要,特别是大国战略。

政治寓于地理之中,本文将从地缘政治学的角度,通过对中国周边国际地缘政治环境的分析,并结合国际地缘政治的格局变化,试着从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各个方面论述中国和平发展的对内对外国际战略。

关键词和平发展地缘政治环境中美关系中俄关系中日关系中印关系正文对中国未来对外政策选择的不同理念,所涉及的争论,概括起来就是中国在经济高速发展过程中会面对怎样的国际环境,需要处理怎样的国际关系,以及怎样维护自己的经济利益与安全利益等。

这些争论的一个重要的话题,就是近年来在国内外已成为热门话题的“和平发展”问题。

不管“和平发展”这个概念作为中国的国际战略是否合适,至少它已成为人们无法回避的一个现实问题,即中国需要和平的发展环境,而且中国的高速发展已被国内外许多人视为是“崛起”。

基于这种情况,当讨论中国的对外战略选择时,从现实的角度说,不能不关注两个问题:一是中国能不能和平发展,二是如果中国能够和平发展,应该采取何种战略选择。

一、中国面临的地缘政治战略环境中国是位于东半球欧亚大陆东部的国家,面临太平洋,陆海兼备。

中华民族存在一个相对独立的地理区域内,即北边是冰天雪地的荒漠,西北是一望无际的戈壁沙漠,西边是号称世界屋脊的微微大山,西南是难以通过的深山老林,丛东到南则是弧形的汪洋大海。

因此在中华民族那里形成并强化了中华民族整体的“大一统”思想,中国拥有十五个陆上邻国,六个海上邻国,陆地边界有2.2万多公里,海岸线有1.8万多公里。

这意味着中国的地缘安全变数大,遇到麻烦的几率高,解决边界问题的负担重。

另外,从地缘政治角度看,外加一个远在天边近在眼前的美国。

中国周边地缘政治与地缘经济格局和对策

中国周边地缘政治与地缘经济格局和对策

中国周边地缘政治与地缘经济格局和对策一、本文概述本文旨在深入剖析中国周边地缘政治与地缘经济格局的现状及其发展趋势,并探讨中国在此背景下的应对策略。

地缘政治与地缘经济作为国际关系的两个重要维度,对于中国和平发展、维护国家利益和地区稳定具有深远影响。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对中国周边地区的政治经济形势进行全面分析,包括重要邻国的政治经济动态、地区安全形势的演变、以及中国与周边国家的关系走向等。

通过深入研究,本文旨在揭示中国周边地缘政治与地缘经济格局的复杂性和动态性,分析各种因素对中国国家利益的影响。

本文还将探讨中国在面对复杂多变的周边环境时应采取的对策,包括加强经济合作、深化政治互信、推进地区安全合作等。

通过提出切实可行的对策建议,本文旨在为中国在周边地缘政治与地缘经济格局中谋求更大发展空间和更高国际地位提供有益参考。

二、中国周边地缘政治格局中国位于亚洲东部,周边地缘政治环境复杂多变,与多个国家和地区接壤或存在海洋争端。

这一地区的政治格局呈现出多元、交织和动态的特点,对中国的国家安全和经济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陆地接壤国家众多,地缘政治竞争激烈。

