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基础考试重点
2024年公共基础知识考试经济学基础
![2024年公共基础知识考试经济学基础](https://img.taocdn.com/s3/m/a77ff170f011f18583d049649b6648d7c0c7085f.png)
2024年公共基础知识考试经济学基础2024年公共基础知识考试的经济学基础部分将考察考生对经济学相关概念、原理和应用的理解与掌握程度。
本文将以题目所给的格式,分为以下几个部分进行论述。
一、经济学的基本概念与范畴经济学是研究人类在资源有限的条件下,如何进行生产、分配和消费的社会科学。
它涉及的范畴主要包括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
1. 微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关注个体经济行为和市场机制,研究如何在资源有限的条件下,个体如何进行决策和选择。
微观经济学的核心思想包括供求关系、边际效应和效用最大化等。
2. 宏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关注整体经济活动和经济系统的运行规律,研究经济增长、通货膨胀、失业等宏观经济现象。
宏观经济学的核心概念包括国民生产总值(GDP)、通货膨胀率和失业率等。
二、经济学的主要原理经济学的研究基于一些核心原理,这些原理帮助我们理解经济现象和问题,指导经济政策制定和经济决策。
1. 资源稀缺性原理资源是有限的,而人类的需求是无限的。
因此,必须进行有效的资源配置,以满足人们最重要的需求。
2. 供求关系原理供求关系是市场经济中决定价格的主要因素。
供给和需求的变化将影响价格和数量的变化。
3. 边际效应原理每个决策都会产生边际效应,即额外的收益或成本。
决策者应该在边际成本和边际收益之间进行权衡,以最大化效用或利润。
4. 机会成本原理做出某种选择时,放弃的选择所带来的成本即为机会成本。
决策者应该考虑机会成本以及直接成本。
5. 激励原理人们的行为受到各种激励的影响。
正向激励可以促使人们采取积极行动,而负向激励可能会阻碍人们的行动。
三、经济学的应用领域经济学的理论和方法在实际生活和社会中有广泛的应用。
1. 个人经济决策经济学可以帮助个人做出理性的经济决策,如购买决策、储蓄决策和消费决策等。
2. 企业经济决策经济学可以指导企业进行市场调研、制定定价策略和生产决策等,以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3. 政府经济决策经济学对政府决策也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考试重点
![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考试重点](https://img.taocdn.com/s3/m/30edbaf8970590c69ec3d5bbfd0a79563d1ed454.png)
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考试重点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考试的重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宏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是研究整体经济运行规律的学科。
重点涵盖国民收入和生产总值、物价水平与通货膨胀、失业与就业、货币供应与政策等内容。
2. 微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是研究个体经济行为的学科。
重点包括供需关系、市场结构与竞争、价格理论、消费者行为、企业行为等内容。
3. 经济思想史:经济思想史主要包括古典经济学、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新古典经济学等各个时期的经济思想和学说。
4. 国际经济学:国际经济学研究不同国家之间的经济联系和国际经济活动。
重点包括国际贸易理论、国际金融、汇率制度等内容。
5. 产业经济学:产业经济学研究产业内部的市场结构和运行机制。
重点包括垄断与竞争、产业组织、产业政策等内容。
6. 经济法基础:经济法基础包括宪法、民法、经济法、合同法
等法律知识。
重点涉及经济活动中的法律规范和法律责任。
这些是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考试的主要考点,建议你在备考时对这些内容进行系统学习,并结合历年真题进行针对性的复习。
同时,还可以参考相关教材和参考书籍,积累实例和案例分析的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考研-专业二《经济学基础知识》考纲知识点整理
![考研-专业二《经济学基础知识》考纲知识点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4ccceb5aa200a6c30c22590102020740be1ecdba.png)
考研-专业二《经济学基础知识》考纲知
识点整理
本文档旨在整理考研-专业二《经济学基础知识》的考纲知识点,以帮助考生更好地备考。
一、微观经济学
1.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
- 需求、供给和市场均衡
- 供给与需求弹性
- 边际分析和边际效用
- 消费者行为和生产者行为
2.市场形态分析和市场失灵
- 完全竞争市场
- 垄断市场
- 垄断竞争市场
- 寡头垄断市场
- 市场失灵的原因和类型
3.资源配置与市场优化
- 市场机制对资源配置的作用
- 市场机制的局限性
- 政府干预的原因和方式
- 市场失灵与政府失灵
二、宏观经济学
1.宏观经济学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 国民收入和国民收入核算
- 消费、储蓄和投资
- 货币和货币市场
- 价格总水平和通货膨胀
- 经济增长和经济周期
2.经济运行与调控
- 总需求与总供给
- 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
- 经济增长与稳定目标
- 金融市场与金融政策
- 国际收支与外汇市场
3.经济增长与发展
- 经济增长因素和模型
- 经济发展阶段理论
- 城乡经济增长差异及协调发展
- 社会保障与可持续发展
以上是考研-专业二《经济学基础知识》的考纲知识点整理。
希望考生们可以根据这些知识点进行系统研究和备考准备,提高复效率,取得优异成绩。
_注意:以上内容的准确性建议以官方公布的最新考纲为准。
_。
经济学基础知识考试要点
![经济学基础知识考试要点](https://img.taocdn.com/s3/m/edf27d3650e2524de4187edc.png)
经济学基础知识考试重点第一部分经济学第一章市场需求、供应和平衡价钱1、需求是指在一准时间和一订价钱条件下,花费者对某种商品或服务愿意并且能够购置的数目。
2、影响需求改动的基本因素:花费者偏好、花费者的个人收、产品价钱、代替品的价钱、互补品的价钱、预期、其余因素。
3、影响需求最重点的因素仍是:该商品自己的价钱。
4、市场供应是全部生产者供应的总和。
5、影响供应的因素主要有:产品价钱、生产成本、生产技术、预期、有关产品的价钱、其余因素,包含生产因素的价钱以及国家政策等。