中国北部与俄罗斯、蒙古接壤,西部与中亚五国相邻,南部则与印度、缅甸、越南等国交界。

这些国家之间因历史遗留问题、领土争端、民族矛盾等引发的冲突和摩擦不断,给中国周边地缘政治带来了不小的压力。

例如,中印边境争端、中缅边境的毒品问题等,都是中国需要面对和解决的挑战。

海洋争端频发,海洋权益保护形势严峻。

中国周边海域广阔,与多个国家存在海洋划界和岛屿争端。

东海、南海等海域的争端尤为突出,涉及领土、渔业资源、能源开发等多个方面。

这些争端不仅影响了中国与周边国家的关系,也对中国的海洋权益保护和国家安全构成了严重威胁。

再次,大国博弈加剧,地缘政治风险上升。

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提升和国际地位的提高,周边地区的大国竞争也日趋激烈。

美国、俄罗斯、日本等国在该地区都有重要的战略利益,对中国的崛起持有一定的防范和制衡心态。

地缘政治与中国的地缘战略

地缘政治与中国的地缘战略
3、地缘政治的三个基本特征:天赋性、致命性和可 变性ppt
2021/6/16
6
(三)地缘政治的基本规律
1、富国强兵是地缘政治关系的第一要义 2、地缘政治中存在着明显的边际效应 3、地缘政治中没有永恒的朋友,也没有
永恒的敌人 4、地缘政治的重点会随着地缘经济的重
点和周边国家关系的变化而转移
11
(三)海权论(马汉)
2021/6/16
美国将军马汉的海.ppt
12
(四)大棋局论13棋盘.ppt
三、中国的地缘环境现状
中国地缘政治的地区性
2021/6/16
14
(一)当前中国地缘环境的基本特征
邻国最多
强敌最多
纠纷最多
陆有劲敌
海有岛链
.ppt
“谁统治了东欧就统 治了心脏地带;谁统 治了心脏地带就统治 了世界岛;谁统治了 世界岛就统治了整个 世界” 《历史的地 理枢纽》
2021/6/16
10
陆权论(斯皮克曼边缘地带论)
“谁控制了边缘地 带,谁就控制了欧 亚大陆;谁控制了 欧亚大陆,谁就控 制了世界命运《和 平地理学》
2021/6/16
2021/6/16
5
(二)地缘政治的主要特征
1、地缘政治在范围上分三个层次:周边地缘政治; 区域主义地缘政治 ;世界地缘政治 .
2、地缘政治有两个重要的概念:一是地缘位置,二 地缘环境地缘环境.二者历来是国家和民族生存和发 展的基本空间,是国家和民族存在的客观基础和自 然条件 ,也是国际政治发展演变所依赖的必要的环 境基质以色列的地理位置.ppt
地缘政治与中国的地缘战略
2021/6/16
1
地理是各国外交中的最基本的因素,部长们来去匆 匆,而山脉是始终不可动摇的。

中国周边地缘政治与地缘经济格局和对策

中国周边地缘政治与地缘经济格局和对策

中国周边地缘政治与地缘经济格局和对策【摘要】中国周边地缘政治与地缘经济格局极为复杂,各个区域存在不同的特点和挑战。

在亚太地区,美中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需要中国制定灵活的对策以维护国家利益。

中东地区的地缘政治紧张,中国需平衡各方利益以确保能源安全。

南亚地区存在着印巴冲突等问题,中国可以通过加强合作来推动地区稳定。

东南亚地区的地缘政治与地缘经济发展迅速,中国应加强与东盟的合作来促进共同繁荣。

中亚地区受到俄罗斯和欧美的影响,中国需要增强与中亚国家的合作以拓展经济版图。

在未来发展中,中国应坚持和平发展理念,积极参与周边地区事务,推动地区合作与发展。

【关键词】中国周边地缘政治、地缘经济、亚太地区、中东地区、南亚地区、东南亚地区、中亚地区、对策建议、发展趋势、总结。

1. 引言1.1 中国周边地缘政治与地缘经济格局和对策概述中国地处亚洲东部,拥有众多周边国家,这些国家的地缘政治与地缘经济格局对中国的安全和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中国周边地缘政治多样复杂,其中亚太、中东、南亚、东南亚和中亚地区的地缘政治和地缘经济格局尤为重要。

在亚太地区,中国与日本、韩国等国家存在着领土争端和地缘政治冲突。

美国的存在也给亚太地区带来了不确定性。

在地缘经济方面,中国与亚太各国的经济联系日益紧密,但也存在贸易摩擦和竞争。

中东地区是中国能源进口的重要来源地,因此在中东地缘政治中的稳定与动荡对中国能源安全至关重要。

而在地缘经济方面,中国与中东的合作不仅限于能源领域,还涉及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