6、市场上商品或服务的供应量和市场价钱呈正向关系变化7、需求价钱弹性指,需求量对价钱改动的反响程度,是需求量改动百分比与价钱改动百分比的比率8、往常能够把需求价钱弹性分为三种:1)当需求变量百分数大于价钱改动百分数,需求弹性大于 1 时,叫做需求富裕弹性或高弹性;2)当需求变量百分数等于价钱改动百分数,需求弹性等于 1 时,叫做需求单调弹性;3)当需求变量百分数小于价钱改动百分数,需求弹性小于 1 时,叫做需求缺少弹性;9、影响需求价钱弹性的因素:代替品的数目和邻近程度、商品的重要性、商品用途的多少、时间与需求价钱弹性的大小至关重要。
10、影响供应价钱弹性的因素:时间是决定供应弹性的首要因素、资本有机组成不同影响供应弹性的大小、供应弹性还受生产周期和自然条件的影响、投入品代替性大小和相像程度对供应弹性的影响也很大。
11、花费者收入改动与需求的改动呈同方向变化。
价钱与需求之间的这类呈反向变化的关系,就叫需求规律。
12、供应与价钱之间呈同方向变化关系。
价钱与供应之间的这类呈同向变化的关系,就叫供应规律。
13、在其余条件不变的状况下,产品价钱降低,供应将减少。
供应曲线是一条从左下方向右上方倾斜的曲线。
14、市场需求不变,供应的改动将惹起平衡价钱反方向改动,平衡数目同方向改动;市场供应不变,需求的改动将惹起平衡价钱和平衡数目同方向改动。
15、在我国,推行最高限价属于政府对市场价钱的干涉举措。
经济学基础期末知识点整理
![经济学基础期末知识点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2642a13949d7c1c708a1284ac850ad02de8007d4.png)
经济学基础期末知识点整理一、经济学的定义与研究对象经济学是一门研究人类在资源稀缺条件下如何进行选择和决策,以实现资源最优配置和社会福利最大化的社会科学。
它主要研究以下几个方面:1、资源的稀缺性:资源包括人力、物力、财力等,相对于人们无限的欲望和需求,资源总是有限的。
2、选择与决策:在资源稀缺的情况下,人们需要在不同的用途和方式之间做出选择,以达到最佳效果。
3、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这是经济活动的四个基本环节,经济学研究如何在这些环节中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
二、微观经济学(一)需求与供给1、需求:指消费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下愿意并且能够购买的商品或服务的数量。
影响需求的因素主要有商品自身价格、消费者收入、相关商品价格、消费者偏好、消费者预期等。
需求定理表明,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商品的需求量与价格呈反向变动关系。
2、供给:指生产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下愿意并且能够提供出售的商品或服务的数量。
影响供给的因素包括商品自身价格、生产成本、生产技术、相关商品价格、生产者预期等。
供给定理指出,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商品的供给量与价格呈同向变动关系。
(二)弹性理论1、需求价格弹性:表示需求量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
它等于需求量变动的百分比除以价格变动的百分比。
根据需求价格弹性的大小,可以将商品分为富有弹性、缺乏弹性和单位弹性三种类型。
2、需求收入弹性:衡量需求量对消费者收入变动的反应程度。
正常品的需求收入弹性为正,劣等品的需求收入弹性为负。
3、需求交叉弹性:反映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对另一种商品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
(三)消费者行为理论1、效用:指消费者从消费某种商品或服务中所获得的满足程度。
2、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在一定时间内,在其他商品的消费数量保持不变的条件下,随着消费者对某种商品消费量的增加,消费者从该商品连续增加的每一消费单位中所得到的效用增量即边际效用是递减的。
3、消费者均衡:指在一定收入和价格条件下,消费者购买各种商品的数量使总效用达到最大的状态。
中级经济师考试经济基础知识复习提纲与考点汇总(最新精华版)
![中级经济师考试经济基础知识复习提纲与考点汇总(最新精华版)](https://img.taocdn.com/s3/m/139134edf424ccbff121dd36a32d7375a417c685.png)
中级经济师考试经济基础知识复习提纲与考点汇总(最新精华版)第一部分经济学基础第一章市场需求、供给与均衡价格一、市场需求(一)需求的含义需求的构成要素:购买欲望、支付能力市场需求:一定时间、一定价格下,消费者愿意购买某商品或服务且能够购买的数量。
(二)影响需求的基本因素1.消费者偏好2.消费者的个人收入(需求与之正相关)3.产品价格(最重要的因素,需求与之负相关)4.替代品价格(与价格有关)5.互补品价格(例如:汽车与汽油,电器与电)6.预期7.其他因素(品种、质量、地理位置、季节、政策)(三)需求函数、需求规律、需求曲线需求函数:Q d = Q d(P)其中,Q d是需求量,P是该商品价格。
需求与价格之间呈反方向的变动为需求规律(大部分商品符合需求规律,但是极少数不符合:例如钻石的价格越低,需求越少;低收入群体购买食品,价格越高,需求越大)需求曲线:二、市场供给(一)供给的含义以及影响供给的因素供给:某一时间内,一定价格水平下,生产者愿意并可能为市场提供某种商品或服务的数量。
市场供给是所有生产者供给的总和。
供给函数:Qs=Qs(P),Qs是供给量,P是该商品的价格。
影响供给的因素:1.产品价格(其他条件不变的前提下,供给量与价格呈正相关)2.生产成本(其他条件不变前提下,成本越低,利润增加,供给增加。
)3.生产技术(技术水平高,成本下降,供给增加)4.预期5.其他因素(生产要素价格及国家政策)(二)供给规律与供给曲线规律:市场上商品或服务的供给量与市场价格呈正方向变化。
供给曲线:三、均衡价格(一)均衡价格与均衡数量的形成与变动需求曲线与供给曲线相交于E点,供给量与需求量相等,其数量为Qo,为均衡数量。
Po为均衡价格。
(二)均衡价格模型的应用1.最高限价分析(最高限价,政府为某种产品规定一个具体的价格市场交易在这一价格下进行,目标是保护消费者权益或降低生产成本)如图所示,Po为最高限价,低于均衡价格Pe,因此刺激消费,导致供给减少,需求加大。
经济学基础考试要点
![经济学基础考试要点](https://img.taocdn.com/s3/m/540a2fd7b14e852458fb57de.png)
名词解释 5题×4分消费者均衡:消费者均衡是研究单个消费者在既定收入条件下实现效用最大化的均衡条件。
是指在既定收人和各种商品价格的限制下选购一定数量的各种商品,以达到最满意的程度,称为消费者均衡。
成本不变行业: 指具有水平的长期供给曲线的行业,它的扩大并不会引起投入品价格的上升或下降。
名义GDP:名义GDP也称货币GDP,是用生产物品和劳务的当年价格计算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消费函数: 在假定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消费与收入水平之间的依存关系,即消费取决于收入水平。
菲利普斯曲线:表明失业与通货膨胀存在一种交替关系的曲线,通货膨胀率高时,失业率低;通货膨胀率低时,失业率高。
生产者均衡:是物理学上的概念,指的是物体由于所受各方向外力正好相互抵消而处于静止状态垄断竞争: 垄断竞争是指这样一种市场结构,一个市场中有许多厂商生产和销售有差别的同种产品。
挤出效应:指一个相对平面的市场上,由于供应、需求有新的增加,导致部分资金从原来的预支中挤出,而流入到新的商品中。
国民生产总值:最重要的宏观经济指标,它是指一个国家地区的国民经济在一定时期(一般1年)内以货币表现的全部最终产品(含货物和服务)价值的总和。
投资函数: 投资函数是指投资和利率之间的关系简答题 4题×5分边际产量递减规律:边际产量递减规律:即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条件下,增加某种生产要素的投入,当该生产要素投入数量增加到一定的程度以后,增加一单位要素所带来的产量增加量是递减的。
在生产技术没有发生重大变化的情况下,在短期中可以把生产要素分为固定生产要素和可变生产要素。
当固定生产要素不变而可变生产要素增加时,产量的变动分为三个阶段。
起初随着可变生产要素增加,由于固定生产要素得到充分利用,边际产量(即增加的产量)递增,总产量以递增的速度增加。
然后,随着固定生产要素接近于充公利用,可变生产要素增加引起的产量的增加仍可以是正数,但增长率递减,这时总产量仍在增加,但速度是递减的。
2023年中级经济师经济学基础知识重点
![2023年中级经济师经济学基础知识重点](https://img.taocdn.com/s3/m/cd7eba2d793e0912a21614791711cc7931b778f1.png)
2023年中级经济师经济学基础知识重点
经济学是研究资源配置与分配、供求关系和市场运行规律的科学。
作为中级经济师,掌握经济学基础知识是关键。
以下是2023年中级经济师考试经济学基础知识的重点内容。
1. 宏观经济学
- 经济增长理论与实践
- 货币与银行体系
- 财政政策与宏观调控
- 国际贸易与汇率
2. 微观经济学
- 需求与供给分析
- 市场结构与产业组织
- 生产与成本理论
- 市场失灵与政府干预
3. 资源与环境经济学
- 自然资源与可持续发展
- 公共物品与外部性
- 环境经济政策
4. 产业经济学
- 产业生命周期与竞争策略
- 企业行为与市场结构
- 产业创新与技术进步
5. 经济数学与经济统计学- 统计分析方法与经济预测
-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基础
- 数量经济模型与计量经济分析
6. 金融学基础知识
- 货币市场与利率理论
- 资本市场与投资分析
- 金融机构与金融市场
以上是2023年中级经济师考试经济学基础知识的重点内容。
掌握这些知识将帮助您更好地理解和分析经济现象,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加油!。
《经济学基础》复习资料
![《经济学基础》复习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9636f71459fb770bf78a6529647d27284b7337f9.png)
《经济学基础》复习资料《经济学基础》复习资料一、单项选择题1、作为经济学的两个组成部分,微观经济与宏观经济学是( C )A、互相对立的B、没有任何联系C、相互补充的D、部分联系的2、当汽油的价格上涨时,消费者对小汽车的需求量将(A )A、减少B、保持不变C、增加D、不在乎3、均衡价格随着(C )A、需求与供给的增加而上升B、需求的减少和供给的增加而上升C、需求的增加和供给的减少而上升D、需求与供给的增加而下降4、如果某种商品的边际效用为零,意味着该商品(A )A、总效用达到最大B、总效用降到最小C、总效用为零D、总效用为负5、在同一平面图上有(A )A、无数条无差异曲线B、三条无差异曲线C、有许多但数量又有限的无差异曲线D、只有一条无差异曲线6、如果连续地增加某种生产要素的投入,在总产量达到最大时,边际产量曲线与之相交的是( C )A、平均产量曲线B、纵轴C、横轴D、都不想交7、经济学分析企业行为时的短期是指( C )A、一年内B、半年内C、只根据产量才能调整变动成本的时期D、全部生产要素都能随随产量而调整的时期8、当何种情况时,厂商如果要使成本最低,应停止营业?(D )A、AC<ar< p="">B、P<afc< p="">C、ARD、MR<mc< p="">9、在厂商的停止营业点上,应该有(D )A、AR=A VCB、总亏损等于TFCC、P=A VCD、以上说法都对10、利润最大化原则是(A )A、边际成本等于平均成本B、边际成本等于边际收益C、边际成本小于边际收益D、边际成本大于边际收益11、假如一个完全竞争企业的收益不能弥补可变成本,为了减少损失,它应该(D )A、减少生产B、增加生产C、提高价格D、停止生产12、生产要素需求曲线之所以向右下方倾斜,是因为( D )A、要素生产的产品的边际效用递减B、要素的边际收益产量递减C、要素参加的生产规模报酬递减D、以上都是13、正常利润是( D )A、经济利润的一部分B、经济成本的一部分C、隐含成本的一部分D、B和C两者14、有完全竞争市场中出现低效率的资源配置是因为产品价格()的边际成本。
专转本经济学基础考试内容
![专转本经济学基础考试内容](https://img.taocdn.com/s3/m/9668579f6e1aff00bed5b9f3f90f76c661374cef.png)
专转本经济学基础考试内容
专转本经济学基础考试内容包括以下几个主要方面:
1. 微观经济学:包括市场供求原理、消费者行为与效用、生产与成本、市场结构与竞争、边际分析等内容。
2. 宏观经济学:包括国民经济总体状况与指标、经济增长与发展、物价总水平与通货膨胀、失业与就业、经济波动与政府政策等内容。
3. 经济思想史:包括古典经济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新古典主义经济学、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等经济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4. 国际经济学:包括国际贸易理论、国际贸易政策、国际货币体系、国际金融市场等内容。
5. 发展经济学:包括发展经济学理论、发展经济学政策、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现状和问题等内容。
6. 数量经济学:包括经济统计学、计量经济学基础、经济模型与预测、经济调查与数据处理等内容。
考试内容通常会根据教学大纲进行编排,考生可以参考相关教材和考试指南进行备考。
此外,还建议考生多做题、多练习,加强对经济学基础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全国中级经济师考试经济学基础第一部分-经济学知识
![全国中级经济师考试经济学基础第一部分-经济学知识](https://img.taocdn.com/s3/m/2c8c0380185f312b3169a45177232f60ddcce7b6.png)
市场需求(一)需求的含义需求是在一定时间内和一定价格条件下,消费者对某种商品或服务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数量。
需求的构成要素有两个:一是购买的欲望;二是购买的能力,即有支付能力。
二者缺一不可。
市场需求是消费者需求的总和。
【例题1·单选题】需求是在一定时间内和一定价格条件下,消费者对某种商品或服务()。
A.愿意购买的数量B.能够购买的数量C.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数量D.实际购买的数量答案:C(二)决定需求的基本因素影响需求变动的因素主要有:(1)消费者的偏好。
(2)消费者的个人收入。
一般情况下,消费者收入增加,将引起需求增加。
但对于某些产品来说,需求是随着收入的增长而下降的,比如:劣质商品。
(3)产品价格。
产品自身价格和需求的变动呈反方向变化。
(4)替代品的价格。
商品的需求及替代品的价格呈同方向变化。
(5)互补品的价格。
商品的需求及互补品的价格呈反方向变化。
(6)预期。
(7)其他因素:如商品品种、质量、广告宣传、地理位置、季节、国家政策等。