南亚是中国重要的邻国,地缘政治与地缘经济格局直接影响着中国与南亚国家的关系。

东南亚地区拥有丰富的资源和巨大的发展潜力,中国与东南亚国家的合作日益密切,但也面临着地缘政治上的挑战。

中亚作为中国的重要战略合作伙伴,地缘政治与地缘经济格局对中国的区域安全和发展至关重要。

中国在中亚地区积极推动“一带一路”倡议,加强与中亚国家的经济合作和文化交流。

中国周边地缘政治与地缘经济格局的分析至关重要,为制定科学的对策和策略提供了重要参考。

中国周边地缘政治与地缘经济格局和对策

中国周边地缘政治与地缘经济格局和对策

中国周边地缘政治与地缘经济格局和对策1 引言. 国家的生存与发展同周边地缘安全环境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

一个和平安宁的周边环境有利于国家长治久安和持续健康发展;而一个矛盾重重、危机四伏的周边环境则会对国家的生存与发展构成严重威胁。

如何为中国的和平崛起和中华民族的振兴营造一个有利的周边环境就显得格外重要。

习近平同志2013年10月在研究中国未来10年周边国家外交工作座谈会上指出,“无论从地理方位、自然环境还是相互关系看,周边对中国都具有极为重要的战略意义”“,中国周边外交战略目标,就是要服从和服务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为中国改革发展稳定争取良好的外部条件”①。

中国国土面积960万km2,周边陆上与中国接壤的国家有14个,陆地边界线(含界河、界湖)总长22800 多 km;有 6 个国家与中国隔海相望,海岸线总长3.2万km(其中大陆海岸线1.8万km,岛屿海岸线1.4万km),海洋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面积约300万km2。

在世界大国中,除俄罗斯外,中国是周边邻国最多的国家,加上这些国家历史变迁、民族宗教、社会制度和发展水平差别较大,因此,中国面临的地缘政治与地缘经济环境也错综复杂,对国家安全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

2 地缘政治与地缘经济的内涵及产生背景. 2.1 地缘政治与地缘经济的定义. 地缘政治又名地理政治学(geopolitics),根据《辞海》第6版的定义,是关于国际政治现象制约于各种地理要素和人文要素共同作用结果的理论(夏征农等, 2009, p.444)。

通俗地讲,地缘政治是指国家间、地区间或民族间基于地理区位、地理空间和历史地理等因素而形成的政治军事联合、结盟(政治和军事集团化)或政治对立乃至遏制或者战争的相互关系态势及演变过程(陆大道, 2003; 陆大道等, 2013)。

地缘政治强调地理对政治的影响,将地理位置、自然和人文地理因素作为制定对外战略方针的理论依据。

按照地缘政治的基本观点,在国家关系中,对抗和结盟一般是不可避免的,其目的是为了谋取领土、资源等生存条件和生存空间的支配权力与控制权力(刘妙龙等, 1995; 孔小惠, 2010; 陆大道等, 2013)。

中国地缘政治讨论发言稿

中国地缘政治讨论发言稿

中国地缘政治讨论发言稿大家好!我是今天的第一位发言人,我的话题是中国地缘政治问题。

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大国,其地缘政治问题一直备受关注。

今天,我将从政治、经济、军事以及外交等方面讨论中国的地缘政治局势。

首先,让我们从政治层面来看中国的地缘政治。

中国是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政治体制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民主共和国。

中国的地缘政治特点之一就是中央集权制度。

中央政府对全国各个省份、城市的控制力度非常强大,这种集权制度有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社会稳定,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例如政府对地方利益平衡的挑战,以及地方政府在政策执行中的灵活性不足等。

其次,我们来看中国的经济地缘政治。

中国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经济发展水平在全球范围内有着重要的影响力。

中国的经济体系以市场经济为基础,并在改革开放中逐渐与全球经济融合。

然而,中国的经济模式也面临一些挑战和困扰。

例如,经济发展不平衡导致地区差距扩大,贫富分化等问题。

另外,中国还面临外部经济压力,如贸易战争和国际金融危机等。

再者,中国的地缘政治也与军事问题有关。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之一,其军事实力在亚洲地区有重要地位。

中国的军事战略以国土安全和维护海洋权益为核心。

中国军力的发展及其在南海、台湾、东海等地区的军事行动引发了一些国际争议。

然而,中国也强调自己的军队是防御性质的,秉持和平发展理念。

最后,中国的地缘政治也与其外交政策有密切关系。

中国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并致力于维护世界和平稳定。

中国积极参与国际组织,如联合国和世界贸易组织,以及发起了重要的外交倡议,如“一带一路”倡议。

中国在地区以及全球事务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然而,中国的外交政策也受到一些国家的质疑和争议,特别是在地缘政治重要地区。