影响需求最关键的因素是该商品本身的价格。
【例题1·单选题】消费者收入一般是指社会的人均收入,一般来说,消费者收入变动及需求的变动()。
A.呈同方向变化B.呈反方向变化C.不相关D.完全等价答案:A【例题2·多选题】关于决定需求的基本因素,以下表述正确的是()。
A.价格和需求的变动呈反方向变化B.价格是影响需求的最重要的因素C.如果预期价格将下跌,许多消费者将提前购买D.互补商品中,一种商品价格上升,会引起另一种商品需求随之降低E.消费者的偏好支配着他在使用价值相同或接近的替代品之间的消费选择答案:ABDE【例题3多选题】属于影响需求变动的主要因素有()。
A. 消费者偏好B. 消费者的个人收入C. 替代品的价格D. 互补品的价格E. 产品生产成本答案:ABCD【例题4·单选题】影响需求的因素很多,其中最关键的因素是()。
A.商品品种B.国家政策C.商品本身的价格D.消费者偏好答案:C(三)需求规律需求规律:一般情况下,需求及价格之间呈反方向变化。
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速记考点汇总
![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速记考点汇总](https://img.taocdn.com/s3/m/bdec0d7adc36a32d7375a417866fb84ae45cc3fe.png)
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速记考点汇总中级经济师考试中,《经济基础》是一门重要的科目,涵盖了广泛的知识点。
为了帮助大家更高效地备考,以下是对一些重要考点的汇总。
一、经济学基础1、需求和供给需求的影响因素包括消费者的偏好、消费者的个人收入、产品价格、替代品的价格、互补品的价格、预期等。
供给的影响因素有产品价格、生产成本、生产技术、预期等。
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的移动是常考的知识点。
比如,替代品价格上升会导致需求曲线向右移动,因为消费者会增加对该商品的需求;生产成本上升会导致供给曲线向左移动,因为生产者会减少供给。
2、消费者行为理论无差异曲线的特征包括:离原点越远的无差异曲线,消费者的偏好程度越高;任意两条无差异曲线都不能相交;无差异曲线从左向右下倾斜,凸向原点。
预算约束线的变动取决于消费者的收入和商品价格。
3、生产和成本理论短期生产函数中,总产量、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的关系要清楚。
边际产量递减规律是重点,即在技术水平和其他投入保持不变的条件下,连续追加一种生产要素的投入量,总是存在一个临界点,在这一点之前,边际产量递增,超过这一点之后,边际产量将出现递减的趋势。
长期成本曲线与短期成本曲线的关系也要掌握。
4、市场结构理论完全竞争市场、垄断竞争市场、寡头垄断市场和完全垄断市场的特征和均衡条件是必须牢记的内容。
完全竞争市场中,企业是价格的接受者;垄断竞争市场中,产品具有差别性;寡头垄断市场中,只有少数几个企业;完全垄断市场中,企业是价格的制定者。
二、财政1、公共物品与财政职能公共物品的特征是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
财政的三大职能:资源配置职能、收入分配职能和经济稳定和发展职能。
2、财政支出财政支出的分类方法有多种,比如按照交易的经济性质分类,可分为购买性支出和转移性支出。
影响财政支出规模的因素包括经济发展因素、政治因素、经济体制制度因素、社会因素等。
3、财政收入税收是财政收入的最主要形式。
拉弗曲线描绘了税收收入与税率之间的关系。
《中级经济基础》核心考点
![《中级经济基础》核心考点](https://img.taocdn.com/s3/m/8913e349f08583d049649b6648d7c1c708a10b2d.png)
《经济基础知识》(中级)核心考点第一部分 经济学基础1.需求曲线2.供给曲线线进行的为供给曲线的位移3.生产曲线形状4.总成本曲线(TC )、总可变成本曲线(TVC )和总固定成本曲线(TFC )总成本曲线是从纵轴一个截点即产量为零时成本等于固定成本的那一点开始开始时是以递减的增长率上升产量达到一定水平之后的增长率上升总可变成本曲线是从原点出发后随产量的增加而逐步上升以递减的增长率上升总固定成本曲线是一条平行于横轴的直线5.平均总成本曲线(ATC )、平均固定成本曲线(本曲线(MC )6.各种市场结构的特征7.完全竞争生产者的要素供求曲线要素供给曲线要素需求曲线8.劳动的供给曲线曲线9.市场失灵的原因及政府的干预10.储蓄—投资恒等式11.消费理论12.分析和预测经济波动的指标体系13.“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1)经济发展取得新成效;(2)改革开放迈出新步伐;(3)社会文明程度得到新提高;(4)生态文明建设实现新进步;(5)民生福祉达到新水平;(6)国家治理效能得到新提升。
15.国际贸易理论的演变16.影响国际贸易的因素17.政府对国际贸易的干预第二部分财政1.资源配置职能2.收入分配职能3.经济稳定和发展职能4.衡量财政支出规模的指标5.财政支出规模增长的理论解释6.税负转嫁的方式7.影响税负转嫁的因素8.国债9.税收分类10.增值税11.消费税12.我国政府预算体系13.财政管理体制的类型14.现行中央财政与地方财政收入划分15.财政政策第三部分货币与金融1.我国货币供给层次的划分2.通货膨胀的类型3.通货膨胀的治理4.中央银行的业务活动特征和主要业务5.中央银行的资产负债表中央银行是一国通货的唯一发行银行,因此,储备货币是中央银行资产负债表负债方的主要项目。
6.货币政策工具8.有效市场理论10.国际货币体系第四部分统计1.统计调查的方式2.描述统计5.绝对数时间序列序时平均数的计算【提示】当时间序列中的指标值出现0或负数时,不宜计算速度。
经济考试知识点总结
![经济考试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cacf2d5fa31614791711cc7931b765ce04087a6f.png)
经济考试知识点总结在经济学考试中,学生需要掌握一系列的知识点,包括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国际经济学和其他相关领域的知识。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对这些知识点进行总结,以帮助学生复习和备考。
微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主要研究个体经济单位的行为和相互关系。
它涉及到供求关系、市场结构、生产成本、效率和福利等方面的内容。
1.供求关系供求关系是微观经济学的基础。
供给曲线表示商品的供给数量随价格变动而变动的关系,通常是正相关的。
需求曲线表示消费者对商品的需求数量随价格变动而变动的关系,通常是负相关的。
市场均衡发生在供给曲线和需求曲线相交的点上,这时市场上的商品数量和价格都达到了稳定状态。
2.市场结构市场结构主要包括完全竞争市场、垄断市场、寡头垄断市场和纯竞争市场。
完全竞争市场是指有很多卖方和买方,商品是同质化的,每个卖方都是价格接受者;垄断市场是指一个卖方控制整个市场的供给,价格制定者是卖方;寡头垄断市场是指有几个卖方控制整个市场的供给,价格制定者是卖方中的一部分;纯竞争市场是指商品是同质化的,卖方是价格接受者,但市场上只有少数卖方和买方。
3.生产成本生产成本主要包括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
固定成本是企业在短期内不变的成本,如房租、设备租金等;变动成本是企业在短期内可以通过调整生产规模而改变的成本,如原材料成本、劳动力成本等。
平均成本、边际成本和边际收益都是生产成本的重要概念。
4.效率和福利效率和福利是微观经济学的核心问题。
效率是指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如何在生产上和分配上实现最大化的效果。
福利是指经济系统所能提供的利益或者满足程度。
宏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主要研究整个经济体系的总体运动规律及其内部联系。
它涉及到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国民经济增长、通货膨胀和失业等方面的内容。
1.货币政策货币政策是中央银行通过货币供给来调整经济运行的一种政策工具。
它可以通过调整利率、公开市场操作和储备金率来影响经济的总需求、总供给和通货膨胀水平。
经济必考知识点归纳
![经济必考知识点归纳](https://img.taocdn.com/s3/m/9223918685254b35eefdc8d376eeaeaad1f316d4.png)
经济必考知识点归纳经济学是一门研究人类社会在有限资源下如何进行选择和分配以达到最大满足的社会科学。
以下是一些经济必考知识点的归纳:1. 经济学的基本概念:- 稀缺性:资源有限而人的需求无限。
- 机会成本:为了得到某种东西而放弃的东西。
- 边际分析:额外一单位的资源或产品带来的额外收益或成本。
2. 需求与供给:- 需求法则:价格上升,需求量下降;价格下降,需求量上升。
- 供给法则:价格上升,供给量上升;价格下降,供给量下降。
- 市场均衡:供给量与需求量相等的状态。
3. 弹性:- 需求弹性:需求对价格变化的敏感度。
- 供给弹性:供给对价格变化的敏感度。
4. 市场结构:- 完全竞争市场:许多买家和卖家,产品同质化,无进入壁垒。
- 垄断竞争:许多卖家,产品有差异,存在进入和退出壁垒。
- 寡头垄断:少数卖家,产品可以是同质或有差异,存在进入壁垒。
- 完全垄断:单一卖家,产品无替代品,高进入壁垒。
5. 消费者行为:- 效用:消费者从消费中获得的满足度。
- 消费者剩余:消费者愿意支付的价格与实际支付价格之间的差额。
6. 生产者行为:- 成本:生产过程中的投入成本。
- 生产函数:输入与输出之间的关系。
7. 国民收入核算:- GDP:国内生产总值,衡量一个国家经济活动的总量。
- GNP:国民生产总值,衡量一个国家居民的经济活动总量。
8. 宏观经济政策:- 财政政策:政府通过税收和支出影响经济。
- 货币政策:中央银行通过控制货币供应量和利率影响经济。
9. 经济增长与发展:- 经济增长:GDP的持续增长。
- 经济发展:包括经济结构、生活质量等多方面的改善。
10. 通货膨胀与失业:- 通货膨胀:货币价值下降,物价水平上升。
- 失业:劳动力市场上愿意工作但找不到工作的人。
11. 国际贸易与金融:- 贸易平衡:出口与进口的差额。
- 汇率:一种货币兑换另一种货币的比率。
12. 经济周期:- 经济周期:经济活动在扩张和收缩之间循环的模式。
2024年中经《经济基础》高频50点
![2024年中经《经济基础》高频50点](https://img.taocdn.com/s3/m/e9457c4d4531b90d6c85ec3a87c24028915f85ed.png)
2024中经新大纲经济基础高频50点考点1:影响需求和供给的主要因素(1)影响需求的因素(2)影响供给的因素考点2:需求价格弹性(一)需求价格弹性的含义需求价格弹性是指需求量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是需求变动百分比与价格变动百分比的比率。
需求价格弹性系数=需求的相对变动/价格的相对变动。
即:需求价格弹性系数E d=∆Q/Q∆P/P=∆Q∆P∙P Q需求与价格的变动符号相反,因此Ed为负数,简便起见,可以略去负号,取其绝对值。
(二)需求价格弹性的计算公式考点3:企业形成理论1.企业本质:美国经济学家科斯认为企业是为了节约市场交易费用或交易成本而产生的,即企业是市场交易费用节约的产物。
2.交易费用:①偶然因素带来的损失;②签订、监督、执行契约的必然成本。
3.协调生产和配置资源的方式(二者互为替代):①企业:协调企业内部交易;②市场机制:协调企业外部交易。
4.导致市场机制和企业的交易费用不同的主要因素是信息的不完全性。
成立企业后,部分外部交易转化为内部交易,从而降低了交易费用。
考点4:一种可变生产要素的生产函数及其曲线(1)一种可变要素的生产函数(短期生产函数)假设只有一种要素投入数量可以改变,其他投入不变。
(2)总产量、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资本量固定不变时,总产量的变化只取决于劳动量L;随着劳动量的变化,会引起总产量、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的变动。
①总产量(TP):生产出来的产品总量。
②平均产量(AP):每单位投入的平均产出数量,AP=TP/L。
③边际产量(MP):其他要素投入数量不变,由于新增一单位的(劳动)投入而多生产出来的数量。
(3)总产量、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曲线及其位置关系图3-1:三条产量线及其位置关系①边际产量递减规律(边际报酬递减规律),在技术水平和其他要素投入不变的条件下,连续追加一种生产要素的投入量,总是存在着一个临界点,在这一点之前,边际产量递增,超过这一点,边际产量将出现递减趋势,直到出现负值。
经济学基础考试重点
![经济学基础考试重点](https://img.taocdn.com/s3/m/759814f74128915f804d2b160b4e767f5acf8089.png)
1.资源的稀缺性:相对于人类社会的无限欲望而言,生产人类所需物品的资源总是不足的;2.需求规律:在其他条件相同时,一种物品价格上升,该物品需求量减少;3.供给规律:在其他条件相同时,一种物品价格上升,该物品供给量随之增加;4.需求价格弹性:一种物品需求量对其价格变动反应程度的衡量,用需求量变动的百分比除以价格变动的百分比来计算;5.供给价格弹性:一种物品供给量对其价格变动反应程度的衡量,用供给量变动的百分比除以价格变动的百分比来计算;6.无差异曲线:表示能给消费者带来相同效果水平或满足程度的两种商品的不同数量的各种组合;7.商品的边际替代率:在维持效用水平或满足程度不同的条件下,消费者增加一单位某种商品的不同数量的各种组合;8.预算线:在消费者收入和商品价格既定的条件下,消费者的全部收入所能购买的两种商品的不同数量的各种组合;9、消费者剩余:消费者在购买一定数量的某种商品时愿意支付的货币额和实际支付的货币额之间的差额;10、等产量曲线: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条件下生产同一产量的两种生产要素投入量的各种不同组合的轨迹11、边际技术替代率:在维持产量水平不变的条件下,增加一个单位的某种要素投入量时所减少的另一种要素的投入数量;12、等成本线:在既定的成本和生产要素价格条件下生产者可以购买到的两种生产要素的各种不同数量组合的轨迹;13、边际收益:厂商增加一单位产品销售所获得的总收益的增加量;14、边际产品价值:增加一单位生产要素的使用量所增加的价值;15、工资变动的替代效应:工资变动对劳动者消费闲暇与收入之间的替代所产生的影响;16、工资变动的收入效应:工资变动引起的收入变动对劳动供给所产生的影响;17、市场失灵:指由于某些原因,市场不能充分有效的配置经济资源的情况;18、国内生产总值GDP:在某一既定时期一国国内生产的所有最终产品与劳务的市场价值;19、通货膨胀:一国价格水平持续而普遍的上涨;20、失业率:失业者在劳动力中所占的百分比;21、自然失业率:经济社会在正常情况下的失业率,它劳动市场处于供求稳定状态是的失业率;这里的稳定状态被认为是,既不会造成通货膨胀也不会导致通货紧缩的状态;22.