总之,中国的地缘政治是一个复杂而多层次的问题。

从政治、经济、军事到外交,都涉及到中国的国家发展战略和全球格局。

尽管中国面临一些挑战和困扰,但中国也在不断努力解决这些问题,从而为自己和世界创造更加繁荣和安全的地缘政治局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地缘政治地缘经济的发展态势及未来发展战略初探逝去年华(宁夏大学资源环境学院,宁夏银川 750021)摘要:在当前世界格局转换变动时期的大背景下,中国作为新兴大国,当前地缘政治地缘经济的发展态势如何,未来走向什么样的发展。

这些问题都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从地缘政治和地缘经济内涵出发,分析了地缘政治与地缘经济的关系,对当前中国地缘政治地缘经济发展态势进行了初步的研究,并试图提出几点未来可行的发展战略,以期对我国地缘政治地缘经济发展有所借鉴。

关键字:中国地缘政治地缘经济发展战略当前,世界格局正处于急剧转换变动时期。

冷战结束以来,随着中国、俄罗斯、印度、巴西等新兴国家经济的迅速发展,全球经济和战略资源正在逐步东移,国际权力结构正发生深刻重组,世界格局也从后冷战时期美国主导的霸权主义向多极化方向演进,国家以及国家集团之间的地缘战略关系出现新的分化与组合,世界正在进入新的地缘政治、地缘经济大时代。

1.地缘政治与地缘经济关于地缘政治、地缘经济的研究丰富多样,方兴未艾。

许多学者都从不同学科、不同角度对其进行了研究。

其中陆大道院士提出:地缘政治,就是国家间、地区间或民族间基于地理区位、地理空间和历史地理等因素而形成的政治军事联合、结盟(政治和军事集团化) 或政治对立乃至遏制或者战争的相互关系态势及演变过程[1]。

地缘经济,就是指国家间、地区间或民族间基于地理区位、资源禀赋、经济结构等因素形成的合作、联合(经济集团化) 或竞争、对立乃至遏制等经济关系[1]。

而张文木认为:地缘政治即地理和政治的关系。

而且地缘的关键是人缘,人缘即政治[2]。

认为没有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地缘政治就只能是纯物质的地理学。

沈伟烈在其《地缘政治学概论》中提出:“地缘政治是指在研究国内和国际问题时如何运用地理(地缘)要素与政治活动之间的关系,为达到国家利益目标所提出的思考方法和理论见解”[3]。

认为地缘政治学是国际关系理论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经济学认为地缘经济是以民族国家、区域的经济行为和政治行为的经济目的为主要研究对象, 综合考察了地理空间、历史文化、制度组织、民族心理、政治关系等地缘因素与民族国家或区域对外行为的相互关系[4]。

本文认为在地缘政治和地缘经济的研究过程中, 要从人地关系, 特别是人地关系互动的角度出发, 既要将地理环境作为人们活动的场所, 又要将地理环境作为人地互动的结果, 还要将地理环境作为参与人们之间关系的能动的变量来加以研究。

无论从地缘政治和地缘经济研究的历史起源还是从当前的发展需要来看,都应充分发挥地理学的基础作用,以地理要素为前提,以空间地域为基础,从地理学独特的空间视角来研究国家政治和经济关系是当前世界格局演变发展的深刻需要。

地缘政治和地缘经济的核心指向都是国家利益,二者相辅相成又殊途同归。

国家、地区间的地缘经济关系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地缘政治关系,而地缘经济关系又会对地缘政治关系有一定影响,地缘经济上的合作或对立,也可能强化政治上的合作或导致政治、军事上的冲突。

在当前经济全球化大背景下,以经济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竞争成为主流。

有学者就认为“冷战结束后, 世界进入了地缘经济发展时代,标志着国际关系从地缘政治向地缘经济发展”。

当今世界国家间的竞争,正是由地缘政治时代的冲突逻辑,让位于地缘经济时代的竞争逻辑。

地缘经济在当前国际关系中主要表现为合作与竞争,但从政治地理学角度来分析,由于各个国家的国家利益根本上不同,且各个国家地区资源的稀缺性同样预示着竞争是始终是人类社会存在并向前发展的重要因素。