奥肯定律:失业率每高于自然失业率1个百分点,实际GDP将低于潜在GDP2个百分点;23、倾销:厂商对其出口的产品制定一个比其在国内市场要低的价格的行为;1、如何理解资源是稀缺的 答:一般的,相对于人类社会的无限欲望而言,生产人类所需物品的资源总是不足的;这就是资源的稀缺性;资源的稀缺性不是指资源绝对数量的多少,而是指相对于无限的欲望而言,再多的资源也是不足的;即稀缺性是就相对意义而言的;欲望的基本特点在于无限性,即人们得欲望永远没有完全得到满足的时候,人的欲望要用各种物品或劳务来满足,而物品要用各种资源来生产,这些资源包括人力资源和自然资源;然而,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的资源是有限的,这样无限的欲望与有限的资源的矛盾就形成了经济学所说的稀缺性;2、说明人类社会所面临的基本经济问题 答:面对资源稀缺性的事实,人类社会都必须面对和解决三个基本的经济问题;他们是:生产什么,如何生产和为谁生产;1生产什么商品和生产多少;一个社会必须决定,在诸多可能的物品和劳务中,每一种应该生产多少以及何时生产,生产多少消费品和投资品;2如何生产物品;一个社会必须决定谁来生产,使用何种资源,以及采用何种生产技术;3为谁生产;谁来享用经济活动的成果收入和财富的分配是公平合理的吗社会产品如何在不同的居民之间进行分配是否会出现贫富差距3、考虑家用旅行车市场 答:1人们决定多生孩子;即人们偏好更多的孩子,对孩子的需求增加;2钢铁工人的罢工提高了钢材价格;工人罢工引起工资提高,即投入品的价格提高,从而提高钢材的价格;供给的价格提高,供给量减小;3工程师开发生产出新的自动化机器用于家庭旅行车;技术提高,供给量提高;4客货两用车价格上升;价格上升,需求降低;5股市崩溃减少了人们的财产;收入减少,需求降低;4、披萨市场需求供给;答:由图可知,这个市场的均衡价格是6美元,均衡数量是80个;如果市场上实际价格高于均衡价格,需求减少,供给增加,最终会回到均衡位置;如果市场上实际价格低于均衡价格,则需求增加,供给减少,最终会回到均衡位置;5、篮球比赛门票 答: 供给曲线是水平的对于反需求函数则是竖直的,也就是说供给量不随价格变化而变化;2均衡价格为8美元,均衡数量是8000张;6、已知一件衬衫的价格为80 元,一份肯德基价格20 .........一份肯德基对衬衫的边际替代率是多 答:4份快餐可以换一件衬衫或者一件衬衫可以换四份快餐;7、假设某消费者的均衡如图;;;;;;线段AB 为消费者的预算线,曲线I 为无差异曲线;;;;;;答:1消费者的收入:302=60元2商品2的价格:60/20=3元3预算线方程:60=2X 1+3X 24预算线的斜率:-P 1/P 2=-2/35E 点RCS 12值:RCS 12=P 1/P 2=2/38、假设AB 两个消费者,需求函数为yA=20-4P 和yB=30-5p;;;答:1画表格 横头包括价格0、1、2、3、4、5、A 的需求量、B 的需求量、市场需求量A+B2按表格画出A 、B 需求量的图和总的图;9、该生产函数表现了出边际报酬递减,即可变要素的边际产量递减,从第5单位开始递减;10、写出生产函数;;;;答:平均产量为a I L K A Q -⎪⎭⎫ ⎝⎛=,边际产量为a a K AaL Q --='11 11、假定某企业的短期成本函数为TCQ=Q 3-10Q2+17Q+66......答:1可变成本部分为Q Q Q VC 171023+-=;不变成本FC=662Q Q Q TVC 171023+-=QQ Q AC 6617102++-=317102+-=Q Q AVC QAFC 66= 172032+-=Q Q MC12、举出一个政府制造垄断的例子;制造这一垄断一定是不好的吗答:专利法和着作权法是政府为公共利益创造垄断的一个例子;当一个制药公司发明了一种新药,它就可以向政府盛情专利;如果政府认为这种要是真正原创性的,就批准专利,该专利给予该公司在若干年中排他性的生产并销售这种药的权利;制造这种垄断虽然从静态上看会形成垄断价格,造成市场资源配置的扭曲,但从动态来看,它可以起到激励创新的作用,而这一方面的作用对于整个经济的长期发展是相当重要的;所以说制造这种垄断也有其积极的一面;13、已知短期成本函数C=+15Q+10,价格P=55时,厂商的短期均衡产量和利润;当价格为多少时,必须停产答:1由短期成本函数得MC=+15=P=55 Q=20 利润为PQ-C=5520-310=7902厂商必须停产的条件是:在MC=MR的情况下出现P=AVC平均可变成本 MC=+15=P=+15 得到:Q=10 P=5 所以市场价格P=5时,厂商必须停产;14、厂商要素的使用原则:厂商的要素使用原则:厂商对要素的需求是引致需求,那么厂商选择要素的使用量是也就遵循利润最大化原则,即使要素的“边际收益”等于要素的“边际成本”;特别的在完全竞争产品市场和完全竞争要素市场上,要素边际收益等于该要素的边际产量乘以产品的价格;而边际成本则恰为要素的价格;所以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也就是要素的边际产量乘以产品的价格等于要素的价格;15、试用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的概念对向后弯曲的劳动供给曲线进行分析:之所以会出现向后弯曲的劳动供给曲线,是因为当工资率提高时,对劳动供给所产生的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成相反的作用;工资率变动的替代效应是指工资率变动对劳动者消费休闲与收入之间的替代所产生的影响;较高的工资率意味着休闲变得相对昂贵,因而若工资率提高,则劳动者倾向于用消费其他的商品来代替闲暇;所以,工资率提高的替代效应是的劳动供给量增加;反之亦然;工资率变动的收入效应是指工资率变动引起的收入变动对劳动供给所产生的影响,工资率提高的收入效应使得劳动时间减少,反之亦然;由此可见,工资率提高的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方向相反,工资提高是否使得闲暇时间或工作时间减少,取决于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的程度;随着工资率提高,劳动者的劳动供给曲线呈现向后弯曲的形状;16、试解释为什么自然垄断行业的边际曲线低于其平均成本曲线:自然垄断行业最大的特点就是规模报酬递增,即随着规模的扩大平均成本不断下降,这也是该行业能形成自然垄断的原因;由于平均成本不断下降,增加一单位产量所引起的成本必须更低,才能保证对于每一单位产量的成本平均成本下降,也就是说,边际成本必须在平均成本以下,才能保证平均成本是下降的,从而保证它是以规模报酬递增特点的自然垄断;17、反垄断的利与弊:反垄断政策一方面可以让厂商集中精力生产消费者需要的产品,而花较少的精力在减少竞争的策略上;而另一方面,反垄断政策又在某些方面影响了经济效率,作为一项固定的政策,它阻碍了一些有效率的经济行为的进行,比如涉及到某些有效率合同的合法性;18、GDP的四个组成部分:1支出法计算GDP就是核算经济社会在一定时期内消费、投资、政府购买以及出口这几方面支出的总和;2消费支出包括购买耐用消费品如小汽车、电视机、洗衣机等、非耐用消费品如食物、衣物和劳务如医疗、旅游、理发等的支出;3投资导致增加或更换资本资产包括厂房、住宅、机械设备及存货的支出;投资包括固定资本投资和存货投资两大类;固定资产投资指新厂房、新设备、新商业用房以及新住宅的增加;存货投资是企业掌握的存货价值的增加或减少;4政府对物品和劳务的购买是指各级政府购买物品和劳务的支出,如政府花钱设立法院、提供国防设施、建筑道路、开办学校等方面支出;5净出口指进出口的差额;进口比如对国外高科技产品的进口,出口则比如我国初级产品如衣物等的出口,所有的出口与所有的进口即为净出口;19、1一国经历了移民高潮; —长期总供给增加2一国工会在新的合同中赢得了未预期到的工资增加; —长期总供给减少3严重的暴风雨危机一国的工厂;长期总供给减少20、经济增长的四个轮子:1.