我们认为合作不过是国家间为了实现更大的竞争而采取的手段。

中国目前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是世界第一大出口国(超过2.0万亿美元) 和第二大进口国(1.8万亿美元),我国的迅速崛起正深刻改变这国际政治力量格局,世界各国尤其是各大国和亚太诸国纷纷调整或制定新的国际地缘战略。

中国正面临地缘政治经济发展的新态势。

2.中国地缘政治与地缘经济发展新态势:2.1 世界政治格局变动对中国的影响2.1.1 大国力量对比关系发生显著变化进入新世纪,世界政治格局发生了一系列重大的变化,最主要的诱因是冷战的结束,超级大国只剩下美国一个从而形成了“一超多强”的局面。

美国的霸权实力持续了半个多世纪,进入新世纪后,这种霸权实力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体现为带有进攻性的侵略扩张、不断推行新干涉主义、牢牢掌握主导世界规则的力量等。

具有进攻侵略性的军事扩张。

这主要表现在国防预算上,美国十年来的 GDP基本保持不变,但是国防预算却翻了一番以上。

“美国 2012 年国防预算达 649亿美元”[5],美国的军事国防预算高居全球第一,是中国、日本、法国、德国、英国等国家的总和。

现在的美国认为在他们的国防预算中,对于欧洲的军事部署预算结构处于过剩状态,应该挪出一部分应用于亚太地区,以响应美国“重返亚太”的政策,应对崛起的中国,实现所谓的战略“再平衡”。

同时加紧北约东扩的步伐和美日安保机制,构筑美国东西两线的安全体系。

长期以来,美国都以日本为前沿阵地部署军事力量,以应对亚太地区的其他国家,冷战结束前主要是针对苏联,冷战结束后则主要用来威慑中国[6]。

2.1.2 与周边国家的地缘关系的发展呈现新特点中国在东亚相对主体的地位使中国天然地成为亚洲的重心。

从陆上领国来看,我国陆上疆界长度达2万多公里,与14 个国家相邻,且镶嵌在中国周边的多数国家都属于政治经济形势不稳定,综合国力较弱的国家。

这些国家很难与我国形成绝对竞争优势。

这就是中国在东亚的相对主体地位凸出。

从大国关系来看,我国的政治经济重心与在南亚居主体地位的印度和在北亚居主体地位的俄罗斯之间存在着巨大的战略缓冲带,这使三国一定时期内并不形成绝对的矢量对冲:印度的发展重心在印度洋,中国的发展重心在西太平洋,而俄罗斯的发展重心在欧洲部分。

从地缘政治版图来看,与欧洲的地缘政治版图由外而内大幅碎化的布局正好相反。

亚洲国家版图整合呈现以中国为中心由外而内大幅提升的特征,亚洲版图的碎化程度从边缘向中心地区呈现逐级递减趋势,而这个中心即为中国。

这种多国力量不对称向中心聚合的结构有利于以中国为主体的东亚合力的形成。

我国国家综合实力增强,在国际战略格局中的地位和影响力增强。

同时与周边国家的安全关系出现波动,部分国家与我安全利益冲突表面化,各方在涉及国家主权和核心利益问题上难以做出妥协,呈现阶段性僵持局面。

如近年来,美国加紧实施战略东移,我南海、钓鱼岛等主权争端升级,周边安全形势趋紧,正是中国力量迅速上升,地缘关系变化而引起的一系列外部空间效应。

2.2 传统安全威胁和非传统安全威胁并存在当今国际社会,传统安全威胁与非传统安全威胁是共同存在的。

所谓传统安全,就是“指国家安全,即国家的政治安全和国家的军事安全”[7]。

而非传统安全即是相对于传统安全而言的,也就是以“传统安全以外的问题领域为对象,主要包括经济安全、金融安全、生态环境安全、文化安全、恐怖主义、海盗等[8]”。

在不同的地区,不同的领域,这两种威胁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

在联系方面,大多数非传统安全都是由传统安全问题演化而来,并且在适当的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从区别的角度来看,传统安全问题关注的主体只是国家,而非传统安全问题关注的主体不仅是国家,还包括人类生存环境、污染治理、恐怖主义等。