增长的要素包括:人力资源、自然资源、资本、技术;人力资源劳动力的供给、教育、纪律、激励,劳动力投入包括劳动力数量和劳动大军的技术水平;所投入的劳动力的质量,如劳工的技术、知识和纪律性,是一国经济增长的最重要的因素;提高劳动力的知识水平、健康程度和纪律意识,以及提高劳工的电脑操作技能,都将极大地提高劳动生产率;2自然资源土地、矿产、燃料、环境质量,产出的第二大传统要素是自然资源;这里所指的主要资源包括耕地、石油天然气、森林、水力和矿产资源等;但是,自然资源的拥有量并不是经济发展取得成功的必要条件;3资本机器、工厂、道路,不仅包括私人投资,还包括由政府承担的为私人投资部门提供基础设施的投资;这些投资被称为社会基础资本,包括大规模的先于贸易和商业的工程;如公路、灌溉和引水工程、公众医疗保健事业等;4技术变革是指生产过程中的技术发明或是新产品、新服务的引进;技术进步更重要的是以一种无声的、不为人察觉的方式,不断以微小的改进来提高产品质量和产出数量;21、如果悲观主义情绪蔓延全国,则总需求会发生萎缩;中央银行如果想稳定需求,就要采取扩张性的需求管理政策;中央银行只能采取货币政策,即改变法定准备率;改变贴现率;公开市场业务;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则为:降低法定准备率,降低贴现率,买进政府债券,从而扩大货币供给量,从而抑制总需求的萎缩;2.人类社会面临的三个基本问题是:生产什么,如何生产和为谁生产;3.消费者购买商品的行为可以描述为,消费者在一定的预算约束之下,通过购买选择,使其满足程度最大化;4.在既定的预算约束下,消费者选择使商品的边际替代率等于商品的价格比,即相对价格时,就达到了使他的满足程度最大化的状态;5.消费者的需求曲线是产生于个人选择使其满足程度达到最大化的商品和劳务组合的过程;6.市场需求曲线可由市场中每个消费者的需求曲线水平相加得到;7.消费者剩余等于买者对一种物品的支付意愿减去实际为该种物品所支付的货币量,它衡量买者从参与市场交易中所得到的收益;可以通过找出需求曲线以下和价格以上的面积来衡量消费者剩余;8.经济学家认为垄断和不完全竞争导致了四个主要的问题:产出受到限制,管理松懈,研究与开发的减缩和寻租;9.需求曲线表示一种物品的需求量如何取决于价格;根据需求规律,当一种物品价格下降时,需求量增加,因此,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10.除了价格之外,决定需求量的其他因素包括收入,偏好,预期,以及替代品和互补品的价格;如果这些其他决定因素中的一种发生了变化,需求曲线就会移动;11.供给曲线表示一种物品的供给量如何取决于价格;根据供给规律,当一种物品价格上升时,供给量增加;因此,供给曲线向右上方倾斜;12.除了价格之外,决定供给量的其他因素包括投入价格,技术,以及预期;如果这些其他决定因素中的一种发生了变化,则供给曲线移动;13.供给与需求曲线相交于一点,这一点被称为市场的均衡;这两条曲线相交时的价格被称为均衡价格,在均衡价格下,需求量等于供给量;14.买者与卖者的行为自然而然地使市场趋向于均衡;当市场价格高于均衡价格时,存在超额供给,就会引起市场价格下降;当市场价格低于均衡价格时,存在超额需求,就会引起市场价格上升; 15.为了分析任何一个事件如何影响市场,我们用供求图来考察这种事件对均衡价格和数量的影响;这样做时,我们按照上三个步骤,第一,确定该事件是使供给曲线移动还是使需求曲线移动;第二,确定曲线移动的方向;第三,将新均衡与旧均衡进行比较;16.总收益,等于该物品的价格乘以销售量;对于缺乏弹性的需求曲线,总收益随着价格的上升而增加;对于富有弹性的需求曲线,总收益随着价格上升而减少;17.供给价格弹性衡量供给量变动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这种弹性往往取决于所考虑时间长短;在大多数市场上,供给在长期中比在短期中更富有弹性;18.可以用供给量变动百分比除以价格变动百分比来计算供给价格弹性;如果弹性小于1,以至于供给量变动的比例小于价格变动的比例,可以说这种物品供给缺乏弹性;如果弹性大于1,以至于供给量变动的比例大于价格变动的比例,可以说供给富有弹性;19. 可以用需求量变动百分比除以价格变动百分比来计算需求价格弹性;如果弹性小于1,以至于需求量变动的比例小于价格变动的比例,可以说这种物品需求缺乏弹性;如果弹性大于1,以至于需求量变动的比例大于价格变动的比例,可以说需求富有弹性;20.需求价格弹性衡量需求量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如果某种物品是奢侈品而不是必需品,如果可以得到相近的替代品,如果市场范围狭小,或者如果买者有相当长时间对价格变动做出反应,那么,这种物品就倾向于更富有弹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资源的稀缺性:相对于人类社会的无限欲望而言,生产人类所需物品的资源总是不足的。
2.需求规律:在其他条件相同时,一种物品价格上升,该物品需求量减少。
3.供给规律:在其他条件相同时,一种物品价格上升,该物品供给量随之增加。
4.需求价格弹性:一种物品需求量对其价格变动反应程度的衡量,用需求量变动的百分比除以价格变动的百分比来计算。
5.供给价格弹性:一种物品供给量对其价格变动反应程度的衡量,用供给量变动的百分比除以价格变动的百分比来计算。
6.无差异曲线:表示能给消费者带来相同效果水平或满足程度的两种商品的不同数量的各种组合。
7.商品的边际替代率:在维持效用水平或满足程度不同的条件下,消费者增加一单位某种商品的不同数量的各种组合。
8.预算线:在消费者收入和商品价格既定的条件下,消费者的全部收入所能购买的两种商品的不同数量的各种组合。
9、消费者剩余:消费者在购买一定数量的某种商品时愿意支付的货币额和实际支付的货币额之间的差额。
10、等产量曲线: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条件下生产同一产量的两种生产要素投入量的各种不同组合的轨迹11、边际技术替代率:在维持产量水平不变的条件下,增加一个单位的某种要素投入量时所减少的另一种要素的投入数量。
12、等成本线:在既定的成本和生产要素价格条件下生产者可以购买到的两种生产要素的各种不同数量组合的轨迹。
13、边际收益:厂商增加一单位产品销售所获得的总收益的增加量。
14、边际产品价值:增加一单位生产要素的使用量所增加的价值。
15、工资变动的替代效应:工资变动对劳动者消费闲暇与收入之间的替代所产生的影响。
16、工资变动的收入效应:工资变动引起的收入变动对劳动供给所产生的影响。
17、市场失灵:指由于某些原因,市场不能充分有效的配置经济资源的情况。
18、国内生产总值(GDP):在某一既定时期一国国内生产的所有最终产品与劳务的市场价值。
19、通货膨胀:一国价格水平持续而普遍的上涨。
20、失业率:失业者在劳动力中所占的百分比。
21、自然失业率:经济社会在正常情况下的失业率,它劳动市场处于供求稳定状态是的失业率。
这里的稳定状态被认为是,既不会造成通货膨胀也不会导致通货紧缩的状态。
22.奥肯定律:失业率每高于自然失业率1个百分点,实际GDP将低于潜在GDP2个百分点。
23、倾销:厂商对其出口的产品制定一个比其在国内市场要低的价格的行为。
1、如何理解资源是稀缺的?答:一般的,相对于人类社会的无限欲望而言,生产人类所需物品的资源总是不足的。
这就是资源的稀缺性。
资源的稀缺性不是指资源绝对数量的多少,而是指相对于无限的欲望而言,再多的资源也是不足的。
即稀缺性是就相对意义而言的。
欲望的基本特点在于无限性,即人们得欲望永远没有完全得到满足的时候,人的欲望要用各种物品或劳务来满足,而物品要用各种资源来生产,这些资源包括人力资源和自然资源。
然而,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的资源是有限的,这样无限的欲望与有限的资源的矛盾就形成了经济学所说的稀缺性。