另外,传统安全着重于以战争和暴力手段解决危机,而非传统安全威胁涉及范围比较宽泛,仅仅是运用军事的手段不可能解决所有的问题,而是要依靠国际合作和国际组织之间的相互协调来解决。

2.2.1东北亚地区复杂的地缘安全局势全世界最有潜力的六个大国中,东北亚就聚集了三个,分别是俄罗斯、日本、中国,再加上“重返亚太”实行其战略“在平衡”的美国,新兴工业国家韩国以及特立独行的朝鲜,这样的地缘组合再加上各国之间复杂的历史因素影响构成了复杂的东北亚地缘安全局势。

黄凤志在其《东北亚地区安全困境的多维透视》一文中提出“安全困境”的概念:“民族国家在国际体系中互不信任和彼此猜疑而产生的一种状态”[9]。

在这样一个缺乏战略互信的状态下,每个国家必然会以增强自身的综合国力和获得更大的权利为目标,而这会给其他国家造成更大的恐慌和不信任,从而刺激其他国家获得更大的权利。

这种安全困境在东北亚地区表现的尤为突出。

如美国的“重返亚太”战略即是在遏制中国的和平崛起。

尽管我们一再强调中国的崛起不会对其他国家造成地缘安全威胁,但是以美国为首的日本等国终究不想看到一个强大的中国对其东北亚的地位构成挑战。

而日本的猜疑以及对于历史问题的态度引起了中国尤其是民间的警觉和反感,美日同盟的加强也会进一步刺激中国的神经。

在东北亚地区不仅是中日的不信任,日本与俄罗斯的北方四岛争端以及与韩国的独岛的争端以及韩国与朝鲜争端都是历史问题的存在。

由于各方的处于各自国家利益的考量,这些历史积怨和现实纠纷很难在短期内解决。

由于东北亚地区复杂的地缘安全的存在,同样阻碍了地域地缘经济的发展。

本区由于各个国家政治上的不信任,造成了地缘经济合作很难达成。

这就造成了东北亚地区要深化合作必须克服很多障碍,很难形成如欧盟、北美自由贸易区这样的经济一体化组织。

本区在地缘政治和地缘经济方面的双重的双重困境是我国未来发展所面临的重要问题。

2.2.2非传统安全因素的影响影响我国的非传统安全因素主要问题主要有:文化方面的渗透、恐怖主义的威胁以及信息安全的威胁。

我国作为世界上唯一的社会主义大国,社会主义文化正在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而发展。

尤其是信息科技的发达,网络世界的兴起,使大量西方价值观念和意识形态大量通过文化产品等类型输出,尤其对青年一代的影响较为突出。

这种文化方面的渗透看似微小,但如果任由其发展就会像一个生物转基因的过程一样可怕。

转基因是运用科学技术手段从某生物中提取所需要的基因片段,将其转入其他生物中进行基因重组,从而产生特定的符合介入者选择性需求的变异物种的过程。

转基因看起来并不是对原有物种的破坏,而只是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对物种进行了一点点的介入性的改造。

但实际上这种看似微小的基因改变,不仅使原来物种的特性不复存在,而且也是新物种的特性完全被介入者控制。

中国现代关系国际关系研究院院长季志业认为:“越战之后,美国更多的选择了不战而胜的战略,这是一种以军事优势为后盾,而以政治、经济、文化为主要武器的一种软战争。

第一个主要对象是前苏联,其结果是美国以完胜的姿态改变了世界格局。

现在和今后的主要对像就是中国”,美国对我国长期实施的广泛、全方面的文化渗透,就是在企图改变中国民众特别是年轻一代的思想,这成为了影响我国的重要非传统安全因素。

恐怖主义的威胁主要是宗教极端主义、民族分裂主义和国际恐怖主义勾结境外反华势力对我国境内或边境地区进行的恐怖活动,对地区的安全稳定和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威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