2、说明人类社会所面临的基本经济问题?答:面对资源稀缺性的事实,人类社会都必须面对和解决三个基本的经济问题。
他们是:生产什么,如何生产和为谁生产。
(1)生产什么商品和生产多少。
一个社会必须决定,在诸多可能的物品和劳务中,每一种应该生产多少以及何时生产,生产多少消费品和投资品。
(2)如何生产物品。
一个社会必须决定谁来生产,使用何种资源,以及采用何种生产技术。
(3)为谁生产。
谁来享用经济活动的成果?收入和财富的分配是公平合理的吗?社会产品如何在不同的居民之间进行分配?是否会出现贫富差距?3、考虑家用旅行车市场 答:(1)人们决定多生孩子。
即人们偏好更多的孩子,对孩子的需求增加。
(2)钢铁工人的罢工提高了钢材价格。
工人罢工引起工资提高,即投入品的价格提高,从而提高钢材的价格。
供给的价格提高,供给量减小。
(3)工程师开发生产出新的自动化机器用于家庭旅行车。
技术提高,供给量提高。
(4)客货两用车价格上升。
价格上升,需求降低。
(5)股市崩溃减少了人们的财产。
收入减少,需求降低。
4、披萨市场需求供给。
答:由图可知,这个市场的均衡价格是6美元,均衡数量是80个。
如果市场上实际价格高于均衡价格,需求减少,供给增加,最终会回到均衡位置。
如果市场上实际价格低于均衡价格,则需求增加,供给减少,最终会回到均衡位置。
5、篮球比赛门票 答: 供给曲线是水平的(对于反需求函数则是竖直的),也就是说供给量不随价格变化而变化。
(2)均衡价格为8美元,均衡数量是8000张。
6、已知一件衬衫的价格为80 元,一份肯德基价格20 .........一份肯德基对衬衫的边际替代率是多?答:4份快餐可以换一件衬衫或者一件衬衫可以换四份快餐。
7、假设某消费者的均衡如图。
线段AB 为消费者的预算线,曲线I 为无差异曲线。
答:(1)消费者的收入:30*2=60元(2)商品2的价格:60/20=3元(3)预算线方程:60=2X 1+3X 2(4)预算线的斜率:-P 1/P 2=-2/3(5)E 点RCS 12值:RCS 12=P 1/P 2=2/38、假设AB 两个消费者,需求函数为yA=20-4P 和yB=30-5p 。
答:1画表格 横头包括(价格(0、1、2、3、4、5)、A 的需求量、B 的需求量、市场需求量A+B )2按表格画出A 、B 需求量的图和总的图。
9、该生产函数表现了出边际报酬递减,即可变要素的边际产量递减,从第5单位开始递减。
10、写出生产函数。
答:平均产量为a I L K A Q -⎪⎭⎫ ⎝⎛=,边际产量为a a K AaL Q --='11 11、假定某企业的短期成本函数为TC(Q)=Q 3-10Q2+17Q+66......答:(1)可变成本部分为Q Q Q VC 171023+-=。
不变成本FC=66(2)Q Q Q TVC 171023+-=Q Q Q AC 6617102++-=(3)17102+-=Q Q AVCQAFC 66= 172032+-=Q Q MC12、举出一个政府制造垄断的例子。
制造这一垄断一定是不好的吗?答:专利法和著作权法是政府为公共利益创造垄断的一个例子。
当一个制药公司发明了一种新药,它就可以向政府盛情专利。
如果政府认为这种要是真正原创性的,就批准专利,该专利给予该公司在若干年中排他性的生产并销售这种药的权利。
制造这种垄断虽然从静态上看会形成垄断价格,造成市场资源配置的扭曲,但从动态来看,它可以起到激励创新的作用,而这一方面的作用对于整个经济的长期发展是相当重要的。
所以说制造这种垄断也有其积极的一面。
13、已知短期成本函数C=0.1Q3-2Q2+15Q+10,价格P=55时,厂商的短期均衡产量和利润;当价格为多少时,必须停产?答:(1)由短期成本函数得MC=0.3Q2-4Q+15=P=55 Q=20 利润为PQ-C=55*20-310=790(2)厂商必须停产的条件是:在MC=MR的情况下出现P=AVC(平均可变成本) MC=0.3Q2-4Q+15=P=0.1Q2-2Q+15 得到:Q=10 P=5 所以市场价格P=5时,厂商必须停产。
14、厂商要素的使用原则:厂商的要素使用原则:厂商对要素的需求是引致需求,那么厂商选择要素的使用量是也就遵循利润最大化原则,即使要素的“边际收益”等于要素的“边际成本”。
特别的在完全竞争产品市场和完全竞争要素市场上,要素边际收益等于该要素的边际产量乘以产品的价格。
而边际成本则恰为要素的价格。
所以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也就是要素的边际产量乘以产品的价格等于要素的价格。
15、试用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的概念对向后弯曲的劳动供给曲线进行分析:之所以会出现向后弯曲的劳动供给曲线,是因为当工资率提高时,对劳动供给所产生的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成相反的作用。
工资率变动的替代效应是指工资率变动对劳动者消费休闲与收入之间的替代所产生的影响。
较高的工资率意味着休闲变得相对昂贵,因而若工资率提高,则劳动者倾向于用消费其他的商品来代替闲暇。
所以,工资率提高的替代效应是的劳动供给量增加。
反之亦然。
工资率变动的收入效应是指工资率变动引起的收入变动对劳动供给所产生的影响,工资率提高的收入效应使得劳动时间减少,反之亦然。
由此可见,工资率提高的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方向相反,工资提高是否使得闲暇时间或工作时间减少,取决于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的程度。
随着工资率提高,劳动者的劳动供给曲线呈现向后弯曲的形状。
16、试解释为什么自然垄断行业的边际曲线低于其平均成本曲线:自然垄断行业最大的特点就是规模报酬递增,即随着规模的扩大平均成本不断下降,这也是该行业能形成自然垄断的原因。
由于平均成本不断下降,增加一单位产量所引起的成本必须更低,才能保证对于每一单位产量的成本(平均成本)下降,也就是说,边际成本必须在平均成本以下,才能保证平均成本是下降的,从而保证它是以规模报酬递增特点的自然垄断。
17、反垄断的利与弊:反垄断政策一方面可以让厂商集中精力生产消费者需要的产品,而花较少的精力在减少竞争的策略上。
而另一方面,反垄断政策又在某些方面影响了经济效率,作为一项固定的政策,它阻碍了一些有效率的经济行为的进行,比如涉及到某些有效率合同的合法性。
18、GDP的四个组成部分:1支出法计算GDP就是核算经济社会在一定时期内消费、投资、政府购买以及出口这几方面支出的总和。
2消费支出包括购买耐用消费品(如小汽车、电视机、洗衣机等)、非耐用消费品(如食物、衣物)和劳务(如医疗、旅游、理发等)的支出。
3投资导致增加或更换资本资产(包括厂房、住宅、机械设备及存货)的支出。
投资包括固定资本投资和存货投资两大类。
固定资产投资指新厂房、新设备、新商业用房以及新住宅的增加。
存货投资是企业掌握的存货价值的增加或减少。
4政府对物品和劳务的购买是指各级政府购买物品和劳务的支出,如政府花钱设立法院、提供国防设施、建筑道路、开办学校等方面支出。
5净出口指进出口的差额。
进口比如对国外高科技产品的进口,出口则比如我国初级产品如衣物等的出口,所有的出口与所有的进口即为净出口。
19、(1)一国经历了移民高潮。
—长期总供给增加(2)一国工会在新的合同中赢得了未预期到的工资增加。
—长期总供给减少(3)严重的暴风雨危机一国的工厂。
长期总供给减少20、经济增长的四个轮子:1.增长的要素包括:人力资源、自然资源、资本、技术。
人力资源(劳动力的供给、教育、纪律、激励),劳动力投入包括劳动力数量和劳动大军的技术水平。
所投入的劳动力的质量,如劳工的技术、知识和纪律性,是一国经济增长的最重要的因素。
提高劳动力的知识水平、健康程度和纪律意识,以及提高劳工的电脑操作技能,都将极大地提高劳动生产率。
2自然资源(土地、矿产、燃料、环境质量),产出的第二大传统要素是自然资源。